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2024-11-24

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精选10篇)

1.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篇一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进行。其基本含义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能对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情、理等相关内容的主要点作出概括,同时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态度,能作出准确的回答。由于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因此,考查本考点时,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当然,要能正确回答题目,得有归纳、概括文章的能力才行。

本考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和中心的能力,设置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总之,是多方设卡,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留心作者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是答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其次,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应该尊重原文,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凡是对原文有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等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认真检查,全面验证。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原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却又否定不了,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范题精讲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解析:B.敏:聪敏。如《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中的之为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C项皆可理解成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D项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在说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⑥表明是自己对于财物的态度。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解析:B.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B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解析:注意损益所以飨的翻译。

答案:(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2.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篇二

(一)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①凝真观②,谒妙用真人③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④,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①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②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③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④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⑤无纤翳:没有丝毫云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谒妙用真人祠 谒:拜见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全,都

(3)是日 是:这

(4)如鸾鹤翔舞徘徊 如:像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

4.选文所写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高、奇、秀。

5.选文与郦道元的《三峡》所抒发的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参考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天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这一天,天空晴朗,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一个很奇异的现象。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二)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上甚削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B.无逾此者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C.久之 春冬之时(《三峡》)

D.忽见层崖之上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解析:A.上面,向上;B.超过,越过;C.凑足音节,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看见,了解。)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

(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

4.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选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三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

附参考译文:

突然看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只好)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儿草根也禁不住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牢固,踩一下就掉落,攀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脚绷紧了,手抓住了,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移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这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况。过了好长时间,(我)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和一只脚抓牢以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和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好像要自己坠落,很久之后,幸好攀上去了。

(三)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①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②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③受贬,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①每:常常。②沃:洗。③谗:说别人坏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C.或夜昏怠 或王命急宣(《三峡》)

D.奋不顾身 顾野有麦场(《狼》)

(解析:A.幼年丧父,古时王侯的自称;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有时;D.爱惜,看,视。)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从选文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示例】胸有大志,关心、热爱国家的人;如: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

附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及自身的利益。以至于有人说他的坏话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砺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只是刚刚满足自己罢了。(他)经常诵读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①仕:做官。②辟:征召。③主簿:官职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 慕:倾慕

(2)州里重其德行 重:推重,看重

(3)凝之悉散之亲属 悉:全,都

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示例】重其德行。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附参考译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他)不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五)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①休舍: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束,捆。刍,喂牲口的草。⑤徇:示众。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这里形容儒将风度。⑨恂恂:谦和的样子。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或:有人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 以:用来

(3)凡有所举 举:行动

(4)东南民力竭矣 竭:用尽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妻问劳其家。

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都能获胜。

4.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示例】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

附参考译文:

3.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篇三

1、【基础题】计算:

(1)÷;

(2);

(3)+÷;

(4)×[

].2、【基础题】计算:

(1);

(2)÷-÷;

(3)÷;

(4)÷-.3、【基础题】计算:

(1)×;

(2)12.7÷;

(3);

(4)×;

(5)÷;

(6)÷;

(7)÷;

(8)×[

];

(9)[

]÷;

(10)÷.4、【基础题】计算:

(1)11+(-22)-3×(-11);

(2);

(3);

(4)÷[

];

(5)÷;

(6);

(7)-+2×+(-6)÷;

(8).5、【基础题】计算:

(1)÷;

(2)-;

(3);

(4);

(5);

(6)-10+8÷-4×3;

(7)--;

(8)-(1-0.5)×;

6、【基础题】计算:

(1)(-8)×5-40;

(2)(-1.2)÷(-)-(-2);

(3)-20÷5×+5×(-3)÷15;

(4)-3[-5+(1-0.2÷)÷(-2)];

(5)-23÷1×(-1)2÷(1)2;

(6)-+()×(-2.4)

补充(无答案)

1.计算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5.计算(1+3+5+7+…+99+101)-(2+4+6+8+…+98+100)

6.计算

参考答案

1、【答案】

(1)17;

(2);

(3)31;

(4)-112、【答案】

(1)-10;

(2)22;

(3)-16;

(4)-

3、【答案】

(1)1;

(2)0;

(3)42;

(4);

(5)18;

(6)0;

(7)-4.64;

(8);

(9)8;

(10)-.4、【答案】

(1)22;

(2)0;

(3)-17;

(4)-;

(5);

(6)-95;

(7)-85;

(8)6

.5、【答案】

(1)3;

(2)1;

(3)-54;

(4)0;

(5);

(6)-20;

(7)-2;

(8)-.6、【答案】(1)-80;

(2)5.6;

(3)-2;

(4)16;

(5)-;

4.成考《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篇四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一、选择题

1.《陈情表》是一篇()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答案】D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书》

B.李密《陈情表》

C.李清照《声声慢》

D.曹操《短歌行》

【答案】B

3.《陈情表》中“结草”典故出自()

A.《国语》

B.《战国策》

C.《诗经》

D.《左传》

【答案】D

4.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

A.《文选》

B.《乐府诗集》

C.《曹操集》

D.《战国策》

【答案】 A

二、填空题

1.本文是李密写给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答案】晋武帝 奏疏

2.李密采用了__________文体方式,文章的艺术特色是__________。

【答案】骈文 散文结合,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3.日薄西山__________。

【答案】气息奄奄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

【答案】急于星火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 成人自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答案】福分浅薄儿子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答案】缠绕草垫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答案】像臣这样去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答案】只是因为

6.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答案】任官,免旧职任新职

7.若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禀报请

8.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怜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答案】 外面没有勉强称得上的近亲,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僮仆,形单影只,只有自己的影子为伴。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臣私心里,不愿废弃对祖母的侍奉而远出为官。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5.初一文言文专项训练 篇五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即入盗

即:如果。.B.赵王让李牧

让:谦让,退让。.C.走秦将桓

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以数千人委之

余船以次俱进

..D.王翦因急击赵

不如因善遇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长年居住代地雁门关,防备匈奴入侵。他按需设置官吏,征收租税以备军需,加强军队骑射训练等,但当匈奴入侵时却退守营垒不敢出战。

B.赵王认为李牧不出战是害怕匈奴,于是免去他的职位;新任将领出战匈奴屡屡败亡后,赵王认识到李牧战略的正确性,又重新起用了他。C.匈奴认定李牧胆怯不敢应战,所以当李牧败退时,单于毫不怀疑率军进攻,结果遭遇李牧的大举反击,损失惨重。

D.秦军在军事上难以对抗赵国,就派人使用反间计,结果李牧被斩杀,司马尚被废弃。三个月后赵国被灭亡。

13.将上面两篇文言文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3分)(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3)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候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管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候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 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白刃可陵,贞心难折。道光振古,芳流来哲。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复何恨 恨:遗憾。.B.不能共殄丑逆 殄:消灭。.C.若谢我,当释汝 谢:感谢。.D.军次寻阳 次:临时驻扎。.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家贫亲老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策马而去 扣舷而歌之 ..D.众咸悼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仲堪非常器重罗企生,多次委以重任。罗企生为报其知遇之恩,坚决不事二主,最终殉节而死。

B.罗企生的弟弟借握手告别之机,将重义轻生、执意要追随殷仲堪逃亡的哥哥强力拽下马,殷仲堪只好独自离开。

C.罗企生斥责桓玄背信弃义,刚刚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痛恨自己势单力薄,不能铲除凶逆。

D.罗企生在世时,桓玄多次拉拢他,曾经送给罗母一件羊皮衣;但在罗企生遇害当天,桓玄将皮衣收回、焚烧。

13.将文言文材料中划线句子及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3分)

6.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邹与鲁哄 篇六

邹与鲁哄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6则可也?”孟子对7曰:“凶8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9乎沟壑,壮者散而之10四方者,几11千人矣;而君之仓廪12实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14,是上慢15而残下16也。曾子17曰:”戒之戒之!出乎尔18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19也。君无万焉20.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21矣。“

注释:1哄:斗,交战。2穆公:邹国国君。3有司:官吏。4莫之死:即莫死之。5疾视:恶狠狠地看着。6如之何;怎么办。7对:回答。8凶:荒。9转:抛弃。10之:往。11几:几乎。12仓廪lìǖ:粮仓。13实:充实。1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15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16下:下面的百姓。17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18尔:你。19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20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21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2.如之何()

3.凶年饥岁()

4.莫以告()

译文

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拿他们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饥荒年头,您的百姓,年迈体弱的辗转饿死在荒山沟里,壮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粮仓里粮食满满的,库房里财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实情况报告,这就是对上怠慢国君,对下残害百姓啊。曾子说过:”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百姓从今以后可以反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长官了。您不要怪罪他们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长官,愿为长官牺牲。“

参考答案

一、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的主张

二、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

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三:解释词组

1.没有一个肯效死的

2.怎么办

3.艰难困苦的岁月……

7.浅谈初一文言文教学 篇七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之一。自课程改革以来,新教材大大增加了古典文学作品的比重,内容的含量也增加了。可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文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看不懂,读起来也感到非常拗口、费劲,不自觉地用现代汉语去理解,结果与文本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于是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畏惧感,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这样会影响今后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应该把握初一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做好起始教学。

一、明确文言文的社会功能,消除学生的思想误区

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个思想误区,认为文言文距现代时间久远,学习文言文没有现实意义。因此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教师要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讲明文言文的社会功能,如:文言文是研究历史的切实保证。利用文言文的工具性研究历史,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文言文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是民族精神的支柱。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丹青照汗青”等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正是通过文言文载体代代相传,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的后生学子。文言文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工具。

二、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短小的古代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向学生讲述,然后提出:这些故事在古书中是怎样记载的呢?选择其中一篇用文言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和现代文对比阅读,使学生明白文言文的每句话都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只不过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只要找准它们的意思,学起来就不难,从而不但消除畏惧心理,也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深入开掘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很有益处。如学习《论语》十则,使学生明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为学》一文,使学生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动口、动手,及时表扬、激励。

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阅读古文不能急于求成,要教会学生反复诵读。诵读(朗读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正确途径,是打学习文言文之门的一把钥匙。但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要读明白文章的大意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反复阅读法,即初读识记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其音、义,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次读疏通文意,理清层次,把握中心;再读找出难句以便交流。这样经常坚持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注释和查字典的习惯。做到字典随身,边看边查;开动脑筋,边看边想;笔不离手,边看边注。同时,在诵读的时候应注意句读,指导学生正确断句以便正确理解它的意思。

四、扶放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些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通常采用“教读―解词―串讲―翻译”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在应试上有一些成效,但这种方法却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不但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也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解释、引导、提示作用,即扶,更应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把握文章大意,阅读并抄下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其次,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不解的问题。最后,学生在基本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调,准确传达出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在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条件之下,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满意,也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重视考查,增加积累

8.初一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篇八

字/词

释义

词性

例句

出处

动词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魏学洢

详细

形容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交通

交错相通

形容词

“阡陌交通”

妻子

妻子和儿女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与世隔绝的境地

名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

不要说,更不要说

 

“无论魏晋”

如此

像这样

介宾短语

“诣太守,说如此”

鲜艳

形容词

“芳草鲜美”

形容词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大腿

名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古代王侯的自称

代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研究

动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文理

文采和道理

名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何苦

哪怕

副词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当然

副词

“宜乎众矣”

《爱莲说》

父亲

名词

“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认识

动词

未尝识书具

《伤仲永》王安石

记住

动词

“默而识之”

《<论语>十则》

居住

动词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列子》

请让我

动词

“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美丽

形容词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陶渊明

漂亮

形容词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认为……美

形的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使……聚

动的使动

“聚室而谋”

《愚公移山》

阻止

动的使动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栖息

动词

非梧桐不止

《惠子相梁》

以……为苦

形作动词

“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北面

名词

“惩山北之塞”

向北

名作状

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成为灵异的水

名作动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扰乱

形作动

“无丝竹之乱耳”

造反

动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害人

名作动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使……劳累

动作使动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牵牵连连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枝节节的

名作动

“不蔓不枝”

显得清幽

形作动

“香远益清”

举行宴会

名作动

“会宾客大宴”

《口技》

哭着

动作状语

“忽啼求之”

《伤仲永》

宾客

客人

名词

“会宾客大宴”

《口技》

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作动

“宾客其父”

《伤仲永》

以……为利

意动

“父利其然”

风烟

在风烟中

名作状语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箕畚

用箕畚

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跳着

动作状语

“跳往助之”

用尽

形作动

“吾与汝毕力平险”

全、都

形容词

群响毕绝

《口技》

说出

名作动

“不能名其一处”

出名

名作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名字

名词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王安石

擅长

形作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奇异、罕见

形容词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

余数、零数

名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钻洞

名作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每天

名作状语

“日知其所亡”

《两小儿辩日》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十则

到东方

名作状语

“孔子东游”

《两小儿辩日》

吹箫

名作动词

“箫鼓追随春社近”

《游山西村》

像狗一样地

名作形

“其一犬坐于前”

《狼》

打洞

名作动

“一狼洞其中”

指屠户

动作名

“一屠晚归”

以……为耻

形的意动

“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新知识

形作名

“温故而知新”

苟且

副词

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表示希望

副词

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

通“以”

副词

自董卓已来

陈寿《隆中对》

停止,放弃

动词

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停止

动词

白露未已

《诗经》(《关雎》)

通“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动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通“举”,选拔

动词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给予

动词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欣赏

动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文言句式专项练习题 篇九

A、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屈原列传》)

B、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

D、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二、全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

(5)宋何罪之有?(《公输》)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几时有》)

(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

A、(2)(3)(5)(7) B、(2)(3)(5)(8)

10.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阅读练习 篇十

[注释] ①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②叔向:晋国大夫。③系援:结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⑤范献子:范祁的哥哥。⑥纺:吊、悬。

[文言知识] 倒置句 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词如“我”、“尔”、“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

上一篇:十一月十一下一篇:树师德 正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