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人生哲理故事(11篇)
1.短篇人生哲理故事 篇一
一、创作主题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故事讲述了一位畸人如何在一次怪诞的经历中遭遇上帝并感悟到自身存在的真相直至最终直面救恩的临在。这些畸形人物暗示了人物异化的生存状态, 他们在经历了一次荒诞而暴力的事件之后, 常常以死亡为结局。这种结局在读者看来是不可理喻又无法言说的, 但对奥康纳来说, 这是因为“我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恩典降临到一个不愿接受它的人身上的故事……”[1]而“奥康纳所赞同的信仰如同一种生命的冒险。”[2]因此, 奥康纳正是凭借着这些象征性的人物和夸张而又荒诞不经的故事表明她自身对现代人及其生存现实的态度和所持的情感。也就是说, 正如诗歌“这一文学的特殊领域…涉及情感和态度, ”[3]奥康纳在她的故事中也是以小说的形式传达一种类似诗歌的情感和态度。
与此同时, 奥康纳短篇故事中的美国南方以及围绕人物所展开的故事都是一种隐喻, 是用来表现故事主题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南方作家不同, 因为“奥康纳笔下的南方是一个宗教隐喻, 她借南方表达了启示主义的信仰观念, 以南方风格来传达宗教奥秘”。正是她作品创作主旨上的启示主义神学思想和奥秘感使“奥康纳的创作起点是不需证明的上帝, 她接近信仰的方式是体认和感悟而不是理性。”[4]因而, 在她的故事中, 不可见的上帝是以神秘的方式启示他自己, 人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一启示的时刻正是主人公顿悟的时刻, 同时也是揭示故事主题的时刻。正如“诗歌是我们对于自身在这个客观和喧嚣的世界中的体验和想法的回应和评价。诗歌是对这个世界在感官、情感及理智上的回应……诗歌使我们能够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Cleanth Brooks, 8) 奥康纳故事的叙事过程所涉及的更多的是感性、情感的冲击和领悟而非理性的论说, 从而凸显了她短篇故事创作主题上的诗性特征。
二、表现手法
奥康纳短篇故事的创作手法从总体上可以被概括为距离现实主义。对奥康纳来说, 距离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力图兼顾现实的两个方面, 既包含着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 又有着更深层的目的指向。现实可见的一面使个体都拥有了窥见、领悟不可见的超越境界的可能, 使终极真理不仅是观念形态的设想, 而具有了对现实人生发生作用的可能……” (黄宇洁:105) 换句话说, “奥康纳在处理作品素材时所具有的脱离现实主义的自由度是为了使其创作能够指向信仰;更具体地说, 奥康纳头脑中诗的意境就是基督教信仰。” (黄宇洁:100)
要通过距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启示主义的神学思想, 奥康纳使用了高度象征性的人物及故事情节来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她所塑造的怪诞的人物形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中。若非它们本身象征性的意义指向, 奥康纳的短篇故事充其量不过是一出毫无意义的滑稽闹剧而已。奥康纳的这一创作理念与中世纪生维克多修道院的于格的观点相近, 即寓意是以一个可见事实来指涉一个不可见的事实;而另行意义是通过一个可见事实使一个不可见的事实得以显现, 它指向超越” (黄宇洁:102) 。
例如, 她故事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畸形人物。他们或是身体上的畸形或是心灵的畸形。这些主人公可能是一位体面而自负的女农场主, 也可能是一位架着一条木腿的哲学女博士, 有时也可能是位宗教狂热分子, 甚至还会是一位越狱杀人的逃犯。这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她的笔下都成了畸人, 因为在奥康纳看来, “畸人是作为人类有限性处境的一个象征符号……是一种被人疏远淡忘却又必须被正视的人类存在常态。” (黄宇洁:139) 同时, 这些人物所遭遇的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 他们最终或是死亡或是醒悟, 象征着救恩借助这一荒诞暴力的时刻将人唤醒, 等待着人物最后的抉择。这种藉着夸张及荒诞的描写将人物及其经历陌生化同时象征化的手法, 既凸现了故事中心之所在, 又将故事提升至象征意义的层面, 直指故事宗教启示主义的核心。
她曾经在一次讲演中对她的创作手法作了明确的交代:作品中的人物得有一个动作或者姿态, 既要合情合理, 又要完全出人意料。动作或者姿态既是属于这个人物的, 又要超出这个人物之外, 既要暗示时间性, 又要暗示永久性。同时, 也正是这一象征手法使她的故事具有了诗的特性, 因为“诗歌使用的方法便是去通过对物体、人物和事件的戏剧化的展示来激发我们的想象。” (Cleanth Brooks, 69)
在奥康纳的距离现实主义创作技巧中, 她强调作家必须“寻找能够连接、联合或包容两端的某个意象;一段是具体世界, 另一端是裸眼所看不见的……”[5]她的短篇故事充满了各种意象, 这些意象既用来表达“神启”与“救赎”的宗教思想, 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这些意象在故事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及意义的连贯性, 既有主导意象也有次要的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直接诉诸感官的世界, 同时又使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超越可见现实的不可见的存在, 即上帝及其救恩。这样的故事就仿佛是一首诗, 因为“尤其对于以意象主义为代表的诗歌来说, 诗歌强调运用一个主导意象并结合暗示等手法, 尽量避免直抒胸臆。” (Cleanth Brooks, 69)
通过高度的象征性以及丰富的意象的运用, 奥康纳最终的目的是使其故事以隐喻的方式凸显其宗教救赎的主题;因而, 隐喻的使用也是奥康纳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奥康纳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小说家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感情的。”[6]她从来不用说教来宣传她的宗教信仰, 而是用完美的艺术形象通过隐喻和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 有时连主题本身也含有好几层意思。在她的笔下, 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畸人和他们怪诞的遭遇, 构成了作者用以警醒世人的宗教隐喻世界。“隐喻的特点是通过类比的方法使人在意念中关照两种事物, 用诉之感官的意象去暗示无法理解而诉之感官的意象, 从而使人的心灵像感官投射。”[7]布鲁克斯说:“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且充分运用隐喻。” (邱运华:157)
其实, 奥康纳短篇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宗教隐喻。故事中畸形的人物和他们荒诞的经历是现代西方社会到处弥漫着异化感和荒诞感的映照, 他们的命运也是现代生活的巧妙隐喻。不仅在《河》这样的故事中直接地展示了充满了宗教隐喻的布道;而且作为故事情节高潮及主题之所在的“顿悟”时刻, 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在暗示上帝临在时无法言说的超验瞬间。除了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的隐喻, 运用丰富的意象背后所蕴涵的隐喻也是奥康纳故事的一大特色。
三、艺术效果
对于诗歌来说, “一首诗中所有成分的关系是诗歌最重要之所在, 它不是一个机械的关系而是一个更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要把一首诗比作某个物体的结构, 它应该是类似植物的有机结构而不是一面墙的机械构造。” (Cleanth Brooks, 11) 这也正是奥康纳的短篇故事所力求达到的艺术效果。奥康纳一直被称为“南方文学的先知”, 她就如同希腊德尔斐神庙中那位诉说神谕的女祭司一样, 在诗人一样的癫狂中指出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之所在。上帝超验的存在和救恩是她创作的出发点, 她短篇故事的启示主义思想和高度象征及怪诞的创作手法, 都使读者从现实的经验世界中感受到不可见的存在。她的宗教救赎主题是超理性的, 因而她的主人公及其经历的一切也非理性所能描述的。奥康纳凭借着具体的意象和象征等运用诗的语言来让人物和读者用心来感受而不是靠理性来理解这一生存的奥秘。读者会随着故事中怪诞又不失真实的人物一起感受灵魂的震撼, 在死亡和暴力的情节中体验人类存在不可言说的奥秘, 从而心生敬畏、领受从上而来的生命的启示。这种类似诗歌的艺术效果正是奥康纳短篇故事主题以及创作手法所共同成就的, 也是奥康纳这位美国南方天主教作家的创作核心之所在。
摘要:奥康纳这位公认的“南方文学的先知”, 以其故事的启示主义的宗教主题以及距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迥别于其他作家。她像一位诗人一样用心灵来描述和体会人类精神的困境, 同时运用诗歌中象征性及隐喻等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这个世界及人生的感悟, 最终带领人面对上帝的救恩, 完成生命的救赎。她的短篇故事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带有诗性特征, 她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诗意。
关键词:启示主义,距离现实主义,象征,隐喻,救赎
参考文献
[1][美]Flannery O’connor, “A Reason to Write”, in Spiri-tual Writing, Robert Ellsberg, ed., New York:Orbis Books, 2003:135.
[2][美]Robert Coles, Flannery O’Connor’s South, BatonRouge and London: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1:95.
[3][美]Cleanth Brooks,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8.
[4]黄宇洁.神光沐浴下的再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42.
[5][美]Flannery O’Connor, “Some Aspects of the Grotesquein Southern Fiction”, in Mystery and Manners, Sally and Man-ners, Sally and Robert Fitzgerald, eds., New York:Farrar, Strausand Giroux, 1969:42.
[6][美]Paulson, Suzanne Morrow.Flannery O’Connor——A Study of the Short Fiction[M].Boston:Twayne Publishers, 1988.
2.人生哲理故事两则 篇二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坐山雕,也被人誉为“神鹰”,是高原上体格最大的猛禽。它们往往栖息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原上,体重达到7—11公斤。秃鹫张开翅膀后,整个身体有2米多长,能长时间飞翔于空中。
当它盘旋在湛蓝的天空时,它宽大有力的翅膀,似乎连太阳也能遮蔽,你甚至还能听到它的双翅在空气中“哗啦,哗啦”扇动的声音。它一旦发现猎物,便如利箭一般俯冲而下,褐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像一道钢铁般的闪电。它甚至能捕杀草原上的野狼。
有一次,一个猎人意外捕获一只秃鹫,他把秃鹫关进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围栏里。围栏的顶部完全敞开,从围栏里面可以仰视天空。然而秃鹫在这样的围栏里,怎么样也飞不起来,只能在围栏里徘徊,做无奈的囚徒。
原来秃鹫虽然雄健有力,能翱翔万里,可它飞上高空之前,却需要一个助跑的过程。它要先在地面上奔跑三四米,然后才能飞起来。就是这短短的几米,决定了秃鹫是否能翱翔直上,成为一只勇猛的大鸟。而在这个狭小的围栏里,它没有助跑的距离,无法腾空而起。
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人一踏上社会就希望一鸣惊人,名利双收地拥有一切,这样急功近利,不注重人生的积累,是难于起飞的;相反,能不辞辛苦地为自己搭建好助跑的舞台,从而将优势不断发挥,才能逐渐达到事业的巅峰。那么,像秃鹫一样,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吧,这样,我们的人生就可以飞得更高。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成功,其实是一个不断进行积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身上之所以有着无穷大的潜力,主要是平时积累的缘故。助跑的过程其实就是让自己的潜力得到极致发挥的一种措施,就是为了让自己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跳得更远。相比只要结果而言,助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没有这个过程是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的!我们每天都在积累,我们每天都在助跑,因为我们的心中有一个目标!
放弃也是一种获得
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去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镇上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即可,不过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未知哪天会桥断人翻。
大和尚和小和尚自然走的是近路,毕竟远路太远,一天一来回,费时费力。他们轻松下得山来,正准备过桥,突然细心的大和尚发现独木桥的前端有一丝断裂的痕迹。他赶紧拉住抬头一路走的小和尚:“慢点,这桥恐怕没法过了,今天我们得回头绕远路了。”小和尚经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桥的断痕,但他甚是迟疑:“回头?我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吗?过了桥可就是镇上了,回头绕远路那还得有多远啊?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吧,桥或许还能撑得住。”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强,见他执意要过桥,便不再言语,只是抢道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并随手捡了块石头在手中。“砰”的一声,腐朽老化的独木桥应声而落,碎入三四丈下湍急的河流中。偌大的独木桥竟经不起大和尚手中小石块的轻轻一敲!小和尚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继而庆幸自己还没来得及踏上危桥,又暗自为自己的鲁莽无知感到羞愧。
在回头的路上,小和尚感激而又疑惑地对大和尚说:“师兄,刚才幸亏你的投石问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鱼腹了。你说,我当时咋就那么懵呢?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回头太难,过了桥便是镇上了,绝不能回头了。压根儿就没想过桥万一真垮了摔下河怎么办。”大和尚不无深意地说:“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并不难。”
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不难。人生的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编辑/徐展
3.短篇名人励志人生经典故事 篇三
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凡·高提到他“在(帽檐的)烛光下”创作出了《罗纳河的星空》。此事至今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另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对我来说,夜晚似乎比白天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绚烂的色彩。”如果这些记述是真实的,那么他就应该会在晚上找个咖啡厅之类的地方,戴着他那特别的“烛光草帽”,坐在其他顾客旁专心作画。
2.虽然世人都认为凡·高是自杀身亡,但也有说法称他可能死于他杀。
普利策奖得主、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于20xx年合作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凡·高:人生》。两位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凡·高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当地的一名鲁莽少年所杀害。其实,艺术史学家们也并没有完全接受凡·高自杀的事实,虽然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仍然将他的死亡原因明确记录为自杀。20xx年11月《名利场》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一位法医的报告,这位专家对凡·高持枪射杀自己的记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凡·高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凡·高的手掌上也并未发现任何近距离射击留下的灼伤痕迹。
奈菲和史密斯指出,没有人找到射杀凡·高的那把枪,无论自杀还是他杀,凶器都不见踪影,这一点始终都很可疑。
不管后世怎样去猜测和证实,凡·高的确曾经表达过自杀的想法,他曾说过想离开人世并且拒绝一切可能的医疗救助,“人生就是苦痛”。
3.凡·高的耳朵也许是被别人割下来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凡·高的左耳并未完全被割除,只是左耳的部分耳垂不幸被割掉了。据报道称,在“割耳事件”发生三天后,凡·高将割下的耳垂送给了一名妓女。但究竟是不是凡·高自己割下了耳朵,依然存在着大大的疑问。在“割耳事件”发生的那段时间里,凡·高与同样是画家的好友保罗·高更居住在一起。高更除了以画作闻名艺术圈,还是一名专业的击剑手。凡·高和高更因各自固执的个性,经常打架互掐。尽管两人都说是凡·高自己割下了左耳垂,但这里面的蹊跷确实引人猜测:也许是两人顾及彼此的名声和颜面而说谎……历史的真相已随着大师们的离去而被掩埋。其实,翻翻凡·高的个人信件,我们不难发现,凡·高对高更的感情近乎仰慕,以致他的弟弟提奥千里迢迢找到高更,以“重金”请他来和凡·高住在一起。
也许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凡·高始终不愿说出“割耳事件”当晚发生的一切。然而在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中,凡·高提到:“幸亏那晚高更没有携带枪械或其他更加危险的武器。”这一句话引起后人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4.凡·高自己意识到患病,住进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在那里,他安静地凝视着窗外,创作出《星月夜》。
1889年1月,凡·高从阿尔勒的一家医院出院后不久,就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割耳事件”。他也察觉到自己精神方面的问题并未治愈,几个月后(大约在1889年5月),凡·高主动住进圣保罗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根据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的史料记载,在他住院后不久,提奥给他写来一封信:
“得知你的身体状况并未有所好转,说实话我非常伤心。尽管在你写给我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精神脆弱的迹象,但你自己走进精神病院的举动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希望这只是你的一种预防措施。我太了解你了,你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拖累那些认识你的人。”
在精神病院疗养期间,凡·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传世画作,如《鸢尾花》《橄榄树》,当然还有《星月夜》。然而,凡·高自己却认为《星月夜》是一幅失败之作。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谈到《星月夜》时说:“这幅作品对我来说简直一文不值,甚至连‘尚佳’都谈不上。”凡·高本打算邮寄出所有的画作给提奥,但由于邮费太贵,他就将《星月夜》从邮寄的包裹中拿了出来。后来提奥尝试过出售凡·高的部分画作,却无人问津。
5.在成长的过程中,凡·高经常看到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因为他有一位早年夭折的、与自己同名的哥哥。
凡·高在荷兰的津德尔特出生、长大。1849年,那时凡·高的父亲西奥多卢·凡·高还是荷兰归正教会的牧师。和凡·高同名的兄长文森特在刚生下不久便夭折了,葬于墓地,这个墓碑至今仍在。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津德尔特的市民依然以这里是凡·高的诞生之地而倍感荣耀。这座不大的小镇建有凡·高广场、凡·高和弟弟提奥的纪念雕塑,依旧保留着凡·高当年居住过的旧址。凡·高最早住过的房子位于津德尔特大街,但遗憾的是这座建筑已经被拆除,后人已无法一睹当年的风貌。
6.凡·高从二十七八岁才开始画画,但到他37岁离世时已创作了900余幅画作,以平均每周两幅的惊人速度保持着激情的创作。
在开始从事职业绘画前,凡·高曾尝试过很多职业,从传道牧师到教师,到艺术品交易商……根据凡·高画廊的记载,他在1881年12月末给提奥的信中描述道:
“提奥,你知道吗,当打开绘画盒时,我是多么的开心。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探索之后,我想现在才是用它的最好时机,比我当时立即开始作画要明智得多。现在,我的绘画生涯真正开始了,你觉得如何?”
凡·高在世时创作了900余幅油画,留下了多达1100张画稿。如此多产的他,却被诊断为患有癫痫病和一种叫作“多写症”的行为障碍疾病。所谓多写症,就是有强烈的写作冲动而无法自控。对于凡·高而言,这种冲动就是绘画创作。受此折磨的凡·高无法自控地与画板交流,不停地绘画,不停地创作。
7.凡·高画作中标志性的鲜黄色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地消融和褪色。
凡·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颜料,这种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这种颜料是工业革命的一种副产品色素,学名“铬黄”,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而它长期释放、分解的化学过程又是不可逆的。
这种黄色被大量使用于《阿尔勒的卧室》等画作中。遗憾的是,如今这些当年光芒四射的画作已经逐渐褪去了最初鲜亮的色彩和夺目的感召力,人们再也无法目睹原作的锋芒。
研究者孔恩·詹森测试了凡·高画中的铬黄色素,并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这种光泽的消褪是永恒的。要逆反这一化学反应的过程,只会给原作带来更大的破坏。
8.一位见过凡·高的122岁超级寿星,对这位画家的印象居然是“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令人厌嫌的”。
简妮·卡蒙特生于1875年。她一生都居住在法国的阿尔勒小镇直到去世,那一年她122岁。她也被认为是(有明确记录的)世上最长寿的人。1888年,凡·高居住在阿尔勒时经常去卡蒙特叔叔的小店买颜料,她对凡·高的印象居然是“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令人厌嫌的”。
4.短篇人生励志文章 篇四
周末参加了一位企业家的宣讲会,讲述的是他们公司的情况和理念,受益匪浅。但更让我难忘的,是他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他说,自己现在身家千万,有房有车,很幸运也很感恩。但你可知道,如此功成名就的他,也曾在工地搬过砖,在公园里流浪过,在餐馆里吃过剩饭。那时事业刚起步,需要大量资金,他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最后失败失去了所有。
那段日子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身无分文的他被赶出了出租房,找不到工作就露宿公园,没钱吃饭就到餐馆前等着别人的剩饭。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去工地搬砖,很累很苦,但至少有个可以睡觉吃饭的地方。
有时候,追梦的路上,除了要坚持、肯努力外,还得吃得了苦。咽得下多痛苦的经历,才扛得起多沉重的梦想。
多年后,当这位企业家再次回忆那段苦涩的过去,他是面带微笑的,仿佛那时候的痛都不曾伤害过他。他说,很感谢那些年吃过的苦,正因为经历过,才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是多么幸运和幸福。苦尽甘来,熬过了,你我终将看见希望。
曾有个大学同学出身贫寒,从山洼的小村子里考进了大城市。他家很穷,问村里借遍了钱才凑够学费,他看着佝偻身躯的父母、躺在床上的奶奶以及刚上初中的弟弟,倔强地说不去上大学了。结果是,父亲给他一顿狠打,然后不容置疑地说,这学一定要上,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上。
等到了大学,他申请了贫困生资助,领到了学校的补助,每个月几百块,够他的生活费。从没看他上网买过衣服,除了生活必需品,他的宿舍几乎一片空白。有同学送了他一部二手的旧手机,他为此感激了好久。在空闲的时间,他总能找到各种兼职,每次赚到的钱,他都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枕头下,等到月底就寄回家,让家里还点债。
他以为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毕业了就能工作赚钱,就能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在他大三那年,噩耗突然降临,老爸在工地上从高空坠落,需要截肢。他当时完全慌乱了,一个人躲在角落哭,他不知道为什么生活要这样待他。
终究,他还是继续了自己的学业。辅导员知道他的情况后组织了一场募捐,老家的政府也给了他家一定的资助。虽然生活依旧艰苦,但至少还有出路。
此后,他变得更加努力,毕业时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称号,并得到了一家着名公司的offer。毕业那天,他请全班吃了顿饭。餐桌上,他第一次那么痛快地喝醉,醉眼朦胧中,他站起来向所有人鞠了个大大的躬。他带着笑说,感谢大家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了他光亮,让他能坚持走到最后。
他说那段时间,他真的完全崩溃了,但最终熬过来后,才发现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现在,他的生活正在好起来,虽然仍是一刻都不敢放松,但他不再抱怨生活。既然命运给了他这副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打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抱怨生活,觉得命运如此不公,自己拼了命地努力,吃尽了苦,却还是不能变得更好。但你真的还年轻啊,你现在所经历的苦难都只是人生路上的一点考验罢了。一生路,长漫漫,苦难艰辛都不可怕,怕就怕一点点小挫折就让你吓破了胆,慌乱了阵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再相信,又该拿什么来面对整个世界?
所以啊,现在吃点苦,未必是坏事。尝一尝苦涩的人生,才能更加感恩生活,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多少苦楚终将过去,只要我们再走一步,再坚持一下,跨过去了,就是远方。只要那些磨人的苦楚没有将我们按死在过去,我们就还有希望,就有翻盘的可能。
励志文章2:每个人都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昨天和朋友柚子逛街,聊到她目前的一些困扰。
柚子是一个不大善于沟通的人。工作上,她很少主动和带自己的法官沟通,每次都只是默默完成交代的任务,再无交流;进修上,她去参加讲座,她有问题想问,都已经在脑海里组织好语言了,现场人也不多,她却就是没勇气开口。
柚子的困扰,让我想起一位前辈,张小姐。
张小姐是某公司的经理,四十不到,财务自由,玩得一手好基金,房地产买到美帝去。在几百人的剧场做分享,她谈笑风生,从容自得,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她对我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想办法让别人记住你,而且最好永远忘不掉你。”
我被这句话触动到——当时,我一直在寻求提高存在感的办法。尽管那时候我都不太敢举手,却还是强迫自己向她发问:“有一些人天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该怎么办呢?”
张小姐闻言,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其实,她也不是天生爱表现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在工作的前几年,她不爱出风头,一想到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感觉,心里就七上八下、紧张不已。她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感极低。
有一次,她和同行小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结识了。
她和小柯提起:“其实,我们一年前就一起参加过一门培训。”
小柯一脸迷茫,努力回忆了一下,还是坦诚地表示不记得了。
张小姐心里有点失落。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两三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正是因为她从来不“逼”自己去当众表现——你从不表达观点,别人就不会知道你的看法;你从不发言提问,别人就会忽略你的存在。
没有人会注意你,没有人会赞扬你,没有人会羡慕你——没有人会注意到你。
你就这样被忘了,即使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在大家眼里也不过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张小姐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跨国公司,时常要开远程会议。以前每次开会,她从不过多的发言。通常是总部代表讲完后,问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其他七个国家的代表依次提问。最后总部问,中国人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问题差不多都被其他人问完,张小姐只能说“没有没有”。
不甘心永远这样沉默下去,张小姐下定决心,逼自己改变。
她暗暗给自己定下任务——每次视频会议,一定要抢在第一个提问,哪怕只是问“刚才讲到的XXX能再解释一下吗”。
从一开始的头皮发麻,到后来越来越自然流畅,张小姐渐渐喜欢上了积极表达的感觉。
起初,她很担心自己的提问会没水平、被别人笑话。但后来她发现,如果逼着自己提问,就会下意识地更认真地去倾听和思考,最后问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很有质量的。
因为逼着自己去表达,她在同事的眼里,逐渐从“啊我想想,她人还不错吧”的小透明,成长成了“很有想法”“很有见解”的业务骨干。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张小姐对年轻人的奉劝是:永远选择不安定的一方。对人生方向犹豫不决的话,就往变化激烈的一方走。逼着自己离开舒适区,你才能快速成长。
说到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张小姐甚至开玩笑说:“千万别选爸妈让你选的工作。”
譬如,她就没有听爸妈的话,在当地谋一份铁饭碗,做一成不变而毫无挑战性的工作,而是选择了进入竞争激烈的外企,逼着自己每天快速学习、边学边用,每天都在逼自己迎接挑战,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
某品牌亚太区总经理董先生,也有着类似的心得。
董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34岁那一年。
在此之前,他只是庞大集团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薪水勉强能供给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
2000年时,公司想要外派总部员工开拓中东、非洲等空白市场。当时,候选人除了董先生外,还有几个和他资历相仿的同事。
包括董先生在内的几位候选人都犹豫着,外派虽然是升职加薪的跳板,可也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国度东奔西走,还时时顶着单枪匹马开拓市场的巨大压力。
其他几个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而董先生决定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出舒适区,踏上了外派之路。
当时,公司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只身上任,一个人拿着行李就去了阿拉伯。
七年外派,他飞来飞去,以至于一早上醒来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他在印度做行销,办roadshow,租了三台卡车,让使用者到卡车上体验产品,如果觉得好就用卡车把他们载到附近店里去买。以这样的方式,他亲自跟着卡车,跑了印度整整八十一个城市。
这七年时间里,他帮公司打开了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市场。
外派回国,他成为了公司的亚太区总经理,为人信服。
在贫穷落后的印度、在纸醉金迷的迪拜,在各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下,他经历过艰难,忍受过孤独。也是有过退却之心的,但他“逼迫”着自己坚持下去,继续披荆斩棘、开疆辟土。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很多“优秀”,就是这么逼出来的。逼自己不要懒惰、不能胆怯、不准退缩,逼自己从舒适圈里走出,让自己在一场场硬战中日趋成熟。
面对人生抉择时,退一步,并不会海阔天空。你一次次退让,其实是在拱手交出对生活的选择权。你不逼迫自己,到了最后,就只能为生活所迫,被动地束手就擒。
我也问过自己:总是逼着自己,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个瘦身成功的妹子。其中一位,三个月瘦了三十斤,骨骼肌从22.5kg上涨至24kg,胸部从C-CUP升到了D-CUP。
减肥的那三个月里,她逼着自己每天下班后,七点赶到健身房,拉伸到八点,有氧四十五分钟,再拉伸到九点。回到家,已经是十点。有的时候要加班,她就约一大早七点的课。
公司发蛋糕,她把蛋糕分给所有人,自己不敢吃,眼巴巴地问同事好不好吃。
加班时叫外卖,同事们点了麦当劳,她就只敢点一份土豆泥,用水泡过后再吃。
她说:“我想试试看,这么多年来,我究竟能不能坚持下来一件事。”
逼自己坚持三个月,当然不容易啊。可是瘦下来以后,就可以穿腰身尽显的好看裙子,就可以在自拍时不用拼命找角度,就可以不经意晒晒锁骨和人鱼线……
——你现在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是为了将来能尽情地做想做的事。
现在的你,逼着自己去成长、去变成更好的样子,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将来才不会为形势所迫,被驱使着艰难前行。我们逼迫着自己努力,是在为将来争取随时任性的权利。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别偷懒、别胆怯、别退却。“进”一步,才能看到海阔天空。
励志文章3:钱是奔跑路上的发动机,理想是奔跑路上的翅膀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我渐渐发现,我的好朋友们虽然性格各不同,几乎都有同一个特征,她们既张扬又难搞,放在公司里,一定都是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的人。她们既爱花钱,也会赚钱,谁也不能阻挡她们的买买买之路,放在同学里,绝不是老好人类型的。
可我就是能全部搞定她们,而且她们还非常爱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我就是传说中自带鸡血的人。
1
比如我的朋友A,她喜欢钱带来的安全感。所以,她很努力花钱,也很会努力赚钱,同时还不时给我们分享(推销)她最近新买的东西。她加班的时候从来没有怨言,对社会也很少有抱怨,因为她没空。
很多人以为像她这样的人,也许是家境不够好,或者是天生对物质要求比较高。但我知道,她两种都不是。
A曾经是一个极节俭的姑娘,从来不关注时尚,第一次见她就是T恤牛仔裤球鞋。她的人生目标就是攒钱,然后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缓缓增长。
她说,她变成现在这样都是拜我所赐。她说要买房,我说好啊,选好了赶紧就买吧。付完首付,说没钱买衣服了,我说卡号给我,我借你一点,房奴更要穿得貌美如花。终于压力小一点了,她说要买车,我说,快买吧,你的人生特别需要一辆车!
她说,她的人生验证了一句话:会花钱,才会赚钱。而我见证了她如何成功变身励志姐,一个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姑娘,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三年内在深圳买车买房。
为什么我要鼓励她花钱,因为热爱攒钱让她变成一个对生活很敷衍的人,能省则省,面膜不贴,连洗面奶都懒得用,自诩自己天生丽质。但我知道,她的内心,是一个有极强小宇宙能量的人。
对她这样的姑娘,我觉得治疗她的秘方,就是鼓励她买买买。因为谈情怀,对她来说是画大饼。所以我对她的改造,就是从逛街开始的。
与其说,我在鼓励她花钱,不如说,我在帮她不停给自己寻找努力的理由。
每一个花钱的理由,其实都是一个赚钱的动力。
每一次调升花钱的level,其实都是在提升自己努力的目标。
2
一次,她和我聊天。她好奇地问我:像你这样不那么爱赚钱,居然每天也鸡血满满,你努力奋斗的动机是什么?
我说,一开始,动机来自于我想证明自己。后来是因为,这一生,我真心想对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我爱这个世界。她说:滚,你明明比我花得更多!
她说的没错。我们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比起大房子、豪车,我更喜欢花钱去旅行,去上课,去和朋友见面。比起奢侈品,我更喜欢买有设计感的品牌,我更喜欢带家人吃一顿大餐。我喜欢花钱来丰富人生的体验,并不想花钱来彰显自己多么有钱。
现实中我也有很多归隐田园的朋友,搬到她们喜欢的城市生活,在城市郊区开一间小小的民宿,或者开一个小小咖啡馆。但是,她们在那之前,都是拼命努力过、拼命奔跑过的人。
她们已积累好了足够的人脉、足够的经验,以及足够笃定的心态,到了一定时候,毅然决定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这种放下,是因为理想造就根植于他们心中,从没有真正离开过他们。
不入世,不足以谈出世。
钱是奔跑路上的发动机,理想却是奔跑路上的翅膀。
我理解所有为钱努力的人,但我更欣赏心怀理想去努力的人。
3
人总是要图什么,才能突破懒、突破舒适的。
每个人决心努力赚钱的理由都不同,有的人图的是家人安稳,有的人图的是不再恐慌未来,有的人图的是匹配更好的爱情,有的人图的是比前男友活得更好,有的人图的是证明自己。这都是动机。
没有动机的人,没有爱好的人,往往就会随波逐流,变成一个无用的人。因为她们不知道这一生,懒或者不懒,舒适或者不舒适,会有什么大不同。
昨天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心中甚是感动——你觉得他很辛苦,可对他而言,那或许是一种享受。
前几天我爸跟我说:当初,如果你回去做一份安稳的职业,哪用像现在辛苦。对,我也是到了二十几岁,才发现,一直严格要求我的父母,其实对我并没有很高的期望。
所以,我早早就知道——我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活,我是在为我自己努力,这一切的辛苦,我早已习惯,甚至我不能想象,不努力应该怎么活。
说到底,女人和女人之间,命运的走向,真的不来自于智商或者情商,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是否真的爱上了那个努力的自己。
你要问我,为什么你总觉得努力的动力不够。
我给你的回答是——因为你努力的动机,就是什么时候不用努力就好。因为你努力的动机,是赶快休息。一个人在20岁就已经开始想什么时候可以不努力、什么时候能休息,人生必然是会被荒废的。
所以,问问自己,每天叫醒你的是什么?
每天叫醒我的,真的是理想。
励志文章4:我就要野心勃勃的心安理得
“拜托拜托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我想奋斗的时候看到有人说安逸是福,不该有太多野心。我想安稳的时候有人说不奋斗的年轻人都是傻X,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接到这通电话的时候有点懵逼,因为我清楚的记得柠檬前些天貌似才告诉我说她决定要去北京闯荡了,说自己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还祝她成功来着。
我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安抚她的情绪,只好静静听她带着哭腔的倾诉,长途电话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我才明白她的症结所在。
这姑娘来到北京后在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工作,工资待遇不错,就是人少,又遇上争取下一轮融资的攻坚阶段,不得不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同事们整天累得怨声载道,但她却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如鱼得水。
用她的话来说:“我觉着我特别喜欢这样充实的感觉,而且我还想要变得更牛逼。”她在这样的工作里找到了久违的快感,想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好完成更多的工作。
可正是她这种活力满满的工作状态,却给其他同事留下了“这个姑娘侵略性很强,很有野心”的不太好的看法。
起初她醉心工作还没有察觉到周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直到有一天她的某位同事说要请假,两天的工作量没法完成,她被上司安排去帮忙的时候,早就绷紧的那根弦嗡的断了——请假的这位同事突然很生气地说不用帮忙,她不请假了。
姑娘虽然感觉莫名其妙,但也没多说什么。后来午休的时候,她进洗手间方便,却无意中听到这位同事正和另外几个同事讨论她,都是些不太好的评价。
最戳她心的,是有位同事说“别看她年纪轻轻的,野心大的不得了咧!恨不得我们都死了她好一个人全占喽!也不怕把自己撑死!”
她有些委屈地带着哭腔给我发语音:“我什么也没干啊!我平时都尽力和她们好好相处的…为什么就被说有野心…”
我听见女生哭就头皮发麻,于是赶紧岔开话题回了句:“可是你为什么会因为被说有野心觉着不舒服呢?”
她好像有点不明白,问我什么意思。
好吧,我的意思是:
为什么你不能心安理得的野心勃勃呢?
为什么有野心会变成一个带着嘲讽味儿的词?
为什么年轻人有点野心就会被笑话不掂斤量没大没小?
为什么大多数人把生活过成日复一日的庸常反而引以为傲?
究其根本,因为我们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人啊。
从小就有大人告诉我们“不要争,不要抢”,懂得谦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因为我们讲求“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境界,只有不谈名利的人才称得上高雅之士。我们认为资本的到来伴随着昭彰的恶意,我们认为物质的成功是血淋淋的,我们生怕表现出欲望,于是我们都缄默,却在有人表达欲望的时候默默痛恨的嫉妒着。
我们对野心避之不及,却又生怕别人得到。
有野心真的是一件可耻的事吗?
我想不是的。
前些日子关于“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的讨论十分热络,大致是关于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北上广而不是回家乡的问题。
我想了想,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对年轻人吸引点之一就在于它更包容,更能容纳多元的价值观,因为大都市的广博,它允许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它存的下梦想,也容得下野心。
野心其实并不可怕,只是表示我们期望达到更高的标准,完成更高的挑战而已,它甚至都不特殊。
换句话说,野心是培育梦想最肥沃的土壤,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安全的地方,想要拥有实现梦想的实力不异于痴人说梦,梦想最后也只是空想。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世界知名的年少有为。他的FB主页上Favoritequotation一栏里写的着这样一句话:“Fortunefavorsthebold.”,中文翻译是“财富总是眷顾勇者”,这句话出自古罗马史诗Aeneid,讲的是野心勃勃的特洛伊勇士埃涅阿斯开疆拓土,建立帝国的故事。你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野心都是成功者的前提。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我只是喜欢安逸,难道就该死吗?》,讲了我一位朋友的故事。
于是有很多读者朋友来问我,一阵安逸一阵奋斗你到底是想说什么。
我只是想说,你做你的选择,并为你的选择负责就好。我不认同你年纪轻轻选择安稳,但我誓死扞卫你自由选择的权利。
况且想要把生活过得更好也是一种野心不是吗?
“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么?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但我今儿平安喜乐,没事儿打几圈牌,早睡早起,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是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趁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涅盘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张嘉佳借大妈的口说辛辣的建议,我借这姑娘的问题祝你们野心勃勃,心安理得。
我对这世界一直心怀赤诚,感恩赐予我见识世界的眼睛,我好奇每一次相遇和别离,好奇高山大泽的秘密,好奇看不完的日出轮回,好奇茶与咖啡,酒与酒杯,好奇大海星辰,好奇故事与声音。
我贪心的想看遍世界上所有的美景,经历生命里所有的良辰。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万日,世界广袤,未来还长,一生拼了命的奔跑都无法丈量,我们为什么不能野心勃勃地理直气壮?
你要有野心,有梦想,然后光芒万丈。
励志文章5:是那些微小的改变,让我们越来越好
她胖了,向我抱怨工作特别忙,属于压力胖,办了一张健身卡。下次见面,问她去健身了吗,她说没有,还是忙。等赚够了钱,就去少有人住的海岛,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每天做两个小时瑜珈。
这个宏大的目标支撑她,过现在这种毫无品质的生活。晚起晚睡、每天宵夜、体重失控、焦虑不安,她的朋友圈里时常发在海边练瑜珈女子的照片,说这就是她的未来。
有一个可以努力的未来,当然很好,然而据我观察,她现在明明也可以过得更好。我们常常迷恋重大的改变:等我有钱就好了,等我换工作就好了,等我换个城市就好了,等我结婚就好了,等我辞职就好了……那些重大的改变像小时候作文本上的远大理想,似乎实现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且不说重大改变是否能够到来,即使最终到来,是不是就一定如我们想象那样美好?
在我换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也有过这种大改变拯救人生的想法。之前在做一份轻松、无趣、收入低的工作,觉得自己因为赚钱不多,所以是个Loser。新工作谈定那天,我坐在朋友的车上,意气风发地告诉他,我的薪水将翻五倍,我可以去租一间有朝南阳台的房子,在上面种满花草;我要办一张健身卡,练出腹肌;我还要去海边,在可以看海的房子里度假。然后,我真的租了阳台朝南的房子,却根本没时间种花草;办了健身卡,总以要加班为名拖延;度假的时候,住在看海的房子里赶稿子。然后我说,干脆别折腾了,存够钱,我就辞职,争取40岁退休。于是我退了朝南阳台的房子,转让了健身卡,出门度假住快捷酒店,为提前退休拼命存钱。
两年后,我买了房子,成了房奴,提前退休的梦破灭了。并且随着30岁的到来,我开始对年龄产生焦虑感,害怕被社会抛弃,不再羡慕提前退休,反而羡慕那些70岁还在工作岗位的人。
这次狗血的经历之后,我拒绝再回答“5年后,你的生活会有哪些改变”这样的问题。改变是从当下开始的,如果当下没有改变,5年后也不会变得更好。我们经常会有一个误区,即大的改变才能拯救人生,其实不对。许多时候,是那些微小的改变,让我们越来越好。
一个单身女友住进了自己买的新房。当初买房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等到交房时,一定要嫁出去。但有人可以把嫁出去当成工作计划完成,有人就是不行,她属于后者。所以,她变成了一个住在崭新江景房里的单身者。屋里杂乱不堪,家里冷锅冷灶,午夜时分还拉着朋友一起喝酒,不愿意回家。
我们去家居用品店,她非常喜欢一套床上用品,价格小贵,纠结半天,说算了,等有男朋友再说。“正因为没有男朋友,才更应该对自己好。你要不舍得,我买了送你。”我故意激她。她心一横,买了。第二天把床铺整齐,拍照发朋友圈,说为了对得起这套价值不菲的床品,以后要每天叠被子。
后来,她又养了一只加菲猫,下班就急急忙忙往家赶,以前觉得只有结婚才可以改变的事,竟然被一只小猫给改变了。朋友圈里各种晒猫照,配图是这样的文风:看到它那么从容淡定,我都不好意思抱怨生活。
原来,不是非要结婚才能培养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
人一旦从微小的改变里尝到甜头,就会明白,人生是由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累积而成的。所谓为自己负责,是为自己的每一分钟负责。
当你对当下不满意,不要想着三年后会好、五年后会好、结婚后会好、孩子长大后会好,而是如何从下一分钟开始改善。不是完美的才叫幸福,也不是财务自由以后才有品质生活,快乐是我们向岁月讨来的,品质生活是我们与时间打架的结果。
或许这样努力过生活,离你心目中那个终极的、一切问题都被解决的理想生活有差距,可是真要浇一盆冷水给你,一切问题都被解决的不叫生活,叫终点。
生活的本质就是无数问题的累加,解决了一个,另外一个又会浮出水面。危机是永恒的,平静是暂时的。当你因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当你吃到了自己种的又小又甜的草莓;当你穿上了十年前想要的连衣裙,你离理想的生活已经近了一步又一步。
所以,不要问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什么时候才可以快乐,通往理想生活的路是从脚下开始的。
今早收到一位朋友的明信片,名为:是日天气。
他从2013年开始,尝试坚持拍摄每天早晨起床后的天空。2013年半途而废,2014年也是如此,2015年终于完成,于是把照片合辑,自费出了十二张一套的明信片。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本职工作却是做水利工程,很忙,未婚,为钱着急,也为前途着急。然而,当他谈起这套明信片,眼睛闪闪发光,我知道他从中尝到了成就感,这件看上去无意义的事情让他非常快乐。
我们需要远大的目标激励前行,更需要在每一天的改变中,明白自己对于生活可以有所作为。
5.短篇散文俗的人生 篇五
雨水冲击着窗外的琉璃瓦,繁华的街角,凌晨五点的深圳,安静中沁透这一阵凉风,肆无忌惮的冲击着我安静的小宇宙。
许久未碰的键盘变得生疏与不适应,五指凌乱的敲击,不成节奏的声响,像极了内心的五线谱,高低起伏,节奏混乱……
翻看着曾经的时间轴,怀恋着那些痛并快乐着的青春,美丽而不浮夸。
时光匆匆,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却已溜走,已经过了20个春夏秋冬,却还是未能把季节看透。好比这个社会,这群90后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走了一个又一个湾口,回过头,却还是回到了原点,不用圆规我们也会画圆。
心灵深处,有一方净土,住着某一处漂亮的风景线,在凌晨的寂静却得以回归,麻木的生活,慢慢的麻木了我们最初的梦想,早已找不回当初的文笔与畅想,现在有的却是庸俗的思想与不真实的浪漫。
一遍又一遍的听着喜欢的钢琴曲,表面风起云涌,实则平静无波。黑键与白键的交错,与社会的牛鬼蛇神相比,却似一样又不一样,只是看你能否看明了而已。
看着天从深夜变成凌晨,从漆黑变成蒙蒙亮。想着我这的人生,无可厚非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剧。当电话里传来中年的.父母亲温暖的问候,慈祥的叮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很多年过去,却依然这样的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当有一天,爸妈累倒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独自承担那份心酸呢?时常提醒自己,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可是,除了语言的安慰,自己却没有一点能力改变事实。
看着手机的通话记录,看着空间里的心情,再回忆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有欢乐,有泪水,有悲伤,有感动……为了某一处风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晴天……这些记忆随着自己的脑细胞选择,有的深刻,有的模糊,但终究还是会忆起。看着不幸的别人,自己是何尝的幸福,因为有一个虽没钱,却愿意为我花钱的他,虽本性很懒,却愿意为我做事的他 ,能容忍我坏的自己都不能理解的坏脾气,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已经过了1156个日子,我们仍然这样相互扶持着,同样,我们也担心着会失去着彼此。
一天一天,我们都有了责任,有了负担,甚至有了不同的家庭,以至于曾经 形影相顾的闺蜜,或者蓝颜慢慢的变得不再经常联系,心里却记得,一辈子的刻骨铭心,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更难忘。虽然不联系,但却依然不见外。我们依然不用说谢谢,不用说对不起,我们依然彼此祝福着对方。
6.习惯决定人生短篇议论文 篇六
人们希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自己有大智慧,却往往忽视了最大的智慧——习惯。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我就有一双令人羡慕明亮传神的眼睛。为了充分展示这引以为豪的优势,我丝毫不跟风,因为校园里举目望去皆是架着镜框的同学们,尽管这是另一时尚的风景,但也的确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我紧记老师教导: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元,胸离桌子一拳远。如今我都保持良好写作姿势的习惯,相信我就是这好习惯的.最大受益人。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记得长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快去世的富翁,没有子女继承产业,只有把遗产留给远方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亲戚,于是一夜之间乞丐变成了百万富翁。随后一位记者采访继承者“你现在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他回答说“先买一个漂亮完整的碗,然后买一个结实的拐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人生。
7.短篇生活哲理故事 篇七
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请他帮忙照看。
小和尚很是负责,象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兰花茁壮地成长着。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
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
小和尚赶回来,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责怪他。
过几天老和尚回来了,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并准备接受他的责怪。
可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为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8.短篇哲理寓言故事 篇八
不料,第二天早晨张延赏来到衙门,正待坐下处理公务,却发现案上有一纸条,上面写着:“送上三万贯,请求不要追查此案。”张延赏一看,脸色顿时一沉,十分气愤。他将纸条扔在地上,历声喝道:“谁敢如此大胆,竟敢拿三万贯钱来买本官清廉,干扰本官办案!”于是他再次下命令,对这一案件加紧缉查,并决心严惩不贷。
再过一日,张延赏上衙,又一次发现公案上放一纸条,上面并无多的内容,单写着一个惊人的数字:“十万贯。”这一下,张延赏几乎被唬住了,他左右为难,看样子,对方的确来头不小。张延赏思考再三,最后决定把这桩案子搁置起来,不再继续追查。张延赏那原有的一点廉正,终于被十万贯“买断”了。
后来,张延赏的一个手下亲信找了个机会,私下里问张延赏说:“大人,为什么将案子放弃不问?”
张延赏回答说:“钱到十万之多,便是神仙也能买通的,何况人呢!既然什么人都可以买通,那还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如果我还执迷不悟继续追查,那将会处处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寻灾祸,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所以我也只好停止查办,保住身家性命,保住乌纱前程啊!”
9.恐怖鬼故事短篇小故事 篇九
云志是枫叶中学高一三班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就有学长对他说过不要谈恋爱,不要跟女孩子有肢体接触,不要离女孩太近。云志曾问过他为什么,他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终仍是什么都没有解释的离开了。所以云志并没有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
今天是礼拜六,因为放假很多人都回去了,只剩下少数的几个人待在学校里,他就是其中一个。
夜里,下起了白雪,第二天,雪便已经没过了脚面。云志一个人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到了操场。雪没有偏心的铺满了偌大的操场。初生的太阳照射在这银装素裹的大地上散发出微微的红光。
“哈……哈……哈……”女孩子的嬉笑声传了过来,两个女孩子穿着白色羽绒服的女孩正在这散发着银白与微红的雪地上玩雪。其中一个女孩恬静柔和的笑容深深吸引了云志的眼球。如果说另外一个女孩像玫瑰一样的热情奔放的话,那这个女孩就是兰花一样的优雅清新。
“喂,你小子在干嘛呢”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搂住了云志的肩膀。他是云志的哥们李青。
云志看见女孩冲他看了过来不禁脸红了。这一个表情清晰的入了李青的眼。
“嗨,交个朋友吧!我叫李青,他叫云志”李青大方的冲两人招手。
“好啊”活泼的女孩说到,同样伸手回应。却被女孩伸手打掉拉着她离开了。
“我叫明雅,她叫白雪”女孩不甘心的冲身后的人喊去。
白雪。这个名字被云志用心记住了,以至于再次见面只说出了白雪的名字而不记得明雅的名字被明雅笑话了好久
一个月过去了,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大大咧咧的李青和热情似火的明雅很快擦出了爱的火花。而不太会说话的云志和同样沉默的白雪却只局限于短暂的谈话上面。
他们四个总是待在一起引起了学长的注意,学长每次看到他们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但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便离开了。
“哎,今天晚上我要去操场见明雅,到时给我留个门。”晚自习,李青偷偷的趴在云志耳朵边说。
“你这样好吗”云志有点不舒服的说,他总觉得晚上约女孩子出去不太好。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样说好了我走了”李青说完就去找明雅去了。
第二天
云志看着李青铺的干干净净的床铺,一股不详的预感从心底冒起。
“不好啦,死人啦!”一句爆炸性的话传到了云志的耳朵里。云志立马从床上跳了下来。果然,死掉的人就是李青。他的手被齐根切断,断截处流出大量的鲜血。面容扭曲,仿佛受了很大的惊吓。明雅倒在了离李青不远的地方。身上并无伤痕。云志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亲眼目睹了自己兄弟的惨状,让他感到难以接受。除了难过他更想知道的是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尸体被警察拖走了,明雅被送上了救护车。人群也渐渐的散了。但云志依旧站在流着血迹的旁边。
“还好吗?”白雪不知何时来到了云志的旁边。
“昨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云志仿佛失了魂一样的自言自语。
“去问明雅吧,她也许知道。”
“对,找明雅,她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云志如醍醐灌顶一般向医院冲去。身后紧紧的跟着白雪。
当云志到了医院的时候刚好看到明雅醒过来。
“明雅,明雅你怎么样了?”白雪扶着明雅的肩膀焦急的问,她发现明雅的表情不太寻常,像是失了魂一样。
“明雅,昨晚发生了什么,李青是怎么死的?”云志也跑到明雅的床前焦急的问。
“李青?死了,他死了,呵呵,他死了。”明雅傻呆呆的笑着说。
“明雅你怎么了,别吓我”白雪有点胆怯的看着异常反应的明雅。
“不要靠近男人,会死掉的,嘿嘿,都会死掉的。”明雅傻笑着说,她已经疯了。
“走吧,她疯了”云志无奈的说,伸手去拉白雪的手。这一幕刚好被明雅看见。
“不要牵手!不要牵手!会死的!”明雅像是见到什么恐怖的事情,光着脚跑到了云志和白雪中间狠狠的打开了两个人的手。
“会死的!”明雅说完这句话便晕倒在了地上。
云志从医院出来顾不上白雪直接打的回了学校,明雅异常的反应让云志想起了一个人,也许那个人会知道。
到了学校,他直接去了高三一班。
“澈,一个高一的小伙子找你”高三的一个胖子对李澈说,李澈抬起头看见站在门口的云志并没有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好像他早就料到云志会来找他一样。
“去天台说吧”李澈率先出了教室。
“其实,害死李青的是一只女鬼,她的名字叫洛溪”李澈躺着天台的地板上吸了一口烟。
“洛溪是一个个性比较内向但自尊心非常强的女孩,那个时候有一个人喜欢她,总是试图接近她,然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在她不经意间抱住了她,但是这一幕却被一个多事的同学拍到了并上传到了校园网上,于是,各种传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繁衍,洛溪被别人的评论搞得身败名裂,最后她一时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她死了以后怨气不散变成了女鬼,从那以后只要有男孩对女孩有接触行为的被她看到了就会被她杀掉。渐渐的,这就成为了校园里的诅咒。无人破解”李澈说完便闭上了双眼。谁也没有看到他眼里隐藏的泪水。
“什么破诅咒,看我今晚就去破解她”云志狠狠的说道。
“也许,还有一个办法可以…………”
夜晚
云志一个人站在黑暗的后操场上,他在等,等着白雪的到来。
“云志,这么晚找我有什么事”穿着睡衣的披散着头发的白雪走到了云志的身后。云志一声不吭的站着。突然,转身抱住了白雪。
就在他抱住白雪的一瞬间一阵风猛烈的刮了起来。一个穿着血衣的女子猛然出现在了他们的旁边.
“你不是知道校园的诅咒了么,为什么还要过来找死!”女鬼流着血泪的眼睛狠狠的瞪着云志,白雪一动不动的趴在云志的肩上,长长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表情。
“你为什么要杀死李青,对不起你的又不是他!”云志愤怒的看着女鬼洛溪,眼里没有一丝恐惧。
“我喜欢杀谁就杀谁,呵呵,现在,我要杀你”说完女鬼的脸像玻璃一样裂开流出腥臭的黑血。她的指甲瞬间暴长狰狞着脸向云志冲去。突然,云志怀里的白雪挡在了云志面前一把抱住了女鬼。
“洛溪……够了……”假发,悄然掉落地上。李澈口吐鲜血,面色苍白的看着女鬼。女鬼的手深深的埋进了李澈的身体里。女鬼的脸不复之前的阴狠,而是,不可置信。她的脸 变回了死前的样子,清秀中带着一丝苍白。
“为什么?”洛溪痛苦的看着指尖的鲜血。她并不想他死。
“一切……皆因我……而起,那么……就由我…让这一切…结束。,洛溪……放下吧。”说完李澈头一歪,结束了生命。
“李澈学长让我告诉你一句话,其实他一直都很喜欢你。”一直安静站着的云志突然说道。
“啊!”女鬼的眼泪流了下来。她的头发肆意的飞扬了起来,鬼的眼泪是致命的毒药。洛溪渐渐的消失在了夜空中。
第二天初生的太阳照耀在大地上。白雪刚出女生宿舍就淬不及防的被一个人抱了个满怀。
“白雪,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云志不顾一切的说。
“好啊”白雪轻声的说。
云志看到,阳光下洛溪和李澈手牵着手冲着他们微笑,然后消失不见。
10.爱情真实故事短篇故事3个 篇十
临别时,她说——毕业后,我们扎根山里,做两只自由快乐的蝴蝶。
他想起了大学时,和她的那次偶遇。那是大三上学期的冬日清晨,她和女友在学校拐角处的马路上,一个凶悍的男子夺走了她的挎包,她被顺势拖倒在地,额头渗出了血丝,女友慌乱地喊叫着。她则爬起来就要去追,包里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时,他恰好路过,便一鼓作气,追着夺包的男子跑了几条街。男子急了,把包往后一甩,灰溜溜地跑了。幸好,她的伤并无大碍,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没事了。交谈中,他才知道,原来他和她家住同一条山脉。
后来,他们一起回家、返校。再后来,他们相爱了,相约要扎根山里,给大山带去希望的光明……
可是,年轻的誓言终敌不过时光的利剑,敌不过城市的诱惑。读研时,擅长文学的她,文章频频见诸报刊杂志,一时名声大噪,身边不乏“粉丝”。她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理想,开始幻想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如此一来,她和他的联系变得若即若离,直到断了联系。而他,每星期都要走五里山路,到小镇唯一的网吧,一遍遍翻看她发来的贺卡和邮件。然后,守着她那个灰色的QQ头像,一次次失望地离开,一次次决心断了这段缘。
有时候,他忍不住拨通了她的电话,可聊不到两句,她就匆匆地挂断了,她说应酬太多,稿子太多。他还来不及说再见,电话里已经传来的“嘟嘟嘟”的忙音。合上电话,寂静的山岚变得寂寞无比,泪水悄悄滑落到嘴边。
那天,他发了一封分手邮件给她。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再无联系。
五年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渐渐抚平了他心中的伤痛。那年九月,他终于在媒妁之言下相中了一个普通女子。可,在他婚期临近时,他从同学那得到消息,她被查出患了尿毒症,透析了两年,但病情还在恶化,急需换肾来延续生命。没有合适的肾源,也没有换肾的钱,她的生命岌岌可危。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心被狠狠地一击。他毅然解除了婚约,朝她所在的城市奔去……
他要捐肾给她,唯一的要求是医院保密捐肾者的情况,连名字都不能透露。
换肾手术很顺利,她如期出院。是谁把肾捐献给了自己呢?虽然医院一直不愿透露捐肾者的消息。但她翻看医院病历卡的时候,就突然想起了他。
通过同学的确认,她肯定了捐肾者就是他。泪水悄然溢出了她的眼眶。
一个春阳绚烂的中午,她走进了他所在的山区学校。他正在和一群孩子放声朗诵。他一抬头就看到了窗台边的她。一时间,兴奋和悔恨,感动和幸福,交织在了一起。
他们走到了一起,结了婚,多年后。她终于忍不住问他:“既已分手,你为什么还要把肾移植给我?”
11.雾霭相伴的人生短篇散文 篇十一
清晨,推开门,雾气弥漫,看不清前方的路,望不见远处的山,听不见鸟鸣,天地间一片灰茫茫一片,一切都沉浸在浓浓的雾霭中。
雾气飘渺,穿行其中,感觉人都是恍惚的,这雾散不去,拨不开,被雾紧紧包裹着,无处可逃,也逃不掉,躲不开,无可奈何。
人生总有些时光是浸润在这浓雾中的,走在雾霭中的我们此时看不清脚下的路,辨不清孰是孰非,说不出谁对谁错,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我们焦灼不安,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彷徨,失落,甚至开始抱怨,抱怨世间的诸多不公平,抱怨命运的反复无常……
无奈,人生总是有太多起起伏伏,缘,来了又去,月缺了又圆,潮起潮落,风起云涌,花落花开,生命的.轮回何曾停止过?爱恨情仇,又有谁能想得开,荣辱得失,谁又能放得下,悲观离合,又有谁能看得透?
一切的烦恼与痛苦都是因为心中那点执念得到又怎样,失去又如何,花开的再美也会凋零,再精彩的表演也会谢幕,生命再辉煌终究成为过往,何须拥有太多?
放下欲望,放下贪念,放下名利,与明月清风共舞,品位人生喜怒哀乐,人生会有别样的美景。
【短篇人生哲理故事】推荐阅读:
生活哲理的短篇人生感悟文章08-22
短篇寓言故事06-09
短篇民间恐怖故事06-20
学习中国名人故事短篇06-23
乡村短篇鬼故事07-06
英语短篇童话故事08-20
短篇爱情故事美文09-18
短篇幼儿童话故事09-21
幼儿短篇文字小故事10-10
英文短篇幽默小故事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