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09-04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精选5篇)

1.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篇一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1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黑格尔曾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人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黑格尔的观点,着重指出了智者学派()A.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世界B. 没有统一的道德观 C. 具有初步人文主义思想D. 否定了众神的存在

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B. 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3.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 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 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D. 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4.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 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 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 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 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5.1961年美国在安理会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失败后,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A. 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B. 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 C.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D. 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

6.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 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7.“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A. 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B. 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 C. 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D. 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

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 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 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9.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 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10.“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 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 指被教皇免罪 C. 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 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11.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一书中写道: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1/3;另外1/3是职业者的代表,包括律师、外交人员、殖民官员、军人;另外有1/4是旧土地家族的家长。这种变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A. 颁布《权利法案》B. 建立内阁机构 C. 改革议会制度D. 建全工会制度

12.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一 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

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14(25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是在连续不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到1870年左右时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胡佛的反危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胡佛强烈反对由联邦政府来实行大规模的救济活动和公共工程活动。他说:实施失业保险和贫民救济就是挪用工商业的资金,“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胡佛宣称“美国制度是建立在一种自治政府的特殊概念之上而以地方分权为基础的。”“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摘自黄安年《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材料三 《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301节 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拔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400万美元,并拔予此后每一会计4900万美元„„

第4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贫苦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批准拔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501节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在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批准从截止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起,拔予此后每一会计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年~1939年的美国》)材料四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经济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材料中“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的理论根源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的主要反危机措施,据材料二概括胡佛反危机措施的特点,材料三的反危机措施与材料二反危机措施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经济立法。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重视,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词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北美的白人文化,没有经历从酋长、诸侯、帝王,累次混战,渐渐统一的古代史过程;也没有经历汉密尔顿称为“诸侯无政府状态”、内战外战连绵不断的漫长中世纪。北美的白人,挟着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文化,直接切入近代。独立战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英国国王所代表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深恶痛绝,对公民权利,无比热爱珍惜,“不自由,毋宁死!”

——《南方周末:美国宪政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教育体制的特点。

(2)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的感觉做为判定一切的准绳,为主观随意性和个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故选B项。其他三项是其历史意义。2.【答案】C 【解析】本题较简单,首先,要能回忆达尔文《物种的起源》一书是在1859年出版,排除B答案,然后理解题干中“它还是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段话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1859年这个时间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所以本题选C。A选项达尔文遭教会仇视是他宣扬的进化论观点与欧洲教会宣扬的上帝造物说相违背。D选项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3.【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33年”“在三四年内”可知此时苏联是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在形成中,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模式,不能体现市场经济,故A、D项错误;1936年,苏联才实现工业化,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资本主义世界,从而为苏联工业化创造条件,故C项正确。4.【答案】C 【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是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此题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此题的时间,此题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美国的提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而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支持,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C两项与题意无关,故B、C项错误。6.【答案】C 【解析】材料中马端临强调秦始皇将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个人的权力至高无上,而地方官员却经常更换,把其统治的地方看得像休息的旅社一样,说明地方官员的任免由皇帝决定,体现了秦朝的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的特点,故选择C项。A项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B项反映的是分封制,C项体现了周王拥有整个国家的土地和人民。7.【答案】D 【解析】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世家大族控制选官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寒门选官,“北周根本选无清浊”的信息说明世家大族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故C项错误;材料中“ 寒门出身的通路”“选无清浊”说明世家大族已经逐渐衰弱,选官也适应了这一趋势,故D项正确。8.【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人民会议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力,普通公民有参与法律创制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C项正确。奴隶属于私有财产,没有公民权,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民主性,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故A项正确;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皇帝是帝国的元首体现了德国代议制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尤其皇帝掌握大权,具有专制色彩,故B、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而非议会,故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与运用。由已学知识可知“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的核心,信徒可以由于信仰神而直接成为义人,即得到拯救的人,他们不再受功德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 【解析】《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提高议会的权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内阁机构的建立是政府行政的运动方式,与议员选举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下议院议会席位进行重新分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会制度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在皮毛贸易的影响下,内地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数不断增多,说明中国内地农村的经济市场化不断提高,故选A。B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C项错在“全面”,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D。

13.【答案】(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运用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特点” 从材料信息看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纪年。“历史状况”主要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地彼此孤立、隔绝。应从各区域之间的关系、交流、文化发展、社会要求等角度分析。

14.【答案】(1)缺陷: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生活困苦(没有社会福利机制);缺乏政治诉求的渠道。

影响:经济上贫富差距拉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革新运动;政治上社会矛盾尖锐、激化,工人运动兴起。

根源: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2)措施: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特点: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反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同:材料三用立法的形式,确保国家提供资金,对老人、失业者和妇女儿童进行救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评述: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经济立法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加强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经济立法的出台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建立,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察对材料的归纳,“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说明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缺少社会福利机制;“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说明工人缺乏政治诉求的渠道;第二小问需要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不利影响,从政治上将会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工人运动;从经济上讲会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不利于技术的革新;第三小问需要指出福利国家不被人们认可的理论根源,这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的结果。第(2)问,第一小问考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只需例举教材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措施即可;第二小问考察对材料二的归纳,“胡佛的反危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可以看出自愿合作联合是其反危机措施的核心,“胡佛强烈反对由联邦政府来实行大规模的救济活动和公共工程活动”、“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说明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推崇自由主义;第三小问考察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不同,材料三是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内容主要包括:“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对贫苦儿童提供财政补助”、“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说明由国家提供资金,对老人、儿童和妇女提供救济。第(3)问,此题考察对经济立法的评述,格式是分析经济立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时间上看是1993—1999年的经济立法,因此最大的背景应该是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立法的高潮到来;从材料四提供的经济立法的内容看,涉及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和加强社会保障等内容;从影响上讲,通过经济立法,有利于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制化进程,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15.【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解析】

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特点:①通过立法确立国家教育体制,帝国大学是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关。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

③重视理工和师范教育,轻视女子教育。

(2)原因:①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专制王权的历史传统。③启蒙思想在美国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⑤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质。

⑥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共和制是缓和矛盾的最佳政体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了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拿破仑与华盛顿对于称帝问题上的对比,较常见。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回答当时的教育体制。第2问根据所学回答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可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历史传统、个人品质等角度来回答。

2.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篇二

云南省景东县民中2018届高三3月份月考卷

历史 命题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秦律》规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驷

(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这说明秦律()A. 细密严苛B. 注重规范C. 强调等级D. 轻罪重刑

2.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A. 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B. 对美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 使美国成为全球的众矢之的D. 使美国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3.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 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 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 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 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4.中国政府认为:当今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处理相互关系必须寻求共赢,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要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有()①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5.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A. 忠勇正义B. 奸诈狡猾C. 凶狠残暴D. 铁面无私

6.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 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C. 工业化建设成就辉煌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 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 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 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9.“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10.据《宋史·职官制》记载:官吏的俸禄计有正俸、职钱、职田和杂役之费。正俸有钱、绫、绢、绵、禄米之给。此外还有茶、酒、厨料乃至马料之给,因公出外别有出差费等等。每年官俸支出,大约有钱1696万贯(千文),金14872两,银62万两。这种情况()A.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 暴露出科举制录取的弊端 C. 起到了高薪养廉的作用D. 埋下国家积贫积弱的祸根

11.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A. 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D. 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12.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 “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 “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 “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 “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互动百科网

材料二 在吐蕃乌思藏地区,最初:“蒙古成吉思汗取得了汉地的皇位,镇摄整个国土,对诸皇子分封土地之时,以及后来在历代皇帝之时,出现了划分拉德、米德,清查土地,计算户数的各种制度等。……蒙古薛禅皇帝之时,治下有11个行省,吐蕃三个却喀虽然(人口)不到一个行省,但由于是上师(帝师)的住地和佛法兴盛之区,所以也算作一个行省,这样(总共)有11个行省。” ——《汉藏史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怎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行省是不同的,请叙述元、清时期主要的管理机构和措施。

14.(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故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

材料三 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官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仔细参考《宋史》里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窥见新法失败的情形。譬如“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即在畿国的开封府,其测量就产生技术上的问题,有谓“时方时止”,县内有山林,即无从着手。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黄仁宇提出了什么观点?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汇编

材料二 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

——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2)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刚刚觉醒过来参加政治生活的极广大的无产阶级中进行党的工作时,必须善于适应这种特殊条件。

……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暂时还只占微弱的少数。……因此,当这个政府还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时,我们的任务只能是耐心地、经常地、坚持不懈地、特别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来说明他们的策略的错误。——《列宁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全欧洲增长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者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威胁)和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已经明确地决定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列宁选集》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比较它和材料一中关于俄国革命背景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列宁对俄国革命的主要贡献。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秦律具备细密严苛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法律规范性的特点,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御史的卒人出差,每餐粺米半斗,酱四分之一升,有菜羹,并供给韭葱。出差者的随从,每餐粝米半斗;驾车的仆,粝米三分之一斗。两者身份不一致,待遇也不一致,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罪责与量刑轻重的现象,故D项错误。2.【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美化”、“去美化”“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说明美国的霸权逐渐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讨论上述问题带来的挑战,没有讲到机遇,故B项错误;材料未讨论美国与他国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省“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说明美国失去了一些经济增长因素,但并没有完全失去经济增长的动力,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是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此题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此题的时间,此题特点应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四项都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外交举措,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红色表示忠勇正义;白色奸诈狡猾;黑色表示铁面无私等。故选A。6.【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属于经济建设,与题干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化建设成就辉煌取得是1957年,故C项错误;“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说明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故D项正确。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五四运动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其中,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决定作用。而新文化运动只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故C项是正确答案。8.【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事物,B项正确;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9.【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隋朝……是家族政府的逆转”可知这一时期,家族在政府中势力趋弱,其中的家族可理解为汉魏以来由于察举制而产生的世家大族掌握地方大权,在隋宋期间削弱,究其原因则是选官制度的变迁,故C项正确;国家统一与世家大族势力衰弱之间无直接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虽然便于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但对世家大族掌握权力,不构成直接冲击,故B项错误;D项所述趋势,同隋宋间历史发展趋势相悖,故D项错误。10.【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北宋官员的俸禄很高,再加上科举制录取官员的数量多,难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冗费现象,埋下国家积贫积弱的祸根,故D项正确;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录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财政开支问题,不是说明高薪养廉,故C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不符合材料中“其权不操于君”的信息,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郡县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其权不操于君”说明古代君主专制下有一定分权特点,故C项正确;君臣共治皇权削弱不符合古代政治制度特点,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材料中“羣”(群)字意为君主处于百姓之上。君权神授是说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上天,代表上天统治人间,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B项二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D项显然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羣”字很早已经产生。

13.【答案】(1)省界犬牙交错,无险可守,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设置机构,加强监察;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及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2)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民政教事务。清朝理藩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赋税、兵刑等事务,并重视加强交通和军事防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既要归纳材料内容,又要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2)问考查基础知识。

14.【答案】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表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从经济上讲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政治上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造成的。15.【答案】(1)现象:“冗官”。

原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2)王安石认为募役法最重要。

积极作用:既增加了官府的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3)黄仁宇认为是技术上的原因,即改革措施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切实际。【解析】(1)问主要是基础问题,(2)问关键至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第(3)问较难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分析,而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16.【答案】(1)目标:美国:建立世界霸权;苏联: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势力和影响。影响: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不同: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苏联合作,谋求世界霸权;杜鲁门:公开与苏联对抗,遏制共产主义,夺取世界霸权。原因:罗斯福认为,苏联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战后为取得美国的大量援助以重建经济,是会愿意继续合作的,他企图通过合作,软化苏联,达到美称霸的目的;而杜鲁门认为,美国不可能通过与苏联合作,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解析】(1)第一小问罗斯福主张“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而“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第二小问美苏的利益冲突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第一小问罗斯福“强调大国合作”,由美国主导世界;杜鲁门主义强调直接对抗苏联的“极权政体”;第二小问罗斯福企图利用经济手段软化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认为“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使得二战后美苏的合作没有可能。

17.【答案】(1)俄国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人民群众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的力量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不同。

(2)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善于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断。

3.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篇三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

2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分)1.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学习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A. 《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革命》

B.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社会变革》 C. 《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阶梯》 D. 《嬴政称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开端》

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 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求真务实D. 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及国民革命路线均确立于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5.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6.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7.“□□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 中书B. 尚书C. 门下D. 内阁

8.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9.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 三权分立B. 责任内阁制C. 总统制D. 民主共和制

10.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在访俄报告中写道: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 解决土地问题是赢得内战的原因之一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苏维埃政权的存在以农民阶级为基础 D. 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剧双方不信任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2.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4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

14.(23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摘编自于语和《〈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英)《王位继承法》(1701年)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1)材料一中的“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行的意义。(2)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位继承法》在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民主的发展趋势。(4)材料四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三、四,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中美两国修宪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认识。D项中“称帝”应是君主专制的体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3.【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并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故A项错误;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以后,而材料强调的是遵义会议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可知毛泽东虽然什么领导职务也没担任但依然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毛泽东的重要贡献,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答案】D 【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中“广泛地影响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中“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受到国人的欢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中“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中书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与题中“定谋画、出政令”不符,故B项错误;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门下省的审查、封驳权,故C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是内侍机构,与题中“宰相之府…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 “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可以得出②③正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把德国与法国的煤炭与钢铁生产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德法共同的超国家机构来管理两国相关行业的生产,由此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还揭开了法德和解的序幕法德和解的序幕,故①错误;“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抓住题中关键信息“量身定做”可判定此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颁布的,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颁布命令,须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由此限制了袁世凯,故B项正确;总统制下,总统权力大,不能发挥“枷锁”作用,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都不能充分限制袁世凯,故A、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 ”可知俄国革命前后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变化显著,归根于布尔什维克政权采取的土地政策被农民接受,促使内战向着有利于布尔什维克政权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苏俄内战时期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没有着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苏维埃无产阶级政权是以无产阶级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差异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②无从体现,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

13.【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理由: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设想:不可行。说明:发展迅速的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宗旨;列强利益受损,结成同盟;俄、日早有侵华野心并已获利;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对列强宣战。

(3)理解: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概括。从材料“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可知,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取才之涂(途)太隘”说明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说明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第一小问,“目前巨衅”的时间是在庚子年,即1900年,且“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说明源于义和团运动,故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中一也、二也、三也内容概括;第三小问其设想是否可行性可以从列强结成同盟以及俄、日早有侵华野心等角度分析。

(3)对日记既要认识其史料价值,也要认识到带有作者主观色彩。14.【答案】(1)阶层:平民。

意义: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2)内容:王位继承须经贵族院和平民院(议会)的同意;英王必须依法行政。作用: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为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3)趋势一:民主权利扩大。

说明: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趋势二: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说明: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

(4)特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认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实行法治的前提。(若答“法治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亦可)②宪法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法治的需要。(若答“宪法应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也可)

【解析】(1)第一小问阶层,根据材料一中“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可知其指的是平民阶层;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和“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三句话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中“(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的相关信息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从对国王权力限制的角度以及从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民众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等相关信息,从民主权利的范围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宪法修正案经历的时间由1791年至1971年”这一时间信息,从其民主发展过程分析即可。(4)第一小问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四中“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可反映出其时代特征为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三、四中,中美两国都进行了修宪运动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应与时俱进的角度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四中体现出的国家对法律十分重视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角度分析即可。15.【答案】(1)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同时也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或“提交一定的费用”等;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

(2)理解:上述谈话不完全符合史实,可能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

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解析】(1)从材料中“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等信息分析地主与农奴的基本关系;从“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分析国家与农奴、地主的基本关系。(2)材料信息有夸大之处。联系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3)法治与德治并举。

4.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篇四

云南省保山云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 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答案】C

2.它是民国以来至当时,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甘肃农业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北洋军阀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D. 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3.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说:“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国内战争已使帝国的南方与北方分立……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里的“国内战争”是指()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 【答案】B

4.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A. 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 B. 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

C. 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 D. 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答案】D 5.“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A.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 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C

6.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答案】D

7.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A. 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 新经济政策

C.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答案】C

8.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2005年,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变为1.2%、5.9%和2.7%。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B. 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 D. 公司制改革增强了国企活力 【答案】C

9.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答案】A

10.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A. 普罗泰格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答案】D

11.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 批判神权统治 【答案】C

12.“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答案】A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8分)“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材料三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乡家庭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这一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答案】(1)诉求: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同时保留国王统治权。体制:君主立宪制。

过程: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保留了议会和国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权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1702年颁布《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的原则;乔治一世时期,形成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惯例; 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2)影响: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保留了君主专制、军国主义残余,是德国发动一战的重要原因。

(3)表现:城乡家庭的生计分别倚重现代工业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城市家庭关系趋向平等,而农村家庭关系以传统家长制为主;农村家庭的变迁滞后于城市。

因素:城市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但农村传统自然经济大量存在;城市思想解放,但农村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9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材料二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选自1924年3月15日《盛泾》第四版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选自1935年版《江苏省鉴》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倍增长,到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选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答案】(1)特点:丝织业发达(专业化生产);商业繁荣(商品化经营);形成工商业市镇。(2)特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或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近代化(社会生活新旧杂陈)。(3)趋势:开放性;综合性。

因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②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5.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篇五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 命题教师:张燕南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阶段,对于“50年代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挥大国应有的影响力 B. 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试图打破西方对中国外交封锁

2.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 雅典盛行人文主义

B.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 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 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3.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A. 建立伪满洲国 B. 制造卢沟桥事变 C. 推行奴化教育 D.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A. 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 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平民的权利 B. 商人的权利 C. 教会的权利 D. 国王的权利

6.《布尔塞维克》是1927年10月创刊(1932年7月停刊),由瞿秋白在国统区主编的第一份秘密机关报。它宣传的内容可能有()

①抨击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②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理论④公布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与指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8.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发展水平相近B. 社会制度相同 C. 屡遭战争重创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9.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A. 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 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 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10.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 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 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D. 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的界限还未消失

11.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下图)。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增加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 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B. 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 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D.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12.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 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 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 首相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1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14.1851年和1911年都是中国农历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 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

B. 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 C. 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 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15.近代一位法国特使在他的《撕裂北京的那一年》中写道:“北直隶海湾(渤海湾)……挤满了各式小船,都在忙着搬运士兵……他们有的是哥萨克骑兵,有的是奥国兵,有的是德国兵,有的是英国的海军……他们是奉命来打仗的……”该材料记述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7.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A. 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 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 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 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18.长征期间,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提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有专门技能出专门技能”的口号,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该宣言的发表表明()A. 国共关系发生重大转变 B. 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 C. 中共放弃八七会议决策 D. 中共欲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这意味着()A. 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 B. 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 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

D. 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20.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A.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 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21.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大力发展近代事业 B. 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 C.近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 太平天国提出进步的改革方案

22.1949年1月,超载的中联轮船公司客轮“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恶性竞争 C. 中国近代重工业基础的脆弱 D. 解放战争的走势已渐趋明朗

23.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 对中国国力弱小的漠然 B. 对日本行为的客观支持 C. 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D. 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24.“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目的是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这主要是由于()A. 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 B. 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 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 D. 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26.元朝在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27.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C. 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8.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B.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 C.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D.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29.有学者认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构架,第二个飞跃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到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下列与“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建立”“迈入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基本轨道”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 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颁布、“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B.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制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颁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 C. 丘吉尔“铁幕演说” D. 杜鲁门主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写出漫画“通途”中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

(2)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结合材料,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3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的公民,经常在图一所示公民大会会场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什么?

(2)从图二到图三罗马政治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20年的罗马,你认为当时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3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舞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请回答:

(1)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5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A、B、D正确,皆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实际上是与苏联结盟的,所以C不正确,本题选C。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B、D之间进行选择,是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信息看,应该是前者,公民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国家。可知B项符合题意,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民意识。3.【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反人道罪是指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备选项中只有D项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符合反人道罪的涵义。所以本题选D。4.【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故B、C、D说法不符合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与普法战争有关,十月革命爆发与一战有关。5.【答案】D

【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因此选D。6.【答案】D

【解析】②项明显错误,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和题目时间不符,可用排除法排除A、B、C三项。故选D。7.【答案】D

【解析】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和B项错误。C项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选D项。8.【答案】C

【解析】在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德两国和解是推动西欧走向联合的重要因素,故选C。9.【答案】C

【解析】从材料“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中可以看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故C项正确;A项错误,美国霸权地位被削弱,但没有终结;从材料“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中看出B项错误;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10.【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1世纪,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而克丽奥佩特拉是埃及女王,她的儿子也是在埃及出生的,他们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所以法庭不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当西方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进入迟缓阶段,群众对该制度产生信任危机,而作为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资本论》则受到了欢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12.【答案】D

【解析】尽管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其依然是国家元首,拥有行使国家元首职责的权力,象征着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对英国国家和国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首相不是国家元首,其他的三个选项均是对英国政治体制的正确描述,不正确的是D。13.【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走向缓和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所以本题选C选项。A、B、D均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4.【答案】A

【解析】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革命运动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前者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开始于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于湖北武昌。故A正确。BC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D不符合辛亥革命。1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撕裂北京”“哥萨克骑兵”“奥国兵”“德国兵”“英国的海军”“打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16.【答案】C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本题C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不符。17.【答案】D

【解析】题干中威廉一世从“联邦主席”到“德国皇帝”再到“德意志皇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企图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愿望,但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争夺,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18.【答案】B

【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代表在莫斯科发表宣言,“要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这直接表明中共的革命策略发生改变,”故选B。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可知,公民享有均等地参与政治的机会;公民不等于全体国民。所以答案选D。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展的徐州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选B。A、C两项与台儿庄战役无关;D项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21.【答案】D

【解析】仅仅从洪仁玕提出的建议,还不能得出“大力推行近代化”的结论,只能反映出太平天国试图发展近代邮政,故A错误。B、C与题意不符。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反映了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变革近代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思想,因此选择D。2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所给时间信息可知,该事件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再依据材料中船上包含大量重要国民党档案等信息可知,此事发生于国民党败走台湾时,所以选D。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明显是对西方列强的行为加以斥责。因此A错误;B明显错误;C错误,因为袁世凯此时已经称帝失败而逝世。根据漫画,可知它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无视及中国外交的失败,这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因此D符合题意。24.【答案】A

【解析】材料中针对巴金的观点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意在说明要铭记历史教训。“文革”中民主政治肆意践踏,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以史为鉴,要加强依法治国建设,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因此本题选择A项。25.【答案】D

【解析】依据对雅典城邦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分析可知,D符合题目要求。2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都正确,因此选C。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错误,行省制度为地方制度。27.【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榜样和示范,故B项正确。28.【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开始时的“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到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由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来选拔官吏,科举制到清末沿用了一千多年。2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所以应选A。30.【答案】C

【解析】材料中指出,二战结束后初期这个“演讲”,会导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据此可判断该演讲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B两项都是在C项的影响下发生的。故选C。

31.【答案】(1)交通禁行标志的含义——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2)最狭隘——指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占居民比例9%的公民群体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最充实——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

【解析】第(1)问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缺陷,一方面并非所有雅典人都是公民、真正享有民主的人非常少;另一方面直接民主保证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政治。(2)材料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直接民主、权力没有制约,而其根本在于雅典的小国寡民状态,但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32.【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在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运作方式。

(2)特点:从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解析】(1)第一小问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图一及图三中的信息看出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第二小问的运作方式则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运作方式。

(2)第一小问的特点可以从图中的“四帝共治”中看出罗马的统治者称谓在发生变化,即可概括为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第二小问的罗马的政治实质可以从公元前20年的时间上看出,当时属于奴隶制时期,共和只是其外表的形式而已,本质上还是君主专制。33.【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解析】回答第(1)问,要结合1944年中国国内的基本形势进行思考,说明中共的努力时,列举相关的重大事件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地进行阐述。回答第(2)问,既要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信息,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老政协的区别,说明更名为“新政协”的必要性。关于“背景”,要结合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进行分析。

34.【答案】(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2)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罗马法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理论武器;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为立法提供了依据),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自然法的法律观念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原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它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的胜利,但它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上一篇:网络文明 从我做起下一篇:出国旅行工作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