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11篇)
1.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 篇一
【发展农村电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构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带动农民增收、倒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近日,我们赴江西省于都县调研发现农村电商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着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新型供应链组织者尚不成熟,物流通达率低、配送成本高,以及农户参与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亟须给予政策扶持。
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构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有助于带动农民增收、倒逼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近日,我们赴江西省于都县调研发现农村电商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迅猛,但也面临着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新型供应链组织者尚不成熟,物流通达率低、配送成本高,以及农户参与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亟须给予政策扶持。
于都县发展农村电商的做法和成效
于都县自2014年被纳入国家首批农村电商综合示范试点县以来 制定出台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17条措施,以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的产业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创业致富。2015年1—5月,全县实现网销额近3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农产品网销额达到1.4亿元,占比近50%。
(一)拓销路、抓物流,促进农产品流通
一是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路。阿里巴巴、京东、居无忧、农村e邮等近10家电商企业已陆续进驻于都,开设了乡村服务站126个,招募合伙人近300名。于都县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合作,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并给予了场所租金减免、人员招募、广告宣传等支持。农村淘宝罗江服务站负责人雷艳梅积极组织货源,帮助脐橙种植户解决“卖难”问题,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的4个月里,共卖出脐橙15万多公斤、柚子5万公斤,实现销售额180多万元。于都县供销社与1号店合作建立了“1号店于都馆”,积极推介高山青草奶、岭背大盒柿、贡品酱油等特色农产品。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物流保障。于都县财政计划从2015年起至2020年,每年挤出1000万元作为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企业投入、政府补助”的方式,整合全县十余家物流企业的运力,对企业物流进农村实行物流补贴。于都县还加快物流园建设步伐,为电商企业物流仓储解决后顾之忧。
(二)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是按照“企业+电商+农户”模式,企业向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并以高于市场价回购农户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再通过电商上线销售。于都绿通农产品销售公司在盘古山镇、梓山镇等地选点,向农户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发展水稻种植、蜜蜂养殖等生态产业,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回购农产品,再通过互农e家电商平台将农产品与城里的饭店、餐馆对接销售。二是通过电商订单,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2015年1—6月,于都新增高产油茶林3万余亩、蔬菜基地2万余亩,新开发溯源生态脐橙果园8000余亩、标准茶园1000余亩;新增农民合作社22家、家庭农场26户。目前已形成油茶、脐橙、红心柚、茶叶等主导产业。三是开发当地“红、古、绿色”资源,农旅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于都县积极发展集观光、体验、娱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游,2015年上半年共吸引25万游客走向农村,同比增长21.6%;新开办农家乐38家,同比增长32%。
(三)扶持电商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创业致富
于都县计划未来五年里,县财政每年挤出1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电商信贷通”,按照资金池模式运行,银行按1∶8的比例放大至8000万元的专项贷款,用于缓解电商企业资金困难。另外,于都县将财政部、省财政厅安排的21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资金全部用于电商大楼和电商孵化园建设,实行“免费注册、免费提供场地、免费提供信息、免费培训人员、免费提供网络、免费提供水电”政策,支持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孵化园里目前已入驻企业近40家。
于都县还在人才、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电商发展。邀请江西财经大学、淘宝大学等电商培训教师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目前已培训2万余人次,其中各级领导干部3千余人次,企业主及合伙人1.6万余人次。
截至2015年5月,于都县已发展个体网店600家,新增工商注册电子商务企业56家,新增微店1466家。已有1000余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员陆续返乡,在家门口创业。岭背镇青年谢普兴2015年组建了手工棉被合作社,吸纳了200余贫困户参与,他们通过掌握手工棉被生产技能,提高了收入。于都县目前已有200余名贫困户作为村淘、京东、农村e邮等电商企业的乡村合伙人,每户每月平均可收获1000至1500元的佣金,交易旺季可达2000元以上。
当前农村电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
由于无法面对面地检验产品质量,电商农产品需要有更高的辨识度和品质保证。这就需要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但目前于都县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全县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不超过十家,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以于都脐橙为例,当地规模化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组织货源非常困难,脐橙的电商销售规模甚至大大落后于赣州以外地区,市场上鱼目混珠,品牌难以树立。
(二)基于电商的新型供应链组织者尚不成熟
电商压缩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但对供应链两端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下的供应组织能力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目前,虽然农产品电商的创业非常活跃,但电商供应链各环节的互动联合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面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销的特殊性、农村关系型社会的复杂性,大量新型的互联网创业者进入农村后无所适从,而产地又缺乏专业化的组货供应者和服务团队给予充分支撑。传统农业生产者和经销商缺乏互联网运营技能和营销经验,难以维持稳定的网上客源和对接规模化的农产品电商和网络卖家。主要农产品电商平台以渠道为王的战略加强供销一体化布局,面临及时送达与自建渠道成本高、品质保障与生产基地控制难的矛盾而不堪重负。大量离散的农业电商创业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不能整合,供应链的前端与后端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供应集聚和需求集合,产地与销地之间网络卖家未能有效联合,电商的效率与成本优势难以显现。
(三)物流通达率低和配送成本高
于都县交通不便,道路网络还不够发达,物流通达率较低,许多地方不能被第三方物流覆盖。据介绍,修路资金上级财政给1/3,地方配套2/3,但2014年于都县本级财政收入仅12亿元,支出却高达32亿—34亿元,资金配套压力大,影响了路网建设。
即便在有物流配送的村庄,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首先,目前于都县的农村电商以生活用品的网购为主,农产品的网销较少,“满车来空车去”式的单向物流,难以有效分摊物流成本。其次,各公司的物流单据数据没有打通,不利于统筹安排运力,整体物流网络效率较低。第三,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人口稀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过高。第四,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特殊性。生鲜商品易腐烂、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加之不同城市间冷链物流水平的巨大差异,物流损耗普遍在5%—8%,有的甚至超过10%,配送成本也基本超过20%,其总体物流成本高出普通商品一倍。据调查,单件快递配送至县与县城配送到村庄的物流成本甚至高达1比2;在30公里的范围内,包裹在农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区的3倍,而到了60公里时,农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区的5倍。物流成本过高阻碍了利用电商实现农产品的产地直销和解决边远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也削弱了生产者通过缩短流通环节获取增值收益的空间。
(四)参与的被动性致使农民增收效益不明显
由于缺乏上网技能和开设网店的经验,普通农户很难进行互联网创业。成为网络卖家的主要是返乡创业者、下乡新农人、转型的经销商或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社等。在电商进农村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户只是被动性卷入,未能积极参与并分享农村电商带来的增值收益。我们在于都县调查发现,农村电商的发展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的变化,只是把原来卖给传统经销商的产品卖给了本地网络卖家,而且因为相互熟悉和提前预订,价格甚至还会略低于传统经销商的收购价。对本地网络卖家来说,因为高昂的物流成本和推广费,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他们也难以给出比传统经销商更高的产品收购价。而在电商巨头对县域物流渠道控制加强的形势下,随着消费者农产品网络消费习惯的形成,电商平台将成为新渠道的垄断者,增值收益将被其所控制的物流、网络推广费用等蚕食。如果缺少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参与电商经营的收益分享机制,当前农产品增值分配不合理、农民增收难的局面将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支持电商进农村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标准化水平
一是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在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完善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 的认证和监督,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指导和规范。二是建立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引导对售前农产品进行初步的清理筛选、质量分级、保鲜包装等处理。三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对电商交易给予倾斜性支持,让线上涉农交易产品可追溯,综合利用好线上线下监管资源,确保网络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完善服务体系、促进资源整合
一是提高产供销组织者的能力。培育专业化的产地农产品经纪人、运销组织者,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联合的农商产业联盟。二是搭建产地农产品交易信息和供需信息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农产品交易数据,及时公布产地交易价格和主要产品供求信息,合理引导农业生产和销售,促进产地经纪人与规模化网络卖家、产地电商与销地电商和规模化买家的对接。三是在县级层面建立物流资源的统筹调度平台,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社以及各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的物流配送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运力,完善到村到组物流的集体配送。四是鼓励农产品电商开放运营和纵横联合,广泛嫁接各类“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创业资源,扩大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
(三)提高农业生产者参与电商经营的能力
一是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电商培训。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人才培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二是设立“互联网+农业”创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以及农村居民等的“互联网+农业”创业。三是引导建立电商卖家与供货农户的收益分享机制。鼓励农户通过合作社电商销售或对接网络卖家,对于在保底价收购的基础上对供货农户有增值收益返利的电商平台或网络卖家,按其返利数额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四是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公益性推广和众筹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发展,着力解决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卖难”问题。
2.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 篇二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特别是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深刻变革, 电子商务将迎来发展快车道。抢占产业制高点, 位列全国电子商务一梯队的四川明确提出, 将电子商务列为重点打造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首, 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仿佛是巧合。
2013年岁末, 中国移动发布全新的商业品牌“和”。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4G技术, 四川移动加快向互联网转型。今年以来, 四川移动积极打造和聚蜀商平台, 迈步发展电子商务。
但从经济规律看, 这又不是巧合。四川发展电子商务, 将为企业转型发展带来巨大空间;而在电商移动化、购物便利化、消费全球化、社区智能化时代, 四川需要本地化平台聚合产业发展, 在瞬息万变的电商时代迎来新一轮“换道超车”机会。
打造本地化龙头电商助力四川经济发展
今年起到未来3-5年内, 省政府将持续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 其重要目的, 便是在全球打响川货品牌, 提高川货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 我省还要构建产销对接新模式, 推动川企“网行天下”。
另外, 传统渠道已不能满足川企发展需求, 传统企业加快“触网”, 借助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互联网化, 以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市场渠道拓展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网购, 也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
从四川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四川移动将围绕“本地化龙头电商”定位, 以开放为基调, 结合用户规模、渠道资源、终端入口、支付技术等运营商特色优势, 聚焦五大电商业态和五类重点商品, 打造大平台、运用大数据, 开展大运营, 倾力打造和聚蜀商平台, 助力四川经济发展。
基于四川现实需求, 是和聚蜀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川货出省出国。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经营思路, 为优质的“四川造”通过电子商务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帮助川内青年创业。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平台, 利用运营商独特资源广泛整合高校、风投、产业园区资源, 为广大创业青年圆梦。
助力川企转型发展。基于信息化服务, 整合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专业服务能力, 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链循环闭合, 从而为企业提供从产品展示、营销、订购, 到支付、物流配送和售后等一站式服务, 扶持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持续提升川货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竞争力。
惠及川农助推消费。为四川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为四川惠民生、扩消费, 做出应有贡献。
聚合产业链搭建五大平台助力四川转型升级
目前, 四川移动在川用户已超5000万, 在全省渠道网点超万家。2013年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4G商用, 2G/3G/4G基站超过10万个, 光缆接近40万皮长公里, 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平台支撑能力领先行业, 移动电子支持用户超3000万户, 累计交易突破150亿元。以四川移动为核心, 成熟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已逐渐形成。
基于信息化优势, 四川移动搭建平台推进跨界合作, 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搭建五大平台。开放、共赢的互联网基因无处不在——
加快现有主流电商平台发展, 助推川企转型发展。如今, 智慧城市—移动商城平台用户数达数百万, 入驻商户超万户, 年销售额超1亿元;数字内容分发平台在线音乐分发, 年销售额近200亿元, 数字音乐占比超70%。
搭建开放型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推动川货出省出国。在政府支持下, 四川移动负责平台建设、营销渠道拓展、电子口岸运营等, 为“四川造”和国内外知名平台对接打通渠道, 并以此为核心集合第三方服务商和社会相关资源, 聚集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全球竞争力。
构建创业孵化电商平台, 尽善社会责任。与成都天府软件园和绵阳科创园合作, 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创业基地, 依托中国移动九大基地并整合腾讯、阿里、360等互联网巨头的应用、流量引导和分发能力, 辅以全方位的专业第三方服务, 搭建大孵化战略平台, 构建西部科技创新创业新高地, 使创业者实现“零成本”创业。
搭建微店电商平台, 让个人创业实现落地。基于手机移动端, 四川移动提供便捷的支付能力、大数据等支撑服务, 借助移动社交电商模式, 助力个人、小微企业创业, 促进川货出省。自2014年9月30日启动试商用以来, 已发展微店店主10万名左右, 交易超过300万;联手四川白酒龙头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活动, 实现移动、企业、用户三赢局面。
整合打造O2O农村/社区电商平台, 分阶段推进特产网销、网购下乡。四川移动先期在成都、绵阳、资阳、乐山、广安试点, 依托已有营业厅并整合核心渠道商家的连锁门店, 推动特产进城。本月内有望完成送货下乡试点, 并启动在全省推广。
打造五类商品推动电商应用倾力叫响四川产品四川服务品牌
目前, 四川移动已构建了拥有商户中心、用户中心、订单中心、清结算中心、支付中心、验证中心、数据分析中心7大核心功能的专业服务支撑平台;拥有大数据分析能力, 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同时整合了电子商务流量和互联网传播的产业链资源, 可为川企提供专业电商营销。
基于4G技术, 依托三项支撑, 四川移动将重点打造五类电商产品, 推动四川电商的广泛应用——
旅游消费。依托4G技术, 四川移动推出“蜀景畅游”应用, 助力四川旅游走向全国。如今, 游客足不出户, 在手机客户端就可以观看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等知名景区的实时视频以及部分景区的三维全景;出行前, 还可提前预订知名景区门票和特色名品、提前订餐等。
软件分发。中国“好声音”正通过四川唱响全球。如今, 中国无线音乐基地是国内最大正版音乐版权曲库, 合作版权方1200余家, 引入正版音乐230万首;最大音乐内容销售平台, 月销售能力超过2.6亿次, 累计销售超81亿次;最大正版音乐首发平台, 最高单曲销量1250万次, 首发新歌覆盖率98%;最大音乐用户互动平台, 咪咕特级会员6135余万, 互动粉丝超3000万, 最大艺人活动演出平台, 7年800余场“咪咕和TA的朋友们”系列活动。在移动互联时代, 四川移动为国内音乐产业拓展全新发展空间, 逐步建立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成都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农特产品。不论是川西的汶川樱桃, 还是川东北的达州橄榄油;抑或川南的自贡冷吃兔, 或是攀西的凉山苦荞茶, 都已通过和聚蜀商实现网销。四川移动表示, 2015年中旬实现每县至少一项地理标志商品入驻电商平台, 助推川货加快出川出海。
金融产品。加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积极拓展通讯与金融结合的创新点。从2014年9月起, 和聚宝7日年化收益率保持在5%以上, 在全国可实时赎回货币基金产品中排名第一;2014年9月底启动和聚宝试用以来, 申购总金额超6000万元, 申购人数全国排名第5。
生活服务。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四川移动积极推出与生活相关的O2O商业服务, 让电子商务造福四川百姓。如今并已接入成都、德阳、乐山、巴中、绵阳、眉山等市州线上订票, 电影票业务覆盖了近20个市州, 并引入数百家订餐商户。随着4G深入应用, 人们在手机上就能缴纳水电气、预定体育场馆、预约挂号等。
3.迷茫的移动电商 篇三
另一方面,微信和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理所当然的两大入口,而这两大应用在移动电商的布局基本完成。对于品牌电商或垂直电商来说,花资源和精力去推广APP还是和PC时代一样老老实实臣服于微信和阿里系(包括微博、微淘、无线淘宝等)成为很大的迷茫点。
如果像PC时代一样只通过微信或阿里系来进行电商交易,最终的结果是否会和现在的PC时代一样,免费贡献了大量的用户给平台,自己最终还要再从平台购买用户(流量),还要向平台再支出各项费用,而且还要受限于平台功能缺失导致只能局限于低价卖货。一无法建立品牌溢价;二无法通过移动互联网拓展新的商业模式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可如果自己开发APP,抛开用户体验的产品研发不谈,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变化快速升级,会让刚刚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一直被批判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商家更加无所适从。这些传统商家实际上已经适应了通过平台来发展电商,在PC时代就没有能够很好地发展自主的独立B2C平台,何况是面对变化更加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更复杂的营销环境、更加多样的硬件终端和年龄层次更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大平台。虽然它们也了解这是自己脱离平台独立发展又一次新的机会,而且因为拥有线下实体店巨大的人流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推广自己独立的APP,在推广成本上要大大低于那些单纯依靠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电商APP们!
作为移动电商之一的导购APP也陷入迷茫。它们始终无法理解自己在给淘宝们贡献流量和交易时,为什么会被无情地封杀?许多以移动电商自居的导购APP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暴毙,一时间哀嚎遍野,甚至有专家和行业人士抛出移动电商是伪命题的说法。实际上淘宝们对导购APP的态度是PC互联网导购平台对淘宝流量胁迫之后的一种政策转移。美丽说和蘑菇街这两家的创始人均来自于阿里系,可以说它们出来做到现在规模的导购平台还是阿里流量和资源支持下的必然产物;只是出乎阿里意外的是,导购平台对于流量的转化在一定规模之后就变得“开放”起来——不仅为淘宝做流量贡献,对于腾讯的拍拍、京东、当当等其它电商平台也如此,结合利益趋动,这三者的关系就变得暧昧起来。
阿里对于美丽说和蘑菇街可谓是养虎为患,但它们规模至此,也奈何不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绝不可能再重蹈覆辙。导购APP在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即被全面封杀也是意料之中,只是导购APP的迷茫不仅在于被封杀,而在于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毕竟不导购到淘宝,还可以导购到其它电商平台,现在已经是处于大电商时代,几大电商的话语权已定。剩下的则是拥有强大线下人流资源可轻易通过移动APP进行转化成移动用户,轻松进行交易转换。对于京东、当当、1号店、苏宁易购来说,它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导购来增强定向购物流量的获取么?再说了,它们的融资主要不是用来获取流量,而是用来拼更夯实的基础设施(仓储物流技术等)的建设。
剩下迷茫的移动电商则是有着先发优势的所谓“土著”移动电商们,它们早在2G时代就通过WAP站点向三四线城市进行手机端的交易,在3G时代结合APP进一步提升交易规模,可是6、7年的发展也不过是几亿或十几亿元的交易规模。像买卖宝已经被腾讯控股,而移淘商城则传闻因售假被关停,其他所谓的移动B2C基本不成气候。是继续硬拼下去还是趁有些用户和规模卖掉?或许选择了后者就不需要再迷茫了……
4.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 篇四
电商企业的移动互联网版图
乍一看电商企业好像和移动互联网无缘,而事实并非如此,淘宝、京东、凡客等大型的电商企业早已经推出了自己基于塞班、安卓、IOS的手机客户端。虽然体验度很差,但是却明确的表达电商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的极大兴趣。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摩尔定律被一次又一次重复和证实,是否下一个更小的处理终端就是手机?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目前从手机的硬件指标来看,现在的移动终端已经不逊于win98时代的PC,可以遇见,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能提供给用户的体验将会越来越优秀,上个出现了iphone,谁知道下个10年会是什么“phone”?而马云(微博),刘强东(微博)们显然也看出了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无论是否成熟,也要凭借本身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插根大旗,谋着虎皮”,就形成了现在以淘宝,京东,凡客为首的综合类电商抢先进军手机,山寨“淘宝”们紧跟其后的壮观景象
垂直电商另辟蹊径,移动互联网成转机
说起电商,就不得不提淘宝。作为电商的龙头老大,大多数用户并不能分辨出B2C,C2C的区别。对他们来说“网络购物=淘宝”。直到“垂直类电子商务” 的出现,人们才发现,原来买一类产品去这些“垂直类”的更好,因为他们更专业。形象地说,“垂直类”是旗舰店,淘宝是超市,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淘宝的崛起和市场占有率足够高,品牌影响力足够大,在淘宝之后的电商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垂直类电子商务虽然通过自身的摸爬滚打闯出了一片天,但是想挑战淘宝,凡客这种行业巨擎却是螳臂当车。可以说,20前的“垂直类电子商务”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始终在和行业的领先者处在同一个舞台。但是2011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壮大却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转机,能够生存到2011年,或者2011年成立的“垂直类”电子商务实属幸运儿。他们可以避开这个已经劣势的传统互联网舞台,可以去一个全新的,没有人形成巨大优势的舞台尽情表演,唱着属于自己的戏。在这里,所有人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移动互联网是电子商务网站的一块未经人事的“处女地”。靠的就是各自的本领,看看谁能抱得美人归。
垂直电商的领先者
垂直类电子商务,没人记得谁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但是这种形式却成为2011年最有风投的电商明星。从行业的老字号乐淘,到“运动老大”西街网,都是要在这个行业打出一片天的新生代。而且这些细分领域中佼佼者有着比前人们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思路。西街网作为专精于体育用品的电商网站,发力体育领域,形成了以曼联,巴萨,米兰,国际米兰等豪门球队为第一梯队,其他球会为第二梯队的强大的“后援团”,彰显出自己在体育界首屈一指的实力。另外其“线上迪卡侬”的模式在海外颇受关注,引起了很多VC的兴趣,更是在年初形成了8000万人民币的融资。而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未经开发的沃土,西街网更是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发布了基于安卓、IOS等系统的手机客户端,旨在提高电子商务网站在未来的终端之王“手机”上的使用快感。这在一向被人认为是“专精”某项的垂直电子商务中是极为领先的一次尝试,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结语
5.农村电商的机遇与现实问题 篇五
(2016年4月26日分享)
2014年下半年以来,农村电商得到各界空前关注,上到总理,下到普通创业者,还有各级官员、各类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农村。从“互联网+”行动方案到电商“国八条”,新兴的农村电商频频被列入发展重点;从商务部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到农业部的农业电子商务促进行动再到国务院扶贫办的电商扶贫试点,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从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到京东的“星火燎原”再到苏宁的“乡村易购”,还有邮政的邮乐购大举进村、供销总社涉农电商综合平台上线、联想投资云农场、浙江赶街出省扩张、山西乐村淘引导农民网上赶集等,已经有60多家互联网企业将触角伸向农村;从首届县域电商大会的爆棚到十大县域电商模式的火急火燎出炉再到淘宝大学县长培训班的火爆,诸多的县委书记、县长也将目光投向了农村电商。一切都在预示着,农村电商的热潮正在涌现,而且波涛汹涌!
1、什么是农村电商?
在开始农村电商问题的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厘定一个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农村电商。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从这个定义来看,一个是太模糊,还停留在农村信息化的层面;二是太狭窄,大体圈定于乡村这个小农村的概念。这显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农村电商的全貌。
实际上,县以下的行政区域在传统意义上就相当于农村,所以,农村电商概念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大体相当于县域内涉农电商的总和。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A农产品电商:即通过电子商务路径,把大量的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出去,其经营主体可能是普通农民,也可能是企业或者合作社等;其经营的农产品可能是没有加工过的原产品,也可能是简单的初加工品,还可能是食品。目前网购比较流行的红枣、核桃等干货就是典型的农产品电商,只不过产出于农村,却成交于城市而已。
B 农村电商:即通过网购渠道的下沿,让普通农民也能够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网购便利,无论是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也好,还是各地纷纷试点的“赶街”“村淘”也好,核心是工业品通过网络渠道下乡。
C 县域电商:即在县域农产品电商和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上,电商相关产业要素开始在县域聚集,如物流配送、加工仓储、电商服务等,直至催生电商园区,成为县域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上述三个层次一般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个体电商经营者自发生成,多在乡村结合地域特色于网上出售农产品; 二是在乡村地域内开始聚集,在电商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多个农户开始从事电商,形成集聚效应,典型的就是淘宝村;
三是农产品电商企业开始走上前台,在以户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开始打通产业链,品牌化营销,经营的专业化、市场化、标准化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形成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如阳澄湖大闸蟹、安溪铁观音、新疆红枣等,开始催生出比较有实力的电商企业;
四是县域电商开始兴起,围绕电商发展形成的大量物流、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客观上要求相对聚集,县城成为一个良好选择。这大概是目前一般农村电商的普遍发展历程,因各地实际情况稍有不同而已。
2、农村电商为什么会这么热?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说,“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我们发现在整个网购的这样一个现象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是超过一半的,所以未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在这块。”
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的接受度达到84.41%,人均网购消费金额预测在500-2000元之间,仍有增长空间。继我国网购市场规模突破一万亿之后,城市网购市场增速日渐放缓,农村市场成为电商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
淘宝网农村订单金额比例由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约为1800亿元,2015年达到3530亿元,2016年将突破4600亿,继续缩小与城市网购规模之间的差距。如果顺着阿里巴巴的思路再进一步梳理,我们会发现农村电商蕴藏了巨大的潜力,至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农村电商市场前景具有明显的广阔性。2010年村镇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网购总额加网销总额)约209亿元,仅占实体交易总额(采购总额加销售总额)的 0.07%。特别是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改善、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整个农村电商的增长空间值得期待。再像农产品电商,目前农产品实体市场约3万亿元,而网上销售额仅1000亿元左右,渗透率仅3%,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其次,农村电商消费具有明显的新生性。有研究表明,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也即从线下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另外的39元,则是因网络购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消费增量。但在三四线的县域地区,网络新增消费更高达57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目前的农村,可谓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好多东西农民想买却买不到,进城买又不经济,还有很大的消费潜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淘宝代购客,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农村电商发展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如果说传统产业发展要遵循一般产业规律、中西部地区发展还要依靠产业梯次转移的话,则电商在农村的发展打破了这一清规戒律。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淘宝村和县域电商发展案例中,许多出自非经济发达地区和非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比如山东的淘宝村,不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附近;河北的淘宝村也不在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附近;江苏出现的淘宝村也不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在县域电商案例中,浙江的遂昌、甘肃的成县在山区,河北的清河更身处内陆。阿里研究院分析发现,从2010年开始,县域电子商务已从以江浙代表的华东“单极增长”为主,转向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多极增长”的新阶段。显然,由于电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电商的地域突破提供了条件,这也是一批县域对于电商充满憧憬的重要原因。
第四,农村电商创业主体具有明显的青年性。青年是最活跃的创业群体,大批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已经成为农村电商的最大活力。从《“新三农”与电子商务》一书提供的数据可知,农村网商年龄在20-29岁的占75.9%,30-39岁的占18.6%,两个年龄段合计近95%。虽然我们难以期望农村电商也会迅速产生“淘品牌”那样的暴风骤雨式成的长奇迹,但至少可以相信,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电商创业群体必将在今后几年中蓬勃发展,形成一批影响农村经济方式的现代电商企业。
第五,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再造性。电商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而是深刻的影响与再造,甚至是催生农村新的产业,这是农村传统产业模式不可想象的。比如目前的农产品上网,普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电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了系统性的产业链改造,这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而且,电商把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可以有效避免卖难。电商带动了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电商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电商正在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加快转型的情况下,成为下一个重要的电商蓝海市场,发展的未来让人期冀而动!
3、农村电商真的靠谱吗?
农村电商自2009年以来呈现暴发的趋势,到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从县域发出的包裹就达约14亿件。关于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各方表述较多,我想从四个领域的成就作以概括。——个体农民电商创业自发兴起。大量回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和部分大学生村官,开始运用电商这一便捷的平台,大量销售农村土特产品。2014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76.21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卖家74.98万个,较2013年增长60.57%;注册地址在乡镇的农村卖家约为76.98万个,同比亦有较大幅度增长。比如作为经典案例的全国百佳网商“山之孕”特产店的创办者杜千里,是河南辉县上八里镇杨树庄人,家里非常贫穷,MBA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创业,利用一根网线,把太行山山区的野生药材、绿色杂粮、野生核桃、红枣、山楂等健康食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2011年实现150万元的收入。既满足了城里人对于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帮助了贫困的乡亲们销售和增收,当地野生核桃的进山收购价从6元一斤涨到了13元一斤,增涨了一倍多;野生山楂片由原来一元一斤涨到了7元一斤,涨了七倍。
——以乡村为区域实现聚集。不仅企业、个人在电商中发财致富,而且一批村子也因为搞了电商经济迅速发展,像“淘宝村”就是传奇的代表。“淘宝村”指的是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判断淘宝村的主要依据是: 1.农村:农村草根网商自发形成,也就是农民自己办网店,不是算来的企业办;2.规模: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 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 1000 万元以上;3.协同: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协同发展的特征,就是说生产、贮藏、加工、包装、物流这些配套都比较齐全。至2015年,全国已发现各种类型的淘宝村780个,这些淘宝村分布在福建、广东、河北等17个省、市、区,活跃店铺20多万个,直接就业50万人以上,并且带来了物流快递、包装等服务业的大量间接就业。被称为中国第一淘宝村的浙江义乌青岩刘村,总人口不到2000人,但居住却达8000多人,开了1000多家淘宝网店,拥有2家金冠店、数十家皇冠店,每年成交额超过20亿元。
——以县域为单元形成电商新经济。2014年7月,阿里巴巴主办全国首期县域经济与电商论坛并发布一批县域电商模式,标志县域电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以小商品批发著称的浙江省义乌市,实现了网上再造一个义乌的转型,2013年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电商交易规模856亿元,交易额也超过实体市场。浙江的遂昌,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市场信任难的情况下,以政府的背书来整合推动,2012年全县电商交易1.5亿元,2013年1月淘宝网遂昌馆上线,初步形成以农特产品为特色、多品类协同发展的县域电子商务“遂昌现象”。作为陕西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的武功,提出“买西北,卖全国”的县域电商发展思路,建设电商园区,配套建立电商产业四大服务平台,先后吸引120家电商企业和20余家快递公司,发展个体网店600余家,全县电商日发货3万单,在2105年阿里销售平台农产品交易全国县域排名中位居第7位,各大平台总交易规模超1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农产品电商企业创造营销神话。在依托电商平台大量出现快速消费品淘品牌神话的同时,农产品电商企业也开始暂露头脚。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公司,其标签是第一个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主要销售坚果,上线仅65天销售就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成立仅1年,营业额就达到3亿;2015年“双十一”一天就销售2.5亿元,创造了一个异军突起的农产品电商网奇迹。陕西本土成长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熊猫伯伯,主营特产食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口休闲食品等,采用“全网络营销+自建平台”模式,2014年营业额也达到近1亿元。
——农产品电商企业创造营销神话。在依托电商平台大量出现快速消费品淘品牌神话的同时,农产品电商企业也开始暂露头脚。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公司,其标签是第一个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主要销售坚果,上线仅65天销售就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成立仅1年,营业额就达到3亿;2015年“双十一”一天就销售2.5亿元,创造了一个异军突起的农产品电商网奇迹。陕西本土成长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熊猫伯伯,主营特产食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口休闲食品等,采用“全网络营销+自建平台”模式,2014年营业额也达到近1亿元。
农村电商在这四个方面的成就表明,电子商务已经在农村落地生根,正在由农民个体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政府推动下的经济发展新潮,而困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瓶颈因素,也因为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得到各方的重视和积极化解,农村电商的前景完全有理由更加乐观!
4、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话用在所有的新生事物身上恐怕都合适,对于农村电商也依然如此。农村电商前途光明,发展迅猛,但现实中的问题与困难也不少。
其一,认识问题。在城市已经泛滥的互联网思维、电商理念、微营销等概念,至今在农村还是新事物,不要说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对电商处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状态,就是一些县乡的干部也是相当陌生,至多知道开淘宝店就是电商了,离真正的电商概念还有相当距离。在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创业青年对电子商务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大都只停留在名字本身,而电商究竟做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那些在农村电商领域的先行者,也往往走入两个方向的误区,要么把电商看作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为电商而发展电商,与实体产业结合不紧密,最终成为无源之水;要么把电商看作一般的营销手段,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运作,忽视了与现有产业的融合,结果独木难支。在参与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我对这些认识方面的问题感受尤深,切实需要一场比较深入的电商理念普及,尤其是对县乡干部,而且需要降低电商理念宣讲的格次,从基本知识入手。
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还有偏差,可以归结为“看小了、没生态”。所谓看小了,一是把电商这个事情看小了,感觉就是几个年轻人网上卖一点货,没有看到电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二是把电商的内容看小了,基本只关注在网上零售,缺乏对大电商的整体认识,B2B、O2O,以及由此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农业众筹等新业态知之甚少;三是把电商的困难看小了,以为搞点培训,补贴一点资金就可以,结果半天起不来。所谓没生态,一是没有电商服务,让创业者单打独斗搞不了;二是没有人才,懂电商的少,既懂电商又懂农村的更少,有想法没办法;三是没有产业配套,根本拿不出适合上网的产品来,产业链的问题更多,搞起来到处跑风漏雨。
其二,人才问题。干事创业靠人,这话对农村而言更关键。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要的瓶颈,政府喊缺人,企业喊缺人,行业整个都在喊缺人。前面有数据说,整个电商行业大约短缺人才150万人;而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发布了《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最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即使已经开始从事电商创业的人才,也面临能力不足的问题。《“新三农”与电子商务》引用的调查数据表明,20%的人认为缺少开店知识,另有14%反映不会设计网店,31%认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经营管理和发展问题。所以,引进人才是一个方面,培训人才也十分迫切。
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请也请不来,只好自己培养。应该大力推广“父子兵”“夫妻店”“兄弟连”“女人帮”这样的小型电商团队模式。一些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企业主往往年龄大,思维跟不上,很苦恼,要学会电商思维与运营也相当困难。我的建议是,完全可以把儿女们请回来,让他们掌舵电子商务,老爷子们则完全可以退到后台,专心搞好生产,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上阵父子兵”模式。这样的成功案例已经不少,比如福建中闽弘泰的王思仪,就是用电商把家里的茶叶卖得很好。陕西兴平的一个小伙子,也是用电商把辣椒面卖到了国外,老爷子迅速让出了董事长的位臵。“夫妻店”就更好理解了,女的心灵手巧,主要搞店铺运营;男的做好配套服务,写个发货单,跑个快递,也算是黄金搭档了,这样的小夫妻网店成功的也不少。“兄弟连”“女人帮”,其实就是屌丝版的马云创业团队了,共同爱好,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照样可以风风火火。
政府在培育电商人才方面,应该注意培训只是一个切入口,更重要的是培训以后怎么办。好多地方的培训搞得好,像打鸡血一样有效果,但大家完了还是找不着北,为什么?干起来以后,发现要什么没什么。所以,培训只是点第一把火,火起来后必须要有后续的燃料供给。电商在县域的起步,就像荒漠种树,有苗没水活不成,电商服务就是水。目前,电商服务业是县域电商特别是中西部电商的最大短板,必须在这方面努力跟上。今天的电商创业,再不能让大家白手起家了,就像第一代的电脑玩家,从BASIC语言和DOS学起,今天就必须给大家一个WINDOS系统了。
其三,政策问题。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这话套用在农村电商发展上,同样适用。在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农村搞电商,政府的作为十分重要,这也是各地发展县域电商的普遍经验。当前农村电商的政策有,但方向与重点有偏差。一是盲目搞平台,烧钱很多,没有效果。马云早就讲了,平台格局已定。一个县,搞什么电商平台?等你做大了再说。当然,搞一个孵化平台是可以的,这个最需要。第二个是盲目建园区。这个投资也非常大,但在县域电商初期也用处不大,因为没有成熟的电商主体来入驻,初期创业者大体在家里的电脑上、甚至是手机上也就完成订单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园区的思维太陈旧,不是搞商业地产,就是搞物业的,空有基础设施,没有电商生态圈,谁愿意来?要建电商园区,县域电商发展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不要在牛顿的绝对论还没有出现之前,先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第三个是一味地招大商引大资,把有效的资源全部补贴给个别企业,结果电商发展独木难成林。正确的思路,“大象起舞”与”蚂蚁雄兵”同在,可以招电商企业回来,但更应扶持草根电商创业,别看他们现在是青青小苗,几年后一定会长出成片森林来,而且比招来的“女婿”更可靠。
其四,物流问题。农村电商,能看上做的人不少,但真正动起来的却不多,究其原因,物流是一个大瓶颈。农村物流体系,非不能,是不为,经济规律决定了这一现状,因为太分散,不经济。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成本很高,特别是在非平原地区,成本高过城市数倍,还没有效率;二是返程空载严重,这又抬高了物流成本。出路在哪里?只有降成本。虽然各家大电商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电商下乡的姿态,但离问题破解还有时日。我的看法是,降成本要靠“草船借箭”、“梯次转运”。所谓“草船借箭”,就是要用好农村现有的小商业基础,如乡镇的批发门市、小超市和村里的小卖部,以此形成类似城市社区化的格局;所谓“梯次转运”,就是把电商的集中配送终端设臵在乡镇,而乡镇到村再到农户手中的这一段,由村里的小卖部去完成,这里可以借助农村的客运体系、私人运输力量。同时,积极开发农村土特产品,争取在工业品下乡的同时,把农产品再运进城,这个过程更复杂,突出表现在标准缺失、冷链体系不健全,有待逐步探索。
其五,品牌问题。卖的东西多了,竞争就激烈,如果不能标新立异,便只有干着“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低价营销套路,这便是当前电商C类市场的大致情况。农村的产品搬上网络时间并不长,但已经陷入两个泥潭:干货品类,像红枣、核桃等,与普通消费品的储藏物流特性差不多,又没有什么大的品牌,于是基本陷入低价营销误区,都干着赔钱赚吆喝的事情;生鲜品类,保鲜成本高,物流困难大,损耗率十分惊人,属于看上去很美,毛利率高得惊人,实际亏损程度也是大得惊人。在这样一片烂泥潭中,如何爬出来,一靠品牌,二靠模式创新。品牌不等于名牌,但却是最好的识别标识,能形成固有的品牌用户。特别是农产品,品牌问题进展只迈出半步,虽然形成了诸如洛川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等地域品牌,但基本上陷入“公地悲剧”,假冒伪劣严重,最终还是要进展到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品牌上。模式创新主要针对生鲜而言,大家基本看到了社区化这个出路,但具体路径还需探索。
不过,在传统农产品品牌大规模网络化之前,又出现了一个农产品淘品牌的美好时代。其表现就是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互联网食品品牌的兴起,他们基本上没有农业生产基地,主要从农民或合作社或供销企业手里收购农产品,或者建立可靠的买手团队到生产一线负责生产指导与后期收购,然后进行独特的包装设计、精选加工、创新营销,往往突破了传统农产品包装设计上的土气笨拙,也一改颜色上的大红大绿,精准地抓住了80后、90后的消费心理,借助于电商这一的渠道,实现超常规增长。目前在天猫食品类销售领先的品牌中,作新疆干果的西域美农,卖茶叶的艺福堂,都属于线上品牌,成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企业。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还会有大量的农产品细分行业,存在着农产品“淘品牌”成长的空间,在目前以干果、进口水果为主要类目的农产品“淘品牌”日益成熟后,将会逐渐带动其他类目的农产品网络品牌化进程,甚至是目前电商难以有效征服的生鲜领域。这也意味着,农产品电商还会出现一批异军突起的新品牌,成就一批创业人士的新梦想,也会产生像当年“淘品牌”一样的造富神话。
其六,标准与安全问题。农业不是工业,农产品不是工业品。哲学中有句话,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套用在农产品上,就意味着不要想象有与工业品一样标准化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农产品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的,更加剧了产品的不标准化程度,可能不同批次的同一农产品都不一样。同时,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安全与信任就成了大问题,毕竟是人吃的东西,不放心怎么行?但现在市场上有机绿色满天飞,各类认证一大堆,哪个是真的?所以,农产品的标准化是个大课题,外观与内在品质的标准是一大体系;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又是一大体系,两个都得有。但是,这样复杂的体系与漫长的链条,一般的企业根本做不下来,农产品的标准化进程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可以预计,谁要率先破解了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谁也将在农村电商的竞争中率先胜出。
其七,发展模式问题。一波又一波的电商热,实际上是热了电商投资。电商投资看什么?说白了,是看模式。京东至今不盈利,各路投资依然趋之若鹜,因为看重其模式。唯品会上市之后股价能涨得离谱,也是因为其模式的独特性,把代销模式进行了创新。但农村电商的模式整体还处于混沌状态,路径很不清晰。主要原因:农村电商涉及面太宽,几乎要达到电商生态链的再造程度,难度可想而知;农村不是城市,农产品也不是工业品,现行的城市与工业品为主的电商模式,农村套用不上。
所以,在县域电商的模式上,是干出来的,不是预设的;已有的模式本质上可能是唯一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一个县的电商发展注定是特立独行的。如果再套用互联网流行的一句话,那就是模式将“永远在追赶,从未被超越”;“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还是老老实实地探索自己的道路更好。在电商企业的农村电商模式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与农民的期盼相契合。目前各大电商企业的模式都比较简单,阿里宣布的农村电商四大板块之后,其他各家业务模式基本雷同,还没有其他的创新或者突破。大家都在重复着一个模式,共同体现为前期投入很大,单点的产出比较少,前期的盈利非常不乐观,需要用资本去扛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后效。在四大板块中,热衷的是电商下乡,就是产品下行做的比较好,但是农产品上行目前做的比较差,这恰恰是农民最关注的,也是地方政府关注的。但因为农产品电商整个的产业链、供应链还不成熟,所以这个模式还需要探索。
但是,农村电商也不是漆黑一团、荒漠一片,比如,城市电商到了消费升级的时候,农村电商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城市电商是陌生人交易,而农村人有熟人圈可以依托;城市人心急火燎对物流速度到了只争朝夕的地步,农村人的生活节奏慢一些;这些都是重要机遇,只要认真研究,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就能开发出来。
6.解读电商的“移动物语” 篇六
移动端不是pc端的延伸
根据益普索近期发布的《移动电子商务消费研究报告》显示,碎片化时间的“闲逛”是消费者选择移动购物的主要原因之一,53%的被访者表示,碎片化时间浏览后冲动购物是其选择移动购物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在碎片时间内,为了打发无聊时光,在手机的电商APP中“闲逛”,不经意间发现一件很中意的产品,不假思索立刻在手机上购买。这种“闲逛”的过程与PC端较有目的的购物过程有着本质区别。打发时间或消除寂寞的“闲逛”是消费者移动设备浏览产品的最初动机,但“闲逛”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购买行为,这是移动购物黏结用户的一个“天生”的特质。
从电商平台的特质来看,越是产品范围与种类覆盖广阔的电商越具有优势,如淘宝的服饰类产品能够很好地满足女性用户“闲逛”的欲望。据该报告显示,淘宝网是最经常使用的移动网购平台(84%),其次为天猫(70%),远远领先于产品数量处于劣势的京东(58%)、亚马逊(39%)、当当(30%),它们较强的购物目的与较低的产品数量属性很难勾起用户“闲逛”的欲望。
从产品属性看,单价相对较低的产品往往能适合在“闲逛”时购买,移动设备较小的屏幕尺寸与较少的产品承载信息并不适合进行金额较大产品的购买。根据调研显示,服饰鞋子是消费者移动购物最经常购买的产品,占比为29%,其次为点卡话费充值,占比17%。(见图1)
因此从上述移动购物的需求特征来看,移动电商并不是PC电商简单的渠道延伸,在PC平台上的成功不代表在移动设备上就一定取得成功,对移动端消费者网购需求与行为的深入研究是关键。
移动购物带来的忧与喜
电子商务对实体店造成冲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益普索近期对全国1000名18~50岁有网购经历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研,当问及被访者是否会逛商场时扫描产品序列号、拍照等,然后在网上购买时,21%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总是或经常会在网上看好商品,去实体店体验,然后网上下单,30%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会偶尔这么做。很多实体店俨然已经成了传统电商们的“试衣间”。而移动电商的逐步普及无疑在实体店的网购冲击“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近半数(48%)的被访者表示,在实体店里体验后,然后直接在移动设备即时购买是其选择移动设备购物的主要原因之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先在实体店体验,然后回去网上下单,像是给实体店的该笔交易判了“死缓”的话,那么在实体店体验即时移动设备购买的行为就如同“就地枪决”。而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了此种“模式”,并为此“乐此不疲”的时候,这无疑会成为部分“实体店”的噩梦。
可是很多看似“绝境”的事情往往蕴含着许多“机会”。用户体验始终是实体店的最大优势,不管电商发展到何种境地,消费者亲自体验产品的需求与愿望无法被取代。而把用户体验与移动购物结合起来或许能让部分实体店看到更多“生机”。例如,大众点评最近联合多家实体店推出了一项新的O2O应用。现在网购的典型的场景是,要么是直接在网上下单购买,要么去专卖店试穿,然后上网找价格更便宜的同款。而大众点评 O2O 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是:用户专卖店试穿鞋后,可通过手机扫描店内的二维码进入大众点评团购页面在线购买,享受低于网上旗舰店的团购价,线上完成购买后,当场就可以直接取货走人。当然用户也可以团购价在线购买后,凭团购券到店试穿并领取鞋子,不合适可随时在线退换。这种“在店体验的线上消费模式”对实体店实际上形成了有力拉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可以将线上用户群引导到线下实体店,吸引更多客户群。
支付宝是首选
移动电商能否顺利发展,移动支付是关键。该报告显示,移动设备购物过程中,移动在线支付的方式已被绝大部分消费者接受,86%的消费者在移动购物时主要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支付。其中,支付宝是最主要的支付方式,94%的移动购物消费者移动购物时主要选择支付宝进行支付,其次为网银(59%)与手机银行(46%)。(见图2)
阻碍移动电商发展的主要障碍
该报告显示,信息承载量小、无法全面了解产品与信息泄露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没有使用移动设备网购的最主要原因。另外,手机屏幕小,看不清产品也是劣势之一。较小的终端屏幕与安全问题是移动设备固有的劣势,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移动电商尽可能提升产品在移动设备上的展现力与用户体验,简化交易流程,增强交易安全性,另一方面,还需要移动电商根据移动网购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顺势而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其产品策略。
7.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 篇七
——XXX电商座谈发言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座谈会,也感谢XXX区委、区政府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是XXX商会李。。围绕今天的会议主题,我想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近年来,国内外电商发展迅猛,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我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确实需要大家深思。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并不平衡,东南沿海及物流发达地区电子商务规模较大。据调查,企业电子商务最活跃的是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为XXXX亿元,其次是江苏XXX亿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北京XXX亿元;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别是山东、上海、浙江。这六个省、市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一半以上,达64.5%,这些地区正是我国物流最为发达的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基于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也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流通方式,另一方面,物流基础的发达程度也直接影响着电商的发展。
那么从这个角度,我谈这么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方面是电子商务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流通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正确的电商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模式,促使许多商品实现了电子商务营销,形成了许多电商销售专网(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企业和创业青年投入到电子商务领域。以我们商会为例:现有会员企业260家,其中做电子商务的就有60余家,还有一大部分正在由传统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转型。但是,目前我们的电子商务更多的是一些平台,不论B2B、B2C还是现在的O2O更多反映的是商品的一般属性或称价值属性,没有反映出商品的特殊属性。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换句说,现在的电子商务只是一种商品交易的业态,没有实现需要与物流无缝链接。
据我了解,在国外并没有把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容去看的,而是把电子商务和物流,乃至整个供应链镶嵌到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去运作的,形成平台经济。在平台经济下,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商品的一般属性或称价值属性,通过物流环节实现商品的特殊属性,即使用价值,完成流通的全过程。因此,我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必须要打造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现代流通方式。
第二方面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要有社会化物流基础。当电商只反映商品的一般属性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但就电商物流而言,单单依靠互联网技术已经不能实现全流程和全覆盖的要求。在物流方面我们对物联网的概念提得比较多,真正应用的却较少。但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爆发式的,正如电子商务这几年的发展水平是一样,在这样的过程中间,谁更好的掌握了物联网,谁就能发展起来,反之就会被淘汰。
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社会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据了解,许多电子商务产业较发达地区其社会化物流基础程度都较高。近年来,我区的物流业虽有较大的发展,其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区虽然在全省区县经济排名高居榜首,却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化物流基础。这也成为了我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方面是打造好电商物流配套,有利于降低电商企业成本,提高物流集约化管理水平。
物流基础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电商的发展,以XXX行业为例:XXX行业300亿元的产值中物流成本就占了7-8%,即物流成本约2.1亿元以上。另外,企业的对外贸易中外汇、结汇、物流税收等均在交易当地进行,使得我区的上述经济来源大幅减少。如果我们打造好了电商物流配套,实现产品出口无水港服务、报关服务,那么这些业务均可区内完成,可较好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在途损失、缩短出口通关时间;同时,行业集约化的物流管理容易形成马太效益,进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方面是打造好电商物流配套,可较好辐射相关产业,带动就业,增加税收。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它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电商物流。完善的电商物流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企业对仓库设施的投资和占用,增强了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的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吸收就业,为当地创造税收。
就未来格局的变化而言,我认为一定要从整个物流的发展过程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考虑到电子商务对经济格局和对物流的影响。只有认真解决好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的问题,才能促进区域电商产业发展,形成较好的经济好社会效益。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感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8.村级电商发展思考 篇八
1、理念深入
解决理念深入问题,邀请电子商务协会或网络公司来村里为合作社、电商创业青年提供理念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提供新思路,营造电商氛围,从而主动积极的去自主创业。
2、专业化定位
依靠本地资源由县级政府做出明确的专业化定位,村级提供资源数据,县域整合各部门的关系依托网络运营平台抱团发展。
3、推动电商发展
(1)通过政府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电商发展,对电商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面的电商企业、人才落户本地,以带动电商行业的繁荣;对物流快递行业进行规范,以实现物流与电商的双赢。
(2)作为村级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为企业、创业青年、柑桔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利用好已有网商平台整合农产品资源,扩大销售渠道。
(3)大力发展网商或网店,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名,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知名电商平台,建设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100家,建设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
(4)和落户本村的农产品企业洽谈,和有意向电商换市的企业深度合作,现有两家企业愿意尝试投资电商,还有一家正在联系中。在本村年轻人中发展第一批分销商。
(5)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用房、网络通信、培训、摄影、仓储等电商公共服务。(注:信息楼一楼产品展示厅、二楼办公室,地下室仓储)
(6)加强电商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强化电商行业内部沟通和互相学习,引导农村电商发展。
(7)整合用好现有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淘宝特色中国宜昌馆”、“宜都电子商务协会”、“宜农网”建设为主要载体,扩大农产品网络零售市场。
9.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 篇九
电商“大佬”争夺移动入口
移动电商正迎来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包括京东、当当、苏宁易购等在内的B2C“大佬”们,纷纷混战手机无线领域。今年4月下旬,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网购推出独立的天猫iPhone客户端,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无线网购用户需求。这也是天猫网购今年年初组建的无线业务部首次对外发布新产品。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天猫网购“无线战略”已经开始逐渐启动。
阿里巴巴则不满足于仅仅发布客户端,随着今年4月底安全软件厂商奇虎360宣布进入手机硬件领域,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后,高调推动自己的阿里云二代手机。这款配备了4.3英寸触摸屏,搭载了Tegra2双核处理器的阿里云二代手机预售价不过1499元,性价比颇高。据某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此举并非“赔本赚吆喝”,而是给自己寻找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的明智之举。
“但仅仅依靠在苹果和安卓的应用软件商店中推销自己的移动客户端,终究受制于人,此外,和其他电商平台的App软件相比,传统电商也没有丝毫优势可言。”龙博微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杨子文指出:“如果抢占了终端就不一样了,360、百度、腾讯、乐视网、人人网、新浪等相继和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定制版手机,就是为了在终端上抢占用户,从而直接将自己的App直接预制到手机中,而不必费尽力气地吸引用户去应用软件商店。”
阿里云手机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它针对电商对隐私和网银保护的独特需求,力争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电商以充分的保护,阿里巴巴此举一举突破了常规智能手机大而全却无法有效抵御病毒的弊端,安全性更强,对网购一族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电商“大佬”都把目光定焦于移动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一线电商网站均针对移动互联网开发了专属的手机网页、手机专用支付体系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淘宝、当当、卓越和京东等还专门针对手机用户设计了大量的购物活动,以特别优惠的价格培养网民使用手机网上购物的习惯。
难以养成的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1.6亿部,伴随着这轮智能手机普及浪潮的到来,移动电商也将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移动购物的大军中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不久前发布的统计报告也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已达到5.13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已上升至69.3%,规模达到3.56亿人。《2011年度淘宝无线电子商务数据报告》更指出:“2011年淘宝无线累计成交金额为118.8亿元,对比2010年的18亿元,翻了整整6倍,预计2012年累计成交金额还将保持逾4倍的增幅。”
咋一看,前途一片光明,也难怪电商们会如此猛烈地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连通信运营商也有些按捺不住了,5月下旬,江苏移动电子商务基地揭牌,计划成为中国移动集团的电子商务基地,支撑全国至少10个省以上的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该基地预期发展成为年交易额i00亿元以上的电商平台。江苏移动还在现场发布了省内电商门户网——移动商城。据了解,用户仅凭移动手机号码即可登录商城选择电子票券、特色礼品、进口食品等九大类产品,并通过二维码或快递方式接收自己选购的礼品。
但消费者对于移动电商的反映,却并不乐观。在手机淘宝上做了促销活动的黄先生深有体会,超低的价格,甚至是购买越多价格越接近底限的“拇指比价”的促销方式,虽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但这与围观的数量相比,流量转换成销量的比重却明显低于他淘宝本店平时的转换率。一言以蔽之,消费者根本没有养成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消费习惯。
曾经尝试过用自己的iPhone进行网上购物的曾女士告诉笔者,作为一个网购爱好者,她自然不会放过每一次尝试全新网购体验的机会,但当她下载和安装好某电商网站的App之后,却发现此种网购方式与在互联网上购物并无实质差别。此外,泛滥的商品在小小的显示屏上显得格外拥挤,显示单个商品的页面更不容易打开。智能手机的性能始终不能与电脑相比,此外,大量的图片缓存也让手机阅读变得不再流畅。
最让她无奈的,还是结账环节,曾女士在网购上一直小心翼翼,各个银行的网银、U盾一应俱全。但使用手机购物时却发现,手机没有端口插U盾。与此同时,尽管各大电商纷纷抢占移动市场,但仍有不少电商未能做到快速布局。比如部分电商尚未开发全平台的客户端;部分电商如京东商城则尚未开通内置支付功能,即这类电商目前仅能用于商品展示,或通过成本较高的货到付款方式完成购买。
移动电商如何走向“成熟”?
破解移动电商目前的发展瓶颈也并非无计可施。据国内分析机构艾瑞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电商已超越移动增值业务,成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细分行业。其中今年第一季度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66.7亿元,同比增长达530.1%。相比之下,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158.7亿元,同比增长167.2%。移动电商占移动互联网的总体份额已达42%,首次超越移动增值业务的占比(占国内移动互联网规模总量的42%),其中手机淘宝占比近八成。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移动支付瓶颈的解决,移动电商规模增速将远远高于市场整体表现。如“手机软件+支付宝安全支付”的模式业已成为行业标准,也正基于此,今年一季度移动电商才会有如此优异的表现。但相比传统互联网的电商交易规模,移动电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由于移动电商和传统电商在模式上存在极大的重复性,消费族群高度重叠,发展移动电商所获得的交易额增长,其实都是从传统电商的交易额蛋糕上切块,尽管电商整体规模都在增长,但把移动电商当作新的蓝海其实完全是错误的考量。缺少符合移
动互联网独特使用习惯的专有形式,只是将传统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如此发展下去,移动电商很难真正走向成熟。
“移动电商决不应是传统电商的复制品。”杨子文告诉笔者:“移动互联网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表面看来,移动电商只是移动着上互联网,但使用者的精度更高,潜在消费能力更强。移动电商应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特色功能,以一键购物、精品推荐、便捷消费等方式来拉住消费者。甚至可以更偏重于个性化的DIY商品,结合相应的App软件参与这类自我设计、自我消费。
“移动电商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只是利用空闲时间浏览移动互联网,所以此时移动电商最好能够比传统电商更有黏度和个性,避免出现消费者使用移动电商购物的新鲜感一过,又重新回到传统互联网上去购物现象的发生。”杨子文如是说。
10.山城助推农村电商发展 篇十
山城街道四项措施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电商队伍建设。街道抽调相关部门同志成立了电商产业发展办公室,东水峪、前官庄被列为市级电商产业扶贫村。以千水星DIY动漫制作、翼云小镇特色快消品、王峪金谷小米、枣树岭良先生土特产、腾飞旅游帽业等一大批电商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壮大电商经营规模。金熙食品有限公司与东水峪村签订合作协议,新建加工车间436平米,新上快消品生产流水线2条,新增扶贫就业岗位30余个,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扩大了5倍。三是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网络采购和网络分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提升供应链和商务协同水平。瑞丰食品、友恒文具、众城商混等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网络营销团队,目前,瑞丰食品公司的郁香园淘宝旗舰店在同行业店铺进入全国前20位。四是扩大物流配送网络。按照“实体企业上网、网上市场落地”的思路,利用天猫商城、世界工厂网广泛推介产品。“四通一达”、邮政商务小包、顺丰速递、全峰物流等10余家物流公司,设立了多个配送公司,城中、城边村居物流收发点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山城街道)
11.江永县发展电商综述 篇十一
综合示范县”情况综述
江永县基于自身的优势,为促进农业、农村的转型发展,2014年以来,顺应时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目前,全县已发展电商企业70家、开设网店1000余个;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121个,其中湖湘商贸公司的“湘村驿站”56个,邮政便民电商服务站65个,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1-9月电商销售总额突破7.5亿元,人平增收200元。今年已上市的夏橙、早熟蜜桔在电商的推动下,产地收购综合平均价每公斤分别提高了3.2元、0.8元。当前的香姜上市,全县200多家电商企业和网店投入促销。
江永农村电商的发展特点可以规纳为“一、二、三、四、多”
一个规划引领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契机,融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精准扶贫等要素;多元共治,建设和美新农村。
目标定位是:把江永建成全国电子商务一流县、湘南桂北电商领跑中心、全省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电子商务对接东盟、呼应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全民创业创新的发展态势。
2020年实现“2545”目标,即培育规模以上电商企业200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50000人,全县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超40亿元,销售额过亿元电子商务企业5家以上。
二只轮子驱动
第一只轮子是行政推动。建立县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指挥协调机构,高位推动;明确县直二十三个部门各司其职,有序联动;县乡两级实行一把手负责,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强化责任导向,自觉行动。
第二只轮子是政策拉动。出台政策支持电子商务基础建设,鼓励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电子商务产业承销本地产品,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三块基础做实
第一块是整合培训资源,做实电商培训;组建了统一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整合就业创业、农技科技普及、工青妇定向培训、职业基础培训以及企业专业培训资源,已开班60期,培训3000人。
第二块是利用平台优势,培育示范企业。以“一街一城”为集聚孵化平台,吸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吸引传统经营商家转型发展电商、吸引规模的电商公司入驻发展。目前入驻电商企业60家,其中引进了国内知名10家;大学生创业团队31家。
第三块是提炼活生典型,推进面上拓展。把创业者的典型经历提炼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动故事,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位一体建设 第一是发展集聚区。
首先,盘活社会存量资产,打造了特色街区。江永县电子商务街:全长330米,统一租赁民房一楼70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每间可容纳4-10人的电商公司入驻办公经营。
其次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开展电商创业。投资100万元,建成“江永县特香产品电子商务城”。商务城设在伟恒小区二楼,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吸纳电商创业者及团队150人。
与此同时,提供工业用地,建设电商产业园。湖湘商贸公司投资1.2亿元,占地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中国供销集团投资1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打造中国江永智慧社员城。
第二是建设进村物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支持和鼓励现有邮政物流体系延伸到村的基础上,组建了“江永县湘村快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县210个行政村实行物流配送全覆盖。
第三是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率先办点,全面推进电商进农村工作。全县规划建设电商服务网点230个,实现乡村全覆盖。第四是建设质量溯源系统,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引进甲骨文公司,实施“满天星”计划,我们还建设“智慧江永”云平台,做到农产品全程可视化,打造产品卖点。
多种平台共营
我们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 “村淘”综合平台,积极引进“湘村购” “邮乐购” “惠农网”专业服务平台,合作开发“智慧江永” “江永五香网”本地平台,形成多种平台共营的开放共享格局,为广大电商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成就财富人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概括起来讲,江永县电商进农村主要做法是“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绘好电商“大蓝图”; 二是突出产业聚集,高标准建好电商“大平台”; 三是突出配套建设,高质量打好电商“大基础”; 四是突出环境优化,高水平做好电商“大服务” 目前,全县电商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创业氛围也逾来逾浓,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典型,这其中有:“不务正业的放牛娃”“阁楼里走出的车模王子”“电商三兄妹”“电商街里的外来媳妇”“爱美瑶妹子”“莫文华的桔下蛋”等等。
下一步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总结过来一段的经验教训,克服困难阻力,继续大胆探索,把后面的工作做好。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认识的高度、广度、深度和关联度上下功夫、成共识。
二是继续坚持打基础、优环境、办实事、做内容,稳中求进,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目标与成效的呼应。
三是组织力量,抢抓进度,配合湖湘商贸搞好江永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
【移动电商的发展问题】推荐阅读:
电商移动教学工作总结09-25
4.11移动电商购物节倡议书07-22
培养电商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11-18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09-11
农村电商发展的看法09-20
物流法规存在的问题对电商的影响06-23
移动即时通信随着移动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10-09
电商扶贫培训存在问题10-16
有关发展跨境电商的初步商业计划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