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科学教学计划(12篇)
1.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内
容
8月31日——9月2日
学生缴费、始业教育
9月3日——9月9日
长度单位 9月10日——9月16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
9月17日——9月23日
两位数减两位数
9月24日——9月30日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评估
10月1日——10月7日
国庆放假
10月8日——10月14日
角的初步认识
练习评估
10月15日——10月21日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10月22日——10月28日2、3、4的乘法口诀
10月29日——11月4日
6的乘法口诀
11月5日——11月11日
整理和复习
练习评估
11月12日——11月18日
观察物体
11月19日——11月25日
7的乘法口诀 11月26日——12月2日
8的乘法口诀
12月3日——12月9日
9的乘法口诀
12月10日——12月16日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12月17日——12月23日
统计 评估
12月24日——12月30日
数学广角
练习评估
12月31日——1月6日
单元复习
1月7日——1月13日
单元复习
1月14日——1月20日
总复习
1月21日——1月27日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xiaoji/36892.htm
2.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篇二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 没有看过真的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 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 内容贴近儿童心理特征, 语言浅显易懂, 师生最后的对话蕴涵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
“运用”乃语言学习之根本。学语文, 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因素, 加强语言运用训练。凭借课文美的语言, 展开想象, 进行表演。以角色对话为主, 以读为本, 将文本、作者、学生紧紧地凝聚、包容在一起;以“情”为经, 感悟台湾师生向往祖国北京、北京的小朋友盼望和台湾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有感而发,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努力使教学因“运用”而有效, 因“运用”而回归语文的本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读好问句。
2.体会课文中师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感受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儿童的共同心愿。
3.积累第9自然段中的语句, 知道词语搭配的妙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情感
台湾是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 在那儿小朋友们也要过春节, 可他们有一点遗憾, 是什么呢? (很难看到下雪) 是啊, 那里的小朋友盼望能到祖国, 到北京去看雪。
(看雪、玩雪是每个孩子都十分喜欢的事情, 笔者承接上节课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地引发“情感”———“遗憾”, 一下子触动了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训练语言铺情感
1.请大家打开课本, 大声地读一读, 想想哪两段是写看雪的?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第2、第9两段话)
2.请大家再用心地去读读这两段话, 感受感受, 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读书心得。
第1段话是写台湾小朋友看雪, 第2段是写北京小朋友看雪。
第1段是写假的雪, 第2段是写真的雪。 (从哪儿感受到的?)
……
4.训练语言, 感受美丽、快乐。 (学习第2段)
师:这两段话都写了小朋友们看雪的情景, 你觉得哪个雪景更美呢?那么美的雪景你能让它出现在眼前吗?有什么好办法? (边读边想象) 读着读着就会出现了, 请大家读读第2段, 边读边想象, 反复地读, 直到白茫茫的雪景在你眼前出现。
(1) 指名交流:这北京的雪怎么样啊?
(北京的雪很大。北京的雪很厚。北京的雪很美……)
你们是从哪儿感受到雪很大、很美的? (天上飘着雪花……)
(2) (课件出示) 看,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了, 没过多久, 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一片洁白。看, 小树穿上了洁白的衣裳, 多美呀, 现在, 你想说点什么? (雪花漫天飞舞, 好美的世界啊……)
(3) 指导朗读:小朋友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那就用朗读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4) 指导积累:我的眼前已经出现了一片美丽的雪景了!你们想把它永远留在心中吗?看着画面, 把第1句话用最快的速度记在心里!如果带上表情和动作, 感觉会更美的。自己赶快试试吧!
(指名背, 请女同学背, 男同学背)
(5) 指导运用:雪景美, 语言更美, 你们发现了吗? (师生合作读, 如师读天上飘着, 生接读雪花, 飘着后面故意放慢节奏, 引导感悟词语搭配的妙处。以此方式师生合作读“地上铺着雪毯, 树上披着银装, 到处一片洁白, 点击“飘着、铺着、披着”变红)
师:“飘着、铺着、披着”这几个词交换一下行吗? (生读并交流)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搭配真妙, 富有节奏, 这就是诗意的表达。这么美的语言才能表达这么美的雪景, 我们来学学这一招。
引导看图, 启发表达:山上、路灯、房子、汽车……
雪娃娃, 戴着帽子, 穿着银装, 拿着糖葫芦, 可爱极了!
小结:美丽的雪景让我们陶醉, 我们仿佛已经来到了雪地上。
(6) 师:你们想去痛快地玩一回吗?你会怎么玩?
引导学生进行诗意的表达, 再次感受词语搭配的妙处。如:
小伙伴们踩着雪地, 滚着雪球, 打着雪仗, 玩得可开心了!
(7) 让我们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来读读第2句话。
(8) 现在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乐曲到雪地上去开心一回, 小朋友们可以坐着背, 可以站着背, 能带上表情、动作就更好了。 (齐背第9段)
5.引入情境, 感受快乐或遗憾。
(1) 雪景多美呀, 小朋友多快活呀, 可是这一切台湾的小朋友是看不到、感受不到的, 他们只能———静静地站在橱窗前看着用棉花做成的雪, 请你去读读这段话, 有什么感受? (遗憾……自由读, 指名读)
是呀, 对于他们来说就算看看这假雪也是———非常开心的。 (请一、二组读。请三、四组读)
(2) 如果你就是站在橱窗前的小朋友, 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呢? (真的雪花是什么形状的, 是什么感觉……)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 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抓住“飘着———雪花、铺着———雪毯”等,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词语搭配的妙处, 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品出美文的魅力, 真正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深情对话悟情感
1.师:的确, 在台湾小朋友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去问他们的老师, 老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小朋友拿起笔, 快速默读老师和孩子的对话部分, 用“”画出孩子们提的问题。画好后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受?
2.运用“问句”, 感悟孩子们的情感。
(指名读出句子, 课件出示)
读读孩子们的话, 你体会到什么?
A.您看到过真的雪吗? (好奇)
B.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呢? (惊奇)
C.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打探)
D.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急切)
(引导交流:好奇、惊奇、打探、急切……)
那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争着”来问问我。 (理解“争着问”)
(对了, 就是这样的急切, 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北京去看雪)
(1) 师: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课文中没有用一个“急”字来反映, 而是用了一连串的“问句”, 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
(2) 你能用问句来表达“急不可待”的心情吗?
小结:台湾孩子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3.反复诵读, 感悟老师的情感。
A.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B.“小时候, 在我的故乡。” (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C.“不算太远。”
D.“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1) 师反复诵读:“小时候, 在我的故乡。”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思念故乡、伤感……)
小结: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2) 师:小时候, 老师离开北京去了台湾。台湾温暖如春, 没有下雪。她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北京正在下雪, 她多么想回去看看啊。读———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师:长大后, 她还是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 她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再读——— (第九段)
师:这年冬天, 她又想起了家乡的雪景, 她含着泪水深情地诉说———学生饱含深情地读 (老师多么盼着去北京看看真的雪)
(3) 师:所以当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学生接读) 老师望望大家, 深情地说:“” (学生接读)
(学生试读, 齐读, 感悟“深情”)
小结:北京小朋友盼着台湾小朋友来玩。带上急切盼望的心情再读最后一句话。
4.分角色深情朗读对话。 (同桌、师生)
(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对话, 抓住一连串的问句, 感受“盼着去北京看雪”的急切心情, 体会用“问句”表达急切心情的独特秘妙, 学习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并以读为本, 让学习过程成为扎扎实实的丰富的语言实践过程。最后的“设境引读”, 引导学生悟出了文本的味外之旨———盼雪乃盼回归。)
四、抒发心声融情感
1.师: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盼雪是台湾小朋友的心愿。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台湾回归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如今越来越强大, 香港、澳门都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台湾也是她怀抱中一个多灾多难的孩子!这么多年来, 台湾老师在盼, 台湾小朋友在盼, 北京小朋友在盼, 你在盼, 我也在盼,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盼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 邀请他们到北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到北京来看雪吧, ———
到我们学校来玩吧, ———
3.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篇三
1. 复习熟字,引出生字
(1) 复习检查,开火车用卡片抽读学过的两个字:“抱 (bào)”“跑(pǎo)”。
(2) 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字形:右边都有个“包”字。
字音:韵母都有ao。
(3) “抱”和“跑”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的两个孩子,他俩都有一个共同的汉字妈妈——(出示生字卡片)包。
【评析】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该设计由熟字“跑”“抱”引出生字“包”,教学方法简单高效,生字“包”的音和形学生即刻掌握。
2. 比较异同,写好“包”字
(1)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独体字“包”与合体字“抱”“跑”中的“包”的区别。
(2) 多媒体课件演示要点,师归纳:
要点一:“抱”“跑”两个字中的“包”比较谦让,把位置空出一部分来给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瘦一点,而独体字“包”就要在田字格里居中并写得胖一点。
要点二:左右结构中的“抱”“跑”字中的“巳”为了避让左边的偏旁,保持整个字的重心平衡,写在了“勹”里边,竖弯钩内收一些。而独体字“包”中的“巳”写在“勹”稍外边一点,显得半藏半露,竖弯钩也要写长一点,稳稳托住上半部分,这样写出来的半包围结构的“包”字才显得美观。
(3) 学生临写“包”字,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欣赏好字,当场讲评修改书写有问题的作业。
【评析】写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又是难点。该设计非常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巧妙迁移,并强化了不同点,避免了繁琐低效的写字指导分析。
3. 学习含“包”的词语
(1) “包”还是大家的朋友呢,它藏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找找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包”字?生自由说,师相机指点归纳:
用来装东西的包:书包、皮包、背包、挎包、拎包、钱包、公文包、布包、旅行包……
食品名称:肉包、菜包、面包、包菜……
表示一个动作:包书皮、包粽子、包馄饨、包饺子……
作量词:一包()、_______包()
作为人的姓:包拯(老百姓送给他的美称为“包青天”“包公”)
(2) 师小结:看,一个小小的“包”字,能组成这么多的词语。
【评析】让学生扩词,教师加以归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本课要学的形声字声旁都是“包”,因此,“包”作为基本字,必须学得扎实,该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 自主探究,辨异同,学形声字
1.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1) “包”还特别喜爱交朋友。看,今天它都和哪些偏旁交朋友啦?(出示四个偏旁)跟这些部首交朋友以后,它们就变成了新的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书上的这几个生字宝宝和它的词语朋友多读几遍,直到读会了为止。
(2) 刚才小朋友读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了。一起来玩小转盘游戏吧!(随转盘转动,逐一读生字)
(3) 重点指导“饱满”,注意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时,第一个字要变成第二声。
2. 探究字形,理解字义
(1) 交流之一:研究“泡”字。
① “水泡”也叫“泡泡”。与水有关,水形成的圆溜溜的东西。指导读好叠词:两个相同的字放在一起,一般后面一个要读轻声。
② 表示东西长时间浸在水里的意思:泡茶、泡菜、泡澡、泡饭、泡酒、泡方便面……
③ 虽然不直接与水有关,但表示像水泡一样透亮的、圆圆的东西:灯泡。
(2) 交流之二:研究“饱”字。
① “吃饱”时肚子鼓鼓的样子,学生做动作体会。
② “饱满”重点讲解如下两种不同的意思。
a. 今天,小朋友上课身体坐得笔直,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老师,特别神气!这就是——(出示词卡)“精神饱满”。指导学生再精神饱满地读一遍。
b. (稻穗图)看,这些稻穗的果实长得鼓鼓的,快要胀出来似的,多么饱满呀!
③ 遇到美味的食物一下子吃了个够,就叫:——(出示词卡)“一饱口福”。
④ 金色的秋天到了,老师带小朋友去郊外游玩,看到了金灿灿的农田、红扑扑的果子、清清的池塘、五颜六色的野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也叫:——(出示词卡)“一饱眼福”。
⑤ 耳朵一下子听到了许多动听的音乐,使人美美地陶醉其中,这叫——(出示词卡)“一饱耳福”。
(3) 交流之三:研究“炮”字。
① 组词:大炮、炮弹、礼炮、炮台、炮楼、炮声、火炮。
② 看!战场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这真是:“炮火连天”。听!炮声非常响,耳朵都快被震聋了,一声接一声连续不断,这就叫——“炮声隆隆”。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一读,记在心里吧!
(4) 交流之四:研究“苞”字。
① “花苞”也叫——(出示图片)花蕾。
② 如果花苞像这样肚子鼓鼓的,顶端稍稍张开,马上就要开放,就叫含苞欲放。马上就要张开笑脸了,多惹人喜爱呀!
3. 汇总交流的词语,在“大聚会”中积累词语。
刚才,大家给“泡”“苞”“饱”“炮”四个字找了许多词语朋友,老师也挑选了一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争取记住他们吧!
【评析】理解课本上的词语,方法贴切,形式多样,还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轻松拓展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三、 游戏读文,重乐趣,巩固生字
1. 做游戏,辨别形声字
刚才,大家特别会动脑筋!真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做个“摘苹果”的游戏。
泡炮苞饱
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美呀!
春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
这只小猪的肚皮圆溜溜的,吃得可真(饱)啊!
活动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心地吹(泡)(泡)。
【评析】本课新学的四个形声字,音近形近,如果学得不扎实,学生很容易混淆。该设计没有啰唆地反复讲,也没有大量机械抄写,而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辨别掌握,事半功倍。
2. 读韵文,巩固生字词
(1) 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四个生字宝宝调皮地躲进了课文里来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把课本第83页上的韵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大声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重点读好生字“吐”字。
(3) 一篇优美的韵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读读课文,再看看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 生活在这里的荷花苞和小金鱼多高兴呀!把我们刚才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评析】识字课文中的韵文最大的功能还是巩固生字,不能上成阅读分析课。该设计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得有层次,读得有韵味,在读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巩固了生字,积淀了语感。
(作者单位: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4.二上教学反思 篇四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里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图,小免身上粘满苍耳图,豆夹被太阳炸开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完课文第二、三、四节后,我安排了一个变换角色,训练说话的游戏(假如你是已经长大的植物孩子,请你告诉大家,你怎样按照妈妈的好办法去“旅行”,去“四海为家”。可用书上的话复述,也可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先在下面分小组说,然后点同学到前面戴上头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抢着说:“我愿做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我要做苍耳妈妈的孩子”„„让枯燥的说话训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当堂掌握,为了让他们记得牢固,我针对本课生字,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旅”重点是右边下面的笔顺,在教学这个生字时,我指导学生与“放”字比较记忆。教“乘”字时,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问“看谁的眼睛亮,能够发现这个字是由我们学过的2个熟字组成的?”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说是由“禾”和“北”组成的。那我接着问“你能写这个字的笔顺吗?”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每个生字。《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这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来学习课文。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1.板书:看雪(今天继续学习第12课《看雪》)
2.雪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这儿每年都下大雪,让我们翻阅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写“雪”,你会用哪些词呢?生说:雪花飘飘、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冰天雪地……。就势我出示六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玉树琼树、粉妆玉砌、雪花飘 飘。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再通过积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应该说,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4.台湾的小朋友却很能看到雪,他们只能看在橱窗里的假雪。(齐读课文第一、二段)
5.在课文中,谁与我们一样,看到过真雪?(老师、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师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样的一场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标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出示:课文描写雪景的那段)
[这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体验文字美
1.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请同学读第一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一读。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试着读读。再次指导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指导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还有那些活动?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
4.将这段话美美地读读。
二、“读问句”,感受乡情。
1.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2.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3.读第一问:“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孩子们知道不知道老师看见过雪?那孩子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试探语气)谁来读一读。
——(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询问:这里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是什么意思?(肯定读得好,赞许的意思)那课文中“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又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们问话的回答,表示看过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是的。我看见过真的雪。)
——再读这句,读出试探的语气。
4.读第二句:“你是在哪儿见过的?”
——惊奇的表情说明什么?这里除了惊喜,还有羡慕。谁来读一读。
5.老师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接着问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问这句话的什么,同学们在想的是什么?读出这样的语气。
——出示地图:北京与台湾。相聚不是很远,如果直航,很方便,个把小时 3 就到。可是,近在咫尺,台湾只能看到“橱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台湾小朋友,你的里会怎样想?
6.所以,孩子们这样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
——指导读。
7.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大家都盼望着去北京看真的雪。你从课文中哪个词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争着问”,一起读句子。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三、读诗句,邀请“看雪”
1.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2、你有兴趣邀请台湾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看雪吗?那就给他们写一封信吧!
3.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假如》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心灵的相通,激发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想好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时我的孩子们读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这个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导好孩子们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自己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 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知道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的是那么高。“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特别特别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敬老院在老人们画好多好多好吃在东西,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冻挨饿„„”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
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活化石》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5.二上搭配教学反思 篇五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三人合影的问题。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密码、合影。通过创设找密码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合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6.二上语文教学总结 篇六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蒙心仪
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学困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读和说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在低年级“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
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 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词说到句,再由句说到段。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欲望,勇敢地畅所欲言。在有话说的基础上,教给同学一些说的技巧,用不同的词语或语句表达一种意思,怎样有顺序地,不零乱的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同时,叫其他同学学会听,能够评议同学的发言。如:我教如何保护小动物时,首先就播放小鸟在林中自由的飞来飞去,让学生听鸟鸣声。接着播放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尽量照顾发言面的广,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锻炼。集体讨论同学提出的保护动物的方案行不行,为什么说出理由来。对同学们的发言合理的及时表扬,不好的给予指正,鼓励他的勇气,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对于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要求。平时发言很少的同学,能讲几句,就给予表扬,相反,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能用新学的词语,有顺序,有感情地表达。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读”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读完后,能弄清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其次,用“读”来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再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 轻松。同时还注重法制教育的渗透,即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7.二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篇七
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表内乘除法计算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复习常见的平面图形、线段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复习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等内容。
(二)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复习与整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复习目标
1.乘、除法计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计算能力。
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平面图形、长度单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确定位置: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4.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进一步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价值,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五)复习难点
1.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2.感受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时间和长度的概念,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复习策略
1.帮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使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指导学生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
2.以教材、教参为中心,精心挑选例题、习题,丰富变式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难点内容精讲精练,适当拓展延伸。
3.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大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8.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篇八
瓯北镇中心小学
徐萼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44~46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徐老师家有两个邻居,他们的手可巧了,昨天晚上徐老师给了他们1分钟的时间,你们看就摆了这么多的图形,(小明他摆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小红则摆了四个相同的正方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一算他们每人各用了多少根小棒吗?
2、现在老师给你两分钟的时间,你能摆出比他们更多的图形
吗?咱们就来比一比。3、学生操作摆小棒。
4、学生汇报。据生回答师板书具有代表性的加法算式。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左边这一类他们的加数都相同,而右边这一类他们的加数不相同。
2、那你能创造几个像这样相同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吗?(生说师板书)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多了,老师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却忘了有几个6,你说该怎么办?(直接说出几个几相加)你们认为怎么样?你能用几个几连加的方法说一说上面这些加法算式吗?
4、如果老师告诉你几个几连加,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其他的小朋友写在练习本上。写3个8连加、9个5连加、30个2连加。在写30个2连加时有什么感觉?那如果写50个2连加,80个2连加,100个2连加,甚至更多,请你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感觉?
5、那么在数学里面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连加这种方法外,到底还没有其它比较简便的方法呢?我们共同来研究研究,如果在这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为你们开通三条求助热线:
(1)自学课本45~46页;(2)同桌讨论;
(3)请教后面听课的老师;
6、学生汇报。你能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什么吗?(乘法)你们听说过乘法吗?那中间这个小叉叫什么?(乘号)读的时候就读作一个字“乘”,那这个算式就读作30乘2,谁来读读看!你们觉得这个乘号像什么,像加号。30×2,你们知道这个30是怎么来的吗?30个2相加除了可以写成30×2,还可以写成2×30,谁会读这个算式。
7、你认为黑板上的那些算式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你先独立思考,再跟同桌交流,然后指生回答。
小结:为什么没人改写右边的算式呢?是呀,只有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你觉得用乘法算式表示以后有什么感觉?乘法实际上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揭示课题。
8、学习了乘法之后,你觉得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乘法,乘法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会发现知识,而且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国庆节放假期间,你去过游乐园吗?喜欢吗?下面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园逛一逛。出示主题图,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对于这些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吗?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该怎么列?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在今天这一节课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最满足,最愉悦?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时主要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引入这一环节,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推进到衍生知识的原发地带,使知识的生长具有更为扎实的基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加法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灵感接连涌现。数学的魅力正源于此———撩拨心灵深处作为发现者的强烈欲望。在乐此不疲的创造过程中,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不断深入与积淀。而后又组织了交流与探讨,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为认识乘法积累了广泛深厚的表象基础,最终达到了高潮:把“+”换一个方向变成“×”,所以30个2相加我们可以写成2×30或30×2这样就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想,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所获得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亦或一种新的运算吧!因此,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感受乘法的本质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9.二上语文识字5教学设计 篇九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教学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自主学习。理解谚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做实验折筷子:咱们班谁的力气比较大?(折一根筷子。)谁认为自己的的力气是最大的?(折一把筷子)
2、做了这个实验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3、学生讨论得出“团结”的力量很大。并完成学习卡片:团结起来 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
4、看书83页上面黄框框里面的话,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出课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几句团结合作的谚语好吗?(创设情境:谚语王国大闯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长说一下早上检查读课文的预习情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领读。
4、你喜欢哪句谚语。
5、人心齐,泰山移,咱们合作一起把这些谚语读一读好吗?(一个小组读一句。)
三、检查认识的生字。
1、一个小朋友学习好不算好,大家学习好那才叫真捧呢!大家一起合作学习我会认里的生字好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读一读。
2、小组汇报。
3、找学生领读。组词说话。
4、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5、完成练习册28页2题。
四、理解感悟,读读说说
1.自读谚语,理解谚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按顺序出示五则谚语,学生齐读。
(1)孩子们,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哪句谚语出现“多”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大屏幕出示图片)大家看,柴多,火焰就燃烧得更旺,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还有哪条谚语说到了多?(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再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茂密的森林,这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继续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将线搓成绳子,就能够挑很重的东西,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请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搓一搓。4.体验实践,理解感悟。
(1)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 “多”。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2)幻灯出示“人心齐,泰山移。” 师边出示幻灯,边讲解,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你的小板凳,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不能)如果我们同心协力,不要说一块大石头,哪怕是一座泰山,都能移动。这就是──人心齐,泰山移
(3)幻灯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你们试一试把一根筷子折断它,是不是很容易?现在老师手上有一把筷子,谁来试一试?容易折断吗?这就是──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哪个词语表示筷子“多”?(一把)。
(4)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哪个词语说明“花”多?可以用“独”组词吗?
5.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五、写字指导。(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2)写正确。“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3)写美观。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六、全课总结、布置前置作业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会背的站起来背。
10.青岛版二上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十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黄岛小学 薛娇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二年级一、二班共87人。经过一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尤其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
(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
(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教材在编排上: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由“情景串”引发出“问题串”;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纵观整册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2.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6.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7.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8.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9.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10.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11.二上小学数学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二、认真备课,精心上课。
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教材。我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
三、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快,我批改得很认真,学生在有错误的情况下,我及时的反馈回去,让他们及时更正。个别错误,我采取面批的方式,对出现的错误较多的题,我会在课堂上再次进行讲解,直至全班同学都懂为止。对于做得较好的或进步较大的,我及时表扬鼓励。
四、努力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我在开学初就制定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平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每天布置适量的计算题,第二天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让每位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我还根据每次考试测验的成绩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进得辅导,使他们将一个单元里掌握不够好的知识及时掌握好。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12.二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二
1、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每个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在教学中,我经常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
2、在写字方面,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
“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有时还故意写错字,来试探学生的火眼金睛,也提醒那些容易写错的学生。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3、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要读准字音;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教学,一定要严把习惯这一关。
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对于其他同学的精彩回答应该给予真诚欣赏,赞扬…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快乐、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取得进步。我们的班级公约中有这样一条“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做到最好”,作为全班的共勉。
期中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和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一些不足。
1、写词语:大多数同学做得比较好,个别同学由于粗心将拼音看错,如:“诚实”错写成“城市”,还有同学有加减笔画的现象,如:“夜晚”的晚多加了一点;同学都在这几个词语中出现了错误。出错原因是粗心。
2、字与拼音的连线,这一题掌握得不错,但是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身体“淋与灵”前后鼻音的区分
3、比比再组词 这题都是平时做过的熟练字,得分率高。
4、加部首再组词,有出现2个学生,没有写加完部首后的字而是直接组词,失分得很不应该。也是审题不认真。
5、写近反义词 写近义词的做得不错,但反义词的失分率却很高,闲、秘密的反义词,失分的一个原因,是老师平时强调不多。热的反义词有出现写“凉”。
6、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一题分值虽然不多,但是错误率挺高的,原因是学生知识学的不够灵活。
7、照样子说句子,这题做得不错,这与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8、造句 用“….有…有…有”有个别学生理解成“有的…有的…有的…
9阅读短文 查字典的这题还不错,选词语,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正确。最后一小题,为什么放走蜻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从短文找答案,这一小题失分高,
10看图写话:提示:什么时间、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大多数同学能根据提示,编得比较好,写话语句通顺。有少数人内容写的不完整。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同学不会用标点,不会断句,尤其是不会用引号,有部分学生对话中只有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
针对这次考试出现的情况,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学生出现的这种状况: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加强学生的认真审题能力
2、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形近字以及多音字的区别与运用
3、加强学生对近反义词区分理解
4、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的良好的读书、写字、倾听、动手、思考等习惯的培养。作业设计要精,题型灵活、新颖,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加强说话、写话方面的练习。。训练学生将语句说完整、写通顺,会正确使运标点符号。
6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陶冶人文精神,强化记忆并理解记忆。
7、强化学生遣词造句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8、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表达规范,加强检查监督,提高背诵默写的速度和质量。
9、多向通同年段的、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交流
【二上科学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湘版科学教材三年二期科学教学计划10-03
科学教学叙事12-05
科学课程教学计划12-07
初中科学教学计划12-1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9-22
大班科学教学的计划06-18
科学教学研究08-26
六年级科学教学10-26
初中科学教学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