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作业安全措施(精选11篇)
1.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篇一
登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在4米以上登高作业或45以上的斜坡屋顶及他险陡地方工作时,应使用安全带或安全绳栓牢在固定物上,如工作流动性大,不便于使用安全带时,需要外脚手架封檐(檐板高50厘米)及时安全(1、2~1、5米)等设备,保障安全。
2、使用安全带前,必须仔细检查皮带是否够力,带环是否牢固,发现有损坏腐蚀情形,不得使用。
3、安全带应挂在工作者的下上方固定物上,结扣要拴牢,钩稳。
4、安全带的绳子长度为2米,如用安全绳其长度亦不得超过3米,必须使用规定的安全绳,不准随便借用。
5、脚手架、马道板、屋面等,如上面有霜雪,必须打扫干净,如有冰冻,必须铺麻袋或等防滑物,并须视具体情况认为安全时,始得登高作业。
6、脚手架、脚手板上所遗落的砂石,灰浆,必须随时清除。
7、登高作业不准穿硬底如滑底鞋,衣取袖口,裤脚口要扎紧。
8、登高作业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打赌比力,开玩笑,不要东张西望、快跑急跳,以防失足危险。
9、凡患心脏病、高血压,大病初愈、年老体弱、疲劳过度,精神恍惚、酒醉、失眠及怀孕女士等均不应登高作业。
10、有雷电,暴雨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均不应登高作业。
11、脚手板上的空头板,是建筑人工跌落的最大因素,因此,不准搭空头板,板子搭好后不得搬动。
2.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篇二
1 强化作业风险分析,确保预控措施有效
1.1 强化作业人员分析,确保安排得力
一是分析作业人员数量是否配备足够,确保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分析作业人员素质是否满足要求,确保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三是分析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等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间点出现在关键的位置。
1.2 强化作业环境分析,确保有利安全
一是优化停电方式安排,在电网运行方式允许的前提下,推广整间隔、整站停电检修,减少作业风险。二是考虑天气变化影响,避免恶劣天气作业。三是掌握周边环境状况,做好防止作业人员意外伤害措施,做好防止他人擅自进入作业区域造成伤害的措施。
1.3 强化作业类型分析,确保重点突出
一是按照输电、变电、配电等不同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如输电专业重点要防范高空坠落、倒塔倒杆等风险,配电专业重点要防范反送电等风险。二是按照检修、运维、试验、带电作业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作业特点,如试验作业重点要防范作业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触电风险。三是按照变压器、断路器、开关柜等不同设备进行分析,充分考虑设备特点,如开关柜检修作业必须掌握内部结构和带电情况,做好防止触碰带电部分的安全措施。
1.4 强化作业任务分析,确保措施具体
根据作业类型分析情况,针对具体作业任务进行分析。一是考虑作业任务实际需要,核实停电范围,安排作业项目,提出安全措施。二是考虑作业设备实际状况,切实掌握接线形式、特殊结构、隐患缺陷以及临近带电部位等情况,补充安全措施。三是考虑作业任务复杂程度,采取设置专责监护人等措施。
1.5 强化作业项目分析,确保考虑全面
根据作业任务分析情况,针对具体作业项目进行分析。一是针对作业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分析,掌握所有可能的风险,完善安全措施。二是针对作业涉及的每台设备、每个部位进行分析,确保与带电部位安全距离符合要求。三是针对作业的危险项目进行重点分析,采取措施予以重点预控。四是考虑因天气、设备等原因导致作业项目调整的可能性,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1.6 强化作业制度分析,确保内容正确
根据风险分析情况,认真编制作业制度(作业方案、作业卡、工作票、操作票等),并针对作业制度进行分析。一是作业方案、作业卡、工作票内容必须与现场设备、实际作业一致,必须明确列出具体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不得程式化,不得机械套用范本。二是操作票内容必须与调度指令、设备状态一致,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对的典型操作票。
2 强化关键环节管控,确保各项要求落实
2.1 把好计划编制关,确保检修计划合理
一是强化检修计划审查,分析工作的必要性,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二是开展承载力分析,树立“时间服从安全”理念,合理安排工期和进度。三是强化计划执行刚性,临时工作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2.2 把好作业准备关,确保风险分析到位
一是加强现场勘察,特别是大型、复杂作业必须提前进行现场勘察,确保全面掌握现场的危险点。二是加强作业文件审查,严格按规定履行审核手续,确保内容正确、危险点分析到位、安全措施完善。三是加强工器具检查,确保工器具合格完好。四是加强作业人员培训,通过班前会等形式提前组织专题学习,确保作业人员掌握作业程序、危险点和预控措施。
2.3 把好作业开工关,确保安全措施完善
一是所有安全措施必须在开工前全部完成,确保作业区域与运行区域完全隔离,确保作业范围内无带电设备,临近带电设备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二是做好开工前的危险点再辨识,根据现场实际补充完善安全措施。三是认真做好工作交底,着重强调带电部位、危险点和安全措施,并随机考问作业人员以确认工作交底效果。四是未完成安全措施、未进行工作交底前,禁止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4 把好作业过程关,确保作业行为规范
一是严禁作业人员无监护工作,复杂作业、交叉作业、近电作业等风险较大的工作必须设立专责监护人。二是严禁作业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三是严禁作业人员擅自改变安全措施或设备状态。四是严禁作业人员使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作业。五是严禁监护人从事与监护无关的工作。
2.5 把好作业终结关,确保人员全部撤离
一是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前,必须确保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应核对人数予以确认。二是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后,必须确保作业人员不得再次进入工作现场。
2.6 把好停电送电关,确保倒闸操作正确
一是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规范填写操作术语,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加强操作监护,严禁不使用操作票或漏项、跳项操作。二是严格执行防误闭锁管理要求,封存保管解锁工具,严禁擅自解锁,解锁操作必须执行现场核实、书面登记等流程。三是严格执行接地线管理要求,接地线与存放位置对应编号,悬挂之前必须正确验电,做好接地线使用情况的登记,加强作业现场临时接地线、个人保安线管理,设备送电前必须检查接地线是否全部拆除。
3 强化制度建设执行,确保作业管理规范
3.1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要求明确
一是制定制度要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注重实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不能为解决旧问题而带来新问题。二是完善现场作业指导文件,组织编写设备检修工艺手册,组织修订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以及各单位的检修作业指导书、作业卡范本,确保管用、实用、有效。三是强化制度执行情况评估,定期收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修订有关制度。
3.2 强化制度执行,确保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安全规程的执行力,以开展“反违章、查隐患、保安全”大检查为抓手,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安全规程,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二是强化标准化作业的执行力,组织学习省公司关于标准化、精益化作业的有关要求,采用观摩评价、暗访检查等方式狠抓落实。三是强化反措落实的执行力,开展开关柜类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补充完善设备标志,防止设备结构、设备质量、设备标志等原因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3.3 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持续改进
3.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篇三
关键词: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线路维修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120-02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带电作业逐渐成为输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手段。当前,高压输电和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带电作业来说,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必须要做好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促进带电作业安全性的增加,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影响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因素
1.1 强电场对人体的影响
在输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易产生工频电场,而电场的强度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不断加大。当作业人员处在这种强电场中,就会产生刺痛、异声等不良的反应。同时,人体也会引起电场本身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轻则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昏厥,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要注重做好对强电场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1.2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稳态和暂态的电击所产生的电流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人体与强电场中的导体产生接触时,导体本身的带电负荷便会在瞬间内增大,并对人体形成暂态电击,这种电击的大小与人体的导电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也可以说,对导体的电容和电位的掌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稳态电击则是由于强电场中的导体遇到耦合电流所形成的一种人体工频电流,通常情况下,这种稳态电压对人体产生的电流强度都超过人体所能感知的电流强度,人体遇到稳态电击时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1.3 静电对人体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工频电流本身的电场变化十分缓慢,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静电场,在这种电场中就会遇到静电感应。对于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大多是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接地体而产生的。另外,当人体处在强电场中接触对地绝缘的导体也会产生静电反应。这种静电反应的产生,与放电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当电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产生刺痛感。
2 带电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防护用具的穿戴和管理
在带电作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规定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常见的有屏蔽服和静电防护服。屏蔽服主要由金属纤维和棉纤维按照一定的经纬线规律编织而成。当人员处在强电场中时,电场线中的一部分会通过编织的缝隙进入到屏蔽服内。因此,屏蔽服的密度越大,说明其屏蔽效果越好。工作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尤其是进入到强电场中,必须要穿戴屏蔽服,才能有效地阻隔强电场中的电流对人体产生的影响。静电防护服的原理和功能与屏蔽服较为类似,但是在相关的技术指标方面比屏蔽服要略低,静电防护服通常是为地面工作人员和塔上的电位工作人员准备的。
2.2 加强带电作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完善
在电力企业生产和运行的过程中,安全因素是影响其效益的关键因素。在电力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并且严格执行。当前,电力企业的制度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而且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带电作业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防护工具的性能测试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的问题。只有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提高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
带电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精密的技术,因此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是提高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措施。由于对不同的输配电线路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因此在针对带电作业的技术管理时,重点在于针对不同的带电作业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当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接到带电作业的任务之后,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到达作业现场,对任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应当采用的作业形式,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并且确保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案。日常对于带电作业的技术也要进行定期的研究和分析,促进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能通过技术的更新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护。
2.4 配备相应的高性能设备
机械化操作是带电作业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为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配备先进的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作业配备先进的操作工具。例如UC-6免换模压接钳、REC-S424充电式切断工具、SH-70角钢冲孔机、1-006间接带电绝缘棘轮切刀等,都是高性能的操作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加强对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
带电作业虽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中的规定,则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影响带电作业安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带电作业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拔方面要严格把关。选择技能和综合素养都比较高的人员,对这部分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选择带电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经过考试合格之后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才能进入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选拔出合格的带电作业工作人员之后,在日常的工作中持续对他们进行技能的提升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员工不能根据带电作业的特点进行自身技能的提升,就可能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懈怠的心理,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经过对带电作业基本理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能够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工作不断进步,提升带电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技能,降低事故的发
生率。
3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趋势。带电作业是当前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带电作业的特殊性,对于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力企业的效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带电作业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胡涛,胡毅,李景禄,龙立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J].高电压技术,2012,(5).
[2] 胡毅,王力农,刘凯,邵瑰玮,徐莹,郑传广,刘庭,胡建勋.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12).
[3] 邵瑰玮,胡毅,王力农,刘凯,刘庭,胡建勋.特高压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与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7,(11).
[4] 林根成.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4).
[5] 龚杭章.配网带电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护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1,(8).
[6] 胡毅,刘凯,刘庭,肖宾.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J].高电压技术,2012,(11).
[7] 胡毅.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10,(11).
4.登高架设作业教案 篇四
教学者:
高天才
2011年6月20日
前
言
登高作业的现场是施工的前沿阵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都是从现场具体体现出来。
我们国家现行的行业中,伤亡事故最多的是矿山的登高作业;建筑的登高作业排行第二。全国的建筑行业中,近几年来,每年因事故死亡的在10000人左右。希望所有参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珍惜生命,牢记安全,永保安全,做到“三不伤害”一不伤害自己,二不伤害他人;三不被他人伤害。
电工作业、登高架设作业、金属焊接切割等一些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从统计资料分析,大量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些事故中,而且多数都是由于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操作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差或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加强直接从事这些作业的操作人员(即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将着重给大家讲解有关登高架设的基本安全要求、安全防护和安全检查;建筑施工与安装维修登高架设作业的基础知识与安全技术等,并将着重介绍登高架设作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安全技术知识。
我曾经搞过几年的基建工作,深知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登高作业的安全重要性。当然,日常的工作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的安全经验,我将随着理论的讲解,与大家一起联系实际,使我们这次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更能达到培训目的。
什么是登高作业呢? 在施工现场,常常借助于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这类作业称攀登作业,亦称登高作业。
这类作业较易发生危险,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该考虑并确定施工所需要的各种登高和攀登设施。一般地说,各种登高行动应尽量利用现成条件,如借助于建筑结构和脚手架上的登高梯道或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如施工用电梯等。所以在整个施工工期内,所有各类人员的上下,都必须在规定的通道上行走,不允许在阳台之间等非正规通道作登高或跨越,也不能利用吊车臂架或脚手架杆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包含高空作业对人的安全要求、对物的安全要求、及防护的规定,同时同事故案例的分析,以达到深刻的教育目的。
登高作业的分类:
1、建筑登高作业;
2、安装维修登高作业;
3、高处悬挂作业;
一、高处作业主要危害因素:
1、未设置安全防护、无防护措施
2、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3、任意抛投工具、物料
二、可能导致的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三、安全操作规程:(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
1、一般规定:
(1)从事高空作业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并持证上岗。
(2)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3)高空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4)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在六以上)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空、起重和打桩作业。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21日 教学内容:
登高架设作业的基本知识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三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高处作业及登 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登高架设作业力学常识以及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预防
教学难点:
登高架设作业的力学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第一节: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
一、高处作业定义: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基准面:是指由高处坠落达到的底面。而底面也有可能高低不平,所以对基准面的规定是最低着落点。
(2)、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一)、高处作业的级别: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m时。
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
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
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
(二)、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特殊高处作业又包括以下类别:强风、异温、雪天、雨天、夜间、带电、悬空、抢救等高处作业。
(三)、标记: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进行标 记。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种类也可省略不写。
例: 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
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四)、坠落半径:是指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
不同高度h其坠落半径R分别为: 当高度h为2~5m时,坠落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以上至15m时,坠落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以上至30m时,坠落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坠落半径R为5m。
二、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及分类
(一)、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是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作架子。
(二)、登高架设的种类:
1、按脚手架的用途划分为四类(P书3页)。
2、按脚手架设置部位划分为两类:外脚手架和内脚手架。
3、按脚手架的设置状态划分为五类(P书4~5页)。
4、按脚手架杆配件材料和连接方式划分为六类(P书5页)。思考题:
1、说出高处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2、说出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和种类。
第 二 课 时
第二节:登高架设作业力学常识
一、力的平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不动,这种情况就叫做力的平衡。
二、杆件的变形
1、拉伸: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外的力的作用。
2、压缩: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内的力的作用。
3、弯曲:受到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外力作用。
4、剪切: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距离很近的力(剪力)的作用。(如铆钉铆住的两块钢板,P书6页图示)
三、荷载:建筑物在施工中和在使用中所受到的各种力称为荷载,有静荷载(永久荷载)和动荷载(临时荷载)两种。
四、内力: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因外力的作用会发生变形,物体变形时内部各部分之间即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由此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就是内力。
五、应力与强度极限
应力:杆件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它的单位是 N/cm2。杆件截面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也就是物体开始破坏时的应力,就是杆件的强度极限。
六、允许应力与安全系数
1、允许应力:根据材料的种类和受力情况,规定出材料的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这个规定的应力就叫做允许应力。
2、安全系数:允许应力低于强度极限的倍数就是安全系数。
3、公式表示:
允许应力=强度极限/安全系数
七、稳定与丧失稳定性
1、稳定:在外力作用下,结构能保持自己的形状和位置不变就叫稳定。
2、丧失稳定性:杆件受压时,应力虽远没达到强度极限,但由于轴线的弯曲而破坏。这种产生纵向弯曲的杆件,由于不能使杆件轴线继续稳定原来直线形状,称为压杆丧失稳定性。
3、举例:脚手架的立杆,要尽量减少它的长细比,避免承载后发生压弯变形,所以要绑紧脚手架中的大横杆,不能随意拆除。
八、几何组成及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P书9页图示)
思考题:如何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
。第 三 课 时
第三节: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预防
一、脚手架坠落事故的原因
登高脚手架在搭设和拆除过程中,架子工是主要坠落对象。脚手架完成交付使用后,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相关作业人员之中,常见类型如下:
1、身体失稳坠落;
2、架子失稳坠落;
3、杆件脱开坠落;
4、维护残缺坠落;
5、操作失误坠落;
6、违章操作坠落;
7、架子塌跨坠落;
8、“口”“边”失足坠落;
9、梯上作业坠落。
二、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
物体打击事故是脚手架施工中常见的多发性事故,不仅会伤害架子工和现场其他施工人员,而且还可以危害行人等非施工人员,主要有:
1、失手坠落打击伤害;
2、堆放不稳坠落伤人;
3、违章抛投物料伤人;
4、吊运物体坠落伤人。
三、预防坠落打击的安全技术
1、交叉作业,避免重叠作业(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工序同时作业)人员应注意 尽量不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使上部与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错开,使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能在上部落物的坠落半径范围以外。
2、在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其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防止坠物伤人。拆下的模板、支撑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临边,应留出不少于1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不能超过1m。
3、当建筑结构层施工到二层及二层以上时,必须架设安全网防护。楼层继续升高时,每隔四层设一道固定平网(或用立网封闭)作为对交叉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
4、通道口、出入口的上部应搭设防护棚(护头棚),防护棚顶部应用50mm厚木板或相当于50mm厚木板的其他材料。防护棚的尺寸,应视建筑物防护的高度而定,大小不小于坠落半径。
思考题:简述预防坠落打击的安全技术。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21日 教学内容:
登高作业的安全基本要求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登高作业的安全基本规定,以及脚手架的作用、要求、组成及安全技术以及脚手架工程中的事故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脚手架工程中的事故及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第一节:基本规定
1、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将预防高处坠落列为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后,由工地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凡不符合要求的,待修整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凡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贫血、癫痫病以及其他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经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操作。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禁止赤脚、穿拖鞋或硬底鞋作业。使用安全带时,必须记挂在作业上部的牢靠处。
5、高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井架、龙门架、脚手架,更不能乘坐非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上下。
6、禁止在防护栏杆、平台和孔洞边缘坐、靠,不得躺在脚手架上或脚手架下方休息。
7、禁止站在阳台栏杆、钢筋骨架、模板及支撑上操作。禁止在作业时,沿屋架上弦、檩条以及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和作业。
8、在外墙高处进行安装玻璃及油漆等装饰工作时,应搭设防护设施或系好安全带。
9、超过六级以上强风或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0、夜间及光线不足高处作业时,应针对作业坏境条件设置照明,使作业人员工作范围内视线清楚。
第 二 课 时 脚手架的使用:
一、基本要求:(1)、有足够的面积;
(2)、要坚固、稳定;
(3)、构造合理简单,搭设、拆除和搬运要方便;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材料。
二、使用荷载 :(1)、荷载传递;
(2)、施工荷载;
(3)、静荷载与动荷载。
三、脚手架使用一般规定:(共12条规定,P书15~16页)。
四、脚手架构架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基本结构为直接承受和传递脚手架垂直荷载作用的构架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构架基本结构由基本结构单元组合而成。
(1)、基本结构单元的类型(共8种类型,P书17页表格图示)。
(2)、基本结构单元的构造和承载特点:a:刚性杆件,长细比不大,受稳定性和变形控制的承载性能得到保证;b:主要承受和传递垂直荷载作用;c:节点为刚性或半刚性,有一定抗弯能力。
(3)、基本结构单元组合的特点和要求:a:组合形式:单向、双向、三向。B:组合的承载特点:整体作用组合、并联作用组合、混合作用组合。
(4)、对构架基本结构的一般要求(P书18页)。
五、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件。如:剪刀杆、斜杆、抛撑以及其它撑位杆件。(例:设置交圈脚手架,增设连接杆,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六、连墙件、挑挂和卸载设施
七、脚手架工程中的事故及预防措施
1、多发事故类型:整架倾倒或局部跨架、整架失稳,垂直坍塌、人员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物体打击)、不当操作事故。
2、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P22~23)
3、脚手架工程事故实例(P23):
1981年5月30日,某综合办公楼工地上的27m高(共有15排纵向水平杆)承插性钢管脚手架。发生事故时,长30m的南墙面中部第4—5排纵向水平杆向外拱出并下沉了200mm—300mm,听到断裂声响,脚手架随之向下坍塌。当时在架上作业的共有17人,5人听到响声后跳入窗内,1人抱住就近的铸铁落水管,其余11人随坍塌的脚手架坠落至地面,造成了2人死亡、2人重伤和11人轻伤的重大事故。
4、事故教训为我们提供的启示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P25~27):
(1)、必须确保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达到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的要求。
(2)、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使用、拆除,大力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3)、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制止和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必须完善防护措施和提高施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思考题:
21、如何预防脚手架工程事故?、说出脚手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6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22日 教学内容: 常用安全防护装置和用具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常用安全防护装置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常用安全防护装置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第一节: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
建设部于1991年颁发了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主要针对工业和民用建筑一般构筑物施工中的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平台及交叉作业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1、临边作业:在建筑安装施工中,由于高处作业工作面的边缘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时,在这样的工作面上的作业统称临边作业。在临边作业时,措施是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防止发生坠落事故。
措施:在进行临边作业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防护设置。
2、洞口作业
水平面上短边小于250mm,垂直面上高度小于750的均称为孔;相反水平面上短边大于等于250mm,垂直面上高度大于750的均称为洞;
措施:设置防护栏杆,用遮盖物盖严、设置防护门以级张挂安全网等形式。
3、攀登作业:措施:利用梯子高登、脚手架进行上下作业。梯脚有防滑装置,不能垫高使用,梯子上端有固定措施,与地面呈75°夹角,梯子上下档不大于300mm,不能缺档。
4、悬空作业:措施:建立牢固的立足点,并视情况配置防护栏杆。
5、操作平台作业:用移动式和悬挑式操作平台。
6、防护栏杆:由立杆和上下两根横杆组成,上横杆称为扶手。高度1-1.2m,下杆离地面0.5-0.6m,任何方向都要能承受1000N的外力。防护栏杆至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挡脚板。
第二节:安全网的安全技术
一、构造。(分为平网和立网两种)
1、材料:采用锦纶、维纶较好,丙纶性能不稳定强度达不到要求,一般不使用。
2、构造:安全网由网绳、筋绳、边绳和系绳组成。
3、尺寸:国际《安全网》中规定:平网的宽度不小于3m,立网的高度不小于1.2m。网目边长不得大于100mm。相邻两根筋绳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00mm。
4、冲击试验:将模拟人形沙袋一个,重1000N,沙袋长100cm,底面积28000c㎡,冲击高度平网10米,立网2米。
5、密目安全网:规格是在100mm×100mm范围内形成有2000目。
二、安全网的架设与拆除
1、架设:选网、支撑、平网架设、立网架设(P34)。
2、拆除:(1)、必须待所防护区域内无坠落可能的作业时,方可进行,并经工程负责人同意才能拆除。
(2)、因特殊需要临时拆除的,应视时间长短,拆除后要有补救措施,或在重新架网前上部不准作业。
(3)、拆除安全网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拆除过程中要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注意清理网内杂物。拆除过程中应根据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3、管理。
第 二 课 时
第三节:安全帽
一、安全帽的构造:帽壳、帽衬、下颌带三部分。
二、安全帽的规格要求:
三、安全帽的基本性能:
1、冲击吸收性能;
2、耐穿透性能;
3、其它性能:如耐低温、耐燃烧、电绝缘、侧向刚性等。
第四节:安全带(P37~39)
一、安全带的构造:带子、绳子、金属配件组成。
二、安全带的规格要求
三、安全带的基本性能。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 22日 教学内容: 登高作业的安全检查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落地式外脚手 架、悬挑式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安全检查的内容,明白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落地式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40~49)
一、施工方案。
二、立杆基础。素土夯实,铺50mm的木板。
三、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接。
四、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立杆间距1。2-1.8米;
五、脚手板与防护栏杆。脚手板应满铺,板与板紧靠。
六、交底与验收。
七、小横杆设置。
八、杆件搭接。
九、架体内封闭。
十、通道。
十一、卸料平台。
第二节:悬挑式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49~54)。第三节:拉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54~57)。第四节:吊篮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57~62)。第五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检查(P62~72)。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授 课 人: 教学课时: 2011年6月22日 建筑登高架设的基础知识 高天才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建筑登高架设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建筑登高架设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节:脚手架杆件材料的种类规格及材质要求
一、木脚手架。1材质:质轻坚韧的剥皮松杆或落叶松。
2规格:木脚手架的立杆、横杆的小头直径一般不小于80mm,木脚手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节点处绑扎用8号镀锌铁丝,某些受力不大的脚手架,也可用10号镀锌铁丝,也可用直径4mm钢丝代替,但使用前应进行回火处理。
二、竹脚手架。1材质:是竹杆用竹篾绑扎而成,竹杆用生长3年以上毛竹,不能用青嫩、枯黄或有裂纹的竹杆。
2规格:大竹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70mm,小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小于90mm。
3竹脚手板:用宽50mm的竹片侧叠,用螺栓连接而成,宽度300~400mm,螺栓直径8~10mm,间距500~600mm,离板端部留出200~250mm。
4、竹篾:宽度应不大于8mm左右。
三、钢管脚手架。
1、钢管:材质一般使用Q235高频焊接钢管。
2、扣件:直角、回转、对接扣件。
3、钢脚手板。
第二节:绑扎材料及连接件
一、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材质(碗扣)要求(P75起)
(一)、主构件:有立杆、顶杆、横杆、单排横杆、斜杆、底座六种。
(二)、辅助构件:
1、用于作业面的辅助构件有:间横杆、脚手板、斜道板、挡土板、挑梁和架梯六种;
2、用于连接的辅助构件有:立杆连接销、直角撑、连墙撑、高层卸荷拉接杆。
3、其它用途辅助构件有:立杆托撑、立杆可调托撑、横托撑、可调横托撑、安装网支架。
(三)、专用构件:支撑专用构件、提升滑轮、悬挑架、爬升挑梁。
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质(扣件)要求
(一)、扣件和底座的基本形式;
(二)、扣件和底座的技术要求;
三、竹、木脚手架用的绑扎材料规格、强度(P书84~85)。
四、报废要求(P85~86)。
第三节:一般金属材料、木材、竹材的特性和使用常识(P书86~87)。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22日 教学内容: 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技术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脚手架的构造与一般搭设技术
教学难点:
脚手架的一般搭设技术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第一节:脚手架的构造和一般搭设技术
一、脚手架的常用术语:
1、脚手架名称:受料架(台)、安装脚手架、转运栈桥架、模板支撑架、安装支撑架、临时支撑架、栏(围)护架、插口架、桥式脚手架、敞开式脚手架、局部封闭脚手架、半封闭脚手架和全封闭脚手架。
2、脚手架杆配件:立杆、外立杆、内立杆、平杆、纵向杆件、横向杆件、斜杆、斜拉杆、剪刀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封口杆、连墙杆、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底座、固定底座、可调底座、垫板、垫木、脚手板、挂扣式定型钢脚手板、门架、同列门架、同排门架、门柱、交叉支撑、水平架、托座、固定托座、可调托座、平托撑、脚轮。
3、脚手架的几何参数:步距、立杆间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门架间距、门架架距、脚手架高度、脚手架长度、脚手架宽度、连墙点竖距、连墙点横距。
二、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的一般常识
(一)、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构造要求、搭设与拆除(P书90~97)。
(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P书97~100)。
(三)、木脚手架
(四)、竹脚手架
第二节:脚手架荷载的种类和施工时使用荷载的标准
一、脚手架荷载种类
(一)、脚手架的自重
(二)、施工时使用的各种活荷载
二、施工时使用荷载的标准:施工用脚手架,施工时均布活荷载标准规定为:
1、维修脚手架为1KN/m2;
2、装饰脚手架为2KN/m2;
3、结构脚手架为3KN/m2;若需超载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进行验算。
第三节:脚手架的垂直度、挠度与脚手架安全的关系(P102~103)。
一、脚手架的垂直度和挠度
(一)、脚手架的垂直度
(二)、脚手架的挠度:横杆弯曲后的截面中心至原轴线的距离,即为挠度。
二、脚手架的垂直度、挠度与脚手架的关系
(一)、脚手架的垂直度偏差过大会产生不安全因数;
(二)、脚手架的挠度过大会产生不安全因数。
第 二
课
时
第四节:常用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
一、构架材料的技术要求
(一)、钢管杆件:使用前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二)、脚手板:
1、厚度不宜小于50mm,宽度不宜小于200mm,重量不宜大于30kg。
2、确保材质符合规定;
3、不得有超过允许的变形和缺陷。
(三)、杆配件、脚手板的重量检验要求和允许偏差(P105页图表6.2和6.3中。
二、构架的形式、特点和构造要求
(一)、外脚手架:双排、单排、连墙、挑支、门洞构造(详见P书105~114)。
(二)、定型作业架(P书114起)。
(三)、里脚手架和满堂脚手架。
(四)、支撑架:模板支撑、梁,模板支撑、箱型基础模板支撑。
(五)、斜道和人梯
(六)、节点构造:交汇杆件节点、杆件的接长接点、不等高构架连接。
(七)、地基和基础
三、作业要求(P121起)
(一)、地基处理和底座安装
(二)、搭设作业
(三)、搭设作业注意要求:共10个注意事项P122。
(四)、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与验收(P123表6.7)。
四、脚手架构造的安全技术要点
(一)、双排钢管脚手架的高度、步距与间距要求
(二)、杆件接长
(三)、扣件的安装质量要求P126
(四)、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的稳固措施:可以使用扫地杆、剪刀撑、横向斜撑、连墙件、门洞和临时通道口、小横杆。
五、脚手架搭设质量和安全要点:
1、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2、搭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点(共21点,书133~136页)。
第五节: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
一、双排外脚手架
(一)、构造类型:重型架、普通架、轻型架。
(二)、组架构造:(P书138起)斜杆设置、连续撑布置、脚手板设置、斜道板及人行梯设置、挑梁的设置、提升滑轮设置、安全网防护设置、高层卸荷拉接杆设置、直角交叉、曲面布置。
(三)、地基处理
(四)、组装方法及要求
(五)、材料用量:计算公式见P书144表6.12。
二、单排脚手架
三、内脚手架
四、支撑架
(一)、基本构造P148起;
(二)、楼板支撑架P152起;
五、悬挑脚手架(P书154起)
六、搭设注意事项(P书155起)
七、检验与验收和使用管理
八、脚手架拆除
九、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技术
第六节:木、竹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P书161~181)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23日
教学内容: 简要学习教材第七、八章内容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建筑登高作业的安全管理与脚手架的拆除
教学难点:
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七章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共三个小节,分别是:防护措施基本项目、脚手架防火,防电,避雷及过道防护。P书182起
第八章建筑登高作业的安全管理与脚手架的拆除共四小节,分别是:脚手架安全检查标准、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脚手架保养维护和管理规定、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与安全措施。P书190起
教学时间:
2011年6月 23日 教学内容: 安装维修登高架设专用设施 授 课 人:
高天才 教学课时: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受教者了解并明白安装维修登高架设专用设施
教学难点: 认识安装维修登高架设专用设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第一节:常用工具P198 常用工具有:梯子、折叠式脚手架、支柱式脚手架、闪脚折叠式脚手架、梯式支柱脚手架、门架式脚手架、平台架和满堂脚手架。
第 二
课
时
第二节:移动式脚手架P201
(一)、构造特点
(二)、材质与荷载
(三)、搭设前提
(四)、搭设安全技术
第三节:工具式脚手架P203
第四节:特殊脚手架P209
第五节:门架提升机P210
第六节:井架提升机P219
一、安全的超前论
1、超前的安全意识;
2、超前的安全管理:
1)建立制度; 2)技术交底; 3)落实安全设施;
3、超前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二、轨迹交叉论 1:29:300=死亡:一般事故:隐患 影响安全的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3、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物环隐患人失误,轨迹交叉出事故”。
三、安全生产法给与你的权利和义务(一)义务
1、遵章守纪,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2、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
3、报告事故隐患;
(二)权利
1、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
2、工会保障;
3、危险源及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4、宿舍的安全;
5、使用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权利;
6、保证劳动用品和培训经费;
7、为你缴纳保险费;
8、签订劳动合同;
9、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和工作建议权;
10、有权提出批评、控告、检举;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拒绝权;
11、紧急避让权;
12、损害的赔偿权;
四、梯子的防护措施
1、带好安全帽,系紧下颌带;
2、木梯长度小于5m,宽度大于300mm;踏板间距小于300mm;下端用螺杆加固,并在梯梁接触处加垫圈;
3、适应前检查;
4、工作角度与地面75°;梯子上只允许站一人;
5、面向梯子,双手抓住梯梁进行攀登。
操作:
5.电焊作业安全措施 篇五
一、施工概述
根据工作安排,机运队在主井口,需使用电焊机焊接罐道梁,必须现场施工。为了确保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特制订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本措施施工。
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
1、作业地点位于平地主井口,该处全负压通风,属进风巷,巷道采用锚网喷浆支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电焊作业环境的要求。
2、施工时间:2012年月日(时分至时分)。至2012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三、施工前准备
(一)地面准备
检查电焊设备。施工人员向机运队申请领取电焊设备,电焊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电焊机必须完好,外观无变形,部件不缺失,螺栓紧固;电流调节装置灵活可靠、调节准确;电焊机电源缆线及焊把线其外皮必须完好无受伤、无破损,且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电焊机把线及焊钳应保证连接可靠,并保证焊把绝缘部分对焊把芯线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达不到上述要求不得使用。
(二)施工人员准备
1、施工人员要求。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备齐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必须携带防护眼睛或面罩、脚罩、电焊手套和灭火器材、矿灯、保险绳、安全带等防护用平。
(三)施工准备
1、现场情况检查。作业准备前由现场负责人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检查,防止脱落伤人。
2、清理施工现场。将工作地点及附近10米范围内的易燃物品清理干净;将作业现场杂物清理干净,以防人工搬运材料时被绊倒,同时要小心地滑。
3、电焊机放置。电焊机平稳放置在作业地点5m以外支护完好无淋水的地方,并可靠固定,防止滑动。
4、备好水源及消防器材。工作地点应配备不少于0.2m³的消防沙或合格的干粉灭火器2台,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施工地点配有供水管路,水压不小于2MPa,水量充足,并通过KJR-25高压软管引到作业地点,设专人负责喷水。(如现场无供水管路,现场必须备有不低于20公斤的水)。
5、保护用品检查。检查施工人员证件是否合格齐全,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用具,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在井口作业必须佩带保险绳、安全带。
(四)电焊作业前准备
1、安全科需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现场监督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2、施工前设备检查。使用电焊前,再次对电焊设备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完好。
3、现场洒水。洒水工向施工点洒水,确保施工点10m范围内湿
润。
4、电焊机接线。由专职电工将电焊机电源线接在能单独停、送电的开关负荷侧;电焊机接线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
5、作业用的电焊机必须打设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焊机接线必须符合接线工艺,焊机接线柱必须用绝缘物品或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防止人员触电。
6、请示。经施工负责人、安全检查人员共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并请示调度室是否可以开始施工,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施工。
7、施工前电焊设备检查、电源连接工作由机运队电工负责;施工现场准备工作由平地修理组负责;施工负责人、安检员负责检查确认。
8、在井口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必须与绞车司机联系好听清信号,在电焊作业时不能随意启动绞车。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在搬运电焊机过程中,要指定负责人,统一指挥,行走时注意防滑,步调一致,确保安全。
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构件部位是否存在应力,如存在,必须现场采取技术措施将应力释放,以防施工时伤人或损害其它构件。
3、电焊作业时,焊接点的下方必须使用铁桶或铁板承接熔落物,防止熔落物掉入井筒内,焊接部位以及焊渣必须及时洒水降温,以防高温物体灼伤人员。
4、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将头、手、脚放在两个金属构件之间,严防发生挤伤人员事故。
5、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
6、电焊作业时,必须派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护。
7、施工中,如施工负责人临时不在现场,则施工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行使其职责。
8、施工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落实将现场签字后的措施送至调度室和安检科备案。
五、施工收尾措施
(一)施工后现场管理
1、作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后,由专职电工切断电焊机控制开关电源,然后从开关负荷侧拆除电焊机电源线,操作时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电焊机拆除后收好焊钳、把线、焊条,清点电焊器具。
2、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实,严禁将施工器具等遗留到施工地点及附近,核实完毕,将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回收入库。
3、施工结束,必须将现场打扫干净,做好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再次用水喷洒,经检查无异常情况,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作业完毕,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离开现场。
6.爆破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篇六
1)爆破施工队伍必须具有建设部核发的资质文件,资质文件在年检有效期内。并建立有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参加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有公安部门核发的岗位操作证。
2)运输炸药必须使用专门车辆,由有资质的人员负责押运。
3)建立有爆破器材领取、发放、退还台帐。
4)每日剩余的爆炸药品必须送至公安部门指定场所储存。严禁在现场私自储存。
5)禁止爆破器材与施工人员同车运输,或者将爆破器材与值班人员同置一室。
6)爆破作业前清除爆破地点周围300米范围内所有人员,在能进入爆破区域的道路或其他可能有人通行的地方设置隔离绳和安全警告标志。内容应有词语“前方爆破,请勿进入”。
7.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篇七
关键词:10kV配网,电力设施,带电作业,安全防护
电力行业的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电的应用,无论科技发展还是经济发展,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是停滞不前。因此,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电力行业中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便是10 kV配电网络,保证该项作业的安全是电力行业的核心工作之一。10kV配电网络的安全作业利于现阶段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对目前10 kV配电网带电作业各相关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寻得该项作业中常见的事故隐患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防护措施。
1 配网带电作业的必要性
配网带电作业主要是对带电设备进行安装、改造、检修、测试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力企业能够提供优质供电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但是,配网带电作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受内部与外界等因素的影响,检修工作量大,不利于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10 kV配网带电作业难度较大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因此保证带电作业中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配网带电作业中常见安全事故因素分析
结合带电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经验,10 kV配网带电作业中常见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作业所需器具因素、作业环境因素、作业人员因素和管理制度因素等。配网带电作业所使用的设备过于密集,线路复杂,采用的三相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小,距离地面的高度较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带电作业中绝缘工具常遭遇雨淋、受潮等情况,从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相关工作人员是带电作业的执行者,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带电作业时不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合理使用防护工具,没有能力解决作业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状况、问题等,都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当工作人员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周围存在着电场,所以即使作业人员没有与带电体直接进行接触,也会受静电感应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感,或是作业人员不小心接触到存在着电位差的带电体,会遭遇电流伤害,最严重的就是电击导致死亡。
3 10 kV配网带电作业的施工方法
根据带电作业人员与带电体的相对位置划分,将10 kV配网带电作业主要划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
3.1 直接作业
直接作业便于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操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实现与带电体的直接接触,极大地简化了作业操作的流程,提高了检修质量。该方法常被用于10 kV配网带电作业中,作业人员若想直接接触带电体,必须借助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臂或是绝缘梯,身穿绝缘防护用具等才能进行直接作业。其中,绝缘斗臂车作业方法在10 kV配网带电作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因为该项作业方法具有作业范围大、升空便利、机动性强、电气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等优势,给带电作业人员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绝缘防护,保证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2 间接作业
作业人员利用绝缘工具接触带电体进行作业的方式便是间接作业,该作业方式主要包括地电位作业和中间电位作业。其中地电位作业的特点是接地体和人体处于同一电位,采取的是大地—人体—绝缘工具—带体的作业方式(如图1所示),所处位置电场强度不高,所以作业人员不需要采取额外的电场保护措施。而中间电位作业的特点是人体位于绝缘梯与带电体之间,采取的是大地—绝缘梯—人体—绝缘工具—带电体的作业方式(如图2所示),从而使得人体电位属于一个悬浮的中间电位,具有高于地电位而低于导体的电位。
在此作业方式中,导线和人体之间相当于一个电容C1,大地和人体之间相当于电容C2,绝缘梯与绝缘工具可被看作电阻R1,R2,这样绝缘工具的绝缘电阻可限制电流从人体中经过,达到防护的作用,如图1、图2所示。
4 10 kV配网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4.1 作业机具的选择和维护
作业机具包括工作人员使用的电气作业工具和安全保护工具。电力企业需要为作业人员配备先进的电气作业工具,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要为其购买优质的安全防护工具。在选择安全防护工具之前,需对工具的各项性能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避免浪费。尤其是要严格检查国外进口的安全防护工具,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对于安全防护工具的维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防护工具容易出现损伤,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作业人员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用具是否有质量、损坏等问题。
4.2 加强作业现场的管理
因配网带电作业多数是在外进行操作,难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带电作业最糟糕的是遇到恶劣的天气环境,比如雷电、暴雨、大雾、暴雪、高温、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等情况,这时作业人员应立刻停止一切作业,迅速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此外,作业现场的绝缘工具都应经过2 500 V摇表遥测,电源电阻不能低于700Ω(电极间距2 cm),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要处于安全距离的范围。所谓“安全距离”指对地电位不少于0.4 m,对邻相电位不少于0.6 m。如果无法位于安全距离的范围,则需要借助绝缘遮蔽工具对带电体进行绝缘遮蔽来保护自己,作业完成后可拆除绝缘遮蔽用具。
4.3 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部分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配电作业中存在操作不当、着装不当、休息不当等问题,并未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穿着合适的绝缘防护工具,甚至有些作业人员粗心大意,佩戴金属项链、手链、手机等进行带电作业,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还有作业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电力主管部门的《作业指导书》《作业表单》进行作业,减少作业步骤和安全措施,没有正视作业风险,使得现场作业风险大大增大。
此外,电力企业需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丰富其业务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了解流程步骤,熟悉配网带电作业中容易遇到的各类问题,降低作业风险。而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应加强其实际操作练习,锻炼他们操作复杂电力项目的能力,培养一批精英队伍。
4.4 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对于每一个企业或是单位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所有电力作业顺利开展的前提。作业操作中应加大监督力度,其出发点同样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目的就是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杜绝在作业中因错误的作业方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5 规范作业步骤和作业流程
每一个企业或是单位都应该规范作业步骤和作业流程,通过规范作业步骤和作业流程等手段,规避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此组织措施避免作业过程中因作业方法不当而引发事故。
5 结束语
8.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篇八
【关键词】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前言
在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配电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配网现场施工作业出现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在施工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将严重影响作业的安全系数。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通过作业前对作业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缺失进行辨识,分析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作业过程中实施控制,预防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標。
一、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工作现状
(一)中小型作业现场缺乏科学的风险预控机制
我国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忽视中小型作业现场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现象,导致供电企业现场作业风险预防和控制缺乏手段,遇到安全事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没有一套完善的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机制,存在风险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难以同时落实、风险评估和去除隐患不连贯的现象,原有的管理手段不能对作业现场工作全程进行有效管控,无法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现场作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辨识缺乏依据
供电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数据库和流程,存在风险辨识靠估计、风险分析粗线条、风险估计走过场的现象,无法准确辨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指数。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落实电网风险预警控制措施,提前消除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缺陷和隐患,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对重要变电站、重要保电线路的管控力度。重点掌控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危险点,做好预控和防范措施。此外,针对改、扩建重点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和施工方案的审查,从源头上优化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资质审查与“施工三措”、现场安措设置关,牢牢掌控工程每日的安全生产状况与进展情况,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
二、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科学评价,准确辨识风险
市公司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梳理各专业现场作业任务、作业过程及其相应的作业环境、作业条件、作业方法,辨识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事故风险,采用了省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对于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进行辨识与控制。同时,把省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三个分册充实、调整为七个分册,结合本单位作业实际补充完善对应的典型控制措施。防范手册配以相应事故案例,形成适用于本公司特点的作业现场风险辨识防范标准。
(二)再造流程,实施全程管控
1.班组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实施与效果;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作业预先风险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作业现场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辨识及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的动态维护情况。
2.基层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班组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计划下达、组织实施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的实施情况;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班组作业现场风险控制的评估、考核情况。
3.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组织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编制的组织情况;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基层单位安全风险辨识与预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评价、考核情况。
(三)强化管理配套
为规范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工作到位和安全监督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岗到位人员重点关注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易发生人身伤害或人员误操作的高危作业现场。检查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否合理,关键环节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是否严格执行,现场是否存在违章现象等。
(四)应用技术手段
为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推行的输、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管理制度,将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同时应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多年来的尝试和实践,输、变、配电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生产运营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将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设备运行管理延伸至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结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为导向,贯穿电网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和整体,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毫不动摇,才有可能使基层供电企业真正实现本质安全。与复杂、专业的安全评价方法相比,在企业基层生产岗位作业场所实施风险评估方法、最后一分钟风险评估法、工作安全分析法,更符合生产管理的实际,方便现场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素萍.班组作业现场的过程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2]王景焕.关于电力施工的项目管理探讨[J].门窗,2012.
9.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篇九
模板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绥芬河站货场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模板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木料、钢模、模板半成品的堆放以及废料堆集,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钢模、木材堆放平稳,作业场地避开高压线路。
二、作业场地搭设简易作业棚,修有防火通道,配备消防器材,四周设置围栏,作业场内严禁烟火。
三、钢模安装过程中随时检查工具,如发现松动、脱落现象,立即修好。
四、运输、支立较大模板时,要有专人指挥,所用的绳索要有足够的强度,绑扎牢固;支立模板时,底部固定后再进行支立,防止滑动倾覆;按工序支立模板,当一块或几块模板单独竖立和竖立较大模板时,设立临时支撑,上下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脚手架和工作平台;整体模板合拢后,及时用拉杆斜撑固定牢靠,模板支撑不得钉在脚手架上。
五、用机械吊运模板时,先检查机械设备和绳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吊后下面不得站人或通行;当模板下放距地面1m时,作业人员方可靠近操作。
六、高处作业时将所需工具装在工具袋内,传递工具不得抛掷或将工具放在平台和木料上,更不得插在腰袋上。
10.氧气、乙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篇十
氧气瓶使用安全规程
1、氧气瓶应戴好安全防护帽,坚直安放在固定的支架上,要采取防止日光曝晒的措施。
2、氧气瓶里的氧气,不能全部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严防乙炔倒灌引起爆炸。尚有剩余压力的氧气瓶,应将阀门拧紧,注上“空瓶”标记
3、氧气瓶附件有缺损,阀门螺杆滑丝时,应停止使用。
4、禁止用沾染油类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
5、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禁止采用抛、摔及其它容易引撞击的方法进行装卸或搬运。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吊运。
6、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造成燃烧。
7、冬天,气瓶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器一类的东西猛击气瓶,更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
8、氧气瓶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9、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气瓶的减压器应有专业人员修理。
乙炔瓶使用安全规程
1、乙炔瓶应装设专用的回火防止器、减压器,对于工作地点不固定,移动较多的,应装在专用小车上。
2、严禁敲击、碰撞和施加强烈的震动,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
3、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因为卧放使用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流入椽皮管,这是非常危险的。
4、要用专用板手开启乙炔气瓶。开启乙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冬天应留0.1~0.2Mpa,夏天应留有0.3Mpa的剩余压力。
5、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速度不应超过1.5~2立方米(m3)/时.瓶。
6、乙炔瓶体温度不应超过40℃,夏天要防止曝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
7、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m(高空作业时应按与垂直地面处的两点间距离计算)。
8、瓶阀冬天冻结,严禁用火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热水解冻。
9、乙炔减压器与瓶阀之间连接必须可靠。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立刻爆炸。
10、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使用,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物上。用时使用的乙炔瓶和氧气瓶应距离10m以上。
11、如发现气瓶有缺陷,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修理,应通知安全督导员送回气体厂处理。
气焊使用安全规程
1、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关闭时应先关闭乙炔阀,再关氧气阀。
2、点火时,焊炬口不得对着人,不得将正在燃烧的焊炬放在工件或地面上。焊炬带有乙炔气和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
3、作业中发现气路或气阀漏气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4、作业中若氧气管着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不得折弯胶管断气;若乙炔管着火,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止火。
5、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液化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正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保持在10m以上的距离。必须清除作业区域下方的易燃物。
6、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不小于5米。
7、作业后应卸下减压器,拧上气瓶安全帽,将软管盘起捆好,挂在室内干燥处;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8、安装减压器时,应首先检查氧气瓶阀门,接头不得有油脂,并略开阀门清除油垢,然后安装减压器。作业人员不得正对氧气瓶阀门出气口。关闭氧气阀门时,必须先松开减压器的活门螺丝。
9、作业中,如发现氧气瓶阀门失灵或损坏不能关闭时,应待瓶内的氧气自动逸尽后,再行拆卸修理。
10、检查瓶口是否漏气时,应使用肥皂水涂在瓶口上观察,不得用明火试。冬季阀门被冻结时,可用温水或蒸汽加热,严禁用火烤。
运输
1、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2、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滚、滑、碰。
3、车船装运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乙炔瓶横向排放时,要头部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箱的高度;直立排放时,车箱的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4、夏天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炎热天气应避免白天运输。
5、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备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6、严禁与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7、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11.登高作业安全措施 篇十一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韩诗外传》卷七)
到汉代,登高赋诗成为文人士子的风习。登高写诗的人,易被外物感动,心灵敏锐,可以与之商量国家大事,所以能做大夫。“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政)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为什么登高望远能引发诗人的诗请呢?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古人是这样解释的:“登高临深,远见之乐,台榭不如丘山所见高也;平原广望,博观之乐,沼池不如川泽所见博也。”(《韩诗外传》卷五)
渐渐地,登高诗成为诗歌一个很大的门类。江山胜迹,才人怀抱,寄托于此。方回《瀛奎律髓》首次列出“登览类”,曰:“登高能赋,于传识之。名山大川,绝景极目,能言者众矣。”“登高”大约可以分为登山、登楼、登台、登阁等几类,从而形成了一组形式不同而意义相似的登临意象。
登高之作,到了汉魏六朝很盛行。在汉代,描写宫殿、苑囿、羽猎的大赋之作众多,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可以说是登临之作的极盛。到汉代末年及至六朝,登临诗因为其体制短小,便于即兴而发,不须“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吸引了众多诗人,诗坛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曹操的《观沧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诸作至今脍炙人口。“魏武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萧绎《金楼子·兴王》)王粲滞留荆州登当阳城楼所写的《登楼赋》是他赋中的名篇。他看见异乡风物之美而引起的思乡怀土之情,深切感人。“登楼”也因此有了身处乱世、壮志不伸的意味。
至唐一代,登临之作更是大放异彩:有山水诗人对自然的赞颂,有边塞作家的慷慨悲歌,还有失意者的怀古伤今的凭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孟浩然的《过洞庭湖》、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彪炳诗坛,卓绝千古。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他在庐山顶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诗突出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人的壮阔胸怀。杜甫也是不时登高怀古、饮酒赋诗,其登临之作更是荦荦大端。
宋代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批评南朝王谢诸人只争门户私计,不能长驱北上收复中原,一种爱国激情喷薄而出。
千载以来,登高意象迤逦而来,登高传统亦于今未绝。
类型分析
1. 抒怀言志:(1)登高以抒发慷慨激昂的博大胸怀。如曹操《观沧海》,表现的是诗人经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王之涣《登鹳雀楼》则表现积极进取的阔大意境。(2)寄寓离乱之悲和忧国之思。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登高必赋,临水必歌,通过叹老嗟病、望远思归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多少江南游子靠遍了栏杆。如杜甫、辛弃疾等诗人的许多登临之作多属于这一类。“登高远望,使人心瘁。”(《易传》)“登高望下,使人心悲。”(《孔子家语·致思》)登高望远正好可以抒发作者胸中郁气。如沈约《临高台》中云:“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何逊《拟古》中云:“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愁怅。”范仲淹《苏幕遮》中云:“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 思乡怀人:(1)朋友酬唱。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登高正好送别和怀念亲友。远离故土飘泊在外,自然思念家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2)表现男女相思。有的是对远去情人的思恋;有的是对一段销魂往事的追忆;还有的是借男女相思来抒发所思不得的失意,即理想受挫、功名无就的苦衷。
阅读链接
【古人谈 “登高”意象】
一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着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同而不流于俗,异而不失其正,岂徒丽藻炫人而已。然才亦有异同,同者得其貌,异者得其骨。人但能同其同,而莫能异其异。吾见异其同者,代不数人尔。
(选自《四溟诗话》卷三)
二
或日因春阳,其物韶丽,树花发,莺鸣和,春泉生,暄风至,陶嘉月而嬉游,藉芳草而眺瞩;……金风时扇,悟秋山之心,登高而远托;……
(选自昭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
至如春庭落景,转蕙承风;秋雨且晴,檐梧初下;浮云生野,明月入楼;时命亲宾,乍动严驾;……是以沉吟短翰,补缀庸音,寓目写心,因事而作。
(选自简文帝《答张缵谢示集书》)
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渊,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
(选自萧子显《自序》)
每清风朗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滉漾,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连情发藻。
(选自陈后主《与詹事江总书》)
1.为文一第二节文字加上标点。
2.翻译画线句。
①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清风朗月,美景良辰,对群山之参差,望巨波之滉漾,或玩新花,时观落叶,既听春鸟,又聆秋雁,未尝不促膝举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二的四段文字说明了一个共同主题,这个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中的“登高”意象】
赋中的“登高”
阅读王粲《登楼赋》片段及译文,回答问题。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译文]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沮水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能值得我在此逗留!
4.王粲登楼的原因是什么?登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登高”
5.下面是对王勃《蜀中九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A.本诗抒发的是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
B.鸿雁从北飞来,诗人脱口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
C.问得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使诗人思念故乡亲人之情显得更真切动人。
D.全诗不事雕琢,借登高直抒胸臆,情感直白,这样写易引起客居他乡者的共鸣。
阅读杜甫的《登高》和《登楼》及相关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名家评价]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6.自主选择两首诗各一个名句,从主旨或表达角度写80字的赏析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的“登高”
阅读欧阳修《踏莎行》,回答问题。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7.本词在抒发游子思家的同时,还写到了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中的“登高”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到秋来玄武湖碧水澄,青龙山翠色苍,携壶策杖登高赏。崇因寺内芙蓉绽,普照庵中桂子香,家家庭院秋砧响。水波涛江横白露,雁初飞菊吐新黄。
(明·胡用和《南吕·一枝花》)
8.本曲写登高,所见何物?感情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欣赏
1.思念故里的“登高”: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依依惜别的“登高”: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九日送别》)
3.自伤身世的“登高”:
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
(司空图《九月八日》)
4.远望悠思的“登高”: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5.失意苦闷的“登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6.羁旅愁思的“登高”: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柳永《曲玉管》)
7.快意自足的“登高”: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
8.别情凄婉的“登高”: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栏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周邦彦《蝶恋花·早行》)
9.伤怀往事的“登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0.表现故国之悲的“登高”:
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不须更觅登高地,只恐登高便泫然。
(黄宗羲《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
探究发现
到了今天,登高作赋的风气渐次式微,但登高的风俗却未断绝,特别是在重阳节这一天。重阳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古人为什么要登高呢?可以从地域特点、文化心理等方面分析。古代登临诗的繁荣又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选择一位作家或一个时代进行考察。
参考答案
1.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2.①作诗有两个要点最为关键。所观外景相同,内心所感各异,应当运用才思,使内外协调,内心与外物统一。②每当清风朗月之夜,良辰美景之时,面对起伏的群山,遥望荡漾的水波,有时赏玩新开之花,有时细观初落之叶,既听春鸟的鸣叫,又聆秋雁的悲啼,这时好友之间往往促膝聊天举杯畅谈。
3.四家之言都说的是:不同季节之中,诗人缘景生情,发为诗歌。
4.开端即表明为消忧而登楼,登楼所见原野的富美,反衬刘表的昏庸;次写思乡怀归,说明此处非久居之地。作者希望借眼前所见景物抒发自己真挚深沉的怀归之情和对国事艰难的危惧之感。
5.D(“直抒胸臆,情感直白”不对)
6.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正因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使人品味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
7.本词在抒发游子思家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的登高怀远,并致其劝慰之意,流露了词人对思妇心情的体贴。又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的妙喻和行人更在春山外的设想,构成了清丽而芊绵的意境。
【登高作业安全措施】推荐阅读:
登高工安全操作规程01-22
电气作业的安全措施07-05
群体作业安全专项措施11-04
电气检修作业安全措施12-11
《登高》 教案11-21
《登高》12-30
杜甫登高解读01-02
登高教案101-30
高空作业施工安全措施11-11
登高教学设计获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