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10篇)
1.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一
今年是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认真回顾总结年来公务员法实施的成效和经验,把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对于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法实施五年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具有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干部人事
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中国特色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公务员管理法制化迈上新台阶。年来,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公务员法为核心,研究制定了多个配套法规。这些法规与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相配套,初步构成了中国特色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各地各部门大力开展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多万公务员参加了轮训,依法管理意识深入人心。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标准和条件,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公务员登记、职务和级别确定、工资套改、参照管理单位集中审批等工作,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进一步规范,中国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迈上了新台阶。
第二,公务员管理机制日益健全,激发了公务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一是坚持和完善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为公民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各级机关录用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效防止了进人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年来全国考试录用公务员万名。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新录用的名公务员中,来自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等普通家庭的占.%。我国公务员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制度,得到社会广泛赞誉。二是公务员法的实施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完善。年来,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万余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公开选拔干部从年人提高到年人。三是公务员激励保障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健全。公务员考核规定、奖励规定陆续出台。年对连续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万名公务员记三等功。建立责任追究、辞职辞退等制度,加强了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监督。年来,全国受到处分的公务员万多名,被辞退的名。
第三,按照依法履职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各地各部门按照公务员法要求,加强公务员思想教育、能力培训、实践锻炼和履职规范,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公务员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普遍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增强公务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突出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加强普法教育和专门法律培训,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公务员履职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高公务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应急处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公务员初任培训达到%,任职培训广泛开展,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加强。年来,全国共培训公务员多万人次。三是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加强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年来,全国共有名公务员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万人次受嘉奖以上表彰,涌现出沈浩、文建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抗击特大地震、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中,广大公务员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年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公务员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干部人事管理规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法律,公务员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的科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是一支优秀人才密集、能够担当重任、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在实施公务员法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把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民幸福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理念。二是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干部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原则。三是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任务。四是必须把建设优秀人才密集、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目标。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
努力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公务员队伍为“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把它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这对
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科学分析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全面深入地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
第一,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和遵守执行公务员法的力度。年来,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很有成效。但从实践看,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准确地阐释和宣传。公务员队伍在不
断发展变化,学习宣传公务员法要长期坚持。要以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加大对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落实力度。要坚持把公务员法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基本内容,加强对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要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管理、分类管理等重要理念进行深入解读。要对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明确当前和今后贯彻实施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第二,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从基层遴选制度,进一步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公务员录用坚持凡进必考,有效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但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带来了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比例减少等新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情况不改变,就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要针对新的情况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公务员制度,中央明确,到年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要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完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制度,畅通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要完善从下级机关公开遴选领导机关公务员制度,建立领导机关和下级机关公务员双向交流任职制度,促进领导机关公务员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的优化。
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公务员依法履职、为民服务能力。提高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公务员法规定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要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为抓手,做好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作。要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党性锻炼,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公务员自觉践行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要推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加强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要大力选派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去,到条件艰苦和工作困难的地方去,到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上去,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处理实际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各级机关干部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总书记指出,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温家宝总理最近批示,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创先争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模范行动,起表率作用。全国各级机关要按照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融为一体、深入推进,组织机关公务员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创先争优。要完善公务员考核、奖惩、辞退、问责等制度,加大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力度,褒奖先进、鞭策落后。
第五,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基层公务员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到基层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一些基层公务员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引起群众不满。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我们要把建设高素质基层公务员队伍,作为深入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激发基层公务员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要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依法办事、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公务员。
进一步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法为建立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和法律依据,但其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同志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江泽民同志年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总书记同志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创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我们要按照公务员法的精神,加大公务员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
第一,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要对公务员法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今后年配套法规建设作出规划。对公务员法有原则规定、还没有具体制度的,要抓紧研究细化。对正在试行的制度,如分类管理和职位聘任等,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完善。对一些长期困扰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难题,要积极探索,力求取得突破。还有一些问题如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等,要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和试点。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法是在吸收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公务员法的制度框架、基本原则和法律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要把深入实施公务员法与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结合起来,通过公务员法的深入实施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
第三,学习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有益经验。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开放和学习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吸收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有益经验。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改革,创新公务员制度。我们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强对国外公务员管理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研究,为丰富中国特色公务员理论、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抓好公务员法的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从事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同志,要努力成为精通公务员法的专家,遵守公务员法的模范,执行公务员法的表率。
2.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二
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 来自全国各地的设备管理工作者和专家聚集一堂,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进一步明确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设备管理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进一步发挥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进一步激发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金祥会长对协会主要工作做了10个方面的总结, 这10个方面确实是整个装备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铁男副主任对协会主要工作的10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与大家交流。
第一, 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对装备制造以及工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提出,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 也要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个目标。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这就对工业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世纪以来, 我国工业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仅在这10年之内工业增长率达到年均15.4%, 而且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生产国。去年整个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84万亿, 占全球制造业的五分之一强。工业快速发展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我国工业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 发展方式粗放, 结构不合理,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作为工业行业, 必须认真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牢牢把握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大力地推进、深化改革开放, 大力地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大力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 努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 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一个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过程, 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着力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 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二是要强化和加强技术改造。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作用, 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 优化工业的结构, 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要提高工业信息化的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征, 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 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带动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是要促进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要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 积极地推广低碳技术,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产业体系。
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要着力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 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
六是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促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
七是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生产的布局, 促进产业集体发展, 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八是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提高工业利用外资的水平, 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 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型的升级;要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鼓励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 开展境外能源、资源的开发合作, 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间的能力。
第二、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性产业, 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 是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 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环节。“十二五”时期,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端引领、质量优先的整体要求, 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 积极地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的装备制造业, 为工业转型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重点突破五个方面的战略:一是高端引领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支线和通用飞机、轨道交通装备为突破口, 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开发一批高端装备产品并实现产业化。二是基础支撑战略。加快发展3G领域, 提高技术配套能力, 逐步形成技术配套产业带动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格局。三是融合创新战略。加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重点支持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网络制造、按需制造, 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3D打印、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我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四是服务增值战略。将服务型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以产品为核心向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延展, 延长产业的价值链。五是走出去战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支持和鼓励企业产品走出去, 增强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 培育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第三,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协会的作用, 不断提高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全社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上升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占全社会总能耗70%以上的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繁重。今年前三季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了7.91%, 比去年有较大的提高, 但是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先进的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 加强设备的管理,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降低设备的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设备管理工作要站在统揽我国工业整体发展的全局和高度, 实现对企业降本增效、强化管理, 对整个设备的全寿命过程, 对工业设备管理任务的保障、支撑作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30年的成长历程, 也是我国设备管理事业发展的历程, 广大设备管理工作者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 全国设备管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是围绕国家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工业的转型升级, 不断提高为设备管理的服务能力, 准确地找好工作定位, 切实提高服务的水平, 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要针对当前我国工业转型中的突出问题, 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 努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 引导企业贯彻国家政策, 反映企业诉求, 建立健全行业的自律机制, 逐步规范设备市场的秩序, 为设备管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引导企业方面, 建议做到四点: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企业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的重要抓手,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 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必须积极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建设, 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必须坚持节约、绿色、低碳发展, 运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的低碳化技术改造。四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 积极地跟踪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节能服务市场化的发展。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宏伟的战略目标,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各地区、各行业设备管理协会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 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创新、扎实工作、求真务实, 为我国设备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三
1.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
今年是我省实施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启动第二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谋划之年,是处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重大进展基础之上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在加快吉林振兴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半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党组精心谋划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合力攻坚,特别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积极作为、拼搏进取、奋力开拓,继续延续和深化了多年来开创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全省新农村建设继续上水平、上规模,登上了新的台阶。概括起来,上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兵村和样板村群建设实现新突破。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省涌现出了一大先进典型,客观地讲,到去年底全省1000个示范村形成了“2、3、5”建设格局,即标兵村达到200个左右,先进村达到300个左右,达标村在500个左右。今年上半年,各地加大投入,继续提高标准,全省示范村建设形成了标兵村300个左右、先进村300个左右、达标村400个左右的新格局。同时,每个市(州)还集中打造了2~3个样板村群,做到了集中布点、集中投入、集中武装、集中建设,引领示范作用越来越强。在打造标兵村和样板村群上,各地普遍做到了5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统一改造相结合,集中连片建设与整乡、整村推进相结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环境水平相结合,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加强领导、扩大帮扶与增加投入相结合。在这方面,今年长春市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基础雄厚、农民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的标杆村和标兵村,即重点打造了陈家店、红光、新农家、任家4个新农村建设标杆村,长吉北线等7个样板村带,重点整治乡容村貌,建设新农村魅力村庄和靓丽风景线。白城市采取涉农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整合投入的方式,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富民、强村、固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100个标兵村,改变了过去笼统抓、典型不过硬的工作方式。松原市实施四县两区50个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取得了一定成效。长白山管委会采取集中建村的方式,打造新农村建设典型。
第二,坚持开展集中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治理农村脏乱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也是一大亮点。在环境整治上,各地普遍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有不少的地方都建立了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比如,今年上半年通化市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通化县投入2亿元,对16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同时还组织乡村和农民投入926万元,对过去院墙进行了全面提升修缮,总规模达到71236延长米,做到了全县所有村屯院墙提升建设一次性达标完成;梅河口市沿“三线一环”建设仿古围墙,每延长米投入450元,建设规模达到56190延长米。四平市开展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三,坚持多方面筹措资金,新农村建设投入实现新突破。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到6月末,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3.8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07亿元,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0.95亿元,整合项目656个、资金8.62亿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994.4万元,村集体和农民投入11.25亿元。今年延边州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最大,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达到936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2倍。其中,州财政安排了3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敦化市落实了2000万元,延吉落实1000万元,安图、汪清、图们、和龙也分别落实了500~700万元专项资金。吉林市共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基层党组织建设百村试点专项资金和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白山市县两级也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总量近亿元,使省级专项资金直接带动效应达7倍以上,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第四,坚持不断强化领导,新农村建设推动力度实现新突破。去年7月19日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全省各地掀起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都纷纷召开各种会议和组织大型工程贯彻落实省里的会议精神。延边州召开了由县(市)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及99个州直包保部门共计200多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州委书记张安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作出了深入部署。四平市委召开常委会、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大、政协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集中调研,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王振才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梨树县设立200万元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好的乡镇、村在年末进行表彰奖励,并制定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书记享受副乡局级工资待遇的政策。辽源市实施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确定表彰优秀样板村5个、先进示范村5个,优秀示范项目6个,以奖代补资金达到100万元。同时,全省各地还普遍加强了帮扶工作、项目建设、档案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和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切实加强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的职能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党委政府重视新农村工作,哪个地区新农村建设就会在短时期内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相反哪个地方党委政府忽视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滑坡甚至倒退,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说,地区这个层级太重要了,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如何发挥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职能作用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市(州)这个层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应该说,省里这个层级主要是工作推动和宏观指导,主要工作方式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调查研究和出台政策;县(市、区)这个层级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更侧重于实际操作;而市(州)这个层级处于省和县之间的特殊位置,既有宏观指导,又有微观落实,既有工作部署,又有考核推动等作用,位置特殊,作用显要。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是当地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参谋部,发挥着综合协调、督查指导、政策研究、宣传培训等重要职能作用,这个参谋部工作到位了,当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引起重视,领导重视了,整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就能掀起高潮。如果我们地区新农村办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不主动出击、不积极作为,当地的党委、政府也只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的一项常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那里的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统领“三农”的地位和作用,新农村建设位置摆不上去,也就很难开创新的局面。第三,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肩负的工作任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要想打开新农村建设工作局面,我们必须做好以下10项工作:每年都要积极争取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交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常委会、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台重大决定和政策性措施,出台有关文件;每年都要积极争取以市(州)党委和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大规模、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督促检查会议;每年年终的时候要积极争取对各县(市、区)、乡(镇)和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在农村工作会议或新农村建设专项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积极争取副地级以上的领导每年到所帮扶的点现场办公1次,协调资金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争取本级人大、政协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氛围;积极争取设立一定规模的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各级干部的工作奖励;积极推动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补贴和工作表彰奖励;积极组织县(市、区)每年到省内、省外考察新农村建设1次以上;开展新农村建设培训工作,总结先进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完成省里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争排头,创一流。有的地方,加强了本地区的新农村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和专项资金管理,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安全工作,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富有成效。第四,我们要弄清楚加强市(州)新农村办的建设所必备的工作条件。我认为市(州)级新农村办公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编制部门批准的专门工作机构和完善的工作职能,起码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要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配备的人员要有“三农”工作经验,具有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和比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要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必备的办公室和必要的交通工具;每年争取工作经费10万元以上;建立新农村建设管理档案。我讲的这些条件都是起码的条件,各地要积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志们,这次会议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研究的工作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各地回去之后,要把会议精神向农委的主要领导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认真汇报,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創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4.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四
“讲礼仪 增活力”第三阶段心得体会
人行宁县支行石金虎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要乐于进取。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上进心,就会失去人生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就会在消极等待中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同样,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了上进心,就会失去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就会逐渐消亡,被社会所淘汰。因而,保持积极健康的上进心,对个人、对集体,都是必备的优秀品格。但是,必须采用正确的进取之道,靠勤奋敬业、扎实工作,靠优异的成绩来取得,决不能抱着损人利己、搞阴谋诡计的想法去挤兑别人,以铺平自己“上进”的道路。
二要公道正派。想问题、办事情,都能从大局出发,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一身正气;能坚持原则、坚持正义、牢记职责和使命;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去做违背原则的事情;不会造谣生事、挑拨离间。
三要团结友爱。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人都需要帮助,也都有帮助他人的责任。只要团结友爱,就能真心实意地爱护别人、关心别人,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厚待人、心存善意、懂得宽恕别人的“冒犯和过错”。团结友爱,能凝聚人心,增强士气,能消除摩擦阻力,降低成本,提高效 1
率;能给周围的人们送去温馨、送去友情、送去和谐的春风。四要诚实守信。就是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虚假,不做作;就是要一诺千金,恪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妒忌、不猜疑、不占人便宜;他们从不恶意的去攻击别人、嘲讽和讥笑别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公开承担责任、承认并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具备“诚心”的人,能始终做到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工作。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树正确的工作观。爱岗敬业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算准每一个数,填好每一张表,接好每一个电话,写好每一篇文稿。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这就是实现人生理想。
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爱岗敬业前提。有人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公务员不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商人不能到全世界做生意。有人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
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二要讲求精业,这是爱岗敬业基础。所谓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一个人,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就有不同的业务。我们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因为主动向书本学,才使我对各项政策法规常和业务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虚心向老同志学,才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因为带着问题用心学,边干边学,才能使我们越来越胜任目前的岗位。
三要追求完美,这是爱岗敬业的关键。完美虽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但正是这种理想,会点燃你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有人说:你有亿万财富的梦想,一个百万富翁就会等待你。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之事,细节能决定与成败。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发扬敬业精神,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闪亮发光,如果这样,我们的工作学能落后吗?
四要讲求奉献,这是爱岗敬业的根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工作中埋头苦干,积极创新,乐地奉献。或许有的同志会说,那些英雄名仕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一味地索取,敬业就成了空谈。
三、勤奋学习,更新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据有关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接受7~10年的教育,就能应付往后40余年工作、生活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到15~18年;而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则必须“终身制”。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在也成问题。目前,金融行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知识、新业务、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加强学习,我们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因此说,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壮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我们现在的实际工作来看,要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和途径。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如浩渺烟海,无所穷尽,无所不包。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学什么?我认为学习一要根据工作需要学;二是根据自身特点学;三是要抓住重点学。主要应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学好政治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不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一定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不论你在任何岗位上,要精通这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形成工作智慧,要力争做一名行家里手,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才会有工作的创新,才会有我们工作业绩,才能支行推动更好地发展。如果学不好本岗位知识,那只不过是一个机关“混
5.劳模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五
同志们:
在举国欢庆,热烈庆祝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之际,区委、区政府在这里举行劳动模范座谈会,颂扬伟大祖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畅谈单位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全区劳动模范致以节日的慰问!
新中国六十年的辉煌,凝结着劳动模范的智慧和心血;单位区改革开放的成就,凝聚着劳动模范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六十年来,我区劳动模范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劳动模范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劳动模范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进程中凝结出的劳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
当前,我区正处在建设“六个”单位、实现“三区”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国务院3号文件给单位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单位区在单位发展的大环境中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在新的 1
形势和任务面前,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需要包括先进模范人物在内的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希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区形成一种宣传劳模、学习劳模、赶超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新风,不断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求真务实,争当科学发展的标兵。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区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六个”单位建设和“三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当好加快单位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工作斗志,在工作中大显身手,为实现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顾全大局,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各级各部门要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建立起维护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做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扶弱势群体等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构建和谐单位。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争当为人民
服务的楷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以劳模为榜样,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区、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争当学习型干部,不断增强执政为民、报务群众的本领。
在这里,我也希望全区的劳动模范要保持荣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经的荣誉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大家要永不自满、永不停顿,努力追求新的起点,不断进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让劳模荣誉永远闪光。
同志们,新的时代召唤劳模精神,新的形势需要劳模精神,新的使命需要发扬劳模精神,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6.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六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各界妇女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这既是一次帮助我们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促使我们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下面,我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精心安排部署,切实做好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党继往开来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妇女群众广泛的优势,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开展各具
特色的学习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妇女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广大妇女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着重在领会实质、把握精髓上下功夫。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们党90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始终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深刻领会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三大成就”,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深刻领会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四个坚持”的根本要求,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考验,居安思危,坚定信心,加强党性锻炼,加强作风养成,经受住“四个考验”,切实增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倍加珍惜和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建各项工作。深刻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个坚定不移”的大政方针,立足自身实际,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更加自觉地把全市广大妇女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并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动男女平等的全过程。
三、坚持科学发展,切实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妇联工作大局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把学习讲话精神焕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做好妇联工作的实际行动,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积极推动妇联工作内容、形式、手段和载体创新。要以服务妇女为重点,不断增强妇联组织对妇女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党在广大妇女中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要不断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树立群众观点,把握工作方向,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为妇女群众学习、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要帮助妇女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把党的关怀、政府的关心传递给她们。要坚持党建带妇建,大力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扩大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使妇联组织成为妇女群众成长进步的大熔炉。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把胡锦涛总书记
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妇联工作的全过程,为实现定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7.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七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圣人偶像”, 力图将圣人之道还原到人间, 以此达到启混沌开民智的目的, 正如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就说“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周作人提倡“平民文学”。而毛泽东也从五四运动中捕捉到了平民文学的气息, 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纳入到他的的革命思想中。这看似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延续和发展。
但二者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五四新文化的主题是民主与科学, 由知识分子在欧风美雨催生下的运动, 作为领导者的陈独秀等人是站在启蒙者的地位上单向的推动, 这就决定了五四的那些关于平民化色彩文学行动理论前提是个性自由、人的解放, 而作为宣传阵地的《新青年》以由学生、职员、店员为主体的城市读者为接受者, 也就无法被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理解和响应。
二、构建本土文化话语体系
《讲话》体现出延安文化正向着以农民社会为核心的民间价值体系回归, 那么我们必然要考察在《讲话》发表之前, 延安的文化生态的现实:首先是文艺与民众生活的疏离, 文艺工作者们还不善于描写大众。其次, 文艺工作者与民众的疏离, 他们不愿意接触大众的文艺生活, 尤其是从上海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依然积习难改。
在当时,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 文化教育极端落后, 唯一能够对农民形成精神影响的只有几千年来渗透到他们的起居、饮食、伦常和娱乐之中的形形色色的“惯例”, 要使“文章下乡, 文章人伍”充分发挥动员功效, 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们按照这种“惯例”进行创作, 构建出适应本土的文化话语体系。
《讲话》后的延安文人遵循着毛泽东指示, 走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努力向着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靠拢, 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比如赵树理就自觉地将党的政策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做法, 用“土气”的赵氏作风, 写出了一系列诸如《小二黑结婚》、《登记》、《锻炼锻炼》等作品, 走符合当时延安政权构建的“民族国家”叙事的方向。
三、党性标准及一元化延安模式
“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 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也就是强调了写作话语权的归属只能是无产阶级, 否定了百家争鸣的现实可能性。并且, 由于政治功利方面的考虑, 毛泽东使得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既取消了艺术的独立性, 强烈的排他性, 批判了诸如“人性论”“为艺术而艺术”等创作主张, 这种做法其实正是毛泽东利用军政一体的集权体系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开展文化运动的方式。
于是, 文艺在《讲话》的规范下不得不由高雅变为粗俗、由神秘变为直白、由复杂变为简单, 在这一过程中, 文艺家们不得不收敛甚至抛弃原来的艺术趣味, 带上政治的辔头。而当延安文人被规范为“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时, 他们在创作中突出文学的政治性, 事实上就已经与当时中共的意识形态达成了一种同构或共谋的关系。于是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副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 背离了艺术本身的规律, 成了体制内的自我言说。
四、影响思考
当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 整个社会推崇集体理性、排斥个人本位的思潮蔓延开来, 各种有形与无形力量迫使文艺指向由个性本位到集体本位。而一旦将文学创作纳入到方针政策中来, 作家们纠结于政策和本性的两难之中, 文学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必然会受到挑战, 而文学的认识生活和批判现实的特殊功能自然就难以发挥。
长期以来这种艺术观念遮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以至于在四十年代文界几乎没有人否认文学史表现时代精神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工具论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律令, 那种粗砺的声调呼喊‘我们不要……’或‘我们拥护……’俯仰皆是。从延安开始的这三十多年内, 毛泽东的权利政治美学登峰造极, 它用阶级分析理论否定知识分子趣味, 是革命意识形态在有意识地推行对知识分子文化的解构, 实质上仍没摆脱“集权与专制”的内核。
摘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得文艺服从于政治, 为模式化的延安文学的形成树立了规范, 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组织和发展能力在文学方面的改造和控制的成功表现。而《讲话》本身却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精神传统有内在关联, 并显示出毛泽东在构建本土传统话语方面的努力。深层反思《讲话》背后所暗含的权力政治美学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知识分子创作思维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本土话语体系,党性原则,深层反思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朱其:《毛泽东时代的视觉文化和现代性》, 《延安文学》, 2006年。
8.在银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八
同志们、金融和企业界的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召开银企座谈会,主要是通过银行与企业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增强合作,共同携手、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下面,我就加强银企合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银企合作要把握共同点,做到互惠互利
从一定意义上讲,合作就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把握合作的共同目标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就银行与企业来说,达成合作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银行和企业之间是相互支持的关系。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融资本身就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银行是企业最基本的战略资源,企业发展和壮大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反过来讲,银行也需要企业大量贷款产生的利润,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
其次,银行和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的机体,资金就是机体循环的血液,没有银行的大量资金支持,机体就很难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银行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和地方经济的促进,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市场经 1
济不发达,老百姓不富裕,企业也就不会有长足发展,银行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银行和企业之间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在社会融资和民间筹资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银行,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企业是银行赢利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资金周转周期短,产生的利润可观,银行实现以钱生钱,把钱贷给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二、加强银企合作要找准切入点,实行互动对接
找准切入点才能实现良性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互动对接,互惠共赢。
一是在信息上要互通有无。在这方面,区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共同分析金融和经济形势,及时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资金需求,通过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资金需求信息,为企业融通发展资金。银行要及时向上级部门传递我区资金需求类信息;同时要向区委、区政府和企业传递金融政策信息,以对称、畅通的信息交流争取更多的贷款指标。
二是在项目上要互相对接。银企合作的关键在于金融资本与发展项目的互相对接。作为企业,要认真研究产业政策
和金融政策,精心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效益佳的项目,供金融机构挑选,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金融改革新形势,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搞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包装工作。
三是在工作上要互动相促。金融部门要转变信贷观念,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企业有效的资金需求主动服务,帮助解决;要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帮助金融机构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加强银企合作要抓住关键点,确保取得实效
抓住合作的关键点,就是要抓住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企业信用、社会环境、银行存贷等方面的问题,共建共享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企业要加强自律。从银行融资比招商引资来得更快,关键要树立企业信用。要提升企业的诚信度,树立诚信是生产力、竞争力的思想。对银行的借款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自觉接受银行监督,并按时还本付息,赢得银行信任;要提高企业的资信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要注重项目包装和论证,力争将每一个项目都做得非常成熟,并主动与银行对接,积极争取银行对项目的支持。
其次,部门要加强协调。在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把优化金融生态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营造确保金融安全的良好法制环境,严厉打击骗贷和恶意躲逃债务的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要为金融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扶持,把优化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推动金融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三,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金融企业要重视开办新的金融业务品种,重视帮助中小企业更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信用等级。要千方百计扩大信贷规模,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用足用活国家金融调控政策;要提供及时周到的金融服务,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扩大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银企合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大家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加强协作,携手共进,努力开创银企合作新局面!
最后,祝大家事业发展、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九
新的一年,旅游业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为此,1月19日,南阳日报和南阳市旅游局围绕“深化‘创迎’、旅游先行”
这个主题联合召开了座谈会。南阳市旅游局局长黄乐,副局长刘建中,副调研员王素;南阳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葛宏,副总编辑张富杰及重点县旅游局长,重点景区、旅行社总经理参加座谈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围绕如何深化“创迎”、如何发展旅游展开讨论,为南阳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今后旅游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为今后旅游业发展明晰了思路和方向。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让南阳旅游早日走出国门。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南阳市旅游业发展继续向纵深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围绕贯彻落实“旅游立市”战略,强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和23.5%。南阳被评为“2009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深化“创迎”,旅游先行。要坚持以创迎促旅游,把“六创一迎”活动作为推进旅游工作的有力抓手,精彩展示南阳的旅游形象,为第七届农运会增光添彩。
一、要强势宣传,增强南阳旅游的影响力
坚持市、县两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联合促销、统一推介,捆绑使用宣传资金。以中央电视台为主阵地,炒热叫响“中原氧吧,神韵南阳”主题宣传口号。完善和落实旅游年票制度,深入开展“南阳人游南阳”活动;重点巩固周边市场,以周边500公里以内城市为主要客源地,全面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继续开拓高端市场,努力吸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高端游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继续做好对日本、韩国等国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旅游宣传推介,对外国和港、澳、台游客推出更加优惠的措施,让南阳旅游逐步融入全国乃至全球旅游大格局。
二、要大上项目,增强南阳旅游的竞争力
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南阳旅游项目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强力实施十大旅游项目,加快推动我市旅游业上档升级:以武侯祠为核心的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1日前正式开工建设;恐龙遗迹园景区要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加快二期工程进程;宝天曼景区要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完善景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丹江渠首景区要尽快引进投资主体,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玉雕湾景区要按照4a级景区标准,确保国际玉城在明年五一节前向游客开放;五朵山景区要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南阳中心城区游客服务中心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改造通往宝天曼的旅游公路;改造通往五朵山的旅游公路,加快构建伏牛山生态旅游环线;推出《燃灯之光·盛世大典》旅游演艺节目等,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三、要抓形象,增强旅游的渗透力
加大对旅游市场的集中整治力度,对a级景区、星级饭店和星级旅行社实行动态监控,开展百日景区、宾馆卫生集中整治等活动,切实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四、要提升服务,增强南阳旅游的亲和力
加强对旅游工作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组织开展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等岗位练兵活动,努力塑造南阳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
2010年是西峡旅游业升级转型的攻坚之年,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90万人次以上。
一是抓深度开发,提升景区品位。要抓好5个重点旅游开发项目:①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恐龙遗迹园二期开发工程;②启动投资1.4亿元的老界岭深度开发工程;③启动投资5500万元的龙潭沟二期开发项目;④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石门湖综合开发项目;⑤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伏牛地下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二是抓服务配套,完善产业体系。今年要抓好5个重点旅游服务设施项目:①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县城游客接待服务中心;②建成投资1.3亿元的世纪方圆大酒店;③建成投资3000万元的恐龙遗迹园三星级宾馆;④建成投资500万元的双龙旅游购物中心;⑤新建投资5000万元的100套老界岭高档木屋别墅群。
三是抓营销推介,打造旅游品牌。坚持政府主导、协会统筹、捆绑推介、由近及远的营销方略,进一步巩固以郑州为主的省内市场,继续开发以西安为主的陕西市场,逐步开拓山西、湖北等市场,形成春夏秋以北方市场为主、冬季以南方市场为主的客源
结构。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强势宣传,举办第二届中国·西峡恐龙文化节,全力打响“水墨龙乡、生态西峡”的旅游形象品牌。
四是抓农游一体,拓展旅游领域。按照“农游合一、互相促进”的原则,把“果药菌”的产业优势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探索农游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五是抓服务管理,营造旅游环
10.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十
今天, 我们组织召开这个小型的教师节座谈会,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简朴、隆重”庆祝教师节的要求, 勤俭、务实开展活动, 小范围进行座谈。二是搭建交流的平台。市教委、教育工委与各级各类教师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坐在一起, 沟通情况, 交流体会。三是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达慰问之情, 致以节日的祝贺。刚才, 来自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代表, 结合自己工作实际, 谈了感受, 讲了体会。可以说, 每一个人身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精神, 充分展示了重庆教师的光辉形象。大家的发言, 发自肺腑, 感人至深, 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让我深受启发, 很有触动。借此机会, 我讲三点:
一、真诚感谢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作的卓越贡献
近年来, 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分迅速,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2万所, 在校学生606.7万人, 教职工38.1万人。其中, 义务教育学校5779所、高中阶段学校489所 (普通高中262所, 中职学校227所) 、高等学校67所、幼儿园4401所。最突出的成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四个普及”。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 一年毛入学园率达到95%;二是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在西部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4%;四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 毛入学率提高到34.1%。
二是取得了“三个突破”。一是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 在全国率先化解“普九”债务、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兑现教师绩效工资, 创新推出教育投入保障、留守儿童培养照顾、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等政策举措;二是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取得突破, 7个国家级和49个市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取得新的进展, 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 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从2007年的8.45年上升到9.2年, 全市90%的基础研究由高校领衔承担, 高校获得国家和市级科研项目奖占全市的65%以上, 在渝高校技术转让合同、合同金额排名全国第五;当年实际收入排名全国第四。
三是做到了“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了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 4%的比例, 去年教育总投入655亿, 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521亿, 与上一年相比增幅为30%;二是确保了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免费入学, 义务教育“零收费”, 中职教育“免学费”;三是确保了特殊群体受教育, 全市接收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公办学校达到665所, 建立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年惠及学生超过400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中小学生285.6万人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4262个、校外托管机构983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市人大、市政协潜心指导的结果, 是全社会和广大家长关心支持的结果, 更是包括在座各位教师在内的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结果。在此, 我要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重庆教育因为你们的辛勤耕耘而精彩!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而闪光!
二、充分肯定我市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一直以来, 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以教师为本”, 努力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条件。着重抓了五件事情:
一是抓优化配置。基础教育, 注重师资均衡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特设岗位计划”和“特色学科计划”, 招聘“双特计划”教师10269名, 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启动全科教师培养计划, 制定《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从2013年起, 为全市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一批本科层次全科教师, 缓解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短缺问题。高等教育注重高层次人才建设。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 近3年, 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8人、重庆市“百人计划”29人、重庆市“两江学者”28人, 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达到26人, 遴选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56人。新增2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启动实施重庆市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项目, 开展了首批人选遴选工作。
二是抓待遇改善。中小学是我市最先落实绩效工资政策的事业单位, 重庆又是全国最早兑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地区。政府设立了边远农村地区、艰苦地区和民族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农村教师奖励基金, 建设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周转房”, 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免费体检。市属高校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出台了《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 (试行) 》, 完成高校实施绩效工资批复, 涉及23所高校、在职教职工约2.2万人, 涉及金额约13亿元。
三是抓培训提高。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市培计划”, 扩大培训覆盖面, 全体教师都能够参加提高培训, 近4年全市教师有10万人次参加“国培计划”学习, 有超过20万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学习。2013年, 市级财政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亿元, 其中5000万下拨区县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培训, 重庆各级各类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专家型教师, 今天来参加这个座谈会的教师代表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四是抓激励机制。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在普通中小学设立了正高级职务, 中小学教师可以评上教授职称。在岗位竞聘上, 通过设置特设岗位、补缺竞聘、工勤转岗、调整岗位结构比例、高岗低用等方式, 逐步解决岗位设置中“已评未聘”等突出矛盾。搭建了一条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到名师、到“未来教育家”的专业成长道路。
五是抓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发挥优秀教育人才作用, 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中小学副高级女教师、正高级教师、优秀校 (园) 长延长退休年龄的3个文件。涉及全市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上女教师6813人、正高级教师196人、正职校 (园) 长411人。出台《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指导意见 (试行) 》, 率先在省级层面开展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 2013年在4个区县启动试点。定期评选表彰特级教师、重庆市名师奖、中小学骨干校长等。每年教师节市领导都带队到各级各类学校慰问。
从这简单归纳的几件事, 我们可以看出, 重庆教师在成长, 教师队伍在发展, 教师从教兴业的基础在夯实。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今年将研究制定考核、监督与惩罚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二是坚持城镇按师生比、农村按班师比配备教师, 增加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综合实践学科编制, 逐步配齐农村缺额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多渠道补充教师, 从源头上加强师范院校建设, 注重培养“全科教师”和音体美等特色学科教师。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出台幼儿园编制标准, 完善教师标准体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完善学校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建立教师选调机制, 开展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试点;探索推广教师区管校用、县管校用的机制, 加大区域教育统筹、配置和交流力度。四是大力实施教师全员、特殊岗位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在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基础上, 努力造就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才。这几件实事的逐一落实, 重庆教师工作的环境将会更优, 当然要求也会更高, 当教师大有作为!
三、衷心希望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新的成就
这些年来重庆教育事业发展成绩斐然, 有目共睹,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全市教育和重庆市情一样, 仍然处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阶段, 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都是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底气十足。这个底气一是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去年5月15日重庆市召开了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大会, 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等1+15个文件。随后, 6月18日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 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 把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作为重庆建设“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这一核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来, 并对重庆教育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今年市委、市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的意见》, 这意味着重庆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前景不可限量。二是来自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成渝经济区的加快建设, 内陆开放高地的崛起, 重庆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重庆教育也必将成为未来西部教育的重要增长极。三是来自重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素养和努力。在座各位, 无论来自高校, 还是来自中小学、幼儿园, 不管是校长, 还是一线教师, 都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代表, 是重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我相信在你们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解决不了的教育问题。在这里, 我提几点希望, 与在座各位老师共勉, 与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共勉。
一是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教师, 不仅要有个人的目标和追求, 认真教书育人、做好本职工作, 更要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一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 每个人都应为之努力奋斗。要把握时代脉搏, 把自己的抱负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立志作出更大贡献。二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教育梦”结合起来。就重庆教育而言, 一直都有自己的梦想,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成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是重庆教育的目标。作为教育系统专家, 要有信心和勇气, 发扬永不止步、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立志成长为“大家”, 力争作教育界的“蔡元培”、“陶行知”, 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心血。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师道精神。思想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只有更高的思想境界, 才能有更远大的事业发展前景。希望大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锤炼“三种精神”:一是奉献精神。胸怀理想、志存高远, 淡薄个人名利, 不计个人得失, 甘于无私奉献。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事业中砥砺品质, 锤炼意志, 决不做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二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技和教育的灵魂。要敢于坚持真理, 善于求真务实, 在教育工作中弘扬科学精神, 端正学术态度, 坚守科学道德。三是实干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具备更高的教书能力、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尊重客观规律, 大胆探索创造, 立足本职岗位, 注重工作实效。
三是希望大家坚固专业发展。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只有教好书, 才能育好人。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一方面, 要立足岗位, 坚持走进课堂, 坚持一线教学。潜心研究, 大胆实践、勇于突破, 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科技应用开发等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另一方面, 要勇于当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瞄准当学术学科发展前沿,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在加强自主创新中取得新成果。而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 成果重点在于教育教学本身:一要争取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 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二要争取培养更多优秀学生, 让更多孩子成为优秀人才。
四是希望大家坚持全面育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是当代教师的神圣职责。要着力让学生拥有高尚情操。秉承“以德示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原则, 去触摸学生的心灵, 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培养他们诚实、谦虚、正直的道德情操, 不出“废品”和“危险品”。要着力让学生拥有丰富知识。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禁锢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成为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让学生拥有综合能力。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知识或技能的工具化的人, 而是具有道德与智慧、知识与能力、素质与潜能、心理与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我们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 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素质的新时代主人。要着力让学生拥有强健体魄。毛泽东同志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 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大家要认真实施好“减负十项规定”和“提质十项规定”, 保证学生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 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通过体育锻炼强健学生的体魄, 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要着力让学生拥有良好习惯。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的教育要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 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县招录公务员会议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06-23
公务员考试前考官讲话09-03
在县级机关公务员轮岗交流工作会上的发言10-29
2018河南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有“技巧”之领导人讲话07-15
公务员论文:公务员 绩效考核 研究08-08
汕头公务员考试】2014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热点:美女城管10-16
公务员教材06-10
公务员范围06-17
公务员不敢06-28
公务员资料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