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产业化

2024-11-29

推动农业产业化(精选8篇)

1.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一

三角乡“五做到”推动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三角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1、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方法,把抓好农业生产、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工作作为全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任务来安排布置。

2、做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各个农业产业顺利实施,乡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产业的组织协调、产业发展资金筹措和产业督促、检查、指导等相关工作。

3、做到加大宣传,整体推进。积极做好产业发展宣传,引导农民依靠规划发展而不分散单干,整体推进各个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组织化经营。

4、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利用本乡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发展优势,结合实际,最大程度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5、做到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利用农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乡土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截至目前,已有2个农业基地和4个生产合作社,分别是西湖良种场基地、西湖水产场基地、鑫隆葡萄种植合作社、粮棉流通合作社、专业养殖合作社和红旗养殖合作社。(三角乡袁睿)

2.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二

关键词:科技,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作用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 以广大农户为基础, 以科技服务为手段, 把农产品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 来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科技进步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农业产业化必须走科技进步之路

1.1 农业产业化需要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 深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 确定当地农业产业化的优势产业;其次要坚持效益第一原则, 逐一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进行成本核算, 测算其投入产出比,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策;第三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必须抛弃小农经济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改变农业项目家庭式管理的传统, 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树立现代企业形象。

1.2 农业产业化需要综合配套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一头连接市场, 一头连接农村的千家万户, 其技术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既有常规性技术, 也有高新技术;既有自然科学技术, 也有社会科学技术。即:“硬技术”与“软技术”。农业产业化的外部主要是通过技术市场中介或者通过合作研究开发, 聘请技术专家咨询服务等方式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技推广机构引进新技术、新成果。

1.3 农业产业化需要高科技、高素质的农民

农业产业化是以科技为先导的, 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要求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 实现质量、结构升级。具体做到:一是加速更新品种, 改善品质, 强化农牧业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推广工作, 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品率, 淘汰不适销路的低质品种,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种养技术, 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操作;二是加强农产品的产后加工贮藏, 使产品增值;三是龙头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 促进产品结构优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四是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 提高产品合格率;五是积极推行品牌、名牌战略。所有这些都是向农民提出了更高的科技文化知识的要求。

2 农业科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科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体现在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

选择农业主导产业的主要原则是资源优势原则, 它要求选择发展的产业应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经济资源优势。但当产业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后, 这种自然优势就会逐渐减少, 甚至消失。继续保持产业规模唯一的出路就是应用现代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开发、保护这些资源, 再造资源优势。生物技术可使原有的农业资源, 如果木、蔬菜、花卉、林木、中草药材、食用菌等形成新的资源优势, 形成新的产业。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进步, 使大量被人民轻视、抛弃或未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形成新的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产业。

2.2 体现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中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正确把握市场动态, 没有经济理论和信息技术作支撑, 就不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3 体现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的工程技术中

没有先进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工程技术, 就不能给优势资源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工程技术的提高和改善, 使原来手工作坊和加工工艺大大改善, 使原来分散作业的生产专业化、规模化, 使原来无附加值的产品大大增加其附加值, 从而形成新的产业。

3 农业产业化能够加速农业的技术进步

长期以来, 由于农业的规模小, 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差, 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农业生产的科技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农业的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其基础特征之一就是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因此, 农业产业化既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更好地推进科技兴农, 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先进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 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农民科技素质。农业产业化通过利益机制吸聚千家万户的农民加入产业链, 农民在一体化经营中增加了收入,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科学、用技术的积极性, 就可以促使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另外, 因各种生产要素重组, 农民的生产、劳动空间发生了变化, 农民面临再次社会分工, 要求农民既要熟悉种植业、养殖业, 又要学习加工技术, 懂得经营管理, 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促使农民不断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 学习经营管理等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农业产业将农户与龙头企业连接起来, 与市场连接起来, 提高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规范化技术, 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统一的组织实施。因此,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对科学技术的需求, 又将通过对新品种、农药、化肥等技术应用进行统一技术指导, 大大提高科技的普及率,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 加速农业的技术进步。

4 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在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进程中, 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 从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环节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1 大力加强农业科研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先进实用科技成果

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科研以产中为主, 不适应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二是传统科技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 不适应提高质量和效益,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三是传统农业科研以常规技术为主, 不适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因此, 必须加快调整科研的方向和任务, 在大力加强产前、产后技术、农产品品质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 通过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 通过深化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市场, 开发先进适应技术, 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4.2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对先进、成熟、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并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技术经济活动, 这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有效的方式。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一般有2种途径:一种是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依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建科技型企业;另一种是农业企业通过与科研教学单位的联合, 引进新技术或开发新技术, 进行商业化生产和经营。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 实现其社会效益。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应该将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纳入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规划, 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

4.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推广先进技术、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 要进一步根据农业产业化的需求,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拓宽服务领域, 建立起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大大拓宽, 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广泛, 这就必须加强农技人员素质培训, 加强知识更新步伐, 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农技人员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意识, 想农民所想, 急农民所急, 帮农民所需, 爱岗敬业, 深入农业一线, 搞好农技推广服务。

4.4 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树立工业化理念 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三

一、突出地方特色

确立一个突破口

禹州自古以来就是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炮制、加工传统,禹州道地药材禹白芷、禹南星等天下闻名,素有“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灵”之说,禹州中药材市场是经国家批准的全国17家之一、河南省唯一一家专业市场;禹州山岗区农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红薯种植加工为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三粉”加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禹州山岗区面积占三分之二,盛产小麦、玉米,饲草和秸杆资源丰富,适合于发展畜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 禹州的外向型蔬菜曾风光一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禹州宜林荒山面积大,具备发展林果业的条件。在对禹州农业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以中药材种植、红薯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加快建立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二、坚持市场取向

搞好两个创新

(一)创新组织制度,壮大市场主体

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分工与组织,把发展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作为产业化工作的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所有制、行业和行政区域界限,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力的特色农业企业,不断从政策、资金、环境、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严格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为其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促其早日做强做大。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45家,农业龙头企业25家,带动农户10万户,从业人员3万人,新增产值2亿元。

(二)创新流通体制,激发经济活力

工业经济具有发达的营销网络,发展农业产业化,也必须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和营销网络,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对此我们作了很多尝试。一是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村一级,强化乡一级,提高市一级,完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搞好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和信息服务及产中科技服务的同时,把产后销售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并完善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突出抓好中药材专业市场和朱阁乡薯制品批发市场建设。二是开展技术信息服务。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禹州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制作了中国禹州中药材交易会专题网站,拓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领域,实行农产品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企业、农户,进行技术咨询、辅导,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三是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各级中药材、“三粉”、养殖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和农业企业三元并联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激发农民群众自主创业增收的潜能。目前,全市各类经纪人已达10126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52处。五是创新流通方式。积极采用会展促销、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先进的现代营销手段,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壮大产业优势

推行三项举措

(一)实施定单农业,培育产业基地

我们注重把项目建设作为杠杆,利用项目建设突出特色产业,把有限的资金、优惠的政策、扶持的措施尽量向特色产业倾斜,重点放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三粉”加工、畜牧养殖加工等特色农业上,对这些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拓宽渠道,扩大份额,在市、乡两级财政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性资金、金融部门的经营性资金、世行贷款;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动员、支持各类民间资金投向特色产业项目。同时,借助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境内外各种投资,为特色产业强筋壮骨,使其尽快发展壮大。我们主动与国内大型中药制药企业联合,以企业建基地、商户联农户的产业化形式,在全市建成了30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采用定单农业的方式,与浙江、江苏两家企业联片种植的万亩杭白菊基地已取得显著成效;联片建立了5000亩秸梗出口基地,并与韩国签订了年出口秸梗5000吨的供货合同;桂林“三金”制药的禹南星、半夏、丹参生产基地建设、广州白云制药的万亩丹参基地建设、山东鸿贸公司的木瓜基地建设等项目即将开始实施。 目前,鸠山、磨街等乡镇的木本药材种植基地,山货、小吕等乡镇的草本药材种植基地已基本形成;朱阁、古城、花石、范坡四大“三粉”加工区已建立起来;西部山岗区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中东部平原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城郊鸡禽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特色产业的格局已初步呈现出来。

(二)实施标准化管理,应对国际挑战

我市十分重视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用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先后制定了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环境条件、无公害中药材肥料施用规范、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规范、无公害中药材通用技术要求、无公害中药材炮制通用技术要求以及我市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道地药材产品的系列河南省地方标准,已正式被批准备案,并发布实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三粉”加工的生产标准和外包装标准,并积极指导农民办理物品条形码;帮助龙头企业完善技术标准,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业工作,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镇。通过这些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增强了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市昔日默默无闻的“三粉”土特产品已进入全国各大城市超市的货架,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我市粉制品销售收入就有5亿多元;萝卜等外向型蔬菜出口到日本等国家,成为对外出口的主导产品。

(三)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

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抓工业的理念运筹特色农业,把品牌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资本来运作,靠名牌提升区域特色经济档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市场引导,规模经营”的思路,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抓好特色农业基地这个产业化经营的第一生产车间,搞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开发,从第一道程序入手,努力打造地方名牌,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中药材、红薯“三粉”是我市传统的特色农业,优质蔬菜、林果、畜禽产品是我市新兴的优势产品,我们根据开发品牌产品的需要,不断加大广告宣传投入,搞好广告整体策划,在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参加交易洽谈活动时,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努力扩大知名度,增强特色产品影响力;适应市场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需求,开发多层次特色产品,改进不同产品的包装;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打开市场准入的通道。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优质蔬菜、林果、中药材、“三粉”、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满山红”、“古城”等“三粉”产品,“巨丰”牌外向型蔬菜产品,“启润”牌肉类加工品,“中风回春片”、“活血壮筋丹”中成药等一大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脱颖而出,为我市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销路、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四

一、业主制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应运而生

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发生着新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农产品供给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表明我国已具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PA在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年艰苦探索,逐步确立了六大骨干产业。憘一是推进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化,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锦橙100号是PA农业科技人员70年代来选育出来的优质水果,具有果大、皮薄、味浓、汁多、色鲜、耐储等特点,曾五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但30年来,一直未形成规模。经过近三年的集中规模发展,现已建成了锦橙100号万亩示范片,全县共有锦橙100号等优质柑桔1000万株,年产果1亿多斤,远销全国、供不应求,产值1亿余元,基地乡镇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000元。憘二是推进以玉米、水稻制种为主的种子产业化。制种面积达到7.5万亩,年产值达到9000余万元,创税利300万元,县种子公司已成为“全国种业百强企业”。憘三是推进以专业乡镇、村、社和专重户为主的蚕桑产业化。PA的蚕桑工作曾获国务院嘉奖,最高达到年养蚕13万张,产茧300多万公斤。由于市场影响,到90年代中期年养蚕降至3万张,产茧70万公斤。近年来,PA大胆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了劣桑改造、集中育苗、规模栽桑的力度,全县现有桑园37680亩、桑树6885万株,年养蚕5万张、产茧100多万公斤,年产值1300余万元,创税利250多万元。憘四是推进以“十里荷花带”建设为主的蔬菜产业化。在县城附近建设“十里荷花带”,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成片建设蔬菜大棚,大种名、特、新、稀优质品种蔬菜,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1万亩,商品菜产量3000余万公斤,产值3000余万元,基地菜农人均蔬菜收入1500元。憘五是推进以稻田养鱼为主的水产产业化。目前,规范化稻田养鱼11000亩,年水产总产量6600吨,产值近7000万元。憘六是推进以草食牲畜和小家禽为主的畜禽产业化。在稳定生猪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草食牲畜和家禽。着力抓好溪河养鸭和山区养羊等项目。现在,年出栏山羊8万余头,产值近1700万元,出栏家禽600多万只,产值9000余万元。

但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面对新时期的众多机遇和挑战,农村和农民的现状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一是多数农民思想封闭、观念传统,存在小胜即骄、小富即安的思想,对调整产业结构漠然置之或束手无策,不适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二是多数农民文化低,有的甚至连报纸也读不懂。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或对接受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不适应运用、推广科技和良种的要求。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据统计,2000年PA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近转移近20万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9%,约占农业劳动年龄人口(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的60%,出现大量无劳户和缺劳户,致使土地抛荒严重,不适应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强度大的要求。四是本来土块小,又因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将良田沃土与脊薄土地间搭,致使土地更加分散、零碎,而且种植品种五花八门,不能形成规模,不适应集约经营的要求。五是多数农民受观念、资金的局限,在农业投入上偏少,设施、设备传统,不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六是分散经营是在保持小农经济的前提下向市场靠拢,一方面单枪匹马凭运气闯市场,风险大,活动范围狭小,开拓市场能力差;另一方面,农民市场信息不灵,一看哪个产业来钱快、赚钱多,就一窝蜂地跟着干,遇到风险就一败涂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七是农业基础条件脆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适应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八是家庭分散经营,形成小而全、杂而散、低效率的经营格局,推广良种难,即使生产了优质农产品,但没有形成规模,不适应应对“入世”挑战的需要。

农业实现产业化是与手工业实现工业化相呼应的经济运动,它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企业化为主要内容。以上的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户小规模的经营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产业化的发展。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产业化发展?PA县进行了大胆的有益探索。1994年,县果树站在河舒农场租赁土地200多亩,建设果树优质苗木园、良种母本园、高产示范园,现已成为推进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产业化的“根据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号召下,农民的创造精神再一次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逐渐出现了一批打工回乡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其他农村中有知识、有经济头脑的人员规模成片经营土地,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业主制。

二、PA县推行业主制的几种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发展,PA县约有20多家拥有50亩以上土地(“四荒”)使用权的业主,其总面积约2万亩。从土地的流转形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租赁。指农户将其承包的土地租赁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使用。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租方只交纳租金,不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力和义务。为了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2000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在河舒、周口、白玉三乡镇公路沿线建设“十里荷花带”。为改变过去乡镇行政命令式指挥农业的工作方法,三乡镇一些站所及其干部职工带头租田种藕,他们以每年每亩300公斤稻谷共租赁田块500多亩,购回优质藕种鄂莲4号栽植,亩产均在2000斤以上,高的达5000多斤,经济效益比种水稻高两、三倍。

农业实现产业化是与手工业实现工业化相呼应的经济运动,它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技术化、企业化为主要内容。以上的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分户小规模的经营格局越来越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产业化的发展。如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产业化发展?PA县进行了大胆的有益探索。1994年,县果树站在河舒农场租赁土地200多亩,建设果树优质苗木园、良种母本园、高产示范园,现已成为推进以建设“中国锦橙第一县”为重点的水果产业化的“根据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号召下,农民的创造精神再一次被充分地激发出来,逐渐出现了一批打工回乡的青年、科技人员及其他农村中有知识、有经济头脑的人员规模成片经营土地,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产业化发展的新机制──业主制。

二、PA县推行业主制的几种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发展,PA县约有20多家拥有50亩以上土地(“四荒”)使用权的业主,其总面积约2万亩。从土地的流转形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租赁。指农户将其承包的土地租赁给其它农户、单位或个人使用。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租方只交纳租金,不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力和义务。为了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乏力等问题,2000年县委、县政府引导在河舒、周口、白玉三乡镇公路沿线建设“十里荷花带”。为改变过去乡镇行政命令式指挥农业的工作方法,三乡镇一些站所及其干部职工带头租田种藕,他们以每年每亩300公斤稻谷共租赁田块500多亩,购回优质藕种鄂莲4号栽植,去年喜获丰收,为群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是承租返包。指单位或个人即业主以一定代价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承租过来,对所租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并建设水、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然后再承包给农户耕种。业主和农户之间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承担的义务,即农户承担按公司的要求品种种植,交纳承包费,以及把产品全部卖给公司的义务,业主则承担向农户提供种子、技术服务和保证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义务。县果树站于1998年在碧溪乡租地500余亩,租期为20年,租金按每年每亩750斤稻谷的价格计算,分年付给农民。再将租赁的500亩田土分包给有果树栽培经验的农户,规模栽植锦橙100号,果树空行内种地膜花生。果苗、花生种统一提供,栽植模式统一规定,技术统一指导,同时签订了合同,形成了承租返包为主的经营模式,促进了水果产业化的发展。

三是购买土地使用权。为了使荒山、荒坡、荒滩和缺劳户、无劳户的土地得到合同开发利用,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拍卖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罗家镇1998年初将马桶盖山200多亩荒山以7万元使用费、50年使用权拍卖给该镇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郑柏林,搞生态农业开发。业主现已栽植银杏树2万多株,福建漳州柚子7万余株,大五星枇杷2万多棵,陕西大红袍围墙式椒树6万多株,美国布朗早熟李2000多株。柚子树已试花挂果。在未能大见效益的时候,为了做到以园养园,以地养园,在果树间隙内,还套种了川芎、红花等名贵中药材和花生、南瓜、冬瓜等作物。郑柏林于2000年又新买荒山150亩,扩大开发规模。

四是托管。动员耕地抛荒户将耕地经营权交村代为经营,同时减收一定税费。抛荒地由村集体托管以后,再组织发包、租赁或将使用权拍卖给业主。黄坪乡荒山荒坡较多,外出打工人员导致土地荒芜严重。陈家沟村委会通过与农户协商,将680亩荒芜的土地和荒山统一租赁给重庆南岸区待业青年开发种植中药材(田三七)、干果(酸枣),年产值可达30余万元。

五是转包。指农户将原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包给其他农户或单位。其特点是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接包方向转包方交付一定的转包金或履行双方商定的合同。新河乡10村3社刘建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文秘之音站点查看),近年将岳父家的8亩土地和该社无人耕种10多亩土地通过协商转包过来,试种大棚茄子、辣椒等蔬菜,年创收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乡镇近20多户农户搞起了大棚蔬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六是土地使用权的赠予。是指农户将其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无偿赠送给业主,其特点是原土地关系不变,赠予者承包承包义务,将经营权送给其他农户、单位或个人。这种形式主要是因山区劳动强度大,缺劳户或无劳户将土地使用权给予亲朋好友,其面积一般较小,其土地成为业主规模经营的一部分。

七是股份合作。以土地、其他资产、劳动力等折价入股,参与产出的利润分红。这是以入股方式集中土地使用权,使农户稳定地分享地租,从而有效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金马农技站1998年动员1村6社部分农户将下湿田50亩折价入股,站内职工入股和社会入股筹资近20万元,建起了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三高”农业示范场,栽植锦橙100号等优质水果,种甘蔗和大棚蔬菜,搞家畜家禽养殖,年收入近20万元。既解决了站内两名职工的工资和补贴,也促进了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带动了全乡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

三、推行业主制的主要成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告诉我们,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同时又经过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业主制就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使其经营规模适度扩大,以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克服小规模分散经营遇到的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推行业主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必然会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业主制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调农民从集体那里获得土地承包权。同时,业主制又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扩大了经营规模,为土地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业主制是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承认土地的商品属性,以地租、地价调节土地供求,为承包权的稳定和经营权的流动提供市场机制。PA通过业主制,把过去一家一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加上劳动力、技术的集约,成片开发,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取得了规模效益,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农民弃耕等问题。

第三,业主成为投资的主体,把民间资本引入农业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以较大的资金投入为基础。推行业主制,农户或集团成为经营的主体,自然也就成为投资的主体,不仅业主自身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且业主利用入股、借贷等方式,广泛筹集民间闲散资金用于农业生产,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业的投入。

第四,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传统的分户小规模经营仍未摆脱自然经济的特点,有剩余农产品才出卖。而业主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销售,为了赚钱,生产结果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从而增大了整个农产品的商品率,为农业进一步进入市场,步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有利于农民增收,使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收入增加。业主制的推行,不仅充分发挥了土地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业主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种,将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为业主从事简单劳动,业主支付其报酬,使农村文化较低、无致富门路的人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提高了农民收入整体水平。

第六,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业主制克服了分散经营中农民素质不齐、对新科技接受能力差、运用出偏差等问题。作为经营主体的业主,既有运用科技的主动性,又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强,他们将科技渗透到生产结构、方式、品种、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增加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七,发挥了农村能人效应。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的“田状元”、养殖业大户、土专家越来越多。在分户小规模经营时,承包的田土不论在他们手中如何发挥效益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业主制的逐步推行,这批农村能人纷纷充当业主,让土地适度向自己集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产生规模效益。不仅自己富起来了,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

第八,提高了生态效益。一方面,由于业主制选准主导产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在耕地上形成了稻果菜鱼、种草养畜等模式;另一方面,业主购买了“四荒”使用权,通过科学开发,在荒山、荒滩、荒坡上栽树、种草、种菜,在荒水中养鱼、养水禽,使“四荒”变成了“四宝”。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使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第九,缓解了机关分流的压力。县级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较大。PA县大力推行农村业主制,鼓励单位和干部职工发挥各自所长,到农村当业主,现在已有蚕业局职工程贤能、唐勇、公安干部兰常佑等人及县果树站、县菜办、乡镇站所等30多名个单位当业主。他们的成功,使部分机关干部跃跃欲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分流的压力。同时,业主制也为城镇下岗职工重新找到了就业门路,使下岗职工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四、推行业主制应把握的几个关键

虽然PA在农村推行业主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面临着不少困难。我们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业主制健康快速发展,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1、转变政府职能,把握重要原则,强化宏观调控。各级党政在推行业主制过程中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又不能依靠行政命令对业主制的发展横加干涉,更不能恢复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那种工作作风,限制模式类型,规定某种速度,甚至直接插手业主制内部事务。要坚持五个原则,对业主制的发展起“催化”、裁判、监督作用。憘一是土地所有权属和土地用途不变的原则。这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关键。我们实行业主制,只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实行业主制后,土地的所有权仍属农村集体,且不改变农村集体与承包户之间的承包关系,不得擅自将土地用于非农产业。憘二是自愿平等的原则。在业主制的具体推行中,因村、因地块、因户制宜,合理确定业主制的实施模式,经接转双方平等协商再进行土地流转。憘三是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土地适度集中过程中,要求必须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区域化种植和养殖,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因此,应提倡规模宜大不宜小,租期宜长不宜短。憘四是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必须表现出商品属性,参与流通和交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承包方和业主方都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就目前而言,应提倡租金(使用费)宜低不宜高。憘五是统一规划原则。土地适度集中,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服从有关部门或乡镇、村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政策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实行的“一大二公”政策,使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都打上了“公私分明”的烙印。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历了几次思想大解放,但一方面,部分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接受“业主制”,担心又会产生新的“地主”。另一方面,农民大户亦有这种顾虑,担心当业主,就是当上了新的“地主”,要遭人嫉妒。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业主制予以肯定。同时,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宣传媒体要加大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认同“业主”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大户”,是符合法律、政策的农民“领头雁”,营造出推行业主制的良好舆论、政策、法制环境。

3、给予税费优惠,严格纪律约束,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业主给予适当税费优惠是培养业主、吸引能人当业主的重要措施之一。川北丘陵地区,多数县农民负担每年人平均在200元以上,而多数县耕地不足1亩,这样如果一个业主要拥有100亩土地使用权,每年则要承担100个农民的负担,即高达2万多元。为此,必须加快费改税的步伐,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各级必须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建设,切不可不顾实际的搞达标升级,更不可图形式,讲排场,搞奢侈浪费。只有把农民负担减下来,才能再一次激发起农民耕种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出较多的业主。

4、健全投资机制,广泛吸纳资金,增加农业投入。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是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目前,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投入不足。因此,要推动业主制发展,要求在业主是投资主体的前提下,政府、社会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以及外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把对农业方面的投入可采取无偿资助、贴息、参股、借资等方式,适当给予业主前期建设资金扶持。二是政府将项目资金直接投入给业主产业化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等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三是协调金融单位给予业主适当信贷支持。

5、建立司法公正的契约关系,抓好治安工作,保护业主合法权益。业主制建设中的关键是土地的流转,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审批程序等,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搞好中介服务。特别是要建立司法公正的契约关系,以法律来协调业主与其他农民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狠抓农村治安工作,对农村业主也要像对私营企业那样实行挂牌保护措施,从重、从快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解除业主发展后顾之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5.我县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篇五

近年来,电白县围绕“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市场化思维经营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6.61万吨,增长2.0%,种植业产值38.36亿元,增长16.6%。二是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以基本农田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2个,共整治农田面积达1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大龙头、大加工”战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48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5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四是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该县将重点抓好制定农村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和行政服务平台延伸到村委会的建设工作。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6.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六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进行试验示范和集中展示的一个平台,是农业新技术从试验阶段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桥梁和纽带。为推进XX设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动XX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及资源优势区域特色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了以XX托格拉克乡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喀尔墩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一、XX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现代农业的载体和有效模式,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市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足1.5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是我市新阶段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引导现有农业种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鉴于此,2011年我市就以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为思路,狠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阶段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一村一品”为区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示范园,大多是在以科技为先导的前提下,开展了技术、投融资、产业延伸的简单提纯和整合。我市目前已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个,其中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乡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

1、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0年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1000万,市财政配套300万,在我市托格拉克乡建成育苗中心,占地面积450亩,现有5000平方米的智能联栋育苗温室1座、标准育苗温室12座、品种筛选示范温室20座、标准种植温室20座,年可提供优质种苗5000万株。园区内育苗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五大基地”(新品种筛选基地、优质种苗生产供应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技术实训基地、技术管理服务基地)的作用,被定为市农业技术人员、农牧民实训基地,并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和技术合作单位。

2、乡级农业科技园区

一是2011年9月16日在我市达达木图乡建设的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该园区由南京市投资援建。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南京市援助1000万元,政府自筹5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49座,投入资金400万元完善园区内水、电、路等设施。目前该科技示范园已投入使用,部分温室已种植作物,预计每座温室年净收入可达5至7万元。该科技示范园主要用于温室深冬生产、病虫害防治、有机蔬菜种植等技术推广,推行温室标准化生产管理。

二是位于XX达达木图乡诺改图村辖区和农四师良繁场十连交界处的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占地1600余亩,主要由生态餐饮商务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术马赛区三大部分组成,目前此园区仍在建设中。此科技示范园集马术马赛区、特色种植养殖园、葡萄庄园、精品果

园、薰衣草“寻香园”、生态餐饮酒店为一体生态观光旅游生态科技示范园,园区建成后可示范带动温室标准化种植、可安臵本地农牧民就业400余人。该园区的建设对加快我市农业战略转型,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2年根据市农发办要求,结合XX克伯克于孜乡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在XX克伯克于孜乡克伯克于孜村建设500亩科技示范田,通过科技推广,改肥改土,把该区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

二、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XX设施农业育苗中心为核心,以达达木图乡伊犁天马草原文化农牧业生态观光园、布拉克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标准园、克伯克于孜乡500亩露地蔬菜种植科技示范田为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从总体上来说,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我市示范园均靠销售产品收入来维持运转,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水平低,园区在新品种、特色品种引进上,缺乏忧患意识,缺少资金投入,在名、特、优品种的引进上力不从心。二是运作机制不新,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的示范园除托格拉克乡育苗中心以外,其余示范园是由能人或公办的形式创办的,没有实行公司运作,经营方式原始,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活力和做大做强的冲动。三是园区科技示范田间管理缺乏人力,导致部分园区田间管理粗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缺少资金支持,科

技推广后期资金短缺,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困难。

三、对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的科技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

2、理清思路,充实内涵

当前农业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只重经济效益型向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型方向发展。在交通条件不继改善的情况下,农业的市场空间被逐渐放大。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不能仅局限于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上,还应赋予企业化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信息交流等新的内涵,要充分体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发展策略上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走产业化经营道路,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较强的科技示范性和效益优势辐射到广大农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突出特色,重点发展

建设科技示范园关键要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要针对区域生态和立地条件,引进成熟且适宜的科技成果,集中力量,办出特色。从当前人们消费心态看,对农产品的要求既要营养,更要安全、健康。因此,根据我市生态环境和立地条件,我们应突出绿色、安全、健康上。以示范园为依托,运用现

代科技与传统生产手段相结合,突出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形成特色优势。

4、政策扶持,鼓励民办。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规划,出台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要通过以实施项目的方式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便能争取到上级资金的支持,办好示范园。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大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以数字比较、种植户现身说教,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调动种植户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采用新技术、新品种。

6、科学合理促进土地流转,推进科技示范园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方案,切实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严格遵循土地流转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是土地流转双方达到共赢,推动我市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农牧兽医局

7.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七

建平县东依松辽平原, 北临内蒙古草原, 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建平县按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大、龙头调强”的发展思路,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农民受制于地, 土地受制于天”的经营状况仍未从更本上得到改变, 农业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为了彻底改变建平农业的现状,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十四届党代会和十六届人代会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特色精品、“一优三高”农业为重点, 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强化龙头和品牌带动, 加大市场开拓, 构筑符合建平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培育农业发展新优势, 加快建平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发展目标

按照“优势互补, 全面提升”的原则, 紧紧围绕《建平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 集中推进“321工程”, 即三大主导产业 (瓜菜、马铃薯、甜菜) , 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优质杂粮、烤烟) , “一县一业”产业 (中药材种植) 。力争到2015年全县完成瓜菜31万亩;马铃薯稳定在35万亩, 其中绿色有机25万亩;甜菜10万亩;优质杂粮稳定在70万亩, 其中无公害20万亩、绿色20万亩、有机30万亩;中药材80万亩;烤烟5万亩。

三、发展模式

1.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几大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提质、扩量、增效并重, 突出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或订单等多种形式开展集约化经营, 优化产业基地布局, 培育特色产业板块。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 扩大提升优质玉米、杂粮、马铃薯、瓜菜、中草药等规模档次, 建设辽西重要的果菜和杂粮供应基地, 不断提高原料品质和供给能力。东部以朱碌科、喀喇沁镇为中心大力发展小杂粮基地建设;中部以建平、黑水、杨树岭为中心大力发展马铃薯基地建设;北部以黑水、哈拉道口镇为中心大力发展中草药基地建设;西部以太平庄、三家为中心大力发展烤烟基地建设和甜菜基地建设;以锦赤线、大三线、叶哈线为中心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建设。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 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链, 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 推进同类产品企业联合与合作, 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建平县现代农业建设, 鼓励企业向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聚集, 构筑龙头企业集群, 发挥集群效应和互补优势, 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和综合效益。建平县以金复康中药材和红旭杂粮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 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3.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 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开展产品推介、产销对接、品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 培育打造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品牌。建平县以完善万寿果蛋禽蔬菜批发市场、朱碌科小杂粮批发市场、热水葵花籽批发市场、三家众信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市场流通体系, 大力拓展产业的发展空间。

4.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经纪人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信息员。他们掌握信息、了解市场, 一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向农民提供正确的生产信息和提供有效的技术咨询。农民到底种什么、养什么, 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才能销路畅通并获得高额回报, 农业经纪人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农业经纪人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者。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纪人+农户”的模式是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有效经营方式。建平农业要先快速发展、稳定发展、高效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这些农业产业经纪人队伍建设, 他们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5.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结构, 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增强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残检测设施建设,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 使全县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监督, 加快标准化基地进程;强化品牌意识, 加快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步伐。

6.健全农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 强化技术服务。建平县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 把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放在首位, 已经严格按照“一乡一站、三权归县”的模式在31个乡镇场街健全了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并将严格管理和培训, 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基层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8.推动农业产业化 篇八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农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山区农业县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坚持用工业发展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之路,推动农民增收由依靠传统农业向依靠现代农业转变,由单纯依靠一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二、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农民增收支柱

一是狠抓洛牌产业规模扩张。2011年,“洛猪”突破双百万,实现产值7亿元,“洛桑”面积11.6万亩,跻身全省前十位, “洛果(核桃)”发展到45万亩960万株,位居全省第一,“洛烟”面积7.5万亩,产烟叶18.7万担,单产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和第一,“洛薯”发展到10.7万亩,总产22.7万吨,产值2.2亿元。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坚持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财政资金,以奖补方式大力扶持生猪、核桃、蚕桑、烤烟、薯类、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累计达到252个,其中省市级示范合作社17个。同时从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稳步推进九州缫丝厂、成华公司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财安公司百万头生猪综合深加工、天玉公司核桃深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目标。四是完善金融保险服务。金融支农力度加大,2011年底“三农”贷款余额16.6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0%。截止目前,投资7750万元的古景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已全面建成,被列入全省2012年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鹿池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全面开始规划实施,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三、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一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1年完成水利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40.8%。建成张坪水库导流洞、临时供水洞等设施。保安、灵口、石门水毁堤防修复工程竣工,修复河堤7.6公里。建成石坡桑坪等78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万人饮水困难。全县新修农田1.02万亩,改造提高农田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各5000亩。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天保工程造林、退耕还林造林、一般社会造林7.7万亩,三大战线绿化1494公里,栽植、扦插杨柳1182万株,花果型庭院建设栽植楸树、银杏121.2万株。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2011年新建沼气池1860口,建成养殖沼气项目和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各10个,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17688口。

四、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推动工业率先发展。坚持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不动摇,以实施工业赶超计划为抓手,着力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次。完善县、镇、村、组四级劳务输出网络,动员县镇干部职工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2011年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 万人,创收7.3亿元 。三是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按照“三位一体”思路,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规划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36个,实施移民搬迁3026户,其中10个安置点建成,2139户房屋主体建成,搬迁入住439户。实施扶贫重点村续建项目44个,完成投资1400万元,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1.2億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90元。四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坚持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实施,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0%。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5个,完成投资980万元。

五、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农村工作合力

一是夯实目标责任。坚持利用年初全县农村工作会等有关会议,与各镇各部门分产业、就重点单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二是坚持抓点示范。对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抓点示范”制度,把各级领导的责任落实到包工程、包项目、包企业、包镇村、包农户上,聚集力量,重点突破,示范推动。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对连续两次处于末位的,及时约谈主要领导进行问责,评比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各镇各部门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如何提升监督水平调研报告下一篇:留下美好的回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