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2024-10-27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16篇)

1.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人们对学习知识的认知,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在于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更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导入,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我在教《望洞庭》一诗中,做了以下的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

2、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4、你能用上一些词语来形容吗?学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5、过渡,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湖的美诗佳句。在一千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来到了洞庭湖边,看到这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播放多媒体录像,出示诗和配乐诵读。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具,使学生看到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1、出示西湖图画,播放录像中的漓江水,使学生直观感知,激发兴趣。

2、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漓江水与别处水的不同之处,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3、结合课文的相关词句读一读。在学习过程中,我利用了图画。录像等手段 ,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中,我首先出示图画,播放录像,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中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那些显著的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奇异秀险的山峰时,都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我乘机追问:桂林的山峰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之外,还像什么呢?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有的说像好斗的`公鸡,有的说像下山的猛虎,有的说像含苞欲放的莲花……

通过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利用多媒体教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教学的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悬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效果。例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颇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在教学中,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借助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壮观场面,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营造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交融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更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桂林山水》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媒体使用得当,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会产生显著、独到的效果。

2.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二

1 提高思想认识, 注重课前备课

初中教师要提升自我意识, 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素质修养、提高教学能力, 才能在教学上很好地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中, 教师要注重化学课堂知识点的课前备课工作, 将化学知识点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例举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 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初中生对化学知识渴求的欲望。因此,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教学中, 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

例如, 在讲述水生成的过程这个知识点时,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做好备课, 剖析水的组成元素、水生成的条件和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等, 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设置好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答案, 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课前的备注, 对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教学中, 各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被运用于教学资源中, 使现代教学课堂变得多样化和现代化。初中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教学资源, 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提升教学质量。例如,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设置场景, 利用图片和视频以及动画效果使化学知识点形象化和具体化。

例如, 在进行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了解污染的类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 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获取与水污染有关的资料, 调用网上资源进行自学, 同时通过发邮件等形式请教教师, 通过讨论得到相应指导。通过这些渠道,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从而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然后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 还可以通过BBS论坛、QQ、班级校友录论坛等, 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 与全班学生分享相关信息,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注重实践运用, 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初中教学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 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 学校要给以高度重视, 丰富教学资源, 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教学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增进交流和沟通, 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 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 规定时间期限, 安排他们寻找身边发生的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事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初中生对信息技术会有更深的了解, 学会运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 不断探索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分析和探讨化学反应产生的原因和在意外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会导致的后果,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环境的爱护意识。以此同时,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培养团队意识;让初中生懂得沟通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 共同进步。

通过完成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 培养初中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变得更融洽。注重实践运用, 学生的信息技术和化学知识会变得更加全面,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4 结语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性, 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创新教学模式, 增强初中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国家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近年来,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的主要领域是网络课程、思维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中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化学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09.

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优化;初中英语

迈入21世纪,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初中英语教与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同时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二、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要求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指英语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授课过程、教学评价过程中为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系列行为。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该提高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1.教师应创设以情景教学为主的观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能用英语初步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突出应用性。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创设语言情境,这是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之一。英语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实践,语言实践需要语言情境。创设语言情境能使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做课件时,教师要从本单元全局出发,重新梳理知识结构,确定各个课时重难点,练习难易适中,使各个环节有机有序地串联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清楚,更准确地掌握知识。所以,老师做课件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备课、提升自己的过程。例如,在教初一教材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英语正式篇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本课主要是教学People and subject。我分两步教学。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画面上清楚地显示了各种学习科目。让学生了解各种科目和学习环境,然后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1)Whats your name?(2)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科目并让他们在情景中自由对话,从而可以记住一些科目名称与学习环境的单词。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的语言内容,使学生的视听效果得到强化,突出教学主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更轻松,除了要正确分析三维目标,采用相应教学手段,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调整外,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主体作用,懂得自己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比如,教七年级英语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时,这个标题会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这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习情感的需要,学生想知道同学的生日,所以思维积极,会在脑海中利用学过的旧知识探索时间的表达方法,从而更活跃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探索一些节日的表达方法,比如说儿童节Childrens Day,教师节Teachers Day,中秋节Mid-Autumn Day。我让学生一起小组合作,创设情境:(学生要过生日,要举行生日派对)让他们角色扮演,看哪个组最先编好对话。这种设计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且也便于教师、学生的操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教育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语教育面临着更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4.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四

——《矛与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节选自《韩非子》。全文共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让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对。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文字简练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短小有趣,道理明了深刻,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二、设计理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去体会,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所绽放的魅力。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矛与盾》一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凭心而论,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学生在第十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学生借助译文已经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积累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

配套的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现在我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板书:矛与盾。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的写法。

3、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点击学习软件,动漫视频显示矛与盾的图片。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刺),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用来防守(挡),作战时遮挡刀箭。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体裁,并通过回忆寓言故事,加深理解,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

3、师范读。(点击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幻灯片划出节奏

4、教学“鬻”字。“鬻”读“yù”,意思是“卖”。

5、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誉、吾、陷;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C、书写这些生字

6、文言文的朗读还要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听录音吧!(点击多媒体课件,欣赏配乐范读)

7、再试着练一练,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先求读准,再求读懂。并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包含其中的韵味。)

(三)、借助译文,自学课文。

1.文言文比较深奥,请同学们运用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课后译文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或工具书,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四)、汇报交流,悟情诵读

1.同学们读懂了古文,真好。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课件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②这面盾坚固吗?夸得还不够!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请生读(播放动漫视频,情景配音。)

2、(小结过渡)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请看第2句话。

①课件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②谁再来读这句,好好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学生评读)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真是锐不可挡。

③(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看他神气十足,充满自信。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语言有什么不同。

(夸盾时他用了个否定词“莫”,想把他的盾卖出去;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④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卖力。

3、楚人的一番夸耀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图上有哪些人?课件出示图片(有年迈的老者,有年轻的小伙子、有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围观的人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有什么反应?

不同的人物问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读出不同的语气。)

4、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表现呢?观察图上那个人的表情,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那个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目瞪口呆等。)齐读书上的句子。(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读出楚人的可笑、尴尬的样子。)

5、刚才我们结合课后译文读懂了每一句话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矛与盾》这个故事?自由练习。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明理,强化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讲述故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

(五)、深入体会,明理诵读。1.假如这个楚人真的就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演示给大家看,会出现什么结果?(用事实证明楚人的话不攻自破、自相矛盾。)

2.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有什么启发?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3.幻灯出示句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如: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设计意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并通过生活实例,体情悟道水到渠成,自然无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以凝练的语言,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熟练背诵课文。

3、幻灯出示练习题: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 事,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这则寓言的寓意:()。

5.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五

现代教育不仅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培养新型人才来促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手段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本主体主要阐述:初中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素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在信息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收集、筛选信息资源的方法与策略,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的意识、路径和关注点。现今所使用的数字化信息化实验与它的教学价值。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在理念与技术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思维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本学时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促进教学形态的变革,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收集、筛选信息资源的策略和建立资源库所遵循的原则。

二、初中物理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

本学时主要介绍:初中物理教学信息资源使用需要有开放、共享和团队的意识,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的形式和操作路径。在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如何关注使用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关注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数字化、信息化实验

6.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六

太原师范学院

郭昕昕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门学科可谓是中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广大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尤为重要,而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所以,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改革紧迫任务,这牵制着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机整合,它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锻炼思维、激发创造,优化课堂教学。

本文通过自己的搜集,了解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一些概念,了解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涵义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加工、应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

2、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3、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

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结构、数学内容、数学资源以及数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中学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实际分析

现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虽然较前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硬件资源相对还很薄弱,许多学校和家庭还无法配备计算机,更难说上网汲取信息资源,所以对信息技术单纯认为是计算机或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对网络信息资源更难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于还常常曲解。在这种有限的条件下,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显得任重而道远,既不能脱离实际的盲目进行,也不能封闭止步不前,而是要每一位教师担起这个重任,逐渐的加以引导,正确的加以使用,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这应该成为现在教师当务之急的正确认识。

通过我这些年的观察,担任数学教学课改的老师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学过程还是运用原来的模式,很少老师能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所以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和简化数学的教学。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用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活泼动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入教师为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圆的有关性质前,可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古代人们利用圆进行工作生活的实例,为什么车轮、轱辘是圆的,不是方形或其他形状?在学习三角形定义后,提问:为什么固定物体的架子都采用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是否三角形有其独特的性质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的例子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感受到学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然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来自数学知识本身,在教学设计中巧妙的安排也能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引人入胜。

2、简化难点,展现过程,强化认知

教育的艺术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旦开启,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使其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我曾经看过一段视频,在七年级(上)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事先让学生准备了用萝卜和橡皮泥做的正方体,一个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难以再还原使用,使多同学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全班仅有一个同学截出了五边形,六边形没有人截出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用了一个较大的模型当场给学生展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截法,但好多学生仍然截不出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过后这位老师利用计算机当场给学生演示生动、直观,学生不光能看出怎样截才能利用到五个面、六个面截出五边形和六边形,更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来七边形?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少力,使学生一进入初中感到材料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探究裎,经历体验

随着新教材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中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探究,亲身实践成为学生学习主要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亲自操作探索,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

1、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数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则。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把这些工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多种教学资源相互融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我是一名师范类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会教书育人,之所以选择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是因为我喜欢当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与领悟,我为数学的信息化教学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收集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争取在我大学毕业之后,为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做足充分的准备。

系别:计算机系

姓名:郭昕昕

7.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七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漫话小行星》《大自然的语言》《斜塔上的实验》《万紫千红的花》等文章包括了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 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所以,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 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1、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讲《变色龙》一课, 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中关于变色龙的一段复制下来, 上课时放给学生看, 并请他们思考:变色龙的特征是什么?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变色的, 变色的目的是什么?待看完后便立即组织讨论。这样, 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且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理解奥楚蔑洛夫的本质特征, 都有积极的意义。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突破重难点, 训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 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 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达到“启其所感, 导其所难”的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达到开发学生智能,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的目的。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激发美感, 渗透美育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 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 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 创设一定的意境, 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陶冶其情操, 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教材, 如《紫藤罗瀑布》《苏州园林》等展现自然美与人为景物之美的文章, 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生动的语句, 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象、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 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美景的壮观和大师们匠心独运的美妙, 再加上优美的乐曲,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 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启发想象, 培养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中,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经常进行想象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存的, 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 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形象, 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和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电教媒体, 结合教材内容, 凭借想象因素,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翱翔于想象的王国,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创造力, 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三、小结

信息技术为我们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只要我们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的内容,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 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 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 求得最佳“学”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期望对今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感染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1]乌申斯基:《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邹明:《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湖南教育》, 2001年12月。[2]邹明:《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湖南教育》, 2001年12月。

[3]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 《人民教育报》, 2003年12月5日第4版.[3]张馨:《现代技术教育的思考》, 《人民教育报》, 2003年12月5日第4版.

8.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探究式;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原则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它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为主导的演示性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的演示性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分层演示、影视演播、模拟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以及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表象,更深入理解新知识,接受新概念,提高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等概念时,可以采用flash制作轴对称的整个过程的模拟动画,播放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不用教师多讲,就能很快的接受和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广大教师比较常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是经历在教师干预控制对象的条件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等几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任务是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制作和收集影视、动画等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加以引导。学生虽然处于接受地位,但是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创造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必然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这样学生会更乐意接受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概念、定义、定理和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通常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出探究问题,创造数学实验情景,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做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动态过程中自主观察、探索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和结构关系,然后去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获取新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

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由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筛选信息和网上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多学科、多纬度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将知识、计算、规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等目标综合在一起。应用这种模式的教学一般不能在一节课中完成,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所需的时间。此模式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组织小组,确定研究计划。(3)自主查找、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4)交流协作,制作、计算数据,解决问题。(5)汇报,评价,反思。

总结这几种教学模式,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灵活选用,教师最好建设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个人数学辅导网站,加以补充,这样效果会更好。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都是以培养人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基于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原则。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和实践,必须符合反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育性原则。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有助于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主要体现在: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现状,达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其次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有利于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3.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能力解决的教学问题。它强调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环境的优化,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4.体现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数学的特征、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等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在这个领域所做的一点实践与探索,所提及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包含所有内容的教学,还有许多内容的教学模式尚待研究。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研究的深入,这些模式会得到不断的修正、完善,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也会出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9.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九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整合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在快速提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很大转变,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出了盲目化与简单化的模式。

一、借助信息技术,补充历史文化信息

师生学科信息的不对称,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所掌握的关于某一领域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教师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要多于小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科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这样的角色与身份决定了教师头脑中信息

量的存储情况。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必定多于学生。正所谓教会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片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针对课本内容寻找大量的资源,丰富个人见识。而这也加大了教师与学生的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这种不对称性会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越发不平衡。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就要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成为学习内容与相关知识信息的掌握者,平衡好师生之间的信息掌握量。减小信息不对称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小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受到信息获取途径的影响,学生将教师的课堂讲解作为个人学科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却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无法保证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掌握个人所传递出来的所有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教师搜集与传递学科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与高效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像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资源,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枯燥文字转换成为图片、音频与视频。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并以此丰富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理解学习内容。

比如在讲解《王二小》时,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王二小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语言简炼,并不能有效描绘出当时的

历史情境,也不能使学生完全体会感受到王二小的英雄形象。与教师相比,学生不是很了解王二小的行为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意义。因此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信息掌握量的平衡化,教师就要借助网络资源丰富小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并适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于民族英雄王二小的动画视频或者影视资料,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获取语文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同时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间中利用信息手段更新个人语文学习行为。像在学习《王二小》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王二小的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带到课堂中与同学分享。让学生也成为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有益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能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听说读写教学平台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会利用班级授课制实施教学。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基本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形式的影响下,一位教师要面向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实

施教学,教师需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活动,向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知识。并以此为凭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及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教师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他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目标之间具有相互弥补与促进的关系,然而,受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中有不同的收获。教育理论的快速发展,鼓励教育工作者支持小学生寻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然而,在班级授课模式的大环境中,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会选择统一的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获取通道,也让课堂训练方法日益灵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听说读写的训练平台,是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比如在讲解《回乡偶书》与《赠汪伦》这类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学生配乐,然后学生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词,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这样以声情并茂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又如在讲解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与说明文内容主题

相关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也让学生意识到说明文的重要性。又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学生写作素材不足的教学瓶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去搜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记录。从而使写作由难到易。

三、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形象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知文字、领会文字、理解文字、应用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快乐的学习体验是最重要的。借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优化小学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学科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让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简单上有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课堂情境创设环节,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氛围出发理解文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

比如在讲解《独坐敬亭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李白作诗时所在的地点,展示当时的天气与风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李白,表达自己的感受。抑或是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作诗,然后再给学生展示要学习的内容。在形象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在赏景过程中作诗,有利于语文课堂文学氛围的浓重化。又如在讲解《蝙蝠

和雷达》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短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动物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当学生融入到科技氛围中,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很有利于情境教育作用的发挥。

四、小结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认清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的点缀与实用工具,让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0.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教学

有利性

广泛性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有效地创新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强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重点。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今天,创新精神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落实培养创新精神,普遍突出抓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优化课堂过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她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她必将推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1

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学倾注的热情,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以及教师心情的愉悦、兴奋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这就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就需要调动自身情绪,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角色之中。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

方面的素质。多媒体的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五、有利用于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渡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

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

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思维和内部心理活动是联想式、跳跃式的,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再内省一下,常常有考虑了很多的问题和一个问题考虑了很多方面的感觉。多媒体及网络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具有超文本(或说超媒体)特性,是按立体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的,信息的提取者根据需要选择切入点进入了信息库,那么这个切入点将与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点建立关联,计算机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为你提供信息。这个特性如同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很人性化的。这个特性应用于语文教学,将显著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我校陈志平老师上优质课《只有一个地球》时,指导学生能过IE5浏览器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保护地球、环境污染的资料。一个学生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关键词“环境污染”,马上就搜索到130多个相关的网站,学生自由选取网站进行查阅,当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时就把它下载到自己预设的文件夹中,然后与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当老师提问时,该小组的同学回答得十分翔实,赢得在座听课老师的赞许之声。

计算机网络把多个终端连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甚至每一台机都可以完全使用另一台或多台机的磁盘、操作系统及全部应用软件。这种一体化的特性使语文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也可以实施协作式教学策略。其中协和式教学策略要求为每位同学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形式。经过协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样的协作式语文教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小组,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建议并与其他同学能随时进行交流,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或认同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的工具。这种工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对它创造性地使用;具有发散性,能以一点对无数点;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发展很快,网络资源成几何级数增长。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驾驭互联网这个工具,熟练地使用网上的语文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自己的作文,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如人物、名胜、作品等),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其好处不可估量。不停留于吸收,创新更为重要

网络的确能够提供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

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从正确的拼音、简单的单词拼写和算术运算开始,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把教学带入的一个新的天地里,学生阅读的不是印刷出物,而是磁盘、图文电视以及其他数字传输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它们融“图、文、声、像”四位于一体,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但我们的现代教育也要有忧患意识,基础教育是学习的源头,提倡终生教育也是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基础教育不搞好,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教育的气氛,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创造教育体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因此网络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冲突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认识,还有许多未探索到的方面,在以后还继续探求,以完善这个问题。

在课前,教师不仅要做好有关课本上的备课工作,还应在电脑上预先准备好一定的共享资源。包括统一在授课内容之内的网页,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网址链接等等。这样,学生在上网时有章可循,避免了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大浪淘沙般地搜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如教授《赤壁之战》这一课。网上有关三国的资料不少,而且中间还夹杂着不少并不是与三国密切相关的游戏动画等。这时,教师建立一个共享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共享资源库里,教师可准备以下两类资料。一是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周瑜、黄盖、曹操的简介、图片;古战场的地形图;当时背景的文字介绍等等。另一项是网址的链接,起到拓展学生知识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用的,就可以是三国原著、三国小故事、三国诗词、三国战役等网页的网址,这一类的网址学生可通过直接点击进入。这样,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辅助教学,又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华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淳博士认为,课程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的过程。”语文课程应是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人文素养得到有机统一的过程。“获得知识”和“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被列入课程的最终目标,“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也正是个体求得自身语文素养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程也应以这个“最终目标”为归宿,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均可在网络与课程的有机统一下进行:

听:听师生的读、说与听网上的朗读解说、听所配的相关音乐,可以有机整合;

说:说文本的议题、说课程动态生成的问题与说网上讨论的问题是相统一的,当然电脑的输入不能代替口语交际的表达。

读:可读文本,读网上资料,读相关链接的美文佳作,既可朗读,又可默读、浏览、诵读,网络为丰富学生的可读资源善莫大焉。

写:传统课堂教学,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训练,常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之喻。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图文并茂的网上信息为学生的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网上讨论、E-mail互发、聊天室对话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书面表达的机会。当然,网上打字网上写作不能代替传统的“写字”教学,因此,这也是网络与课程互补兼容的明证。

11.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教学思考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步伐弹指间成了别致的潮流,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领导重视,彰显特长

“绵羊带领的狮子队永远胜不了狮子带领的绵羊队。”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策机制,一些学校领导,尤其是农村中学较为突出,为了一贯追求升学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挂在嘴上,其实质是背道而行之。具体体现在师资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上信息技术课,这些非专业教师基本是身兼另职的中层领导,由于忙于处理政务,导致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实施。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准备,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合理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学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巧妙构思,绝对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结构,对七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删繁就简。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授课方式。要做到查缺补漏,即夯实基础,又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业水平考评实际和素质教育纲要,抓住中间,牵动两头,促前带后,整体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软、硬件设施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前辅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与文献:

12.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二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的建设, 农村中小学也有了多媒体教室, 安装了网络计算机、教育区域网, 校园网和因特网等.能接收下载大量的教学资源;学校配备了《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等数学教学软件;初中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农村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也要逐步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从整合的内容, 整合的必要性和整合的方式三个方面谈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1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教室网络, 校园网和因特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的代数计算, 数据处理, 几何作图, 视频、音频及媒体播放功能, 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有效地利用各种数学教育软件,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数学课程融为一体, 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使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 优化课堂效果.

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发展的需要,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当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类适用性强的数学教学课件, 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练、自悟、自查, 并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可使应变速度较慢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信息技术还可以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境和内容, 能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习兴趣, 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使乐学落到实处.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黑板加粉笔, 偶尔加一些数学模型和简单自制教具的单调教学手段, 它将极大地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

3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 确定哪些环节, 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并选用合适的软件, 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制作实用性强的数学教学课件,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 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作法:

3.1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1)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 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 有些还相当繁复, 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 (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 和一些平面图形, 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 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再如制作七巧板, 然后利用七巧板移动变换后拼各种美丽的图案, 以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剪七巧板, 然后粘贴, 现在利用“ZZ”制作起来就十分方便.又如:“图形的平移”, 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 (一个向量即可) , 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 既简单明了, 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 既彻底减轻了负担, 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 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 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 学生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利用在《信息技术》课中所掌握的信息技术,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学实验, 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 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 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 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 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 很受学生的欢迎.

3) 制作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 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形象, 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 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时, 我就做了一个演示课件, 从网上和一些教学光盘搜寻到许多精彩、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有卡通、建筑、商标、道路、风景名胜;有体育器材、球类、服装、家庭用品;还有七巧板、几何体、优美的数学曲线等.

3.2 巧用信息技术, 变枯燥为有趣,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 运用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呈轴对称的图片, 以设问的形式导入新课:下面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图片, 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了, 这时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索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的范围.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今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借助电脑教学, 自然有趣地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2) 动画模拟, 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概念、法则即是重点又是难点, 这些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动”的特长,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时, 可制作一个课件, 使满足轴对称条件的一个或两个不同色彩的轴对称图形在鼠标的控制下, 通过旋转、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 形象生动描述图形轴对称内涵, 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圆”的认识中利用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 再用动画展示了画圆的过程, 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 利于学生自行探索, 展示思维, 归纳概念, 理解概念.

3) 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 老师可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能求出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可采用电脑里的工具, 让学生利用电脑对图形可切割、移动、旋转等特点, 可探索出多种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4) 辅助练习, 熟练形成解题技巧.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 让学生作出回答, 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固定出题, 也可以是随机出题, 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 章节, 题型, 难度灵活出题, 增加练习的智能性, 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 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熟练形成解题技巧.

3.3 利用信息技术设备, 精心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提高自身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借助《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精心制作操作性强的数学教学课件.例如:“平平湖水清可鉴, 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 忽被强风吹一边;王青观看忙向前, 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 湖水如何知深浅”请你帮助王青算出湖水的深度.这是一道诗意化的题目, 题目本身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题目意思, 利用《几何画板》, 精心设计一个生动形象的数学课件, 再现红莲的摇摆过程, 加深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学生根据图示易知,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去解决它.

数学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更新观念, 改革创新.因此, 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而新的课程标准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 身处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接受挑战, 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 以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 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 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 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做好新课程改革.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 才会有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洪秀满.试论提高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效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 (6) .

1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三

生本教育方法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中应用策略的研究

作者/刘串德

由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切合新的教育改革实际,其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这个教育策略不仅在小学阶段得到了实践证明,而且由本文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应用中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够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和同行们共享,现将我的研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表述如下:

一、应用过程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对单一,课程呈现方式略显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更新、更好的学习内容。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我将本学期学习主题分为电子杂志、摄影及图像处理技术、绘声绘影三个主题,并将每个主题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确定主题,自主探究

即“个人先学”阶段,指的是教师把新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新课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在此之前,我要求同学们选出6名组长,组长选择愿意加入他这个小组的成员(双向选择),然后确定组长职责:组织、分工、记录。

这个方法符合生本教育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2.小组合作,重点突破

即“小组讨论”阶段,指的是五人小组根据研究对象的软件特点,将其中的二至三项功能分别阐述,根据组长分工、协作、完成“小组研究成果表”的内容:研究主题、软件界面、功能介绍、方法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找出主要功能和方法,并以PPT课件的形式制作成演示文稿。

3.班级汇报,融会贯通

即“方法交流”,指的是小组成员共同上台演示课件,介绍软件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在软件学习的第三阶段,主要由各小组上台演示讨论成果和课件,其余同学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交流建议和意见,这个阶段主要由同学们自己主持,老师在各小组汇报完毕后进行小结、升华,查遗补缺,构建基本的知识模型,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最基本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在班级汇报阶段,只要注意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美图秀秀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

4.延伸练习,成品展示

即“延伸拓展”,指的是各小组成员在班级汇报后自己组织素材、运用学习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制定成熟的作品,最后进行展示的阶段。

二、实验效果

学生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自卑自负转变为自尊自信,从躲事畏难转变为勤学好问;二是从一盘散沙转变为分工协作,从自由散漫转变为团结一致;三是从沉闷课堂转变为气氛热烈,从低听课率转变为高听课率;四是从因循守旧转变为积极进取,从照本宣科转变为创新创造。

三、问题或不足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都收获良多,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在缓慢转变中,但学生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在生源较差的班级仍不稳定;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仍不明显;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下表现消极。

14.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是发展潮流,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必定会给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带来一些影响,改变一些教育思想。主要研究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思路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时候使用的所有技术的一个总称,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管理工作的作用,还可以承担提供信息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来自教材中,然而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内容还比较单调落后,这样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找到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给教师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从中选出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内容变的多样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方面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现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和探知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知,并带动情商。对于农村的孩子,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陌生是没有去真正的看看,“美丽”一词是那么的缥缈。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使学生仿佛亲临其中,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红墙、黄瓦、庄严、美丽”,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变得积极踊跃。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古诗、诗歌、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如文言文《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此篇让小学生理解确有难处,非注释所能解决,即使翻译成白话文,也是生搬硬套。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大全动画片》,通过视频,学生不需教师多讲,自然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讲的道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变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开始,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主动进行学习,查阅、浏览、欣赏等。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可以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15.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主题学习网站,信息技术课程,实践

主题学习网站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内容, 建立以此为主题的课程主题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教学资源, 并为学生提供资源的下载和上传端口, 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普及, 在新的历史时期, 加强对主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 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

主题学习网站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互联网上有诸多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搜索的方式, 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 极大地丰富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及时搜集相关先进的知识和资料, 并上传到主题学习网站上供学生浏览下载。

(二)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陷入古板、枯燥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兴趣, 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主题学习网站教学,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主题模块为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设置专门的答疑平台, 给学生提问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及时提供学习资料。

(三)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应用主题学习网站提供的设计, 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实现教和学的互动,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学习网站给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 建立相应的学习日志模块, 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 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二、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利用超链接, 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主题学习网站插入超链接, 可以连接到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平台, 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限制,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内容, 以点带面, 活跃主题学习网站的点击率, 让学生对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将知识深化, 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更有利于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完善主题学习网站的信息模块, 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主题学习信息完善的模块, 应该包含教学评价模块、学习交流模块、专项课程设计模块、课程基础内容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等, 教学模块的设计, 要涵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并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例如,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时, 可以利用课程基础内容模块发给学生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目标, 并通过基础教学模块发布学生学习的任务, 强调该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知识之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还可以利用拓展性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对办公软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巩固, 让学生对办公软件的用法有明确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

(三) 立足信息技术教材, 融合网络教学资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 在进行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时, 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自觉地搜索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提高学生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 教师在利用主题网络平台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教会学生下载资源, 让学生掌握主题学习网站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主题学习网站, 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也是教学坚持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主题学习网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创新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施初中信息课程教学中, 要加强对主题学习网站的应用,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小妹.浅谈主题学习网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 (02) .

[2]薛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题学习网站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2 (07) .

16.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

一、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不应把信息技术单纯地理解为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电台等搜集相关材料都属于应用信息技术。

其次,不能盲目应用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数学教研员说过,“能用小黑板达到的,就不用多媒体,能用动手操作达到的就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是为了摆花架子,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

再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不仅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包括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这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二、教师要努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

1.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预习数学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感受大数”一节中,提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将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环保调查小组、日常消费调查小组、科学知识调查小组,各组学生可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等广泛地搜集资料或自命练习题。比如,环保小组的题目是:某市有50000名学生,如果每名学生每天中午都使用一次性的筷子,一双一次性的筷子要耗用木材约10立方厘米,请估算一下该校一年大约耗掉多少立方米的木材?还有的同学得到以下数据:我国目前森林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二十,一颗生长了二十年的大树,仅能制造出3000~4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多亿双,大约要砍伐约2500棵大树。科学知识调查小组的题目是:神舟六号飞船连续航行3250000公里,成功返回祖国,怎样用科学计数法表示3250000呢?学生通过这些信息或练习,不仅达到了预习目的,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而且通过这些信息,既了解了我国的森林资源,增强了环保意识,又产生了学科学,爱科学,立志为国的热情,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恰当运用CAI课件体现数学教学目标

恰当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能把枯燥的说教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情、色俱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我在八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中,利用几何画板做了课件,在引入时设置了问题情境(小亮在繁星大道和中山路的交叉口向交警叔叔问路的情景)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对坐标系中的有关概念有了很深的印象,突破了本节课概念教学的重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解题教学中,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更有效的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更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八年级“四边形”一章的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了特殊四边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变形,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参与、思考,不仅了解了特殊图形的内在联系,而且极大地开拓了思路。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传统的听讲、记笔记、做练习、做作业等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他们的活动丰富了,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要努力转变学生的角色

1.由“学数学”到“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参与到“做数学”的过程中来。比如,我在进行“七巧板”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出七巧板的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拼接,学生通过不同的颜色,以及各式各样的图案,学习兴趣大大加强。

2.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多媒体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用数学知识探求的数学问题,使探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学生可以通过新型的数学教学平台对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观察,并设立自己的探究问题、步骤和方案,通过实际探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上一篇:《少年时代》影评下一篇:大学生汽车销售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