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冲读书心得

2024-10-16

水浒传林冲读书心得(精选9篇)

1.水浒传林冲读书心得 篇一

水浒传林冲简介

绰号: 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想占有林冲之妻,于是陆虞侯、富安等设计陷害林冲。先是诱使林冲买下一把宝刀,然后约林冲到太尉府比看,把林冲骗到军机要地白虎节堂,诬陷林冲手执利刃独闯节堂是要刺杀太尉,把林冲拿下,押送开封府。林冲因此中计被擒。

《风雪山神庙》林冲由于被高俅陷害私自带刀入白虎堂,被发配到沧州。由于朋友柴进的关照在沧州他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高俅要对林冲斩尽杀绝,派陆虞候到沧州谋害林冲。陆虞候在多次谋害不成的情况下便想一把火烧了草料场并把林冲烧死。这天林冲出门打酒,下着大雪,当他回到草料场时见屋子被雪压塌了一块没法住了,想起离草料场不远有处山神庙,便投向那里过夜。在山神庙中林冲忽然听到外面有爆响,一看是草料场起火了,便要去救火,刚要出门见得陆虞候等刚放了火过来,嘴里还说着要烧死林冲如何如何,林冲见状明白了原委,将陆虞候杀死。后林冲在众兄弟的劝解下,无奈上了梁山。水浒传洪教头资料

洪教头,出自《水浒传》,名字不详,是柴家庄的一个枪棒教师。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洪教头性格:见识狭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是《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形象的一个反衬。

2.水浒传读后感林冲 篇二

林冲不仅枪法很好,而且武艺高超林冲被高太尉陷害,所以提刀进了白虎节堂,成了犯人,被押往了沧州牢城,带他去的两个人分别是董超、薛霸,高俅派陆谦去杀了林冲,以前林冲救过陆谦,没想到陆谦却恩将仇报,陆谦只好要带他去的那两个人在半路上杀了林冲,还好被鲁智深救助,林冲到了沧州牢城,陆谦又和管营、差拨商量杀林冲之事,他们要林冲管草料,半夜放火烧 了草料房。

那天正好下雪,林冲去买酒,回来时房子被雪压塌了,林冲就到一个小庙里住一晚,晚上突然草料房起火了,有三人走出来,那三人分别是陆谦、差拨和管营,他们在讲着林冲肯定被烧死了,林冲很生气踢门而出,把他们都杀了,然后上了梁山,做了步军。跟着宋江替天行道,凭他的武艺立过不少大功,不久招安后,梁山上的所有的好汉来到了朝廷。为了归顺朝廷,就在南方打起了方腊,在路上,天气寒冷,林冲就因病而死。身前他踏实为人,诚实守信,没想到却被那凶狠毒辣的高俅所害。

3.《水浒传》之林冲人物分析 篇三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一个活生生的武将形象跃然于纸上——林冲。我眼中的林冲是一个英雄人物,他重情,重义,明是非黑白但他也有隐忍,随遇而安的一面。

林冲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从高衙内的出现后,他的人生步步跌入低谷,走上官逼民反的道路。

林冲在与高衙内相遇后,又被设计而误入白虎堂,使得高太尉给他按了一个“故入节堂”而要置他于死地,幸亏孙佛儿从旁开脱,保得一命发配沧州。发配途中,不仅受到薛、董二人的的虐待,还差点死于野猪林,幸得鲁达相救。鲁智深本想杀掉薛、董二人,林冲却保下二人性命,深明大义,知道是高太尉指示暗杀林冲,这点足够现他明是非黑白,深明大义!从他对鲁达的话中还可以看出,林冲是个知恩图报的英雄人物。

他的人生一跌再跌,但他从未怨过任何人,也从未对高太尉有半点不敬,而只是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发配沧州,一直安分守己。发配前,他与妻子离别并立下休书,不原因自己而耽误妻子的青春年华。林冲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英雄人物。

到达沧州时,偶遇旧知李小二,从李小二的话中可以看出林冲对其曾经伸出援手,充满侠义的解救了李小二“官司”之难。林冲人生的转折点还是源于高太尉的打压,一直以来林冲都是隐忍的生活,如果不是高俅一步一步设计紧逼林冲,他也不会有

往后的新形象,也不会雪夜上梁山,走上官逼民反的道路。林冲在这之前,他安分守己的仔细地看守草料场,通过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得出林冲他想做好他的职责——好好看守草料场,他也随遇而安的生活。林冲雪夜外出,回到草料场时,发现茅草房已被大雪压倒,他仔细的检查火种,确保茅屋不会着火才跑到寺庙安身。躲在寺内无意间听到了陆虞候被高太尉派到草料场来密谋杀了林冲,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林冲心中的堆积已久的矛盾心情犹如一把大火,熊熊燃烧起来,气急之下杀了陆虞候等三人,开始了新的人生,新的逃亡,无奈上了梁山。

4.写水浒传林冲的高中作文精选 篇四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林冲,终年不得志,有着一身好功夫,怎奈奸臣当道,不_能报效祖国,还被逼上梁山,俗话说梁山吹兄弟皆为绿林好汉。可林冲却不是一个地道好汉。每个好汉都敢作敢为,有仇就报,有怨就平。但他呢无法施展手脚,明明可以单手擒扈三娘,却在各大战役皆为小军头,招安时仇人就大摇大摆在他面前去了又来,他却只能为了什么天下大义,畏手畏脚。他从不招惹祸端,去因人嫉贤妒能而遭陷害,自己的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但因有所顾及而几番忍让。别人都说他懦弱无能,连娘子都保护不好,可他有长远之光,明白“忍一时之灾,可消百日之祸”的道理。因为他只是一个教头,远不及太尉高衔。他的抵抗只是杯水车薪,螳臂当车,如此反抗只会得到王教头的下场。于此一家人受苦,不如一人受罚,他也曾写下休书,为了妻女不守寡,因为他知道此一别难再逢。他不想连累自己最爱有人,难道这也是懦弱吗?

他很会忍让,但那个时代不需要忍让。一味退让只会轮到背叛,适者生存。他很冤自己生活好好地,就被陷害了,兄弟就反目了,妻子岳父就死了,他就上梁山当好汉去了。他只想当一个布衣,过安稳生活阿,去遭如此惨手,于是他想去复仇,想杀了破坏他的家的人。他更会隐藏,把想法心思功夫藏在身后,他宁愿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要旧事重演。他没有当时的希望,想在人海中当一位过客,如他所愿,英雄孤独一世,含恨未报前世仇。

5.水浒传林冲读书心得 篇五

摘要:豹子头林冲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典型的水浒人物形象。他是出场次数较多的一个人物,一个具有多舛命运的形象,同时他也具有多重的性格特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林冲的悲剧命运是与他的多重性格有着重要联系,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个英雄,因此他的形象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丰厚的文学意义。

关键词:林冲;命运;性格;形象意义 中图分类号: 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水浒传》在我国的小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小说主要叙述了北宋宋徽宗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聚义梁山、替天行道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为之四处征战,最后众将所剩无几的悲壮故事。在艺术层面上,作者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他们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极富英雄本色。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八十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的成就高于《三国演义》,它

[1]标志着中国的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由类型化的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而豹子头林冲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典型的水浒人物形象。在一百零八将的水浒英雄的画廊中,他的形

[2]象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他的经历典型地诠释了水浒英雄们是如何逼上梁山的。

一、多舛的命运

可以说《水浒传》通过一系列命运角度的描写与渲染成功地将林冲刻画成了“官逼民反”或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形象。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身手不凡、年轻有为,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本应官运亨通、兴旺发达。若不是林冲的妻子遭遇高衙内的调戏与凌辱,平静的生活将会持续下去。但是,林冲不由自主地卷入了高俅父子的纷争,他也被带入了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便开始了艰难的人生历程,并落得一个极其悲惨的下场!这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他人的左右。但总的来说,林冲的一生是多舛的一生,也是挣扎的一生。1.官场的黑暗

造就林冲悲惨命运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官场的勾心斗角与人心险恶,中国的官场上自古以来就有“官大一级,理大一分”的说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为高级官员的高太尉在官职上要比林冲高出许多。在宋代军队管理系统的职位体系当中,高太尉处于权力金字塔的巅峰,而林冲只不过是一名中下级的军官,虽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是却没有实质的兵权。因此,在林冲与太尉一党的矛盾冲突角逐中,拥有更大权力的太尉一方,当然会有更多的主动权。而林冲作为权力的弱势群体成员必然遭受强势群体的打压,迫害,直至走向消亡。在宋代这样一个传统的集权制封建朝代,位高权重的人物往往能支配更多的资源,进而支配他人的命运,因为他们控制着整个游戏规则,掌握着改变原则、解释原则、甚至定义原则的权力。于是,弱势就要挨打,弱势只能不断地退让,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刁难。

从官场上的生存法则来看,林冲一开始就没有构建好一张由上级、同僚、下级等构成的关系网。假如有这么一张关系网,就能在他人刁难之时产生庇护作用,最起码不会产生太大的伤害,所谓官官相护嘛。可是林冲却一直没有结党营私,没能享受官官相护的待遇,或是他做人过于正直,或是他职位不够高级。纵观《水浒传》,林冲喜爱习武,结交好汉,所以相对来说,官场上的朋友甚少,多了不少江湖义友。然而与梁山上的“拳头才是硬道理”不同,官场上运行着另一套游戏法则,那就是“有权才是硬道理”。所谓的江湖信义变得那么不堪一击,这可以从他的好友陆谦(陆虞侯)的行径看出。命运就是那么可笑,陆谦从“生死之交” 1 变为“生死仇人”,为了权力充当了迫害林冲的得力干将。其实林冲与高太尉的关系还算不错的,甚至有可能就是高太尉阵营的人物。有陆谦的话为证:“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

[3]能及兄的本事?太尉看承得好,却受谁的气?”这“看承”二字,可以看出高太尉原本是很欣赏林冲的,有可能发展林冲为他的羽翼。可是当林冲与高衙内发生纷争时,高太尉显然做了陷害林冲的成本与风险分析,结合林冲的下级军官身份,保全儿子并不困难。于是就有了陷害林冲,反而逼反林冲的后事。

因此,在官场上,他们之间的恩仇,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林冲是失败的一方,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皇帝的昏庸无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林冲的不幸正如其所代表那一类的政治牺牲品一样显得微不足道。2.奸人的险恶

奸人的险恶是林冲多舛命运的第二大原因,官场之所以如此黑暗就是由于那些奸臣小人的从中作梗,致使我们的主角林冲步步为营、隐忍退让,但终究寡不敌众陷入了奸臣为其安排的阴谋陷阱当中。而文中的高太尉作为权利金字塔的上层人物,他可以随意地运用他所有的权力资源去清除异己。林冲只因为得罪了太尉的人,就被逼上了一条充满荆棘、杀机四伏的悲情之路。从那些小人的阴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纵使林冲再聪明也无法躲过这此起彼伏的连环阴谋,谱写了一曲英雄的悲歌。

从林冲被陆谦假意骗出来饮酒作乐,林娘子同时又被骗至一家酒楼险些被高衙内逼占得逞开始,就已经开启了他的悲壮旅途,陷入了朋友和敌人合谋的阴谋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也就是这个导火索使其与自己的上司高太尉关系决裂,开始了步步惊心的征途。

之后,林冲在东京街头巧遇卖刀之人,施以重金买下此刀,这也为误入白虎堂埋下了伏笔。其实这买刀一事,有点蹊跷。书中虽然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买刀一事是否为太尉一党的精心安排。可是,我们纵观上下文,就可悟到林冲买刀一事是这一连串阴谋陷阱中的重要一环。卖刀人反复念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对于酷爱宝刀、热衷习武的林冲,这绝对是个致命的诱惑。那些刺激性的话语也暗示了,此刀只卖林冲不卖他人的隐意。果不其然,林冲一眼看中了此刀,花钱将其买下,意欲赠与高太尉。故事就这样按着奸人们的想法顺利过渡到了林冲误入白虎堂。于是哪怕他是“送刀”而非“行刺”,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再加上他身上的那种江湖气、武林风成了他的致命弱点之一。由于太专注武术、兵器,近乎痴迷,所以放松了警惕性。被诱骗至太尉府,误入那白虎堂也就在所难免了。

由于误入白虎堂,冤枉入狱的林冲,拼死捍卫自己的清白,在好心的知府的劝说下,免去了性命之忧。可是故事没有停留在这里,高太尉不但没有满足于林冲的服刑,而且变本加厉命令陆谦买通董超、薛霸二位差人,意欲在去沧州的路上将林冲除掉,从而干净彻底地除掉林冲。幸亏好兄弟花和尚鲁智深的及时出手相救,林冲才能够幸免于遇难。到了沧州大牢,林冲为感谢这两位差人的照顾,以其一贯的作风将自己仅剩的十两纹银赠与了两个小人,殊不知这仅剩的十两纹银对林冲的牢狱生活至关重要。这两位身负杀害林冲的大任的差人之所以就此放过林冲,就在于他们很清楚货真价实的杀威棒下几乎没有几个活人,故此,很乐意地接受了纹银,回去交差。幸好林冲此时巧遇柴进,借得了十两纹银安然躲过了此难。

接着,东京得知林冲并未被除掉,陆谦亲自督战,命令管营为林冲安排了看管草料场的差事。表面上这比沧州大牢的事情轻松,实则是奸人的又一阴谋。料想大火烧了草料场,就算烧不死林冲,也让林冲死路一条。故事发展到这,林冲已无退路。事发当晚,大雪漫天,幸亏林冲躲避于山神庙,无意间听得他们的奸计。于是怒杀了陆谦等人,变成了重犯。从此被逼上了梁山。

这些阴谋陷阱,几乎回回都是生死局。林冲就是在这些龙潭虎穴中摸爬着挺了过来,纵观《水浒传》,没有一个草莽英雄像林冲这样遭受了奸人如此多的阴谋残害。作者以缜密的构思和故事化的笔法,字里行间突出了奸人的无所不用其极,反衬了林冲对邪恶势力防不胜防,2 充分展示了他命运的多舛。3.权力的可怕

自古以来,人们对权利的极力崇拜是很多人身陷樊笼、不能自拔的主要原因。林冲命运多舛的又一大原因也是对权力的争夺。他的一生总是在一个个政治漩涡、权力斗争中徘徊。官本位的思想在对林冲的人物叙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味。

林冲作为一个自然人,不可能不想升官发财,只要有贪欲就会对权力有所眷恋,所以才会一开始对高太尉表现得毕恭毕敬。可是,对权力的争夺不是那么容易,官场黑暗、人心险恶,爽直重义的林冲难以如愿。由于迁怒太尉,更彻底失去了政治庇护,落得家破人亡的结果。其实统观全文,林冲的不幸遭遇可以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故事发展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作为更有实力的太尉当然会想尽办法了结林冲这个心头祸患,这样太尉才能高枕无忧。林冲作为《水浒传》中少数恩怨分明的草莽英雄之一,即使在怒杀仇人陆谦时,都是先发表一番所谓的宣言。这让我们看到了他对权力已经心生畏惧,只希望能够早日回家与林娘子重逢厮守。这其中为了实现对林冲的灭口所采用的种种阴谋手段,让我们不寒而栗,也让我们对权利的可怕有了初次的了解。

等到林冲被逼上梁山后,他同样也卷入了梁山水泊内部权力斗争的政治漩涡。白衣秀士王伦生怕林冲的到来会使他的寨主地位不保,但又碍于柴大官人的保荐,只能想尽办法逼迫林冲另谋生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果不其然,当晁天王等人到来、再次受到王伦的冷遇与羞辱时,林冲最终萌生了火并王伦的想法。在晁盖等人的帮助下,林冲还是先发表了一番宣言,道出了王伦的不义。在一番妒贤嫉能、私心作祟的批斗声后,一刀结果了王伦。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这通过大伙一起拿命拼来的有限资源是不能独自享受的。而王伦的行为显然违背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江湖道义。从他“火并王伦”后力挺晁盖登上寨主之位可以看出,林冲其实已不再爱慕权力。但是,人心隔肚皮,作为领导阶层当然不会轻易相信林冲无意权力斗争。所以林冲是被动式地卷入权力的斗争当中。

作为继晁盖之后掌握梁山实权的宋江而言,对于林冲的提防尤为明显。虽然,晁盖的名声不小,可是与真正的江湖民意领袖宋江相比,无论从人脉、影响力,还是心机上都不如宋江。再加上林冲没能够一同参与营救宋江的行动,使他很难被纳入宋系。可是,在梁山除了晁天王就要属林冲资格老,因此在军师吴用的协助下,宋江也对山寨首领不断分化,以实现自己的集权领导,成为真正的领袖。尤其在三打祝家庄之后,林冲也渐渐地退出了梁山的领导层,转变为冲锋陷阵的一员战将。书中的林冲参与了种种战役,而且几乎次次都是主将。由此可见,林冲在扭转战局中立下了大功。可是最后座次排在了关胜后面,这不能不说是宋江为了避免林冲等人影响过于强大而做的安排。这也使得梁山决策层越来越呈现出宋江个人意志的倾向,没有人可以挑战他的权威。几乎所有重大行动事实上都是由宋江发号施令,而没有广泛征求众位兄弟的意见。此时的宋江虽然只有“梁山泊总兵都头领”的封号,却隐约地与众弟兄有了君臣之别,有了感情上的距离。假使梁山水泊的草莽英雄真的起义成功,先不谈他们是否能够推翻宋徽宗,即使他们能建立独立的梁山国,林冲将会有怎样的命运?也许在宋江的心里,林冲这样的人,最具有威胁性。

梁山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多次权力之争。各个头领之间的权争也是异常激烈,资格较老、威望甚高的林冲是难以置身于这些权力争斗之外的。所以,林冲的结局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权力之争中保全自己实属不易。自从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林冲与众位草莽英雄一起跟随宋江四处征战,百战余生,残酷至极,终于平定乱贼方腊。却在回京途中染上风瘫不能痊愈,便留在杭州六和寺中由打虎武松看护,半年后不治而亡。

林冲的一生,充斥着权力的斗争,即使无意也难免他人的心存芥蒂。在权力的政治漩涡中,左顾右盼,这样的人物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演示着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可对于林冲,他的一生终究是悲剧的、苦难的。

二、多重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是丰富的,同样也是生动而深刻的。施耐庵对林冲的性格的刻画主要通过在矛盾冲突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凸现其鲜明的特征。翻阅《水浒传》,我们不难发现凭借林冲当时的社会定位怎会反抗朝廷的疑问。因为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既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又有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封建思想的熏陶不能使林冲成为统治阶级的利器,那也大不必成为与之为敌的反民。但是,就是一个像他这样明理、谨慎、守本分的人,也还是在奸臣小人的步步紧逼、处处戕害下走投无路,投奔了梁山。所以林冲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也是有着鲜明的性格变化。1.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林冲有着委曲求全的性格,假如没有高衙内事件,林冲也许就会无风无浪度过此生甚至还会平步青云。可是这就是故事剧情曲折所在,林冲陪伴妻子去岳庙还香愿,不幸妻子路遇可恶的高衙内对其一番调戏,幸得丫鬟锦儿急忙叫来正与鲁智深喝得高兴的林冲。林冲焦急万分,气愤地制服了歹人,正待下手惩戒时,认出了那人正是自己的上司之子高衙内,就立马手软了,作者通过动作来写人物内心的思想很有艺术。我国传统文化观念里,妻子是私人物品,遭人调戏是男人的奇耻大辱,只因为对方乃高太尉之子,林冲便只有敢怒不敢言的份。他的委曲求全只是为了平静的生活不被破坏,但他的身份地位与社会环境也促使他安于现状而变得逆来顺受。因为“林冲出身世家”,深受传统礼教宗法的束缚, 帝制时代的“纲常伦理是他为人做官不敢逾越的‘雷池’,因此,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以至忍气吞声成为

[4]143 他性格的一个致命弱点”。林冲由于得到高太尉的提拔任用,因此他对自己的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谈之间,仍称之为高太尉。在被发配到沧州的路上,那两个差役对林冲百般地折磨:给他带沉重的铁镣、让他光着脚走、给他很少的食物,甚至还用开水烫他的脚„„对此种种,林冲都毫无怨言,顺受奸臣小人给自己的苦难。后来到了野猪林,两个差役都已经准备对他下黑手了,林冲仍然心无防备,要捆就捆,听天由命,幸好有其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关键时刻及时出手相助使他免于非难。他被发配沧州后由于没有及时拿钱讨好牢头而被牢头一顿臭骂,说得林冲哪敢抬起头。之后牢头骂完了,林冲去取了银两,陪着笑脸说:“差拨小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他如此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一点都不像昔日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那般威风凛凛,即使被原本属于自己手下的士卒辱骂、欺诈,也是忍气吞声,为的是有朝一日,赎罪返京与妻子早日相见,只可惜这一切只能在他的梦里实现。直到故事剧情发展到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时的林冲心中仍抱有幻想。他希望自己安分守己地服刑,争取能够重见天日,继续过上平常人的生活。于是他继续逆来顺受,对于他人的陷阱无动于衷,只做自己的春秋大梦。

即使林冲上了梁山,这一性格特点也还挥之不去。虽有一封柴大官人的亲笔保荐信,可是好事多磨,梁山头领王伦乃是落榜书生,毫无英雄气概,却专于心计,深怕林冲凭借其威望与实力抢夺第一把交椅,对于林冲的加入百般顾忌、极尽推诿,本想以几十两纹银打发林冲另投高处,以小寨粮食缺少、房屋不整、人力寡薄为由委婉劝说林冲断了梁山这条道路。可是天下之大,还有何处可让林冲容身,这时林冲只能委屈自己,为所谓的“投名状”而烦忧。我们通过这些片段足以看出林冲的委曲求全,为了自己的那不现实的梦做着逆来顺受的挣扎。他的这种出门在外低调隐忍的性格在和平清明时代也许值得称道推崇,可在那个奸臣当道、官场混沌的时期,那样的性格显得那么苍白无力。2.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有很多个性粗暴、鲁莽杀人的草莽之人。他们虽然有着侠义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杀人越货的糊涂行径。还有那些路边开黑店,依山而建的强人山寨,做着打家劫舍、兜售人肉包的恐怖营生,这些强人在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我们早有耳闻。他们当中或因为迫于生计,或因为官府所逼,都可谓无奈之举,但是没有几个能 4 真正称得上是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纯粹的替天行道。施耐庵之所以描写这些角色,为的是反映历代农民起义的真实面貌。历来的起义队伍中常常是鱼龙混杂,向来不乏趁火打劫之徒,或者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此人行事光明磊落、仗义疏财,有着一定的社会名望与江湖人品。他绝对没有滥杀无辜之念,在很多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他那颗菩萨心肠,多次救人于危难之际,解困于水火之中。

在东京身为十八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为素未相识的李小二夫妇打抱不平,使他们能够免于牢狱之灾。之后又仗义疏财,以便他们离开东京,另谋他处安身。说来命运有点奇妙,正是因为这之前的过往,李小二夫妇对这位发配沧州的大恩人林冲照顾有加,不时地为林冲送来酒水,这也印证了“好人有好报”的说法。

常言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般都是性命攸关之时,所救之人多为落难英雄,才子佳人,比如花和尚鲁智深救助金翠莲父女俩,护送林冲,就是属于此类,林冲此番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真性情之举,看不惯弱者受欺,嫉恶如仇,而且不以暴力制止暴力,而以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力和平地解决了争端。3.忧郁隐忍,恩怨分明

《水浒传》在描述豹子头林冲的时候,忧郁隐忍、恩怨分明是林冲的突出性格。他是忍他人之不能忍,只是一心希望安稳避难,有朝一日回京与妻子相逢。可是事与愿违,遭人屡屡刁难、陷害,最终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不过林冲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即使发泄自己的仇恨,也是恩怨分明,绝不伤及无辜,尽显英雄本色。

林冲作为宋徽宗时期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得知了自己的妻子光天化日之下遭人调戏,第一反应当然为妻子讨回公道,结果却因为对方是高衙内(高太尉之子)而退缩。这也是林冲在《水浒传》的第一次隐忍。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却只以“先自手软了”的隐忍,睁着

[5]148眼睛“瞅那高衙内”。这隐忍的行为说明林冲很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文章在这里写得符合逻辑,显得合情合理,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充分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书中对林冲跟鲁智深两个形象的塑造就是鲜明对比。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嫉恶如仇;鲁智深看见自己的朋友受欺负就不能忍受,而林冲是自己受到凌辱、受打压却不敢反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更加突出了他的忧郁隐忍的性格特征。

接着,文中写到林冲并不想将事情闹大,弄得大家都无法收场。可是高衙内实在是仗势欺人、无法无天,继续找林冲的麻烦,即使林冲心想苟活性命于乱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书中写了高衙内用权力和荣华富贵收买了他的兄弟陆谦,这才有了后面的陆谦假意宴请林冲饮酒,高衙内酒楼调戏林娘子的事情。当林冲得知这其中的猫腻后,立马拿起尖刀,去找陆虞侯,而非是找高衙内。小说写到这里,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不过这种反抗是有限度和范围的。林冲此时最恨的人是陆虞侯,因为素有江湖情愫的林冲最看重的是情义,背信弃义是林冲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林冲内心也有许多的气愤与痛楚,所以他很明确自己所恨之人。在被发配沧州途中,两位公差受人之命,百般刁难、欺负残害林冲,他也没有将恩怨怪罪于差役。直到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险些被害。他还极力劝阻师弟放过公差,因为他心里怨恨的只有陆虞侯、高衙内等人。到了沧州大牢,日子也并未平静。为了借得讨好管营的十两纹银,即使被洪教头刺激与他比武,他也是礼让三分,丝毫没有将自己对仇人的恩怨施加在洪教头身上,直到最后忍无可忍他拿出一番看家本领令其点到为止。林冲的恩怨分明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是在风雪山神庙,要不是碰巧躲雪于山神庙,无意间听得奸人的诡计,估计林冲还会一直忧郁隐忍。不过最终还是爆发了,一气之下击杀了陆谦等人。从一个普通囚犯成为了重犯,彻底打破了曾经的美好愿望,硬生生地被逼上了梁山。之后,火并王伦之事,也没有伤及无辜,尽显英雄风范的恩怨分明。

《水浒传》中描写到的林冲的隐忍性格与恩怨分明的地方还有许多,这些性格的描述也在一定程度上随着林冲的经历的变化而变化,使他从一个默默忍受发展到怒而杀敌却又不失分 5 寸、恩怨分明的人,这样的形象也充分展示了真实的人性。4.谦逊大度,高风亮节

林冲的谦逊大度、过人才华使他更加趋于完美的人性,颇具一番英雄本色。纵观这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排位座次中我们不难发现,林冲的谦逊大度,高风亮节。正是被逼

[6]34上梁山的林冲火并掉王伦而立了晁盖、吴用和公孙胜等人,“才使得梁山泊渐成气候”,想当初,在白衣秀士王伦的时代,位列于杜迁、宋万等人之后第五把交椅,那时候谈的是资历。可当林冲火并王伦之后,众人推其为王,可林冲却当众拥立晁盖为山寨之主,对梁山的座次一让再让。林冲只是义正言辞地向在座各位说明了这火并王伦之事并非是想坐上这水泊梁山寨主之位,纯属为了众位豪杰好汉出气也为了梁山的将来。林冲杀了王伦,是为了维护梁山造反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局,发映了他对造反事业的迫切要求和热烈的憧憬。所以说,水泊梁山造反事业的基石,是林冲火并王伦所创下的。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权力的无心,从第四把交椅退让到第六把交椅,虽然这当中不乏宋江、吴用的心机重重,更与他的谦逊大度有关。

林冲在梁山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功劳,有名望,不仅没有派系,还是一个具有爱恨情仇的人。在风雪山神庙中怒杀了陆谦等人中,一番荡气回肠;火并王伦、拥戴晁盖,尽显高风亮节;扶正宋江,征战四方、讨伐方腊,选择功成身退,可谓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堂堂一百零八将中真正有眼光的没有几个,可林冲的大目光与吴用不同,他的才能没有表现出官场的奸诈和权谋成分,更突显一番大义大局意识。

三、形象意义 1.社会意义

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这样一个社会地位、金银财富都有的人都能站出来反抗原先培植自己的阶级,这不能不说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意义。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造反起义的又怎么会只有林冲一个官宦之人?“他从虽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显露出英雄本色,成为官逼[7]240民反的代表和象征。”因此,林冲人物形象的描绘,已经十分详尽地为我们诠释了官逼民反的过程,也使林冲形象成为官逼民反的典型,这一文学形象也因此而具有了相当深广的社会意义。另外林冲刺配是一桩天大的冤案,但是他的冤案却无处申诉。官府衙门向南开,没权没势别进来,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司法制度的腐败。纵观林冲的案件,我们可以看到,公差衙役可以私自对犯人用刑或随意了结犯人的生命,因为腐败而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使得黎民百姓有冤无处申,从而被迫走上反途,有家不能归,终致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这种悲剧命运,反映了宋徽宗时期,朝廷腐败,奸臣当道,败坏朝廷,残害忠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作者通过文学的方式还原历史的面貌,把人物的命运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读者能够跨越时间的局限性,对小说所处年代的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能够有充分的了解。林冲这个形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民的共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社会的某种生存状态和普遍的思想情感,从而使读者阅读时能触及到人性中某些共同的东西,产生共鸣,从而使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能够鲜活地活在读者的心中。2.文学意义

《水浒传》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文学的方式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小说的成书背景和当时社会环境。林冲作为《水浒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者正是通过把林冲放入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来完成林冲性格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林冲作为《水浒传》中的悲情一号人物,以其多重的性格特征谱写了一曲雄壮的悲歌。在小说中林冲的多重性格特征不是简单意义上面的叠加,而是线与线的交错。在他那多舛的人生中,前半段陷入了官府的重重阴谋陷之中,后半段虽上山做起了起义军首领,也并未享受多少胜利的快乐。作者详尽地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官场之人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全过程,彰 6 显了林冲的英雄本色,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升华了林冲这个悲剧形象的意义。并且他的这种悲剧意义充分而深刻地揭露了北宋末年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与政局的震荡。通过林冲这一形象也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愿景,鞭挞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罪恶与黑暗。

参考文献:

6.水浒传林冲读书心得 篇六

解读水浒传之被林冲出卖过的尚鲁智深

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嫉恶如仇、他重情重义,千里迢迢护林冲,他淡泊名利,功成名就不求官,然而是什么让他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又是什么让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就是水浒传里光明磊落的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开始,结尾又是鲁智深擒方腊。一头一尾的打斗都是鲁智深来完成的。鲁智深因为人品非常好,武功也好,简单说说鲁智深打死镇关西的经过,鲁智深在路上结识了史进,见面就请史进吃饭喝酒。这俩人有个共同点,他俩都有一身好的纹身,北宋的时候的纹身比现在都流行,现在纹身都为了时(装13)尚,鲁智深之所以叫花和尚就是因为他的纹身都是花,他们俩在喝酒的过程中得知镇关西这个人是当地混子无赖,鲁智深一听气坏了,他性格天生豪爽,看不了民间的不平事。他先把那对父女放走了,然后守着门口不让人报信去,结果去找镇关西三拳给打死了。惹了事了就跑了,后来又遇到了金翠莲的后老头,赵员外,就给鲁智深介绍到了五台山当了和尚,因为赵员外总给五台山的和尚香火钱,这些和尚也不好拒绝,就这样鲁智深就到了五台山,法名智深,原来叫鲁达,鲁提辖。后来他在五台山也待不下去了就去了大相国寺,在开封,又收了一堆流氓,接着力拔垂杨柳,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心静如水,在哪都能待下去,这是鲁智深最快了的一段日子,接下来他认识了林冲,从此改变了鲁智深的命运。鲁智深怕林冲的性命被人害了,一路保护林冲,震住了董超薛霸,等鲁智深走了之后,这俩人问了林冲这和尚是谁?林冲结果一句话出卖了鲁智深:“这算什么,当年大相国寺的垂杨柳他都能倒拔起来,”这句话就把鲁智深出卖了,在相国寺待不下去了,高俅派人去抓鲁智深了,再后来俩人又在梁山相遇了,林冲和鲁智深打招呼,鲁智深之前叫林冲兄弟,后来在梁山上看到林冲管他叫林教头。这就看出来鲁智深不愿意和林冲抓破脸,只是心中有些不悦。鲁智深的综合素质最后得了善终,在打方腊之前,征讨完大辽,鲁智深就带着自己的朋友都去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他送了鲁智深16个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接下来随着宋江南征方腊,征方腊损兵折将,59将死于战争,11人在路上病死了,到最后就剩30多人。鲁智深抓住了夏侯成和方腊,立下大功之后鲁智深视功名如粪土,留在杭州六和寺了,钱塘潮来了鲁智深以为又打仗了,旁边的和尚给鲁智深解释,这是潮信,这下子鲁智深明白了那十六字了。鲁智深圆寂在六和寺。可以说鲁智深一辈子活得潇潇洒洒,光明磊落,不掺杂人世间半点丑恶,和其他的梁山好汉相比,得善终。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7.水浒传读书心得 篇七

莱阳市盛隆小学 张晶晶

古典名着水浒传,是一部不可多得文学奇葩《水浒传》的全称为《忠义水浒传》,本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书中出现的人物有数百人之多,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我好不容易看完了全书,印在脑海里的除了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忠和义。

在我眼里,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是英雄。其中“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都是惩奸除恶的大英雄,我非常崇拜他们。

鲁智深和武松都爱喝酒,醉酒之后会做出种种惊天动地的事。但我认为“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这两人的行为还是不同的。

武松其实并不是个贪杯的人,他喝酒往往是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比如在景阳冈,本来他也不是想喝许多酒,因为看到了酒馆的招牌“三碗不过岗”,他的豪气和霸气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于是他就是要喝满三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俗话说“酒壮英雄胆”,他本来就艺高人胆大,再借着酒劲奋力搏杀,结果老虎非但没吃了他,而是变成了他的囊中物,他就成了人们奔走相告的大英雄,给当地人民消除了虎患。这顿酒,吃得好,吃得威风!

而鲁智深喝醉酒只是为了逞能。有一次,鲁智深和一些小混混们喝酒喝得太高兴了,看到旁边的杨柳树都不爽了,觉得有鸟屎,扰了兴致,居然又大喝几碗之后,把一棵千年的垂杨柳连根拔起,在场的人一片惊呼,掌声如同雷鸣一般,满足了鲁智深的“英雄心理”,哎,可惜了好好的杨柳树,招谁惹谁了,竟然遭遇灭顶之灾呀。可见,鲁智深并不是用武功为大家做好事,只是匹夫之勇罢了。

武松喝酒还是一种策略。一次武松知道蒋门神是个大恶人,几次去找他算账,可不见其踪迹,怎么办呢?于是武松假装喝醉酒,故意调戏蒋门神的妻子,达到了引蒋门神出来的目的。

花和尚呢?他只会喝得昏天黑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使性子胡来。有一次犯了寺规,有人说他坏话,有人用棍子打他,把他惹火了,把寺里的人都杀了,而这些人并没有犯什么滔天大罪,只是平白地惹了花和尚呀!事后,他也后悔了,可有什么用呢?可见,他是非常鲁莽的,行事不顾后果。而武松只杀坏人,这样一看,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两位大爷虽然都爱喝酒,但是鲁智深喝酒之后是一介莽夫,而武松喝酒之后却有理智有头脑,所以武松才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水浒传》主要思想倾向是宣扬忠义。其主要人物宋江被作者描绘成忠义的化身,如宋江刚上山,九天玄女降下的法旨中有“全忠仗义”,排坐次时天上降下来的石碣也有“忠义双全”。当宋江被立为山寨之主时,他首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 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宋江要把水浒英雄个性“血气刚猛”之无拘无束的侠义引导到“替天行道”的忠义道路上来,使水浒的个体英雄侠义服从于梁山泊集体的忠义。小说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并且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全忠仗义”、“替天行道”的武装队伍。而且小说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全忠仗义”的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忠义”的基本解释为忠心和义气。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而义呢?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义”字是春秋战国时代注册的专利,见诸儒、墨、法各家文本,主要是一种人际关系规范。然而,在当时和以后,对“义”的诠释和发挥,却歧异不一。简捷地说,统治者认为,你越是服从他,维护他,你就越“义”。而在老百姓看来,水浒英雄的杀贪除霸,劫富济穷,恤孤扶贫,才是他们心中应有之义。这种“义”的存在,使水浒英雄们彼此倾慕,心心相契,共同的人生趣味使他们聚在一起。培育出互相悦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情谊。“忠义”作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当然之则,在正史里是超越具体个人的感性生命的。封建正史忠义观念强调的是道德准则本身的价值,在正史里面往往被描写为履行封建伦常而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水浒传》忠义观是一十分复杂的结构。一方面,忠义是忠于大宋天子,特别表现在宋江及一些朝廷降将身上,他们追求“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忠义”是对国君之忠诚,表现为封建皇权主义思想。宋江在被奸臣以朝廷名义毒死前,还对李逵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另一方面,忠义是忠于兄弟义气,忠于梁山事业,忠于朋友所托等,如在晁盖、李逵等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忠义既是江湖好汉间的团结战斗、无私援助精神,又表现为人格上的互相欣赏和尊重。忠义作为水浒英雄个体的处世准则和梁山英雄群体的政治原则,它同对一定的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它也没有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水浒英雄一直以激烈的行为进行印证、践履。《水浒传》忠义观念虽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同正统儒家的封建政治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毕竟有许多方面同正统忠义观念迥异:第一,正史忠义观念同普遍的天理相联系,理性原则优先《水浒传》忠义观念同个体的生存欲望相联系,感性原则优先,较多地渗入了意志的因素。第二,从忠义观念的社会功用来讲,正史忠义观念是封建统治秩序的肯定性因素;而《水浒传》忠义观念不时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性因素,水浒英雄常常以忠义为名“杀富济贫”、“抢掳官廒”,他们要“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苍穹再补完”“搅扰得道君皇帝龙盘椅上魂惊,月风楼中胆裂”。第三,从义观念的行为主体来说,正统忠义观念是一种普遍性原则,如黄宗羲在《原君》里所说“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对所有臣民尤其是官绅阶级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水浒传》忠义观念是少数天罡地煞的德性和行为准则,水浒英雄是历劫的天神,他们身上的忠义带上了神性的色彩,忠义并没有推及于一般人。

这是一个忠于朝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较大的义士集团,实质上是一支身居草泽之中、心在朝廷之上的“忠义”军。《水浒传》第三十二回中第一次说出“招安”这个词语的应该是武松,他与宋江谈心,当宋江邀他一起去清风寨时,他说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则说:“兄弟有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并请他:“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这表明在流落江湖时,武松、宋江等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落草”并非长久之计,仅仅是为了躲避自身灾祸的权宜计策。在梁山泊大聚义后,宋江在菊花会上“一时乘着酒兴”写了首《满江红》,词中有“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除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受到武松、李逵的反对后,他批评武松说:“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这些表明:梁山泊英雄聚义成为一个集体后,已不再如个体侠义那样快意恩仇,也不像如占山为王时那样仅仅为了小团伙的生存“打家劫舍”,而必须把英雄行动的目标转向到英雄发展、民众安全、家国保卫等方面丧,实现广泛的侠义与忠义融合,即成为“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英雄。对皇上的愚忠只是他们主张的“忠义双全”思想观念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而最根本的含义则是他们身上固有的且具有普遍性的那种“忠孝节义”的心理特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并认为这种上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不可违背性,要绝对遵从,否则就是以下犯上,不忠不孝;而这种等级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名望的高低、出身的贵贱、甚至年龄的长幼等等,简言之,这种等级秩序是天定的。我想,也是由于这种愚忠的心理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8.《水浒传》读书心得 篇八

《水浒》读书心得本人特别爱看《水浒》,想与大家讨论一下。见解可能不太一样。先说“老大”宋江。

回顾宋江的一生。做押司时怒杀了阎婆惜,朱仝知他是男子汉,放了他。在此之前他私放晁盖,也是为了正义。后至清风山,在将死之际可怜自己,原来都同在江湖。花荣帮他解脱,却一同受害。秦明、黄信,不得不敬重他。被刺配到江州后,许多人为了救他,劫了法场。“孝义黑三郎”也不是徒有虚名的。再说“花和尚”鲁智深。他的一生好杀人,计杀邓龙、吓坏呼延灼,看不惯邪恶势力,使目的得以进行,他的一生好帮人,醉打周通、解救林冲,为的是帮助正义。他信佛,他的暴力其实也是皈依佛法、拯救众生,对人的另一种关爱。他留给我们的,是传奇的一生和虔诚的信仰。卢俊义和燕青,他们行侠正义,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杨雄和石秀,他俩走上梁山的经历更是经典;更有英雄夫妻,他们并肩战斗,谱写出一段段佳话……英雄人物的结局还是令人揪心的。他们的死令人心中嗟叹,为什么他们不明不白的死了呢?说白了也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改邪归正,此可谓“善虎”,可谁知以高俅为首的四大奸臣的关系网成了一只虎视眈眈的“恶虎”。“善虎”想效力于国家,而“恶虎”想赚取国家。四大奸臣赢了。而他们赢了的后果是什么?国家衰败,与皇上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皇上的地位却由臣子决定。我们不会想到偌大一个东京会让小人玩弄在手中。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其实,它的深刻内涵还是值得借鉴,虽然是“xxxx”,但是依旧适用。

古代那些斗争,分辨得是清清楚楚。现在,我们虽然没有那种气魄,但是我们的骨气应该常在,无论怎样,他们的形象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给我们现代人以启迪:要做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光明磊落人!

9.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篇九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林冲醉倒在雪地里,刚才被他打跑的庄客找来了援兵,正好把他绑了吊在门楼下,正巧这是柴进的别院,被柴进解救下来,一时间感慨万千。住了几日后,官府悬赏林冲,这时候林冲主动向柴进提出投奔他处。林冲这个决定是有义气的,不给恩人柴进添麻烦,同时更是明智的,在这场全民搜捕的行动里,林冲在柴进这里人多眼杂,就算柴进仗义,也有走漏风声的危险。况且,由自己主动提出,既成全了名声,又顾及了情义,还可以得到柴进的一些物质上的资助,要是等到柴进主动提出,恐怕不仅面子上不好看,两人的情义恐怕也会到此为止了,这资助即使有也会少的可怜。况且,林冲与柴进不过是江湖相遇,柴进为林冲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哪里还能对人家得寸进尺?柴进果然一口答应,并且推荐林冲去梁山。柴进这样的人物,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各路神仙小鬼都有打点,凡事在明里暗里都找得到路径,这样的人很难不成功。在看柴进送林冲出关的手段,故意给军官说我这有林冲,你为何看不见,军官因为和柴进相熟,也是一笑而过,并不检查。这个桥段在今天也许并没有多大新意,各路电视小说里都有类似情景,但确实是一招经典的手法,因此才能百试不爽。但这招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该有的程序没有能够得到落实。今天我们的各项规定都强调落实二字,便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虚浮作风。但这落实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在天高皇帝远的古代,尤其难以实行。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利用高度发达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林冲到了梁山泊开的黑店,打听去梁山的路径,同时忧愤题诗,引出了此处的接头人朱贵。这里的情节是大多数看水浒的人都不会太多注意,或者说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忽略了的。那便是朱贵对于梁山酒店的介绍。这里原本是什么场所?且看朱贵的原话: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这番话点出了这家酒店的本质,也点出了梁山的本质,黑店,土匪。这里干的是抢劫杀人的买卖,是谋夺他人生命财产的罪恶行径。这样的行径,被水浒的情义标杆所忽略了,引来的是拍手称快。为什么?想了想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得出仇富二字,有钱人必然是坏人,杀富济贫是咱们应当干出来的事情。但这样的解释,又觉得有失偏颇,即使仇官仇富在今天看来貌似有成为大众心理的趋势,但似乎依旧没有能够达到事物的本质。继续苦思之中,突然想起两个荧屏镜头,一下便有了豁然开朗之感。第一个镜头是致命魔术里的,魔术师把装鸽子的笼子拍扁后,从另一个地方拿出鸽子的魔术,大家都拍掌叫好,只有一个小孩子哭着说,那只鸽子死了。是的,开始那只被装在笼子里的鸽子,其实是被拍在了笼子下的机关里,被里面的尖刺杀死,后面出现的鸽子其实是另一只早就准备好的。魔术师的内心独白中说道,人们希望被骗。每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后面都有一只冤死的小鸟。第二个镜头来自权力的游戏,乔佛里这个小皇帝的婚礼上,他用一把剑展开了装满鸽子的大箱子,很多鸽子飞起来,人们看着这代表和平的鸽子欢欣鼓舞。这时候镜头移到那个被斩开的大箱子里,里面是几只被剑杀掉的鸽子,无人注视。这三处场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候,颇想问一句致命魔术里面经常出现的话:你仔细看了吗? 林冲到了梁山,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林冲由于本领高超,让原本的山寨大头领王伦生出了警惕之心。他知道自己几兄弟的本事都比不上林冲,林冲进来,造成客强主弱的局面,自己的地位不保。就算有柴进的面子在,也要拿点钱把林冲打发走。后来是几个小弟都劝谏,看见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团结了,又想出一招,叫林冲送个投名状,杀个人头来表明心迹。王伦的想法在人们看起来不免小家子气,但从日后宋江入主梁山,这些梁山元老的地位一落千丈便可看出,他的顾虑其实是不无道理的。作为山贼这样的身份,没有国家法律来保障你的权利,全凭自己的本事来决定地位,这时候一个本事比自己几个人加起来都大的人出现了,地位危机就在眼前。只要林冲一起歹心,董事长的地位多半不保。这种时候,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林冲)的人品上,希望他人不要来抢自己的基业。这种把希望寄托于别人人品身上的事情,一个山贼的世界观怎么可能做得到?而且,作为一个需要权力的管理者,这更是决不能有的愚蠢想法。今天我们看觉得王伦是小人,只是出于爱林冲的想法罢了。然而,林冲的人品就一定靠得住吗,他真的会安心当小弟?也不一定见得。王伦要他去杀人来当投名状的时候,不是也去了?这时候的林冲,怎么形容呢,说是破罐子破摔吗,还是说他干一行爱一行,马上就进入了角色?不管怎么说,管你是什么人呢,我要生存,就必须杀别人的头。为了自己的生命去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人还有底线可言吗?况且林冲入伙之后,每日干的是什么事情?五个好汉打家劫舍耳。即使林冲当年义薄云天,乐于助人,那又如何?还是那句老话,人,是会变的。大多数人,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情景,从古至今,遍地都是。譬如今天的黑心药品食品等,那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管他人的死活?抛开这些道德败坏的现象,我们看看自己身上,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就说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找工作,我要找到一个饭碗,必须打败他人,让其他人都得不到这个饭碗,这样我就能生活,至于其余的人,哪怕你得不到这个工作就要去讨饭,那也是事不关己,只怪你们没我有本事。得到工作后,只有自己成功的喜悦,只有战胜他人的豪气。又如同新人进了单位受到老人的打压,又何尝不是王伦林冲之间故事的翻版?新人要出头,老人要保位,两者的矛盾冲突是很自然就会发生的。这并不是为了去贬低谁,而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才知礼节。人穷命短的时候,只能是独善其身。只希望达而富贵之日,不要忘了兼济天下。

上一篇:教师结对帮扶协议书下一篇:生活语文教学实践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