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制度改革

2024-10-04

通讯员制度改革(精选15篇)

1.通讯员制度改革 篇一

xx公司通讯员管理制度

为了公司信息化、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等工作发展的需要,根据公司领导要求关于建立、建设通讯员队伍,全面提高信息化和宣传工作的质量,鼓舞和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信息化和宣传工作建设的指标,特制定通讯员管理制度。

一、通讯员基本素养

1、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思维敏锐,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把握新闻线索。

2、工作作风扎实,能够密切联系各部门员工,有较强的团队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

3、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能够较为准确地领会公司及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

二、通讯员队伍建设

宣传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办归口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以部门为单位,每部门推荐一名通讯员,按时负责收集、宣传、报送各部门的所有宣传稿件;部门通讯员的人员确定由本部门推荐,报党办备案;通讯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离开原部门的,要及时推选新的通讯员,并以书面形式报党办。

三、通讯员职责和权利

(一)工作职责

1、参加公司各类会议及了解公司整体情况。

2、负责收集、整理所属部门的新闻线索,及时将有价值 1的事件写成稿件或信息。

3、及时上报所属部门的新闻稿件、信息及其它稿件。

4、对所属部门其他人员上交的文稿进行把关,帮助提高稿件质量。

5、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其它文字材料拟写及宣传工作。

(二)享有权利

1、参加公司及上级公司组织的写作方面培训。

2、获得稿件稿酬及公司奖励的权利。

3、参加优秀通讯员评选的资格。

四、稿件报送要求

1、新闻稿件严格遵循“严谨、慎重,有利于企业和谐稳定”的原则,凡涉及到的重要数据、重要情节、重要结论一定要核实清楚,经过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送党办,由党办统一报送,严禁个人投送。

2、新闻稿件及工作信息要真实、新颖、简练。消息、言论稿件一般不超过1000字,通讯类稿件一般不超过1500字,动态性信息一般不超过300字。其他类型稿件要主题鲜明,语言生动。

3、稿件报送要及时。消息类稿件从发生到报送不得超过24小时,若超过3个工作日,公司原则上不予采用,也没有报送奖励。其它类稿件也要及时收集和上报,避免因时效性滞后面导致质量较好的稿件未被采用。

4、稿件写作要认真负责。不得敷衍了事,要认真校队。不得上报虚假新闻,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五、通讯员奖励制度

1、稿酬及积分标准

(1)公司内部刊登的宣传稿费标准:100字以内的稿件3元(积分0.5分);100字—800字之内的稿件5元(积分1分);800-1500字的稿件10元(积分1.5分),1500字以上的15元(积分2分);图片每幅5元。

(2)对外宣传稿费标准:刊登在《兰花报》或集团公司内网的稿件,除集团公司按照稿费标准发放外,我公司另外发放稿费标准,100字以内5元(积分1);100字—800字10元(积分2分);800-1500字15元(积分3分),1500字以上的20元(积分5分);图片每幅10元。宣传公司好做法、好经验的稿件如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奖励500元,在省级报刊发表奖励300元,在市级报刊发表奖励200元。个人职称评定、散文等其它类稿件不在奖励范围内。

六、相关要求

(一)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和通讯员队伍建设,积极为开展宣传工作创造条件,为通讯员开展业务学习、采编稿件以及了解信息等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二)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各部门要培养骨干通讯 员。

(三)通讯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定的新闻写作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广泛了解、收集工作中的发生的新鲜事物和感人故事;勤于思考,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出身边的新闻、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勇于写作,积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好的经验宣传出去,为公司的宣传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2.通讯员制度改革 篇二

废除干部大一统模式

记者:20年前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程连昌:启动人事制度改革, 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决定的, 为了推进这项改革, 成立国家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决定建立国家人事部。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来, 要打破老框框, 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 人事制度不改革, 其他改革就难以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进行经济体制和各方面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是根据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形势决定的, 要在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成立国家人事部、组建国家行政学院, 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改革。在国家人事部成立之前, 国务院有国家人事局, 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不是政府组成部门。

1988年5月, 全国人大正式通过设立国家人事部, 建好了体制, 这个大改革就进一步进行了。

记者:首先做了什么事情?

程连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要废除干部大一统的模式, 实行科学分类、优化竞争机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前有两类人, 一类是工人, 一类是干部。无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叫干部。有人就开玩笑说, 连寺庙里面的方丈都是一级干部。

统一干部模式是不分类的, 完全按照计划体制, 没有一个竞争的科学的管理机制。到1988年, 改革开放也有10年了,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突出的矛盾就是它不能够按照社会发展需要配置人才, 也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机制来选拔人才, 还有一个管理问题。这三方面的不适应, 要求建立健全的科学分类的人事管理制度。

记者:这个改革是如何推进的呢?

程连昌:从1989年开始试点, 一南一北, 6个部门2个市。6个部门是国家审计署、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工商管理局、环保局、建材局。2个市是哈尔滨市、深圳市。一边修改条例, 一边试点, 一直到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公务员制度实行。

建立公务员制度, 第一就是确定范围。开始时我们认为, 公务员的范围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内, 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司机、炊事员等。而在我们最初的考虑中, 法院、检察院都不是国家行政机关, 法院得有专门的法官制, 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但公安机关属于国家公务员。

大家都想纳入公务员队伍

记者:这和今天的公务员制度有很大不同?

程连昌:是这样。再比如1993年《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布时, 党派系统不属于公务员范畴, 但是他们参照公务员的级别、待遇以及管理方法。各民主党派以及人大、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 也都不属于公务员。2005年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这时候就明确党委也属于公务员。这是考虑中国国情统筹协调的结果。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举个例子, 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 政府机构有时开党组会决定, 有时开部务会决定;省级有的开省委常委会决定, 有的由省长办公会决定。一般情况下, 大事往往是经过党组会或者常委讨论定下来的。党委的人也在履行国家行政职能, 因此党委的人不属于公务员, 行政系统属于公务员, 也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经过统筹协调, 已把党委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员队伍。

事实上, 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布时, 公务员的范围就是: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记者:把过去宽泛的“干部”缩小到这样的范围内, 肯定有人不满意。

程连昌:人事制度改革之前人们都想当干部, 改革以后就想做公务员或者是比照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所以大家都想纳入公务员队伍, 不是一两个人, 而是一个系统、一群人。或者是比照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定待遇标准。国家教委就提出, 教师的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 就要这个杠。

再比如中央部委, 行政机关的司局肯定属于公务员, 而那些下属的院所、中心, 属不属于公务员?那时不少部委想尽量把事业单位纳入公务员范围里, 都来争, 讲情讲理, 有的谈一次不行再谈一次, 反复准备材料, 就是想要列入公务员的范围中。

其实就公务员的范围问题, 国外是很清晰的。在我国由于过去的体制状况, 有点不好分。一个部委里还有研究机构、企业, 所以有的能划进来、有的不行。最后通过制度的建立, 把它按照一个统一的原则科学管理起来。

记者: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参照了国外的先进模式?

程连昌:公务员制度事实上是根据中国国情及需要设计的, 同时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我们出去考察, 印象比较深的是法国。在那里, 培训和职务的调动晋升紧密挂钩, 有一定资历的行政人员到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两年, 然后再回到政府里担任更高的职务。

我们在制度设计时也曾提到这个原则, 就是公务员的培训要和工作需要相结合, 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需要增长什么才干和知识, 都要到国家行政学院去培训。这些年来这个培训一直在做, 但是这些结合的机制还没充分体现。

另外, 我们开始曾有个想法, 公务员分政务类和业务类。参照国外模式, 政府的部长和省长, 划分到政务类, 副部长和副省长都叫业务类。政务类通过选举产生, 领导部门和地方工作。业务类则负责具体业务工作。但是这个想法后来没有严格、鲜明地表现出来, 这也是考虑到中国国情。

大门口、楼梯口和出口

记者:提到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就不能不说到公务员考试。您对此如何评价?

程连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是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廉洁, 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务、履行政府的职能, 为人民办好事。这就需要平等、民主的竞争机制, 人进来以后又有严格的法制、科学管理的体制, 然后经过培训, 提高素质。

凡进必考, 是通过考试考察一个人的知识、能力, 鉴别他的品行和身体状况, 这是考试的目的。

公务员考试制度能做到公开, 建立一个平等的竞争机制, 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至于考的内容、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鉴别是否准确, 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其实公务员制度有三个口:大门口、楼梯口和出口。第一个是大门口, 也就是入口, 我们设计了考试制度。第二个是出口, 我们设计了任职年龄, 这是小平同志提倡的, 他说不能终身制, 到年龄就得下。第三个是楼梯口, 就是提拔。这里一定要竞争, 比如要提一个副司级干部, 8个处长报名, 公示投票, 再面试, 再考核。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 通过民主集中, 全面科学, 按照原则标准而决定。

我们想做到的是凡进必考、凡升必争、到龄必出, 把好这三个口。

现在这么多人报考公务员, 是和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联系的。过去有一个阶段, 企业工资比机关高很多, 许多人就不愿意当公务员。但是最近有些企业情况不好、不稳定, 所以公务员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当然, 也有其他一些因素。

记者:这三个口现在的情况如何?

程连昌:这三个口中, 一进一出两个口都严格执行了政策, 因为考试和年龄不容易掺进其他因素。楼梯口还需要完善。有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公平竞争, 有的地方还体现不出来。

楼梯口不像入口那样可以采取考试的办法。因为干部职位越高, 对综合素质要求就越高, 越难以通过笔试这样的形式来考察。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长官意志就有可能左右大局。一个县委书记想提拔一个人, 他不会直接说让谁当什么官, 而是会说, 某某同志不错, 你们考察考察吧。他是一把手, 说出这个意向来, 好多人就按照他的路线考察, 做工作, 结果他的个人意见就变成集体意见了。

所以, 提名权很关键。有权威的人很容易借此把个人意志变成集体意志, 而某些一把手也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收取贿赂, 进而就是买官卖官了。如果最后不是因为某种原因暴露出来, 很难通过程序来质疑它。这个问题就得靠廉政监督。

不能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达到统一

记者:在公务员以外, 事业单位是否也应该是改革的一个重点?

程连昌:事业单位改革要分清性质。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分三类:一类是行使政府职能, 经费完全由国家行政经费支出, 现在都是参照公务员待遇;第二类是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也有其他收入;第三类是完全企业化的。

这三种经费来源决定了不同的待遇:第一类, 参照公务员, 搞聘任制;第二类, 只是补贴和公务员不一样;第三类, 企业化标准。

而在国外, 除了公务员的标准明确, 其他企事业单位都各自为政。比如相当于我们事业机关的单位, 它承担一些政府任务, 但不会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有统一标准。它是企业化运行, 多为国家干事情, 就多从国家拿钱, 工作人员就多收入。

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事情需要统一标准呢?根源在于我们的经济还是弱, 社会财富还是少, 分到个人的比例更少。一个人得到的财富余量不大, 就总想依靠组织, 依附性很强。虽然现在国家的财政收入已经非常可观, 但看平均值还不是很高。

记者:现在, 包括事业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内的人事制度改革, 仍在继续推进之中, 有哪些经验是需要注意的?

程连昌:有一些具体的原则, 比如一个政策在施行的时候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有一个大的原则:在改革中, 不能通过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达到平衡和统一。当然, 这一些人是指大的社会群体。特别在中国, 一旦涉及人的待遇这些问题, 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不然就会出大问题。由国家主导的工资制度, 从来都是涨, 没有降的。要达到公平, 就要提低的, 不能把高的拉下来。

3.关于通讯员考核奖惩制度 WWW 篇三

浏览字体:

为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全面提高对外宣传和信息工作的质量,结合工作实际,经局委会研究,决定建立通讯员考核奖惩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骨干通讯员队伍组成人员

朱苏南

鲍乌日娜

通格乐格

二、通讯员的工作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我局及各业务口新闻线索,及时将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写成稿件或信息。

2、及时上报时效性较强的动态性新闻稿件及信息。

3、本着真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提高稿件信息质量。

三、稿件的内容和形式

(一)稿件的具体内容:

1、我局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重大工作进展情况;

2、执行各项政策的新措施、新办法、新思路、新成效;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新经验、新典型、新气象、新风貌。

4、结合本地实际在各项工作中的新动态、新举措。

5、党建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

6、本地人文地理资源及优势。

(二)稿件形式:消息、通讯、网络信息及图片新闻。

四、稿件报道要求:

1、新闻稿件及工作信息要真实、新颖、简炼。消息、言论稿件一般不超过1000字,通讯类稿件一般不超过1500字,动态信息一般不超过300字。其它类稿件主题鲜明、语言生动。

2、稿件报道要及时,避免因时效性滞后而导致质量好的稿件未被采用。

3、稿件写作要认真负责,要认真校对核实,不得上报虚假新闻,不得抄袭他人作品,通讯员是稿件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稿件的真实性负责,稿件信息实行报道前领导审阅制,成稿后报送分管领导审阅签字后方可上报。

4、报送任务:骨干通讯员每月必须报送开发区级新闻和信息简报稿件6篇,全年报送盟级级以上3篇。

五、通讯员写稿考评办法

(一)对通讯员写稿任务进展和完成情况实行月考核,年终进行总评,根据每月及年终总分排序,报道稿件数量和质量情况,确定优秀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

(二)稿件奖惩标准

1、开发区级以上单位每采用一篇奖励5元,凡被盟级采用一篇奖励20元,被自治区级采用一篇奖励50元。

2、每月完不成任务者,每少完成一篇罚5元。

(三)通讯员写稿工作由宣传办负责每月考核一次,由宣传干事凭信息采用原件及采稿通知单进行登记汇总通报当月信息采用情况并兑现稿费。

六、几点要求

1、骨干通讯员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主动搜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勤动手、动脑、动口、动腿、力求成长为写稿子好手。

2、通讯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定的新闻写作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广泛了解、收集工作中发生的新鲜事物和感人事迹,勤于思考,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身边的新闻,工作中的好经验;勇于写作,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宣传出去,为开发区的宣传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4.《通讯费用管理制度》 篇四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降低经营成本,明确费用标准,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公司通讯费用标准规定如下,望认真遵照执行。

第一条 总则

(一)本规定所指的通讯费包括公司固定电话费、享受补贴的员工手机电话费;

(二)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各公司、各项目及各部门;

(三)各公司、各项目及各部门统一将员工名单和执行话费标准上报公司,由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享受电话费补贴;

(四)电话费按标准报销,超出标准部分由个人承担;

(五)享受话费补贴的人员,全天不准停机,因停机影响正常工作的,不予核销话费;

(六)享受话费补贴人员,依据实际消费结算发票每季度报销一次,由所属单位领导签批后,人资部核定出勤天数,财务部审核报销;

(七)原则上公司不统一购置电话充值卡,如项目施工人员需要充值卡充值,由项目财务部负责统一购置管理,定期统计支出情况并控制使用。

第二条 管理部门及人员

财务部、人资部、审计部、各单位部门及分管领导、财务副总 第三条 管理职责

(一)财务部

1、负责员工电话费的日常核算与管理,对员工电话费报销资格进行审核;

2、负责审核员工电话费的合规性,超出规定标准的不予办理;

3、负责公司固定电话费的缴费及话费支出的审核;

4、定期统计公司话费的支出情况,严格控制成本。

(二)人资部

1、负责各部门员工申请电话费补贴资格的审核;

2、负责提供员工考勤情况,严格依据制度规定及考勤情况确定电话费补贴额度;

3、定期更新员工档案,依据电话费补助标准编制统计表上报财务部。

(三)审计部

1、负责定期审计电话费报销的合规性;对违规业务部门进行处罚处理;

2、依据审计结果,定期编制审计报告,披露电话费的支出情况。

(四)各单位部门及分管领导

1、负责部门员工申请电话费补贴资格的认定和上报;

2、负责各分管部门员工电话费的审核、确认。

(五)财务副总

负责公司通讯费支出管理,分析审核预算执行情况。第四条 管理要求

(一)手机电话管理

1、手机话费必须以本人实名及所使用电话号码开具的发票,经主管领导签字后到财务按规定标准核销;

2、话费标准额度当年结清,不予跨年;

3、每月话费标准不得累计计算,当月话费低于标准的,按实际金额报销;当月话费超过标准的,超出部分不予报销;

4、公司发放的小号电话卡如有丢失要及时报告公司行政部,由行政部及时补办和登记,补卡费用由个人承担;

5、公司发放的小号电话卡不能随意更换、停机或送人;

6、离职人员在办理交接时,同时办理小号清户手续。

(二)固定电话管理

1、由单位出资安装的固定电话(财务或其他部门),除传真电话外,谢绝其他业务发生,特殊情况需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通话登记或交费;

2、公司办公室固定电话,必须保证工作时间有人接听;

3、严禁使用公司固定电话上网或办理与工作无关的事项。第五条 员工话费标准

(一)公司总部机关:

副总经理:200元/月 总工程师:200元/月 总会计师:200元/月 采购部长:300元/月 设备部长:300元/月 其他部长: 50元/月 采购员:100元/月 资金部长:150元/月 主管会计: 100元/月 融资专员:50元/月 出 纳: 50元/月 工作人员: 38元/月

小车司机: 50元/月 董事长、总经理司机:100元/月

(二)外阜施工项目部:

项目经理:300元/月 副 经 理:150元/月 总 工:200元/月 质 检 员: 38元/月 主要测量人员:38元/月 主要试验人员:38元/月 出纳:50元/月 采购员:200元/月 大料现场收料组:50元/月材料库记账员:38元/月 考勤员:38元/月 设备队长: 50元/月 经理司机:50元/月 路基工长:50元/月

(三)房建项目部

项目经理: 100元/月 总 工:70元/月 工程质检部长:38元/月 测量主任: 38元/月 工程质检部长:50元/月 测量主任: 50元/月 试验室主任:100元/月 主管会计: 100元/月 其他会计人员38元/月 材料负责人:150元/月 仓库保管员: 38元/月 食堂管理员: 50元/月 加油员:38元/月 黑(白)站操作手:50元/月 桥涵队长: 50元/月 副 经 理: 70元/月 采 购 员: 200元/月 质检员:38元/月 主要测量人员:38元/月

(四)施工队(包括外网、精装修)

队长:50元/月 试验人员:38元/月 拌合站负责人:38元/月 测量人员:38元/月

(五)丰远地产公司机关

副总经理:200元/月 总工程师:200元/月 营销总监:100元/月 策划总监:100元/月 专业工程师:50元/月 营销经理:50元/月 其他部长: 50元/月 主管会计: 100元/月 出 纳: 50元/月 工作人员: 38元/月 小车司机: 50元/月

(六)热高乐园(含酒店管理公司、餐饮公司)

热高乐园及酒店管理公司依据园区通讯费用管理制度及补充规定执行,餐饮公司参照执行。

(七)浩博物业公司

经理:150元/月 保安部长:80元/月 行政办公室主任:80元/月 保洁绿化部部长:80元/月 维修部长:80元/月 文员40元/月 维修人员40元/月 房管员40元/月 客服40元/月 前台收款40元/月 主厨30元/月 保洁班长30元/月 保安班长30元/月 房管部部长80元/月 绿化班长 30元每月

(八)供热公司

经理:150元/月 文员38元/月 收费员38元/月 维修班长38元/月

(九)迪欧咖啡厅

经理:100元/月 厨师长:50元/月 领班38元/月 仓库保管员:38元/月

(十)其他因工作需要办理小号的人员,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按38元基本费用标准执行。

(十一)此规定中未明确的部门或单位比照此规定执行。第六条 审计、监督、检查

(一)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及分管副总,严格审核本部门人员申请的电话费的资格和标准,对不合理或不符合公司规定的不予审批;

(二)要求财务部依据本规定严格审核票据、出勤情况及补贴标准,每月定期统计费用支出情况;

(三)要求审计部定期不定期的对通讯费支出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要求每年不少于4次。

第七条 奖惩处理

(一)本着谁监督检查、审计检查,谁处理的原则;

(二)对于未按本规定标准核销电话费,导致电话费超标准支出,报销人全额返回话费,并对报销人处以50元月罚款;对审核人员处以100元罚款;对部门主管处以 100元罚款,对分管副总处以 200元罚款;

(三)享受话费补贴人员,工作期间电话不允许关机,违反一次罚款50元;

(四)对于公司发放的小号电话卡随意更换、停机或送人,给工作造成不便,对责任人停止话费补贴,并处罚50元,给予部门主管100元的处罚;

(五)对于使用公司固定电话处理个人私事产生的话费,由责任人自行承担,并处罚50元,对部门主管处以100元罚款,对分管副总处以200元罚款。

第八条 附则

(一)本规定由财务部负责制定、解释并完善;

(二)本规定自2016年11月3日起执行;

5.通讯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为加强通讯设备的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保证通讯设备正常的运转,提高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部门。

一、对讲机管理

1、对讲机按岗位需要配备。

2、对讲机限于在工作期间携带使用,严禁私自带出公司。

3、遵守“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负责”的原则,非因公丢失,损坏的,照价赔偿。

4、严格按规定频率使用,严禁乱按或乱调其他频率。

5、严格按对讲机说明书规定充电,以保障电池的性能、寿命和使用效果。

6、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对讲机的性能,基本操作方法,爱护并熟练使用对讲机。

1)呼叫对方时,先报自己岗位,再呼对方,并在最后讲“收到请回话”。例: “XXX,我是XXX,收到请回话,谢谢!”

2)收接方回话后,呼方要简明扼要地将情况讲清楚,收接方收到内容后,应回答“清楚”或“明白”。例:“XXX收到,请讲,谢谢!”明白对方意思后应当说:“清楚/明白,谢谢!”

3)用对讲机讲话时应使用规范礼貌用语,严禁用对讲机粗言秽语、开玩笑或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二、电话机管理

1、电话由场务部和维修班负责管理,各部门负责监督并控制使用。

2、每次通话应简洁扼要,以免耗时占线、浪费资金。

3、禁止拨打私人电话。

4、电话出现故障的报场务部或维修班进行维修。

三、网络管理

1.公司网络管理员对计算机IP地址统一分配、登记、管理,严禁盗用、修改IP地址。

2.公司内部局域网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网络使用权限根据业务需要经使用部门申请,由网络管理员统一授权并登记。

3.因业务需要使用互联网的部门和岗位,需经申请后,由网络管理员统一授权并登记。

6.制度、行为与改革 篇六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

军方(也有人说是巴顿将军)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大家不妨思考:当降落伞的质量不是由厂家的负责人检验时,合格率只有99.9%。当降落伞的质量由厂家的负责人检验时,质量可以达到100%。两种迥异的制度安排,导致厂家负责人迥异的行为,进而导致迥异的后果,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的行为是制度的函数?制度不同,人的行为迥异?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诱致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社会后果?而一个诡异的制度,则有可能诱致诡异的行为和诡异的后果?

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英政府就鼓励国民移民到澳洲,可是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英国政府就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还有一条,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费,多运多赚钱。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百分之十,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三十七。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百分之一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

付款方式迥异,导致船主的行为模式迥异,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人的行为是给定的游戏规则或制度的函数?良好的制度可能诱致良好的行为后果而诡异的制度可能诱致诡异的行为后果?

既然人的行为是制度的函数,我们就可以通过评价给定制度时人的行为间接地评价制度设计的优劣,进而为我们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不断的优化制度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向。比如:

2013年3月,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出台之后,南京多个区的离婚量飙升到平时的两三倍。面对汹汹离婚潮,南京鼓楼区婚姻登记处的应对之策就是“限号”:遇到人多时,临时启用离婚“限号”措施,即排队预约领号牌,当天的号全都发放完毕,超出的第二天再来排。导致离婚需要摇号的制度,其设计是否合理?值得制度设计者深思!

2014年2月,成都某女子,想将父亲的户口从老家迁入成都并办理社保,然而根据相关制度,该女子因为自家住房面积不足70平方米,不满足老人投靠子女入户的条件。该女子听说如果是夫妻关系,就可以顺利办下户口,她竟然决定和自己的亲生父亲结婚!这种诡异的行为,是不是昭示着制度设计的重大缺失?

当下,雾霾似乎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现象。各地政府为什么能够容忍经济发展对大气的污染?是不是唯GDP的政绩观?导致唯GDP的政绩观的制度基础何在?这一制度基础的设计是否合理?在这一制度基础下,地方政府会不会为了追求GDP而容忍对水源的污染?会不会为了追求GDP而容忍对土地的污染?

由此,我不禁想到,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为什么能够灭掉东方六国而最终一统天下?根源恐怕还在于制度的领先。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变革了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奖励农耕和军功,变革了激励制度。可能是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制度根源。这也深刻地昭示,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激发出社会成员良好的行为,能够深刻地改变社会发展的轨迹。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真诚地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的改革“路线图”,能够全方位地正面影响国人的行为,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4年6月

7.公司通讯设备管理制度 篇七

公司通讯设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本公司通讯设备管理,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安欣全体员工。

三、管理内容:

1、凡本公司所属电话原则上只允许本公司内部员工使用,外来人员无权使用(特殊情况

除外)。

2、本公司员工使用电话用语要求简明扼要,尽量减少通话时间以免耗时占线,凡与工作

无关的事情一律不准使用公司电话,违者按双倍话费罚款。

3、接听外线电话的标准用语是“您好,安欣公司”,其他内容视情节回答,总之要求规范、简明、礼貌。

4、本公司所配备的无线移动固定电话,由媒体事业部使用,未经允许严禁带出公司,部

门主管为电话管理人,对电话的使用、保管、话费等直接负责。

5、对于享有通讯津贴的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

6、公司电话管理由人事行政部负责,使用部门则由各部门主管负责督导,妥善保管,如

非正常损坏,则照价赔偿。

四、本制度与发布之日起实施,若有遗缺再行补充。

8.通讯员制度改革 篇八

为了加强青春通讯社的制度建设,协调各部的工作关系,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通讯社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会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例会的召开

1、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地点青春通讯社办公室,时间周二12点30分,通讯社社长、副社长、通讯社办公室负责人、各社负责人参加。

2、例会由社长本人主持,并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

3、例会由专人负责记录。

4、会议时应保持安静,把通讯工具调到振动或无声状态。

5、没有特殊情况,例会不做特别通知。

6、如有意外情况需请假,需交请假天。

7、迟到3次按旷会1次计算,累计超过3次,视为自动退社。

二、分社会议的召开

1、各分社长会议由负责分社的社长负责召开,召开时间自定,地点自定。

2、分社长会议由专人负责记录,并要由主持会议者对会议记录签字,以核实会议内容及到会情况。

3、分社会议要求必须是各分社社长或副社长参加,原则上不允许请假。请假需请假条。

4、分社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会议文档,并在存档后,复制一份交付总社。

三、其它会议

(一)重要的大型会议

1、会议由社长或是由校办公室的老师主持召开,通讯社各成员需全力配合。

2、会议不定期,会议前两天以海报的形式事先通知。

(二)各社会议

1、各社会议召开的具体事宜由各社社长及其主要负责人决定。

2、会议时间和地点均须向总社事先通告,以免撞会事件的发生。

五、会议纪律

1、所有会议的出席人员及列席人员应在会议前做好充分准备,按时与会,维护好会场秩序,推动会议的议程顺利进行。会议上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反对“开小会”讨论。因故不能按时与会者须在会议开始前至少一小时向办公室负责人递交请假条。(分社会会议须向分社长或会议召开人递交请假条)。

2、主持人应充分作好准备,引导会议按议程顺利进行,维持好会场秩序。

3、办公室应认真作好准备工作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4、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整理会议文档,并存档。

5、所有与会者须在会议进行中将通讯工具调至振动或无声状态。

6、会上各出席人员都必须作好会议记录,以便了解整个会议的内容和要求。

9、开会期间未经允许不得离开会场。

六、会议决议

1、会议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加人数超过应到人数2/3的会议可以提交议案,出席人有半数以上通过的议案形成决议。

2、凡形成的会议决议,与会者可以保留意见,但不得为会议决议的实施形成阻力,原则上要求以理解的心态认识决议内容。

七、其他说明

1、会议管理纳入个人考核。

2、本制度解释权属青春通讯社所有。

9.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篇九

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 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 制定医保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 将医疗机构次均 (病种) 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定额控制情况列入医保分级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 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监管, 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号)

10.金讯通讯店营业员制度及工资考核 篇十

营业员基本工资:

第一月底薪1000元

第二月底薪1000元 餐费补助100元 住房补助100元

半年以上工资底薪1300元餐费补助100元 住房补助100元 底薪包括任务量40台手机销售 且保持利润4000元以上手机采取单机提成方式:利润的0.2%提成方式

手机卡采取: 2G卡采取3元提成 一百以上5元提成合约单卡采取单卡套餐 46/5元 66/ 10元96以上每张15元月底统计每月15日之前发放(特殊情况除外)清库甩尾机 每部提成5元不予计量

未完成任务量按照实际销售数量发放工资.无补助

节假日 及其厂方促销活动

每部手机提成按照每部利润之0.3%提成手机卡2G/5元 预存100以上10元 3G46/10元 66/15元 96/20元 上班制度 :

上班时间按照同一时间 随着季节性随时做出调整

冬季早九点 下午七点午餐时间一小时

夏季早八点半 下午八点午餐时间一小时

迟到一次罚款10元 每月允许一次 有事电话提前告知(每月进行考核)

公休 每月三天严禁 节假日及其促销活动休假否则扣除100元全勤奖励50元(每月进行考核)

工作制度:

工作期间对用户表情面带微笑严禁和用户发生争执 严禁对用户无礼貌,禁止上班时间用办公电脑玩游戏 及其聊天 特殊情况可以谅解随时保持地面卫生干净柜台摆设亮丽整齐 干净 橱窗玻璃 及其玻璃门干净,手写海报张贴到位 发现地面有垃圾 随即清理(每月考核)早上上班 打扫店面卫生

每周五对橱窗和玻璃门进行清洗(特殊情况除外)

对于新来营业员要求扣押半个月工资严禁不招呼长时间擅自离开工作岗,对于工作失误造成的一切损失后果自行承担 爱护店里设施损坏自行赔付

离职两个月前进行书面通知,在新员工没来之前离职者一律扣除所有工资老员工必须帮助新员工熟悉产品性能及其零售价格和营销策略 办理完离职手续方可离职

考核及其年底考核

月考核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优秀员工 单机提成外 在奖励(100元到500元)

工作半年以上的优秀营业员给予月考核和年考核年底考核总汇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最低200元 最高1500元不等奖励 按照月销售考核总成绩年底汇总

新员工试用期 为5天 无工资有餐费补助每天10元,合格录用者 签订营业员制度及工资考核

附件:

姓名 ___性别_年龄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

家庭地址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

上班日期______

我 ____遵守服从金讯通讯 营业员规章制 和工资奖励制度如有违约 按照上述进行处罚

附身份证复印件

员工确认签字 :

11.通讯员制度改革 篇十一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原则、目标已经确定,需要将它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由于高考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每一项具体措施都“牵一发动全身”,利弊互见,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过社会参与、公开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深入推进高考改革方案的建议,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和批评。

一、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其特点是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对学生实行免费,统一招生和统一分配。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教育需要适应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升级、国际竞争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供求关系比较宽松,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74.3%,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二是要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三是维护社会公平,三者不可偏废。形成分类考试、多元评价的考试制度,双向选择和自主录取的招生制度,既有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两者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担心腐败而拒绝改革,需要建立“以改革促进改革”的新思维,通过程序公正、信息公开、具有公信力的制度建设,促进高校落实自主权的改革。

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它导致了中小学智育至上、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损害了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影响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近20年的高考改革,主要围绕考试科目。实践已经证明,单纯的考试科目改革无法改变单纯追求分数的总分评价模式。目前的改革思

路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将等级化的高中学业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这一过程比较复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分别实施,覆盖整个高中阶段,评价的科学性、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都存在一定问题。

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路需要改变。刻板的总分录取模式源于招考录一体、集中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世界主要国家多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只是基本标准。由高校、院系根据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招生标准和自主录取机制,才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我们需要从“招考分离”开始,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学生双向多选的招生录取制度,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二、改革高校入学考试制度

1.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我国现有16个省市实行高考自行命题,这是在2003年之后为分担全国统一命题风险和适应高中课程改革而实行的。大规模考试应当遵循简单易行、科学和高效的原则,具有国际化视野。建议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这也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基本措施。

将来在出现多个竞争性的专业考试机构之后,可由高校自主选择参加某一机构命题的考试。

2.国家统一高考的方式和内容

国家统一高考分为“基本学习能力测试”(考试1)和“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两种。

(1)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按照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考察学生概括、推理、判断、探究等基础性能力。内容包括阅读、写作、数学、外语。考试时间3小时左右。

(2)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是高校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提出的加试科目,一般不多于2门。目前可在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选择。每门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

伴随高中课程多样化的实践,考试科目可更加丰富,形成可供高校和学生选择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以突显学生的专长和满足高校选拔学生的需要。

在条件成熟之后,基本学能考试和指定科目考试可一年举办数次,成绩有效期三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按照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高中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阶段,不是大学预科,不是高考补习班。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宜与选拔性的高考评价相混淆,采用等级制评价,由全省统一实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依据;作为高职院校入学的学业成绩依据;作为普通高校考试招生评价的参考。

4.英语等科目实行一年多次考试

英语实行机考和社会化考试的条件最为成熟,可实行一年2次考试,保留成绩2年,对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可比性技术处理。

制定统一的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标准,整合目前各不衔接的多种考试标准。不同高校和学科可根据需要对考生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

三、改革招生录取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确立高考制度改革实行“招考分离”的原则。只有实现招考分离,才能从根本上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人才评价的多样性,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1.实行“招考分离”

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

省级招办转变职能,考试报名的责任交给考试中心,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在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后,成为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构,通过网络系统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

2.高校实行多元和综合评价

不同类型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采用的考试类型、成绩门槛和其它评价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录取标准,不再单纯以总分决定录取。政府进行宏观指导,逐步形成以下主要考试评价类型:

(1)高职专科院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职业适应性面试

(2)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3)高水平大学:基本学习能力考试(考试1)+ 指定科目考试(考试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 高校自主面试

现行的推荐保送、特长生、加分录取、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等都可纳入高校多元综合评价模式,由高校自主确定使用。

3.高校依法自主招生

配合自主招生改革,高校必须改革招生机制和程序,建设具有公信力的招生录取制度。学校成立有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招生章程》和《招生违规处理办法》,对院系招生工作进行监督和问责。招生和录取工作由教师组成的院系招生工作组负责。高校按照办学定位、不同系科专业的要求,向社会公开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录取程序。招生录取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包括采用录像等手段记录录取过程。公开考生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对每位录取的学生出具录取报告,对不予录取的考生给予书面答复。

4.考生与高校“双向多选”的录取模式

通过建立“高校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实行考生与高校之间直接、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模式。其步骤是:

高校公布各专业的招生门槛条件。考生完成选择的考试后,在网络平台向多所高校提出申请,填写考试成绩和其他证明材料,经地方招生部门审核确认。考生与高校多次双向选择、网络拟合,考生在网上形成的不同序列中排队,必要时高校可要求考生参加面试。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份录取通知再进行确认。高校根据生源充足状况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录取。

5.取消高校录取批次

借鉴部分省(市)的做法,首先合并本科录取第二、第三批次。随着网络录取平台的扩大,完全取消统一录取批次,促进不同特色和定位的高校公平竞争。

四、高考制度改革的实施

1.明确不同主体的改革责任

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是最重要的改革主体。要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新的招生录取体制和机制。

主管部门与确定试点的高校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国家要在招生计划、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加强监督审查和问责机制,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各省要负责健全本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配合试点高校进行招生改革。

2.渐进式的改革策略

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宜采取“放开两头、吸引中间、逐步过渡”的策略。从目前的“985”大学和民办本科高校开始,逐步吸引其他学校参加。

3.改革的时间表

2015年 在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中,采取自愿申报的方式,确定新一轮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试点高校。试点高校将目前5%的自主招生比例,改为学校或部分学院100%实行自主招生改革。鼓励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新设院校的自主招生与之并轨。民办本科高校也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时间可适当提前,以保证没有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有通过传统方式录取的机会。

所有省份合并二本、三本的录取批次。

上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公布上海市2017年高考科目改革方案(适用于2014年入学的学生)。

各省初步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与高职院校招生挂钩。2016年 建成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招生录取网络服务平台。

2017年 所有在上海招生的高校向社会公布采用学能测试成绩招生的办法。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公布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并于2020年实施。

2020年 力争所有部委所属大学、50%的地方本科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实现基于学能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大多数高职院校实现依据高中学业水平成绩招生。

五、高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1.从快制定《教育考试法》

明确政府、高校、专业考试机构、考生在国家考试中的权责,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依法治教。

2.建立弱势学生补偿计划

部属高水平大学实行“统一测试、自主招生”后,不再有分省招生计划。从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出发,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和激励研究型大学的行为改善,明确规定国立大学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作为高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高水平大学应公布每年录取新生的城乡、地域、阶层、性别、民族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整合目前正在实行的具有补偿性的农村连片贫困地区定向生、免费师范生、高考加分等招生政策,实施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寒门计划”,补偿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

12.医院财务制度改革探讨 篇十二

长期以来, 我国医院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 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 “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医院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 医院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 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医院目标, 从大局上把握医院经营, 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层次。

2 善于管理医院财务应收账

为防止坏账的发生, 应加强应收款的管理, 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抢救无主病人和重大伤亡事故单位发生的医疗欠费, 应申请当地政府给予补助。对恶意逃债、治愈后逃跑的病人和以医疗纠纷为借口、长期住在医院不出院的病人, 要走司法途径、请求法院给予法律支付。对确实无法收回病人医疗欠费, 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坏账准备”账户中核销。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更重要的是医院在收取病人住院押金、及时清算、认真组织催要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应收款的发生和损失。另外, 医院和医生对于那些困难病人也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 对治疗方案开出不同的“套餐”供病人自愿选择, 低水平医疗费用也会减少病人欠费。

3 医院财务核算力度有待加强

(1) 要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现实价值建议取消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科目的备抵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以及净值, 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价值变动情况和真实的价格, 在购入时直接计入固定资产。

(2) 科学地设置费用支出科目, 系统合理地进行成本核算。建议借鉴医院会计制度, 管理费用单独核算, 月末不必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这样就能真实反映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成本。在医疗收支总表的支出项目中增加管理费用项目。

(3) 合理设置福利基金科目, 将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科目改设在负债项目, 借鉴医院会计制度作为一种负债计入应付福利费。作为应付职工福利待遇的负债是将来某个时间要付给职工的一种负债。就能真实反映医院负债和净资产。

(4) 完善医院财务报告, 在现有财务报表基础上增设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作为医院重要的财务信息, 影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医院更好地分析财务活动状况。同时在报表中增加或有事项的披露, 以真实反映医院的状况。

4 做好科室成本控制管理

以科室为承包的基础单位, 科室所有人员 (包括临时工、卫生员) 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助、夜餐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所有人员的进修费、差旅费及参加会议费用, 科室用车费均由本科室自行承担;科室领用的小型医疗器械、办公杂品、劳保品等消耗品全额记入成本;科室所购的设备, 按计提的折旧费计算记入成本;其他诸如水费、电费、房费、取暖费、低值易耗品更新费用, 从供应室等相关职能科室领用的物品及消毒费用均算入科室成本。此外, 各科室还应按本科室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承担行政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这样, 保证了医院当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完全被摊销。

在此基础上以医药收入扣除以上成本后的利润额为基数计算奖金。各科室按医护的职称 (务) 、承担责任、技术含量等条件划分奖金系数, 制定奖罚标准计算实际奖金数额。

5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流动资产是指医院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它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在加工材料和其他材料等。流动资产是医院进行医疗劳务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 其数额大小及构成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财务状况, 反映着医院的支付能力与短期偿债能力。因此, 流动资产的管理,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医院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相比较, 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流动资产循环周期与医院医疗劳务生产经营周期具有一致性; (2) 流动资产占用形态具有变动性; (3) 流动资产的占用数量具有波动性。医院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 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 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要重新考虑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的储备数量, 善于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凡是能够实现顺畅配送、保证医院需要的药品物资, 医院尽可不搞储备, 以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经营成本。

6 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 积极拓宽收入领域, 严格控制支出范围

医院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收入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2) 医院的收入要全部入帐,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 必须纳入统一的核算体系。 (3) 医院收入原则上当日收入当日结算, 使收入的资金置于安全管理之下,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公款挪作他用。 (4) 拓宽收入的范围, 积极开展各项创收活动。如开展便民门诊、家庭护理等一系列活动。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和财政专项支出四项。支出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 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 维护财经纪律, 严格执行批准的支出预算。 (2) 节约支出、严把支出报销关。医院按照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 由财务人员对单据、凭证进行初审, 对不合格的单据、凭证及时提醒院领导拒签。对办公费、业务费、专项资金和其他零星开支, 实行分管院长审批制度, 不经批准的一律不准报销。 (3) 严格管理程序, 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总之, 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统收统支”的观念, 实行收支两条线, 分别核算, 分别管理, 同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 努力提高医疗收入的比例, 降低药品收入的比例, 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

7 在形成医院财务自我扩张机制的同时, 必须建立医院财务的自我约束机制

首先, 建立和完善与医院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医院长期发展规划相统一的财务运行机制。其次。实现医院日常的资金调度与控制、保证医院资金调度灵活、供应及时、流向合理, 建立各部门各环节的资金在管理上的目标和责任, 避免盲日筹集资金和无计划使用资金, 减少并杜绝资金浪费, 保证资金营运在财务计划和预算范围之内、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再次, 应遵循医院的总体发展目标、非医院的重大经营决策的变更, 都应保持医院的滚动财务计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8 善于医院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医院财务出现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 它是医院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第一,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医院资金流转总是周而复始地运行的, 医院必须加速存货周转、降低库存量, 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第二, 保证医疗收入的稳步增长, 不断降低医疗成本, 以求医院价值最大化, 降低经营风险。第三, 不断开拓医疗市场, 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病人满意度, 提升医院形象。第四,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在选择时应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 充分考虑业务收入及其增长、财务杠杆、医疗市场、金融市场情况, 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 如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发行债券股票, 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9 利用信息资源, 完善财务管理

13.公务员制度改革-引咎辞职制度 篇十三

――引咎辞职制度

byby lee

目前,关于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探讨在各大报刊杂志都有激烈的争论,其中,关于“引咎辞职制度”的讨论似乎尤其激烈。下面,我就以我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关于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方案的可行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在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党政机关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以及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以此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引咎辞职制度就是为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制度。

一般来说,关于引咎辞职制度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引咎辞职包括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情形:不履行预防职责,致使本单位人员在其任期内连续或者多次出现严重职务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纵容、包庇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严重违纪违法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干预或者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权、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的。引咎辞职的硬指标设定:

推出“引咎辞职”制度,无疑是顺乎民意、最大限度地遏制重大事故的良策。这在目前行政监督机制相对较薄弱和模糊的环境下,其初衷是好的,此制度的刚性特征也必能使一些领导干部能够重视。但是,正如一些政策执行不好会成为双刃剑一样,引咎辞职也存在一些尚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说,各地在推行这项制度时几乎都设置了“硬指标”,如曝光三次“一把手”引咎辞职。一旦触及“硬指标”的底线,便要辞职。按制定者透露的想法,这是因为“矫枉必须过正”,也是因为“硬指标往往有更强的操作性”。这就使一个矛盾凸显出来:官员辞职的根本原因,究竟是自身工作之“咎”,还是追究被曝光?

“咎”者,过失也。引咎辞职,应该是领导干部因为主观因素造成所管工作出现过失而主动辞去官职的自律行为。由此可见,官员该不该辞职,关键在于有没有过失,而不是被

媒体曝光或是会上批评。进一步探究,引咎辞职设置“硬指标”,还让人心生疑窦:媒体曝光两次以下可以官“照当不误”,其“运气”的色彩岂不太浓了一点?

政令畅通的前提是政策制度须合情合理。所以制定政策制度之时,贵在科学和理性,绝不能为一时的情绪所左右。如今百姓和媒体对频频出现的污染事故颇多怨言,这确实亟须我们在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上予以完善。但由此便要“矫枉过正”或单纯为了便于操作而划定“硬指标”,就谈不上是一种明智和科学的工作方式。因为过分地强调“硬指标”,有时反而会让我们成为“指标”的俘虏。

此类引咎辞职制度的实施,也许会暂时性地迫使各级领导干部全力以赴地“狠抓”自己的责任范围工作。但要想使这种“狠抓”成为一种常态,还需要引咎辞职制度的更加理性、完善和合理,并需建立在引咎辞职制度基础上的一整套干部任免制度相配合。要清楚,引咎辞职制度仅仅是干部任免制度中的一个环节,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在尚不完备的情况下。

“引咎辞职”是对官员最大惩罚

有人认为过分夸大引咎辞职作用,有人为引咎辞职成为“护身符”而愤,同时,更多人呼吁愿“引咎辞职”制度早日问世。其实这都是不在官场人说的外行话。引咎辞职对于“引咎辞职者”是最大惩罚。

当年一位中央领导到一个乡镇访贫问苦,见乡镇干部抽的烟都是红塔山,问他们一天抽几盒。答不多,三盒。问收入多少,答三四百。这位中央领导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天三盒是30块,一个月光烟钱是900块,这些乡镇干部还要吃饭、娱乐,还要养家糊口,真不知他们收入从何而来,而且,他们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

有的干部不是靠工资活的,谁要是关心他们能挣多少钱,那肯定是官场的门外汉,当官不是说挣钱,关键是花钱。这叫签字权,也叫在职消费。

当一个有签字权的“一把手”如果没有正常的约束的话,他可能糟掉多少钱?比如说,一个处级干部,首先有辆车,汽车的养护费和司机的开销,一年至少5万。他还要养几个秀才、嫡系、甚至女士等等,身边没有三五个最信得过的人,工作就无法开展。让他们干活,就得经常联络感情,现在联络感情的方式,只能是餐厅、桑拿、歌厅。按最清廉节俭的领导算,出去消费一次,只带司机、秘书,吃饭100元,桑拿,包两个房间,200元,如果再要其他服务,每人多加300-500元,这样消费一次,算少点1200元。一个星期消费一次,那么一个月,光陪部下吃饭就是4800元。领导还要抽烟、喝酒、打针吃药,还要养家糊口。按对等原则,领导自己至少也是这个数,也就是说一个处级领导一个月要有

一万块吃喝开销,一年少也是10万。最最重要的是,领导还要巴结上司,应付同僚,这些都需要人民币开道,这样一想到底多大开销,真是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引咎辞职”是对这些官员的最大惩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方的官员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死死护住自己的铁饭碗的原因了。

引咎辞职与“官德”建设

有句古语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表明中国老百姓同样希望不称职的官员能有引咎辞职的自觉性。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些明显不称职,甚至严重失职、渎职的官员非但不会主动请求辞职,反而“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极大地损害了官员在普通群众中的形象。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一个官员如果因为失职渎职或违法乱纪,已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不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却脸不红心不跳始终赖在那里不走,这种行为无异于对民意的漠视,无异于对“官德”的侵蚀。在领导干部中推行引咎辞职制度,将证明官员有足够的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助于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应有的威望。

“引咎辞职”应成“官场文化”

为什么应该提倡官员特别是高官主动“引咎辞职”?道理很简单。各级官员特别是高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权力大,责任重,理应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对于他们,理应落实责任,务必落实责任,有过错就应该追究,有责任就应该承担。不这样做,就推行不了责任政治,建立不起责任政府。

如何让“引咎辞职”成为惯例?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用制度说话,讲硬约束。制度总是靠人执行的,难免会有一些官僚主义者、形式主义者、机会主义者,觉悟不是那么高,有了过失也不主动引咎辞职。对这些人,决不能让他占便宜。只要他确实该负责任,不主动引咎辞职的,应该责令其辞职,或依法给予撤职、罢免,对于触犯法律的,还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从严治吏、从严治政才能落到实处。

14.校园通讯报道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为了加强学校的通讯报道力度,丰富校园网站,及时宣传报道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工作成绩、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全方位展示学校及学校师生的形象、风采,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出台了新的通讯报道制度。

一、通讯报道内容:一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变化;二是教学方面的活动、措施、成绩(包括班级和教研组);三是德育方面开展的活动、举措、成功经验(包括班级和教研组);四是后勤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典型事例。可以是通讯报道,也可以是经验介绍,语句要通顺,表达要清楚,要有一定文采,标题要讲究,字数在500字左右,最好配以照片。

二、通讯报道方式:通讯讲究及时性,因此要求通讯报道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就是报道的某件事情一般发生后半天就要完成通讯报道),写好通讯报道后发到德育办和信息办,进行登记,并由德育办上报有关部门。

三、每月至少一篇,多者不限,注重质量。

四、通讯报道内容立题新颖,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站在不同角度广泛挖掘题材。

五、所有报道算工作量,有关部门采纳再奖励加分。

学校的发展需要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你的付出将成就藕中的发展。

附:校园通讯报道组主要成员名单

梁芳娟

王旭慧

刘钰

李素娟

杨小笛

15.浅析我国就业制度改革 篇十五

1 就业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1978年前后, 我国遇到了就业难题。当时城镇积累的待业人员达到1500万, 全国各省、市、区相继发生了回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及城镇待业青年集会、游行、请愿、哄闹政府机关、砸坏办公财物, 使就业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1.1 人口严重失控

解放后, 由于生活改善, 人口出生呈增高型发展。对于应当控制人口, 使之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样一个重大国策问题, 不仅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把控制计划生育说成“新马尔萨斯论”。认为人口高速增长, 正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是1950年到1958年, 共出生了1.87亿人, 平均每年出生2080万人, 这些孩子, 分别在1966到1974年达到劳动年龄。而这一时期, 正处在中国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二次人口出生的高峰是在1962年到1975年, 共出生了3.55亿人口, 平均每年出生2500万人。他们分别在1978年到1991年进入劳动年龄。

1.2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就业门路闭塞

在“一大二公”左的思想影响下, 强调个体向集体转化, 集体向全民过渡, 限制集体经济, 打击个体经济, 城镇就业只有等待全民所有制或类似全民所有制的大集体单位正式招工。由此, 抑制了群众的创造性, 也堵塞了群众自谋职业的各种渠道。

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到1978年, 在全国4255.5万工业职工中, 从事轻工业的只占36.5%, 而重工业却达63.5%。1952年, 全国每万人口中, 有服务网点95.7个, 到1978年下降到13个, 严重地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

1.3 十年动乱, 酿成就业更加困难

“文化大革命”期间, 生产建设与工厂陷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 且生产效率很低, 人员相对过剩。工业劳动生产率按净生值计算, 从1966年到1976年中就有6年呈负增长。

可见, 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单靠全民所有制招工实属困难。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在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一书时, 对如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隐入了艰难的思考。中国的就业制度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而改革需要共同的智慧和漫长的历程。

2 就业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国就业制度改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1978年3月, 邓小平在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中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镇容纳更多劳动力的问题, 现在搞上山下乡, 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 农民不欢迎。我们第一步就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 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归纳起来, 就是要开辟新的领域, 做到容纳更多的劳动力。

1979年3月3日, 邓小平同志又在论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 “现在全国有九亿多人, 其中80%是农民, 人多有好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 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式的现代化, 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比方说, 现代化的生产只需要较少的人就够了, 而我们人口这样多, 怎么样两方面兼顾?不统筹兼顾, 我们社会长期面对着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问题。这里问题很多, 需要全党做实际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同志共同研究, 我们也一定能找出适当的办法来妥善解决。”

1978年12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决定调整上山下乡政策。矿区、小集镇和一般县城的非农业户口的中学毕业生, 不再列入上山下乡的范围。城市要积极开辟新的领域, 新的行业, 为更多城镇中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升学条件。

1978年9月,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指出:“要成立劳动服务公司, 负责介绍待业人员就业。特别要把待业人员组织起来, 认真教学。积极培养有文化和有技术的劳动后备队伍。”此后, 劳动服务公司在全国蓬勃发展。到1985年, 全国已有劳动服务公司218000个, 解决就业人数615万人。

1980年, 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全国劳动就业会议,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并提出了创办劳动服务公司, 对安置待业人员为主的集体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相应政策措施。”

198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广开门路, 搞活经济, 解决城镇就业问题若干决定》、重申了“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983年两年, 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规定》、《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这一系列的正确的政策措施, 不仅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城镇待业的问题, 而且打破了过去就业主要靠全民所有制企业招工的模式, 使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6年7月, 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确定了国有企业用人的主体地位。自此, 国有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铁饭碗”导致冗员过多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问题, 强调“减员增效”、“优化组合”, 开始“下岗分流”, 许多企业正式员工不断减少, 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但下岗人员随之增加。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开始, 不良企业不能得到贷款, 一大批企业难以为继, 拖欠工资、停产歇业、名存实亡。城镇形成了大批有劳动关系而无事可做的隐性失业人员, 与《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同时出台的还有《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事实上第一次承认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失业问题。

1992年, 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 全社会坚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改革方针, 停止了信“资”信“社”的争议。同年10月, 中国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993年, 又正式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 从而结束了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争论。从此, 自谋职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明显增多, 农民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 以至于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民工潮”。同时,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推进中, 从1993年开始, 国有企业进一步“减员增效”, 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199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台, 明确了企业实行劳动聘用制, 从法律意义上彻底打破了“铁饭碗”式的就业制度。

1998年6月, 国家提出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方针, 市场导向的就业新机制进入了新阶段, 劳动力市场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招聘、竞聘、辞退等成为劳动就业领域的常规模式。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多, 从1995年起在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再就业工程, 并随着该工程的深入开展,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 包括领导重视, 财政支持, 岗位开发, 资源开发, 就业援助, 社会参与, 强化服务等一系列的措施。

3 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府主导就业。我国提出市场就业的方针政策后, 政府并未远离就业工作, 而是把市场就业方针中的角色地位扮演得越来越出色。特别是在近几年实施再就业工程中, 采取了系统的组织措施、政策措施。如: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把就业服务机构延伸到社会和农村, 劳动力市场网络已基本覆盖城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投入, 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进行免费输出和技术培训, 免费就业服务, 提供了社保补贴等, 积极地实行对弱势群体的援助制度;把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紧密结合起来, 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而且消除了失业者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感到了有政府的重视, 就业就有希望。

第二、广大农民有了择业权。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进行, 多年来被约束在黄土地上的广大农民得到进城务工、流动就业的权利, 由此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首先, 农民进城就业人数多, 来势凶猛, 被呼之为“民工潮”。从政治制度上讲, 国家逐步建立一些适应广大农民就业的法律和政策, 引导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进程;其次, 农民流动到城镇, 流动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 使他们受到了文明的洗礼, 逐步改变了落后的生活习俗和观念, 既赚了钱, 又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营知识、生产技术, 在创业中屡获成功;第三, 农民普遍增加了收入, 解决了广大农民子女求学的费用, 也普遍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

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在计划经济时期养成的被动安置就业、找政府要工作的旧观念已基本上得到了根除, 就业靠自己, 就业找市场的新观念已基本树立, 失业这一社会现象也被人们接受。

第四、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即一些有资金有能力的农村人进城开公司, 办工厂;也有不少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城里人下乡承包荒山、土地、水库等, 成功者甚多。这不仅富了家庭, 而且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再包分配, 由他们自主择业, 自主创业, 也必然会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

第五、市场就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地都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民办中介组织的管理正朝着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新三化”建设为主要指针的就业服务更加科学规范具体;四是随着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再就业援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第六、开发了人力资源。就业制度改革的三个主要特点都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是竞争就业。竞争就业的结果是引导青少年竞相学文化, 学技术, “穷不丢书, 富不丢猪”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普遍有了提高,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多元化的发展, 特别是民办教育十分活跃, 大有跟公办教育平分天下之态势;二是就业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的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制度, 形成了社会劳动力大流动, 第三是城乡逐步的平等就业制度使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 目前, 全国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超过1亿人。

第七、澄清了是非。过去, 理论界长期存在着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存不存在失业等争议。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理论界不再争论, 而且人民群众对于劳动力商品交换的属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依然有失业存在的事实也欣然接受了, 这对国人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政府也加强了对失业的宏观调控, 成功地解决了经济转轨中大量的下岗失业社会问题。

4 就业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第一、就业形势严峻而复杂。目前, 我们还有国企下岗工人60万人, 集体企业下岗工人400万人。随着今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 将还有数百万人下岗。在“十一五”期间, 全国有27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在城镇, 去年结存1400万失业人员, 而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又次增加1000万人。据有关统计资料, 我国目前的失业人员队伍十分庞大, 且局面复杂。下岗再就业、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农民工的权益与保障问题等等, 加之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现有法律和制度的缺失, 相关政策统一配套, 真叫人觉得“剪不断, 理还乱”。

第二、就业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旧体制下相对钢性的劳动关系逐步呈现出衰性化的趋势。当前以灵活就业方式的人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已超越半数, 但在建立调整灵活就业关系新机制方面, 既无成熟经验可借鉴, 也没有找到可行的措施。

第三、就业工作重要性的战略思想并没有真正解决。近年来, 虽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的加大了财政投入, 推动了就业工作, 得到了民心, 增强了广大失业人员就业的希望。但是, 在不少环节, 在基层, 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党中央的精神, 有的名目张胆对着干, 有的政策不能落实, 有的地方在执行政策中打折扣, 有的地方对无业者缺少人性的关爱。

第四、分配不公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据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的月工资最低的在500-800元之间, 而且他们大多数在脏苦累险的行业工作。由于收入低, 虽然他们就业了, 但没有动力, 缺乏责任感, 劳动积极性低, 不仅劳动争议案件多, 而且安全事故也在攀升。

第五、教育结构、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不和谐。高校的扩招曾一度减少了青年失业人员到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 也拉动了老百姓的教育消费, 令经济学家一时感到欣慰。但是对于高校扩招不断膨胀, 教育秩序的混乱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显现。首先, 办学者不正当竞争教育资源, 既加剧了老百姓的负担, 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有些发达地区用优厚的奖学金挖走落后地区的尖子生, 使得落后地区的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都有意见;其次, 有的学校从专科升学院到综合性大学, 学生规模也从短时间内几千人上升到几万人。这些升格学校的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条件, 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因此, 专业不对路, 教学质量低, 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不如一年。过去中等教育结构经过艰巨的改革历程, 有的学校改成了中等职业学校, 但在大学扩招的引导下, 不少学校又回去办普通教育, 导致了青年失业人员无技能而就业难。

第六、劳动关系十分复杂。当前不仅就业局势复杂, 矛盾多, 而且劳动关系也很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总是与现实中新矛盾相互交织, 如下岗职工, 改制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与市场化下劳动关系的新情况, 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旧制度遗留的问题与新制度产生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很难处理。二是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旧制度下相对刚性的劳动关系逐步呈现出动态柔性化的特点, 而建立调整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新机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同一用人单位不同群众的劳动关系情况复杂, 有的人虽下岗, 但还有关系, 有些人关系存在又没有劳动。另外一些企业在改制时没有注意到职工的权益, 也给当前的劳动关系和就业工作造成一些隐患。

第七、旧观念影响市场就业健康发展。时至今日, “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并没有真正被革除, 同时“重知识, 轻技能, 重学历, 轻能力”的观念还愈演愈烈。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 导致不少人有业不就, 有业不能就, 不仅使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而且结构性失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第八、就业诸多矛盾突现, 就业市场较乱。在经济制度不断改革深化时, 就业体制改革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比如说, 企业界的效益与城市下岗, 下岗与再就业的矛盾, 解除劳动关系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矛盾。又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经营城市与招商引资与农民失地失业, 逼使政府不得不为失地农民制一些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还有转业军官的安置, 城市退伍兵的就业, 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等等, 都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业工作陷入被动。

第九、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影响到就业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解放后, 由于长期未在基层设立劳动保障管理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 在就业服务需要面向基层, 面向社会, 面向农村时, 才使各级党委, 政府感到机构与繁重任务极不适应, 非常被动的状态。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虽然对乡镇和社区劳动的保障机构建设提出了要求, 但由于财力不足导致就业服务的工作质量达不到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人民群众也不满意。

5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的应对策略

第一、抓紧实现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工作目标。过去,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政策, 在法律规范、制度建设、政策措施等形成了城乡各自的框架体系, 严重地阻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特别是农民进城就业面临的问题困难很多, 仅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他们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他们的劳动权益屡屡被侵害, 子女读书、就医都成了问题, 连工资也常常不能兑现。要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就必须清理那些影响城乡统一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近来有一些地方法律审判机关已率先解决城乡同命不同价的问题, 这是解决城乡统一的好兆头, 教育卫生, 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也应当紧紧地跟上。这对城乡的和谐统一, 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都非常有好处。

第二、从战略上真正树立就业优先的原则。所谓就业优先, 就是在宏观经济决策中, 要把促进就业, 降低失业率提到经济政策首位, 经济政策的制定及产业发展要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和降低社会失业率。各极政府应把失业人数, 失业率控制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逐步考虑, 把就业率和失业率作为刚性指标考核各极政府和相关领导人的政绩, 同时对就业工作不力, 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应当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调整教育结构, 彻底树立起教育为经济服务, 教育界为就业服务的思想。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信息调整教育结构, 要使不能直接升入大学的多数人无论是参加当地经济建设还是外出打工都要有技能, 都能顺利就业。

第四、逐步改善劳工条件, 提高劳工标准。由于受经济的制约, 我国目前的劳动工标准是较低的, 再加之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劳工的权益受到的侵害相当严重, 造成劳动者用工单位关系不稳定, 劳动者没有安全感。所幸的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已明确提出, 企业界都要切实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注重社会公平,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我们也应当根据党中央的精神, 不断提高劳工标准, 使维护职工权益具体化。

第五、增加劳动收益, 提高工资水平促进就业。我国目前的劳动收益状况普遍较低, 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 收益过度向资本倾斜, 不仅如此, 资方往往拖欠工资, 克扣工资, 提高劳动强度, 延长劳动时间, 逃避工伤赔偿和社会保障, 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 求职人员想就业而又怕就业。劳动者收入低, 不仅影响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而且造成贫富差距,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形成了贫富对立的阶层, 使社会极不和谐。我国已经作出了改革收入分配的决定。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分配是比较好办的, 对企业界, 对广大的弱势群体收入分配的改革还面临很多难题, 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 强化监督, 探索出一条有利于经济发展, 有利于劳动者安居乐业的分配新格局。

第六、机关、教育、卫生系统探索临时用工派遣制度。现在机关、教育、事业单位使用了大量的临时工, 特别是教育卫生系统最庞大, 而这些单位用人又很不规范, 有的是亲属、朋友介绍, 一般都未签订合同, 也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由于用人管理很不规范, 后患无穷。如果说这些单位能探索出一条劳务派遣的工作的路子, 对就业工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第七、要创新就业理论。就业和社会问题早已引起西方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就业问题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大题材, 西方就业理论迅速发展。根据我们观察分析, 近些来年西方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理论和就业理论受到了关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中国的国情与西方的社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改革开放后快速进入了市场经济时期, 我们目前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 只有立足中国国情, 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理论, 指导中国就业改革实践, 才能保证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少走弯路, 把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第八、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 优化就业环境, 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 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客观上造成了求职者的弱势地位。不少用人单位给求职者设置各种门槛, 有的单位明目张胆地侵害劳动者的利益。因此, 就业环境很不宽松, 进一步加剧了紧张的就业局势, 另外一面也造成了人才流失。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自1978-2002年度的25年时间里, 共有58万人出国求学, 截至到目前为止, 学成归国人员只有15万人, 占25%。这远远低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有67%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水平。

第九、明晰就业概念。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在就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 比如说再就业, 再就业工程。因此, 再就业, 再就业工程具有特定的含义, 也有特殊的政策规定。但现在到处都在喊再就业, 比如说城镇正常的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找工作, 也叫再就业。更有国家权威媒体把山东省的农民也算为再就业, 失地农民也叫做再就业, 等等。这些提法使得劳动市场一些概念混乱, 不利于城乡劳动市场的平等统一, 也会使就业工作越来越复杂化。

第十、规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应当从国家的机构编制委员会开始, 通过各方面科学论证, 规范各极就业服务机构的名称, 职能, 编制等, 重点是先在省市两级机构解决好与行政机构的职能交叉问题, 在基层重点解决好组织建设滞后问题。只有这样, 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才能落实到实处。

第十一、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就业工作当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来开展, 反过来说, 就业工作问题多也说明了《就业促进法》落实得不好。

失业及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长远战略, 既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深入, 也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与威望。而就业问题的解决,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 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分别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摘要:对于我国来说, 就业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 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实施就业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30年来, 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新形势和新的矛盾困难。因此, 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 加快就业改革步伐, 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背景,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毛晓东.我国失业及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 (3) :113.

[2]白秀平.破解当前就业难题的八点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 2010, (2) .

[3]李云鹏.金融危机中美国就业状况的教育支撑[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4) .

上一篇:领悟了人生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小石潭记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