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2024-08-16

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共18篇)

1.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一

自主体验教学法的农村版——四步探究教学法

河南省濮阳县八公桥中心校

张振立

当岁月的钟声敲开21世纪的大门的那一瞬间,时代就给我们提出的了一个新的要求:新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新的使命之下,全国各地都在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祖国遍开**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还有濮阳市四中的“开放性三段式教学法”。无不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这些教学模式步步逼近我们,但我心中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于濮阳县的乡村教育。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9年暑假期间,我的几位同事都到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听他们回来后说培训的是 “四步探究教学法”。开始我认为有时只是用于城镇教学的方法,但被他们否定了。他们又不告诉我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否定的原因。我愈加感到它的神秘,想方设法去打听与之有关的消息,当我知道他是我们濮阳县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濮阳县的教育现状研究出使用于当地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时,更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盼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8月中旬,我被派往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因为时间太短,我还是有点不太懂。9月初,我终于拥有了一本《四步探究教学教师培训手册》。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又了解到它与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自主体验”教学法是异曲同工。对于“自主体验”教学法,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把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归纳出版了《花开的声音》一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这本书,我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并写下了《我曾倾听“花开的声音”》一文。

三、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有责任去推行这样好的教学方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短时间的实践我们教研小组结合中心校主抓教研的领导以及各校的教学能手,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达成共识,解决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问题。譬如,1、第一环节“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硬要拉起来让学生说是治标不治本的。首先分析原因,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胆量提出问题;(2)学生不知怎样去提问题;(3)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只有了解了原因才会有对策。对策(1)用一周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胆量,不管他们说的正确与否,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如果确实不敢说,就对他的敢于站起来而表扬,激励他说:“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提出一个问题”等。(2)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提示学生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提问题入手,让学生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当前面两个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第三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分小组该怎样去分呢?这是困扰我们的又一难题。根据成绩的好坏进行分组意见一致。问题是,好的与好的在一起,差的与差的在一起?还是好的与差的都分开?意见有了分歧,经过商议,推敲,决定采用后者,这样就能实现“不丢下一个学生”。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就能实现“兵教兵”,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四步探究教学法”在我们八公桥镇已全面推广。并且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在最近几次的摸底考试中同学们给了老师们一份满意的答卷。八公桥镇教育正随着“四步探究教学”的日益推广而稳步上升。我深信,“四步探究教学”会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奇葩。

2.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二

“四步”教学模式, 就是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先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自学, 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疑难问题后, 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在此, 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工作。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作业。“四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体现了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结晶, 相互交流情感与体验, 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第一步, 展示教学目标

巴班斯基曾说:“教学目标具体地讲, 就是要综合解决教养、教育、发展三项任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它是一节课的“指南针”。教师应精心挖掘教材, 了解学生基础, 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 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上述的情感因素, 学生们就获得了达到目标的动力。

第二步,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这一过程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 怎样学, 用多长时间, 应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可一次性自学完再做训练题;也可自学几分钟就作题训练, 遇问题再回来自学。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要求, 防止他们走弯路、走岔路。教师的指导应顺着学生的“思序”, 时刻注意从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及神态中收集信息, 要特别注意照顾学困生, 多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上的指导。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们在自学过程中互相帮助, 这样尖子生在自学中既完成了任务, 又帮了别人, 乐趣无穷;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自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积极探究新知的能力得到提高, 实现了一节课的“双赢”。

第三步, 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解决疑难问题

这一过程也是一堂课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让中等生、学困生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 让尖子生进行回答或由教师进行讲解。教师应鼓励学困生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大大方方地提出来, 全体学生共同分析, 给出答案, 最后由教师引导更正, 归纳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思维, 不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还解决了别人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归纳, 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宝贵财富, 因而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逐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进而培养了学习兴趣, 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步, 习题训练

这一环节不能少于十五分钟, 它既是补差、又是培尖。教师要根据巡视过程中收集的信息, 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对于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需要教师点拨的问题, 教师应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并力求讲解透彻,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要帮助学困生解决基础问题, 也要让尖子生理解更有深度的疑难问题, 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典型、适度的练习作业, 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并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 采用“兵教兵”的方法, 做到“堂堂清”。

3.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三

[关键词]探究;情景;教学模式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国家新课程标准实施,而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原则已显示出不足,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动笔为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新课改的落实,单一的化学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高中化学的教育和教学一半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基本化学技能,学习化学观察、分析、探究和评价的思维方法,如何引导教师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使教学双边活动在愉快中进行,在享受中发生。因此开展推行的教学模式,是落实高中化学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四步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参考甚至模仿的,具有科学性,享受性的教学程序或教学形式,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情景、探究、反思、创新”四步探究教学法,概括说就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过程中,优化学习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引领思维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体现自由、合作、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通过适量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样式。它包括,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新课导入的方式与技能、化学双基的实验探究与观察、物质的表象、化学成份、化学原理三位一体的反思,迁移、评价的拓展和创新。

三、我校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具体环节

我校的四步探究教学模式有5个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的起点和焦点,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现象等,尽量引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概念、原理等。问题情境的设置,常常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的探究热情高涨,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情境因子、指导思想、创设原则、情境素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期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生成是成功地进行“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的重要保证。不能提出问题,“情景、探究、反思、创新”教学就无从谈起。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阅读材料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提了问题。

2.形成假设,分析问题。情境设置,提出问题环节只是提供了探究热情和动力,而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的过程则是学生进入实质性探究的开始。分析问题,形成假设在整个问题解决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搜集、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一个大致的柜架,能为后面的制定计划,验证假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能否提出假设或判断假设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成败。因此在此阶段,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假设。特别是面对“结构不良”的问题时,如何进行整体的提取、整合和分析,为具体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形成假设,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评价和调整等。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强化学生对假设合理性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能够切实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3.验证假设,制定计划。验证假设是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入深层的协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系列需要解决和验证的问题,这正是该教学模式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努力做好探究反思的指导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发现和暴露学生在学习重点、难点内容时存在的障碍、困难,及时引导、分析、讨论、解决。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比较各个或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过程,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4.进行反思,得出结论。反思是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对问题的表述是否科学、提出的假设是否被事实与证据所证实、设计的方案和计划是否有效、收集的证据是否准确真实、给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进行反思与评价。不断反思与评价,能够使问题解决过程少走弯路,提高科学探究的效率。

5.变式应用、练习创新。得出结论,并不等于课堂探究过程的终止,结论不是探究过程的完结,不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去联系实际,从而把问题探究的教学推入下一个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应用创新是在基于问题解决、归纳总结基础上,学生的认知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最高创造,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认识、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方法的应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乐趣和自信。

4.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内阅读从质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如今社会发展繁荣,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影视、网络、各种球类活动充斥了学生的课外时间。随着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很多中学生也不愿把精力放在阅读上,而是迷恋于上网聊天、打游戏;或是迷恋于卡通漫画,这让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荒废了学业。再者,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上不注重方法,学生出错就布置“死作业”即机械的重复照抄,这也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另外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经济差异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生的阅读。故语文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所有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没有良好的母语理解能力,就无法进行良好的社会交际、无法深入地研究其他学科,更别谈有创造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当然非一日之功,这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但能静心读几本名著、几篇精粹文章的又有几人?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对初2008级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学生阅读量有限:若以一本教科书为20万字计算,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仅为150万以下,35.6%的初一学生阅读量为150万—200万,仅有12%的学生超过了200万。而其中语文书的阅读量就约占了200万(不包括其他教科书)。所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迫在眉睫。

语文界对语文阅读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方法、阅读史、阅读模式、阅读行为、阅读教学、阅读类别等研究较多,很多已形成了理论,这都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这方面也已有一些研究,对培养学生自觉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自己能制定阅读目标的能力,还需要完全的课外自能阅读能力。因此,提出此课题。

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贯穿人的一生,人们藉阅读探索未知,创造自我,完成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因此,阅读对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乃至人们的文化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的阅读,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是眼前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最佳方法;而自觉课外阅读的培养,更能突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这好习惯将受益终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将在学生的将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并提供学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这又是目前教育的终级目标。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

2、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语文教学论等为理论基础。

3、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概述

1.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阅读(诵经)传统

中国是一个典籍大国,从孔子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经典教育体系,经过历代教育家的不懈努力,一直沿袭、演化到近代,直到清末民初效法日、美的分科现代教育逐渐形成,这种通过阅读以奠定文化根基的教育方式才日见式微,而当前继承和发扬中国本土教育的优良读书传统,是我们母语教学发展创新的有益借鉴。

2.我国现代教育家一再倡导阅读

我国现代仍不乏倡导“阅读”教学的教育家。如叶圣陶、朱自清等人一再撰文呼吁“教中学生生读成本的书”,并由他们亲自编著出版了《略读指导举隅》,选择七本书逐一进行书目、书名、作者、序目、序言和跋、重点章节、版本版期等相关内容的阅读指导。

3.当代教育改革家的实践

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辽宁鞍山市十五中欧阳黛娜等语文教育界名师长期坚持教中学生读成本的书,取得了国内公认的教育业绩,被人们称为当代教育家或教育改革家。1990年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生每学期阅读的数量乃至具体推荐的书目;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阅读名著当作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明文规定中学生必读的30多部文学名著。近年来,各省许多中学相继开起了名著导读的选修课,并展开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如吉林松花江中学的“名著阅读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国外类似教育的有益借鉴

阅读教学的研究在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也比较深入。例如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规定学生必读的书籍一共达119本,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探讨并实际领导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吕叔湘先生曾经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介绍,“外国那些大学里头,特别是当研究生的,老师给你讲那么一次以后,开一个很长的书单子给你,三十本、五十本要你看。一门课是这样,两门课加倍,三门课三倍,你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头,把大量的需要读的书都读了。这就得有一个本事,这个本事要训练。”《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一书的作者高钢介绍:在美国,一个10岁的孩子,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常去图书馆,不时背回一大书包的书,而完成的作业是一本20多页,分出了章节,列出了参考书目的小册子。可见,阅读教学在国外不乏有益的经验借鉴。

四、对完成本项目现有条件的分析

该课题是一个区域性研究课题。目前,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研究条件:

1、本项目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参加研究人中员有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学校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长等,他们全都是中高教师,也有全国优秀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多年管理研究基础,有稳定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证。

2、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本课题由邻水中学实验学校承担,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人员的调配、经费的筹措、有关政策的调控、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等。

3、研究人员水平高、分工明确。本课题由中学一级教师何飞同志任课题组长。他过去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意识教强。他负责课题的宏观设计、管理、经费的筹集、人员的整体分配。其他几位主研人员有甘彩霞、胡云兰、冯琼莲、任丽芳都是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年青且精力足,改革意识教强,科研究水平较高,参与课题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具体控制课题组人员安排、选点、布点、部分成果的总结、撰写。课题组其它参研人员中有中学一级教师5名,中学高级教师2名,有刚参加工作、拥有新思想、新理念及熟练电脑操作技术的年轻教师3名,都承担了具体的研究任务。

5、研究手段现代化,研究方法科学化。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为课题组提供了微机1,供课题组检索和储存资料、数据统计、打印材料和课题管理。本课题的研究拟采用文献检索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提

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使我们的研究课题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取得圆满成功。

五、研究对象:姚伏中学全体学生

六、探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问卷法d、实践反思法

e、竞赛法f、交流法

七、探究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笔记、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

2、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

3、分析调查结果,进行思考;

4、根据上述数据结果,研究相应的有效措施(立足于学校、家庭、语文教师角度分析)。其中学校与家庭提供阅读硬件(书),教师提供软件(阅读方法、阅读评价),调动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开发、利用阅读园地。

5、根据所研究的措施指导学生实践并检测学生实验成绩,对实验成绩作出分析。

6、根据分析结果寻找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律,并上升为理论

八、探究的步骤

1、初步研究过程(2008年10月—2006年7月)

a课题思考

b课题确立

c设计问卷、调查、统计

e分析数据,撰文

f研究有效的措施(形成理论)

2、实验与实践过程(2006年8月—2007年7月)

a将措施付诸实践,指导学生自能阅读和交流阅读心得;

b整理学生优秀的阅读心得,进行归类与分析;

c检测实验进展,保留并记录数据。

3、成果阶段(2007年7月—2008年6月)

a;

b实验成绩质量分析;

c结题,撰写论文。

九、预期研究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十、最终成果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每年阅读中外名著100万字,时文40篇,完成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每位教师撰写相关论文1篇;2、探索出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搞好语文阅读和其他学科阅读的迁移和衔接;、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特分析思维;、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性,认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提高其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8、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9、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5.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五

内容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对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B人格和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方式及阅读数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育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应用科学、高效的有效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彻底解决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的难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扩大知识量,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认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教授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在老师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以语感、文感、情感为基础,提高学生正确把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启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通过学生有效阅读能的提高,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书籍、电脑网络及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学会处理和领会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1.提高对话法

阅读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内容发展性问题往往需学生理解、比较、联想、重组等心理活动,然后对事实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把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提问的作用在于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事物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思考,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提问题应当具有适当的难度,有具体的针对性,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且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与及时的反馈,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

2.整体感悟法

整体感悟法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作者的言语形成过程就是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表露过程,学生初读课文不可能只阅读语言,而不接收内容。

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作者是在写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用什么方式写的,写的怎么样等全局性的问题。学整体感悟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的最初感觉上,还应重视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评说,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形成自己对读物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3.阐述思路法

思路就是反映在文章中客观的思维条理。思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是结构文章的关键和灵魂,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枢纽;是指导学生读解和记忆的基础。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文章、找观点;要求学生在文章阅读后列纲目,标段序,理段意,并段群,明观点;启发学生探思路,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寻找内容的曲折变化。让学生自己辨明逻辑关系,判断逻辑地位。

4.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相关知识学习和应用,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语言形式和他想去表达怎样的思想,对于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这些言语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圈点评注,边阅读,边圈点,边评注,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捕捉对阅读内容的感触,让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阅读文章书写读书笔记,摘抄和仿写文章佳句,在摘抄和分析佳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去模写,以便把他人的言语经验及时地转换成自己的言语体验。因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京菊《课程教育研究》,2014(8):87-87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小丽《新课程》,2017(28):54-54

4.冯益生《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8-28

6.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六

——课题总结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及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现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分工明确。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学理论,吸收先进教改经验,讨论各块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制定好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四、设立课题研究课活动日,共有五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五、本学期以本研究课题为中心内容,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公开课2节。

六、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市里的各种教学活动。

七、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及论文。有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课题研究初步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2、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主动探究的氛围 通过组织学习,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开展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了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每人至少5篇;我们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开展了一些工作,由于我们研究水平的有限,时间的限制,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课堂,这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关系密切。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以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教学水平,切实做好初中英语拓展性学习的研究,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更快地提高,达到活用英语的目的。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步走” 篇七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 就会把读书作为乐趣, 自觉投入, 长期下去, 读书成了学生心中最大的乐趣, 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分“三步走”:

1.课前, 教师要调动学生去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想、预测。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面对课题进行联想, 想文章会写些什么内容?或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 效果肯定是最佳的。

2.课中, 教师要围绕文本主旨, 提出疑问或引出话题。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 并能很快进入课文, 与作者、教师进行交流, 体验文本。

3.课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的内容, 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兴趣,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首先, 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 教师先要备好阅读教学课, 利用机动课或自习时间, 指导学生阅读。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发问, 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再次, 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体会作品抒发的情感, 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 在阅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如随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 在文章中圈点勾画和批注, 如果有话要说或有感而发时可以写随笔或读后感。当然,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的, 贵在长期坚持、不可倦怠。

三、情感渗透是阅读教学的灵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 大多文章是名家名篇, 不仅语言优美, 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写得趣味盎然, 引人入胜, 其中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受感染, 来拨动情感之弦, 使语言文字变得有血有肉、充满情谊呢?

(一) 用语言感染心灵

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 具有最直接的感染力。课堂上, 教师用抑扬顿挫、爱憎分明的语言示范阅读, 直击学生的心扉, 让学生的感情随之波动, 从而使深刻的道理、真挚的情感渗入学生心田, 这样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投入、感觉、喜悦……

(二) 以表情激发热情

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小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被感染, 并且相互影响, 进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辅以恰如其分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去激发学生, 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 加之欢呼雀跃、捶胸顿足的肢体动作等等, 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领, 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情境, 身临其境去感悟作品内涵。

(三) 借画面渲染气氛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非常丰富、广泛, 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民风民俗、名人故事、童话寓言等, 这些都是在教材编排时精心挑选的珍品。广袤无垠的自然天地, 引人入胜的大好河山, 心旷神怡的艺术殿堂, 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徜徉其中, 从而给予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进而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我在平时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并配乐朗读来展现课文内容, 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情境, 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 扮角色体验情感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通过表演的这种运用体验式教学, 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一次口语交际课,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模拟扮演一个自己熟悉的角色, 如放羊的老爷爷、爸爸妈妈、小卖部售货员等, 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进而体验他们的快乐与痛苦。课堂上, 学生们兴趣浓厚, 纷纷仿效, 争相表演, 表达出了他们内心要讲的话, 抒发了不同角色的心愿、喜悦、赞美、愤怒、悔恨等感受, 整个课堂充满了真情的空气。课后, 根据课堂体验, 他们会写出大有进步的作文, 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喜悦。

四、提高写作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这个时候多读点书, 多记点东西, 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为学生打好语文“双基”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古今名著、唐诗宋词, 尽可能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古代诗词。学生不理解文章诗词的内涵哲理不要紧, 因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多, 他们自然会明白其中的诸多道理。

阅读是“集百家之长”, 积累知识的过程;而写作就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以致用”是教与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在帮助学生读好阅读的同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较为恰当地引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句、诗词, 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的辞藻、色彩, 又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说服力。

8.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八

【关键词】学前教育 “四步走” 教育见(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46-02

见习是让学习者对将要学习的事物有个初步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中职学校的实习,是指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参加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并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顶岗实习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是以企业岗位生产的形式进行的实训教学。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现状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创建于1985年,采用“2.5+0.5”的培养方式,即学制三年,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幼儿园顶岗实践。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学校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与甘肃省妇联幼儿园等30多家幼儿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也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普遍表现为学用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尤其在理论教学方面,单纯的授课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不能正确掌握幼儿园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加之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弱,很难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毕业生的调研,三年级学生感到自身所学知识用处不大,部分学生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见(实)习模式,在每个年级都应安排一定的见(实)习,让学生充分将幼儿园所见渗透到理论学习中,通过实践体会理论内涵,增强学生理论素养,提升高度。

二、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新模式

(一)“四步走”教育见(实)习设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认知的第一阶段,是在实践基础上,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与事物现象有关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无本之木。学前教育活动以幼儿为教育对象,既不同于工科毫无生气的机械结构,也不同于服务性专业以成人为服务对象的可预知性,幼儿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多变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训指导,往往是闭门造车,掩耳盗铃之举,甚至还会因为学生对幼儿和工作情境缺乏最直接的感性了解,产生乏味、排斥、为难情绪,失去探究的热情,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对获得真知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此为鉴,以校“园”合作、园校对接为依托,把岗位的真实工作情景与专业实训课程融合,制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会操作技能。课程安排上要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实训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四步走”教育见(实)习具体做法。鉴于学生和幼儿园岗位需求,学校通过校“园”合作,共建共育,实施“职业体验→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四步走”教育见(实)习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一年级学生入园一天,进行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观察、感受、体验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岗位职业环境,职业素养要求等,让学生先入为主,了解专业领域,明确专业要求,“知道自己不知道”,有的放矢开始专业学习。这种方式主要是去体验幼儿园工作状态和情境,让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个初步的印象。二是二年级组织学生入园1-2周,主要担任幼儿园配班老师,体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熟悉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了解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方法,游戏、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1-2周见习活动,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奠定基础,也是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第五学期组织三年级学生入园5周,全方位进行教育见习,要求进行带班教育见习,组织教学活动,汇报教学见习成果。具体任务分别是:1.第1周跟随指导教师听课,熟悉教学活动的组织、日常生活保育以及环境创设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尝试备课,做好听课记录,并撰写听课反思,为后续的见习做好准备。2.第2、3周尝试进行试讲,学生通过选材、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初步尝试教师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习独立完成区角的布置与创设。并开始观察幼儿各方面表现,撰写观察记录。3.第4周深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和实施,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完成观察记录和各项活动反思。4.第5周准备公开课,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完成教学设计,并做好公开课的各项准备。课前通知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赴园听课并对学生整个见习工作进行总结。这一阶段是对整个见习工作的总结汇报,也是学生从校园学习到工作岗位的一次过渡,为最后的顶岗实习工作明确了目标,提出了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四是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全方位接触幼儿园各项工作。学生根据幼儿园安排,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岗前的锻炼。这样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四个阶段的见(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中发现问题,感受职业需求,回校后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这种逐步的见实(习)模式将实训课堂嵌入到真实工作环境中,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远比单纯的口头讲解要好的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去。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了解幼儿,感受了真实的工作情境,再相应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这时,教师顺势导入理论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真实环境中去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

三、“四步走”教育见(实)习模式的阶段效果

通过对2013、2014级学生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1.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天见习,初步体验了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明确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和状态,初步体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环境,明确了努力方向。2.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周见习,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不断的将幼儿园案例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学习的积极性。3.三年级学生通过一月实习,初步掌握了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常规工作和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通过一学期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工作、环境创设、师幼关系、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加深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情感。同时,转变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真正按一名幼儿教师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查缺补漏,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要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见(实)习模式,逐层递进,能够使学生由浅入深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返校后能把日常所学与幼儿园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四步走”教育见(实)习模式的一点思考

“四步走”见(实)习模式是课堂教学的良好动因。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需要在岗位实践中体现,而岗位实践的体验,又反过来促进了课堂学习效果。但对幼儿园日常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部分幼儿园只是把它当做园校合作的一项任务,在对学生的指导上存在随意性,不能真正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导致学生见(实)习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园校合作方面还须加强。

另外,在学校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对学生的指导方面还需规范。应继续建立健全幼儿园见(实)习规章制度,把学生入园见(实)习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通过见(实)习前的动员、过程监管、反思总结来强化学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见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加深对幼儿园工作的体验和认识,切实提高学生见(实)习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岩.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成军,樊丰富.“走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12)

【作者简介】胡胜霞(1983— ),女,甘肃静宁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现为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中教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9.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九

长阳龙舟坪中学

胡峻岭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怎么使阅读课达到高效呢?这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究的一个重要论题。经过自己多年的揣摩实践,加上优秀教师先进经验的感悟,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关于阅读课教学的基本模式,效果比较好,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是注重课堂激趣。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二是唤起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前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故乡》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三是注重整体把握文本。朱绍禹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整体把握文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直觉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作字面的了解,直接感受到文本的表面意思。这是最低级的阅读水平,但却是阅读的基础。二是理解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概括和比较,即给文本作出理性的解释。”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本时教师设计展示一些浅显的问题,比如概括大意、复述内容、分段分层、明确主旨等等,学生带着问题去整体感知文本,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作者写作意图及基本手法有一个粗略的认识。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还要关切学生基础积累。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比如汉字教学就要结合阅读进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体、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是正确引导剖析文本。朱绍禹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阅读的第三级水平体现为评价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作出独自的判断,乃至给以批判。这是高级阅读思维技能,应该努力追求”。教师在这一阶段首先要根据文本文体特点给出明确的学法指导,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法指导和巧妙的问题设计完成文本的剖析,完成阅读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比如我在每次诗词教学前就展示了以下学法指导:即品诗韵、会诗意、现诗境、悟诗情。有了这个指导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设计一些探究题。剖析文本这个阶段教师还必须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五是开展创造性阅读。朱绍禹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阅读的更高级水平是创造性的阅读。它能够在文本之外寻找答案,或者能进行具有独特感悟的欣赏,或者作应用的实际操作。”创造性阅读首先是要创设开放的氛围,我认为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是很关键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有了一个民主开放的氛围教师要根据文本巧妙设计一些拓展思维训练和迁移训练,比如赏析训练、仿句练习、对比阅读等等。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可以练习学生实际生活进行一些德育渗透。

六是关注学生写作积累。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他其实没有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只是有一些规律可以去把握。我在这里仅仅是就阅读教学规律性的东西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我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尊重传统,尊重规律,追求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大放光彩。

(作者地址:湖北长阳县龙舟坪中学

邮编:443500

10.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现代教育的探究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对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其知识的自主建构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探究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是阅读,因而,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之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1 问题的提出及教育理念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预定了一个思路,期望学生沿着教师预设好的思路一步一步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这条预定思路。甚至与之相反,教师就要设法去“启发”、“诱导”学生回到预定的思路上,而不是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契机,重组教学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师忽视了课堂活动的复杂性。殊不知像这样的课备课愈是严密,就愈束缚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教学任务的基本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继续独立地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使他们在有限学校学习时间内学会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学习效果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学习知识的消极接受器,他们有主动学习与自学、独立学习、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通过合理教学活动组织,把学生引进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注意合理组织现有的学科知识结构,注意建立起学生当前所学习的知识与其头脑中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对将要习得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假设各种解疑释疑的方法,尝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2。1探究性

强调探究性阅读是本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给学生适度学习内容探究和学习方式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使学生大胆尝试探索,从而掌握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

2。2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体现在预期性和参与性上。本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及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计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根据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对所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适应新的情况,探究新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结果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这是学习的预期性。本模式更强调参与性,要求学生具有人际交往内的意愿和能力,能和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尊重,主动参与集体的探究学习活动。

2。3独立性

从模式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既是自主的、合作的,又有独立性。在各个步骤中都体现出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调控、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识和特点。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对自己要教什么可以有很大的控制,但对学生要学什么的控制就小得多。因而本模式设置一个独立探究的步骤,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潜能,发展个性。

3 操作步骤

第一步:独立探究。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层次的5个探究性环节是:

①自读感知。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的,而自己应怎样理解,应得到什么知识,解决哪些问题。

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定向,寻找探究点,提出实现阅读目标所必须理解的问题。

③假设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解答这些问题。

④尝试解答。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大胆尝试解答所出现的问题。

⑤整理答案及问题。学生独立探究时,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示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处,从非常规用法的标点、语句处,从语言、语法,从结构谋篇上,从内容上,从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等去发现问题,或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化小,使所探究的问题变得更具指向性。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了第一层次的阅读探究后。就要把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一个层次,甚至让他们带着更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从课堂外收集相关后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教学的交往。这个层次的5个环节是:

①组内交流体验;

②呈现问题;

③选择策略;

④尝试解答;

⑤整理答案归纳问题。

最后。小组集体进行探究的反思、整理,以备全班交流。

第三步:全班合作探究。这是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人人参与,而且能相互激励,共享信息。在全班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小组之间的交流,即使学生最初的解答是正确的,教师也要对其思考提出挑战,以引导其余学生质疑,以便深入地探究问题;要处理好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要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阅读探究中的思维流程和感受;要善于发现学生带有独特性和新颖的思想,及时给予以鼓励。

11.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对农村中学来说,阅读教学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是阅读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也让学生能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改革风起云涌,作为衔接和过渡的初中英语,如何让教师的阅读教学更行之有效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材

安徽现有初中所用课本为2015人教新课标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而言,新课标教材具有阅读容量和难度逐步上升、阅读内容主题富有时代感、阅读时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等特点,这样的教材设计,更加注重材料的新颖贴切,并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本人深深地感觉存在的危机。一方面深深感觉到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可另一方面却面临知识老化的危机却无能为力。身处乡村,信息技术落后,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意识也在逐渐弱化,这些不是几次“送教下乡”之类的活动所能弥补的。

3.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乡村的小学英语课程往往形同虚设,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甚至会存在因系统知识性错误而难以更正的情况。面对新课标教材,他们往往显得格格不入。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材中所涉及的新鲜的事物或话题,会让他们有明显的距离感,无法引起他们深切的感受;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的互动环节中,他们往往会显得被动滞后,很难释放应有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

三、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了。农村中学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乃至人格魅力。研究表明,大多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更行之有效

学习的行为从根本上讲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往往会成为阅读时的“拦路虎”,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阅读无障碍,还能增加词汇量的积累。(2)学会英汉思维的转换。汉语与英语在使用的习惯上有很大差别,作为初中生在阅读时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就是思维的转换。阅读和练习时多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时间久了,就能养成思维转换的好习惯。(3)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农村中学,很难形成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果平时用英语交流,就会被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因此,对于说英语,教师有必要多多加以倡导。

3.注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

农村学生的基础本来就薄弱,如果再没有高效的阅读方法,只会让学生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乃至于一看到阅读就头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阅读就so easy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渐进,不能贪多贪快。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能体现分层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做不同难度的阅读题,在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后再提高训练的容量和难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其次,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培养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选读、预测推理;通过解句法或句子结构弄清段落大意;结合文本类型辅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阅读选文的主题。再次,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乡村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可以在班级办一份手抄报,每个月一次,让每个学生亲手抄录一份自己喜爱的英语美文;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每月出一期英语黑板报,最后进行黑板报的评比并予以一定的奖励等等。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有着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培养情操等重要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作为教师,着眼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可以使自己的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只有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打开农村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才能在农村英语教学的广阔土壤上看到一根根新苗在不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方亚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12.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二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激、导、巧

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整节课整节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艺术:激、导、巧。

1.激

激——也就是激疑、激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好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 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新知时,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新奇、生动、愉快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困, 以造成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心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

导——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或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导向作用, 能够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小动物们分别骑着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自行车进行比赛, 最后谁会获胜呢?为什么是圆形呢?圆形的轮子有什么优点呢?它与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呢?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3.巧

巧——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导课的技巧, 使学生有自然、恰当、水到渠成之感, 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学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引、探、说

良好的参与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力, 要使动力持久, 关键还要掌握有效地参与方法, 在课堂中尽量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使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 提高能力。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 是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1.引

引——主要指教师的启发引导。看一节课上的怎样, 主要看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得学生越来越多的老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 而越来越少讲, 越来越不敢讲, 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 整堂课全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虽然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指明方向, 让学生的探究在山穷水复之际顿显柳暗花明之感。

2.探

探——就是探究、探索。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 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更不能让学生做“局外人”。在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适合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他们提供适当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学生一些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应该着力做到:选好探究内容, 即在知识的关键处、规律的探究处、思维的交锋处、解题策略的发散处、新旧知识的分化处;激活学生参与探究的心向, 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 并对探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鼓励。

3.说

说——在探究结束后, 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思想、过程, 说思路, 讲道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讲述结论的形成过程, 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做一名虚心的倾听者, 在学生的闪光处给予肯定和赞扬;在问题的关键处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和更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三、反馈练习, 拓展延伸———实、多、精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设计出一定量的练习, 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既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自主选择, 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让学生自主创新。

1.设计练习要“实”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紧扣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实实在在地练习, 讲求练习的实际效果, 把双基夯实, 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2.练习要“多”

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多层次, 多样化, 以多种形式呈现, 面向大多数学生, 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 多让学生说思路, 讲道理, 增加思维的密度, 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既要针对个别又要面向全体, 要避免用少数学生的回答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和机械重复的练习形式。

3.练习要“精”

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选习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基础;构建思维模式, 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其实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见的, 我们难以发现往往是先入为主, 因为受到各种对数学概念的限制, 即使面对数学也不觉得它是数学了。相反孩子们天真无邪, 教师若适当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联系生活, 不断从生活中发掘数学问题。

四、小结回顾, 评价反思———深、新、全

1.总结回顾要深入以加深理解

在结束新课之际,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全程进行回顾整理,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新知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己, 善应对行为反思, 善于整理的能力。

2.评价要具有全面性

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评价中, 它一改过去老师是评价主体的旧状, 更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摈弃了单一的量化评价、外部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 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全方位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要关注学生的一般素质, 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重视评价得出的过程。

3.评价要体现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性是指评价方法的创新、评价内容的创新、评价语言的的创新,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体现差异。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以新理念为指导, 针对本校实际研究的这套“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会不断改进创新,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保证学生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要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 倡导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意味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凾需变革。本文提出了数学课堂的“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模式。

13.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三

三门峡市七中 孙琳

2008.3

“四步教学法”模式的实践与形成

三门峡市七中 孙琳

“四步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按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交流、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四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活动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四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侧重与实践。

一、学讲提纲的设计研究与形成。“四步教学法”的书面体现是学讲提纲的设计与形成。在经过几轮的研讨与修改之后,以引导学生从学习预习入手,以“四步教学法”为模式,形成了定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题、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分层训练与拓展以及学后记。教师在提纲上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提纲形式给出本课在听、说、读、写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框架,给学生留出思考、补充、查阅的思维及书写空间。在课堂交流展示方面,给出学生需要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内容及任务,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为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点拨方面,给出本课需要突破的难点,引起学生对重难点的重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此环节跟上老师的思路做好适当的补充。对分层训练部分,设计了两到

三个层次的练习,要求全部学生完成A类部分的基础题,强化落实双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要求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B类部分的知识运用题,以落实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C类部分的拔高拓展题,以随堂进行优生的培养与训练。最后设计的学后记,师生可以把当天学习的感想、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备注在此,以便下堂课进行改进与提高。

二、指导学生预习。每天下午我们每科都安排有半节预习课,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预习提纲,做好预习双色笔记。笔记内容包括①生词的学习,即认读、拼写、词义理解、运用,要求能够听写。②重点句型的理解与运用。③语法的理解与运用。④重点短语的总结与运用等并要求朗读新课文,在课文上标注短语、句型和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预习的要求及指导,学生先熟悉了要学习的内容并能通过自学掌握部分双基知识。循序渐进地走向自学之路。

三、指导交流展示。此环节是“四步教学法”的灵魂。对展示的内容及形式,我们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培养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羞涩到积极、从听别人讲到自己讲、从本子上到爬黑板、从用粉笔到改进用白板笔书写,我们从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大面积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活动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单词默写、分A组B组的短语听写、课文对话的朗读比赛、英汉互译、对话分角色表演、课文的讲解、习题的轮流讲解等。在展示活动中引导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才能,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反馈、汇总、报告等任务。其中对练习题、课文的讲解与评讲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了多次的改进,现在形成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并且最近又指导学生把讲解变为提问式、探究式、讨论式的评讲,从而避免只对答案的不良现象。

四、精讲点拨的适当运用。老师要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就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既要要敢于放手又要敢于压任务,3

所以精讲的量要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讲,但一定不能有头无尾,开讲就不收。要转变观念,放心大胆地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另外,学生在分组交流时,老师的任务是监控课堂,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自由,也要掌控课堂秩序,做到和谐交流,活而不乱。

五、课堂分层训练题的设计与指导。为达到人人过关,堂堂清的目标,训练检测是最好的形式。我们悉心钻研教材,精心筛选试题,并把检测题分为ABC三类,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A类基础题,让三分之二的学生能通过B类运用题,让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C类的拔高拓展题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对试题的检测与评讲,也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讲评,老师只点拨易错题、难题,以培养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完成堂清目标。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还要对学生做出评价。

六、“堂清”、“日清”、“周清”严把质量关。所谓的“堂清”,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活动中,真正理解学会运用,最后通过当堂检测达到掌握的目标,不把问题遗留到课后。所谓的“日清”,就是要求“今日事今日毕”,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当天的任务,包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完成及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周清”就是实行周六考试验收制度,是对学生一周以来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补救。我们对周测的评价注重双基知识的落实,目的也是期望大多数学生能过关或通过补测过关。“三清”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体系。“堂清”是基础,“日清”是保障,“周清”是落实。如今,“三清”已成为我校的一种学习习惯,能“清”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三清”的评价,我们每周一都会准时出一期光荣榜,从精神上鼓励表扬那些优秀、进步的学生。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研究实践,目前,“四步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体现已经形成“模式”。从老师们的角度上讲,老师们已能够熟练运用四步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从思想上转变了观念,以关注学生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从教师中心转向以为学生发展中心,改变了课堂过 4

14.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四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的开题会。此项课题由我主持申报,于今年11月被立项为市级-般课题。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这也促使我们珍惜这次机会,都能发挥一己之长,在我县的教育科研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语文阅读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乃至我市农村初中“学困生”、“厌学生”、“流失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转化上述“三生”,整体提高我校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理论基础

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同时语文是文化,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工具性是着眼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评议实践的能力;人文性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汲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不可分离。

2、“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

“自主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在被学生接受之前,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权威性的,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教材知识正确性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也不能用专家、教师的权威性压迫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已有经验、知识为背景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同已有知识对接,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从而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教学方面: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路。

2、学生方面: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

3、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构筑起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研究的内容

以“感知——领悟——展示”为基本教学过程,以自主建构思想为核心,以教与学平台为生长点的教学操作体系,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重点选择课型为呈现方式,探究符合农村中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阅读教学资源的内在联系,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科学配制,争取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

要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与维持,进行阅读方法(泛读、精读、研究性阅读)的科学指导与训练,要持之以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用。特别注重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花大力气探索自主合作阅读教学的模式,以促进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课题组人员分工:

姓名

年龄

职称

职务

课题具体分工 李建英

中一

教师

主持课题的研究

魏广利

中一

校长

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郝希壮

中一

主任

开展活动、材料搜集 魏玉丽

中二

教师

自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魏 娜

中一

教师

讲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王士丽

中一

教师

讲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张青海

中一

教师

自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齐建敏

中二

教师

自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张海波

中一

教师

自读课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

用研究与材料搜集

陆希刚

中一

教师

阅读教学中现代技术运用用

及网上阅读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步骤

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实验研究,利用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实验研究,在研究中验证和丰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我们的思路是教师即研究员,教室即研究室,其具体步骤为:

1、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A、申报课题,请求市规划办组织课题研究专家委员会评估、立项和审批。

B、研究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C、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D、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E、培训研究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

F、拟定研究计划,确立实验班,对比班,启动实验

2、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9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紧密结合“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3、形成最终结果(2009年5月—2009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模式),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论文集、案例集,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

3、案例集、论文集。

借此开题之际,我向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提出几点要求与希望:

(1)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教学不再是经验教学,我们平时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理论中获取信息,指导教学。就本课题而言,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两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报刊、网络上的相关材料,积累素材,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

(2)要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合作观念。

在我们乡镇中学课题研究有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如:资金、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我们的软环境不能差,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应该有人人争先的意识,因为没有竞争就不存在进步,但课题本身又是一个集体工作,要讲求团队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竞争的前提下,多交流、多合作,把个体与整体融为一体,扬长避短,群策群力,把我校的教研工作带上一个新台阶。

(3)要富有创新精神,提高业务能力。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一种未知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需要我们平时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工作,打破传统,摒弃旧模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树立教改意识,借助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上档升级,争取两年后成为我校、我县的名师。

此次开题会后,再过一个月,此项课题将进入实验研究阶段,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精心谋划,查漏补缺,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彻底、做到位。课题启动后,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兄弟校的协助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们要把责任化做动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拓展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把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开题报告

15.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篇十五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制订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训练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师不但要抓好课内阅读,还要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抓好课内阅读,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要结合教学内容抓好课内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抓好课内阅读。在授课之前,教师要选择相应的课内阅读计划,通读本册教材,在教研组内通读教材教学大纲,研讨教学方案,确定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计划。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单元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完成课内阅读教学。如,在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教研组内研讨整册书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然后确定单元教学角度,再确定每一课的教学方法。

2.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在研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当具体到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结合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懂教学文本,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恰当接受运用训练,拓展课堂阅读教学深度。如,在《小抄写员》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授课之前根据教师设置的导学卡进行课前自主阅读,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到学问卡上。教师在学生完成学问卡之后,要进行整理,确定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以及学生此时存在的阅读问题。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少讲或者不讲,学生还存在的阅读问题以及阅读知识的模糊点教师要做重点讲解,并加强阅读训练。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1.引导学生加入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自己认真研讨,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搜集相关的阅读资料,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比较薄弱,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自己搜集的课堂教学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能力确定阅读训练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这样,教师和学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有效融合起来,学生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如,在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确定搜集重点,并让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教学重难点完成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课件相得益彰,相互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阅读训练。

2.强化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進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根据阅读文本确定阅读教学训练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训练,让学生真正实现课堂阅读整体化,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阅读训练方法。课堂教学中阅读文本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展开,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相应的阅读训练目标,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成绩。

三、拓展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拓展课文阅读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完成阅读积累,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课内阅读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的阅读教学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大量的阅读篇目,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要确定阅读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如,在学完五年级上册《金钱的魔力》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马克·吐温的作品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了解到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并从中积累好词佳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开拓课外阅读的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自由诵读,还可以运用一堂完整的阅读课让学生阅读。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内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结合课内阅读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课文延伸阅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还要让学生自主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王肖丹,蔡小磊.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5).

16.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能够达到语言技能的第七级目标,根据这一规定及在黑龙江省英语骨干教师学习活动中,北美英语学会外籍教师对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高中英语阅读课应遵循以下教学模式:

一、Pre-reading 读前

1.Background Information利用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导入新课。“Background Information”是学生原有的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 利用它可以激活学生脑中已存的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渗透。这一环节中可以采用图片导入、影音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形式。比如《卧虎藏龙》这一阅读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和图片导入相结合的模式。我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看电影,由此引出“电影”这个主题。然后出示《卧虎藏龙》的剧照,让学生们回顾影片的相关信息,如导演、演员、故事情节、影片获奖情况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2.Prediction结合文章标题和图片对文章大意进行预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卧虎藏龙》这一课中,在导入之后,我打出了标题,让同学预测即将要讲述的内容,同学们纷纷猜测,有的说要讲述电影的大意,有的说要介绍电影的编剧导演„„由于急于知道自己正确与否,接下来很积极地进行阅读。

二、While-reading 读中

三、Post-reading 读后

2.Discussion讨论。在这个活动中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阅读材料有关的开放性话题(此类问题被叫做spark and embark)供学生们进行讨论,可以说是对整个阅读材料的升华。如这一课中,我设置的问题是:哪个人物角色最触动你?你从他们身上都能学习到什么?同学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从文章的人物或事件中学习到优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情乐观的性格特点。

4.Self-evaluation 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17.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七

陈仓区虢镇小学 唐小红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论辩探究→拓展延伸。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教师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探究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和提升探究、探讨的方法。这个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大胆探究的能力。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体潜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探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探究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探究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学会知识、学 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只起一个组织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学习评价,自我创新创造,自我选择判断。

4、马斯洛的人本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学: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色。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给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讨论探究→拓展创新。

1、激趣导入

【缘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探索、钻研、实践,要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之“乐学”。

【操作】这一环节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入手,文中重点词句入手,找出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趣要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示例】如在教学《信任》一课时,教师适时设疑激趣: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师:既然大 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这节课以问题激趣,制造悬念,将学生拴住引到登堂入室的门边。

2、自读质疑

【缘由】“自读感知”是个体性的自主活动,教师一定指导好“自读”,注重读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操作】自读时教师可提出恰当要求: 如:①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②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再细读,品味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示例】如在教学《包公审驴》一文时,让学生感知课文后自主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小偷偷了驴,包公不去抓小偷,为什么却去“审驴”?

2、驴又不会说话,他是怎样审的?

3、为什么驴被痛打后会逃到王五的家?

4、包公审驴结果如何? „„ 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可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恰当解释,剩下的可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

3、论辩探究

【缘由】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操作】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示例】在教学《凡卡》一课的结尾时,我先让学生齐读了“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一段,紧接着问道:“凡卡把自己的心愿装在信中,写上“乡下爷爷收”,他的信爷爷会收到吗?爷爷会来接他吗?”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片刻沉静,学生进入思考。一会儿便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的说:“爷爷肯定收不到他的信,因为凡卡的信封上没有写清详细的地址。”有的说:“但也许他会碰到一个好心的邮差,帮他打听爷爷的下落,把信送到呢!”也有的说:“不可能,因为那是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淡漠,穷人的命运永远是悲惨的,不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人,这也是作家契珂夫写本文的意图„„这时,教师应敏锐洞察这一矛盾,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研究、讨论和争辩,从而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

【缘由】语文教学还应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操作】对于不同的语文课可进行不同的拓展活动。例如积 累语言学会运用、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课外延读、课后活动。

【示例】①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如:学习《天马》后,摘抄佳词佳句,积累写马的词语。②、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如:学习《凡卡》后,续写一段话,设想凡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③、课外延读:如学习《草帽计》后,向学生推荐有关三十六计的故事。④、课后活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举行一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习《包公审驴》后,表演课本剧。

五、“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探究目标要明确具体。

语文阅读课教学,“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要始终在教师的心目中有所明确。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

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以上《包公审驴》的例子,就是引导学生以“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作为探究的目标。

2、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要充足。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表现得不够大气,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

18.农村阅读四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篇十八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考考点;学生兴趣

我在农村学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有几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事例让人对初中语文的学习状况感到担忧与无奈。现将自己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几个案例总结出来以供教师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

案例一:

在每年中考名著阅读复习时,总有九年级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曹雪芹是干什么的?他是女的还是男的?”我愕然了……

案例二:

在近年,我决定从九年级开始就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提早布置、安排,以下是一节名著阅读课的师生对话。

师:“不论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文学作品中的名著阅读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人生都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陶冶我们的情操,感化我们的人生……老师问一下大家在课外都看过什么名著呢?”顿时课堂沸腾了。

生:“亮剑”“士兵突击”

生:“青盲”“宫心计”

生:“步步惊心”“神话”

……我不知所措。

案例三:这是一节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阅读课。

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文学名著,其中古典小说非常有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有什么?”

生:《西游记》《水浒》

生:《三国演义》

师:“还有一部谁知道?”

……许久的沉默,无人回答。

以上几个案例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足以说明我们农村学生名著阅读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这不是个例而是在农村初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名著的传承,教师要认真分析、探究,找出适合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但是,从案例可以看出,农村初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能主动阅读名著的中学生很少,很多人干脆就选择了不读。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单凭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造成的。二是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创新名著阅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知识呢?

一、选择推荐合适的名著

学生的阅读有其年龄的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和阅读自然存在着种种不足。因此,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大纲推荐一些优秀的篇目。

1.要求依据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附录“名著导读”的导读文字了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内容梗概等,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2.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文学名著。2011年、2012年《中考说明》中的附录三:名著阅读重点考查的课外读物《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将名著阅读和中考考点对接,有针对性地阅读,还可以将名著与电视、网络结合起来,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及重要诗词,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等,从而凸显积淀文化和应对考试的双赢。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1.选读。读书要有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以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各种各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仅是为了“有助于学习语文”,更迫切的是“为了中考”。所以,在此提倡初中学生适用的资料性阅读方法——摘抄法。摘抄法是一种根据个人喜好与研究,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下来分类保存,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

3.让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力,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影响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

三、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

1.开展读书会。一般每周一次,教师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确定时间和内容。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探讨读书感想或笔记,然后让负责人将学生的言语摘录下来办成专栏,进行展示。

2.开展朗诵赛。有的文章不仅仅要读,而且还要朗诵。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诗词、诗歌片段配以音乐进行诵读。

3.课堂拓展,课外延伸。这是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上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要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以此吸引学生阅读原著。

四、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指明阅读方法,并以写促读

1.要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到作品的内部,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2.教会学生不求甚解。

3.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4.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为显示自己的阅读能力,看书的速度很快,结果连文章的大概内容都不知道。同时,要使读书落到实处,还必须让学生多写、多练。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医生在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促进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初中篮球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