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5篇)
1.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 篇一
《马致远曲二首》同步练习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1.你怎样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写出什么样的现实?
3.以“醉了由他”结尾,突出什么样的主题?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六、写作特色 4.你怎样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5.下面的典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参考答案
1.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2.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3.“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4.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5.赞扬坚韧不拔的意志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心
爱心
专心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 代著名 作家、家。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8.“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参考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 篇二
第一部分:
1、填空:《为学》选自,作者是。
2、给加点字注音:
不逮人也()久而不怠()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蜀这鄙有二僧(鄙:)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西蜀之去南海(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 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⑵明年:越明年()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 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贫者语于富者曰()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 和。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
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
《为学》答案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用心
爱心
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 篇三
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 ① 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 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 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二、阅读训练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用心
爱心
专心 ?”?”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孔子不能决也()⑸孰为汝多知乎()()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8、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0、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用心
爱心
4.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 篇四
第六单元第22课《九色鹿》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9分)
1.(6分)我会写生字
三岁的小gū
niang ________不幸从高楼坠(zhuì)落。当时一位路过的年轻妇女直接伸手bǎo
hù________,孩子平安无事。但妇女shānɡ
zhónɡ________住院。在这位“最美妈妈”的bìnɡ
chuánɡ________前,善良的人们纷纷献上zhù
fú________,请她安心xiū
yǎnɡ________。
2.(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
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
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
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
3.(4分)填空。
①
“并”字的读音是________。
②
“义”字共有________笔。
③
“求”字的第四笔是________。
④
“死”字的部首是________。
4.(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愤怒—________马上—________
不许—________道谢—________
5.(5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彩虹
一________鹿
一________人
一________井
一________ 星
6.(12分)一字组词。
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令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5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句:要是我有那么多钱就能吃得好穿得好住上大房子,为什么不说呢?
要是……就能……
8.(4分)按课文《珍珠鸟》内容填空
白天,它________,傍晚,它就在父母的________,飞到笼子边,________,________钻进去。
9.(5分)把生字和对应的音节连起来。
wàn
xiāng
pà
yán
dòng
相________
动________
万________
怕________
言________
10.(5分)看拼音写词语。
yú
shì
jiàn
lì
wàng
yì
yāo
qiú
dào
lù
wàng
ēn
fù
y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4分)比一比,组词填一填
bào
fā
píng
héng
sú
yǔ
lǎn
du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4分)我会填多音字,并组词。
好
hǎo
________ hào
________
挣
zhèng
________ zhēng
________
13.(5分)给词语找意思相反的朋友。
开口—________ 伤害—________ 赏—________捉—________ 发财—________
14.(7分)填空。
①篮________队员,按要________每个人都要投两次三分________。(求,球)
②因________路赌赛,上班迟________了。(道,到)
③大声的呼________声,吸引来更多的人,他们纷纷要下水________落水者。(救,求)
15.(5分)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一________朋友
一________花
一个________ 一________ 衣服
一________ 花种
16.(8分)比一比,组词语
耍________ 钓________ 此________ 瓣________
要________ 钩________ 些________ 辨________
17.(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①
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________
②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去抓九色鹿。________
18.(4分)选字填空。
义
意
议
忆
①
你知道这个字的________思吗?
②
老李和老张是________兄。
③
“是去是留”人们________论纷纷。
④
回________,有时很美好,有时也很痛苦。
19.(5分)加标点。
九色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人
________他愤怒地说________ ________你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________ ________
20.(4分)字的加减
二+亅=________ 今+丶=________ 首+辶=________ ⺈+贝=________
21.(5分)词形和音节对对碰。
rèn
hé
hú
shuǐ
gū
fù
dào
yì
bǔ
zhu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________
慎重——________
仔细——________
惊奇——________
简单——________
疲劳——________
23.(4分)连线,①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________ a铁公鸡
②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________ b替罪羊
③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________
c笑面虎
④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________ d变色龙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24.(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天,九色鹿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_____的波涛中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地走了。
(1)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更生动。
只见一个人在________的波涛中________。九色鹿立即________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________向九色鹿叩头,________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调达________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________地走了。
(2)根据选文第一自然段,填空。
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从“________”跳进河里可以看出九色鹿________。
(3)从九色鹿所说的话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4)文中调达所说的话为什么用了省略号?
(5)联系全文填空。
这篇文章是个________故事,通过讲述九色鹿救调达,而调达为了________出卖了________,但最终调达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________,斥责了调达________,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
25.(6分)
一天,记孔雀邀请鹤作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高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白面单调的外衣,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的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1)这是一则()
A
.童话
B
.寓言
C
.神话
D
.民间故事
(2)孔雀显耀自己的依据是________,孔雀瞧不起鹤的依据是________。
(3)鹤对美与丑的理解是()
A
.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B
.仅有美丽的外表没有什么用处。
C
.丑陋的外表是有用处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9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29分)
5.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 篇五
《青春万岁》教案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优美词句。
3.理清本文线索。
(二)能力目标
1.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会根据语境选样恰当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听音乐是给灵魂洗澡,使人净化,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热爱音乐,领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作者按怎样的思路来写作的?这个问题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较难领会,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作家的经历仔细体会。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本文线索清晰、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活动设计上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谈体会、谈感受,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声音的世界里,人生因为有了音乐而变得更加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这节课,我们要“在声音的世界里”懂得:(投影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目标
1.领会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积累优美的词句。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4.理清线索。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王蒙,当代作家,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王蒙曾说过:“我非常非常地喜爱音乐、离不开音乐。音乐 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开始我的处女怍《青春万岁》的创作时,为它的结构而苦恼,而左冲右撞,不得要领之时,听 到苏联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时,它的结构大大启发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说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既分散又统—,既多样又和谐。音乐在我的作品里是—个非常重要 的、头等重要的部分。”
2.自读课文,考虑以下问题,时间五分钟。
(1)圈出生字词,查《现代汉语词典》,注音并解释。
(2)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三)重点、难点、疑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课前预习及课堂白读字词情况,要求学生读出生问并加以解释,集体订正。
娇憨 如泣如诉 时过境迁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体投地
雍容 水银泻地 通畅爽洁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不同时期对音乐的接触、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乐启蒙来自于何时、何人、何故?
孩提时代,—个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如泣如诉,应情应景,听之泪下,至今还记忆犹新。
4.“在声音的世界里”,孩提时代的作者喜欢哪些音乐?
听雨声、学唱歌、听单弦、听梅花大鼓、河南坠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
5.大自然的声音也是—种优美的乐音,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大自然的雨声,写了哪几种类型的雨声?它们带给作者的感悟相同吗?
有小雨声、中雨声、大雨声,它们带给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样理解:“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突然的风声让人感觉到萧瑟、惶恐,大雨声则让人豪情满怀,风雨混合在一起则让人时而惴惴不安、思虑万千时而又满怀豪情,让人跃跃欲试。
7.所以作者认为“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时代对声音的喜好往往带着淡淡的忧郁,你能从文中找到例证吗?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学唱歌,所有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点感伤……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9.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时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从小身体瘦弱,很难和同龄的男孩玩到一起。七岁那年还独自到棺材店闲逛,询问价格。当他听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诉的笛声,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至今难忘。所以孩提时代对音乐的感受充满矛盾和忧郁。
10.到了青年时代,作者的视野更为广阔,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变化,他接触了哪些音乐呢?
有西洋音乐、苏联歌曲,还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对这些音乐,作者持什么态度?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加以说明。
喜爱、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联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日渐丰富,思想的日趋成熟,作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然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这两者有没有矛盾?你认为艺术(音乐)属于什么样的人?
二者没有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时也说明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从哭闹的婴孩凝神聆听母亲的儿歌到垂暮老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因为有了音乐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们用两个词分别概括作者不同时期对音乐的感悟的话,你会怎样概括?
孩提时代——彷徨、感伤、消极;青年时代——激越、明朗、积极等
15.作者为什么喜欢音乐?结合课文最后—段话,说说你对音乐的认识和体会。
音乐伴随着作者成长,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话答)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实际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年时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时期的激情、豪迈和自信,中年时期的稳健和平和,老年时期的豁达和安详。“音乐能给人洗澡,使人净 化”,“给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让我们更多地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热爱音乐吧!因为“—个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个不爱音乐的人也算不上 完全的爱着生活。”(王蒙的话,可以投影出来。)
六、板书设计
青春万岁 王蒙
19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意象 鲜明
激情 饱满
语言 豪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沉船之前》同步练习 沪教版】推荐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09-01
人教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29课 掌声试题及答案09-26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点2010-10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语文版08-14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4 人教新课标版12-27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06-15
一年级语文上册《脚印》教案(沪教版)12-10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02-02
二年级语文上册白鲸得救了教案沪教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