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2024-07-09

体育健身及其原则(精选8篇)

1.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篇一

因人而宜:

中老年人在选择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基础、生活条件等情况来确定。锻炼项目应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动作缓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剑)、门球等。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大,以策安全。从主观感觉来说,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持之以恒:

日本科学家曾观察到,让受试者每周3次进行步行锻炼,15周后最大摄氧量增大到12%;然后中止运动6个月,最大摄氧量恢复至和锻炼前相似。人的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坚持经常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强。如果长期不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下去。因此,坚持经常锻炼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时间安排上可每天进行,也可每周不少于3~4次。

循序渐进:

人体机能的提高有一个逐步适应与发展的规律。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各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锻炼者对活动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应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个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开始时应选择散步、短距离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动,然后再从时间、距离、强度上逐渐提高。已有锻炼基础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娱乐健身:

中老年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时,要考虑既调节精神,又丰富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不要长时间只参加某一项目,或只锻炼身体某一个部位。要选择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参加、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提高自己参加活动的兴趣,在高高兴兴中得到锻炼。

合理安排:

中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中,要经常检查身体(最好建立健康档案),防止潜藏着一些平时未曾发现的因素,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平时要经常检查血压、脉搏、体重等变化,定期到医院查体;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作息时间要规律化,不吸烟,不酗酒;体育锻炼要与自然力锻炼(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相结合;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营养;等。以确保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愉快。

2.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篇二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原则,快乐气氛紧张气氛,奖惩,参与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在教学中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教学原则,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加快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游戏的教学除了要遵循体育教学的一般原则, 还应遵循自身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有教师主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锻炼性原则和娱乐性原则。

一、教师主导性原则

教师主导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课中的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游戏中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进行管理, 以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第二、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游戏, 纠正游戏中的错误。

第三、制造游戏中欢快紧张的气氛。体育游戏虽然是体育手段的一种, 但同时也是一种游戏, 游戏是一种娱乐, 它必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起来。好的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 会自然而然地带有欢快、紧张、热烈的气氛。但在很多情况下, 还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制造或加浓这种气氛, 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加投入, 玩得更愉快, 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制造适当的游戏气氛是游戏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艺术。

第四、掌握游戏结束的时机。一个游戏做多少次或者做多长时间最为合适, 要靠教师从运动负荷量、学生的情绪、所花时间长短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然后选择适宜的时机结束游戏。

二、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教学普遍遵循的原则之一:教育含德育、智育与体育。这里的教育性原则是专指德育, 在游戏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游戏教学中, 教师应将游戏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愉快的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效果常常较好。在游戏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德育教育:

1. 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

中小学生一般认为做游戏是玩, 大多不重视遵守游戏的规则, 从而常常导致游戏难以进行。教师应在游戏中严格执行规则, 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习惯。这样既对于以后游戏的顺利进行有好处, 也能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2. 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体育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分组游戏, 分组游戏都是依靠集体力量取胜。在做分组游戏时, 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个人服从集体, 团结协作, 群策群力地去取得游戏的胜利,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 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在体育游戏中, 有些游戏需要学生越过障碍, 有些游戏有较大的难度, 有些游戏有一定的危险性, 有些游戏则需要学生在运用体力的同时, 还要运用智力方能取胜。这些游戏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各种优良品质、适应环境有很大好处。

三、锻炼性原则

体育游戏与智力游戏都属于教育性游戏, 但二者的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智力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体育游戏虽然也包含一定的智力因素, 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体力、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 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贯彻锻炼性原则, 娱乐是手段, 锻炼是目的。在选择游戏以及在组织游戏教学时, 都要考虑游戏运动负荷量的大小及对学生的锻炼作用。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 如:“听号抱团”“蛇形跑”“老鹰抓小鸡”“捕鱼”等。有些游戏既能起到活动肢体、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又具有趣味性, 吸引学生参加。如“谁先归队”“大小西瓜”“躲竹竿”等, 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 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我们不要满足于带领孩子们玩玩就行了, 也不要为学生的兴趣、情绪所左右, 而忽略了锻炼学生身体的任务。

四、娱乐性原则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尽管不是以娱乐为目的, 但娱乐却是在体育游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一个游戏没有娱乐功能, 学生就不愿意参加, 即使为了服从老师的指挥而参加, 他们也“玩”不起劲来, 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因此,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 教师应设法在游戏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保证游戏的娱乐功能, 从而也间接地保证了游戏的锻炼性。

参考文献

[1]苏小丹.体育教育与原则[M].中国体育报[N].2009.5.11.

3.谈体育锻炼的原则 篇三

體育锻炼原则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同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保健手段来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经常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适量性原则、反复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在身体活动时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心理等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还包括不同的项目和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时,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均衡发展,既要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体型匀称健美,又要提高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身体发育处在逐渐成熟的阶段,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体育锻炼中执行全面性原则极为重要。

从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项目来进行身体锻炼来看,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短跑主要是发展速度;杠铃弯举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力量;长跑则侧重耐力的锻炼;球类则是以灵敏协调性为主。所以,进行全面的体育锻炼可以让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体质。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素质的锻炼,在体育锻炼时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必须有明确的锻炼目的,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善其身者无过于体育”有深刻的认识,相信“生命在于科学的运动”的道理。在体育锻炼时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坚持锻炼才能获得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讲的:“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努力做到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将来更好地为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一个人只要有了远大的目标,就会长久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参加体育锻炼往往带有直接的目的性和动机,如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调节情绪、增进健康等。但不管带有哪种目的和需求,都要自觉积极地、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锻炼项目和形式,并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第三,经常检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断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定期测试身体素质、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水平变化状况,也可对睡眠、饮食、精神状态等进行比较来检验体育锻炼的效果,通过这些检验可以看到体育锻炼的成效,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体育锻炼者根据人的自然发展和机体的适应性规律,在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方面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安排必须在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渐进不是每天、每次增大负荷量,而是按照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根据超负荷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运动负荷量。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的,而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地安排各类项目,运动负荷要由小到大,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机能水平逐渐适应与提高。体育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急于见效,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性过度疲劳,阻碍身体的健康发育。循序渐进原则不仅体现在一段时间的系统锻炼上,也体现在一次锻炼中,如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锻炼结束后要适当地进行放松活动等。当人体适应了一定的负荷后,若要进一步提高,则必须在原有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负荷,不然体育锻炼效果就不会明显或逐渐减小,体能只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体育锻炼要不断提高要求,逐渐增加运动量,最终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四、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使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锻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人体的各器官组织系统的改善,是体育锻炼日积月累的结果,要想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保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的衔接性和连续性,反复锻炼,不断积累。

五、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制定锻炼目标,合理地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人与人之间的体质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在体育锻炼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环境条件及学习生活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确定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和运动负荷,量力而行,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凭一时的兴趣或冲动,进行那些力不从心,强度和难度大大超过自己身体所能承受能量的运动。违反了这一原则,就会适得其反,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体育锻炼时,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方能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六、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的生理负荷适宜。体育锻炼效果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刺激的强度有关系。刺激太弱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刺激过强则会损伤机体,只有适宜的强度,才有利于能量消耗的恢复和超量补膳。体育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自我感觉并结合生理测定,如果锻炼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症状,则说明锻炼负荷过大,需要进行调整。

七、反复性原则

反复性原则要求体育锻炼时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反复锻炼,具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特性。研究发现,在体育锻炼中,只练习几次对人的身体作用不明显,重复多次练习到某一程度,才会对身体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反复次数过多,也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因此,反复性原则是有规律、有限制的。注意锻炼和间歇相结合,既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又要有适当的休息。

4.协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原则 篇四

根据管理职能和协会具体情况特制订协会内审职责。

一、总则

为使协会能够政令畅通,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加强内部审计是协会管理制度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协会资产保值增值,维护项目、活动的开展科学、严谨、有效,促使协会从根本上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协会成长的过程中给全体员工带来效益与能力的成长,加强协会内部审计已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协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1.动态监督职能。审计监督在规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重点进行协会财务收支和财经纪律方面的审查。在审计的重点上,将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的动态监督;在审计的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为主;在审计的方法上,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

2.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评价协会各方面的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弊端。

3.决策服务职能。

3.1 通过内部审计在协会内部承包的经营中,给协会秘书长提供有效数据,为承包考核兑现和制订出新的承包经营目标打好基础。

3.2 在内部重组改制撤并中,通过审计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3.3 通过对(经理)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考核他们经营期间的业绩,考核他们的经营效果,资产是否增值保值,协会的资财有无损失浪费,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存在,给协会决策层任用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内部重点审计的主要内容:

1.抓好协会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财务收支方面,而且要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计。

2.检查评价协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是否从协会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当前经济效益与长期远经济效益相统一;

3.检查协会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4.审查协会的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营决策和内控制度等,是否健全、科学、合理、有效;

5.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审查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个经济活动是否具有效率性、效果性及经济性;

6.对各个项目审计之后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在漏洞,以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内部审计应当始终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并不断拓宽效益审计的领

域,坚持根据本协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对协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效益审计。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7.审查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与职能部门各自职责相协调,是否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经营目标、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是否有效;

8.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制订是否设置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以实现有效控制;

9.审查制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评价其使用效益和运用效果。

10.财务审计,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11.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12.对协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重点检查评价各种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

13.检查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合法合规性;

14.检查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真实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

15.检查各种收入是否按规定全部入账,各种支出是否合理合规等。

16.审计协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分配是否

合规等。

三、协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对协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项目上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挖掘企业的潜力,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2.专项审计调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其一是为经营决策提供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

其二是对重大经营业务、项目投资等进行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避免经济损失;

其三是反映经济活动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5.英语教改与优化的原则及其实施 篇五

[作者] 杨柳

[内容]

多年来,在不断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执教者们逐渐认识到,探索教

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是搞 好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并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丰富课堂教学,是提高外语教学质 量的关键。

一、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明确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弄清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

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长短和难易 程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即结合学生的知识与

能力来选择教学方法。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 知识与能力,经

学生努力后又可以达到,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

学生实际运用 语言的能力。

2.精讲多练,培养能力。语言是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外语,听说

是最重要的基础和技能,要学 好语言,首先得过好语音关。语音是否正确,对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获得都有很大影响。而要过好语音 关,最主要的是

靠听说训练、靠模仿。作为一种约定的符号系统的语言,如果不通过模仿,不依

靠一定的外部 的强化作用,是难以获得的。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注意“精讲”,

不宜过多占用时间,主要应对学生进行操练, 广泛进行语言实践。一是在讲与

练的时间分配上,进行语言分析的时间最好不得超过课时总量的五分之二,大 部

分时间都由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二是注重练的方法,提高练的效果,培养实际能

力。因为外语教学的目的不 仅仅是传递外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

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实,交际性和实践性是外语教学 的实质所在。而学

生要想掌握这种交际能力,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具备。然而我们的学生缺少这

样一个外语 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也得不到像学习自己母语一样的训练。所以,

最重要的途径,还在于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的时效进行有关训练。

3.分散难点,由浅入深。一般地认识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浅而入深的。

而教材则由于语言本身体系 的原因,往往知识的跳跃性较大,有些则缺少过度

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 以学生的接受能力

为教学出发点,妥善、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或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缩小

知识衔接的 坡度,使学生每学一课新的知识,都能熟练地掌握。

4.培养兴趣,灵活用法。此处的“法”,显然是指教学方法。俗话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在外语教学中, 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十分重要。外语

毕竟不同于母语,外语的词汇、语法、语序等都与母语之间存 在较大的差别,

有些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就干脆放弃,觉得学不下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

的兴趣,在传 授知识的过程中,把语言讲活,并不断更新形式,形式好比色彩,

色彩不断变化,就会避免单调、沉闷。一个 训练项目如果长期采用一种固定的

形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枯燥的感觉,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就会 消

磨殆尽。教师若能将与所授知识内容有关的故事、人物传记、小幽默等等穿插在

课堂上所授内容中,把知识 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变单纯性地讲解为灵活多变

的传授,根据不同的课题,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则能大大 提高学生学习外语

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

5.启发教学,加强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再现 率,及时地复习,特别注意语言训练的反复性,

并遵循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6.坚持外语、母语并用。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坚持用外语教学,适当利用

母语。坚持用外语教学,可使 学生有一个语言环境,造成一种学习语言的氛围,

同时,对知识的复现巩固、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由于教育

对象的母语习惯已根深蒂固,故要想在外语教学中绝对排除母语是不可能的,也

是不现实的 。所以,适当利用母语,并通过母语与外语的比较,则有利于学好

外语,当然,不能过多地使用母语,否则对 外语教学和学习也会起一定的干扰

作用。

二、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优化原则的实施

综合性讲授课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所谓综合性讲授课,就是以

讲授新内容为主,并兼有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根据这一课型特点及英语

教学的原则,该课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即:1.日常会话; 2.复习检查;3.

讲授新课;4.归纳该课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5.巩固性地反复操练;6.练习(课

内、课后) 。

第一环节的日常会话,可使课一开始就有较浓厚的外语气氛,引入情景,引

起兴趣。外语教师们的常规做 法是“例行公事”,谈谈天气、日期、出勤率等

等,所操练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句型对话而已,而日常会话单 靠这些简单的句

型是难以提高学生会话能力及交际能力的,我们不妨把教材中的句型放在这一环

节中来,即把 日常会话作为提高词汇复现率和分散教学难点的一种手段,可以

在讲授完新句型和课文之后,有意识地把前面 所学内容但又易遗忘的语言材料

编成问答或小对话,利用日常会话,师生共同练习,让这些语言材料反复出现 ,

以增加其再现率,减少遗忘,同时,还可以把新课中将要出现的词汇、新句型适

量地出现在日常会话中,让 学生先听一听,说一说,只要求听懂,暂不要求掌

握,这样,上新课时再出现这些生词或句型也就不那么感到 陌生、突然了。

第二个环节是复习检查。检查旧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学习实际运用的能力。检

查上堂课所学内容和不久前才 讲过的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口头,也

可以是笔头,也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或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不 同角色的方式,

这样不仅巩固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新课所要

讲的内容与其 自然地衔接起来了。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花大量时间巧妙地设计。

第三、第四、第五环节是讲授新课的.几个主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要

注意精讲多练,启发性教学, 语言本身特点决定了学习外语不必讲得太多,应

通过反复操练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在教宾语从句时 ,教师可先给学

生复习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的句型,让学生观察划线部分,然后提醒写出这

一部分(间接 引语)实际上就是一个宾语从句。

1.He said that he is a maths teacher.

2.They said that they have fulfiled all the tasks.

然后,教师列出大量直接引语的句型,让学生变换成间接引语并反复操练。

再如,在教特殊疑问句作宾语从句的句型时,教师事先做示范的联句练习,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醒学生 特别注意划线部分的语序变化。

1.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Can you tell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2.How did you get it? Can you tell me?

Can you tell me how you get it.

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当疑问句作宾语从句时,应当用陈述

[1][2]下一页

>句语序,然后,经过归纳,可 做一系列的联句操练。(教师可将其板书在黑板上)

Can you tell me…?

1.Where is Mr Wang?

2.When are you going to go?

3.How long have you learned English?

……

做完这类操练后,可以Can you tell me…?为主句,教师口述一组特殊疑

问句(不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 进行类似上面的联句练习,发现问题,教师可

以当即指出且纠正。

通过上述两组练习,学生既弄懂了宾语从句的句型和特殊疑问句作宾语从句

时的语序,又锻炼了听说能力 。

第六个环节是做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布置。这是课堂教学的结

尾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 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所获

知识的手段。在这一环节里,我们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安 排练习,不受练

习编写体系的限制,做到练习与句型、课文、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同步进行,做到

练习服从教学 的需要。

在以上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培养、提高

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语 言知识的增加,听力的提高,教师逐渐扩大用词

范围,锻炼学生听、用英语讲授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鼓励学 生多开口,不要

怕出错,就是出了错误,教师也不必逐一纠正,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所出

现的错误自然 就减少了。

6.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篇六

李英爱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四平分校,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但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谨慎性原则;局限性;会计制度;改进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考虑到企业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并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益,则不予预计或入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企业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的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竟争力。然而谨慎性原则从产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两面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相冲突;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提前计入损益,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下,存货、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背离;另外,应用谨慎性还与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发生冲突。

(二)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容易造成计提滥用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这样就容易造成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局面。

(三)企业财务制度中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在会计制度中,许多会计处理要求应用谨慎性原则,但却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给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等。

(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仍然以利润为主。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也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五)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企业财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而这一要求与会计人员的现实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更何况还存在部分会计人员滥用会计政策等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

三、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

(一)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在13条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谨慎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

(二)通过法律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加以科学的必要的限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谨慎性原则,必须服从于其价值目标和利益关系,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科学的必要的限制,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如企业财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作了相应规定。如允许企业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3%--5%计提坏帐准备金;允许部分技术更新快的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等,这些规定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作性。如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另外还要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更详细地披露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四)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设计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事实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的进行。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为了使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力求客观和公正,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诚信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育;第三,加强后续教育。

总之虽然谨慎性原则有其理论及实务上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就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晓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完善探微[J].经济问题,2006(5)

2.卫东.谨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问题和建议[J].广西会计,2002(11)

3.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编.2001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7.语文课堂导入的环节及其原则 篇七

一.课堂导入应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集中注意。

教师随着上课的铃声, 用坚定的步伐走上讲台, 这是组织教学的开始。一声“上课”的命令下达之后, 教师或用微笑的面容巡视课堂, 或用坚定的眼神扫视大家, 学生就会在老师这一举一动中领会课堂气氛, 自觉地把课间的各种心情收回, 集中精力静听教师讲课。集中学生注意力, 这是导入新课的第一步, 也是继续导入和课堂顺利进行的首要保证。

2、引起兴趣。

兴趣或求知欲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它也是课堂导入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堂导语的重要任务。

3、激发思维。

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之后, 教师就要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设立矛盾或制造现象等诱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启动和活跃起来, 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是导入的关键环节, 也是导入的难点, 因此可视为导入的中心环节。

4、明确目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 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激发起学习动机, 使其持久地保持注意力, 并能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只有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之后, 学生的思维才能沿着教师既定的方向进行下去, 围绕完成教学目的的要求开展下去, 而不致于分散注意力, 影响教学效果。

5、进入课题。

当学生在各方面都已做好充分准备, 而且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 教师应抓住时机, 趁势导入新课, 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导入的五环节界限有时并不明显, 甚至互相交融, 有时导入并不需要完整的五步, 因此在导入过程中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统一。

二.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导语内容的针对性。导语内容的针对性需要我们注意三个问题: (1) 导语要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师设计的导语内容, 可以是同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情节等, 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画面、音乐、场景等, 不能游离教学内容太远。否则, 尽管非常生动精彩, 也是不足取的。 (2) 导入的设计要针对课型的特点。以讲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 架桥铺路;以巩固复习所学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 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引复习课, 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 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有的作用。 (3)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来设计导语。注意设计出的导语, 要使学生能够接受。

2、导语情境的新颖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导语设计的所涉知识和创设的情境应是大部分学生最想了解而未接触过的。但应注意的是如果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 只会偏离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重心。我们可以在课文内容和学生兴趣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同时, 教师要根据内容要求和自己的特点, 适当变换导课的方法, 做到导入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才有新鲜感, 才能吸引学生。

3、导语语言的艺术性。导语的语言要凝练、简洁和暗示性。导语运用受到时间的限制, 不能喧宾夺主, 这要求导语的语言应该从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做到凝练、扼要、简洁。导语不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和歧义而衍生出与课文无关的话题, 这就要求导语的语言采取开门见山、温故知新、解释词义、审题入手、启发谈话、设疑布障、引起悬念等各种手段向课文中心靠拢, 用暗示性的语言引入课文。

4、导语结尾的归一性。不管语文导语设计的形式纷繁多样, 其结尾的形式必定是一致的, 都是由前面的相关内容归一到本课课题中来, 让学生的思维过渡到课文的具体学习上来, 停止其他内容的思考。

8.信赖原则的渊源、发展及其适用 篇八

1935年10月18日下午6时许,被告人驾驶汽车沿市内电车轨道路基行驶,电车轨道宽5.9米,电车轨道高于汽车车道,被告人驾驶的汽车行至桥前1.5米处时,前方有两成年人从电车轨道上跳到汽车轨道上,并与汽车相撞,造成一死一伤的后果。柏林地区法院认为,被告人在天气晴朗、视野良好的时候,如能充分注意,即可发现电车轨道上的两个行人,且可以从两个人的态度等方面推断出他们是想在自己前方穿越汽车道,并可采取鸣喇叭等预防措施,因而认定被告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但联邦最高法院改判被告无罪,其理由是:汽车驾驶员虽然对行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应有心理准备,然而对于驾驶员的这项要求,也应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要求和汽车交通的本质、特性及重要性等因素,而在可以允许限度内,才是适当的。因此,汽车驾驶员并没有将所有行人的可能不注意的情况都予以考虑的必要和可能。如果根据当时的全部情况,判断该行人不会如此不注意时,则行为人已经履行了其注意义务。 在此之后,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德国汽车激增和汽车高速化的社会形势,不断依据上述判例所体现的信赖原则精神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作出判决。

[案中法理]

(一) 信赖原则概述

所谓信赖原则,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当某人根据共同的准则或规则行事时,只要不存在特殊的情况,就可以信赖其他相关的人也会根据共同的准则和规则行事。如果由于他人采取无视共同准则和规则的行动而发生事故时,就不应对此追究遵守共同准则和规则的人的责任。

信赖原则,是德、日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确定过失责任及责任程度的重要理论。其理论渊源是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而确认的“危险分配”理论。它是根据人的相互信任情感、共同责任心以及“社会连带感”产生的。它强调,既然人们共同生活于一个社会空间,那么,为了维持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每人都应当承担一些注意义务,而不能把注意义务只加于某一些人,另外,人们的行为可以基于彼此间的信任。信赖原则是一种典型的分配注意義务的原则。

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原则传到日本、瑞士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最先在有关交通事故的判例中被广泛适用。

日本最高法院第一次有意识地采用信赖原则来否定过失责任的判例,是1966 年6 月 14 日的判决。其主要案情是:日本某私营铁路站的乘务员,深夜从到站的电车上让醉酒昏睡的乘客起来并下车,但没有在后来进行监视,结果该乘客掉进线路,被行驶中的电车压死。日本最高法院判决否定了该乘务员业务上的过失责任。判决认为:“在乘务员使醉客下车时,除根据该人酩酊的程度和步行的姿势、态度等其他从外部容易观察到的迹象可以判断该人有与电车接触、落在线路中的危险这种特殊情况外,信赖该人会为维护安全,采取必要的行动,相应地对待乘客就够了。” 根据信赖原则,被害人也被分配到注意义务,而他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使危险发生,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乘务员没有过失。

在认定交通事故的过失中首次正面适用信赖原则,是最高法院1966年12 月20 日的判决。其主要案情是:被告驾驶汽车行至十字路口时,在车道中央附近,在右转弯的过程中,发动机暂时熄火,于是再次发动汽车,以时速约5公里的速度向前行驶,这时从右侧方驶来的摩托车想从该汽车的前方超过,结果相撞,使摩托车的乘车人受伤。最高法院驳回了认定被告人具有过失的原审判决,其理由是:在本案中,对于汽车驾驶者来说,如果不存在特别的情况,他就可以信赖从右侧方向驶来的其他车辆会遵守交通法规、为避免与自己的车相冲突而采取适当的行动,根据这种信赖进行驾驶就可以了。并无必须预想可能有违反交通规则、突然闯至自己汽车前面的车辆。必须顾及右侧的安全,以防止发生事故于未然的注意义务,不属于行为人业务上的注意义务。

信赖原则肇始于交通运输业,是由于旧过失理论无法有效适应危险行业的业务特点所必然导致的。传统的过失理论把预见可能与预见义务视为一体,凡有预见危害结果的可能即有预见义务;凡认识到危害结果即应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按这一逻辑,汽车司机必须时刻提心吊胆,否则发生事故,其过失责任就在所难免。但如果对司机要求过严,汽车时开时停,其作为高速运输工具的性能便会丧失殆尽,不符合现代高速度、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于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减轻交通运输人员过多的义务负担,不得不适用信赖原则,将一部分注意义务分配给行人。

由于信赖原则说到底是一个注意义务分配问题,它作为决定社会生活上必要的具体的注意义务的一个标准,当然也具有适用限度。事实上,信赖原则是具有一定社会相当性的信赖。信赖原则中注意义务的分配也是在信赖基础上的分配,因此,它们都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允许超越限度的信赖,就有招致紊乱社会秩序、产生不良事态的危险。

日本学者指出,遵循信赖原则,首先以行为人自身在行动时遵守规则为基本要件,对违反规则的不能适用信赖原则,否则对过失犯认定就会失去标准。对方由于身心上的理由(如对方是老人、幼童、醉酒者、身体障碍者等),容易采取异常的行动而不能信赖时,当然也就谈不上适用信赖原则。

作为“适当的分配交通上危险之原则”, 信赖原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德国、日本等国适用信赖原则的背景来看,信赖原则的适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在交通领域适用该原则,首先在硬件上要求具备交通工具先进,交通设备发达,公路优良,标识齐全;其次,在软件上要求公民文化素质较高,交通意识强,有良好的守法习惯,交通规则得以普及,交通管理方法科学有序等。不具备这些条件,就无法将过多的注意义务分配给行人,对其寄予太多的信任。在日本,直到1959年学者们还对信赖原则持否定态度。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使日本交通从整体上大为改观,这才具备了适用信赖原则的前提。1966年关于信赖原则的判例第一次出现,时至今日,日本已经能够完全自如地采用信赖原则来处理数量庞大、多种多样的交通事故了。

(二) 信赖原则在交通运输以外领域的适用

近年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会牺牲某种程度的法益与安全。现代医学之发展使得重大医疗行为,仅靠几个医师行为难以完成,还须借助其他人如麻醉人员及护士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其他行业如建筑业也需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才能完成,而对这些需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实行的危险性作业领域,其形态与交通工具有相似之处,对其发生的过失事故,如医疗过失、企业过失、监督过失等能否适用信赖原则以免除其过失责任,即在交通领域之外能否适用信赖原则,日本学者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判例中过于扩大信赖原则适用面的作法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在理论上也有不同见解。 肯定说认为,工厂的食品、药品、医疗等与交通在性质上同属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条件所必需之设施或行为,在处理食品、药品、公害或医疗事故时,没有排除适用信赖原则的理由。否定说认为,交通事故适用信赖原则,是经长期理论与判例的发展、针对交通事故之特性而逐渐形成的,其他如食品、药品、公害或医疗事故,性质与交通事故并非完全相同,考虑重点也不一致,因此应根据食品卫生或医疗行为之本质与社会的需要,逐渐经由理论与实务充实而形成若干原则,因此主张无需适用信赖原则。学者多数采肯定说。大谷实对医疗共同作业中或组织体的过失行为适用信赖原则时提出了三点应予考虑的限制 :一是对组织体或共同医疗行为,如果不能明确划分权责,并确实防止灾害发生的,不能适用信赖原则,而应根据组织领导者或监督者的客观预见可能性,认定其有无过失。二是应考虑业务分担者的专门能力。如对参与医疗行为人除医生外,如护士、麻醉师、X光师等人的资格或能力的客观可信度产生怀疑,则应根据客观的预见可能的观点,以确定其对结果的避免义务或排除危险性程度的监督义务。三是就业务性质而言,危险程度越高,其注意义务越高,则适用信赖原则的范围越小。

笔者认为,并非在任何过失案件中都需要以信赖原则确认过失责任的有无以及分担。除交通运输业以外,其他领域,在适用上应当符合下列几点要求:

第一,是公认的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和利益但又具有危险性的领域;第二,多人合作且有一定组织性、并能合理分担各自注意义务的领域;第三,有具体明确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调整的领域;第四,在客观上可以信赖被害人或者第三人能够采取相应的适当行为的领域,例如,工矿企业的事故、建筑企业的事故、医药事故、医疗事故等。

在实务上,对于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是否适用信赖原则,日本有一著名判例,即森永奶粉砒素中毒案件。1955年8月,在日本关西一带,因森永奶业公司所卖的森永奶粉中含有大量砒素,致100多幼儿死亡、10000多人患病。调查发现,森永奶业德岛工厂为使奶粉的溶解度及安定性提高,须加入第二磷酸苏打,于是在1953年向当地药商协和产业购买第二磷酸苏打,协和产业最初交付的是木山化學工业厂所制的正常产品。1955年4月至7月,协和产业经松野制药向其他工厂购买制造“矾土”而产生的废物,经脱色及再结晶后,冒充第二磷酸苏打交付给德岛工厂。该制剂的结晶外形与第二磷酸苏打很相似,但含有大量砒素。德岛工厂收受后误认为是正常的第二磷酸苏打制剂,未经检查,即将松野制剂掺入奶粉,致食用的幼儿发生上述死伤结果。

案发后,德岛工厂厂长和研究使用第二磷酸苏打制剂的制造课长,依业务过失致死罪被起诉。一审德岛地方法院于1963年10月25日依森永乳业公司信赖协和产业向其交付的是同样品质之物,对协和产业将粗劣的松野制剂作为第二磷酸苏打交付的可能性或危险性不具有预见可能性,因而否定被告的过失责任,宣告二被告无罪。

检察官上诉后,二审高松高等法院于1966年3月撤销原判决,发回德岛地方法院。其理由是:(1)工业用第二磷酸苏打制造者并无对其制品予以如药局处方或试药相同之规格或品质之保证,所以收受使用之时,仍不能认为无以非第二磷酸苏打冒用第二磷酸苏打出售的可能性。(2)此种可能性虽微小,但关于食品制造不能漠视不洁物或有毒物万一掺入食品的不安感,因而有预见可能性存在的意义。(3)由此,身为食品制造者的森永从业员,应订购药局处方药品或试验药品,或于收受时,即有就其制品予以化学检查之注意义务。(4)被告怠于注意义务。德岛地方法院以此判决要旨,而作有罪认定,判除制造课长3年禁锢之刑,厂长无罪。

(三) 信赖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的交通肇事案件对信赖原则已经有所反应,虽然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唐山市曾发生的一个案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驾驶员肖某酒后驾车行驶,在马路上超车时将在机动车快道上停留下来系鞋带的妇女郑秀凤及其子李洋洋(2岁)撞倒,致李洋洋当场死亡,并将郑秀凤挂带于车下。肖某在明知车下有人的情况下驾车逃跑,将郑秀凤拖拉500余米,致郑秀凤颅底骨折,广泛性脑挫伤,胸腹重度复合伤,急性创伤性休克而死亡。一审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被告人肖某犯有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被告人以量刑过重提出上诉,河北省高级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肖某犯罪手段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本案被害人不应在快车道上系鞋带等具体情节,对肖某可以不立即执行死刑。因此,对肖某以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 二审判决对“本案被害人不应在快车道上系鞋带等具体情况”的考虑,即是对注意义务分配、信赖原则的确认,只是没有明确、自觉地加以运用而已。

上一篇:4s店周年店庆方案下一篇:老龄工作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