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发展党员计划

2024-12-07

村级发展党员计划(精选11篇)

1.村级发展党员计划 篇一

一、完成目标任务

1、我村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100%,杜绝政策外生育;

2、我村已婚育龄避孕率达到98%以上,降低避孕失败率;

3、落实我村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积极宣传、动员、组织我村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4、向镇人口计生办上报信息每月不少于1篇;

5、确保我村每户家庭宣传品1种,人口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8%以上,满意率达95%以上。

二、具体工作实施

1、抓好宣传教育。组织我村育龄人群学习计生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结合我村实际,每年举办1次以上“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集体活动。

2、开展经常性工作。

(1)建立健全账、卡、册,确保我村每个育龄妇女孕育情况清、措施落实情况明,及时做好随访、“三查”的工作,动员、督促她们参检到位,提高计生工作的服务水平。

(2)提高我村领取“两证”率,认真落实好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对象资格确认准确,杜绝漏报,错报现象的发生。、在工作中针对凡是对领取“两证”家庭及双女户家庭给予优先照顾。

3、做好协会正常性的工作。定期召开协**事、协会小组长会,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通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共同做好计生工作。

4、统计信息化和药具建设工作。提高计生宣传员的pis和药具的独立操作能力,按时参加市和镇计生办的培训学习。每年在农闲期间两次逐户信息采集核查,确保pis信息的准确率。按月发放药具,及时登记、报表、录入微机,填好药具手册无落项。

5、加强我村流动人口管理。对于居住在我村的流动人口及时采集信息,及时变更录入,做到流动人口与我村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

20XX年度我村将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按时完成镇计生办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计划生育新机制,将我村计划生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2.村级发展党员计划 篇二

1 整合组织力量, 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向心力

溧水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群众热情参与、积极支持的局面, 汇聚成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大向心力。一是县级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 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二是镇村实施奖惩制度。为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考核, 溧水县把相关指标纳入对镇的千分制考核, 镇对村签订目标责任状, 考核结果与镇村奖励挂钩,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三是村民分享强村果实。溧水县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量化村级集体资产, 使村民分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2 整合政策措施, 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宽松环境

近年来, 溧水县结合实际, 整合各类政策措施, 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制定政策。溧水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二是明确地方税收奖励政策。对村引进落户在镇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实现的税收, 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村比例高于60%, 全县每年在2 000万元左右。三是落实土地扶持政策。对村引进的项目、企业, 优先安排进驻镇工业集中区;各镇工业集中区都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村级创业园;鼓励行政村在明晰土地权属关系的基础上, 将合法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形式与外单位或个人经营合作。

3 整合村级资源, 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溧水县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 坚持以规划为指引, 引导各村发挥比较优势, 优化“资金、资源、资产”利用, 同时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是规划引领。溧水县组织53个经济薄弱村编制村级经济发展规划, 各村通过认真梳理自身“三资”要素禀赋, 挖掘资金、土地、山林、水面、区位、产业等比较优势, 坚持特色、错位发展, 理清了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 分解出各年度的确保目标和力争目标。二是错位发展。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 坚持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竞争, 城镇周边村利用区位优势, 扶持建设门面房、商业楼出租, 山林、水面等资源丰富的村扶持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无资源、资产的村扶持在镇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或其他投资途径, 增加村经营性固定收入。三是化解村级债务。制定出化解村级债务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强化对各村村级债务和收支变动情况的动态监测, 2012年溧水县村级不良债务比2011年年末下降15.8%, 解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索”。

4 整合帮扶力量, 培育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能力

溧水县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坚持“扶持两头、带动中间”的原则、整合各类帮扶力量, 重点突出经济薄弱村内生增长机制的建立。一是支持村级在各镇工业集中区统一兴建标准厂房。2010年根据南京市政府加强村级能力建设的要求, 该县及时研究出台了《加快村级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了村级标房2年项目建设, 配套资金一年到位, 全县38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建设5 000 m2以上的工业标准厂房, 县财政按每村100万元予以配比, 共配套村级标房建设补助资金3 800万元, 并对标房建设县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进行全额免除, 镇级配套道路、供电、供水、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2007年开始, 该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 重点扶持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同时镇级财政也按一定比例配套, 累计配套资金逾800万元。三是建立村企挂钩机制。该县从2007年开始, 借助南京市实施村企挂钩政策, 协调组织了市级50个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县级37个大中型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 帮助行政村发展村级工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等建设。四是巩固结对帮促成果。1989年以来该县组织县级机关部门与行政村结成对子, 利用机关部门的资源、资金优势帮助村一级发展经济。初步统计, 近几年全县机关部门每年帮助村级协调、落实扶持资金达2 000万元以上, 平均每个行政村达20万元以上。同时在镇内开展强村帮弱村活动。

该县将继续开拓村级经济发展新途径, 确保2015年所有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70万元以上, 力争100万元, 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指标进入苏南先进县市行列。

摘要:从整合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扶助力量4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以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政策措施,村级资源,帮扶力量,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倪春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海纵横, 2006 (4) :14-15.

[2]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 2006 (12) :32-34.

[3]韩俊, 张云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有合适定位[J].发展研究, 2008 (11) :10-12.

3.绍兴: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 篇三

会稽村由原昌锋、毓秀桥、铸铺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记者发现,有些家庭拥有多套住房,在网上发布了出租信息。目前,这里的市场价位在每平米三四千元。郦银仙等新市民通过宅基地置换,不仅拥有了产权,并可进入市场化流通。据介绍,绍兴市根据统筹区位优势和块状经济特点,在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多种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和具体建房模式,培育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住宅集聚建造后,对宅基地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或补偿给农户。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制合作改造,集体收益纳入利庄公共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增加了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

八种典型模式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绍兴市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快的新形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走以物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逐年增强,资产总量持续扩大,收入构成日益多元。具体来说,绍兴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致有以下八种典型模式:

物业经营型。综合利用本地或外地区域经济优势,通过新建、改造和购髓标准厂房、营业用房、三产设施、专业市场、民工公寓等物业设施,获得长期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如绍兴县平水副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为扶持南部山区平水、王坛、稽东三镇的48个经济薄弱村,在规划建设区划出60亩土地异地集中建物业用房,按绍兴县、平水副城建管会、乡镇、村“各出四分之一”的原则分摊土地出让及建设费用,厂房所有权及收益归各行政村所有,目前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资源开发型。发挥当地的农业、水利、矿山、旅游等资源优势,采取股份制开发,合作联合开发、产权转让、经营使用权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新昌县巧英乡溪口村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和毛竹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使资源转化增值,实现利级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型。通过资源整合、区位辐射、龙头带动等途径,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创业增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模式。如越城区东湖镇水产村依托大昌水产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村及周边村村民800多人从事水产品产销经营,外拓湖面近1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专业村,2009年市场成交额达14.5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00.48万元。

存量盘活型。通过对村属集体厂房、土地、电力设施、校舍、旧办公楼、沿街店面等实物资产的改造利用,发掘存积闲置资产潜力,使之成为能给集体带来长期因定租金收入的资产。如上虞市东关街道高泾村利用宅基地整治的有利时机,投入60余万元。拆迁改造村属闲置畜牧场,新建标准厂房2300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新增租赁收入约14万元。

资本经营型。对集体现金资金总量较大的村,引导其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将村级资金直接投人效益稳定的各类投资平台,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如绍兴县柯桥街道双梅、中泽等10个村共同投资入股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柯东仓储有限公司6400万元,占总股本的40%,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80万元

服务配套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增收,如上虞市道墟镇称海村充分发掘农户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钢棚出租给菜农,发展大棚蔬菜126亩,每年收取稳定的租赁费6.3万元,农户种植蔬菜收益每亩提高了1000多元,实现了双赢。

股份合作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近郊村、城中村、同中村实施股份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全新运作平台。如睹暨市店口镇店口社区由原先7个村和1个居委会合并而成,2007年社区将4400多万元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改造,2009年可分配收益达222.77万元。

结对帮扶型。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等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如嵊州市下王镇的9个经济薄弱村和通源乡的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在市县有关部门和市级结对帮扶部门(单位)的支持下,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水电站的建设和经营,预计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村企结对”有效机制,为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城市反哺农村”搭建平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实现农民群众实际利益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举。2000年,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主动提出与新昌县渡皇山村建立村企结对关系。结对以来,万丰集团已累计资助渡皇山村70余万元,帮助建造了村完全小学教学楼、通往东坞自然村的公路,安装了村自来水工程等,还为村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优先得到工作机会。

提升运行质量

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绍兴市抓好经济薄弱村发展,“造血”与“输血”并举、重抓“造血”功能培育,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特别是以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基本动力的创新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增收途径由资源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转变、集体资产产权由主体模糊向主体清晰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据统计,2003年以来,绍兴市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99.84亿元,其中村级集体投入25.75亿元,占25.79%。通过多轮的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活动,经济薄弱村逐步消除。2005年全市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358个,占总村数的32.9%。到2009年底,全市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减少到392个,占总村数的16.5%,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

绍兴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基础更实。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数量由5102个撤并为2241个,缩减了56%,逐步实现了“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目标。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网络”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基础。二是力度更大。近年来绍兴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从2008年起,又实施了全市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更活。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集聚发展机制和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驶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绍兴各县市不断探索。2009年2月27日,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绍兴市成立的首家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目前,绍兴市已建立了多家新农村建设公司,通过“像经营城市一样去经营农村”。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建设用地难和融资紧的矛盾,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心村建设步伐。

绍兴也看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由于客观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从县域比较来看,绍兴县村级集体实力最强,新昌县不足绍兴县的十分之一。

4.村级工作计划 篇四

1、每年年初支部书记牵头制定当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

2、支部书记在学习、熟练掌握党建基本业务的同时,及时组织开展“双述双评”工作,并就“双述双评”工作召开支部大会进行测评。

3、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党小组会议,并经常与党员谈心谈话。

二、组织建设:

1、抓实党小组建设,配齐五长八员力量,完善党小组活动台账和网格党小组资料,组织党员按照设岗定责的分工认真开展服务性工作,每年开展组团式服务活动1至2次。

2、针对党员、群众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针对老、弱、病、残党员和困难群众家庭情况,组织年轻党员落实“一帮一”制度并每年开展1至2次帮扶活动。

3、支部和3个党小组按照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活动,配合商务局机关党支部每年开展好结对共建活动1至2次。

4、按要求完善好党员活动室、学习室、党员服务中心,党小组等阵地建设。

三、队伍建设:

1、按要求送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至2名。

2、建立健全支部成员联系党小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明确村干部值日制。

3、支部年内民主生活会每季度一次,组织生活会每半年一次,党员大会每半年一次,支部书记上党课每年不少于一次,党小组会议1至2次。

4、按照程序每年发展党员1至2名,并及时将发展对象录入党建工作平台。

四、基础保障:

村委会在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时,将党建工作运转经费纳入议事日程,确保足额投入。

五、民主管理:

1、按季度搞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

2、重大投资项目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并实行一事一议。

六、村级中心工作

1、充分发辉党员在村级事务中的参与、支持作用,确保村级各项建设顺利进行。

5.村级计划生育专干 篇五

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2002年9月1日开始执行。计划生育部门是该法的具体执行部门,村级计划生育专干是计划生育法的具体执行者。如何当好村级计划生育专干,已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设好一块阵地--“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指一个村计划生育办公室、妇检室、协会活动室的一体化。“三位一体”是规范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计划生育的宣传阵地,是搞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挥所。具体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一块牌子。标准式样可定为:宽60厘米,高40厘米,白底红字,注明“__县__乡(镇)__村计划生育活动室”。

2、至少一间房子。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能开展经常性工作,有必要的办公桌椅和妇检床。

3、基本布置。

⑴具备“四个公布”:

一是__村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机构;

二是__村协会机构;

三是村民自治章程;

四是村专干职责。

⑵具备必要的宣传资料:

室内张贴有“四期教育”的宣传挂图;张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有二份省级或国家级报刊,如《人口快迅》和《中国人口报》,以掌握计生动态和学习最新经验。

⑶具备登记准确的资料:

登记齐全准确的《广东省村级计划生育专干工作手册》;逐月填写的村级报告单;育龄妇女学习培训名册及相关资料;协会会员花名册和协会活动记录本。

⑷具备一个室外计划生育公开栏。

具体公开内容有:生育证发放名单;人口出生花名册;免费服务项目;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举报有奖制度,并公布省、市、县、乡四级计划生育举报电话号码。

二、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

熟悉本村计划生育情况,能作好本村的工作汇报,是村级计生专干的基本素质。

具体应精确掌握下列情况:

本村共有多少村民小组;

本村的总人口数;

本村的已婚育龄妇女数。其中应上环多少人,已上环多少人,未上环多少人;应女扎多少人,已女扎多少人,未女扎多少人;长期用药多少人,目前用药具避孕多少人;独生子女多少户,两女户多少户;

本村出生情况:本及上出生人数。其中计内出生人数,计外出生人数,一孩出生人数,二孩出生人数,多孩出生人数,并能牢记婴儿的父母姓名及家庭住址情况;

本村生育证发放情况:已发放生育证多少人,其中已孕多少人及怀孕 月数。持证待孕多少人,并能记住持证人员的姓名及家庭情况;

本村流动人口情况:本村流出多少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多少人,节育措施落实情况怎样,寄回妇检卡片多少张;本村流入多少人,生育及节育情况怎样,流动人口证是否查验等。

目前本村应做的工作:还有哪些人的手术未到位?哪些人的妇查未到 位?哪些计外怀孕还未做流引产手术?哪些人应该送药?

对以上这些情况,计生专干应了如指掌。

要达到这个要求,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悉历史资料。人口资料具有非常强的连贯性。包括上一任专干的专干手册、村户口底册、乡镇计生办的报表资料、生育证发放名册、本村(单位)的育龄妇女档册(从乡镇计生办电脑中调出)。资料不全,村计生专干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齐全,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提到的数据要强化记忆;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对本村的计划生育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及时掌握变动情况。人口资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变动性大。人口每日在或增或减或流出或流入的变动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村级计生专干,就是要把这种变动及时准确地掌握并上报。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呢?主要是做好“四勤”:一是“脚勤”,就是多走

6.村级党建工作计划思路 篇六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本村建设的实际,以服务村民群众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美坑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村。

二、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和落实村级工作的领导责任制。一是要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时发现、总结、交流典型,了解、反映和解决本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明确职责分工,和做好各项工作的相互协调,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通过加强村级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强、有奉献精神的村级干部队伍。

(二)扎实有效地抓好村级党员的教育管理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的平台和农村党员教育点,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认真细致地做好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建立和健全外出流动党员台帐,充分发挥党员的“一员双岗”的作用,使每个党员真正有岗有位,有事可做;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从党员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机制

1、建立党建工作会议制度。村级党建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工作,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等共建活动。

2、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实现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级党组织要支持和保障居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村民自治组织要自觉接受村级党组织的领导。

(四)不断强化村级服务功能

1、健全完善村级服务体系。首先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与劳动就业建立长期的联系,积极推荐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就业。要积极开展面向本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面向村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2、全面推进村级各项事业。村级党组织要组织村民群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村民对村委会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村民”评选和创建“平安村”活动,推动村级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村级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共建合力。各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保证工作顺利推进。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村级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党建”的浓厚氛围。通过广播、宣传橱窗、标语,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其参与村级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和谐发展。组织广大村民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扬村级文化资源优势,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文化建设。

(四)开展教育,提高村民的素质。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及时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五)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创新。认真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村级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

7.村级发展党员计划 篇七

兖州区辖406 个村, 1 738 个村民小组, 9.8 万农户, 38.4 万农业人口。截止2014 年底, 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 313 万元, 村均144.2 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通过调查, 兖州区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从收入构成来看, 村集体经营收入和发包上交收入占村级总收入的一半

2014 年, 全区村级集体收入10 943.6 万元, 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3 109.2 万元, 占总收入的28.4%;发包及上交收入2 987.9 万元, 占总收入的27.3%;投资收益15.5 万元, 占总收入的0.14%;补助收入1 892.7万元, 占总收入的17.3%;其他收入2 938.1 万元, 占总收入的26.8%。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从支出构成来看, 用于再生产的经营性支出占比较低, 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效率低下

2014年全区40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7 321.2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 278.4万元, 占总支出的31.1%;管理费用 (干部报酬、报刊费等) 1 738.8万元, 占总支出的23.7%;其他支出3 303.9万元, 占总支出的45.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用于管理费用等项目的支出比重过大, 未能有效利用收益资金促进集体经济的再生产。

1.3从空间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因素依赖严重

全区406 个村中, 集体经济收入为0 的21 个, 占5.1% ;收入在1 万元以下的20 个, 占4.9% ;1~5 万元的111 个, 占27.3%;5~10 万元的72 个, 占17.7%;10~50 万元的129 个, 占31.7% ;50~100 万元的29个, 占7.1%;100 万元以上的24 个, 占5.9%。收入0~5 万的村主要分布地理位置较偏僻、资源较匮乏的地区, 其收入构成主要是财政转移性资金或部门补贴性资金, 通过自身经营获得的收入基本没有, 占到了全部村庄的32.2%;收入50 万以上的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靠近乡镇中心, 资源丰富、有招商引资企业的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依赖较大。

2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与制约因素分析

2.1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雄厚、管理规范

2014 年兖州对全区406 个村进行了清产核资, 共清查核实各类资产10 亿元, 清查核实耕地、林地、四荒地、宅基地等各类资源总面积37 133hm2。通过资产清查、资源登记和财务清理, 明确权属, 建立台账, 初步掌握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 (农村集体“三资”) 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 做到了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 高效利用资产, 全面加强监管打下良好工作基础。同时, 全面推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村委会公章由镇街代理服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2.2 兖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兖州区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 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整体不强, 村级组织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还较多。

(1) 主观意识成为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调查发现, 村级带头人和党员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落后、意识弱化。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逐渐被村民淡忘, 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认识不足, 认为现在大环境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 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 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 路子不宽, 想搞也搞不好;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 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无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调查中还发现, 在集体经济发展上, 对上依赖思想严重, “等、靠、要”心理存在,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还有, 村干部的工资水平低, 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挫伤了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 兖州区只对村书记、村会计、专职计生主任进行了拨付, 且工资水平不高, 其他村两委人员和村小组长都有村自行解决, 通过交谈发现, 小组长的工资每年只有400~500 元, 造成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观念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严重懈怠。

(2) 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保证。村两委班子更换频繁, 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长久心态。调研中有部分群众及村干部反映, 当选的村两委是第一年熟悉, 第二年规划, 第三年就又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 根本没有落实的时间。班子成员重心的倾斜及班子的不稳定, 就造成了村级领导班子不重视发展集体经济的局面。再就是当前农村还有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掣肘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管理机制不灵活, 企业经营状况不能与个人收入挂钩;集体经济产权不清, 导致企业经营者不敢做大做强, 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外, 缺乏人才支持也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力资源流动性的不断增强, 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 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 知识老化, 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决策缺能人, 产业缺项目、生产缺技术的局面。

(3) 集体资产处置的无序性严重伤害集体活力。资源型资产存在无序租赁的现象。调查发现, 在一些稍偏远的村, 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经营的资源性资产对外租期过长, 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如一些镇街有些村干部在任职期间为了给村里修路或者增建公共设施, 一次性收取租金10~20 年, 使后任干部连正常开支都很难解决。有的甚至把集体资产卖掉花光, 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经营性资产存在闲置和流失现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形势的需要, 有些发展比较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但资产评估不够规范, 村集体权益等不到保障, 集体股权占比过低;还有些发展缓慢或已经停产企业, 资产闲置和流失现象存在, 集体经济组织看似固定资产账目余额很大, 但多数是有账无物或账面价值大, 实际价值小。

(4) 上级扶持不够, 投入不足, 资金难筹。虽然有乡镇解决部分村干部工资和村办公经费且上级每年在农业、水利、“一事一议”等方面都有资金下拨, 但到了每个村的资金, 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有些农村建设项目的拨付不到总投资的20%。此外, 近年来, 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贷款审批权限上收, 村级靠贷款办集体经济难度加大。

除去以上因素之外, 资源禀赋情况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较大。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激发村集体的内生活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光靠外部输入, 不能解决持续性问题, 只有彻底激发村级发展的内生活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发展实力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要组建强而有力的村级班子。现有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历低、公心不强、守本顾摊的情况, 要打破原有干部选用办法, 可以把在外工作的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 甚至可以从现有党政机关退休的领导干部引入到农村, 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 勤劳致富的能力, 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要加强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再培养和再教育。能够进入村级班子的人员, 在农村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化的培训, 任职后的结果可能是好人干不出好工作。因此, 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系统化、理论化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农村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打破农村干部收入的现状, 适当引入股份制企业的收入计算办法, 实行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

3.2 政府主导、镇村参与精心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主导, 村镇参与, 立足各村实际, 指导各村因地制宜, 制定规划, 选准路子, 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门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按照农村集体所处区域位置进行分类指导。

3.3 加强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 使其保值增值, 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难题。一段时间以来, 农村集体资产运行处于一种监管空白的状态, 不出事大家相安无事, 一旦出事, 就是无底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 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一言堂, 可以试行公务卡制度。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奖励办法。在充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奖励办法。三是强化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理财, 财务公开, 早已在农村实施, 但是从实施的效果看, 大部分的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要加强对村民理财小组的管理和培训, 增强其监管能力。四是转变经营模式, 适当引入外部资本, 不仅可以实现集体经济的做大做强, 而且可以利用外部资本的力量加强监管。

3.4 努力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氛围, 催生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奖励基金, 减免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服务实体的规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部门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进一步提高政策操作透明度, 确保资金配置的最优化;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 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村镇集体经济组织以信用和联保的方式进行融资贷款, 有条件的可以将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债务转化为股权, 进一步激发多方力量投资农村、参与农村发展的活力。三是在项目建设中给予政策支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全力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增强发展后劲。

摘要: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坚持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对兖州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和发展弱势进行梳理, 对未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科学探讨。

8.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仙游县;集体经济;方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1

福建省仙游县下辖18个乡(镇)、325个村,人口113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512.07万元,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358.62万元,同比增长51.2%。

1经验做法

1.1出台政策措施,巩固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连续下发了《仙游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十几份文件,促进了村级干部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将发展、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当做工作职责,有章可循,做到底子明晰、安全管护、保值增值。

1.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一是推选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思路、懂经济的同志担任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县财政和乡(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每年根据增收情况给予奖励。村级在每年的集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由村级两委成员共同享有,大大调动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村级干部经营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3严格控制收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每年初预算集体财务收支,对经营收入、发包和租赁收入、集体投资收益等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核算管理,禁止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对支出严格把关,严禁乱支出“坐支”和“白条”抵库。对财务审批人规定审批权限,超过规定的,需经党组织书记、两委集体研究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范村干部工资、补贴和报刊、会议费限额,增收节支。

1.4建立健全台账,规范处置资产资源

一是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规范招投标,单项物资采购1万元以上和工程建设、集体资产资源拍卖、发包5万元以上的,都要委托乡(镇)招投标中心进行;三是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资源处置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报账时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符合程序和规定的才能入账。

1.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集体经济安全

一是开展村干部离任和任职期经济审计,查清集体“三资”和经济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制定并执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投标管理等制度和财务核算流程,预前防范,确保经济活动不出问题;三是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即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四是定期将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上墙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监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保证集体财产安全。

1.6探索发展办法,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开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对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承包地、没有发包给农户的“四荒”地,进行拍卖流转,获得资源收益;二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对废旧村部、仓库、埕院、可利用店面等改造后出租、出让。对废弃和不可改造的危房等进行拍卖,得到资产收益;三是开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生产、生活安置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争取资金项目,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等取得收益。

2存在问题

2.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

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2.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2.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

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2.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

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

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3发展思路

3.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

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3.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

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3.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

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3.6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村干部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一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兴办的村级集体企业予以支持;二要帮助村级集体企业融资,对待龙头企业、新兴集体经济组织,要安排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时,倾钭村级集体企业;三要采取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表彰,或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予与奖励,并对不履行职责、完不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村干部,给予责任追究。

9.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改善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和“四个统一”的原则:即帮扶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短期扶持与稳定脱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保障扶贫相结合,扶持发展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镇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按照统一步骤,统一帮扶行动,完成规定动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目标任务

2014年底我镇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651户16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432户1291人;无劳动能力219户365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15年起实施精准扶贫,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精准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精准扶贫措施,为我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到2016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镇达到“七个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四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五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六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七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四、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完善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以收入为依据,设置排除指标,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帮扶贫困户名单,确保建档立卡户是真贫困,确保做到扶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识别标准,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处)要建立本村(处)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镇民政所和农办要指导各村(处)参照《芦溪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发展果业、油茶、苗木、茶叶、黑山羊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2)促进扶持政策落实到户。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农业产业化组织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县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①扶贫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增加5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扶持期内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成绩突出,在企业场所、设备购置等方面年度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扶持;②农业企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3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年度总投资3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③农业合作社要入社农户3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比40%以上;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10户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贫困村年度总投资20万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④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扶持期内带动贫困户增加不少于10户或带动农户增加不少于30户,且人均纯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报产业扶贫资金项目。

2、大力实施搬迁移民扶贫。

(1)科学制定规划。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就地脱贫难度大、成本高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市区、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根据摸底调查申报,2016年—2020年我镇每年计划向上级申报搬迁移民100人,5年共计搬迁500人,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50人。

(2)强化到户扶持。搬迁移民户可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对贫困搬迁户可以叠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劳动保障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搬迁户到工业园就业,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实推进教育扶贫。

(1)优先支持贫困村教育发展事业。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让贫困村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使每个贫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要直接落实享受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进行资助,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县就业局将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并将拿出部分资金对企业开展扶贫对象培训的给予适当的培训补贴。

(2)提升就业技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每证1000元培训补助,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并连续两年每年补助2000元(其中中职补助一、二年级,高职补助一、二、三年级)。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2)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将贫困人口纳入代缴范围,让贫困对象实现“老有所养”。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医院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将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种疾病实施免费救治;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17种重大疾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增加慢性病病种,将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8种慢性病列入我县新农合门诊大病补偿范围,提高慢性病的封顶线和报账比例,封顶线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报账比例由40%提高到60%。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落实临时救助配套资金,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要政策叠加,实行“交钥匙”工程。

6、实行精准结对帮扶扶贫

(1)实行部门驻村帮扶贫困村制度。一是继续抓好“十二五”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点贫困村脱贫的关键之年,县委县政府将成立14个重点贫困村帮扶工作组,采取“1+2+3”的方式进行帮扶,即由1名县级领导,2名科级后备干部,3个帮扶单位组成工作组,对1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其中2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长期驻村蹲点的工作人员,根据“一村一策”的原则,结合实际,帮扶贫困村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我镇有一个村被列入重点帮扶,请加强衔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实行科级领导干部(含后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坚持重点帮扶与联系帮扶相结合,除无劳动能力的联系帮扶对象外,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实行重点帮扶,做到责任到人。根据县委、县政府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要求,采取“1+1+1”(即1名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1名乡镇驻村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我镇共计188户。科级(含科级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1户扶贫开发户和联系帮扶2户扶贫低保户。全镇扶贫开发户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全覆盖。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户帮扶,要根据所结对的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脱贫路子(即“一户一法”),充分解决好贫困户的教育、就业,力争帮助每户贫困户推荐1名以上劳动力就业。本轮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结对帮扶仅对扶贫开发户筹集配套产业帮扶资金。科级以上(含后备干部)干部重点帮扶扶贫开发户按照每年每户帮扶2000元的标准筹措产业帮扶资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从专项资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级以上干部(含科级后备干部)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帮助扶贫开发户发展生产。帮扶资金不得用于生活开支。

7、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开展“学雷锋扶贫济困月”活动。每年3月由民政所、妇联、团委、教育助理室等有关部门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助孤等主题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帮助贫困户等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开展“国家扶贫日”活动。每年10月17日在全镇范围开展扶贫募捐活动,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

8、积极探索推动金融扶贫。

利用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担保贷款工作,建立“产业扶贫信贷通”。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果园、林权抵押、仓单、保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支持力度。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

9、引导行业扶贫。

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以及文广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宽带、环境改善等工程,推进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0、深入推进科技扶贫。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分配政策,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为我镇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推动老区苏区经济发展。农技站要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5个方面,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温室栽培养殖等5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韩伟强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林江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王春妍、易培勇、易绍斌、王雄、易志鹏、丁春艳、冯芳贵、吴彬、罗伟章、王俭、胡菲等同志任副组长,镇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村(处)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抓好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干部拿到名单后,要携带帮扶联系卡及时与村(处)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尽早进入角色,开展帮扶工作。要严明纪律,帮扶期间需自带伙食费,不得加重村上负担。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镇机关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镇民政所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加强班子,夯实组织。村级基层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利用这次几十个县直部门挂点机遇,多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10.村级计划生育先进事迹 篇十

村计划生育协会先进事迹材料 “罗会长,来了,进家喝杯茶”,这是虎场村计生协会会长罗时贵进入群众家中每天都会重复听到的话。走进定南乡虎场村,碧绿的青山,平缓而清澈见底的溪流,干净整洁的布依民居依山而建,阡陌相通,鸡犬相闻,一幅欣欣向荣,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农村景象呈现在你的面前。这些变化与村计生协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虎场村计划生育协会创建至今有四年多时间,该协会通过独到的工作方法和特色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情系民心,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广泛信任,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而且把计生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了我乡计生协会组织的一面旗帜。

一、开展特色服务,增强协会感召力 面对成千上万的村民,村级组织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那么靠什么来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虎场村计生协会通过探索总结,推出了一招,就是大力开展特色服务活动。一是营造文化氛围,宣传群众。计生协在易于聚集的地方制作图文并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巨幅广告牌、板报、宣传栏和宣传橱窗等,既让人们学到生育知识,又受到优良环境的渲染和熏陶。二是搞好文艺宣传,教育群众。计生协会组建了山歌表演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计生先进典型为素材,演身边人,说身边事,形式新颖……

11.村级发展党员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资产情况。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1126个乡镇中,有1126个乡镇、15400个村委(社区)、267263个村民小组拥有农村集体收入。

1.村级集体资产。村集体资产总额390.9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5.38亿元(包括:货币资金70.12亿元、应收款项 4.66亿、库存物资0.59亿元)、农业资产38.69亿元、对外投资2.44亿元、固定资产274.44亿元(详见下表)。

2.资源性资产。广西农村集体资源总面积2.46亿亩,其中:耕地0.42亿亩,占总面积的17%;林地1.58亿亩,占总面积的64.2%;宅基地0.03亿亩,占总面积的1.3%;公益、公共设施用地0.17亿亩,占总面积的6.9%;荒地等未开发地0.26亿亩,占总面积的10.6%。

(二)村级集体债务情况。广西农村集体债务总额11.47亿元。其中三年以上债务6.35亿元,占村集体债务总额的54.4%;三年以下债务5.12亿元,占村集体债务总额的44.6%。

二、存在问题

(一)村级集体资产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据统计,广西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村集体资产、资源基本上都已分到农户,近60%的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沦为空壳村,农村集体资产十分少。而广西村集体拥有的390.95亿元资产中,固定资产净值达274.44亿元,占资产总额70%,能用于再生产环节的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集体投资等只占30%。 75.38亿元的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70.12亿元,而这些货币资金中银行存款高达65.95亿元,占货币资金总额94%,说明这些有限的资金绝大部分存在银行,没有投入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农村集体资产本已十分少,极其有限的货币资金又没有投入生产中去增值,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愿望不高。广西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村集体经济总量和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加上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宣传不深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愿望不高,缺乏工作积极性,没有发挥引导和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作用。

(三)缺乏规范管理,极其有限的村级集体资产无法增值。一是提前使用错失机会无法保值增值。大部分村集体资产采取发包发租的方式管理,租期长租金低,有的甚至一定30年不变,一次性收取租金没有浮动空间,从而提前兑现了集体资产价值,错失租金随时间推移而浮动的利润机会,无法达到保值和增值。二是资产闲置缺乏管护导致贬值。由村委直接管理和运作集体资产,缺少人员、经营经验和工作基础,造成村集体资产缺乏有效管理,甚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生产性集体固定资产没有安排专人和资金予以管理和维护,导致资产闲置贬值。三是主体不清监管不利导致资源流失。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经营管理上决策独断、分配随意和监督不力;有的地方集体资产资源的承租未履行公开招投标拍卖的民主程序,未签订合同,导致资产资源不但难以发挥应有效益,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资产资源流失。四是委托代理不到位造成监管缺失。绝大部分村集体目前采取的村财务委托代理管理方式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代理内容不全面,大部分局限于财政资金的委托代管,尚未涉及到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收入;代理范围太狭小,只注重村本级账内的能够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资产的监管,对其他村集体资金资产代理缺失;代理管理不规范,重合同签订监管,轻合同履行和合同变更环节的监管;代理机构不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机构、编制和办公场所不健全。

(四)基础工作薄弱,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滞后影响流转使用。有的农民土地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被政府征用,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这些被征用土地没有土地证,地面建筑物手续不完善,有的建筑物还被定性为违章建筑面临拆除,严重影响农民土地确权登记和经营流转。二是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很低,即使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其软件应用也千差万别,有的是委托研发的专用软件,有的是上级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还有的软件甚至直接从市场购买,性能不一互不兼容导致结果各异,给数字汇总和统一评估带来困难,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三是新成立的经济组织面临政府认定新问题。对一些新成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认定登记混乱,给合作组织运作、经营和管理带来障碍。

三、广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对策

(一)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民致富重要抓手。

1.要提高村委领导班子的认识,增强发展自觉性。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农民致富脱贫和新农村建设,还关系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要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培养懂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带头人。

nlc202309091558

2.要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认识,增强积极性。创新发展理念,打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和“等、靠、要”僵化思想的束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奖惩机制,奖优罚劣,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乡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乡镇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乡镇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之一,以进一步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积极性。

3.要省市县共同提高认识,强化推动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省一级要高度重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安排专门的扶持资金,搞好方案设计和相关扶持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的研究出台工作。另一方面,要督促市县各级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法规,加强约束力,创造村集体经济运行外部宽松环境,不给村集体转嫁行政事务,不向村民收费乱摊派。

(二)建章立制,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有章可循。

1.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制度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要靠主体去运作,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必须要靠人去管理。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恰恰是国家法律盲区。因此,要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和出台相关法规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性质、地位和运作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以统一和规范国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各项工作,探索村集体资产、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组织化、效率化实现形式,发挥村集体在农村治理中的稳定器作用。

2.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村集体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完善村集体公益金、公积金制度,支持农村公益、扶贫济困等事业发展,增强村集体自我保障能力。要强化政策综合支持效力,鼓励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资金项目向试点县、试点村倾斜,统筹安排农业生产类资金支持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同时,对原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要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和新的国家法律法规予以进一步完善。

3.建立集体“三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从登记确权、经营组织到新资产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同时,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失职,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按照相关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强化基础,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实的保障。

1. 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加强对“三资”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2.加快确权流转量化配置股权。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让更多的农民获得按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

3.全面推进财务委托代理。切实加强财务委托代理,扩大代理范围,丰富代理内容,推进“三资”全面委托代理工作,使农村集体“三资”得到科学的管理。

4.加快基层信息化管理建设。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基层的有效动态管理。

(四)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试点工作。

1.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一要掌握思想认识问题。广西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较差的后发展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总量和规模过小。要深入全面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宣传不到位还是认识不到位,是积极性不够高还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等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二是了解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现状。要摸清农村集体“三资”中,资产、资源和资金的拥有数量和类别情况,为下一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设计等打下基础。三是摸清资产资源经营管理情况。掌握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情况、存在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因地制宜选准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领,坚持自力更生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优越性,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注入新活力。

3.选好能人培育机制。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解放思想,克服主观上不努力、不作为的意识,从思想上改变乡村干部的态度,彻底改革“等、靠、要”的思想,这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二要提升村干部能力,克服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理念滞后、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薄弱,能力不强思路不清,发展村集体经济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增强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三要培育经济能人和合作组织,让他们成为强村致富带头人,让能人治村,让素质高、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头人。

4.勇于尝试多种模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多种方式,要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一是有效利用资源。支持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村集体成员以土地经营权折股入社。鼓励村集体流转或利用村集体机动地、荒地以及耕地和村庄整治、宅基地复垦等节余的土地及其他可利用的集体所有资源,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二是提供服务。支持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实体,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集中运输等综合性服务。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开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物业管理。鼓励村集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土地,量力而行建设物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盘活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校舍、仓库、礼堂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区位优势明显地区或城镇规划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资产和物业经营收入,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四是混合经营。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探索强村带弱村、村企联手共建、政府定点帮扶、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与其他经济主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

nlc202309091558

5.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改革试点必然存在风险,要做到风险可控稳步推进,首先要充分考虑试点县的选择条件:一是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试点的强烈意愿。二是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成员有意愿、有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密切配合。三是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规划,财政能够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采取竞争性立项等方式,公平、公开、公正地确定项目县,强化项目管理。其次要循序渐进尽可能降低改革风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涉及面广政策繁多,要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和特征,对以农民为主体进行资产联合与劳动联合,实行共同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循序渐进地推进项目建设,尽量降低建设风险,确保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村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强化管理,确保通过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把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作为广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明确职责分级负责:一是建立由自治区财政部门牵头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抓好组织申报、项目立项、印发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检查指导和绩效考评工作等。二是各试点县(市)要加强对试点村主导产业规划、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人才培训、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指导和提供市场拓展、品牌推介等方面的服务,负责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三是各试点村要做好土地流转协调、村民动员组织、调处村组关系和引资合作服务等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强化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一是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中央和自治区相关文件已明确规定,试点资金主要用于对鼓励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发展为农服务、物业经营等进行补助,不得用于项目配套、偿还乡村债务、建设楼堂馆所、购置交通通讯工具和发放个人补贴等方面。二是加强试点考核评价。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适度规模经营、地方资金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激励约束和进入退出机制,确保改革试点有成效,资金使用有效益。三是加强试点工作监管。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加强试点工作落实和扶持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防止虚报项目套取扶持资金和侵犯村集体利益的行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规违法行为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规定予以处理。

3.探索完善农村资产资源管理。一是探索村集体资产、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组织化、效率化实现形式,发挥村集体在农村治理中的稳定器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村集体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加强试点形成资产及盈余效益管理。三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完善村集体公益金、公积金制度,支持农村公益、扶贫济困等事业发展,增强村集体自我保障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财政厅农村处)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乡经贸站 “十二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下一篇:冶金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