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精选8篇)
1.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一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作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摸索:
一、引导学生探索游戏的新玩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充分利用综合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四、实现主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与思考
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40分钟体育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让小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能保持对体育训练的浓厚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进而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情趣,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很多。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认为不管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运动兴趣上来,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浓厚,有强烈的运动欲望,才能切实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探索游戏新玩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中的小学生是无忧无虑,是在尽情的享受运动的快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与失败、进取与退缩的体验,增强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丰富学生多种多样的运动情感。在游戏讲解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注入式”教学,应边讲解边示范,边让学生尝试训练,促进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例如,小学生体育课上采用的游戏,可以结合“一物多用”的特点,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受,这样在头脑中才有所印象,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记得在一节障碍跑课上,笔者准备了许多钻、跳、跨的物品,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各样通过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游戏的新玩法,再让各组自己动手设置障碍,学习效果较为显著。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综合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首先,教师要了解综合体育教学模式,将各科知识、各种要素及其成分形成了有机联系,这样各学科可以相互借鉴和促进,发挥各自的功能。让小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可以相互转换,敢于大胆质疑和思考。从最简单的“报数”就知道跟数学息息相关,还有美术、音乐等等,都可以运用其中。其次,体育技巧在生活中运用很多,也更靠近生活,如跳远、跳高、投掷、跑步等项目,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劳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然后,知与情的有效整合与训练,也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效达成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体育教学中正因为有了情感的参与,才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才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充分彰显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制定的教案机械地指挥学生练习,学生唯有服从的义务,这样势必束缚学生的手脚与思维,束缚学生创新的天性,学生就不能够自由发挥,互相探究合作。为扭转此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多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上一节投掷课,如何指导学生扔得更远,笔者在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比一比谁扔得又准又远。课上,教师尽量少讲,有时候给学生一个顺口溜或者儿歌,学生会自己体验动作,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琢磨。再如进行跳远练习时,笔者划了不同颜色的线,各组练习,看看如何才能跳得更远一些。各组交流讨论后,积极汇报,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分组练习时,笔者留意个体差异,对后进生给与鼓励和正确引导。在教学中,笔者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四、实现主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
美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学会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极为重要。每节课教学开始,笔者都要学生边做边手势边大声喊出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课上,笔者喜欢提问,让学生主动需找答案,最后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笔者运用语言激励或者手势加以肯定。同时,笔者要求同学多提问,有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发问是学生求知欲的表现,带着疑问去思考、练习,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讲解动作技术细节时,笔者通过问题让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练习中则不断加强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师生之间营造了友好的气氛,学生的观点、意见有了表达的机会,就会变得无所拘束。最后在评价环节,笔者运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策略,没有对错和要求,只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在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个性思维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树立“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快乐体育”等思想观念,有效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
2.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 早读课是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 能为正式的英语课教学提供有力的铺垫, 同时是英语课堂的延续和补充。
二、高中英语早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对所在学校早读情况的调查, 发现英语早读课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方面
对于早读课, 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交代学生背背单词和课文;有的老师只是到岗起巡视和监督作用, 对学生所读内容、朗读的语音、语调缺乏针对性指导;有的老师对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节早读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缺乏系统规划与安排, 没有发挥老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
2. 学生方面
有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早读意识, 认为早读课无关紧要, 态度散漫, 缺乏早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只是机械地、反复地跟着课代表“小和尚念经”;有的学生眼睛盯着课本嘴里却不发出声音, 没有调动“口”和“耳”, 完全以“看”代“读”, 无法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于是, 早读课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画面:写作业、打扫卫生、打瞌睡、吃早饭、看小说、玩手机、被老师拉到教室外谈话等。
三、提高高中英语早读课有效性的实践措施
1. 转变观念, 重视早读
早读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纳入自身知识体系的理想途径。教师应该严格按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变传统枯燥被动的早读模式, 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的高效早读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在早读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早读观念, 养成良好的阅读及朗读习惯,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综合听、说、读、写能力。
2. 精选早读内容, 形式多样化
(1) 结合书后词汇表, 朗读课文或字典中的经典例句。
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都附有词汇表, 如果孤立地识记这些单词, 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笔者尝试指导学生根据音标、构词法背诵单词拼写的同时, 鼓励学生背诵这些单词在课文或字典中的经典例句, 在语境中加深对这些词的记忆、理解和运用。
早读实例1:模块八第三单元中出现了commit一词, 笔者让学生勾画出Reading中“Unfortunately, although Van Gogh committed his whole being to painting, he received little reward for his effort.”的句子, 学生通过记忆、理解该句, 加深对该词“全心全意投入”含义的理解, 同时加深对commit...to doing结构的运用, 以及此句中reward含义的理解。
早读实例2:模块八第四单元中出现了expose一词, 笔者让学生定位到Reading中的“Redford has acted in and directed many big Hollywood films, but wanted to expose the public to films outside of the Hollywood system that ordinary people might have no access to otherwise.”句子, 理解了“expose sb.to sth.使接触, 使体验”的用法, 同时给了学生《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例句“Do not expose babies to strong sunlight.”, 加深对“expose sb./sth./yourself to sth使面临, 使遭受 (危险或不快) ”含义的理解。
(2)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牛津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使用的语言真实、地道、优美、规范。每个单元的话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 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鲜活的语言知识、语言素材和模仿蓝本。笔者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 大声诵读教材中的好文章、好段落, 这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加深对语法和段落结构的理解运用, 并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早读实例3:模块二第三单元Project中第四段:In September 2003, only three out of the 14 candidates were picked for the Chinese space adventure, and Yang was one of them.He took all kinds of tests to prove he was fit for this important task.Although Yang did not get the best scores on every single test, it was his high scores on the psychological tests that finally won him the status of China’s first astronaut, Yang was described by his superiors as hard-working and always in control of himself.Because of these qualities, they were optimistiche would be successful.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传记, 描写杨利伟从一个平民家庭的小孩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 终于成为中国航天英雄的故事。学生对于杨利伟的航天事迹比较熟悉, 而对于其家庭背景和学习成长过程相对比较陌生。因此, 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和好的结构, 还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这节段落的同时, 领略杨利伟的奋斗历程, 激励学生向杨利伟学习, 树立远大理想, 懂得通过自我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加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3) 品味身边同学的精品作文范文。
笔者常挑选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早读课评价同学的作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从身边同学的作文中汲取精华, 又能使作文好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 反思自我, 共同提高。
早读实例4:在2014年南京市三模英语考试后, 笔者从本班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了一篇作为范文, 请学生用早读课进行赏读。
On October 9, 2012, Malala, a 15-year-old Pakistani girl, was shot in the head by the Taliban on her way home from school.After her recovery, Malala was devoted to fighting for girls’right to education without being afraid of the threat from Taliban.In honor of her bravery and devotion, the UN declared July 12 (her birthday) as Malala Day.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educ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ourselves.On the one hand, a good command of education can qualify you for a better job and ensure you a bright future.On the other hand, educ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ral values.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school education has influenced me greatly.To begin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I have acquired can prepare myself for the future.In addition, it’s school education that can broaden my horizon and better my self.Therefore, only if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education will our life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4) 回顾错题本。
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是大家公认的一条重要教学策略。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 它对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知识的牢固掌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学生利用早读课朗读错题本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内省、主动求索、自我复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也是对错题重新建构以形成自己新知识的过程。笔者常抽取固定的每周五早读课, 让学生朗读消化前一周的错题, 然后分小组互相提问并进行探讨。
早读实例5: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做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的题目经常出错, 在笔者的鼓励下, 他把自己所有相关错题都总结到了错题本上, 并和合作小组中的同伴们翻阅了近5年江苏省的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的考题, 将其考点做了如下总结:
(2009江苏, 28) He did not regret saying what he did but felt that he____it different. (考查could have done的用法)
A.could expressB.would express
C.could have expressedD.must have expressed
(2012江苏, 35) ———Happy birthday!
———Thank you!It’s the best present I 1___for. (考查could have done的用法)
A.should have wishedB.must have wished
C.may have wishedD.could have wished
(2011江苏, 34) ———I left my handbag on the train, but luckily someone gave it to a railway official.
———How unbelievable to get it back!I mean, someone___it. (考查might have done的用法)
A.will have stolenB.might have stolen
C.should have stolenD.must have stolen
(2010江苏, 34) George is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geography of this country, but I’d rather he___more on the culture. (考查would rather的用法)
A.focusB.focused
C.would focusD.had focused
(2013江苏, 30) I should not have laughed if I__you were serious. (考查if的虚拟语气的用法)
A.thoughtB.would think
C.had thoughtD.have thought
学生自己的总结:近五年的高考中, 情态动词+have don考了三次, if虚拟语气考了一次, would rather的虚拟语气考了一次。为激励学生这种主动学习精神, 笔者把他们的总结拿给全班同学分享, 同时鼓励各合作小组利用第二天早读课复习笔记本上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的相关用法, 并互相提问和自己出题检测。
这种总结体验是合作小组自己“悟“出来的, 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这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体验到主动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激发学习热情。
(5) 选读课外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早读内容有兴趣, 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实践。每周四的早读课, 笔者都会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 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读课外英文材料, 并和合作小组的同伴们分享。于是, 早读课上, 关心时事政治的学生在大声朗读China daily上的新闻;对演讲感兴趣的学生在模仿名人慷慨激昂的诵读I have a dream;爱好体育的学生拿着《21世纪报》研读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和最新的体育赛事;偏爱文学的学生陶醉在《心灵鸡汤》的美文中;喜爱电影和音乐的学生在大声朗读一些经典台词和歌词等。由于阅读内容新颖有趣, 紧跟时代步伐和学生生活,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量课外阅读巩固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复习了语法知识, 提高了听力水平, 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升;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
早读实例6:合作小组分享歌曲Rhythm of the Rain。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falling rain, telling me just what a fool I’ve been. (非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
I wish that it would go and let me cry in vain. (虚拟语气和短语in vain徒劳)
But 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 (倒装句)
The only girl I care about has gone away looking for a brand new start. (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care about喜欢, 在乎, brand–new全新的)
3. 建立多元化检查评价机制
(1) 举行朗读、背诵比赛, 鼓励学生主动早读。
笔者经常利用早读课举办朗读、背诵比赛,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眼观、口读和脑思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形成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在比赛结束后, 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同伴评价, 以激发学生的早读热情, 在相互竞争中形成学习合力。
(2) 成立早读合作小组, 互相检查。
笔者尝试根据学生意愿、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座位形式和组长的设置 (引进竞争机制, 轮换上岗) 。这种划分小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保证各小组早读合作任务能顺利进行。每次早读课后, 小组长都会组织同学相互听写、默写、背诵等, 进行组内互查互测和互相打分, 让大家评选出“早读最佳小组”, 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主动早读。
(3) 设立“成长档案袋之早读篇”。
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成长档案袋, 笔者要求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精彩范文、名言警句、英语美文、最爱电影台词歌词, 以及学生在平时早读课上得到的各种奖励和成绩等收集在内, 作为学生学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有助于客观而系统评价学生, 有利于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
四、结语
开设早读课是英语新课标提出的“重视朗读教学, 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落实途径。早读课符合科学记忆规律, 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早读课,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能不断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
长期以来,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音乐教育界仁人志士的疾呼:“乐谱是音乐的文字,学音乐不学识谱,就像文盲不学识字却偏要让他们读书一样,还不是瞎子点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观点有点片面的强调,但是却深刻地道出: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是识谱教学始终是困扰农村音乐教师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一】(学生层面):
在我们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将“do、re、mi”等唱名念成“1、2、3”等数字。会唱、唱准音阶的,少之甚少。而在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感到最困难最头痛的是识谱。一到此环节,表现的是兴趣低落,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他们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乐课或校外的音乐兴趣班,而教师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导致学习音乐兴趣的大大降低。
【现象二】(教师层面):
我于2011年8月流动到学校完小教音乐,作为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责无旁贷。学校在我之前无专职的音乐教师,经常出现语数教师无情地将音乐课占为己用,即使在仅有的音乐课上,也只会用录音机不停地放,学生反复地喊,直到一堂课的结束,因此出现了学生只会唱歌不会唱歌谱的现象。
【现象三】(社会层面):
由于过去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产生了一些与审美相悖的严重现象,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以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时间,“识谱教学”的地位一落千丈。许多教师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产生了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随意地选择或删减教学中相应的知识内容,因而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最终导致了识谱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的“低效”。
提高农村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由浅入深,在歌唱活动中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中段孩子已初步具备感受乐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的能力,也能掌握短小旋律的模唱和听辨,但对于一首完整的乐曲还不能准确地视唱,而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音乐基础更是十分薄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识谱教学呢?
(1)先学歌词,再唱谱。
“先学歌词,再唱谱”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而且对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先复习儿歌,再跟唱歌谱。
因为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音乐基础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小学中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寻找小时候的儿歌”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和信心。《两只老虎》、《小星星》、《生日歌》……因为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在跟唱歌谱时孩子们从心理上没有负担,唱起来也兴致勃勃。在最初的识谱训练中这个方法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②先唱“字母谱“,再唱“数字谱”。
在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字母谱。拼音字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强项。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出现很多唱“do、re、mi”的练习,学生看见do能很快反映出它的发音,而看到“1”却要愣上大半天。等学生习惯唱 “do、re、mi”以后,再将韵母去掉用“d r m”来唱,最后再逐步唱“1、2、3”。这样能降低识谱难度(学生易把握音准),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固定的音高概念,为培养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先练节奏,再识谱。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节奏表现了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关系,它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有了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是识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歌曲的识谱就容易多了。
(3)先分句段,再认谱。
一首歌曲往往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乐句,教学中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识谱的欲望和兴趣。
(二)听唱并存,在欣赏活动中提高识谱能力。
(1)感受音乐主题。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哼唱主题曲调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的视、听、唱、背等各活动协调一致起来。给学生听、唱的主题时应对照乐谱, 并要求学生背唱下来。在听、唱、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音乐旋律,同时也有了音高概念,相应的也提高了识谱能力。
(2)记忆节奏节拍。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提高识谱能力做好准备。
①随音乐节奏做律动。
②参与乐曲节奏的表现。
(3)排列乐曲顺序。
在熟悉作品之后, 将乐曲原来的乐段顺序打乱, 并编上号,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 要求学生标出乐曲的正确顺序。
(三)唱奏结合,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强化识谱教学。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其实就是识谱的过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让学生按感觉或自己喜欢的组合起来,在口风琴上弹一弹,再唱一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创编旋律的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斐.快乐识谱.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9.
[5]赵玮.趣味识谱有效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6.
4.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四
1、认真分析,有效研读文本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现象。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智因素
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
2、抓住重点,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们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3、以学定教,有效选择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如《打电话》一课中,就可以有效地选择教学方式。课一开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值班领导要通知7名医生,值班领导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为探究载体,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有“所有人都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
4、注重过程,有效选择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
5、模拟创新,有效设计练习
(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
(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4)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5)易混知识对比练。例如在教“倍数和因数”时,就出几个数据:3、12、15、4、9、1,要求学生用数的整除里的知识说一句话,从说中练习,让学生体会,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互质数的概念。设计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5.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评价研究。
2006年5月,确立课题方案后,对实验教师集中进行生活培训,储备必要的理论资料,2006年9月到今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内容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研究,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主要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精确切入;
(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
(三)提升学生的数学现实,画龙点睛。
本阶段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等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实验班学生素质有了提高,但关于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方面,本阶段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在今后阶段,组织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同时,着重对这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失去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魁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
(2)以趣诱奇。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情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和欲。
(3)以趣促思。
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压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2、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的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就谈谈在各类知识的教学中,如何把封闭式统习改良成开放性练习。
把现行教材中的封闭练习通过改良转达化为开放性练习。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习惯。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就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综上所述,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练习的开放性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假如学生在课堂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学习时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学习。研究表明,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此外,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样使小组成员更易于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在灵敏学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如果对于一些简单和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去讨论研究,那是毫无意义和极不科学的。合作学习的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6.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六
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JG08334]实施意见
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2008年第334号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实践与研究》已开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研究方案,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讨论并布署了研究工作,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计划的如期完成,课题组提出如下实施意见,希参照执行。
一、关于目标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时代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合作、交流、共享、表达……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也反映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只有从课程整体目标入手,保持连贯性,突出年级重点,科学准确地定位课时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与激励作用。教学目标制定应坚持以下原则:
1、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规律,目标制定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是在课标要求的统领下进行准确表述。
2、体现层次性。一是目标要求有程度变化。依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目标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认识、了解、理解、积累、学习、学会”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技能的学习;用“体会、感受、体验”等过程性动词刻画语文学习活动水平;用“学习、用、能用”等动词描述能力培养的渐进过程。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切实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体现目标制定的层次性。如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是第二学段中关于学习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在表述主题单元目标或课时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照抄课标要求,而是要根据学生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进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表述为“学习、练习、能”,以体现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渐进性。二是目标达成有差异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差异,因此,目标设计应凸显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教师既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课程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如下文关于《秋天的雨》细化目标分解中,它是按照识记、理解与应用能力层次拟定,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达到哪几项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明确有心理指向。第一课时目标和第二课的1—4项目标是属于识记与理解层次,是全班学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5、6两项目标属于欣赏与应用能力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对学困生有保底要求,有些要求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达到,而中等生、优秀生就能在更高的要求中尽其所能。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了教学中“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有效落实关注学生、关注发展的课改理念。
3、体现适切性。适切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坚持整体性、有序性、适度性和可测性兼顾的基础上做到明确、具体、完整。明确是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来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具体就是指确定目标要进行周密思考,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角度分析,从教材编写意图出发,从落实课后语言实践的角度考虑,将课时目标的表述进一步细化;完整就是体现目标多元,体现三维整合。下面是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课时目标细化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比照。教参目标
细化分解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凉爽、、留意、扇子、炎热、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留意、炎热、凉爽、频频点头、五彩缤纷”的意思。
3、帮助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后第3题中两个比喻句的优美与形象。
6、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总—分的构段特点并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与教参提供的教学目标相比,细化分解后的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如生字词语教学作为知识目标有定量要求,12个会写,8个会认,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积累、背诵、了解”等行为动词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在诵读感悟过程中、借助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边读边想、引导发现”等行为情境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热爱、喜爱”等目标性词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不是机械分开,而是交融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师在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既可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又可防止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于目标实施
1、在课标统领下保持连贯性。丰富而多元的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发展。丰富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注重个性体验、突出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积累、重视能力培养、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合作交流,重视习惯培养、强调联系生活”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在保持连贯性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的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们可以看看关于“默读能力、理解能力”阶段目标要求:
学段
理解能力
重点
默读能力
重点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了解意思,积累词语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明确默读要求,实践练习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意义。
理解意思体会情感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
第三学段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准确理解意思,辨别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
体会表达效果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快速默读并能把握文章要义
以上目标的分段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装着大目标,课堂落实小目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准确分析学生语文能力的现实起点,突出年段目标重点的有效落实。尤其是当学生某一些方面能力出现缺位或不足时,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漏措施;对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课堂上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促成目标的有效达成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中年级段的默读要求的重点默读思考并学会质疑,教师就要把这一要求贯穿于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始终,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让每位学生的都在读书、思考、发问的实践演练中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和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对于连贯性的教学目标,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在课时目标制定中呈现出来,有时可在阅读理解的具体要求中体现,有时可在教学语言的承转过渡中渗透,还可在教学回顾总结环节中明确,让每个教学细节都折射出老师“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的发展观。
2、在模块视野中把握整体性。现行的新课程语文实验教科书,就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被组织为具有内在联系的8个模块,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几十篇课文。这种设计思路将语文教科书组织单元的要素由知识、能力体系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主题”,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这种模块组织方式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模块的这种特性既为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教师要以模块的视野审视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要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处理教材,要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每一个教学设计点都表现模块系统的张力。在模块背景下,教师要通盘考虑本模块所要展开的教学活动,强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时段内就某一主题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是围绕“秋天”这一专题选取了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描写秋天的课文和诗歌各一篇,还安排了一篇反映童心童趣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教材编者从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角度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此种编写形式的内在意义,特别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化任务及其关联,在备课时合理融合,交叉落实,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更提高了教学的双边效率。像本主题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习作“画秋天写秋天”等实践性作业不能随教学时间的自然推移到“语文园地”再作出布置,而应在模块备课是作出整体构想,甚至在进入“主题单元教学”之前就要作出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将静态的书本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学术生活的理性来提升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参与建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提升了的高尚的教学生活。
3、在课文教学中体现取舍性。细细分析,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内容有着不同的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需要教师对不同课文类型(精读和略读)和不同体裁的课文目标进行合理的取舍。因为我们知道,教材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有很多训练点,如果不能把握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就有可能出现要么目标定得太多,不能实现预期,要么目标确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诗歌、散文、故事往往侧重于情感目标,在读中感悟文字中的价值取向,接受审美熏陶;而说明性、科技介绍文章更在乎其理性的把握,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形成科学精神;作为显性目标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应当作为每一课时硬任务给予有效落实;像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等隐性目标是需要长期以往地抓落实。取舍性地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不同文体不同类型课在教学策略上的选择。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可采用多种读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感悟的兴趣;而对于说明文,则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感。讲读课文,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以“读”为本,在进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对于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学法巩固为主,特别是引导学生抓紧紧抓住文前的“导语”自主学习课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适当的点拨。
4、在阅读拓展中关注发展性。《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深远意义,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选择读物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为重点,以促进学生主动课外阅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阅读的自由环境和自由空间。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阅读心理需求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低年级采用“童话引路法”引导学生读、讲、写童话;中年级段可组织“走近名人”的读书系列活动;高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要以节选的名著名篇的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名著、品名篇、赏名人。以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大语文观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淀母语文化,积累情感体验,积蓄童年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要有效开展读书指导课,定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方式。
三、关于目标达成评价
语文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以评价为“棋子”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评价改革实践中实施阅读评价内容多元化,将《课标》关于阅读教学应达成的目标进行分项要求,如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分解为阅读能力、阅读数量、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交流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价,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可记录的指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表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促使学生将评价标准转化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在评价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学生书面检测成绩和完成语文作业情况),而且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的情感与态度上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策略上运用“情境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诊断,以培植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在评价主体上力求实现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和协商关注的群体决策。评价结果以未达标、达标、良、优四个等级来呈现学生的阅读质量并对学生当下的阅读状态用评语进行定性描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评价实施中,要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允许学生选择项目、选择时间参加评价,允许学生这学期不能达标,下学期还可达标。真正发挥评价的引导和促进功能。
四、关于几点要求
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正视现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知难而进。
(一)研究促发展。各实验单位和研究人员要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各种办法。课题组主要成员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同心合作,始终把“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工作的规律。
(二)活动促研究。各子课题组要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着手并积极创造条件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专题活动,以专项研究的方式把校本教做真做实。
(三)交流促合作。各子课题组要加强合作,增进交流,拓宽反馈渠道,及时了解课题进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互切磋,不断创意。
(四)确保计划如期完成。各子题组要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意见》定期完成各项任务,就此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课题组主要成员每学期结束前向课题组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
2、各子课题以学年为阶段向课题提交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
3、各研究人员每学期通过子课题鉴别向课题组提交1—2份有新意的“模块备课教学设计”。
4、课题组每学年开展一次研讨观摩课,各研究人员需以“共读、共备、共研”的方式参与指定内容的教学设计。
5、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并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相关活动,对子课题阶段性成果进行评选。
7.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七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概述
有效性课堂教学工作在评价标准上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它强调的不是教学结果,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其核心是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并由此作为判断课堂有效性的标准。从理论上来说, 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是基于素质教育系统发展而出现的。
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 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落后模式, 因为课堂不再单纯地是一个“单项传输”平台, 更是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 所以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掌握情况, 还有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锻炼、学习情感交流以及人格完善的情况。
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来说, 教师通过知识点或例题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相应解题方法的同时, 还要注重整个过程中知识点的理解、融合和应用。换言之, 答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获取答案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自主能动性才是关键。很显然, 这要求教师做更多的准备, 发挥自身的导向功能, 提高学生掌握数学技巧的速度和能力, 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数学理论和知识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抽象性特征, 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 教师具体教学工作开展中也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说, 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完全定型, 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同样的数学知识点,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掌握速度快, 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性, 在制定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以缩小差异性为原则,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
(一) 情境创设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数学的本质, 结合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特点, 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 而对应生活中的情境则是很好的方式。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让其更加生动, 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 并独立自主得到答案,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 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几何内容, 对于在小学阶段一直接受数字和等式关系的学生来说, 他们很难理解关于几何的定义概念。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图形以及几何在现实丈量、规划中的功能等, 让学生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快速地联系现实中的应用情况,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二) 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交流方式, 尤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 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讨论方面的参与热情。但在应用课堂提问策略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以下的要点展开:
1.提问难度要合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如果在气氛激烈的课堂中突然提出一个难度过大的问题, 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和无法回答, 造成“冷场”的局面,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对应地,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就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
2.提问要有针对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连贯性, 在这样特点的前提下, 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控制好课程的进度和节奏, 问题设置尽量做到“承上启下”, 前后关联紧密, 强化新提出的问题与刚刚讲解的知识的关联性, 要杜绝“跳跃式”的讲课节奏, 将上一节课或前几章节的知识硬生生地塞进来, 这样的教学, 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 无法接受, 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3.提问要结合学生兴趣。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 大量的公式、定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一旦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回答出教师的问题, 就容易出现厌学或彻底放弃数学的现象。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学生就会消极对待, 学习效果也就变得很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初中生自尊心较强的特点, 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在控制问题难度的同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保证学生能够紧紧跟随课堂的进度开展自我学习, 达到自我提升。
(三) 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常规的数学课堂互动方式, 也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 如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交流, 提高自身的课堂地位。具体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教师要从“主管者”变身为“主导者”, 以引导的方式督促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其二,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展开课堂有效性扩展。事实证明,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策略, 特别是在初中数学学科体系庞大、内容多样的前提下, 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及知识点上下的关联性, 选择适当的时机。
三、结语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策略和实践性研究, 无论是对教师的创新性教法还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只有立足课堂, 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才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9 (06) .
8.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英语听力;方法探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首先,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有着很大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其次,由于受到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如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学生课间听力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使得学生的言语感知和听辨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最后,小学生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容易混淆,对听力的辨别缺乏技巧,因而使学生容易对听力学习产生厌烦感。
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措施
1.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英语教学
因农村小学受条件的限制,没有安排听力课程,使得学生的听力得不到锻炼。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对内容进行一对一的中文翻译,学生忽略了听英语原文的过程,而是直接听教师解释,这样做使学生对听力的理解达不到良好效果。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教师在课堂上则应该应用英语授课,减少使用中文教学的频率,巧妙地运用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同时,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课堂上利用标准、流利的口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提高。
2.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能够产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加容易地吸收知识,快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强化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同时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比如,组织学生用英语单词进行接龙游戏、设立英语广播站、组织英文诗歌比赛等,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课堂英语教学方法的运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听力学习的效果。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性,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展开有效的听力训练活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录音循环播放英语原文,让学生仔细听课文,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技巧,还可以开展听写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听力,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加强学生听力训练。
参考文献:
[1]贾晓娟.如何更好地学习小学英语[J].学周刊,2011(20).
[2]姜滨.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1(28).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推荐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11-26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06-24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24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11-02
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10-2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07-02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09-28
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12-02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