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黄金年龄的思考

2024-08-22

对职业黄金年龄的思考(精选2篇)

1.对职业黄金年龄的思考 篇一

《中国企业家》女性创业调查覆盖了60、70、80、90后的女性创业人群。通过调研发现,30岁前后是女性创业的“黄金年龄”。有近七成的女性第一次创业的时间在30岁左右。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M”型曲线,也说明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的特点。在这个周期中,15-20岁,女性劳动参与率迅速上升,形成第一个高峰,20岁以后,女性由于婚育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形成第一个低谷。孩子长大以后,大约在35岁作用,劳动参与率再次上升,形成第二个高峰;50岁以后,劳动参与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30岁左右的女性的思想趋于成熟,生活上更加独立自主,对创业的身心准备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遇到好的创业机遇,创业激情便会“一触即发”。80、90后现在正处于30岁左右,与前辈们相比,她们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经济状况较为理想,视野更开阔,因此,她们的创业率相对较高。

《中国企业家》女性创业调查显示,27.90%的女性企业家在26-30岁创业,41.86%的企业家在31-35岁创业。30岁前后是女性创业的“黄金年龄”。

先有积累后创业

商业管理是一种高度依赖实践的专业行为,无论是家里有人经商,或是自己在企业中做过一段时间,女性创业往往与之前从事的工作有很高的相关度,属于同一行业或者相关领域。商业经验的积累,能够提高女性创业的成功率,是女性创业的加分项。

四成以上的女性第一次创业之前曾从事商业工作。我们的样本中,女性第一次创业之前,有商业从业经验的比例达到44.46%。有人经过国有大公司的历练,有人在大型上市公司做过某事业部负责人,有人在相关产业进行资产投资,有人在国外互联网公司中做过产品经理……她们的经历五花八门,这些经历影响了她们的创业方向。

《中国企业家》女性创业调查显示,在创业之前,44.46%的企业家有商业经验。这说明,现代女性在创业时十分理性,拥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再投入创业。

行业不同各有担当

女性创业的行业覆盖比较广泛,年轻一代的女性创业者进入男性主导的“硬科技”、金融领域较多。女性创业的选择越来越多元,一位从事建筑工程的女性创业者说,在她参加的一个培训项目中,男女比例是9:1,男性做影视IP、金融,而女性做基建、阀门。一位创业十多年,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上海女企业家表示,“现在的女孩,30多岁就很厉害,她们非常进取,善于倾听别人,跨界能力很强。商业新业态越来越多,80、90后不少有留学经验的人,能看到很多前途和未来”。

《中国企业家》女性创业调查显示,女性创业分布的行业非常广泛。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女性创业者占样本企业的55%。

务实理性的“梦想家”

调研发现,女性创业者普遍更“低调”、更务实、更理性,她们更像是一类隐形的“梦想家”。她们并不会刻意把创业包装成一种概念。创业之初,她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打磨产品、提高服务、研究客户等方面,而较少做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换句话说,她们并不想成为“网红”,她们更想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企业。

调查显示,女性创业的最初动力更加务实。在研究的个案中,女性创业的驱动,有的来自家族事业的传承,有的来自个人职业瓶颈的突破,有的来自发现有趣、有价值的项目,有的来自很强的责任感。在创业过程中,她们更看重“成长的维度”,有能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务实理性的“梦想家”

在调研中,女性创业者强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握婚姻和事业的平衡,家庭是女性创业最大支持力。

这是男性和女性创业者最大的不同之一:女性是多面手,不仅创业还有极重的照顾家人的责任。男性企业家基本上都以事业为重,很少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冲突,但女企业家常常面对这个问题。

对创业者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这意味着,在婚姻和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花费更多时间的女性,与男性相比,用在创业上的时间“相对不足”。因此,女性创业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根深蒂固的偏见与传统观念

创业是一场“无性别运动”。但事实上,对性别的偏见一直存在,尤其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商业世界。女性创业面临的排名前三位的困难和障碍有:

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女性必须照顾家庭的传统观念;

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潜在的偏见。

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对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平衡的自觉,也看到了男性开放的心态和观念的变化——很多创业成功的女性都认为自己“很幸运”,得到了另一半的理解。很多创业成功、心态开放的女性,其配偶往往具备一定的从商经验,无论是否共同创业,他们都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资金是制约女性创业的重要因素

资本,是制约女性企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但女性创业对资本的追逐并不狂热。她们往往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资金池也在创业过程中逐渐扩大。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性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另外,女性解决资金问题的手段也非常灵活。

《中国企业家》女性创业调查发现,女性创业启动资金,48.13%来自自有资金,18.37%向家人、朋友的借款,16.77%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支持。女性创业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的使用比例较低。

社会资本薄弱

女性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相对有限,不像男性创业者擅长编织社会网络,从中发现合作机会。有接受访问的女性创业者表示,一直都在寻找合伙人和投资人,感觉“比谈恋爱都难”。事实上,由于社交圈子的“同质化”,女性企业家之间的合作和利益绑定较弱,女性寻找合伙人的成功率可能远远低于男性。

《中国企业家》进行第九届商界木兰评选,对入围的50位候选人进行分析发现,50位候选人中有29位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女性,占比58%。夫妻共同创业占比41%。这说明,这说明,创业女性往往独立性非常强,更容易选择独立创业;如果选择创业伙伴,更倾向于选择最信赖的人,家人参与创业的可能性很高。

女性创业亟待改善和提升的六种能力

调查发现,女性最希望提高的六种能力如下:

女性企业家有共同的优点,就是细致,但是对宏观战略的把控能力有欠缺。因此可以看到,能影响行业和产业格局的大公司很少是女企业家创办的,这些大公司的战略性都非常强。创业阶段的女性也非常需要战略眼光,这样能够把握住更大的机会。

另外,这六种能力都是社会资本发生作用的场域,社会资本丰厚的创业者能够更容易获得这六种能力。所以,女性创业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掘金”社会资本的能力是关键。

2.对职业黄金年龄的思考 篇二

一、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实施的退休年龄仍然依赖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规定, 即: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对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对因病或非因工致残, 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退休年龄男年满50周岁、女45年满周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与当前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不相适应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岁,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人均寿命已提高到了七十多岁 (见表1) 。相对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而言, 当前执行的退休年龄偏低。

(二)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年轻人意识形态的转变, 我国新生儿数量不断下降, 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见表2) 。200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8.3%。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 相对劳动人口的比重就会减少, 从而劳动人口需负担的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用增加, 即人口的老龄化使社会的养老负担增加, 偏低的退休年龄使养老保险费和所需支付的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

(三)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教育制度的改革不相适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教育制度发生了多次突破性的改革。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了大众化。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 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增加, 使得可工作年限缩短。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来算, 本科毕业22岁, 硕士毕业25岁, 博士毕业28岁, 若按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来算, 本科毕业生中, 男工作38年, 女工作33年;硕士毕业生中, 男工作35年, 女工作30年;博士毕业生中, 男工作32年, 女工作27年。可以发现, 受教育年限越长工作年限却越短, 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本高, 他们本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 若按照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 他们却早早地退出工作岗位。

以上现象使得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西方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来分析:国民受教育的时间可以看做是国家、家庭和本人投入的经济成本。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可以看成是国家、家庭和本人投资的收益。工作时间和学历成反比, 必然导致教育产出收益率的降低, 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存在性别差异

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中, 女工人会比男工人早退休10年, 女干部会比男干部早退休5年,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退休年龄相比, 我国是世界上男女退休年龄差距最大的国家。从我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来看,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长 (见表3) , 而女性的工作年限却远远比男性短。这种现象不太合理。

(五)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缺乏弹性

随着国民人均寿命的提高, 依照现行的法定退休政策, 部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并没有失去劳动能力, 他们退休后会选择再就业。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退休后再就业率高达33%。这样大规模的边工作边领退休金, 使得退休金演变成工作之外的额外收入, 显然不合理。这也违背了养老金是给人们年老失去工作能力退休后提供的经济保障这一初衷。退休者如此大规模的再就业, 无疑会加剧就业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说明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而且缺乏弹性, 部分达到退休年龄但未失去劳动能力且想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不得不依据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二、延长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一) 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为延长我国的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基础

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虽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同时也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基础。上世纪50年代, 由于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社会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 女性为42.3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到69.6岁和73.3岁。半个世纪的时间, 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将近30岁。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年龄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客观上需要延长我国的退休年龄。

(二) 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过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核心家庭的大量出现, 空巢家庭和老龄鳏寡孤独家庭的增加, 使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过大, 成为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若延长退休年龄, 就能将大批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由单纯的消费人口转为生产人口。既可以增加老年人的个人收入, 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又使得养老金发放年限缩短, 同时还使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延长。从而能有效的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过大的难题。

(三) 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从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现行的退休制度客观上造成了部分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学习、高学历、多技能、晚就业的教育体制。如果不改变现行的退休制度, 就业年数将普遍缩短, 即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期缩短。社会的人力资源的得不到充分的使用,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若适当的延长退休年龄, 尤其是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退休年龄, 增加他们的工作年限, 就会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率, 同时也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而且可以减少边拿养老金边再就业的不合理现象。

(四) 现行的退休年龄中的性别差异违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实行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也是广大女性所追求的。男女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退休年龄存在性别差异, 违背了男女平等这一规定。虽然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退休年龄早, 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爱护, 但不论是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来说, 还是从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平均预期寿命高这一客观事实来说, 退休年龄不应该存在性别差异。当今社会, 不论在学历还是工作能力上, 女性都不亚于男性。因此, 消除退休年龄性别差异能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 上海实施“柔性退休政策”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开辟先河

2010年10月1日, 上海市开始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 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福音。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21%, 而养老金的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采取柔性退休政策, 延长退休年龄, 虽然不是有效缓解养老金危机的根本的办法, 却是在当前可以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上海的“柔性退休政策”将成为我国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的借鉴。

三、延长退休年龄需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我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为延长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基础, 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金压力过大的问题, 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降低退休后再就业率, 但从目前看来, 延长退休年龄还需充分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

首先, 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每年新增2400万就业人口, 在GDP持续走高的经济形势下, 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劳动力市场, 总体供大于求, 就业压力大。在这样的情况下, 延长退休年龄虽然可以减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但势必会加剧就业压力。很多人认为, 老年职工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这也是很多人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重要原因。而且, 对于社会待业、失业和隐形失业这个巨大的群体来说,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 而不是养老问题。所以, 延长退休年龄, 应慎重。

其次, 需要以人为本。延长退休年龄是一项关系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需要全面、充分的考虑民意。社会各阶层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表明自己的态度。退休年龄的延长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当然, 采取柔性退休政策, 延长退休年龄, 仅仅是在当前可以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措施。缓解养老金压力, 我们需要继续寻找能兼顾民生利益的根本性解决办法。

四、对延长我国退休年龄的建议方法

首先, 严格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现在使用的特殊工种名录, 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由原劳动部或国家行业部门审定的。随着我国工业设备和技术水平的进步, 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现代化信息管理, 职工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 有必要对原来的特殊工种重新进行岗位评定、重新审定劳动危害程度。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特殊工种, 可以通过在职时的薪酬予以体现, 而在退休条件和养老待遇政策的设计上逐渐弱化特殊工种。从制度上来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 使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均按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推行柔性退休政策。我国的地域、行业、人员差异很大, 实行柔性的退休政策能够更好的协调各方的利益。以明确最低退休年龄作为推行柔性退休政策的前提, 综合考虑我国的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人口结构、教育制度、充分就业等动态因素, 科学预算, 确定公平、合理的退休年龄。

循序渐进, 延长退休年龄。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承受程度, 可以用10-15年的时间, 将男女退休年龄拉平至65岁。在这个过程中, 可适当加强男女平等理念宣传教育, 鼓励男女同龄退休。最初, 给女性一个自主选择的弹性空间, 只要女职工能够胜任工作而且自愿将退休年龄延迟, 采取一些激励政策, 适度提高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循序渐进, 最终拉平男女退休年龄。

从局部地区开始, 最终普及全国。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可以从北京、上海、南京等主要城市开始实施柔性退休政策。这些地区也已基本具备实施柔性退休政策的条件。其中, 上海已经为我国的柔性退休政策开辟先河, 其他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紧随其后。纵观我国的五次人口普查, 越发达的地区, 老龄化问题越严重。延长我国的退休年龄应该从局部地区逐渐向全国范围推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与当前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教育制度的改革不相适应, 以及法定退休年龄存在性别差异等方面。政府应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 充分考虑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严格规范和控制提前退休, 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从局部地区逐渐向全国范围推行柔性退休政策。

关键词:退休年龄,老龄化,柔性退休,养老保险金,延长

参考文献

[1]丁红娟, 史健勇.刍议延长我国退休年龄[J].劳动保障世界, 2009 (5)

[2]吉祥, 王裕明, 余伶.延长我国退休年龄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 2009 (6)

[3]杨艳, 危珊珊.老龄化与男女同龄退休[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3)

[4]高俊峰, 冷洁, 齐文.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J]煤矿现代化, 2009 (4)

[5]任学军.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 2010 (5)

上一篇:工厂工人请假规章制度下一篇:福建省少先队辅导员网络培训与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