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

2024-12-22

多一些宽容(19篇)

1.多一些宽容 篇一

《多一些宽容》教案

赵河三中 郭万才

教学目标: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2、找出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说出其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重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中心论点。

2、找出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说出其作用。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六尺巷》

同学们,大家应该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哪? 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生活中也要多一些宽容。今天我们就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大家根据课文的标题及学习目标,会联想到哪些问题哪?

三、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作者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⑵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

⑶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4)找出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说出其作用。

“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限,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一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互爱对于消除人们之间隔阂的作用。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生动形象的证明论点。本课运用了比喻论证和道理论证。

四、通过本节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哪?

五、拓展训练

1、看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该如何认识“宽容”?

材料一: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小赵同学对王老师有看法,他说:“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小测验时,我就翻了一下书,也被他狠狠批了一顿。王老师太严了,对我一点也不宽容。”

材料二:中国寓言故事:书生东郭到“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途遇一只受伤的狼,在狼的恳求下他把狼放在书袋里躲避了猎人的追捕,猎人走后,出了口袋的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了东郭先生。

2、“事实胜于雄辩”,请你给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六、课堂小结:

宽容是你踩了我一脚,我却回你一句没关系;宽容是起争执时,双方的各退一步;宽容是面对他人的小过失时,一个淡淡的微笑;宽容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一种宽厚的胸怀,去接纳这个具有缺损的社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去换取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及和睦;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七、作业:

课外搜集与宽容有关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可以送给生活中那些还没有懂得宽容的人,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

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八、板书

多一些宽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多一些宽容 篇二

不, 我是真诚的———真诚希望有关部门“高抬贵手”, 放低碳出行工具一马。刺激我的有两个原因:直接原因来自一条未经核实的消息;间接原因有感于汽车扩张, 挤得其他车辆艰难挣扎。

那条消息说, 广州多年前率先在全国“禁摩” (摩托车) 之后, 最近又率先宣布将“禁电” (电动自行车) , 不仅禁行, 而且禁产、禁销、禁存, 谓之“四禁”。这不是要“赶尽杀绝”吗?遭遇非议, 又连连抱怨“出头鸟不好当”云云。当然。

多元的价值取向必然产生不同的诉求, 对于此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车管措施”, 主要是两种反应。交管部门认为, 电动自行车有四宗“罪”:一是门槛低、无牌照、无驾照, 一上路就泥鳅似地乱钻, 出了事故难查;二是车体小、掉头快、没规矩, 横穿斜穿马路常见, 甚至溜胡同钻人行道窜绿地, 危及他人安全;三是叫“电动自行车”, 是“电动”还是“自行”?属于机动还是非机动?归类难, 处理纠纷麻烦;四是启动快、目标小, 已成多地街头抢包犯案工具, 追缉难。

作为使用者的民众认为, 在当下汽车泛滥成灾、环境污染严重、雾霾恐惧、“APEC蓝”求之难得的情况下, 难掩电动自行车四大优点:一是低碳, 节能, 环保;二是车体不及汽车的1/3, 占路少、不堵塞, 节约道路资源;三是造价不及汽车的1/10, 省材料, 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四是使用成本低, 买不起汽车买电动自行车照样代步, 对打工者和低收入群体有普适性。

争执先放一边, 观大局。交通大动脉畅行无阻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也是交管部门的天职。我国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王国”是一次交通革命, 从普通公路到快速路、高速路、高铁网络是一次路况革命。这两大革命证明在我国出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管制交通应进行立体思考———

第一, 综合平衡。既然已是“汽车王国”, 汽车成主导运输工具并占据主要路面没有疑义, 但须统筹兼顾、合理分流, 不能“汽车独霸”、他车无路。汽车也应力倡电动、低碳, 减轻环保压力。广州“禁摩”后多地跟进, 将摩托车污名化。现在国家迎宾队伍中出现“国宾摩托护卫队”, 说是迎送国宾的最高礼仪, 让人心情矛盾。难道“禁摩”、“禁电”是为了逼人都买汽车?有无过度管制问题?

第二, 疏堵相宜。说电动自行车难管难查, 确实。但给野马戴上笼头立刻老实。上牌照、培训, 规范管理, 严查严办, 技术层面均可解决。疏导总比堵死强。此地禁、彼地产, 你“手大捂不过天”。另外, 产销用存, “禁电”比“禁摩”牵扯更多人的生计, 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柴米油盐, 须慎之。若强推, 盼跟进者三思。

3.给学困生多一些宽容与厚爱 篇三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方法;探讨

学困生的教育的确是一个难解之题,他们一般学习差,基础知识欠缺,如果教师不深究学困生陷入学习困境的原因,仅仅依靠补课这一老办法,便无法求得问题的解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困生步入学习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消极心理严重困扰着他们。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育学困生时的一些作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家雅斯贝尔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做到这一切,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爱好兴趣,了解他们的习惯个性,从而寻找到每个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育方法,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也就是说教师只有了解了学困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情况及其心理特征,才能因材施教。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理解,而作为老师就应用年轻、平等、民主的心去理解和沟通学生,努力掌握他们内心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并竭尽全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共同成长。一句话,一个赞美,一次交谈,一个短暂的拜访,均显示出教师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其巨大的自信心,因为学困生在品德上、成绩上的落后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多方面影响下长期慢性发展的结果。他们也有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要帮助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有利条件,创造机会,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励他们上进。例如我班的王胜琦同学,学习特别差,不爱写作业,写的字十字九错。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往往是教师注意的重点对象。教师总觉得这些学生已被批评惯了,多说几句也无妨,常常拿他们做反面教材,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却非常吝啬。我认为教师应抛弃这种守旧观念,千方百计的为学困生创造条件,及时发现优点,并予以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要教师平时多留心、多注意,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应洞察优点,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抓住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使其充分体验进步的愉悦,进而充满自信,促使其成功。例如我班的陈佳乐同学,他调皮、不遵守纪律、不爱写作业,但我发现他关心班集体,热爱劳动,字也写得很工整。我便与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起了为他人服务的好思想。刚开始我只要发现他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干好事就表扬他,只要作业写整齐就夸奖他;接着课余挤时间为他辅导功课,帮助促使他进步、转变;现在他已由一名学困生转化为一名热情积极、学习认真、诚实守信的中等生。

三、对学困生多赏识

教育工作者应牢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将要盛开的鲜花,只要选对了土壤,就会盛开飘香,而赏识就是与他人沟通的桥梁,因为“赞扬是火苗,可以点燃风中熄灭的火把。”例如我班的强雪鹏同学,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根据他的特点我耐心激发兴趣,鼓励其积极向上,虽然他的考试成绩特别差,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但我总是宽容他,常常平静地说:“考试只不过是检查一下你这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这次你考得不好,但没什么,总结教训再努力,还不迟!”并让他认识到: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方法。上课时我提出问题,只要他答对了,我就马上鼓励,一个多月下来,该学生的数学有了明显的进步,每次小测验成绩都能居中。

四、多给学困生改正的机会

错误是伴随着发展不可缺少的成长“基因”,学生就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言:“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得一样多。”也就是说错误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的源泉,即使真的不能从错误里发现什么,也能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上,我们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如何防止学生犯错误上,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种教育讓学生在错误面前感到紧张、羞愧和害怕,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因此,教师要时刻拥有一颗“他还是一个孩子”的“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并巧妙、合理的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引导他们知其然(即知道自己错了)和知其所以然(即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付诸实践,用坦诚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以避免今后再犯同类的错误;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五、用真诚的爱感化学困生

我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教师只有真诚的去关心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爱老师,而且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爱。平时的教学中,许多不尽人意、烦恼、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但作为一名教师,为使学困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走出学习困境,要用深情无私的爱,不知疲倦的帮助、教育和引导,使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要根据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用爱心去栽培,用真心去呵护,用耐心去扶持,用真诚的爱去根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用灵巧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坚信:只要教师有耐心,持之以恒,如和风细雨般,学困生的教育一定会收到丰硕的成果。

4.《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四

1、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字词。

1、注音。

和谐(xi)豁(hu)达胸襟(jn)摒(bng)弃

迥(jing)异芥蒂(jid)嫉妒(jd)

2、解释。

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淡泊:不追求名利。

摒弃:舍弃。姑息:无原则地宽容。

迥异:完全不同的意思。芥蒂: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

二)导入

教师出示林则徐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学生说出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虽仅16个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四)阅读第一段。

教师讲解:前两句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阐述宽容的社会意义,说明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一句引用林则徐的对联,从个人胸襟的角度加以论证。引用的内容,重点在于下联,强调“有容乃大”的道理。总之,无论从社会的人际关系角度,还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都必须提倡宽容。

五)精读第二段。

思考: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宽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一段的结构:总――分。

第一层是总述。三个“一种”是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第一句先说什么是“互谅”。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四个层次的顺序,安排得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

六)阅读第三段。

这一段是一个补充论证,或者说是退一步论证。作者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在最后一段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使自己的观点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限制显示了作者表达的严密。

七)完成课后练习。

1、练习一。(让学生认识本文的现实意义。不求统一答案。)

2、搜集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法国笛卡儿)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爱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5.多一些宽容作文 篇五

宽容是一种好的态度;宽容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容是一颗小小的开心果.我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我在做数学作业。

突然,同桌拍了拍我的胳膊,结果我的笔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了一个长长的“一”。我生气地说:“你在干什么?我的书被你弄脏了!”她急忙说:“对不起,我想向你借支笔。你有多余的笔吗?”我气愤地说:“没有!”同桌看了一眼我文具包——里的几支笔,没说什么,就借了别人的笔。结果第三天,我的钢笔没墨水了。我不得不向同桌借一支钢笔。她立即借给我一支钢笔。我尴尬地说:“你能原谅我最后一件事吗?”她说:“其实我已经原谅你了。”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

6.多一些宽容作文 篇六

下一节是体育课,在功课越来越多、学业越来越紧张的复习阶段,这放松的时刻实在是难得。好不容易迎来一节体育课,连平时最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女孩子们也都像放出笼的小鸟一般,雀跃极了。

老师看我们如此活跃的模样,也不由得笑了起来:“好了好了,都来排队吧。看在大家最近这么辛苦复习的份上,今天就放松一下吧。跑两圈,然后自由活动。”

顿时,同学中爆发出一阵欢呼,甚至还有大嗓门们的男孩子喊着:“老师万岁!”、“老师我爱你!”

老师也只是笑笑:“得了,你们复习不容易,体育委员带队,开始吧。”

大家都很开心,也都竭尽全力跑着。突然一群小朋友跑了过来,同学们大惊失色。部分同学避开了,也有不少同学紧急刹车,很不巧的,我被绊倒了。措不及防的摔在了地上。站了起来,倒是没什么大事。

同学们都围过来嘘寒问暖,我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低头看向那个将我撞倒的小朋友,小小的个子,还不及初三学生们的的胸口。

人群中有人开口:“怎么撞人啊,太不小心了吧。”也有声音说:“人家还小,又不是故意的。”

在人群的注视下,小朋友的脸涨得通红,眼里闪着一些晶莹,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放了,一生细若蚊蝇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对不起,我……我不是故意的。”

我沉默了许久:“算了吧,人家还小,对他人还是多一些宽容吧。”

小朋友得了原谅,道了句谢谢,飞也似的跑了。我们都笑了,继续我们的奔跑。

7.期望多一些书生台长 篇七

一不留神, 到了可以给人写“序”的年龄。前段时间, 就给无锡广电的掌门人严克勤干了这样一次“赶着鸭子上了架”的事情。

“虽为官多年, 但骨子里是个文人。”一直以来, 我把这句话视为人物评价的某种极致。

不知为什么, 看到克勤的《解析城市广电》的清样, 并受任写一篇“序”时, 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他是中国第一个广电集团的掌门人, 而是——他骨子里是个文人。

可能有些矫情, 但正像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这些年来, 围绕中国广电的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 我想从一个文人的视角, 以克勤为例, 说说这些“化”后的“人”。

文人是要有气节的, 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琴棋书画的严克勤, 气节体现在他的清醒与责任。“作为中国广电集团化改革试点第一方阵, 我们怀着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使命感, 积极探寻传媒改革之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我们决意坚守宣传导向主阵地, 当好文化产业主力军。正确引领社会舆论, 尊重新闻事实, 尊崇职业操守;坚持以人为本, 以情感人, 以德育人;倡导理解与沟通, 实现感动与感悟, 抵制低俗与庸俗;真诚、真心、真情推动中国广电事业健康、和谐发展。”把克勤的这番话理解为身不由己的官话, 我以为那是片面和误读。在他的书中, 作为引领和统领的关键词是“品格”、“境界”、“精神”……

比如“境界”, 他强调学习和修养, 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来激励他的团队。克勤归纳了城市广电的五种精神: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守本色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

比如“品格”, 文化品格和品位的缺失正是“三俗”的本质特征之一。克勤在书中这样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低俗不应是城市广电的选择”;管理和创新是抵制低俗的两柄“利器”;做强宣传主业, 牢固树立“新闻立台”的理念……

比如“精神”, “我们需要激情, 也需要理性”;“主持人要有宗教般的虔诚”;“播音员、主持人是社会活动家, 也是艺术家, 他们的气度、智慧远比容貌、声音珍贵”……写到这里,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生动的细节:在无锡广电集团的一次主持人培训班上, 克勤显示了诗人与画家的气质——他专门从家里带来了两幅东汉石刻人像的拓片, 向那些帅男靓女们表达注重修养、秀外慧中的精神与境界。在提笔忘字的今天, 在收视率压迫下电视连裸奔的心思都有的现状下, 我们越发感到“品格”、“境界”、“精神”的难能可贵与弥足珍贵。

这里, 我想到了一桩历史公案:当年, 毛主席批评过书生办报。“新闻工作, 要看是政治家办报, 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 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文革”期间, 还有一段“最高指示”记忆犹新:“切不可书生气十足, 把复杂的阶级斗争看得太简单了。”共和国的历史上, 确有一个把“书生”搞得相当臭的时期, 那个时期的报纸, 也真的没人敢当书生。现在我所担心的, 恰恰是中国媒体的书生气太少了。中国媒体人经过世纪之交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过程, 常常更像个商人而不像个文人, 不屑于做个书生。人们更乐意谈论发行量、收视率、排行榜、市场份额、广告收入……没有《读书时间》, 读书没有时间。当然, 这似乎更符合中国电视的“视情”。

8.对孩子多些 宽容与赏识 篇八

女儿小时候,很多认识她的人都夸她伶牙俐齿,雷厉风行,长大了不得了。如今,女儿十二岁了,做事变得拖沓,人前人后完全两个样。对班级里的活动也缺少主动性,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比不上别人。 ——家长云笑

云笑家长:

儿童期是人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儿童犯错误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些时候也与控制不住自己有关。

对待儿童的错误,轻易地采取惩罚的手段,往往不会取得理想效果,因为您没有给他希望而使其绝望。其实,儿童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既然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教育,自然应选择最佳手段,争取最佳效果。

家长应以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错误。把尊重、爱护与信赖转化为一种神奇的灵魂感化力量,从而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激发孩子内部动因,点燃起积极上进的火焰。

首先给孩子以申诉权,静静地聆听孩子的话语,让孩子从容地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其次,帮助孩子认清错误的性质及危害。智慧地进行点拨,使孩子的心灵净化,整个认识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促使其真正长大。再次,在如此变化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惩罚手段,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并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品质。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时候仍不要轻易处罚孩子,棋高一筹地宽容孩子的错误,提出今后的希望。相信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

大概因为你自己是老师的原因,看多了优秀的学生,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集优秀于一身。所以,女儿身上的一个又一个缺点在你眼里变得分外地刺眼。虽然明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总是在一次次的批评中丧失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好作风。而赞赏孩子,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育人艺术,也是对话中最实惠、风险最少、最乐于被孩子接受的一种技巧。

建议您尽量不数落孩子。对于孩子的错误多存宽容之心,务必减少语言伤害,就错误分析时的语言应该讲究技巧,并委婉表达,带有更多的暗示成分,以维护孩子的脆弱心灵。放低要求,减少压力。淡化分数观,用成长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就应给予表扬。不用名次来作要求。不拿她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叶子”是客观的。鼓励孩子学会扬长避短,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放大孩子的优点,努力寻找并利用孩子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做足、做大这些优点的文章。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并有效地挖掘,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自尊与自信。要常怀赏识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使孩子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9.八《多一些宽容》教案 篇九

一 学习目标

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学习重点:

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辨证说理方法。二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注音 和谐()豁达()迥异()融化()

胸襟()摒弃()芥蒂()嫉妒()

2、解释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隔膜:

迁就: 姑息:

芥蒂: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2、绕“宽容”论述了几个问题?

3、(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作者在论述宽容的意义时从哪几个角度说的?

2、作者按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四、探究活动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提示: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认识文章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要有独特的见解,不求统一。

2、推荐欣赏——《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

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三国时那个在政治上颇不得志的曹植,却说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自古至今皆然。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清朝金缨说得好:“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又说:“心只是放宽平便大,不要先有一私意隔碍便大。”学会宽容,关键是要剔除心中的私欲和杂念,淡泊明志,有所追求;同时要推己及人,以直报怨,与人为善。在此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诗共勉:“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思考:结合课文及上文,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五、拓展训练

(一)填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

胸jīn jiǒng 异 jídù 摒弃()隔膜()芥蒂()....2.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文中引用了林则徐的自题联是:,。(2)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有关“宽容”的名言(至少两句)

3.请结合你自身实际,谈谈“宽容”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 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 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7.本文的中心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3分)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运用的沦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第②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面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面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结

本文通过有力的透彻分析,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么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10.《多一些宽容》教学反思 篇十

评课时,教研员首先给了我很大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教研员评价说,首先,导学案的设计很好,充分体现了导与学的结合,特别是方法上的提示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值得肯定。其次,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连接比较紧凑,过渡比较自然。再次,教师能联系各方面时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谈对宽容的理解,比较透彻,说明感情目标达成较高。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不足,教师上课的声音不够亮,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学生虽然很活跃,参与性比较强,但发言时声音不大,可能后面的老师同学都听不清。这是我在以后的上课中首先要克服的一点。其次,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好,挖掘教材不够深刻。学生虽然也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但针对议论文,还有几个重点问题。像:文章是如何做到透彻说理,论证严密的?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体现在哪里?学生既然没有提出,那么教师应该提出,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自身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由学生来解答,解答如何,是否应该有所补充,教师都应该做出适时的点拨。

11.少一些竞争 多一些尊重 篇十一

学校开展活动的初衷是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知耻而后勇”,增强竞争意识,鞭策他们积极进取。而实际上,只有活动成绩靠前的学生才是被关注的成功者,多数学生则成了被忽略的失败者、陪衬者,身心遭受伤害,造成了少数成功、多数失败的教育失衡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原有的兴趣被扼杀,成长的自信和快乐也渐行渐远,消失无踪。

在企事业单位,竞争活动的结果常常体现为成绩排名,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单位选人、用人须根据成绩排名择优录用。学校不等同于企事业,其最重要的教育目的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也在于此。每每开展活动,学校就让学生参与竞争,就给学生按成绩排出名次或分出等次,这不仅有悖于教育的目的和规律,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活动方案完全由学校制定、实施,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这是典型的“目中无人”,是对学生的漠视。第二,学生心智不成熟,是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发展中的人,他们发展的潜力无法预知,不能轻易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第三,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起点不一,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竞争有失公允。第四,活动评价标准单一,由于过度地强调竞争排名,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对立,还有班级之间、家长之间的对立,甚至使相互之间产生敌意。第五,活动评价方式顺应了功利性的现实追求,竞争改变了学生参与的动机,也冲淡了活动本身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乐趣。

在我国,学校的文艺体育活动大都采取“整体划一”的竞争方式。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竞争发挥到极致,覆盖学习成绩、纪律、作业、卫生、品质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即便不采取竞争的方式,学生也常常会不经意地被“比较”和“分类”,被区别对待。

在教育先进国家,学校也会经常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但是学校会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拥有同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权利。比如,学校组织一个表演活动,各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轮流上台,唱歌、跳舞、打击乐合作,没有主持人,也没有主角,学生演出的机会是相同的。有的人会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太多,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为了学生,学校为什么不能多搭几个舞台,为什么不能把舞台完完整整地交给他们,让他们度过一段快乐时光呢?再看看教育先进国家小学的运动会,他们强调的不是竞争,而是“运动的乐趣”,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不会根据个人的水平高低甄选,也不强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每一位坚持下来的学生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

由此看出,他们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个体角色的重要性,为了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所以学校不会对学生进行排名比较,不会树立榜样,也不会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

所以,学校应该少一些竞争,少一些比较,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人文关怀;应该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并根据他们的成长需要规划、实施教育行为。让每一名学生各美其美,各乐其乐,并引导他们沿着自己特有的生命轨迹成长,这或许是学校践行尊重教育最重要的一步吧!

12.让作文语言多一些魅力 篇十二

一.巧用修辞, 增添语言的情趣美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不仅是比喻, 善于运用修辞的人, 都可以说是富有才情的表现。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修辞, 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借助修辞这种表现手段。修辞不仅是才情的表现, 还是作者的硬功夫, 要想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更形象, 更富表现力, 就得借助修辞这只“巧手。”如钱钟书的《围城》里一句:

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 像纸上沁的油渍, 顷刻布到满脸, 腼腆的迷人。

这里用“像纸上沁的油渍, 顷刻布到满脸”作比苏小姐的脸红, 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 这个变化着的比喻就很贴切, 很具有创造性, 形象可感。

总之, 贴切、新颖、灵动、合理的修辞, 奇特、巧妙的大胆想象, 可以开拓出美妙的诗境, 给人以美的回味和联想。

二.妙用诗词, 赋予语言以典雅美

我国为诗歌大国, 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滋长语言的沃野, 借经典诗词, 吸传统精华, 抒自我胸臆, 会使语言机智中不乏冷静, 活泼中不乏典雅, 多一分古典之美。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题目就援引了明朝诗人陈辉的诗《荔枝》, 使这篇科普说明文富有了文学的趣味。

请看下面语段:

那是你吗, 语文?美丽、华贵、优柔……我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 辛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 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洋……因为你在我心里, 语文, 我读懂了抱负、执着、爱国!邀明月之满怀, 举酒觥之高远, 我徜徉在你的诗词之中, 看落红化为春泥, 叹国破山河, 赞东篱之采菊, 唱绝顶之豪情。

文段中提到了几位伟大的古代诗人, 且化用了他们的经典诗句, 使这段文字的语言富有诗意, 含义隽永, 令读者回味无穷。

三.精选动词、形容词, 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告诫学生莫泊桑:“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 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 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写文章要绘形传神, 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一定得精选动词和形容词。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句中的“泻”传神地描写出月光的形态特征, 非常富有动感。

屋是挂在山坡上的。 (吴伯箫《山屋》) 句中一个“挂”字, 意境全出, 极为传神地把山屋所在环境表达出来。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济南的冬天》) 其中的“卧”字就用得非常新颖、传神,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整张画面生动有趣, 不仅有了人的姿态, 准确描绘出了方位, 还恰当地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这一“卧”字就是针对济南“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这个特定的语境而选择的最恰当最完美的用词。

四.活用成语, 为语言增添机智美

在我国古典文化大餐中, 成语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之一。活用成语能贴切自然、通俗易懂地表情达意, 显露语言的幽默机智之美。如:“楼内无知己, 天涯若比邻。”此标题一看就知是由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化用而来, 作者反其意而改之, 形象地揭示现代城市高楼里邻居之间两门相对却不相识, 不往来的冷漠, 发人深思。

五.善用整散句, 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不同的语言风格给人不同的感觉, 长短不齐的句子是一种参差的美, 两两相对的句子是一种匀称的美, 二者缺用一种都显单调, 只有整散句巧妙结合使用, 才会使语言参差中显匀称, 柔美中显铿锵, 欢畅绵醇相辉映, 增添语言表达的音韵之美。如: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淡如烟, 淡如雾, 山也虚无, 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 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 而是烟雾之中, 黑灯之下, 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

文中第一句由三组整齐的短句组成, 音节整齐匀称, 节奏轻捷明快;第二句为长句, 语句柔婉绵长。这样整散结合, 不仅把“空中楼阁”的环境氛围渲染得十分美妙, 而且文字读起来和谐悦耳, 拨动了读者的心灵, 增添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感人力量。

富于变化的句式, 读起节奏明快, 琅琅上口, 且更利于表达丰富的内涵。

13.八 《多一些宽容》精品学案 篇十三

昌城镇芝灵初中 高绪亮

2008-3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由学生上演因同学撞掉东西而争吵的场面。找几名学生当调解员。引入:我们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总要与他人相处。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相处时应多一些宽容。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是化解矛盾的良药。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多一些宽容。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合作探究 请你来当小老师:

1、讲出作者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2、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明确:要做到宽容,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文章最后一段并不是讲要“多一些宽容”,有人说多余,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不多余,是文章观点的补充论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对丑恶甚至罪恶的姑息,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这样,文章做到了既旗帜鲜明,又滴水不漏。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反问一句“假如我们同学犯了错误,该宽容还是该批评?”

四、再读课文 评点品味 请你来当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五、补充课文 添加事例

要求:语言叙述简洁,讲清事实即可。

示例: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六、延伸拓展练习

1、情境再现:

在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1)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如果你是吕蒙正,你会如何做呢?

(2)梁国大夫宋就,曾任与楚国相邻的边陲县令。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种有瓜园。梁军勤劳,浇园及时,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的瓜蔓拉翻,使之枯死不少。梁军见状,准备就此进行报复。如果你是宋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2、仔细研读老师出示的材料,选择一则材料加工提炼,概括成为一个事实论据加入到第二段中恰当的地方。(若对老师提供的材料不满意,你也可以自己补充材料)

要求:

1、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

2、找到其恰当的位置

3、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附事例:

1、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劝太子李建成除去他。李世民即位后,居然不恨魏征,不计前嫌,能原谅他各为其主,还重用了他,一起创建了震铄千古,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贞观之治”。看来他的贞观盛世,是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2、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

3、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著的是这样的一段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4、周总理,作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非常辛苦。有一次,周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刚要回家,在路上碰见一个清洁工人,周总理主动上前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七、课堂反馈

请你挑选出有关宽容的格言警句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把其中两句:一句送给你最好的一位同学,另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八、教师寄语(结束课文)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

九、作业自助餐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

2、把本课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就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200字以上)3.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仿照例句给文章加个题记。例句:宽容是融融春日,能融化冷漠的冰层;

宽容是缕缕清风,能吹散自卑的阴云。

解释:宽容是用爱的力量温暖人心、拉近距离,文中提到宽容需要互爱,而“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这两个比喻句既诠释了宽容的内涵,又紧扣了宽容需要互爱这一点。因此把它作为题记既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又扣住了文章的主题。

仿句要求:(1)形式与例句相似,语言优美。

(2)内容源自课文,紧扣宽容主题

当堂检测

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胸jīn()bìng()弃 和mù()jiǒng()异 jí dù()隔mó()2.根据上联写下联。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在横线上)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________,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________,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________,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

A.互让 B.互谅 C.互爱 D.互敬 能力提高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④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5.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题

7.请以“勤奋是”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襟 摒 睦 迥 嫉妒 膜 2.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BADC BADC 能力题 4.B 5.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6.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创新题

14.让语文课多一些自然本色 篇十四

先前的语文课堂组织中有很多浮华的东西, 这些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去反思, 我觉得语文课应该多一些自然本色。

一、语文课堂应切实落实好语感训练

语文课是母语教学, 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 同时它是在语言文字中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学科, 语文课任何目标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都离不开传递这些生成的物质基础, 即语言文字本身, 所以面对五彩纷呈的教学手段, 面对花样层出不穷的课堂组织形式, 我觉得这一切都不应舍弃对学生进行汉语语感的课堂训练。语文课的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组织形式都应该建立在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理解和把握之上, 所以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应该以语言文字为本, 以品读感知语言魅力为核心, 建立有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我举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为例, 有老师认为像这样的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字词句篇的落实, 这固然没错, 但我认为一味呆板枯燥的记背词义, 久而久之, 学生会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针对这篇文章可以以把握人物对话为主的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演读人物语言的方式, 感知文本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对文言文精练的表述有了深刻的感受, 而且当堂背诵全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通过我一学年的教学实践, 学生在读中对文言文有了浓厚的兴趣, 形成了一定基础的文言语感, 学生在作文中时不时地用上几句文言句子, 却也能收到颇不错的表达效果。在实践中, 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课堂上培养语感对语文味的生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语文课堂多一些有效性的教学

根据我对当前很多语文课堂教学的考查来看, 有两种倾向极具普遍性。一是很随便的课堂组织, 观念陈旧, 未能脱窠于旧的灌输的教学模式, 环节生硬, 以师授为主, 缺少师生平等对话;二是很热闹的语文课堂, 手段繁多, 花样翻新, 但语文课却更像其他的社会活动课, 知识、能力的目标都遭到架空, 或者语文课堂总免不了某些环节的生硬或缺少语文课的特点, 这些都归集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话题上来。

很多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缺少有效性, 存在着泛、空、不可操作、不可评价的特点。其次, 对文本信息的利用也缺少有效性, 课堂组织时探究的话题脱离对文本的感知和正确把握, 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对话同样是无效的。再次是教学环节上, 一大版块式的设计很具普遍性, 举一例来说, 像这样的环节“走近文本”“走进文本”“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等等, 在公开课的环节组织中是时常出现的字眼。而很多优秀的语文课, 却从语言文字入手, 将目标定位于评析语言, 感悟情感, 形成思维的表达, 课堂上没有机械的教学版块, 却处处围绕文本语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 通过朗读、评述等方式解读文本, 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样的语文课看似普通, 实则有效, 是真正的本色语文课。

三、让琅琅的书声重回语文课堂

语文课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和通过语言文字的层面去架构和生成新的知识能力层面。本色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多种形式的朗读手段仍然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体验情感的重要组织形式, 语文课堂可以有激烈的讨论, 可以有生动的述说, 可以有音画的介入, 但不可以没有琅琅的书声, 和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新课改的很多课堂上曾经以学生漫无目的的述说代替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曾经以空洞无效的对话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而这些都随着课改的深入, 得到纠正, 还语文课堂一个书声琅琅的世界。

四、让积累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语文课堂

语文课不可求速成, 语言、文字、情感的生成都得靠积累, 任何速成的模式教学都不可能真正促成语文能力的提高。文字语言要积累, 阅读理解要积累, 写作感悟要积累, 因为语文积累的不仅是知识, 不仅是能力, 更是做人的点滴积累。所以, 再好的课堂不能造就速成的精英, 但有积累为理念的课堂教学定能促进精英的造就。

伴随新课程改革, 我们与学生一道成长, 新课程呼唤教师能多一份冷静和理智, 让我们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铅华洗净, 还其自然本色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语文课的教学探索越来越深入。语文课要重视语感培养, 课堂教学注重有效性以及关注课堂的朗读和积累, 让语文课铅华洗净, 还其自然本色。

15.多一些热爱多一分认真 篇十五

因为《士兵突击》,康洪雷名声大噪。《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我的团长我的团》……他的标签是阳刚、血性兼顾生活厚重感,同时又不失阳光。2012年,康洪雷为改编自2012年茅盾文学奖的同名获奖作品《推拿》而忙碌。拍之前,很多人都跟康洪雷说难,康洪雷说:“这是一群我们很熟悉却也陌生的群体。他们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观。”

在片场,导演康洪雷从来都是用跑的。每一个场景拍摄完毕,他都会立刻与演员交流,无论是台词还是动作,他都希望能表达到极致。康洪雷的工作状态非常有感染力,他能让现场每一个工作人员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同时,他又善于调节气氛,看到90后的小化妆,调侃道:“剧组咋还用童工?”拍到李菁菁“哭戏”时,他会站在一边,像指挥一样,闭上眼睛,用语言给演员酝酿情绪。

而如何展现盲人推拿师的精神世界,无论对于导演还是演员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康洪雷选择了略带荒诞感的表现形式,“我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想象是什么样的。”正在与他合作电视剧《推拿》的演员濮存听说:“康洪雷还有这样一种创新状态,真的不容易,因为如果他拿自己的手艺挣钱太容易了。”

因为热爱,所以事无巨细;同样因为热爱,所以喜欢挑战,不只是常规,更是自我。而这正是某些影视人坚持的可贵,正像郑晓龙坚持几十年的艺术理念,才会有《后宫甄嬛传》。而每一部精品的诞生,都与创作者的热爱密不可分。如果多一些这样的热爱者,电视剧市场上的千篇一律、剧情跟风等问题,也许就会少一些。

16.多一些宽容 篇十六

1、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2、学习用事实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理解宽容的涵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过程:

学习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播放“弥勒佛”图片和“慈禧”图片)画面上的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熟悉——弥勒佛,招牌式的笑容外加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常说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别人又称他“大肚佛”。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佛,她就是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可怜的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狭隘的胸襟,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人唾弃呢?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与他人相处磕磕碰碰总少不了,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芥蒂,你愿意当一个怀有宽容之心的大肚佛呢,还是当个睚眦必报的小佛爷呢?我想答案肯定是前者,既然宽容是化解矛盾的良药,那怎样才能多一些宽容呢?今天从郭安凤的课文中也许能找到答案。听讲

二、诵读感受: 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概括而平实的语言完成下面的填空: 宽容是 朗读课文,完成填空。全班交流

三、锦上添花 课文语言质朴隽永,可总觉得有些遗憾,总觉得语言不够美,能不能改改这篇文章,使语言更美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

1、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仿照例句给文章加个题记。老师示例:

宽容是融融春日,能融化冷漠的冰层; 宽容是缕缕清风,能吹散自卑的阴云。

解释:宽容是用爱的力量温暖人心、拉近距离,文中提到宽容需要互爱,而“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这两个比喻句既诠释了宽容的内涵,又紧扣了宽容需要互爱这一点。因此把它作为题记既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又扣住了文章的主题。仿句要求:(1)形式与例句相似,语言优美。

(2)内容源自课文,紧扣宽容主题。再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仿写。全班交流

2、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老师示例:

文章最后一段补充论证了宽容的原则,可我总觉得它说教的内容太重,因此我补充了一段: 哲人说:无须金缕玉衣,宽容,便是对友人最宝贵的馈赠。何必千言万语,宽容,便是对犯错者最有力的支撑。但世间不乏大奸大恶之徒,更有屡教不改之辈,为一句玩笑话,马加爵连夺四命,想不劳而获,飞车贼屡次作案,对于他们,我们也要宽容吗?记住,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请你来评评我加的好不好?

17.多一些宽容作文 篇十七

宽容别人,同时也在磨炼自己,让自己有一颗能容忍别人的心。

如果你不宽容别人,就会生气,生气呢, 就会产生疾病。

有一首告诫人们不要生气的诗,叫《莫生气》。

其中,有一句话,叫:莫生气,气出病来没人替。所以,为了自己身心的健康,要宽容别人,以免得病。

一生气,身体里的细胞就扭曲了,就像一张纸,慢慢的扭曲,最后,扭断了,就相当于人因生气而死了。

我们天天都要看看,自己一天生了多少气,自己的纸巾扭了多少圈。

如果生气,疾病就会与日俱增。

18.多一些宽容 篇十八

数据调研, 本就不易

就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并非象外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填填表格、敲敲键盘就可以轻松搞定, 而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复杂化的工作。

首先的难点就是指标的选取, 某些指标本身就难以清晰界定, 例如公众关心的“薪酬”指标就存在着时薪、周薪、月薪、年薪等不同的统计方式。这不仅是统计时间的差异, 而是与工作性质、企业特点等因素直接联系。如口语翻译的岗位, 由于专业要求较高, 常常是按小时计算工资;还有些企业出于留人等方面的考虑, 采用发放16到18个月薪资的年薪制度。此外, 很多企业的销售岗位, 由于是采用“低底薪+高提成”的薪酬结构, 月收入波动较大, 较难准确估量;还有部分企业, 在就业协议中只约定了大致的薪资范围, 要在员工入职以后才能确定更为精准的收入情况。由此可见, 仅仅“薪酬”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指标, 要准确地界定颇为不易。

此外, 某些就业数据的获取需要较大投入, 像“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度”等, 通常需要通过对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调查才能得到。而对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学生开展调查无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从问卷的编制、发放与回收, 到数据的录入、清理和分析, 再到报告的设计、撰写与审核, 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 即使投入上的问题得以解决, 有些数据的获取依然难重重, “用人单位调查数据”这一指标即为例证。诚然, 用人位对本校毕业生的评价, 及其岗位需求预测等数据价值重大, 但开展用人调查的难度很大, 且数据回收率较低。这是因为多数用单位配合问卷调查的意愿不高, 招聘人员自身也存在着流动较为繁等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在国外, 高校也很少独立开展用人单位查, 一般要借助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力量。

高校自身, 底子较薄

对于多数高校来说, 系统开展就业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的历史并不长。因此, 很多高校无论是数据积累、软件支撑, 还是专业人力配备等方面, 基础都较为薄弱。

首先, 要较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发展趋势, 往往需要多年的数据积累。不少高校的情况是, 早期数据收集工作不系统, 统计指标较少, 通常还存在统计标准、计算方式不统一的情况。部分高校对近几年毕业的生, 也没有做好分的数据收集工作, 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候, 就面临着“无米之炊”困境。

其次, 要做好就业数据分析工作还需要专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就业数据计工作往往需要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 比如生入学时采集的基本信息、在读期间的学籍变化况、毕业时的就业去向汇报, 还有用人单位的招聘数等。有效统计和分析上述数据, 就需要数据库系统、就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先进信息化工具的支持。而有相数量的高校在这个方面的建设较为滞后, 基本上还在采用半人的方式来处理, 这也大大增加了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难度。

最后, 对很多高校来说, 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的挑战。业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工作, 需要掌握数据库、计算机、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高校的就业部门原本就缺乏人力, 有些校甚至要靠两三个专职人员负责起每届数千学生的就业教育与管任务, 已经是不堪重负。新增的就业质量报告撰写工作对他们而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一些高校, 虽然人力相对较为充足, 是在现有的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中, 并没有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的才, 一样存在力不从心的困境。短期之内, 专业人员的招募、培和提高不太可行, 而且还需一定的经济投入, 人力的制约也是高就业分析工作的一大瓶颈。

过度担忧就业, 不利数据公开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持续升温, “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声音频出, 客观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公开增添了不少压力。许多高校对就业数据的进一步公开也或多或少地存有疑虑, 实际上, 这既是高校自身应该扔掉的思想包袱, 同时社会公众对就业率等一系列指标的恐慌情绪也应该缓解缓解。

其实, 中国大学生并不存在过度严重的失业问题。拿初次就业率来说, 无论是部分高校上报的高达90%以上, 还是如某些专家所宣称的70%以下, 都不足以引起担忧。据调查, 美国很多高校的初次就业率只是60%左右, 但这个数字从未引起公众的恐慌。这是因为, 学生在大学期间本应专注于学业, 毕业后再求职才是正常的。现在对于就业的过度焦虑使得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从四年实质上变成了三年半甚至更少, 这未必有利于人才培养。

有些人通过简单的计算 (用毕业生数量乘以就业率) , 得出失业人数高达百万的结论, 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在所谓的“失业大学生”中, 很多人是出于有计划的自主选择。根据《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在未就业大学生中, 绝大部分是在准备出国、考研或公务员考试等, 真正就业困难的人群极少。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一代观念的变化, 还出现了毕业后先旅行一段时间, 或是从事公益活动等多种暂不就业的选择。

因此, 中国从来不存在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现象, 而是存在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而部分公众和媒体对就业问题的过度担忧, 增加了高校披露更多就业数据的压力,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毕业生“被就业”的造假行为。

既需数据真实, 也需正确解读

制约就业数据公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公众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解读。很多高校是出于担心发布的数据可能会被误读, 而选择少公开或不公开。

例如, 某中部地区985高校, 经调查得知本校的毕业生平均收入接近5000元, 原打算发布这一数据。后来经过反复考虑认为, 这一薪酬虽在同地区高校中颇具优势, 但是同北上广等地高校相比, 就显得偏低。普通民众面对这一数据是否会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薪酬差异, 还是会简单归结为本校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最终结果是, 该校还是谨慎地选择了暂不公开。

此外, 就业相关指标还会受到统计时间点、专业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要准确理解就业数据背后所传递的信息, 还需要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是以薪酬为例, 有些专业的起薪虽高, 但后续增长空间有限, 而有些专业则恰恰相反。再以专业对口度为例, 有些“万金油”专业就业面很宽, 专业对口度较高, 而对于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反而有可能出现专业对口度较低的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单纯比较数字上的孰高孰低, 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 甚至起到错误引导的效果, 比如引导学生趋向于报考起薪高的专业, 或者是就业面宽的“万金油”专业。

因此, 如果只是简单地强调加大数据公开的力度, 而不伴以公众对数据理解力的提升, 就有可能出现“数据正确、理解偏差、导向错误”的现象, 反而起到有害的效果。

19.教育不妨多一些…… 篇十九

日本医学家江本胜写的《水知道答案》介绍了一个关于水的情感测试实验的故事。他给一瓶水贴上不同的标签,结果发现水分子结晶竟然不同。当贴上赞美、感恩等让人快乐的、美丽的标签,水分子结晶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美丽图案。反之,当贴上痛恨、责骂等让人生气的标签,水分子结晶非常混乱或像受委屈孩子的脸,呈现出一副杂乱、恐怖的图像。读罢这个故事,不禁为各种美丽的标签的魅力所震撼、折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下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讽刺、挖苦、呵斥、惩罚,在自己的育人实践中习惯于对学生使用“抱怨的标签”、“批评的标签”或者“强言的标签”。看了上述故事,育人者自当猛醒,多给予学生一些“美丽标签”。

多一些“尊重的标签”。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熟悉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学习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教育,不漠视,不疏忽,不放弃任何一个育人契机。遇到不顺畅、不满意的状况时,应少一些抱怨、批评或者“强言”,多一些自我审视、检讨和修正。不仅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寻找出自己施教理念的偏差所在,更需及时修正自己的育人思路与方式、方法,适当、适时地用“尊重的标签”去缩短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距离,如此,育人工作的“和谐”景致自会随之而来。

多一些“耐心的标签”。虽然每次学生身上出现的“别样的问题”都与其他问题有着类似的“外形和症状”,但一定不能不顾及学生的身心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变化,盲目地借鉴、沿袭、重复原来的解决方法,更不能凭借以往经验对眼前的问题想当然地试图解决。教师应先用自己的“耐心标签”细致地粘贴各种“育人之水”,用心挖掘积极因素,精心把握教育时机,用自己的耐心、细心、诚心去感染、激励每一个学生,以此调动其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之中。在不同的育人环节中,要充分张贴“耐心的标签”,挖掘学生潜能,并逐步加以利用,自然地施予教育,如此,育人工作的“美丽”景致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多一些“表扬的标签”。孩子喜欢表扬,需要表扬。从点点滴滴之处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找寻孩子的优点,适时、适度抛出“表扬标签”,让其 “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激发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弥补不足,健康成长。但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习惯于用“抱怨的标签”、“批评的标签”或者“强言的标签”,目光总是盯着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责备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更不利于健康成长。多一些“表扬的标签”,多一些肯定,多一些表彰,多一些奖励,往往会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是的,孩子需要不同形式的教育,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育人者应多从自身的育人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反思,从孩子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兴趣与情感等因素分析,多学一学、试一试各种“美丽标签”,通过欣然地接纳、平等地对待、真诚地欣赏、持久地鼓励、良好地沟通、耐心地等待和不断地创新,在“美丽”的期待中达成良好的育人效果。

不妨多一些“信任”置换

学校楼道的木门又坏了。

也难怪,来来往往都是十几岁正值撒欢儿尥蹶子年龄的学生,用脚踢门、关门不足为奇。这样一来二去的,那扇木门遭尽了罪:先是被踢得掉了漆,然后被踢得裂了缝,接着与脚接触最多的那块木板活动起来,忽嗒忽嗒地晃荡着,终于有一天掉了下来成了破门。

不久,校工师傅把门钉好,又在门的下部包上了一层铁皮,心想:这回总能扛得住这些小家伙折腾了吧。没想到,有了这层铁皮,大家反而更放心大胆地出脚了。没多久,连铁皮也被踢掉了,还不如木门经折腾。

学校德育处为此伤透了脑筋,并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诸如“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疼”等等,可是都无济于事。

于是,不少人给校长建议:干脆换一扇铁门,叫他们踢去,踢断脚指头他们就该老实了!校长沉思半天,果断决定:换门。门,很快就换上了。出人意料的是,换上的不是一扇结实耐用的铁门,而是一个干净、透明、漂亮且不经一踢的玻璃门。大伙儿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校长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奇怪的是,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 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每当路过,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并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这下,大伙儿明白了:校长换上了一扇玻璃门,也就等于换上了一扇信任的门。将信任放在大家面前,看你还踢不踢?将信任置换并播种信任,就能收获信任。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时下的校园里,被学生踢倒的不信任的“铁门”随处可见:花坛边,竖立着“严禁采摘花草,违者严肃处理”的警示牌,而花草却因为孩子们的光顾而不幸夭折;阅览室里,明文规定“禁止喧哗,否则取消阅览资格”,却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违反而名存实亡;每次上级来检查,学校都要反复强调“七不准、七不许”,唯恐学生越轨,碰触了“高压线”,然而每次总有不如意……育人者不妨像上面那位校长一样,多一些信任置换。

让信任置换从“心”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育人者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充分熟悉、掌握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后,准确地把握其内在需求,让信任置换,及时地在恰当的位置、合适的时机安装上“信任的玻璃门”,让学生透过“玻璃”的光泽,感受育人者的信任,进而使心灵受到震动和感染,从内心激发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上升力,时刻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提醒,规范言行,改正缺点,积极主动地趋同育人者所希冀的标准,提高个人素养。

让信任置换从“我”做起。杜威说:“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被人信任是温暖的,孩子们也一样,信任是一扇最坚固的门,其坚固程度远远胜过无数扇铁门。装一扇透明的玻璃门,从里面看外面,外面的世界更美丽更精彩更明媚。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孩子们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在教育过程中,信任是双向的,育人者不妨从“我”做起,对孩子们多一份信任,让学生感受到信任,收获感动、信任,才能与学生心灵交融。同时,对孩子们多一份信任,也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你在开启它的同时也让自己赢得了更加灿烂的世界!

让信任置换从“头”做起。面对种种被学生踢倒的不信任的“铁门”, 育人者要以此为契机,不能盲目地沿袭旧法,而要耐心地蹲下身来,以平等宽容的心态,从“头”做起,用心去营造一扇和学生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心灵之门,以博大的胸怀给每一位学生传递信任的信息,使学生获得一种被信任的情感满足,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的心理体验。同时,通过育人者的信任教育,学生也能学会去信任别人。

多一些信任置换,教育就会演绎出多彩、和谐的乐章。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山东枣庄 277100)

上一篇:朋友名字叫创客小学生作文550字下一篇:小区一景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