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逻辑知识点梳理

2024-10-18

mba逻辑知识点梳理(11篇)

1.mba逻辑知识点梳理 篇一

试论MBA的逻辑考试与我国的逻辑教学

MBA的逻辑考试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它重归纳而轻演绎,重语义而轻形式,不假定考生有专门的逻辑知识,这都与我国高校普通逻辑的教学要求不同.如何处理好掌握逻辑知识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这是MBA逻辑考试向我们逻辑教学提出的挑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作 者:孙明湘 弘华 荣立武  作者单位:孙明湘(中南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弘华,荣立武(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4(6) 分类号:B81 关键词:MBA逻辑考试   普通逻辑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  

2.mba逻辑知识点梳理 篇二

【关键词】情感单元 感性逻辑 理性逻辑 超理性逻辑 非理性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01-01

文本本身是课堂教学物化的客体材料,以“人”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师生在多彩的形式中寻求流淌着的情感脉络。从情感角度解读文本,把客体材料的“创造者”和“面对者”作为文章的主体平等对待,使得作者的情感与读者的体验在文学语言的意境中化为共鸣的旋律。涵泳于文本文字之内外,培养学生理清文本情感逻辑的能力,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大策略,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重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现实英语阅读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英语课堂明显重视文本知识等显性教学目标,轻视情感教育等隐性教学目标;重理性说教,轻情感感悟;以教师“独白式”的情感表达,造成学生情感疲劳。

对文本进行情感逻辑分析,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五维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需要,更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

二、厘清文本情感逻辑的要素

梳理文本的情感逻辑,首先要厘清文本情感逻辑的要素,即情感单元。感知文本情感单元,可从以下入手。

1.词语的感知。形态、动作、语言是人物情感外化的主要方式,通过感知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词汇,归纳出相对“团化”的情感单元。

2.句式的感知。不同的句式,体现出的情感也会有所起伏,甚至截然相反。深度解读文本,就是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语言碰撞,才能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心灵感悟。

3.重视文中虚化的成分。情绪化的想象和梦境往往是情感宣泄的通道。通过感知文本虚化的成分,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有深层的感悟。

4.重视文中不经意的衬托。“文贵在曲不在直”,意象中形象的显现除了它的客观特征外,更多的是带有作者主观的暗示性。

三、把握文本情感逻辑的途径

文本的情感逻辑,是文本结构思路的重要体现。帮助学生遵循文本的结构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逻辑,才能整体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1.梳理感性情感逻辑,悟人之常情。情感逻辑大多体现为低端的感性逻辑,即人之常情。如知恩而图报,离情带来别绪,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M1U1 Reading:“Anne’s best friend”中:

1)What does Anne’s best friend refer to?

(Her diary)

2)Before hiding, what’s Anne’s feeling about nature?

(deep bule sky)、(song of the birds,moonlight and flowers),來体会安妮的情感(never felt spellbound),进而概括出安妮情感的词语,如:eager、excited、enthusiastic等。

3)After hiding,what’s Anne’s feeling about nature?

(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来体会此时安妮的情感(grew crazy)。进而去概括出体现安妮情感的词语,如:sad、lonely、anxious、nostalgic等。

通过景物的描写,反映安妮进入避难营前后感情的转折变化,是感性情感逻辑的体现。

2.梳理理性情感逻辑,品事之常理。情感受理智的影响进而改变了情感的方向。

M1U4 Reading:“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1)震前: when was the night? What happened to the earth that night? (strange)。 当晚发生了很多怪事,得出“奇”之情感。

2)震中:what can be seen?

对这些奇异现象视而不见,必将付出“惨”痛代价(nearly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bricks like leaves; thousnads of people injured and died…)

3)震后:what people did?

“救援”,救援贵在速度,速度就是生命,速度就是希望( not all the hope was lost, 15 thousands rescures and soldiers came to help.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引导得出“奇—惨—速”情感逻辑变化,使理性思维得以回归。

3.梳理超越理性之感性逻辑,品情之所然。情之所至,则理性隐退,杰出人物的情感逻辑常常是超越常人的感性逻辑。

M4U1 Reading:“A student of African student”:

1)When did Jane Goodall arrive into the forest? How old was she? 1960; 26 years old.

2)What difficulties did she overcoeme? 让学生思考归纳:

Doubt;Misunderstanding; adaptationg of the new environment; Loneniless等。

3)What is it that supported her work for so 40 years?

Deep love for chimps.

教师引领学生梳理出“年轻的她——克服种种困难——40年如一日——深深的爱”这一情感线索,感情温度远远超越了理性的高度。

4.透视情感逻辑背后的非理性因素,使情之所归。发自内心的真情造就了文学作品自身的逻辑,形成了贯通作品的筋脉。个性心理、社会民族文化、特殊情境都会使人物“情至不关事”。

M4U1 Reading:“A student of African student”中,

What do you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and cultral elements of her success?

1)社会的包容和尊重。社会的包容使得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独立自由的个体,每个人都可有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正是社会的包容,珍妮古道尔走出了精彩的人生。

2)自我价值的肯定。主人公我行我素的真正缘由,实际是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是对自己存在意义的深度思考。她的自我价值肯定与思考都以兴趣、家庭和社会责任为基础,所以是牢不可摧的。

通过文本情感逻辑的梳理,学生不仅明白情感逻辑的变化及其变化缘由,而且能由情激情、以情促学,提高英语阅读的情感逻辑梳理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1,(4).

[2]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mba逻辑知识点梳理 篇三

1、正确答案D、此项选说的是花费了家里的资金,与题干中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会交流的时间无直接关系。其它选项都是与“学习”和“社会交流”有关,并支持题干的观点。

2、正确答案D、题干中前一句话说奋斗精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后一句话又从“李阳有很强的奋斗精神”,直接推出“他一定能成功”的结论,把奋斗精神当作成功的充分条件。

如果奋斗精神是成功的唯一要素,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充分条件。因此,加上D中给的条件后,题干中的推论就能成立。

B,C,E只是以不同方式重复题干中第一句话的意思。

A虽然能对题干中的推理有增强作用,但仍不能得出“一定能成功”的必然结论,因为可能有影响成功的其它要素存在,而李阳并不具备。

3、正确答案C、如果理发师都穿白衣服,又有某些理发师留胡子,当然某些留胡子的人穿白衣服。选E不对。因为即使所有穿白衣服的人都是理发师,仍可能有些理发师不穿白衣服。若所有留胡子的理发师都不穿白衣服,就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

4、正确答案E、题干中一方面说“时时刻刻缠绕着”,又说“暂时抛开”,是明显的自相矛盾。

5、正确答案C、由于用止痛的海洛因在数量上“微不足道”,即使毒品贩子通过这种渠道获得海洛因,数量上也有限,不至于“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A,D,E与题干中的论据“毒贩子„危害”无关。

B只讲贩毒受到法律的严惩,并不能得出贩毒分子从此收敛的结论。

6、正确答案D、在题干中“第二味觉”是“边吃边呼吸”的必要条件,而“边吃边呼吸”又是“高效率的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第二味觉”是“高效率的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D中所举的哺乳动物不具备“第二味觉”这一必要条件,又有“高效率的新陈代谢”的特征,是题干中断言的反例,削弱了题干中的断言。A符合题干的断言;

B与题干不矛盾,因题干说的“边吃边呼吸”是“高效率的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因此,有B中所说的动物存在并不违反题干中的断言;

C举出无“边吃边呼吸”能力的哺乳动物,与题干中的前一句有矛盾,但题干中的断言是第二句,C所举的例证与题干中的第二句的断言相符号;E不削弱题干的断言,因为按题干“第二味觉”是“高效率的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

7、正确答案D、题干中第一和第四个小杯子上的话是矛盾的,两句话中必有且只有一句为真。

因此,四句中的一句真话必在第一和第四之中,所以第二和第三个杯子的话必为假。

由第三个杯子上的话“本杯中没有巧克力”是假,可知D中所说“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为真。虽然第二个杯子中都没有苹果“,不等同于”第二个杯子没有苹果“,因为,前者能推出后者,后者不能推出前者。

若选A,则第一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真。若选E,则第二个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为真。选B或选C也不对。我们用以下例子说明这两种选择是错误的。设第一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二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三个杯子装巧克力。第四个杯子装苹果。对这一“分配方案”,只有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对的,符合题干的假设,但B和C不真。虽然可以举出符合题干而B和C又为真的例子,但此例说明,由题干不能推出B和C必然为真。

8、正确答案C、虽然题干和C中的推理都是无效的,但它们的推理结构是相似的。其前提是某一类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某具体事物有此特点,推论出该事物属于那一类。

要注意它与三段论推理的区别。

A中讲某事物(蝙蝠)不具备某特点,与题干不同。

B是一个三段论推理的例子。A和B的推理是有效的。

D的推理与题干的推理结构不同(其前一部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但后一部分的推理是无效的)。

E显然不是正确的选项(E是一个具有传递性的关系判断)。

9、正确答案A、题干和A的论断都把不能证明某事不存在作为论证的充分理由,其论证方式是相同的。

B,C,D与题干明显不同。E说的是有人讲鬼故事,一方面,“讲鬼故事”并不等同于相信鬼存在,就象讲“西游记”并不一定相信有孙悟空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相信鬼存在,其理由也只是说“有些人”相信鬼存在,并不是说没有人证明鬼不存在。因此,E与题干中的论证方式不同。

10、正确答案C、为了检查题干中的因果关系(植物性饲料与蛋黄为黄色)是否为真,最可靠的实验方法是改变原因后,看结果是否不同。“选择品种等级完全相同的蛋鸡”是为了让实验对象的其综方面的条件相同(比如蛋鸡的品种、年龄等)。A没谈何种实验;

B只讲化验,而从饲料到鸡蛋还会有复杂的转

化过程,不是仅靠化验能解决的;

D只是变化饲料的量,对验证题干的结论来说,不及C中的方法可靠;

E不对,因题干中的结论并不是对某些特定的鸡而言的。

11、正确答案E、“不必要的失误”即指出“人才盘点”的负面作用,也就是对其必要性提出质疑。A,B,C,D都是讲“人才盘点”的正面作用,没有对题干提出质疑。

12、正确答案D、按选项D和题干中的数据,“现在”美国半导体的产量仍为日本的二十多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注:90%(1+200%)/[2%(1+500%)]=270/12=22、5)。选A不对。五年增100%比十年增200%所说的年增长速度更快;

B,C与题干所说的无直接磁系;

E虽有削弱题干命题的意思,但名次的差别不能准确反映其数量之间的差异,从削弱题干的命题的角度看明显不及D、13、正确答案E、所举的鸭嘴兽是题干所做判断的反例。

C,D赞同题干的判断;

A对题干的判断没有提出质疑;

B对题干提出的怀疑,但不如E的理由有力。

14、正确答案B、若儿童小玩具的销售让顾客自选,没有营业员演示,难以引起儿童和家长的兴趣,销售量就会受到影响。

C,E的论断有助于得出销售量增长的结论,不符合提问的要求;

A与题干关系不大;D似乎可选为答案,但通常儿童是从小玩具的形象和动态产生兴趣的,而且大多是由家长领着去商店的。

15、正确答案E、在比较企业好坏时,其关系存在传递性。由于E企业好于企业,A企业好于D企业,所以E企业好于D企业。

B,D没有提到E企业;A中做比较的是C企业,而C企业与D企业之间没有排序;C中比较的是B企业,但E企业比B企业更差,而不是更好,所以得不出所要求的结论。

16、正确答案B、儿子的结论是不学外语,理由是不想当翻译,其推理过程是:“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我不想当翻译,所以不需要学外语”(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把“当翻译”作为“学外语”的必要条件)。A,D不合适,因为该两项选择表示“当翻译”是“学外语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必要,不当翻译也可能需要学外语。

C只是反映儿子对当翻译的态度,并不是题干中推理的前提;

E是说“学久语”不是“当翻译”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说“当翻译”是“学外语”的必要条件。

17、正确答案A、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B,D,E显然不合适。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盖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而题干是从对总体的判断出发的。

18、正确答案D、题干中根据某足球队多次比赛中先后出场的各位置上队员的人数总和,推断此球队的队员人数,得出该球队有20名球员的结论。如果某个球员曾在不同的比赛中先后充当两个位置的角色,总人数就会多计算一个。因此,D能削弱题干的结论。

A讲的队员替补,如果还是用曾上场的固定位置的角色替换,仍然能得出“共有20名球员”的结论。

B不对,因为题干中说的是“上场的共有球员20名”,并未包括不上场的队员。C与本题没有关系;

E不对,因为联赛中有多轮比赛。即使每场比赛严格限制11人上场,在多轮比赛中仍可能有20名队员上场。

19、正确答案B、题干所强调的是:公正是作好的调解人的必要条件。B所说的是若不具备此必要条件,就不是好的调解人,与题干的观点一致。A中“任何看法”的提法模糊,题干中的“公正”并不意味着调解人没有自己的观点或看法;C中所说的调解人只是“附后矛盾双方的意见”,起不到任何“调解”的作用;

D中说调解人可以袒护一方,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观点;

E中的“伪装公正”正是题干所否定的。20、正确答案C、作者认为“预计粮食产量不足必将导致世界粮食饥荒的言论全是危言耸听”,“世界粮食年产量略微超过粮食求量”,说明他认为“粮食产量将持续增加”,可以满足需求。A中所说的观点在题干中没有;

B和D与题干中观点相悖,因为题干强调了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E认为粮食“供不应求”,而题干中认为粮食产量“略微超过”粮食需求量,两者有明显区别。

21、正确答案E、全赞同的反面是有人不赞同,可能全不赞同,也可能只有一人不赞同,不能肯定是否多数赞同。A,B,C几种选项各自都可以推出题干所说不是事实,但由题干必然不是事实,不能推出它们中任何一个“必为事实”的结论,这里“必为”二字很重要。

D忽视了一个特例,即由全体不同意也可以得

出题干所说不是事实。

22、正确答案D、题干强调的是环境问题及其对超出国界的影响,D中的内容概括了题干的观点,其它选择都增加了题干没有包含的观点,比如“先污染、后治理”等。

23、正确答案C、题干中说大多数消费者不轻信广告宣传,宁愿根据自己的判断选购产品。其原因是广告“渲染过分”,正是C中说的广告“言过真实,缺乏真实性”。

选A不妥,因为题干中批准的是“大做广告”,并不是象A中主张的“不做广告”;

B与E显然与题干陈述不符。

D与题干的区别在于:D中说“消费者都是鉴别商品的内行里手”,是一种客观的评判或假定,而题干中说的是在广告不能提供正确信息时,消费者自己不得不“更重视自己的判断”,并不是说消费者都是“内行里手”。

24、正确答案A、通常,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会下降。由于两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有不利影响,在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率下获得不很多的失业率下降,并不能表明现任总统的政绩有多好。B,C,D,E几项选择都是加强题干的论证的,不是削弱现任总统的申辩。

25、正确答案C、C中指出了“反倾销”的弊端,与题干中主张用“反倾销”作为武器的观点不同,不是对题干的进一步论述。

A中说我国“反倾销”的武器运用得不够,并以外国经常“反倾销”的事实论证我国运用“反倾销”武器的合理性;

B和D指出外国对我国正在进行“倾销”,进一步论证“反倾销”不是无中生有;

E论述如何运用“反倾销”武器,指出需要加强法制和宣传教育。

可见,除C以外,都是对题干中观点的进一步论述。

26、正确答案D、D中说的是丝绸的优点,不会是丝绸出口下降的原因。

A讲的是出口决策者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造成丝绸出口的好形势维持不久;

B指出质量问题是影响出口的原因;C讲的是竞争对手多了,客观上增加了出口的困难;

E指出随着竞争加剧和产量增加,丝绸不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会影响出口。

27、正确答案B、题干中的观点是“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根据是关于是否喜欢京剧的调查。B指出了“京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说明不能以不喜欢京剧之“偏”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之“全”。A对题干中的观点不置可否,仅对不喜欢京剧

做了点解释。

C只是说“大有潜力可挖”,但承认绝大多数

(86%)大学生缺乏中国文化的修养,实际是赞成题干的观点。

D举出“有一些”大学生的例子,好象是与题干辩论。但题干中的观点和调查数据都是说的“大多数”,并没有说“全体。因此,D也不能削弱题干的观点。

E对调查方法提出质疑,怀疑样本数目太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削弱题干的观点。但与B比起来,E不是最能削弱题干观点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此次调查是“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及部分高等院校”组织的,不是一般的民间机构或个人进行的,一般会有更高的权威性;

第二,E中说的“恐怕„”表明对题干提出的质疑并不肯定;

第三,E中说“调查的比例太小”。根据统计学的知识可知,对总体(全国大学生)抽样做出判断的准确程度与抽样的样本数目有关(一般认为随机抽样30以上可以得出有一定可靠性的结论),而不是看占总体的比例是否足够大(当总体很大时,此比例往往很小)。因此,从统计学的观点,E也不足以对题干的提出有力的质疑。

28、正确答案C、题干中说面试的作用是使“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的面试者不被录用,其前提应该是面试主持人能分辨参加面试者“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哪些是不适合工作要求的,这正是C中所讲的。

A只讲面试是按规矩要求的,不是有关面试的作用和结果的。

B正好和题干唱反调。

D把“测试应聘者的个性”作为目的,而题干中的目的很清楚,是“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E说“个性适合工作”是录用的充分条件,而题干中说的却是必要条件,因此,C不是题干论断的基础。

29、正确答案D、按D所说,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数量有好处,因此,打猎有保护作用。A,B,C明显不符合要求。

E似乎可以作为题干的前提,因为“弱”的动物被猎杀后,强的动物会有更多的食物,有利于物种发展。但是,E中说的是“弱小”动物,小动物被猎杀后,对动物的繁衍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与D相比,E不是题干论点“最有可能”基于的前提。

30、正确答案C、C中指出青少年与中学生的区别,并指出中学生以外的青少年吸烟,这正是针对题干中的推理错误:用对中学生的调查数据得出对整个青少年的结论。

其它选项明显地不适合作为答案。

31、正确答案A、A中讲的是正“兴建大量的新

铁路”,意味着铁路运输问题会逐步缓解,因此,题干中关于“改造既有铁路”和“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就不显得那么必要,即削弱了题干的论证。B,C基本符合题干的观点。E说明了快速列车的可行性,也是符合题干的。

D似乎是对铁路运力的矛盾提出质疑,说明矛盾会缓解。

E与A比较,作为本题答案它不如A、因为E中只是说铁路“客运量”会下降,而题干中的论述说明铁路承担的货运量的比例大大超过承担的客运量的比例,只将客运的矛盾缓解并未对题干的论证“大大”地削弱。

32、正确答案B、因为“穿黑衣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的必要条件,H(穿白衣服)不具备此必要条件,所以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A不妥,因为除了题干所讲的两种人以外,还可能有其他的人,H可能是其他种族的人中的穿白衣服的。

C,D明显不符合要求。

选E也不对,因为H穿衣服,可能就是北婆罗洲土著人(虽然不能肯定是,但不能断言不是)。

33、正确答案A、乙和丁说的话是矛盾的,有且仅有一个人说的话为真。因此,甲和丙说的话都是假的。从甲的话为假,可知好事是甲做的,而且这仍然保持丙的话为假。假如能推出B,即乙做了好事,则甲丙丁都说了真话;

若能推出C,即丙做了好事,则甲丁都说有真话;

若能推出D,即丁做了好事,则甲乙丁都说了真话;这都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矛盾,故不可能是题干能推出的。

既然A是能被推出的,又不能推出B,C,D中的任何一个,即前四个选择中,正确的答案是唯一的,E也就不能成立了。

34、正确答案A、既然该“感光器官对间歇泉发出的光并不敏感”,认为此感光器官是用来寻找间歇泉的说法就是值得怀疑的。

选B不妥,因为人类的觉察能力与其它动物不能简单类比,比如有些动物能接受并识别人类身体感官不能分辨的红外线;

C,D所言与题干和问题无关;

E举出其它虾的感热器官也有此功能,但并未怀疑题干中所讲的虾的感光器官有此功能。

35、正确答案E、如果E的假设为真,在加上题干中的发现这一事实,就说明一百万年前人类掌握取火煮食肉类的技术了。

A忽略了在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在掌握取火技术的时间先后上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B不妥,因为题干中说的可能是有时吃熟羚羊

肉,不等于不生食羚羊肉;

C忽略了羚羊可能是被天然的火灾烧焦的;D既不符合题干中的观点,也不是题干推理所依据的隐含假设。

36、正确答案A、若选A,可知第一个判断为真,第二和第三个判断为假,符合题干的假定,所以是正确选择。

下面讲解题的另一种思路:如果③为真,即“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那就是“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即②也为真,与题干的假设“只有一个真的”矛盾,因此,③应该为假,即所长会用计算机。由此可推出“有人会用计算机”,即①为真,进一步可推出②为假,即没有人不会用计算机,也就是律师事务所12名工作人员都会用计算机。若选B,②与③为真;

若选C,D,①与②必为真。

37、正确答案E、如果按E中问“你是这座城的人吗?”,若此游客到的是真城,住在此城的该国国民会说:“是”,不住在此城的该国国民(住在假城临时访问真诚的人)也会说:“是”,因为他要说假话。当游客所到“是”的回答,就知道此城是真城。若游客到的是假城,住在此城的该国国民会说:“不是”,因为他说假话;不住在此城的该国国民(必住在真城)也会说:“不是”,因为他说真话。当游客所到“不是”的回答,就知道此城是假城。若按A或C发问,不管他到哪个城,游客只能得到“是”的回答;若按B或D发问,只能得到“不是”的回答。因此,这类的发问不能让游客分他到的是哪个城市。

38、正确答案E、乙方经理先说明了合同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的处置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真有此类事情发生,甲公司完全可以退回或索赔。

乙公司经理反问“贵公司当时既不退回产品,又不要求赔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并不是承认是有产品质量问题,也就是说,不是正确提出问题等待甲公司经理的回答,而是一个反诘问句。此反问的目的是指出甲方在谈判中无中生有,故意指责乙方,以便在本次谈判中讨价还价。选A不妥,我们注意甲方经理的问话,他并不是想对上次进行索赔,而是说:

“希望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对上次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既往不咎。

乙方经理不会听不出甲方经理此话的意思。选B不妥,因为要注意到甲乙双方是在进行一次新的商业谈判,不是为了解决上次交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所以,双方不是在提供或检查产品不合格的证据。

因为甲方的话已经是表示了不追究的态度。C,D的论断都承认有不合格产品的事实,是对乙方不利的。因此,不可能是乙方总经理问句的意思。注意到乙方经理反问句的进攻性,选E是最恰当的。

39、正确答案D、从题干可句,小孙不是医生,小杨和小方不是教师。因此,小孙是教师。在五个选择中,只有D中判断小孙是教师,其它都有和题干所提供的资料矛盾的地方,只D的判断与题干没有矛盾。因此,在五个答案中D是最合适的选择。当然,另一种方法“小杨是经理,小方是医生,小孙是教师”也是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种情况,但不在五个备选答案之中。

40、正确答案C、题干中讨论的问题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到底哪个重要”,由此看出,两者都起作用是不成问题的,只是要对它们的作用的重要性做一比较。题干举出对双胞胎的研究所得到的实际的统计数据,否定了两种极端观点:“唯环境影响决定论”和“唯遗传因素决定论”,即不能片面强调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这正是C中说的两种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选A不妥,因为题干没有继续实验的意思,并根据已经进行的实验给出了结论。

B不对,题干并没有说环境影响的作用比遗传因素大。

D中“改变一个人”的含义模糊,好事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似的。因为题干承认环境会对人的发展带来影响,即带来某种程度的秋变,所以不能选D、E否定了双胞胎研究,理由是其结论“自相矛盾”,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影响人的发展的两种因素并不是非此即彼,完全可以都起重要的作用。双胞胎研究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题干是把它作为值得肯定的实验方法加以介绍的。

41、正确答案A、A中说“质量”是“根本”、“唯一法宝”,而题干强调的是“顾客服务”,所以A显然不是题干文中之意,是应该选的答案。B提出的办法是为了“增加顾客满意度”,强调的是“实用、创新、符合市场需求”,不仅仅强调质量,符合题干的意思。

C从雇佣员工着眼,体现为顾客的宗旨。D中提出“超越顾客的期待”的思想,体现顾客至上。

E从咨询服务上为顾客提供方便。

可见,B,C,D,E从不同方面体现了题干的文中之意。

42、正确答案C、这些名言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形成的,比如在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时,用“人多力量大”说明人多可以完成比较艰巨的任务,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团结的重要。通常,名言是一种大家认同的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并非是论证过的真理。

即使是真理,也要明白它应用的范围。假设以上两句话在某些情况下是完全对的,也不能简单地推广,更不能引用来证明人口数量多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C是正确的选择。A并不是指出题干推理的缺陷;

B对题干提出的质疑是针对其结论的,即关于如何增加人口的问题,而不是关于题干的推断有什么缺陷;

D和E是就题干的结论进行的辩论,民不是关于题干推断的缺陷的。

43、正确答案A、当王鸿谈数学问题时,他爸爸的话有权威性,当讨论其它问题时,比如关于体育、音乐或生物等方面的问题时,王鸿的爸爸的见解可能与常人无异。因此,A能反驳题干中的结论。选B不妥。即使“王鸿平时曾说过错话”,但这次的根据是王鸿的爸爸说的。

C说王鸿的爸爸不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即使数学问题也是可以这么说的,这正体现了他的治学精神。但这不能成为对题干结论的有力反驳。再者,题干的结论只是“不大会错”。

D中说“王鸿的爸爸老了”,从某种意义上对题干结论提出质疑。但从题干的叙述中绝对没有对王鸿的爸爸在数学领域的权威性和判断能力提出怀疑。与A比起来,还是选A更好。

E是加强题干结论的,不应该选。

44、正确答案E、“买一赠一”有两种情况:一是“买”一件某商品,“赠”一件价值低一些的商品;另一种是“买”一件某商品,“赠”一件同样的商品。通常,“买一赠一”是指第一种情况。

E指出共实质是“偷换概念”。对第一种情况,这种广告是偷换了“一”的概念,即两个“一”所指的不同的商品。对第二种情况,“买”一件又“赠”一件,好象顾客赚了便宜,第二件似乎是白送的,其实都是买的,只是批发两件的价格都算到第一件上,又把实际是顾客花钱“买”的第二件商品说成是“赠”的。

A和B不是说的“实质”,而是谁喜欢;

C说这样会亏本,看来没认清此推销手段的实质;

D说的是这种方法适合推销耐用商品,也不是有关此推销方式实质的。另外,题干中也没有提到此方式只适用于耐用商品。

45、正确答案A、A指出了题干在外国文学作品分类是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

B指出的是如何分类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C和D明显不合适。

选E不妥。因为题干是说最喜欢什么,没必要把所有的全列出来。E没有指出题干的逻辑错误。如果按E中说的,“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我都爱读”,其含义也是模糊的。既然喜欢

“古典的、现代的”,就是喜欢所有的“古典的、现代的外国文学作品”,当然包括“英国的、法国的”,那么,前面的“英国的、法国的”就是多余的。如果理解为出自“英国的、法国的”既包括“古典的”又包括“现代的”文学作品,那么,用顿号把四个词连起来就不合适了。

46、正确答案B、题干中说“白领阶层”“穿着得体”,企图从一个具体人的“穿着得体”推论他是“白领阶层”。

B举出“穿着得体”但不是“白领阶层”的例子,指出了题干推论的逻辑缺陷。

A是指出题干中前提的错误,不是题干判断的逻辑错误;

C,D,E都是题干关系不大,不是合适的答案。

47、正确答案D、既然乙校的英语教师更勤奋,其学生成绩差更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当所致。因此,D会加强题干的结论,至少不削弱题干结论,是可选答案。

A说甲校试题容易,因此,其成绩好不能说明其水平高,也就得不出教学方法好的结论;B说甲校学生基础好,意味着英语成绩好的原因不一定是教学方法好;

C讲乙校的教材难,也即要求高,学生考试成绩差不一定是英语水平低;

E说乙校课时少,即学生英语成绩差并不一定是教学方法所致。

总之,除选项D,各项都提到一些教学方法以外的原因,为乙校英语成绩差作解释,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48、正确答案B、B讲“学过心理学”是所有当教师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作为题干推理的大前提,形成一个完整的三段论推理:“所有教师都学过心理学,张红是教师,所以张红学过心理学。”A中讲“好”教师应该学心理学,一般教师就不一定了,不能由此推出题干结论;

C有点与题干唱反调;

D是从工作需要讲的,并不是必须学心理学;E提到张红喜欢心理学,但不能作为推论的基础。

49、正确答案B、按B的方案:姐姐穿兰色短袖衫、白色长裙,妹妹穿粉色长袖衫、绿色短裙,妹妹的穿着正是妈妈不喜欢的搭配。

关于其它方案,若是A或C,则姐姐穿粉色长袖衫、白色长裙,妹妹穿兰色短袖衫、绿色短裙;若是D或E,则姐姐穿兰色短袖衫、绿色短裙,妹妹穿粉色长袖衫、白色长裙。这些方案都没有“长袖衫配短裙”的搭配。

4.mba逻辑知识点梳理 篇四

MBA MPA MPAcc联考中易犯的十大逻辑错误

1.循环论证

这种错误发生在一个论证中,论据的证明需要依赖前提的情况。

2.循环定义

例如:战争就是两次和平之间的间隙,和平就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隙。

3.转移论题

例如:“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整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

4.概念不当并列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民乐等。

5.同语反复

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6.两不可

例如:“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7.自相矛盾

例如:“这件事情我没有问过,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8.倒置因果

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航天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很快。

9.以偏概全

这是不正确构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

10.偷换概念

例如: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

MBA/MPA/MPACC备考QQ群94192717

MBA/MPA/MPACC备考QQ群94192717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5.《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篇五

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6.高二政治知识点梳理 篇六

(2)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符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7.语文知识点梳理复习 篇七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骨骼(gé) 奕(yì) 笨拙(zhuō) 惬意(qiè) 滑稽(jī) 苑(yuàn) 嫣然(yān) 掬(jū)

2.形近字

┏辩(biàn)辩解 ┏娇(jiāo)娇气 ┏捧(pěng)捧场

┣辨(biàn)辨别 ┗骄(jiāo)骄傲 ┗棒(bàng)木棒

┣辫(biàn)辫子

┗瓣(bàn)花瓣

3.多音字

┏(jǐng)颈项 ┏(xíng)行走

颈┫ 行┫

┗(gěng)脖颈儿 ┗(háng)银行

4.词语解释

【嫣 然】美好的样子。

【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骨 骼】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

【新陈代谢】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体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叫作新陈代谢。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笨 拙】不聪明;不灵巧。

【不一而足】不是一种,而是很多。

【笑的辩证法】指对“笑”要作全面、具体、多角度的分析。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惬 意】称心如意。

【滑 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 苑 】(书)荟萃之处。

【融 洽】彼此感情很好,没有抵触。

5.文学常识真空

(1)《笑》是一篇__________文,作者__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人,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作家。

(2)笑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愉快。

(3)笑,你是嘴边一朵______________,在领上______________里开放。

(4)本文从_________入手,首先阐述了“笑”对_________所起的作用,接着,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__________,最后,作者以__________般的语言对___________,并表达了“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1)说明 高士其 高仕(金其), 福州 科普

(2)精神

(3)花 花苑

(4)生理功能 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社会生活的多方面 散文诗 “笑”给予热烈讴歌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高士其(1905~1988)

中国作家。原名高仕(金其)。福建福州人。生于1911月1日,卒于1988年12月9日。19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期间,因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后遗症,1939年导致全身瘫痪。他于1931年开始发表科学文艺作品。1935年出版与人合著的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1949年从香港到北京后,主要从事科学文艺创作。1949~1965年间,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论文和诗歌。他的科学小品,善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题材广泛,趣味浓郁,知识丰富。他的科学诗歌擅长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科学道理。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生命的起源》、《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土壤世界》、《科学诗》、《你们知道我是谁》、《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高士其谈科普创作》等。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反动派。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最初发表在于1981年4月15日的《光明日报》。此时,“文化大geming”已结束4年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正在得到改善,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正逐渐散去,笑容又回到人们脸上。重新焕发了写作热情的作者,尽管年已76岁,残疾的身体多病虚弱,却以欢快激昂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充满笑意的科普短文。

3.谈谈对课文第9段的理解?

【明确】 本段从笑的声音和笑的本质上加以分类。“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这是笑的现象;接着又说明了笑的本质:“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通过笑声来看人,这是笑的辩正法。

4.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祝愿。阅读课文,简要说说“笑”能给人们的身心和社会生活代理哪些益处?

【明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能促进人体健康,因为人在笑时,能使身体有如下反映:扩张胸肌,产生胃液,促进血液循环,时人的精神饱满。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中从笑的哲学、笑的本质、笑的现象、笑的内容和笑的形式作了深入分析,证明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和文学上,都离不开“笑”,“笑”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人们正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心情愉快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的一个标志。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个29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 首先从生理功能入手,阐述了“笑”对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9-22):作者将“笑”的“功能”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第三部分(23-29):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给予“笑”以热烈的讴歌 ,并表达“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这正是作者奋斗一生的最高目标。

(2)结构图

┏生理功能 → 笑促进人体健康 ┓ 心

┃ ┃ 情

笑 ┫社会功能 → 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说“笑”的功能 ┣ 愉

┃ ┃ 快

┗热烈讴歌:→ 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 (美好愿望)┛

三、深入探究

1. 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全文多用短句,构成排比,文字浅显易懂。

如:第5.6.7.8段,这四段,都是由短句组成,用“笑在胸腔……”、“笑在肚子……”、“笑在心脏……”、“笑在全身……”,构成一组排比段,这些排比段,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时笑的功能更为突出显著。文章虽为科普短文,但极少使用专业术语,文字浅显易懂,这也是本文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2)拟人和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尤其在文章最后一段。在前面对笑的功能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在这里作者要对笑进行讴歌,而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字显得更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

(3)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中心突出。

本文从生理功能入手,从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分析阐述了笑的功能与作用,并对“笑”进行了热烈的讴歌,表达了“让全人类都有笑意、笑容和笑声”的美好愿望。

2.请体会文章最后一部分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的作用?

【明确】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字显得更亲切生动,富有感染力。一般地说,比喻的作用有二: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一但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有些说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可以使所写内容更形象生动,正确地运用拟人,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一点也正好体现了高士其作品的特色。

3.什么是科学小品?

【明确】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但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之为生动说明文。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方便 、灵活,适应面广,既可 “小题大做”,也可 “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一身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所以一篇好的科学小品,在较小的篇幅里有很大的容量,有立体感和纵深感,令人 “俯而读,仰而思”“执卷流连,若难遽别”。

4.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请谈一谈。

【明确】本文是高士其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笑”的科学小品文,写了“笑”的各方面的功能。当时,作者的遭遇是坎坷的,而且年事已高,身体残疾多病,但他给我们带来的是欢笑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不仅知道了“笑”的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笑”给人们身心和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还了感受到了作者的闪光的精神:面对挫折不自卑,永远做一个乐观的人,微笑面对生活的挑战、人生的挫折。

四、课内阅读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笑有笑的.哲学。

笑的本质,是精神愉快。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笑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无时不有,无处不有。

笑的内容,丰富多采,包括人的一生。

笑话、笑料的题材,比比皆是,可以汇编成专集。

笑有笑的医学。笑能治病。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

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笑也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有高血压和患有心肌梗塞毛病的病人,不宜大笑。

笑有笑的心理学。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笑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都有他们的心理特点。售货员对顾客一笑,这笑是有礼貌的笑,使顾客感到温暖。笑有笑的政治学。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非有笑容不可,不能板着面孔。

笑有笑的教育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勉励他的门生要勤奋学习。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在学校里,常常听到读书声,夹着笑声。

笑有笑的艺术。演员的笑,笑得那样惬意,那样开心,所以,人们在看喜剧、滑稽戏和马戏等表演时,剧场里总笑声满座。笑有笑的文学,相声就是笑的文学。

笑有笑的诗歌。在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有笑的诗。其内容是: “当你撕下、1981年的第一张日历,你笑了,笑了,笑得这样甜蜜,是坚信:青春的树越长越葱茏?是祝愿,生命的花愈开愈艳丽?呵!在祖国新年建设的宏图中,你的笑一定是浓浓的春色一笔……”

1. 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

(1)____ (2)____

2.“笑的,多种多样,千姿百态”,请你举例说明“笑的形式”。

3.选文是如何说明“笑能治病”的?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说明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说到与远方朋友相见,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能把原文写出来吗?

5.选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1)大、小 (2)远、近(3)高、低 (4)粗、细 (5)快、慢 等等。

2. 如微笑、狂笑、莞尔一笑、媚笑、皮笑肉不笑等。

3.“神经衰弱的人,要多笑”,“笑可以消除肌肉过分紧张的状况,防止疼痛”。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篇八

1.动量和冲量

(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

(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

4.爆炸与碰撞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9.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九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就打开弹簧夹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4、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5、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蒸发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排水法收集时,水中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1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10.mba提前面试必备知识 篇十

现如今,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好多院校都为MBA考生提供了提前面试的机会。一旦通过提前面试,考生在联考时只需要通过国家线就可以获得录取资格,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可谓是一个可口的馅饼,大家都想吃掉。更多关于mba的相关资讯请到方楠笔记。

MBA提前面试是给那些有管理潜力但笔试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进入MBA院校深造的一个绿色通道。MBA提前面试的测评包含仪态行为、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领导能力、价值取向和职业能力、创业精神与创新知识以及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能力。MBA提前面试成功的基础首先在于个人对自己的准确定位,以及确认在此定位基础上的整体诉求策略。面试前的自我定位就是通过对自我的精心设计,使个人能在面试官心中产生个性清晰鲜明、符合优秀MBA特征的形象。不同学校的MBA提前面试形式有所不同,但流程是大体相同的,都是递交申请材料----获得面试资格----参加面试----面试录取。其中,申请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考生在准备时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这是获得面试资格最重要的一步。

方楠笔记在本篇文章中集结了在MBA提前面试中面试官容易问到的问题,并给出了回答每个问题的思路,希望能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助力。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背熟。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家庭情况对于了解考生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面试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考生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问题五:“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易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问题六:你的主要优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

1、最好突出自己通过实际工作获得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2、突出说明自己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可以借别人的话说出来。

3、将自己的优点与管理的领导、决策、沟通、协调能力相结合,可以通过平常的话说出来。

4、或者从工作态度的严谨性方面来说。

问题七:“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6、绝对不可以说自己没有经验。问题八:“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百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九:“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思路:

1、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读MBA的动机、愿望以及对读MBA的态度。

2、建议从学校、企业和职业发展目标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问题十:“你就读我校的MBA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如何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思路:

1、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否则可能令对方怀疑考生不行。

2、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考生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问题十一:“在工作中与上级意见不一是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上级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

2、如果你的职位处于中高层,可以这样回答:“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问题十二:“我们为什么要录取你?”

思路:

1、这往往是一种压力面试,关键一点是要冷静应答。

2、学校一般会录用这样的考生:基本符合条件、对参加MBA项目的学习有强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

问题十三:“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思路:

1、通过考生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考生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3、如“做为刚步入社会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问题十四:“您在前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思路:

1、最重要的是:考生要使找面试官相信,考生在过往的单位的“离职原因”在此家面试单位里不存在。

2、避免把“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太具体。

3、不能掺杂主观的负面感受,如“太幸苦”、“人际关系复杂”、“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公司排斥我们某某的员工”等。

4、但也不能躲闪、回避,如“想换换环境”、“个人原因”等。

5、不能涉及自己负面的人格特征,如不诚实、懒惰、缺乏责任感、不随和等。

6、尽量使解释的理由为考生个人形象添彩。

7、如“我离职是因为这家公司倒闭。我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有较深的感情。从去年始,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公司的局面急转直下。到眼下这一步我觉得很遗憾,但还要面对现实,重新寻找能发挥我能力的舞台。”

11.高二政治知识点梳理 篇十一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形式多样,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2.什么是文化?它分为几方面内容?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

①意识形态: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也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非意识形态: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有哪些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6)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注意: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或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如何?我国又当如何应对这种国际形势?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我国的应对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上一篇:春运志愿者实习日记下一篇:温情六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