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诗赏析

2024-08-20

经典爱情诗赏析(14篇)

1.经典爱情诗赏析 篇一

关于爱情诗赏析

雪花无声无息地飘

窗外,似流萤乱舞的夜

静静地,静静地在消失

红烛点燃楼阁的炽烈

心事的特权,举着大胆的针

手,冻僵了,眼,在发酸

病身凉丝丝的,丝丝的透凉

为大观园飞落一个碧采夺目的孔雀

为春风中飞落一群美丽的花朵

一个火红的线团抽不尽温柔

抽不尽天真

啊,一个完整的启迪

补着一个爱情的漏洞

即使用去遮掩古老的`羞怯

即使冬云封锁的夜

还这样寒冷,寒冷扰乱着明天

——选自《姚学礼海外诗选》第87页

赏析:

初读《红楼梦》,看到晴雯补裘,很不高兴,以为贾宝玉闯的祸,与你这小丫环有何干系?值得你晴雯拖着病身子去补衣服吗?直到现在,虽然也理解了晴雯这样做,绝不是为了主子的事,主子这样的小事有什么要紧的?贾宝玉就是把宁国府闹翻了天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睛雯补裘,那是一个弱女子在弥补根本无法弥补的爱情残梦。一个少女为了自己暗恋的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哪怕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生点病怕什么——如果换了我,我也会去做的。给自己喜欢的人做事,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看这样的诗让人心酸,不忍再说什么,也就明白了何以今人为何总要拿古人古事说事作画,他们总是在拿别人的忧愁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啊。

2.爱情诗琐谈 篇二

先秦以降,至于隋唐,爱情诗代代延续,相继不绝。仅就唐代而言,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都写过相当数量的爱情诗,旖旎缠绵,千古传唱。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尽管历来对李商隐此类《无题》诗的理解歧义纷纭,但它们均是作者以爱情感受与人生体验为基础的抒情之作,这一点毫无疑问。诚如钱锺书《管锥编》所言:“李商隐《上河东公启》:‘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然商隐自明身不风流,固未尝讳篇什之‘有涉’妖姬名妓也。说玉溪诗者,多本香草美人之教,作深文周纳之笺,苦求寄托,浪猜讽喻,以为‘兴发于此,义在于彼’。”钱先生认为那种缘于“诗史成见”生发出来的“谓唱叹之永言,莫不寓美刺之微词”的理解,是“非慎思明辨者所敢附和”的。

爱情是人生的现实存在,健康的爱情追求,是社会人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对爱情诗的讳避是没有道理的。新时期以来,爱情诗虽时有佳作出现,但似乎并未得到诗评家的应有重视。在某些人那里,与政治似乎有些疏远的爱情诗,往往被认为是“思想性”薄弱的一隅,不宜张扬。这种认识是偏颇的。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它具有文艺的共性,亦有自己的特性。诗歌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最古老最流行的方式,至今在我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中流行的“对歌”之类,便是咏唱的爱情诗。历代诗论家将“情”或“性情”与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无因。诗歌尤其是爱情诗,其“思想性”的深度总是与其所表达的“感情”的真诚成正比,“思想”与“感情”是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排斥的。钱谷融在《钱谷融论文学》中说:“在一个真正的作家(艺术家)身上,思想的力量与感情的力量是凝为一体的,一个的强大只能增加另一个的力度,而不是相反会使另一个削弱。”的确,思想感情是文学的灵魂,充满真挚感情的爱情诗,其生命力是永不止息的,其文学价值是值得重视的。

相对于旧体诗,当代新诗中的爱情诗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文字的散文化,二是意象的细腻化。这样的新诗,将旧体诗的格律淡化为自然的韵律,而将诗的意境及对爱情的表达深深嵌入在“景”与“情”的比、兴的艺术构思之中,从而表现出炽烈的感情与隽永的情韵。笔者阅读范围有限,在此且以女诗人文姝儿的爱情诗为例,来管窥当下爱情诗的发展轨迹及其感情描写的变化。

《亲爱的,陪我来淋雨》这首诗,通过雨中恋人的心声,随着诗人的脚步,向人们传达出了摆脱孤独寻求新生的复杂的爱情信息。“亲爱的,陪我来淋雨/我要与你分享幸福的孤独/寻一条无人经过的路/路边有青幽幽的麦苗/让我们十指相扣/一起倾听麦苗拔节、春芽破土的声音//倘若你细细地听/还有一种声响自我心里发出/那是荒芜许久的心田/又生出勃勃的绿。”麦苗拔节,春芽破土,自然而朴素的情感,深挚而迫切的希冀,让人感觉得到那深沉的爱、勃勃的绿,就在这“细细密密的雨”中滋长着;其诗意可谓含蓄不露,细腻委婉。

《跨越千年的情人》摄取古代诗人李清照心灵中的忧患意识,复活了一个“跨越千年的情人”的不朽身影,婉转低回,感慨万千。“多少次的泪湿罗衫/空梦长安/用笔下不染尘埃的文字/描摹尽人间的春暖秋寒/轻舟载愁/愁肠百结载不动/泪眼问花/花残泪尽几人知。”这是一首写人的抒情诗。在通常情况下,因景拟人易,因人写人难。因景拟人,宜于比、兴的运用;单纯写人,则往往难以写得情词并茂。这首诗却显示了作者驾驭抒情诗的艺术功力。整首诗既无多余的铺叙,亦无赞美的冗词,而是让李清照“从宋词中款款走来”,跨越千年时空,与作者心境交融,一同“浅斟低唱”,倾吐那“不染尘埃的文字”。这里,有作者对李清照的倾慕,也有作者自己心跳的律动,使人从中感受到一种绵绵不尽的“跨越千年”的情感含蕴。作为艺术作品,诗歌创作是需要想象的,这种想象不受时空的制约,如天马行空,驰骋于无极,同时更离不开作者的感情,“是感情给了想象以翅膀,是感情使得想象飞腾起来的。”(《钱谷融论文学》语)《跨越千古的情人》在被复活了的李清照的心灵背后,让人分明地看到,诗人的感情是如何深深地渗透在跳动的诗行与忧郁的韵律之中的。

《女儿茶》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爱情诗。女儿茶属于明前茶,旧时清明前少女采制的茶,品质最佳。该诗写“女儿茶”以“温婉如玉,明媚晴朗”之姿,与“你”——茶的知音,倾吐自己的肺腑之情,构思微妙,设譬奇特,意境高远。作者以质洁品优的“女儿茶”拟人,她所追求的爱情是知音之爱,是惺惺相惜,是最值得珍视的“人性”之爱。也许,女儿茶心有苦衷:芸芸众生,真能识得好茶者能有几人?知音难得,古今皆然,有缘得一知己,即便不能“奢求地久天长”,也要“伴你黄昏的书卷墨香。”在茶的知音——“你”面前,“我”情愿“用摇曳的身姿,感应你的浅吟低唱”;“用尽我所有的温柔缠绵,为你把苦涩沉淀,为你吐尽千年的芬芳。”这是“爱”的倾诉,是对知己的倾情奉献,它蕴涵了一种爱情的价值观,一种高尚的爱情追求。

3.汪国真浪漫爱情诗赏析 篇三

【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相约 我们不能挽留住现在

只为相约未来 道一声珍重再见

心中的玉兰花 再也开不败

我们无法把记忆掩埋

只为默默期待

盼过严冬 更望春归

谁想春归来时 反而 更添愁怀

【妙龄时光】

不要轻易去爱

更不要轻易去恨

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

你是快乐的

因为你很单纯

你是迷人的

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

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

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

伸出彼此的手

握紧令人歆羡的韶华与纯真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4.经典现代爱情诗 篇四

其实还有什么不知足

有你已经比从前任何时候幸福

情侣戒,生日链,带我到很远很高的地方偷闲

穿越季节,穿越国度,穿越四周冷冰冰的眼

给我温暖,给我惊喜,给我一个又一个幸福

你嘴上说,你不爱我

我也曾,伤心难过

可是时间带我们走到这一刻,

回想过去你的每一个表情动作

开心的,甜蜜的,感动的,在乎的

幸福就在脸上,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

不懂偶尔还是会懵懵懂懂

不管以后是分是合

只要你,不放手,我就会,跟你走

只要你,很幸福,什么事,我都愿意

哪怕你说想要分离,如果我转身你不再哭泣

我会好好的,一个人,走下去

其实我,不论结果如何

只想听你说,听你说其实你也爱我

亲爱的,能不能,再抱紧我,别放手

5.夫妻甜蜜经典爱情诗 篇五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6.献给城市的爱情诗 篇六

打开时矗立起辉煌建筑的立体贺卡,如一只蝴蝶上下翩飞所留下惊鸿翅影的纸质拉花,沿着璀璨晶体的每一条棱蔓延的诗句—— 整本书结束的时候,全部汇聚到针尖一点。

轻盈、精致、绵延,强烈立体感扑面而来。把整本书拿在手里,翻来覆去仔细地看,我不敢相信这只是一张张二维的纸页。

历来有关《看不见的城市》的研究论文大多针对叙事艺术,这的确是读完整本书后我观感中最清晰的回音。但这里,我想谈一谈“看不见的城市”本身。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它诞生的方式很特别。

它来自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了关于超越于空间和时间想象的城市的纸页。卡尔维诺把这个文件夹带在身边,断断续续地写。卡尔维诺在城市里写城市。最初,它随着心情和经历更迭,但“所有的一切最后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这些零碎的纸页被归类、排序,在形成一本书的过程中,以“相互交替,相互交织”的结构第二次被书写。

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别就在于自范性。晶体中粒子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则不然。因此,当这些堆积的材料被精巧地搭建,就形成了对城市的思考。它们正是构成看不见城市的每一块砖瓦,组成拱桥的每一块石头。

卡尔维诺说,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使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秘密理由,是能够胜过所有这些危机的理由”。比如他写了一个叫作扎伊拉的城市,有着高大林立碉堡,高低起伏街道,拱廊弯成弧形,屋顶铺设锌片,可他说构成这个城市的不是这些,而是她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城市都充斥着玻璃幕墙、高架通道、绿化带和红绿灯的今天,该怎么区分呢?该怎么区分北京与纽约,莫斯科与巴塞罗那呢?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人,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却是不同的灵魂,是空间量度、历史事件、方言口音、人文剧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如同举起镜子一样,在城市的外观中反映出它们独有的精神特质。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可能。他描写了五十五个不同的城市,有的辉煌,有的优雅,有的丑陋,有的早已崩溃。有的城市仅仅是城市,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无法苛责也难以褒贬,它们更像是在城市规划书外的闲闲一笔。对此最为突出的是伊帕奇亚,你必须到马厩和驯马场才能见到骑在马上的美貌女子;必须到墓地才能听到笛子的颤音和竖琴的和弦;必须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才能等到一条路经那里的船只。因为名字不过是符号,符号不过是语言。人们为每一件事物取名字,可把玫瑰花叫作蜣螂也无损它的芬芳。人们创造了各种事物,忘了在最低矮的茅屋下也可以跳舞。名字能代表什么呢?正因为此,卡尔维诺才写下这个开玩笑般的故事,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

在城市本身之外,《看不见的城市》还揭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一个人对城市的认识实际上取决于人而不是城市。李碧华在《霸王别姬》里借程蝶衣之口说:“越是在北京,就越是想北京。”正是因为城市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景观,还有一个人在城市的所有欲望和回忆。它是如此独特和珍贵,以至于只能为单单一个城市所葆有。你走过了,你看过了,你经历过了,一切都不一样了。而在这些经历之中,你又能通过他人照见包含在你的全部过去和未来中的无限可能。时间远远不是线性前进的,枝伸叶横,人的一生就是在一个个节点间跳跃着。

《看不见的城市》是献给城市的一首爱情诗。当今的城市或许在变坏,但卡尔维诺以他轻盈的笔调,为我们指出了前行的亮光。

相关链接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6),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分为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三部曲使作家获得世界声誉。随后发表的作品《宇宙谐趣》(1965)、《看不见的城市》(1972)、《如果一個冬夜,一个旅行者……》(1979),渗透对迷乱的现实的思索,颇具后现代主义的特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1956)是他长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区童话的结晶,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7.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 篇七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卜操作数•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卜操作数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8.徐志摩经典爱情诗 篇八

下面这些诗行好歹是他撩拨出来的,正如这十年来大多数的诗行好歹是他拨出来的!

不妨事了,你先坐着吧,

这阵子可不轻,我当是

已经完了,已经整个的

脱离了这世界,飘渺的,

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

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

(她脸上浮着莲花似的笑)

拥着到远极了的地方去……

唉,我真不希罕再回来,

人说解脱,那许就是吧!

我就象是一朵云,一朵

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

不见分量,阳光抱着我,

我就是光,轻灵的一球,

往远处飞,往更远的飞;

什么累赘,一切的烦愁,

恩情,痛苦,怨,全都远了,

就是你——请你给我口水,

是橙子吧,上口甜着哪——

就是你,你是我的谁呀!

就你也不知哪里去了:

就有也不过是晓光里

一发的青山,一缕游丝,

一翳微妙的晕;说至多

也不过如此,你再要多

我那朵云也不能承载,

你,你得原谅,我的冤家!……

不碍,我不累,你让我说,

我只要你睁着眼,就这样,

叫哀怜与同情,不说爱,

在你的泪水里开着花,

我陶醉着它们的幽香;

在你我这最后,怕是吧,

一次的会面,许我放娇,

容许我完全占定了你,

就这一响,让你的热情,

象阳光照着一流幽涧,

透澈我的凄冷的意识,

你手把住我的,正这样,

你看你的壮健,我的衰,

容许我感受你的温暖,

感受你在我血液里流,

鼓动我将次停歇的心,

留下一个不死的印痕:

这是我唯一,唯一的祈求……

好,我再喝一口,美极了,

多谢你。现在你听我说。

但我说什么呢,到今天,

一切事都已到了尽头,

我只等待死,等待黑暗,

我还能见到你,偎着你,

真象情人似的说着话,

因为我够不上说那个,

你的温柔春风似的围绕,

这于我是意外的幸福,

我只有感谢,(她合上眼。)

什么话都是多余,因为

话只能说明能说明的,

更深的意义,更大的真,

朋友,你只能在我的眼里,

在枯干的泪伤的眼里

认取。

我是个平常的人,

我不能盼望在人海里

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

你是天风:每一个浪花

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从它的心里激出变化,

每一根小草也一定得

在你的踪迹下低头,在

缘的颤动中表示惊异;

但谁能止限风的前程,

他横掠过海,作一声吼,

狮虎似的扫荡着田野,

当前是冥茫的无穷,他

如何能想起曾经呼吸

到浪的一花,草的一瓣?

遥远是你我间的距离;

远,太远!假如一支夜蝶

有一天得能飞出天外,

在星的烈焰里去变灰

(我常自己想)那我也许

有希望接近你的时间。

唉,痴心,女子是有痴心的,

你不能不信吧?有时候

我自己也觉得真奇怪,

心窝里的牢结是谁给

打上的?为什么打不开?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真象是风中的一朵花,

我内心摇晃得象昏晕,

脸上感到一阵的火烧,

我觉得幸福,一道神异的

光亮在我的眼前扫过,

我又觉得悲哀,我想哭,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我当时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陷入了爱,”真是的!前缘,

孽债,不知到底是什么?

但从此我再没有平安,

是中了毒,是受了催眠,

教运命的铁链给锁住,

我再不能踌躇:我爱你!

从此起,我的一瓣瓣的

思想都染着你,在醒时,

在梦里,想躲也躲不去,

我抬头望,蓝天里有你,

我开口唱,悠扬里有你,

我要遗忘,我向远处跑,

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为

我不是盲目,我只是痴。

但我爱你,我不是自私。

爱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爱你,但从不要享受你。

即使你来到我的身边,

我许向你望,但你不能

丝毫觉察到我的秘密。

我不妒忌,不艳羡,因为

我知道你永远是我的,

它不能脱离我正如我

不能躲避你,别人的爱

我不知道,也无须知晓,

我的是我自己的造作,

正如那林叶在无形中

收取早晚的霞光,我也

在无形中收取了你的。

我可以,我是准备,到死

不露一句,因为我不必。

死,我是早已望见了的。

那天爱的结打上我的

心头,我就望见死,那个

美丽的永恒的世界;死,

我甘愿的投向,因为它

是光明与自由的诞生。

从此我轻视我的躯体,

更不计较今世的浮荣,

我只企望着更绵延的

时间来收容我的呼吸,

灿烂的星做我的眼睛,

我的发丝,那般的晶莹,

是纷披在天外的云霞,

博大的风在我的腋下

胸前眉宇间盘旋,波涛

冲洗我的胫踝,每一个

激荡涌出光艳的神明!

再有电火做我的思想

天边掣起蛇龙的交舞,

雷震我的声音,蓦地里

叫醒了春,叫醒了生命。

无可思量,呵,无可比况,

这爱的灵感,爱的力量!

正如旭日的威棱扫荡

田野的迷雾,爱的来临

也不容平凡,卑琐以及

一切的庸俗侵占心灵,

它那原来青爽的平阳。

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

再没有疑虑,再不吝惜

这躯体如同一个财虏;

我勇猛的用我的时光。

用我的时光,我说?天哪,

这多少年是亏我过的!

没有朋友,离背了家乡,

我投到那寂寞的荒城,

在老农中间学做老农,

穿着大布,脚登着草鞋,

栽青的桑,栽白的木棉,

在天不曾放亮时起身,

手搅着泥,头戴着炎阳,

我做工,满身浸透了汗,

一颗热心抵挡着劳倦;

但渐次的我感到趣味,

收拾一把草如同珍宝,

在泥水里照见我的脸,

涂着泥,在坦白的云影

前不露一些羞愧!自然

是我的享受;我爱秋林,

我爱晚风的吹动,我爱

枯苇在晚凉中的颤动,

半残的红叶飘摇到地,

鸦影侵入斜日的光圈;

更可爱是远寺的钟声

交挽村舍的炊烟共做

静穆的黄昏!我做完工,

我慢步的归去,冥茫中

有飞虫在交哄,在天上

有星,我心中亦有光明!

到晚上我点上一支蜡,

在红焰的摇曳中照出

板壁上唯一的画像,

独立在旷野里的耶稣,

(因为我没有你的除了

悬在我心里的那一幅),

到夜深静定时我下跪,

望着画像做我的祈祷,

有时我也唱,低声的唱,

发放我的热烈的情愫

缕缕青烟似的上通到天。

但有谁听到,有谁哀怜?

你踞坐在荣名的顶巅,

有千万人迎着你鼓掌,

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

我流着泪,独跪在床前!

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

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

寒雁排成了字,又分散,

鲜艳长上我手栽的树,

又叫一阵风给刮做灰。

我认识了季候,星月与

黑夜的神秘,太阳的威,

我认识了地土,它能把

一颗子培成美的神奇,

我也认识一切的生存,

爬虫,飞鸟,河边的小草,

再有乡人们的生趣,我

也认识,他们的单纯与

真,我都认识。

跟着认识

是愉快,是爱,再不畏虑

孤寂的侵凌。那三年间

虽则我的肌肤变成粗,

焦黑薰上脸,剥坼刻上

手脚,我心头只有感谢:

因为照亮我的途径有

爱,那盏神灵的灯,再有

穷苦给我精力,推着我

向前,使我怡然的承当

更大的穷苦,更多的险。

你奇怪吧,我有那能耐?

不可思量是爱的灵感!

我听说古时间有一个

孝女,她为救她的父亲

胆敢上犯君王的天威,

那是纯爱的驱使我信。

我又听说法国中古时

有一个乡女子叫贞德,

她有一天忽然脱去了

她的村服,丢了她的羊,

穿上戎装拿着刀,带领

十万兵,高叫一声“杀贼”,

就冲破了敌人的重围,

救全了国,那也一定是

爱!因为只有爱能给人

不可理解的英勇和胆,

只有爱能使人睁开眼,

认识真,认识价值,只有

爱能使人全神的奋发,

向前闯,为了一个目标,

忘了火是能烧,水能淹。

正如没有光热这地上

就没有生命,要不是爱,

那精神的光热的根源,

一切光明的惊人的事

也就不能有。

啊,我懂得!

我说“我懂得”我不惭愧:

因为天知道我这几年,

独自一个柔弱的女子,

投身到灾荒的地域去,

走千百里巉岈的路程,

自身挨着饿冻的惨酷

以及一切不可名状的

苦处说来够写几部书,

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

我把每一个老年灾民

不问他是老人是老妇,

当作生身父母一样看,

每一个儿女当作自身

骨血,即使不能给他们

救度,至少也要吹几口

同情的热气到他们的

脸上,叫他们从我的手

感到一个完全在爱的

纯净中生活着的同类?

为了什么甘愿哺啜

在平时乞丐都不屑的

饮食,吞咽腐朽与肮脏

如同可口的膏梁;甘愿

在尸体的恶臭能醉倒

人的村落里工作如同

发见了什么珍异?为了

什么?就为“我懂得”,朋友,

你信不?我不说,也不能

说,因为我心里有一个

不可能的爱所以发放

满怀的热到另一方向,

也许我即使不知爱也

能同样做,谁知道,但我

总得感谢你,因为从你

我获得生命的意识和

在我内心光亮的点上,

又从意识的沉潜引渡

到一种灵界的莹澈,又

从此产生智慧的微芒

致无穷尽的精神的勇。

啊,假如你能想象我在

灾地时一个夜的看守!

一样的天,一样的星空,

我独自有旷野里或在,

桥梁边或在剩有几簇

残花的藤蔓的村篱边

仰望,那时天际每一个

光亮都为我生着意义,

我饮咽它们的美如同

音乐,奇妙的韵味通流

到内脏与百骸,坦然的

我承受这天赐不觉得

虚怯与羞惭,因我知道

不为己的劳作虽不免

疲乏体肤,但它能拂拭

我们的灵窍如同琉璃,

利便天光无碍的通行。

我话说远了不是?但我

已然诉说到我最后的

回目,你纵使疲倦也得

听到底,因为别的机会

再不会来,你看我的脸

烧红得如同石榴的花;

这是生命最后的光焰,

多谢你不时的把甜水

浸润我的咽喉,要不然

我一定早叫喘息窒死。

你的“懂得”是我的快乐。

我的时刻是可数的了,

我不能不赶快!

我方才

说过我怎样学农,怎样

到灾荒的魔窟中去伸

一支柔弱的奋斗的手,

我也说过我灵的安乐

对满天星斗不生内疚。

但我终究是人是软弱,

不久我的身体得了病,

风雨的毒浸入了纤微,

酿成了猖狂的热。我哥

将我从昏盲中带回家,

我奇怪那一次还不死,

也许因为还有一种罪

我必得在人间受。他们

叫我嫁人,我不能推托。

我或许要反抗假如我

对你的爱是次一等的,

但因我的既不是时空

所能衡量,我即不计较

分秒间的短长,我做了

新娘,我还做了娘,虽则

天不许我的骨血存留。

这几年来我是个木偶,

一堆任凭摆布的泥土;

虽则有时也想到你,但

这想到是正如我想到

西天的明霞或一朵花,

不更少也不更多。同时

病,一再的回复,销蚀了

我的躯壳,我早准备死,

怀抱一个美丽的秘密,

将永恒的光明交付给

无涯的幽冥。我如果有

一个母亲我也许不忍

不让她知道,但她早已

死去,我更没有沾恋;我

每次想到这一点便忍

不住微笑漾上了口角。

我想我死去再将我的

秘密化成仁慈的风雨,

化成指点希望的长虹,

化成石上的苔藓,葱翠

淹没它们的冥顽;化成

黑暗中翅膀的舞,化成

农时的鸟歌;化成水面

锦绣的文章;化成波涛,

永远宣扬宇宙的灵通;

化成月的惨绿在每个

睡孩的梦上添深颜色;

化成系星间的妙乐……

最后的转变是未料的;

天叫我不遂理想的心愿

又叫在热谵中漏泄了

我的怀内的珠光!但我

再也不梦想你竟能来,

血肉的你与血肉的我

竟能在我临去的俄顷

陶然的相偎倚,我说,你

听,你听,我说。真是奇怪。

这人生的聚散!

现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这样抱着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直到我飞,飞,飞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暂时的;快乐是长的,

爱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十二月二十五日晚六时完成

①写于1930年12月25日,初载1931年1月20日《诗刊》第1期,署名徐志摩。

如果因为志摩性格中的浪漫、热烈以及青春的浮动而据此认为他创作缺乏某种深沉的因素,或者推断说他缺乏对死亡、永生等问题的思考,那只是表面的理解。因为在徐志摩看来,不仅生、爱、死是生命过程连续的阶段,而且他把死看作是富有创造并具灵性的东西,在早期的《哀曼殊斐尔》里,就有很明显的表现:

爱是实现生命的唯一途径

死是座伟秘的洪炉、此中

凝炼万象所从来之神明

不仅他的诗作中有大量的爱与死相联的句子,而且在徐志摩的欧游旅途中,他对佛罗伦萨的坟情有独钟,在对文艺复兴艺术家的缅怀悼念之中,我们均可看出他对生命创造的玄思与领悟,诗歌创作的秘密,自然创化的进行在徐志摩那里是彼此不分,合二为一的东西。诗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缘情言志,而且也是诗人对生存理解的一种把握。尽管这种把握可能不具有现代神学或形而上学的色彩,但是他对自然的钟爱以及宇宙间秘密的推崇,使得他的诗永葆着美的情致与活力。《爱的灵感》就是个明证。

在诗里,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子躺在床上向自己的情人诉说着从恋爱到死亡这一短暂的生命历程。从最初的痴情苦恋到不因时空限制的爱,其间有对死的荣光的独特感受;从三年农活劳苦到最后的美其食、乐其居,其中有对星星、季节的感受,也感受到泥土的神奇、黑夜的神秘,感受到飞鸟爬虫、小草以及乡村人们的真、愉快、爱,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她心中爱的灵感的一盏明灯;从最后的出嫁到身患重病,其间有小孩的夭折,有母亲的去逝,可生命承受的不再是苦痛,而是超越一切人间烦忧的怀中的珠光。总之,徐志摩在此诗中给我们构筑了年轻女子爱的三种不同世界:对情人,对自然,对人类的爱。在这不同的爱的世界下面,体现着此女子渐次提升的人生境界,并由此引伸出三种世界共同的核心观念:泛爱。要知道,这种“泛爱”的观念在徐志摩的诗作并不随处可见。只要想起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提到的一些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冤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我们自然会看出二者间的区别。这种“泛爱”观念不是佛家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种普渡众生以及抛却人间世相的大慈大悲,诗中固然有极乐世界的暗示:“……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她脸上浮着莲花似的笑)/拥着到远极了的地方去……/唉,我真不希罕回来/人说解脱,那许就是吧!”但是,年轻女子对血肉之躯相偎依的喜悦,实在非佛家所言的抛却情、爱、欲的作法。不仅如此,这一“泛爱”观念也非基督为救人间罪恶而钉十字架献身的光荣。《马太福音》上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啊!”女子的心里并没有黑暗,她怀内抱有珠光,可是,那不是主赐予的:“你踞坐在荣名的顶巅/有千万迎着你鼓掌/我,陪伴我有冷,有黑夜/我流着泪,独跪在床前,”这一观念的根源恐怕得追溯到印度的泛神论思想。说来也不奇怪,徐志摩与泰戈尔交往甚深,泰戈尔在《缤纷集》里提出“生命之神”的概念,他对印度古代经典哲学《奥义书》所作的精湛研究,使他的思想深具泛神论色彩。《奥义书》提倡人与自然相统一,泰戈尔也提出“内在的我”与“最高起源”——“无限”相统一,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显然,徐志摩多少受其影响,当初徐志摩对泰戈尔的理解仅局限于表面,他说:“他(指泰戈尔)即使有宗教或哲理的思想,也只是诗心偶然的流露”“管他的神是一个或是两个或是无数或是没有,诗人的标准,只是诗的境界之真。”只是到了后来,他才发现,在泰戈尔的思想里,有着某种超越诗歌意义并弥漫于诗与生活的神灵。

在诗里,泛神论思想给女子的影响并不是从哲学的意义上来体现,而是以影响她的整个生活方式来体现。这一结果造就了她内心深处的广博。她不仅体现为“把每一个老年灾民/不问他是老人是老妇/当作生身父母一样看/每一个儿女当作自身骨血”,更关键的是她对自己嫁人的特殊认识,这一认识以自己全身心的爱为基础而被引伸到另一个与世俗相对的世界。“我或许要反抗假如我/对你的爱是次一等的”,当她把自己的爱的情感上升到一种神灵的境界时,与之相应的便是对肉体的鄙视。年轻女子从恋爱一开始便经历了一个心灵蜕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以死为结局时,死亡本身也就被赋予了另外一种意义。那就是,死在诗中体现的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爱情的再生,是真正生命永恒的延续。在此诗的结尾:

现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这样抱着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直到我飞,飞,飞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暂时的;快乐是长的,

爱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年轻女子在死前所幻化出的自己要飞往的太空世界是永生极乐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实现是以牺牲自己的肉体来完成的,精神的灵光将获得一种崭新的爱的面目。在徐志摩的大多诗作中,爱与死经常联在一块。从情感的角度看,死是爱的最高形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实在:“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再没有忧虑,再不吝惜/这躯体如同一个财虏”显然,女子对她所钟爱的情人抱着明显的精神泛爱性质,在这恋爱的背后,隐藏着这个女子与宇宙间已然存在的本质间的联系。一方面固然是对男人的一见钟情而不具私欲的爱,一方面由此升腾出对整个自然、人类间的特殊体验——一种合谐统一的潜在韵律与节奏。在她这种独特的“爱的灵感”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她对爱的真谛的理解,也看到了她生存的意义,她自己心中的宗教。

9.经典爱情诗赏析 篇九

关键词:《诗经》《汉乐府》婚姻爱情诗 创作流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爱情婚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总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诗经》和《汉乐府》作为先秦和两汉中杰出的两部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时代的婚姻爱情生活画面。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因而在描画婚姻爱情生活时,都带着各自时代的烙印。它们关于婚姻爱情诗歌的创作,无论是从数量、内容还是意境塑造上,都存在一定的变化。本文就以二者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先秦两汉婚姻爱情诗的创作流变。

一从数量上看,《汉乐府》婚姻爱情诗明显少于《诗经》

《诗经》作为周代的文学产物,记录着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一时期“诞生”的爱情,更是《诗经》的重中之重。《诗经》共收集诗歌305篇,其中反映爱情婚姻的诗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朱熹《诗集传》认为《国风》中有54首系男女之事,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则认为《国风》中有52首爱情诗,20首婚姻嫁娶诗,25首家庭生活诗,《雅》中有8首婚姻家庭诗,合计已达105首”,超过《诗经》总数的三分之一。“《诗经》中关于爱情方面的有男女热恋的欢乐,有失恋的痛苦,有婚后的和谐,也有弃妇的泣诉,共77首,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婚姻是当时社会的一个亮点。

《汉乐府》作为汉代的文学作品,也再现了汉代的爱情婚姻,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占了三分之一,但却远远少于《诗经》。汉乐府诗歌现存40余首,涉及爱情婚姻的诗作仅12篇。在这个数量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汉乐府》婚姻爱情诗远远少于《诗经》。究其原因,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诗经》收集的诗歌共有305篇,而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汉乐府民歌仅有138篇,但并未全部流传,现存的汉乐府诗只有约40首。这种流传因素,大大地制约了《汉乐府》婚姻爱情诗的数量。

二从内容上看,《诗经》与《汉乐府》的婚姻爱情诗也有差异

1《诗经》中的婚姻爱情生活描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尤其是对贵族婚姻的隆重的描写,而在《汉乐府》中则很少见。

胡应麟说:

“《诗经》中的男女爱情诗,有‘太初始判’的放纵恣肆,有‘天地元声’的朴丽清新,而较少封建道统的桎梏艰涩,亦绝无绣帐罗帷的柔靡脓艳。”

在《诗经》中,我们要肯定它的美学,艺术成就,但是其与封建政治、经济关系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这样的诗歌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也成为《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结婚场景和贺婚描写得“富丽堂皇”,据查证,《诗经》中与政治有关的诗歌就有25首,占了整个婚姻爱情诗歌的三分之一,这在《汉乐府》中是很少见的。

《卫风·硕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婚礼是人生的大礼,在《诗经》时代,婚礼是非常隆重的。

硕人其颀长,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姝,型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镳镳,翟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秽秽,鲔发发。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碣。

《卫风·硕人》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左传·隐公三年》记载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回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诗中写婚嫁女子的显赫地位,豪盛装束,高傲气度,宏大场面乃至女子本人的绝伦美丽,可谓纤毫毕至,手笔不凡。文章第一段极言庄姜的身份显赫,“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姝,型侯之姨,谭公维私。”这是与卫庄公相匹配的,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诗的第二段极力描写了庄姜的美貌和优雅的仪态,生动传神,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第三段写新娘出嫁时隆重的场景,揭露出贵族婚姻的隆重。最后一段用滔滔河水,甩尾的鱼儿,丛密的芦荻等比喻,来描写随嫁媵妾的众多与随从护卫的盛备。可见,周代的婚礼是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的。

而在《汉乐府》中,这类题材的诗歌几乎没有,仅有的一首《乌孙公主细君歌》,“君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诗中描述的女子作为政治工具远嫁异国。在《汉乐府》中,再找不出第二首相关题材的诗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周代这个特殊的年代,在周人统一天下,但政治格局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联姻来巩固他们的政治地位,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当时的社会下,辛苦打下的江山,他们十分珍惜,对“失去”的恐惧心理也使得他们寻找到这条出路。所以,在《诗经》中出现的此类诗歌之多,也是极易理解的。而汉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在这个时期由刚刚建立向逐步巩固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下来,把“政治地位”的巩固作为一个重大的事情,已没有太大必要了。相对于周代,一切都在趋于稳固和完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与《汉乐府》诗歌在这一内容方面的差异,与其当时所在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2 《诗经》中的爱情大胆热烈,充满野性,而《汉乐府》中的爱情理性因素较强。

《诗经》与《汉乐府》关于爱情婚姻的诗歌反映的范围都很广。但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虽然都是写爱情婚姻,但主人公都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特征。

在《诗经》中,我们看到的是男女交往自由,尤其是女性的情感表达得自然坦荡,毫不扭捏。她们率直大胆,自信明朗,既活泼可爱又缠绵多情。如表达对情人的思念:“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风·桑中》。写男女约会时的情状,“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有情侣之间的往来赠答,互订终身,如《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有节日的聚会交游,如《郑风·溱洧》展现了男女青年春游时欢乐的情景:节日里水边男女众多,一同游玩,互相戏谑调笑,赠物定情——“溱与洧,方涣之兮。士与女,方秉兮”。郑国风俗,每当春季上巳节,是男女相会定情的时间。诗中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在春水涣涣,游人如织的溱洧两河旁边,在一片春光融融之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相邀相游,嬉戏调笑,并互赠芍药,真是春意无限,情深意长。

而在《汉乐府》诗歌中,基本没有男女自由相爱的直接描写。《汉乐府》中的女性不再有周代女性那样直言不讳的对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处处表现出理性和节制。其中仅有一首是《汉乐府》中女子表达恋情最热烈的,那就是《上邪》:

“上邪!我预与君相知,长邻无绝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女子向所爱的人表达心声的狂热情诗,展示了女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决心。而《汉乐府》大多数诗歌都没有直接描写男女相爱,更不用说《诗经》里女子面对爱情时的热烈奔放,大胆泼辣了。在《有所思》中,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推测是未婚男女之情,但对方已然变心,“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女子决定与情人断绝关系,于是烧毁定情物,还唯恐兄嫂察觉,由此可见,男女交往已经是一种比较隐秘的事情。又如《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以含蓄优美的语言,反复歌咏明媚秀丽,开阔清新的江南水乡大好风光,意在表现青年男女边“采莲”边嬉戏的欢愉之情,格调活脱轻快,但是也只是含蓄地表达,表面写的是“芳辰丽景”。而在后人看来,把它归结于对男女相爱的描写,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毕竟在诗句中,作者根本就没有直白地将这种“爱情”表现出来。诗人都未直接描写“爱情”,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男女相爱的自由大胆,应该是很少见的。

三 从意境的塑造上看,《诗经》中的爱情带着一种飘渺的“水”的意境,而《汉乐府》中是没有的

“水边的爱情”,“优美的意境”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而这是《汉乐府》所没有的。《周南·关雎》本是一首水边的恋歌。诗中把另一男子爱恋河边采荇菜的美丽姑娘的心态全盘托出,把追求过程中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水边,雎鸠在寻找着自己的伴侣,那种热切和渴望,让男子一下子就想到了“窈窕淑女”,想到了在水边采荇菜的那个美丽女子。诗人将地点选取在“水边”,将那美丽的女子放在水边,将美好的爱情放在水边,这一切与“水”联系在一起,让读者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一片“美丽的浪波”,“《诗经》中的爱情诗也多发生在春天、水边”。

在《诗经》时代,这种反映“水边爱情”美好意境的诗作着实不少,有人统计,《诗经·国风》中写到“水”的诗作共42篇,其中有关爱情婚姻的就有27篇。如《秦风·蒹葭》一诗,诗三章只换几字,重章叠唱,无不与“水”密切相关。思念的情人被诗人放在了“水的另一端”,可望而不可即。在《周南·关雎》中,“水”为爱情添上了一层美丽、朦胧的色彩。而这里的“水”却成了爱情的阻碍。但就是因为这种“水”的存在,才使得文中的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至深。“在水一方”造成“企慕难求”之情境。隔水难求,雾里观花,愈是朦胧,愈觉其美;愈难企及,愈想企及。这种意境的产生,与“水”是分不开的。

而在《汉乐府》中,这种美丽的爱情诗几乎没有,或许有人会说《江南》。《江南》是有写“水”,但我们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水边爱情”。在《汉乐府》中,更多的是对事实的描写,而诗中往往缺少这种“水边”优美的意境。这其中的差异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中国古代的大政治家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文化的落后,华夏先民对自然现象不理解,相信万物有灵,产生了泛神话思想,创世神话是其中的一个门类,其中又分为两类:原生态水生神话和次生态水生神话。次生态的水生神话一般是指女子通过与水的接触而感孕生子。也有人将它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女子浴水生育的深化;第二类是水际感物而生的神话;第三类是浴水吞物而生的神话;第四类是水中触物而怀孕。尽管分法不同,但都是为了说明水与女性和生殖的密切关系。水作为生殖繁衍的隐语,蕴涵着男女双方要组建家庭,要养育后代。由此可见,“水边爱情”的这种意境是美的,但并不是诗人凭空捏造的,也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而在汉代,封建礼教日趋完善,人类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关于水的神话在人们心中也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现实。因此,对《汉乐府》中少见“水边爱情”的现象也就很正常了。

文学作品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纵观《诗经》与《汉乐府》中的爱情婚姻诗,我们可以看出周代和汉代社会爱情婚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改变着爱情婚姻,而诗人跟着时代的步伐,在做着“时代变化”的忠实记录者。

参考文献:

[1] 刘毓庆、方铭:《诗骚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左丘明:《国语·晋语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6] 胡敬君:《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婚姻的多元性》,《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7] 胡先媛:《先民的歌唱——诗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 苏昕:《〈诗经〉中的“水”意象之探源》,《晋阳学刊》,1997年第1期。

10.经典忧伤的现代爱情诗 篇十

潮湿的回忆在阳光下干裂作响

数不清到底填满了多少个你的旁若无人

算不出究竟流尽了多少滴我的隐隐作痛

你不会知道

你笑时露出了多少颗牙齿

你羞怯时脸红的程度

你说话时的口头禅

你吃饭时的悄无声息

我只能寻着记忆的线将你我牵起

你又何曾给过那对别人所没有的唯一

你又何曾回顾我那一眼望你的深情

辗转反复,午夜梦回

灵魂挣扎得昏天暗地

发现了吗?我成为了你晨跑队伍中一员,我是你台下的忠实观众

打饭时的莽撞,上课时的偶遇,还有那成心的对不起

我的蓄意策划石沉大海

你是真的浑然不觉还是故意躲避

我的痴缠欲罢不能

那些潇湘岁月里的倾心暗许

那些红楼一梦中的疯狂举动

伤痛串联成锁链

11.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爱情诗嬗变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爱情诗;主题;风格;表现手法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最美的愿望,古代人使用诗歌来描写现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思想情感。爱情是自古以来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暗恋的苦恼,热恋的甜蜜,失恋的悲伤也是唐以前的人们会经历的事情,然而他们把这种快乐或悲伤以诗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并且在每个时代,爱情诗歌都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手法,这便是爱情诗歌的演变。它的每一次演变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并且会把其推向更为完美的阶段。

一、爱情诗歌主题的嬗变

爱情诗歌的主题顾名思义即是爱情诗歌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爱情诗歌主要表现为两大主题,即相恋与失恋。这是具有高度概括的两个普遍主题,后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其他一些内容不同的爱情诗,如唐代出现的赠妓诗,但究其表现的内容大方向来看,也不离相恋与失恋这两个大主题。爱情诗的内容主题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单一到复杂的过程。

《诗经》中爱情诗也被后人整理出了专门的分类,当然其中也包括相恋与失恋。在《静女》中描述的是男子怀着甜蜜的心情等待心仪女子的故事,《溱洧》写的便是仲春时节男女在溱水和洧水旁聚会的场面,充满欢乐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恋爱中的人甜蜜的思念。而失恋的主题的诗歌在诗经中整体上不多,最有代表性的则为《卫风·氓》以及《邶风·谷风》。

到了汉代,由于儒教的推行以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在爱情诗方面相恋的诗量减少了,而失恋的诗却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爱情诗的主题。汉乐府中的弃妇诗以《有所思》、《孔雀东南飞》为代表,描写的都是不幸的爱情以及婚姻。“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这是怎样的一种伤心与决绝。在《上山采蘼芜》中在遇到丈夫时,不但没有埋怨,而是问得新人如何,可见当时的女性已经失去了爱情中的主体地位,而变得逆来顺受。到了东汉末出现了文人诗,这里出现了思妇的形象,由于男子在外奔波仕途,经常与妻子相隔两地,于是出现了许多思念妻子的爱情诗,“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体现了对于远方的人的思想之情。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便出现了两个风格的趋向,但是主题内容不乏这两个主题。但是此时由于南朝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镇,这便有了许多衍生出来的群体,如歌妓舞女,风尘女子。这一特殊的主体的出现也为爱情诗的发展做了贡献。“夜来冒霜雪,晨去履风波”是对娼妓的辛苦的描述。北朝由于气候环境恶劣,又常年有战争发生,男子在外打仗,女子包揽了所有的劳作,有着如男子一样豪爽的性格,这里的爱情诗歌多是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希望战事平定,女子早嫁这样的主题。“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则是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

二、爱情诗歌风格的嬗变

文学的风格与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流派文化有关。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文化,作家在不同的时代文化的背景下,他的文学作品总会染上时代的特点,其作品也会表现时代性,爱情诗在不同的时代表现的风格便有所不同。

在先秦是一个群雄割据,百家争鸣,赋予创造力并且自由的时代,因此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整体基调以活泼乐观为主,少男少女们勇敢追爱,毫无束缚,给人以清新自由的感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的便是简单自由的恋爱,并且诗歌描写朴实诚挚,没有过多的修饰。到了汉代,爱情诗的基调为弃妇怨妇思妇的爱情诗偏多,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南北朝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不同则是既与时代文化相关,同时也与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南朝与北朝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爱情诗歌的风格,南方地区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的生活富庶,有更多的心情和精力来从事诗歌创作,因此南朝诗歌注重诗歌内容细节的描绘并且注意辞藻的运用。而北方地区土地贫瘠,生活贫苦,常年战事不断,诗歌多为直接抒发心意,且内容更为实在,没有过多的讲究。如同样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南方诗是“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北方的诗是“独坐空房中,思我百媚郎”,面对爱人的喜欢,南方为“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北方为“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一个委婉缠绵细腻,一个热情之境界泼辣。

三、爱情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嬗变

我国爱情诗歌的演变不仅在内容和风格上不断演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是不断发展,从单纯的叙事到叙事与抒情相融合,从一种表现手法到多种表现手法同时并行,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下面分别从所描写人物形象的演变,叙事手法的发展以及语言句式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是诗歌中所描写人物形象的演变,尤其是女性形象为代表。在《诗经》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大多是简略容貌的描写,一般以比兴的手法为主,以物来比人之容貌之美,如《桃夭》中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桃花的美丽来比喻新娘的容貌,《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到底是什么模样,并没有给予具体的描绘。到了汉代,有了明显了转变,即开始注重了细节的描写,并且涉及到了服饰的描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即为《陌上桑》,其中是这样写罗敷的容貌服饰“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分别从她的发饰和服装来描写罗敷的美,这较于之前的爱情诗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宫体诗的出现,这些诗人以娱乐和消遣目的来写诗,把女子当作物件来欣赏,,“翠钿貼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对于女性的描写更为细致并且用更加艳丽的词语来展现其妆容配饰。总的来说,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是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完整的过程。

其次在叙事手法方面,爱情诗歌的发展是从铺陈叙述到情感抒发,这与我国古代诗歌从言诗到缘情的文论是相一致的。从先秦到汉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以叙述为主,着重描写事件的发展,很少涉及到内心的情感。《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赋就是铺陈叙述,汉时的《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叙事诗,该诗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比较完整的爱情叙事诗。“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伟大的发现,它标志着文的自觉,诗歌不仅是直陈其事,而开始重视内心情感的表达,完成了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转变。同时也更加注重修辞美和音韵美。这与前期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转变的爱情诗歌为《西洲曲》,整首诗极少叙事,单纯抒情,描写了一位少女对爱人的苦苦思念。

最后,爱情诗歌在语言和句式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也不尽相同。在语言上,经历了从《诗经》语言的朴实无华到南北朝的华丽绮艳。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到汉乐府多使用对话和对白,再到六朝时期对于音律的要求和修辞手法的多种使用;句式也从《诗经》的四言为主,到汉乐府、文人诗时期以五言为主,到后来南北朝的以七言为主不断变化。爱情诗歌在语言和句式上都经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使得其不断变得完美。

四、结语

在我国古代爱情诗歌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爱情观念以及诗歌的写作方法各有不同,并且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主题内容演变,还是风格的变化,亦或是表现手法的发展都是逐渐趋向成熟。而这一演变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其自身来说丰富了诗歌的发展内容,同时对后世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爱情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邵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朱炳祥.中国诗歌发生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莎士比亚的经典爱情诗 篇十二

By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威廉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盛开的花朵,

夏季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丽)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n;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象;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的踟蹰,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13.外国经典英文爱情诗 篇十三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忽然间我看见一群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在树荫下,在湖水边,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

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14.经典爱情诗赏析 篇十四

历来有关《看不见的城市》的研究论文大多针对叙事艺术,这的确是读完整本书后观感中最清晰的回音。除此之外,我还想谈一谈“看不见的城市”本身。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我认为我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它诞生的方式很特别。

它来自一个文件夹,装满关于超越于空间和时间的想象的城市的纸页。卡尔维诺把这个文件夹带在身边,断断续续地写。卡尔维诺在城市里写城市。最初,它随着心情和经历更迭,但“所有的一切最后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这些零碎的纸页被归类、排序,在形成一本书的过程中,以“相互交替,相互交织”的结构第二次被书写。

卡尔维诺说,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使人们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秘密理由,是能够胜过所有这些危机的理由”。比如他写了一个叫做扎伊拉的城市,有着高大林立的碉堡,高低起伏的街道,拱廊弯成弧形,屋顶铺设锌片,可他说构成这个城市的不是这些,而是她的空间量度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城市都充斥着玻璃幕墙、高架通道、绿化带和红绿灯的今天,该怎么区分呢?该怎么区分北京与纽约,莫斯科与巴塞罗那呢?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人,那相似的皮囊下包裹的却是不同的灵魂,是空间量度,历史事件,方言口音,人文剧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如同端起镜子一样,在城市的外观中反映出它们独有的精神特质。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可能。他描写了五十五个不同的城市,有的辉煌,有的优雅,有的丑陋,有的早已崩溃,有的城市仅仅是城市,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无法苛责也难以褒贬,它们更像是在城市规划书外的闲闲一笔。对此最为突出的是伊帕奇亚,你必须到马厩和驯马场才能见到骑在马鞍上的美貌女子,必须到墓地才能听到笛子的颤音和竖琴的和弦,必须爬上城堡最高的尖塔,才能等到一条路经那里的船只。因为名字不过是符号,符号不过是语言。人们为每一件事物取名字,可把玫瑰花叫做蜣螂也无损它的芬芳,人们创造了各种事物,忘了在最低矮的茅屋下也可以跳舞。名字能代表什么呢?正因为此,卡尔维诺才写下这个开玩笑般的故事,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

在城市本身之外,《看不见的城市》还揭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一个人对城市的认识实际上取决于人而不是城市,正如马可所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取决于皇帝而非他自己。李碧华在《霸王别姬》里借程蝶衣之口说:“越是在北京,就越是想北京”,正是因为城市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景观,还有一个人在城市的所有欲望和回忆。它是如此独特和珍贵,以至于只能为单单一个城市所保有。你走过了,你看过了,你经历过了,一切都不一样了。而在这些经历之中,你又能通过他人照见包含在你的全部过去和未来中的无限可能。时间远远不是线性前进的,枝伸叶横,人的一生就是在一个个节点间跳跃着。

《看不见的城市》是献给城市的一首爱情诗。当今的城市或许在变坏,但卡尔维诺以他轻盈的笔调,为我们在地狱里指出了前行的亮光。

(指导教师:曹耀华)

上一篇: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协议下一篇: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