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2024-09-11

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11篇)

1.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篇一

当前社会冷漠现象及其原因分析—从“彭宇案”、“小悦悦案”谈起

我是一个相信缘分的人,我相信因果报应,天理循环,就如《无间道》教会大家的一句:出来行,迟早要还的。如果将这句话,由黑道延伸到当今社会,延伸到我们生活的领域,其实你会发觉,很多时候都系甘。

先看图,小悦悦事件在日本某电视台播放,中国“友谊之邦”,“仁爱天下”的形象,竟然会以这样的形式展示在邻邦国人眼里,身为中国人,我觉得真系可悲!可叹!

幾乎把人家女主持都嚇哭了.....從圖片看得出分析比較到位,應該提到了幾年前南京彭宇案和後續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下面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对“法律”这个概念如何理解,我的理解是,法律,是用来保护国民的基本权利,比如生命权、财产权,它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作为社会一切活动的规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完整的,是完美无懈可击的,当社会出现一种异于常态的社会现象出现,我们是否要遵循法律的基本定位、基本原则呢?

前年的彭宇案,我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那个法官真的是读死书,教条主义,难道他就连“法律不外乎人情”的世故都不懂?!难道他思维就局限于本案?难道它不会想到,作为一个新型案例,将对往后社会类似事件产生负面的参照作用?!

我觉得小悦悦案件,从某一个层面来说,我们能去责备那些漠视生命的人?我们能去追究那些视而不见的路人责任?我们抚摸自己的良心问问,如果自己身临现场,自己会是如何的举措?

这就是因果循环!

这几天,在网上浏览到很多网友发帖,入屋盗窃,当街抢劫,,等等,围观的网友N多,理所当然的责备现在治安这么差的N多,然后,又有多少人能想想,其实这个社会的治安,真的只靠G安?真的只靠几个治安元?为什么将自己从维护社会秩序的群体中抽离出来呢?我们是社会的人,有义务、有必要为自己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添一份力,而不是围观做第三者。

2.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篇二

SA8000即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ocialAc countability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和企业。SA8000标准体系中所规定的企业或组织社会责任所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SA8000于1997年8月出台,认证一般需要一年时间,证书有效期为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2]。

社会上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误区,认为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又要回到“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去。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不同于“企业办社会”,因为,所谓“企业办社会”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将企业看成是一个行政单位,企业对每一个员工承担了本来应该由社会承担的福利功能,如企业办学校、办医院、办社区等,其结果是企业用于支付员工福利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效率低下,这种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培林研究员把它称之为“企业的社会成本”。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剥离的前提下,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其结果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赞誉,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利益的双赢[3]。

1 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

1.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受关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全球500家大公司已有2/3以上在中国设立了企业或机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一些劳工组织和跨国公司还针对中国的劳工问题,制定了专门的“工厂守则”,要求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遵守。[4]跨国公司的“工厂守则”运动,目前已在中国启动。包括麦当劳、瑞步、耐克、迪斯尼、沃尔玛等公司在内,相继开始旨在对于公司的中国供应商和分包商实施以劳工标准检查为内容的社会责任运动,一些公司还在中国公司内设立了相关的社会责任部门,并委托有关公证机构,作为审核机构对于中国的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企业劳工标准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核。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国际组织,也都相继在中国登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数千家作为跨国公司供货商的企业,已经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检查。

1.2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心欠缺

尽管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但有些厂家为了获得订单而应付检查,使得劳工标准的监察认证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为了通过检查认证而不惜向检查认证人员提供作假的工资单和工作时间记录,威胁工人必须按照企业规定口径回答检查认证人员的询问等。因为在国内以劳动密集企业为主、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境下,企业对于员工的劳动保护和权益保障还远远没有达到标准。比如,我们的劳动时间大大超过认证的时间,我们的员工常常加班加点乃至很少有正常的休假时间;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有的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超标,个人防护缺乏应有的设施和装备,工伤事故不断,中毒案件屡有发生;有的企业工资标准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的甚至通过各种处罚性强制将其工资剥夺贻尽,也有的长期不发员工工资,导致企业欠薪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2005年2月,仍只有54家中国企业获得SA8000认证[4]。

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等六个方面。

2.1 劳动合同问题

根据调查,目前,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中有很多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根据调查,有些企业老板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采取固定时期换一批员工,当员工的职业病或职业中毒发作的时候,他们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企业,又没有任何凭据,给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认定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2 劳资纠纷问题

以深圳特区为例,劳资纠纷发生量大幅增长,重大劳资纠纷明显增加。2001年,劳动仲裁部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为6 436宗,到2004年已上升为11 395宗,增长77%。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处理的重大劳资纠纷,由2002年的739宗上升为2004年的1 340宗。劳资矛盾产生的背景深刻、机理复杂,解决的难度大,劳动关系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社会性特点,稍有不慎,简单的劳资纠纷便有可能演变为急剧的社会冲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5]。

2.3 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

根据来自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2004年,全国31省(区、市)中,有12个省特大事故上升。其中特大事故发生较多的有:贵州(14起、209人)、山西(13起、251人)、四川(12起、234人)、湖南(11起、132人)、河南(7起、286人)、山东(6起、78人)、陕西(6起、255人)、河北(6起、147人)、广西(6起、111人)、重庆(5起102人)、湖北(5起、56人)11个省[6]。各地职业健康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一些制鞋厂仍然使用含有二甲苯的溶剂,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2.4 违法延长工时

这是加工生产企业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加工生产企业的工时问题从国际劳工组织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很详细的资料,在赶制订单的季节,有些企业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工人的加班工资只有0.5元每小时,严重违反劳动法。有些企业工人实行计件制工资,他们采取把计件的单元价格压得很低的做法,使工人不加班就完不成当天的任务,而且,从帐面上看就没有加班工资,从而逃避了加班工资的问题。

2.5 社会保险问题

以养老保险推广最好的广东为例,根据广东省社保基金管理局的统计,2003年,全省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购买社会保险的人数为277.82万人,远远低于实际劳动者人数。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对全省600家非公有制企业的2002年企业养老保险的情况调查,226家私营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2家,占85%,其中职工参保的比例为39.1%, 209家港澳台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1家,占91.3%,职工参保占48.6%,165家外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155家,占93.9%,职工参保的比例为57.3%。如某港资企业实有职工1 124人,但是,实际参保的人数只有512人,占45。6%。私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普遍较低。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对一些企业的职工的实际人数都没有掌握,企业也不愿意向政府透露,就是回避购买保险的问题[3]。

2.6 妇女权益保障问题

根据调查,有一些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做得很差,一些企业,只要妇女一旦怀孕,就逼迫她离开,企业就逃避了妇女三期保护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有些工种明明有毒,却让年轻的女孩子去做,结果使她们出现中毒,染上职业病,导致婚后生育畸形。

同时不少企业根本不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 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

据调查,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对它的利害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里存在的很多情况不了解。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政府了解情况,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地方政府之所以这样,是与地方政府的GDP目标和目前所倡导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有关。所以,对企业有些放任,甚至任由企业提出条件,一些企业向地方政府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提出,如果政府管得太严,他们就搬走工厂。

3.2 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多数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所以才导致了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被政治化为所谓的劳工、人权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本身是一个经济领域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只有改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真正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彻底消除某些人将企业社会责任肆意扩大到政治领域,意识形态化的企图。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把人的价值看作高于利润,在人与生产安全、成本、利润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在一些加工型生产企业里,把产品、利润看得很重要,而不把工人的生产安全当一回事,在这些老板的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

3.3 企业员工维权意识较差

据有关部门公布数据显示,前来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的外来工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了解法律程序,缺乏证据,致使许多案件难以立案。大多数外来打工者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不了解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识别与危害,所以,很多员工都是在超过了投诉时间期限的范围才报案,有些甚至在一两年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中毒或得了职业病,造成严重后果。有些员工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外来务工者,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够赚钱,不管怎么辛苦,他们都能够忍受。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们大多数都愿意多加班、多赚钱,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应得的利益和权利。

4 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对策

4.1 政府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首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要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第二,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有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第三,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要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第四,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第五,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对企业守法行为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表彰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4.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途径

4.2.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当对社会包括相关利益方承担相应责任,这是对社会应该做出的回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所以,我国企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一是认真研究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成分,提出我国企业应当承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尽快制定我国社会责任标准或技术规范,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二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工待遇,尽量将社会责任标准中的合理要求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之中,并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三是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4.2.2 塑造企业诚信精神

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倡导诚信观念,加强诚信教育,普及诚信知识,使社会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一是恪守信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认真履行合同,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企业信誉是企业道德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品牌的关键和基础。二是诚实经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以诚实为原则,反对欺诈,严禁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欺骗消费者,更不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将企业诚信放在企业利润之前,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2.3 承担环境道德责任

环境道德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问题特别突出。企业利己主义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利润,而不考虑环境代价或环境成本,只要能产生一点点利润,即便消耗大量的资源,也会乐此不疲。在环境问题上,利己主义的根源在于:对企业来讲,利润归自己享有,环境代价却由社会承受。但是,对社会来讲,环境代价是无形的,是无法计算的。企业的短期行为,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眼前利益,如把相对稀缺的资源用于低收益生产,破坏稀缺资源的持续利用等,企业短期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潜在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

4.2.4 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现在不少企业家在经过一定的财富积累之后,都已经有了回报社会的想法。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企业慷慨解囊,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企业家尹明善作出了:我的人生目标是到2010年,向社会捐助100所希望小学的承诺。慈善事业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途径。2005年两会,“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有社会学家表示,由最初的单纯追逐利益到今天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家成熟的必然历程,将对人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与追求企业利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的企业家日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

4.2.5 争取SA8000认证

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性,积极看待和重视SA8000的认证,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SA8000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外经贸企业应注意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和质量动态,及时调整质量战略,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向深加工制成品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引进,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根本上改变出口主要依靠数量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高技术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工标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SA8000贸易壁垒。我国已有不少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标准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其出口产品应积极申请并取得SA8000认证,进一步改善国外对我国劳动标准的片面看法,特别是要重视贸易对象国的产品认证要求,根据进口商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3]。

5 结语

无论国内或国外,拥有百年历史并至今仍表现出旺盛生命力的优秀企业,都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发展,作为公司理念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维护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进步,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共生。中国企业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追求企业赢利目标的基础上,同时也追求社会责任目标和环保目标,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共生。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真正成为现代企业,才能真正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成长为全球性公司,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企业劳工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在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产生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对策,以使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对策

参考文献

[1]赵琼.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话[N].经济日报,2004-02-14.

[2]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N].丽水日报,2004-04-20.

[3]张向前.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中国企业的“三级跳”[EB/OL].(2005-03-15)[2010-02-25].http://finance.memail.net/050315/129,5,963110,00.sht ml.

[5]管林根.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中体现党的先进性[EB/OL].http://www.shenzhen.molss.gov.cn/xjxjy/jianbao24.ht ml.

3.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篇三

一、困境儿童基本状况

困境儿童,是指孤儿、流浪的未成年人或因监护缺失而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贫困家庭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失学辍学儿童、留守流动儿童等,是社会上最困难、最弱小的群体。

沛县有18个镇(街道、场)383个行政村。据调查统计,全县有困境儿童1997人,其中孤儿778人,监护人缺失266人,监护人无力履行职责85人,残疾儿童178人,其他困境儿童(流浪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和受暴力侵害儿童)690人。困境儿童占全县总人口比例为0.16%。从统计数据看,困境儿童的数量很少,但这些困境儿童与其他儿童的生活质量相比较,由于监护人、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较差。

总体来看,这些困境儿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习水平差。从调查情况看,55%以上的困境儿童学习成绩一般较差,2%的儿童甚至没有上学。二是生活质量不高。困境儿童的父母(监护人)90%以上都是需要并接受政府救助的贫困群体,家庭收入极低,家庭生活环境复杂困难,远不能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造成部分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三是心理发展不平衡。困境儿童处于社会的底层,父母和家庭的困境对其心理正常发展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据调查, 80%以上的困境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交往意愿和能力很低。

二、沛县保障困境儿童权益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制度平台。成立困境儿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政府相继出台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并通过《爱心帮扶结对制度》、《儿童信息管理制度》、《儿童福利督导制度》等具体制度性文件的细化,构建儿童成长的保障机制。

(二)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推动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开展以儿童优先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积极为救助困境儿童献爱心、做贡献,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三)落实生活保障。落实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按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的80%发放监护人监护缺失儿童的生活费,按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的30%发放重残重病、流浪儿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儿童的基本生活费。并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给予动态价格补贴。自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及价格补贴1670万元。

(四)强化机构建设。政府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负责为困境儿童建档、造册,对孤儿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对监护人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负责代理困境儿童权益相关事务,协助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人社等部门,落实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及成年后就业等相关优惠政策,指导并负责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为困境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五)开展爱心牵手。2012年以来,政府为加大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力度,开展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者行动”,采取助学、助困、助教的形式进行帮扶。助学,即从学习上帮扶,一年资助小学生400元,中学生600元,用于补贴困境儿童的学习生活费;助困,即从生活上帮扶,一年资助1500元,用于困境儿童家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助教,即从情感上帮扶,以走访、电话、书信等多种形式关心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目前爱心牵手1050名困境儿童,资助善款470万余元。

三、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即将实施。为落实这些政策,县财政每年需配套资金上亿元。由于县级财政自有收入有限、财政依赖程度高,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对困境儿童的保障投入普遍不足。沛县2014年社会救助资金支出为1.46亿元,仅占全年总支出的1.39%,而这笔微乎其微的社会救助支出,主要是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低保、重残、大病的救助,而针对困境儿童的社会专项救助少之又少。

二是社会救助政策整合度低。对孤残、流浪等困境儿童的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资源的整合,目前尚无专门的儿童福利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整合度低,成“碎片化”、“条块化”。目前,儿童教育归教育部门,医疗归卫计部门,福利归民政部门,康复归残联部门,分散在众多部门,这样不仅使困境儿童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造成资金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制约了救助资金效力的发挥,大大影响了救助效果。

三是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低。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即“孤儿”)61.5万名,收养主体目前有政府、个人、社会组织。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9万名,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和一些个人、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多万名。目前,省一级有独立儿童福利机构9家,市一级有独立儿童福利机构333家,县一级有独立儿童福利机构64家,800多家社会福利机构设立了儿童部。但多数县(市、区)没有专门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虽然全国有2000个救助站,但只有130个儿童保护中心,且多数儿童保护中心和救助站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专业化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四、进一步保障困境儿童权益的建议

一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政府要把救助困境儿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投入,上级财政应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困境儿童保障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为救助困境儿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逐步实现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二是完善平台,动态管理。应建立专门的儿童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儿童福利工作,加强部门协作,构建困境儿童福利服务平台,建立无缝衔接的儿童管理服务网络。同时,对困境儿童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困境儿童的现状,做好综合分析,登记造册,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库,实现动态化管理,进而通过技术性的分析对不同的儿童实施分类保障。

三是多元参与,结对帮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福利观念也有较大的进步,由补缺型逐渐向普惠型转变。全社会应重视和关注儿童事业,树立尊重儿童权利、提倡儿童优先、儿童全面发展和儿童参与社会的发展理念。儿童福利仅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公益组织、个人等共同参与努力。一方面,政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专业的社会组织发展,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领域的渠道;另一方面,应建立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制度,促进关爱帮扶困境儿童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积极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爱心接力。相关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应通过组织困境儿童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或参加主题夏令营、户外拓展、亲子交流等活动,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融入集体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四是创新制度,整合资源。孤儿和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国家没有出台社会救助法,以及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条块化”、不完善、落实不力的情况下,需多部门参与,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做好信息通报和交流,调查收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制定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问题。要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4.关于社会冷漠的句子 篇四

爱情离开了现实,那不叫爱情,叫暧昧。

离殇欲语世俗缘,素裹独行泉路间。踱步奈何冷桥沿,痴笑今生情愫浅。

时间摆平了所有的伤痛,我也摆平了回忆。

我从不奉承谁,嘴巴也不够甜,但你要令我失望,我就有资本让你绝望。

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得不够狠。

天天吃稀饭那叫减肥,我每天也在吃稀饭也减肥,不行吗?

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

事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做。与你无关的事,别问,别想,别多嘴。

单身不是自私的选择,而是比和错的人在一起更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不拿我当回事,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一无所有,所以一无所惧。

我知道他不爱我,他的眼神说出他的心。

5.社会冷漠 发言提纲 篇五

最近佛山市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小悦悦两次被车碾压而18个路人无人出手相救的悲剧,让人心灵受到巨大冲击。我们应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小悦悦事件”折射出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冷漠现象。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形成固然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但是,一些司法案例的不当判决无疑对这种社会冷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4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所以再提“彭宇案”,是因为在“小悦悦事件”中,人们从18个冷漠路人的身上,再次看到“彭宇案”投射的阴影。

4年前,“彭宇案”的审理法官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依据“常理”和“社会情理”推断彭宇撞人,一审判定彭宇赔偿4万余元,引起舆论哗然。“彭宇案”虽然最终通过调解“案结事了”,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却在社会上迅速扩散。在此之后,江苏、福建、天津、湖北等地都曾发生类似案件。如果说在此之前的见死不救还属于道义范畴,那么,不当的判例更使助人为乐的成本、风险和恐惧感骤然提升,给救助他人设置了巨大的心理障碍。

事实上,“彭宇案”属于一般的民事案件,法官应该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进行审理。而法官根据所谓“常理”和“社会情理”对彭宇的过失进行了可能性分析,实际上把举证责任推给了被告。这种思路显然是有悖法理的,也是公众无法接受的。

6.代沟产生的原因 篇六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代沟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问卷,实地访问、了解青少年学生和父母产生代沟后的解决方法,或对存在代沟的青少年学生与父母的建议。

(二)访问对象

校内:老师、学生

校外:指导老师、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父母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2、问卷调查结果

(1)、您认为什么是代沟呢?

90%人认为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存在着隔膜,10%其他。

(4)、如果有,您会急着去解决吗?

100%的人不会急着去解决。

3、结果分析

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父母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这条所谓“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时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也真是不简单的。那么,我们想也只有沟通能填平这条由来已久的河沟了。沟通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化解,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消除,沟通加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沟通可化腐朽为神者,变天堑为坦途。”这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

形成“代沟”的原因及危害

(一)自然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个阶段既是孩子成才起步的黄金

时代,也是孩子容易误入歧途的紧要关口。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对孩子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时的孩子相对于生理的发育来说,心理的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因而还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初中生上述心理特点,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等。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须的,责怪孩子不对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失理,回想一下,我们家长自己不是也有过类似孩子的经历吗?一般从小学高年级以后,孩子最看重的评价是伙伴对自己的评价,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孩子不听话,变得出人意料地固执就与这种特点有关,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成年人不是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譬如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信息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促进作用。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将孩子关在家里就能避免社会的消极的影响,而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对孩子刻意的限制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你说要认真读书,考试争个好成绩。孩子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分数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你说要专心学习,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问心无愧。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问,小孩子不要管什么国家大事。孩子看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以及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节目、抽点时间读读报纸、参加一

些公益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受到消极影响而不让他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三)家庭原因

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有的家长受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专横跋扈,不讲民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现实条件、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硬要按父母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要求孩子样样争先,出类拔萃,要孩子实现父辈毕生的夙愿,这往往是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对身心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家长仍然以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即使孩子确实有错,但教育方法不合适,孩子会认为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有的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指责、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如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丑陋现象,引导得好,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但理想化的苛求如果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就会变成一个事事挑剔,逃避责任的人。这种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又带有他们特有的激情,其冲击力对准自己的亲人、师长时,往往令人难以忍受,导致冲突更为激烈。

此外,家长自身威信不高修养欠缺,孩子由于思想、性格和交友的影响,也会形成代沟。

(四)“代沟”的危害

7.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篇七

一、电视新闻在反映社会冷漠现象方面的优势

(一) 具有时效性

从电视新闻的定义可以看出, 对时间的限定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属性, 尤其强调新闻的新近和正在进行的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相比, 电视新闻的突出特征在于——现在的新闻现在播报, 几乎可以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传播载体。对于新闻报道来说, 时效性可以对新闻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时效性越强烈, 新闻播放效果就会越好。东方卫视曾对2011年10月20日发生的碾压女童事件进行了多窗口的现场连线报道, 将女童的救治场景直观、及时地反映出来, 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取得了良好的新闻效果。

(二)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电视新闻作为党的喉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与党中央的思想传播路线密切配合, 对大众舆论起到引导作用。近年来, 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上的一些道德缺失、社会冷漠现象, 并在国家的多次会议中将这些问题当作是国家思想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整改。鉴于此, 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 必须要对社会热点问题中的道德冷漠现象加以重视和反映, 并通过对这些新闻的报道对社会大众的素质培养与人格塑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这样电视新闻从正面对社会冷漠现象加以报道, 不仅可以强化人们在社会认知、家庭伦理与主体审美结构方面的正向认识, 还能通过这些报道引起社会的反思, 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 同期声技术的运用

将同期声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社会冷漠现象报道中, 不仅能够极大地凸显电视新闻在传播形式上的显著优势, 还能够对整个新闻传播进程起到促进作用。同期声作为能够对新闻产生直观反映的原生态新闻传播技术, 能够将新闻反映更加真实具体, 也让相关信息在传达过程中更为明确, 进而让受众群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发读者对社会冷漠现象在贬斥上的共鸣和强烈的认同感, 并通过这种贬斥心理对自身行为加以反思, 进一步减少社会冷漠现象的发生。

(四) 连续性报道效果强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追踪, 逐步深入, 为观众提供详尽的事件分析。连续报道一般以事件自身发展的纵向时间为轴而展开, 要求记者能够通过新闻追踪来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 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并阶段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 并对这一过程中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映加以论述, 为观众提供完整、客观、公正、真实的新闻报道。在社会冷漠现象的反映方面, 电视新闻通过连续报道向观众呈现了冷漠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有利于社会大众形成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正确认识, 进而取得良好的新闻效果。

二、电视新闻在报道社会冷漠现象时的旁观者表现

电视新闻报道在对社会上的冷漠现象加以反映时, 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新闻媒体没有表现出对社会冷漠现象的痛心和对和谐社会的期望, 而是经常以旁观者的态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报道, 体现了新闻报道者自身的人性冷漠。

(一) 调侃

天灾人祸本应该是给当事人及其亲属带来巨大悲痛的事件, 在对这类新闻的报道中应该展现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但是现阶段我国地方媒体常常以一种调侃的口气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述, 将原本沉重的新闻事件看得轻如鸿毛, 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电视观众在看到这类新闻时常常会被媒体引向对事件的调侃, 而对事件本身的悲剧性有所忽视, 不仅使观众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 还会对当事人产生巨大的心理伤害, 例如某农民工因为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在铁路沿线触电身亡时, 一些媒体就以“像烧焦的烤鸭”对其加以形容, 并在论述中庆幸其死亡并未对当时的铁路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十分不利于帮助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舆论认识。

(二) 渲染

在电视新闻的社会冷漠事件报道中, 常常会运用渲染的方式对社会上的冷漠事件或天灾人祸加以反映, 直接在新闻中表现出人性的畸形与社会的病态, 这容易将观众的思想引向新闻主题之外, 不利于对受众思维意识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 在对城管与小贩产生矛盾这一事件的报道中, 新闻媒体通常不会对这一事件的深层根源以及可能会对和谐社会构建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反而将这一事件产生后事件双方以及现场众人的丑态大肆地在新闻中加以渲染, 将小贩头破血流的暴力性图片没有限制地直观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大众的心理产生不正常的影响, 尤其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是对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极端讽刺。

(三) 冷硬的客观

以社会旁观者的态度对社会冷漠现象加以论述, 以冷硬的客观求取社会大众对新闻所反映出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 是当前电视新闻媒体在反映社会冷漠现象方面的一大弊端, 极度缺乏相应的人性关怀。就如在报道某男子跳楼事件中, 新闻先是客观地表现了男子在跳楼过程中的矛盾和犹豫, 然后细致地刻画了男子在犹豫时大众的大声哄笑, 看似是对社会冷漠现象的真实客观记录, 但是实际上, 社会大众的行为固然有错, 但是记者在跳楼之人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只是以旁观者的态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记录, 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电视新闻为了受众心理需求而追求猎奇的观念, 应该受到社会伦理层面的质疑。

(四) 被物化的社会人性

现阶段, 我国一些电视新闻媒体在对社会冷漠事件的报道中, 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对人和物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 并最终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 例如前几年出现的“人乳宴”和“胎盘宴”两个表现出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的事件, 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报道时, 从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单纯地分析了这一事件的合法性, 并最终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报道中, 新闻媒体将事件完全当作物化事件去论述, 忽视了人的思维意识在其中的导向作用, 以及事件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 也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道德问题, 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产生了错误的影响。

(五) 直观展示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害

人类对动物的残害是一种社会冷漠现象, 但是在这类新闻的报道中, 有些电视媒体甚至对这种残害行为持认同意见, 这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错误影响。例如, 在云南地区接连发现狂犬病患者后, 当地兴起了一种打狗热, 当地的电视新闻媒体不仅没有对这一行为加以谴责, 甚至还对这种残暴行为表示了一定的肯定和赞赏, 表现了对生命的冷漠, 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新闻媒体的人性冷漠。

三、电视新闻社会冷漠现象报道弊端的改善措施

避免电视新闻在对社会冷漠现象报道时以旁观者的态度向社会大众传达出错误的思想导向, 电视新闻媒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 坚持救人优先, 新闻其后的报道理念。新闻传播媒体应该帮助在职记者树立救人优先的采访观念, 在采访当事人身处险境的时候应该自觉履行社会救援责任, 在完成救助后再进行新闻采访。近几年, 随着社会各界对社会冷漠现象的反思, 救人优先的采访理念在众多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视下已经得到推广,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所以各地电视台更应该对这些媒体进行效仿, 在关注新闻的同时注意电视新闻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例如, 江西电视台的记者就曾在火灾现场的采访中, 放弃采访, 冒火救人,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其次, 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原则。电视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原则, 在实际采访和报道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事件发生的过程, 也应该对事件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以及可能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影响加以重视, 表现出对社会冷漠现象当事人的人性关怀, 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情感加以考虑, 避免因为报道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也应该通过报道中的人性关怀向社会大众展现出正确的舆论导向, 进一步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 虽然电视新闻在反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报道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但是如果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身份对这些冷漠现象进行阐释, 不但不会引起社会大众对冷漠现象的反思和改进,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错误的影响, 进而加剧社会冷漠问题的发生。所以, 电视新闻媒体一定要正确看待自身位置, 通过优质的新闻报道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产生正向的影响, 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亚男.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2 (3) .

[2]刘江虹, 陶柱标.关于当前社会冷漠现象的几点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 2 012, 26 (4) .

[3]王志远.社会冷漠的博弈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4) .

[4]王鑫, 李秀芳.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兼析体制性因素的道德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41 (3) .

[5]鞠鑫, 余鹏彦.社会转型期道德冷漠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探析——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1) .

[6]张丽丽.社会冷漠现象原因及对策探讨[J].学理论, 201 4 (30) .

8.产生社会冷漠的原因 篇八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对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养成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决定了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

2.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

青少年正处在树立“三观”的黄金时期,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为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追求人格的尊严。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认识论和科学精神综合了一个人所需的立身处世的道德修养、伦理观念、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团结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优良传统,占领思想阵地,塑造新一代的道德灵魂和精神风貌,使青少年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完善自己的人格,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传统文化有利于陶冶青少年高雅的情趣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游戏、漫画、电视、电影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充斥着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在快餐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容易受到文化垃圾的引诱和毒害,致使他们意志薄弱、思想浮躁、缺乏自信,生活情趣低级庸俗。

情趣体现了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时代,青少年的情趣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情趣与他们的个性品质、修养、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传统文化在陶冶人的情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传统文化作品绘制着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情趣和审美追求。传统经典文化中所描绘的恬静的湖泊、巍峨的山峰、青青的草原装点着多少壮丽的风光,流传着多少优美的传说故事,蕴蓄着古往今来无数骚人墨客汲取不尽的多少诗情画意!更激励着青少年一代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怀。传统文化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人情之美,时时感染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启发他们的理性思考,获得真善美的艺术享受。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境界提示青少年不要堕入俗流,在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宠辱与得失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情感调控能力,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这样,在未来面对纷乱的环境、物欲的诱惑、生活的挫折时,就可以用平和达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提高识别高雅情趣和庸俗趣味的能力,自觉抵制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个人的影响,自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发展志趣,陶冶情趣。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冷漠与

拒绝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1.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影响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导致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可以反映在语素、语音、词汇、语法甚至符号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是指语言中某一要素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中所起的变异,而是指由此一时期到彼一时期一种语言中某个要素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由于受到西方强势文明的压迫和打击,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语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割断了现代人与传统语言之间的联系,可以说,传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己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的青少年,不要说先秦古籍,就是明清文章读起来也会感觉很陌生,大陆青少年更是连繁体字也辨识不了多少,由此导致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拒绝。

2.百年屈辱史的战乱和文化心理伤痛影响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奋勇急起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文化斗争。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高举科学与民主两大旗帜作为前进的目标,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过分强调封建糟粕的一面,对其批判有余、继承不足,“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予以了彻底的否定和清除。这种在指导思想上和认识上的失误,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巨大断裂,直接的后果是造成了整整一代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上的空白,间接的也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普遍漠视态度,造成了传统文化多是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认识现象。

由于历史的惯性,直到今天,一些人仍缺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当代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还比较有限。

3.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影响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国近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结构、价值观的根本变化,导致了语言的根本性的变化,反过来语言的变化又强化了价值观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恰恰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的。由于传统语言社会功用的消失,它所代表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也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在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面前,难免缺少冷静成熟的分析和取舍,易受实用因素的牵制,表现出一些实用倾向的价值取向,使得青少年对必学科目以外的知识和教育,尤其是那些与“实用”没有直接联系的人文类课程与书籍缺乏兴趣,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籍距离现代社会又比较遥远,不可避免地被青少年所忽视。

4.外部需求的缺失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拒绝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青少年是根据行为主义的教育理念培养起来的,没有形成内在的认知结构和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据环境需求而决定取舍。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符合人性需求的东西,才会使人感到有价值。如果把需求与价值视为因果关系,则其间自然含有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满足。这样就可以将需求——满足——价值三者间的因果关系,视为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学习的心理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仅靠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的学习行为。相反,环境因素、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项因素相互作用才能构成学习行为。可以说,这种社会学习论相当重视学习时个体本身的自主性。班杜拉认为人类的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两种途径完成的。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和抽象模仿。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就价值取向而言,青少年主要是以象征模仿和抽象模仿完成的。更主要的是,青少年经过模仿而习得的行为,由于和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一致而得到认可和赞扬,这样反馈回来的信息又强化了学生的行为。就中国近现代社会而言,西方文明不但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了中国,也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长足进步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力征服了中国,国人不得不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中国青少年生活在以西方思维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拒绝是必然的结果。

5.内部动机的缺乏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冷漠与拒绝的根本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由内发产生的。学生与生俱来便有内在的成长潜力,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和作用只是辅导,只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强迫和压制。“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仅仅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矫正,而必须从设法改变他的知觉或信念着手,人是先有不同的信念而后才有不同的行为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阅读学习没有兴趣,其实是在青少年的知觉或信念上,认为传统经典文化没有什么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的内在动机,其理念在教育上的运用则是强调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主张先了解自己要重于知识的获得。从教育学来讲,教育者在教授青少年知识前应设身处地从青少年的立场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只有青少年认为学习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所学内容正符合他们成长的需求,而且青少年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有能力学到教育者对他期望的程度。只有如此,青少年才会努力向学,主动阅读传统文化,不须过分强调外力的控制,他就会自动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冷漠与拒绝是青少年缺乏学习动机的必然结果。

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的实施

1.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继承和保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二是在于将传统文化放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重新的整合与优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更新和创造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

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于三种前提: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精华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其二,青少年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承受者与创造者,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没有透彻、全面的了解,那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则是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未来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创造。其三,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才是最现实的、最具体的和充满活力的。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2.调整现行的课程结构

各级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确立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强调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传统教育。设置人文学科,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作为学校人文学科课程的重要部分,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学科的学习质量。如可以举行中国古典文学水平达标测试、设置多种形式的选修课;举办传统文化学术讲座、书评会、辩论会等,以引导学生接触古典原著,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要建立一支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落到实处。

3.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

现代高新技术己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也要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将教育性与趣味性融合到一起,使其具有更大的可读性。特别是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将传统文化资源网络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黄金时段播出节目的监管,彻底清理各种不良广告;挖掘优秀的传统剧目让青少年欣赏;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加强软件开发,研制一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的软件,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4.加强对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

多读书,尤其是多读古书,会使人思想敏锐,情感细腻,谈吐高雅,气度不凡。要使青少年认识到,学问修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校所在地独具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分析鉴别,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貌似现代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进行纠正,真正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融于一体。

5.营造全社会尊重、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决非一时一刻或一个方面、一种方法所能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政府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纳入到高考范围,并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重视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千方百计地引导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学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学校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并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之中,结合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同时还要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别开生面的活动,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发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校本教育课程。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课堂也要重视对子女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政府应支持扶助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表演等,以此来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9.浮躁产生的原因 篇九

人们总是在决定是否学习之前试图弄清楚“这东西究竟是否真的有用?”这个貌似合理的想法,实际上是很愚蠢的。首先要知道的是,每个人的心智都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受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没有学会某一项技能之前,很难知道学会那样东西究竟有用到什么程度。反过来,当看到人们某个人拥有一项技能,而判定此技能非常有用的时候,又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学习并精通一项技能,往往需要5到时间。

所以,想进入“踏踏实实”的状态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一件事情:学习的真正乐趣不是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身有趣。“学这个有用吗?”的正确答案不是“有用!”,也不是“没用!”。正确答案应该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10.产生包茎的原因 篇十

包茎包茎多数为先天性。有一部分是在包皮过长的基础上反复感染,造成粘连不能翻起所致。包茎比起包皮过长来对人身体的危害要大得多。有些严重的包茎,包皮口窄如针孔,排尿时包皮鼓起如球,排尿不畅。由于包茎、尿道口狭窄,排尿时膀胱括约肌收缩,膀 胱内压在克服尿道阻力之前或同时,也超过了膀胱毛氏鞘所 能承受的压力,尿液沿输尿管返流,输尿管、肾盂扩张,引起上尿路细菌感染,疤痕形成,而导致继发性反流性肾脏病甚至肾功能损害。

包茎的分类

一、萎缩型包茎,短而薄,紧包头,二者粘连在一起,使阴茎发育受到限制,因此阴茎短小,阴茎头变形,甚至呈一挛缩的硬韧结构。勃起时感到不适或疼痛,影响性功能。若包皮口与尿道外口恰在同一个位置,包皮口狭窄不严重时则排尿尚不影响,否则即有排尿不畅或排尿困难。

二、肥大型包茎,包皮肥厚过长,引起排尿费力,尿线变细而分叉。包皮口狭窄较重者,排尿时包皮囊先被尿液充盈,而呈球状,然后排出尿液。包茎并发症有下尿路梗阻、上尿路积水、肾功能损害,腹股沟疝、脱肛、阴茎包皮头炎、包皮结石、局部炎症经常刺激可引起夜尿增多、阴茎头及包皮白斑病,乳头状瘤等,另据有关资料显示90%阴茎癌患者与包茎、包皮过长有关。

三、包皮嵌顿:是指包茎的并发症,由于包皮口狭窄,而强行将包皮翻转到冠状沟时,狭窄的包皮口在该处形成一很紧束的狭窄环,即产生了嵌顿包茎,多见于儿童好奇抚弄阴茎包皮所致,或将包皮上翻而不及时复位时,也能引起嵌顿性包茎。由于狭窄包皮口的狭窄,包皮不能翻回复位,使阴茎头血液循环障碍,因而阴茎头及包皮水肿,疼痛难忍,如不及时处理,狭窄处可能发生糜烂、溃疡,甚至阴茎头坏死,脱落。

四、生理性包茎:这类包茎多数是先天的。新生儿包皮内面和龟头表面有轻度粘连,阻碍包皮翻转至冠状沟,这种包茎称为生理性包茎。出生后2~3年内随着上皮粘连被吸收而自 然消失。

五、真性包茎:真性包茎这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指三岁以后包皮仍不能翻转至冠状沟者。有时包皮口小如针尖,妨碍阴茎发育,排尿时尿液在包皮内积聚,使包皮膨大如球。真性包茎需在9岁以前作包皮环切术,否则容易引起包皮龟头炎、尿道外口狭窄。此外,包茎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形成包皮垢,包皮垢积聚可形成包皮垢结石,长期刺激可诱发癌变。

六、假性包茎:假性包茎,勃起时只需用手将之拉下,就会露出龟头,甚至在勃起时便自动突围而出。包茎大多属于假性的,因此,对性事不具任何障碍。

七、 继发性包茎:包皮过长者由于创伤,感染引起包皮口疤痕形成,造成包皮口狭窄,包皮不能上翻。这种包茎称为继发性包茎,这种类型的包茎很严重必须动手术治疗。

包茎的并发症

11.小议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篇十一

和其他所有的物体一样,气体也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是分子动理论中涉及的内容.让我们用它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密封在一个容器中,那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些气体将会充满整个空间,表现为它的体积,同时,由于容器壁的密封阻隔,大量的分子将会持续不断地撞击容器壁,从而产生压强.

很显然,此过程中,容器的作用是将气体束缚在其中,是气体压强产生的一个外在条件,而真正导致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分子的热运动.

进一步的研究得出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V=nRT(式中的p为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是被封闭的气体的分子数目,R指的是一个常数,T指的是气体的温度),分析公式不难看出,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根据p=nRT/V,由于分子数目n和常数R的值不变,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对容器壁产生压强越大;而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质量一定,因此分子数目就一定,体积越小,分子越密集,则产生的压强越大.总而言之,一定质量的气体,其压强的大小与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越高,体积越小,产生的气体压强则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气体压强的产生与气体是否受到重力作用没有任何关系.

2.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地球周围充满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混合组成的空气,我们将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为大气.同样的,这些气体也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那么这些分子就必然要对浸在其中的任一物体不断地产生撞击,每次撞击,空气分子都要对物体的表面产生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撞击的结果就表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所有浸在大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再来看看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既然大气压也是由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那么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影响热运动的主要因素即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则对物体表面的撞击次数就越多,同时,分子动能也就越大,因此产生的压力、压强也就越大.

接着我们来考虑分子的数目对大气压强的影响,我们知道,处于地球周围的空气其实受到两种作用,无规则的热运动使气体分子能均匀地分布在它们所能到达的空间,而重力的作用则要使气体分子相对集中的聚集在地面附近(重力的这种作用其实相当于容器对气体的束缚).当这两种作用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分子的分布情况可想而知,在空间随高度呈不均匀的分布,高度越高,气体密度越小,表现为气体越稀疏;越接近地表,气体密度就越大,表现为气体越密集,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浸在其中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撞击的次数就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因此,大气压强才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综上可知,大气压强的产生是因空气分子的热运动撞击浸在其中物体而产生的.大气压的大小决定于大气的温度和气体密度,温度越高,气体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而在此过程中,重力作用就像一个容器,束缚并改变了大气的疏密程度,是产生大气压的外因,并不是产生气体压强的原因.

从影响压强的因素不难看出,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并不是一回事.

3.一点建议

上一篇:预验收整改报告下一篇:高中英语说课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