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阅读指导(精选16篇)
1.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一
树林里长着两株杜鹃花,红杜鹃的花红得似火,白杜鹃的花白得像雪。
几只凤蝶飞得又累又饿,路过树林,“呀,快看,那里有株白色的杜鹃呢!真美呀!”凤蝶们请求到白杜鹃的花朵里歇一会。谁知白杜鹃冷冰冰地说:“哼,我这么美丽洁白,你们的身体会把我的白纱裙弄脏的!”
凤蝶们只好悻悻地离开了。红杜鹃却热心地接待了他们,并把新酿好的花蜜给他们品尝。凤蝶们高兴极了,喝了花蜜,又在花朵里美美地睡了一觉,才离开了。
就这样,白杜鹃总是拒绝蜂儿、蝶儿,而红杜鹃却热情地接待朋友们。秋天到了,因为蜂蝶们给红杜鹃的花儿授了粉,她便结出了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而白杜鹃因无人授粉,没有结下种子。
白杜鹃看看红杜鹃,看看自己,伤心地哭了:孤高吝啬使她失去了许多朋友,原有的优势无人再欣赏,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红杜鹃,看似一时奉献了自己,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2.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二
一节课下来, 我很震惊, 高一的孩子竟然如此优秀!他们竟能将这几篇文章读得如此深透。那些篇精彩的读后感, 难道真的出自他们之手?
春燕说:“请相信我的孩子, 我一无所长, 但我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上去, 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信任我;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喜欢语文;因为真诚, 所以孩子们热爱生活。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孩子们的感情, 这种感情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我在惊诧于孩子们优秀表现的同时, 也为春燕的成熟感到震惊——原来, 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徒劳的——那一野边陲, 原本就不需要我们到达。只要天边有一道亮色, 这何尝不是一种心安呢?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春燕上课时的笑容和她与每一个孩子交流的眼神。以前总觉得她上课比较拘束, 原本轻松的课堂总显得有些生涩紧张, 但这一次, 春燕完全放开了。在她眼里, 似乎再没有那么多压力与羁绊——是什么让她如此轻松?是她的自信!是她的真诚!是她对孩子们的每一份投入!其实, 有时候我们要更真诚一些, 更亲和一些, 更投入一些, 心到孩子中间去了, 身边一些影响教学的负面因素自然也就没有了。心无旁骛, 把真情泻在孩子们身上, 这才是我们课堂的基础。就像创作一幅油画一样, 先要刷好胶、打好底, 任何粗制滥造的底都是养不出好画的。
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春燕非常擅长展示孩子们的成果。纵观整个课堂, 春燕展示了好几位同学的读后感, 譬如黄展滔、王平和刘慧茹等等。当那些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的时候都很激动, 其他同学也非常羡慕。后来我也到学生中间调查了一下, 相当一部分同学都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出来, 他们也会为了这样一种“荣耀”而努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了这样一种创作的兴趣与冲动, 那还何愁孩子们不愿动心去思、动笔去写呢?
春燕准备得很充分, 这一点也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现在到处都在讲高效课堂, 但说实话将这种提法原原本本地搬到我们高中语文课堂并不太合适。真正有效的语文其实在课外。春燕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她提前将相应的阅读材料 (三毛的《紫衣》, 纪君祥的《黑发》, 龙应台的《目送》) 发放给了学生, 并让学生精读, 然后写上一段两百字的读后感。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成功, 如果我们把三篇阅读完全放到课堂上去, 也许学生一节课仅仅只能读完, 而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她这种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的做法再一次提醒了我们: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提纲挈领的引导,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 必须要让孩子们在课外、在生活中去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察一位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是这位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春燕的学生能够在课外去做那么多事情, 足见她在这一方面的成功。
最后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她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感情将《目送》朗读了一遍。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以前我们的阅读课总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在今后的阅读课中,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去领受文本中的情感, 然后与孩子们产生一种共鸣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那几篇文章——
紫衣没有了, 但那些印在紫衣上的梦却不能没有。同学会?是的, 母亲为了自己的梦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 然而那一场雨, 那一辆消失在眼前的军用卡车载走了她对自己青春梦想的最后奢想, 多年以后, 她呼天抢地的叫喊声没有了——孙子, 只有自己的孙子才是自己的念想——梦呢?童年的梦呢?所深深爱着的童年的梦呢?难道风烛残年的时候便只能将曾经热望的梦想抛却?不, 我们本该记得曾经那一陲野际——虽然渐行渐远, 但我们亦曾感过、亦曾爱过、亦曾追逐过!人生本该释然, 梦里千回, 此生虽不可得, 常记在梦中如何?
春燕的课让我明白, 我要告诫我的孩子们:用爱去记住生命中本该记住的, 用心去拥抱痴梦中所追恋的, 用真诚去善待周围所深爱的——即便, 有些东西我们一生都不可得。
母亲的头发, 发里的纱袋, 纱袋里的那一拗深情——那是一种寄寓, 一种为爱者铭记的寄寓。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的日积月累的谷黍, “我”何以在饥馑中走向成熟?如果没有母亲藏在纱布袋里的日积月累的执守, 我何以在熟睡中突然清醒?
是的, 有一种爱需要永远地藏在别人最不易记起的深处。即便深处最终变成彻底的沙漠——如果有一天, 我的孩子们记起了我, 请走到我的心间, 真切地说:“你的悄无声息, 是我人生最大的寄寓。”
我又想起龙应台的《目送》——“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是吗, 不必追的!一切爱的关怀, 一切心的寄寓, 一切看似虚幻但却真实的努力, 都是我们一个人送走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送走第三个人, 第三个再送走更多的人——如是而已!
我要让我的孩子知道:我们要将这种寄寓一直传递下去——因为这一切, 可能影响别人一生!
是春燕的课让我再一次品悟到了人生。作为一名老师, 我怎能不将这种人生中看似在天陲、实则在我们心中的生命的意义传递给学生呢?
这种生命, 便是一种爱, 一种不计得失、却常记在心中的大爱。
3.浅谈童话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篇三
一、品味——初步的体验
1、品人物
在《稻草人》这篇童话中,毫无疑问主人公便是稻草人,因此笔者直接出示了故事中介绍稻草人的句子。从语句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故事主人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无人问津,站在田间地头为主人驱赶鸟雀的稻草人。叶老为何会选择一个稻草人成为这篇童话的主人公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稻草人?悬念一设,学生的阅读兴趣陡然上升,开始跟着稻草人走进故事。
学生读完故事后,大致能了解到主人公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愿意帮助人但是却无能为力的稻草人。有了对主人公的准确定位,笔者乘势提问:稻草人有助人之心,可为什么没有助人之力?因为童话的幻想虽然是异想天开的,但童话作者在写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的时候,一定要符合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的生活逻辑。所以借此笔者告诉学生童话的幻想天马行空,但并不是毫无边界的。
2、品情节
《稻草人》按照故事的发展和主要内容的变换,可以划分成四个情节,即:飞蛾在稻田产子导致老太太的农田绝收;渔妇为了生计辛苦捕鱼而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鲫鱼在船板上艰难的跳动求生;被出卖的的女人绝望中走向死亡。毫无疑问,这四个都是令人唏嘘的悲剧情节,课堂上只需抓住一个情节进行分析,授学生以“渔”,其余的三个情节他们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3、品语言
稻草人面对可怜的渔妇时有这样的反应:他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给孩子煮茶喝;恨不得自己去作褥,给孩子一些温暖;又恨不得夺下小肉虫的脏物,给渔妇煮粥吃。这是一个排比句,读起来不但上口,而且更能突出渔妇的可怜。作者借稻草人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感和态度。虽是想象但合情合理。
二、想象——兴趣的激发
童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想象力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具有不可缺少且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孩子最爱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他们一次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作童话的机会,定会激发他们对童话的兴趣。笔者在《稻草人》的阅读指导中,运用了代入想象和内容想象两种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代入想象
《稻草人》最后一句话“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笔者设计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倒在地上的稻草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在学生思考时,大屏幕出示一张张图片——老妇手捧枯萎的秧苗哭泣;渔妇一脸无奈地抱着病恹恹的儿子;鲫鱼死在了木桶里面;自尽女人的尸体漂浮在河面上。一张张图片给了学生视觉上的极大冲击,感受到了稻草人内心无穷的悲哀。
2、内容想象
在品味“渔妇为了生计辛苦捕鱼而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个情节时,笔者请学生想象渔妇和孩子在平时过着怎样艰苦的生活。于是有的学生想象渔妇衣食住行的简陋;有的想象渔妇独自养家的辛劳;有的想象渔妇家庭生活的悲惨……打开了学生思想的栅栏,他们的想象别具一格,甚至让笔者喜出望外。
三、感悟——情感的升华
1、在表演中感悟
童话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其细腻的情感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在童话阅读指导时创建精彩的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与生活相关的体验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也锻炼了表达能力。而感悟文学内涵的过程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在课上,笔者请两位学生演一演渔妇和她的孩子,他们之间有一段隔空的对话,虽然简短却令人心酸。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倾入了情感,将病床上孩子呼喊母亲的虚弱和无力以及母亲的愁闷和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学生的怜悯之心和善良之情得以触动,为接下去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这一故事创作背景埋下伏笔。
2、在朗读中感悟
童话语言虽然是通俗易懂,但是仍然需要依靠朗读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进行童话教学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除范读、齐读、个别读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角色朗读,在表演中读。让学生在读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读中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让学生反复读稻草人因为帮不了渔妇而内心自责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渔妇的无助,走进童话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碰。
3、在引导下感悟
某些童话故事的创作与作者当时的心情或所处的环境有所关联,甚至是反映现实社会。我们要真正读懂这样的童话,就得知道这些童话创作的背景,而这需要教师课外做好功课,课内加以引导。
4.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四
教学目的:
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 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教学准备:《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播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猜故事名字。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安徒生资料。
2、集体交流,评议:谁的收获最多。
3、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出示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师补充资料)
(三)、了解童话目录
1、咱们班同学带来的《安徒生童话》有很多种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儿童版、完整版等„„
2、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教师指导学生看目录。
(四)、阅读方法指导
1、找到了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了,那么我们怎样阅读童话呢,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来交流交流。学生交流自己阅读方法心得。
2、同学们说的办法可真好,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就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好几遍,甚至能背诵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读一读你手中的《安徒生童话》中你最喜欢的那篇文章。
3、(课件出示)阅读童话应逐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五)、口语训练。
①我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故事是(),这个故事主要讲()。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因为();或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因为();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学生自由读书、交流。教师从“故事情节”、“故事人物”、“故事道理”等方面进行随机指导。
五、总结延伸:
1、本次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2、总结:今天,我们穿越百年的历史,在“安徒生童话王国”一起沉静在纯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重温了那些带给我们欢乐和忧伤的童话。课后,我们还要经常读更多的安徒生童话,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我们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3、布置故事会: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班级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安徒生童话
阅读方法:
1、认真朗读,弄懂内容。
2、品评人物,理解道理。
5.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 篇五
县二等奖
清新县太平镇天塘小学朱理娇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怎样引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师生共读,解答疑问法
二、设疑诱读法
三、想象阅读法
四、角色扮演法五.提问阅读法
六、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法
【关键词】:引导师生共读解答疑问设疑诱读想象阅读角色扮演
提问阅读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显浅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一篇篇优美的童话,就像一片片神奇而美丽的树林。怎样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师生共读,解答疑问法。
儿童的读物主要以插图故事为主,我们不妨用儿童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师生共读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而且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比如:在共同阅读《小麻雀》一课时,有部分学生会问:“普季克为什么感到十分高兴?”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普季克学会了飞的本领,所以觉得十分高兴。”又如,有些学生会这样问:“普季克为什么觉得鼻子酸酸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妈妈为了救普季克,尾巴上的羽毛被大花猫咬掉了,尾巴变成光秃秃的,普季克感到难过,所以觉得鼻子酸酸的。”这时,我们就可以教育学生:“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这样,学生不但能体会读故事的乐趣,而且能读懂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二、设疑诱读法。
《大拇指汤姆》这个童话故事,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找出大拇指汤姆都有哪些神奇的经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一读。在班里进行评比,看谁读得最快?懂得最多?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情绪高涨,很快就找出了大拇指汤姆有以下神奇的经历:
1、不小掉进母亲调的面糊里;
2、被奶牛吃进肚子里;
3、被乌鸦叼走掉进大海里;
4、被大鱼吞进肚子里;
5、被厨娘从鱼肚子里取出来送给国王,成为国王的玩偶。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想象阅读法。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相结合。例如在阅读《丑小鸭》一课时,老师不妨在学生阅读过课文后问:“读完课文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故事中的角色说些什么?从题目中选择一题,然后交流。”(出示:
1、对丑小鸭哥哥姐姐说„„
2、对鸭妈妈说„„
3、对养鸭的小姑娘说„„
4、对小鸟及猎狗说„„
5、对农夫说„„
6、对丑小鸭说„„)这样的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四、角色扮演法。
当学生熟悉了故事中的内容,老师和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在阅读《金奖章》这篇故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让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让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以及做出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神态。比如,扮演老鹰的学生,通过老鹰所说的话,要充分体现老鹰喜欢武力、善于攻击的个性。扮演乌鸦的学生,通过乌鸦不声不响地在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这一动作,要体现乌鸦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扮演喜鹊的学生,通过喜鹊的神态,把喜鹊的得意之情表达出来。这样的阅读不但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能加深他们对故事的印象。
五.提问阅读法。
让学生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们在阅读《美丽的公鸡》这篇童话时,让学生思考:“看看文章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出全文要说
明的道理?”阅读时,要认真思考,如果能准确的找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人们做事”。这一句,就是所要说明的道理,那么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阅读《骆驼和羊》这篇童话时,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认定课文中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的短处是不对的。”就是所要说明的道理,那么也就真正了解了这篇童话的写作目的了。
六、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
采用比较人物的不同表现法的方法阅读童话,既可通过一个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法,又可采用几个人物各自表现的互相比较法。如:我们阅读《小猫钓鱼》这篇童话时,就可抓住小猫开始钓鱼时,是三心二意的,结果连一条小鱼也钓不着;后来是一心一意地钓鱼,结果钓到了一条大鱼。通过对比,便可以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来。再如,阅读《群鸟学艺》这篇童话时,可通过群鸟学艺的态度和它们所搭的窝质量的对比,我们便可以悟出:“对待学习,应该虚心、耐心,不应该骄傲,草率”的道理。
6.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六
1、通过阅读指导,渗透读书方法,能够完成读书卡,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安徒生及其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喜爱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童话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故事《皇帝的新装》、课件 、《安徒生童话》书 、 读书卡
教学过程:
一、看故事激趣导入,揭示主题。(4分钟)
1、看故事《皇帝的新装》。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爱看书了,老师也爱看书,但我最喜欢看童话故事,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多媒体出示故事《皇帝的新装》,学生看故事。)
2、揭示主题
这个故事多有趣啊!大家有所不知,这个故事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近安徒生,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板书:走近安徒生,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
二、走近安徒生(6分钟)
1、学生汇报课外对安徒生的资料的搜集情况。
同学们平常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搜集好了吗?(估计学生搜集好了)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搜集到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①请1、2个学生介绍安徒生。②请3个学生用画展示自己最喜欢看的故事。)
2、过渡:大家真会搜集资料!其实安徒的生一生都倾注在他的作品中,为孩子们谱写了很多童话故事,为全世界的.孩子们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等不及了,我们就赶紧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吧。
三、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25分钟)
师生共读《安徒生童话》,指导读书方法。
1、明确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5分钟)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有关童话故事的,大家还记得用什么方法阅读童话吗,谁来告诉老师?(请学生说,老师边课件出示板书)
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认真读,边读边想
读书方法 划出好词语、好句子
在深刻的内容旁作批注
做好积累,写下收获
2、师生共读故事书中故事,完成读书卡。(10分钟)
共同读,小组讨论,小组完成读书卡。
3、学生交流共读情况。(10分钟)
①学生展示读书卡。
看到大家这么认真读书,积累肯定不少了,有请小组长展示展示你们组的读书卡。
四、总结延伸(5分钟)
1、小结:同学们,其实每本书里面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能跟大家一起走近安徒生,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老师感到很高兴。那请大家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2、延伸: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以书为伴,希望我们同学都能走进更多的童话世界,成为我们班的阅读之星。
附:板书设计
走近安徒生,走进安徒生童话世界
――《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
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认真读,边读边想
读书方法 划出好词语、好句子
在深刻的内容旁作批注
做好积累,写下收获
7.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七
自主阅读是指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数目。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但是根据观察, 发现幼儿们在快乐书吧里难以快乐阅读, 尤其是自主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
二、自主阅读游戏的现状分析
(一) 幼儿自主选择率较低。通过八个班级的观察与统计发现, 平均每个班会有3个名幼儿参加, 排除每个班自主选择的方式不同, 根据统计发现, 快乐书吧总是最后没有轮到选择的幼儿无奈情况下选择了书吧。他们觉得书吧不好玩, 每次都是看书, 我们要去建筑工坊, 从中可以看出快乐书吧在自主选择上就处于劣势, 幼儿选择积极性不高, 书吧的定型思维模式影响了幼儿对其的选择。
(二) 幼儿阅读习惯不均衡。快乐书吧面向的群体是中大班幼儿, 而中大班幼儿无论从年龄特点还是行为特征方面来看都有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大班的幼儿相对中班的幼儿阅读习惯较好, 他们能够知道认真阅读的姿势以及书吧里阅读规则, 而中班的幼儿安静阅读的时间较短, 更多的时间是用于伙伴之间的玩耍与交流, 有的甚至是躺在地毯上休息了。大班幼儿知道哪里拿的书要及时归还到哪里去, 而中班幼儿的整理意识明显没有大班幼儿好, 因此, 这样的阅读习惯差异, 明显影响了教师对整个活动的指导。
(三) 幼儿阅读水平差异大。混龄阅读活动的开展, 本身就产生了阅读水平的差异, 但是从目前幼儿阅读水平上的观察来看, 中班幼儿的阅读水平薄弱, 他们对于画面的理解比较单一, 不全面, 而大班的幼儿因为有文字的帮助, 可能将画面的内容解释的更透彻。针对不统一的阅读水平, 教师难以进行集体指导, 因此介入的指令性的语言较多, 而忽视了指导性的语言, 因此幼儿对书吧的兴趣越来越差。
三、绘本自主阅读游戏指导策略
(一) 形式多变, 激发阅读兴趣
1.阅读中渗透角色游戏。例如模仿电视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引导幼儿扮演主持人“讲故事”, 把自己看到的绘本图书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看谁讲得多讲得好。这样既让幼儿有一个交流阅读收获互相评价的平台, 同时也培养幼儿大胆讲述、注意倾听的品质, 并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动力。
2.阅读中渗透于文学活动。例如情景表演, 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 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还让幼儿觉得图书原来除了用来看还可以用来“表演”, 是这么有趣。又如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文学作品语言明白流畅、具体形象, 富有节奏感和儿童情趣, 其内容丰富多样, 有的滑稽诙谐, 有的优美抒情, 有的想像奇特, 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 语言激励, 巩固阅读习惯
1.抓时机推广。教师要善于观察, 从细节处发现亮点, 继而将亮点进行推广, 让更多的幼儿来了解这个亮点, 从而发生连环反应, 带来一系列的模仿行为, 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2.多维度表扬。表扬的语言要简洁, 要有针对性, 而不是简单地敷衍, 例如, 某天, **小朋友很认真地在翻阅图书, 没有受旁边小伙伴的影响, 当她看到不懂的画面时, 还赶紧过来问老师, 这时教师就有意将声音提高, 说道:“这本书你看得真仔细,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 这个画面是找不出来问题的, 它在和小朋友躲猫猫, 你认真看了, 所以第一个把它找出来了。”说完, 立刻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关注, 幼儿们赶紧将头伸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这时老师故作神秘地不揭晓, 中大班孩子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仔细阅读了。
(三) 布置阅读情境, 渲染阅读气氛
1.创设表演情境。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 其中表演就是将阅读用肢体、语言等辅助展现图书的一种形式, 因为针对不同的绘本图书, 制作不同的表演材料, 创设表演情境。例如, 绘本《一只猪和一百只狼》的故事, 其中每只狼都是不同样的表情, 这只猪在不同情况下表情和心理活动都是不一样的, 针对这样的情节, 幼儿们表演的非常出色, 尤其是表情的表现, 那种害怕, 那种放心, 那种聪明都胜过语言的展现。通过表演, 教师抓住时机询问, 为什么你们会表演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那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个故事的呢?看的, 就是阅读过了才知道去表演出来, 所以推荐小朋友阅读《小猪变形记》, 下一期我们的表演剧本就是它了。通过这样的引导, 提高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2.选择适合的题材。书吧里所有的图书都是绘本图书, 绘本图书室适合中大班幼儿进行自主阅读的题材, 因而, 每次阅读活动, 提供同样的绘本图书, 这样幼儿就能引起共鸣。例如, 在阅读绘本图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过程中, 大班幼儿出现换牙的情况, 因此他们最有体会, 此时就不断地有问题提出, 中班的幼儿则是专心地去看、听大班幼儿的描述, 所以就围绕这个绘本开展的自主游戏活动, 幼儿非常的感兴趣, 因此看来, 题材的选择也非常的重要, 符合幼儿的需求是最终的目的。
自主阅读游戏是让幼儿在阅读中享受不同样的游戏, 在变换多种形式的快乐书吧里, 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图书、自主阅读图书、表演图书、制作图书, 让阅读成为多形式, 成为幼儿们喜欢的游戏方式。
摘要:说起游戏活动, 肯定会联想到一群群幼儿热闹轰轰地搭积木, 角色扮演等, 肯定没有想到, 阅读也能成为一种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 让孩子一边阅读, 一边成长。
关键词:阅读兴趣,指导,游戏
参考文献
[1]张明红.早期阅读教育改革趋向前瞻[J].幼儿教育, 2005 (03) .
[2]周璘.如何进行幼儿的自主阅读[J].少年儿童研究, 2011 (06) .
8.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篇八
1.框架式阅读,把握整体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提高理解水平。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不管阅读什么文章,都要从“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内容、形式和鉴赏,这三个方面也就是阅读的“框架”。在阅读中,要理解文体特征和掌握阅读方法。读诗歌主要应该抓住情感、意境和语言,读小说主要应该抓住人物、情节和结构,读散文应抓住散文的表象(形散)和实质(神不散),读戏剧应抓住对话和冲突。这些阅读的方法就是一个个阅读的框架。例如教学《给我的孩子们》一文,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框架式阅读思考:谁给我的孩子们?给孩子们什么?给我的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要给孩子?这四个问题的思考把握,能一下子抓住课文内容和思想,也清晰了学习环节和思路。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实践表明,框架式阅读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全面把握。
2.问题式阅读,着眼探究
不会思考,不会提问,就不会有发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反复阅读课文,就所读的课文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这些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关于课文形式的;可以是自己经过思考有了答案的,也可以是经过思考仍没有答案的。总之,读了课文必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阅读戏剧《威尼斯商人》,可以边读边提出问题:为什么鲍西亚一上场,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她掌握了什么金钥匙呢?在学生理解了一磅肉条约的漏洞后,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联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条约漏洞的纠纷呢?怎样避免呢?这样问题式阅读,能够使理解更加深入。又如学习古文《愚公移山》,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愚公真的移山成功了吗?神仙帮助移走山,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呢?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但愚公为什么不移屋,偏要移山?这样的质疑问题,能够使课文内容开掘更加深刻。实践证明,带着问题的阅读使学生思维变得广阔,并敢于向课本发出质疑提出挑战,有效培养学生深刻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3.比较式阅读,注重辨析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理解事物的重要基础”。在阅读教学之中,可用比较的方法把相关的内容观点整合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以把文本读深读透读活。比较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字词句之间的比较,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有篇章笔法等方面的比较。一些文章选作教材时,作者和编者又作了精心的删改,有时还能找到作者的原稿。对此可用比较法来阅读,对修改处反复比较、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和作用。有些文章在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方面颇有相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比较式阅读,能够展开联想贯通环节,深刻理解文章的要旨,有利于启迪思维深化认识。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同为“记”,同是作者在被贬时所写,两人都有一种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感,但细细辨之,两文思想情感又有所不同。《岳阳楼记》文作者具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境界堪称高尚。而《醉翁亭记》文作者表达出一种与民同乐的思想,但多多少少带有一点于欣赏山水中流露出的抑郁情怀。可见,比较是开拓思路的好方法,比较式阅读,能够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4.感想式阅读,突出共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阅读中应该用心去读文章,提倡学生对阅读的文本发表有关感想,可以是文本或者是文本语句的片言只语的批注,可以是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的联想,可以是对文本流露的思想情感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如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一文时,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体验和阅读感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达成对文本的感想阅读。有学生这样批注:后花园是“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乐园;也有学生联想到鲁迅的“百草园”,感悟后花园、百草园都是两位作家童年天真快乐的缩影;也有学生这样评价:后花园是作家童年的精神领地,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我们自己天真快乐的后花园……这样的感想式阅读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主旨,使学生将文章自觉不自觉地与个人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相结合,用个人的经验去解读文本,使之产生意义,进行再创造。
5.猜测式阅读,激荡思维
欣赏戏剧电影,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剧情的波折引起剧中人命运变化的时刻,我们总要猜测、期待乃至欲罢不能,非要看到结果不可,这就是“悬念猜测”的作用。这种猜测的方法用到阅读中就是一种很好的猜测式阅读法。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此法,要求学生(先不预习文章)阅读文章题目,掩卷沉思,猜测读书:根据这样的题目,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它会怎样写呢?如果来写这样的文章,自己会写些什么呢?在阅读中,有时也可以把文章的重点部分或文章的结尾隐去,让学生根据能见到的文字来合理推测可能的结局。这样做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一次让学生猜测阅读《妈妈,我心中的太阳》这篇文章,有的想到妈妈关心自己的事情,有的谈到妈妈辛勤工作,有的说到自己需要妈妈的帮助引导。及至阅读文章,学生思维有了顿悟,原来文章写了自己刚开学非常想家,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妈看透了孩子心思,说了一番话,使得孩子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妈妈实在是孩子心中的太阳。在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把末尾部分的文字隐去,让学生猜测思考:临下课时,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语言。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创意,及至打开书本,两相对照,阅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更为细心了。实践表明,猜测式阅读,能使学生充满对阅读的期待、思考和探究,时时体验着“忽焉有悟”“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阅读的成就感。
古语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向学生适时适度地传授指导阅读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成为“善学者”,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也能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语文教师。
9.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杨和学区北全小学 张晓萍
一、习作内容:编写童话故事
二、习作类型:半命题作文
三、指导的重点:
1、童话故事中,都应有开头、经过和结尾。还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编写童话故事,要自由、大胆地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化的手法。
3、确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四、习作的难点:
1、童话故事中,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3、注意提示语的合理运用。
五、课前准备:学习《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这篇童话故事的写法及表现人物时运用的提示语。
六、教学安排:2课时
七、习作指导过程:
(一)、出示习作要求: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听过多少童话、寓言故事呀!那些生动优美的故事情节,陶冶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你任选几种动物做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
(二)思路指导:
一般来说,编写童话故事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要求: 1.首先,童话故事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明确的主题。
童话故事可长可短,但在每一篇童话故事中,都应有开头、经过和结尾。还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都应在故事里让读者领悟出来。
2.其次,编写童话故事,要自由、大胆地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化的手法。
我们所说的”人格化” 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动物当人来写。另外,编写童话故事,不能违背事物的特点。例如可以写小鸭子游泳,大白鹅游泳,但不能写小猫游泳等。
3.确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想象一下它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又会怎样。
(三)指导学生写作
批改记录:7.编写童话故事
本次习作学生选取文具盒作为编写童话故事的道具。通过文具们的对话,揭示了一思想内容 个道理:所有的文具都很重要,写文章时少了哪种文具都不行。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更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缺点,在一个集体中要友好相处。
优秀习作能够合理划分自然段,采用首尾照应的方法谋篇布局,习作达到规定字数篇章结构 要求;中等习作能有意识地分自然段来写,学着照应开头,字数接近规定要求达到的数量;张甲庆在老师的一再强调下终于注意到了在结尾处另起一段。
优秀习作: 语言流畅,能够一气呵成,能围绕一定的中心写,文具的对话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来写,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提示语运用比较恰当,在童话故事中,许多孩子敢于把拟人的手法大胆运用其中,如谢佳斌的“钢笔拄着拐杖,铅笔张大嘴巴,胶带挺语言文字 直了腰……”;张甲庆虽然只分了两段来写,但是在人物对话部分,写得别具一格,可见他真的是动了脑筋,仔细思考了一番。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吴凡 许佳阳;习作语句比较流畅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沙雨婷 沙佳龙 蒋思源 钱冉冉 沈佳豪 许文丽 谢佳欣
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习作第一段要求设计一定的情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以铺垫。第二段写文具们之间的争吵,每出场一种文具,就单独写一段,约有一半的孩子做到了。第三段写作为故事的主人——作者,对读者的书写格式、习要求是什么。实在写不出,可以根据《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的结尾来完成本篇习作的惯、态度 结尾。本篇习作是截止目前在格式方面做得最好的一次——没有一段到底的现象发生。由于文具是孩子们的常用学习用品,所以当以他们的文具作为写作的对象时,孩子的主动性及写作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从习作内容到写作的书写格式,都比前面的篇目写得好。但是令人头疼的还是个别孩子的书写,仍然比较凌乱。
习作评讲:7.编写童话故事 评讲目的 1.帮助学生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2.帮助学生围绕一定的中心写。3.继续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借鉴他人写得好的地方,争取写出质量高的习作。
1.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运用相关的四字词语,学过的描写神态、动作的评讲重点 词语、句子等)。2.学习他人习作中运用的好词佳句。3.修改习作后怎样给别人写出比较恰当的评语。
教具准备 课时数 评 讲 过 程 篇习作要本小黑板 学生作文 1课时
1、童话故事中,都应有开头、经过和结尾。还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编写童话故事,要自由、大胆地想象,要善于运用人格求的化的手法
3、确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回顾
本次习优点:本次习作,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习作要求写作文,语言流畅,能合理安排作的首尾照应的结构;能够围绕一定的中心写出文具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大胆进行想整体象。缺点:个别习作篇情况幅短小,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抄写不认真,书写马虎。分析
一、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习作中的优秀习作为例,1.学习好的选材2.学习运用的好的词语、句子。3.学习好的开头与结尾。【教评师读范文,帮助学生认识小伙伴笔下的好词佳句,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讲方样写等等 】
二、以沈楠、吴涛的习作为例,指出法 1.比喻句、拟人句的恰当运用有什么好处2.添加表示动作、神态的提示语可以使习作更加生动、形象。【
1、老师提供提示语范例;
2、自己先修改习作中出现的以上的问题
3、请学习小伙伴帮助修改病句、写得不恰当或不够生动的拟人句、比喻句等】
优秀习作: 语言流畅,能够一气呵成,能围绕一定的中心写,文具的对话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来写,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提示语运用比较恰当,在童话故事中,典许多孩子敢于把拟人的手法大胆运用其中,如谢佳斌的“钢笔拄着拐杖,铅笔张大嘴巴,胶带挺直了腰……”;张甲庆虽然只分了两段来写,但是在人物对话部分,写得别具一格,可见他真的是动了脑筋,仔细思考了一番。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吴凡 许佳阳;习作语句比较流畅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沙雨婷 沙佳龙 蒋思源 钱冉冉 沈佳豪 许文丽 谢佳欣
1.老师分类读范文(提示语写得有特色的: 谢佳斌 张静茹:对话写得精彩的:课张甲庆;结构完整的:沙敏)2.小组内交流读好的习作3.老师出示修改习作的步骤及修改范围;4.学生修改有明显语病的句子、用的不恰当的词语、添加生动、形象的提示语,补充缺少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引号。小结 型习作评讲
堂练习
1、根据本堂课学生学习状况具体评议。
2、本堂课解决了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编 写 童 话 故 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反思 杨和学区北全小学 张晓萍
本次习作学生选取文具盒作为编写童话故事的道具。通过文具们的对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所有的文具都很重要,写文章时少了哪种文具都不行。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更要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缺点,在一个集体中要友好相处。下面就具体情况来分析本次习作的得失: 做得好的方面:语言流畅,能够一气呵成,能围绕一定的中心写,文具的对话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来写,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提示语运用比较恰当,在童话故事中,许多孩子敢于把拟人的手法大胆运用其中,如谢佳斌的“钢笔拄着拐杖,铅笔张大嘴巴,胶带挺直了腰……”;张甲庆虽然只分了两段来写,但是在人物对话部分,写得别具一格,可见他真的是动了脑筋,仔细思考了一番。本次习作在结构上完整的有:沙敏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吴凡 许佳阳;习作语句比较流畅的有:沙敏 张龙 张甲庆 谢佳兵 张静茹 沙雨婷 沙佳龙 蒋思源 钱冉冉 沈佳豪 许文丽 谢佳欣
习作中不足的方面:由于人物对话较多,所以引号的用法也被鲜明的展现出来,总体来说,大部分孩子用了引号,但是只有前引号,却丢了后引号,还有七、八个孩子只有人物对话,引号的用法没有体现出来。全班不到十个孩子,将人物对话中所有的引号都用全。可见,引号的用法,还要再为孩子们多加讲解,更多的是在有情境的句子中练习并巩固。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个别孩子的书写,仍然比较凌乱。
在讲评作文时,我仍然采用一贯运用的方法:
一、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习作中的优秀习作为例,1..学习运用好的提示语、句子。2.学习好的开头与结尾。【教师读范文,帮助学生认识小伙伴笔下的好词佳句,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 】
二、以沈楠(提示语写得简单“xx说”)、沙敏的习作为例,指出:1.比喻句、拟人句的恰当运用有什么好处2.添加表示动作、神态的提示语可以使习作更加生动、形象。【
1、师生经过讨论提供提示语范例;
2、自己先修改习作中出现的以上的问题
3、请学习小伙伴修改有明显语病的句子、用的不恰当的词语、添加生动、形象的提示语,补充缺少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引号。】
10.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篇十
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薛增国
阅读能力是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美国学者哈维兰曾说:“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从整体教学来说,阅读和习作一样是没有固定的方法的;但从细节教学而言,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于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的好:“好
1.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大脑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记录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记录,它将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以及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指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
著名教育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强,武松武艺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和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材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和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三、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求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孕药,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
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此赛却赢了?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况争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四、欣赏性阅读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审美心理的最初层次,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形式感知,是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读者受到情感的冲击,激发起读者的理性和意志去把握文本,并使读者对文本逐渐产生情趣,达到“情往以赠,兴来如答”,从而最终从整体把握文本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
揣摩领悟语言,“揣摩领悟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出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
展开联想和想象,分析评价
五、质疑性阅读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学贵有疑。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法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以笑其肤浅、简单简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以,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
家通过争论、辩解,经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六、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尖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拔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
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发问一句:为什么小扬科生活在他那时代的结局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结局会不同呢?学生据此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对比联想,不难得出新时代好过旧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剥削制度的结论。
11.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十一
阅读阅读能力兴趣课外阅读在与学生的闲聊中,我们知道学生的课余生活最喜欢的是看电视,男孩子最喜欢的是打游戏、上网。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漫画书、明星杂志往往是他们的最爱;在书店,教辅类书、习题集类的书最畅销,很多学生沉没在题海中;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他们最头痛的往往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考试中学生最不自信的就是阅读题。
为了对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一个较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我们对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抽样统计了500份答卷作分析。现列举几项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计划自主阅读占39%,无计划阅读占61%。喜欢读名著《西游记》等的很少,不少的同学喜欢读《流云尼玛》《少男少女》等。喜欢读的图书类别中名著有46.8%;童话寓言有43.6%;卡通漫画、科幻有75.4%;惊险推理有45.8%。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多项选择的结果是:文学作品占43.8%;图书占30%;杂志占42.2%。
从以上几项统计可以看出:
1.阅读范围窄。学生比较喜欢通俗读物,如卡通漫画、科幻等书籍(作品),对科技知识读物不感兴趣。虽喜欢文学名著,但真正读下去,读进去的人数不多。
2.从阅读时间看,时间短,随意性强,没有固定的时间去阅读。
3.从阅读目的看,无计划阅读必然导致消遣性阅读为主要目的。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
5.写读书笔记或摘录占11%,大都是“与他人口头交流”(约占49.4%),甚至看看而已(约占39.6%)。
这次调查显示,课外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发性,还缺少必要的具体的指导。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此,我们深深意识到,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40分钟的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很有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阅读对成长有“很大帮助”的占52.4%,有“一定帮助的”占41.2%;认为自己文学鉴赏能力“一般”的占75.5%;而学生古诗的背诵数量“20~30首”的占46.4%;“30~50首”的占27%。
可見,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其质量很令人担忧。一般存在以下情况:
学生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能自觉阅读,有计划阅读学生所占比例少,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去读。课外阅读的材料不会选择。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或“生动幽默”才去读,他们往往选择一般较浅的、内容有刺激性的读物,而科学类作品、传记类读物看的人少。课外阅读量少。书籍来源欠缺,课业负担较重及爱好转移等原因,使学生阅读量很难达到大纲要求,能读完中学生必读书目的学生很少。
造成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原因及家庭层面。学生易动,静心看书的确不易;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要求,无法指导督促。这使学生的阅读无计划、效果差。
2.教师和学校层面。教师往往较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常常把课外领域留给自己;有的教师虽进入课外阅读指导,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方法欠妥,便往往对阅读活动的建议大多是“希望每周有1至2次的阅读时间”,但课程设置却难以满足这一愿望,这使课外阅读只能处于无序无体原状态。
3.社会因素。书店里,综合性知识书籍往往看者少购者稀,而网吧里学生往往鱼贯而入,他们进网吧不是阅读资料,而是打游戏或聊天,这使阅读的时间更少。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阅读的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为了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感染学生
首先,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学生收集名言之后,我们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名言张贴在班级墙上。
其次,是动员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愿望。
第三,搞好教室的布置,办好专栏板报,营造读书氛围。
第四,充分利用晚读时间读书读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让学生获得读书的快乐
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利用早读课和班会时间,开展了“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在教室的专栏里,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课外补课内”。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所在,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不断探索,为语文教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2.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十二
一、精选阅读材料, 扩大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
大量的阅读需选择大量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尽量将练习设计得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 优化阅读材料, 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所理解的阅读材料, 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1. 选材要广.材料应来自英文报纸、英语杂志、英浯小说、英语歌曲等.阅读材料可以是新闻报道、科普文章、寓言、民间故事、政治经济等, 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2. 休裁要多样比, 要有描述、议论、应用等文体.
3. 难度适中, 所选文章应是不查阅词典也能理解大意的文章、生词较少.语言教育家都有一个共识:大量的阅读对学生形成语感和语言习惯有一定的帮助, 而要学生坚持大量的阅读则是一个难题.教师的工作是设法让学生做到轻松、愉快地阅读、保持阅读的兴趣.这样, 学生才能做到多而杂地阅读.“多”可以刺激学生大脑记忆, “杂”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认识能力.通过广泛的阅读, 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知识, 开阔视野, 开拓思路, 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二、培养良好习惯, 掌握阅读技巧, 加快阅读速度
为了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意识, 理解文章所述的内在联系, 领悟文章内涵, 提高对文章的整休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讲究阅读方法.以下是学生的一些阅读习惯及阅读心理.
1. 近70%的学生认为只有慢慢地仔细阅读和推敲, 即读得慢, 才能全面详细地了解全文.实验报告表明, 读速快的读者在把握文章主要大意方面优于读速慢的读者, 只是在细节方面比后者差一点.因此, 教师要逐渐改变学生旧的细嚼慢咽的阅读习惯.
2. 许多学生对于已经看过的内容感觉不放心, 有再倒回来重读的习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 回视这种现象不可避免, 即使是阅读能力很强的人, 有时也会倒回来看, 但次数过多, 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3.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出声朗读、默读的不良习惯.好的读者绝不是逐字阅读, 而是每定置一次 (每两次停顿之问) 看多个词, 一般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 因此,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扩大以意群为纽块的视幅, 减少定置次数, 缩短定置时间.
4. Beck and Carpenter (1986) 认为阅读是“包括知觉的、语言和观念的操作这样一系列复杂、彼此相关的过程, 从对印刷字母的编码到决定特定单词或词组在故事或文章等课文结构的具体意义.”即阅读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和处理过程, 而大脑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近一半学生承认自己的短时记忆很差, 在读完一篇文章后, 很难记清楚文章细节部分.因此, 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短时记忆能力, 扩大阅读量, 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
5. 阅读时要做到尽量少查词典.因为查词典会影响阅读速度, 遇到生词可以利用上下文等来猜测、判断它的词义.阅读速度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正确率, 也能进一步增加阅读量.
三、明确阅读目标, 讲究阅读方法, 提高理解率
据调查, 70%的学生经常运用的阅读策略是游览、扫描和找中心思想等.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 80%的学生会从上下文中的意思猜测词意.当遇到不懂的句子时, 他们往往会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事实上, 这些阅读策略是重要的.但是, 外语阅读策略与技能远不止这几种, 它们至少有:
(1) 预读:快速地看完读物, 大致获得一些阅读内容的提示.
(2) 预测:阅读中利用内容和语言知识猜测上下文内容.
(3) 提问:在脑子里同作者对话、提问.
(4) 扫读:快速地在阅读文章中找出具体信息.
(5) 识别主题:弄清楚所读为何物.
(6) 表达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想要主题表达的思想.
(7) 猜词:通过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知识推断词义.
(8) 识别组织结构: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 论点与论述之间的关系.
(9) 利用语篇标志:通过诸如首先、其次、再次等标志词了解各论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10) 推论:了解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利用已有文字线索获得没有明言的信息.
(11) 生动化或图象化:把文章中描述的内容具体形象化.
(12) 释义: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
(13) 利用词汇了解语篇联结:了解代词和某指代词在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作用.
(14) 游览:迅速了解某篇读物的要旨.
(15) 批判地阅读:用读者的背景知识判断阅读材料的正确与否.
(16) 得出结论:将文章不同部分整合起来, 演绎或推断文章的附加含义.
(17) 概括:通过记忆、复述中心思想等, 加减阅读材料, 剔除细节.
(18) 快速阅读:在一定阅读范围内, 读速与理解程度相得益彰, 读速快理解率也高.
(19) 随目的不同而随时调整阅读方法, 能够随某篇文章的阅读要求而选择相应的阅读速度和策略.
13.大班故事欣赏指导素材 篇十三
大象走过来了,他在吹一个气球。他把嘴一张,肚子一鼓,吸了一口气;肚子一瘪,“呼”的一声,气球立刻就大了。
大象捏着气球,另一只手在口袋里摸来摸去。
唉,他的口袋里根本没有线,再摸,能摸得到?
“我送你一根头发吧。”桥神老奶奶说。
“哦,真是太谢谢了。”有了桥神老奶奶的这根头发,大象果然扎好了气球。
大象又拿出一个红色的气球吹好,送给桥神老奶奶。
“虽然我留着它没什么用,可还是要谢谢你。”
桥神老奶奶把气球拴到桥栏杆上。
“到桥上走一走吧,明天,它就要被拆了。”
大象蹦蹦跳跳地走过桥去。
“你看,大象走过去都没事,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拆掉这座桥。”
兔子阿三过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根胡萝卜。阿三可是一只小气的兔子,桥神老奶奶别过脸,打算不理他。
“嘿,桥神老奶奶。”兔子阿三少有的热情,他主动打起了招呼,“您能帮我拿着胡萝卜吗?”
“干吗?”桥神老奶奶很意外,这个小气的阿三,不怕我偷吃他的胡萝卜?
“我刚才看到老狼骑着一辆车来 了,车上好像装了好多东西。”
本来他想绕道走的,可是听大象说这桥明天要拆了,所以,他改主意了,坚持要最后走一次这座桥。
“桥坡很陡,我得帮帮他。”
想不到阿三是个好心肠的人,桥神老奶奶笑眯眯地接过了阿三的胡萝卜。
老狼汗流浃背地上了桥,他的车上绑着一个橙色的气球。有了阿三的帮助,他一点也不觉得累。
“抱歉,桥真的有点陡。”桥神老奶奶帮不上什么忙,拿着阿三的胡萝卜,在一旁给老狼和阿三打气。
终于到了桥顶。作为谢礼,老狼把那个橙色的气球送给了阿三,阿三又把它送给了桥神老奶奶。
“谢谢您让我这么放心。”阿三仔细地打量着他从桥神老奶奶手里拿回的胡萝卜,“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您没有了牙齿,不可能咬得动胡萝卜。”
桥神老奶奶还来不及生气,阿三已经笑嘻嘻地溜走了。桥神老奶奶无奈地笑笑,把橙色的气球也拴到了桥栏杆上。
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青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到了傍晚,桥神老奶奶收到了许许多多气球;她把它们都拴到了桥栏杆上。哇,彩色的桥!
大象来了,老狼来了,阿三来了,很多朋友都来了。
“来吧,到桥上来,明天,这桥就得拆了呀。”
“大家来拍个照留作纪念吧。”
阿三拿出个相机:“看镜头,一齐喊——‘茄子’。”
咔嚓,闪光灯亮了起来。
咔嚓,咦,闪光灯不亮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声音?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哇,桥飞了起来,飞上了天。
第二天,市政公司的人来到这里一看,咦,桥呢?
14.《我的成长故事》习作指导 篇十四
《我的成长故事》习作指导 开远市东城小学
李莉
习作目标:
写出自己成长中的一件记忆深刻的事(高兴的、满意的、感动的、有趣的、后悔的等),要写得清楚具体。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组课文内容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请同学读习作要求:写自己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请同学们找找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明确要求。
三、指导学生习作
1、指导选材:“成长”大家谈。我们的生活经历中那些事算是成长?
2、明确本次习作的体裁:记叙文。
3、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范文引领学生明白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的具体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抓住什么把句子写具体的?
(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好?作者是抓住什么把句子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明白:事不离人,人不离事。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
四、小组交流
1、交流要求:
创意组:叙事清楚、经过具体 超越组:叙事清楚、经过完整 腾飞组:经过清楚、语句通顺 请同学们按要求交流:
我想写 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 这事使我体会到。
2、各组同学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五、指导同学们给自己的习作取题目。
六、出示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出示要求请各组同学起立齐读要求。
创意组:题目新颖、叙事清楚、经过具体、语句精彩 超越组:题目符合要求、叙事清楚、经过具体、语句通顺 腾飞组:题目完整、语句基本通顺、叙事基本清楚、经过基本完整
2、学生习作。
七、展示学生写的优秀的开头。
15.童话故事阅读指导 篇十五
具体到我们每位老师的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实施,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为此,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在聆听中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
从一年级起,我就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每个孩子轮流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给大家听。原以为这样的做法会得到每个孩子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对几个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还有一些促进,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简直就是负担。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小文章很有趣,于是带到课堂上给孩子们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有坐有趴。但无一例外地仔细听,根本不用老师组织,就连平日里一名无法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学生也瞪大了眼睛,半张着嘴,屏着呼吸听得入神。孩子们的表现感动了我,我深深地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真思考后,认为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而我以前的做法有些“拔苗助长”了。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后,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于是,我每天下午课前五分钟,准时来到教室,给孩子们朗读一个短小精美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半个学期过去了,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让我们读去了大多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断地给我推荐他们喜欢的故事。孩子们爱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向
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年朋友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能专看文学书,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还要求青年朋友看看世界旅行记一类的书,“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可以增长见识。”鲁迅先生从三个方面具体生动地谈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性,强调读书要广博一些,视野要开阔一些。
但是,我在与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匮乏,加之有些家长不知该如何选择,致使孩子手中拿的书不适合他们阅读。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一)推荐与时事相关的内容
在实践中,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2014年南京奥运会相关报道。
(二)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怎样能使学生的读物基本在教师和家长的掌控之中,而又能让他们愿意广泛阅读呢?古人云:“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于是我借助语文课本中“书的世界”这一单元,鼓励学生每人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本书名,经过选择后打印出来,再教学生学会写借书条,把打印出的书目张贴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鼓励孩子们自己向同学借书。于是,课间很多学生围在书目周围,指指点点,然后纷纷书写借书条,借书读书的热潮就这样掀起来了。还书时还经常能看到他们在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进行一次粗略的统计,为的是让借书热潮不断坚持下去。
(三)做好积累,为广泛阅读打好基础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从一年级起,我就结合课本中的一类生字,找出含有这些字的常用成语,指导学生每天背诵。一年多了,学生们查成语、背成语、说成语、用成语已渐渐形成风气,这也为他们加强理解、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检查、奖励机制督促学生阅读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在课外活动中要实施阅读评价。首先,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学生完成“计划性”的读书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定的阅读量。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计划性”阅读量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多一些,约占三分之二左右;中高年级可以少一些,有二分之一左右就行了。
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能持久,许多孩子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而且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记录”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本子中有学生阅读过的书目,有简单的感受,有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家长的评价……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并给每位坚持阅读的学生送上“读书小明星”的称号,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16.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 篇十六
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散文大致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和议论明理类。
一、技巧指导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人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鲜明突出。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写出精炼确切、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方法点拨
(一)理解重要词语
1,命题角度: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思路:
(1)本义人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下文找到相关语境。
(2)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3)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并找到答案。
2,命题角度: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1)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要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2)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3)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旬、关键词人手,概括答案。
3,命题角度: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1)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2)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3)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4,命题角度: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2)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各层面意思的区域,锁定关键句。
(3)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各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并概括出答案。
5,命题角度: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1)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2)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6,命题角度: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1)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特殊意义。
(2)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能理解词语特殊含义产生的环境。
(3)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从而获取词语的特殊含义。
7,命题角度: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1)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2)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故要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3)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4)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需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表)写什么,实际(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8,命题角度: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1)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的对应位置,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2)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
(二)表达技巧鉴赏
1,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2,从内容上把握答题要领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为了证明观点或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会问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具体,不可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力求准确、精炼、概括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考查形式,所以组织好答题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显得非常重要。
(1)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2)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3)语言表述力求精炼;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理解表达作用
1,人称表达类
命题通常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或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称谓的变化。
解题思路:
(1)确定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2,修辞方法类
(1)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說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等;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等;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等。
(3)确定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的具体表达方式命题。
(1)确定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定指定语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行文段落类
解题思路:
(1)确定指定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作用,确定答题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5,表现手法类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6,物象类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作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①开头结尾的谋划;②详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线索的贯穿;④过渡照应的勾连;⑤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童话故事阅读指导】推荐阅读:
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教案11-10
童话故事老虎的故事07-20
童话故事蟋蟀的故事12-05
童话故事小老虎的故事08-21
童话故事--寿命06-21
童话故事剧本08-06
魔戒童话故事08-14
《笨狼》童话故事09-07
编童话故事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