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精选13篇)
1.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一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王华萍 宋玉琴
摘要:一线的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平等和谐互动 领会课改的意图 三贴近原则 时政教学 正文:从2008年秋季开始,山西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此时,全国已有不少省份进行了三年高中新课程实验。他们在这三年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后加入课改的教师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是高中政治教师,教的正是第一批学习新课改教材的学生,因此参与新课程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政治备课组不断学习较早课改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拿出来以和大家共同探讨。我们认为要顺利完成新课程政治教学任务,一线的高中政治课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同的师生关系,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下,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要绝对服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达到最优化,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我们认为倡导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建立这种关系,我们主要从以下角度做了努力。
1、对学生抱一颗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
我们努力做到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给予理解、宽容。除课堂和学生接触交流以外,我们课下花时间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多关心,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十分注意谈话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转变观念,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有了这种意识,有了这种学生观,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建立起来。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抱着对学生充分信任的态度,我们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我们认为教师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比直接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时,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教师要对学生可能达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并且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
新的时代,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新教材以实践为逻辑构建知识体系,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老师要真正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不能再以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自居。虽然我们认为,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努力改变就会有收获。
二、处理好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调整,新教材的课本虽然薄了,但从教学实际情况看,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课时有些紧张。究其原因:课本虽然薄了,但知识点、高考考点却增加了,教材设置的活动栏目多,材料容量大;学生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是开卷考试,学生积累的政治术语少,识记基本观点的方法没有掌握、习惯没有养成;教师存在思维定式,习惯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补充多,耗时长。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头脑。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新教材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多看、多读、多思、多说、多动手。作为教师要掌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否则,会使课时更加吃紧。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要认真阅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定位,分为了解、识记、理解、掌握、运用、情感、价值观等几个层次。这样教学时有重点,训练时有选择,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所有的内容都一样对待,即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做到精讲精练。如《经济生活》模块教材,相对来说知识点尚比较多,也比较杂,而且教学过程要留给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时间比较紧。因此,教师应抓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按照“淡化知识、注重情景、强化解析”的要求,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进行适度拓展。对教学难点,尽量补充一些背景材料,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尽量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二、处理好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关系
现行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经济生活》部分,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显得简单明了。有些在旧教材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在新教材中只是部分的提出并没有展开讲,有些内容在旧教材中讲的很条理,很详细,新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到。
经济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在旧教材中是重要的知识点,课本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为标题,详细讲述了价值、使用价值的含义,各自的特点、二者的关系。新教材中并没有在正文中详细讲述,而是在辅助文中之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对于类似的问题还有货币的产生过程在旧教材中作为一个框题讲货币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新教材中在商品的含义讲了以后,就接着引出货币的产生,并且过程并不像旧教材明确、详细。哲学部分的知识,旧教材原理及相应的方法论一一对应,讲得很系统,新教材有些原理不明确,甚至没有方法论。如: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讲了以后性赢得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下一框讲。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都没有明确提出相应的方法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喜欢将新课程与旧课程进行比较,甚至将旧教材作为参考书。这些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有意识地对学生渲染新旧教材中观点的异同,并且将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补充进来。有些教师就将旧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也影响了教学进度。我们认为处理教材的主要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认真领会课改的意图,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遵守新课程的理念,要恰当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三、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想普遍提高成绩,就需放慢速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办法。
1、贯彻“三贴近原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政治课程中理论性强、原理抽象、枯燥的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 择当前的学生感兴趣的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让学生理解其中包含的道理。材料的选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素材很多,不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而是要典型、贴切,一个能说明问题的,不要用两个,课本上的案例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再舍近求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采用也要符合学生实际。方法恰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如其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活动要讲求实效,不能只图热闹,走形式。
2、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做了不少尝试。比如 4
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探求问题的答案、获得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当中,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这过程当中,通过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对问题下结论,可以高度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的情绪和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在这过程当中可以达到高中政治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应该说是高中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所在。
尝试采用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将学生三至八位分成一个小组,一同讨论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与独到的见解,然后作出对该问题的研讨结论,再和其它的同学分享。小组研讨可以提供每位成员较多发表意见的机会;对于那些害羞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讲话的学生而言,小组研讨会让他们较有自信和发言的胆量。比如可以将高中哲学教学中的基本原理结合时事设置成有争议性的问题,让他们去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情绪和兴趣,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让他们充分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正确的见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去解决他们认为深奥的问题,从中并获取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则是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强大动力。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少了,在课下花费的时间多了。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会提出一些新问题。教师要在课前有充分准备,以解答学生的疑难。我们课堂像一件艺术品,教师要精心设置,精刻细雕,这需要教师用心,需要用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一定的预设。学生最有发言权。课前可以和部分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的了解程度,困惑在哪里。政史不分家,政治课上的理论,引导学生课前搜集历史书上的事例来论证。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课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寻找课文中有教育意义的切入点,及时扫清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3、运用时政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也是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需要。我在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政治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开幕后,我要求大家关注会议的进程和内容,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发表体会的准备。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政党制度的理论来阐述会议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也有同学试着从经济生活的“消费”、“分配”等方面分的知识分析会议内容的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
如何上好政治课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是我们每个高中政治老师都应该思考的,不断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探究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不断努力。
2010年10月25日
2.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二
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三尺讲坛上口若悬河地讲,学生面无表情的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其结果是,老师很累,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容易走神。其结果可想而知,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在实践中首先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课下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的准备课件。在课件中巧妙运用影像和声音的作用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这一课时,我把永城几个大型的超市用DV机做下了记录,特别是和学生日常生活最接近的商品做了介绍。这样做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使知识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二、调整角色,改变教育方式
1. 由主导者向平等者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让课堂上只有老师的一种声音,而应该从将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应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再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评委。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己,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这一点上,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进入到各个教室,会发现这样的标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通过学校召开专门的会议传达,班主任和老师的宣传,现在新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充实自身,提高专业素质
我们在课改的时候,个别老师曾误认为:老师讲得少了,也就不需备课了,自己的负担完全减轻了。然而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这部分老师逐渐认识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新课改老师虽然讲得少了,但学生在讨论中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在这知识爆炸、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学生们接收到新事物的机会大大增加。特别是我们政治学科,时事新闻不断更新。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下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一方面,我除了多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外,还每天用一定时间去观看电视新闻和收听广播,保证自己接收到最新的知识。
三、多动脑筋,改善教育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教学方法的优劣。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还是要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毫无疑问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娴熟掌握和运用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应围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四个基本目标来展开教学。
1. 师生换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监视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因此教师主要做到引导,我把我所带的每个班级发成八个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政治学习组长和助理组长。有这名组长负责课堂内外的学习,副组长协助。另外,我还不定期的选择一部分同学大胆走上讲台,去扮演我的角色。而我则坐在座位上充当一名学生,仔细聆听他们的讲解。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这其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或是其他主观因素,导致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出现重大差错。这时同学们会哄堂大笑,虽然这种笑声并没有讥讽的情绪。但作为教师,我一定会很注意帮学生解围,并且加以鼓励。因为这个时候,老师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一定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气氛也越来越融洽。
2. 情景探讨
另外,我还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比较客观,模拟真实场景的教学环境,并就此开展分析探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神奇的货币》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关于货币的相关知识,课堂上我展示了我所收集的多种货币,包括一些古钱币。因此学生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并且认识到货币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假币的危害。通过这种方法,同学们还树立了正确的让学生共同发现家庭消费的合理与不足之处,探讨应建立什么样的家庭消费观。
3. 组织讨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自己讲得太多,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老师费了很大功夫,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
在这次的课程改革中,我结合自己曾经两次去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的经验和我们高中的实际,大胆在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组织了讨论。我的方法是:由我在课堂上提出每节课的几个重点问题,然后写在黑板上,再让每个兴趣小组的组长组织本组讨论,最后各个小组的答案汇总。在各组汇报后,我再负责总结,指出各组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同学们极大的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中怎样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时我组织了讨论。通过结合现在正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大背景,我提出“如何从自身做起避免浪费”的论题,引导学生通过展开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同学们最后发出“首先在食堂中杜绝浪费饭菜”的号召,得出了“要树立科学文明消费的观念”。
同学们在开展讨论的时候气氛异常活跃,作为教师,我们在此时应注意加强引导。让同学们真正参与到有意义的讨论中,避免出现分岔,最后乱哄哄的结束一堂课。我的做法是自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讨论,这样既发现了讨论中问题,又保证了课堂效果。
四、及时温习巩固
新课改的要求绝不是只重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课下就撒手不管。任何教学都要求及时巩固,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我的做法是:每节课临近结束时,及时布置同学们应该在课下掌握哪些问题。在课后由每位小组长和副组长督促检查复习情况,最后把结果报到我这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加强了学习的效果。
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材运用;把握课标;有机整合
什么是“用”教材呢?教材,就是讲授内容、知识的材料。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它区别于“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由于有些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古板,方式陈旧,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所以,要“用”好教材,就应找准“用”教材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的一点感悟:
一、认真仔细阅读教材,要读懂、读透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是继承了新课程前的许多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教学生呢?如《生活与哲学》中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框,课文内容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揭示出创新的意义和内涵。而作为教师仅懂这些并仅以此传授给学生那并不是真正读懂教材,作为创新我们更需要从现实中读懂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好教材。
二、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
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三、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1.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
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
2.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
作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拓展。如《生活与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中,教材对其这一方法论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就可以从认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内容的拓展中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
3.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
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每所学校的资源如果善于开发的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有丰富文本资源、多功能的教师资源、团结互助的学习资源、现代化的媒资源、众多的研究展示类资源、和谐的社会资源等等。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径
高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体现这一点,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把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不管是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还是提问、讨论等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把教内容装点的花里花俏并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办事情总不能千篇一律,认为课改那就什么都得改是形而上学的办事方法。作为课改,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教师该重在用讲授法那就用讲授法,教学方式的展现即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确保教材能“用”好。
4.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 篇四
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 余 静
【摘要】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用宽容、激励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字】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生物学科教学有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我们知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迫在眉睫,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形成,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和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核
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三、培养学生实践中的观察能力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促进课堂的高效性,在生物的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只看热闹。教师如果事先提出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就会在观察中努力寻求鱼鳍的作用。这样,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单、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单,双子叶植物,然后让学生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观察,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精密的仪器。若让学生自己摸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所以教师应事先让学生观看一次显微镜操作的录像或亲自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因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
导是完全必要的。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外表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对于观察时依赖性较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训练。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在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对于所观察的数据要作及时而又准确的记录,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是测量值它与真实值之间还存在误差,所以对如何减小误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在课堂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
5.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篇五
高一英语组马卫东
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课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新课改在价值取向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即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提倡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创新学习,所以,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下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我结合自己新课改下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自己在新课改理念下对高中英语教学所做的调整。
(一)强调英语基础知识
所谓英语的基础知识指的是英语的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没有这些基础知识,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但是在新课改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词汇和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场景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并配合定期的检测,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是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我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上。在课外努力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譬如,组织英语角,定期举办英语演讲和朗读比赛,每学期给学生布置英语原著阅读任务并写英语阅读报告,等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让学生体验英语的魅力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
学习一门语言包含学习其内在的文化。因而英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语言来学。英语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新课改下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并与我国的情况做适当的比较,既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每布置一项教学任务,都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用英语这个工具,通过交流、合作完成该项任务。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增强他们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真正使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6.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 篇六
摘 要:在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美术教学的技巧,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美术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高中美术教师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思维方式
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地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达到学习目标。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之前,应该熟悉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掌握知识点并不只是对课本内容倒背如流,而应该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叙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知识点的关键之处与学过的知识点相互联系,贯穿到所学的知识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精心策划教学环节,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精心构建上课的流程和框架,除此之外可以融入生活中具有新鲜感的元素。比如,在教授素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他们喜欢的人物或是景物,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然后再进行引导控制练习过程中的关键学习点。这样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跟随老师的脚步,紧紧地融入其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新课改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之前的农村美术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教师通常按照课本的知识框架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传递。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却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从来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即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中,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对知识点的渗透。老师会在授课上白白浪费很多精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却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但是新课改背景下,如果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宰,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融入课堂,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美术教师在教授素描时,大多数高中生只会看到物品的表面现象,只会停留在物品的外观特征上,并不能对物品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但是,高中美术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就会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通过外观的观察进行空间想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这样学生会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美术。
2.锻炼结构思维方式
美术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建立结构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只是单纯地模仿物品的表面现象,要让学生从结构上分析了解事物本质。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着重抓住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形体结构,对事物进行360度全方位观察,看得到的地方要理解,看不到的地方要进行抽象理解,通过事物表象看本质。
3.加强美术作品的练习
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引导学生对世间万物进行分析理解,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灵感。比如,生活中简单的物品训练,包括水果、刀叉、鞋帽、桌椅等。在训练时学生应该对描绘的物品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分析,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特征和效果。接着在简单物品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转移到比较复杂的自然现象训练上。
4.培养分析细节的好习惯
美术教学是实际操作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美术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教师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亲身理解学习美术的关键点。教师最后也要进行总结,找出练习的优点和不足,完善学习美术的技巧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只有深刻认识美术教学策略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勤加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参考文献:
7.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七
本文侧重谈谈自己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正确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原理, 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过程, 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二、准确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现状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被无限放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上, 不分难易繁简, 一律由教师包办;二是教师一节课从头至尾讲到底, 甚至拖堂, 不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有效”性, 但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 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要就是看学生政治高考成绩的多少。这就迫使高中政治课教师拼命地教, 学生拼命地背;教师拼命地出模拟题, 学生没完没了地做答卷。师生焦头烂额, 疲于应付, 最终必然导致学生能力和情感素养的缺失, 形成高分低能、低德的痛心局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探究、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切实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 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 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 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 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 鼓励学生的个性,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 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 备好新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 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地利用教材, 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
2、按新课程标准, 备好新时政。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 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 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纸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 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 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迫切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 课堂上跃跃欲试, 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 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 又了解个别差异。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 这样的知识点就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点拨点到为止, 不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哪些知识点抽象、复杂, 这样的知识点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再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传帮带, 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亲其师, 信其道”, 以致达到“敬而受教”。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样, 没有情感、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只有让学生喜欢你, 他们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他们喜欢听你讲课, 你的一切教学设计才会有效果。否则, 你讲得再细致、深刻, 学生没有听进去, 你设计的问题、活动再好, 学生不配合, 你的教学谈何实效?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 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和谐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一切教学效果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要求, 学生应该掌握现代学习方法, 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洽的师生关系, 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 有利于实施现代学习方法。因而, 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三) 生生、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 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 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 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实现, 最终要落脚到课堂教学的变革。如果没有课堂的变革, 课程改革就无从进行, 新课程理念就无法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而新型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取向,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 强调生生互动、师生联动, 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教师命令控制下的被动“容器”, 而是一个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主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 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有效发挥, 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 教师在劳动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 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 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 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 是做实有效教学的捷径
1、重视课堂的导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就政治课教学而言, 如果一堂课教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参与热情,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激活思维, 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2、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 我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 刚开始开发油井的时候, 他发现每个矿井都有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 并屡禁不止。后来, 他请教了一位管理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 “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 让保罗·盖蒂恍然醒悟, 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后, 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 我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现象的?这给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什么启示?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使学生身临其境, 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得不考虑的。
(五) 及时反馈反思, 是巩固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 就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 结束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 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这就需要及时反思、总结。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形式, 不仅促使学生当堂内容当堂消化、当堂强化和巩固;还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全面, 教学设计更合理, 并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有效弥补。因此, 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 实现专业成长。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 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改进, 在改进中再学习。如此循环,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克服盲目性, 实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 西南师大出版社.
[2]吴作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怎样备好课.
8.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 教学
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文学家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
1.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行动研究”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向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另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能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现代学生观认为: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师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要,只要满足其合理的需要,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发挥非凡的才智。本次课改“致力于改变这种教育精英主义的倾向,通过高中教育的目标而让每一位高中生获得成功”。教师作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宽厚的基础知识,活跃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三)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新时期更加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建国以后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经过五十多年的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基础教育学科。政治课和其他各学科一样,是一门培养合格的公民、优秀劳动者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课程。新的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更是着眼于当代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及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教学策略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弯教学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教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激励。
2.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由单纯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走出来,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促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学生在情感行为、認知领域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友好的态度、坦诚的性格、富有戏剧性变化的语言和行为使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政治课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也变得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成为一位弄潮的好手。只要我们能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我们一定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
9.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九
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摘要】为贯彻新课改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束缚,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严师出高徒”、“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经验,简单的分析了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词】新课改;新理念;突破
2007年9月,新一轮高中课改已在湖南地区全面铺开,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各任课教师来说,将是严峻的考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旧教材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单一,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实际,也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听不懂,也不愿学,给老师教学也带来很大的困难。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使思想政治课焕发了勃勃生机。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呢?今年10月份我被安排在邵阳市隆回县第九中学进行高一349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习,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打破“严师出高徒”教学模式,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变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
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的教在对学生的学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方面而发挥作用,而不只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便接受为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二、打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向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首先,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认识到看书、阅读的好处及重要性。预习工作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一步一步地进行。其次,做好课堂提问。在上课一开始布置篇目后,要让同学们积极独立思考并能提出问题。所以每次上课前我都去了解情况,收集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充分做好课堂提问,并启发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在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充分激发其兴趣,树立其信心。再次,要做好课后归纳。教师在对看书认真、提问大胆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要善于做好归纳和总结工作,以便学生对照检查,明晰概念,学有所得。虽然这一做法只是个尝试,但它的确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三、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借助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认识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运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教学中引用这类事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例如:高一《经济常识》第六课的“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时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学习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消费者、经营者、法官、旁听的观众。首先由“当事人”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真实故事,然后,每个角色的扮演者分别就这一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当事人”的权益有没有受到侵害?如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既教了书,又育了人。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来启迪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知识。可见,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21世纪对中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教育产业的“产品”,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肩负着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高中毕业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也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应符合这一要求。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来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老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科研究性课题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标准也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去发现、感悟,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才能把学生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得到精神满足及能力的发展。
五、优化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例如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中我用“棒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
2、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良好效果。如讲完“国家的宏观调控”后,老师让学生作总结复述。一个同学总结为: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万能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因而,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概括为“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3、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例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结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卖粮难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由于事例大多数从学生身边、电视和报纸上获得,学生非常感兴趣。
其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去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0.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十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
作者:杨丽萍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师 教学语言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
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新课程理念下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详略得体。例如: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可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的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物流管理论文范文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
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
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
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像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
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
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
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
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
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
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恰如其分地使用幽默性语言的作用:
第一,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被一些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思想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二,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 流。学生如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应用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 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的作用。
第三,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四,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第五,幽默性语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 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
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教育论文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
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为了发展学生智能,为了创
11.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程标准 创新
在现代社会,我们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德育教育不能忽视。高中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由于时代性和思想性强的特点,且又是理论科目,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呢?
一、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急需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而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但一些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课堂满贯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这种教学方式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教学方式,说明教师缺乏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2.教学理念陈旧。面临困境,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但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逼迫”学生就范,对学生进行一种循规蹈矩的教学。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果,却忽视了过程,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没有围绕学生经历、熟悉或者关切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过于注重预设,死守预案,淡化过程,忽视生成。
3.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方法滞后。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式转变没有跟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然没有养成,学习方法与模式过于单一。
二、如何解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虽然时间只有三到五分钟,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必然会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教师在新课伊始必须设法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如果教师呈现新知识的方法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智慧展现的场所。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不能再那么紧紧相扣,毫无空隙。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尽量多的自主空间。因此,我们的教学预案应设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生成动态的课堂。也许课堂上教师要去的方向会与学生要去的方向发生矛盾,也许我们会经历越来越多的“意外”以及难以应对的尴尬与无奈,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所舍弃。
(三)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目前,政治课教学方式仍然落后,课堂教学中几乎完全是教师包办代替的,学生没有思考和回味的余地。教学方法也单一,基本上以问答为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圈点勾画加批注等。
1.注意时效性,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必须学会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坚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勤学、善学,才能不断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2.政治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想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归生活,才能展现课堂的潜在力量,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提高。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而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优点,以及采用这种教育手段所带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科互动的教学氛围,正是我们教师所想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从而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复习高一经济学中“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以及“诚实守信”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三鹿集团生产的牛奶产品中因含有“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身体健康受损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个婴儿全身发紫,生命垂危正在医院输液的特写镜头。学生看了震惊万分,都义愤填膺地责问:“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还有这事?”继而,我马上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鹿集团宣告破产,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的资料,以及整个中国奶制品严重滞销的片段。这时,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诚信经营”是公司经营的关键,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且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同时,学生也理解了“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认识到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必须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逐渐形成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这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中国教育转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2]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3]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 陈吉仕.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7).
[5]张东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的生活化教学思考[J].科技信息,2008(35).
[6]陈卓.高中政治生活化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12.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十二
一、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平等地开展交流对话
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是教与学的师生关系, 同时是人与人的平等合作关系, 教师要力行民主思想, 丰满人文情怀, 与学生有平等的意识, 对学生充满爱心。作为高中学生, 从年龄上讲已接近成人,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从做人上讲, 已开始初步走向社会, 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主张和自立意识;从学识上讲, 已具备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 又是共同探讨的学友关系, 应该形成一种师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相处、交流, 要用平等尊重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质疑, 为学生提出疑问创设宽松的环境;要倡导学生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敢于争辩, 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辩起来、争起来。
二、激发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内容源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自觉回归社会生活, 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思考、检验书本上的知识与理论, 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探究、感悟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限于知识的传授,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识迁移、超越现有知识、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认知社会生活的能力。鉴于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教学重点放在激发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上,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自己动起来。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教法与学法。在新课教学中, 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感知学习内容。在学生阅读前,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 提醒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时动眼、动脑、动手, 勾画重点内容, 标记疑点;要综合考虑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 正确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情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质疑、立问, 并积极地开展讨论、探究。确定的问题一定要准确, 要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 要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动脑动口, 积极思维, 畅所欲言, 从而达到既能学习理解教材的知识, 又能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 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工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 要在新课改革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 从每一节课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 对教师在每一节课教学中的地位、角度、作用进行较好的选择定位, 切实起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师、组织者的主导性作用。既要着力营造构建民主平等、共同参与、合同探究、自主质疑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又要防止在新课改教学中一味追求学生兴趣和口味的倾向, 避免课堂教学出现放任自流, 一盘散沙, 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 要在注重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 明确履行好课堂教学的把握者、掌控者的工作任务, 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 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安排和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适度把握自己在面对学生时的权威和高度,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散沙”苗头和现象及时加以调整制止。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 指导具体的学法, 对他们的思维状态和认知情况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及时指引、纠正学生思维方法、思想方向上出现的偏差。
四、多管齐下, 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要在使用好语言、课本、板书、挂图等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媒体的同时, 与时俱进, 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更多地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设备和技术。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等特点。力求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 实现课堂教学在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 克服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 学校教学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负面影响。同时,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设备还可以从多角度拨动学生心弦, 多方位调动学生感知,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和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围绕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粗略地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推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改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成为学生学科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新课程的开发者以及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只有走专业发展的道路,扮演好自己的专业角色、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塑造优良的专业人格,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自主意识的提高和外在的支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提高专业水平,逐步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人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拥有坚定的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是指教师基于对教育活动和教师职业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仰,它包括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和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信念。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新的基础教育观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教育必须关注人,关注生命,凸显其生命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只有建立起这种新的教育观念,才能自觉把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反映到教学中。新的学生观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的人;把他们看做是教育活动中不可代替的主体。只有具备这样的学生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才不会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变成一个灌输的过程。新的教育活动观认为教育活动是沟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是师生学习生活的核心构成。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能力,学生学习与创造等创设条件,增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除应当具备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并体现出个人特征,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复合性知识。在新课改的今天,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在不断发展,这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汲取更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
再次,教师要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较强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指中学政治教师在从事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几个个方面。这是政治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体现在多方面。例如,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培养班干部,形成良好的班风等。
第二,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新课改呼吁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创新智慧,“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对自身的教育实践反思归纳、实验研究,研究与探索教育中的新问题,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而不断解决新问题。
第三,具备中学政治教育的能力。中学政治教育能力是中学政治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内心世界,预测其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趋势,而且能正确地进行教育和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转变和思想提高。
第四,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
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能力水平达到成熟的标志。它既是上述各种专业素养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身上综合的结果,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长期全身心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造所付出的心血之结晶。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机智要求政治教师具有敏锐的感受,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的能力,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
最后,教师要拥有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社会赋予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认为“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相应地就要进行创造性教育。这也必然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明确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的重要价值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成为创造型教师的社会意义,并努力养成创造性的品质。
二、推进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自我发展的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等多个主体。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方法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从中学政治教师的自身的角度来探究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的转变要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上,这要求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标》要求“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使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还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的能力,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二)注重积累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必须有厚重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艺术。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日积月累,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
第一,紧跟理论前沿。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引领我们专业成长的指路明灯。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德育理论的最新成果,用它们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它们来破解实践中的迷津。
第二,关注社会现实。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血肉,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注脚。对现实的关注,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向社会学习的表现。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关注、记录、提炼社会现实中典型的人和事,使我们的课堂从生活中去来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三,掌握时事政策。政治敏感性,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品格。政治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学科视角来关注、理解和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大事,建好自己的时事信息库,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替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同伴互助。在中学,政治教师出外培训的机会很少,实现专业发展和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非常困难。结合我国当前中学发展的实际,以“青蓝工程”为代表的校本培训正被推行。“青蓝工程”——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为目标,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组织骨干教师与帮扶对象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行师徒结拜仪式,并签订责任合同。老教师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它的启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三)勇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来说,勇于实践,最主要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强化科研意识。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念,实现教学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二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搞科研,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提高的需要出发,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身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科研为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服务。
(四)坚持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应经常化、系统化,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师徒结对等进行教学和师德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有助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深化自身教育经验的认识,扩展自己的教育策略,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形成以探究为核心的新型的专业教学方式,可以更自觉更理性地去实践。
总之,处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为祖国的建设大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16
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11-02
浅谈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模式论文11-14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1-17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10-20
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07-3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12-05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新课改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