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共12篇)
1.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一
新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申报
绿水灵都妆毓秀 羲皇圣里凌云烟
这里是中华始祖伏羲开天明道之地,自古有“羲皇圣里”之称;
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以“四最 ”、“四奇”享誉全国;
这里是历史名人辈出的文化之邸,遗迹,见证他岁月的洗礼;
这里就是上古冀州之城——新乐市。
穿越5000年时间长河,一度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市之一的新乐,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激越跳动在发展变化的潮端。
新乐市位于河北石家庄北部,总面积52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万。2009年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市。是石家庄市“十二五”规划的空港城市、中等城市、省会北部次中心城市。
如今的新乐,经济与社会建设比翼齐飞,百姓富裕与环境保护建设共同推进。
一座绿色的园林化生态之城正在燕赵大地崭新崛起。
新乐市委、市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真正将绿色打造成城市主打色。新乐市绿地率达到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目前,已栽植各种乔灌木10.7万株,各项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并稳步推进。
高位推进 全员发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型、现代化的园林新城。并研究、制定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新乐市绿地系统规划》,成立了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创建指挥部,各单位、部门 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划定了市区绿线、蓝线,通过规划局网站和规划展馆面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区绿线管理、蓝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绿化公示、古树名木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绿色图章”等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推动了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园林绿化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动态化监管,近三年以来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事件。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并严格实施。为提高创园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标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积极开展市树、市花评选、“发现新乐之美”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义务植树等活动。
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建设的关键在规划。为确保创建的规范与科学性,市委、市政府做到统筹全盘、兼顾长远、超前考虑开展规划。
依托南水北调、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建设3条防护带;围绕城区道路建设三纵两横景观廊道;均匀分布、精心建设8个规模公园、游园,达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要求。公园建设中注重品位,功能与景观 并重,历史与现代并存。打造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景观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伏羲公园;体现”产业、旅游、生态“叠加效应的700亩动漫公园;为凸显城市绿肺功能,新乐市还着手建造了高架桥森林公园和西环公园。公园中乔灌木种类繁多,花、草、乔、木有机配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得益彰;合理规划园区减灾避险场所,达到国家制定标准。致力于把新乐打造成为绿色氧吧,生态之都。年空气污染小于100的天数为≥310天。
精心打造 共同呵护
在绿化建设中,全市立足山水相依,城乡结合的自然风貌,采取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大树进城,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绿化结合、基地绿化与广场公园绿化相结合等灵活多样形式,恰当运用现代造园手法,积极打造示范园林景观。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70%,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
编制完成了《绿廊绿道规划》,无繁路绿廊绿道全长5公里,两侧平均宽度30米,工程投资约1850万元。工程严格按照《河北省城镇绿廊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的设计规范,高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为形成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贡献深厚氛围,在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创建绿化达标活动,实现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占城区单位总数的40%以上,省级园林式单位所占比例≥10%。
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性植绿、管绿、护绿,鼓励居民在家庭阳台、室内外养花,不断扩大绿化空间和范围,使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市级以上园林式居住区比例≥40%,其中省级园林式居住区所占比例≥10%。新建居住区绿地率≥30%。
配套跟进 确保实效
为巩固创建效果,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园林品位。
扩大城区道路建设。城市道路完好率≥90%。按照市区总体规划,建成2条省级园林街道,拓展了市区发展空间,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5%,绿化达标率≥80%。林荫路推广率≥5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50%;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积极实施市区亮化美化工程。全县更换安装各类各式路灯 800多盏,主次干道亮灯率≥95%,建成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县城功能照明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景观照明集中控制覆盖率≥85%。编制并且实施《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整治。广告位的停放与标识整齐规范,杜绝小广告张贴,从源头切断了“城市牛皮癣”的滋生。环境卫生设施配置合理,运营良好。实行环卫保洁“三扫全保制”,主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30分钟,保持城市整、洁、美。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和分类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为?%。
加快污水处理等公共事业建设。投资?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9%。处理水质达到A级标准,污水处理费收缴率≥90%。燃气普及率≥95%。完成了政府规定的供热计量改造及收费目标?。
加大了城区网络供水建设工程强度,完成了水污染处理工程,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合理疏排,综合利用。实施雨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改建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地表水水质达到IV类以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案件按时结案率≥80%。
城区现有洒水车3辆,铲车1辆,垃圾拉运车5辆,清运车3辆,造型垃圾桶600个,万人拥有公厕?个。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提高了新乐市的品位,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投资环境,使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新乐,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留恋于今天的新乐市区,你会发现,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里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质朴的新乐人民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众志成城,正以百倍的信心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二
关键词:疾控机构,绩效工资,绩效考核
2006 年,原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事业单位要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2006-2009 年,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着力于基本工资制度,而更加复杂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进展相对滞后。2009 年9 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分三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医疗卫生领域的绩效工资改革首先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本次改革,将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旨在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清理整顿津贴补贴。作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国各省疾控机构逐步开始实施绩效工资。为了解我国疾控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情况,为下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开展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012 年,以调查问卷形式在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和32 个省级疾控中心范围内进行调查,由各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47 份,回收47 份。为保证问卷质量,问卷回收后,设置专人对数据进行逐一审核,疑问之处向填表人电话核实。调查问卷用EXCEL录入分析。由于问题敏感,本文在涉及绩效工资时没有列出具体单位名称。
2 结果
2.1机构基本情况
在省级疾控中心中,单位行政级别为副厅级的有11个,分别是天津、上海、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海南、四川、重庆和贵州,其他21个省级疾控中心为正处级;在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中,单位行政级别为副厅级的有1个,为沈阳市疾控中心,其他14个为正处级。
在人员数量上,省级疾控中心在职职工为402.5人。其中,编制内人员数量平均为359.4 人,聘用30.2人。行政级别为副厅级的省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在职职工数量、编制内人员数量、聘用人员数量普遍高于行政级别为正处级的省级疾控中心。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中在职职工为247.7 人,其中,编制内人员数量平均为230.1 人,聘用17.6 人。
在编制内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比例上,省级疾控中心的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分别为32.2%、37.2%和30.7%,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的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分别为34.7%、35.1 和31.1%。
在财政拨款方式上,2 个省级疾控中心为差额财政拨款,其余30 个省级疾控中心为全额财政拨款;1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为差额财政拨款,其余为全额财政拨款。
2.2绩效工资总量
22个省级疾控中心已经实行绩效工资,10个没有实行,5个省级疾控中心实行绩效工资后职工工资收入下降,5个持平,10个增长,增长幅度约为10%左右;12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3个未实行,1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实行绩效工资后职工工资收入下降,8个持平,3个增长,但增长幅度均比较低,不到10%。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单位中,省级疾控中心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年人均平均为3.8 万,低于3 万的有11个,占50%。其中最高的为9.2 万,最低的仅为0.12万。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年人均为5.9 万,低于3 万的有1 个,占8.3%,高于省级疾控中心核定的工资总量,其中最高的为8.5 万,最低的为2.2 万。
实行绩效工资后,省级疾控中心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为5.6 万,年人均工资收入在5 万以下的有12个,占57.1%,其中最高的为11.6 万,最低的为2.3万;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在实施绩效工资后职工年人均收入为7.8 万,高于省级疾控中心,年人均工资收入在5 万以下的仅有2 个,占16.7%。其中最高的为10.1 万,最低的为2.6 万。
2.3绩效工资考核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单位中,21个省级疾控中心制定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方案,1个没有制定。11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制定了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方案,1个没有制定。
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有1 个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不挂钩,15 个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挂钩,5 个省级疾控中心的绩效考核与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均挂钩;有3 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不挂钩,8 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挂钩,1 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的绩效考核与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均挂钩。
3 讨论
3.1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
从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和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针来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是创建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战略性举措,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各级疾控中心应该适应财政部门当前经费供给机制变化,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改革。从新医改的角度看,通过政府投入保障各级疾控机构职能的发挥,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均需要以职工队伍配置齐全、人心稳定、最大可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此增加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通过实施绩效工资等手段适当提高职工队伍的收入水平,规范、监督、考核其公益服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疾控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大程度满足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需求。
3.2绩效工资整体水平偏低,保障不到位
调查发现,疾控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整体水平偏低。即使已经核定了绩效工资总量,有些省份的财政也不能保证全额拨付,“需要单位想办法”,退休职工经费财政也不能全额保障。经调查,实施绩效工资后,大部分单位职工工资水平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而且奖励性绩效工资也难以真正起到刺激职工的作用,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服务意识,甚至引发人才流失和职工队伍素质下降、机构职能运作难以保障、趋利行为等诸多问题。疾控机构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公益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只能靠政府补贴或购买。只有政府予以财政保障,才能专心履行公共卫生职能。
3.3奖励性绩效工资没有得到合理分配
在基础性绩效工资既定的前提下,奖励性绩效工资就是搞活单位内部分配、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然而,经定性调查,奖励性绩效工资也没有得到合理分配。有些机构为了维护稳定,员工间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很小,有些机构因为绩效考核实施困难,只能通过考勤来发放奖励性绩效,以出勤率代替员工绩效,没有真正达到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始初衷。为了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作用,一是要避免平均主义,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考核不合格人员可以不予发放。二是要体现多劳多得、绩优酬优,不能简单的把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和工龄分配,而应不唯职务、不唯资历,真正做到以工作量和实际贡献为主要考量因素。
3.4内部绩效考核量化表评估指标设置困难,考核尺度难以把握
3.徐水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片 篇三
美丽徐水 绿色星城
——徐水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片
【创意思路】
汇报片思路:片子分为三大部分,采用总-分-总结构;第一部分为开头,对徐水光荣历史进行高度概括总述,对徐水基本概况介绍;第二部分结合徐水37项省级创园要求达标情况依次进行展示;第三部分总结,展望徐水美好未来。【解说词】
千年古邑,釜山合符示信,历史传说万古流芳; 燕赵忠魂,义士田光故里,义荐荆轲勇刺秦王; 魏晋风流,刘伶访友张华,酒醉三年其乐融融; 金戈铁马,宋辽边境重地,杨氏六郎英勇抗辽; 国家非遗,北里北狮之宗,文武兼备名扬海外; 蓊郁凝翠,冀中平原福地,河流纵横美丽富饶。
徐水历史悠久,地处交通要塞。西依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上古为幽冀之地,素有“燕赵旧分界,宋辽古战场”之说。徐水县位于京津石金三角地带,是保定市“一城三星”之一。县域总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辖7镇 7乡,一个城区办,304个行政村,其中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徐水县把城市建设作为加快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巨力集团、晨阳集团,长城汽车等大型企业相继入驻县城工业聚集区和徐水县经济开发区。2012年徐水县荣获“ 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
凝聚合力 强力推进创园工作
徐水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情,审时度势,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幸福家园做为最大的民心、民生工程,提出建设“绿色、美丽、生态、宜居徐水”目标,加快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步伐。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走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力求一草一木汇聚城市美景,一砖一瓦彰显靓丽星城。
徐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片方案
为保证创园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创园攻坚指挥部,制定了《徐水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相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营造“政府主导、企城共建、全民参与”的创园氛围。严格实施“三天一督导,一周一调度”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为科学指导县城园林绿化建设,徐水县按照省级园林绿化标准,瞄准先进城市水平,结合自身城市特点,编制和实施了《徐水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绿线并严格实施。在创建过程中,挖潜引资,通过财政引导、市场运作、争跑项目、部门承建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定额》标准,加大投入,徐水县近3年绿化累积投入3.6亿元。
涵绿入城 实现园林绿化全覆盖
坚持“修一条街道,靓一道风景”的理念,“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实施高标准街道绿化,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做到非硬即绿,增绿添绿。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100%,绿化达标率87%,林荫路推广率9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0%。拆除华龙路、晨阳大街两侧“破、旧、陋”建筑,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使道路重披绿装,复绿面积达300亩。实施107国道、西北外环绿道绿廊建设,用绿廊将徐水与保定市及高速公路连接起来,使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徐水县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实施拆墙透绿,拆除永兴路、振兴路12家单位围墙,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景观改造,将单位庭院绿化和街道绿化融为一体,通透开放。居住区实行“包栽、包管、包活”责任制,对社区空地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垂直绿化,鼓励阳台绿化、屋顶绿化。先后建成1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4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城市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其它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与建成区内公园绿地功能互补,形成城市天然绿色屏
徐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片方案
障,城市绿化效果显著。
在园林绿化中注重本土植物应用,城市园林建设中常用植物106种,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75%,建成区绿地率31.4%,绿化覆盖率37.3%,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3%,初步形成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城区大气良好天数年达到330天以上。
融文入景 人文与自然协调融合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的活动场所,县委、县政府以独道的视角,雄伟的气魄,在徐水谋划建设2个大型综合公园、16个个游园绿地和一个瀑河景观带。
刘伶公园占地390亩,位于县城南部,展现徐水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由古韵风华、徐水记忆、都市乐章、鱼散闲游、幽山红秋五部分组成,是徐水高品味多功能大型综合公园。
生态公园占地1050亩,位于县城西部,建成有休闲广场、休闲林地、生态林地和林荫停车场的大型生态休闲公园,打造城市“绿肺”。
县城主要出入口、主干街道、居住区周围建设了物探公园、滨河公园、平安游园、迎宾游园等街景游园,游园内绿树成荫,草坪青青,亭阁点缀,绿水萦绕。穿城而过瀑河河道经过整治,建设了长4.1公里的瀑河景观,增加沿岸绿化和亲水平台,将公园、游园连成一线,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景观。
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平方米,居民出行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各广场公园依据县城绿地系统科学合理设置减灾避险场所,避灾场所公共饮水等应急避险和救生设施完善。
徐水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编制完成《河北省刘伶醉烧锅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按照4A级旅游景点标准建设刘伶醉古烧锅遗址公园,并建成了“中国第一酒林”,将历史文化与园林建设融为一体,使传统历史文化
徐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汇报片方案
赋予了新的内涵。
以人为本 营造美好人居环境
近年来,徐水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管理“6S”行动,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交通路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累计投入资金80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60个。城区形成了“五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城区道路完好率92.2%;编制实施《徐水县水源地保护规划》,城市自来水用水普及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对排水设施提升改造,新建、改建管道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9万吨,污水处理率与收集率均达到93%以上,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燃气普及率达100%;省政府供热计量改造及收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编制实施《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万人拥有公厕数量达到3座以上,环境卫生设施运营良好;采用国家大力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城区路灯节能升级改造工程,城区主要道路亮灯率达96%;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设有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良好。
在城市管理上,大力度拆除破、旧、陋建筑,拆违建绿,化乱为景;统一广告牌匾标准,完成了城区主要道路广告牌匾改造;对施工现场全部实行封闭围挡作业,对出入口进行规范管理;对城区道路进行洗扫和洒水作业,实行全天保洁。
结尾
4.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四
活动方案
一、会议时间及地点
2011年11月1日上午9:30乐亭县城管局四楼会议室
二、参会单位
迁安市、滦县、乐亭县
三、会议内容
1、现场参观乐亭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情况
2、召开工作调度会议
四、具体安排 1、9:30与会人员统一乘坐城管局中巴车参观乐亭县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情况。陪同领导:任玉林、于文新
参观路线:城管局→大钊路→觅园街→青春广场→觅园街→健康路→宝丰街→文园(南门进,东门出)→滨河路→北外环→古滦河生态公园(展牌处停车)→东外环→金融街→城管局 2、10:30召开工作调度会议。3、12:00午餐,承启大酒店211餐间。陪餐领导:左大陆、任玉林、于文新
5.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五
蚌埠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请用两年左右时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决定》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各界联动、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对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利用独特的自然山水条件和厚重的历史 文化资源,强化以城市空间结构为重点的单轴、双环生态体系,逐步政治和开辟多层次绿化网络,大幅提高城区公园绿地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营造“青山、碧水、靓城、明珠”山水型生态园林城市。
总体目标到2010年,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的验收标准。绿化指标方面,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5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5平方米,城市生产绿地达到2%以上。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指标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皖人拥有公共车辆7.5辆(标台)以上,公车出行率15%以上,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以上,用水普及率90.5%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0%以上,每万人拥有水冲式公厕3座以上。
二、工作任务
1、实施生态绿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城市防护绿地体系,建设城市内、外两个绿环和市域河流、市区外围生态廊道,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优良环境,环节城市热岛效应。以“一河两岸”绿色观光带建设为重点,完善解放路、朝阳路淮河公路桥桥头公园绿地建设。实施龙子湖沿湖绿带建设,完成龙子湖风景区龙子湖桥头公园建设,建设北湖东岸公园绿地,启动南湖风景区建设。
2、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建设完善锥子山公园、张公山公园、龙子湖公园等城市公园。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布局各类公园,优化绿地空间结构,调整充实居民日常生活圈的公园绿地,打造城市绿色骨架,形成较完整的城市公园体系。
3、实施城市节点、街头绿地建设工程。结合旧城改造,新建马村、南岗等一批街头游园。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特色,精心设计,重点加强城市出入口、城市节点、广场和道路两侧小游园、小绿地的绿化、亮化和美化。
4、实施城市干道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以中心城区道路为重点,结合东海大道、胜利路、解放路等主敢打市容整治、良好、美化建设,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提升道路绿化建设水平。新建道路的绿地率控制在25%以上,部分改造道路绿地率达25%。启动对外交通性道路的防护绿带建设,推进城区铁路两侧绿化建设,沿线自路基坡脚向外延伸30米范围内,实施拆迁建绿。
5、实施园林式单位、居住区建设工程。单位庭院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严格按照《蚌埠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级管理原则控制绿化用地比例,新建居住区其小区级公园绿地面积人均不低于1.5平方米。
6、实施垂直绿化和拆墙透绿工程。开展以爬墙虎、紫藤、常春藤、攀援月季等位主要品种的垂直绿化工作,重点绿化市内立交桥、挡土墙、裸露建筑里面等。沿街单位实施拆墙透绿、绿色共享工程。
7、实施绿色街巷建设工程。采用架式绿化、箱式种植、墙上挂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开展街巷绿化工作,形成“一街一树、一巷一景”,力求精细,打造具有蚌埠特色的绿色街巷。
8、实施三岔河、沱湖、四方湖湿地保护月开发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激光机社会可持续发展。
9、实施全民义务绿化工程。以每年“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大力倡导市民爱绿、造绿、爱花、养花,拓展绿色空间。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苗圃和绿化基地。
10、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以治理水污染为重点,千万百计做活“水文章”,重点整治淮河蚌埠段,龙子湖、张公湖、天河等河流湖泊,并着力做好沿河沿湖绿化及景观建设。实施环保治污工程,整治企业超标排放,加快化工企业退市进园补发,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污管网,加强和完善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工作措施
(一)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绿线”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定割裂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是绿化建设和行政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地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破坏城市绿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不得占用绿地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改变绿地性质的,必须经城市规划和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建立“绿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经常化工作机制。
(二)建立并实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必须开展配套绿化。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投资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定各建设项目绿地率等指标,并加盖绿化审批专用章之后,与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报城市规划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竣工后,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共同参加验收,绿化用地达不到要求的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对确因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无法达到指标要求的,应按不足面积部分交纳一定数额的异地绿化补偿费。
(三)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坚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资,鼓励投资主体多
元化。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投资体系。市、区财政按分级管理模式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投资。鼓励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建设城市苗木基地,结合城市生态林带 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苗木基地。同时采取共建、捐款冠名等方式,鼓励有条件单位认建、认养绿地。
(四)推进绿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作业放开”的要求,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对新建城市绿地,实行绿化养护改革,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将养护作业推向市场,同步跟进养护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
(五)大力推进“依法治绿”。严格贯彻执行《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极爱安置发件度,对毁绿、占绿、破坏绿化设施等违法行为,要及时从严惩处。加大绿化管理力度,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政道路绿化和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要进一步细化标准,加强考核,提高养护水平。同时结合我市实际,修改完善《蚌埠市城市绿化管理固定》,制定出台《蚌埠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关于实行蚌埠市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和绿化合格专用章制度的意见》、《蚌埠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等一批地方性管理规定。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蚌埠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总指挥部,全面负责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和7个专项工作指挥部。创建办公室主要负责规划设计、任务分解、工作指导、监督检查等具体工作。7个专项工作指挥部在总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二)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蚌埠日报、蚌埠电视台在创建期间开辟创建专栏,宣传报道创建情况。建立园林网站,开辟市民论坛,组织市园林绿化只能部门解答市民的疑问。利用宣传车、宣传牌、过街标语、爱绿护绿广告牌等形式,广造舆论,增强全射虎的创建意识,形成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努力使创建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6.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六
1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回顾
在衡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从相对效率视角进行测算,因而较多采用了DEA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和SFA ( 随机前沿分析法) 。近几年内,部分学者认识到在科技活动中,从初始投入到最终产出存在多阶性,因而对传统的分析方法做了改进。尹伟华、袁卫认[1]为R&D活动应该划分为存在紧密关联的两个子过程,即科技研发过程和经济转化过程,同时应考虑到科技投入到产出之间的时滞效应,进而设计使用关联网络DEA法对30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冯峰[2]认为科技投入产出可分为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应用与改造过程,进而采用链式网络DEA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了分析。史欣向[3]认为研发资源投入经过科研活动形成中间产出,再经市场化阶段形成最终产出,并采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广东省民营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衡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李石柱[4]采用经济计量学中的回归分析法,从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选取指标对我国省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孟卫东、 李惠娟、朱慧等[5,6,7]采用了DEA - Tobit方法首先测度出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再分析出各外部影响因素对决策单元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主要选取的外部影响因素有区域开放程度、区域经济水平、高等教育、自然资本、教育科技投入等。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不少,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改进后的链式网络DEA方法研究副省级城市在科技活动两阶段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并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外部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不同影响程度和方向。
2研究方法
2.1链式网络DEA
链式网络DEA模型是对传统DEA方法的一种改进,它可以评价决策单元的整体有效性和分阶段的有效性。本文所采用的链式DEA如图1所示。
假设在决策单元 ( DMU) 中,第一个子过程的投入产出分 别为: xi= ( xi1,xi2…,xin)T,Zi= ( zi1,zi2…Zin)T,第二个子过程的投入为第一个子过程的产出,而第二子过程产出为: Yi= ( yi1,yi2… yin)T。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考虑到DMU内部之间的关联性,则构造的整体效率评价模型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1) 每个过程都必须满足前沿条件,即累积产出不超过累积投入; ( 2) 同种要素无论是作为产出还是作为投入,也无论存在于哪个子过程,其权重始终是相同的。基于上述原理构造出链式关联DEA模型如下:
根据计算出的U*,V*和W*,分别得到效率值为
2.2Tobit回归分析
Tobit回归模型属于因变量受限模型的一种,而由于使用DEA方法所得效率值取值范围为 [0,1], 因此符合回归方程的约束。Tobit方程的基本结构如下:
若 Yi*≤0 则 Yi= 0; 若 Yi*> 0 则 Yi= Yi*
其中Yi*属于潜变量,Yi为观测到的因变量,Xi为自变量且取实际观测值,β 为回归系数向量,σ 为尺度参数,εi为随机干扰项且 εi~ N ( 0,σ2) 。 可以证明,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Tobit模型的 β 和 σ 是一致估计量。
3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3. 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科技资源配置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明显的两阶段性: 第一阶段为技术研发过程,科技投入主要包括R&D人员和R&D经费支出,科技成果有授权专利和科技论文; 第二阶段为成果转化过程, 表现为将第一阶段的科技成果加以开发利用,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投入指标为上一阶段的产出指标, 而本阶段产出指标包含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术市场成交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8,9], 具体过程如下图2所示。
考虑从科技投入到产出之间存在时间滞后问题, 本文将科技投入到科技成果产出,再到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的滞后时间各定为一年[10,11,12]。具体而言, 科技投入指标采用2010年的数据,科技成果产出和科技成果投入指标采用2011年数据,而成果转化效益则采用2012年数据。本文选取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决策单元,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鉴及政府统计网站公布数据。
3.2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链式网络DEA的计算模型 ( 1) ,采用Matlab2012计算了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将两阶段的效率和综合效率一并罗列出来, 结果如表1所示。
从整体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配置效率还是较低,平均值只有0. 43,有8座城市低于平均值,占总数的53. 3% ,其中有11座城市集中于0. 3 ~ 0. 6之间。综合效率最高的3座城市为大连、西安和长春,而最低的3座城市为南京、深圳和济南。
对于子过程1,15个副省级城市的技术研发效率值平均为0. 74,有12座城市的效率值高于0. 6, 表明副省级城市的技术研发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这很大程度地说明了我国副省级城市中的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为主体的原始科技创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能够产出较多的专利和科技论文。其中哈尔滨、宁波和成都效率值都达到1,均处于技术研发的相对有效状态; 武汉和南京效率值接近于1, 表明只要稍加改善就可以达到相对有效状态; 厦门、 青岛和深圳的效率值最低,存在较为严重的科技资源浪费。
对于子过程2,15个副省级城市的成果转化效率平均值为0. 631,有8座城市的效率值低于平均水平,占总数的53. 3% ,表明我国副省级城市将科技成果转化经济价值的能力较弱,同时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也是导致综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其中大连、深圳和厦门已经达到了有效状态,西安、 青岛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高位置,济南、南京、哈尔滨和成都则处于较为落后的地步。
为了能将15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资源配置两阶段中的效率值直观地呈现出来,本文将效率值分为高有效 [0. 6 - 1. 0] 和低有效 [0 - 0. 6],并按此标准,将15个城市的双轴散点图分为4个象限,如图3所示。
第一象限为两个子过程效率都高的城市,分别有大连、西安、长春和沈阳,其中以大连最为典型, 大连在成果转化效率上以经达到最优且在技术研发效率值也较高。目前大连已形成了以软件开发和船舶运输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长为大连增长最迅速、最具活力的产业,大连于2012年跻身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
第二象限为成果转化效率较高而技术研发效率一般的城市,分别有深圳、厦门和青岛,其中以深圳最为典型。深圳在成果转化效率上已经达到最优, 在科技研发效率上仅为0. 2985,处于较低水准。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城市技术研发效率不高,但在成果转化效率方面则较高。表明高校和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但企业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 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城市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成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化开发应用能力。
第三象限为两个阶段的研发效率都低的城市, 目前没有城市处于这一阶段。
第四象限为技术研发效率较高而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主要城市有广州、杭州、济南、武汉、宁波、 南京、成都和哈尔滨共8个城市,占所有城市个数的53. 3% ,其中以南京、武汉最为典型。南京和武汉都是传统的高等教育发达区域,有着优质的高校资源,能较高质量地实现科技技术研发产出,但是地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够强劲, 不能将已有的科技成果加以二次研发利用,使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4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1指标设定
结合已有的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本部分选取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开放程度、财政科技支持强度、能耗水平、财政教育支持强度、信息化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外在影响因素[13,14]。考虑到副省级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反应科技产出和科技投入的相对值,因此本文在指标选择上也相应选取了相对值,如下表2所示。
4.2实证分析
对于外在影响因子,本文使用相应城市在2012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上的平均值,并将其分别与两阶段的效率值和综合效率进行Tobit模型分析,对于模型 ( 2) 采用Eviews7软件计算得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技术研发阶段中,只有表征能源节约的单位GDP能耗和表征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与技术研发效率的关系较为显著 ( P < 0. 05) ,且均是正向关系; 在成果转化阶段中能够显著影响效率的影响因子较多, 其中单位GDP能耗、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和万人互联网数同成果转化效率关系显著且为负向关系。人均GDP、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与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关系; 从综合效率角度来看,政府财政科技支持比重与综合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负向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比重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效率。
4.3结果分析
( 1) 城市能耗水平对副省级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单位GDP能耗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第一阶段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第二阶段有显著反向影响,但综合起来则没有显著影响。数据说明城市的能耗水平越高,越迫切需要科研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研发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因此城市能耗水平会对技术研发活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同时,城市能耗水平的提升会加大社会的生产成本, 降低企业因采用技术创新成果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因此城市能耗水平对成果转化效益有负向影响。综合考虑,由于城市能耗水平对两个过程的影响方向相反,因此其对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效益没有显著影响。
( 2) 政府财政科技支持强度对副省级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有负向显著作用。
政府财政科技支持强度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综合起来,则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益有着负向的显著影响。在技术研究阶段,一方面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大部分流入高校和科研院所,促进其能够从事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增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科技体制改革较为滞后,会存在科研项目重复立项、科技资金使用监管不力、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财政科技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在成果转化阶段中,企业作为科技活动的主体,但其吸收和消化技术研发阶段中产出的科技成果能力有限,因此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未都能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导致降低了成果转化效率。综合分析,由于国家科技体制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较多以及目前研发和商业化脱节较为严重,政府财政科技支持强度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显著呈负向关系。
( 3) 城市经济开放程度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正向显著作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地区GDP的比值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并无显著影响。数据表明,随着外资的引入,研发机构可以引进一大批高尖端设备和先进的研发理念,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提高了研发效率。在成果转化阶段, 一方面,外商的资金和技术增强了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产品的研发本领; 另一方面,外商的产品也带来了直接或潜在的竞争,降低了企业获利能力,因此综合来看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明显。综合两者分析,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技术的引进,加强了技术扩散效应的发生,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装备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城市经济开放程度对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着正向显著的影响。
( 4)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未起到显著影响。
人均GDP水平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人均GDP对技术研发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有较多的科技活动资金和人员投入,副省级城市作为地区的经济和科技中心, 在很大程度上会得到相对较多的科技资源投入,但也会存在大量资源错配以及浪费现象,反而经济基础较弱的城市中的科研人员会对数量有限的项目或课题加以反复研究,因此城市发展水平对技术研究效率影响并不明显。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会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向市场推出创新产品并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额,因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性正向影响。综合来看,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意味着较多的科技资源投入和较多的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但其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这个相对值并没有显著影响。
( 5) 政府财政教育支持强度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
政府财政教育支持强度对技术研发效率未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综合效率方面也是正向的显著影响。较大比重的政府财政教育支持强度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口素质, 但考虑到在技术研发中的科技人员基本都已经属于高素质人才,因此政府财政教育支持强度并不能显著影响技术研发效率。在成果转化阶段,较高的政府财政教育支持强度在提高地区人口素质的同时, 也会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消费市场,有利于消费者接受市场中的创新产品,实现企业因采用技术创新成果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会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正向显著影响。综合分析,政府较强的财政教育支持力度不仅可以满足科研院所对增添人员的需求,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企业从业人员,改善民生和消费市场,实现创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因而会显著正向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 6) 城市信息化水平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代表了城市信息化水平,其对技术研发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成果转化效率有负向显著影响。可以认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多为无明显规律可循的原创性研发活动,基本的信息化水平就已经能够保证科研工作者了解到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研发动态,副省级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必定高于科研工作者的基本需求,因此其对技术研发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发达的城市信息技术水平,容易缩短企业创新产品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时间,从而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和获利能力,降低企业的成果转化经济效益。从综合角度分析,城市化信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甄选目标、改进方法,同时也会派生新的研发需求和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对综合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 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研发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对成果转化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容易产生知识的累积效应,产生重大技术进步,但同时也需要高额的研发资源投入,因此其对技术研发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经济效率以及高行业进入壁垒等特征,较高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意味着城市已经提前占领先机,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因而会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综合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虽然可以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需要高额的科技资源投入,因此对综合科技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并不显著。
( 8) 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对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万人高等院校在校人数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高等教育水平,数据分析表明,与科技资源配置的两阶段效率及综合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发达的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可以培养大批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潜在地提供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但考虑国内人才的流动性、副省级城市的人才吸引能力、高校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低比例、科研机构中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较为稳定的现状 ( 尤其高校院客观存在的编制及高学历要求) ,因此城市高等教育水平无论对技术研发效率还是对成果转化效率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综合分析,由于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只是培养潜在的科技人才,并不意味可以直接服务于本城市的科技活动,因此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5结论
7.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七
1、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环保模范城
2、创建环保模范城打造宜宾崭新名片
3、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4、环保惠及千家万户全民共同参与创模
5、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创模与健康息息相关
6、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7、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建美好创业居住环境
8、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是每位市民的义务
9、行动起来为创建省级模范城市而努力
10、加强城市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11、增强全市人民环境意识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12、促经济优环境环保模范城市大家创
13、共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同享蓝天碧水绿色家园
14、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共建环保模范城市
15、共建环保模范城市同享宜宾优美环境
16、创环保模范城市展宜宾都市风采
17、模范城市你我创宜宾未来共辉煌
18、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促宜宾可持续发展
19、同心共创环保模范城携手打造魅力大宜宾
20、倡导绿色新生活创建环保模范城
21、创建环保模范城造福千万宜宾人
22、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23、提倡环保新生活共建环保模范城
24、共建环保模范城齐奔全面小康路
25、依靠现代科技进步建设山水生态城市
26、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27、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28、做城市主人当创模先锋
29、管住脏乱差工作靠大家
30、共建环保模范城,同享甜城新美景
31、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模目标靠大家实现
32、创模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33、建美好家园,从点滴做起
34、关爱城市家园,倡导品位人生
35、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36、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维护宜宾生态平衡
37、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38、打造新环境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39、共享一片蓝天,共建一个家园
4O、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会
注:以上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标语,供大家在开展创模工作时参考。
8.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八
和省级园林县城督查考核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以下简称为“三城联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期实现创建目标,按照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督查考核坚持阶段性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日常检查评比与重点事项督查督办相结合,“三城联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实际工作成效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梁建军任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拓改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永祥任副组长的“三城联创”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考核办、县委督查
—1—
室、县政府督查室、县“三问办”及各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具体负责督查考核“三城联创”工作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确保各项验收指标符合省级验收标准,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第三章 督查考核范围、内容和方式 第四条 督查考核范围包括相关乡镇、社区中心、街道办、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各单位。
第五条 督查考核内容主要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县“三城联创”办、各专项创建办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及工作配合情况;乡镇、社区中心、街道办,县委及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单位履行“四包两禁止”工作责任情况;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工作实际,在参与“三城联创”工作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情况等。
第六条 督查考核工作贯穿全县“三城联创”工作始终,实行全程督查考核与阶段督查考核相结合,全面
—2—
督查考核与重点督查考核相结合,联合督查考核与独立督查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考核与随机督查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督查考核主要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走访群众,随机暗访等方式。
第四章 督查考核的组织、时间和程序 第七条 督查考核由“三城联创”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第八条 对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实行随机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每季度末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第四季度末对全年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九条 为了便于考核和操作,对未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的部门下属单位创建工作的考核纳入其主管部门的考核之中。各有关乡镇和县级各部门按照承担创建任务进行考核排名。
第五章 计分办法
第十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督查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办、社区和部门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三城联创”实行单项考核,工作成绩占乡镇、街道办、社区和部门单位综合考核成绩的30%。考核主要依据组织
—3—
机构、经费投入以及创建规划、工作安排、资料收集及县委、县政府和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县“三城联创”办公室及各专业小组下达的年度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等内容制定考核细则,进行量化得分考核。
第十一条 对既承担职能创建任务,又同时承担区域包联创建任务的部门(单位),实行职能工作和区域包联工作双项考核,每项考核仍按百分制计分,按平均法计算总分值。即总分值=(职能工作分+区域包联工作分)÷2。
第十二条 在阶段性或年度检查结束后,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以下实际情况加分。
(一)超额完成阶段性或年度工作任务的。
(二)阶段性考核排名名列本类前列的。
(三)在省、市技术评估或考核验收中成绩特别突出的。
(四)在各项督查考核或领导检查中受到通报表扬的。
第十三条 在阶段或年度检查结束后,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以下实际情况适当扣分。
—4—
(一)没有按时完成县创卫办和创卫督查组织督查事项,整改工作不力的。
(二)在省市暗访中暴露问题较多或同一问题媒体反复曝光的。
(三)在各项督查考核或领导检查中受到通报批评的。
第六章 奖惩办法
第十四条 阶段性或季度考核结果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审定通报。年度考核结果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奖惩;每次考核结果由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当年对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总分值。
第十五条 年终对单项考核结果优秀的乡镇、社区、部门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乡镇、社区、部门(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或县“三城联创”领导小组予以通报批评,并由县纪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驻县各单位“三城联创”工作考核结果在全县表彰奖惩的同时,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与
—5—
行风评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挂钩。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县“三城联创”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9.园林城市宣传 篇九
---园林城市知识问答
1.什么是园林城市?答:园林城市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要达到较高水平,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八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并经申报、考核后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小游园、小广场等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立体绿化及花街、花墙、花路、花廊的建设,全面开展花园家庭、花园机关(单位)、花园社区、花园乡镇村社的创建活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全市上下3—5年的共同努力,在2017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绿地分布均衡、总量适宜、景观优美、宜居宜业、花城景观特色鲜明的国家园林城市。
3.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步骤分哪几个阶段?答:(1)全面启动阶段(2012年4月—12月)。主要工作任务是:宣传动员、成立机构、调查摸底、制定规划、细化目标、分解任务。(2)创建攻坚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完成硬软件建设任务,抓好绿化建设实施项目、提高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各项绿化指标。(3)申报及巩固、提高、完善阶段(2016年1月—12月)。9月底前提出“创园”申请,并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做好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完善工作。(4)评审及验收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全面完成各项创建资料,作好评审准备工作,迎接住建部对我市“创园”工作的检查、评审、验收。
4.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有哪些?答:(1)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2)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3)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4)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5)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的城市可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标准有哪些?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建成区绿地率≥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5㎡/人—9.00㎡/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60%;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2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5.00㎡/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06;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95%;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95%;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95%;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80%;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0%;大于40hm2的植物园数量≥1.0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0%;河道绿化普及率≥80%;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80%。
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管理怎么实施?答:对已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实行复查制,采取“城市自查、省级普查、部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动态监管。省级普查每5年开展一次,部级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凡抽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抽查不合格的将予以书面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将公告撤销其称号。
7.我市实施花城景观打造主要栽植了哪些开花植物?答:
(一)乔木有攀枝花、蓝花楹、凤凰树、龙牙花、大花紫薇、刺桐等。
(二)小乔木有黄花夹竹桃、紫薇、鸡蛋花等。
(三)灌木有三角花、毛杜鹃、龙船花、凌霄、红绒球、钻石玫瑰、海棠、白兰等。
(四)地被有天竺葵、大花虎刺梅、茉莉花、金丝桃、丰花月季、黄金菊、美人蕉等。
8.我市开展创建花园单位(机关)、花园家庭、花园社区(小区)、花园宾馆(酒店)、花园度假村(农家乐)、花园村庄活动的主题及目的是什么?答:主题是:全民参与、共建花城;美化环境、彰显魅力。目的是:通过创建活动,旨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阳光花城打造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魅力,使攀枝花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城”。
9.哪些植物适宜在攀枝花种植?答:攀枝花市为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适宜在攀枝花种植的植物需要适宜攀枝花特殊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常见的攀枝花、凤凰树、红花羊蹄甲、橡皮树、扁桃、荔枝、桂圆、番木瓜、苏铁、小叶榕、高山榕、香樟、假连翘、鸭脚木等,还包括宫粉紫荆、火棘、假杜鹃、黄槐、鞍叶羊蹄甲、蓝花楹、火焰木、清香木、清香桂、黄金菊、天竺葵、大花虎刺梅等。
10.古树名木是指哪些树木?答: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从市林业局获悉,全市确认古树名木388棵,包括黄葛树、红椿树、木棉、酸角树等12个树种。
11.什么是乡土植物?答: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并证明了已经非常适宜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并且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攀枝花乡土植物如攀枝花、凤凰树、黄葛树、红椿树等。
12.什么是城市绿线?答:城市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现状绿线是一个保护线,规划绿线是一个控制线。
13.什么是城市蓝线?答: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1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景观保护内容有哪些?答: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具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1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道路绿化有何要求?答: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有本地区特点。
16.什么是立体绿化?答:立体绿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选择各类适宜植物,栽植于人工创造的环境,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表面,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如居民楼顶的屋顶绿化、道路堡坎绿化、挡墙绿化等。
17.什么是城市绿化?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什么?答:城市绿化是人们运用栽培植物的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它包括城市绿地的建设以及对原有植被的维护工作,它不包括以经营生产为目的的果园、花圃、苗圃等。城市绿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休憩、浏览场所。
18.城市园林绿地分哪些类?答:城市园林绿地分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五大类。
10.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口号 篇十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强爱绿、护绿、增绿,保护城市“绿肺”意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营造天蓝、水清、地绿、花香的绿色驻马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环境保护重在行动,园林绿化贵在行动; 一草一木释放绿色温情,一举一动展现驻市文明; 稳步异景皆是绿,人与自然若比邻; 健全城市绿化体系,营造驻市园林特色 共沐蓝天碧水,同享绿荫花香; 花园城市是我家,绿色环保靠大家;
城市园林化,小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植下千顷树,福泽荫后人。唱响创园主旋律,打造绿化新品牌;
依水造绿,沿路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全民爱绿; 绿地、绿带、绿林、让绿意洋溢大街小巷; 倡导环境绿化,共建和谐家园; 创建园林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 创建园林城市,打造城市名片; 造绿、爱绿、护绿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 把森林搬进城市,让市民拥抱大自然; 驻市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加强园林执法,保护绿化成果;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与时俱进,加快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步伐;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新局面; 创造优美环境,造福全市人民; 打造城市品牌,推动经济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大力植树种花草,建设美好新驻市;
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强化绿地系统规划管理,确保城市绿化用地;
创建园林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推进招商引资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增强绿化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绿化法规,奋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自觉保护绿化,争当文明市民,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加强生态保护,着眼长远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上下联动,条块结合,营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良好氛围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沐蓝天碧水,共享绿树鲜花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奋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全市人民总动员,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11.创省级园林县城汇报 篇十一
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2年4月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专家组各位领导到元氏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进展情况做一汇报。
元氏县位于石家庄市南部30公里处,是一个半山区县,全县辖6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08个行政村。元氏县城建成区面积1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7万人,县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县城之一。2010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为“千年古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城绿化工作,将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做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赶超、转型升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石家庄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大力开展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县城园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41.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82.7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8%和3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9.12平方米。
一、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开展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元氏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明确划定绿地范围,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在具体项目建设上,我县明确城区内所有建设工程必须按标准规划配建绿地,竣工验收必须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维护了城市绿地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先后出台了《元氏县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实施意见》、《元氏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元氏县绿线管理规定》、《元氏县县城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元氏县“门前三包”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县城绿化标准、建设和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创建和绿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立了园林绿化专业管护队伍,落实了绿化管护责任,有效地保护了绿化成果,促进了绿化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三是成立由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住建、林业、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区绿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任务,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之城 围绕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目标,我县对去年创建工作进行了查漏补缺,逐步构筑起了以街旁绿地和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广场绿化为面、城郊绿化为环的县城园林绿化格局。
一是高标准建设公园绿地,改善县城生态环境。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槐阳公园、迎宾公园、长春公园、民心公园、恒山公园和寺庄绿地、南北桥绿地等5个公园、10块绿地,并对常山广场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使之更加突出元氏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2011年和2012年我县先后对以上公园绿地进行了提升改造,丰富了绿化品种,增加了园艺景观,公园、绿地特色更加鲜明。特别是将民心公园建设成了既彰显我县乡土特色,又体现森林生态魅力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同时,我县对常山路、人民路、蟠龙路等县城干道21个临街单位门前绿地进行了提升改造,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在街旁公园绿地中建设了凸显元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雕塑。我县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
二是大力度开展县城道路绿化,构建城市生态绿网。我县采取行道树、绿化带和便道绿化三位一体的绿化模式,大力开展县城路网绿化。①打造常山路、西环路绿化样板街道。对常山路进行了综合改造,栽植了油松、银杏等绿化树木40多种,安装了街头景观石,便道全部升级为花岗岩便道,两侧花池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形成了一段一景、错落有致的道路绿化景观。2011年常山路被评为“石家庄市绿化样板街道”。西环路按照大绿量、宽绿带的绿化要求,多层次配置绿化树种,达到了常绿与落叶植物相结合、四季景观特色分明的绿化效果,道路绿地率达到33.2%。②构筑南环路、107国道等道路绿色长廊。在107国道(元氏段)、南环路、西环路、常山路西延等道路两侧栽植杨树、法桐、石榴等树木20万棵,形成了“绿色环城、城在绿中”的绿网建设格局。③实施街道两侧绿化景观带建设。在蟠龙路、长
春路、嘉惠街、北环路等8条主要道路两侧依街道特色规划建设了景观绿地,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县城绿量。今年,又在槐阳大街、向阳街增建绿地5000平方米。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9%,县城道路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6.7%,实现了“路上有绿、线上成荫、点上成景”的道路绿化景观。
三是大规模创建园林式庭院,营造良好的办公、居住环境。我县以改善城区办公、居住环境为出发点,强力推进园林式庭院创建工作开展。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县委机关大院、县一中、气象局、槐阳垃圾处理厂、天山龙湖世界小区一期、心海湾住宅小区等26个单位、小区创建成为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小区,占总数的64.2%。同时,积极动员城区沿街各单位开展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等绿化工程,鼓励城中村居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开展绿化,实现了庭院绿化与街旁绿化的相映、相融。
四是大气魄开展义务植树和河道整治,打造绿水相融生态环境。组织开展了“万人绿化县城”、冬季植树月、春季植树月等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了红旗大街南延线等150多条道路绿化工作,完成了槐河、潴龙河、北沙河河道两侧绿化和生态片林建设,累计植树568万株,建设防护林79万平方米。在植树工作中,实行了“冠名”认养、认建、认管责任制,对各单位栽植的树木,竖立了功绩碑,明确了管护责任,植树尽责率达到96.1%,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90%以上。同时,投资2亿元实施了潴龙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对潴龙河城区段全长4.7千米河道
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水面和生态湿地,对河道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提高潴龙河防洪能力,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满足城区及周边群众游憩、观赏需求。
同时,我县还加大了生产苗圃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方中苗圃等生产绿地5处,面积达22.7万平方米,占城区总面积的2.11%,苗木存圃量3.71万株,乔灌木品种达到135种,苗木自给率达到80%。加大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对境内现有的10棵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档、挂牌,落实管护责任,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自然遗产。
三、全面整治,精细管理,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容城貌环境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县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精细、精美、精彩”的要求,以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标准,全面推行县城精细化管理,营造了整洁卫生、秩序井然的街道景观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扬尘治理。对城区燃煤锅炉、餐饮行业燃烧炉进行了集中清理,全部改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对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进行了集中治理,城区所有施工工地全部实现了围档作业,出入口全部进行了硬化,物料严密遮盖,要求各施工单位配全了车辆冲洗装置,有效防止了扬尘污染。
二是大力开展容貌环境整治。配备了多功能道路清扫车、专用垃圾清运车等市政环卫专用车辆,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外运机械化作业率达100%,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达35%。全面推行干部
职工责任制,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明确专人负责,并成立专门检查组对街道清扫、垃圾清运、园林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公园、绿地及街道时刻干净整洁。同时,严格执行广告牌匾审批制度。新装广告牌匾需经住建局、城管大队审批,统一材质、统一尺寸、统一规格,并对违章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发现乱写、乱画、乱贴立即进行清理,保持了整洁有序的县城环境。
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县坚持园林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35项城建重点工程。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七横六纵”的城市路网格局,县城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67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达三类以上,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全县建有污水处理厂两座,污水处理率达100%。建有日处理能力150吨的资源化垃圾处理厂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在县城道路两侧、广场、公园安装了照明设施,县城路灯亮灯率达98%,万人拥有公厕3.02座。
虽然我县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下一步,我县将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查漏补缺,力争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12.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 篇十二
全力投入搞创建确保建成园林城
(2006年9月2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市委、市政府作出了2008年确保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决定,园林管理处全体上下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以饱满的热情、优异的工作来迎接我市城市绿化建设的春天。
作为创建省
级园林城市的具体责任单位,我们园林管理处将在市创建指挥部和建设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本着“早规划早实施,两年见成效,三年保达标”原则,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建设,迎头赶上,确保于2008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一、集中精力,狠抓实干,快速融入园林城市创建。
创建园林城市、建设优美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一直都是我们园林管理处努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遇良机,我们园林人将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发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的园林精神,全力以赴抓落实,千方百计破难题,密切配合搞创建,严格要求促成效,切实做到思想、组织、责任和工作四落实,自我加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创建,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以“我是园林人,创我园林城”的荣誉感全面投入创建工作中去。
二、大力宣传,广泛动员,掀起创建活动高潮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需要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为此,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政策法规,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成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群众运动。积极倡导全民造绿,通过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居住区绿化和滨河绿化,营造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围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目标,形成创建合力,掀起创建高潮。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提高绿化品位。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地规划园林城市的建设规模、标准和特色,严格按照《兴化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市政府批准的绿化实施方案,科学确立绿化建设时序。围绕“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塑造山水景观,提升城市品位”的这一主题,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化体系;围绕我市的城市特色和城市风格,积极打造水乡特色园林城市,突出“水”的灵气,彰显“绿”的生气,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配合起草出台并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划定绿线范围,把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作为绿化建设和执法管理的依据,切实保证绿化建设按规划组织实施。
四、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促进绿化达标。
针对我市绿化面积总量不足、居住区绿地和单位庭院绿地偏少、城市绿化整体发展不平衡等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措施,按照序时进度,逐年稳步推进,切实增加绿化用地,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一是抓好公共绿地建设,结合老城区改造、新区建设和乌巾荡风景区开发,大量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总量要求,提升城市绿化三大指标水平,确保于200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9、绿地率达到
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二是加快实施公园、景点建设,确保建成3-4条绿化景观道路,加强道路绿化配套和补植改造,力争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逐步形成“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特色。三是继续督促实施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配套,新建居住小区必须留足绿化面积,并辟小区游园;四是积极帮助和指导各单位和广大市民搞好庭院绿化、高层绿化、垂直绿化和室内绿化,不断开拓绿化空间,提高景观效果,为单位和家庭室内绿化提供服务和指导帮助;五是高度重视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的建设,力争生产绿地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2,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好古树名木。
五、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努力保护绿化成果
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和《兴化市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认真履行园林绿化监察职能,认真把好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绿化配套审核关,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加大城市绿化补偿费的收取力度,健全建设项目绿化工程配套方案审查、跟踪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促使建设项目绿化配套指标全面达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擅自改变绿地用途、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严格履行城市绿化管护职能,不断强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确保城区道路、景点绿化养护达到国家二级养护标准。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有幸成为这项任务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倍感荣耀,同时深知责任重大,我们将紧紧依靠上级党委,依靠全体员工,继续发扬敢打敢拼、吃苦耐劳、善打硬仗的园林作风,全
力以赴,为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任务而顽强拼搏。
谢谢大家。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日
【省级园林城市宣传手册】推荐阅读:
新东街道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工作总结07-18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标语06-29
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方案07-24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总结11-17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基础知识答卷09-21
琵琶社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汇报09-25
澳洋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情况汇报10-10
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典型发言材料11-17
创建省级示明城市倡议书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