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2024-10-11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精选8篇)

1.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一

店子集镇心初中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教学常规是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的规范性要求,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搞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最根本的前提,搞好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是落实好教学常规的有力保证。本部分满分为100分,期末折合计入教师量化考核成绩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总结(5分)

学校、教研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实际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学校制定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含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活动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各种计划均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完成。

(一)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1、体现课改的教育教学思想,熟悉时代发展对本学科的要求。准确地把握与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切实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0.5分

2、对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全面、细致。0.5分

3、含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教育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准确、具体、可行。1分

4、按照要求,及时撰写上交。1分否则扣0.5分

(二)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1、成绩和缺点及成因分析全面、客观。0.5分

2、经验和教训分析,有一定的理论高度。0.5分

3、按照要求,及时撰写上交。1分,否则扣0.5分 备

课(20分)

实施超周备课,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恰当规划教学进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从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实际出发,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其过程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准备教具(包括媒体运用、实验器材、物品以及习题作业等),根据需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撰写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法指导明确;练习作业安排适量;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留有写“教学反思(或课后记)”的余地。)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议课,集体议课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好集体议课,做到“活动内容充实、活动时间充裕”,确保集体议课的质量。学校对集体议课活动有具体的评价考核办法。加强集体议课过程性管理,抓好“二次备课”,通过整合集体备课智慧,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提倡电子备课,教师能熟练、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电子备课资料库,按学科、年级、章节整理,便于教师查找。

一、主备教案(10分)

1、教案详实,环节完备,实用(4分)

2、目标与重难点确定准确,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具体详实、科学有效。(2分)

3、能结合学科特点、学生水平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法。(2分)

4、作业量适中,体现分层理念(2分)

二、集体备课(5分)(备课组捆绑评价,不按时上交者本项不得分。)

1、按进度计划及时上交集体备课记录(2分)

2、如实记录研讨纪要,翔实、有价值(1分)

3、全员参加,做好考勤记录,每缺一人次扣1分(2分)

三、修改与反思(5分)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课时教案(2分)

2、下课后及时撰写反思,反思具体深入,有针对性建议(3分)上 课(50分)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除按照教研室下发的《初中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规范和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各项内容:

1.按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上课,避免讲课的随意性、盲目性,但可根据课堂活动的动态变化,灵活应变,作适当调整。

2.紧扣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双边、多边”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能力得到发展。

4.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调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5.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富于形象性。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师生民主,教学相长,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板书设计合理,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体系,掌握教学重点。

8.恰当地运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语言、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仪表端庄,着装得体,教态自然、大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亲切,具有人格魅力。

(1)、公开课。根据要求每学期至少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按要求参加公开课展示、听课、评课活动(5分)(无故缺席每次扣一分)

(2)、在各种迎检活动中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上课任务,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研究课评选活动(5分)

(3)、课堂效果好,知识目标达成度高,三维目标在课堂中有落实;突出有效课堂的特征;教案(课件)实用性强等(根据各科课堂教学标准要求评分)(40分)

作业及批改(15分)

1.作业设置合理。不同类型作业设置不同。巩固性作业要类型化,即学生做会一道题就能会做这一类型的题,预习性作业要熟读教材,把握重点,发现问题,尝试做课后题。作业要典型,使每一道题都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性,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作业适量,难易适度,按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忌一刀切。

2.作业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任务,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课内作业当堂完成;课外作业以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为主,语文、英语每课一练,数学每周4次,物理、化学每周2次,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其它学科根据情况可适量布置。各年级布置的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作业总量严格按规定执行。3.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大作文每学期全批全改不少于4次,其余每次批改不少于1/3,其它学科作业全批全改。批语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及时分析错误,及时订正错误集中的作业,对学生改后的作业及时批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有计划的面批面改,有批改记录。4.要认真研制学科作业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完成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与讲评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提倡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配备好各科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强化错题订正,提高作业的效度。

(1)作业布置与设计(9分)

①作业量适中,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以及机械重复、抄试卷等低效率作业(3分)

②作业设计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根据学生水平分层布置作业。(3分)

③作业次数合乎规定。(3分)

(2)作业批改(6分)

①批改数量足(2分)

②批改记录齐全、与作业同步(2分)

③除等级评价外,还要经常写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2分)单元检测(10分)

加强教学的过程性监督,有计划地安排单元测验,了解学生对所学章节(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认真评阅试卷,做好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工作。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总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典型例子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制订改进的措施。

1、单元检测包括集中单元测试和任课教师个人测试。根据学科章节要求按计划及时检测。(4分)

2、阅卷及质量分析及时准确,反思深刻,补救措施得力(4分)

3、试卷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认真批阅、讲解。(2分)

注:教学常规管理成绩占教师量化管理成绩的30分。

2.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二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验。这五个环节之间是一个自组织的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有序结构。教学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个中心而展开的, 所以设计和编写教学目标,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二、如何从教学常规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一) 备课———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准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编写

备课就是教学准备策略, 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结合历史教学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 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 (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编写; (2) 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 (3) 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 (4) 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

教学目标, 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 更是哲学课堂的方向, 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备课不仅仅要认真备教材、备课标,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教学准备建议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 而不是一味地去备教材和课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坚持集体备课, 把集体备课制度化

集体备课建设得好, 可以通过同事合作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集体备课的方式有多种, 可以是分工设计好教案, 每人负责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 活动时某人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其他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 由于每位教师的工作任务都很重, 如果没有固定时间, 就会忽视这项工作。形式决定内容, 有了形式上时间上的固定, 到了相应的时间, 就会安排相应的内容, 这项活动也就变得制度化了。

(二) 上课———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

上课时要灵活实施教学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是最为重要的。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行为, 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 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鉴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以及中考的客观要求, 我们备课组已经形成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上课方法, 即注重落实以下几个环节:

1.默写。主要是默写上一节课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 以便尽可能地及时巩固。

2.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一定要把学生摆在最重要和最中心的位置, 一切为了学生而开展教学。所以在一些探究活动中, 尽可能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 鼓励师生在教学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3.重、难点突破。对于每一节的内容, 在集体备课时已确定重、难点, 那么课堂上就要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 如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去突破, 在教师精讲的同时,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这种过程, 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就会印象深刻。

4.课堂即时练习。每一节课都应该抽出5~8分钟的时间进行即时练习。

(三) 作业———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作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针对近期教学目标, 实效性和有效性强。作业内容要选择也要设计。我们通常重视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 但很少提出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怎样设计作业呢?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编写针对性强、对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题目给学生。通过作业主要达到的目标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及通过书面表达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的学生最为欠缺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备课组充分利用每个教师的业余时间, 分工到人, 把每一节的课后练习都精挑细选, 设计出一套合适的练习。这些练习题量不大, 但却题题触及课本的关键知识点, 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又达成课标的要求, 真正体现了有效教学。

(四) 辅导———为达到教学目标的不断建构

辅导的基本原则是突出目标原则、多样化原则、师生双边交流原则等。就是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化的辅导, 双边交流辅导, 学生当老师的辅导等。

(五) 测验———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

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目标中心原则, 即检测是为了达到目标服务的。针对近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测验和练习, 不要脱离了近期的教学目标而随便给学生一份题目进行测试, 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最好是自己动手设计检测试题,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 要“花样百出”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学生。测试命题应该是学什么测什么。另外, 如果测试没有紧密围绕近期教学目标, 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偏移, 使得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零乱, 增加学习负担。

3.初中生物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细则 篇三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有效教学评价    实施细则

有效教学研究热了好几年,可是放眼望去,学期结束了评价一个学生的生物成绩几乎还是以一张期末考试试卷的分数作为这个学生这学期的成绩。这种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一直不改变,我认为这有碍于有效教学成果的更进一步提高。既然传统的评价方式早已经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也不能全面、即时、真实、激励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我谈谈在评价学生的有效教学成绩上做出的一些改进措施、实施细则和大胆尝试。

我的实施细则是这样的:采用分数制,但是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占5%,课堂表现占5%。

学生辛苦学了一学期生物,不管过程和态度如何,最终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一看比一比的。因为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具有费时短、见结果快、知识抽测全面的优点,所以试卷考试是必需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次考好就说他平时都好,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次没考好就说他平时都不够努力。一张试卷决定一切的这个评价,相对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而言还是不够全面,也不够公正客观。因此,原本100分的试卷,考出来的成绩折合成80%计算。我认为,这个多出来的20分可以更好地用于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这是传统评价缺失的地方,也是我要着力加强的地方。

第一个要增设的评价就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一个学生课堂上学习努力认真与否,会有充分体现,而且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将最大限度地决定学习成果。鉴于这是初次尝试和研究,课堂评价分值设置较低,只占5%。通过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到了中学以后,不管知道不知道,课堂上不爱回答也不爱提问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样,不仅课堂作为师生学习交流讨论的主阵地的特点体现不出来,而且无法营造良好的气氛,更不利于互通有无教学相长。一学期大约20周40节生物课,我规定并统计,每个学生只要一学期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并且至少回答对了五次提问,就可以得到5分,一次1分。为了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答案、见解,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使回答错了,我们也给予口头表扬和激励。对于答对了问题的学生,除了老师口头表扬外,还可以全班给予热烈掌声。特别精彩的回答,甚至可以全班起立鼓掌,给予那位回答对了的同学肯定、鼓舞和喝彩。当然了,有奖就要有罚。因为,严格的纪律、松弛有度的秩序是课堂高效学习的保证。对于破坏课堂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我们也要给予惩罚。本着治病救人、有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原则,每人每节课上第一次破坏纪律时给予眼神警示,第二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三次是课后教育并扣分,一次扣0.1分,5分全扣完是上限。

尽管很多学生都怕写作业,可是,不可否认,作业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检测,也可以及时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易错点与难点,等等。我认为对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很有必要。在作业评价上,我保留了传统的学生作业批改分为A(答案全对)、B(错一个到五个答案)、C(错六个答案以上)三个等级的形式,增设了第四个等级A+(答案全对,且字迹工整美观)。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之美、书法之美是世界公认的。尽管是生物作业,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尽量书写美观大方,体现汉字之美,有良好的个人素养。除此之外,为了作业的最终量化评价,我还把作业的等级换算成了分数。为了保证生物小学科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生物作业书写评讲几乎都在课堂完成。由于时间限制,一学期我们预设做10次作业,基准分10分。学生作业一学期累计,每个A+得三分;每个A得二分;每个B得一分,C不得分也不扣分。一学期,得满10分为止。为了鼓励学生多得A+,约定共得过三次A+的学生,一学期作业评价直接10分。我始终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人品比成绩更重要。凡是作业弄虚作假抄袭者,发现一次扣1分,不写的也扣1分。会不会做是一回事,做不做、能不能认真做,做好了又是一回事。不会做不责怪,只要学生认真做努力做,纵然做得不好、做得很差老师也不会怪罪,反而会鼓励。那些不管会做不会做,总想着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行为绝不宽容。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认为,一个人要想在学业上求好,就只有从求真、求努力开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新课改很注重实验课教学研究,这充分体现了生物的学科特点,生物教师也很高兴。虽然农村的实验条件不是很好,虽然现在先进的多媒体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实验,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感、成就感与兴奋感是其他形式不能取代的。为了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和人才的创新能力相接轨,实验课中总分超过五分的,多余分数纳入学期总成绩,不设上限。

4.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四

一、计划。

每学期初要认真制定学校、教研组和各科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根据新课改理念指明教改方向,对课程安排、教学进度、教研活动、各项竞赛或展示等活动,要以周为单位安排具体。并经过教师民主讨论通过后生效实施。

2、学校教研组计划要以本校教学实际为基础,以“三课活动”、“集体备课”和“教学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逐周确定研究主题,构想讨论专题。

3、教师各科计划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分析学生,在此基础上紧扣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实际,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并逐周安排教学进度计划。同时每学期末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

二、有效备课(它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实践)。

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教案必须首先要有全册教材分析,再要有单元备课,最后是课时备课,每课时备课要有教学内容分析,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三维一体),有科学的过程设计,有必要的板书设计,有真实的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设计要有整体性。严禁抄袭备课资料,网上直接下载教案,也要避免教案设计过于简单,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文备课教案、单元讲评教案可分别写在语文、数学备课本上。

加强集体备课。每单元或章节都要坚持一次集体备课。具体步骤为:

(1)个人储备:熟悉教材,阅读教师用书,对主要环节及问题的设计;

(2)集体备: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思路,再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明确教学要求,弄清编者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确定突破难点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集体备课后主讲人将单元教学计划交教导处保存。

(3)个人修改补充、完善教案(编写课时教案)。

其它学科备课要有备课本,有教学内容、有教学目标、有教学重点、难点和简要的教学过程。

三、课程开设。

必须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执行。

语文:一、二年级每周8节,其它各年级每周7节(含作文)。

数学:一、二年级每周6节,其它各年级每周5节。

英语:3—6年级每周各4节。

体育:一、二年级每周4节,其它各年级每周3节。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每周各2节(参考内容有读书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整理资料、撰写文章、办报、演讲、朗诵、表演戏剧、节目主持、摄像绘画、编写对联、测量土地、水质检测、观察动植物生长规律等)。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简称“地本”课程,各校课表要统一名称]:各年级每周3节(可以是《书法艺术》、手工、劳技、剪纸、雕塑、舞蹈等)。总课时数一、二年级27节,3—6年级30节(不含早读课)。一、二年级每周加2节活动课,3—6年级将英语课调动1节到早读。各科课程要交叉安排,体现均衡性、协调性,要为师生教学方便,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安排课表。总课表、班课表、教师个人课表必须三表一致。并要组织好每科、每节课的教学实施。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追求有效。

教师上课:

1、教师在上课预备铃响时,离开办公室到达教室门口,检查学生准备和课前准备活动(背古诗、唱歌等)情况,使其安静;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或者班级呼口号、背古诗等)后开始上课。体育教师应到教室门口带领学生到操场上。

2、遵守教师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态度和蔼,精神饱满,讲普通话,语速要适当。不带个人情绪。要站立讲课,紧扣内容。学生自学或做作业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说与教学无关的话。

3、教学思想要端正。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讽刺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要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得接待客人,中途不得随便出入教室。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串课。

5、教室上课一律关掉手机,严禁接打电话。

6、教师讲授知识必须正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切忌“可能”“也许”。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讲究教学方法和精心安排教学进度,使复习、新授、作业有机结合,师生活动协调和谐,努力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7、教学过程要和谐。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沿着“学会——会学——乐学”的轨迹走向进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8、教师要具有教育智慧,能够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灵活地调

控课堂。

9、教师要锤炼自己具有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较高的教学基本功,语言要准确、生动,有启发性、激励性;板书书写规范、整齐、清晰、有条理。根据需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阅读教学要贯彻“务本、倡简、求实、有度”的教学理念。坚持一个减少,三个突出,一个扎实,两个坚持。[简称1312计划],即:

减少分析。

突出教师朗读指导和学生多形式的朗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读书的通畅和速度。

突出在理解文本,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品味字、词、句,学习、运用、积累和发展语言;围绕着作者的构思,突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并有机进行拓展、想象、表达和创造思维能力训练。

一个扎实就是对学过的字词一定要读准,认清,记牢,会写,不写错别字,尤其要认真区别多音字,多义字和形近字。

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读、议、背、写、思五个基本训练方法;二是要坚持习作练笔。

在这个总要求的前提下,各年级教学要有侧重;

低年级语文:要突出在读书中识字、写字,在读书、交流中发展语言;

三年级语文:要在巩固字词,发展语言的同时,侧重构段训练;

高年级语文:要全面落实,侧重站在写作的角度解读课文,要归纳文章

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揣摩文章构思,体会语言表达方法。

数学教学:

1—3年级数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年级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各项活动课,要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讲求有效、实效,培养特长。

另外,课堂教学要注意六个问题:

一是: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是:训练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参与;

三是:要落实重点,讲求一课一得,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四是:教师语言要精化,培养学生主体,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充足的空间;

五是:要遵循规律,求真务实,克服课堂浮躁,延伸无度现象;

六是:要坚持以学论教,关注薄弱,查漏补缺,促进均衡发展。

五、有效作业布置与批改。

每科作业本要保持一致整洁。

语文作业布置(落实双减要求):

一、二年级作业:均用铅笔书写。

拼音(用拼音本)、写字(用田字格)、综合作业(用练习册)、写话(一下全期8次,二年级每期16次)。

三年级以上作业:

1、钢笔写字(天天练写,每字5遍,写后组词)。

2、描红、仿影(一周2篇,一篇一改,讲评展示)。

3、综合作业(用备课本,内容突出积累、比较和思维检测,作为培优补差。随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格式由学校研究决定,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评价方式:统一订正与学生互查相结合)。

4、大作文每期至少8篇,全收全改。

5、小作文每单元2篇(教师部分抽改,其余指导学生互改,必须有修改的字迹)。

6、读书笔记1周2篇,其中1篇是摘记,(内容以摘记词语、精美片段为主,高年级加感想与评价,格式:时间、篇名、内容、插图);另1篇可写生活日记。评价检查方式:可由学生互相查阅评价,教师抽查,督促落实;定期组织朗读与展示。

7、手抄报。每学期3期(具体格式与要求分年级统一)。评价方式以展示评比为主。

8、语文以练习册为主,全批全改

数学作业布置:(落实双减要求)每节课都要有课堂作业,一、二年级:要用田字格本作为纸质课堂作业为主,以练习册为辅,练习册与教学同步,纸质课堂作业和练习册一个练习一次批改,全收全改。

三年级以上:以书面作业为主,全收全改。练习册作为随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检查评价方式:统一订正与学生互查结合,注重积累性作业检测和思维性作业的辅导。

其他学科作业(落实双减要求):

以练习册为主,均要一课一练,全收全改。

所有正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作业)都要批改及时,批语明白,注重激励性语言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书写规范(指汉字字体、标点符号、拼音字母;英语字母;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字母等),每次批改要有批改日期,把等级评价(优、良、中、差)与分数评价相结合,严禁打“叉号”,严禁老师代改学生的错题、错字,注重二次批改。单元测试和期中(终)考试可用百分制评价。

六、加强教研活动。

学校对各组教研活动要安排具体,经常督查,狠抓落实。各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安排的专题,也可自选研究专题。提前搜集资料,做好研讨准备。每次轮流指定中心发言人,提前拟稿,切实保证研究效果。各组教研活动记录每周不少于1次。教师个人研究:每期要写1篇教学经验论文(或教学反思、或习作下水文、或教学故事);2篇精品教案;每周1篇学习笔记。

七、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①写一手好字;

②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③具备各学科的教学基本功;

④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⑤能自制投影片和简单的课件。

八、测试。

认真组织各类考试,端正考风,搞好考试分析,进行深层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提高质量。语、数、英学科必须抓好单元过关测试。要求每单元结束后必考,考后必改,改后必登记分数,改后必评,每评必须写评讲教案,评后必反思和进行培优补差,用好成绩登记簿。

九、加强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要遵循教材,树立“一描到底”的理念,坚持先看后写的原则,做到两个落实:堂堂写字要落实,教师指导要落实。达到三个目标:逐步写好,逐步写快,不写错别字。教师指导写字、板书、作业批改都要书写规范;高年级可以练习写行书字。

十、认真做好教学常规每周自查月报工作。

各中心校要实行教学常规随机抽查通报制,每期末认真组织业务工作总结汇报会,各校每期要逐校汇报学校的教学、教研情况。

5.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篇五

一、教学计划常规要求

1、各年级各教师应根据各种教材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2、各教研组组长应在学期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3、全体教师必须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备课

⒈ 备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到不备好课,不上讲台。

2.教师备课必须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考纲。

3.教案规范:教龄十年以上,对所教内容不是第一次教学,可以写简案;教龄十年以下或虽十年以上,但第一次从事所教内容的教学,必须写详案。详案的要求是:教学课题、课型、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设计和教学过程、实验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4.教师每月将教案拿到教务处检查,备课情况列入教学常规考核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5、教师按年级、科目备课,每课必备,一课一案,要求在一个星期前备好课。

三、课堂教学

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摆正教和学关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1)、预备铃响后到教务处领取签课夹,然后直奔教室,教师到达教室门口时面向学生站立,关注学生课前学具准备情况,及时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2)、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课堂走上讲台,示意值日生喊“起立”,老师迅速检查 学生起立致敬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然后再向学生说:“坐下”。

(3).学生坐下后,教师应及时清查学生到位情况并如实填写到签课夹上,如发现学生缺旷原因不明,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A.教学目的明确,即在一堂课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教育都明确具体,落实到位,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B. 教师善于把握、驾驭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系统,把教材组织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系统,做到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抓住,即落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C. 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讲练结合的原则,教师善于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之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自觉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站姿,坐姿,看书写字姿势。要求学生站直坐正,看书写字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导,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违反课堂常规要 求的学生要及时的提醒,及时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7)、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礼貌语言、职业语言、讲究语言艺术,严禁语言粗俗,动作粗鲁。教育学生时可以严格,但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在课堂上发泄个人怨气。(8)、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结束授课说:“下课”。值日生喊“起立”,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教师向学生行鞠躬礼后带上签课夹离开教室并将签课夹及时交到教务处。如校内或校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听课人先离开教室,必要时鼓掌欢送。(9)、教师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中途不随便离开,杜绝脱岗现象。(10)、在各个功能室授课时,教师教育学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爱护各功能室的仪器,认真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切实搞好组织工作。

(11)教师请假应向校长室提出申请,请假以假条为准,如私自换课,双方均按缺旷处理。

四、辅导学生

1.教师应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助。

2.课外辅导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3.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加强学法指导,使其树立信心,重视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我一定行”的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4.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订出导优辅差对象,拟定分层教学计划及措施;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新要求,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尖子生的培养,切实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5.辅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的课内课外辅导工作,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要充分利用课外监控时间及晚辅时间,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7.教师必须严格按辅导表认真座班辅导,不得私自调换、顶替,否则视为缺旷处理。8.有高三晚辅的教师,要严格按照课表认真组织好辅导。

五、作业批改

1.布置作业要紧扣教材,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要努力减少机械抄写和单调乏味的作业。

2.作业要及时收缴,及时批改,注明批改日期。批改时可采取等级制(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各科作业要全收全改,提倡全批,多写指导性评语,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要及时讲评,集体订正。3.作业量(下限):综合班--语文:每月4次,作文每学期4篇大作(精批1/3以上)和4篇小作,每篇作文算2次作业量;数学:每月4次;英语:每月4次,听写作业1次;政治:每月4次;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每月2次(考试或测试一次以二次作业计);美术、音乐:每学期4.次理论课作业;计算机每学期不少于4次。练习册上的内容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师定期进行检查或部分批改。专业班—文化课每月2次,专业课每月1次。

六、考查

1.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通过检测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鉴定。2.每学期学校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各学科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按章节或单元检测教学情况,高三实行月考,各年级组在学期初要提出计划,经教务处同意后由教务处、年级组共同组织实施。

3.试题要紧扣教材,贴近高考,难易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到知识覆盖面,题目要精、巧、活、新,禁止出偏题、难题。4.教师要严格监考,不得擅自离开考场,不得看书看报、玩手机或做其它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教务处安排监控室领导监考一人。

5.批阅试卷及时认真,不弄虚作假。做好成绩统计工作和试卷质量分析,及时给学生讲评,并进行有效的矫正教学。成绩及时报教务处。6.考查包括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实际操作,形成性测试,随时进行,终结性测试包括期中期末和毕业考试。

七、听课常规要求

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有效方式。

1、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8节以上,每月将听课记录交到教务处检查。

2、每节听课应有详细记载,要标明听课日期、授课人、教学班级、教学课题等。

3、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

4、大型公开课的听课,教研组长要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5、听课可随堂听课,可跨年级、跨学科听课。

6、严禁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录的现象。

八、教研

1、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各教研组每2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个课题。倡导高级教师每年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

2、利用教研会,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作指导,青年教师应虚心接受骨干教师的指导。3、教师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钻研教学业务,经常学习教参资料,专业杂志,了解国内教研、教改动态。每学期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并进行公开教学,互教互评。每学期要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改、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积极参加各级培训。

九、实习实作、技能大赛的管理

为了突出职高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技能训练,特作如下要求:

1、每学期开学,各专业教师必须写出本学期的实习实作计划。

2、上完实作课,教师填好实作情况登记表。

3、实作所需的材料及时上报教务处。

6.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六

一、教学计划

1、学期初要通读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等);(3)、教学目标;(4)、教学措施;

(5)、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按周次安排);

2、教学计划每学期初制订,每学期制定一次,开学第一周完成。

二、备课

1、课前要备课,包括制订教案或教学设计。所有教师均应超前备课,无备课不得进课堂。

2、备课要求

单元分析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

②本单元教学要点及重点;

③相应的教学措施。④课时安排

课时备课应包括如下条目:

①课序与课题。②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制定,做到明确、具体、可行。

③重点和难点。分条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④教学准备。列出教具、学具、课件等名称。

⑤教学过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具体可行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设计,要有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设计。

⑥作业布置。

⑦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美观大方。

三、课堂教学

1、教师按照教导处安排,承担教学任务。教师按课程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认真分担教导处分派的代课、调课任务。

2、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教材、备课本、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按时进教室上课。

3、教师自觉关闭通讯工具,进入教室后不应中途出入,不得接听、拨打手机和从事其他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

4、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拖堂,不提早下课。无学校同意,教师不得坐着讲课。老师不得在中途离开教室,不得要求学生办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事情或代办教师私事。

5、注意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和其他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允许讥讽、漫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教师对所任教课内的教学秩序负责,妥善教育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或单独留在办公室,不得损坏或占用学生的学习用具或其他物品。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

1、安排适量的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应当堂完成。

2、要求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在课代表的帮助下做好作业上交情况登记。做好缺交、迟交、少交作业学生的教育工作,避免简单粗暴的处罚措施。

3、督促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对要求订正的错误,要及时跟踪批改。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矫正的学习习惯。作业的批改

(1)、教师批改作业要作业批改要及时、规范、认真。按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

(2)、采用红笔批改作业,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自改。

(3)、不合要求的要重做,做错的要更正,更正后应复查。对于在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或亮点,应在批改零记中详细记载作为讲评辅导的依据,并在作业讲评中帮助学生更正与提高。

(4)、要求学生每次作业要求写明练习序号。要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自我订正、修改作业的习惯。

(5)、形成不批阅则不布置的作业布置习惯。反对任何放松作业批改的行为。

五、教研活动

1、教师要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

2、学校校长以及教导主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工作上,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和深入课堂听课,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

7.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七

1“四变”开放型教学的主要内容

1.1 变“课标”为“学标”

课程标准 (简称“课标”) 是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标准, 它既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标准, 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标准 (简称“学标”) 。因此, 教师、学生都应该学习它。这样, 教学双方目的明确, 思想一致, 有利于相互的配合和合作,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师要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的把握, 把它的内容落实到讲学稿的备写和课堂的学教活动之中。要使“学标”真正发挥作用, 就必须强化“学标”意识, 增强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做到预习时想到它, 上课时联系它, 课后复习、自测、评估依赖它, 使它成为学习的标准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估的标准。

1.2 变“教本”为“学本”

教材, 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从形式到内容, 严格地说只是“教本”, 而不是学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学生不能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不能自己设计学习的方案, 要靠老师的“牵”, 而不是“导”。如果教材不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那么, 思品课教学改革只能算是没有“学改”的“教改”, 没有“学改”的“教改”是封闭的, 是没有出路的。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 学教合一的模式, 既体现了“教改”, 更重要的是“学改”, 可以说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教本”变为“学本”, 使原来的封闭的教学型教材, 变为开放型、公理型、学习型的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实现“凤头”“猪肚”“豹尾”的科学而合理的布局。“风头”就是每一节课的“引言”, 它应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猪肚”就是内容充实, 内容要求做到重点突出, 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豹尾”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 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进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3 变“教案”为“学案” (讲学稿)

我们常说,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生学会什么?二是教学生怎样学?前者是学习内容, 后者是学习方法, 其中学习方法是主要的。传统的教案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而讲学稿, 它不仅是教师的教案, 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学案, 在讲学稿的备写上, 应该打破传统教案的备写方式, 着重突出一下六个方面:

(1) 学教目标:目标的设置应体现“三维性”即: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这样,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再教和学的过程中, 可以克服盲目性, 做到有的放矢, 就如一盏“明灯”, 照亮下一步的“学路”。

(2) 重点和难点:这一设置的意义在于提醒教师要把主要气力用在重点和难点的点拨上。同时, 也引导学生有主次地、有重点地把握知识、发展能力, 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预习导航:这是讲学稿中的灵魂部分, 使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理解不再是空洞的无法操作的, 而是有了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结合导航, 自主学习, 熟悉教材内容, 把握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由知识点和预习题例两部分组成, 知识点是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的, 抓住了知识点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骨架, 预习题例的设置必须围绕知识点展开, 体现“三性”, 即:典型性、特殊性和综合性, 而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预习题例是为知识点服务的, 这些题例表面看仅仅是练习题而已, 而如果以一种方式结合起来, 正好是该知识点所要揭示的内容。

(4) 课堂助学:这一环节主要由交流预习导航, 强化基础和课堂活动两部分组成。课堂活动内容的设置, 可以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 题型设置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 通过活动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 净化学生的心灵 (这才是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真正归宿) 。

(5) 创新探究:这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 普遍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讲学稿最后设计一道或两道创新练习题, 目的是把课堂上的知识有所巩固, 并向外延展, 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得到发挥。

(6) 学 (教) 后记:这一部分主要记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得与失, 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 同时也是教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以便今后更好的教学。

1.4 变“课堂”为“学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 无论是掌握知识, 还是提高能力, 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都要循序渐进, 都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 把课堂变为“学堂”。

在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下, 思品课“学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在课前预习, 以讲学稿为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悟明理, 熟悉教材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学教中, 明确学教目标及本课重难点, 师生结合知识点提示, 共同交流预习导航, (应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和说明) ;师生共同探究课堂助学部分, (在实际的操作中, 以学生活动为主, 必须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方式, “撬开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敢于直言, 而教师只要扮演好“拨”和“导”的角色即可) ;学生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代表解答提出的问题;教师总体评价或对重点问题 (知识) 进行评析, 补充;学生讨论完成创新探究。

2“四变”开放型教学的优势

2.1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观念

讲学稿作为学生的学案, 学生结合讲学稿, 可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自学能力, 并真正地进入主体的位置,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2 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标准开放、教材开放、讲学稿开放和课堂教学开放等, 不仅使教师失去了一部分优势, 而且还面临学生的挑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学路得到了拓宽、拓深。这样, 就会促进教师加紧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向广博、精深发展, 从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2.3 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讲学稿教学模式下, 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使千百年来旧有的师生关系被打破了。“四个开放”使学生进入了主体位置, 使纵向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横向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交换信息、沟通思想, 可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缩小彼此之间的思想差距。教学中师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可加深师生之间的友谊, 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减少对立情绪, 使思想品德工作得以加强, 教书育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总之, 以讲学稿为载体, 先学后教, 学教合一, 在思品课教学中, 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不是固定的, 还需要不断创新, 这种创新既包括观念上、方法上的创新, 也包括组织形式上、活动方式上的创新。因此, 教师要加强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思考, 改进课堂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这有助于丰富、发展和完善讲学稿模式下的思品“四变”开放型教学, 使思品课教育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呈现新的气象。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 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 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因此, 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突破常规, 找寻特色, 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 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

8.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聂清.初中化学课程中科学方法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05.

上一篇:1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下一篇:军事理论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