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13篇)
1.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一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国际商业交往的加强,翻译变得尤为重要,实现源语言与译语言的同等刺激效应,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重点。为此,可以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商务英语的汉译,在对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具有良好认知的基础上,应用直接翻译个归化翻译策略,实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
【关键词】商务英语 功能对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9-02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语言跨文化的商贸活动日益频繁,于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对等翻译变得举足轻重。在诸多语言与文化中,英语和汉语在商贸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而且文化差异较大,这使得英汉之间的对等翻译成为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本文重点论述英语转为汉语的翻译,即商务英语的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最初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是在1964年,那时还不称之为功能对等,只是动态对等,后因为动态对等不能准确地表述以及人们对动态儿子误会丛生,才使用了功能对等的称呼。功能对等,是通过对语义信息的对等翻译,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心理反应与源文读者对源文的心理反应的基本一致性。也就是说,在翻译中,存在着两个层次的读者和两种语言信息,第一个层次的读者是译者,第二个层次的读者是译文读者,第一种语言信息是源语言,第二种语言信息是译语言,而翻译的目标,便是使第二个层次的读者对第二种语言的理解与第一个层次的读者对第一种语言的理解相一致。
二、商务英语的特殊性
商务英语的特殊性体现在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
1.词汇方面
在词汇方面,商务英语呈现出三个特点:其一是专业性强,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多具有固定的专一词义,在翻译时必须采用这些词义,不能信手拈来,比如insurance police是保险单而不是保险政策,stock是存货不是库存,只有应用这些专业词汇,才能提高翻译的有效性;其二是古语词的使用,多由here或there组合介词构成,这在现代普通英语的使用中已经不常见,比如herein为在此,thereof为由此,翻译时必须认知并且能够使用正确的译语;其三是普遍使用缩略词,比如ICC为国际商会,L/C为信用证,译者必须能够准确翻译这些缩略词。
2.句法方面
商务英语在句法上的最大特点为逻辑严谨,因为牵涉到利益的纠纷问题,在逻辑方面,商务英语力通过使用大量的并列句力求最小化模糊词句并且最大化信息量,翻译时,必须把词句精准地翻译出来,将信息条分缕析呈现出来。比如:The prevented party shall notify the contractor by telegram without any delay,and within 15 days thereafter provide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events and valid documents issued by public organization,and propose the specific clauses(delay the execution or inability to execute the all or party)and explain the reasons and provide the detailed data.可以翻译为: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的一方必须立即通过电报通知合同方,并且在15天之内提供事件的详细信息以及公共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的乙方还需要提出具体的方案,是延迟项目完成期限还是不能完成全部项目或者是只能完成部分项目,并且能够解释自身所提方案的理由及提供详细数据。
商务英语中还存在着成批的固定句式,公式化的语言自然需要固定且朗朗上口的句子进行对译。比如:Thank you in advance for…,可以译为承蒙……,谨先致谢;We shall appreciate your…可以译为若能……,我们将不胜感激。如此,既能够呈现出商务用语的一致性,也可以显示自己良好的译语言文化素养。
三、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1.直接翻译
虽然商务英语有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且英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鸿沟,但是这不排斥英汉之间有着相通之处,也不排斥商务英语具有普通之处,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句子英汉在内涵和外延上均没有差异,那么词句的对等便是功能的对等。此时,可以对商务英语进行直译。比如,You can stay assured that the shipment will be eff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tract stipulation.可以翻译为我们保证会按照合同规定装运。You can stay assured that…是固定句式,可以直接套用我们保证;其他语句则是进行直接翻译;不过,在翻译时将被动语态变为主动语态,并且进行了个别词句的先后调整,这是依照汉语使用习惯进行的必要步骤,在汉语中,人们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高,而且状语一般置于谓语之前,如果翻译时仍然使用被动语态且把状语置于谓语后面,会让汉语的读者听起来晦涩。由此可见,即使是直译,也不是完完全全的直译,存在一些小的改动之处。
2.归化翻译
在直译不能准确地传递语言信息时,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一般需要把握三点:
其一,把握源文主旨。商务英语的翻译需要准确传递语言信息,自然在翻译时必须把握源文主旨,这是核心所在,至于其他方面,则以适译语为准则。比如,Notice of particulars of shipment shall be sent to buyers at such time and by such means that the said notice shall be received by buyers within 7days after shipment.可以翻译为卖方需要将装运详情及时通知卖买方,使买方在装运7天内收到。Shipment是专业词汇,译为装运;at such time 不是直译为在这样的时间这种模糊表达,而是意译为及时;在翻译中,还使用了被动语态向主动语态的转化以及使……这种兼语的汉语表达方式;并且,运用了汉语中的省略习惯。
2.遵循礼貌的汉语语言风格
汉文化崇礼,汉语言讲究礼貌,在翻译时,需要注意遵循这一风格,才能使读者心平气和,并且称赞译者的精妙。比如:We look forward to collaborating with you in your European venture.Please let us know if we can be of any assistance to you.可以翻译为衷心希望能够在欧洲与贵公司进行商业往来,如需本公司效劳,万望告知。在源文中,并没有见到多少的谦逊,可是在译文中,却是本着汉文化的风格,将谦逊演绎的淋漓尽致,比如衷心希望、万望等词语的应用;并且,使用一些简单的古汉语表达,使得翻译颇具亮色,效劳两个字代替了可能??嗦的白话表达。
参考文献:
[1]孙向文,聂志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二
关键词:字幕翻译,字幕特点,功能对等理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环节。除了美国电视剧,韩国电视剧之外,越来越多的西班牙语影视作品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而目前,国内引入西班牙语影视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影片译制体系尚不成熟。大多数影视作品是通过字幕翻译的形式译制的。字幕翻译成为主要的译制方法。但能够指导字幕翻译的理论却很少,可供参考的资料屈指可数。因此,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人人字幕组译制的西班牙电视剧《伊莎贝尔》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字幕翻译的定义及特点
字幕翻译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本文中仅限于讨论语际字幕也叫作译入语字幕的翻译。李运星教授认为“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由此可见,影视作品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大众艺术形式。字幕并不是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过程中需要欣赏的全部内容。因此,与其它翻译形式相比,字幕翻译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字幕翻译中需包含文化元素。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语言不可能和另一种语言完全对等,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元素也不尽相同。而影视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中包含文化元素。影视字幕在帮助观众理解外文作品的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色彩斑斓的外国文化。
其次,字幕翻译中应采用通俗词语。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艺术,所涉及的受众范围广,社会阶层多。而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第三,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从李运星教授对字幕翻译的定义可以字幕必然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字幕翻译需要简洁凝练且与观众的阅读速度同步。如果字幕过长或意思晦涩,那么将影响观众对于影片的欣赏。
二、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电视剧《伊莎贝尔》中应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功能对等理论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并强调翻译应不仅仅是字词的翻译,也应在语义、语体、文化等方面实现对等。
1.语义对等。简单来说,语义就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但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传递信息,往往还需要表达其它的情感。这些感情往往会通过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途径传递出来。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语义的选择上要谨慎。
1 Ordenad a vuestro lacayo que salga.
让你的小跟班出去。
Lacayo一词有两重意思一是随身侍从,二是含有贬义的走卒、走狗的意思。该句子出自关系剑拔弩张的帕切科和西班牙国王恩里克的对话。显然,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侍卫”不符合对话的情景,使用“走狗”一词又不符合帕切科侯爵的身份。而“小跟班”一词既体现了帕切科不恭敬的态度又维护了他侯爵身份从而达到了语义层面的对等。
2.语体对等。奈达认为在翻译中内容居于第一位而语体则居于第二位。在翻译中,我们不能错把说明文当成应用文对待,也不能把散文当做诗歌对待。由此可见,在字幕翻译中,把握人物性格,身份,从而实现语体对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2-Tengo ordénes de no dejar a pasar a nadie Alteza.
卑职奉命不得让任何人入内,公主殿下
这句话选自伊莎贝尔和侍卫的对话。伊莎贝尔作为西班牙的公主,身份地位要比普通侍卫高出许多。但在原文中并没有出现可以表示地位高低的词语,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 “卑职”、“奉命”等词语,用来表明两者身份地位的不同,让观众一目了然。从而达到了译文与原文语体上的对等。
3.文化对等。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一种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如果源语同译入语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小,则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少,反之,则困难较多。而西班牙语和汉语正属于后一种情况。在西班牙电视剧《伊莎贝尔》的翻译中,应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或是谚语。这不仅使得译文通俗易懂,也在文化层面上与源语达到了对等。
3Cuatro ojos ven más que dos.
人多力量大
“Cuatro ojos ven más que dos”是西班牙语中的一句谚语,直译为“四只眼睛看到的比两只眼睛要多”。如采用忠于原文的直译,就会显得过于笨拙,且不易懂。译者使用中国谚语“人多力量大”完整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且达到了文化层面的对等。
3.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三
【摘要】英语电影在今天充斥着国内的电影市场,而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特定文化信息因子,在此情况下,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喜剧尤为突出,而电影中喜剧效果的翻译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与其它类型的文本相比而言,比较特殊并且极富挑战。此项目在以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如何将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同等程度地保留源语言中的喜剧效果,使中国的观众能拥有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观众同样的欢笑和视觉感官体验。本文以《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作为个案分析和研究,对其字幕翻译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电影 功能对等理论 喜剧 字幕 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介绍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的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所提出的,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有一个转换标准,为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字幕翻译旨在目标语言观众对电影的欣赏与理解,及在观众看完电影后应与源语言观众的發反应一致。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的反应与感受与源语言读者一致,这正好与电影字幕翻译的要求相吻合,基于此种契合,功能对等理论十分适用于电影中喜剧效果的字幕翻译。
二、《银河护卫队》电影及其官方字幕翻译介绍
《银河护卫队》是一部由迪斯尼出品,漫威制作的超级英雄电影,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五个宇宙公民一起联手打败邪恶势力拯救宇宙的故事。然而由于国内字幕翻译的疏忽和误译,《银河护卫队》的中文版字幕翻译则令英文语言中的喜剧效果大打折扣。美国主流媒体《好莱坞日报》甚至则说“《银河护卫队》的字幕翻译影响了此片在中国的票房”。
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官方字幕翻译员为贾秀琰老师。贾老师自2011年就开始接触译制影片,目前翻译作品有《黑衣人3》、《环太平洋》等。但是,她的作品都饱受争议。《黑衣人3》中她因归化策略使用过度而遭到抨击,而此次《银河护卫队》的字幕中明显误译太多。
三、《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分析
《银河护卫队》官方字幕受到很大的关注,影院的观众都能很直接地感觉到翻译得并不到位,字幕翻译与源语言在功能上并不对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银河护卫队》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1.误译。
例1.Drax: He killed my family
翻译分析:字幕为:他毁了我的家庭,实际意思为:他杀了我全家。按照大家的普遍逻辑思维,第三者插足才叫毁了家庭。而此处德拉克斯分明就是说罗南杀光了他的家人。因此此处误译导致整个语境都变了,让中国观众啼笑皆非。
例2.Ronan: My father and his father shall finally know vengeance.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父亲和祖父酝酿了这次复仇。然而实际上的意思是:终于能给我父亲和爷爷报仇了。字幕翻译显然把复仇的主语宾语都颠倒了,罗南是说他终于能给父亲和爷爷报仇了。此处很明显感觉贾老师没有弄懂此句的语法关系。又是一处并不等值的翻译。
例3.Terra
翻译分析:影片中把地球称之为“Terra”,而字幕直接译为“特蓝”。其实Terra一词在拉丁文里就是earth(地球),land(陆地),ground(地表)的意思,同时terra也是许多单词的词根词缀,例如Mediterranean地中海。所以该片用Terra是为了显得古雅有内涵。其实可以翻译为“地星”。而字幕无视编剧的苦心,直接译为“特蓝”,丧失掉了其古朴韵味。
2.漏译。
例1.Peter: They killed a little frog that aint done nothing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他们杀了一只小青蛙。实际的意思为:他们杀了一只无辜的小青蛙。官方字幕没有把后面的that从句翻译出来,意思不完整。无法体现出杀了一只无辜的青蛙的残暴,观众也并不能从中理解到他们的残忍。
3.过度异化。
例1.Gamora: Rodent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小浣熊。实际意思是:鼠辈、耗子。rodent这个词实际指耗子,是贬义词,而官方字幕将之翻译 “小浣熊”。“小浣熊”是很可爱的萌宠。观众于是对此也会感到疑惑,火箭为什么要对“小浣熊”这么可爱的名字感到生气呢?原本此处是要表达卡魔拉对火箭的讽刺和轻视。
4.过度归化。
例1.Peter: Well,I come from a planet of outlaws,Billy the Kid,Bonnie and Clyde,John Stamos
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为:我的星球上,不法之徒多着呢,比利小子,邦尼和克莱德,约翰斯塔莫斯。前两者都是传奇罪犯,在美国都是家喻户晓,但中国人就不知道了,所以如果只是给出名字的直译就等于没有翻译。John Stamos是80年代著名电视演员,他曾扮演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混小子,他并非罪犯,而从现在的角度看,基本上属于非主流杀马特了。星爵拿杀马特和史上最著名的罪犯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件很搞笑的事了。而字幕没有将此表现出来。
四、功能对等理论在喜剧电影字幕中的应用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中重要的三点就是“受众”、“反应”、“对等”。喜剧电影的字幕翻译之后,是直接呈现给广大观众的,因此能够直截了当地从观众的反应和评价中了解字幕的翻译是否与源语言功能对等。因此,这也能证明功能对等理论是可以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的。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是以“内容”为导向的。所表达的内容直接影响沟通交流,因此有些时候逐字翻译会给受众带来误解和困惑。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求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语言风格可以体现说话人的个性与特色。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当保留其风格。正是这不同的语言风格让每个角色饱满起来。因此在喜剧电影字幕翻译中,也应该保留源语言的语言风格。
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在翻译中其实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完全地对等。因为语言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地对等。同样的,在喜剧字幕的翻译中,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完全全地对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能力来保留源语言的幽默性,来让观众感受。
五、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喜剧电影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对于如何将国外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中国观众需要影视译制片人员携手努力,将最好的翻译作品呈现给观众。在此,针对对《银河护卫队》字幕翻译的研究,本文总结出几条应对英文喜剧电影的翻译策略。
1.注释法。英文喜剧电影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幽默,还携带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而中国观众由于没有处于既定的文化环境中,则必定缺少相应的知识去理解电影中出现的幽默桥段。那么,在电影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时候,注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观众才能充分理解。
2.增译法。增译法是把源语言中存在,但是目的语中表达不清或是找不到对应成分但是又不可获取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表达出来的喜剧效果更好。
3.内涵化译法。对于好的译制片来说,如何能做到让观众充分理解电影的内涵是成功的标准,因此,字幕翻译就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背景知识,直接翻译电影的语言表达不如将语言中携带的幽默文化知识翻译出来。
4.文化归化法。在英语喜剧电影中如若能找到与之有同等效果的文化等值物,在不影响观众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下,可以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来表达电影中的喜剧元素。
六、总结
翻译是件苦差事,而电影翻译不仅要求文字功夫,还设计到文化因素差异,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某种具体类型的电影尤其如此。根据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好的翻译应该是在不同母语者之间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在做英语喜剧电影字幕翻译时,译者不仅要遵从原台词,避免过度异化,还要做好电影里面出现的笑料背景文化调查,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避免过度归化。最后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永强教授。谢谢她对我们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2]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中国翻译,2002.
[3]梁爽.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经贸教育.2012,(9).
[4]兰学群.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J].影视翻译.2012, (18).
*作者简介:
张小芳(1993-),女,汉族,湖南怀化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在读。
4.论功能翻译理论 篇四
杨英明*
(湖南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湖南 益阳 413049)
摘 要: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只有宏观的`论述,缺乏方法论,操作性不强。本文简述了功能翻译理论,详细地探讨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并用关联理论予以论证,丰富了它的内容。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基础理论;阐释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06-0039-04
O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YANG Ying-ming
5.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五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本文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针对约定俗成、回译、音译、省译和加注这五种方法,探讨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
作 者:胡维佳 HU Wei-jia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年,卷(期):2006“”(4)分类号:H3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目的论 专有名词 翻译技巧
6.字幕翻译 篇六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各有独特的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共性和联系,为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要素,成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沟通交流的障碍。翻译难点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今,影视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目标语观众能否对影视剧有最贴切的理解,取决于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国内的字幕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严格的规范依据。字幕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应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电影电视作品是人类娱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年前,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制作的一些影视剧。然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这得益于比过去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允许更多国外优秀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和字幕翻译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克服了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使普通人欣赏外国作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也纷纷出口到其他国家,字幕翻译也从一开始的英译中为主,扩展到中译英,中译日,中译法等等其他翻译类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日益加入到全球化的脚步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到了中国。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成功的字幕翻译不仅会使观众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影视剧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尚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字幕翻译上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不能满足广大中国影迷的需求。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字幕翻译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得以迅猛发展。字幕翻译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异域节目和文化。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字幕翻译的出现是个福音。翻译字幕使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欣赏到外国的影视节目。同时,他们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字幕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甚至与译制配音的电影也不同。字幕翻译大部分是由网上的爱好者自愿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完成翻译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字幕的巨大影响和相对不足的理论指导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兴趣。
7.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七
字幕所呈现的方式与普通的文本不同,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情节、内容与人物等方面的制约, 形成了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有学者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总结, 钱绍昌认为:影视字幕翻译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较, 通常具有瞬时性、聆听性、综合性和通俗性等特点。赵蕙认为, 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大众化等特点。郑洁认为, 口语性、文化性、时间受限性及服务性是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因此, 译者要综合考虑这几种特点, 多角度运用理论翻译, 从而达到最有效果。
二、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 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 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学者们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在涉及翻译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卓有成就的成果。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 译者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 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2.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 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 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3.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 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 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
三、《肖申克的救赎》电影简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是“希望”, 虽为牢狱题材电影, 但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 银行家安迪被指控谋杀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 并由此被判处无期徒刑。狱中, 他还受到了狱友的折磨以及典狱长对他的陷害, 但他丝毫没有放弃希望,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忍受力和巧妙的设计, 在二十年后成功越狱。这部电影给观影者极大的激励。这是原语对目的字幕翻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让非英语背景下的观影者对电影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四、《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翻译方法评析
1.缩减法。据功能对等理论, 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必按照原文的语言形式原模原样的进行翻译, 而应选择具有相似功能的词语对源语进行替换, 从而将信息在再现出来。与此我们可以得出, 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 对于那些生硬的, 可有可无的或者翻译出来别扭的语言单位, 译者一般会选择将其略去不译, 这些删去那些冗长的语言虽然达不到形似, 但意义一致, 也不影响观众对电影的整体把握。
如表中例1所示, 这句话是描写主人公安迪在沉思时候的。可直译为“他漫步着, 就像在走在公园里, 对世界上的事不关心也不担心”。其实, “漫步”、“在公园里散步”都可以体现出他对世界的不关心等等, 所以译者的翻译简练清楚的体现了了主人公散步的情景。
例2是对于主人公安迪形象描述的一句话。原文并不难理解:那个屁股上挂着用银勺子喝水的高个子。这句话拘泥于语言形式, 翻译的很完全, 但是中国观众在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坠余, 所以可直接将其翻译为“那个高个子”, 言简意赅。
例3中, 原文可直译为“后腰上的牛排, 你会说英语吗?”然而, 为了让受众体观影时赏心悦目, 适当的删减效果会更好。
2 . 增译法。在看电影时, 会出现译文比源语言长的现象, 是因为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使得译者不但要忠实于原文, 还要表达出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所以译者就有必要增添一些词语, 使得语言清晰易懂, 语义更加明确, 让读者不再云里雾里。
例4的这句话是安迪因为瑞德 (安迪的狱友) 没有假释成功时所说。译文中因为多添加了“庆祝”这个词语而显得更生动与形象。使目的语观众更容易理解。
例5中的这句话是瑞德对于安迪为什么越狱成功的旁白描述。fantasy girls是人, 如果按照原文翻译的话, 把人挂在墙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添加画像一词, 使原文变得一目了然。
例6文中所出现的“臭嘴”一词, 体现出译者为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监狱环境而添加的目的。
3.重创法。对于不足以表达源语言的语义及文化, 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与英文完全对等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内涵, 译者就有必要借助目的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进行调整, 拉近目的语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例7是监狱警备队队长对于政府即将征收他大笔税务时对政府的评价。如果仅仅从字面翻译为“他将他的手伸进你的衬衫里, 直到把你的奶头拧到发紫为止”, 过显滑稽, 粗俗的痕迹一览无余。相信这样的翻译会使观众云里雾里, 使观众感到费解, 且割裂了受众体与影片环境的和谐感。因此, 译者没有选择直译, 而是将影片语境与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背景有机结合来进行翻译, 让观众了然于心。
例8是瑞德对他关押在监狱中的狱友的旁白描述。如果将go fishing简单地翻译为“钓鱼”, 那么当然违背了原意。而译者充分利用fish在美国文化中作为“新手”的涵义, 将gofishing译为“逗新人”, 很容易让目的语观众理解。而对于don’t quit till they reel someone in, 虽然可根据字面意义简单地译为“他们不会放弃, 直到有人卷入”, 但却无法体现此处影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因此, 译者将此句翻译为目的语观众比较熟悉的词句更易理解。
若将例9直译, 可译为“如果我是你, 我要在头后面长眼睛”。但直译过显呆板。因此译者运用为受众体所熟悉的词汇“倍加小心”, 以便目的语观众更直接地理解文意。
例10原文可直译为“如果我今晚在这听到像老鼠放屁的声音”。但由于影片所展示的是监狱生活, 无法避免粗俗, 译者便将其译为“半点声音”, 这样更易理解。
五、结论
通过缩减法、增词法、重创法, 使得目的语接受者和源语接受者的反应取得的最大的一致性, 顺利的实现了字幕翻译的功能, 让《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的真正所传达的有关“希望”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 激励更多的观众。同时希望译者能根据翻译理论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让世界人民一同感受, 心灵的共鸣。然而影片的题材多种多样, 甚至对同一部影片, 都无法始终如一地用同一种标准或理论知道字幕翻译的全部过程。本文运用功能对等论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进行分析, 站在一种理想化的角度对翻译策略进行评论, 然而在实际翻译中, 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 所以希望能有更多在实践中丰富且完善这一结论的机会。不论采用何种翻译理论, 都希望译者能根据翻译理论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让世界人民一同感受, 心灵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地[J].中国翻译, 2000 (I) :61-65.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4]李运星.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4) :24-25.
[5]熊德米.奈达翻译理论评述[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7) :85-89.
[6]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7]王明娥.从功能对等论看《集结号》的字幕翻译[J].东南传播, 2009 (1) .
[8]赵蕙.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策略[J].文教资料, 2001 (4) .
8.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八
李 徽
电影《飞屋环游记》剧照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外国影视剧文化对中国观众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国内观众大多靠特定工作者提供的配音或字幕来获得信息。由于字幕翻译相对配音而言是极为节约成本的翻译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留原版声效的字幕翻译版能保持原片风格,让国内观众领略到英文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因此各种版本配有中文字幕的《飞屋环游记》应运而生。
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构建的宏大的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所谓功能对等(即灵活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而对于“对等”奈达解释为是指“功能”而言,因为语言的功能是指语言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言语作用;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语音语法不同,表达习惯也不一样,然而它们却可以具有彼此相同或类似的功能。因此在翻译中,译者所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而不应是同一语。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
影视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译者在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以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明确字幕翻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影片观众能够借助字幕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正如奈达所言“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即“功能要对等”。
二、《飞屋环游记》字幕翻译评析
《飞屋环游记》(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字幕翻译者采用了增补法、意译法和替代等方法既传达源语信息又传达了原作的精神与风格。译出了易于理解、形式恰当,吸引观众的电影字幕。
(一)意译法
因为语言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保持原语的形式风格,有时单靠直译无法做到。因此,意译成了译者最好的选择。意译把目的语文化置高于源语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功能的对等,对原语文本改变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观众产生与原语观众同样或类似的联想和反应。通过意译更符合口语表达习惯。
例1.穆兹摆下鸿门宴,明为宴请爷俩,实则打听大鸟凯文的下落,想捉住它。饭桌上,不谙世事的小家伙罗素说漏了嘴,暴露了凯文的行踪。
You Sure we’re not a bother?I’d hate to impose.
我们真的没有打扰到您吧?我不想招人烦。
“Impose”本身的意思是“强加”,这里译者译为“我不想招人烦”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的对等,又做到了功能的对等。
例2.穆兹的狗们出去寻找大鸟觊文,狗首领阿尔法派小狗逗逗单独行动。其中一只狗说:
Sure.but the second Master finds out you sent Dug out by himself;none of us will get a treat.
译文:当然没有,但如果主人再知道你让逗逗单独行动我们都会跟着遭殃的。
译者没有按照原句结构及“treat”的意思“款待、奖赏”直译为“没有人会得到奖赏”,而是译为“我们都会跟着遭殃的”。虽然句法上不对等但功能对等。充分说明了事态的严重也表现了这群狗对穆兹的忠诚及畏惧。
(二)增补法
电影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能够反复阅读,电影的这一特性使得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的制约。时间指语言和图像的同步配合,空间是指银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一般为一到两行。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翻译字幕时,译者常常采取增补法,用增加词句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准确的意思。
例3.卡尔的屋子正好处在政府计划开发的地皮上,这里即将建造一幢摩天大楼。不愿搬离这里的卡尔成了一个“钉子户”,政府派人来准备将他送到养老院,不过就在那些人来之前,他假称上厕所趁机驾驶飞屋飞上了天空。老人家说想和老房子最后说声再见。橡树之家的工作人员说:
That’s typical.He’s probably going to the bathroom for the80th time.
译文:很常见,他很可能是第八十次去浴室流泪。
这里如果翻译成“他很可能要去浴室八十次”,观众可能很困惑,卡尔是病了还是在拖延时间,译者增补了“流泪”一词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老人对他与妻子共建的爱巢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替代法
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不同的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源语言中的语境效果在目的语中就会流失。这时,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在目的语中产生与原语言中相同语境效果的替代表达方式。翻译的替代方法,被广泛用于影视剧中出现谚语、习语、俚语的场合。
例4.卡尔的屋子正好处在政府计划开发的地皮上,建筑工人认为卡尔妨碍了开发商的工作。说:
You poured prune juice in his gas tank.
译文:你真是他的绊脚石。这是个习语。如果直译,目的语观众就会不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译者用汉语的“绊脚石”来替代,既传达了原语言的意思,也从语言结构上最大程度保留了源语言的特点。
(四)异化法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异化是实现文化的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异化翻译保留了源语的语言特色与文化意象。
例5.卡尔与小男孩罗素在森林里长途跋涉,罗索磨磨蹭蹭想上厕所,卡尔拿他没办法,说,“Oh,for the love of Peter,go into the bushes and do your business”译文:看在老天的份儿上,快去灌木丛上厕所吧。
“for the love of Peter”相当于“for Pete’s sake”。“Saint Peter”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之一,据说死后上天堂,他掌管天堂的大门,所以说“看在老天的份上”。保留了源语的语言特色与文化意象。
9.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九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探讨,发现现有的翻译中存在一些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作 者:申艺芳 SHEN Yi-fang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刊 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3) 分类号:H159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张家界景点介绍 翻译★ 诠释近义词
★ 24EN成语英译
★ 诠释爱情诗歌
★ 诠释感恩议论文
★ 椎天抢地成语诠释
10.商标翻译中的对等现象及常见技巧 篇十
商标翻译中的对等现象及常见技巧
本文阐述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现象及常见技巧.论述了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所应注意两种文化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采用灵活对等手法的重要性及商标翻译中的`常见技巧,如:音译,意译,前两者的综合运用以及自由译.
作 者:贾笑然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3)分类号:H0关键词:商标翻译 文化对等 音译 意译 自由译
11.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十一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体育;英语术语
一、引言
英语里的习语非常丰富,每个习语都有深刻地寓意,所能表达出的意向更是千变万化。Nida(1993)曾说过:文化对词语、习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如果没有认真地研究背景,就难以透彻地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因此,认真研究英语习语的来源和出处,了解英语习语的形成的背景,都是很重要的,对于正确理解英语习语,准确而灵活的使用英语习语有很大帮助的。本文在借鉴前人对英语习语翻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吸取其中所存在的疏漏的基础上,以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切入点,以体育英语术语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二、体育英语习语
(一)习语的定义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鲜明的形象,常用来比喻事物,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文化色彩。它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是语言文化财富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就广义而言,习语包括成语(idioms)、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s )、谚语(proverbs)等。
(二)习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习语语义的整体性是指习语的意义是一个整体,不能分拆开来理解。即习语语义必须通过词的固定组合来体现。然而这种体现并不是组合中各词字面意义的简单总和,其语义有时要通过形象比喻,有时又背离逻辑而无可理喻,结果往往与原词义大相径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要理解英语习语,切忌从表层的词义获得其语义。望文生义或逐字对译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和语言理解的障碍,甚至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些习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相对的寓意。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的语义变化往往受语言环境的制约,离开具体语境的语言,其语义往往是空泛的,也不能为人们所理解。习语结构的固定性指习语一般不能增减字,不能以同义成分替换,也不能改变顺序,任何一点变动都会使它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体育英语中的习语也具有以上所述习语的一般特点。
(三)体育英语习语
体育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对英语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欧美国家,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育英语习语取材于竞技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邃的社会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或激发联想,或深化主题,或创设意境,或强化语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而且大多属言外之意和话外之音。下面分类列举一些常见的体育英语习语,为接下来翻译的讨论作铺垫。
1.赛马
win hands down轻易获胜。
当一个骑师遥遥领先,可以稳操胜券时,他往往就不再催马快跑,而是放松缰绳,并且把手垂下,让马轻松地跑过终点线。因此win hands down一语原表示“毫不费力地跑赢”,后转义用于其他比赛或竞选,表示“轻易获胜”。
2.板球
on a sticky wicket 处境不利。
wicket指“三柱门”或“两个三柱门之间的场地”,sticky wicket是“(雨后)周围场地泥泞的三柱门”。板球比赛时如果碰到场地泥泞,球便跳不高,即使日出后迅速晒干,也是难以击球(bat)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好的击球手技术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sticky wicket常用来喻指“难以应付的情况”或“不利的处境”。
3.牌类
keep a card up one’s sleeve 锦囊妙计;应急妙计。
打牌时牌一般是拿在手中或摊在桌面。但若把一张牌藏起来,此牌一定是张王牌或好牌,在关键时刻打出可以出奇制胜。A card up one’s sleeve一语字面义是“某人袖子里的一张牌”,有“秘藏的王牌”之义,往往引申为“袖中妙策”、“锦囊妙计”或“秘而不宣的计划”等。
4.拳击。
throw up the towel(sponge)承认失败;放弃不干。
在拳击比赛中,当一方连遭对手重击,眼看就要被击昏在地,他的经理觉得败局已定,往往就会把擦身用的海绵(sponge)或毛巾(towel)抛向空中扔进拳击台上,以此向裁判员表示这一方已经认输不想继续比赛,也使拳击手不至于受到进一步伤害。throw up the towel(sponge)意思是扔掉擦身的海绵或毛巾表示认输以后也用在其他方面,表示“承认失败,放弃不干”。
来源于体育运动的英语习语种类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英语习语与其产生和形成的民族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否则非常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
三、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不同语言尤其是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往往在语言背景、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奈达在等值论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他的核心理论就是,找出译入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段。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其次是在形式风格方面,衡量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意志为标准,而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等就是成功的翻译,即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达到了动态对等。
奈达谈到,为了在翻译过程中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功能等效,一些支配着调整的种类及程度的原则便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种或多或少字面上的对应在所指意义和联想上均系功能对等,那么就不必再作形式上的调整。但如果状况并不是这样,那么在决定采取什么方法去创造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方面,译者可以参照下列的各项原则: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可能引起对所指意义的误解,就必然在译语文本中做出某些改变,或者字面翻译可以保留,但必须增加脚注说明可能引起的误解。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讲不通,即所指的意义完全模糊不清,就可以在文本中做出某些改变,除非原语文本的目的就在于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所指意义的模糊不清就可以保留。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在语义和句法上非常困难,一般水平的读者有可能放弃设法解释这种困难,那就必须对译文做出某些改变并在导言或脚注中表明那些改变的性质。
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译文可能引起原语文本联想意义的严重误解或者在原语文本风格值的恰当欣赏上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就应当做些反映原语文本联想含义所需要的调整。
译文将来得以运用的方式对于进行的调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种必须与伴随信码一道翻译的文本,通常需要在所有层面上进行许多调整:音韵学、词汇、语法和话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上各原则都基于一个前提:如果译文在形式上紧扣原文的话,这也就是说,当两种文本——译文及原文在形式上实现某种程度的对应时,两者之间的“功能对等”却受到了消极影响,迫使译文无法尽可能地传递出原文在各个层面的意义,这个时候,译者就可以适当运用上面列举的几项原则。
四、体育英语习语翻译
奈达一直强调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忠实反是非曲直原作的面貌。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原文的每句话、每个习语、词汇都同时具备三种意义,有的可能只有字面意义,没有形象意义;有的可能兼有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但没有隐含意义。尤其是,任何两处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相同。英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而习语来自不同著作、不同作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这样一来,习语翻译就有一定困难。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习语时到底应采用何种译法,译者首先要考虑这种译法使译文读者产生的反应是否与源语读者产生的反应大致相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对等,或使译文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绝对相同的反应。确切地讲,主要功能要对等,读者的反应大致相同。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体育更是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体育习语因其复杂的来源,应在正确理解其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翻译,切忌生搬硬套,望文生义。而且体育习语对译者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
结合功能对等理论,笔者认为体育习语翻译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类比对等法。(analogical equivalence)
这种译法主要是用汉语中习语或成语中的形象代替英语习语中形象,即译成汉语中的习语或成语形象不同,但功能相同,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心理感受大体相当于源语读者读原文时的心理感受。实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之所以采用这种译法,是因为相当一些英语习语中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文化和民族及地域特色,与汉语中的文化和民族地域色彩迥然不同。若保留原文的形象,求形式对等,则势必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而译成汉语习语,虽未保留原文的具体形象,但达到了动,简洁,精辟,通俗易懂等表达效果,也传达出了内涵意义。用这种类比的方法,转换形象,以求主要功能的对等和相似的读者反应。
1.catch as catch can。不择手段
有一类摔跤可由运动员选择抓握动作,只要能抓住对方,把他摔倒在地并按住不动,即为胜。catch as catch can原意是“能抓到什么就抓什么”。
2.neck and neck。不分胜负
在赛马比赛中,两匹马并弛,难分先后,就用neck and neck来形容。
在这类习语中,一方面,源语的形象很难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另一方面,源语中的形象或文化并不特别影响的译文读者的反应,并不是主要功能。如例(3)中,pillar与post这一形象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若强行译出来反而会增加读者理解负担。这句习语的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疲于奔命”之意,将其译为“东奔西跑”,“走投无路”达到了主要功能对等的母的。
3.抽象化对等法。(abstract equivalence)
对于译文读者无法接受的英语习语中的形象和文化,有些可以采用类比对等法,但由于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仍有大量习语难以转化成汉语成语中的形象。对此,我们就要舍弃原形象,进行抽象化处理,译出其对等的含义和寓意,以达到主要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大多数英语习语都采用的是这种译法。例如:
4.no room to swing a cat没有活动的余地;地方狭窄
古时候人们在练习射箭时,常把猫装在布袋或皮囊(bottle)内,然后吊在树枝上作为靶子。猫在袋中挣扎使袋子摆来荡去(swinging),射箭的人则站在一定距离之外,所以这种运动非有一定的场地不可。
5.cut no ice不起作用;没有影响
溜冰时冰鞋的冰刀锋利才能切入冰中,溜冰者也才能在冰上快速滑进,冰刀不能切入冰中,冰鞋就没作用了。“cut no ice”大约于20世纪初从美国传入英国,用于口语中,常被引申表示“不起作用”或“没有影响”。
由于有些习语的文化或形象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舍弃某些习语的文化特色,或转化原文的形象,使之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形象和习惯。如例(5)中提到的bear garden,源语读者很少想到熊这个具体的形象,想到的是一个吵闹的场所。而对于译文读者而言,bear garden甚至会让人想起动物园,这显然与此习语的初衷不符。
(二)完全对等翻译法(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意义与汉语中的形象,意义一致,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相同性。可以对等地译为中国读者所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象和意义,实现相对完全意义上的功能对等,使译文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这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实现了矛盾的统一。遗憾的是,符合条件的习语相当稀少,体育习语那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
1.break the record 打破记录
2.show one’s card 摊牌
类似这样的翻译,保留原文风格、形象和民族特色,当然值得提倡。然而在习语中出现这样完全对等的情况凤毛麟角,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三)准完全对等译法(quasi-entire equivalence)
有些英语习语的形象,比喻或民族特色虽然是英语中所特有的,但对汉语读者不会引起误解或截然不同的联想。此时采用直译,既能保留体育英语习语中的形象,修辞,和文化特色,又能使中国读者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语言特色,增加新的表达法。这种译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忠实于原文,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在理解程度上基本等于(略小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程度,达到了主要功能对等。例如:
1.hit the mark 射中靶心(完全正确)
该习语源于射箭、打靶,后引申为完全正确之意,与汉语文化相符。
2.three strikes law 三振出局 (事不过三)
在棒球比赛中,接球对员,如果三次没有击中投手投过来的球,该队员就被判三振出局,推出比赛。此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近似汉语的“事不过三”。
(四)准完全加抽象译法。(combination of abstract equivalence & quasi-entire equivalence)
上述的抽象译法固然通俗易懂,但美中不足是牺牲了原语的文化内涵。牺牲某些文化意义,对译文读者并无大碍,若译出,反倒弄巧成拙。但对某些习语,文化意义比较重要,若忽略,会造成一定的意义损失。这时,我们可以把准完全对应译法和抽象对等译法起来,用类似汉语的歇后语的表达方式,将意义尽可能完整的传达过去,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达到功能对等和读者反应相似。
1.take off the gloves 脱下手套,毫不留情
正规的拳击赛要求对手戴上特制的手套和头盔作保护。如果脱掉手套去打,就意味着毫不留情的打起来。比喻对某人不客气,在争辩中言辞激烈。
(五)借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许多体育英语习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词句,其内涵甚至不需要更多的解释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习语,完全可以直接照搬过来,这样即完美地保障了原文的信息,又使译文通畅易懂。
1.dark horse 黑马
原指一匹没有名气的马,但有时候却会出人意料地获胜,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现在还指那些出人意料地被提名或当选的候选人。
2.marathon 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奥运赛跑项目,其距离约为26英里。这是它的理性意义或科学义,但它还具有“any activity that tests one’s power over a long time(考验一个人长时间的能力的活动)”的联想意义,如:a dancing marathon(持久的跳舞比赛)。
五、结语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诸多不足,也成为许多学者讨论的焦点。如湖北大学的单文波在《对奈达的动态对等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翻译习语和典故时应特别注意保留源语的形象性。译者应以积极介绍源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特色的艺术美为己任。他还指出,“功能对等”虽消除了源语语言和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阅读障碍,但同时造成了文化交流的障碍。此外,随着巴斯内特和勒菲弗尔提出新的翻译理论,文化翻译论”, (该理论主要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人们愈来愈对奈达的“对等理论”提出质疑。
但笔者认为,上述的这些反对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对习语翻译这个相对特殊的目标而言,既要做到既传达源语的文化和形象,又要译出其内涵,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和读者反应,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做到。这是由习语的特点决定的,而体育习语由于其更具专业性,变得更加的复杂。
12.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 篇十二
一、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1.功能对等理论。谭载喜在其《西方翻译简史》中这样评价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他是迄今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由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翻译理论的一大突破。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研究翻译,注重的是原文和译文在语法和结构之间的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束缚,该理论把重点放在了目标语读者的身上,它强调的是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奈达认为“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的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译文读者做出的反应如果基本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那就可以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
2.功能对等理论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成语一般以四字为主,具有言简意赅、整齐匀称的特点。由于成语具有特殊的词汇结构,如果在翻译中只追求结构和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就很难生动形象的进行翻译。直译出来的成语有些会显得生硬难懂,译文读者很可能会觉得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误解。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读者的感受出发,重点在于能够使译文读者完全理解并且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成语翻译正是需要这样的衡量标准来判断是否是达到了生动形象的翻译。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成语翻译中的体现
1.意义对等。成语和一般的词汇不同,它的意义不是单纯的词素的组合。由于中英文结构的不同,汉语当中很多言简意赅,结构紧凑的词句在英语当中很难找出完全对应的部分。成语的翻译要达到意义和功能上的完全对等,既要考虑其所携带信息的对等程度,也要考虑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其反应的对等程度。例如成语“非驴非马”,意思是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像。驴和马本身是比较相似的动物,除此之外,汉语中的“驴”和“马”又是词形非常相像的字。在翻译为英语时,如果简单的换成“donkey”和“horse”,则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对应。所以用“Neither fish,nor flesh,nor fowl.”来表示非驴非马则更为合适。
还有像“生龙活虎”和“开门见山”这样的成语。前者是用来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如果在翻译中把龙和虎直译为“dragon”和“tiger”,相信会使很多译文读者感到迷惑,也不能准确地表达该成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就从其内涵出发,直接意译为“bursting with energy”更为合适。相同的还有“开门见山”,用来比喻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如果直译为“You can see the mountain after open thedoor.”就完全丧失了该成语的含义。同样的,也应该从其内涵入手,译为“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2 . 文化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不同的语言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及内涵。中英文两种语言不仅在形式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其各自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大不相同。特别是在成语的翻译过程当中,其本身就涵盖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所以在翻译成语时,尤其要注意到文化方面的对等。成语因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使其的翻译也显得尤为复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该只是追求简单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等,而要结合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读者的感受出发,尽自己所能去追求功能上的对等。
由于文化和民族差异,有时候采用直译法会使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原文本的语境及原词语真正的内涵来进行意译。有很多成语不是简单的一个词语,而是来源于一个典故或寓言。像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在翻译这类成语的时候,如果译者只是给出字面意思的话,不了解该典故的译文读者根本无法理解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较好的翻译是直接译出它的内涵意义,例如译为“misfortunes may be anactual blessing”或“a loss,no bad thing”。另外,也可以在译文后面加上其所蕴含典故的注解翻译。
类似的例子还有“杀鸡儆猴”,这是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有威胁恫吓之意,是一种驭众手段。如果译者只是翻译为“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就会使译文读者迷惑不解。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面加上关于这个成语的注释说明。例如可以在后面加上“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
13.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 篇十三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层次也不断提高。英文电影在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人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影字幕的翻译是电影本身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也成为了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关键词] 归化 异化 电影 字幕翻译
电影是一种具有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而且受众较多的文化形态。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重要渠道。由于语言差异,大部分观众只能通过字幕翻译才能从听觉上、视觉上个方位地把握外语电影的内容,欣赏其魅力。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那么电影字幕翻译自然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英语电影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涌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电影,Forest Gump 《阿甘正传》、KongFu Panda《功夫熊猫》、Mu Lan 《花木兰》、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这些电影在中国同样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入,那么这些电影之所以会这样成功,除了有丰富的电影情节和特效之外,精彩地道的字幕翻译也是它们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在谈电影字幕翻译具体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电影的字幕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电影是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综合的艺术形式,比一般的文学作品更形象、更生动。但同时也因口型、肢体语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电影字幕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非文学翻译,李运兴教授在提到字幕的功能及文体特点时指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而字幕是不可逆的,具有瞬时性,这种瞬时性要求电影中翻译的字幕,观众一遍就能看懂。不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翻译字幕这点,是行不通的。[7]这些限制要求字幕的翻译言简意赅,表意准确,一方面能满足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协调,一方面保证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文化的领略。另外,电影作为大众传媒渠道之一,电影的字幕翻译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市场反应,因此字幕的翻译要适当的趋向大众化和通俗化。影视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接受文化需求的制约。研究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处理好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中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减少文化差距。
二、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在电影作品中,源语语篇中会有许多含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词语,它们为目的语文化所不知、所不熟悉,甚至难于理解和接受。对于这些文化词语的处理,有两种策略,即归化和异化。
(一)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1813年,德国语言古典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Venuti,1995:20)。概括地说,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用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5]
(二)字幕翻译中的归化 1.归化的含义
所谓“归化”是指以译入语即目的语的文化为依据,最大限度地使用目的语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9] 归化翻译可以使译文自然、地道、顺口、易于接受。电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表达习惯和欣赏水平,太多晦涩难懂的词语和陌生表达方式,会使观众失去兴致,由于文化差异和字幕翻译时空上的限制,字幕翻译不能加注,因此为了提高票房收入,在翻译影片时归化的翻译法是很必要也很常见的翻译方法之一,归化策略能够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恰到好处的归化可以使译文生动简洁、亲切活泼,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是归化翻译法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尊重目的语的特征,译文尽量使用目的语接受者喜闻乐见的、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3]
2.归化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电影《阿甘正传》的字幕汉译就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才让该片的语言和
情感达到与汉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例1:片名ForestGum p 《阿甘正传》
这部电影的片名是个人名,在翻译学中,人名的翻译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直译。所以ForrestGump可以翻译成“福里斯特·甘”,也可以翻译成“福瑞斯特·甘普”。但是译文中的汉语片名为了接近更多的汉语观众,便对它做了归化处理,选用了“阿甘正传”。既简练的表现出电影讲述名叫ForrestG um p的这个人一生的传奇故事的大意,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正如中国影片“阿Q正传”、“阿飞正传”达到的效果一样,使观众一目了然,更能雅俗共赏。
例2: 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It was like old times.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就像当年一样,我们秤不离砣。
译者没有逐字死译,而是恰当的采用了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说法,做了归化处理,按照语境的需要译成了“秤不离砣”这样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给目的语观众很自然的感觉。“like peas and carrots again”,如直译成“我们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总在一起”,毋庸置疑,汉语观众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下面再例举影片 Mu Lan 《花木兰》、KongFu Panda《功夫熊猫》中采用归化策略翻译的台词来进一步说明归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例3 Recite the final admonition.妇有四德指的是什么
”admonition”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劝告,忠告,告诫”的意思,在这里的场景是木兰正在接受媒婆的“面试”,如果合格就有机会嫁入好人家,译者将其译为“四德”,让中国观众想起古时女子要遵循的“三从四德”,也立刻明自了其隐含的意思。
例4 I can see why the boy is an absolute lunatic
我要有这样的儿子我也不会说的。
这句话的翻译对原句进行了改写,更能体现出幽默的意味。木兰怕被认出是女儿身,故意在别人面前显的很狼狈,让那个奸诈的宰相误会他是个无能之辈,无意中也为木兰解了围。这样的翻译让中国观众感到幽默,更加的自然。
还有在电影《功夫熊猫》中,“Master” 这一词在影片中出现很多次,但却被不同的翻译成了“师父”、“大师”、“大仙”。在汉语词典里,“师父”是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和尊称和敬称,师父和徒弟之间具有系统严格的师承关系,常见于艺术界和武术界。然而“大仙”“大师”又可以理解为神仙,仙人。在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中,仙人具有各种神通,游行虚空,一切所为都无障碍。所以在影片中,对于浣熊和乌龟两个角色的翻译就充分体现了归化的翻译策略。Master Shifu 翻译成师父,表现它武艺高强;Master Oogway翻译成乌龟大师,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思想。由此可见,这一称呼的翻译主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思想。
(三)字幕翻译中的异化 1.异化的含义
异化是指以源语言为归依,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向源语言靠拢,采取尊重源语言的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的好处是:能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它突出了源语的“异国情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译文的表达力,而且人们更能通过读译文了解他国文化。电影字幕中的异化翻译则少许顾虑译语文化中早已存在的现成的表达方式,而是追求新颖的、甚至是具有陌生感语言表达。为有效达到翻译目的,译者应根据电影语言不同的预期功能,抓住原片的创作意图,再根据译语观众的需要,决定源信息的保留或根据影片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对那些因文化差异而难以处理的意象,在充分把握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取向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慎重考虑异化和归化策略。
2.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异化中一个主要的方法是直译,是指“按照译文语言的语法规则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仍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4] 对于目的语和原语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相同和相似的信息,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在电影Mu Lan《花木兰》中,有这样的例子
例5 We are under attack!Light the signal.有人偷袭,快点烽火
例6 Please help Mulan impress the Matchmaker today.保佑木兰今天给媒婆留个好映像
这些都是根据英文字幕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的,这样做到了与原文最大程度的一致。对于这此句,直译是最好的选择,观众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原文的意思。
2012年4月10号,3D版 Titanic《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各大影院首映,在重温经典的同时,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字幕翻译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Titanic一场景中的台词为例,来说明异化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泰坦尼克号》中,奥利骂斯文,“you are a chicken”,在英语文化中“chicken”的涵义是指胆怯,而在中国文化中,“chicken”的涵义是指吵闹或者是指女人的不贞洁,因此译者采取异化的手段,翻译成“你这个胆小鬼”,其实观众通过看画面就知道这句话是针对斯文说的,我们完全可以翻译成“胆小鬼”,如果直译成“你是一只小鸡”或者用归化的方法译成“你是一个卿卿喳喳的人”,这就与原文的意思相差很远,而且会让观众感到疑惑,达不到字幕翻译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目的,而翻译成“胆小鬼”能使目的语观众了解和学习中英文化意象词涵义的差别。
三 结语
归化和异化在翻译过程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也起到了充分使字幕发挥交流和沟通文化的桥梁作用。不过,翻译策略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会仅采用一种翻译方法。而且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各有优缺点,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二者有效结合,根据翻译目的、文本类型来实现二者的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统一。过度的异化或归化都有损译文质量,刻意的异化会使译文晦涩难懂,而太多的归
化也可能使译文缺少异域风情。无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还是商业角度,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要用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吸引观众,向观众传达一定的意义,而再加上精彩的字幕翻译则更有助于观众理解影片内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