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2024-09-16

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精选10篇)

1.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一

第五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1、2、3、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地解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设计: 一)、课的导入:

同学们,昨天已经预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什么叫组合图形?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二)、交流:

师: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比如说哪些地方应该注意?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谁来说说你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形)并说说你的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分解的方法是转化成几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师:谁还有补充?

过渡语:刚才我们知道了组合图形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你说怎么算这地板的面积?你能汇报一下吗?

估计。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解决方法。学生将会是多种方法展示解决方法。经过观察讨论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分可以,但计算起来不方便,有些条件我们是找不到或不易找到。我们应该选择用简单方便易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概括方法:

看板书:我们刚才运用几种方法解决了这组合图形的面积,现在看看黑板你能对这几种方法进行概括吗?哪几种方法可以归为一类?

小结:有割补法——加法

添补法——减法

还有在割或补后应该注意的什么?分割后成几个简单图形,要注意这些简单图形的长宽底高是多少?并进行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

四、练习: 汇报作业情况

五、总结:学习什么?

六、你能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吗? 教学反思:

我上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这一课时。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设一个买新房的大情境,通过学生帮老师铺地板,粉刷墙,让学生在已有的基本图形面积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情境中,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分割的意义,以及分割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热情鼓励学生的探索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由学生合作探索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肯定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我认为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理解把简单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图形的方法,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也说明,学生在理解发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时,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手段,分析探索组合图形,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找出隐含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

5.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的环节中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悟出学习方法,学得主动积极、生动灵活。

教学内容:成长的脚印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教学反思: 一、一个天真烂漫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精彩的,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会议儿时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发现自己长大了。我设计了儿时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观看儿时录象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既体验了成长的足迹,又呈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童真世界!二、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此外还想给他人一个我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印象。”也就是说,表现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过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认识自己,喜欢自己,记住自己,和自己交朋友。为此,我设计了宽松愉悦的课堂,让孩子唱歌、跳舞、跳绳„„来尽情表现自己,这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成长的快乐。三、一个心灵碰撞的空间

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设计了“说说心里话”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获知本领的获得离不开老师、爸爸妈妈„„这样,心灵的碰撞之后,闪现真情的火花,字字句句流露真情。

教学内容: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概括规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预习了点阵中的规律,你知道了什么?

师: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通过点阵来算数。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小组讨论:这点阵中有哪些规律?发现规律后,能否用数学方式表达出来? 预设出几种情况:

(1)看着一个图形

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第5点阵是25个点。师:你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 生:

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 如果有100点阵呢?

(2)用折线画,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

(3).斜着一层一层数:1,1+2+1,1+2+3+2+1,1+2+3+4+3+2+1 师都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数的?能边说边演示。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1、试一试

学生说说规律

2、练一练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每个同学设计一幅美丽的点阵图,让同学们都来猜一猜你的点阵图中隐藏的规律,好吗?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五.总结: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生活中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2到83页尝试与猜测部分的教学内容。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看,本课属于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但从整个小学教学内容看,本课是在四年级下册探索数图形、摆图形所需小棒数量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与形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五年级下册的探索物体堆放中的规律、六年级上册的探索数与形的规律、看图找关系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1.从问题出发,引导探究。问题是探索的基础。上课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问题:⑴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⑵每个点阵有什么规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发现规律,如在探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寻找到其中的点阵规律,虽然,在“1×1,2×2,3×3,4×4,„„n×n”的方法与“1,1+3,„„,1+3+5+7+„„+(2n-1)”的方法思考方式不同,但对学生而言,都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不同学生的探索成果,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例如,学生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把点阵中点子的数量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联系起来,这种联想,对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种思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五上作业第4单元.doc 篇二

一、词语搭配

(奔腾不息)的浪花(永不停息)的涛声

(辽阔无垠)的大海(震撼人心)的声音

(爱惜)粮食(爱好)运动(爱护)公物(爱戴)领袖

二、积累感悟

1、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作者赋予大海、寒风人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邓小平爷爷悲痛不舍的心情。)

2、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我们无比爱戴邓小平爷爷是因为(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崭新历史。)

3、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三、造句

1、爱戴(例:人们非常爱戴邓小平爷爷。)

2、奔腾不息(例: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四、拓展

1、邓小平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最突出的一是(大胆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二是(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他那震撼人心的话语经常在我们耳畔响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邓小平爷爷的一生可以用以下诗句来形容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近义词。

探望(看望)摇晃(摇曳)欣赏(观赏)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答题。

1、课文围绕一个(“爱”)字,通过高尔基和他十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句话中把(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比作(盛开的花朵),从中我们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儿子对父亲的关爱)。你能用学习这样的修辞手法(比喻)说一句话吗?(如:银杏的叶子多么像一把小扇子啊!)

3、文中第一处“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第二处“美好的东西”指(给予别人的帮助和爱)。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了高尔基寄给儿子的信中的其它内容),“给”指(给予,即上文所说的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拿”指(拿取,向别人索取)。“给永远比拿愉快”是因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有多么愉快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在于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5、高尔基是前苏联伟大的作家,“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他的《海燕之歌》。他

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他

还为孩子们创作了《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作品。

五、高尔基的格言

1、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2、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微弱的(灯光)纤弱的(声音)周游(世界)引起(重视)

(意志)顽强遭到(歧视)震撼(人心)(身体)虚弱

二、下列句子中,可以将带点的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吗?谈谈你的看法。

1、他竟然一直挺(坚持)到了上学的年龄。

不能。“坚持”是坚决保持的意思。“挺”是勉强支撑的意思。用“挺”字更能突出小恩

科西顽强不屈的精神。

2、南非总统曼德拉痛切(悲痛)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

不可以。因为“悲痛”只是伤心的意思。而“痛切”是悲痛而深切的意思,程度比“悲

痛”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亡)。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恩科西(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和博爱的胸怀。)

2、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并不悲观消沉,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3、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小恩科西用他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要勇于抗争,不要屈服)。正如南非总统曼德拉所说的那样(“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4、恩科西的入学引起了(轩然大波),是因为(人们对爱滋病没有科学的认识,对爱滋病和爱滋病患者感到恐慌和畏惧。)文中写“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这一动人事迹是为了告诉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正如恩科西所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像恩科西那样顽强不

屈的人还有(桑兰)、(张海迪)、(美国的海伦·凯勒)(英国的霍金)。

5、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12月1日),了解了有关艾滋病给人带来的伤痛,你最想说的话是:(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真心关爱帮助每一位艾滋病患者。努力学习,早日为艾滋病患者解除痛苦。)

练习4

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不记其数(计)走头无路(投)发奋图强(愤)挤挤一堂(济)鬼计多端(诡)出奇致胜(制)弱不经风(禁)奋不顾生(身)迫不急待(及)永往直前(勇)

半徒而废(途)惹事生非(是)

二、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比喻存在侥幸心理,妄图不劳而获。

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去做办不成的事,必然失败。(也作“螳臂挡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冒充行家或以次充好。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3.五上第三单元习作教案 篇三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习作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带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啊? 生:说明文!

师: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

师: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们刚学习的《鲸》、《松鼠》等等,想我们说明、介绍某种事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么写说明文。

二、指导观察

1、师:首先你要向别人说明你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它可以是? 生自由回答:家用电器、玩具、水果、蔬菜等等的东西。

2、师:首先不管你介绍什么,要把他们的特点介绍出来,比如文具有什么?玩具呢?男生喜欢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女生喜欢的有什么?布娃娃?

师:讲到玩具每个人都很兴奋。确定了我们要写的东西后,然后用到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些?

(生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3、师:如果你选择的是文具,那你要怎么写?例如铅笔盒,它看起来不起眼,确实文具中最有内涵的。(教师拿起一个铅笔盒向大家展示)

4、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来写。

长有多长?高有多高?宽有多宽?然后介绍它的颜色,打开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

5、师:假如是家用电器的话,我们经常接触的又有什么?(学生回答:洗衣机、冰箱……)

首先我们要先介绍它的外形,比如微波炉,“妈妈给我家买了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它……”(教师读范文。)这一段介绍的是它的外形。

紧接着我们可以写它的内部构造,……(读范文)作用,对人类的贡献,……(读范文)举个小事例,“有一次……”(读范文)

6、(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玩具、水果、蔬菜的写法)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例文

2、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特点。)

3、说说自己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写作思路

四、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列提纲

五、起草

六、板书

写一物品

1确定物品名称,总印象。2按一定顺序写。3表达喜爱之情。

我爱我的悠悠球

我有一个悠悠球,她的球盖是兰色的,分别用白色、红色写着“逆风”两个字,还画了几条旋风呢,煞是好看,在灯光下,兰色的外壳闪闪发光;球体是用高质量的铝合金做的,象一面镜子,更象一块配了大型精密滚珠轴承的钻石。

她不仅外表迷人,功能也不赖。除了可以玩最基本的“睡眠”之外,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能调节轴距,能自由放宽、自由缩窄,对玩快打类花式与复杂搭绳花式很有利。

有一天,我去表哥家和他一起玩悠悠球比赛。表哥可是个悠悠高手,我曾多次败给他,这次我们说好了比赛“滚筒”。他先来了个睡眠,作出滚筒的样子,只见悠悠球一会儿在这根绳上,一会儿又弹到了那根绳上,一切都是那么自如和协调,看来他的技术是又有了长进。该我了,我根据我的悠悠球的调节功能,改造了一下悠悠球,仗着她超强的稳定性和超控性很快完成了整套动作,和表哥打了个平局。第二局是闪电快打,比谁打得多,哥哥拿起球,熟练地打起来,当打到43下时球歪了。该我了,我也不弱,一共打了74个,我赢了。

跟表哥玩过以后,我对我这个球更是钟爱在加。在一次次摆弄她的过程中,我又发现她的两个特点。一是空转时间极强。一般悠悠球都只能玩出几十秒的睡眼。对玩摩擦技、甩绳技、外挂环技巧的要求很高。我这个球的空转能力能达到八到九分钟,超高难度的技巧根本不在话下。二是能玩出精确度极高的离绳技巧。大家玩悠悠球时,悠悠球掉到地上,一下子就坏了。而我这个球的凹球体弧度很小,能够次次接住,绳子就不会接空了。在玩“甩绳套球”时,就会安全许多倍呢!

我的悠悠球至今陪伴着我,她让我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断创新,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爱我的悠悠球。

2)“唐老鸭”储蓄罐

在我的写字台上有很多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储蓄罐。因为这是去年我过生日的那天,舅舅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储蓄罐的形状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唐老鸭。它的皮肤犹如雪一样白,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我的家是数学迷宫似的。它有着扁扁的嘴巴,而且很大,从下巴一直咧到耳根子,好像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我说。它的头戴着一顶船形的水手帽,脖子上还用红绸子打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蝴蝶结,身上穿着一件瓦蓝瓦蓝的水手服,脚上还套着一双金黄色的大皮鞋。在背面看唐老鸭,好像是动画片中的“大力水手”。

它左肩背着一个红色的小书包,右肩斜挎着一个黄颜色的小水壶。看着它的样子,可真神气,好像要到哪里去野游似的。从远处瞧它,外表是那么滑稽、可爱。唐老鸭背着的那个“绿色小书包”的后面,有一个又长又扁的缺口,那就是储蓄罐的投币处。你说,我这个“唐老鸭”储蓄罐是不是非常可爱呢?

我喜欢“唐老鸭”储蓄罐,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小小储蓄罐儿,是我好伙伴儿。一分一分装进去,养成节约好习惯。小小储蓄罐儿,是我好伙伴儿。零存整取送灾区,我学赖宁作贡献。”每当我热了,想买个冰棒凉快凉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编的这首儿歌,我就会快步跑回家,把那几角钱放到我的“唐老鸭”储蓄罐里,这时,“唐老鸭”好像在说:“好样的,小主人。”我看着它的样子,高兴万分。

4.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篇四

本单元以爱在人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爱的真谛:诗歌《献给老师的花束》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有写出了学生对教师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爷爷的芦笛》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依次写了记忆中的芦笛给小强带来的想像和回味,展现了人间至真至诚的亲情;《祝你生日快乐》以作者与约翰交往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为线索,重点讲述了作者与他妈妈关心约翰并为他庆祝生日的事,赞扬了人间至善至美的友谊之爱。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饱含深情地描述了金兵奴役下的北方移民对南宋部队未能收复失地而苦苦期盼的场面,流露出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体现爱的力量伟大;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3、能抓住关键语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本组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爱。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 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 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2概括出三件事。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四 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用诗歌的形式)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默默无闻 记得、、、、、、记得、、、、、、、记得、、、、、、、记得、、、、、、不求索取 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想起、、、、、、8.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你从哪知道的?好玩在哪里?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 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作业设计: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板书:

8、爷爷 的 芦 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

向往

清脆

柔和温润

快乐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课后反思:

9.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紧抓情感主线及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研读时,继续使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人物特点和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师生一起理出“初次相见”,“逐步相知”,“最后相好”的层次。4.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勾画体现约翰穷酸的句子和同学们的表现,写批注。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什么?会怎样嘲笑他?(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翰的冷淡。1.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充分体会到面对寒酸的约翰,我的态度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都很幼稚,不懂事,缺乏同情心。为什么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 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语句。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11—15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能听出什么? 3 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个人练读,分角色读)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默读16—21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爱。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联系课文理解“不知所措”对比:约翰非常惊讶。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练习朗读,读出惊讶和激动。设想:约翰会说什么?妈妈会怎样说呢?

3)假如你是约翰,此时此刻,你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唱给你的生日歌,看到了送给你的精美的生日蛋糕,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结合前文,教师对文中的妈妈进行小结。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回答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2.深情诵读 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五.感情延伸,深化教育。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识————相交————相知

课后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理解课题,简介陆游。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想像并读出河山的壮丽和虎虎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有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第4句。着重理解“望”意思------不尽的失望和盼望。读出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感情读背,加深理解。①再读全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③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作业设计:课外读背陆游的诗。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五千仞

遗民

泪尽

胡尘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2. 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3. 读懂名人名言,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 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5. 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6. 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

2.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初步了解并掌握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读一读,记一记”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第4题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创设情境,引出人的年龄有很多说法,激起学生的兴趣。2多形式读,读准字音。

默读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同的年龄吗? 1.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及介绍。2. 小结:这样称呼年龄并非随便而说,都是根据所在的年龄特征进行指代称呼。像这样的称呼还有不少。你知道还有哪些年龄的别称吗? 3. 打乱顺序,读中记忆。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惊奇”“情不自禁”来思考。

2.回顾课文内容,联系课文说说强强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读出强强当时的心情。

同法读第二句,体会帕米拉太太当时的心情。

小结:丰富的情感可以用多个词来形容,表达,抓住关键词语就能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反复练读,直到通顺为止。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讲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并熟读成诵。四.读一读。

1.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和方法。

3.再读短文,思考:读名著有哪些好处?我们该如何读名著?

4.学生交流,重点理解茅盾的话。交流自己平时是怎样读名著的?学了这篇短文,受到什么启发?

6.课堂练习:指定一篇文章,试着按此方法读这篇文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训练重点:交流时落落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课前先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尤其了解学生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入,引起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哪些矛盾,尤其是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二.将矛盾进行归类。

三.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讲述清楚。

四.情境再现:老师扮演家长的角色,故意刁难学生,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来说服“家长”。

五.引导总结“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让学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是最好的劝说方式。

六.四人小组进行演练,教师巡视辅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练习学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指导重点:讲清格式要求,内容合情合理。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做个校情调查。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交流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二.师生共议,征集“金点子”。三.学写建议书。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学习例文,看清格式,了解写作方法。

3.梳理建议内容,自由写建议书,教师巡视辅导,了解情况。4.全班评议几分有代表性的建议书,再次强化写作要求。四.誊写建议书。课后可交给相关领导。

5.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五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植树。(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准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同学们在分树苗,要进行植树活动了。

从图中知道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一共有36棵树苗。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准备。】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要把这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分3捆,每班分到1捆;再分6棵,每班又分到2棵,这样每班一共分到12棵。

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6÷3=2,10+2=12。

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36÷3=12(棵)。

师:如果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试一试看,自己能算对吗?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1:我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每4个为一组,最后分成了12组,所以48÷4=12(组)。

生2: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40÷4=10,8÷4=2,10+2=12。

生3:这道题实际是要求我们计算48里面有几个4,或者说48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8÷4=12(组)。

师:自己算一算下面的习题,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6.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六

信息窗四: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2-35页内容。【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给幼儿园做帽子的信息: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用布 米,将帽子的送给幼儿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学习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探索学习简单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具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方面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先除后乘,除的这一步是包含除或根据具体数量关系除)。【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

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设计意图】在这里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结果进行独立的列式,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设计意图】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

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2. 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

米,这些小旗的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3.自主练习6、9 同时出示题目:

练习

6、光明小学的绿化面积是960平方米,是向阳小学的2倍,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相当于向阳小学的。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练习

9、蛇的冬眠时间是180天,青蛙的冬眠时间约是蛇的,熊的冬眠时间是青蛙的。熊的冬眠时间大约是多少天?

学生读题,对这两道题进行对比,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提出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之后全班交流。4.自主练习7、10 自主练习7与自主练习9作比较,明确都是用连乘解决问题。自主练习10已知体积、长和宽,求水深。练习时,先让学生想象出

长方体鱼缸里的水呈长方体状态,求水深就是求其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可能设未知数列方程,也可能用体积除以底面积列算式。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了一系列的对比性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1.探究计算方法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问题上,从实际情境的问题入手,引出要探究学习的计算内容,借助实际问题来理解算理、探明计算方法。

2.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明确解题思路,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有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

3.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2课时

一、计算套餐。

1、口算比比看。自主练习1

÷ 2

÷3

×

÷

÷

÷

÷

÷

×

学生进行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比赛。

2、计算我最强。自主练习3 ×

÷

×

×

÷

÷

÷

×

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并指定学生进行板演。

全班交流,明确通过转化均可以转化为分数连乘进行计算。

3、解方程。自主练习8

x=

=

11x-=

6x= ÷

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系列的计算练习,由易到难,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技能,也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解决问题套餐。

1、自主练习2 用3千克毛线织手套,每副手套需要毛线

千克。已经织了手套总数的。

(1)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2)已经用了多少千克毛线?

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寻找信息,明确问题。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的解

题思路。

2、自主练习11 关于睡眠时间。

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弄懂图意、题意。指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全班进行独立计算,之后交流。

3、自主练习12 某地区红十字会收到救灾款30万元。其中第一周收到总数的,第一周收到捐款多少万元?

第一周收到的捐款数是第二周的,第二周收到捐款多少万元?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第二周的捐款是多少万元,明确第一周和第二周捐款数的关系。可以用综合算式或方程解决。

4、自主练习13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能解决问题且能讲清思路就可以。

5、自主练习15 绘制国庆节画卷。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信息,提醒学生不要遗漏数学信息。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和算式,明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最后相互提醒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套餐中涉及的练习综合性都比较强,于是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解题思路,也了解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1.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分层次练习,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2.把更多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让知识更多的融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7.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七

小学英语5年第一单元教案(4到6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 能听懂、会说并认读本课时单词及词组principal university student strict smart active 2、 能听懂、会说句型Who’s ……? Is she/he ……? 3、 能听懂Let’s chant 的歌谣,并按照节奏来念。 课前准备 1、 发给学生写有young funny kind old short thin strong 形容词以及English teacher, art teacher, science teacher 等职业名词的卡片。 教学建议 一、Warm up 1、听唱My new teacher . 2、 Pairwork 二、 Presentation 1.用图画展示本校校务会议,认识出席的各科教师。 T: Who’s that man /woman ?What’s he /she like ? 引出(严肃)的principal 带读 , 展示(微笑的)principal 和带博士帽的university student的合影,让学生猜Who’s he ? 引出新单词university student 带读 。 Practise : …….is our principal. My father/mother is a university student . 2.最后比较两幅图画上的principal的表情。从kind引出新单词strict带读 Practise :My father is strict. My mother is kind. Learn the words “smart active” in the same way. 三、 Practise 活动设计1 Bingo (class wok) 活动设计2 让学生看老师表情来猜。 活动设计3 利用单词字母的拼写进行巩固。 听Let’s learn 录音、模仿 听学Let’s chant. 四、Home work 同学之间描述自己尊重的一位老师或朋友。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进一步巩固已学单词在对话中的运用。 2、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建议 一 Warm up 1、 听唱My new teacher 2、 Let’s chant (Part B) A: 老师问,全班答 B:一生问,全班答 C: 全班一起说唱 二Presentation 1、 Guessing game . 教师拿着一张照片,让学生来猜。 Students guess . T: Is he kind / tall / young…?(板书) Ss: Yes./No. 三 Practise 1、 Let’s talk 教学 A 看图片,听录音 B 根据对话,师生问答 Who’s that young lady ? Is she pretty / strict/ kind ? C 听音,跟读对话 D 四人小组试读对话。 E 小组竞赛 分角色朗读 F 个人挑战对话练习,学生出示图片。邀请同学对话。 2、Group work (课前请每四人小组准备教师称呼卡片) 1)Guessing game T : She’s/He’s our teacher . Ss: Is she/he ……? T: Yes/No . T shows the card.. 2)四人小组自由组合。任意抽取卡片,进行对话练习。 3)大组挑战对话练习。( 每组各派一人) 四、Consolidation 1.Let’s try 1)Listen and circle 2)Check up 2.Task time 1)Design a card for their favourite teachers . 2)Describe their cards . 一、 Assessment 1 Listen and number . 2 Check up the answers.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巩固四会单词: strict funny pretty 和四会句子Is he strict? Yes, but he is very kind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掌握ea ee bl br 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准确地读出这些单词。 教学建议 一Warm up 1.Let’s sing 2.表演Let’s talk (page 8) 二Presentation 1.Show a teacher .T : Who’s she ? Oh, she’s Jim’s math teacher .让学生看图片T: What’s she like ? Ss: She’s …… 2.让学生听录音,板书问题 Is she quiet ? Is she strict ?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同桌之间或小组合作形式阅读对话。 3.通过提问以考察学生理解程度, 并引导学生完成填充句子练习 4.让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书写四会句子 三、Pronunciation 1.教师出示每组单词卡,让学生读并注意动脑筋,看单词间有什么特点(包括字母组合的特点和读音的特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准备一些新单词(具有以上特点),让学生准确读出,并能归类。 4.读出后面的绕口令。 五、Assessment Do some homework.

8.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八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的位置。

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教学准备 图片 教 师 导 学 过 程

一、课前清障:60÷15 175÷25 288÷24

二、出示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 88页的例4,重点看算式,商写在什么位置?。思考:

1.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比较两种分步算式,它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分钟后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二)自学检测: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板演练习,请两名(中差的学生)来上讲台板演课件中自学检测的1、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2、讨论(检测题的1、2题),同桌互改。

3、小结:解决问题应先看清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想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列式解答。

六、当堂训练:

1、练习十九的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例4)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二、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948 ÷ 4 348÷4

2、自主学习: 出示例4:

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3、展示交流: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4、点拨拓展: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巩固提升: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四、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P79 11、12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例4)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商的位置。

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197÷28=7……3 28)197

168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不合适,小了,改商7.7 28)197

196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7911、12

9.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练习六(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知识。

(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基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考: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对比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10.小学数学五上4单元教案 篇十

(二)2、减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6页练习九第2、14题。【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难 点: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计算下列各题。124+456=345+892= 456-234=860-668=

二、基础练习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了,也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一起来看看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板演,然后教师订正讲解。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 892-265+403=1030(位)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892+403=1295(位)

三、巩固练习

1.红花服装店有526件童装,上午卖出362件,下午卖出123件,晚上老板进了135件,晚上卖出25件。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教师提示:解决本道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各数量间的关系。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解答,小组派代表板演汇报。解答:现在红花服装店里有多少件童装? 526-362-123=41(件)41+135-25=151(件)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件童装? 362+123+25=510(件)

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选择自己的方案。

小组汇总各自的方案,并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补充。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既完整又正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上一篇:生命的价值的演讲下一篇:论文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