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共11篇)(共11篇)
1.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 篇一
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
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5.5.3.1.有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及规范、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护理常规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或流程。
【C】 1.新生儿病室有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2.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出专科性对应急预案有培训。3.护士知晓制度、规范、岗位职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流程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护士岗位职责落实到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考核。
2.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护理常规及时修订。
【A】符合“B”并 对科室落实“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专业技术规范”的成效与“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效果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5.5.3.2 新生儿室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护士经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实施责任制护理。
【C】 1.新生儿室护士通过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合格。2.实施责任制护理。1名护士负责≤6名普通患者或≤3名重症患者。
【B】符合“C”并 护士按工作年限或职称分层培训考核合格。
【A】符合“B”并 1.对落实新生儿室护士配臵与能力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2.新生儿室1名护士负责≤4名普通患者或≤2名重症患者。
5.5.3.3 有护理专项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培训及记录。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C】 1.有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新生儿病室护理质量专项考核标准有培训。
2.有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有培训。3.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4.新生儿室环境适宜符合新生儿护理要求。5.护士知晓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科室定期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按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有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5.5.3.4.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培训有监测记录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隔离护理措施。
【C】 1.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2.有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清洁消毒规范。有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制度。3.护士知晓手卫生规范、隔离措施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洗手和干手设施完好护士洗手符合规范要求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2.新生儿暖箱、奶瓶、奶嘴有细菌培养监测并达标。3.高危新生儿和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标识清晰。4.有专人负责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有监测记录。
【A】符合“B”并 对手卫生规范等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执行率≥95%评价改进成效有记录。
2.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 篇二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产妇,分娩质量,新生儿,预后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务及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均有了更高的要求[1]。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分娩是产妇整个孕期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分娩过程中护理不当则会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者行优质性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进行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24.87±2.53)岁;孕38~40周,平均(39.29±0.38)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5.76±1.98)岁;孕38~40周,平均(39.57±0.34)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如保持一个舒适的待产环境、进行定期的胎心监护、观察产妇宫缩情况等。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依据产妇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模式。②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对产妇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产妇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③产妇住院期间,积极开展产妇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对产后会出现的乳房胀痛、恶露及并发症进行讲解。④每隔一天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有产妇心理情绪波动过大,护理人员应及时沟通,消除产妇内心的焦虑,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⑤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对产妇如何照顾新生儿进行教育指导,也可进行模拟教学,让产妇提前体会,这样可以帮助产妇更好的照顾新生儿。新生儿早吮吸母乳,使产妇尽快分泌乳汁,并促进宫缩,减少出血量。从而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后的难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质量
观察组产妇分娩后难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新生儿窒息率
观察组共1例(4.00%)发生新生儿窒息,对照组共4例(16.00%)发生发生新生儿窒息;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东西较多,护理人员工作较复杂,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够细心的照顾产妇[4]。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单一,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传递信息时,较少的考虑到产妇的感受和要求,不利于产妇的康复治疗。而优质护理是一种双向沟通,并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从而帮助产妇早日康复[5]。故对分娩产妇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及新生儿存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分娩后难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优质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其原因为产妇住院过程中依据产妇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为基础,制定了全方面的服务模式,满足不同产妇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实现了双向沟通,从而提高产妇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加强产妇基础护理及心理指导,帮助产妇消除生理及心理上的焦虑,为产妇分娩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基础,利于缩短分娩时长,减轻生产过程中的痛疼。健康知识宣教,正确指导产妇对孕期分娩过程的认知。产前心理评估,帮助产妇消除产妇内心的焦虑,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产妇能够早日康复;照顾新生儿模拟教学,更好的帮助产妇了解如何照顾新生儿,从而降低因照顾不当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情况;新生儿早吮吸母乳,促进产妇宫缩,减少出血量,从而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6]。
综上所述,优质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齐春桃,石慧.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371-1372.
[2]刘晓雨.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0):1777-1780.
[3]凌湘.高龄初产妇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5(13):1790-1792.
[4]赵小蓉.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2-104.
[5]林白浪,王曙红,夏杰琼.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538-3540.
3.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 篇三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愈脐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40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愈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结果:2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渗血、皮肤破损等情况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脐带护理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出现脐炎的情况,而且脐带脱落时间比较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断处属于开放性创口,所以容易受到感染引发其他疾病,需要妥善的进行护理。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脐炎会导致患儿出现脐源性腹膜炎、脑膜炎、肺炎等等疾病[1],严重的还会让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主要有产前、产时、产后、环境、卫生等等因素。产前因素是母体子宫感染,导致脐带水肿、糜烂,患儿出生后没有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特别是早产儿以及体重较低的产儿,他们免疫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影响,出现脐炎[2]。产时因素是生产时因为胎膜破裂过早或者是生产时间过长,让细菌进入羊水,对脐带产生了污染[3],分娩时对于使用的器械和药物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脐带结扎位置过高,导致结扎和脐根部位存在少量血液供应,故坏死晚[4]。长时间的脐带游离会使脐窝潮湿,增加分泌物,滋生细菌[5]。脐带过大,结扎位置过高,会使下方出现血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6-7]。产后的脐部护理不规范属于产后因素,也是容易出现脐部感染发炎的直接因素[8]。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 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 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9]。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觀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0]。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2讨论
采用愈脐带对患儿进行脐部护理,使用方式简单,不仅可以结扎还能够起到护理的作用。每日在与新生儿进行洗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愈脐带的更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曝露的时间,而且愈脐带能够和外部的固定连接,保证袋芯中的药物不会脱落,这些药物都是具有止血、镇痛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以促进脐带早日脱离,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以及防止周围皮肤的损坏和渗血。此次研究中的两组患儿其脐带脱落时间、发炎的情况以及渗血的情况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使用愈脐带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因此,使用愈脐带可以有效的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方便、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10):1299-1301.
[2]钟伟琼,黄晓燕. 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 现代医院,2006, 6 (3):42-43.
[3]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 (11):2969-2970.
[4]苗英,部平.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 中原医刊,2005, 32 (3):9.
[5]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4):25.
[6]库淑华.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9):120-121.
[7]叶采眉, 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481-482.
[ 8]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 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 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4):61.
[ 9]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4.新生儿护理常规 篇四
【疾病概述】
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突然改变的宫外生活,婴儿不适应,易受外界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因此护理新生儿时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动作要细致、轻柔。【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的空气常规每日通风2次,温度20-24;湿度50-60%。工作人员入室应更衣、戴帽子、换拖鞋、洗手后方能接触新生儿
2.新病人入室时应脱去其衣服、洗澡并换上医院的衣服、称重量、测体温并记录,初步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处理脐部,发现异常立即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根据入院证填床头卡、一览卡。腕带,向病人家长介绍探视制度。
3.新生儿喂养毕应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空气。置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窒息。
4.每日用温水洗澡1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不能洗澡者在床上擦浴。
5.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院24小时留送大小便常规标本。每日测量体重。
2.密切观察病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哭声大小以及有无尖叫、抽搐等病历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护理记录使用危重病人记录单。
4.输液者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 5.院感控制严格按照新生儿病区标准执行。【健康教育】
1.出院时向家长讲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2.宣传合理喂养的知识和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保健随访。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窒息指宫内缺氧窘迫以至出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以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新生儿窒息时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也是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护理】
1.保暖: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2.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专科护理】
1.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气道通畅(A):①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②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食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0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气流量为5L/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恢复循环(C)胸外心脏按压: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两乳头连线胸骨体处,其他手指自然贴于腋下身体两侧;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心外按压与呼吸比为3:1,有效可摸到肱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骤操作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健康教育】
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2.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
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尿布皮炎又称臀红,是由于皮肤长期受潮湿尿布刺激,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引起皮肤发炎。
【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每日通风2次,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每日用温水洗澡一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3.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每次排便后,将臀部用温开水洗净。吸干(最好用软纸巾或纱布吸干),换了尿布,在外阴涂鞣酸软膏或植物油。
2.气温或室温不低时,可将臀部暴露在空气或阳光下,每次10~20分钟,1日2~3次。3.臀部皮肤破溃处可以用普通灯泡(40~50瓦)烤或TDP烤灯,灯泡距臀部30~40厘米,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用烤灯时要守护在旁,以避免小儿烫伤或尿液溅到灯泡上发生爆炸。
4.擦油剂或涂药膏时应用棉棒在皮肤上轻轻滚动,不要上下涂擦,以免疼痛和发生脱皮。【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合理喂养的知识。
2.嘱其勤换尿布,臀部及皮肤皱褶处常用温水擦洗,并保持干燥。3.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消化道出血时新生儿时期常见的重要症状,一般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仪呕吐为主,儿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为主。上消化道出血超过3毫升,可引起黑便,常见于全身出、凝血疾病;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症。【一般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2.禁食,保持安静。
3.完善实验室检查。【专科护理】
1.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观察出血的性状颜色及量并记录。3.遵医嘱洗胃时,至洗出液转为清亮为止。4.遵医嘱按时使用止血药。
5.观察病人血压、呼吸、脉搏、神志情况,评估有无失血性休克。
6.黑色柏油样便与胎粪相鉴别,前者黏稠性很差,不反光。无光泽,大便边缘的尿布湿润处有血红色,化验检查红细胞可阳性。【健康教育】
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知识。2.定期复诊
3.如果婴儿大便颜色为黑色柏油样变或有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早产儿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身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身长大多不足47cm。【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每日通风2次,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工作人员入室应更衣,戴帽,换拖鞋,洗手后方能接触新生儿。
3.患儿应脱去衣物,称体重,测体温,初步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处理脐部,发现异常立即与家长交代清楚,根据入院证填写床头卡、一览卡、腕带,向家长介绍探视制度。4.每日用温水洗澡一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
5.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专科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g者,放入暖箱,大于2000g在箱外的,应予以戴帽,维持室温24~26℃ 2.合理喂养:以母乳喂养和早产儿配方奶为宜。尽早开奶,奶量由少到多,根据每个早产儿的耐受能力而定,以不发生溢乳和呕吐为原则,必要时鼻饲甚至补充静脉高营养液,精心喂养,每日观察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3.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发绀者,常给予吸氧,氧气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吸氧时间不宜过长,因给氧过多易引起眼晶体纤维增生,影响视力,给氧至青紫消失和症状好转即应停止。
4.预防感染:加强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先洗手,或用手消毒液擦手。控制人数,定期空气消毒。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体温,脉搏,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血糖的波动。
6.发展性照顾:尽量减少不良刺激,调暗灯光或用毯子遮盖暖箱,给予鸟巢位,保持安静,集中操作,更好的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健康教育】
1.鼓励母乳喂养,特别注意保暖,加强体温的监测并注意预防感染。指导家长卫生常识,护理早产儿前洗手,减少探视,家中有感染者应与早产儿隔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2.指导育儿知识,早产儿生后10天加维生素A,D,4周后加铁剂,注意预防佝偻病和贫血。3.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定期检查智力及生长发育情况,院内有吸氧史的患儿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
脐膨出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脐膨出是指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带周围发生缺损,腹腔内脏脱出于体腔外的畸形。【一般护理】
1. 术前予以禁食准备术中用药,用物,病历。
2. 术后安置好病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术中情况。
3. 全麻病儿未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六小时后去半卧位。之后宜取平卧位,膝下垫软枕髋关节略屈曲,以松弛腹肌,减少腹压和手术切口处张力,以利于缓解伤口疼痛,防止疝修补处组织裂开。
4.根据医嘱给予禁食。
5.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食,次日可进软食,对肠切除吻合后病人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以后,方可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专科护理】
1.注意观察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3.遵医嘱予静脉液体支持。
4.疝手术为无菌手术,不应发生感染,要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对婴幼儿尤其加强观察。发现敷料脱落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在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做好伤口的隔离保护。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术后48小时后,病人仍有发热,哭闹,可能为切口感染,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防腹内压增高: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感冒而引起咳嗽,如有咳嗽应及时用药治疗,并嘱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保持大小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予通便药物。
6.密切观察病情:如手术后病人出现急性腹膜炎或有排尿困难,血尿,尿外渗表现时可能为术后肠管损伤或膀胱损伤,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尿潴留处理: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肉注射氨甲酰胆碱,以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需导尿。
【健康教育】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咳嗽,有排尿困难或便秘者应及时处理,积极预防和治疗腹内压升高的各种疾病。
骶尾部肿瘤的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骶尾部肿瘤临床少见,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类,因其侵袭部位深在,局部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常发生不易控制的大出血和骶丛神经损伤。常见为骶尾部畸胎瘤,畸胎瘤是一种至少含有3个胚层组织中2个胚层组织的胚胎性肿瘤。【一般护理】
1.协助医生做各项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2.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护理。
3.避免过多的扪诊,能下地活动的患儿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避免磕碰,应减少过多的局部刺激。如否可加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4.由于肿瘤压迫引起便秘,尿潴留时遵医嘱以对症处理。
5.肿瘤病人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注意保暖。体弱病儿给予支持疗法,加强喂养,多食富于营养的食物,为手术做准备。
6.饮食指导:肿瘤使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术后身体康复的需要,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原则,增强机体修复功能,有利于术后康复。
二.术前准备:
1.术前遵医嘱婴幼儿4~8小时禁食,儿童6~8小时禁食。2.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及下胃肠减压。
3.严格按骨科手术皮肤准备要求做好皮肤准备备皮时严防皮肤破损,以免发生感染。三:术后护理:
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固定好各种引流管。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由于麻醉,出血等影响,严密心电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对全麻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渗血、双下肢感觉运动及鞍区麻醉变化等情况。
【专科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记录引流量,发现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及时补液及使用止血药,合理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2.全身麻醉病儿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3.肛周皮肤护理:由于手术区域靠近肛周,切口容易受到污染,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5.尿管护理:每天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引流袋一次,硬膜外麻醉病儿术后1d或2d及早拨除尿管,预防尿路感染。全身麻醉病儿麻醉清醒后及时进行定时夹管定时开放尿管,进行膀胱收缩锻炼,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健康教育】
1.给予病儿及家长心理支持,增强病儿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家长讲解饮食的重要性,注意为病儿增加营养。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新生儿如发生呕吐及腹胀,无胎便排出,哭闹不安或嗜睡,需考虑有无肠梗阻,引起梗阻的原因很多,腹部X线平片显示肠管扩张,并见液平,可明确诊断,钡餐及碘油造影属禁忌,肠梗阻可发生于肠管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空肠和结肠较少见,完全性肠梗阻以肠闭锁和肠扭转多见,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因肠旋转不良、肠狭窄、环状胰腺、肠重复畸形及腹腔内肿块压迫引起,巨结肠亦可引起。(1)患儿肠旋转不良可表现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症状,奶后呕吐,吐物含胆汁,排便减少,上腹胀满,其次发生肠扭转症状,反复呕吐,如不能复位,或扭转加深,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如有胃肠出血,提示肠坏死,可继发肠穿孔及腹膜炎,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2)患儿肠重复畸形,可为囊肿型、憩室类型或双管型,从舌根到肛门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以回肠最常见,占50%,X线检查可见梗阻情况,同时可发现肿物阴影,钡餐造影能见到充盈缺损囊肿包块,超声检查可见囊性肿物,本病一旦发现需手术治疗。(3)先天性巨结肠,是较常见消化道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第二位,发生率为0.2%~0.5%,由于结肠末端肠壁肌间神经丛发育不全,结肠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近端结肠肥厚扩张,形成巨结肠,首先是胎便排除延迟,反复出现顽固性便秘,以致梗阻症状,钡灌肠可见直肠乙状结肠远端细窄,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明显扩张,袋形消失,蠕动减弱,24 h后结肠内仍有较多钡剂存留,可先进行内科治疗,每日或隔日用温生理盐水50~100 ml,反复洗肠,或开塞露解除便秘,用扩张器每日扩张痉挛狭窄肠段1次,约1岁时行根治手术。(4)另外,还有肛门或直肠畸形如肛门狭窄、肛门闭锁、直肠狭窄等,先天性狭窄可用探子扩张1年,或行肛门成形术后再扩肛,直肠闭锁需开腹手术,因此患儿有发现梗阻,应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
(一)非手术疗法:适用于麻痹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禁食: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
2.胃肠减压:恢复肠管血运,减轻腹腔内压力,缓解梗阻部位。
3.如病儿腹不胀,减压液正常,有肛门排气、排便是梗阻缓解的表现,可按医嘱进食。
(二)手术疗法 【一般护理】 术前:
1.禁食
2.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
4.观察呕吐情况及大便情况。5.做好皮肤准备等术前准备。6.根据病情及时补液,积极抗炎治疗。
术后:
1.手术后病儿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呼吸道护理:由于患儿术前频繁呕吐,往往合并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新生儿呼吸道狭窄、黏膜薄弱,加之术前置胃管和手术气管插管,易引起喉头水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等,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关键,应做到:
(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患儿回病房后,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肩部垫高6~8cm,使呼吸道呈水平位,吸氧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新生儿主要是腹式呼吸,注意保持胃管引流通畅以减轻腹胀和防止呕吐,从而保证横隔活动;另外腹部切口敷料勿包扎过紧,以防腹式呼吸受碍。
(3)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与呼吸深浅度,口唇与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及时寻找原因,配合医生做好急救。
(4)如需机械辅助呼吸,最好用持续气流或间断正压呼吸。情况好转后及时脱离呼吸机,以免分泌物堵塞细的气管。
3.体温护理:在新生儿术后护理中,体温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皮下脂肪少,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寒热反应非常敏感;在夏天易发生高热,必须加强降温退热措施;在冬天易发生低温或新生儿硬肿症,必须加强保温措施。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均将患儿裸体置入暖箱或辐射台内,让患儿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其温度根据患儿病情体重而定,湿度为60~70%为患儿做处置时,尽量集中,减少暴露时间及面积,以免受凉。【专科护理】
消化道护理:
(1)胃管的护理:术后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将患儿双手适当束缚;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并记录。若患儿呕吐、引流量减少,说明有堵管现象,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吸,调节胃管的深浅度。吸引时深度一般不超过8cm,并做标记,以防插管太深损伤吻合口。
(2)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主要观察患儿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排便颜色、量和次数。首先应确定术后消化道是否通畅。必要时肛管排气,既可减轻腹胀又可刺激肠蠕动。
(3)患儿于术后2~3天子肛门排出与胃液大致相同的大便,4~5天肠功能恢复,7天左右拔除胃管。2.营养支持:(1)胃肠外营养
(2)胃肠内营养
3.切口护理:新生儿腹壁薄弱、腹肌发育不良,术后腹胀、咳嗽、哭闹等因素均可至腹压突然增高,冲击切口导致切口裂开;术后应用绷带包扎切口,抵御突然冲击力,对腹胀咳嗽患儿积极查找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对哭闹患儿适当应用镇静剂,防止切口裂开。
4.肠切除肠吻合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发现后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发现有血便排除应留标本报告医生。【健康教育】
1.注意喂养的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尽量母乳喂养。
5.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 篇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月~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①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家属耐心讲解新生儿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协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完成整个护理过程。
②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新生儿具有积极的影响。护理人员保证新生儿的病房清洁而且安静,温度和湿度适宜。
③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衣着整洁,服务新生儿时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面部表情要温和,给新生儿及其家属足够的亲和力。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①心理护理:新生儿非常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和烦躁不安的情绪反应,家属由于担心新生儿也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为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新生儿和家属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调整。护理人员在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柔,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新生儿给予抚触,让新生儿感受家人般的爱抚,对医护人员不发生抵触情绪,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快速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对于哭闹不安的患儿给予适当的拥抱,可以让新生儿得到极大的心里满足。
②就医环境:医院要营造一个适合新生儿就医的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维持在50%~60%,室内装修要以暖色系为主要格调,墙面上可以粘贴受儿童喜爱的动画片里面人物的图片,在护理站可以放置一些小动物的玩具,例如小鸭子、小狗熊或者芭比娃娃等儿童喜爱的玩具,同时也可以在输液室安装彩电,放一些儿歌或者动画片,通过欢快的声音帮助新生儿消除心理压力,缓解由于对医院不熟悉引起的紧张和对输液治疗的恐惧。
③合理喂养:新生儿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可以进食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比较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具有高能量的食物,适当的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
④对症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措施进行干预,高热的新生儿常规给予物理降温,例如温水擦浴,冷水枕,对于体温持续不退的新生儿遵医嘱给予合理剂量的退热药物治疗,并观察降温效果。
⑤定时探视:对于无法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开放探视时间,解答家属疑,让家属及时了解病情,问通过录像了解新生儿的生活动态。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32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34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率为78.33%,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6.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篇六
一、隔离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2、工作人员入室更衣、换鞋。
3、接触新生儿前后勤洗手,禁止探视。
4、室内湿式清扫,定期消毒。
5、带菌者及患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新生儿室。二、一般护理
1、适宜的环境,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3、保持体温恒定,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体温异常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4、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病情危重不能吸吮者,予以鼻饲喂养,隔日磅体重,了解营养状况。
5、做好五官、脐部护理,每日沐浴、更衣。
三、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注意精神、面色、哭声、反应、哺乳、皮肤、大小便、睡眠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四、健康教育
1、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身旁,促进感情交流,有利于小儿身心发育。
2、向家长宣传育儿保健知识,介绍小儿沐浴喂养保暖等日常护理知识。
3、新生儿筛查以了解对新生儿筛查的项目,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苯丙酮尿症。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二、一般护理
1、保证营养供给,喂养时要细心、少量、病情危重拒奶者应给与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
2、维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过高时予以物理降温及多喂水,当体温偏低或不升时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创、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5、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
6、配合做好脓液、血液培养和药敏,了解抗生素的效果。
三、病情观察
1、观察面色呼吸、注意有无面色苍白紫绀及呼吸不规则。
2、观察神经精神症状有无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昏迷,若出现呛咳、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及时协助处理。
3、观察消化道症状,注意有无呕吐、腹胀、腹泻。
4、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出血部位、量。
5、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四、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正确喂养,人工喂养时做好奶具的消毒。
2、保持皮肤清洁,有破损时及时处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1、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根据病情选择自己吸吮或是鼻饲,必要时静脉补充。
3、保持绝对安静,抬高头肩,减少搬动,避免沐浴。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气道分泌物,并给氧气吸入。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窒息症状的观察,如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呼吸衰竭的表现及缺氧状况是否改善。
3、观察有无惊厥,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如前囟紧张、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增高时应及时协作处理。
三、健康教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异常分娩所致产伤和窒息。
2、指导长期治疗和随访。
3、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进行功能训练。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1、侧卧位,注意保暖。
2、喂养少量多次,每次不宜喂得过饱以防呕吐后误吸,病情严重者可给予鼻饲管喂养或静脉补液。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勤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必要时氧气吸入、吸痰。
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滴速不宜过快以4~6滴/分为宜,必要时用注射泵均匀输入液体,以免发生肺水肿。
5、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时予以降温(物理、多喂水)体温过低时予以保暖。
三、病情观察
1、观察反应、呼吸、心率等变化,注意有无面色苍白紫绀及呼吸不规则。、当患儿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警惕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做好急救准备。
四、健康教育
1、合理喂养,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一、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
1、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能吸吮者经口喂养,吸吮无力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补充。
2、复温 一般在12~24小时体温恢复在正常范围内,轻者可予棉絮外加热水袋保暖,防止烫伤。重症患儿放入28℃暖箱,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逐渐升至30~32℃,相对湿度55~65%。
3、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勤更换体位、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肌肉注射,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4、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三、病情观察
1、观察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注意哭声反应能力吸吮能力等变化。
2、注意硬肿部位程度、皮肤色泽等。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及并发症发生:如败血症、肺炎、DIC等。
四、健康教育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
2、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早产儿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保持体温在36.5-37℃.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进入暖箱,并根据不同的体重调节箱温,随时检测体温变化。
3.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宜间断低流量给氧.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可给予弹足底、拍背、睡水床等刺激;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便随时抢救。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温箱每日消毒并更换水槽的水,每周更换温箱2次,应做好终末消毒,其余同新生儿护理常规。
5.尽早喂养,防止低血糖和脱水;有吸吮能力者应尽量母乳喂养或选择早产儿奶粉,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每周测体重2次。
6.检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7.应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
8.鼓励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有关护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的知识指导,特别注意保暖和检测体温的变化,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强调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患儿应进入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3.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复苏抢救:
(1)准备工作。将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预热、准备氧气、吸痰器、复苏囊、喉镜、气管插管等。(2)A、B、C、D、E复苏方案。
1)A(畅通气道):取仰卧位,抬高肩背部2—3cm;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B(建立呼吸):刺激足底建立呼吸;若无效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应≥5L/min,按压频率为30—40次/min,手指压放比为1:1.5;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3)C(建立循环):若心率低于80次/分,应进行胸外按压,有拇指法和双指法两种按压方法,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深度为1—2cm。
4)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
5)E(评价):对每一个复苏步骤均要进行评价,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3)保暖。生后立即用湿热毛巾擦干患儿全身并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病情稳定后再置于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摄氏度。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
(5)复苏后的护理。加强监护,监测患儿意识、肌张力、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观察用药反应,记录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5.安慰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抢救经过,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病情恢复后指导育儿知识,讲解早期进行脑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诊及治疗。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3.绝对静卧,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度,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静脉穿刺选用留置针,操作宜轻柔。免沐浴,减少搬动和刺激。
4.病情较重应延迟喂奶至生后72h,可先喂以糖水,然后喂奶,吸吮力差的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禁食期间予以静脉营养。5.严密观察患儿意识、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囟门的紧张度等生命体征变化;按时测量头围,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联系。
6.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观察并记录患儿呼吸频率、类型、及给氧效果。
7.保持稳定体温,体温过高予以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注意保暖。8.遵医嘱合理正确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应用镇静剂要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现象。
9.向家长讲解病情,使其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给予心理安慰及支持,指导家长对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并定期复查。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3.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的目的。
4.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意识、面色、脱水等情况及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量并及时送检,并注意采集粘液脓血部位,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5.严格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6.禁食补液时,要严格执行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尽量使用输液泵,以保证液体按时、按量、正确输入。
7.密切观察患儿皮肤的温度、前囟凹陷的程度,发现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情况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体温过高者给予降温处理,做好口腔护理。
8.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洁会阴部及臀部,并用柔软纸巾拭干,保持干燥,涂搽护臀油,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9.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教给家长婴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3.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做好乳头的清洁。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做操作后要及时洗手;接触患儿的奶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患儿的奶具及奶头应单独使用。
5.观察患儿的体温及口腔黏膜上的白色凝块的消退情况。6.避免使用过硬的奶头喂养;应在哺乳后0.5h进行口腔涂药,以免药物刺激引起呕吐;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或鼻饲喂养。
7.每天用2.5%碳酸氢钠在哺乳前后进行口腔护理,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准、轻、快,以免引起呕吐。8.向家长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后的护理。患儿用的奶具、食具应专用,定时清洗消毒。喂奶时应注意清洗乳头和双手。
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3.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做好乳头的清洁及奶具的清洁、消毒。
4.观察臀部皮肤发生皮疹的部位、范围及体温、呼吸、反应等变化。
5.勤换尿布,勤洗臀部。每次大小便后洗净、擦干会阴部及臀部,涂一薄层植物油或药物。
6.尿布应用吸水性强,浅色、质地柔软的软绵制作。冲洗干净,不留残皂,并在阳光下暴晒。让尿布服帖地围绕着大腿及腹部,以防尿液漏出。
7.向家长讲解婴儿尿布皮炎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3.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败血症的早期表现。
4.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3%双氧水、2%碘酒或95%酒精处理,消毒时注意要提起脐带残端,如有脓肿形成,要配合医生切开引流。
5.勤换尿布,避免尿液污染脐部。沐浴时注意保护脐部,沐浴后做好脐部护理。
6.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操作,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卫生。
9.保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10.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保持体温在36.5-37℃.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进入暖箱,并根据不同的体重调节箱温,随时检测体温变化。
11.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宜间断低流量给氧.对呼吸暂停的患儿可给予弹足底、拍背、睡水床等刺激;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便随时抢救。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温箱每日消毒并更换水槽的水,每周更换温箱2次,应做好终末消毒,其余同新生儿护理常规。13.尽早喂养,防止低血糖和脱水;有吸吮能力者应尽量母乳喂养或选择早产儿奶粉,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价营养.每周测体重2次。
14.检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大小便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15.应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
16.鼓励母乳喂养,对家长进行有关护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的知识指导,特别注意保暖和检测体温的变化,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强调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患儿应进入单间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
3、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复苏抢救:
(1)准备工作。将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预热、准备氧气、吸痰器、复苏囊、喉镜、气管插管等。(2)A、B、C、D、E复苏方案。
A、(畅通气道):取仰卧位,抬高肩背部2—3cm;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建立呼吸):刺激足底建立呼吸;若无效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应≥5L/min,按压频率为30—40次/min,手指压放比为1:1.5;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辅助呼吸。
C、(建立循环):若心率低于80次/分,应进行胸外按压,有拇指法和双指法两种按压方法,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深度为1—2cm。
D、(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
E、(评价):对每一个复苏步骤均要进行评价,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3)保暖。生后立即用湿热毛巾擦干患儿全身并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病情稳定后再置于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摄氏度。
(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
(5)复苏后的护理。加强监护,监测患儿意识、肌张力、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观察用药反应,记录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5.安慰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抢救经过,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病情恢复后指导育儿知识,讲解早期进行脑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诊及治疗。
蓝光疗法护理常规
一、目的
1、以波长为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患儿皮肤,可使患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光-氧化胆红素,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的目的。
二、用物准备:蓝光箱一台、黑色眼罩或墨镜、尿布、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方法及护理
1、患儿放入光疗箱之前,应先调好光管的升降把手,上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42cm,下方的蓝光灯管距离患儿28cm。测体温、脉搏、呼吸,预热箱温30℃,剪短指甲,戴眼罩,丁字形尿布遮住会阴部,脱去衣服,方可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2、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并记录箱温,通常应保持箱温在30~32℃,相对湿度50~60%,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5℃。
3、照射时间每3小时喂奶一次,在两次喂奶之间喂5%葡萄糖液,入量平均为每小时10ml/kg或稍多,详细记录出入量。
4、每日详细记录光照皮肤黄疸情况,将患儿包裹后抱到自然光下观察。
5、光照时间遵医嘱执行,一般可持续照射6~8小时。
6、观察副作用,早期患儿可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多能自动转为规则。少数患儿经照射后在胸腹部、四肢皮肤可出现一过性皮疹,不需作特殊处理。
7、蓝光照射结束后护理。去眼罩,检查眼部有无感染发生,并用新霉素眼药水滴眼;沐浴,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炎症或皮疹等;磅体重,消毒脐部,穿衣包裹;测体温,以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观察2日。
8、光疗后复查胆红素,光疗箱消毒备用。
四、注意事项
1、光照前应检查灯管,不亮应及时调整,有灰尘及时擦去,检查是否漏电。
2、光疗箱温直接影响患儿体温,必须保持箱温恒定,以患儿体温变化为依据,及时调整箱温。如夏季天气炎热,可开空调降温、拉开侧窗等。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放置电暖炉等。
3、照射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蓝光灯管使用时间过长,影响疗效,应设记录卡,超过300小时应更换灯管。
5、蓝光可引起视觉损伤,护理人员应戴墨镜,以阻断蓝光对眼的照射。
保暖箱应用护理常规
一、目的
保暖箱使用是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二、入保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
2、体温不升、新生儿硬肿症等异常新生儿。
三、保暖箱温度与湿度标准:
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决定,相对湿度55~65%。
四、保暖箱使用方法:
1、使用前将保暖箱预热,一般先调至28℃,然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注意加水于水箱中以保持相对湿度。
2、新生儿不可穿得太多。
3、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应打开边门或从袖孔伸入,在箱内进行,以免箱内温度波动过大。
4、定时测体温,记录箱温,根据体温来调节箱温,使早产儿体温维持正常。
5、暖箱每日用消毒液内外擦拭1次,水箱用水每日更换1次,出箱后,彻底消毒,备用。
6、暖箱不宜放在阳光直射或对流风位置,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控制。
五、出箱标准:
1、体重增至2000g以上。
2、在室温24℃时,能维持正常体温。
7.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来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抽取80例, 将80例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 其中试验组患儿的1 min Apgar平均评分为 (8.4±1.1) 分, 平均体重在 (2.5±1.5) kg, 包括男22例, 女18例;对照组患儿的1 min Apgar平均评分为 (8.6±1.3) 分, 平均体重在 (2.9±1.1) kg, 包括男25例, 女15例。80例产妇均为初产妇, 年龄在22~34岁, 且均无妊娠合并症发生。80例新生儿在出生时均无感染、产伤和窒息发生, 且排除胆道闭锁和溶血等病理性黄疸。两组患儿在体重、Apgar评分和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即在出生后给予患儿早吸允、早接触等一系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即: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和系护士长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对患儿进行循证护理[4]。小组内的各成员应牢牢掌握循证护理实施的有效方案, 针对新生儿在黄疸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状况, 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并寻找循证支持, 此外还应结合黄疸患儿的个体差异, 对新生儿黄疸护理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 (1) 循证问题:新生儿发生黄疸与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和第1次排出胎便的时间关系。 (2) 在婴儿出生2 h内应首次对其进行腹部抚触, 护理人员应在婴儿的腹部涂抹适量的润滑油, 并沿脐周按顺时针走向对新生儿进行按摩, 按摩时间定为每次洗澡后按摩5~10 min。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 h内在患儿肛门用涂抹适量润滑油的尿管进行刺激, 在肛门插入尿管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过度损伤肛门[5]。 (3) 循证支持:资料显示, 新生儿的初次排便时间大都在出生后的10~12 h内, 胎便转黄的时间大都是出生后的第3~4天。有研究表明[6~8], 新生儿机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高于生理的正常范围会延迟胎便转黄时间和胎便的第1次排出, 所以为避免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 应尽早将新生儿的胎便排出, 继而降低患儿机体内胆红素的含量[9]。
1.3 黄疸的测定
应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对80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 时间定于每日上午洗澡之前, 操作人员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相关护理人员[10]。监测的部位定为新生儿的紧贴皮肤的前额眉心, 对患儿进行连续三次的测量, 记录其平均值。每日对患儿测量一次, 连续进行六次[11]。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平均值、胎便的转黄时间和首次排胎便的时间。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和转黄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第一天两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平均值显著高于第二天, 且从第二天开始试验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儿胆红素峰值的到达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经过6 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循证护理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胎便变化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在出生后6 d内的胆红素平均值变化情况,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在早期阶段最常见的病症是新生儿黄疸, 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所致, 尤其是新生儿的肠道内的胆红素。新生儿肠道内的胎粪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 其含量可高达80~100 mg/d L, 胎粪的不及时排出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国内外研究显示[12], 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和胎便第1次排出的延迟会导致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高于正常, 也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肠道内的菌群分布尚未发育完全, 无法将胆红素排出体外, 继而增大了胆红素被再次吸收的几率[13]。新生儿在刚出生几天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大, 血液中过多的胆红素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新生儿脑内, 导致患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4]。所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排出胎便, 继而降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 达到降低新生儿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曾有报道表明[15], 循证护理患儿的胎便转黄时间高于一般护理患儿约 (14±2.5) h, 胎便的第一次排出时间高于一般护理患儿约 (8±3.0) h。研究显示, 循证护理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 (4.15±0.23) 和转黄时间 (45.22±1.42) 均提前于常规护理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经过6 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循证护理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护理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结果与报道中的研究结果相符, 这主要是循证护理的功效所致。循证护理是通过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能够刺激迷走神经, 增加机体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素, 有利于患儿的排泄和消化吸收功能, 加速胎便的排出。此外, 腹部抚触还可以增加新生儿的食欲, 有利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生长, 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继而减少肝肠循环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循证护理中采用涂有润滑油的尿管对患儿肛门进行刺激, 这可以使患儿产生相应的排便反射, 有利于胎便的排出和转黄时间的提前, 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是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腹部抚触联合尿管刺激肛门, 加速机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因此,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加速胎便的转黄时间和胎便的第1次排出, 有效降低患儿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 避免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疗效。方法 在2010年2月—2011年7月来该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中抽取80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给予试验组患儿循证护理模式,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胎便排出时间和转黄时间均提前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经过6 d的胆红素值测定得:试验组患儿的平均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循证护理是通过刺激新生儿的排便排尿, 尽早排出胎粪, 提前胎便的转黄时间, 继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8.新生儿肺炎护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95-01
近年来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新生儿疾病逐渐增多,尤其是新生儿肺炎作为新生儿的主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率的20%左右[1,2]。新生儿肺炎尤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新生儿刚脱离母体的小生命,自身的心肺以及呼吸等系统发育并不完善,气管较为狭窄,容易导致肺炎的发生,另外再加上新生儿的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因此其肺炎容易危及生命[3]。我院就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点,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1年7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65例,女性患儿有例55例,,年龄在1天-27天;足月出生的患儿有94例,早产儿有26例;患儿出生后的体重:其中有5例患儿小于2kg,其中有114例患儿的体重2.5kg-4kg。只有2例患儿体重大于4kg;患儿肺炎的类别患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有74例,患感染性肺炎的患儿有46例,其中有21例患儿合并窒息,有32例患儿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有6例患儿出现硬肿症。
1.2 护理措施
1.2.1护理环境 首先要保持室温在23~28℃,使患儿的皮膚的温度能够达到36.5℃,这样能够降低患儿氧气的消耗,纠正患儿缺氧的情况。同时要保证阳光充足,环境中的空气新鲜以及干净舒适。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1.2.2供氧 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 为了避免患儿的鼻黏膜受到刺激,一般多采用头罩式的给氧方式,根据患儿的情况给氧,对于足月出生的患儿给予氧流量0.5~1L/min,保持氧浓度为34%左右;对于早产儿给予氧流量0.3~0.5L/min,保持氧浓度30%左右[4]。在吸氧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观察患儿的症状是否改善。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避免出现高氧中毒。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较差,咳嗽能力不足。如不及清理痰液容易出现窒息。首先给予时常改换体位,拍打背部,利于痰液松动,通气。另外给予患儿吸痰时,吸痰管粗细型号要合适,而且动作要轻柔,压力合适,避免过分刺激 ,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1.2.4 喂养由于新生儿的热量储备能力较低,患儿处于病理状态下容易较快的消耗热量,容易造成低血糖以及低蛋白血症。因此为了能够补充足量营养和水分,以便增强自身抵抗力,首先应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每2h一次,到患儿恢复期时每次喂奶量为30~50mL,每3h一次。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
1.2.5病情观察 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 预防患儿出现心肺衰竭以及生命危急症状。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40~60ml/kg日计算。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地治疗,120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有91例治愈,有25例患儿病情好转,另有4例患儿的家长放弃进一步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6.7%。治愈的患儿无再次复发,无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肺炎作为是新生儿多发的疾病之一,是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5]。如果延误病情容易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在治疗以及护理时,制定系统而科学的护理措施,控制感染,预防疾病发展是治疗重中之重。对于秋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以及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保持环境的舒适,是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关键[6]。
综上,通过观察对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实施发现,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炎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抢救准备,精心护理,使患儿均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5-126.
[2]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7,3(17):25.
[3]To J , Issen man RM, Kamat hMV. Eval uat i on of neurocardiacigals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yclicvomiting syndrome through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rate variability [J]. J Pediatr ,2007, 135( 3 ) : 363-366 .
[4]Haan J , Kors EE, FerrariMD. Fa m ilial cyclic vo miting synd rome[J] . Cephalalgia , 2006, 22(7) : 552-554 .
[5]C heli m sky TC, Chel i m s ky GG. Autonomic abnor m alitiesin cyclicvomiting syndrome[J] . J Pediatr Gastroen terol Nutr , 2007 , 44( 3) : 326-330.
9.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篇九
新生儿出生后就已有了感知觉,如能听到声音、能看见色彩鲜艳的玩具和人的脸谱,并能随声音、人的脸而转头,新生儿的味觉、皮肤的触觉也很敏感,因此,对新生儿应结合日常生活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尽早建立起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这对新生儿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怎样进行新生儿的心理护理?其实只要有心,是很容易做到的.,例如,在给新生儿喂奶、洗澡、换尿布时,母亲要“告诉”新生儿你现在在做什麽,如“宝宝,我给你喂奶了,你要好好地吃。”、“宝宝,我们现在要洗澡了”、“洗的干干净净的,多舒服呀!”、“换换尿布,你就舒服了!”等,当然新生儿不可能听懂这些话,但这许多声音产生的刺激可使新生儿很快熟悉妈妈的声音,对新生儿的听觉也是一个刺激,促进听力发展,
资料
10.新生儿出、入院护理常规 篇十
一、新生儿入院常规
1.用规范文明的语言热情迎接患儿及家长。
2.想患儿及家长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住院须知及高职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内容。如为无陪护病房,向家属询问患儿的喂养情况,并介绍探视时间及沟通方法。
3.无陪护病房,将患儿入院时的特殊情况如臀红、皮损等,护士与家属共同确认后由家属在记录中签字。
4.准备床单元,将患儿及家属带入病室。填写住院卡置于一览表上,填写床头卡置于床尾上。
5.给新生儿沐浴、剪短指甲、称体重、跟换衣服、填写手牌。
6.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并绘制在体温单上,测量中应注意呼吸、心率的测量每次必须满一分钟,尤其注意呼吸节律、幅度,心音强弱、节律等。
7.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85%-65%,使患儿温度维持在36.5℃-37.5℃。
8.遵医嘱及时、准确、安全的将治疗与护理措施用于患儿,安饮食类别护理、配餐。
9.完成首次护理记录。
二、新生儿出院常规
1.患儿出院前,护士应运用护理程序,以病人为中心,及时系统收集或补充与患儿相关的资料,包括患儿出院时疾病的治愈程度、有关健康知识和行为、心理变化、家庭资料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制定出院管理计划,凡协助病人出院,一提供患儿出院外所需。
2.实施出院指导在出院前1-2天完成。
3.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用法,副作用的观察,疗效观察,及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处置办法。
4.营养及喂养方法指导,拟定计划,并教会家长具体操作方法。
5.心理指导,根据家长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6.随访指导,建立复诊卡,患儿详细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号码、病历资料和需求内容,保证患儿出院后得到连续治疗护理。
7.遵医嘱帮助家长办理出院手续,协助家长核对费用,双方确认无异议后到住院处结账。
8.停止病人住院治疗,注销各种治疗单上的医嘱。
9.无陪护病房将患儿整理干净,用所携带衣物的包裹好,交代住院期间喂养情况及注意事项。家长凭身份证将患儿接出病房,并在护理病历中签字。
10.在体温单的42℃以上栏内,用红钢笔写上出院时间。并填写完成护理栏目,整理病历归档保存。
11.征求意见,发放家长对医生、护士和其他部门人员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满意度调查表,请家长进行真实评价,投入科内封闭信箱,以科室内病人填写率和表扬信的数量评价科室工作质量。
12.送病人出院后,进行床单终末处理。
11.新生儿的黄疸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60-02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现象,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两类。
1临床表现 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巩膜黄染,4-6天后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久不退,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其他疾病表现,如核黄疸:黄疸明显加重,开始有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继而出现呻吟、尖叫、抽搐,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也可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不容轻视,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
2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和生命体征,可评估黄疸进展情况、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若有拒食、嗜睡、肌張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2促进胎粪排泄
2.2.1尽早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排泄[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粉,增加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减轻黄疸[2]。
2.2.2 使用肛表测量体温,即可准确测量体温,又能刺激肛门和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2.2.3 增加新生儿游泳次数,通过游泳全身运动,可增加摄奶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
2.3 病室环境 适当通风,室温适宜,注意保暖,保持室内安静,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配备吸氧装置、急救车及急救药品、病室每日消毒一次。
2.4 用药护理 生理性黄疸患儿可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苯巴比妥那、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排便,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黄疸;病理性黄疸,除给予一般的退黄处理外,还应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及时纠正酸中毒,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快速 输入高渗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2.5 光疗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3]。蓝光治疗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蓝光治疗的意义。蓝光治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同时保护好会阴,按时哺喂,以防脱水。光疗结束后,除去眼罩,用消毒纱布覆盖眼睛3-5min,以适应光线,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
2.6 心理护理 及时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留有后遗症者,指导家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 小结
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对早产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应高度重视。做好健康宣教,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更好地配合治疗,是预防核黄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王世爱. 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2] 汤文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 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推荐阅读:
新生儿护理措施09-18
新生儿头部护理方法09-15
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10-21
新生儿护理试题填空题06-12
2011执业护士 习题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11-04
新生宝宝护理教程大全08-30
护理新生入学专业介绍10-11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07-31
新生儿出生情况证明06-14
新生儿护士执业准入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