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共12篇)(共12篇)
1.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一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范例
1、章节复习
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考前突击
俗话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学生平时不下功夫,总是在考试前做突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说考前突击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知识点而考试中有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对它的记忆便会更深,虽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3、轮番复习
虽然我们学习的科目不止一项,但是有些学生就喜欢单一的`复习,例如语文不好,就一直在复习语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问,其实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当人在长时间重复的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产生倦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复习的时候不要单一复习某一门科目,应该使它们轮番上阵,看语文看烦了,就换换数学,在烦了就换换英语,这样可以把单调的复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4、纠错整理法
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2.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二
一、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高考试卷中, 对双基的考察, 不会单纯地考查背诵和记忆, 而是重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重在对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必须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始抓起, 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渗透, 在学生与数学建构起良好的情感的前提下, 使学生能自觉地加强数学学习.
首先, 要善于挖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科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知识, 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方法, 教师要有意识, 有目的地从教学内容中发现并传授数学思想方法,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 并加以拓展和延伸.
其次, 将“方法”提升到“思想”的层面.数学“方法”与“思想”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数学思想揭示的是数学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为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将“方法”提升到“思想”的层面, 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形成思考问题时的“大局观”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 注意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 将数学方法与原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运用, 丰富其联想的空间, 懂得“来龙去脉”, 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二、加强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学
个体的知识建构决定了学生是学的主体,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堂还应倡导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应力求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探究出许多不同于参考答案的新解法, 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体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苦恼, 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 产生对类似问题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实现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三、加强解题能力教学
第二轮复习, 学生的能力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取决于教师对题目研究的深度.
要求教师会选题、构题.什么样的题是好题?波利亚说过:“如果他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运算, 那么他就会扼杀他们的兴趣, 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从而错失良机.相反, 如果他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并用一些激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 那么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并教给他们某些方法.”第二轮复习既不是对陈题的重复, 也不是一味追求难题, 基础题是常规题, 具有一定的基础性, 从而具有示范性, 可以由一题及一类题, 反映本质.所谓的难题其实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包含基本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复合而成的.选题时要注重题目的层次性、典范性、可变性和全面性.
教会学生审题.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有可能满足吗?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或者它不够充分?或有多余?或者矛盾?
引导学生思考.要给学生足够的理解题意、探索分析的时间, 解题的本意不在答案本身, 而在思维过程, 学生必须经历这一过程;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 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归类, 明确学生已经达到哪个解题层次, 并通过互动加以必要的引导.
3.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教法探讨 篇三
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近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计划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损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命题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准度适宜,放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二轮复习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一、研究高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溶 “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一个加强三个突出”。
1.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准度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客观题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每周至少1次,总量不得少于8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 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2个题目的目标。
2.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从高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在讲解例题、做练习题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将各章知识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纵横联系各个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复习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突出“多层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题为多问,一证为多证等。使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4.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设图,将应用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乐学好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二、做到“三个转变三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上,有意识的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用眼观察,考虑应从哪入手分析,各抒己见,将不同学生的方法加以比较,开阔思路,寻求最优解法。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第二轮复习仅有两个半月时间,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狠抓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例题,对精选例题的内容、知识范围,知识间的联系、技能、水准、难易程度等因素要一清二楚;另一头要吃透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点要心中有数,做到选题的示范性、启发性、规律性、延伸性、起到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的作用。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贪多嚼不烂,学生消化不了,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抓好落实。减少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少做,而是在精选上下功夫,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精心选题,将题连成串,做到准确、快速,讲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处理好五个方面
努力提高复习效率,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处理好的。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活,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一般以 30分钟为宜。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情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生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四、克服五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4.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 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09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做好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每位教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诊断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变化的内容,特别是实用文体的阅读。
讲评课。讲评是二、三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加强集体研究,分工合作。(2)计划要细,尽量争取时间。(3)重视二卷,科学切块。
(4)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5)重视写作,加强审题指导(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别辅导。(7)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8)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9)不放松作文训练。(10)适应网上阅卷的新形势,加强试卷规范化练习。
6、勤批阅、快批阅,摸透学情。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一)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用二轮复习考卷来巩固卷一的12个单选题,限时半小时完成。
2、多方搜集资料结合二轮复习材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用科组下发的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巩固提高。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5、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5.高考字形题第二轮复习 篇五
一、[考查重点归纳]
(1)《考试大纲》的表述中增加了“常用”两字,缩小了考查范围,一般以2500个常用字为主,主要是考别字。
(2)考查重点为: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等)中的形近字、音近字、形音两近字、音义两近字,其中比较多的是:常见、常用、常错、易混淆的字,不考冷僻、繁难字。
[重点知识梳理]
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写错别字的根本原因是不知词语中的字义,或者记不住本字而误用了同音的字或形似的字。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
(1)音近而误:如将“安装”写成“按装”,“抱负”写成“报负”等。
(2)形近而误:如将“修葺”写成“修茸”,“殴打”写成“欧打”等。
(3)义近而误:如将“国事”写成“国是”,“品位”写成“品味”等。
(4)音、义近而误:如将“汗流浃背”写成“汗流夹背”,“鸠占鹊巢”写成“鸠占雀巢”等。
(5)音、形近而误:如将“竟然”写成“竞然”,“辩论”写成“辨论”等。
(6)形、义近而误:如将“拌料”写成“绊料”,“玷污”写成“沾污”等。
(7)音受上下文的影响而误: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编辑”写成“编楫”等。
二、复习策略:在紧张的高考备考中,确实有人把3分的字形题视为鸡肋,我甚至听到了这样“大方”的言词:不就3分吗,不要了行不行!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字形考查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字形的识记,在高考中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占3分,能力层次为A级,但它的意义却远非3分可以衡量:首先,前几题感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试卷后面的试题解答;其次,考生在语文考试的两个半小时中,大约要书写近2000个汉字,其卷面的整洁与否,字形的书写对错,将直接影响得分的高低,这一点在作文之中体现更为明显。所以说,字形题虽小,却不容轻视,否则千里之堤就可能因蚁穴而溃。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字形题的备考工作呢?
(一)掌握一个原则:记少不记多
汉字的数量众多,就算只记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不可能一一记完,所以就要记少不记多。何为少?就是那些自己经常写错的字,特别是多次考试中都判断失误的字,就属于这个“少”的范围。对于这些字词,自己可以记在卡片上或者是笔记本上,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随时翻阅,以便加深记忆。
(二)抓住两个时间: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
根据记忆规律,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能使记忆的效果达到最大。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 2500个常用汉字和 1000个次常用字可采用分散记忆,即分时间段,分批次记忆,而对于错误档案中的常错字可采用集中记忆,即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记忆。
(三)运用五种辨析方法:
1、依音定形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要先从音开始,依据词语的发音来发现词语中的错误。如“纵横捭阖”中的“捭”读“bǎi”;“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ài”;“无裨于事”中的“裨”读“bì”。再如“开门揖盗”中的“揖”读“yī”;“中流击楫”中的“楫”读“jí”。对这些字平时就要读准,读准了字音就能准确判定字形,才能不写别字。
2、以旁辨形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而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许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只是形旁不同,如“惆”、“稠”“绸”,了解了这一特点,在记忆复习
时,可以抓住其形旁加以区别记忆。如“蹉”“搓”“磋”,辨识“蹉”时可从形旁“足”入手,因为“蹉”本意是指失足跌倒,可用来比喻失误;“搓”从“手”,可组成“揉搓、搓手、搓绳”这样的词语;“磋”从“石”本是指磨制象牙,后引申为商量、商讨,可组成“磋商、切磋”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比较分析形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分辨它们的形体,从而正确答题。
3、据义明形
以义辨形是防止和纠正书写使用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挖墙脚”中的“脚”经常被误写为“角”,其实“墙角”是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是指墙根,是支撑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了解了“挖墙脚”的意义后,就不会再将“脚”写作“角”了。
4、探源断形
许多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及来源,这些词语或出自寓言故事,或出自历史事件,因其此种特性,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探究它的起源,知道它的原本意义,才能准确判断其字形的正误,如只从字面上去断定,就会造成失误。如“美轮美奂”一词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轮”,是高大的意思,因而“轮”不能写作“伦”或“仑”。
5、借邻推形
有些词语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它们的结构比较特殊,内部词语之间在意义上彼此关联,它们或相反,或相对,或相近,或相关,或前后一致,或相互比较。因此就可以借助其结构由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的意义,从而准确识记。如“一张一弛”中“弛”字经常被误写为“驰”,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张”与“弛”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字,“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
应对高考字形题,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要有全局意识;其次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积累工作,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在这个基础上,在掌握一些记忆和辨析的方法。做好这些工作,我相信你在面对高考字形题乃至整张试卷时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2011年各地高考字形题汇总:
1.(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松弛协奏曲融会贯通
B.扫描诙谐天然气振耳欲聋
C.博弈巨挚殊不知毋容置疑
D.竞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
2.(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
B.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
C.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
D.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
3.(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江苏卷)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5.(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
B.骨骼莫须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
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
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俱到
6.(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骁勇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
B.描摹肖像白璧微瑕信誊值千金
C.披览缕析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
D.迁徙熏淘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
7.(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粹吞噬神采要言不凡
D.蛊惑钟磐亲睐惹事生非
8.(浙江卷)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
9. [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①
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文化市场的蓬勃发②
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 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③④。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还需冷静思考的⑤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分)
答:第__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
四、2012高考语文字形模拟题集(2012年3月更新)
1.(湖南省衡阳市2012届高三两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把汉语修辞方式溶入花鸟画创作中的实例不胜枚举,屡屡被众多画家广泛使用。
B.面对浩如烟海的有字书,尽管我们浩首穷经、读破万卷,也只能涉猎沧海一粟。
C.晚清时期,随着诸多脍炙人口的反满革命文章的流播,不几年,革命论胜行于中国。
D.普京来自底层,其亲属中没有政治上的显赫者,也没有在其他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
2.(江西省六所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静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B、歌声不仅仅代表了音律的变迁,更多的是对那些岁月、那些闪耀着理想光辉的年代的留恋与思索。于是,浮躁的渴望回归,遥远的成为永远,30年来的歌曲形形色色,那一份朴实和简单的快乐却还在心里。
C、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投资常常能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D、生活里最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是有形的东西,财富的意义也并不只于金钱。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停下心来想想了。显然,对美好生活而言,速度不是第一位的。一切正如甘地所说,“如果方向错了,速度快又有什么用呢?”
3.(山东省聊城一中2012届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践行绵里藏针了以自慰识时务者为俊杰
B.博弈敷衍迁就劳民伤财多行不义必自毙
C.诽闻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狗
D.斩获了无声趣前倨后恭解铃还须系铃人
4.(浙江省金华十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叠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荡,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
B.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踮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C.前些年,抨击全国统一高考“一刀切”,抹杀地方教育个性,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声音甚嚣尘上,由此拉开了全国各省高考自主命题的大幕。
D.这是一个只有夜晚的人的真相:他无法相信色采斑斓的,哪怕是虚拟的白天。尽管偶尔到来的有关美好的人与事业曾让他有过短暂的惊讶。
5.(江西省玉山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冒然棉里藏针 砰然心动 如坠五里雾中
B.气概金壁辉煌 略见一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C.通谍一笔勾消 兴高采烈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嬗
D.骄人震聋发聩 要言不烦 单则易折,众则难催
6.(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大个子上飞机时一个趔趄,身体失去了平衡,眼看着肩上那价值不绯的新式摄像机要摔在弦梯上了。
B.可自从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情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C.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曼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D.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会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7.(天津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熨帖晦涩山青水秀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B.肄业攀缘俯拾即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签暑暮霭溘然长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散漫深邃卓而不群毕其功于一役
8.(重庆八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存在主义滥殇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是现代派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文**流。
B.川江号子等传统经典,因着传播的福阴和它自身不折不扣的魅力,必会载入世界大河曲目的史册受后人瞻仰摩拜。
C.汉朝有不少的赋,铺张蔓延,佶屈聱牙,令人感觉呆板苦涩。从六朝到唐宋,产生了一些短赋,写得缠绵悱恻,风光嘉胜,脍灸人口。
D.季羡林、任继愈等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
9.(甘肃省皋兰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别出心裁墨守陈规出奇制胜浮想联翩
B.黄粱美梦励精图治风靡一时见风使舵
C.积腋成裘苦心孤诣并行不悖缘木求鱼
D.文过饰非明火执杖坐收渔利声名鹊起
10.(山东省济宁一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反馈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祛除座落账簿尾大不吊如雷灌耳
B.班师嘻戏更叠屈打成招和盘托出
C.干练慰藉题纲焕然冰释如丸走坂
D.繁琐端祥消假斜门歪道明查秋毫
11.(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七次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轶事膨胀不愠不火囤积居奇
B.葱茏札记再接再厉明火执杖
C.跳漕冷僻颐指气使有恃无恐
D.陨落祛除挑肥拣瘦以德报怨
12.(四川省自贡市普通高中2012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斓贪脏枉法好高骛远孽根祸胎
B.包涵默然消魂萍水相逢棉里藏针
C.遐想披星戴月拭目以待恍然大悟
D.呕歌义愤填膺貌和神离湮没无闻
1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渔船水蒸汽日臻完善纨绔习气
B.坐镇掉书袋孤掌难鸣殛鲧用禹
C.誉写挖墙脚韬光养晦和言悦色
D.腰斩紧箍咒祸起萧墙奖腋后进
14.(浙江省绍兴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绯闻,出家,吸毒,明星们总是耐不住寂寞,为了不让自己“过气”,只有不停地自虐,吵作自我,繁荣自我。
B.CBA联赛如火如荼,随着比赛场次的密集,外援上场节次的增多,整个联赛的上坐率较之往年有了大幅的提高。
C.公共服务的质量,说到底,是属于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民主法治、宪政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范畴内的课题。
D.学术的腐败还包括许多学术权威到处作报告、发号令。他们俨然是“百科先生”,诛不知,自己成了华威先生。
15.(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2012届高三第六次调考)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打圆场鞭辟入理八杆子打不着多行不义必自毙
B.安详黄粱梦曾经苍海如坠云里雾中识时务者为俊杰
C.斡旋挖墙角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冒天下之大不韪
D.枢纽唱双簧形神毕效坐收鱼人之利无心插柳柳成荫
16.(山东省济南市2012届高三一模)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喝彩打圆场鞭辟人理无立锥之地
B.凋蔽黄粱梦曾经沧海如坠五里雾中
C.斡旋挖墙角难辞其咎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唱双簧事必恭亲坐收鱼人之利
17.(重庆市南开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窠臼鱼船针贬时弊厉兵秣马
B.涵养痉孪共商国事为虎作伥
C.撕打馈赠源远流长人间心酸
D.茅庐炫目绵里藏针掎角之势
18.(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蛛丝马迹切中肯綮不容置喙融汇贯通
B.不言而喻砰然心动意兴阑珊皓首穷经
C.卷帙浩繁同仇敌忾谍谍不休毛骨悚然
D.风声鹤唳改弦更张鸿篇巨制提要钩玄
19.(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12届高三月联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剧增与日俱增简练精兵减政
B.陈规默守成规提名金榜题名
C.代劳以逸待劳抱怨以德报怨
D.仓皇兵慌马乱防范防患未然
20.(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12届高三一诊)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考查捅漏子太平胜世唇枪舌剑
B.坚苦笔杆子不孚众望时过境迁
C.沟通间奏曲焕然冰释一副油画
6.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工作建议 篇六
高三物理第一轮的复习已基本结束,学生已形成基本的、一般的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中较为凌乱的、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建立起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才能在该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下面结合省市研讨会及县、兰州市模拟、省一模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二轮复习中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二轮复习中教师方面的问题
1、没有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指导。教师没有明晰的后期备考思路,没有针对不同班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可行策略和学案。
2、资料问题。选择的资料的蓝本可能不够科学和切合学生实际。
3、教师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处理资料和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对教材整合不够;习题质量不高;例题组织性不强,目的性、中心性不突出。由于以上的问题,使得二轮复习会出现以下倾向:
1、无限加深
2、滥做习题
3、机械灌输
4、盲目指导
5、阻碍个性、抹平层次
6、学生大脑疲惫,缺乏体验、小结。解题能力下降
7、教师无备课时间
8、讲练不合9、习题以量制胜
10、方法繁多,精要缺失
(二)、二轮复习中学生方面的问题:经一轮的复习,学生知识不成体系,方法不成套路,能力不高,形成平台区,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即为“高原反应”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负效应,尤其综合之后,自信心尤为
不足。
二、复习建议:
(一)抓住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因此复习的重点是抓住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从考题逐渐趋于稳定的特点来看,2009年对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问题的考查重点仍会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还是应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注重多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从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3、场:电场、磁场是中学物理重点内容之一,分析近十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可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约占13%,年年都考。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应加强对力、电综合问题、联系实际问题等高考热点命题的复习。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1)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3)利用牛顿定律及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全电路欧姆定律结合左右手定则及双杆模型仍然是今年考查的热点。
5、图象问题:《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图象、描述图象、运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图象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年年必考,所以正确运用图象,是备考的重要课题。
6、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电学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2)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3)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二)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专项训练。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以下两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有学生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丢分,甚至还有些学生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这些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忽略了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
(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到最大值”;“两物体在追击过程中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或最小”;“用绳拉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重力单独提供向心力”等都是一些常见的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行成一种潜意识。
(3)干扰因素的排除。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的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阅卷时,老师们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了了几句就完事。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者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要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等。
(1)必要的文字说明应有: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方式进行说明。
② 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
④ 写出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 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
⑥ 对题目所求、所问的要有明确的答复。
(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① 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
② 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③ 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例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 ,而应该写成mv2/R=qvB等等。
④ 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可能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而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3)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 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 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
③ 重要的中间结论的字母表达式要写出来。
(4)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 注意延用习惯用法,要和教材中的一致。
② 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
③ 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④ 用好角标。
(5)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注意带单位。④如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
四舍五入。
⑤ 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三)精读课本,不留死角。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底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然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看懂、看透,绝对不能 留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
(四)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精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占50%左右(高考难、中、易的比例大致为3:5:2),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物理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对近几年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几部分内容针对性的做题(例如:原子核、机械波、天体运动、磁偏转、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等);也可以找一本有详细解答的资料,对上述几部分内容针对性地去看资料中是如何求解的,力求提高复习效率,在该学科上少失分。
(五)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第二轮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个专题复习结束时,对本专题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领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及时补救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1、动员学生上“岸”
2、帮助学生把书看薄。
3、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4、从哲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综合中的平衡,懂得取舍,学会放弃。
5、向规范、识记、经验要30分
6、不钻牛角尖,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
7.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七
第二轮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第二轮复习,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知识点串成线、拉成面、形成网,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对而言,第一轮复习的可操作性较强。市场上流通的针对第一轮复习的资料也很多,关键是把“扎实”二字做到位.而第二轮的综合复习则往往因为时间仓促、操作难度大等原因而难以落实。本人认为,第二轮复习应在全部完成第一轮复习后按专题讲解的模式进行。只不过专题的划分要有技巧,专题的实施也要讲策略。那么,第二轮复习到底怎样实施才能行之有效呢?
1 关于专题的划分
第二轮复习时对专题的划分宜粗不宜细,划分太细就不能突出综合性,就没有发挥第二轮的作用.可以只针对那些存在纵横联系的、综合性强,又是高考热点的章节进行.建议分为以下十个专题:
(1)专题一:力和运动。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静态平衡、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这个专题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高考热点是天体和卫星问题。
(2)专题二:动量和能量。功和能方面的知识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3)专题三:力学综合。力学知识本身就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况且这个专题的解题思路与高考的另一个重点—电磁学紧密相联。
(4)专题四:带电体在场中的平衡与运动。这里的场是指电场、磁场以及包括重力场在内的复合场;带电体可以是带电粒子、带电液滴、带电微粒、带电小球、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以及通电导体等,所涉及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振动及一般的往复运动等。
(5)专题五:电磁感应与电路。包括交流电路及振荡电路等。
(6)专题六:电学综合。重点突出“场”和“路”的综合。
(7)专题七:力学与电磁学。力、电综合是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综合问题,它将力、电两部分重点知识融为一体,通过对物理情景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推理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用图象法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是最能体现区分度的地方,且每年必考。
(8)专题八:力学与近代物理。重点是力学与原子物理的综合。
(9)专题九:图象问题。主要是理解和运用v-t图象、图象、图象、图象及图象。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怎样直接或问接从图象上得到有关信息,并知道用图象法去解决哪些不便于用公式法解决的问题。
(10)专题十:实验技能。将考纲上要求掌握的基础实验复习到位,同时注意对开放性实验题的分析。
2 专题复习策略的实施
2.1 物理复习的首要环节
以近几年高考试卷分析及以当年的考纲为指导,加强针对性要明确每个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重点和热点是什么,主要题型是什么,所占比重为多少、难易如何,甚至可对来年的命题方向做出估测等等。
从2003~2009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力学与电磁学”内容分值侧重点分析可以看出,力学与电磁学综合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作为压轴题的可能性较大。
2.2 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
以“力学综合”专题为例,解决力学问题及某些电磁学问题的三条基本思路:力和运动思路(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思路(包括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思路(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总能量守恒定律),要告诉学生怎样根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量、受力特征、运动特征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来选择解题思路。
例1(见图1)质量均为m的A、B两球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0是光滑的水平轴,A球距O点L, B球距0点2L,若将杆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则当B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时B球对杆的作用力多大?
启发一:不能直接求杆受的力,而是要转化为求B球受杆的力,为什么?
启发二:三条思路中都涉及力,但这里要求的力是变力,则只能用力和运动思路中的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
启发三:研究要求B球在0点正下方时受杆的力,还涉及哪些中间未知量?怎样求出这些中间未知量?
2.3 强化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一类一类的物理模型来讲解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是很具实效性的。以“弹簧模型”为例:
与“弹簧模型”有关的问题可分为四类:平衡问题、力和运动问题、动量问题、能量问题。弹簧模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模型之一,但高考一般是考查有关弹簧模型的综合问题。
例2 (2005年全国卷Ⅰ)(见图2)质量为m2的物体A经一轻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实际上,这道题涉及物体的平衡及能量问题。
(注意:进行这个专题复习时,要将每种模型的各类问题都涉及到。)
2.4 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为技巧,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提高课堂效果。下面以“一题多变”为例来说明。
例3物块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它的上表面为一光滑的半圆槽,小球B从A的顶端静止下滑,已知圆槽半径为R,槽顶距水平面为矗,A的质量为M, B的质量为m,求B静止下滑后能上升到多高处?
变化1将B球改为从高处自由落下将怎样?(见图3)
变化2在A的右端放物体c,(见图4)将怎样?
变化3若将c放在A的左端又将怎样?
2.5 实验复习以基础实验为主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全国卷)来看,2003年和2005年考的都是基础实验题,而2004年考的是开放性实验题,要求用两个电压表测电阻。2006年考的是基础实验题,要求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用大头针测玻璃砖的折射率,2007年考的是基础实验题是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与用半偏测电源内阻,2008年既有基础实验题,又有开放性实验题,基础实验题考的是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开放性实验题考的是用两个电压表测电阻,2009年考的是基础性实验题万用表的使用及平抛运动。对于基础实验,只要扎扎实实复习到位就行了,建议在第二轮复习时至少考一套完整的实验题,并认真进行试卷讲解。另外在临考之前,开放实验室,让学生重做一遍实验。而对于开放性实验,则要注重这种题型的积累,并要对其“开放”的具体内容分析到位。
2.6 抓住综合问题的结合点或切入点是关键
例如,力和运动综合问题的结合点是加速度a。“场”和“路”的综合问题的结合点是电势差(即电压)U;力学与热学综合问题的结合点可以是类似于“人船模型”中的动量守恒;力、电大综合的结合点则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设置物理情景,从力和运动的角度构建力学模型,将力学知识与电场、磁场、电路、电磁感应等知识串起来;另一类是以电流(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设置物理情景,以电流为线索将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知识串起来。
而学科外综合问题的结合点主要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温度、内能、压强等与化学的综合;功、功率、光子及光的能量、原子物理中的三种射线等与生物的综合。
3 结束语
总之,只要抓住了综合问题的结合点或切入点,就能抓住物理模型,也就能抓住解题思路。最后应指出的是,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应试心理辅导、解题格式及书写习惯的规范化等。这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道敏.浅谈高三第二轮复习的策略[J].教师, 2008 (2) .
[2]皮波.高三第二阶段物理复习策略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8.物理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篇八
一、归纳方法——分类构建知识网络
1.一个好习惯
(1)数形结合——解题必画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等效电路图、画v-t图像。(2)数理结合: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规律。
2.两条线索
力的观点:平衡条件及利用动力学知识即牛顿运动定律;能的观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3.三个分析
受力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如俯视图、竖直平面内等)重力是否考虑。状态分析: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分析。过程分析:某一过程的分析,如:判断洛仑兹力、电场力的分析;不同阶段要重新进行方向的判断。
4.两个注意
(1)熟悉运动模型及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平抛、类平抛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圆周运动中合力是否提供向心力。
(2)实验题要紧扣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做好数据分析,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图像一般直线(除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处理线性图像一定是写表达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仪器的读数是不是真的会读了?各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创新。电学实验以测电阻为核心,总结有哪些测电阻的方法,多用电表测电阻是不是会使用?替代法、半偏法是否熟悉?尤其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能力的体现,抓住伏安法,贯穿测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金属的电阻率,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学实验基本上就融会贯通,虽然时间紧,但拿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实验是最快得分的好办法。
5.几个意识
(1)增强得分意识,审题要认真细致、大声默读,关键词(恰好、不计重力、恰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刚好分离、刚好相对滑动、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等)要圈起来。
(2)有些题不能解全,可写出与题目有联系的相关公式:
(3)尽量不要写综合式。
(4)读过两遍不知题意的暂时跳过。
(5)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带单位,已带单位是否要换算,有效位数,坐标轴(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及有无数量级)。
二、冲刺阶段的注意事项
每一位考生都必须明确,在别人都很难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时候,你如果能够做到高效学习,就会迅速提升相对实力,从而笑在最后,笑得最甜。
1.提高复习效率的两大措施——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物理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2.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知识性失误和心理性失误经常交错在一起,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隐患,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具体来说就是:
(1)要落实双基,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强调对技能的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
(2)防范思维定势的负效应。高考复习时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有些题目形同实异,要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水平差不多的学生,为什么高考时成绩悬殊?那就是细节。审题的细节是不是到位?题目审得好,下笔就得分,建议10分钟能完的题,要用其中的6分钟审题,免得错了再改,浪费时间。
(3)优化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有道是“做事一半靠心态”,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注重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考试思维,把自己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中,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作出严格要求。时间长了,就自然做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高考时心态就会平和多了。自信自强是成功的种子,紧张和慌乱是大忌。所以,学会正确调整和放松很关键,相信轻装上阵,必能成功。
9.届高考英语第二轮写作复习学案 篇九
高三英语 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
●learning aims
1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学生应能:
① 理解英语写作的意义;
② 有效运用写作为高考服务。
learning important points英语写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有效运用所学方法付诸实践。
leaning method合作探究、自主归纳。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step 1 主语
练习: 请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
1. the boy comes from america. ( ___________________ )
2. he usually went to school alone. ( ___________________ )
3. study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to teach him a lesson seems quite necessar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that he won the prize excited everyon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our dream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it is obvious that he was wro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语一般由名词、_________________, 或者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或从句充当(包括 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另外, 当句子的主语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时, 主语部分太长, 为使句子平衡, 避免头重脚轻, 常用it作形式主语。
step2 谓语
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的谓语并指出谓语的构成:实义动词、连系动词+表语、情态动词
+动词的原形还是助动词+动词的适当形式?
1. his parents are teach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we have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you ought to work hard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 felt col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he doesn’t like musi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ep 3 宾语
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的宾语。
1. he has never met her in perso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she handed him a boo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e likes to play basketb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we enjoy listening to the musi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she said that she felt sic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they sent the injured to hospita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i find it impossible to believe her any long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we consider it no good getting up lat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they believed it strang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tha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 篇十
乌当中学地理组:潘兰燕
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培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
一、学情分析
我今年带的是两个文科普通班高三(13)和高三(14),对于这
两个文科普通班来说,共同的特点是:
1.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经过了一轮复习以后,虽然对基础知
识有所掌握,但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知识网络。也许单个的考某个知
识点时他们会做,但要把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考就不一定会应用了。
2.答题语言不规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知识点重复答题,语言有时也会前后矛盾。
3.审题不清而导致答题思路混乱,没有按要点来答题。
4.学生普遍较为懒堕,特别是高三(13)班的学生,平时的练习明显不够,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二轮复习建议
(一)仔细研读考纲,做到有的放矢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能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二)、狠抓基础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1、重视人文区域,突出主干知识
2、注重地图考查,能力立意显著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三、具体做法与时间安排
(一)二轮复习中前期(3月20日——5月20日)
这段复习期间除了做好地理中四大模块(自然地理原理与运动规律、人地关系事物与原理、区域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选修地理)的专题复习(每周两个专题)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保证每次考试都在65分以上的):这部分学生丢分较多的是在选择题上,因为我要求他们每天定时定量的完成学习任务,主要以选择题的训练为主。重点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和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至少每天训练5个选择题,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内;对于非选择题的训练是每天训练一个知识点的大题。
1.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50分——60分):这部分的学生重点训练的是答题语言的规范性,所以他们的训练以非选择题为主,针对每个专题,每天训练3道非选择题,三道选择题。
2.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50分以下):这部分的学生基 2
础特别老火,他们主要就是抓基础,他们的目标是熟悉答题模版,尽量规范答题,所以他们的训练中以基础题目为主,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会找一个基础较好的,较负责的同学对他们进行督导,我也会定期不定期的抽查他们对所布置的要掌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在每个所复习的知识点中做好笔记,以备我检查。
(二)二轮复习后期(5月21日——5月31日)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四项能力的训练和答题模版的训练,而且要定时定量的训练,查缺补漏。
(三)考前调整(6月1日——6月6日)
11.新课程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篇十一
一、通过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体现生物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突出学科的主干内容等。
二、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以及进一步形成“网”。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新课程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流程图是一大亮点,教师和学生都应高度重视。另外,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如细胞、代谢、遗传、生态系统、生命活动调节、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生物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二轮复习时,要注意搜集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作为材料的知识背景出现。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传统发酵技术、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遗传疾病、免疫等。这些材料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通过复习要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四、重视图表能力的培养
图表分析是学习生物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生物图表题是指含有图解的试题,它往往是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常见形式包括数据表格、柱形图、饼状图、二维坐标曲线、遗传图解、实验图解、流程图、概念图、结构图等。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另外,应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实现图形和文字的转换,图形和图形的转换。
五、加强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科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二轮复习应特别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复习时可以先依托教材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然后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解释。
六、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
二轮复习的时间有限,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精心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注意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了解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分析归纳解题方法。试题讲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查漏补缺、總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等。
12.2010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篇十二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 就是要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了如指掌。不做“无用功”, 把有限的时间用来突出重点, 加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高考数学中一般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不少省份命题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 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 在这个板块里, 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 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 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 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
二、立足稳定, 兼顾变化
2010年仍会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认真分析最近几年各地高考就会发现有些重要知识点几乎每年必考, 例如: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问题、立体几何中的位置关系判定、复数的化简计算、立几中的垂直距离证明计算等。坚持以能力立意命题, 突出考能力与数学素质是命题的方向。加入思维量, 降低入手难度, 考查主干知识和通性通法, 重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探究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方向仍是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解题的速度。 “概念是否模糊不清, 方法是否模棱两可”是考生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 填空一直是新题型的试验田, “开放性”的题型都是在这里出现的, 但新题型不会是难题, 需要认真分析、联想、转化、沉着应答。
解答题命题仍从能力立意, 将新旧知识综合的基本精神不会变。其中立体几何综合大题仍将有两种解法:①常规解法 (证法) ②利用空间向量 (坐标) 求解 (证明) 。要注意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题型解法的总结。一般来说, 如下四道解答题题型是固定要出的:①立体几何综合题, ②解析几何 (和平面向量糅合) 综合题, ③数列综合题 (可以是猜想、归纳法, 也可以是与函数知识综合等) , ④应用性大题 (概率统计或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的数学建模题) 。
三、回归课本, 把握“两通”
近几年, 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题均能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 强调“注意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 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 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尽管复习时间不多, 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 以不变应万变。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而回归课本, 并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而是要抓纲悟本, 能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 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
另外, 对于课本中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思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高考命题, 可以发现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法通解, 历来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特别是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其思路及扩展变化常常成为命题的重要载体。很多的“好题”也由此产生。例如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 (叠加法) , 等等。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 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 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四、精心导练, 触类旁通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从本质上讲, 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如:设计某一专题复习时, 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 引导学生从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 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在复习策略上, 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 要精心设计, 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壁垒, 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专题复习设计, 应体现以下特点: (1) 要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思想; (2) 尽量选择主干知识及知识交汇处, 讲求针对性、实效性、目的明确; (3) 注意层次性、递进性和系统性 (串联) ; (4) 应能充分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并联) ; (5)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克服偏向, 高效讲评
二轮复习中, 需要克服如下偏向:难题过多, 起点过高;速度过快, 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只练不讲, 教师不选范例, 不指导, 忙于选题刻印;对外来资料试题照抄照搬, 题目重复, 针对性不强;备课组不调查学情, 不研究学生, 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大考”“小考”次数过多, 学生忙于应付, 被动做题, 兴趣下降, 思维呆滞。
【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12-04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11-16
高考物理二轮备战复习计划10-04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业08-1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10-14
高考文综二轮复习要点11-21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教案07-11
高考二轮复习9科全面提升指南01-04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切忌死记硬背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