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2024-11-28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精选13篇)

1.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一

第一章、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三节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教学要点:

1、GPS、EDI、RFID的定义。

2、GPS、EDI、RFID的定义在物流中的应用。

教材及相关参考文献

1、组织教学: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2分钟)

2、复习巩固

(5分钟)(1)物流条码的定义?(2)物流条码的特点?

3、导入新课:

(5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码技术在日常生活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其他信息化技术,例如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4、新课内容

(70分钟)

5、强调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1分钟)

教学难点:GPS、EDI、RFID技术的原理。

教学重点: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6、总结本课内容

(5分钟)

7、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一章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一节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一、RFID技术

1、定义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了解 RFID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2、组成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电子标签(Tag)(2)天线(Antenna)(3)阅读器(Reader)

3、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

了解

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

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4、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5、RFID应用实例

(一)零售行业

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吉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0%以上。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速锋Ⅲ剃须刀。

吉列公司和各零售公司都建有网络机制,可以实时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但吉列做了现场调查后发现,在更多时候,新品销售、促销结果的不好,是由于零售店没有将新品上架、没有及时补货等造成的,而这些情况,不是现有网络机制能解决的。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门票采用RFID技术

近年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新技术提升组会能力,更好地展示上海城市形象。RFID 在大

掌握

掌握

型会展中应用已经得到验证,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门票系统就采用了RFID 技术,做到了大批参观者的快速入场。2006 年世界杯主办方也采用了嵌入RFID 芯片的门票,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引起了大型会展的主办方的关注。在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RFID 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主办者、参展者、参观者、志愿者等各类人群有大量的信息服务需求,包括人流疏导、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等,RFID 系统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世博会的主办者关心门票的防伪。参展者比较关心究竟有哪些参观者参观过自己的展台,关心内容和产品是什么以及参观者的个人信息。参观者想迅速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找到所关心的展示内容。

而志愿者需要了解全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需求通过RFID 技术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参观者凭借嵌入RFID 标签的门票入场,并且随身携带。每个展台附近都部署有RFID 读取器,这样对参展者来说,参观者在展会中走过哪些地方,在哪里驻足时间较长,参观者的基本信息是什么等就了然于胸了,当参观者走近时,可以更精确地提供服务。同时,主办者可以在会展上部署带有RFID 读取器的多媒体查询终端,参观者可以通过终端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及所在展区的信息,还能通过查询终端追踪到走失的同伴信息。

二、EDI技术

1、定义与应用条件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意为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4年确认了电子数据交换(EDI)的技术定义:根据商定的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标准实施商业或行政交易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2、对EDI定义的理解重点:

(1)使用EDI的是交易的两方,是企业之间的文件传递,而非同一组织内的不同部门。

(2)交易双方传递的文件是特定的格式,采用的是报文标准,目前就是联合国的UN/EDIFACT。

了解

(3)双方各有自己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4)双方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能发送,接收并处理符合约定标准的交易电文的数据信息。

(5)双方计算机之间有网络通信系统,信息传输则是通过该网络通信系统实现的。

3、EDI系统的构成要素(1)数据标准。(2)EDI软件及硬件。

4、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业务信息和具有经常性业务联系的单位。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采用共同标准化的格式,这也是与一般

Email的区别,例如联合国 EDI-FACT标准。

(4)尽量避免人工的介入操作,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

三、GPS技术

1、定义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2、特点 全球性 全天候 连续性 实时性

了解

3、GPS的构成

(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4、网络GPS的主要功能(1)实时监控功能;

(2)双向通讯功能;

(3)动态调度功能;(4)数据存储、分析功能。

分别举例说明GPS、EDI、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一)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 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 通过并购、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 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包括移动通信、GPS、GIS、条形码、射频技术等现代化科技。通过组合这些技术, 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业务管理甚至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体系。

(二)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物流企业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高效利用, 降低经营成本, 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信息, 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它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 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 缓和了供需矛盾。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在物流各个环节中传输信息, 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化、流通周期最短化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可以通过获得的详细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减少流通费用, 缩短流通时间。

2、在运输过程中, 采用GPS技术对所运营的车辆进行时时追踪, 并通过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信息传输到相关部门, 帮助运输部门在以后的运输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提高车载率, 减少不合理运输现象出现的机会。

3、在物流中, 最主要的部分是运输和仓储保管, 同样也是占用成本最多的两个环节。通过物流技术在仓储管理过程中的使用, 可以实现对库存商品的有效管理, 降低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量,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4、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型行业, 顾客对服务的反映对物流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流信息技术既可以方便顾客查询有关货物的状态信息, 又可以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顾客的需求。

信息技术为企业在物流活动的决策方面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整个物流活动起着指挥、协调和保证作用, 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整体的积极效益。这是信息系统在正向物流即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下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物流活动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危害。物流企业也意识到本行业受到环境的威胁逐步增加。逆向物流的出现和发展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 许多知名企业如通用汽车、强生等,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开始在逆向物流管理领域降低由于退货造成的资源损失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到逆向物流的出现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但研究重点在于逆向物流的内涵、价值、成因、业务流程等, 而忽视了逆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等问题;或者即使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但偏重于逆向物流中的退货物流的行为研究忽视了在逆向物流中的信息管理。

逆向物流是指传统供应链反向, 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在我国, 逆向物流主要是指回收物流, 不包括废弃物物流。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手段对逆向物流的经济表现和服务水平有直接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段的优劣、实施水平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这一点在逆向物流中同样适用。许多物流领导者已经发现信息技术是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 并因此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改善客户响应速度和流程控制表现, 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手段的实施一方面将改善企业物流效率和响应速度, 另一方面也必将推动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一)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大自然的损害越来越严重。虽然物流行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 对自然资源需求相对较少, 但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浪费现象。有一些可以回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重复利用的木制的包装箱被当作废弃物, 还有一些物流服务由于与顾客的需求存在细小的差距而被当作废品, 通过逆向物流这些浪费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对逆向物流的质量和反应速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只有建立强大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才能迅速满足这种需求, 赢得顾客, 使企业能够持久发展。

2、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 增加企业美誉度, 同时可以对每一件产品的动态进行有力的监控, 跟踪产品的流向和位置, 控制和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3、利用信息技术对逆向物流进行监控可以减少企业在物流环节中的浪费,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经营利润, 同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分析处理、传递和显示逆向物流信息为目标的信息系统, 可以使使用者及时掌握逆向物流信息, 对逆流物及时做出处理决策, 以达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因此,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信息采集是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逆向物流的发展将产生大量关于逆流物的信息,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要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并要转化成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接收的形式, 以供下一步的处理。

2、逆向物流信息进入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后将会保存在系统中, 或永久保存, 或作暂时之用, 以供处理、检索、查询和共享之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3、逆向物流信息进入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后将会保存在系统中, 或永久保存, 或作暂时之用, 以供处理、检索、查询和共享之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4、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对逆向物流信息的利用, 显示功能便于人们的检索和查询, 并以报表、文字和图形等直观形象的形式输出。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EDI、GPS、GIS、Barcode和RF等的大量应用, 开发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将会很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信息系统与正向和逆向物流活动结合起来, 而且要避免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另外, 系统开发出来以后, 要与电子商务接轨, 并要不断注意系统的维护与升级问题。虽然, 现在各个物流企业逐步提升了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 加大了逆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但针对我国的逆向物流还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一是逆向物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特征及信息共享策略;二是信息技术与逆向物流实施有效性及相关性的定量分析, 可以从经济性和客户服务质量等方面来考虑;三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逆向物流的通用决策模型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刘小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安华.物流信息系统[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3.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军需物流;应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工作中的应用状况

(一)GPS、EDI和GIS技术的应用。在将GPS技术运用在军需中,可对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GPS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定位和地理技术,掌握军需物资的状态,避免出现物资倒流现象。运用GIS技术时,发挥地理数据功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对解决军需物资调配具有重要意义[1]。

(二)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等技术的运用。对于数据采集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而言,尤其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在远距离内采取非接触方式展开快速的自动识别,将其应用在军需物流中,重点应用在军需仓库管理和加工信息写入产品标签中,在军需物资集装箱货运运输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需物资的仓储、包装和库存管理等环节,都应用到了条形码技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改善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工作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军需物流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应当对传统的管理理念予以完善,从而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军需行业发展期间,为了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将物流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在军需物流中,进而为军需物流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发挥主要作用。在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在军需物流中,现如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创新军需物流管理理念,继而解决军需行业发展时面临的物理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军需物流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物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树立全新的军需物流管理理念,明确军需物流系统目标,并构建健全的军需物流体系,将信息技术和军需物流有机联系在一起。此外,还要将技术集成物流管理理念作为重点,将高新技术与军需物流紧密联系在以前,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大军需物流信息平台和网络安全建设力度。在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在军需物流中,为了促进军需物流的长足发展,应当加大军需物流信息平台和网络安全建设力度,为军需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搭建军需物流信息平台过程中,将满足部队个性化服务和直接补给等需求作为目标,为部队提供有利保障。在构建军地一体化物流信息网络期间,要科学的运用地方资源,加强军需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军地物流行业标准,尤其是保证设备接口和数据传输格式等更加规范化,进而利用军需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军需物流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在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在军需物流行业中,尽管物流信息技术为军需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信息化的军需物流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军需物流网络安全的建设力度,第一,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水平。军需物流在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过程中,应当购买或者是大力开发性能较强的防火墙,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和更新,继而有效避免软件受到恶意攻击。同时,有利于确保数据库和物流信息操作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优化加密技术。对于军需物流工作而言,其涉及的物流活动都是保密性较强的,所以为了确保军需物流中的信息具有安全性,需要采用统一加密技术,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加密技术是DES算法,该加密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良好。因此,军队在大力发展军需物流期间,要充分借鉴和利用DES算法,从而实现军需物流网络安全的建设。

(三)不断壮大军需物流人才队伍。为了使得物流信息技术在军需物流中有良好的应用,应当不断壮大军需物流人才队伍,通过培养综合型的军需物流人才,进而满足信息化下的军需物流工作需求。在培养军需物流人才时,部队教育应当和高校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对专业知识结构予以优化,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军需物流人才的素质。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提高了物理信息化的水平,为军需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由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升,为了促进军需物流的长远发展,应当对物流信息化技术在军需物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充分发挥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确保军需物流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4.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四

各跨国商业零售巨鳄们对其供应链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分销中心规划、仓库规划等等,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营体系。昆明市烟草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同步展开的,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先后建成了营销中心、电话订货中心、电子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稽查服务中心。卷烟销售量逐年稳步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销售网络运行初期,由于企业区域供应链运营逐步趋于完全集约经营状态,随着日进出货物数量、品种的逐步增加以及客户需求日趋复杂,造成了人力资源投入增加、仓储管理难度加大、占用资金等诸多不利于集约经营的因素。为此,公司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企业仓储管理经验,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对卷烟配送中心进行完全数字化仓库建设。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

将货物以托盘为基本数字化管理单位,即托盘上嵌入一个HF-915MHz电子标签。这样既不影响货物的外观质量,又提高货物整体数字化平均单位数量,便于实现大批量货物的精确数字化管理。电子标签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是基于数字仓库管理应用软件、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现代物流立体高架仓库思想等实现的。

【数字仓库RFID应用流程】

进货:当货物通过进货口传送带进入仓库时,每托盘货物信息通过进货口读写器写入托盘,然后通过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算出货位,并通过网络系统将存货指令发到叉车车载系统,按照要求存放到相应货位。

出货:叉车接到出货指令,到指定货位叉取托盘货物。叉取前叉车读写器再次确认托盘货物准确性,然后将托盘货物送至出货口传送带,出货口传送带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信息是否准确,校验无误出货。

通过对物品托盘的货位化管理,全面实现了在平面仓库中先进先出管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

【RFID简介】

电子标签(RFID)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容量大、频段高(UHF)、识别距离远等特点。实践证明,昆明市烟草公司采用电子标签要比条码具有投入资金小、可重复使用、每年运营费用低、货物数字化基本单元为托盘批量等优点。

通过以上手段,在数字化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卷烟的收货管理、卷烟实托盘入库管理、仓库业务管理、卷烟实托盘出库管理、接口服务等软件功能,【运行效果】

自从该项目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从一段时间系统运行的效果来看,该系统能够较为突出地实现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1)实现了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在数字化仓库项目建设以前,原有配送中心仓库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的方式,只能实现楼层级的管理。根本无法区分各批次的库存货物,从仓库出货时,无法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导致部分货物长期存放在仓库中,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公司的形象。

数字化仓库建成以后,利用RFID,无线局域网,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卷烟托盘货位管理。对于每一批入库的货物,其入库时间,存放货位等信息均由系统自动记录,当货物出库时,就可在此基础上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2)仓库库存实时化管理。

原始卷烟配送中心仓库的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报表,人工统计的方式来实现,导致公司领导和电话订货中心等相关部门无法及时确切了解仓库的库存信息。此外,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日进出货物数量、品种逐步扩大,客户需求也日趋复杂。能否实现仓库库存的实时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影响建立快速、高效的运营体系的重要因素。数字化仓库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以来,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卷烟配送中心仓库的库存情况。仓库库存的实时化管理为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电话订货中心等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地掌握仓库中各卷烟品牌、数量的情况,确保每天客户订货以及公司经营顺利进行。在公司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其他项目建设的配合下,目前,公司的卷烟经营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投放计划->电话订货->结算->分拣->配送)销售循环。

3)物料跟踪及图形化管理。

在实现卷烟托盘货位管理的基础上,该系统还能实现物料跟踪及图形化管理的功能。这一功能使得库存物料可以非常直观、迅速地以图形化的方式反映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卷烟物品管理的仓储效率和精细度。

4)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化仓库项目建成后,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托盘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卷烟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入库时,货物在传送带上经扫码后,直接堆放在托盘上,由在系统控制下的提升机自动将该托盘送到相应楼层,最后叉车将托盘送到系统分配的货位存放。出库时,叉车根据系统指示,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目标托盘送到提升机,再送至分拣中心进行分拣,通过对托盘的有效管理和运用,减少了卷烟货物的搬运次数和破损机率,提高运行效率。具体来说:实施数字化仓库项目以前,完成4000件卷烟第一次出货工作需要约3-3.5个小时。在该项目完成之后,这一时间缩短到了约2个小时。第二次补货出库的时间也由原来的2-2.5小时缩短到了约1个小时。数字化仓库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更快地找到所需货物,同时实现了减少商品供应品种中有脱销情况发生、保持了准确的适当存货、杜绝人为操作失误、缩短了供销计划时间,从而减少存货占用资金、降低运费,使零售商的商品销售得到及时的满足。

昆明市烟草公司在建设数字化仓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现有

网络、无线数据通信、RFID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成熟技术,切实提高了公司整体运作水平。实现了集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库存的准确控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现代物流信息软件技术,使整个仓储系统实现定位管理和优化,最终提升了网建工作的水平,也为烟草企业实现数字商业的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物流业应用RFID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通过读写器、天线和安装在载体上的RFID 标签,构成RFID 系统,实现对载体的非接触的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诸多优点。

RFID 核心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突破物流领域中底层数据采集的“瓶颈”难题,提高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解决零售业物品脱销、盗窃及供应链被搅乱带来的损耗等问题。因此,在物流行业中,对RFID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一、RFID 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广泛

1、国外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

RFID 技术在国外发展很快,产品种类多,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汽车火车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停车场管理、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等。

2、国内RFID 技术的应用市场

在国内,RFID 技术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公交电子月票系统、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汽车防盗系统、铁路车辆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等。随着RFID 的发展,人工收费和IC 卡收费等多种停车收费方式将逐渐被基于RFID 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替代,如北京机场高速路、深圳皇岗口岸等目前已经使用了RFID 系统。

3、RFID 技术相关需求领域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与城区交通管理;人员识别与物资跟踪;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仓储管理;汽车防盗系统;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二、计算技术及通信技术将推动RFID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全球范围内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条件,也为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机遇。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带领下,建立一个将RFID 标签连入网络的体系框架,在网络上进行商品数据处理的服务器技术,与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有关的技术都是未来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值得研究的课题。RFID 技术的应用,对于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管理来说尤为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FID 技术将同条码技术一样深入到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起到关键性作用。

不仅如此,RFID 技术与计算机及通讯技术如Internet、GPRS、CDMA 等的结合,可形成全球性行业管理网络,实现物品跨地区、跨国界的识别跟踪,实现国际大流通。

三、FID 技术可行性分析

1、当前物流行业应用RFID 技术分析

目前,在物流产业中使用的RFID 标签大部分带宽频率为13.56MHz。它们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标签符合ISO 15693 标准,适用于物流产业中包裹管理所用到的行包标签形的RFID 标签。

一类标签符合ISO 14443 标准,适用于通信范围从几毫米到几米的非接触式IC 卡。

近来,发展RFID 标签的产业采用了新的波段,即2.45 GHz 的波段。这一波段与13.56MHz 相比具有更短的波长,因此标签所需的天线更小、更便宜,成本也能相应降低。但是,2.45GHz 波段的标签可能干扰使用同一频段的无线局域网装置的工作。美国物流产业标准制定机构——统一编码委员会和欧洲几个组织正在考虑使用915MHzUHF 波段。915MHz 波段的波长较2.45 GHz 的波长更长,对隐埋式标签的读取有更强的能力。

2、RFID 技术先进性分析

RFID 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利用无线电波,非接触式、远距离、动态多目标大批量同时传送识别信息,实现真正的“一物一码”,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由于RFID 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RFID 技术在物流中使用的技术效益分析

由于RFID 标签可以唯一地标识商品,通过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结合,可以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上跟踪货物,实时掌握商品的动态信息。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如下目标,获得预期的效益:

(1)缩短作业时间。

(2)改善盘点作业质量。

(3)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

(4)降低运转费用。

(5)实现可视化管理。

(6)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

4、RFID 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技术障碍

当前,制约RFID 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技术标准。现有协议过多过滥,术语不统一,更重要的是,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RFID 难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由于涉及的方面较多,所以全球性的RFID 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任重而道远。

此外,RFID 采用频段之争又是一大障碍。要用RFID 技术实现全球物流领域的信息交换,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物流RFID 频段。但目前美国使用915 MHz,欧洲采用805.8MHz,日本定在960 MHz,而中国还在讨论之中。

四、应用FID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成本分析

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支付RFID 读取器和系统整合的一次性投入数额巨大。普通的消费生产公司将花费130 万美元到230 万美元不等。

以下对两种类型的企业使用该技术的成本支出进行比较:一种是生产大宗低价快速消费品的企业,例如食品和杂货生产商;另一种是生产少量昂贵商品,经常出现商品脱销和数量缩减的企业,一般为药物和普通水平生产商。如果两个企业同样销售50 亿美元的商品,前者要比后者多支付1.55 亿美元的资金预算(假定每个RFID 标签成本0.15 美元,使用期限为10 年,资金加权平均成本为12%)。因此,销售大量低价格、低毛利、快速消费商品的生产商采用RFID 技术,将会使自己的现金流量受到巨大影响。

另外,RFID 的生产成本难以在短时间内降下来。从成本上考虑,RFID 大规模应用于整箱商品,只有单个标签的价格降到10 美分以下才可行。而单个包装商品,只有降到3 美分以下才可行。况且现在RFID技术还不成熟,RFID 被误读的机率较高,最关键的是购置RFID 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一笔庞大的投资,中小企业只能望而退步。

2、收益分析

采用RFID 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还可以解决商品断货和损耗这两大零售业难题。通过使用RFID 技术,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83.5 亿美元,同时可挽回因盗窃而损失的20 多亿美元。

根据科尔尼的分析和总结,零售商采用RFID 技术的收益将来自3方面:①由于库存减少,一次性节省现金额约合总库存额的5%。

②每年减少仓储和仓库劳动力成本7.5%。

③断货脱销商品减少。由于RFID 所带来的业务流程的再造,零售商的销售中,每10 亿美元将产生连续性收益70 万美元。

目前,零售商采用RFID 技术的成本,约为40 万美元/ 配送中心、10 万美元/ 零售店,另外还需3 500 万~4 000 万美元用于整个组织的系统整合。

3、社会效益分析

5.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五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提升,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在阐述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和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得措施建议。

一、数据库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1、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仓储管理是条形码技术广泛应用和比较成熟的领域,不仅适用于商业商品库存管理,还适用于工厂产品和原料库存管理。通过条码技术,可以使管理者实时掌握仓库的各种状况,了解储物的数量和动态变化,并据此分析决策,以调整库存量,改善库存结构,实现储物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货物管理

仓库根据货物的品名、型号、规格、产地、品牌、包装等划分货物品种,并且分配唯一的编码,以实现对库内货物的识别和管理。 库位管理

仓库分为若干个库房,每一个库房分为若干个库位,每一个库位都有唯一的编码。在货物入库时,将库位条码和货物条码一一对应。通过读取产品条码,即可查询产品在货位的具体位置,实现产品的全方位管理。通过终端就能够实时地查看货位货量的存储情况、空间大小及产品的最大容量,管理货仓的区域、容量、体积和装备限度。 仓储业务管理

条形码作为数据、信息输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入库、在库、出库作业的自动化管理和库存控制。

2、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将RFID系统用于智能仓库货物管理,RFID完全有效地解决了仓库里与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的管理,它不但增加了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监看着这些货物的一切信息,射频卡是贴在货物所通过的仓库大门边上,读写器和天线都放在叉车上、每个货物都贴有条码、所有条码信息都被存储在仓库的中心计算机里、该货物的有关信息都能在计算机里查到。当货物被装走运往别地时,由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计算中心它被放在哪个拖车上。这样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生产了多少产品和发送了多少产品,并可自动识别货物,确定货物的位置。它的具体应用有以下方面:  实时定位系统

通过射频识别天线合理的分散布置(每50~100米距离安装一个)在需要监控的给定区域内,并在需要检测的物品上贴附射频识别标签,就可以实现实时定位功能。放置好的天线按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隔传送射频信号,阅读设备接收和过滤出有用信号,辨认RFID作用范围内的存货位置,并将该信息输入中心数据库。从而使管理者随时获取监控区域内货物的具体位置,实时制定仓储作业计划,减少存货的搬运时间和距离。 智能托盘系统

智能托盘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它能高效、准确的处理日常进出仓库的大量托盘货物,解决生产原材料在仓库中的装卸、处理和追踪等与物资流通相关方面的信息管理问题,并可以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智能托盘系统是将RFID阅读器安装在托盘进出仓库必经的通道口上,把射频识别标签贴附于托盘上而实现的。这样,当托盘货物通过出入口时,阅读器就能使计算机了解到哪些托盘以及货物通过里通道。此外,当托盘装满货物时,自动称重系统会自动比较装载着货物的总重量和存储在计算机中单个托盘的重量,并获取其中差异,了解货物的实时信息。 通道控系统

通道控制系统是一种以射频识别技术为核心的 “红绿信号“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数千个进出仓库的包装箱的流转。这些呗控制的包装箱上都固定着射频识别标签,而在包装箱途径的各个出入口都安装有射频阅读器,阅读器天线固定在通道上方。当包装通过天线所在处,阅读器会读取标签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进行比较,若信息一致,绿灯亮,包装箱可通过;若信息不同,则激活红灯,同时将信息资料记录在数据库中,包装箱不予放行。通道控制系统消除了采用纸张单证管理系统时常出现的人为错误,排除了以往不堪重负的运输超负荷状况,建立了高速、有效和良好的信息输入途径,可以在物体高速移动的状况下有效获取信息,节省了时间。 配送过程保护系统

为防止仓库中存放的高价值货物被盗,防止因托盘放错位置而导致交货延迟,仓库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建立配送过程保护系统。该系统可保证叉车按照正确设定的路线移动托盘,降低货物在非监控道路上被盗的可能。

实施时,仓库需要建立一个悬浮在上方的射频阅读器,并为每个叉车装备食品标签。叉车沿途经过的详细资料(包括正确的装货位置、设定的行走路线等)都通过射频连接从中央数据库下载到叉车。若发现标签错误,则叉车被强行停止,并由管理者重新设定想走路径,同时自动称重系统也实时提供监控信息。

二、数据库技术在运输过程中的应用

1.GIS(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铁路运输地理信息系统便于销售、市场、服务和管理人员查看客运站、货运站、货运代办点;客运代办点之间的相对地理位置,运输专用线和铁路干线之间的相对地理位置,并用不同颜色和填充模式来区分各种表达信息,使用户看到销售区域、影响范围、最大客户、主要竞争对象、人口状况及分布、工农业统计值等,由此可以找出增加运输收入的潜在地区,从而扩大延伸服务;通过这种可视方式,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和服务策略,有效地分配市场资源。2.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运输中的应用  导航

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船舶、地面车辆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导航接收器进行导航。例如,安装了GPS接收机的车辆,随时可以知道自身所处的准确位置,指挥中心也可以随时对车辆进行监控。 营运车辆管理

1.实现集成管理,提高实时监控能力。车辆安装GPS后,车队利用互联网进入公司GPS监控平台,通过电子地图就可以实现对自己公司的车辆和

司机进行实时监控,清楚地了解到车辆运行的具体位置、驾驶员是否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以及当时的行车速度,甚至通过卫星传输回来的图像就可以看到车厢内旅客情况和驾驶员在开车的情景,管理实现可视化。2.车队通过借助GPS,可大大提高调度能力。线路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或手里有台无线上网的电脑,随时随地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运行车辆目前往返于路途的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车队合理调度车辆。3.油料管理。系统可以不间断地记录车辆累计行驶里程、加油记录,准确提供车辆实际油耗,改变了运输企业按照“理论公里”确定油料标准的“模糊”管理方式,为运输企业节约油料、堵漏增收、降低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 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利用GPS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GPS和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实现列车及货物的追踪管理。只要知道火车的车中、车型和车号,就可以立即从近10万km的铁路网上流动着的几十万辆火车中找到该货车,还能得知这辆货车现在何处运行或停在何处,以及所有的车载货物发货信息。铁路部门运用这项技术可大大提高其路网及其运营的透明度,为货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结合移动通信技术提高驾驶员技能

在定位系统中整合通信与导航功能,对于提高物流行业运输效率、进行车辆指挥实时调度和道路状况预警、解决交通领域的车辆拥堵等问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移动运营商丰富的网络容量、便捷的信息平台和WLAN热点接入、GPS卫星定位等多种无线技术整合方案在实时通信与导航应用中大有作为。比如,前方车辆遇到结冰路面或碰到一起交通事故,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发送出去,后方的车接受信息后,可通过车载导航系统重新选择路线行驶;而采用三维地图现实的导航系统能够真实地显示出整个街道和十字路口的图像,驾驶员甚至可以在不熟悉的城市比较容易地找到目的地。数据库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 GP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发展  车辆定位、跟踪

为了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连续性,国际上广泛采用集成的差分GPS定位和惯性导航(INS)定位方法。车辆上安装有GPS接收机与接收天线,而控制中心通过广域网与GSM、GPRS或CDMA网络相连,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还可实现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另外,一旦车辆发出遇劫、被盗等警情时,控制中心也可将车辆位置信息及警情信息通过广域网送110指挥中心,由公安部门出警。 智能调度

控制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运行状况并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对车辆进行合理调度。

 交通设施信息的实时采集

交通设施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交通运输的详细信息,例如交通中的红绿灯控制信息,步行街、单行道、禁止左转等信息,公路交通中的路况、车道数、限速等,在实际中经常发生变化,随时掌握交通设施的位

置及变化,对交通管理,规划出行线路等至关重要,可用GPS准确采集,及时补充。

 紧急救援。

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对库内货物的信息进行自动处理的过程。同时还具有事务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决策支持等功能。

6.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训报告 篇六

---关于物流信息技术

一、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LIT,是指运用于物流领域的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物流数据自动识别到采集的条码系统,到物流运输设备的自动跟踪;从企业资源计划的优化到各企业、单位间的电子数据交换;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到各种信息系统软件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经营方式,推进了物流的改革。

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迅速、及时、准确、全面的物流信息时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2、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一)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二)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三)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四)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根据物流的功能及特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最广泛的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智能标签技术等)、物流信息接口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跟踪与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数据管理技术(如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高端信息技术。

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1、条码技术

(一)、定义: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分类: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一维条码技术:一维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因此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品信息标注中。

二维条码技术:由于一维条码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几位或者十几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商品的详细描述只能依赖数据库提供,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一维条码的使用就受到了局限。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发明一种新的码制,除具备一维条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容量大(根据不同的编码技术,容量是一维的几倍到几十倍,从而可以存放个人的自然情况及指纹、照片等信息),可靠性高(在损污50%仍可读取完整信息),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这就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二维条码技术。二维条码继承了一维条码的特点,条码系统价格便宜,识读率强且使用方便,所以在国内银行、车辆等管理信息系统上开始应用。

(三)、特点: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灵活、实用、自由度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四)、应用

A、一维条码的应用:应用于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应用于配送中心、应用于物料管理、应用于库存管理、应用于快递行业、应用于交通运输业。

B、二维条码的应用:在运输行业用于录入信息、用于在身份识别卡中识别身份、在文件和表格中录入数据、运用于资产跟踪。

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一)、定义: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EDI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二)基本结构:包括用户接口模块、内部接口模块、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格式转换模块、通信模块。

(三)、工作流程:EDI的工作方式大体如下:用户在计算机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编辑处理,通过EDI转换软件(Mapper)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平面文件(FlatFile),平面文件是用户原始资料格式与EDI标准格式之间的对照性文件。通过翻译软件{Translator)将平面文件变成EDI标准格式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过通信软件(EDI系统交换中心邮箱(Mailbox))发送到增值服务网络(VAN)或直接传送给对方用户,对方用户则进行相反的处理过程,最后成为用户应用系统能够接收的文件格式。可简化为映射—翻译—通信—接收和处理。

(四)、应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简单地说就是企业的内部应用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和公共信息网络,以电子化的方式传递商业文件的过程。EDI最初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的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业务扩展,如POS销售信息传送业务、库存管理业务、发货送货信息和支付信息的传送业务等。近年来,EDI在物流中广泛应用,被称为物流EDI。所谓物流EDl,是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物流EDI参与单位有货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实际运送货物的交通运输企业(铁路企业、水运企业、航空企业、公路运输企业等)、协助单位(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和其他物流相关单位(如仓库业者、配送中心等)。在物流管理中的EDI应用表现在引入采购进货单、引入出货单、引入催款对账单、引入转账系统等。

3、射频识别技术(RFID)

(一)、定义: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

(二)、系统组成:信号发射机(射频标签)、信号接收机(阅读器)、编程器

(三)、系统的分类:EAS系统(电子物品监视技术,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出口的RFID技术)、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定位系统。

(四)、应用:告诉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交通督导和电子地图、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系统、邮政包裹管理系统、铁路货运编组调度系统、集装箱识别系统、RFID库存跟踪系统、生产物流的自动化及过程控制,以及在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的应用。

4、跟踪定位技术

(一)、定义和分类:物流信息跟踪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两类。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具有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PS是20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借助一套卫星系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是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的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时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时间信息。

(二)、基本功能

A、GIS有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功能、可视化功能、制图功能、辅助决策功能,能够解决关于位置、条件、趋势、模式、模拟等方面的问题。

B、GPS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跟踪定位、信息传递和查询、及时报警、支持管理等方面,网络GPS还有实时监控功能、双向通行功能、动态调度功能、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等。

(三)、应用

A、GIS主要运用于运输行业的车辆路线确定方面、客户定位、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等方面。

B、GPS在各个领域都有运用,如在运输行业用于导航、车辆跟踪、货物配送路线规划、信息查询、交通指挥、紧急援助,车辆安全控制等。

5、其他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还包括有磁条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便携式数据终端等多种物流信息技术。

三、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在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中的应用。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

2、在物流设备控制和跟踪技术中的应用。目前,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也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进行被动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

3、在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中的应用。实时物流理念的诞生,使得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发展和用户交货期的缩短、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等都对物流服务的可控性提出了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保证对物流过程的完全掌控。动态的货物或移动载体本身具有非常多有用的信息,在目前流行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中,一、二维条码技术应用范围最广,其次还有便携式数据终端、射频识别(RFID)、磁条(卡)、语音识别等技术。

四、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趋势之一:RFID将成为未来物流领域的关键技术

专家分析认为,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大幅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随着RFID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RFID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加速发展的新品润滑剂。2.趋势之二: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将成为物流发展的突破点

在全球供应链管理趋势下,及时掌握货物的动态信息和品质信息已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天气、通讯、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影响,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很大制约,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惜助新的科技手段,完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成为物流领域下一个技术突破点。

3.趋势之三: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将日益被重视

借助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享受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时刻饱受着可能遭受的安全危机,例如网络黑客无孔不入地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掠、信息的泄密等等。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保障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企业长期将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五、物流信息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信息化现状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物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

2、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基础信息缺乏,数据采集困难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有关商品、企业和其它供应链环节之间的基础信息缺乏且搜集困难。

3、物流信息系统与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还是中小物流企业,因此在资金、人才、技术上有一定的欠缺,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就给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一定困难,使企业受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制约比较严重。加之物流信息服务业的法规、制度、标准建设滞后,使得各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阻碍了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由于物流软件是一种需要针对企业的情况来设计的个性化管理软件,因而极难形成批量的生产,相对的其开发成本就很高。而这就使在规模资金方面都不足的物流企业难以接受,所以很多企业鉴于此就没有使用正规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5、政府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努力,但是往往是不从实际需求出发,未作深入细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却想包揽一切,结果信息平台与业务管理脱节,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完全无保障。造成了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无法形成。

6、缺少发展物流信息化的战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需求和管理技术的过程。

7、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有迫切的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所需的财力、人才的认识不足或者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往往半途而废或草草收兵。

六、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2、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大力人才是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关键。

3、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标准。

4、加快建设信息化平台。

5、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并注重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先进的技术既可以节省企业成本。

6、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化。

7、重视开发企业物流的信息资源。

7.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催进了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内容, 也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物流具有成本高、流通费用大、竞争能力低等问题,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流通格局的变化新形势,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流通模式进行改进,利用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段和现代物流方式,整合现有流通资源,构建新型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可以全面提高物流活动的信息化和可视化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1](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在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将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是物流管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物流管理进行研究,出现了若干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2]及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这些系统多用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领域[3],国内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领域[4],但有关GIS应用于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较少。因此,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它是促进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降低流通成本。

1 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物品流通过程中,由于的流通环节多、中间商多、损耗大等原因,有统计显示,流通费用占销售价格的3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造成物流成本损失大、效率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流通环节长。我国传统的物流流通过程如图1所示。在流通的过程中,进行交易的主体多,并且规模较小,涉及到的部门多,很难进行统一协调规划,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导致流通费居高不下。

(2) 物流技术水平落后。近年来,随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装备的普及率较低,GIS、GPS、GPRS等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5]。物流配送车辆的实时跟踪以及运输车辆的最优路径的规划的运用较少。

(3) 观念落后和信息化程度低。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比较浅显,片面理解为仓储、装卸、散化。针对物流的特殊性,国外侧重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一些关键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物流中,相对比较成熟[6],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方面。

2 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由于物流作业过程中信息的流动跨企业、跨区域进行,信息平台必须具有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式和集中式处理等功能。将GIS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集成,构造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需要经过以下阶段,首先是信息平台数据库的建设,其次是平台系统的实现和物流信息提取及分析应用。信息平台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点是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

2.1 数据集成

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数据包括两个部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管理主要指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数据基本上是属性数据,可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构成属性数据库;而物流活动一般涉及区域性的流动,数据涉及的是空间数据,为GIS应用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的提供了基础。空间数据的空间要素为点(Point)、线(Line) 、面(Polygon)等,构建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的集成、存储和管理。

对于G1S数据库的管理,有许多种方法,本文结合现代物流的实际情况,利用DBMS管理属性数据。将城市路网中的线和节点映射到DBMS中,实现GIS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有效集成。基于GIS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数据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

2.2 功能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集成是根据物流操作模式对其功能进行的规划。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基于GIS 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功能集成, 即将GIS 功能与物流管理功能的整合与统一。利用GIS 技术融合到物流管理在中,形成具有流通过程的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决策等功能的平台系统, 实现对物流的全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7]。

采用GIS 技术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主要通过以下模式[8]。

(1) 基于OLE

的操作模式。首先建立OLE 容器,建立一个公共用户界面, 再建立不同应用程序间的通信,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访问是通过OLE 接口实现的;

(2) 独立操作模式。

GIS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仍相对独立,只要采用文件交换的方式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3) 基于COM的操作模式。

控件(COM) 按照相应的接口标准,在内部进行完全封装,实现相应的功能。GIS 控件通过将数据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数据库中存储统一的物流配送区域的地理对象。这种控件有超图公司的SuperMap,ESRI公司的MapObject,Mapinfo公司 的MapX等。此方法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

3 基于GIS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实现

3.1 三层结构

本平台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分别为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内部用户和外部企业用户提供互联服务。其中,C/S模式主要用于内部用户的高效的信息共享、传输和物流业务处理;B/S模式用于与外部企业用户的连接。

3.2 GIS图层设计

结合现代物流实际情况,物流过程中的GIS图层可以分为静态图层和动态图层。

(1) 静态图层。

静态图层包括配送区域的图层和物流节点图层。配送区域图层,包括配送区域道路网拓扑结构和交通道路信息等,在GIS里面分别由“点”、“线”和“面”表示,是电子地图的基本图层,通常不改变此图层信息[9]。配送区域图层是GIS 的基础,物流车辆货物实时跟踪、配送车辆路径规划都是基于此图层的;物流节点图层,该图层的信息主要以点的形式出现,包括配送中心、储备中心、需求点等。物流节点图层如表1 所示。

(2) 动态图层。

在流通过程中,运输车辆可使用“点”来表示,结合3G(GIS,GPS,GPRS)技术,对数据库中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更新,通过创建动态图层,实现对运输车辆、货物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运输车辆路径的优化决策。

3.3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

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有:

(1) 合理配置物流企业的资源,通过该平台系统,结合实际需求点的需求量,对物流配送车辆进行调配, 有效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 物流配送车辆、货物实时跟踪,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车辆实时监控模块,结合GIS/GPS技术,进行相应地图匹配,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运输车辆的实际位置,为流通的可视化运输提供保障;

(3) 物流配送车辆路线优化,利用GIS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需求点的实际位置信息和需求量,实现运输车辆路径优化[10]。综合考虑现代物流的特点,建立物流VRP优化模型,结合相应的数学算法,求解出最优解,减少物流成本;

(4)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在不同区域上各个网点之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实现统一组织管理;

(5)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同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 信息的及时发布,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

(6)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的网上交易,对订单、合同和财务等进行电子操作。

4 结 语

本文从我国传统物流过程中存在的流通环节复杂、物流技术水平落后、物流信息化低等问题出发,提出了建立基于GIS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利用GIS技术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 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有助于提高物流配送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流通过程的可视化和物流信息的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8.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 篇八

因此,把Gl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lS本身的发展,Gl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GIS技术

GlS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分析操作。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GlS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二是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研究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质量的地理信息;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程序模拟常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价值信息,为人类实际应用与科学研究应用。

二、GIS物流系统分析及设计

(一)GIS物流系统

主要是指利用Gl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l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1.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2.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哪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

3.分配集合模型:可以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公司要设立×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4.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问题,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得到解决。

(二)GIS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

配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而言,我国的物流配送非常落后,给电子商务的发展设置了严重的障碍,要打破物流配送的瓶颈,物流配送的现代化是关键。

研究表明,在货物需求信息复杂,拥有运输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单纯采用人工方法在规定时间内连续确定配送车辆整体调度的每日最佳方案是不可能的。因此开发以GlS为基础平台,集成物流配送车辆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是货运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基于GIS的物流配送車辆路径规划以区域电子地图为基础地理信息来源,同时连接各种动态数据库。

如以某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l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二是通过基于Gl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三是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四是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五是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来发现潜在客户;六是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l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七是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三)总体设计研究

GlS物流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集优化算法与数据库管理分析于一体,进行货物配送方案的优化,并以地图和报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方案,实现了配送方案的可视化、运行数据的可视化,促进了运输部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跟踪、分析货物流向,进行区域分析,为用户的商业配送货业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信息搜索、管理、统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其总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桌面地图功能:对电子地图提供基本操作,如分层显示、分层控制、无极缩放、任意漫游、直线选择定位等功能;对电子地图的编辑操作;对电子地图进行综合信息分析;并创建专题图。

二是基础数据建立:将收集到的用户、车辆、司机信息录入系统,并可做相应修改。

三是信息维护:输入货物需求计划,并对建好后的基础数据发生变化时进行变更处理。

四是运输计划制定:通过车辆优化调度模型的计算,形成优化配送方案。具体可以求解任意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求一天内所有货运任务的分派方案。

五是查询:系统可按照给定的查询条件从不同方面查询用户、车辆、司机和运输货物信息,并可结合地理图形进行综合信息查询。

六是统计分析:系统可根据给定的统计条件从不同方面统计用户、车辆、司机和运输货物信息,并可结合地理图形进行综合信息统计分析。

七是系统管理:提供整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功能。

三、结束语

9.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九

农机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推广方法, 将农业机械化相关技术向我国农户进行普及教育的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进行农机技术推广,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人员的相关技能, 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户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热情,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1]。目前, 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的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仍然没有充分的满足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的需求,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我国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加优秀的条件, 而通过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对于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

2、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2.1 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更好地把握作物生长的情况, 为远程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2.2 在作物精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于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于土壤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合理对种植数量、使用种子量以及耕作过程中各种工作的需求进行确定, 从而节约成本, 并且为作物提供最为优秀的生长环境, 提升作物的产量[3]。

2.3 在精准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壤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充分地了解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情况, 并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从而对于种植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与土壤所能提供的进行对比, 以此来准确地确定施肥方案, 这样既可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又可以减少滥用化肥的情况。

2.4 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建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在计算机中对于管理人员、农机技术等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档案, 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单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管理, 并且为实现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供渠道。

2.5 农机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

通过信息管理技术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政策以及技术宣传。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农户对于农业机械的接纳程度, 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通过搭建专门的信息交流技术平台, 从而将相关的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及时地进行发布, 利用手机、视频和网络平台更好地将相关的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给每个农户, 提升推广效率, 同时也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

3、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对农机技术的重视

要更好地进行农机技术推广, 首先需要加强对于农机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 更多地推广研发的新成果, 同时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从而更好地提升推广的效果。在进行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应该开展多形式多方面的知识推广, 更好地提升农户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认可程度。通过这样的农机技术推广, 可以让农户对于农机技术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同时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也有着很高的认可, 进而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2 合理规划农机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的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于信息管理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推广效果, 需要认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地进行推广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发展规划, 这样才可以不断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农机信息和技术, 从而更好地保证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3 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管理的优势,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相关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的发展战略, 并且以我国发展战略为中心进行我国特色的农机技术推广研究。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促进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应用, 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推动作用。

4 、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农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 从而大幅度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 陈新华, 武文娟, 等.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 , 34 (5) :217-223+264.

[2]王国华.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 , 48 (2) :97.

10.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

1我国隧道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企业意识存在误区

隧道施工行业具有极高的劳动强度,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作业人员水平通常参差不齐,几乎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机会,因此对有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增加个人安全作业的意识存在误区,再加上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创新意识过低,形成采取陈旧安全管理方法的习惯,进而导致隧道施工时无法接受新颖的技术及管理方式,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指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推广存在极大的难度[2]。

1.2信息化技术资金投入有限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到来,隧道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的隧道施工项目均纷纷应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从而致使各隧道施工企业间出现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甚至还出现少数企业为了获得工程,投标报价与成本接近或者低于成本,受上述各种现象的影响,隧道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均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管理必不可少的.软件及硬件中,从而导致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隧道施工应用中严重缺乏资金投入。

1.3管理部门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很低

11.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 篇十一

【摘 要】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优越的性能特点使其将取代条形码,并将在物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和有些先进工业国家一样,都在努力尝试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业中,特别是在农业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提高物流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并提出射频识别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射频识别;RFID卡;读写设备;物流

1.射频识别卡

RFID即射频识别(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又称电子标签。是从90年代走向成熟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成功结合起来,将无源以及免接触的难题解决了,是电子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项很大的突破。RFID是将来标签市场中的一种终极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2.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

2.1使读码劳动力成本降低

使用产品级射频识别技术能帮助零售商的劳动力成本减少,货物管理和货架存品的服务费也减少,对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产品来说,通过提高自我的服务项目,减少检查的时间和检查的错误,将能改进目前这种“自动扫描”的检查方式。

2.2使库存和销售人员方面的成本减少

一般情况下,对商家来说库存及销售成本比较高。利用读写器来读取容器、货盘、纸箱和物品,从而取代消耗人力的条形码识别过程。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使销售人员的数量减少30%以上,从而降低了成本。

2.3使偷盗情况的减少

对于商家来说,就货品被偷盗一项,每年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几百多亿美元,保守估计造成的损失将占到全部销售额的1%-2%。采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后,可以在供应过程中实时追踪货品,指明某个时刻某件货品所处的具体位置,并且也能减少存货中的出货遗露。射频识别技术已在部分货品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尤其适用于那些具有比较高的利润或价格很贵的货品。

2.4使存货有所节余

射频识别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存货中的错误,很大程度的提高存货报告的有效性。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来准确地追踪货品,公司能够清楚地掌握货品销售的历史记录,并且对实际所需存货预测的准确性有所提高。

3.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是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物流所特有的高度准确率和快捷性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农业中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货品分拣中的自动化程度,从而降低了差错率,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效率提高了,也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业物流领域主要用于对货品的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等的识别方面。以下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一些典型运用。

3.1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托盘系统管理

把每个托盘上都安装了射频标签,在托盘进出仓库的必经通道口的上方位置上安装射频识别器。当装载着托盘货物的叉车通过时,射频识别器就会获取射频标签内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将托盘的通过情况记录下来;当托盘装满了货物时,自动称重系统便会自动比较单个托盘的重量和装载货物的总重量,从而获取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货物的实际信息。通过使用射频技术,可以准确地获得仓库中的托盘、货物状况,进而使仓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2可以实现通道控制系统管理

把射频标签安装在仓库中的各个包装箱上作为唯一标识,把射频识读器安装在包装箱进出仓库的通道进出口处,识别器天线固定在上方。当包装箱通过天线所在处时,计算机会把从标签里获得的信息与主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比较,信息正确时绿色的信号灯亮,说明包装 箱可以通过,信息不正确时,会将红色信号激活,同时也将日期和时间记录在主数据库中。该系统建立了高速、有效的信息输入途径。也就可以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很大程度的节省时间。同时还可快速获得信息的回馈,从而降低货主的风险。

3.3可以实现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管理

集装箱上安装标签。当运送集装箱的汽车、货船、火车到达或离开货场时,通过射频识别设备,对集装箱进行自动识别,并将识别信息传递给信息系统,实现集装箱的跟踪管理,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3.4可以实现配送过程中贵重货品的保护

在有的仓库中可能会存储着价值比较贵重的货品,为了防止货品丢失,或者防止装着这些货品的托盘放错位置而导致交货延迟,可以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以保证叉车移动托盘时按照正确设置的线路走,降低了在没有监控道路上货物被盗的可能。

4.射频识别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射频识别技术与其他新兴起的技术一样,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物流管理中是不容忽视的。为保证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的应用,其未来研究方向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制定统一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

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的第一因素。因為每个射频识别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如果射频识别的数据格式都不同而且又互不兼容,那么这些的射频识别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全球化经济商品流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制定统一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让一个射频识别产品能顺利地在全球范围中流通下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4.2实现射频识别技术软硬件技术的突破

尽管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远距离读取数据、非常高的储存量及有强大的抗污性等特性,但是射频识别技术读取的准确性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增加,主要是开发研究射频识别标签与读取机的工作。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管理过程中,与读取设备和相关的管理应用软件是离不开的。所以,射频识别技术的软件开发和研究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如何用射频识别技术带来的数据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4.3解决射频识别技术安全问题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但同时也会使个人隐私不安全。因此,就迫切需要尽快研究出增强安全性能的射频识别技术产品。

4.4降低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

目前最困扰企业大量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射频识别技术成本的降低问题,其成本的消耗最主要的是标签的使用、读写设备及管理软件的成本。其中,由于标签是贴于每个单件产品上,使用数量非常大,因此标签成本的降低,将是射频识别技术成本降低的最重要的部分。

由此,射频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因其耐用性、方便性且可高速通信等特点,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业物流的应用上,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将射频识别技术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本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科]

【参考文献】

[1]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46-173.

[2]陈大才,王卓人译.Klaus Finkenzeller.射频识别(RFID)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115-143.

[3]潘利华.我国IC卡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7):35-39.

12.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二

1 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

电子标签是一种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的工具,该技术将完全替代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概念的诞生已有几十年了,即便是在国内的商业应用也已经好几年了。可我们还是习惯给它冠以高新技术的头衔,并推崇它是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电子标签在物流运输上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物流运输系统需要进行优化,促使传统物流运输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转型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精简化、核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的高效物流系统。

2 RFID技术的优点及工作原理

2.1 RFID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自动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运输、邮政通讯、电子政务、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它自动识别技术,例如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RFID的阅读器不必一定与标签直接接触,这使电子标签成为肮脏、潮湿和刺目等恶劣环境下阅读的理想选择;

2)RFID的数据存储容量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数据可随时更新;

3)RFID可以进行密钥认证,保障数据安全;

4)RFID实现了“免接触”;

5)RFID的体积小、易封装,外形多样,可应用于不同场合,使用非常方便;

6)RFID的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读写10万次;

这一技术应用在物流过程和供应链管理之中,将会带来流通和交易成本的减少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智能集装箱将发挥重大作用。

2.2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以RFID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3 采用电子标签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

3.1 需求分析

面对各式各样RFID的应用系统,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要如何将我现有的系统与这些新系统兼容,新系统的引入会不会对现有系统造成任何影响?”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已有系统与新系统的集成问题。集装箱物流过程中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集装箱作业信息,集装箱安全信息等。业务集成的重点则是在不改变原有的运输货物流程的基础上,将其信息化、可视化,保证新系统的流程与原有的货物物流流程同步。

3.2 基于货物物流流程的成员信息

根据货物自身的运输特点以及将RFID技术应用于货物运输后新增的功能,可将货物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分为以下几类:

1)电子标签自身信息,指的是标签的逻辑卡号;

2)集装箱信息包括:货物的基本信息:指货物的货号、货物的重量、货物的经手人等基本属性信息;货物的状态信息:可分为货物的装卸信息,货物的安全状态三类;

3)货物信息包括提单号、货物名称、货类、货物重量;

4)开关箱记录包括开关箱时间、开关箱地点等;

5)船只信息,包括船名和航次;

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识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的识读范围的基础上,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信,电子标签向读写器发送自身信息(如ID号等),读写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计算机处理,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将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的物流平台的设计。

其主要可以实现的功能如下:

1)公共信息的总体服务查询及用户权限分配的设计;

2)货物的物流信息的查询模块设计,登记并记录货物标签信息,对信息进行监控追踪;

3)物流信息平台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对货物在物流运输的历史信息查询,货物丢失的及时报警系统;

4)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成功操作统计。

5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电子标签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它的出现势必带动和加速物流、仓储,交通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随着此技术的进步,存在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在标签方面,有效距离远、无线可读写性能更加完善、适合高速移动载体识别、智能性更强、成本更低等将是新一代标签的特征;在阅读器方面,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多种模式兼容的读写设备是主要研究的对象;而系统方面,安全性更高、智能化和远距离的识别系统将会更受关注。相信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内经济在不同方面都将体现出大的国际竞争力。口岸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门户,其建设、发展和管理将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口岸科技水平、实现口岸信息化是发展经济和加速进出口贸易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重视口岸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极具代表性的港口物流中,只有加快研究和应用集装箱智能标签,才能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我国现代国际港口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得我们能够从容面对急速发展的港口物流业的挑战。

摘要:该文从电子标签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电子标签动态发展等技术方面对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实际应用的研究。由于电子标签的推广并融入物流信息管理行业,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心理管理软件中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强大推动,是国内物流企业尽快加入RFID技术应用的大趋势。

关键词:电子标签,物流信息,射频识别,集装箱

参考文献

[1]康东,等.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王丽亚.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3.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篇十三

沧州交通勘测设计院张 斌

1、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还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2、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公路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支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公路施工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2)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3)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4)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1

(5)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3、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公路施工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1)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4、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利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公路施工管理,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施工企业成为大势所趋。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施工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3)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公路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 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4)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当前,要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例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基坑设计与计算、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等。

5、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成为公路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进一步推进其应用和发展,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各企业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简介:张 斌(1973-),男,河北省沧州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桥梁设计工作

通讯地址:061000河北省沧州市交通局设计院

联系电话:***0317-3045518

上一篇:党建督查台账下一篇:中欧国际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