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文言文实词

2024-06-30

2019届文言文实词(共8篇)

1.2019届文言文实词 篇一

尝试性练习

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大王亦幸赦臣;而君幸于赵王。..

4、左右欲刃相如。.

5、而相庭斥之。.

6、毕礼而归之。.

7、且庸人尚羞之。.

8、召有司案图。.

9、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

以上18个例句中,其中 “约束”“亲戚” 等词属于古今异义,“ 幸” 等字属于常见的一词多义,“刃”“庭”“归”“羞”等字均为词类活用,“案”等字属于通假字,“父兄” 则属于偏义复词,我们认为,即使考文言句子的翻译,也是以常见的文言实词为基础,当我们面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时,能否译准确,文言实词的掌握往往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而,作为高三学子,一定要立足课内,做好以上几种类型的常见实词的积累和把握,加强在文中的识别能力。

从表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这五年一共考了38个实词,如具体分析,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常见的古今异义,如“狱”(案件)、“保守”(保护看守)、“故事”(按旧例)、“逮”(赶上)、“值”(相遇)等;

2、常见的一词多义,如“对”(应对)、“为”(写)、“革”(改换)、“御”(驾车)、“伤”(悲哀)、“遗”(赠送)、“卒”(成全、完成)“意”(愿望)“延”(请)、“绝”(不见)、(横渡)、“嫌”(猜疑)、“直”(值)、“易”(换、更换)、务(致力)、毕(完备、穷尽)、“寻”(古代长度单位)、“畜”(养)、“讳”(回避、顾忌)等;

3、含有词类活用现象,如“觞”(以酒款待)、“爵”(赐爵位)、“名”(命名)、“正”(使„„正、整理好)等;

4、属于通假字,如“涂”(同“途”,道路)、“亡”(同“无”,没有)等。另外有一些是属于古今不同的说法,如“囊”(口袋)、“的”(箭靶)、“平居”(平时)、“竟日”(整日)、“旬日”(十天)、“隅”(角落、墙角、角)、“曳”(拖)等,此外还有一个“称”(被称道),从上下文的文义看,含有被动义。

这38个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词语,而且也是平时所读的文言文中极常见的词语,因而重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文言文实词的积累,对于高考的备考是极其重要的。为加强实词理解的运用能力,特介绍几中实词理解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1. 字形推断法,又称为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凭字形。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例如:“引”,左右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 开弓既是向后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义。又如:“责”,《说文》:“求也,从贝,刺声。”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二﹑字音推断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本字。

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后人便称之为通假。

例如早晨的“早”,在“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中,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义。

通假字的特点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三种情况:(1)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2)声母相同(双音通假)。如“亡”通“无”,“胡”通“何”。(3)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信”通“伸”,“所”通“许”。“同音代替”这个规律,又决定了通假字与形声字的声旁关系十分密切。一是形声字和它的声旁字可以互相替代,如“禽”通“擒”。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以互相替代,如“距”通“拒”。我们弄清了通假的来龙去脉,便可以坦然地接受字音推断法了,即从音的假借上去追索,以声求义。这一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时候,扫除古文阅读上的障碍。这里,再略举几例说明这种现象。

1、“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句中“倍”若释为“一倍,加倍”便无法解出此句的意思,但是“倍”与“背”的读音相近,“背”的含义是“违背”,这样,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释出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受”通“授”,义为“给予”。

3、“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孰”通“熟”,义为“仔细”。

特别提醒: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如:“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如果是“柱”、“注”、“炷”等字就不可以通假“驻”;另外,“住”通“驻”之间,也不能反向通假。

二、联想迁移法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遇”的义项有:相遇(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际遇(斯固百世之遇也)、接触(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待遇(盖追先帝之殊遇)、对待(不如因而善遇之),语文读本中有“遇人恭谨”(《汉书?季布传》),也作“对待”解,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

要求我们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当你遇到某一实词,你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符合。这种方法是以夯实课内基础知识为前提的。它在复习备考中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历年的高考变革均充分体现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导向功能,其“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对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下面几例高考题都充分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

1、1998年全国试题文言文的第四题:指出“其罪当与童贯等”和“帝殊有难色”两句在文中的正确含义。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把握句中“等”和“殊”这两个实词的词义。联系《陈涉世家》中“等死,死国可乎”里的“等”,我们便可想到等义为“相同、相等”,这一义项也符合当前的句意。根据《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今者老臣殊不欲食,乃自强步”里的“殊”,我们可推断“殊”义为“十分、非常”。

2、2000年全国试题文言文阅读的第四小题A项:“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后,跟随旅伴上路。”推断这句翻译是否正确。难点在“随旅进道”,其中“旅”字与《岳阳楼记》中的“商旅不行”的“旅”意思相同,即指旅客,解题时,如果想到“商旅不行”就不难推断A项是正确的了。

3、2001年全国试题文言文阅读的第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解析】选C。A 项,“拔”解释为攻取义无误,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拔二十城”,其中的“拔”即为“攻取”之义。B 项,“附”解释为“归附”,可参考《赤壁之战》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C项,“乘”正确解释应为“登上”,例如《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中的“乘”即此义。D项,“北”解释为“败逃者”无误,参见《过秦论》中“追亡逐败,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要狠下工夫,读抄译背,步步夯实,复习中,要以课本为核心,学会迁移,以求解答准确无误。

四、成语印证法

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习用的”这一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因此,许多成语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如:

1、敌则能战之。

(《孙子兵法·谋攻》)势均力敌

(敌:相当、匹敌)

2、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失

(的:箭靶)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短兵相接

(兵:兵器)

4、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庄子·齐物论》)

言简意赅

(赅:完备)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成语中加点的词的词义,我们平时是比较熟悉的。借助这些悉的词义,就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文言词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五、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也叫因文定义,即根据所把握的上下文意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如:

1999年全国试题第11题D项加点词“绝食”若脱离原文,我们就会误解为“断绝饮食表示抗议”。联系上文内容“郡界大水”,我们就会发现它在文中的含义是“没有吃的了”,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1999年全国试题第14题A项中“出息”指“租息收入”,非“发展前途”。凭空是很难想象出是指“租息收入”,对此,只能到上下文中去查找索解,原文“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提供了一点索解的信息,再到下句“研虽为债数来”,前后的“富”和“债”字把“息”的确切所指昭示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千万不要忽视考纲中“在文中”这一限制,它要求我们具备联系上下文语境的能力。这是我们平时训练的重点。

六、相似结构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义了。

再如:“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中,借助对应位置上的“正”可以理解它的反义“欹” 为不正或倾斜的意思。

七、语法分析推断法

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试看下面几个句子: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今以蒋氏观之,犹信。C、楚王贪而信张仪。D、信义著于四海。

在A句中可以推断出“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在C句中可以看出“信张仪”是个动宾结构,因而断定“信”作“相信”讲。B句中“信”也是作“相信”讲。在D句中可以看出“信义”是句中的主语,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由此可以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语法分析还有助于认识词类的活用,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

1、名词充当谓语后面带有了宾语、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如:“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杀做肉干)鄂侯”,“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使长肉)骨也”。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如:“而相如廷(在朝廷上)叱之”,“群臣后应者,臣请剑(用剑)斩之”。

2、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总结: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数量最多的是实词。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文句中又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尤其在高考试卷的阅读过程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同时掌握并能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推断方法,以便增强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综合练习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 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

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 孔子家语· 颜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 .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 .岂足多哉 多:称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之)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则)

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其)

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一撞 .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 .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 .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 .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 .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 .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答案:11.B 12.C

13.A

14.C)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2005年高考试题·广东卷)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候,拜访。前面有动词“往”,明显看出“候”作“等候”不恰当。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B. 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将要”;连词,“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答案:B。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快速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③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⑤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

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

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

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答案:C

2.文言文重点实词 篇二

1.爱:

① 吝惜;

② 爱护、疼爱; ③ 爱惜; ④ 器重; 2.安: ① 怎么; ② 哪里; ③ 何、什么; ④ 安全; ⑤ 安逸; 3.被:

① 介词,表被动; ② 蒙受、遭受; ③ 覆盖; ④ 通“披”,穿在或披在身上;⑤ 通“披”,披散; 4.倍:

① 更加、越发; ② 倍数; ③ 通“背”,背叛、违背; 5.本:

① 本来、原来;

② 推究本源、考察; 6.鄙:

① 庸俗、浅陋; ② 边界; ③ 粗鄙; ④ 轻视; 7.兵:

① 兵器、军械; ② 士兵、军队; 8.病: ① 病情; ② 疾病; ③ 担心;

④ 困苦、困乏; 9.察:

① 细看、观察; ② 体谅; ③ 考察; 10.朝: ① 上朝;

② 朝拜、朝见; ③ 朝廷; ④ 朝代; ⑤ 早晨; 11.曾:

① 副词,曾经;

② 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译为“连……都……”; ③ 副词,竟然; ④ 通“增”,增加; 12.乘: ①

顺应;

② 趁着、凭借;

③ 一车四马的总称; ④ 车兵、侍从; 13.诚:

① 实在、的确; ② 如果、果真; ③ 真诚; 14.除: ① 消除; ② 殿阶; ③ 授予官职; 15.辞:

① 告辞、辞别; ② 推辞; ③ 计较;

④ 审讯、责备; ⑤ 辞谢,婉言道歉; ⑥ 言辞、言语; ⑦ 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

① 跟随、随从; ② 跟随的; ③ 听从、顺从; ④ 挨着、依傍; ⑤ 由、自; ⑥ 通“纵”,合纵的盟约; 17.殆: ① 危险;

②近于、几乎;

③ 副词,大概、恐怕; ④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当:

① 对着、面对; ② 在、正在; ③ 应当、应该; ④ 抵、相抵; ⑤ 占据、把守;

⑥ 恰当、适合、合宜; ⑦ 判处、判罪; 19.道: ① 道路; ② 取道;

③ 道理、规律; ④ 主张、思想; ⑤ 说、谈论; ⑥ 道义; 20.得:

① 心得、收获; ② 能够; ③ 应该;

④ 得意、满足; ⑤ 对、合适; ⑥ 通“德”,德行;名词作动词,感激; 21.度:

① 尺寸、尺码; ② 量、计算; ③ 量词,次、回;

④ 常态;

⑤ 推测、估计; ⑥ 制度、法度; ⑦ 过、度过; ⑧ 考虑; ⑨ 通“渡”,渡过、越过; 22.非:

① 不、不是; ② 没有;

③ 不对的、错误的; ④ 责难; 23.复:

① 回复、回答; ② 恢复、还原; ③ 再、又; ④ 双层、夹层; 24.负:

① 背东西,以背载物; ② 担负,使……承担; ③ 依仗、凭借; ④ 违背、背弃; ⑤ 辜负; ⑥ 覆盖; 25.盖:

① 名词,车盖或草织覆盖物; ② 动词,遮盖、掩盖; ③ 动词,胜过、超过;

④ 副词,用在句首表推测,译为“大概”、“推想”;

⑤ 连词,表示解说原由,译为“本来”、“原来”;

⑥ 助词,用于句首,表议论; ⑦ 副词,通“盍”,何不; 26.故:

① 原因、缘故; ② 本来、原来; ③ 旧的、以前的; ④ 衰老的; ⑤ 特意、故意; ⑥ 名词,旧交情; ⑦ 所以,因此; ⑧ 仍然; 27.顾:

① 回头、回头看; ② 顾念、关心; ③ 考虑; ④ 拜访;

⑤ 但是、只是; 28.固:

① 险要的地势; ② 坚持、坚决; ③ 顽固、固执; ④ 本来、原来;

⑤ 巩固,使……坚固; 29.归:

① 回来,回去; ② 归还;

③ 归宁(女子回家省亲);

① 国家、国家的; ② 诸侯国;

③ 京城、国都; 31.过:

① 经过、通过; ② 胜过;

③ 错误、过失; ④ 责备; ⑤ 到、来到; ⑥ 拜访、探望; 32.恨: ① 怨恨; ② 遗憾;

③ 惆怅、悲伤; 33.胡:

① 疑问代词,怎么; ② 疑问代词,什么; ③ 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④ 何、为什么; 34.患:

① 动词,忧虑、担心; ② 名词,祸患、灾祸; 35.或: ① 有的人; ② 若、倘若; ③ 有时、偶或; ④ 也许、或许; 36.疾:

① 痛恨、憎恨; ② 快、快的; ③ 强、猛烈; ④ 疾病; 37.及: ① 等到; ② 达到、至; ③ 趁着; ④ 比得上;

⑤ 介词,同、与; ⑥ 连词,和; ⑦ 牵连到; 38.即:

① 靠近、接近;

② 连词,相当于“就”; ③ 登上; ④ 立即;

⑤ 介词,当……;

⑥ 连词,表假设、假使; ⑦ 副词,就、就是; 39.既: ① 已经; ② 既然;

③ 副词,相当于“全”、“都”;④ 连词,表并列,“既……又”;40.假:

① 凭借,借助,利用; ② 宽容、原谅; ③ 假期、假日; ① 期间,中间; ② 夹杂; ③ 人间; ④ 量词;

⑤ 抄小路、从小路; ⑥ 形容鸟声婉转; 42.见:

① 见到、看见; ② 见面; ③ 接见; ④ 拜见;

⑤ 表被动,译为“被”; ⑥ 用于称呼自己; ⑦ 通“现”,显现、出现;⑧ 通“现”,表现; 43.解:

① 解答、解释; ② 理解、懂得; ③ 解除、消解; 44.就:

① 就职、上任; ② 靠近、接近; ③ 成功,达到目的; ④ 上、登上; ⑤ 接受; ⑥ 栽培; 45.举: ① 全、尽; ② 挥动; ③ 举止;

④ 推荐、推举; ⑤ 举起、拿起; ⑥ 攻占、占领; 46.绝:

① 绝命,死亡; ② 消失,停止; ③ 断绝; ④ 横渡;

⑤ 越过,穿过; ⑥ 极,非常; 47.堪:

① 经得起,忍受; ② 胜任;

③ 能够、可以; 48.克:

① 战胜、攻下; ② 能够; ③ 克制; 49.类:

① 类似、像; ② 种类; 50.怜:

① 怜惜、怜悯、同情; ② 宠爱、喜爱、疼爱; ③ 可爱; ④ 可惜; 51.弥:

② 越、更加;

③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 ④ 经、终; 52.莫: ① 代词,没有什么; ② 副词,不要、别; ③ 副词,没有、不; ④ 通“暮”,黄昏; 53.乃: ① 代词,你(们)的; ② 副词,才; ③ 副词,表判断; ④ 副词,竟然、却; ⑤ 副词,于是、就; 54.内: ① 名词,里面、内部; ② 名词,内室、卧室; ③ 通“纳”,接纳、交纳;55.期: ① 日期,期限; ② 期望、希望; ③ 约定、约会; ④ 一个周期,满; 56.奇: ① 形容词,奇特的; ② 动词,以……为奇; 57.迁: ① 变动、改变; ② 表示调动官职; ③ 编着、放逐; 58.请: ① 请求、要求; ② 请允许我、请让我; ③ 邀请; 59.穷: ① 不得志、处境困难; ② 极、尽、穷尽; ③ 走到尽头; 60.去: ① 离开; ② 距离; ③ 过去的; ④ 前往,到…….去; 61.劝: ① 鼓励、勉励1; ② 劝说、劝告; 62.却: ① 退、后退; ② 退出来; ③ 击退; ④ 回头; 63.如: ① 往,到……去; ② 如同、像; ③ 及、比得上; ④ 如果、假如; ⑤ 如何、怎么样;

① 像、如同; ② 及、比得上; ③ 代词,你(们)的; ④ 假如、如果; ⑤ 连词,至于; 65.善:

① 好、好的; ② 善行; ③ 善于、擅长; ④ 亲善,与……交好; ⑤ 好好地; ⑥ 名词,治世; 66.少:

① 数量少、不多; ② 稍微、稍稍; ③ 一会儿; ④ 年轻、年纪小; ⑤ 年轻人,青年人; 67.涉:

① 渡河、淌水过河; ② 游玩、游览; ③ 涉猎、涉及; 68.胜:

① 胜过、比过; ② 优美、美好; ③ 禁得起、受得住; ④ 尽、完; 69.识:

① 知道; ② 识别; ③ 记住; 70.使:

① 命令、派遣; ② 让、叫; ③ 使者; ④ 出使; ⑤ 使命; 71.是:

① 这、这个,这样; ② 对的、正确的; ③ 认为…….正确; ④ 表示判断; 72.适:

① 到…….去; ② 适应,顺从; ③ 享受; ④ 出嫁;

⑤ 适才、刚才; 73.书:

① 书籍; ② 文书、公文; ③ 书写; ④ 书信; ⑤ 文字; 74.孰:

① 谁、哪一个; ② 与…比…怎么样;

75.属: ① 劝酒; ② 撰写; ③ 通“瞩”,托付、委托; ④ 名词,类、辈; ⑤ 部属、部众; ⑥ 归属、隶属; ⑦ 继续、连续; 76.数: ① 几、几个; ② 命运、定数; ③ 屡次、多次; ④ 细密的; 77.率: ① 率领、带领; ② 副词,一概、都; 78.说: ① 言论、说法、主张; ② 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 劝说、说服; ④ 通“悦”,高兴; 79.私: ① 私下、私自,偷偷地; ② 个人的、私人的、私

下的; 80.素: ① 洁白的绸绢; ② 向来、本来; 81.汤: ① 热汤、热水; ② 古代的一种酷刑; 82.涕: ① 泪水、眼泪; ② 哭泣; 83.徒: ① 白白地; ② 只是、不过; ③ ……的人; 84.亡: ① 逃走、逃跑、逃离; ② 灭掉、毁灭、灭亡; ③ 丢失、走失、迷路; ④ 死亡、长逝; ⑤ 已经灭亡的; ⑥ 逃跑的人; ⑦ 通“无”,没有; 85.王: ① 帝王,君王; ② 称王; ③ 使……称王; ④ 对诸侯公卿的尊称; 86.望: ① 盼望、期望; ② 看、远看,眺望; ③ 希望; ④ 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87.恶:

② 痛恨、憎恶; ③ 何、什么; 88.微: ① 如果没有……那么; ② 卑微、低下、渺小; ③ 有一点、一点; 89.悉: ① 全、都; ②90.相: ① 表示指向动作一方; ② 面相、天相; ③ 丞相、宰相; ④ 副词,相当于“互相”;⑤ 帮助、辅助; ⑥ 观察、细看; ⑦ 相与、一起; 91.谢: ① 辞谢; ② 劝告; ③ 离开; ④ 道歉、谢罪; ⑤ 感谢; 92.信: ① 随意,随手; ② 确实、实在; ③ 诚信的、可靠的; ④ 书信; ⑤ 信使、送信的人; 93.兴: ① 起来、引来、引起; ② 发、发动; ③ 感兴; 94.行: ① 行走; ② 前往; ③ 经历; ④ 实行、实施; ⑤ 将要、即将; ⑥ 品行、行为; ⑦ 道路、行程; ⑧ 辈、辈分; ⑨ 军队、队伍; ⑩ 量词,行列; ⑪ 古诗中的一种体裁; 95.幸: ① 宠幸; ② 希望; ③ 侥幸,幸亏、幸而; 96.修: ① 长、高,美好的; ② 修行、修身、修洁; ③ 修建、建造; ④ 整饬、表示; 97.徐: ① 迟缓的; ② 缓缓地、慢慢地;

① 答应、允诺、许诺; ② 大约、大概、左右; 99.阳:

① 山南或水北; ② 阴的对立面; ③ 阴历十月; ④ 冬至后、立春前; 100.要:

① 相约; ② 重要的; ③ 通“邀”,邀请; 101.宜:

① 应该、应当; ② 适合的、适宜的; 102.遗:

① 余下的; ② 前人遗留下来的; ③ 遗失、丢弃; ④ 脱离、离开; ⑤ 赠送、给予; 103.易:

① 改变、变换; ② 交换; ③ 容易的; 104.阴:

① 山北或水南; ② 阳的对立面; ③ 暗地里; 105.右:

① 上古以右为尊; ② 对世家大族的称呼; ③ 与“左”相对; ④ 亲近、袒护; ⑤ 左右侍从、大臣; ⑥ 在……旁边、周围; ⑦ 表约数;‘ 106.再:

① 又、又一次; ② 第二次; 107.造:

① 上天、自然、造物主;② 做、制造; 108.知:

① 知道、懂得; ② 通“智”,智慧; ③ 才智、知识; 109.致:

① 达到; ② 招集; ③ 情趣; ④ 致使、使得; ⑤ 送、送达; ⑥ 获得、得到; ⑦ 表示,表达; 110.质:

① 实体、本质; ② 底,质地;

111.治:

① 审查、审理; ② 治理、整顿; 112.诸:

① 之于; ② 之乎; ③ 各位、众; ④ 表示官名“诸侯”; 113.贼:

① 残害、伤害; ② 强盗、作乱的人; ③ 祸患、祸害; 114.族:

① 类、种; ② 宗族、家族; 115.卒:

① 士兵; ② 尽、用尽,终; ③ 终于,最终; ④ 到底; ⑤ 死亡; ⑥ 通“猝”,突然,仓猝;116.走:

① 跑; ② 逃跑; ③ 奔向、趋向; 117.左:

① 左边的; ② 贬官、贬谪;

官职变动词语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后向上荐举。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选拔委以官职。

进:①推荐。②出来做官。选:通过推荐或科举任以官职。察:考察和推荐。封:帝王将爵位、土地赐给臣子。当:任,充当。

拜:授予官职,任命。除:指辞旧职任新职。授:授给。点:指派。

起: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职。简:任命,选拔。

擢:提拔,选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赏:皇上特旨赐臣下官职爵位。

二、调动官职类 迁:①升迁。②调动官职,改任。③降职。转:调任。徙:调任。

调:调动,调迁,调升。移:特指调任。补:补充空缺官职。改:改任官职。

三、兼职,代理类 兼:兼任。

领:兼任较低的官职。

行:代理官职比本职低的兼职。署、理:代理、暂任。权:暂代官职。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本职高的兼职。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知:同“判”。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代行职权。

假:代理或非正式的官职。

四、降职,罢免类

贬:降职。

谪、适:被罚流放或降职。谪戍:罪人被押送到边疆驻防。出:①京官外调;②由家居而出任官。

放:特指京官改任地方官。黜:废,贬退。

绌:通黜,废弃,贬退。左迁:降职贬官。迁:流放,放逐。夺:削除,罢免。罢、免:罢除、停职。革:革除。

废:黜废,罢官。去:被调离。解龟:罢官。

乞骸骨:官员年老自请退休。

五、其它类

复:指恢复旧职。下车:官吏初到任。仕宦:做官。

仕官:任官职,做官。

用事:执政,掌权。当权。赠:对先世官员授予职称封衔。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登朝:指做朝廷的官。赴:赴任。

3.150个文言文实词 篇三

1、爱

(1)名词。恩惠。(2)动词 ①加惠于人。②喜爱,爱护。③吝惜,舍不得。④怜惜。

⑤通“",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

2、安

(1)形容词。①舒适,安适。②安稳。③安全。④安定。(2)动词。①养生。

②安置,安放。③使„„安定。(3)代词。哪里,怎麽。

3、被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

②遭受,遇到。③施加,施及。

(3)介词。表示被动。(4)通”披“,动词。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披散,披着。

4、倍

(1)动词。①加倍。②增加。

③通”背“,背向。④通”背“,违背。

⑤背叛。

(2)量词。照原数加一次。(3)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5、本

(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草木的干茎。③根本。

④本业,指农桑。⑤稿本。⑥版本。⑦奏本。(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4)形容词。原来的。(5)副词。本来,原来。(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7)介词。本着,根据。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4)复合词。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ⅱ、鄙俗,不开化的人。ⅲ、乡下人。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7、兵

(1)名词。①兵器。

②士兵,军队。③战略战术。④战争。

(2)动词。①侵略。

②以兵器杀人。

(3)复合词。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虎,又称虎符,剖成两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一半,以便对证。

8、病

(1)名词。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受困。⑤损害。

⑥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②伯父。③女子对丈夫的尊称。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⑤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

⑥通”霸“,春秋时诸侯国联盟的盟主。

(2)副词。表尊敬。(3)数词。通”佰“,一百。

(4)复合词。伯仲:原指兄弟的次第,后用以比喻不相上下的事物。

10、曾

(1)cã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

(2)zēng

①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②动词。通”增“,增加。③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

11、察

(1)动词。①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

④明察,了解。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3)叠词。察察:洁净的样子。

12、长 cháng

(1)名词。①长度。②高度。

③长处,专长。(2)形容词。①长的。②高的。③久。④远。⑤大。⑥辽阔。

(3)动词。擅长。(4)副词。常,经常。zhǎng

(1)动词。①生长。②抚育。③增进。

(2)形容词。①年龄大。

②排行第一的。(3)名词。头领。

13、朝

cháo

(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②拜访。③归。

(2)名词。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③政事。

(3)介词。对,向。Zhāo

(1)名词。早晨。(2)量词。天,日。

14、乘 chãng

(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趋,顺应。④冒着。

⑤凭恃、依仗。⑥交加,连接。

(2)名词。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佛教。shâng

(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辆。(3)数词。四。

15、城

(1)名词。

①城墙。②城市。(2)动词。①修筑城墙。②守城。

16、诚(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定,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17、池

(1)名词。水塘,湖。(2)名词。护城河。

18、除

(1)名词。①殿阶。②台阶。

③门屏之间。(2)动词。①去掉,除去。②修治。③拜官授职。

19、传 chuán

(1)动词。①传送,传递。②传授。③流传。

④传达。⑤传位。

⑥动词。延续。(2)名词。传闻,传说。zhuàn 名词。

(1)客舍。

(2)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3)传记。

(4)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20、辞

(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②口实。

③言辞,文辞。④托辞,借口。⑤命令。

⑥名词。一种文体。(2)动词。①说话。

②告别,辞别。③推辞,辞去。④计较。

(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21、从

cóng

(1)动词。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③参与。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⑥采取某种原则。(2)名词。①随从的人。

②副职。

③指堂房亲属。

(3)形容词。从属的。zòng通”纵“。

(1)形容词。直的。(2)名词。合纵的盟约。(3)动词。放纵。

22、达

(1)动词。①通,透。②畅达。③至、到。④到达。

⑤通晓,明白。⑥得志。

⑦表达,告知。(2)形容词。①显贵的。②豁达。

(3)复合词。达人:显达的人。

23、怠 形容词。

(1)懈怠,松懈。(2)轻慢,不恭敬。(3)疲倦。

24、殆

(1)形容词。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③通”怠“,懒惰。(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

25、当 dāng

(1)动词。①两者相抵。②抵御,抵抗。③占据,把守。④阻拦。⑤承担。

⑥主持,执掌。⑦应当。

⑧判决,判罪。(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②表时间。值,在,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dàng

(1)动词。①符合。②当作。③以为。

(2)形容词。适宜。

26、道

(1)名词。①道路。

②途径,方法。③风尚。④道义。

⑤思想,学说。⑥道理,规律。⑦意向。

⑧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2)动词。①取道。

②走路,赶路。③说,讲。④料想。

⑤通”导“,引导。⑥通”导“,疏导。

27、得

(1)名词。收获。(2)动词。

①取得,获得。②得意。

28、度

1、尺寸,量长短的标准。

2、限度,尺度。

3、规章制度。

4、越过。

5、duó ,计算。

6、duó ,揣度,估计。

7、duó ,考虑。

29、短

1、短,与“长”相对。

2、不足;欠缺。

3、缺点;短处。

4、诋毁。30、多

1、数量大,与“寡”或“少”相对。

2、称赞;赞美。

3、增加。

4、大都,大多。

31、发

1、发射。

2、出,出发。

3、派遣。

4、起,起用。

5、打开,掀开。

6、拿出。

7、发觉,泄露。

8、拨动。

9、发动。

10、发出,抒发。

11、花开。

32、方

1、周围。

2、并排。

3、正直。

5、方位、方向。

6、当„„时候。

7、正在。

8、将要。

33、非

1、不是。

2、不。

3、过错,不对。

4、责怪,反对。

5、没,无。

34、复

1、返回;回来。

2、恢复。

3、再,又。

4、重复。

5、回答。

6、报复。

7、免除赋税徭役。

8、通”覆",遮盖,盖上。

9、复算,追究。

35、负

1、背东西,以背载物。

2、担负,使„„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7、覆盖。

8、通“债”,亏欠,拖受。

36、盖

1、白茅编成的覆盖物。

2、建筑房屋。

3、车盖,车蓬。

4、遮盖,掩盖。

5、崇尚。

6、超过,胜过。

7、加上。

8、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

9、承接上文,表推测,“大概”。

10、通“盍”,何,何不。

37、鼓

1、击鼓。

2、振动。

3、鼓(乐器)。

4、弹奏。

5、古代夜间计时。

38、故

1、事,事故。

2、旧。

3、衰老。

4、仍然。

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原因,缘故。

7、故意,特意。

8、原来,本来。

9、所以,因此。

10、故事:旧事,前例。

11、死亡。

39、顾

1、回头看;回头。

2、看。

3、探问,拜访。

4、顾惜,顾念。

5、考虑。

6、但是。

7、仔细端详。

8、表轻微转折。

9、反而,难道。40、固

1、险固,坚固,坚牢。

2、牢固。

3、坚持,坚决。

4、巩固,安定。

5、固执,顽固。

6、必,一定。

7、本来。

8、乃,岂,表反诘。

9、通“姑”,姑且。

41、归

1、返回。

2、归还。

3、旧称女子出嫁。

42、国

1、国家,国家的。

2、诸侯国。

3、国都。

4、地区,地域。

5、国事。

43、过

1、走过,经过。

2、超过,胜过。

3、过分。

4、过失,5、责备。

6、过访,访问,探望。

44、何

1、代词,哪里。

2、什么,代词。

3、怎么,为什么,状语。

4、何如:怎样,怎么样。

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6、如--何:把---怎么办。

7、多么。

8、hâ背、扛。

45、恨

1、遗憾。

2、怨恨。

3、感到遗憾。

4、恨恨:惆怅、悲伤。区别:恨,憾,怨。“恨”和“憾”都表示遗憾。“怨”表示仇视、怀恨

46、后

1、君主的正妻。

2、后代。

3、后面。

4、以后。

5、落后。

6、以„„为后。

47、胡

1、什么。

2、为什么,怎么。

3、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48、患

1、忧虑,担心。

2、祸患,祸害,灾祸。

3、危害。

4、疾病。

5、讳忌。

6、厌恨。

7、生病。

49、或

1、有人。

2、有的。

3、或许,也许。

4、有时,偶或。

5、作语助,不译。50、疾

1、病。

2、痛苦,疾病。

3、缺点,毛病。

4、厌恶,憎恨。

5、通“嫉”,妒忌。

6、急速。

4.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篇四

1.使(shǐ)

(1)名词。

使臣,奉命的`人。如: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2)动词。

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敌,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是(shì)

(1)判断动词。

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代词。

这,此。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受(shu)

动词。

①接受。如: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②遭受。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4.书(shū)

(1)名词。

①书,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②书信。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③公文。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动词。

书写,记下,写。如: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5.孰(shú)

(1)代词。

谁。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2)副词。

①哪里。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表示选择。可译为“与……比,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同“熟”,仔细。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6.数(shù)

(1)动词。

计算。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2)数词。

读shù,几。如: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3)副词。

读shu,多次。如: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属(shù)

(1)名词。

①类,同一类的事物。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部署。如: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2)动词。

①连续。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②读zhǔ,同“嘱”,托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8.说(shūo)

(1)名词。

①说法,言论,主张,方法。如:著书立说(成语)

②文体的一种,也称“杂说”。《爱莲说》

(2)动词。

①说,讲,谈论,叙述。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②解说,说明。如:请说之(《公输》)

③读shuì,劝说,为别人出主意,讲道理。如: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3)形容词。

读yuè,同“悦”,高兴。如:公输盘不说(《公输》)

9.私(sī)

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风齐王纳谏》)

10.素(sù)

(1)形容词。

朴素。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2)副词。

5.高中常见文言文实词 篇五

一、官位升迁、任免

(1)辟:征召(2)迁:升官(3)拜:任命,授给官职(4)举:举荐(5)擢:提拔选拔(6)调:调任

(7)累迁:多次提升(8)徙:改任(9)拔:提拔(10)除:任命授职(11)转:改任(12)摄:代理

(13)署:委任、代理(14)典:主管(15)知:作某地的知县(16)相:作某国的丞相(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二、有才能被看重(不重用)

(1)以“ …… ”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2)以“ …… ”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3)异:认为才能奇特(4)见知:被人所知。

三、遭嫉妒或受迫害

(1)害:嫉妒(2)短:说某人的坏话(3)隙:与某人有隔阂(4)刺:指责。(5)衔:恨(6)疾:憎恨、嫉忌(7)劾:弹劾,揭发罪状(8)贾祸:招来祸患

四、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2)案(按):考察、审问(3)论:判罪(4)当:定罪(5)狱:案件(6)牒:文书

五、要求辞官回家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2)致仕:请辞官回家(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六、与政事相关

(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2)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七、时间

(1)表瞬间、一会、不久: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2)表过去、以后: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尝,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

(一)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俄:顷刻、片刻,一会儿。《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姑:暂且,姑且。《勾践灭吴》“请姑无庸战。”

且:暂时。《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聊:姑且、暂且。《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旋:不久,一会儿。《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

寻:不久。《虎丘记》“而病寻作,余既乞归”

暂:暂时。《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双音节词语

刹那:一念之间,一瞬间。白居易《和梦游春》“愁恨憎衹长,欢荣刹那促。”

俄而、俄顷:不久、顷刻,一会儿。《咏雪》“俄而雪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俯仰:表示时间短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既而:不久。《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顷之:不久,一会儿。《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顷刻:一会儿。《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霎时:转眼工夫。《长亭送别》“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斯须:片刻,一会儿工夫。《促织》“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少间:一会儿。《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少时:一会儿,不久。《狼》“少时,一狼径去”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弹指:比喻时间暂短。司空图《偶书》“平生多少事,弹指一时休。”

未几:不久,一会儿。《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无日:没多少日子。《殽之战》“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无何:不久,没多久。《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须臾:片刻、一会儿。《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一瞬:瞬间,一眨眼工夫。《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久。《柳毅传》“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有间:过了一会儿,不久。《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逾时:过了一会儿。《山市》“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二)表示时间短暂且表明时态或情态的词语

1、单音节词语:

才:刚刚,另“裁”同“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初:刚刚。《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

方:刚、正。沈复《童趣》“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一: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向:刚才。《赤壁之战》“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新:刚刚。《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乍:刚、才。《如梦令》“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猝:立即。另外卒、倅同“猝”。《五人墓碑记》“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顿:马上,立刻。《训俭示康》“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立:立刻、马上。《史记·项羽本纪》“立诛杀曹无伤。”

速:马上。《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辄:立即、就。《醉翁亭记》“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

亟:急、急忙,赶快。《郑伯克段于鄢》中“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双音节词语:

卒然:同“猝然”,突然。《孟子见梁惠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忽然:突然,表示事物来得迅速并且出乎意外。《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倏忽:表示时间短,发生突然。《山市》“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倏尔:表示时间短,突然、忽然。周密《观潮》“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八、受到诬陷

(1)中:诬陷,中伤(2)谮:zèn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诬陷,中伤(3)诬:诬陷

九、赞扬

多、嘉、称、誉、与、许、叹

十、内心嫉恨

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十一、责备

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十二、宽容

容、贷、恕、宽

十三、跟京城有关的

禁、阙、畿、京、京畿

十四、到往某地

如、过、诣、幸、往、经

十五、拜访

造、过、访、谒(见)、顾

十六、劝说

说、劝、规、讽、讥、谤、谏

十七、其他分类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梗、鲠、耿、耿介、刚耿、骨鲠、梗直、正直、刚毅、(仁)厚、(仁)矜、恺悌、宽厚、静悫、慎微、雅正、雅度、剀切、周密、谨厚、谨肃、恭恪、聪、慧、敏、木讷、奸、佞、诈、谲、狡猾、狡(佼)黠、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

9.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检、行业、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切厉、骂、责、罹、戾、诟、谩

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表监狱的:囹圄、狱

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3.表桌床的:案、几、床、塌

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

30.表揭发的:劾、讦、揭

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朝见的:朝、觐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如(到、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孤(幼年失去父亲)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阪(山坡)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勤(辛劳)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典(主持)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令(美好、县令)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

省(减免)雅(平时)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用(财用、因为)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弑(子杀父、臣杀君)造(造访)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9.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皇帝近侍并备顾问应对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太史:记史,掌管起草文书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

员外郎: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文言文实词历年真题整理 篇六

2011全国(《明史·熊鼎传》)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延请,邀请)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2011安徽(《碑传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送)2011湖南(《陶庄集》)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超出,高出)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2011新课标全国(《宋诗(何灌传)》)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藏身退去)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011福建(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A.舟次彭泽 次:排列(停泊,停留)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2011重庆(江公皋传)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赶快)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 2011山东(《管子》,《四部丛刊》)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改变)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011湖北(谏成帝营陵寝疏)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反而)2011江西(纲鉴易知录)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列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更改,改变)2011浙江(新唐书 张文瓘传)

A.第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嫌 嫌:疑忌(比拟,相当)C.俾其约束 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2011四川(南村辍耕录)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划)2011江苏(陈公弼传)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轻视,看不起)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juan)免除 10·湖北(原弊)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见识浅薄)B.场功甫毕 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10·江苏(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仪容举止)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10·浙江(胡叟)

A. 尠有屈焉 屈:屈辱。(屈服)

B. 鸠率僧旅 鸠:聚合。C. 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遗其珍物 遗:赠送 10·全国Ⅰ(《明史·王祎传》)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10·新课标(《明史•花云传》)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促”,赶快)

10·全国Ⅱ(《宋史·康保裔传》)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等到,到了)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09全国一(魏德深传)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动辄)09全国二(郭原平传)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禀性,天性)B.性闲木功,拥赁以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C.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09北京(叔孙通列传)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见识浅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09湖北(孟德传,书孟德后传)

A.吐利胀满,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俱 庶几:差不多 09湖南(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最后的)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09四川(慈溪县学记)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按规定内容和分量讲解)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09重庆(贞观政要.贪鄙)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博取,博得)

B.禄秩优厚 秩:极品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09山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错误)09福建(张自新传)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认为…..奇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09安徽(游东山记)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推辞)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09天津(管子.小匡)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施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09辽宁(孙谦传)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传布)09江西(卖酒者传)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劵还之 立:订立(立即,马上)

09江苏(书沈通明事)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一般,大抵)

09浙江(宝绘堂记)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离开,消失)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09广东(李迪传)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认为…奇特)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

B.上大寐,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杀)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驰 驰:延缓(松懈)

09.宁夏海南(朱昭传)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迫近)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008山东(《聊斋志异·张诚》)A.隐蓄甘跪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哪里,怎么)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2008广东(《晋书·周访传》)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2008宁夏·海南(《晋书·嵇绍传》)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许”应为“赞..许”的意思)2008江苏(《后汉书·吴汉传》)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度”应.为“人的气质或姿态”,作名词。)2007广东卷(《聊斋志异•郭生》)

振作(“振”通“赈”,应解释为“救济”)收留(“收”应解释为“逮捕、拘押”)前往

愉快(“悦服”应解释为“心悦诚服”)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抄录)..2007山东(《晋书·王戎列传》)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7.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例句 篇七

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

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

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

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

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①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

①在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恐为操所先·(赤)②祖先:思厥先·祖父(六)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一般: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

8.高中语文150个文言文实词 篇八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怜惜。(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⑤通“爰”,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形容词。原来的。

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副词。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7)介词。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4)复合词。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ⅲ、乡下人。

余目睹将军悛悛(质朴的样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兵

(1)名词。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略战术。

公不论兵,必大困。(《战国策》)

④战争。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2)动词。①侵略。

无岁不受兵。(《十八史略》)

②以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史记》)

11、察

(1)动词。①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2)形容词。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3)叠词。察察:洁净的样子。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12、长cháng(1)名词。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史记》)

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2)形容词。①长的。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长恨歌》)

④远。

道阻且长。(《诗经》)

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

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3)动词。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4)副词。常,经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zhǎng(1)动词。①生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

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祭十二郎文》)

③增进。

教学相长。(《学记三则》)(2)形容词。①年龄大。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②排行第一的。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石钟山记》)

(3)名词。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13、朝 cháo(1)动词。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引申为朝见。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

(2)名词。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3)介词。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1)名词。早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③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④传达。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谭嗣同》)

⑤传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⑥延续。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2)名词。传闻,传说。

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荀子·非柏》)zhuàn名词。①客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横惧,乘传诣洛阳。(《汉书·高帝纪下》)③传记。作七十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④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20、辞

(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狱中杂记》)

②口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⑤命令。

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⑥名词。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

(2)动词。①说话。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②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推辞,辞去。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3)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21、从 cóng 动词。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②依顺,听从。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⑤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⑥采取某种原则。从宽、从严、从简、从缓 cóng,旧读zòng(1)名词。①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诗经》)

②副职。

魏从九品分正从。(《文献通考》)

③指堂房亲属。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形容词。从属的。

从犯。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时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

(3)副词。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dàng(1)动词。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

安步当车。(《战国策》)

③以为。

我当是相公呢!

(2)形容词。适宜。

此殊未当。(《采草药》)

26、道

(1)名词。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途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已。(《师说》)

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⑥道理,规律。臣之所好也,道也。(《庖丁解牛》)

⑦意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2)动词。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④料想。

故园谁有书来。

⑤通“导”,引导。道之以政。(《论语》)

⑥通“导”,疏导。不如小决(决口),使道。(《左传》)

27、得

(1)名词。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2)动词。①取得,获得。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

③所愿。

于彼计则得。(《中山狼》)

28、度

1、尺寸,量长短的标准。(吾忘持度).

2、限度,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3、规章制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4、越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度日如年)..

5、duó ,计算。(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

6、duó ,揣度,估计。(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7、duó ,考虑。(度义而后功).

29、短

1、短,与“长”相对。

2、不足;欠缺。(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非.人不传非.

7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8通“覆”,遮盖,盖上(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复算,追究(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5、负

1背东西,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担负,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依仗,凭借(秦贪,负其强,)

4对不起,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违背,背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6失败(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7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亏欠,拖受,责通“债”(通家尚负责。)

36、盖

1、白茅编成的覆盖物。

2、建筑房屋。(盖.屋)

3、车盖,车蓬。(日初出大如车盖.)

4、遮盖,掩盖。(日月欲明而浮云盖.之。《淮南子》)

5、崇尚。(盖.威)

6、超过,胜过。(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世无双)

7、加上。(盖.章)

8、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9、承接上文,表推测,“大概”。(盖.其至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0、通“盍”,何,何不。(技盖.至此哉)

37、鼓

1、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2、振动。(微风鼓浪《石》)

3、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

4、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

5、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38、故

1、事,事故。(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2、旧,与“新”相对。(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3、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

4、仍然。(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6、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

7、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

8、原来,本来。(此物故非西产)

9、所以,因此。(故臣复取璧)

盖.

10、故事:旧事,前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死亡。(病故,物故)

39、顾

1、回头看;回头。(赢得仓皇北顾)

2、看。(顾野有麦场)

3、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惜,顾念。(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考虑。(大行不顾细谨)

6、但是。(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仔细端详。(顾玩)

8、表轻微转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9、反而,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0、固

1、险固,坚固,坚牢。(秦孝公居崤函之固).

2、牢固。(君臣固守).

3、坚持,坚决。(乃辞谢,固请).

4、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执己见)...

6、必,一定。(女能固纳公乎《孟子·梁惠王上》).

7、本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乃,岂,表反诘。(仁人固如是乎《孟子·万章上》).

9、通“姑”,姑且。(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

41、归

1、返回。(津泽皆归其根《梦》 予不得归矣《指》)

2、归还。(归璧于赵《廉》)

3、旧称女子出嫁。(吾妻来归《项》)

42、国

1、国家,国家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国都。(京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5、国事。(等死,死国可乎)

43、过

1、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过目不忘)..

2、超过,胜过。(过犹不及

矫枉过正)..

3、过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甚其词)..

4、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

闭门思过)..

5、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6、过访,访问,探望。(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44、何

1、代词,哪里。(却看妻子愁何在)

21、病。(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讳疾忌医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五》)

2、痛苦,疾病。(疾首蹙额).

3、缺点,毛病。(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4、厌恶,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屈》

疾恶如仇).

5、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6、急速。(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柳》)

7、加强。(声非加疾也《劝》)

51、及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达到。(及里城).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52、即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入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53、既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54、假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弄假成真

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1、完了;没有了。

2、死。

3、全部用出。

4、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5、尽头。

6、穷尽。

7、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极;全。(尽善尽美)60、就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61、举

1、举起,抬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案齐眉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举,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举国上下)..62、绝

1、断绝。(不绝如缕络绎不绝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3、堪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6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72、乃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73、内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74、判

1、古代官职。

2、判词。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已判)

5、裁判狱讼。

75、期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6、奇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77、迁

8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

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84、如

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如愿以偿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出一辙如此而已如饥似渴.....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85、若

1、似乎,好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假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至于,至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86、善

1、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87、稍

1、官府发给的粮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稍出近之)

3、稍微。88、少

1、数量小,不多。(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

少安毋躁)..

6、shào,年轻,年轻人。(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89、涉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90、胜

1、能承受,胜任,禁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数

美不胜收

不胜....枚举)

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百战百胜)..

4、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略胜一筹)..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引人入胜)..91、识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92、使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93、是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

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是).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95、书书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01、说

1、陈述,告诉。(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杂说(一种文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学说,主张。(著书立说).

4、shuì,劝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5、通“悦”,喜欢,高兴。(秦伯说,与郑人盟).102、私

1、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

2、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3、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103、素

1、白色的生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2、白色的。(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空,白白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向来,一向。(素善留侯张良)

5、真情、本心。(披心腹,见情素)

6、没有文采的。(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104、汤

1、热水,开水。(臣请就汤镬)

2、汤药。(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同“烫”,用热水焐。(疾在腠里,汤慰之所及也)

4、汤池:(1)就温泉砌成的浴池(2)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5、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浩浩汤汤,横无际涯)105、涕

1、眼泪。(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2、哭泣。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3、涕零:流泪。(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鼻涕。(目泪下,鼻涕长一尺)106、通

1、到达。

2、交往;往来。

3、畅通;来往无阻。(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4、流通;交换。

5、通晓;懂得。

6、通婚。

7、共同的;普通的。

8、量词。107、徒

1、同伙,一类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徒然,白白地。(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只,仅仅。(徒以吾两人在也)

4、步行。(班白者多徒行)

5、徒属:所属的人。(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6、门人、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7、指服劳役的犯人。(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

35、声誉,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116、相

1、互相。(当与秦相较相依如命相敬如宾心心相印)....

2、表示动作只涉及一方,有指代作用。(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xiàng ,观察,仔细看。(相机而动).

4、xiàng ,相貌,容貌。(相貌堂堂凶相毕露)..

5、xiàng ,帮助,辅助。(吉人天相).

6、xiàng ,辅佐君主的大臣,宰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7、谢

1、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闭门谢客)..

2、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辞别,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4、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谢天谢地)...

5、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6、凋谢,凋落。(花开花谢).118、悉

1、都,全。(赵王悉召群臣议)

2、周全,详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3、知道。(丞相亮其悉朕意)

4、尽其所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5、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119、信

1、诚实,不欺,讲信用。(言而有信)

2、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3、相信。(忌不自信)

4、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凭证,凭据。(是皆不足以执信也)

7、确实,的确。(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赏必罚)

8、随意。(低眉信手续续弹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笔涂鸦)....

9、shēn,同“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120、兴

1、起来,兴起:风雨兴焉《劝》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

2、发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大兴师伐秦《屈》

3、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 121、行

1、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

2、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 其行廉《屈》

3、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

4、行走:道芷阳间行《鸿》 草行露宿《指》

5、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

6、行列:涕 落百余行《孔》

7、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

5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129、遗

1、遗失,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以困矣).

2、遗失之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3、遗留,剩下。(蒙故业,因遗策 不遗余力)..

4、wèi,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剩余的。(地有遗利,民有遗力)130、贻

1、赠给;送给。(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遗留。

131、易

1、交换;互换。(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

2、改变。(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

3、容易。(由俭入奢易《训》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

4、轻视。(是以古之易财《五》)

5、地势,平坦,平易。(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6、很,非常。(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132、阴

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阴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阴冷,寒。(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4、阴影,树荫。(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5、暗中,暗地里。(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6、凹入的。(惟汉印多用阴文)

7、阴险。(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133、引

1、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

2、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3、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134、右

1、右边,与“左”相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高;上。明代以前的右为尊贵位。(在廉颇之右(廉)位)

3、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担任警卫的叫车右。(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4、尊重;重视。(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5、赞助;亲近。(右韩而左文)

6、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时国王骄奢,又多豪右,共为不轨)135、逾

1、超过,越过。(老翁逾墙走)

2、过分;过度。136、狱

76、人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7、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

143、治

1、治理,管理。(故治国无法则乱)

2、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3、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4、部署,训练。(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5、讲究,研究。(奚暇治礼义哉?)

6、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7、治理得好,与“乱”相对。(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8、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144、诸

1、众多;各个。(诸如此类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们)。(告诸往者而知来者)145、贼

1、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2、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杀人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4、狠毒。(董卓狼戾贼忍)

5、伤害;杀害。(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6、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7、凶狠,残忍。(董卓狼戾

贼忍)146、族

1、家族;同姓的亲属。

2、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灭族。(族秦者秦也)

4、丛聚、集结之处。(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147、卒

1、士兵;吏卒;古代军队的编制,一百人为卒。(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死;完毕。(初,鲁肃闻刘表卒)

3、终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cù通“猝”。突然,仓促。(五万兵难卒合)148、走

1、跑。(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4、轻快。(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5、奔向、趋附。(窃计欲亡赵走燕。古代指疾行,即跑)

6、谦称、我。(走虽为敏)

149、左

930-

上一篇:婚礼上父母致辞下一篇:专四写作常见开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