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共14篇)
1.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一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的政策的实行,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毫无疑问,毕业生人数也在年年攀增,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的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面前,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增强自身能力,在谋职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能力 竞争力 研究
一、首先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
(1)学习过于死板,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2)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3)有的学生大学四年学也荒废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4)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缺乏实干和吃苦精神。等等 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以我自己而言,由于缺乏锻炼,我的求职技能还存在严重不足,理论知识虽然较好,但是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与实践的相结合。团队合作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和工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那么,我想在校期间,我可以通过参加学科技能大赛,求职大赛、以及积极在暑假参加实践来提升我相关方面的能力。
二、其次找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
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
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
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
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那么找出了原因,我们该如何提高自我的就业竞争力
俗话说:做事无目的,无计划则不成,做人无规划,无原则则无法立足。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得提前有计划,有规划。那么在面对我们的就业的时候更应该有所规划。那么我们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大学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就我而言,我是一名学经济的学生,那么首先我就应该给自己定好位,将来从事的工作是会计、银行、证券或是其他工作。一旦确定好,就奋不顾生的去努力。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努力。
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努力学习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汇贯通。苦练诸如:点钞,验钞等基本职业技术。、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大一开始就要全面的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做好相应的规划,利用毕业前的时间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四年时间为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我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胸有成竹,更不会感到迷茫。
我们应该明白,(1)“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2、沉下心来学习,注重知识和理论架构,才能为将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人都说理论没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部分大学生很自然的认为理论知识太空洞,没实际价值,由此就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心理和表现在所以大学生中都比较普遍,其实这是很有害、很片面的,这种口号的提出害了很多大学生。但是通过一年对经济类知识的学习,我明白大学理论知识扎实,是以后工作的第一步。我认为,实践固然很重要也更实用,但理论永远基础,就是做事情的基石,没用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架构,你做事情会很没系统性,缺乏规范性。只有在理论架构的基础之上去操作具体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善。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架构,就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情就会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所以理论知识实际上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个系统上来掌握知识,这样什么将来做事情将会做得有的放矢。
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上面,只要我们是合格的人才,就肯定会有企业愿意要我们,企业永远需求优秀的人才,自身没能力,谁也不能救你。所以,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去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就业期望值要适度,心理素质要过硬。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每个人都非常向往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单位去。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压力就越大。
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于是自己就开始退缩,无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就出现了那些投机的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平台一蹴而就,迅速的成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摔的很惨。
我们说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我想最根本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既保证自己的信心,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拥有良好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但是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经管类人才来说,企业录用尤其注重职业技术过硬的。所以,我们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5、俗话说:人无信,无以立。所以找工作,为人处世必须诚信。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注释: 1.:《晋书·虞溥传》: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2.《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二
关键词:特殊教育,就业能力,培养方法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 我省现有残疾人224.2万。 只有45%的残疾人在业, 其中95%的人集中在农业、工业及商业领域, 主要是从事文化程度要求不高, 技术水准低的劳动密集型职业, 从事脑力劳动的不足5%。 那些没有就业的残疾人 (占55%) 只能依靠家庭、亲属供养或国家、集体救济, 贫困、特困家庭普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少、就业竞争大等因素外, 主要是残疾人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就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劳动技能, 尤其是缺乏高技能岗位所需的劳动技能。 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 残疾人在教育,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与就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因此, 在我国发展残疾人的职业教育, 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状况, 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 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的宪法、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明确规定, 劳动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途径。残疾人劳动就业, 是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出路, 它不但关系到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生存权、劳动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是基本人权。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 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全面参与社会的基础。 残疾人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他们通过劳动就业既可以创造物质财富, 又可以创造精神文明。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出类拔章的残疾人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扶助残疾人劳动就业, 安置一人, 可以稳定一片。 反之, 如果掉以轻心, 政策失当或者工作不落实, 致使残疾人生活无着落, 流离失所, 则将会形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 近年来通过和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和优惠扶持政策。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职业学校建设, 完善学校教学、实习、实训等功能, 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 满足残疾人发展需要, 促进教育公平。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正式颁布, 印发了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 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民生权力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对残疾人教育、就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省相继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 实施多项爱心助残工程, 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力度, 积极推进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方针, 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向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应该注重职业教育和培训, 提高劳动技能, 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自立、自强、自信的能力和生产能力。
首先, 应注重职业教育和培训, 提高劳动技能。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民生问题和就业权利的关注、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推进、残疾人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适龄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诉求将越来越强烈。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为残疾人架设通向就业的桥梁, 是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规定, 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 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 强调要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 鼓励残疾人创业, 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普遍获得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 要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 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能力建设。以就业为导向, 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 着力加强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
如何提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质量, 如何使残疾人为就业做好知识、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参与日益激烈的竞争, 是目前残疾职业教育与培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此, 我们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 改变培训的方式方法, 为残疾人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各种技能培训;要完善有关就业优惠政策, 鼓励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实现自强、自立。 还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需求,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紧密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际, 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 形成省市县 (区) 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但是, 从目前情况看,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有的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 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 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 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 应搞好调查分析, 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 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 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 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 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 对他们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之中, 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 掌握求职方法, 确定择业方向, 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 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
其次, 要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 据全省残疾人就业调查显示, 具备一定生产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有差距。 究其原因,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 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 去工厂上班, 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 只是挣钱混饭吃;二是一些残疾人好高骛远, 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 生活的空间小, 吸收外界信息少, 对社会了解不够, 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三是依赖思想严重, 缺乏主动择业意识, 在他们看来, 国家有法律和政策, 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应该等待政府安排。
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 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 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鼓励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刻苦学习, 掌握技能, 参与竞争, 努力工作, 成为行业翘楚、就业楷模。 用所学知识开辟一片新天地, 展示残疾人的风采。
3.浅析如何提升机械系学生就业能力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系
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近几年机械类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校理工科专业前20名左右的位置,毕业生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工程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应用及开发能力的机械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对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而言,面对目前机械行业激烈的就业形势,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方式,实现学生的"多就业,就好业"。
一、机械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是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从专业适應方面看,锦城机械系定位于经过培养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产品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开发机电相关产品)、工艺能力(熟悉各种零件的工艺加工方法)、专业扩展能力(英语、计算机等能力)、动手能力(能够使用各种工具,熟悉各种机器的操作)、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管理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从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层次:一是基本工作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方面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专业技术能力就是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指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不断结合新情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四是求职应聘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求职技巧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二、提升机械系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就业能力培养
机械系树立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力争实现从强调知识传授到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的转变,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保证机械系类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内外的双向保障,机械系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教学课堂、实验实训实践课堂、劳动创业课堂、第四课堂(文体)等四个课堂,通过校内外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基本工作能力方面,机械系通过通过明德教育课程(感恩、诚信、忠孝等)、第四课堂活动、学生工作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通过分方向培养的措施,着重设计、工艺、扩展、动手等四方面能力培养和双证培养(技能证加毕业证),同时通过规划建设各类课程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开展学生工程实训等,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保障;在创新能力方面,通过开展专业制图大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比赛,以及实习、实验、参观、参加科研训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听科技讲座等措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求职应聘能力方面,机械系的只要采取了一下几方面措施保证学生顺利求职。一是邀请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开展面试技巧与礼仪、简历撰写等培训讲座,补充学生的应聘知识空白,相继开展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面试技巧与面试礼仪》、《如何适应企业工作》等培训讲座。二是辅导员通过明德教育课程对学生求职能力进行专项指导,组织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简历,用四年的时间了解企业信息,撰写简历,保证学生有针对性应聘,制作适应某一企业的专门简历。三是通过开展模拟招聘面试大赛,增加学生的面试实战经验,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培养人才要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学课程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川大锦城机械工程系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通过通识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三大平台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文、理、工科的交叉、综合与渗透,将理论基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开展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找工作的指导,更是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规划,体现了动态化、全程化和个性化的 特点,有高度的针对性。在锦城学院的就业方针指导下,机械系从学生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目标,准确定位,使其了解自己个性、知识、技能等,从而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弄明白所适合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获取这种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关键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规划职业,帮助机械系学生将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从而发现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力、独立生存能力和创造精神,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引导他们顺利就业。
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院长邹广严教授在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再创业,要求我校学生立足现实,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
要实现邹院长要求的对学生就业的正确引导,离不开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的就业指导师队伍,这是学生获得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增加专业指导师的数量,并加大对原有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以院系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职业化,并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作为就业指导师队伍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系根据社会和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合理的就业政策和方针,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一切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争取有效实现机械系学生的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30.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管俊贤.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系与培养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80.
[4]曾湘泉,牛玲.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战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39.31.
[5]谭建国.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6]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1.
[7]机械工程系.岗位需求调研报告
4.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口才能力 篇四
一、要有幽默感。
幽默的语言风趣、诙谐、意味深长,使人得到的感触就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幽默感可能有点天生的味道,有的人生来就很幽默,一张口就能让人捧腹,也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说过一句能让人笑的话。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有心去学、去模仿,变得比较幽默一些是可以的。这里讲几种制造幽默的方法。
第一种是实话虚说,虚话实说,故意混淆本义和引申义;这可有如下方法:一是把原本比喻硬理解为被比喻本体或相反,二是把抽象的概念硬作具体化,把具体的东西硬是抽象化,或者把两者当作一回事。
第二种是利用谐音来制造幽默。这种幽默只能在口头上发挥,书面是不行的。它利用的是说话人说的是一个词语,听的人却把它听成(或者是故意听成)另一个同音的词语。举个例子:医生为一个姓焦的病人检查完身体后就对他说你以后不能同房了,病人是偏僻山村来的农民,不懂同房的意思,医生再解释,就是不能**了,病人更不懂了,医生一急之下,就说,“就是不能****呀!”病人更急,说:“我爸姓焦,我爷爷姓焦,祖祖辈辈都姓焦,我为什么不能姓焦?!”病人把“****”听成“姓焦”了。
第三种故意不把话说完整,留给别人想像和引申的余地。改革开放前较穷,北京一些单位把组织去澡堂洗澡当作一种福利。一次某单位工会组织两个活动,一个是去澡堂洗澡,一个是去参观博物馆。由于人数多便分上下午、分男女两批进行。工会主席在大会上宣布,“上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下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观。要遵守纪律,不许拍照!”工会主席有意无意地没把话说完全,形成了强烈的幽默效果。年轻的女领导刚来上任时,原领导在欢迎会上把单位每个同志介绍给女领导认识,介绍到我时,我说,“不用介绍了,我们是老相----”讲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大家脑子里浮现的一定是“老相好”这个字眼,我才慢慢接下去,“是老相识了”,大家笑了起来。这就不多不少营造了一些幽默气氛。
第四种是偷换概念。直接用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阿红明天有事,向单位领导请假一天的时候,领导这样和阿红算一笔账:一年里有365天你可以工作。 一年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剩下261天工作。 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0天,剩下91天。 每天你花30分钟时间化妆上洗手间,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8天。 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22天。 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20天。 每年有9个节假日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街道每年还慷慨地给你10天年休假,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而你这一天还要请假?!还没跟你算去年的婚假呢?!
这就是偷换概念,把实际的24小时太阳日偷换为8小时的工作日。
第五种是故意用歧义词来构成幽默。所谓歧义词是指有几种不同解释甚至意义相反的词。汉语一词多义的特性最能满足幽默矛盾性的特性。故意选择有歧义的词语造成思维逻辑的矛盾,由此而产生幽默的效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幽默方式。举个例子:你在停车场可能看过这样的告示:“停车不足一小时的,按足一小时”。这时你可找停车场主人幽他一默,你不必交费,还要叫他帮你做一小时的足部***。告示不是说“按足一小时”吗!他的足是指足够的意思,我们故意把它理解为手足的足,这就产生幽默了。
有时还可以用方言,或者普通话不准来制造幽默。这也是一种谐音幽默。如有这么一个笑话,一批大学新生正在进行军训。这天,指导员操着方言说:“今天,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 !”同学们听了面面相觑,搞不清这算什么训练内容。后来一个同学看了指导员的动作,才明白过来:“他说的是,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
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是讲几种常见的、容易学习的。
二、要注意语言的修辞
要说好话,光有幽默感还不行,而且的庄重的场合你一味幽默,可能就会让人感到你油嘴滑舌,浅薄和没有修养。所以还要注意语言的修辞。在一般的口头表达上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法、夸张法、排比法、数字归纳法等。适当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说辞生动有趣,不会干巴巴的。比方说,我要称赞阿红,可以这样说,“阿红,你很美”,也可以这样说,“阿红,你美得就像天山上的雪莲一样”。阿红肯定更喜欢听后面这句,后面就用了比喻。当然比喻要有新鲜感,老重复别人的,拾人余唾,就没有味道了。大家也听过这句话“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再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人,第三个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就是蠢材了”。夸张也是很常用的。我以前的一个同事,脑门特光亮,我们经常拿他那油光可鉴的脑门开玩笑。一次到河北旅游,在抱犊山上他要我帮他照一张像。我拿着照相机对着他煞有介事地瞄了好几秒钟,然后放下相机瞪着他的脑门,让他注意到我看着他的脑门,才说,“照不了,反光太厉害”。这就是夸张。还有排比法。排比法能给人一种气势,给人一种非听下去不可的感觉。
三、要有一定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在讲话中适当用一些成语典故、诗词歌赋、名人的名句,可以使你的讲话给人一种知识渊博、水平很高的感觉。这里顺便说一下,讲话表现得更有水平和文学素养是对的,但不能不懂装懂,闹出笑话来。有些把握不准读音的字,一定要去查字典。现在有些朋友不在乎读错别字,这使我感到很吃惊。讲话在适当的时候、场合,有意运用成语典故、诗词名句,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讲话最好有一定哲理
这个难度比较高,但也不是不可企及。所谓哲理,就是能在讲话中体现一种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抓住本质必然的东西,点出内在规律,具有前瞻性,言简意赅,给人以启迪。具有哲理的的语言,看起来是简单的句子,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内容,使人越咀嚼就越有味。可以举几个例子:马克思最尊崇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说过这么一句话:“同是一句格言,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口中说出来,具有不同的广袤性” 。这就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它的意思是说,关于人生的同一句格言,年轻人会讲,老年人也会讲。但是他们所体会的意义则迥然不同。尽管年轻人也可以正确地表述这句格言,但他绝对体会不到这一格言内涵中的那种深刻性和广袤性。因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这句格言不仅是一句语言,其中已凝缩了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人生体验。比方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么一句格言,年轻人讲的时候,脑子中最多是理解为要不断奋斗,而老年人讲的时候,脑子中呈现的会是一生中无数失败与成功的镜头,其中的辛酸苦辣和成功的喜悦,都会涌上心头,为这句格言作注脚。你看,他这么一句话,就包含那么丰富的内容,这就是哲理。我们再举黑格尔的一句话,他有一次讲到研究哲学不容易早出成果时,这样讲:“哲学就像密纳发的猫头鹰,傍晚才起飞”。这句话的内涵就非常丰富,它是说,哲学不像数学或物理那样,二、三十岁甚至更早就可以出成果,甚至成名成家,哲学更多的是人生与阅历的总结,是对各门学科和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所以要穷尽毕生的精力,才能出成果。傍晚是比喻晚年,所以说傍晚才起飞。我是学哲学的,年青时候没有什么成果,所以自我安慰,到晚年吧,结果是到现在还飞不起来。
五、沉默是金
确实有不少人信奉这句话,甚至将它作为一个处世哲学。我也很欣赏这句话中包含的哲理。不该说的话,“沉默是金”;不该说的时候,“沉默是金”;不该说的场合,“沉默是金”;不该说对象,“沉默是金”;表示无声抗议的时候,“沉默是金”。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时候会沉默呢,那就是自己不懂、不知道、没有把握和无话可说时会沉默。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金,过多的沉默,会让人认为你什么都不懂,没有主见和立场。所以,该出口时还是要出口。你可以把沉默是金当作原则,但是原则性也要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我们很多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口才,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博得一份成功。上面我们讲到了口才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高自己的口才的经验和方法。
一、制定计划,系统学习
前面的几点都是很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个提高的计划。规定好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把自己的口才练好。然后,再结合系统进行系统的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的来。自然而然的口才能力就越来越好了。
二、付出行动,持之以恒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和付出实际行动勇于练习的坚持,不论多美好的期待,不付出行动永远都在徒劳的街角。所以自身对自身的约束、自律自觉的心态也很关键。
三、阅览书籍,掌握知识
就想做米饭要先有米才能煮饭一样,没有知识,不懂各个领域的内容,发展及变化情况,只会空有一张嘴,依然会时刻都无话可说。所以掌握多方面知识内容是提高口才的大前提,心中有墨很重要。
四、多交朋友,广结人脉。
不要仅仅局限在你的那么几个同事或者死党周围,这样只能导致你的圈子很小,也不利于口才能力的提高。要多交朋友,广结人脉,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和他们探讨不同的话题,吸收他们说话时的语言和知识,对提高口才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善于倾听,勤于学习
口才能力的提高光凭借自己的张嘴说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适当的时候倾听别人的演讲,学习比人的语言,只有勤于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无论是在电视中的演说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学习的点,努力像他们靠拢。
六、嘴巴张开,永不停歇
口才能力的提高不是光凭脑子想就可以实现的,还是需要自己多说,尤其是要多加锻炼。口才就是张嘴说的艺术,不张嘴说话,口才能力也永远不能提高。凡事都有第一次,要勇于在公众场合露面和演讲,就算第一次再不成功,受到再多人的嘲笑,也要多说多练。
七、即兴发挥,语言积累
比如朗读诗歌、有声阅读小说及报纸的练习,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训练,对各种语句模式的积累,断字,断句,情感表达的实际体验;同时可以对不同群体进行即兴发挥的口才练习,包括不相识的推销员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很好的提高。
八、徜徉书海,知识积淀
漫无目的的口若悬河也不是好的口才,胡说不是本事,有理论根据的说出来才是真能力。口才的提高还是需要知识的积淀,多看书,多做读书笔记,对口才的提高是绝对有好处的。当你滔滔不绝的演讲时,引经据典,那会使得听众心生羡慕,也会使你的口才提高很快。
九、参加活动,寻找机会
大学生可以参加校园组织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或者小区内部组织的联谊赛,表演赛,;公司组织的年会节目,相声,小品等;社会组织的其他公益活动等,只要是聚集人群,有语言思想交流气氛活跃的活动都可以参加,这种形式不同于自我的书本朗读训练,很有实战效果,对自身应对心里、现场掌控能力等会是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 个人学习能力提升计划
★ 个人沟通能力提升计划
★ 个人的能力提升计划
★ 能力提升计划
★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 幼师个人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 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 行政能力提升总结
★ 能力提升培训方案
5.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五
技巧一: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提升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记录下来。用普通的笔记本也好,用手机上的软件笔记也罢,一定要把你每天的经历或感受记录下来,帮助我们做日常的总结,所以,光做简单的记录和摘抄笔记还不行,还得主动思考你才能把储存在脑海。关于记录,总结起来有两个方法:
1、如实地记录过程——记录一件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
不管是今天学到的一个概念,听到的一句你认为很有哲理的话,还是你经历的糗事,都可以事无巨细的把它如实记下来。如实记录的好处是它可以让你和别人不同,随着时间的增长,帮你积累更多丰富的生活材料、从中吸取教训、加速成长。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有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事物规律,更清晰的成长轨迹,从而让你的学习“眼界”拉的越长。
2、主动思考——挖掘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
光记录不行,还得记录主动思考的过程!记录是我们自己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记录思考的过程,也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相互集合的一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们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消化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这种通过记录思考而重新解构、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重要的价值,也是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技巧二、定期回顾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再回顾有什么意思啊?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包括我。你就比如说,记日记。每天能有什么好写的。所以坚持几天,就没有后文了。后来才明白: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我们的生活都是由一个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拼接而成的,有些问题,需要时间,有些问题可能永远也没有答案。所以,我们往往无法超出自己的认知,只能无力的看着或感受眼前事情,带给自己的压力和困难,然后随时间慢慢淡去。这样来看的话,回顾是一个链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它能够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惊喜、联想事件进行回忆、从而在各种问题、知识的反思中进行梳理、缝合和成长。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定期回顾呢,《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总结了三点:
1、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在周/月回顾里,更像是一个总结。可以以记录写文章的方式,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思考模板,问自己一些问题,并认真的解答:本周/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为什么?有哪些原因?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自己重新梳理、假设、并作出总结,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审视问题解决思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带来新的`启发、新的认识和处事能力的新方法。
2、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并不是年底总结,而是以年为时间跨度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查看这一年的每周、每月回顾和分析,检视以往的思维和解决事情的方式,激发灵感,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年度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的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3、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时间线回顾法
五年以上回顾,成甲在书中提到一个方法:时间线回顾法(如上图)。由着时间的顺序,对自己过去5~的经历进行梳理、反思和总结,提出一些问题。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很多“短期正确,长期错误”的处理事情方式,它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看待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发现别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能力,从而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探寻事物的基本规律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
技巧三、付费购买
互联网信息的复杂和多元化,各种书籍、公众号、软件,把我们每天的时间也分割成无数的碎片化网状。从而分散了我们更多有效的时间。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们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增进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深度认知。明白这一点,普通人就应该学会提升自己的“付费购买”认知和习惯。因为这世界所有的投资收益,都没有投资提升自我认知更有价值。越早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就越能快速的享受这些投资带给自己的努力成果。
1、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买书、听微课、向牛人学习)
提升学习内容质量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买书看。很多牛人的经验、总结,很多都写在了书里。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认知需求,有选择性的买书读。不要吝啬在买书方面为自己的投资,你买回来的书,不一定非要一字不落的全看完。要知道,它的存在,更像是我们日常的私人顾问,当你需要弄清楚一个概念或常识时,在家里走几步就可以找到它,并知道它在哪。所以呢,书是我们日常提高认知效率最便捷的家庭顾问。
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在线音频、知识教育微课的普及,付费购买各种高质量的微课、牛人约见、问答的方式,听这个领域里最有经验的牛人指导和总结,能帮助你更深的了解世界/行业的变化、有效率的提升认知,从而调整你的个人计划。向人学习,永远是最直观、最有效率的方式。没有条件,就学会给自己创造条件。
2、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买时间,节省时间)
学会在每天的生活中给自己节省时间去用来学习。如果没有时间,就去买时间。比如,我们下班等公交、挤地铁通常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尤其是上下班高峰。那我可不可以滴滴打车,坐专车?虽然滴滴打车要比坐公交贵很多,但机会成本显然也降低了很多,我们购买了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回家可以做其他事情。再比如:如果一个平板ipad、kindle阅读器能帮助我们节约更多的随身记录时间和随时阅读成本,那我们不用考虑就可以直接购买一台。所以,懂得为自己付费够买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是我们普通人提升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技巧和常识。
6.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六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获得、保持工作以及获得晋升职务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融合了态度、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群体对利益的追求加剧,这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择业时偏重于工作稳定、工资待遇与环境较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未来的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不去考量。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到位,从而没有一个合理定位、合理规划,导致他们在择业时,与市场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离。2.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被动地等待别人为其传递就业信息,甚至一味地靠家庭资源等去获得就业。然而,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是客体,在劳动市场上是供方,是否学会向单位推荐和展示自己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3.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入职的关键,一些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扎实地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手足无措。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4.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企业单位期望招聘的大学生一入职就能够立刻胜任工作,所以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使许多大学生有资格证书、学历,却不会运用。5.创新能力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只会读书考试,缺乏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也是毕业生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加强的同时也让其就业能力得到提高。6.社会适应能力尚有差距。随着经济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与“人”相关的自我调节、沟通合作、组织规划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当环境变化时,在校大学生对社会怀有恐惧、逃避感,职位适应缓慢,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融入到工作环境中。7.职业素养认知较差。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生一旦从业不顺就频繁跳槽,很难持之以恒,不仅影响了企业用人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且使学校的诚信受到质疑。8.就业心理素质较低。竞争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就业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就业市场双向选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与挑战,毕业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径
1.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动态地提高老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学生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准确分析就业发展动态,综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时效性、个性化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变化与竞争的不断激烈,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再就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改变等,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和常规性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多渠道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就业时充分发挥优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更为难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后,注意借鉴和总结,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思考和创新,加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5.培养大学生的“软技能”。“软技能”指大学生的社会与关系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交、沟通、适应、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培养。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主动、自觉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求职能力。7.丰富心理疏导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三、结语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在就业及以后的职业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就业能力。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系工程,本文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8-53.
[2]查良松.试论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0-122.
[3]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3):54-57.
[4]马宁,李红英.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动态跟进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3-7.
[5]李伟.基于择业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112-114.
7.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七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观,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
很多的名牌大学生都把自己看的很高, 觉得差的工作不应该是自己这种名牌大学生做的, 但是好一点的工作又找不到。学习和就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特别是现代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在高校学习的学生们只要在考试前几天好好温习一下老师划的重点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在职场中就不可以这样, 职场中要求你每天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本分才有可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才有可能得到职位的晋升。在高校学习的分数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 也并不代表你应该在职场中得到好的待遇。所以每一个应届大学生都应该在出校门前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这样才能在职场中得到好的待遇。
2.盲目从众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时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很好的规划, 这样就导致他们在面对众多职业选择的时候出现矛盾的心理, 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他们不了解自己要什么, 自己想做什么, 自己适合什么, 只能看大家喜欢做什么工作就一味地跟着大家一起去。他们缺乏对自己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的认识, 缺乏对自身的理性分析, 就业观往往总是被舆论和他人所左右。盲目从众的情况在学生择业时表现的非常明显。其实这样情况的出现归根究底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分析, 所以就很难为自己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确定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3.看重薪资待遇
有些大学是注重物质和金钱利益, 功利主义太严重。他们在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待遇是否丰厚, 工作环境是否舒适, 福利待遇是否周全。还有些大学生他们只要朝九晚五、只想拿铁饭碗、只想在没事的时候泡泡茶、聊聊天、斗斗地主。这些大学生普遍对自身分定价都过高, 待遇不好的工作他们看不上, 待遇好的工作单位又不想要他们,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近几年, 很多大学生都瞄上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 导致“公务员”这个热点持续升温, 可以说与大学生的这种就业观是分不开的。
4.诚信的缺失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是一个民族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道德因素。而当今社会的诚信问题已经影响到大学校园这片圣洁的土地。目前, 大部分学生缺乏诚实信用、不守道德, 比如当今大学生贷款后还款信誉差, 在求职过程中伪造假的简历和毕业证书, 在求职过程中盲目签约、随意毁约, 通过说假话、投机取巧来取得聘人单位的初步信任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对整体大学生的印象, 同时也抹黑了其他的良好大学生的行为, 损害了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就业的利益。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就业信心
学校可以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渠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现行的思想政治课开展系统的就业观的教育。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追求长远的利益, 服从社会的需要。马克思曾经说过,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遵循的主要指针, 就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强大的心理素质, 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 有利于学生顺利的进入职场, 扮演好职场中各种角色, 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能让学生在面对险阻和困难时更有信心解决并度过各种危机。
2.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
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其实就是大学生要对自己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 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话说起来简单, 但是对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所以要做到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不仅仅需要学生的自我端正, 同时也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对他们的引导。学校应该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家长应该要跟自己的孩子多沟通, 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 而社会则可以多给应届大学生在基层锻炼的机会, 不要让他们自恃过高。在寻找就业的道路上我们难免磕磕绊绊四处碰壁的, 但是如果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 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了解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信他们一定能在他们的职场上有一番不一样的景象。
3.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
现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满大街都是, 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有数百万人之多, 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拥有公务员“铁饭碗”的机会, 也不能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难道这些就要浪费了他们辛辛苦苦四年的大学努力吗?阻碍了他们在以后职业生涯的奋斗吗?不是的。那些能够拥有做公务员的这个机会的学生固然好, 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学生也自然好, 但是其他的学生我们也要开辟一条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专业对口”工作的另一条路, 寻找到并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样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地摆脱那既传统的又狭隘的就业观, 我们可以从基层做起, 我们可以先就业再择业, 并且不要高不成低不就。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的成熟, 也只有经历这些我们才能创造出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三、结语
在我们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下,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只靠大学生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毋庸置疑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个社会问题, 所以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家庭等的共同努力, 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丰玉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9) .
[2]黄鸿伟.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如何正视就业压力树立正确职业观[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7) .
8.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八
关键词 辅导员 高校 就业指导能力 创新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大的这一重要论断,对就业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做出了科学概括。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牵涉到千家万户,一直受到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年全国毕业生将达727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必然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无疑要对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都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新时期需要辅导员积极适应新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因此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已成为辅导员适应各种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就业指导工作
1、工作在学生中,充分利用辅导员的角色优势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一线人员,辅导员工作在学生中展开,最了解学生的动向,是最能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就业观,帮助学生就业的人员。辅导员容易凭借角色优势,帮助学生向学生传递社会现阶段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状况等信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择业心态,引导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积极就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转变观念是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前提 作为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系统的就业指导观念,严格履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统的就业指导观念,严格履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2、就业工作应思想与实践相结合
周济部长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实作好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新时期的辅导员,学生工作一线的人员,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从“我”做起,走在就业指导队伍的前列,不断深入研究就业形势,分析新情况,及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就业,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工作职责之一,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就业,因此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而且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就业指导知识,拓宽就业指导内容,把日常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3、辅导员要有意志力和责任心
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需要责任心的工作,辅导员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带好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上无忧,在学习上努力,更使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中。
二、辅导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
1、辅导员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应从创新就业理念做起
辅导员首先要完善自己,提高修养。辅导员的个人素养包括人格魅力、服务意识、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当下,辅导员更需具备高尚的人格,放下老师的架子,做学生知心的朋友;要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一种学生们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还要有意注意就業形势。随着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的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对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越来越细化,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以满足大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不仅是强调要为毕业生和社会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构建一流的就业平台,而且强调要通过完善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具体体现。
2、创新思想运用于实践中来,改变陈旧工作方法,运用好身边硬件,软件设施来获取大量就业信息。使得学生就业与社会就业信息沟通充分。
由于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影响,使得就业信息沟通不充分。首先,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还不到位,这无疑等同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同学们的就业机会。所以,建议最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了解和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博博客、QQ、 微信等开展相关的就业政策的解读及就业信息的发布,并通过新媒体构筑与学生就业互动交流的平台,适时给予指导;另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比如邀请本专业的毕业生与低年级学生座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毕业生告诉低年级的学生,母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在职场上有那些优势,有那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重点培养那些方面的能力,并通过他们“现身说法”,来教育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弟学妹。
辅导员个人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在平时工作中虚心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实时俱进,不断创新。 此外,多钻研,多积累,总结就业工作规律,同时多走访企事业单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老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彩霞.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的思考[J].教育时空.
[2]钱伟.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及管理工作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3]江晓晖. 关于新时期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9.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九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今社会人才辈出,社会的竞争性也逐渐加大。再加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正在逐步扩大,同时每年都有很多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整体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状况,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做?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应该从两点出发。首先一个是要拓宽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再然后就是大学生本身应该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接下来就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到底应该如何做。
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应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就是政府应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完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措施,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刨业的渠道;三是加强就业援助,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第二点就是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学校重视履行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责、实施全程式发展型职业指导体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拓展渠道,丰富就业资源,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第三点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具体就是加强学生创业精神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知识教育、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政府和高校要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要加强学生创业的培训和指导。
10.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十
万学教育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到2011年毕业大学生将达到600多万。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前程无忧校园招聘部与高端客户部高级经理、资深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练、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老师李志强老师在此就为大家详细的解读一下这个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万学教育职业能力事业部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海文考研网络课程火热报名了:http://shop.wanxue.cn/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要求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是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李志强老师认为大
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同意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能力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
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万学教育ACT李志强老师发现在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
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而在求职中,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李志强老师建议大家应该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10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李志强老师建议大学生们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11.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改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时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的,他认为就业能力指的就是“可雇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就业能力的理解不断加深,将就业能力解释为在获得并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具体到高职学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的含义就更加宽泛,成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代名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种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工作环境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不同职业特点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具备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过硬的、与职业相关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就业问题作为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获得了不少值得推广的创新经验。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大多存在办学特色不明显的特点,追求由高职院校向综合性院校的转型,对专业设置过于齐全,忽视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办学理念。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存在职业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对专业技能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时间短,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针对性不强,从而造成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层面没有本科学生深厚、在实践操作能力层面又不够扎实的尴尬局面,降低了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契合度,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
(二)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力度不够
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大多对人生的规划和职业的发展不够明确,在面对求职困难、职业瓶颈等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在大学阶段强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升学生处理职场难题、克服就业压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然而,在师资、课程体系设置等因素的制约下,很多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从而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个性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使学生在就业初期出现迷茫和不自信的状态;二是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不系统、不科学,偏重毕业前的应聘、面试技巧的培训,缺少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择业观等职业一时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和适应社会的要求[1];三是现有的教师团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程度不高,一方面缺乏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前景把握不准,很难为学生提供到位的就业指导。
(三)高职学生自我动力不足,对职业发展定位不准
当今时代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在这一群体中,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主能力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等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是学习成绩较差的一部分人,对学业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从而使高职学生普遍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发展前景没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也就无法形成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三、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健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调整教学改革思路,认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配套课程,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由专业就业指导部门负责的就业指导体系。此外,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广泛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职业介绍和指导,并通过网络、院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定期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动向和实时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职业发展途径。
(二)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仅仅是就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但是,最终参加工作的人是学生自己,只有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帮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真正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便利。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下大力气,一方面通过专家报告、参观学习、榜样宣传等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和学习观,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科学的调整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加深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将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并逐步实现职业自主定位。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依赖于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娴熟的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2],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培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建立起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由校外兼职教师负责实践课程的讲授,从而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此外,要注重教师就业指导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交流、访问、挂职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教师对行业的了解,充实教师的职业规划知识储备,使教师成长为专家型的就业指导师。
参考文献:
[1]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硕士论文,2010.
12.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十二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长期以来,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就业能力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加拿大联邦议会委员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
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011FSH011) 和河南大学第十一批教学改革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备的品质和能力。英国学者Hillage和Pollard提出, 就业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得新的就业所需要的三种能力的整合。国内较早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学者是郑晓明。他认为,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孙长缨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本领。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 可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解为: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
二、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价值
1. 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已由“全员就业”模式转为“自主择业”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虽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是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实践也证明, 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在就业竞争中就更主动、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这类毕业生往往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 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2. 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教育服务需求的多样化, 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否能够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已成为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另一方面,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考生、家长和社会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进而也成为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下, 地方高校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也是社会和谐之计。大学生毕业后, 如果长期找不到工作或长期对工作不满意, 就有可能导致抱怨现实、愤世嫉俗, 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进而报复社会, 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同时, 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与地方是密切相关、互为一体的, 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与地方互动互融、和谐发展, 而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助他们顺利就业是其中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路径
1. 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地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系统化、渐进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笔者认为, 就业指导与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了解与探索阶段 (大一时期) , 主要是指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尽早适应大学生活;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制订初步的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 探索与定向阶段 (大二、大三时期) , 主要是指导学生有效管理时间, 夯实专业基础;参加实践锻炼, 增强对专业、行业的感性认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综合素质。第三阶段, 定向与稳定阶段 (大四时期) , 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主择业创业的责任感;运用心理测试方法, 对学生的性格、志趣、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合理定位, 理性择业。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地方高校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夯实大学生就业的知识储备。一是把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广泛调研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变化, 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 优化专业设置, 调控招生规模。二是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加大文理渗透, 增加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 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 扩大知识面, 优化综合素质, 增强发展后劲。同时, 将就业能力培养纳入专业课程改革范畴, 将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思路, 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实践是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 , “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 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 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对实践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按照“主题化设计、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基地化发展、社会化推进、制度化保障”的思路,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 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 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和志愿服务品牌, 引导大学生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 在实践中“接受教育、获得真知、增长才干”。
4. 大力实施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进行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其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从1997年开始, 我国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质量整体不高, 创业教育对创业的带动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激励作用, 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 转变育人理念, 创新方式方法, 拓展实践实训平台, 把创业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切实发挥创业教育在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5. 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的成熟经验
虽然我国的社会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 我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及管理机制与西方国家差别较大。但国外有关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好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例如, 建立高校与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联动机制, 定期交换人才需求信息等。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教育理念, 我国地方高校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 相对于部属高校毕业生而言,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其就业能力提升问题更为突出。探索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增强他们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主动性, 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纳泽.关于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7, (10) .
[2]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 2009, (4) .
13.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篇十三
电商101班唐润娣1004020106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部分,也不能独身置外,所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我深感未来的就业压力,但这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四个角色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望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作为国家,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包括: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方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
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4.积极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作为执政机关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建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掌握职业搜索的能力,获得对职业领域的适当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张所需的相关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标准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再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财政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的建立,以扩大高校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可利用资源。在社会上起良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角。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也是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为自身招纳人才提供有意的借鉴。如企业可以在毕业生大三的时候就提供就业岗位让学生在进行实操中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的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高校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并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的人才。第三,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更是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时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
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
2.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
3.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
4.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高校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
2.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业
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
3.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第四,作为置身求职者的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以下几点我觉得是很必要的。
1.学生要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学生应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
2.学生应面对现实,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因此,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
3.学生要勇于竞争,自主择业。学生要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
4.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14.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篇十四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邓永超
(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广州510642)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极其重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培训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45-02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1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今年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指导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比如,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素质差,等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要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等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对大一新生进行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都有不同的要求。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兴趣、性格等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沦把人的职业兴趣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十六种类型,是当今全球最为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
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从大一起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性格评估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类型,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和职业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有意向进入的职业领域中的校友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对照自身的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方案包括:1)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当前面临的问题等;2)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规划好大学生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表示,招聘到的员工符合岗位需求。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尤其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党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活动,从实践层面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社区服务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比赛活动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春运期间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选拔学生志愿者参加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活动。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明晰了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能对照自身,根据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单位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岗位和社会所需,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北京联合大学近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到与大学生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安排有意向去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多参加基地工作实践,(本网网 )帮助大学生较早地融入了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三、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咨询,是运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进行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存在奠名的恐慌,有些则灰心丧气,消极对待。而学生只有对就业充满信心,克服就业焦虑,积极地投入应聘竞争中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就业准备及求职应聘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如,针对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挑战和面对应聘挫折等情况,开展主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就业挫折。
此外,还可因人制宜地开展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例如,在指导学生就业中,针对少数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谈到就业就心烦意乱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求职面试情景和职业环境。有些学生家庭关系一般,看到同学靠家庭关系找到好单位心里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本人的能力,业绩是需要能力创造的;找工作关键靠自己,积极应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不想去从事较辛苦工作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要吃苦耐劳,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和行业锻炼,接受社会昀检验,经受磨难和挑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创业。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rI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适应性预测和诊断,通过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释放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积极求职,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简历制作粗糙,不能体现自身优势,缺乏求职技巧,表达能力欠佳,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很好地与单位沟通。笔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网、找去应聘的单位的熟人了解情况,查找资料,详细了解单位情况、职业环境,深入剖析自身个性特长,归纳出自身与单位及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并指导学生不断修改简历,突出自身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足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应聘过程的指导,特别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生应聘前,帮助学生分析单位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出谋划策,并到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向学生指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应聘技能。五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例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陈某来自农村,学习刻苦努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但表达能力较差,简历制作没有反映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有意向的工作领域是农资公司。根据这一情况,我指导他多方了解农资公司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多次修改简历,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的简历,突出自身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素养;在面试前对具体的面试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并鼓励他与同窗好友进行模拟招聘互练,指导他对自己在应聘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经过一次次的锻炼,他的求职应聘技能不断提高。后来,他所应聘的一家实力很强的某农资大型公司认为他表达能力强,肯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强,欣然录用了他。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推荐阅读:
大学生社区服务学习与就业能力的培养11-22
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爱国情怀11-24
思想汇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解决10-23
浅谈电子商务学生如何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07-30
大学生如何摆正就业心态10-27
当前就业形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就业09-05
中山大学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心得11-24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问题07-14
大学生如何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