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酒文化论文

2025-01-08

中国茶酒文化论文(精选10篇)

1.中国茶酒文化论文 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龙井茶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最后说说茶的样子吧!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茶文化。

2.中国茶酒文化论文 篇二

我国是世界上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事历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就有记载:“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茶事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东方美学特征和时代特征。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 茶文化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深远, 茶不仅能解渴、保健, 更是给人带来莫大享受、满足精神需求的健康饮品。所以说, 茶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茶美学内涵丰富, 是立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美学, 是茶文化的精髓, 也是茶艺的灵魂。

一直以来, 美学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随着这门学科的日益细化, 茶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熟悉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就对研究茶事服饰的本质更加得心应手。很长时间以来, 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对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但是, 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定义。从中国古典美学看, 美学偏向于精神和心灵方面的享受, 我们认为, 茶的美是自由的, 是没有限制的, 他不仅包括茶本身的色、香、味、形所带来的感官愉悦, 还涵盖了我们在进行茶事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但是, 无论它有多少表现形式, 茶的美则始终都要围绕茶事活动展开。

茶的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了音乐、舞蹈、饮食、服饰、戏曲、建筑、书法绘画及人文精神等, 是一个综合体, 是一种在舞台上或者室内表演的关于泡茶和喝茶的艺术。我国的茶艺美学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活动。茶艺主要是通过茶艺表演着加上舞蹈、音乐、服饰等很多元素展现茶艺的美学特征。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 但却各持己见, 有的认为茶艺的特征是:清、淡、和、真;有的认为茶艺美学特征是: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等。

以下主要是从茶美、人美、境美和艺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茶艺的美学特征。

1茶之美

茶是茶艺中最重要的载体, 也是审美客体, 在茶事过程中, 人们主要是通过对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直接认识美, 发现美和感受美。

1.1色之美

关于对茶的形色之美的赞誉, 唐代诗人杜牧在它的《题茶山》中写道:“善实东南秀, 茶称瑞草魁”。茶的形色是自然形成的, 它的形态、色泽、嫩度与其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陆羽《茶经》中就有这样描述:“野者上, 园者次;紫者上, 绿者次;笋者上, 芽者次;叶卷上, 叶舒次。”在冲泡过程中, 茶叶吸水膨胀呈独特的外形, 似翠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等。不同的茶类具有不同的色泽:红茶茶汤色泽红艳, 乌龙茶则橙黄而清澈明亮等。茶的形色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以铁观音为例, 其形条索圆结匀净呈螺旋形, 色泽砂绿青润;冲泡之后, 叶底肥厚柔软、艳丽均匀, 汤色金黄, 青心红镶边, 让人无限遐想, 美不胜收。

1.2香之美

茶艺中茶香之美指的是茶泡出来的香气, 这个香气是茶的灵魂, 绿茶的浓郁板栗香, 乌龙茶的馥郁花果香, 红茶的蜜糖香、花果香等。这些茶的香气清幽淡雅, 沁人心脾, 让人回味无穷, 引起了古代文人骚客竞相称赞。很多诗人都称赞过茶的这种香气。比如说唐代诗人李德裕写的“松花飘鼎泛, 兰气入瓯轻”, 就说明了茶的香气清幽如兰。而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写的《茶炤》中云:“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茶香袅袅, 若有若无, 人与茶香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在茶艺表演过程中, 茶香更易使人进入茶艺的境界, 让人静下心来, 忘掉凡尘, 洗净心灵。

1.3味之美

茶的味之美指的是人们在喝过茶之后, 口腔产生的感觉, 这种感觉能带给人一种独特的品味, 不同的茶能带给人不同的滋味, 比如说:绿茶苦后回甘“初尝似带莲心苦, 回味宁输崖蜜甜”, 乌龙茶醇厚, 花茶鲜醇带香等, 茶味滋味醇爽, 齿后留香, “细啜襟灵爽, 微吟齿颊香”。一杯茶在刚入口时, 可能感觉有点苦, 但是仔细品味一下, 就会有甘甜的感觉, 让人心情愉快, 其实, 这就像人生,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苦尽甘来之后才能淡看、放得下, 做一个襟怀旷达之人。

2人之美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 人是作为主体的形式出现的, 人可以是茶艺的表演者, 也可以是茶艺的欣赏者, 这是整个过程的根本要素。所以说, 人的美才是整个过程最高的表现形式, 也是茶艺美学的核心要素, 依据美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心灵美、仪表美、行为美。

2.1心灵美

古人有云:“茶之为用,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艺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它能够使人去除杂念, 完善心灵, 净化灵魂,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通过喝茶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晋代陆纳把以茶果来待客看做“素业”;梁武帝临终前嘱咐以茶为祭;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强调:“天下之士励志清白……不以蓄茶味羞, 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也提倡“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在饮茶过程中渗透着道德教育, 品德修养, 无不为净化社会风气, 推行廉政, 净化心灵起到积极作用。

2.2仪表美

茶艺中的仪表美, 指的是茶艺的表演者和茶艺的观赏者都要保持衣着整洁干净, 看起来落落大方, 仪容保持整洁, 手指要干净, 这是对茶艺的最基本的尊重。

2.3行为美

茶艺过程中人的行为美主要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和基本礼仪等, 我们大家都知道, 我国是礼仪之邦, 茶艺表演过程中, 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要做到举止端庄, 谈吐文雅, 彬彬有礼, 待人诚恳, 这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促进社会和谐。

3境之美

这里的境之美主要指的是茶艺表演的环境, 这也是组成茶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茶艺环境, 能够提高茶艺的表演效果。这就要求茶艺表演的外部环境一定要清静幽雅, 这个意境可以通过环境布置、背景音乐、服装体现。在这方面, 我们的邻居日本就做的比较好, 日本专门为茶道设计的茶室就强调“美”与“用”相结合, 茶室的风格变得多样、精巧、谦和、淡雅。茶艺表演过程中, 表演者和欣赏者在心境上都要保持一个“静”, 古人认为静虚则明, 明则通, 无欲故静, 心无欲, 则虚而自明。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 主静立人极, 虚、静的境界有着深邃、冷静而能应变的内在精神, 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只有茶事参与者洁净身心, 纯而不杂, 如此才能进入到茶艺的境界, 感受到茶艺之美, 品出茶的精神。

4艺之美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 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以及他的表情和手势动作都能够给茶艺表演增光添彩。茶艺表演者的动作要自然柔美, 柔中带刚;面含微笑, 唇齿微启,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只有这样茶事的参与者才能感觉到一种温暖和愉悦, 而明眸善睐, 美目传神, 顾盼生辉, 扣人心弦。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 还要有一定的解说, 这种解说有助于茶艺欣赏者更快的了解茶艺, 更快的进入到茶艺的境界之中。这就要求解说词一定要美, 解说者的声音也要美。茶艺的解说词, 一般情况下用的是成双成对的格式, 比如说, 乌龙茶艺解说词多采用主谓结构的四字格:孟臣净心、乌龙入宫、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祥龙行雨、鲤鱼翻身、三龙护鼎等;而绿茶则多才用“名动名”的五字格式:冰心去凡尘、玉壶养太和、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观音棚玉瓶、春波展旗枪等。这些美好的词语加上解说者抑扬顿挫的诵读和优美的背景音乐, 声情兼具, 共同体现茶艺表演富含生气和艺术感染美的效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 茶事服饰的文化精神和美学体现主要的关键因素是人, 这主要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茶事表演是由人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无论是茶艺的表演者还是茶艺的欣赏者都要一颗高尚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也就是要有一颗“茶心”———浸透着茶的良心、善心、爱心、美心, 只有具备这些, 才能真正感受茶艺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真正起到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的作用。我们国家的茶艺之美是本质和形式相结合的, 当然, 在发展过程中, 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说, 一些表演型茶艺, 动作过于浮夸、做作, 脱离现实生活, 与茶艺艺术的真实性、自然性相背离。或只注重表演形式, 而忽视泡一杯好茶。表演型茶艺应该在借助舞台、音乐、服饰等外在形式来表现茶艺之美, 而不应该喧宾夺主, 掩盖其真实美。

摘要:茶事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茶事过程中的服饰也是非常讲究的, 这里面涵盖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笔者从茶事活动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分类出发, 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 试图总结我国当代茶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特点, 分析中国茶事服饰的文化内涵。用这篇文章作为传播茶文化的载体, 以茶艺表演的核心思想为经度, 以服饰文化内涵为纬度, 编织出文章的总体框架。希望通过研究不同茶事不同类型, 进而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中国茶事,茶事服饰,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2]张法.王旭晓。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9.

[3]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2009:13.

3.中国茶酒文化论文 篇三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如今,茶文化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品茶、饮茶,而是越来越丰富,成为了一种集娱乐休闲、茶艺表演、传统文化表演、社交于一身的新生活方式的象征。茶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风貌,蕴含了中国人的精神谱系和文化底蕴,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此次讲座是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厅2011央地合作计划的项目之一,旨在让毛里求斯民众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不断拓展中毛两国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为了营造中国传统茶馆的氛围,文化中心多功能厅一改往日的布局,仿照茶馆的陈设,摆上了三个圆桌,端上了可口的茶点,让现场观众切身感受中国式的饮茶文化。讲座尚未开始,工作人员就为现场所有来宾每人献上了一杯誉满华夏的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讲座就在芬芳浓郁的茶香中开始了。

首先,茶艺专家叶灿借助幻灯片为大家介绍了中国茶的历史发展过程,讲述了中国人从一开始对茶最原始的需求——药用价值,到后来中国人如何品茶,鉴茶,如何发展茶文化,将千年茶文化融入中国人的精神,养成了中国人好客、礼敬、淡泊的精神。随后,叶灿还介绍了中国茶独特的制作和冲泡工艺。

接着,伴随着悠扬的古筝音乐,两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姑娘手托茶具,缓步走上台。一位姑娘轻轻地点燃一支檀香,营造出宁静、祥和、古朴的气氛。茶艺表演正式开始,首先是用烧开的水将茶壶烫洗,轻轻拨入茶叶,谓之“乌龙入宫”;再将头道茶汤注入茶海,谓之“乌龙入海”;紧接着“高壶悬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玉夜回壶”等均是冲泡过程。最后以巡茶和点斟的方式将茶到入白色的茶杯中,请久候的嘉宾品茗鉴赏。顿时,古韵悠扬,茶香四溢,沁人心脾。嘉宾们也被这种高尚而纯洁的艺术之美深深折服,纷纷竖起大拇指赞赏茶味甘醇浓郁,表演者茶艺精湛。

茶艺表演和品茗结束后,观众们依旧意犹未尽,纷纷举手提问,就饮茶时间、茶的存放、喝茶的频率、茶的养生、祛病和减肥功效等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探讨。

在随后举行的冷餐招待会上,观众们纷纷表示,听了这次讲座,获益匪浅。不仅品尝到了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而且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看茶艺表演,真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4.中国茶精神 篇四

茶道知识,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中国茶道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四大中国茶道精神: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道”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文化: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道文化 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茶道文化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法、茶规、茶技、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茶道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涉及到建筑、音乐、舞蹈、绘画、戏曲、服饰、饮食、医药等诸多文化领域。“茶道文化是一种交际文化,是构建和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千玄室《茶之心》)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茶道发源于中国,并在邻国日本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粹,是古老的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的“四谛”: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而阴阳相调,和而五行共生,和是中庸之道,和乃“天人合一”。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大佛大道大儒三家思想杂糅的具体体现。

“静”是中国茶道灵魂能以奠立和实现的凭藉,“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是脉搏,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动和一次次颤抖。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品茶人的心灵宗教,是白开水中的人生况味,是无字书里的千言万语,是情侣眼眸的默默对视。“真”是“和”的真,“静”的真,“怡”的真。“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是八封……

5.茶文化与茶健康 篇五

茶的起源与影响

本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茶为何物; 二,茶之起源; 三,茶的影响。

我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了解茶的植物学或者生物学的含义。

从植物学或者生物学含义去理解什么是茶,可以从三个方面。第一,茶树是什么样的植物。第二,茶叶指什么。第三,茶叶中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在植物分类系统里面,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茶树的形态特征有很多方面。第一,它有三种树形:①灌木型,我们通常在生产上看到的栽培型的茶树,基本上都是灌木型的,江浙这一带绿茶产区大部分是这样。②小乔木茶型。它比灌木型稍微高一点,分枝跟主干比较明显,在广东,福建这些地方会比较多一些。还有大乔木型茶树,我们教做茶树中的巨人,可以长到几十米高,云南,西双版纳比较多。灌木型能长到1.5到3米,小乔木型3到4米,乔木型可以栽培可到五米,野生状态可以非常高。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一般看不到红色的茶树,但是在冬天零下十几度,到高山茶去看茶叶,整片都是被冻红的。茶树是木本植物,寿命几百年,经济学寿命五六十年。种在地里的茶叶60年后,产量不高或者品质不好。野生大茶树可以长到几十米,寿命上千年管理的比较好的栽培型茶树,一般在一米高左右,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一般栽的稀一些,可以长到三四米 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

茶树的形态特征:外部有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构成一个整体。它是属于高等植物,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种子是繁殖器官。它的芽可以分成顶芽和腋芽(主要是产物)不定芽。叶子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周边有锯齿,一般在16到32对之间,但是靠近基部是光滑的。第二,它有明显的主脉。主脉分出侧脉,侧脉分出细脉。第三,脉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它不通到叶缘,到三分之二时候与上面侧脉连在一起形成闭合网状系统。第四,嫩的叶背面有茸毛,它里面是鲜爽味的氨基酸含量多,很好喝叶尖的形状有四种,急尖,渐尖,钝尖,圆尖。茶叶底部形状是一样的。叶片大的可以达到二十厘米,小的只有五公分。秋冬季都能看到茶花,一般开在树上的时间是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一月份之间十一月份比较多,花的颜色是白色。它的果子熟了会落地,形状多样。茶为茶树的嫩叶和芽制成的饮料,可冷饮可热饮,冷水也可以泡茶。采茶是没有同样标准的,但是要采今年的茶叶。茶含有茶多酚-涩,咖啡因(碱)-苦,茶氨酸-鲜爽

茶的起源:产生和利用时间。茶叶原产于中国,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是茶树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人工栽培茶树,最早加工茶叶,也是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茶的祖国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理由。第一,中国西南部山茶科植物最多,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第二,中国西南部野生茶树最多。第三,中国西南部种内变异最多。第四,记载的茶文化内容最丰富,时间最早。第五,现在茶树的命名和发音跟那边有关。第六,它的生化证据。有文字记载的茶叶史有五六千年。茶的发现者。最早的记载是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最早记载种茶的是四川雅安的吴理真。他是以文字记载种茶的最早的人。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第一,生吃药用。第二,熟吃当菜。第三,烹煮饮用。第四,冲泡品饮。

茶的影响: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经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饮茶嗜好已经遍及全球,现在全世界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或者地区有三十多亿人每天都在喝茶。

第二讲

茶成分与健康

本讲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和特征性成分是哪些;第二,中国茶为什么分为六大茶类;第三,环境因子对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知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00多种,茶树鲜叶中,水分百分之七十五到七十八,干物质百分之二十二到二十五。主要有机物:蛋白质20-30,糖类20-25,茶多酚类18-36,脂类8,生物碱3-5(咖啡碱为主),有机酸3,氨基酸1-4(茶氨酸为主),色素1,维生素0.6-1.0。芳香物质0.005-0.03(百分之)。分成四个层面理解。第一,产量成分,包括蛋白质含量多少,糖类,茶多酚,脂类。这四类加起来超过的百分之九十。第二,品质成分,看比例协调性。第三,营养成分。第四,功效成分。这是最重要的。通过激活体内的酶的活性或者其他途径调节我们身体机能,可以减少或者治疗生病。

茶叶中的特征性成分。第一,它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是其他的植物含量很少或者是没有的。氨基酸含量越高,级数越高,第二,能溶解在水里。第三,我们喝进去后能对身体产生生理反应。

第一类特殊性成分是氨基酸含量越高,茶的品质越好。主要的氨基酸是茶氨酸,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茶氨酸有很多功效,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镇静作用,抗焦虑,抗抑郁。增强记忆,增强智力。有效改善女性经前综合症。有效增强肝脏排毒功能。茶氨酸最有价值的一个地方就是改善睡眠,能够镇静。六大茶里面白茶含量是最高的,安吉白茶很高,绿茶比较高,绿茶里面高山茶比较高。

第二类特殊性成分是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可可碱,茶碱。丰富的生物碱决定着茶叶对人体具有提神益思,强心利尿,消除疲劳等功能。如果每天喝茶,则精神震奋,思路敏。大有好茶一杯,精神百倍之感。咖啡碱是衡量是否是茶叶的重要标准,一般达到百分之零点一二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茶叶。咖啡碱性质,白色绢丝状结晶。易溶于热水。于120度开始升华,到180度大量升华。味苦,茶多酚能够掩盖咖啡碱的苦味。络合,冷后浑,说明有咖啡碱。咖啡碱的好处和坏处:坏处,痛风病人喝了会痛风,神经衰弱的人喝了会睡不着觉,胃不好会对胃有刺激,心脏不好的人会更加兴奋。对健康的人有很多好处。咖啡碱第一类,茶叶里提纯的叫天然咖啡因,第二类,人工合成的。主要作用,第一,医药,解热镇痛药。第二,食品,软饮料添加剂。第三,化工,绘图,复印纸,油漆等工业。第四,精神药品(毒品填充料)

茶多酚的重要性质,氧化还原性。第一,可以提供质子,能够抗氧化,我们喝茶一个目的就是人体保险,有毒物质攻击我们人体细胞时,茶叶自由基会优先与它们反应。第二,它能氧化聚合,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由单体变成聚合体,由无颜色变成红色,这就是红茶的成分。

茶叶分成六大茶类,根据颜色。第一,绿茶,绿叶绿汤。第二,黄茶,黄叶黄汤。第三,黑茶,叶色黝黑,汤色褐黄或褐红。第四,白茶,干茶茸毛多呈白色,汤色浅淡。第五,青茶(乌龙茶,不同的种类不一样),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第六,红茶,红叶红汤。

多酚氧化酶含量很多,平常不跟茶多酚反应。但是在冬天,两者之间的间隔被打通,多酚氧化酶跟茶多酚就碰到一起了,所以茶叶就变红了。绿茶要高温杀青,把多酚氧化酶灭活。绿茶叫不发酵茶,茶多酚没有被氧化,红茶叫发酵茶,青茶叫半发酵茶,黑茶和黄茶都是先做成绿茶再发酵,叫做后发酵茶,白茶是先采下来放置一段时间,叫微发酵茶。主要分类方法是看茶多酚有没有氧化,什么时候氧化。

茶叶的环境因子:温,光,水,气,土。温度,光照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与氨基酸的含量成反比。

第三讲

茶之保健作用

有三个方面:第一,茶叶防辐射作用;第二,茶多功效的理论依据;第三,茶的保健作用。

防辐射。第一,茶多酚含量多。第二,含有其他植物比较少的锰元素,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茶氨酸也有一定的功劳第三,它含有多糖,黄酮类,胡萝卜素类,有普遍抗辐射作用。茶叶相当于建设一堵墙,把辐射隔绝掉。

茶健康功效的理论依据,茶叫做万病之药。第一,茶在我国最早是做药物使用,叫茶药。第二,汉代把它当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张仲景和华佗,陈藏器,陆羽等人都在文献里记载过茶的药用功效。第三,宋代以后,茶的功效就更被重视。第四,初流入欧洲,是作为药物出售的。它的功效很多,茶里面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有很多好处,茶能够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

茶的保健功效。第一。茶的抗氧化或者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果蝇的研究。第二,能够增强免疫力。第三,茶的保护作用。第四,降低血脂。第五,美容祛斑。第六,预防肥胖。第七,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茶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让血压不升高。第八,解酒。第十,抗癌抗肿瘤。茶能抑制基因表达,调节转录因子等。

第四讲

科学饮茶

有四个方面:第一,合理选茶;第二,正确识茶;第三,科学泡茶;第四,健康饮茶。

选茶的时候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考虑茶叶的质量。第二,知道如何品鉴茶叶。第三了解茶叶怎样储存和保鲜。选茶口味很重要,安全更重要,买茶时候要注意标志。第一个标志是QS标志,一般在商场或者市场有包装的都有这个标志。第二茶叶里有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认证,原产地认证等。有机茶不施任何的化肥和农药。当前我们国家茶叶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一是感官质量。第二,少数产品的重金属超标主要是铅。第三,少数茶叶农药残留会超标,主要是花茶和乌龙茶。第四,把不是茶叶的东西加入到里面去。总体来讲,我国茶叶产品质量近20年合格率在上升。茶叶的储存。第一要密封,第二要避光,第三防异味。最常规有效的是冰箱冷藏,不能冷冻。

如何正确识茶。第一,参加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第二,可以到相关院校的茶学专业去旁听茶叶品鉴课或者审评与检验。

如何科学泡茶。泡茶第一个要讲究的就是茶具。玻璃杯-杯泡:适合名优绿茶,黄茶,白茶冲泡。紫砂壶-壶泡:适合乌龙茶,普洱茶,红茶冲泡。瓷盖碗:盖碗泡:适合各类茶冲泡。第二,水质。要求干净,清洁,没有异味,就是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温的高低也会影响茶叶的功效与口感。嫩的水温低一些,老的高一些。3克茶叶可以到180~200毫升水,一比六十到一比七十之间。一般杯泡的泡个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乌龙茶后面泡的时间比前面要相对久一些。一般的茶都是泡三次,乌龙茶可以泡四五次,普洱茶一般由个人口味决定。泡茶敬茶一般七八分满就可以了。

健康饮茶,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工作性质,生活环境以及季节有所选择,多茶类,多品种地域领略各种茶。第一,看茶喝茶。第二,看人饮茶。第三,看时饮茶。第四,饮茶贴士。

茶类品性,极凉:苦丁茶。凉性:绿茶,黄茶,白茶普洱生茶(新),轻发酵乌龙茶。中性:中发酵乌龙茶。温性:黑茶,红茶,重发酵乌龙茶。平和类的人什么茶都能喝,气虚质不能喝高咖啡因的茶和凉性茶,一般要喝熟的普洱茶,中度发酵以上的乌龙茶,阳虚质的人适合喝红茶,黑茶,重发酵乌龙茶,少饮绿茶,黄茶,不饮苦丁茶。健康喝茶,看时喝茶。随着季节的变化喝的茶也是不同的。茶只能为一种健康的天然饮品,而不能代替药物,通过喝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身体和精神更加健康,愉悦。忌空腹喝茶,忌睡前饮茶,忌喝隔夜茶。

第五讲

茶的鉴赏与评定

三个方面:第一,茶的色,香,味,形;第二,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第三,茶叶感官质量鉴定结果的评判。

茶叶的色泽分干茶色泽,茶汤的色泽与叶底的色泽。色泽是鲜叶内含物质及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总反应。茶叶色泽茶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分辨品质优次的重要因子,是茶叶主要品质特征之一。

鲜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色泽的基础物质,主要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前三种属脂溶性色素与干茶和叶底色泽有关,后两种属水溶性色素与汤色有关。

影响色泽的主要因素。第一,加工工艺与技术。工艺:六大工艺,形成了六种不同色泽的产品。

加工技术:绿茶的杀青方式和温度,红茶的发酵程度,乌龙茶的摇青程度,普洱茶的陈化时间等等。第二,鲜叶,品种,环境,栽培技术有关,主要是品种。

茶的汤色,茶汤是消费者欣赏茶的主要内容,也是质量评判的主要因子。茶多酚的酶性氧化会变红,非酶性氧化会变黄。茶汤的颜色和冲泡用水的pH值,矿物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系。叶底的色泽,指泡开后茶叶呈现出的颜色。

第二,茶叶香气。鲜叶的芳香物质是形成茶叶香气的基础物质。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极少,到它的种类很多,有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酯类和含氮化合物等。

第三,茶的滋味。茶的主要价值体现在茶汤中对人体有利的含量的成分的多少。其次是滋味当中有味的物质组成的比例适不适合消费者的要求。形象红茶和绿茶滋味的主要物质有,茶多酚及其氧化物,氨基酸,咖啡碱,糖类和果胶物质等。鲜叶是味道的物质基础。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鲜味物质为氨基酸类,甜醇味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苦味物质有咖啡碱。另外一个因素是加工。

第四个方面,形状。茶叶的形状是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成干茶的形状和叶底的形状。茶叶的形状除了品种和栽培方式之外主要是受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影响。

名优绿茶的丰富造型。第一,卷曲形。第二,扁平型。第三,针型(月牙形)。第四,花朵型。第五,盘花浑圆型。第六,人工造型茶。各种茶类的造型。第一,大宗绿茶:眉茶,珠茶,蒸青,炒青,烘青等。第二红茶:祁红功夫茶,滇红功夫茶,小种红茶,红碎茶等。乌龙茶,铁观音,凤凰单枞,大红袍是揉碾的,属于条形。铁观音是包揉的,属于颗粒型。白茶自然形状是单芽的。

茶叶的品鉴方法。专业的实验室环境要求要很舒适,这样评出的结果比较准。第一,审评因子:干看外观,包括形状,色泽,整碎,净度。湿评内质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第二,茶叶鉴定应先评内质,后评外形。内质先评汤色,次热评香气,温评香气,再评滋味,冷评香气,最后评叶底。内质,需用一百度的水去冲泡二到五分钟,因为茶的某些缺陷在一百度下才能确定显示出来。汤色,好的茶是透亮的,越差的越混浊。香气主要是评香气的高低,纯异,然后是香型,最后是冷评持久性。不同的茶香气是不一样的,绿茶有嫩香,清鲜,花香,红茶是比较甜香的,乌龙茶是各种各样的花香,普洱茶是陈香黄茶是甜香。内质,就是评论叶底,根据叶底的嫩度,匀度及色泽评定优次,有爆点,红梗红叶则扣分。审评结果,第一,定个等级,有一个定好的参照标准样品。第二,判断,判断差距按八因子,七档制进行。第三,计分。

第六讲

茶食品与健康

第一,三个关键词:茶,健康,食品;第二,六大茶类的功能及保健品的开发;第三,系列茶食品。

茶代表着108,也可以说是今年二十,明天十八。饮茶有益于长寿有益于健康和美丽。茶也可以理解为草和木中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茶里面的茶氨酸有健身益智的功效,而茶叶本身来说,泡茶的绿叶飘飘的场景也会在夏天时候让人觉得心静,这个是精神层面的好处。茶是食药同源的食品,我们可以把茶融入食品的每一个方面。

红茶和绿茶的保健功能。第一,预防心血管疾病。第二,降脂作用。第三,预防癌症。第四,防治糖尿病。第五,预防帕金森症。第六,有利于骨骼健康。第七,预防肠胃疾病。第八,预防口腔疾病。第九,预防流感,SARS和艾滋病。第十,缓解皮肤疾病和过敏。乌龙茶的保健功能。第一,减肥:对单纯性肥胖的102例经乌龙茶治疗后,其减肥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六十四。第二,美容作用:21-55岁的健康女性,每人每天饮用乌龙茶4克,连续饮用8周,面部皮脂的中性脂肪量减少百分之十七。保水率从百分之九十四提高到百分之129。第三,降压降脂,抗突变抗肿瘤等效果。白茶主要产于福建,它加工简单,是最接近鲜叶成分的。第一,可以抗菌,比如抑制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对肺炎和龋齿的细菌具有抗菌效果。第二,具有解毒,退热,降火等神效。第三,2009年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有限公司认为白茶中自然生成的化学物质能分解脂肪细胞,并阻止新的脂肪细胞形成,防治肥胖症。黑茶。第一,经发酵后的紧压茶中有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发酵绿茶,和茶多酚类化合物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人体肠胃道功能。第二,黑茶具有良好的降脂减肥效果。黄茶。第一,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第二,黄茶对有害菌的抑制效果大于红碎茶,乌龙茶,黑茶。第三,可以提神,助消化,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茶多酚类产品含有茶多酚等有效成分,能促进代谢,减少脂肪积累,同时能抑制脂肪的吸收,还能与脂类直接结合并经粪便排除体外,达到减肥的功效。茶黄素具有比茶多酚更强的抗氧化性能和保健功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突出功效。抗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凝,自由基过多,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功能低下这七大危险因子,将成为安全可靠的根本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一代绿色理想药物。茶黄素可以很好的控制人体里过多自由基的产生。茶氨酸是一种N乙基谷氨酰胺,它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就是改善睡眠。如果口服茶氨酸,三十分钟后就可以很好的睡眠。

茶叶在食品中的应用。功能上分,第一,扛油脂氧化。第二,杀菌保鲜。第三,着色。第四,营养补充。第五,改善食品风味。形式上分,第一,原茶。第二,物理形状改变。第三,提取物。后两种是吃茶。茶叶里面有很多茶多酚,维C,这些都是抗氧化剂,加入食物中可以使食物保质期延长,可以杀菌。茶味还是种天然的色素。还可以作为营养补充。再就是改善食品的风味。超微茶粉是用新鲜的茶叶,通过蒸汽杀青,干燥,在低温下超微粉碎或者是碾磨变成茶粉,茶粉里面有膳食纤维,平常泡不出来的,在茶粉里可以吸收。

第七讲

中华茶艺展示

第一套茶艺:名优绿茶玻璃杯冲泡法

玻璃杯是目前普遍用到的红绿花茶的冲泡工具。玻璃器具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且其透明,不容易吸香,用其泡茶可以使茶之清香,嫩香充分显露出来,也便于我们欣赏茶芽形态和茶汤颜色。由于不同绿茶的条索形状跟紧结度不同,使得芽叶在水中沉降速度不一样,可分别用上投,中投,下投法三种冲泡手法演示。第一种,上投法。现在杯中加水到七分满,再将茶叶投入,这种方法适用于冲泡细嫩毫多的茶叶,像径山香茗,祁连山云雾等。第二种叫中投法,先在杯中加入半杯水,然后投茶,等到茶叶舒展再加水到七分满。中投法适用于冲泡针型茶。第三种,下投法。先放茶叶然后加入少量水进行浸润泡。浸润泡以后再加水到七分满,这种方法适用于冲泡一般的绿茶,尤其是扁形绿茶。

玻璃杯冲泡法共有12个步骤。第一,备具,三只玻璃杯是倒三角形放在茶盘的前半部分,茶盘前排最中间摆放茶叶罐左下角置水盂,用于倒废水。中下方置茶巾及茶荷,右下角放水壶。第二步,备水,好茶配好水。第三步,布具,先用双手把水壶,水盂端到茶盘右侧桌面,然后将茶巾放到水盂后方或茶盘右下角。将盘中左上角的杯及托盘移到盘左下角,使三只玻璃杯形成一条斜线。然后把茶罐拿到茶盘左侧上端,最后按从右到左的顺序,把三个茶杯翻正。第四步,赏茶。取茶置于茶荷,一杯三克左右,观其形态。第五步,温杯,用开水把茶杯温热,提升玻璃杯温度,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便于观赏,还可以去异味。用右手握住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双手做逆时针转动,杯沿依次向后,右,前,左,后,扶正的顺序回旋,再将开水倒入水盂中。第六步是置茶。顺序从右到左。第七步,浸润泡。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入少量开水,把茶叶浸没。促使可溶性物质析出时间一般在20-60秒之间。第八步摇香。第九步,冲泡。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高充低斟,冲水至七分满。第十,奉茶,这是一个宾主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客人用茶。礼毕,则奉茶者回到台上与客人同饮。第十一步,品饮。泡茶者和客人先闻其茶香,观其汤色,品其滋味,观其叶底,饮入。最后一步收具。奉茶以后将不用的茶具收回,顺序跟布具相反。收具选择是先左后右,前低后高,当客人的茶喝到三分之一左右,要给他加水,加几次随客人要求,一般是二到三次。

第二套茶艺,花茶盖碗冲泡法。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间有碗的茶具,俗称三茶碗,适合各类茶冲泡。第一,备具。第二,备水。第三,布具。第四,赏茶。第五,温具。第六,置茶。第七,浸润泡。一般半分钟到一分钟。第八步,摇香。第九步,冲泡。第十步,奉茶。第十一步,品茗。女士双手捧盖碗,用盖去其浮质。第十二步,收具。盖碗茶有聚香的特点。

第三套,乌龙茶紫砂壶冲泡法。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香性,保温性,泡茶不夺茶的真香,而且没有熟汤味,壶的手感温润,适合乌龙茶,普洱茶等的冲泡。台式冲泡乌龙茶,共有十四个步骤。第一,备具。第二是备水,需要沸水。第三,布具。第四,赏茶。第五,温茶壶和茶杯。第六,置茶。第七步,温润泡。第八,冲泡。第九,刮沫淋壶,左手拿紫砂壶盖刮去表面的白色泡沫,复位以后,淋壶一圈再把盖子加上,以保持紫砂壶壶温。第十,洗杯。十一,出茶。第十二步,奉茶。十三,品茗。十四,收具。紫砂壶冲泡特点有茶具小巧,投茶量多,汤具淋壶,沸水冲泡的特点。

第八讲

中国茶文化与茶产业

第一,中国茶产业;第二,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家,产值一千亿左右。世界上最大的四个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肯尼亚是出口最多的,中国第二。在我国茶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第一是福云南,第二是四川,第三是福建,湖南第八。中国绿茶产业最多,第二是乌龙茶。中国茶产业的增长非常迅速,从01-09每年增加两百个亿。从02年开始,第二,第三产业开始发展迅速,09年第二产业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同时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第一个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第二,种植加工水平和质量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第三,名优茶的发展迷失了方向。解决方法,第一,稳定面积。第二,促进消费。第三,增加出口。第四,扩大和深化茶叶深加工。

茶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包括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它由茶饮,茶俗,茶礼,茶艺,茶道五个层面构架而成。茶饮是物质文化层,茶俗、茶礼、茶艺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层,茶道则是精神方面的。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第一,茶与个人,茶最宜精行俭得之人。第二,茶与社会,中国茶得,茶为国饮,打造和谐社会。第三,茶与世界,世界和平,天下来同,茶和天下。

6.有关茶文化的作文:茶菊花 篇六

菊花茶分为:怀菊、亳菊、金丝皇菊、贡菊……

我拿了一个被压得扁扁的干菊花,仔细看菊花整齐的压成一排,像一把金黄色的小扇子。摸上去花朵硬硬的,把它放在桌子上就像一块黄色的鹅卵石。这时,我想到了就有菊花的过去,她也许就在花园中与月季、玫瑰比美;也许之前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孤影自怜;也许他就在一个石头的缝隙中顽强的生长着。他被采摘以后经过浸泡、晾晒、烘干才到达我们的手中……

要泡茶了,老师从一个盒子中拿出了许多花花绿绿的杯子。把菊花放进杯子中,又拿着水壶小心翼翼的将滚烫的水注入杯中。菊花像皮球一样在水里滚动。过了一会儿,水慢慢的变成了黄色,菊花也展开了,仿佛有了新的生机。花瓣上还有好多晶莹剔透的小气泡。我凑到杯子前闻到了菊花清新的味道。慢慢的喝一口,品一品,菊花甘甜的味道在口中久久没有散去……

7.茶承载的跨文化传播 篇七

一、茶是中国浓

茶起源于中国, 历史悠久,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阶段。唐人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茶具的选择、用水以及如何品饮, 形成了品茗艺术。唐代皇室设茶宴;黎民百姓以茶待客、以茶解渴;寺院僧侣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 赋予茶“三德”;唐代文人隐士品茗评水, 吟茶诗、作茶画, 以茶喻人、以茶明志、以茶抒情, 使茶有了精神层面的文化高度。茶叶“兴于唐, 盛于宋”的说法。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饮茶法上的改变, 茶的高度普及以及街市和茶肆文化的繁荣。宋代用点茶法来代替唐代的煎茶法, 更加注重品鉴茶汤的色泽, 追求茶的真香、真味。到宋代, 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茶文化到了元代, 进入了过渡阶段。虽然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方面没有十足的发展进度, 但在饮茶法方面却进一步走向了成熟, 采用了简单的“清饮”的方式。这种纯粹的饮茶方式, 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方式, 到了明代, 就发展成为了“泡茶”这种方式, 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品质

最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就是茶精神文化。中国的茶精神文化是儒、释、道三股精神力量集结而成的, 这就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独到之处。

1.茶文化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兴起和沉淀, 是两者的品质相通、志同而道合所造就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就是“仁”, 它追求的是“和”“大同”, 即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茶, 行品温厚, 不浓不烈, 茶香、茶味和茶境的调和, 正是“和”的表现。儒家思想中, “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茶文化之中。茶有芳香, 却香味寡淡, 不浓不郁。儒家重“礼”,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 也讲究茶制。茶艺中, 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礼制, 敬重宾客。儒家也有“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的好客情怀, 因此, 自古客来敬茶, 便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正所谓“半壁山房贷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以茶会友, 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儒家思想和中国茶文化最契合之处就是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培养。“克己复礼”便为“仁”。“克己”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慎独”。与这种表里如一的自觉思想相得益彰的便是“自省”思想。饮茶便是一个慎独和内省的过程。待客散尽, 撇开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点一盏幽灯, 泡一壶清茶, 自审一日之行是否有不得当之处。茶香清幽, 可让人宁神;茶味清淡又略带清苦, 可让人静气。在独处之时, 排除私心杂念, 净化灵魂。在品茗之余, 是内心的自省, “流华净肌骨, 疏沦涤心愿”, 饮茶不仅可以洁净肌肤、身骨, 而且重要的是净化内心世界。

2.茶文化和道家思想

中国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茶道, 既然离不开“道”。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同样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道家的第一原则便是“自然”。茶文化中体现的道家“自然”之法则在于茶体自然和茶境自然。所谓的茶体自然, 首先茶本身便是自然之物, 到了茶文化后期, 茶叶只是经过简单的润泡, 依旧保留其自然的本貌。在润泡茶叶之时, 皆可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沸水的场景, 也体现了茶文化的自然观。最后, 饮茶的同时, 要观茶色, 听茶声, 这便成了感受自然的一个重要契机。茶境自然, 古代茶人多喜选择一些山谷丛林的幽静之地, 聆听溪水潺潺, 感受清风拂面的自然之感, 以达到让心灵回到最初的状态, 返璞归真。道家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无为”, 讲求的就是与世无争。古代爱茶、嗜茶之人, 多为高士、山人、幽人, 他们一方面想要使自己的才学有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都不屑于功名利禄, 只求回归自然, 放纵悠然而自得。道家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虚其心”, 去除心中的念想, 不去想凡尘杂事, 真正体验生命的乐趣。饮茶之人常将自己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中, 使心归于平静, 一人独自品茶。当茶净肌骨之时, 同样也洗涤了心灵。因此, 中国的茶道文化是用茶来创造一种境界, 用茶来平衡自己的心境。

3.茶有佛缘

茶有佛缘, 是因为茶的清净纯洁的内在品质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交相辉映。佛教历来推崇饮茶, 有“茶禅一味”之说。禅和茶的结合点就在于禅定———这个禅门的最基本功夫。而茶有凝神静气的功效, 因此, 僧人们便把茶作为禅修的工序之一。禅宗所有的道理都集结于一个字, 便是“悟”, 即对本性真心的自悟。中国的佛教禅宗以顿悟的领悟方式来理解万事万物。当茶与顿悟结合起来, 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文化形式———禅茶文化。茶带给佛教徒的不仅是止渴解倦, 而且茶能静心解闷, 有乐趣又有节制。寺院僧人在泡茶和饮茶中, 净化心灵, 解除心中的烦闷和不解, 体会的是佛禅的禅宗历来强调自身的领悟, 主张所谓有即是无, 无即是有, 教人心胸宽阔。所以僧侣们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 把禅的哲学思想与茶文化结合起来。

三、日本茶道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茶文化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冲击和融合而形成的, 但影响日本茶道文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佛禅。

日本的茶道与佛禅结缘, 是和茶在日本的传播方式是分不开的。最早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喝茶的, 也是僧人。据姜天喜的介绍, 日本著名的学问僧人永忠大师入唐求法, 将中国的饮茶习俗介绍到了日本。南宋初年, 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将茶种带回日本后, 还把中国宋代的饮茶方式和方法带到了日本, 这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荣西后来也被奉为日本的茶祖。随着宋朝的结束, 中日两国之间互通减少, 中日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休的弟子村田珠光从禅宗的世界里, 发现并确信一味清净、法喜禅悦之境才是茶的理想所在, 提出了“茶禅一味”的思想。从此开始, 日本人的情趣开始融于茶事, 以精神为主的素朴茶事开始流行。而日本茶道真正的集大成者便是千利休。经过他的改革, 日本饮茶方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单纯的点茶饮茶, 逐渐升华为具有宗教审美意境、静心清魂的茶道。千利休把源自中国的佛教禅学思想的“和敬清寂”看做是茶道的真谛:怀一颗温和之心, 互相有礼有节、尊敬谦恭真诚交往, 感受茶事中恬静的气氛。此外, “独坐观念”也是茶道思想的一个主要概念。客人走后, 主人独自坐在茶室里“静思”、“熟思”, 回味当日的茶事, 又可涌起一股充实感。就这样日本的茶道形成了民族特色和风格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四、独特的英国茶文化

英国并不产茶, 但却是世界上人均饮茶量最大的国家。英国的饮茶史开始于17世纪。真正促进英国饮茶生活化的是英国皇室。1662年, 人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当时的英王查理二世, 带去了221磅的红茶和精美的茶具。从此, 饮茶风尚在英国王室传播开来, 英国的茶文化开始和皇室挂上钩了。而创造出下午茶的便是19世纪40年代, 英国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 为了打发午饭和晚饭之间的空闲时间而发明出来的节目。自此, 英国的下午茶开始广泛流行开来。

英式下午茶是真正意义上英国茶文化的载体, 是英国人典雅生活的象征, 是英国饮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代表了一种格调, 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中国的茶和茶文化传入英国后, 已经撇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内隐、含蓄的品质,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由于茶在英国传播是从皇室贵族传播开来的, 又因茶叶起初在英国的价格昂贵, 同时从中国进口来的茶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因此, 英国茶文化成为了一种物质消费, 一种奢华的生活享受。如今, 英国的茶让整个国家的时间在每天下午四点停止, 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 择一处颇有情调的咖啡屋, 看着杯中茶和奶巧妙融合, 品着精致的下午茶点, 舒服地坐在沙发上, 享受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

五、茶文化的跨文化互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互联网的开启, 让中国人开始更容易地接触世界。最初从中国流传出去的茶文化, 在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独立个体的茶文化。这些独特的茶文化同时也随着文化间的相互交流, 开始反哺其母体———中国茶。

当代中国, 一些崇尚自然、修禅养性的雅士们, 为了体会禅茶中更深层次的清寂, 开始去日本学习日本茶道。一些城市和地区, 开始出现日本茶道馆, 慕名前来学习日本茶道的中国人也络绎不绝。也许是城市喧嚣,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 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日本茶道, 来到这简约的茶室, 通过严格而又自然的茶道工序来寻求内心的那一份恬静。同时, 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原本不再流行的宋代点茶法又开始流行开了。虽然这种点茶法在泡茶、饮茶中不多见, 但中国人开始学习日本, 将茶研磨成茶粉, 用它来制作甜品, 或许可以这么说, “吃茶”又在中国流传开来。这就是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 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包容性的体现。

中国的茶改变了英国的文化, 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今天, 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 追求时尚的人群开始了解和喜欢下午茶。茶, 带着英伦风情回到了故乡———中国。一些外商餐饮品牌以及一些星级酒店开始推出英式下午茶;在北京、上海等地还相继出现了英国下午茶茶室, 很受中国人欢迎。当中国社会高速发展, 人们开始对这个节奏感到忧虑的时候, 他们需要在这个烦闷的城市中, 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中国人喜欢下午茶, 并不是喜欢茶的味道, 而是与下午茶文化相关的生活方式。一杯红茶, 一缕午后的阳光, 可以让忙碌的脚步慢下来。撇开繁杂的茶艺程序, 中国不少年轻人选择了英式下午茶轻松的氛围。

六、结语

世界的茶, 起源于中国, 却发展在世界各地。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达到高潮, 从亚洲到非洲, 茶在所有适宜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而茶文化的包容性, 更让茶在不同国度, 不同种族, 不同文化的人手中, 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茶, 承载着各自的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1]王松能.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思想[J], 中国茶叶, 2009 (8) .

[2]袁媛.茶文化负载词之跨文化重构[J], 鸡西大学学报, 2011 (10) .

[3]刘俊力.漫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 茶叶通讯, 2004.

[4]王玲.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 北京社会科学, 1992 (2) .

[5]包大明.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 兰台世界, 2013 (10) .

[6]罗国中,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J], 四川外语学院 (学报) , 1997 (63) .

[7]姜天喜.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8]周卓鹏.浅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9]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7 (5) .

[10]胡长春.道教与中国茶文化, 农业考古, 2006 (5) .

[11]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史林, 1995 (3) .

8.岭南文化与岭南茶 篇八

人远离了长期生活的本土,总会思乡。有同事说那是异乡的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这话说得很俏皮,不过,说“吃在广东”,那真是名副其实。所以尽管自己很挑剔,但对岭南的吃还是无话可说的。能引起我思乡的只是茶,江南莺飞草长的季节,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可在岭南只能看着无穷的雨季叹气,让无限的春光从心底流过。

中国人的饮茶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而史籍中关于茶的记载却不多,在话本《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安石要东坡从长江上游汲水,东坡汲了下游的水,烹茶时被安石看破,荆公是深谙此道的。东坡还留下了煎茶的心得,如“蟹眼”之类,可见宋人就开始饮茶了。不过《水浒》里,王婆所卖的茶和现在完全不同,那酽酽的一盏只能算是迷魂汤,其实古代茶汤本来就不分。《金瓶梅》里的茶,也大多是这样的汤。内置姜,酸梅以及果品,那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难以想象。不过,让西门庆这种人来品清茶,也着实难为他了。

饮茶是件高雅的事情,《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写得实在是好。人是丽人,舍是精舍,具是名具,水是陈年梅花上收的雪,茶是名品老君眉。光看这些就让人心向往之。最难得的是作者揣摩小儿女的锦心绣口,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的杯子,就不要了。可是“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小儿女的心态历历在目。记得小时候有喜欢的女老师家访,走后,自己忍不住去闻闻她喝过茶杯的味道,心理如出一辙。妙玉以“槛外人”送宝玉生日礼,宝玉踏雪讨梅花。和栊翠庵品茶是值得玩味的三件事。

曹雪芹还借妙玉之口,对饮茶作了精辟评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茶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是直接烘制,不发酵;乌龙是半发酵,铁观音是其中代表;红茶是全发酵,名品有滇红、祁门红茶和锡兰红茶。此外尚有沱茶、普洱茶等,国外还有用植物叶子制成的茶叶,味道怪怪的。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绿茶以当年新茶味道最好,雨前茶常一旗一枪,尤为难得。绿茶中的名品是龙井,那茶叶在杯中根根直立。不过,龙井在杭州也就出在狮峰那一块,产量极少。现在浙江的茶叶大都冠以龙井的名字,多名不副实了。绿茶中另一名品是碧螺春,喝时用粗瓷大碗,茶味特佳。此外,安徽也多名茶,毛峰猴魁价格也不菲。近年来,有人开始崇尚喝野茶,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

饮茶既然是雅人们干的事,如何喝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周作人说喝茶当在江村,在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我无由地觉得应该是在微雨下的江村。不过,这样的喝法实在是太挑剔了,去江村不易,清泉同样难得,再能有几个雅客更是登天的事,况在现今这样浮躁的气氛下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又能有几人?

饮茶的风俗因地而异,岭南的早茶很负盛名,其实和品茶水几无干系。点心花样百出,而且很油腻,茶多为乌龙,铁观音,完全是用来洗涤肠胃。成了点缀品。当地的老人习惯早起上酒店喝早茶,看报纸,往往能消磨一个上午。多年来南风北渐,内地人做生意也谈到了早茶桌上。有好茶之风的地方很多,四川遍布茶馆,可惜我没去过,不知道风俗如何,但我去过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那里盛行喝功夫茶,茶特酽,三杯下肚,人可微曛。功夫茶多用铁观音,安溪出产最为有名,当地嗜茶如风,有因喝茶而倾家荡产者。近年台湾出产的冻顶乌龙味道也不错,连我一向排斥红茶的也喜欢它的味道。

洋人多不能领略茶的个中三味,这大概又和文化扯上了边。茶叶的出口可能始于明清。据说英国人起初是把茶叶放水煎炒,倒掉茶汁,只吃茶叶。Gissing的《四季随笔》里说到英国家庭下午茶,红茶和黄油面包共享,是冬日的最大乐事。对此,东方人可能不以为然。日本的茶道很有名,但太过形式化,搞得有点过了火。近年在国内一些大都市也有类似的茶艺馆,器具精美,手续繁杂,用绝色少女献艺,当表演看还行,茶味不见出色。日本的煎茶,喜欢把绿茶研成末,初喝风味别致。喝多了觉得还是新鲜绿茶好。

9.茶阳镇中心小学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篇九

2014——2018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扎实推进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精心做事、诚实做人”;校训“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校风“文明、求真、博学、创新”; 教风“敬岗爱生、正己奉献”;学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二)环境文化建设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工作,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板报栏、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走廊、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功能室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在学校主要部位设立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三)活动文化建设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四)课堂文化建设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四、加强领导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组长:饶良强

成员:钟志朋、郑子舟、卢添裕、陈万华、曾文彬、江剑生。

2、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五、具体规划

(一)2014年3月——2015年3月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乱涂乱画乱刻乱丢乱摘乱踩及蛛网、浮尘等现象,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逐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建设绿色学校和环保校园。

(3)创设利用好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户外条幅、黑板报、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4)开展好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歌、“四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宣传释义工作,让校园已有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5)加强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建设,布置规范合理、整洁、大方、典雅,富有教育意义。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规范执行升降国旗制度,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

(2)规范“两操及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一同运动,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大课间活动的相关设施与场所的建设及管理落实到位。

(3)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和学生的评选和榜样激励教育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1)积极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塑造儒雅形象;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方案并实施考评;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同时切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有计划开展关爱生命、感恩教育等活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专题教育活动。(3)开展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要制度化,涉及面要广且学生要达到一定参与率。

(4)定期开展主题班队会。(5)人人会唱校歌。

(二)2015年4月——2016年3月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2)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悬挂《名人画像》;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3)更新部分陈旧的露天文化设施。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建设好图书室、阅览室、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管理落实要到位,内容要定期更换。(2)精心组织学期总结会、重大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3、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1)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4)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三)2016年4月——2017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公示栏等。(3)继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修养。

(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5)充分发挥少队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少队活动。

(四)2017年4月——2018年3月

(1)进一步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2)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在校园内的树上挂树牌,并介绍相关知识。(3)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并且形成制度。

(4)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建立教师成长档案。(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

10.陆羽对中国茶诗的贡献 篇十

时间: 2008-02-14 16:27:17 来源:天门政府网

摘要:《茶经》构思时作者的诗情投入。理论条文的诗化处理。茶事事象增加了茶诗的意境。中国茶诗的首倡人。中国茶诗 的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

《茶经》中的诗意美凡作诗不能依情说情,这是虚情;而要托物寄情,借景抒情,感事生情。世间万物有的可生情,有的却不能生情,如枯木死灰,情无从生发。《茶经》本来是讲茶的源流,茶的名称,茶的种植栽培,茶的采制,是叫人们如何科学种茶,获得优良茶叶,以便茶农增加收成,卖出更多的钱。陆羽因为具备诗人气质,把许多茶事活动写得很美,富有艺术情趣创造出许多诗美的语言。诗人们将它信手拈出,就可化为诗的篇章。《茶经》在“茶之源”中描述茶的品质时用了“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叶卷上,叶舒次。”写得色彩纷呈。这些都可直接入诗。在描写早春茶芽时,用了“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还用了“三枝四枝五枝”。语言平淡,但准确传神。描写茶汤的千万状,如“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封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者,轮菌然,轻若飊拂水者,涵澹然。”这里语言色调柔和,化静为动,动静相映,把不动的茶叶写活了。《茶经》中在描写煮沸的茶沬运动创造了很多新鲜比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联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这些明丽的茶语,为历代茶诗人取用。《茶经》创造了许多新的事象。茶事事象为茶诗增加了新的媒介,也即是增加了茶诗外质,便于诗人歌吟。陆羽因生于底层,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鱼梁村寨。他的低賤出身,使他容易与普通茶农接近,和他们一块儿采茶共话茶事,知道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求。他曾是佛门奇僧,又能接近许多释道朋友。他情调娴雅,文采风流,又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于各方人士的生活情趣都有深切的了解。在他立志创立诗化茶饮时,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新的事象。这些事象也都充满诗情画意。请看如下这几方面:采茶工具、煎煮的器物、饮茶方法(含煎茶用水,茶店里的有关茶事挂图)。凡涉及到的采制工具和品饮器物他几乎都进行改良和重新设计制作。陆羽那时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从制作最简单的工具开始,就能从自己的产品中感受到美。随着有独立艺术价值艺术品的出现,人们把美的属性和艺术联系一起了,一切人工美也都是艺术美。唐玄宗朝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诸如绘画、雕塑、以及建筑宏构,佛寺壁画,都有最新的成就。并自觉地将外来艺术溶合在民族艺术里,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艺术。并出现了像吴道子这样的一些大画家,将气韵神思等许多品论诗文的审美要求融入绘画之中。唐朝,在中国画的诸多方面有许多新的突破。在工艺方面,唐代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了古波斯等国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兼收异域风采又不失自己的情调的瓷器审美特征。并呈现了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并行发展的趋势。被称之为南青北白。后经瓷器艺人摸索绘彩也能出其它花色。在制胎上还可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成为唐代时代风貌。陆羽为了将茶事活动诗化,自觉吸收了各种艺术品类的新成就,把它用在自己的茶饮革新上。他设计了种叫籝的竹笼,用竹筐编织,就像现在鄂西妇女背的竹篓,采茶姑娘背在身后,便于双手采摘。在茶叶加工上,他还设计了一种特制砧板台,取名叫”承“,要求用石头做;如果没有石头,可以用槐木,或桑木但半截要埋在土里。他还设计了一种叫焙的烤灶,挖宽二尺,五深二尺的坑,上作短墙,用泥砌。上面立着用木做的架子,名叫棧。分上下二层,能上能下,用来烘干茶。像这样的工具一共有二十多种。这些工具外型美,既有实用价值,也装饰了采茶姑娘和茶乡外景,后来也都被茶诗人用来作为歌吟题材。以上这些可说是为那些普通采茶人作的。这些美的事象和野外风光紧紧相联,自成一体,有自然淳朴之美。在茶的烹煎器具创制上,好像是为那些上层贵族和文人雅士设计的。在设计上注重富丽典雅。材料贵重,如金、银、玉石。花纹繁复。使那些审美主体能亲身感知到美。比如一只烹茶的风炉就别具匠心的为造物赋形。风炉,用铜和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炉壁厚三分,炉口的边缘宽九分,让六分宽的炉也在炉壁内方,把泥巴抺于炉膛。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籀文,共有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九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共六个字的籀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羮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羮陆氏茶“。把隔板放在里面。共三格,一格上画一只野鸡图形(属火)画一离卦。另一格画只彪,彪属风,画一巽卦。再一格画条鱼,鱼属水虫,画一坎卦。”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锻成的,也有用泥做的。另又用一个接受灰烬的铁盘叫“灰承”,有三只脚,托住炉子。一只风炉有这许多讲究,可见他艺术匠心多细。《茶经》中在介绍盛水用具时引用了一首古茶诗。瓢,又叫栖;杓,把瓠瓜剖开割成;或是用树木做挖成。晋朝杜育的《荈赋》说“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瓢身薄,把短。余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个道士对他说:“我是丹邱子,希望你改天把瓯,牺中多盛茶送点我喝。”牺,就是木杓。现在常用的以梨木挖成。这是陆羽在撰写《茶经》时不忘用诗做参照。在选用茶碗上,他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越瓷白而茶色丹,邢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观察是何等细致。诸如茶碾,茶臼,捣杵。进入皇宫后,有的改用金、银、玉等材料做,更提高了它的品位。为了方便旅游,便于一些诗人们在郊外篝火野炊,在山外湖边郊游,增加情趣,设计了一种叫“都篮”的工具,可放进所有器具。要是将所有精心制作的茶具放在一起,真可说琳琅满目,古香古色,像走进了一个古玩店。如果将它摆进京都长安一个贵妇室中,红炉丽火,香雾氤氲,假如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躺在贵妇榻上,一位传茗的丫环,为她供水烹茶,屏风上画着写有茶诗的古籀文字,以及用素绢或四幅或六幅书写的《茶经》文字陈诸座隅,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茶情和诗意的图画。这里就引苏轼一首茶诗来见一斑。“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淺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这是北宋大诗人一首记梦的诗,也就是他在梦中参加了一次品茶活动。可见这位大诗人多么迷恋品茶和斗茶的游戏,诗写得多美,并连用陆羽在《茶经》中设计的三种茶的事象。即红焙(炉火),淺瓯(茶碗)龙团小碾(碾茶饼)使这首茶诗弥漫着茶的色香味。

陆羽是中国茶诗的首倡人、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1.中国茶诗的首倡人

中国茶诗的起源应该是产茶区人民口头传唱的茶歌,反映茶农自己的茶事劳动,夸饰本茶区的名茶。这样的歌,生生不息,口耳相传,世代不绝。可是真正让茶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这还是陆羽的首倡。他在《茶经·七之事》里收集了唐以前的分散在一些诗文旧集中的零星茶诗,约有七、八首,这就是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傅巽的《七诲》,孙楚的《歌》,王微的《杂诗》,杜毓的《荈赋》……,另外还有一些断句。想唐时,信息不通畅,印刷术不发达,出版物不多。一个寒士,到那里去弄到上百种典籍,在微弱的灯光下查找。有几首长诗到结尾才出现一联有关茗与茶的文字,还要把它分析,评估,然后撷取下来,又另订诗题辑录在自己的集子里。比自己写一首茶诗下的功夫要多,可是他乐意做。这几首诗由于陆羽首次发现,用它作为探讨茶的旁证,以及茶的起源沿革,被世代研究茶的人所引用,让尘封了的旧诗,又有了鲜活的生命。这些茶诗有的夸耀地方名产,有的保存古时茶饮方法,有的则是为少妇的借茶遣怀。成为写作茶诗的借鉴。这难道不叫首倡吧?

2.中国茶诗的开拓者陆羽的传奇身世,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竞陵野老,诗茶一生。”他在事业上成功的是茶,一部《茶经》,使中国的茶饮走向世界,使全人类受惠。可他自己精神的追求却永远是诗。作为茶诗的拓宽者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

A.创设了新的茶事事象为茶诗写作在题材上提供了许多新媒介。我国古典诗歌最盛行、成就最高的唐代,诗人们也无不为诗的题材写尽而苦恼。上万首唐人绝句:送别、怀旧、冶游约居一半;再就是边塞争战,宫女春怨,以及战争中劳苦大众生离死别。有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得不去涉猎新题材。《茶经》一出,一时洛阳纸贵。而陆羽早就因“诗化茶饮”的开创,名声籍籍。在诗林中,朝野上下,新交故知不少。于是诗人们无不拥经展卷,将那些富有诗意的茶事事象注入自己的诗中,于是一种新的诗歌题材出现了。如皮日休,陆龟蒙,孟郊,皎然等诗人就是开风气之先的人。

B.组织茶诗的趣味性游艺活动野游品茗和诗,传花饮茶联诗。以及后来发展到斗茗赏茶等。在野游品茖上,陆羽别开生面地设计了专门工具--都篮。因为陆羽的诗化茶饮讲究烹茶用水,讲究器具的高雅洁净,还有许多温柔敦厚的品茶仪礼。这些零散茶具便借助创制的都篮(感谢他老人家又取了一个诗化的名字)。这都篮就是一个用竹篾编置的有脚的箱子。两边穿绳索可抬可提,可以上车,可以上船,三、五知心朋友,在桨声欸乃之中,望着舱外青山隐退,白云飞驰,谈文吟诗,向旅游的地点进发。在刘言史写的《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这首诗里应有记载。“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这是说朋友到郊外溪流边取水,并拿出茶叶准备煮茶)后边还有“敲石取新火”“拾得坠巣薪”。自己取火,捡鹊巣树枝作燃料。富有野趣。关于传花饮茗的情景,释皎然在《晦夜李宅招潘述、温衡、海上人饮茶赋》里有“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就是朋友们在一块儿聚会,传花饮茶。其作法大约是朋友们围坐一圈,击鼓传花,鼓声止,花落谁家,便请出那位,吟一首茶诗,啜 一口香茶。C.茶诗人结社陆羽在唐代宗大历六年与湖州颜真卿共修《韵海镜源》时,和皎然、张志和等18人诗茶唱和,结成茶诗社,留下了许多咏茶联句。从许多朋友的联名看,陆羽是一位重要角色。因为那时他的名气很大,成为他们的茶顾问,相当于诗社的一个副社长。这在中国茶诗上也具有开创性质的。

3.杰出的茶诗人

作为茶人的陆羽,也许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一部《茶经》,光照后人。作为诗人的陆羽却太不幸了,一只贮有诗歌的诗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丢失了,又没有后人为它搜寻遗稿。那时刻一部诗稿,是需要很多钱的,然而不幸之中之幸,他却有两首诗因为当时就在茶人口中流传开了,后被唐人笔记小说的作者收在他们的著作里,得以保存下来。清人彭定求等刻《全唐诗》,将其选录进去。这就是《六羡歌》和《会稽东小山》两首诗。《六羡歌》应该说是茶诗中的上乘之作,是他能够名列诗林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在中国茶诗写作中拿出的一个范式。但到目前为止很多茶诗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这是一首舍弃荣华富贵,将功名利禄看得轻如草灰,志行高洁的好诗。里面因为没有出现一个“茶”字,就难以将它划归到抒发茶情的这类诗中,往往将“西江水”泛指诗人像流水一样永远鲜活的向上精神。我想研究任何一首诗都不能忘了诗人这一审美主体。诗人一生嗜茶如命。这在许多传记中也有记载。“陆羽拜太子文学不就”,他为什么不接受这个官衔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所从事、所追求的茶学研究比做官更有意义,能给众生造福,自然也能扬名于后世。家乡那条徐徐流动的西江活水,轻波涟漪,给了他许多少年的美好回忆。他曾千百次汲取西江流水为禅院的恩师积公煎煮过茶,闻师亡后,便想起了这些往事。据《茶董补》载:“陆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地,闻师亡,悲之甚,作诗寄怀。”应该是抒写茶人志趣的一曲清歌无疑了。这首诗妙在写茶不点一个“茶”字,使诗的意境更广阔,更能不受局限,流传也就广远。陆羽还写过其它一些好茶诗,可惜踪迹茫然,也就不好多说了,就上述析评看,陆羽可说是中国茶诗中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天门市群众艺术馆

上一篇:作文美丽的蝴蝶兰下一篇:一块橡皮的自述小学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