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设计

2024-07-25

比多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一

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2.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二

一、在“变形”中渗透“守恒”思想

世界上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 而在运动变化中, 常常有着相对“静止”的状态或“不变性”的情形, 我们将事物在运动变化中保特的“不变性”称作“守恒”。小学数学中蕴含着许多守恒问题, 如“多少”“大小”“长短”“快慢”“高低”等, 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直观感知、分析和比较, 悟出上述相对思想, 获得概念, 理解守恒。

当学生将一堆散乱的圆片整理成: (蓝色、黄色)

师追问:能不能摆成这样:

许多学生认为不能, 理由是应该“紧挨”在一起, 拉开显得长一些了……当进一步观察发现:两幅图都表示“一列有3个圆片, 另一列有4个圆片” (数量是守恒的, 跟形式上的紧挨在一起、拉开距离排列没有关系) , 并都做到了从小到大的有序排列。这样的问题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有的事, 他们很难接受“守恒”思想, 一旦遇到问题进不到脑子中, 常常是一看到现象就作出错误判断。如上例中一旦数数学生马上就明白了, 原来他们表示的是一样的意思。要改变小学生这种思维习惯, 就该从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开始, 一点一滴地积累“守恒”思想……

二、在操作中感受“对应”思想

对应思想是通过两种事物的集合最终建立起某种联系的思维方法, 并通过思考与探索发现这些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一) 在“对齐”的基础上一一对应

课始, 师出示一堆有四种颜色的散乱的圆片, 让学生判断各种颜色的圆片个数谁多谁少, 待学生感觉到不是很顺畅, 不能一下子作出判断时, 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 更快地比出哪一种颜色的圆片个数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后, 将散乱的一堆圆片, 按“颜色”分类整理, 学生整理如下:

“竖着”左边第一个起对齐 (横排排列) 或“竖着”右边第一个起对齐 (横排排列)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对齐”, 于是, 又出现了“条形统计图的雏形”即“横着”上面或下面第一个起对齐 (竖直排列) ;这样在“对齐”的基础上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吻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即学生学习知识是“从简单到稍复杂”的过程。

以上四幅图学生边做手势边对齐, 感受一一对应, 如果四幅图作为教学资源, 同样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在“一一对应”中学习比多少, 学生出现多种情况, 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教师可以选一个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 这里就有一个“优化”的过程, 即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其中较优的一个, 显然选择最后一个图较好。这样, 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所用, 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 (条形统计图等的研究) 做好准备。

在以上的简短学习经历中, 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一一对应思想, 而且领略到了分类、优选等思想方法。

(二) 在数形结合中渗透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在数与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比多少”的知识学习时, 通过对物与数、图与数的匹配关系观察, 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如在“一一对应”的“象形统计图”中, 四种颜色的圆片个数就很直观地表示了出来, 并且是按“3、4、5、5”从小到大排列的……

有序排列便于学生有序地观察、思考, 这也是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数形结合中抽象出了数量, 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在此期间, 不知不觉地渗透着统计的思想, 并更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到“一对一”的对应思想。

接着, 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4张苹果的图片与3张梨的图片、4张鸭子的图片、5张海豚的图片, 要求能一眼看出大小的摆放……从学生的“物与数、图与数的对应的“象形统计图”的摆放中, 足以说明数形结合给研究对应思想带来的便利。

三、在比较与言表中体会“符号”思想

符号化思想主要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数学符号化思想是指用符号化的语言 (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 来描述数学的内容。它的实质有两条:一是要有尽量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的意识;二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

在“比多少”的学习中, 教师抓住学生摆放的“象形统计图”展开教学:

1.数字符号:通过对实物、画面的观察, 数出3个蓝色的圆片、4个黄色的圆片、5个绿色的和红色的圆片, 并呈现数字, 即抽象出数, 这样使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关系符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 获得了“绿色和红色的个数同样多、3个蓝色比5个绿色数量要少、4个黄色比3个蓝色数量要多……”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 学习用符号“=、<或>”表达以下这些信息:

(1) 绿色和红色的个数同样多:在“对应”的前提下, 学生提出:不多不少、刚好、一样多、同样多……并要求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 有的说成:绿色的5个和红色的5个个数一样多, 也有的说成:绿色的5个和红色的5个个数同样多, 当然也有的说:绿色的5个和红色的5个个数不多不少、正好、刚好……在数学上表示两个量同样多可用“=”符号连接, 于是“5=5”出现了。

(2) 找出不相等的量: (1) 在“对应”中, 发现“3、4、5”有多少, 学生表达:3个蓝色比5个绿色少, 反过来5个绿色比3个蓝色多、4个黄色比3个蓝色多, 反过来3个蓝色比4个黄色少、4个黄色比5个红色少, 反过来5个红色比4个黄色多……

(2) 引出“<或>”:有了以上言表的过程, 如3个蓝色比5个绿色少, 反过来5个绿色比3个蓝色多, 可引出3<5或5>3……同样, 在文字表征比多少的结果的同时, 可引出用符号表征比多少的结果:4>3或3<4;5>4或4<5;让学生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有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展开“>、<”异同的讨论, 让学生直观感受两个数位置不同, 所用的数学符号改变, 但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不变。渗透“变中不变、不变中有变”的简单的哲学思想。

在“一一对应、二二对应、三三对应”的比较操作中, 同时又通过言表, 学习“=、<或>”三种符号的意义以及作用。这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这“三个符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的大小关系, 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

当学生对“三种符号”有了感性认识时, 教师可以安排三个层面的训练:一是要求能“对应着”摆一摆, 然后按照摆的过程, 用符号表示出来如:3>1或1<3, 提高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能力;二是挑选学具请表示出:2<3、4>2等式子, 加强对符号认识的同时为抽象的数学寻求丰富的表象支撑;三是发挥学生的想象, 第一排摆四个苹果 (实物图片) , 第二排摆四个苹果, 在“同样多”的思想下引出:如果第二排摆得要比第一排多, 你准备摆几个, 在讨论中明白, 只要比“4”大的都可以;如果第二排摆得要比第一排少, 你准备摆几个, 又引出:只要比“4”小的就可以了。在想象体验中,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另一方面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当出现“ () >4、 () <4”的情形时, 可以很好地渗透“变元思想”, 也就丰富了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像这样有机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地渗透符号化思想,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比大小比多少寻找阅读理解突破口 篇三

一、端正英语阅读理解观,革除为做题而做题的功利思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个在学生看来老掉牙甚至令人厌烦的老道理其实正说明了一个永久的真理,“理解需从文中来”。而目前广大的中学生读文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每篇文章后面的几个考题。在他们看来,如果考题做对了,文章就理解了,如果考题做错了,文章就理解不到位。这种对阅读的错误理解和做题的功利做法往往让结果事与愿违,文章做了上百篇,几乎没什么用,考试的时候错误量一点也不比训练前少,甚至还要多。在哀叹和无可奈何之余,这些学生所能做的恐怕就只有放弃了。我认为,要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必须革除为做题而做题的功利思想,必须把精力放在文章上而不是考题上。除了平时多读英语外,“回读”是实惠又实用的方法。每次做完阅读理解后,即使考题全做正确,也不要立即把文章搁置脑后,每次做完阅读理解后,都要做好下面几个工作:1. 对文章的考题进行分析,要把考题进行分类。考题一般可分为细节理解、确定题目、判断正误、逻辑推理、猜测文意、把握主旨大意等。2. 弄清楚在本篇文章中几个考题的设问角度,答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3. 慢慢回读文章,弄清楚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方法,必须弄清楚作者的观点是如何提出的,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作者的观点。4. 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文章,这一遍可以加快速度,以加强对文章的感知为主,以提高语感和对文章的敏感度。老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次的练习和进行必要的讲评,而且要练习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感悟,一般来说,一到两个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

二、复杂问题变简单 阅读理解不再难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明白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命题要求。从考试大纲不难看出,阅读理解中设计难度较大的考题往往集中在逻辑推理和文章题目的确定上,而这些考题往往因为内容抽象,提问刁钻而难以应付。如何把抽象的问题变具体,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呢?这里提两点建议以供参考。

1. 问什么答什么,以不变应万变

答非所问是现在很多考题中的干扰选项,也是很多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考题的设计往往利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来扰乱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应对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问题的范围,问什么,答什么,简简单单就可搞定。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现在的彩票发行,“Two yuan + luck = 5 million”,但“Lotteries have caused a lot of crimes in the city”. 于是The government of Fuzhou has given a notice forbidding all lotteries on special holidays.针对这种现象,作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The government of Fuzhou has forbidden lottery tickets on special holidays because_____.

A. lotteries have caused a lot of crimes.

B. people have spent too much money on it

C. selling lotteries have many ill effects

D. the government wants the citizens to have a happy and peaceful holiday

题目问为什么政府在特殊的节日禁售彩票,那么,我们就必须回答在特殊的节日禁售彩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难发现,A和C表述的都是在一般情况下发售彩票带来的负面结果,所以只能做为一般情况下禁售彩票的理由,而不能做为在特殊节日禁售彩票的理由。答案D则很好的回答了作者的提问,用这种找概念之间相同内涵和外延的方法(即问什么,答什么)能轻松地解决此类问题。

2. 变找联系为比大小、比多少

给文章确定题目是学生难以应付的另一种题型,学也是阅读理解中拉开得分档次的题型,题中所给的四个题目往往内容互相交叉而难以判断。学生往往觉得四个答案和文章都有联系,至少有两个题目和文章的联系都很密切而难以选择。如果学生发现了某一方面的联系,他就会扩大这个联系。于是,越看越觉得这个选项是正确答案,而其他的选项则越看越不像答案。既然找联系如此困难,我们干嘛不避开困难,另辟蹊径呢?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比大小,比多少的方法代替找联系,在看到有确定题目的题干后,学生立即闭上眼睛,用三五秒钟的时间在心里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来总结刚刚看过的文章大意,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事情。然后再看提供的四个选项,逐一和在心里总结的长句子比较,看四个答案中哪个选项包括的信息最多,哪个就必然是文章的题目,绝对不会有例外。在这里我举例说明:

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苏格兰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每年的爱丁堡节,全世界的艺人都聚在爱丁堡,上演各种音乐、戏剧、舞蹈等。爱丁堡节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Edinburgh——A City of Culture

B. Edinburgh——A Tourist Attraction

C. Edinburgh——A Political Center

D. Edinburgh——A City of Opera

四个答案文章都有涉及,也都有道理。但是比较一下这四个答案和上面文章大意,就会很轻松的发现,A包括了文中最多的信息,当然就是最佳答案。

4.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比数量”、“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游戏卡。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从整体上看学生们在生活中得到了一些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课上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花生,分花生,分给男女生,引起小矛盾。

师:同学们,又来到了数学的课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比多少》。板书:比多少。

二、教学新知。

1、导入

看看图片中有什么?

2、找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盖房子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动物们盖房子的画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有4只小兔子;有2条小鱼······)师:画面上有几只小兔子? 生答:4只。

师:我们把小兔子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圈出小兔子。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搬砖。

师:每只小兔子搬了几块砖? 生:一块。

师:我们把小兔子和砖都请到画面的下面。课件出示: 师:你从这里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子有4只,砖有4块,小兔子和砖同样多。

生2:一只小兔对应一块砖,一只小免对应一块砖,最后小免和砖都没有剩余,说明他们同样多。

老师小结。

师:你们还记得谁在帮小兔盖房子吗? 生答。

师:我把小猪也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圈出小猪。师:有几只小猪? 生:3只。

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搬木头。

师:每只小猪搬几根木头呢? 生:一根。

师:3只小猪,每只搬一根木头,在这个画面上就是有3根木头,对吗? 生:不对。师:为什么? 生:地上还有一根。

师:噢,草地上还有一根,一共是几根?生:4根。小猪的数量与木头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吗? 不一样多?

那是怎样的?木头多。为什么是木头多一些?

生1:小猪少,木头多。小猪有3头,木头有4根,3比4少,所以小猪少,木头多。生2:小猪少,木头多。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最后剩下一根木头,说明木头多。

师小结:无论我们比较小兔子和砖,还是比较小猪和木头,我们都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像这种比较数的方法叫比数量,像这样一对一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课件出示: 师:我们比较了小兔子和砖,小猪和木头,再仔细观察这个画面,还有什么可以比的呢? 生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过程。游戏按要求摆一摆

3、画图形

同桌之间两两一组,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是裁判,裁判可以先画几个图形,并宣布规则,你要画得跟我一样多、比我多、比我少。

老师可以跟一个同学演示一遍。

三、练习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一一对应,把2个、3个、6个看成一个整体一一对应。

四、谈收获。

师:回顾这节课,我们听了故事,做了游戏,你们也通过了老师的考验,在这些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谈收获。

五、结束语。

5.《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

【教学目标】

1、利用远教资源和学生学具操作,让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会结合生活说一说。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助合作精神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法的掌握。

【教学资源】

教师: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视频、PPT课件、拓展资料等)

学生: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能说一说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大家看过的动画片可真不少,今天呀鲍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部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下面请欣赏童话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播放动画视频00:35-01:37(约1分钟)

二、新知探究

通过刚才的动画片,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PPT课件:

1、一共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呢?想一想:小兔和砖谁多谁少呢?为什么?

△利用PPT课件边讲解边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没有多余的,充分感知“同样多”。

2、小朋友们,继续在图上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呢?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3、刚才有个小朋友说,小猪和木头同样多,你们同意吗?

谁能来说一说?

△利用PPT课件演示,突出一一对应法,让学生看到小猪少,木头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三、实践巩固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喜欢呀,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游戏:

1、摆学具:

要求:同桌两人为一组。①摆的同样多。

②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2、排队游戏。

四、联系生活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的知识,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呢?

五、知识应用

通过练习、巩固一一对应法比多少。

1、小猴子和小花猫谁多一些?DD视频11:45(静态)

2、小公鸡和小鸭子谁少一些?DD视频13:05(静态)

3、哪一盒的蛋糕多一些?DD视频14:08(静态)

六、知识拓展

远教资源-拓展资料:

怎样做才公平

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现在进行的是兔子拔河比赛,裁判员刚要吹哨,队伍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声:“这样比不公平。”裁判员一看,确实不公平。

6.《比多少》教学反思 篇六

《比多少》这一课是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资源。

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充分体验和感悟“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逐渐理解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节课还要注意有些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

7.《比尾巴》教学设计 篇七

《比尾巴》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歌, 共有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 重点在于激发孩子引发思考;第二、四节则是对一、三节问题思考的回答。这首儿歌中共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 采用对答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从课文内容看, 它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语言表达形式看, 它采用对答的形式进行一一回答, 回答形式欢快活泼, 富有儿歌情趣, 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课后安排的三个练习看, 首先是认识12个生字, 让学生会写“云、公、车”;二是能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三是拓展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给小动物加尾巴,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时, 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借助直观图片创设比赛与游戏等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感知图片的意义, 进行多种识字方法的训练。这样, 既能分散难点, 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放飞激情, 在感悟文章的意蕴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 小朋友们,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项特殊的比赛, 它们想请大家去当裁判, 你们看, 它们连牌子都挂出来啦! (出示课件) 它们到底要比什么呢?赶快拼一拼, 读一读吧! (指导读好轻声“巴”。)

2. 让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是如何比尾巴的。来, 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教师板书: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 图文识字

1. 自由阅读。

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 借助拼音解决它, 读完后, 再拿笔圈一圈有哪些小选手来参加比赛, 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

2. 图文识字。

(相机出示六种动物图片, 依次贴在黑板上, 齐读图片上的生字。) 这些动物的名字里有很多要认识的生字, 你们都读准了吗?

3. 去图识词。

借助图画来识字是一种好方法, 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去掉, 你们还能把这些字读准记牢吗?

(1) 去掉图片齐读词语: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2) 指名读词语, 教师纠正读音。

(3) 学生互相读词语, 纠正读音。

4. 思考回答。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拿笔标一标课文有几个小节, 并指名四个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思考: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儿歌告诉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

1. 引导发现问句。

(1) 课件出示第一、三小节, 指名读。

(2) 看谁是火眼金睛, 能发现这六句话末尾的符号有个什么小秘密吗? (末尾都有问号)

2. 指导朗读问句。出示句子: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学生读, 教师范读, 重点指导读末尾的词语)

3. 尝试朗读问句。同桌我问你读, 你问我读。

4. 变换朗读问句。学生用模仿读、拍手读、做游戏比动作体验读等形式读问句。

5. 利用字族识字。利用字族“巴”, 让学生认识形近字“把”。同时重点指导好长句的停顿和断句, 读好“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

6. 结合图文读字。出示小动物的尾巴图片, 说一说它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 这些小动物中, 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 如果你是裁判, 你会把“比尾巴”的金牌挂在谁的身上?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这个“最”字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没有哪个小动物的尾巴能够比得上它。教师随即板书:孔雀最好看) 学生读一读这个“最”字, 表示出比较美的那种语气与感受。

四、品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师生对答读。【出示课件 (配音乐) , 教师引读、学生对读。】

2. 同桌拍手读。

3. 男女生比赛读。

4. 动作表演读 (背诵) 。

五、书写生字, 交流展示

1. 教师范写, 认识新笔画撇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云”、“公”、“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认识笔画撇折和三个偏旁“矢、八、鸟”。 (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云”第二笔要写长, 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2. 学生描红, 看谁写的正确美观。

3.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六、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 小朋友们, 这节课大家通过学习了解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请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2. 为没尾巴的牛、狗、鱼等动物们添上一条适合它们的尾巴。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抓住尾巴的特点, 师生共同编儿歌。

谁的尾巴细?

牛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狗 (猪) 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像一把扇?

8.设计之上 还有多少可能? 篇八

TUDOO SHOWROOM通过参展CHIC,在展后3天内接到20多万元订单;第一次以“珊子”品牌参展的珊子工作室,在CHIC2016春季展上也收到了国外知名活动的邀请,这对正在着力品牌转型的珊子工作室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极具东方特色的设计师品牌TUFFCAN不仅在展会上接到无锡恒隆广场的合作邀约,其产品系列也为来自欧洲的买手青睐,与意大利和法国多家精品店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

做品牌,撩拨了多少设计师的心?

“现在的品牌多集中于梭织服装领域,毛织服装则被作为一个细分的种类和领域,没有人用品牌概念进行界定。”徐珊表示,市场的空白、消费细分化的趋势,为其转型品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而此前多年,在毛织业务的人才积累、产品设计的丰富经验,以及自有工厂等产业链资源,为珊子品牌的筹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谈及向品牌转型,徐珊颇多感慨:“综合成本的上涨,让贴牌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与此同时,我们所做的设计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市场认可度,为何还要给他人做嫁衣?”

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让不少此前从事ODM业务的设计师看到了自我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消费市场、商业、资本等对设计师概念的追捧,甚至撩拨起不少知名品牌设计总监们的心,他们开始从公司辞职,筹备自主品牌。

TUFFCAN品牌设计总监阚旭说,服装行业综合生产成本的走高以及全球经济的低迷,正不断挤压很多ODM设计工作室的利润空间,推出自主品牌已成为这些设计工作室突破自我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相比贴牌代工业务,自主品牌的利润要高很多,从设计师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

新兴渠道商,来CHIC就为找设计师

“今年参展让我感受到CHIC明显的变化。以前,CHIC的观众构成多为加盟代理和批发商,但在这次我们的接待客户中,很多人对设计师品牌更为青睐,我们的订货成绩及与买手的合作推进都不错。”TUDOO运营总监苏龙对本土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充满了信心。

和苏龙有共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经历过CHIC就会发现,这个亚洲最具规模的服装专业展会区别于其他展会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强大的渠道商。

变革,悄然而至。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以往CHIC的核心观众多为加盟、代理商,而这些渠道精英也曾是助推品牌开疆拓土的功勋干将。经过数十年的累积,他们不仅在全国拥有数十个乃至数百家店铺和专柜,还有深谙渠道拓展模式的精英团队以及资金支持,而如今这些人中大部分也已发生变化,他们循着优秀的渠道资源组建自己的品牌集合店,向多品牌店铺和买手店铺转型。

他们在CHIC上寻找符合自己店铺的品牌和产品,“设计力量”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今年的设计师品牌都很别致,我在现场就直接跟两家韩国设计师品牌下了订单。”珂庭贸易有限公司的曹瑾叶在CHIC上直接下了单,而南京的VERY MIRANCCA、北京的NEON等品牌集合店也都对设计师品牌青睐有加。这些直接下单或后期洽谈的渠道商在设计师展区不在少数,仅一年之隔,来到CHIC的买手、品牌集合店、showroom等新兴的渠道资源就比2015年多了一万人以上。

设计师接单,更像发展平衡术

着力自主品牌建设的珊子工作室,在CHIC 2016春季展上,就接到了来自深圳、上海和北京几家品牌企业的订单。“这些订单业务,对我们在市场测试产品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徐珊说道。

对于此前一直从事贴牌代工的阚旭而言,TUFFCAN很擅长设计创意和产品生产,但如何落地终端、品牌创意与市场进行更好地磨合,则是其未来要着力提升的东西。“做自主品牌会牵扯到资金、人才以及产品与市场契合度等问题,这些都会在产品上市后暴露出来,考验着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市场承受力和发展信心。”

对此,ODM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对设计师品牌发展而言,则是一道资源支持和发展保障。

在厦门已经拥有几家生活体验馆的设计师品牌“勾勒”,最近筹划在深圳设立一家工作室,主营的就是贴牌业务,这也是能让设计师快速“来钱”的业务。

“现在,终端品牌太多,培育品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烧钱工程,所以,我们希望调动自身优势资源,实现品牌更稳的发展。”勾勒品牌设计总监理臻表示,虽然国内的设计师品牌概念在热炒,但没有完善的团队管理、优势的产业资源、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商业资源,设计师品牌要在本土市场打开一片天地并不容易。

而在订单之外,CHIC所能带给这些设计师品牌在产业链资源、终端渠道商、品牌投资方等全方位产业生态的支持,则有更为长远的意义。

立足亚洲最具规模的专业展会CHIC,可以让像徐珊、理臻一样的设计师全方位地实现与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对接,这对实力有限的设计师品牌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各个脉络环节,降低对接沟通成本,推动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引导终端平台的完善成熟,促进设计在消费市场的落地,CHIC正通过专业的展会平台,在设计行业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健康生态链。

万事俱备,消费市场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设计师品牌及作品,你还在等什么?

9.《比多少》教学反思 篇九

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多” “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 《比多少》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 中班数学公开课比多少教案

★ 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 教学反思简短

★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说课稿案

★ 教学反思研究

★ 太阳教学反思

★ 演讲教学反思

10.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 篇十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100 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 100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这些词语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觉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个契机,让学生将他们的生活语言说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老师买来了一些不同颜色的三中金鱼,分别把它们放在了三个鱼缸了。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三缸鱼的多少,先引出“……比……多、……比……少。”再根据多的程度和少的程度不同引出“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接下来再建模一个游戏――猜小棒的根数。游戏过程中,老师有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引导学生猜,猜出来之后再请学生用着四个词描述三袋小棒的关系。此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由于一年级学生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接下来给学生听一分钟音乐进入休息阶段。为了让学生学后能灵活的运用,我又大量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以不同的体型训练学生说。在拓展部分,引申到“贵得多、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十分显着。

11.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64-0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59例7和试一试,P60“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尝试课前导学,抓住新知学习的切入点,把学生自然带入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力求实现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课前导学】

导学指南附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听课,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得最好。谁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听课的老师,今年你几岁了。(8岁)真勇敢,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可比老师小多了。老师今年42岁,你们知道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有很多,比如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比高矮、比轻重等,下面就让我们从身边小一点的数据开始研究。

【评析:契合具体情境,以师生的年龄引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自然生动;适时扩大外延,让学生初步体验知识背景,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学交流

1.昨天在导学指南中老师让大家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两堆散乱的花片,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并且试着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现在请大家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注意挨着说,等会每个小组由组长进行汇报。

2.哪个小组先来汇报,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哪种颜色的花片多,哪种颜色的花片少?(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黑花片和白花片分两行一个对着一个摆好)

3.请大家仔细把两种花片一个对着一个摆,黑花片没对到的就是比白花片多的部分,也就是白花片比黑花片少的部分。那么,如果让你们列式计算,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每个小朋友对着图片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4.谁来汇报自己的想法?谁再来说一说,还有谁想说?

5.师(小结):求黑花片比白花片多多少(在同样多的部分后面画上虚线)也就是求13比8多多少,只要从13里减去8就行了,用减法计算。

6.现在我们已经求出黑花片比白花片多5个,那你知道白花片比黑花片少多少个吗?

对,白花片比黑花片少几个也就是黑花片比白花片多几个,那如果求白花片比黑花片少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呢?

是的,求白花片比黑花片少多少个也应该用减法计算。

7.下面接着研究我们身边的问题。(教学“试一试”)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请大家试着想一想,算一算。

8.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计算。

【评析:以“导学指南”为抓手指导学生预习、思考,让学生充分体验一一对应思想;课堂围绕自学情况交流、质疑,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适时引导、总结,课堂充满分享、提升;课内外的有效链接促进知识建构的高效进行。】

三、应用拓展

1.我们学校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大家请看:航模组有22人,美术组有35人。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评讲,指名说说想的过程。

2.学校图书馆新买入一批图书,《数学故事》30本,《童话世界》42本,《数学故事》比《童话世界》少多少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评讲,指名说说想的过程。

3.五一节快到了,小猴与小熊正在参加采玉米比赛,瞧,它们来了:小猴采了53个,小熊采了30个,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解答:①小猴和小熊一共采了多少个?53+30=83(个);②小猴比小熊多采多少个?53-30=23(个);③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53-30=23(个)。)

老师也想提个问题,那就是小熊再采多少个就和小猴同样多呢?53-30=23(个)。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后3个问题算式一样)为什么呢?

4.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棒,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拍手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1)老师拍5次,小朋友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次,想一想,你应该拍几次?你拍了多少次?

(2)老师拍5次,小朋友拍的次数比老师少3次,再想一想,你应该拍几次?你拍了几次?

像这样根据两数相差的关系去解决问题的知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研究。

【评析:练习设计富有生动性、深刻性。第1、2题属于基础题,意在强化解题的思路;第3题属于开放题,既渗透根据两种数量可以提出加法问题、也可以提出减法问题的数学思考,也蕴含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叙述方法的审题意识训练;第4题属于拓展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两数相差关系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四、总结照应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那么回到开头,现在你知道要求老师比你大多少岁,应该怎样列式计算了吧?还有比高矮、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等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我们都应该用减法计算。

【评析:回顾梳理,照应开头,进一步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附:导学指南

一、知识的产生

1.多( )个,

( )个。

2.

这两堆花片,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二、我的思考

求黑花片比白花片多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对照上面摆的图好好想一想,试着列出算式)

12.在比教学中成长 篇十二

一开始,我满腔热忱,觉得年轻学什么都容易,可实际工作起来遇到的困难要比预计的多得多。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打牢基础是第一要务。然而,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严谨的重要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时都接触过英语,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为初中深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种种弊端。小学的时候大多数学校和学生都把英语当做一门副科来学习,在知识的掌握上浮于表面。造成许多学生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特别在七年级上学期,预备单元学习单词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急于表现,仔细观察,字母写得不规范,读得不标准。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都给日后的教学带来很多不便。纠正一次两次,学生当时记得,等独立做作业的时候,老师不提醒又老病重犯。和同年级的另一位老师交流后,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存在类似的问题。商讨之后我们决定,不能让这些学生一错再错。既然初中正式开始强调英语的听说读写,那就必须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绝后患。

在讲26个英语字母时,班上大部分同学Gg和J这两个字母的读音分不清楚。以至于在后来的单词拼写中很多学生把g和j写混。为了帮助清晰的理解,在学完元音字母的音标之后,我将这两个字母的音标给学生呈现出来,让他们自己读,学生自己发现了读音的缺陷,并及时做了纠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每次遇到这两个字母,我都会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让他们辨别,渐渐地学生自己能够准确的发音。在字母的书写上,b、d和p、q不分的现在不仅存在于学困生身上,甚至有些英语成绩居中的同学也无法区分。因此在早自习记忆单词之前,遇到这些单词我都会带领学生拼读,并加以区分,有了正确的领导,学生就能按照正确的读音和拼写方式来记忆。

开学近半个月的时间,我校掀起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热潮。教研组长把第一节公开课安排在了我们班。按照课程进度,我讲解的是预备篇Unit3 what color is it?精心准备之后,我迎来了第一次挑战。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六种颜色和最后八个字母。在黑板的左边用六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将这八个字母工整的写在四线三格中。学生一目了然,在此时引入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询问以及回答颜色。首先让学生区分开六种颜色,随后我随机拿起班上同学现有的书、书包、铅笔盒等让学生询问和回答。班里的孩子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气氛非常活跃。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我对奥运五环的颜色以及其意义做了讲解,发现班里的学生个个听的津津有味,大部分同学都忙着做记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在最后的总结中,我通过黑板上的板书带领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字母和句型,学生们声音响亮整齐。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很轻松,自认为班上学生表现都还不错,掌握的也还可以。经过说课、集体评课之后,发现在教学环节中,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不足,练习的方式单一。其他老师明确指出了我教学中的缺陷。听完这些建议之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我改变策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并通过制作单词卡、小组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全校行动起来的比教学活动中,我和学校的其他英语课教师互讲互评,每讲一节课都能学到新技能,大的如教学流程的合理性、层次性问题,小到一个知识点该如何设计操练等教学细节都是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不知不觉中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开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讲课、听课、评课之后,我的课堂一步步完善起来。2012年2月底,在全县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

13.《准备课比多少》教学设计教案 篇十三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猪: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大于号 3<4 小于号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14.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主题图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鱼欢快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被草地上热闹的场面感动了,原来是热心的小猪帮助小兔子盖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3、图上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4只兔子.(屏幕出示摆好的4只兔子)。

找生说怎样摆砖。(教研员说最好让学生找圆片、长方形代替兔子和砖摆一摆。)

一只兔子对着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4.找学生说同样多。

5.同桌互相说。齐说。

6.继续观察图,大家都来数一数,是不是一只兔子搬一块砖,看砖有没有多余的?兔子有没有多余的?

7.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8.再看图,图中小猪在干什么?

学生汇报后,(屏幕出示摆好的3只猪图片)。

9、一只小猪扛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

10、木头又怎样摆呢?

学生汇报,老师一边课件出示,一边问:是这样摆吗?

看一看有没有多余的木头?(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用鼠标点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

11、观察小猪和木头,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只小猪扛1根木头,没有多余的小猪,木头有多余的1根,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12.找学生说同样多。

13.同桌互相说。

14、齐说。

15、找一找图中还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16.揭示课题并板书。

17、全体轻松一下。

三、巩固提高。

1.学生摆同样多。

要求:先摆5个正方形图片,再摆圆片,要求圆片个数和正方形个数同样多。怎样摆,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同样多?

2.拿走一个圆片,圆片和正方形谁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

2.完成课件中练习1题。(学生汇报交流想法。)

3.完成课件中练习2题。

4.比比谁聪明:完成练习3题。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同桌说。

b.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兔子和砖同样多。

15.桥梁设计方案比选 篇十五

本桥工程区段为K3+700~K4+400, 桥址位于内陆河, 环境类别为Ⅰ类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 , 桥位与河道两岸顺直。两堤间距约700m, 桥址河床断面属宽滩式河床断面。地质勘探结果表明, 桥位区地质情况一般, 河滩位置依次是低液限黏土, 容许应力[σ0]=250KPa;弱风化泥质灰岩, 容许应力[σ0]=1000KPa;微弱风化泥质灰岩, 容许应力[σ0]=1200KPa;微风化白云质灰岩, 容许应力[σ0]=2000KPa, 河槽部分依次是砂砾层, 容许应力[σ0]=550KPa, 砂卵层, 容许应力[σ0]=1200KPa, 根据上述地质条件, 设置端承桩。

2 设计规范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2004) ; (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2004) ; (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1985) ; (5) 《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50283-1999) ; (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 (7)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6-90) ; (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5-96) ; (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 。

3 方案一:连续刚构桥

3.1 方案构思

本桥河床较为平坦, 基岩埋深较浅, 可以使用较大跨径以满足通航和泄洪要求。由于是III- (2) 级航道, 通航净宽为150m, 设一个通航孔, 考虑到桥墩布置、地质、地形和通航富余等条件, 取主跨为160m。连续刚构桥的边主跨比为:0.5~0.692之间, 本桥考虑取两桥台之间长度为700m。由于桥位地质条件好, 而引桥的标准跨为一般30m、40m或50m, 故跨径布置为:2×50+40+50 (预制预应力简支T梁) +100+160+100+3×50 (预制预应力简支T梁) =700m, 这时边主跨比100/160=0.625满足要求。

3.2 桥面标高确定

(1) 竖曲线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规范》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一般取值为4500m、最小值为3000m, 但考虑到避免桥台高度过低, 在桥梁竖曲线和纵坡满足规范的前提下, 本方案竖曲线半径采用R=3000m。竖曲线基本要素为:竖曲线长度L=270m、切线长T=135m、竖曲线外距E=3.04m。 (2) 桥面标高:本桥桥面标高根据设计水位、桥下通航 (通车) 净空、桥两端引道标高的需要, 并结合桥型跨径等综合考虑。a.按设计水位计算桥面标高342.365m (主桥跨中桥面标高) ;b.按通航水位计算桥面标高:339.573m (主桥跨中桥面标高) ;c.按路堤通车处计算桥面标高:路堤通车处通车净空4.5m, 上部结构建筑高度3.0m, 设计跨中桥面标高为:43.352+3+4.5=49.852m。综合上述标高, 本方案标高取为49.852 (跨中桥面标高) , 由路堤通车处跨线标高确定。

3.3 上部结构设计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箱梁, C50混凝土, 桥梁宽度17.5m, 箱梁顶板宽度取17.5`.0m, 底板宽取10.0m。根据《桥梁工程》通常梁性刚柔桥, 支点处箱梁截面的高跨比在1/16~1/20之间, 跨中截面梁高约为支点截面梁高的1/2.5~1/3.5, 故本桥支点处梁高取9.5m, 高跨比为1/20, 跨中梁高取4m, 跨中截面梁高为支点梁高1/3, 高跨比为1/60。箱梁顶板厚取30cm, 腹板及底板采用变截面, 腹板厚度由墩跨中40cm厚逐渐过渡至墩顶60cm厚, 底板厚度由墩跨中35cm厚逐渐过渡至墩顶80cm厚。梁高、底板厚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以满足受力及桥梁线形上的需要, 腹板厚度按直线变化。本桥方案由于桥面宽度的要求, 考虑采用单箱单室断面, 单箱单室断面构造简单, 受力明确, 施工方便。

3.4 下部结构设计

本桥地形平坦, 通航孔布置范围较广, 由钻探资料, 本桥主要地层第一层为沙砾层、第二层为砂卵层, 采用端承桩, 入岩深度大于三倍桩直径, 因此主桥基础采用端承桩基础。主桥桥墩为双肢薄壁桥墩, 主桥设4m厚钢筋混凝土承台。主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选择在枯水季节钻孔施工, 主墩每墩桩数为24根, 桩端入持力层厚度亦大于桩直径3倍。

4 方案二:独塔双索面斜拉桥

4.1 方案构思

独塔斜拉桥在河床地质、地形条件较好时, 经济性比较好, 可以省去一个桥塔, 无索区比双塔斜拉桥长, 拉索用量少;其次, 其活载最大挠度发生在拉索区, 对受力有利, 受收缩徐变及温度梯度的影响较小;再次, 其结构布置灵活, 施工也比较方便, 可采用悬臂浇筑、转体施工等方法, 8×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60m+180m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50m+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750m。

4.2 桥面标高确定

(1) 竖曲线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规范》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一般取值为10000m、最小值为6500m, 但考虑到避免桥台高度过高, 在桥梁竖曲线和纵坡满足规范的前提下, 本方案竖曲线半径采用R=10000m。竖曲线基本要素为:竖曲线长度L=400m、切线长T=200m、竖曲线外距E=2m。 (2) 桥面标高:本桥桥面标高根据设计水位、桥下通航 (通车) 净空、桥两端引道标高的需要, 并结合桥型跨径等综合考虑。a.按设计水位计算桥面标高, 341.865m (主桥跨中桥面标高) ;b.按通航水位计算桥面标高, 326.473+10+2.5+0.1=339.073m (主桥跨中桥面标高) 。

4.3 上部结构设计

(1) 主塔:桥面以上主塔顺桥向宽7m, 桥面以下至承台逐渐过渡到10m。横桥向厚度为4m。桥塔总高度为108.8m, 桥面以上高为89.50m。 (2) 主梁:主梁梁高为2.5m, 桥面板行车道做成1%的双向横坡, 桥面全宽26.5m。主梁截面采用混凝土形式。 (3) 斜拉索:斜拉索采用直径8mm的低松弛高强平行镀锌钢丝束。斜拉索外层防护采用热挤双层PE防护套, 外层防护套的颜色可根据景观要求选用。边跨斜拉索布置14m+17×8m+10m, 主跨斜拉索布置15m+17×8m+29m, 索横向间距为25.50m。全桥共设2×18对斜拉索。主塔两侧斜拉索的设计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塔身弯矩为原则。斜拉索两端用冷铸锚分别锚固于索塔和主梁上。斜拉索与主梁上的耳板采用销铰式连接, 通过耳板用高强螺栓与主梁连接, 斜拉索中心线在耳板平面内摆动。

4.4 下部结构设计主桥基础采用端承群桩基础

考虑到美观性, 枯水期桩不外露, 承台位置尽可能靠近最低水位, 本设计取承台中心面与最低水位平齐。承台尺寸取为36.00m (横桥向) ×12.00m (纵桥向) ×4.0m (高) 。基础由21根直径为Φ2.0m的桩组成, 纵向3排, 间距4m, 横向7排, 间距5m, 持力层厚度大于三倍桩劲。

5 结束语

16.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十六

记者:当下,一项被誉为“回归教育本质”的活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湖北省40万中小学教师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请您跟我们介绍一下,何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

黄俭:这一活动是我省教育厅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出的一项继续优先建设教师队伍的重大部署,也是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密切家校关系,改进教育教学作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课内比教学”说的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即通过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再综合学生成绩和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评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外访万家”的基本要求是全员参与,即全省中小学校的校领导访教师、教师访学生,并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部参与。其基本形式以走访为主,面对面沟通,覆盖全部学生家庭;以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成长,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为目的。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行这项活动?它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黄俭:第一,“比教学,访万家”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它的目标和要求完全符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其旨在探索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

第二,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是我省教育系统落实省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创先争优”、治庸问责活动,开展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省教育战线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很多市、县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和合作,营造家校携手育人环境。在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省委要求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该活动向纵深发展。

第三,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搭建教育和社会沟通的桥梁。教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很大的激励,对家长也有较大的触动,容易在教育中形成合力。我相信,有全省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环境一定会得到优化,这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打下更好的社会基础。

第四,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内容将成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信息的重要内容。国家正在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登记制度,我省是全国两个试点省份之一。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能够为探索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基于以上几点,我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希望围绕“教师专业化”,探索和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体系,并与教师聘任挂钩,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记者:新形势下开展的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黄俭:活动的基本宗旨,概括起来就是“四新”,即新目标、新机制、新课改、新技能。

新目标,即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这一目标,我们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加强职业规范上,探索和构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体系。新机制,即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国务院还要求“各地区制定具体评价标准”。我们希望从构建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规范评价体系人手,先期进行试验和探索。新课改,即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访万家”,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项活动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来实施的。新技能,即新目标、新机制、新课改,带来了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我们把“比教学”活动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培养出有时代特征的湖北名师。

记者:此次“课内比教学”与过去开展的优质课比赛有什么不同?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其良性发展?

黄俭:“课内比教学”与过去的优质课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员参与。“课内比教学”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与,通过活动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强制性的要求。优质课比赛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也是自愿参加的活动。

二是比常态课。“课内比教学”所要比的是教师在正常教学秩序下的常态课堂教学,它体现了教师个体真实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效果。优质课比赛是针对某一节课,经过团队精心打磨的秀课、表演课。

三是强调全程练兵。“课内比教学”活动强调在练兵的基础上比武,边比边练,练比结合,以练促比,以比带练;“比武”不一定天天参加,但“练兵”须常态,并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中。除了让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之外,我们更把每一位教师参与“练兵”的情况、次数、态度和效果等纳入其教学工作和业务能力的考评体系。优质课比赛更看重最后的结果,并不关注过程的效果如何。

四是考评内容全面、方式多元。课内比教学的评价标准是突出能力和业绩两个维度,其评价主体既有学科专家、教师等专业人员,还有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同时更注重教师相互考评。优质课比赛是采取专家考评方式,只对上课技巧进行考评,一讲定输赢。

五是目标指向更长远。课内比教学旨在打破平衡,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职业素质评价体系,着眼于促进教师成长机制的建立。它既不是一次简单的赛课,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掌握新技能、构建新机制、实现新目标的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优质课比赛是具有单一指向性的短暂活动,功利性较强。

我们在开展课内比教学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是合理安排比武时间和比武方式;二是强调常态化的岗位练兵和比武;三是把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优质化,引导教师把争当优秀变成一种习惯行为。同时,为了防止教师之间形成恶性竞争或敌对关系,我们除了“比”个人还要“比”团队,即通过校本研修,建立学习共同体,倡导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与专业引领,让大家既是竞争对手,也是联盟伙伴,共同提高。这些做法不但没有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有力地保证了课内比教学活动向纵深处发展。

记者:据悉,如今湖北省一些乡村学校的学科教师并不是很充足,尤其是优秀教师十分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是如何保证乡村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达到良好效果的?

黄俭:为了让“课内比教学”活动在乡村学校如期开展并取得实效,我省很多地方现已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建立乡村学校联片互动的练兵比武机制;合理安排时间,安排顶岗教师,以乡镇为单位组织练兵比武;采取城镇学校“对口扶持”、“送教下乡”、“城乡协作”和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上示范课的方式对乡村学校进行引领;派驻教研员,包片指导等。同时,我省教育厅还组织开展征文比赛、视频播放各地优秀比武课等,对各地学校教学进行专业引领,并以此为平台,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观课、议课,学习别人的优点,查找自身差距,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记者:“访万家”活动覆盖面广,家庭情况千差万别。你们是如何避免家访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不安和不便的?

黄俭:我们对参与家访的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精心备访,即通过备学生、家长、内容、策略、预期、应急预案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家访方案;二是分类家访,即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报喜、沟通、“疗病”等多种类别的家访,以肯定、鼓励学生为主,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三是细心撰写家访后记,总结访谈成效,为今后的家访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我们提出了“六不准”要求,即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记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通讯方式非常发达、便捷,如电话、邮件、网络等。鉴于此,有些教师和家长提出,家访能不能用电话、网络等代替?毕业班是不是也要求教师到每一个学生家里去走访?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黄俭:我们这次开展“访万家”活动的要求是以面对面的家访为主,电话访、网络访为辅。对于有些教师和家长提到的能不能用电话、网络来代替家访的问题,我认为电话访和网络访不能代替家访。面对面家访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核心。这种沟通方式的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孩子也是一种尊重,对共创和谐家校携手育人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但电话访和网络访也可以成为访万家活动的有益补充。如对家长都在外面打工的学生,我们除了到其家里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之外,还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告知孩子的学习情况,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校,特别是初中和高中校有这样的疑问:毕业班的教师需不需要进行家访,或者说家访的要求能不能降低,因为毕业班的教师教学任务非常重,学生的功课也非常多,升学压力非常大。但我觉得,越是毕业班的教师越要进行家访。一是因为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有可能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商量如何帮助孩子全力度过毕业年。二是因为家访本身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回归本质的一种表现。所以,我认为要把家访作为一种教学常规在毕业班坚持开展下去。

记者:你们是如何正视、处理在家访过程中,家长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

黄俭:我们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如神农架林区木鱼小学60多名教师走访了木鱼镇内的8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400多个家庭,带回各位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1000多条,学校经过梳理后总结出了近60条。学校针对这些建议,认真研究,深入整改,化解了许多潜在的危机。在家访中了解问题,在家访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对在家访过程中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最好处理方式。

记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作为一项长期的、常态化的活动,你们将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保障活动不流于形式?

黄俭:为了保障“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扎实开展,不流于形式,我们将探索由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用档案袋评价方式,详实记录和保存每一位教师的岗位练兵、师德修养、家访反思、学校比武的过程和结果,使之成为晋升职称、名师选拔等重要参考依据,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与教师的评聘挂钩。我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整个活动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由市、州、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由处室部门牵头;同时,明确学校是活动的重心,校长是活动的具体承办者。

二是活动方案具体、可操作。方案既要有总体部署,也要有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评价考核办法。

三是评价体系公开透明。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方案时要征求学校意见,学校在制订方案时要征求教师意见,并将方案公开,让学校和教师知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好了将会怎样。活动方案包括组织过程和考核评价,评价体系要科学,评价标准要突出能力和业绩两个维度,评价主体既要有教师、学科专家等专业人员,也要有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

四是加强考核。我省教育厅对市、州教育局,市、州教育局对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校长,学校对教师都要进行考核。

五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我们把中小学教师参加活动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评先晋级、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荆楚师德楷模、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和各级名师的重要依据。

六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我们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坚持全程监管,把各地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地方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活动期间,我们组织督导组对各市(州)、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建立督导新机制,抽调市、县教育局有关人员组成检查组,进行交叉检查。

记者:“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在湖北进行了近五个月,如今当地各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怎么样?效果如何?

黄俭:总体来看,整个活动在我省开展得比较顺利,教师的收获也很大,积极性很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如荆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调研指导,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的研讨和评价;武汉市、黄冈市、咸宁市教育局和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主要领导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黄石市、鄂州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学校校长也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如今,我省每所学校都在大力开展、宣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到位。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成立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并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人事、督导等部门和教师都各司其职,教科研、电教等部门也积极参与。许多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地方教研员都带头讲课、说课,带头走访特殊学生家庭。

二是活动方案落实较好。全省各地、各学校都积极行动,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均制定了活动方案,并通过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栏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开,要求“比教学,访万家”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最终实现全员提高的目的。

三是创新工作,百花齐放。各地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积累了很多很好的工作经验。如宜昌市推行的“四课(即说课、讲课、观课、议课)”考评制度、边练边比的活动模式,仙桃市实施的先练后比的活动模式,黄石市推行的常态课考评标准、分级签订责任状的做法,襄阳市积极发挥乡镇中心学校作用、有效组织全镇学校开展比武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考核评价机制正在探索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活动开展情况均纳入了工作考核评价范围;学校将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也记人了教师成长档案并作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纳入了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与教师评先表彰、职务晋升聘任进行了挂钩。

记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是如何看的?您对他们有何期望?

黄俭:社会各界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支持和配合。教育部就此专门发简报,向全国推广。广大网民也通过各种论坛对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我在走访中,也听到很多教师和家长对这项活动的认可和赞赏,如荆门市84岁高龄的钟澄清老人在他撰写的心得感受中,用“奇、绝、妙”三个字盛赞“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各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活动推出至今,《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各级媒体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

在此,我希望社会各界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参与、宣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与学校一起、同教师一道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调研,强化督导,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家校合作,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下一篇: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