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

2024-11-18

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11篇)

1.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 篇一

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公式总结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4.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3.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4.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权收益-无形资产

5.长期资产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非流动资产/长期资本

6.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7.经营现金流量与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8.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

二、营运能力分析

× ×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资产平均余额

× ×周转天数=365÷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平均收账期=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期=365÷存货周转率

(3)资产周转率

①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期=365÷流动资产周转率

②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期=36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③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期=365÷总资产周转率

三、盈利能力分析

(一)来自资产负债表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平均总额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股东权益平均总额/资产平均总额=资产报酬率×平均权益乘数

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报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二)来自利润表

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拓展: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三)与股份公司有关的每股利润与每股现金流量=(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每股股利与现金发放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股票股数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利润

四、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一)收益

主营业务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每股收益增长率=本期每股收益-上期每股收益/上期每股收益

(二)资产

总资产扩张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固定资产扩张率 =期末固定资产总额-期初固定资产总额/期初固定资产总额

五、现金流量相关比率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增长率=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长期负债现金偿付额+固定资产购置额+股利支付金额

2.浅析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 篇二

摘 要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它弥补了传统指标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却没能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缺陷。但是,从该财务分析体系的各主要指标间关系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看,它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杜邦分析体系 指标分解 权益净利率

一、杜邦分析体系介绍

杜邦财务分析法是指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等。

杜邦系统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关系。(1)权益净利率与资产净利率系数之间的关系: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2)总资产净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特点及优势

如果进一步进行分析与概括,我们可以从中得知:

(一)权益净利率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权益净利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營等活动的效率。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项综合性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一项指标能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总资产净利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综合性也较强,它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者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销售净利率高低的分析,需要从销售额和销售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指标分解还可以将销售利润率变动的原因定量地揭示出来,当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一系列内部报表和资料进行更详尽的分析。利用杜邦分析图可以研究企业的成本费用结构是否合理,从而加强成本控制。

(四)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运用资产以产生销售收入能力的指标。除了对资产的各构成部分从占用量上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外,还可以通过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有关资产组成部分使用效率的分析,判明影响资产周转的问题出在哪里。

(五)权益乘数反映股东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在总资产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企业适当开展负债经营,相对减少股东权益所占份额,就可以使此财务比率提高。

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弊端

由于核心指标受到会计利润短期性的影响,杜邦分析体系在目标短期最大化中忽略公司股利政策可能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它没有涉及企业发展能力,没有摆脱追求短期利润的局限。首先,会计利润容易受到经营者操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和盈余质量。在进行经营绩效评价时,净利润由于受到利息费用的影响,不能准确衡量企业经营决策效果。同时,净利润中还包括了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净收益,而这两部分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无关。其次,传统杜邦体系使用的指标都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忽视了对现金流的分析。企业会计确认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收入不一定是现金收入,账表上的费用支出不一定代表现金的流出,计算出的利润也不是企业实际获得的可用现金余额。由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缺少现金流量数据,因而不能做到更为全面准确的财务分析。再次,杜邦体系只分解出衡量收益的指标,对风险却分析不足,没有明确涉及企业风险的计算,不能完整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四、改进对策

在对杜邦财务体系进行了细致有效的分析后,针对它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进。

(一)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量是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活动,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获得现金的一个稳定的来源,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相比,其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强调企业实际偿债能力。到期债务主要包括了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所以它可以真实地企业当期的债务负担。

(三)基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选用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每股收益”作为核心指标,通过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等式关系进一步构建财务分析体系,并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指标“销售净利率”从管理会计角度进一步分解,并在每股净资产下引入分析现金流量的指标,从而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管理会计的数据资料融入体系之中,形成更完备的分析数据,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37-140.

[2]王化成,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9.

[3]尹凌青.战略绩效考核——可持续发展企业素质及经济增加值考核(第一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79.

[4]刘便娥.杜邦分析体系及运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75-76.

[5]金霞.论杜邦财务分析的利与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8-49.

3.财务状况分析表 篇三

财 务 状 况 分 析 表 项评核次检 讨 项 目检 讨良可差1投入资本□有资本不足□投资事业过多 □增资困难 □资本不足2资金冻结□严重 □尚可 □轻微3利息负担□高 □中 □低4设备投资□过多未充利用□可,充分利用□设备不足□设备陈旧5销售价格□好□尚有利润 □差6销售量□供不应求 □供求平衡 □竞争历害 □销售差7应收款□赊销过多 □尚可 □甚少8应收票据□期票过多 □适中 □支票甚少9退票坏帐□甚多 □尚可 □差10生产效率□高 □尚可 □差11附加价值□低 □尚可 □高12材料库存□多 □适中 □短13采购期□过长 □适中 □短14耗料率□高 □中 □理想15产品良品率□低 □中 □高16人工成本□高 □适中 □低17成品库存□高 □中 □低18在制品库存□高 □中 □低

4.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分析指标 篇四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财务主管以实际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系统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运作的应用文书。随着商品流转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不断循环周转,构成了资金的筹集、运用、耗费和分配等方面的运动,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反映在资金来源、资金占用、流通费用、税金、利润等财务指标上,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就是对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完成情况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综合性地计算和分析,并用书面文字加以阐述。

财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有:通过检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实绩的分析,总结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及教训,并提出具体的工作建议,提出对资金运用、费用开支、利润完成状况的总评价,作为检查、考核企业财务管理优劣的重要依据。它是帮助领导决策、指导企业业务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报告可分为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简易分析、典型分析、财务预测五种。

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分为和上半两种,它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活动状况及其成果,并对资金、费用、利润等数据,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简易财务分析报告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通常是季度或月度,对企业财务活动及经营成果作简要的分析,以发现经营活动和财务资金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专题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发现某一财务状况对业务经营的开展有很大影响而作出的专门分析。如商品库存结构分析;资金分析;财经纪律状况分析等。

典型财务分析报告是分析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重大突出的、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所写的报告,多数是上级单位或同级财税,金融,工商管理部门编写,常用第三人称。

财务预测报告也称财务可行性预测,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对某一经营业务的财务成果进行预测时所写的报告,供领导作决策之用。

财务分析报告具有真实性、同比性、议论性等特点。

(一)真实性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供领导正确决策之用,作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之用,因而材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任何虚假的材料都会导致判断的失真,进而导致决策的失误,导致工作的失败。

(二)同比性

财务状况的优劣,一定与某特定时期的背景分不开,一定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性分不开,所以,比较法是最为常见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历史上的同比很有必要,这有助于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坐标。

(三)议论性

财务分析报告的表现手法,侧重在议论,其他的记叙、说明都是为议论服务的,最后的结论也是建立在议论分析基础上的。所以应该不断地夹叙夹议。

二、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指标

(一)经营指标分析

主要说明企业基本情况、本期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如产量、营业量、销售量等实际完成额及同比增减值。

计算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财力评价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指标及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并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生产经营中取得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二是营业范围调整及影响;三是需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和事项的影响等。从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企业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使企业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盈亏指标分析

1.对利润表所反映的本期实际利润数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利润实现情况及增减值。本期实现利润(亏损)总额是多少,比计划及上年同期数增减额及增减率;分析本期实际利润总额构成情况,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情况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数的增减额及增减率是多少。

2.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并用标准值与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

3.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并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减额的影响、成本费用同比增减额影响、其他业务利润、营业收支净额等因素分析其对本期利润的影响程度,查找导致盈利能力增强(减弱)的原因。

(三)资金指标分析

1.通过资金结构比例分析,分析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以行业比例和上年同期项目比例相比较,将增长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科学性。

2.对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情况。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如果周转率高则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及坏账损失。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委托加工单位的信用程度,调整原订的信用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收账政策。对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结构是否恰当。

3.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其主要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4.指标变动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标准值及上年同期值比较,找出变动较大或不正常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分析

1.衡量国有资体保值增值情况指标是国有资本增值率,通过对该指标进行分析,能充分体现对国有资产的保护,能及时、有效发现侵蚀国有资产的现象,反映国家投入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2.一般认为资本的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越好。当保值增值率达到100%时为保值,超过100%时为增值,若小于100%则表明国有资本减值,说明国有资产受到了侵蚀、流失、损失等,没有实现资本保全。

5.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 篇五

由于分析的主体、角度和侧面的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分析的财务指标纷繁庞杂。在这纷繁庞杂的指标中选择出一套切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精当而综合的、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的指标体系,同时提供分析的标准区间值,既有助于分析者抓住分析的重点,又具有可操作性。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也是经营分析指标选择的基本依据。

商业银行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行业。高风险的突出表现在“硬负债”与“软资产”的矛盾上。即:银行必须无条件支付存款人的本金和利息,而贷款本息收回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安全经营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尤以信贷资产的安全经营为重,银行是否稳健经营,可选择以下指标分析:

1、资本充足程序指标

资本充足程序是维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我国按照“巴塞尔协议”,采用资本与权重风险资产相比分析资本充足程度。并规定资本充足率低限值为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选择这一指标是因为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各国银行来说是唯一相同的部分,具有资本价值相对稳定,其数据能在公开发表帐目中查找等特点。

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来满足资本充足率:其一是增加资本总额,称为“分子对策”,包括按要求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其二是缩小资产规模和调整不同风险权重的资产结构,称为“分母对策”。当然,资本充足率也不能过高。比率过高,也许表明银行经营保守,不善于吸收外部资金转化为盈利资产。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总分支行制,资本金绝大部分集中在总行,故这项经济指标主要考核总行。对总行以下的基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序分析,可选择“资本/总资产”指标。

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各国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传统指标,它既反映资本与整体资产风险的联系,也反映银行对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最低清偿保障。(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权重风险资产总额是一个间接和概略的指标,反映银行潜在风险和资本抵挡的联系,资产风险加权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大,技术处理环节多,具有较大的弹性。而资本/总资产比率则是一个直接和精确的指标。直接表明出银行可以为自身的债权人提供的最低清偿保障。美国银行法第18条规定,资本/总资产指标的法定低极值为3%。

2、贷款风险度指标

贷款风险度是综合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程序的指标。商业银行贷款的综合风险度是按以下方法计算的。贷款风险度=∑贷款余额。其中:贷款加权权重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贷款余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贷款对象风险系数×贷款方式风险系数×贷款形态风险系数。从以上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贷款风险度指标综合了贷款对象、方式、形态三个因素,能从整体上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在资产负债风险比例管理中要求综合贷款风险度不得大于0.4。

3、“一逾两呆”贷款率指标。

一逾两呆贷款率也是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指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占贷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的比例分别8%,5%和2%,即总的不良贷款不得超过15%。

4、单个贷款率指标

单个贷款率可分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散的程度。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放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15%,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其资本总额的50%。在我国商业银行总分支行体制下,这个指标主要考核总行。为防止基层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分集中,可用以下两个指标分析考核。一是: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3%,二是:对同一行业最大十家客户发放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5%。

商业银行是一个“资金池”。经营的流动性表现为能源源不断地筹集资金,使资金流入“资金池”,又能保证存款的支取及贷款的需求,使资金流出“资金池”。资金流入、流出的顺畅,既是安全的保证,又是盈利的手段。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中可运用如下指标:

5、人均存款余额指标

人均存款余额反映商业银行职工人平吸收存款的绝对量。尽管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不同,人均存款余额会存在差异,但千方百计地组织存款,提高人均存款余额是各商业银行立行的根本。

6、存款市场占有率指标

存款市场占有率反映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将自身吸收的存款余额与所在地区金融机构吸收的全部存款余额相比较,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存款业务竞争能力越强,发展前景看好。

7、存贷款比率指标

存贷款比率指标是用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来计算的,用以反映商业银行保持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规定,在吸收的存款总额中,必须缴存13%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留足5—7%的业务备付金,因此存贷款比率不得超过75%。

8、备付金比率指标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备付金比率应保持在5%-7%之间,以“保开门、保清算”。计算的方法是:(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库存现金)日平均余额/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因为存款的波动性很大,以存款作为分母来考核备付金比例。难以稳定和控制。因此,可以选择这样一种口径计算备付金比率。即:现金资产/总资产。这个方法能反映商业银行头寸除了满足提存、支付和清算要求外,还要满足客户正常贷款的需求。从我国银行历史经验数据看,这个指标的低限值定为3%。

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安全、流动经营的结果。由于利润形成的基本关系式是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支出。所以盈利分析可选择如下指标:

9、盈利资产率指标

盈利资产率又称盈利基础,反映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用于直接营利资产的比重。盈利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营业收入就越高。在盈利资产中以贷款为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用贷款对总资产比率来分析。贷款占的比例越大,非生息资产就越少,利息收入就越多,长、短期贷款对总资产的比率调整变化,可以体现商业银行对流动性与盈利性的侧重。

10、贷款收息率指标

贷款收息是贷款利息收入与贷款平均占用额的比例关系,贷款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收息率越高,收入额越多。但不能用此单独说明贷款效益的好坏,理由之一,贷款利息收入的高低,不能完全说明贷款投向和周转的正常和合理,如逾期贷款罚息可增加利息收入,但不能说明信贷效益好,必须结合贷款风险指标一起分析;理由之二,这里的贷款利息收入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计算的应收利息,是否能按期收回,应结合贷款利息收回率指标以考核分析实收利息和应收利息的关系。

11、存款成本率指标

存款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成本,存款成本包括存款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以上存款成本与所吸收的存款相比较,比率越低,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在非自由利率条件下,降低存款成本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优化存款结构,加大活期存款的比重,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认为在现在的利率和费用条件下,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不得少于35%。之二是:节约手续费、业务宣传费的开支。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控制在1.2%开支,业务宣传费开支标

准,按营业收入扣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计算,银行业2‰,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5‰。由于存款成本、贷款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成本项目和收入项目,因此,把贷款收息率与存款成本率相比较,可揭示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

12、成本率指标

成本率是指商业银行的总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在营业成本中除了存款成本外,还包括营业费用,即使存贷款利差大,如果不节约营业费用,商业银行还有亏损的可能,因此降低成本率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的重要途径。

13、人均利润指标

人均利润反映商业银行职工人平创造利润的绝对量,尽管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难能可比,但这一指标比较直观地表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14、资产收益率指标

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它是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指标相比较,以及资产利用效果的综合反映。表现出商业银行每百元资产可获得的利润。一般经营效益好的银行,资产收益率在0.8—1.4%之间。

上述三类14项指标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既相互矛盾,但又是统一的。之间的关系是安全为前提,流动是条件,盈利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性”之间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点和准则就是盈利力求最大。

6.户表指标解释 篇六

2、全面核对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人口信息,特别是人口遗漏的或死亡出户的。家庭成员是指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者与户主共享开支或收入的成员。包括由本家庭供养的在外学生、未分家农村外出从业人员或随迁家属、轮流居住的老人、因探亲访友等原因临时外出人员;不包括不再供养的在外学生、已分家子女、出嫁人员、挂靠人员或寄宿者、帮工、已应征入伍者。

3、证件号码:残疾人直接填写二代残疾人证号码(第二代《残疾人证》采用全国统一编码,由18位身份证号加1位残疾类别代码和1位残疾人等级代码共20位代码组成)。

4、在校生情况:分为非在校生和在校生,其中在校生要具体写明所读年级,如七年级、高中一年级、中职一年级,高职二年级,大专及以上等。

5、健康状况:“健康”是指过去一个月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长期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吃药治疗的疾病,如肝炎、肺炎、糖尿病;“大病”病种界定为22种。渝府发〔2012〕78号文件规定的22类重病者: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再生障碍性贫血、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性精神病、血友病、肝肾移植前透析和手术后抗排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重症甲型H1N1、1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2类疾病;“残疾”指获得残联认定的持证残疾人,其证件号码须填20位的残疾证号码。非健康的请填写病种。

6、劳动技能:普通劳动力是指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技能劳动力指经过技术等级考试合格后,获得人社部门统一颁发的相应等级的执业资格证书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丧失劳动力是指由于疾病、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无劳动力是指16岁以下未成年人和超过劳动年龄已经无劳动能力。

对残疾人有劳动力的界定应根据残疾人本人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并在村名大会讨论和村委会核实中据实评判残疾人有无劳动力,避免主观上将残疾人直接列入无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原则上除一、二级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之外,其他类别和登记的成年残疾人都应视为有劳动力。

7、务工情况:县内务工、县外省内务工、省外务工、其他。如果在家务农、学生、军人等情况可选“其他”。

8、务工时间:填写月数,范围为0-12;如果是在家务农、学生、军人等情况,务工时间填0。

9、务工企业名称:填写地名,厂名。

10、工资性收入:主要指调查该户所有人外出务工的所有工资收入。

11、生产经营性收入: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

12、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13、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五保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其他转移性收入。除以上各类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计划生育金是指独生子女父母、双女户的奖励。

14、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等。

15、林果面积:包含水果、干果、木本粮油、茶、竹、中药材、用材林、食用菌以及花卉、种苗等特色经济林面积。

16、水面面积:承包集体的水产品养殖水面面积。

17、入户路类型:泥土路、砂石路、水泥路、沥青路。

18、住房面积:农户自有住房建设面积。不包括仓库等作为生产用途房屋面积。无房户的住房面积为0。

19、饮水困难:饮水困难是指单次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或间断供水。

7.企业运营主要财务指标分析计划书 篇七

2004.02.16

公司经营状态中较容易出现的状况一般表现为:由于同业竞争日趋尖锐,致使材料价格偏高,加之公司经营效率低落,生产成本增加将更为严重。公司收益率呈长期下降趋势。因借入资本过多,且历年盈余再投资能力低;加之受历年景气过热投资过速的影响,造成生产规模不当。公司安定力已呈长期减弱趋势。公司日常偏重生产问题的解决,营销活动滞后。同时,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低。生产计划与控制计划配合不当。生产设备的年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与产品的厂内托运路线迂回,人力成本较高;材料管理不规范,散失走漏现象时有发生,致使生产成本偏高。公司经营能力历年均未达到应有水准。经营均衡性欠考虑,因此造成企业增长速度始终不及同业其它公司;生产安排紊乱,客户满意度低;销售人员取巧,从中抽取回扣,这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公司成长力等各项之间不匹配。

因此,可以将这些情况归属为四级状况,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进行分析。

<受益力分析>

目的:了解公司获利状况;自有资金累计能力;偿付本息能力;公司的制品、商品、服务,到底以多少的获利率在从事销售。

工具:营业收入净益率=本期净利/销货净额

表示销货一单位能获利多少?越高越好,一般10%以上良好〔不能以此判断公司获利能力高低〕若营业收入净益率高,销货收入偏低者〔即资产总额周转率低〕,总体公司获益力亦低投资报酬率=本期净利/资产总额

表示资金一元能获利多少? 8%以上较佳也较能判断公司获利能力高低

总资本净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益率资本报酬率=本期净利/业主权益

表示净值一元能获利多少? 净益率高,其盈余金额未必大,因为没有考虑营业收入在内

<安定力分析——财务结构及偿债能力分析>

目的:测定资金用途趋向;避免企业面临清算或破产。

工具: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美国以200%为标准,我国以150%以上属于良好 流动负债没有包含固定负债,应注意收款、付款速度的差距

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有价证券、库存资产……等,即一年内可以换成现金之状态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等一年内须偿还的负债速动比率=现金+有价证券+应收款项/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所指为不经过贩卖过程,而能直接成为现金的高流动性资产

偿付流动负债的第一线周转金 美国标准为100%,我国70%以上者属于良好负债比率=负债总额/业主权益〔自有资本〕

显示资本结构安全程度,越低越好 高于100%表示负债多于净值,对于资金周转、偿债、获利能力有不利影响.此项比率不应高于120%固定比率=固定资产/业主权益

显示净值被用于维持固定性资产的程度 越低显示周转金来自于净值者多,故越好

100%以下为基本基准,80%以下表示情况良好 高于100%须仰赖负债!〔小心〕自由资本率=业主权益/资产总额=股东权益/资产总额=自有资本/总资本

8.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 篇八

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预警参数指标。但由于设立技术参数指标技术含量很高,预警指标数值的科学性需要反复论证,目前不少基层税务机关尚缺乏科学规范的预警参数指标,导致很多纳税评估工作停留在单一指标的对比上,税务人员需要凭自己的经验对关联指标进行分析,直接影响评估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行管理条件下,从分析企业财务核算信息入手,寻找纳税疑点,让纳税人对疑点作出解释,再通过进一步核查排除疑点,可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产生更好的评估效果。

现行评估方式与当前的税收环境脱节

从纳税评估的目的来看,笔者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机关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系统分析数据,实现一种动态、及时的税收监控状态。目前,税务系统的主要评估思路是,广泛搜集内外部信息,将这些信息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比对,从中发现疑点;再按行业分类建立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开展纳税评估。但这种评估方式比较理想化,与当前的税收环境明显脱节。

比如,按照这种评估模式,税务人员在对某歌星实施纳税评估前,需要将该歌星所有的涉税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出房产、存款等涉税项目,再将相关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不符,差异点就可以成为纳税评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但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税务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也很难全面掌握被评估对象的涉税信息,纳税人提交的信息也不完全真实。如果税务人员试图从外部寻找线索,经常会影响相关方面的利益,从而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税务人员将大量精力花费在外部资料搜集方面,也直接弱化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控,导致一些企业故意混淆账目,使税务人员检查无法下手。此外,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指标参数,很多纳税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对单一指标的对比上,通过单一指标对比设定疑点。在根据疑点进一步评估时,一般需要税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相关联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实施评估工作时,往往存在不同的评估人员尺度不

一、评估结果出入大等问题,直接影响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商业企业往往利用存货核算隐瞒收入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业逃税尤其是商业企业逃税,往往通过隐瞒销售收入,增加成本来实现。具体而言,商业企业一般通过虚开发票、虚假购进存货取得增值税发票、销售不入账或延期实现销售、虚假列支费用,偷逃税款。

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对简单,涉及的会计科目相对集中,存货核算成为商业企业偷逃税款的重要渠道。经过总结归纳,笔者发现,商业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购货不进入存货核算,隐瞒销售收入,直接增加销售成本。这包括三种形式:无发票购进货物、取得普通发票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购进货物。企业一般采取增加单位存货成本方式结转销售成本。二是购进存货进入存货科目核算,销售不作账务处理,成本也不进行结转。这也包括三种情况:无票存货(包括估值入账)、取得普通发票存货(无进项)、取得增值税发票存货。企业往往通过虚报财产损失、虚假赠送、低价销售等方式消减存货数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业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真实发票,有真实进货,但成本结转存在问题;有真实发票,无真实进货。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需要抵扣增值税税款,并将存货进行成本结转;未取得发票或普通发票,但进行了成本结转。

以企业存货科目核算为出发点开展评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对商业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税务人员应以审核企业的存货科目核算是否准确为关键点,通过核算企业的存货情况倒推其销售情况,寻找企业的纳税疑点,再结合实地核查,形成可靠的预警指标。

具体来说,由于企业财务人员一般在进行存货核算后,再作隐瞒收入的核算,税务人员理论上可以利用企业的申报信息,通过逻辑推理找出企业的纳税疑点,再根据疑点对企业的存货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证实其存货是否作了正确的会计处理。

在对企业实际评估时,需要先假设企业的期初存货为真实数据。

企业的存货可以通过企业取得的进项税发票进行倒算(需要扣除运费和固定资产的进项部分,通过征管系统即可查询到相关信息)。

由于我们的分析前提是,企业通过调节销售成本与存货余额的方式隐瞒收入,我们可以假设企业的期末存货是实际存货(与实际盘点一致),然后根据增值税发票信息测算企业的销售成本,即用企业的期初存货成本,加上企业的本期购进成本(进项发票/增值税税率),再减去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这也就是企业的库存总账的贷方累计发生额。接着,将如此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产生了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我们审核的重点。

这个差异通常会产生三种结果。

第一,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小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多结转了销售成本(相关成本未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且无增值税发票,直接记入销售成本)。对这种情况,税务人员需要核对企业对应的销售收入数据。(2)企业购进存货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原材料科目借方大于按进项税测算的原材料购进数额)。(3)企业当月预估原材料入账,事后未红冲,取得发票后重复记账。弄清上述情况,税务人员还需要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料证明。

第二,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大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如下。(1)企业有增值税发票,也通过了原材料核算,但原材料转出未对应销售成本科目。(2)企业少结转了销售成本。(3)企业以货易货,但取得的货物有增值税发票,换出的货物没开增值税发票,导致原材料贷方数字大于销售成本数字;或者换入的货物直接结转了销售成本,导致增值税发票测算原材料购入数额大,造成测算结转数额大。(4)企业利用虚假进项税发票进行了税款抵扣。由于无真实购进货物,且未进行库存减少,企业一般采取提高商品单位成本或低价格销售等方式消化虚增的库存。因此,对于存货持续增加且税负率低、收入增幅不大的企业,税务人员应对其长期挂账库存进行实地盘点,看其实际库存与其账面库存是否一致。

第三,所测算的企业销售成本与企业的实际销售成本相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企业有增值税发票未通过存货科目核算,所采购的存货直接进入了销售成本或费用科目。弄清楚其中情况,还需要税务人员核查企业对应的销售收入情况。如果不存在上述问题,则企业存在取得虚假发票抵扣进项税的可能,同时也存在隐瞒收入的可能。

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其申报信息进行自动核对后,如果相关差异依然存在,税务机关可立即要求企业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提供相关的账册资料作为证明。对于解释不清的纳税人,再对其进行深入的实地核查。经过核查形成一些可靠的行业预警参数指标,推动后续的评估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天津市国税局

来源:中国税务报

9.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 篇九

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于揭示企业财务风险,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是运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计算出来的指标,是从静态角度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如果这时流动资产的质量很差,就会高估企业的流动资产,即使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很高,仍不能保障企业偿还到期债务。二是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情况,会高估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不便于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三是不能量化地反映潜在变现能力因素和短期债务。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值的数据都来自于会计报表,而一些增加企业变现能力和短期债务负担的因素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出来,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在对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企业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会使得企业的资产被高估,造成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经营比率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二是企业在使用有关会计方法调节利润的时候,会使企业的利润虚增,造成利息赚取倍数指标也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见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和作出评价的,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这类指标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二、对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第一,为了克服上述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不足,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使用以下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到期债务之比,其中本年到期债务是指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这两种债务不能展期,除此以外的其他流动债务均可还旧借新。因为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保证偿还到期债务,所以现金债务比率指标应大于1.现金到期债务比率指标运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从动态角度反映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年末流动负债和年初流动负债两者差额之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够充分地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其流动负债的偿还,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负债的实际能力,故使用该指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现金支付保障率。现金支付保障率是指本期可动用的现金资源与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之比。它从动态角度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发展变化,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可动用的现金资源越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越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支付能力正常、稳定,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比率低于100%,显然会削弱企业的正常支付能力,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周转率指标。一是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改为“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即∑(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二是将“存货周转率”指标改为“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即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这种改进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均衡情况、进度情况;二是便于随时分析和评价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动情况,而不必等到会计期末进行;三是可以避免由于销售的季节性或由于选择的会计期间与营业周期不一致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不能如实反映款项及存货的实际情况;四是这两个指标与企业对应收账款和存货进行日常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一致,资料极易取得,而且几乎无需花费额外的代价。

第二,为了克服上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不足,便于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作出客观分析,应对原指标作如下改进:

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指经营现金流量与负债之比。它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也是一种保守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因为通常不要求以经营现金净流量偿还债务,在全部债务均能展期的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应与利息相等。该比率反映了企业最大的支付能力,从而决定了最大的借款能力。现金债务总额比率越高,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利息支付能力、借款能力越强,企业财务风险越小。

现金偿还比率。现金偿还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长期负债之比。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提供现金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虽然企业可以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但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应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这一比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利息现金保障倍数。利息现金保障倍数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债务利息之比。该比率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这个比值一般应大于1,该指标越高,则说明企业越拥有足够的现金能力用于偿付利息,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第三,为了克服前述盈利能力指标的不足,便于对盈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建议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作如下改进:销售现金率。销售现金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它表明实现一元销售所取得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一般而言,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小。

资产现金率。资产现金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它表明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能力。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0.财务指标分析计算表 篇十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6.硕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7.女、少数民族:既是女性又是少数民族的,在女性和少数民族一栏中重复统计。“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和“具有职业资格的”等同理。

8.职业资格: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职业准入资格和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职业准入资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建立的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职业准入资格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法定条件规定的特定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属于行政许可范畴。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等方式取得职业准入资格。职业水平认证资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水平认证考试取得的资格。

(三)人社统PS3号表

1.上年末总数:指上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招聘方式中的考试、考察、考核:采取笔试、面试方式招聘的,计入考试;考核是指仅使用考核未经过考试方式招聘的人员。

3.本增加中的:任命指未经公开招聘,直接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到本单位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任职性的挂职工作人员。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的人员。

4.本减少中的: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开除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终止合同指依法终止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辞退、辞职指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调发[1990]19号)和《人事部关于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已办理相关手续的人员。交流指从本单位办理了调出手续,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或者到其他单位任职性挂职工作的人员。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离开本单位的人员。包括:死亡、单位整建制划出等。

5.本年末实有数:指统计截止时间的实有人数。

6.本年末实有退休人数: 历年累计,本年末实有的退休工作人员总数。

(四)人社统PS4号表

1.数量:经组织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核准的岗位数量。

2.在岗人数: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聘用在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3.六级上工勤技能岗位数量、工勤技能岗位在岗人数均填写普通工数据。

(五)人社统PS5号表

1.上年末已签订聘用合同:指本类型人员中已于上年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2.短期合同:合同期限在三年(含)及以下的合同。

3.中期合同:合同期限在三年(不含)及五年(含)之间的合同。4.长期合同:合同期限在五年(不含)及以上的合同。

5.项目合同:以项目完成时间为期限的合同,含约定期限但以附加项目完成为目的的合同。

6.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7.解除聘用合同:依法与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人员。8.终止聘用合同:依法终止聘用合同的人员。

9.签订劳动合同:本统计与单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其他:截至本统计末与单位既未签订聘用也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六)人社统PS6号表

1.农、林、牧、渔业: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2.采矿业: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3.制造业: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指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指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 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包括批发业、零售业。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邮政业。

8.住宿和餐饮业:指住宿业,餐饮业。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指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金融业:指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其他金融业,11.房地产业: 指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指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以及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等商业服务活动。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指研究和试验发展,气象、地震、海洋、测绘、质检、环境与生态监测、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科技中介等应用服务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指防洪除涝设施管理,水资源管理,天然水收集与分配,水文服务,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业,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公园和游览景区管理活动。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指婚姻服务,殡葬服务,托儿所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服务,保健服务,汽车、摩托车修理与维护,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家用电器修理,其他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未列明服务业。

16.教育: 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未明教育活动。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以及干部休养、护理机构、精神康复、老年人残疾人养护、孤残儿童收养和庇护、社会看护等提供慈善、救助、福利、护理、帮助等社会工作的活动。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指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文化艺术业,体育,彩票活动等娱乐业。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社会保障,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0.国际组织: 指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驻我国境内机构等的活动。

2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22.其他从业人员:在本表中指除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七)人社统PS7号表

1.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有行政系统机构设置的,填入行政系统。2.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辖有直属事业单位的,请填入国家局项下,负责管理的部委注意避免重复统计。各地同理。

3.对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部门,原则上由中央部门负责统计本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各地注意避免重复统计。接受中央部门和各地党委双重管理的部门,请负责人事管理的一方负责统计,另一方注意避免重复统计,如有特殊情况,请双方协调明确统计责任方,并及时通报我部。如认为现行统计管理模式能够确保不遗漏、不重复,可继续执行,并请在上报统计结果时向我部书面说明,便于我部掌握有关情况。

(八)人社统PS8号表

1.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 是指本单位特殊人才的数量,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避免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2.中国科学院院士:指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国籍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中推

荐并当选的院士。

3.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中国国籍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中推荐并当选的院士。

4.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指根据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中组发[1984]3号)要求,以“在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公认的;在生产、技术、教育、管理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在专业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为条件进行选拔,经人事部审核批准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中发[1990]10号)的有关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上报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等人选,人事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进行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的人选。

6.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指根据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人专发[1995]147号)的有关规定,为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在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报人选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报“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批准的人选。

7.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指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任何一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8.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指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03]26号)的有关规定,为适应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选拔的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大的专业成就、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

(九)人社统PS9号表

1.参加培训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或工勤技能人员)总数,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2.出国出境培训:指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3.参加培训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人次,一个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4.政治理论: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5.专业知识: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以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6.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7.党校: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县级及以上党校的培训。8.行政学院: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

9.其他培训机构: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培训中心、普通高等院校等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

10.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一年内参

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11.出国出境继续教育: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12.参加继续教育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次,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13.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14.高校、科研机构: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培训。

15.其他继续教育机构: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各类继续教育机构的。

四、附录及逻辑关系式

附录:人社统PS1-10号表

1.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2.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的1月1日至12月31日。3.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分别进行统计。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的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统计;地方所属的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

4.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5.专业技术人员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又称“双肩挑人员”):指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的或在管理岗位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在注明有“在管理岗位工作的”的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栏目中(PS2、PS3、PS4、PS5、PS6、PS10号表),“双肩挑人员”既统计为管理人员,也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除此以外的栏目、表格仅统计为管理人员,如培训。

逻辑关系式:

(一)人社统PS1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2=3+4+5=10+11+„16=17+18+„21;22≥24+25。去除无效行(3-

9、10-21行)。甲栏:1+5=6+7+„12=13+14+„21=22+23+„26;1≥2,1≥3。去除无效行(5、6-12,22-26行)。

表间校核式:

校核从业人员总数。PS1(宾22甲1+宾22甲5)= PS2宾1甲1=PS3宾18甲1=PS5(宾1甲1+宾1甲2+宾1甲4+宾1甲5-宾1甲3)=PS6(1)宾1甲1+ PS6(1)宾19甲1-宾40甲1+ PS6(1)宾42甲1= PS7(1)宾1甲1+ PS7(1)宾19甲1-ps(1)宾35甲1+ PS7(1)宾42甲1=(如为中央单位)PS10宾1甲1。

校核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总数。PS1(宾24甲1+宾24甲5)= PS2(宾1甲1-宾1甲45)=PS3(宾18甲1-宾18甲6)= PS5(宾1甲1+宾1甲2+宾1甲4-宾1甲3)=PS6(1)(宾1甲1-宾13甲1)+ PS6(1)(宾19甲1-宾34甲1-宾40甲1)+ PS6(1)(宾42甲1-宾50甲1)= PS7(1)(宾1甲1)-PS7(1)(宾13甲1)+ PS7(1)(宾19甲1-宾35甲1)-PS7(1)(宾34甲1)+ PS7(1)(宾42甲1)-PS7(1)(宾50甲1)=(如为中央单位)PS10(宾1甲1)。

(二)人社统PS2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9=20+21+„+28。

甲栏:1=2+16+35+45-17,2=5+6+„+15,16=21+22+„+34,35=38+39+„44;2≥3,2≥4,16≥17,16≥18,16≥19,16≥20,35≥36,35≥37。去除无效行(3、4行)。表间校核式:

校核在册正式(管理人员)总数。PS2宾1甲2=PS3宾18甲2=PS5宾1甲1=PS6(1)(宾1甲1-宾13甲1)=PS7(1)(宾1甲1-宾13甲1)=(如为中央单位)PS10(宾1甲2)。

校核在册正式(专业技术人员)总数。PS2宾1甲16=PS3宾18甲3=PS5宾1甲2=PS6(1)(宾19甲1-宾34甲1)= PS7(宾19甲1-宾34甲1)=(如为中央单位)PS10(甲1乙3)。

校核在册正式(工勤技术人员)总数。PS2宾1甲35=PS3宾18甲5=PS5宾1甲4=PS6(1)(宾42甲1-宾50甲1)=PS7(3)(宾1甲1-宾9甲1)=(如为中央单位)PS10(宾1甲5)。

(三)人社统PS3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2+3=4+5+6,1+(2+3+7+„10)-(11+12+„17)=18。甲栏:1=2+3+5+6-4=7+8+9„+11。

(四)人社统PS4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4≥5。

(五)人社统PS5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2=3+4+„10,13=14+15+16。甲栏:2≥3。

(六)人社统PS6号表 PS6(1)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13=14+15+„18;19=20+21+„+34=35+36+„+39;42=43+44+„+50=51+52+53+54+55;

甲栏:1=2+7+8+„21+28+33+36+37;2≥3,2≥4,2≥5,2≥6,2≥3+4+5+6;21≥22,21≥23,21≥24,21≥25,21≥26,21≥27,21≥22+23+„27-(24+25);28≥29,28≥30,28≥31,28≥32;33≥34,33≥35。

PS6(2)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8+19。

甲栏:1=2+3+4+„6=7+12+13+„26+33+38+41+42。其中1=7+12+13+„26+33+38+41+42去除无效行(7、8„42行)。

PS6(3)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9=20+21+„39。甲栏:1=2+3+4+„18。

表间校核式:

PS6(1)宾1甲1= PS7(1)宾1甲1, PS6(1)宾19甲1= PS7(1)宾19甲1 PS6(1)宾42甲1= PS7(1)宾42甲1。ps6(1)宾19甲1=ps6(2)宾1甲1 PS6(1)宾40甲1=PS6(2)宾20甲1

(七)人社统PS7号表 PS7(1)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13=14+15+„18;19=20+21+„+34=37+38+„+41;42=43+44+„+50=51+52+„+55

甲栏:1=2+3+„+97。

(八)人社统PS8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1≥4,1≥(5+6),1=7+8+9=10+11+„+14。甲栏:1≤(2+3+„+7),1≥2,1≥3,1≥4,1≥5,1≥6,1≥7。

(九)人社统PS9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4+5+6,7=8+9+10=11+12+13,14≥15,14=16+17+18+19,20=21+22=23+24,25≥26,25=27+28+29+30,1≤7,14≤20,25≤31。甲栏:1,7,14,20,25,31=2+3+4+5+6。

(十)人社统PS10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3。甲栏:1=2+3+5+6-4。

11.医院财务分析报告指标探讨 篇十一

医院的财务分析要想真正的起到作用,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一般情况下,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等。这些财务分析指标能够正确的反映出医院经营的情况,尤其是为有效地解决医院所面临的财务问题提供了依据。现阶段,有些医院对财务分析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的看重,致使医院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时,医院领导无从抓起,这对未来医院的发展非常不利。

一、医院财务分析的意义

对于医院来讲,其财务分析的依据是财务报表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财务分析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情况进行剖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经验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以此显示出医院经营期间,存在着优势以及劣势,由此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为医院的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医院财务分析的意义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能够对医院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现阶段,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有医疗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报表,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医院现有的偿债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能力,这样医院经营者才能够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二)医院通过财务分析,能够使资产结构得到最合理的优化

这对提升现有的经营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指标的设置,能够了解到哪些因素阻碍医院发展,这对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

此种方法不但能够应用在相同医院不同时间内纵向分析,还能应用在不同医院之间的横向分析。借助趋势分析法,财务人员能够掌握引起医院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进而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但是财务人员需要格外注意,在计算不同时期的数据时,计算方法必须相同,并且要将偶然发生的因素扣除,这样财务数据才能够反映出医院真正的经营情况。

(二)比率分析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需要计算结构比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比率,以便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反应医院经营现状。但是由于行业标准不统一,以此判断比率无法确定是高、是低,也许能够将每个指标的数据数值都能够计算出来,但是却也难以找到与其能够进行比较的指标。

(三)因素分析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如果某些因素对财务分析指标造成了影响,如果其他因素没有发生改变,依据顺序确定方法来判断各个因素之间应该产生的各个变化。因为每个因素变动都会对计算顺序产生影响,所以运用此方法的重要性就是明确影响指标的每个因素,同时还需要了解到这些因素对指标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

三、医院财务分析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该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主要是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从这一计算中可以明确的看出,资产负债率能够有效地显示出企业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现如今,其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衡量企业长时间负债偿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指标。站在经营的角度,医院的资产负债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因为过高则表示医院没有充足的发展资金,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其偿债能力比较差,但是如果过低,则表示医院的外部资金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流动比率主要是通过医院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计算所得。该指标主要是为了反映出医院所具有的流动资产在短时间内债务到期之前,能够变现来偿还负债的能力。影响流动比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分别为应收医疗款,即日常经营过程中,收到的医疗款项、药品周转速度。因为我国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为此,应该执行适度负债的方法,防止医疗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流动比率作为正指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说明医院的存货过多或者是待摊费用有所增加,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流动比例达到2:1最佳,这说明医院的财务情况保持稳定。

(二)营运能力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这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业务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通过该比率能够表示出应收账款变现情况,以此采取措施最短的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这样既能够保证医院短期偿债能力,同时还能够反映出医院在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效率。

(三)盈利能力指标

其主要包括总资产结余率以及业务收入结余率。这其中总资产结余率主要是通过业务收入结余除以平均资产总额而获得。该指标能够表示出医院所有的资产具体的获利水平。总资产结余率与医院的资产结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

(四)发展能力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要是通过本年业务收入增长额除以上年业务收入。该比率能够反映出医院的发展趋势以及增加业务收入的能力。该指标能够反映出医院现有的生存与发展水平。总资产增长率主要是通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除以年初总资产。该比率能够表明医院本期资产是否实现了增长,以此衡量医院的发展能力。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对资产扩张结构有所重视,同时对医院的后续发展能力要加以研究,防止医院资产出现过度扩张的情况。

(五)成本控制指标

该指标主要包括管理费用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业务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被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项目中,在财务报表上没有显示。此比率能够反映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人员经费支出一般是医院的主要支出,此比率反映医院人员支出是否合理。提示管理者应当结合医院的`发展特点和技术状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六)工作效率指标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此指标反映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病床使用率过高,则说明床位比较紧张;若过低,则会浪费医院的资源。病床周转率=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此比率反映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病床周转率越高,资源的利用效果越好,工作效率越高。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人数。是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七)社会效益指标

药品收入比率=药品收入/业务收入。由于医疗机构特殊性,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顾及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应当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切实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门诊业务收入/门诊人次。对医院而言,应当寻求一个适当的标准,既可以减少门诊病人的就医费用,又能维持正常的经营。出院者平均收费水平=住院收入/出院人数。此指标是一个平均数,应当注意区分病种。

四、结语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支行行长述职报告下一篇:通化县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