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2024-06-17

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精选10篇)

1.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一

友爱村村里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具体措施办法

为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全面加快我村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根据哈溪镇关于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村里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会议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提高群众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积极推进产业发展,拓宽就业增收致富渠道,努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2011年,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84元。到2012年底,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00元以上,逐步减少低收入农户,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增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能力。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把夯实基础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增收致富能力。一是加快村级道路建设。积极争取通村公路项目资金,加大对村组道路的管护力度,维修四组到六组、七组到九组约4公里的道路。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人饮安全和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加大人饮安全建设和管护力度,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全村人人有安全饮用水喝的目标。建设一组、二组、三组、七组连片日光温室防洪沟约2公里建设,三组到七组的灌溉水渠、一组到三组的灌溉水渠约2公里。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村居民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渠道。将发展优势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选准发展方向和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抓好大场大户,推进规模养殖。按照多元投入、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标准化、规模化原则,以规模大场大户和养殖小区为重点。以养殖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使新兴的创收方式发挥拉动作用。近年来,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对

农副产品需求的不断加大,养殖业势必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2012年全年要完成舍饲养殖暖棚建设30座。高原夏菜100亩,马铃薯旱作农业种植300亩。饲草料种植方面。牧草种植1150亩,饲料种植500亩。

(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居民就业转移门路,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一是以提升就业技能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力争每年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600人次以上。二是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劳务用工市场的对接,及时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从而增加农村居民转移就业收入。

(四)用活国家扶持政策,为农村居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安全及时发放到农村居民手中。二是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通过争取到的种子种苗、农资、农机等实物补助,帮助农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业。三是逐步完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严格按照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做好农村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参保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困难群

众长效帮扶机制,将低收入农户纳入帮扶范围。四是扎实做好“少生快富”工程,加大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持力度,稳定和降低农村低生育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镇村两级的基本职责。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我村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的领导,确保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顺利开展。

(二)整合力量,强化管理。各村干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工作,要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注重结合、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三)靠实责任,确保效果。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行动计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具体开展工作中要找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门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2.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二

一、塑胶厂房消防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塑胶厂房堆积大量的易燃物, 倘若因为消防管理的措施不够完善而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损失将十分严重, 后果也难以预想。

例如, 2012年5月16号, 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塑料回收加工厂房发生火灾, 起火厂房内堆放大量塑料品原材料、半成品猛烈燃烧, 火借风势快速蔓延, 火势发展迅猛, 附近的厂房和仓库都无一幸免。消防车赶来后, 经过了90分钟的奋力补救, 才将火灾扑灭。大火也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并没有人员伤亡, 但是如此触目惊心的火灾应该引人深思。

事后, 据相关部门调查, 火灾是由一个插座漏电打火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引起的。追根究底还是由于厂房管理不善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从而使自身蒙受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 加强塑胶厂房的消防管理, 是十分重要的。

二、塑胶厂房消防管理的具体措施

火灾案例一:2011年湖北省的一塑胶厂发生了火灾, 火势非常大。由于塑料囤积仓库和加工厂的距离很近, 虽然有大批的消防人员前往现场, 但是, 火势还是蔓延到了仓库, 使得仓库里的货物全部被烧毁。灭火过程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 浓烟密布在厂房的上空。事后, 经过调查, 是因为厂房的一根没有熄灭的烟头而引起了火灾。

火灾案例二:2008年12月25日深圳宝安沙井新桥金顺塑胶厂发生火灾, 造成三名员工死亡。这起火灾起火建筑一楼为生产车间, 二、三楼为仓库, 厂房内放置了大量的纸箱、塑胶制品、油类物品和机械设备。起火点位于仓库部位, 仓库内由于物品过于密集, 加上仓库门、窗少, 空气不流通, 火灾初起阶段火势蔓延比较迟缓, 随着参与燃烧的物资的增多, 火势迅速进入猛烈燃烧, 厂房内部迅速升温, 据当地消防部队估计, 从发现火情到猛烈燃烧阶段仅用了10分钟时间。

由事例得出, 塑胶厂房的消防管理要先从内部的管理上做起。

(一) 制定厂房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建章立制, 成立专门的消防归口管理部门。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消防设施管理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及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 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巡查人及员工的各项职责, 做个消防安全管理的“明白人”。同时, 加强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严格每一个员工的行为。重视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 从平常日常工作的细节做起。比如, 安全用火用电、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厂区等等。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二) 加强对塑胶厂房内的重点部位——仓库的重点监管, 严格规范仓库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全面落实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的防火分隔措施。

塑胶仓库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及油品等易燃物质, 火灾荷载大, 火灾防范措施不容忽视。首先, 独立的塑胶仓库距离周边建筑应满足必要的防火间距, 否则一旦发生火灾, 由于空气的强对流, 产生大量飞火洒落极易造成周边建筑的蔓延;其次厂房内中间仓库的设置应进行防火分隔。其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最后, 严格按照《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要求加强管理, 库存物品分类存放, 置放有序且应保持一定的通道 (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米, 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米, 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0.3米, 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米) 。同时严格火源的控制, 在仓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 杜绝一切明火进入仓库。

(三) 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

例如, 在2011年广东东莞市的樟木头镇的一塑胶厂发生了火灾, 火势非常大, 虽然有大批的消防人员前往现场, 但在消防车前往火灾现场的途中, 因为消防通道堵塞导致火灾蔓延, 而延误最佳救援机会。

又如, 在2011年12月, 在合肥的瑶海区某一小镇上, 一塑胶厂突发大火。当时火灾发生时, 工人正在加班。幸运的是, 在场员工及时撤离了现场, 然后迅速报警, 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 火势十分巨大, 消防车的高压水根本压不住火势,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厂房的消防栓中竟然没水,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灭火的效率大大下降, 很长时间过后, 大火才被扑灭, 损失也十分惨重。

这两起典型火灾暴露出了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厂房自身消防安全条件普遍较差, 公共消防设施损坏, 形成了消防安全隐患;消防车道狭小, 耽误了救援灭火的最佳时间。

塑胶厂房的火灾隐患现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 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当地消防机构和安监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塑胶企业进行全面定期检查工作, 对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督促整改, 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建档立案, 组织专家论证和分析原因, 拟定整改方案, 依法限期责任单位清除隐患。并在监督抽查的基础上, 出台一些符合实际的长期管理机制, 避免出现回潮现象。

(四) 政府牵头, 团结协作, 整改合力

对于塑胶厂房的厂址选择, 还有一些消防管理的具体规划, 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制定相关文件来规范和完整这些制度, 并且应出台相关的惩罚制度来约束一些不合符规定的行为。

首先, 关于塑胶厂选址的问题。

政府部门和规划局, 应该严格把关塑胶厂的厂址选择, 要具有前瞻性。第一, 对于工厂厂址的选择, 应当设置在远离市区的郊区, 这样不会给市民带来噪音和空气污染, 也便于管理。第二, 塑胶厂需要与易燃易爆工厂库房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尽量远离甲、乙类厂、库房, 否则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则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和扩大, 而且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第三, 尽量选择交通比较便捷, 而且离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比较近的位置。这样即使发生事故, 也可以及时补救, 而减少损失。

其次, 加强对不合符规范的单位或者个人行为的惩罚力度。

例如, 上文所提到的合肥的瑶海区的塑胶厂房火灾事件, 厂房的消防栓没水, 这完全是因为厂家自身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灾害事故。对于类似于这样的行为应加强处置力度及建立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火灾调查取证的过程中追加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 对于单位及个人的消防违法行为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从重从严处理。对造成刑事犯罪的违法行为, 则要上交给相关刑事部门处理。

再次, 帮助各工厂完善规章制度, 对相关人员进行消防管理知识的培训。

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督促相关塑胶厂, 保质保量完成火灾高危区的各项消防管理工作。帮助各塑胶厂,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的消防管理制度, 并且打印成条文或者手册, 要求上交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批阅盖章。上级主管部门对厂房的实地考察之后, 结合该厂房的消防管理政策, 对政策提出修改的意见, 并且对修改后的规章制度批阅盖章, 并且要求工厂严格执行此消防管理制度。

关于消防知识普及和培训的问题。首先, 员工进厂正式工作之前必须普及基本的消防知识, 做到“六掌握”: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消防法律法规;掌握工厂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掌握报警方法、灭火及疏散逃生技能;掌握引导疏散的方法;掌握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内容及操作程序。这样可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 员工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其次, 对于内部的消防管理部门, 政府应该监督社会单位的专业培训工作。消防管理, 必然也存在其专业性。部门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 而且要具备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疏散逃生的能力和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等。工厂内部部门也要经常进行消防宣传工作, 提高全体人员的警惕性。

三、总结

3.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 篇三

【关键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措施

一、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

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

1.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

2.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

3.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

三、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單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

1.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

2.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4.加强农村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篇四

当前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众多问题,例如档案意识浅薄,忽略对于档案的管理;相关的农村档案管理机构功能缺失,配备的基础设施也陈旧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全无法符合现在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借助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增加管理水平培训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农村档案管理方面的提升。

一、农村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就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对乡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档案部门也在积极选取人员进行农村基层党员的培养,以上是人力方面的投入,我国政府还为农村置办了大量的电脑、空调以及档案柜等档案管理设备设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下大力度对农村档案管理进行规范,并促进其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政府方面给予农村档案管理以非常大的帮助,无论是档案管理员还是硬件设备设施都顺利到位。但是,经济的相对落后、教育程度的欠缺以及农村特殊的地域特点,都使得农村的人缺乏除了档案的意识,更不会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对于他们而言,档案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所以农村档案不断在产生和丢弃之间循环。在农村,即便是正规的档案室和正规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也依然面临的是被丢弃的结果。在农村中,受到档案重要性意识薄弱的影响,所以即便是正规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很难做到尽职尽责。此外,很多农村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没有编制或者甚至没有正规的管理人员,更有甚者,完全没有档案管理这个部门,相关的管理经费也非常的欠缺,基本没有满足最基本的档案管理,并且档案堆放杂乱无章,也没有做任何的防潮防蛀措施,这就很可能造成档案的损坏。而且我国农村的档案在归档整理和系统管理方面都存在问题,很多档案都缺乏系统的整理,更有甚者,将档案存放在村干部的家里,所以在农村,有大量的档案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收集而丢失或者损坏。此外,档案在农村没有体现出什么作用,主要是因为农村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思路,并且对于相关的服务手段的了解也较为片面,档案的查阅方法也很是老旧,这就造成了无法借助档案进行相关的利用服务的情况。

二、如何加强乡村档案的保管

1.更新档案管理技术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个层次都在引进多媒体等技术来提高其管理水平。所以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推进农村档案逐渐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方向发展,逐渐推广磁盘、光盘等电子类的新型载体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此外在农村档案管理中,还可以尝试引进微缩技术、扫描技术以及光盘技术的,这样不仅让档案的信息储存量得到显著提高,还保证了档案的直观和易操作。所以一方面加强农村档案管理硬件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对农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培训,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繁琐的操作,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以保证农村档案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

2.增强宣传效果

应当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的特点进行档案保管的宣传。在农村人经常大量聚集的地方进行档案保管的宣传,比如在人们赶集的时候进行宣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规范管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基层农村形成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体现了我党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所需要的条件和依据,所以需要对农村档案管理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管理,同时也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档案的价值。所以首先要有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上级要求,按时的、保质保量的对相关的文字以及图表和视频音频等众多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基本的农村材料保管体系,从基础上保证档案的管理质量;此外还需要农村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农村工作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要保证与档案管理部门沟通畅通,双方共同推进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并且借助科学和统一的档案管理手段并得到提高;此外,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和业务能力较差是我国农村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除了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进行提高之外,还需要将档案管理纳入相关绩效考核,以提高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三、结语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飞速发展的农村建设使得如何保留农村记忆得工作变得迫在眉睫,作为一个合格的农村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从现在起,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农村档案的归档和保存。

5.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五

为强化不安全行为管控,有效防范不安全行为发生,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根据《xxx处不安全行为分级管理办法》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一、检查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一)不安全行为分类

1、通过对机修厂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在作业中机修厂员工可能发生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共334种。其中,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34种,中等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204种,一般风险的不安全行为有94种。

2、按照员工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是否有意识将其分为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类型。有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经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但由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在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里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属明知故犯行为;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做出不安全行为之前,对规程、岗位标准不知情或知之甚少,对自己的行为过错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对错,自身安全辨识能力不足,大脑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不安全性所致,有的事后可察觉到,有的一直没察觉。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多,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据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表现,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知识与技能缺陷

(1)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教育方法不佳等,不能使作业人员准确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易出现盲目甚至野蛮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2)部分员工不思进取不愿意学习操作规程,业务技能低,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没出事故就盲目效仿,时间久了便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因而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思想和情绪因素

思想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与人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1)有无所谓思想的人,对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态度,视一些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

(2)有麻痹思想,自以为是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视,2 做事马虎大意。

(3)持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险,却因怕麻烦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侥幸过关的态度。

(4)由于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不佳等原因,导致情绪烦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与外界环境不能很好协调,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5)情绪急躁的人,由于求胜、赶时间心切,工作不仔细,易出现有章不循现象。

(6)部分员工由于疲劳、体力下降、视力不佳、年龄偏大等生理原因,也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效率与管理原因

(1)为了片面追求效率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安全,产生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不完善,协调配合不当,监督检查不严,信息传递不佳等,也易助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作业环境原因

行为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人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环境对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1)车间光线昏暗、视野窄、容易造成作业不准确,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误。

(2)作业空间狭小易使操作动作变形产生不安全行为。

3(3)机械噪音大,严重的噪音影响语言和声音信息交流,并使人多疑易虑,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

三、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控制措施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1)根据作业要求、设备更新、环境变化等因素,突出“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培训。

(2)每天要利用班前会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学习贯彻,要坚持开展班前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通过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避免工作差错和操作失误造成事故。

(3)厂及车间管理人员要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员工作业前必须做到“五思而行“即:做本职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识和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4)车间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事故按例培训教育,组安全活动也要将事故按例教育做为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学习,通过事故按例培训教育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5)从控制不安全行为出发,对不安全行为人员还要进行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态度和安全思想教育,4 消除员工头脑中对安全的错误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个性心理,端正安全态度,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

(6)厂要组织开展诸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板报等宣教工作,使全体员工通过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2、强化安全管理

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奖励引导员工的行为积极主动向安全方面发展,通过惩罚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约束,使员工知道不该那样做、不敢那样做。

(1)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措施,用责任追究手段来保证执行力度,做到违者必究,一视同仁,不搞下不为例,保持制度的有效性、连续性,强制约束不安全行为。

(2)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强制监督纠正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要以现场为重点,以不安全行为易发者为突破口,不间断的进行检查及突击性的抽查。

(3)车间要加强现场作业行为的安全监管,及时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处理执行连带责任,(4)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活动,通过创星级班组,激发员工保班组的热情。把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现场,使安全压力传递到每个作业人员,形成主动制止不安全行为、积极消除安全 5 隐患的良好安全氛围,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5)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不违章作业、不违者指挥,以“榜样”激励员工不违章作业。

(6)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

(7)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安全作用,牢固筑起干部监管、员工自保互保、家庭协管的三道防线,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

3、改善作业环境

(1)作业环境舒适,主要是使环境改善,员工操作设备时与周围环境、高低、前后、站、坐等能满足最佳状态,达到并保持作业人员能适应的状态。

(2)作业现场要保持环境的整洁、设备卫生、标识清晰。通过以上措施要使作业环境达到作业人员不因环境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映,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从而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不同风险等级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1、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中等风险以上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要加强基础教育,从应知应会、自保互保开始培训,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工作作风,6 管理人员、网岗员员要突出重点地监督检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对此类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查处力度。对于屡教屡犯,可能造成重特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要做到铁的制度、铁的手腕、不留情面,按绩效标准加倍处罚。

2、一般风险、低风险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1)一般风险、低风险的不安全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容易引发零敲碎打的人身事故,因此在安全检查中也应予以必要关注,力求在作业中消除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加强日常安全检查控制,力求把安全检查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点放在现场,把主要对象放在控制人的行为规范上,发挥班组长、网岗员的特定作用,不断纠正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和错误操作方法,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行为表率教育员工,用关心爱护去帮助员工,以谈心走访形式感化员工。

要求全厂管理人员严格按措施要求开展工作,对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一经发现严格按“机修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在检查中发现车间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除对员工按绩效标准进行考核外,对车间主任按发生不安全行为员工扣分分值的20%进行考核、车间主管技术员按30%进行考核、本班班长按40%进行考核、班组其他成员按10%进行考核。如现场发现的不安全行为,“车间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里没有对应的行为种类,检查人 7 员可参考该表进行考核。

附表:车间员工不安全行为表现及其分类表

处机修厂

6.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六

部直属各单位:

水利预算执行是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落实中央政策的有关具体文件能否制订和出台的基础,事关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事关水利发展改革大业。为进一步优化程序,压缩各环节时间,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切实加快预算执行管理,结合我部工作实际,提出具体意见如下:

一、切实加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下达管理

1、加快基建项目前期工作。列入下一年度的基建项目要完善前期工作,为计划下达和预算执行创造条件。各单位对列入下一年度的部属小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报工作要在当年6月底完成,8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年底前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列入下一年度的水利前期项目,要在当年年底前完成任务书审批。

2、提前明确建设任务。对已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的下一年度部属小基建项目和水利前期项目,财务部门要争取列入“二上”预算,部规划计划司要在上年度的12月31日前正式行文将初步安排意见通知相关单位,并对各单位做好相关 建设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压缩投资计划下达周期。部规划计划司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计划文件7个工作日内,将计划转下达至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同时通过内网将计划文件第一时间传至部属二级预算单位。

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在收到部计划文件7个工作日内,将计划转下达到预算单位,同时通过内网将计划下达文件第一时间反馈到部规划计划司。

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应将投资计划落实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任务书批复时明确的项目法人,不得再随意分解项目,增加预算层级。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编报及批复管理

1、压缩预算下达时间。部财务司收到财政部批复预算文件7个工作日内,将预算下达至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同时通过内网将预算文件第一时间传至部属二级预算单位。

部属二级预算单位收到部预算文件7个工作日内,将预算下达到各级预算单位,同时通过内网将预算下达文件第一时间反馈到部财务司。

2、加强行政事业类项目追加预算的细化编制工作。凡是年中申请追加的预算,除特大防汛、抗旱、水污染应急处臵等经费外,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必须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将追加预算申请细化到基层预算单位,并在申请追加预算文件中将项目申报文 本,预算实施方案及细化的政府采购预算一并报部。部财务司审核汇总后,在7个工作日内报财政部。预算批复金额如有调整的,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应在10日内报送调整后的预算实施方案。

3、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细化工作。对于年中下达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应依据部规划计划司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在单位收到投资计划文件7个工作日内,将细化预算申请报部。部财务司审核汇总后,在7个工作日内,将细化预算报财政部。各单位申请的细化预算单位不得超出部规划计划文件批准的预算单位(项目法人单位),不得在细化到下属预算单位。细化预算7个工作日内未上报的,部财务司将不再受理。

三、进一步细化支付方式划分、用款计划报送和直接支付审核管理

(一)支付方式划分管理

1、“一下”预算控制数和部门预算下达后的支付方式划分管理。二级预算单位根据部下达的“一下”预算指标控制数,在10个工作日内,按照财政部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有关文件中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划分原则,在部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支付范围划分,同时,以正式文件向部预算执行中心报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范围划分建议表(按部门控制数核定)》(以下简称《建议表》)及有关说明。预算中心审核汇总后3个工作日内报送财务司,由部财务司1个工 作日内报财政部备案。

在部门预算正式批复后7个工作日内,二级预算单位按照正式预算数,对按部门控制数划分的《建议表》进行调整及说明,以正式文件报送部预算执行中心。部预算执行中心审核汇总后3个工作日内报送部财务司,由部财务司1个工作日内报财政部审批。

2、追加预算和的支付方式划分管理.部属二级预算单位上报追加预算申请和基建项目细化预算时,应将项目支付方式一并报部财务司。不能按财政部支付方式划分要求执行的,需同时提供详细的说明材料。财政部细化预算批复当天,部预算执行中心将各单位报送的支付方式划分建议报财政部。因理由不充分等原因,财政部不同意预算单位划分建议的,按照财政部规定执行。

财政部同意支付方式划分建议后,部预算执行中心于1个工作日内通知部属二级预算单位。

(二)用款计划报送管理

1、“一下”预算控制数和部门预算下达后的用款计划管理。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均衡性原则每年报送两次。部属二级预算单位于每年11月20日前将下一年度1~5月份基本支出分月用款计划报部预算执行中心;每年4月20日前将当年6~12月份基本支出分月用款计划报部预算执行中心。部预算执行中心审核汇总后3日内报财政部国库司。

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依据项目进度,本着及时、均衡、适度超 前的原则按季分月报送。部属二级预算单位于每年11月20日前将下年度第一季度的分月用款计划报部预算执行中心;每年的2月20日、5月20日、8月20日前将第二、三、四季度的分月用款计划报部预算执行中心。部预算执行中心审核汇总后3日内报财政部国库司。

如遇特殊需要或紧急情况,部属二级预算单位需要补报当月用款计划的,可于当月20日前将补报当月用款计划报部预算执行中心。部预算执行中心审核后1日内报财政部。

2、追加预算用款计划报送管理。追加预算的支付方式确定后,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用款计划的报送,部预算执行中心于1个工作日内报送财政部。

(三)直接支付审核管理

1、部属各预算单位审核。各级预算单位报送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部属二级以下预算单位要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部属二级预算单位要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部预算执行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2、关注财政专员办的审核。财政部对财政专员办要求的审核时间为3个工作日,各单位要紧盯项目审核各环节,并记录各环节签署意见时间。财政部受理我部报送的直接支付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23日。

四、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和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

1、政府采购计划的编报。部直属预算单位编制政府采购计 划要以采购预算为依据,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和组织形式,确保采购品目符合要求,按季度编制“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计划表”,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分别于3月10日、6月10日、9月10日和12月10日前通过“水利部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报送下季度政府采购实施计划至部预算执行中心。部预算执行中心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后报送财政部。

2、政府采购项目的前期工作。对于政府采购项目,项目单位应于部门 “二上”预算、追加预算报送以后,立即着手开展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选择、采购方式和采购组织形式选择、采购文件编制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二下”批复后可立即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3、进口产品或变更采购方式申报审批。项目单位应于“二下”预算批复前完成进口设备选型以及专家论证等各项前期工作。部属二级预算单位应在部门预算正式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变更采购方式和进口产品申请报部财务司。部财务司和预算执行中心在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报送财政部审批。财政部批复后1个工作日内批复有关单位。

对于年中追加预算,各单位应在上报细化预算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变更采购方式申请。部财务司和预算执行中心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待正式预算批复后1个工作日内报送财政部审批。财政部批复后1个工作日内批复有关单位。

4、其他有关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单位要明确专人 负责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部规计司下达投资预计划或各单位“二上”预算上报后2个月内完备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需要办理征地、拆迁补偿等手续的,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需要招投标的,要抓紧做好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标书编制等工作。需要外委的工作内容,要完成协议草签及工作大纲等的审查工作。

部正式投资计划下达或部批复预算后,需要招投标的,各单位应于5日内发布招标公告;需要外委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签订正式合同,并支付首批预付款项。

对于年中下达的投资计划或年中追加预算部分,应于投资计划下达或增加预算层级细化预算上报后1个月内,完成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督管理

1、建立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挂钩制度。截至当年度9月底,凡是项目执行进度未达到序时进度的,将按照实际进度与序时进度的差额比例,核减项目预算,零支付的延续项目,2012年预算将不予安排;对于打捆项目中存在零支付的,在打捆项目零增长的基础上,再扣减100万元,不足100万的,扣完为止。

对于单独申报的项目,如行业科研、科研修购项目,将按照财政部要求申报时间点的执行进度,核定项目预算申报规模,凡达不到序时进度的,对已通过审查的项目总规模按照10%比例予以核减。对基建类项目执行情况较差的单位,减少下一年度的基建项目年度投资规模,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直至停止审批新建项目。

2、进一步发挥齐抓共管机制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部门总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部机关各司局、部属单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难点和问题,对执行慢的单位和项目进行约谈,对落后序时进度较多的单位发送督办函,共同推进项目实施,督促加快支付进度。

3、建立督导员制度。部将组织专职的预算执行督导组,选派业务熟练的专家及工作人员,对预算执行进度慢的单位,进行现场督导和约谈。指导单位加快预算执行管理,沟通协调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反映情况,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7.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七

煤矿顶板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属于煤矿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各种煤矿生产事故中, 有关煤矿顶板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所占的比例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近45%。由此可见, 煤矿顶板管理对煤矿生产及开采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性。本文就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方法展开研究与探讨。

1 煤矿顶板安全事故发生的位置

加强对煤矿顶板安全事故的管理, 首先要找到经常容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具体位置,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管理。通过对大量顶板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身固有的裂缝、结构以及采矿动力等原因, 在煤层直接顶中, 出现很多裂缝, 能够流离岩块, 如果支护不及时, 很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因此顶板事故的位置一般在接近煤壁无支护空间的部位处。其次, 在进行移动机头、机尾以及回柱放顶的过程中, 对老支柱进行拆除, 搭设新的支柱时, 如果损坏了柱头, 巷道支架支撑力变小, 引发整体下沉、松动, 因此在放顶线周边也比较容易冒顶。此外, 在开采破石过程中, 顶部容易出现岩石松动, 如果支护措施不到位, 岩块非常容易出现冒落事故。顶部安全事故还可能发生在巷道交叉部位或者顶板破碎处的作业点附近。

2 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

2.1 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 煤矿生产属于野外开采生产, 因此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国土面积广阔, 国土资源丰富, 地理环境也相对复杂, 不同煤矿区域的地质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土质比较松软的地理环境, 如果防护措施不当, 就会发生煤矿顶板坍塌或冒顶事故;对于土质比较坚硬的地理环境, 如果措施不当, 会降低开采的速度, 影响工程完成时间;对于矿区地质结构活跃的地理环境, 如果顶板防护和加固不到位, 顶板安全事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2.2 防护措施不当

煤矿开采生产是一项高危险性工作, 每道工序都应当严格按照开采技术执行, 因此保证开采作业的规范性, 是杜绝出现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但是在我国一些小型煤矿生产过程中, 开采方只强调生产量的大小, 而忽视了对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及素质考核, 许多工作人员整体技能较低, 对开采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了解甚少, 顶板管理不到位, 因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煤矿开采中监督不力

煤矿井下作业风险大、危险性高, 煤矿企业为了确保员工生命的安全, 避免煤矿顶板事故出现, 应当加大监督力度。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但是, 部分煤矿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 而对生产监督不力, 造成大量顶板安全隐患。

3 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煤矿开采过程中, 要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强顶板管理是必须注意的管理环节。管理的有效性, 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应当受到煤矿生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具体如下。

3.1 加强煤矿工程采掘质量的管理

通过对某些煤矿顶板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分析, 我们看到大部分是由于工程现场管理不善, 开采工作面质量不达标造成的。煤矿工程采掘的质量是顶板管理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 管理人员应当从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出发点,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防止出现顶板事故的发生。在采掘工程管理中, 支护质量是关系到顶板安全性的基础, 对于支护质量不合格的, 坚决不予验收。对支护质量的管理, 应当由矿长组织生产副矿长、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 对采掘面的支护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实行动态化模式的管理措施, 杜绝安全管理漏洞的出现。

3.2 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

由于煤矿顶板技术应用不科学、方法不正确、管理不到位, 是造成煤矿顶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 是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的管理措施。煤矿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开展的状况, 组织成立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对煤矿井内作业的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关, 要按照时限要求, 及时组织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 对问题进行分析, 在第一时间将问题给予整改和解决, 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此外, 通过对煤矿事故进行分析, 发现某些顶板事故是由于外部或客观原因造成的。例如煤矿开采地区的地壳造成变化, 天气原因造成的雨水渗漏等等, 这些客观原因也可以引发顶板事故的出现。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就需要技术管理人员, 根据实地情况, 提前做好对顶板事故的防范工作。例如面对雨季的来临, 预先对煤矿顶板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 避免雨水冲刷和渗漏造成顶板坍塌事故等等。

3.3 加强顶板事故多发地点的管理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 管理人员不仅要对煤矿顶板实施整体性、全面性的管理, 而且还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展开管理, 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等问题的出现。在顶板管理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重点对顶板事故多发地点加大监管力度。采掘工作面是顶板管理的重点, 也属于事故多发部位之一, 为了避免采掘工作面出现冒顶、脱落事故的出现, 必须有完善的安全措施给予支撑;对于采掘工作面的放顶、过断层、周期来压、过老巷以及工作面收尾、掘进开门等环节, 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且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 矿长批准方可执行, 如果措施不合理、不科学、存在疑问, 就坚决不予施工。此外, 工作面端头和出口支护也是事故多发地点之一, 顶板管理中应加强超前支护措施, 当顶板发生破碎时, 加大超前支护的长度, 掘进工作面重点抓好前探梁支护的使用, 在掘进头还没有进行永久支护之前, 一定要配齐临时金属顶进行支护。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预防零星顶板事故。因这些地点是顶板事故的多发区和多发段, 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 也是顶板管理的重中之重。

3.4 加强顶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煤矿顶板事故中,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煤矿井下开采工作具有危险程度高、风险大的特点, 因此, 要求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技术能力, 在作业过程中确保工作质量的规范性, 这也是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煤矿企业应当针对顶板安全管理的要求, 将顶板安全管理及技术培训制定到年初员工培训计划大纲中, 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对顶板管理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技术进行培训, 使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及更新, 并合理、科学地应用到生产中, 更好地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煤矿生产过程中, 顶板管理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确保煤矿生产稳定性、安全性, 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应当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做到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 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职工管理技术水平, 杜绝各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家顺.浅谈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J].科技信息, 2009 (25) .

[2]张少峰, 曹海良, 赵德军, 等.兴祥煤矿顶板管理技术改进方法[J].科技资讯, 2008 (2) .

8.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篇八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64-3

0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只有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才能促进各个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使得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有效提升,我国对此问题也非常看重,正在扩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规模。相关人员需要对以往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应用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将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显现出来。所以对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重要性分析

1.1 提升工程建设施工质量

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强区域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道路桥梁工程包含内容众多,其中包括路面、路基、隧洞等众多内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人们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道路桥梁工程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科学、全面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模式和方法,消除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众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建设施工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对于促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1.2 降低工程建设施工风险

道路桥梁工程风险可以说是道路桥梁工程实际建设施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工程风险预防对于提升建设施工企业建筑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影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中众多的风险问题,新型施工技术和新型施工设备的应用都会带来一定施工风险。还需要注重的是,不合理的施工组织,不科学的工程建设施工监管也会导致工程风险产生,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利用科学、全面的施工管理方法,消除工程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可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为施工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探讨

2.1 进度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进度管理就是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全部施工工作,同时还需要保证道路桥梁建设施工质量和成本投入满足预期计划。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项目经理需要深入到建设施工现场,对于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保证预期计划与实际施工具有一致性。一旦发现工程建设出现延误,或者工程建设周期消耗较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交工,需要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要依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当前项目施工进度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进行进度图形绘制,从而对施工进度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每一名参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人员都需要认真对待,加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团队协作力量充分发挥出来[1]。

2.2 质量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是社会关注热点,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和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每年交通事故发生数量较多,其中很多都是因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不达标所导致的。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可以看出企业实力,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赢得良好社会名誉。建设者加强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方式就是监督检查、内部审查和外部评审等众多手段。建设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施工人员树立良好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帮助每一名施工技术人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施工态度进行端正,使得施工人员可以严格的依据工程建设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工作开展,消除施工中存在的众多隐患,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做好技术保障。

2.3 施工安全管理

我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会处于非常复杂的环境中,很多工程建设施工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危险性,例如在进行隧洞开挖时,建设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具体需要注重以下众多内容:首先建设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高强度负荷工作导致安全事故产生,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可以采用轮流换班施工的方式,让施工人员高强度作业后可以得到良好休息,消除施工人员工作疲惫感。其次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安全规范的了解。建筑施工企业还可以开展施工技能比拼大赛,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施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促进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进度提升,保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4 施工环境管理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不仅包含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同时还包括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要注重施工现场的采光和环境温度,避免施工环境对道路建设施工工作顺利开展造成影响。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采光问题,建设施工企业需要依据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采光照明设备布置,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照明环境。对于一些危险区域,施工企业需要注重危险标示的安置。其次就是环境温度控制问题,在温度过低或者过高的环境中施工,施工人员的身体会感觉非常不适,特别是环境温度达到37.5摄氏度以上,施工人员会产生相应生理反应,有强烈的眩晕感和疲劳感。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施工人员身体严重缺水而晕倒,施工企业需要避免这种不良问题产生。最后需要注重的就是环境问题。例如施工现场环境过于混乱,导致其中存在众多不良安全隐患。施工设备排放不合理,对于杂物随意的进行丢弃,施工现场灰尘和噪音污染严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施工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干扰,导致安全事故产生[2]。

3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

3.1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需要注意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严格的控制“松铺”厚度,利用碾压设备第一次碾压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修整工作落实,对于没有碾压到位的区域由人工捶打振动方式进行处理,保证结构层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还需要注重基层平整度控制,每一个施工层面都需要具备良好平整性。如果施工技术人员发现基层存在大量的杂质,或者有局部脱落情况产生,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保护工作落实,可以利用麻袋也可以应用沥青材料进行保护。受到阴雨天气影响,导致大量雨水进入到面层,使得面层出现网状破裂情况,引起层面变形或者是疏松,最终产生不同规模的坑洞。雨水长时间滞留对于层面质量会造成非常不良影响,容易引起不良安全事故。基层施工技术应用具有很大局限性,导致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应用数量不断增加,路面平整度下降[3]。

3.2 裂缝问题

裂缝是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可以说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通病。裂缝问题产生会降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抗压性,在持续受力情况下造成结果更为严重,对工程建设施工效益会造成严重损害。裂缝问题较小不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结构承载性、抗压性、耐久性造成不良影响,只会降低结构具有的美观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众多,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制备方案不合理,振捣程度较差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还有就是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依据施工规范进行养护工作落实,导致不良裂缝问题产生。

3.3 蜂窝和麻面问题

蜂窝和麻面问题产生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严密性,结构强度会受到巨大冲击。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中,工程具有的承载能力较差,并且容易受到腐蚀导致严重事故产生。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公路桥梁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依据配比标准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制备,施工工艺不合理,没有遵守相关施工规范。第二方面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振捣工作不到位,振捣均匀性较差,振捣过程中骨料下沉严重,最终导致局部蜂窝、麻面问题产生。

4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4.1 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道路桥梁施工工作开展前,建设施工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也是保证建设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对各项施工工作进行深入了解,依据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特点周密的制定施工计划。考虑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结合多方人员制定紧急预案。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应用众多施工机械设备,要依据施工情况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调整。机械设备应用可以缩减工程建设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提升建设施工效率,加快工程建设施工进度。但是施工人员需要对机械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机械设备的生产效能进行深入分析,选择使得当前工程建设的机械设备,保障机械设备具有的优越性能可以充分显现出来。要注重多种机械设备应用的协调性,从而促进整体施工效率提升。建设施工企业需要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当机械设备出现不良故障问题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使得机械设备以健康状态投入到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中去。还需要考虑自然灾害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水害对施工质量影响程度最大,需要将施工方案与水害预防方案紧密联系起来,有效降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可能受到的损害[4]。

4.2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事项宣传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情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人力资源投入和机械设备应用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工程建设施工资源投入需要达到均衡性状态,施工人员要灵活应对施工现场突发问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对施工流程进行规划。通常情况下主河槽需要建设在雨季来临前,在雨季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都需要进行隔水处理,施工结束后需要将材料和设备第一时间撤离施工现场,将施工原材料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安全事故产生。道路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严格保证路基建设施工质量,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科学性,路基层面要具有良好平整度。如果该施工路段排水较为困难,施工区域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建设施工企业需要考虑避开雨季进行施工。如果受到施工进度限制不能避开雨季施工,施工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设施工企业需要派遣人员承担巡视工作,及时对路基里面积压雨水进行排除,降低阴雨天气对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保证施工工作可以依据原计划进行。施工企业在對施工进度控制进行规划时,需要依据相应的规则和步骤,保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协调统一,将工程建设施工计划工期与实际工期紧密联系起来,严格按照相应计划完成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

4.3 加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也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建设施工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并且设立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加强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内部审核力度。低于质量检测部门需要派遣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并且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定期对质量检测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保证质量检测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测部门需要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避免因施工技术人员个人疏忽对施工企业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提升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性。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对施工现场各项工作进展进行详细审查,并且定期组织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会议召开。在会议上负责人员需要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以及现阶段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报。在会议上结合众多人员智慧对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力度。

5 结语

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升工程建设资金应用成效,将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显现出来。利用高质量的道路桥梁工程,加快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交通环境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徐建.浅析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5-18.

[2] 张伟.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传播,2013(01):201-203.

[3] 林生峰.探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2):77-78.

9.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九

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可对公司进行全面的管理,涵盖公司管理全部业务流程,包括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可变因素以及不可控因素都很多。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作指导,来严格规范我们的实施过程,规避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响,以期达到最好的结果。根据我们公司的管理模式,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实施前期调研阶段

1、进行各部门调研工作,了解各部门对实施OA的需求和使用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

2、成立OA项目的实施小组,以配合OA提供方的工作。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由各个子公司中层领导构成。第二阶段:实施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关系到OA实施的成败。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

1、系统管理员培训

由OA提供方对系统管理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2、拟订实施进度计划

任务:由OA提供方制定实施计划,并在OA实施过程中根据我们的情况作及时的更新与维护。

主要内容:OA提供方根据前期的调研情况,制定出实施计划表,以供公司领导层调配资源及确定OA总体进度的参考依据。实施计划表将是双方项目组工作的日程准则。除非有不可抗力等其他因素,实施计划不能作变更。

3、确定项目实施组织

项目组人员职责与要求: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理解接受能力;熟悉本部门或公司的业务流程及需求。

项目经理:负责本项目实施中与OA提供方的协调及实施工作安排,掌握项目实施进度,确认OA提供方提交的相关实施报告、成果及实施顾问工作记录单;并参与实施的重要阶段工作。

第三阶段:项目建设阶段

1、系统安装与初始化配置

在公司服务器上安装OA软件,进行初始化设置,OA软件能正常运行。

2、注册用户并构建组织机构

注册OA使用人员,并根据公司组织机构图构建单位组织机构。

3、业务流程调研

业务流程调研是实施中的关键步骤。实施人员在调研、分析过程中首先要从细节着手,了解公司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及其所涉及到的各种单据,以及单据在各个部门之间是如何传递的、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每个人员干哪些工作等等,也就是说调研要对公司的业务处理了解足够的细,只有这样才能在软件实施中有的放矢,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解决方案。

实施人员还应对软件的调研过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也就是说实施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具体业务的处理中,而应该从总体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分析,把各个部门零散的业务处理结合成一个整体,把各个断开的业务连贯起来,这就要求实施人员的思想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调研、分析的进程,保证此阶段工作顺利完成。

4、核心模块定制

定制业务流程所需各种表单;实现业务流程流转顺畅并满足实际需求;实现文件的有序管理。

5、辅助模块定制

完成系统各辅助模块的定制。

6、系统调试

项目小组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入系统,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性模拟,对于实施方案中不合理处,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进行调整。第四阶段:切换准备阶段

1、OA培训

OA培训分为领导培训及一般用户培训,领导培训需要掌握OA系统的基本使用并了解OA系统的权限设置;一般用户培训需要掌握OA系统的基本使用。培训完成后对各学习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行系统模块的模拟操作。

2、模拟运行

由我们参于培训过的人员,进行实际操作OA系统进行试用,熟悉OA软件的使用。以我们真实的业务为实例进行并行运行。内容包括系统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数据运行的正确性测试等。并行运行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文档。第五阶段:OA验收

OA实施进入正常状态后,要进行业绩评价,OA实施验收。

在项目正式验收之前,OA提供方需要整理项目实施文档、实施表单等文档。待准备工

作完成后,OA提供方向我们提出验收申请,确认验收时间、地点、与会人员等。

验收会上,需介绍OA实施的历程、移交所取得的各阶段性成果、并对OA实施结果做出评估,最终完成验收报告,双方确认签字。

10.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措施 篇十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第1章 绪论„„„„„„„„„„„„„„„„„„„„„„„„„„„„„„„3 1.1立题背景„„„„„„„„„„„„„„„„„„„„„„„„„„„„„„„3 1.2文献综述„„„„„„„„„„„„„„„„„„„„„„„„„„„3 1.3目的及意义„„„„„„„„„„„„„„„„„„„„„„„„„„„„„„3 1.4研究方法„„„„„„„„„„„„„„„„„„„„„„„„„„„„„„„3 1.5研究内容与框架 „„„„„„„„„„„„„„„„„„„„„„„„„„„3 第2章 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4 2.1不规范处方行为的危害

„„„„„„„„„„„„„„„„„„„„4

2.2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4

2.3规范处方行为的可行性„„„„„„„„„„„„„„„„„„„„„4 第3章 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具体表现„„„„„„„„„„„„„„„„„„„„„5

3.1不合理用药 „„„„„„„„„„„„„„„„„„„„„„„„„„„„„5

3.2联合用药过多 „„„„„„„„„„„„„„„„„„„„„„„„„„„„5

3.3贵药天价药频繁出现„„„„„„„„„„„„„„„„„„„„„„„„„6 第4章 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分析………………………………………………7

4.1医师或药师专业素质不高 „„„„„„„„„„„„„„„„„„„„„„7

4.2庞大的医疗经济利益驱使 „„„„„„„„„„„„„„„„„„„„„„8

4.3患者过分服从医师或药师 „„„„„„„„„„„„„„„„„„„„„„8

4.4医师或药师听任患者“开药”

„„„„„„„„„„„„„„„„„„„8 4.5医疗保健制度的因人而异 „„„„„„„„„„„„„„„„„„„„„„8 4.6医院自身的补偿机制

„„„„„„„„„„„„„„„„„„„„„„„„ 第5章 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有效策略………………………………………………9 5.1从药师的专业素质抓起„„„„„„„„„„„„„„„„„„„„10 5.2从患者对待处方的态度入手„„„„„„„„„„„„„„„„„„10 5.3完善整个社会的医疗制度体系„„„„„„„„„„„„„„„„„10 5.4医院选药制度的公开透明化„„„„„„„„„„„„„„„„„„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中文摘要

处方行为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行为。目前,由于国家医疗政策不规范,医疗机构管理上存在缺陷,制药企业不正当竞争以及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缺失,甚至患者自身的就医态度等等各种原因,导致了不合理处方行为的出现。医疗问题从来都是现实性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而规范处方行为更是解决医疗政策缺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政策,从而促进医疗体系向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

本文主要从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具体表现,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分析,以及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有效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然而规范处方行为是一件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还有着许多外界条件制约着规范力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本文的研究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文

第1章 绪论

1.1立题背景

《处方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1月27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处方的开具、调剂、使用、保存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使之越来越“透明化”。其中首次规定了用红、黄、绿、白四种颜色的处方笺区分不同类处方,还包括禁止医生在书写处方时使用模糊笔体、不得限制病人持处方到它处购药等多项规定。一直以来,卫生部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自身建设、加强自律,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管理与不合理用药监控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而规范处方管理,开具处方使用规范药品通用名称是重要的具体措施之一。

1.2文献综述

随着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处方行为也引来了各个学者对其的讨论与分析,笔者所看到的文献主要是围绕着规范处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来加以阐述和展开的,且有关对策以及解决之道方面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的论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本文着重于对不规范处方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规范处方行为对策的分析方面的研究。1.3目的及意义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每个人意识到了处方在这场变革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规范处方行为的危害,规范不合理处方行为已经成为完善整个医疗环境的必由之路,对医改有着重要意义。1.4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方法,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概括归纳了不规范处方行为的相关内容,采用了危害与对策相行的办法突出规范处方行为的势在必行。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是本文的内容得以清楚阐述。1.5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首先围绕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开始讨论,进而总结和归纳了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具体表现。在提出表现后分析了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有效策略

第2章 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2.1不规范处方行为的危害

临床用药不只是医师、药师或患者等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诊断、开方、配方、给药及服药各个方面,涉及到医生、药师、护士、患者及家属乃至社会各有关人员。当然,个中因素可能各不相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同样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求医者的生命安全。

有过这样一个案例,孩子患感冒,儿科医生欺负患者家属看不懂病历和处方,于是在开具处方时超大剂量滥用抗生素,青霉素用量比说明书规定的小儿每日最高用量还超出了50%,原因竟是医生认为青霉素太便宜了,又给重复使用了另一种价格贵的同类的广谱抗生素,还给用了两种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事实上再他已诊

断为病毒性的情况下,又超大剂量滥用两种对病毒毫无作用的抗菌药物,加大了毒副作用,激素类药物也用上了.导致输液输的小孩呕吐.腹泻.腹胀.恶心.不愿吃饭,几天后浑身还长满疙瘩,对孩子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当然,不规范处方带来的危害不可能仅止于这一个案例,当然更不可能止步于这样的伤害。事实上,不规范处方行为正在悄然的伤害着公众们的健康,仿佛一颗缓慢生长的毒瘤,肆意凌虐依然承受着身体病痛的人们。所以,我们要认清 不规范处方的危害,规范处方行为这个议题并不是言之尚早。2.2规范处方行为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规范处方行为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感,从而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然后,从患者的角度来说,规范处方行为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

最后,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规范处方行为能够改善医患关系。让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一纸规范处方连接起来,这无异于在某个层面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量。2.3规范处方行为的可行性 2.31强大的背景

规范处方行为并不是一个空空的议题,在它的背后有着国家卫生部的支持力量。

卫生部于2007年2月14日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滥测和超常预警。为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今年2月10日制定印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对如何有效组织开展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如何干预及应用点评结果,以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作出了具体规定。《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还规定:应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和不规范调剂的药师,采取批评教育、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性;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以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当给予相应处罚。

2.32深入民心,众望所归

医疗深入民生,所以大众关心医疗。而规范处方行为正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鸣不平,每一个就医的患者都希望处方行为是正确的,是合理的,都希望处方行为能得到深刻的管理与改善。

综上所述,规范处方行为势在必行。

第3章 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具体表现

3.1不合理用药 先来看一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万人。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三分之一,其中60%至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庞大的数字摆在面前,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之余开始反思,如果可以避免处方行为的不规范,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人为疾病的发生。3.2联合用药过多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减少吸收,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拮抗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平时处方中,经常能见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如下几种。第一用药重复 作用过强。第二联用不当 疗效减弱。第三联用不当 疗效减弱。

第四联用不当 毒副作用增强。第五联用不当 药物相互拮抗。近年来,用于临床的药品种类越来越多,随着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违背了利用药物间的协调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初衷,反而导致药效降低,产生毒、副反应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并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产生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医生专业素质过差导致的处方行为不规范。

3.3贵药天价药频繁出现

说到天价药,不得不提的是曾经震惊全国的天价芦笋片事件,出厂价仅为15.5元/瓶的芦笋片,经由多个环节转手,最终由湘雅二医院销售到长沙患者韩女士手中之时,价格已升至213元,溢价1300%。

以芦笋片的销售利益链为例,这个链条上缀结着药企、一级医药公司、分销医药公司、医药销售代表、医院。而医院又包括了院方决策者、药房负责人、处方医生等等环节。经过这些利益链条的传导,卖到患者手里的药品价格当然不菲因此,天价药品的乱象实则是医药垄断同盟所致,从而构成了全民医保难以破解的顽疾,即以医养药。

其实破解之策并不复杂,就是斩断那条利益链。而本人认为,大可以从处方入手,规范处方行为,使其透明公开化,那利益链条必将不复之前坚韧。

第4章 处方行为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4.1医师或药师专业素质不高

执业药师是处方药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个把关环节, 其处方的把关审核、正确调配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治疗质量。开展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药师处方行为,才能为人们的用药安全有效铸起一道钢铁屏障, 保证人们健康的目的才会得以实现。

所以,专业素质引起的不规范处方的的开具是基础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4.2庞大的医疗经济利益驱使

中国人民解放军150医院院长高春芳在就“医疗改革”等热点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个别医务人员道德缺失及经济利益导致了过度治疗,这种现象已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由此可见,利益导致的不规范处方行为已经占据不规范处方行为的很大一部分。4.3患者过分服从医师或药师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患双方不是双向作用,而是医生对患者单向发生作用,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权威性得到充分肯定,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并以服从为前提,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便存在。因此,又一导致不规范处方的诱因出现。4.4医师或药师听任患者“开药”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但在一些享受医保的人和药贩子的眼里,却成为牟利的手段、工具,经药贩子层层转手的药品,在不具备存贮的条件下,再次流向市场、流入医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我认为从源头上切断少数患者利用医保漏洞多开药、重复开药,或冒名顶替开药,应该规范最基本的处方行为,净化药品管理环境,造福患者。4.5医疗保健制度的因人而异

享受医保的人多开好药,贵药,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医生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都成了一种看得见的便宜事。而究其源头,终究还是无法规范处方行为惹的祸。4.6医院自身的补偿机制

当前补偿机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补偿金额严重不足,诱发了公立医院为生存而追逐利润,导致了“看病贵”等问题。

公立医院主要提供医疗服务,该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其费用不能由服务获得者或享受者独自承担,而是需要其它力量协助共同支付,这是当今世界的通行做法,我国也不例外。这也可以缓解由这种原因引起的不规范处方的产生。

第五章 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有效策略

从药师的专业素质抓起

首先是专业知识,提供药学服务的人员必须具有药学与中药学专业的教育背景,具备扎实的药学与中药学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并具有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当然还应具备较高的交流沟通能力,药历书写能力和技巧,信息沟通能力是药学服务工作的关键,药历制订、修改贯穿于药学服务的全过程。是全体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双管齐下,一定会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5.2从患者对待处方的态度入手

所谓“遵医嘱”,并不是一味的教患者盲从医生的话,病人在就医行为中,也应当维护自己的权利。首先,应该是知情同意权,病人有权从他的医生那里得到有关自己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最新信息。还有自主权,完全行为能力人应以本人意愿为准,当父母、配偶同病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尊重患者本人意愿。尤其是处方

这一块,身为患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消费者的一种,也享有对医生处方的质疑权。

当然,有权利就一定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作为患者,也应当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一切检查治疗以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等义务,对医生开具的处方也不要做任意的不合理的“开药”行为。

以上两点,从患者方向入手,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相信也会对不规范的处方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5.3完善整个社会的医疗制度体系

因为医疗保险的不同覆盖深度,间接导致了处方开具的两极性,对于享受过高福利的人群,贵药天价药才会屡禁不止,一方面钱进了销售利益链各个环节的口袋中,另一方面,对于这类高福利的人群又不痛不痒。所以一张张天价处方才会浮出水面。

规范不规范处方,从大角度来讲还是要从医疗制度改革谈起。所谓医疗保险改革,现阶段的目标应该是一方面要降低过去针对部分人群的“高”福利,另一方面要建立面向所有城镇职工的“适度”的基本医疗保险。

5.4医院选药制度的公开透明化

个别医院的遴选药品工作,只是走过场,行形式,敷衍了事,遴选过程不严格,不公开透明,仍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例如,个别医院仍采用大屏幕投影、专家举手表决的操作方法;也有些医院对专家抽取的记录未保存、原始资料登记不规范;有个别医院没有按《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遴选的品规数过多,与医疗机构的实际规模不符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入院的药品种类,也就成为了某些不规范处方流出的源头。

因此在选药方面要逐步规范医院遴选药品的细则,遴选目录按医院分级规定目录数目范围,各地要加强监督检查。

结论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笔记总结下一篇:广东深圳有什么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