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企业(精选10篇)
1.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一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江苏益联投资集团堵凤华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文明的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人类社会从来都是由诸多社会关系组成,在这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劳动关系通常称为产业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因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和阻力,能够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支撑力和牵引力;相反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使整个生产发生扭曲、变形,交易费用增大,企业效率降低,甚至形成经济的“锁入效应”,进而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破坏作用。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以来,和谐之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构建和谐企业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那么,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中,什么是和谐企业呢?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又怎样来构建和谐企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把职工利益作为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字无人则止,和谐企业贵在“人和”。而“以人为本”,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实现人和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体、和谐的创造者、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使员工的一切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是摆在所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试想,如果企业所有的员工都能自发地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每天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于企业的发展,对待工作和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一样去热爱她和建设她的时候,我们企业将会呈现出怎样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俄国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在我领导的这个集体内,相互和谐的气氛解决一切。我们大家都
为一个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并且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性来推进这共同事业。在我们这里,往往也分辨不出哪是‘我的’,哪是‘你的’。而这样的做法,对我们共同的事业,就只有好处。”这些话所描述的正是我们的企业所期望并致力于实现的一种状态。
和谐需要“真情”,“真情”造就和谐。要使企业充满真情,必须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沟通。在这方面,我集团公司特别重视人文关怀,对困难职工实行大力帮扶活动。职工孙永平因病致贫,同时家人身体也不好,所有经济来源全靠孙永平一人支撑,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不仅带头捐助,同时号召全公司的人进行捐助,为其解决困难。而每年的“三八”妇女节的节日慰问工作,高温补贴费的及时发放,更是将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里。每年的七个传统佳节,公司坚持发放福利购物卡的制度,使每位员工在欢度佳节的同时都会收到公司的一份礼物和亲切的祝福,充分展示了企业大家庭的温馨与祥和。这无数亲情化的语言和行为生动地告诉大家: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在企业管理中注入情感的基因,以人为本,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让员工感受到你时刻在关爱他们、需要他们、赏识他们,当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和认可的时候,他们的潜能就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和谐企业之“人和”、实现现代企业全员参与、多元激励与无缝隙交流的现代企业管理境界。
二、坚持以发展为根基,从物质需求保障上为构造和谐企业奠定坚实有力、丰裕富足的物质基础。
谋求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线。企业失去了效益,员工没有了收益,和谐也就没有了根基。一个和谐的企业不可能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基本物质利益得不到满足,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提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基本根源。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高度地概括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放眼到企业,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着眼于“做实”和“效益”这个基点,坚持在工作思路上求实,在工作方法上求新,在工作成果上求效,坚持抓安全、治设备、严管
理、求效益、促发展,不断强化管理,着力提高效益,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主动出击,积极争取,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员工的收入福利也在逐年稳步持续提升,从2008年的2.1万元/年到2011年的2.8万元/年,上涨幅度为25%。同时,篮球场、职工图书室等一些文化娱乐场所相继建成,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充实。生产办公条件逐步改善,每个办公室都有空调,宽带网络,厂区内栽培了艺术花圃、绿化等景观,美化了办公区域。通过各方面的建设,呈现着安全形势稳定经济效益良好的喜人局面。
三、坚持以学习为手段,从队伍素质的提高上为构造和谐企业注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技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来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随着钢材市场的扩建和益联汽贸城的建立与投入运用,我集团公司招聘一批知识型人才加入其中。在崭新机遇面前,公司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认真做好员工岗位教育培训,不断完善核心人才的培训制度。同时,集团公司实施每年进行全员知识培训,重点人员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方针。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操作比赛,通过比赛强化员工岗位技能水平,以“争做知识型员工”为载体,开展各类岗位学习,岗位成才活动,使员工成为“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更重要的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轮岗交流等方式,从中发掘和培养高级人才,同时结合大环境的需要,倡导学习创新、技能创新、知识更新的理念,使企业和员工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四、坚持以文化为导向,从团队精神的凝聚上为构造和谐企业塑造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个和谐的企业不仅是人的物质家园,更是人的精神家园,她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的同时,同样要追求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和谐”既是一种伦理,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不但是企业实现与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建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真正起到育企业之“本”,铸企业之“魂”,谋企业之“道”,塑企业之“形”的作用。就像世界上那些成功企业,无一例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从ibm公司的“尊重个性、服务顾客、精益求精”到四川长虹集团的“长虹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所有这些引人注目的宣言,都成为这些知名企业独树一帜的标志。而我集团公司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不断的打磨与实践,探索与总结,形成了为全体员工所共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敬业实干,拼搏图强”到“经营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无不体现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思想和文化内涵。益联人也正是沿着这条“企业信仰”积极向一个生产安全、生活稳定、环境友好、人气旺盛、充满活力的和谐文明企业迈进。
由此可见,一个“和”字,上可以兴邦,下可以相夫教子,而对于一个企业通过以人为本、队伍素质以及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精心培育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了这股合力,企业才能构建和谐,才能做大做强,并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和谐元素,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贡献!
江苏益联投资集团2011年10月26日
2.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二
建设和谐企业, 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 和谐企业建设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在建设和谐企业过程中, 不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毫不动摇,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经济发展有丝毫的松懈, 而且必须使经济发展始终处在较快较好水平上;和谐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要处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 而且要始终处在所在行业的前列。谁都知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发展如果赶不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需要, 走不到行业发展的前列, 连生存也难以为继, 更谈不上和谐。
建设和谐企业,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是关键。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根本指针, 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深化理解、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增长方式, 提高运行质量, 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用建设和谐企业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建设和谐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社会, 同样对国有企业而言, 和谐企业本质上说是民主法治企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企业对外依法经营、诚实守信, 对内要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治理结构。和谐企业要求企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反对企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 依照制定规划来治理企业, 变人治为法治, 员工就有章可循, 有制度可依, 企业就有和谐的基础。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也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制度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础, 建设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建设和谐企业, 诚信经营是基础。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同样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诚信是经营之本、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企业坚持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必须有信誉, 产品才能有市场, 企业才会有前途。诚信是和谐的基础, 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 才能内有和谐, 外有形象, 才能为净化社会风尚贡献力量;反过来, 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又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为和谐企业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建设和谐企业, 担负起社会责任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 这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要为社会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外, 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优化环境做出贡献。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 特别是国有企业, 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 要反哺社会, 带动社会一同前进, 不能只顾自身发展而忽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更不能以牺牲环境而求发展。企业要按中央要求,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作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 有没有社会责任感、敢不敢承担社会责任、愿不愿主动尽到社会义务, 既是和谐社会对国有企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检验企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建设和谐企业是涉及系统性、全局的大事, 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又是必须长期抓好的战略, 既要统筹规划, 又要突出重点, 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 既要强化领导, 又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在建设和谐企业的具体实践中, 每个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不尽相同, 但笔者以为, “四个坚持”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的问题。
坚持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充分认识和谐企业建设的紧迫性, 不断提高对加快和谐企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从本单位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提出和谐企业建设的目标, 不折不扣完成本阶段建设和谐企业任务;就是要立足当前实际, 着手解决当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正视现实, 客观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从当前工作做起, 利用好现有资源, 化不和谐为和谐;就是要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就是努力营造聚精会神促和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
坚持立足长远, 就是充分认识和谐企业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把和谐企业建设作为长期性战略, 科学规划, 明确措施, 狠抓落实, 稳步推进;就是要以改革促进和谐, 以发展巩固和谐, 以稳定保障和谐;就是克服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心理, 注重从整体推进和谐, 从根本上解决滋生不和谐的因素, 推动和谐企业建设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局部向整体推进。
坚持创新, 就是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解决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难题, 通过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打造创新队伍,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提高核心竞争力, 不断夯实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
3.浅谈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三
关键词: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关系则是企业内部的基本关系。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稳定,更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我党与时俱进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当前,一些企业一切为了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不合谐的地方,有持劳动关系却无岗位、无收入;工资分配不合理,一线工人收入低、行业收入差距较大;忽视职工的个人发展、缺少起码的人性关怀,职工没有民主权利,长期身心疲惫,身心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由劳动争议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反复上访甚至暴力性群体案件逐年上升等。如何构建稳定、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劳动态度、技能、条件、社会保障都会影响到生产经营状态。“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就是把职工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为职工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在企业内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职工为根本,努力实现企业与劳动者两个主体利益要求上的双赢。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职工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重视关注职工人性能量的充分释放;同时,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要求和目标,把各种人才巧妙的进行结合,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与职工利益的“无缝对接”,努力鼓励先进、塑造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在这样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氛围下,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会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企业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成果共享,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
职工不仅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还应是发展成果的受益者。企业要千方百计保护好、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根本利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企业和职工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1、让职工工资待遇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构建企业与职工和谐的劳动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利益关系。一是要通过企业利益共享真正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要坚持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坚持“共建共享,同工同酬”,在增资改革中广泛征求并采纳职工意见,切实处理好企业生产发展与职工收入增长的关系。
2、在企业发展中为职工搭建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通过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为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宽广平台。一是要把学习培训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二是要加强岗位技能学习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鼓励全员培训和技术工人考工晋级,合格者可享受多种技能津贴、优先晋升。三是要广泛开展劳动竞赛,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搞创新,切实促进企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三、制度保障,用完善的制度是构建、保障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障。合理高效的沟通渠道,精细、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与执行。例如,完善以增资改革为重点的分配制度和福利保障机制,为实现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提供了可靠保障;不断创新和落实“以能力论英雄”的人才任用培养制度,使企业赢得更多人才效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及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为形成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坚实保障。
四、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在对内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一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企业经营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二是要认真挖掘和提炼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整体价值观。三是要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培育企业家精神整体价值观。四是要以企业全体员工为轴心、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努力塑造培育优秀、独特的企业化、信用文化、品牌文化、行业个性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的有机整体,让每一位员工都在从事最有效的工作,企业和员工都能有步骤地走向新的成功。
五、领导带头,切实构建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4.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四
【摘要】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就石化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浅谈一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关键词】构建 和谐 劳动关系 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明确了今后五年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国总工会领导机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地位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随着中原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东濮、普光、内蒙三大油气生产基地的建成,油气主业、石油工程、社会化服务三大板块的形成,围绕“建设三大基地,打造百年基业”的工作目标,油田多元化的发展,中原油田正式工、劳务工、集体工、聘用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主业、多种产业、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存在,经济效益的拉大、职工收入差距的拉大,个别单位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等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劳动关系的恶化,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结合油田的劳动关系现状,浅谈一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2013年4月28日,总书记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他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2013年10月23日,总书记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中谈话时强调,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中国工会章程》总则指出:“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七条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和工会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工会必须代表职工的合法利益说话、办事,工会在构建石化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保障员工合法权利。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千万员工家庭的和谐,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劳动法》第三条明确指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为了保证这些权利的落实,企业建立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职工方代表的工会组织应在构建企业和谐关系中,着力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和教育职能,争取石化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实现。
监督制度法规执行。《劳动法》第八十八条对工会依法实施监督做出了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工会应依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赋予其的权利,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个别单位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可要求其纠正。近年来,中原油田工会在实施困难帮扶工程,发放特困家庭低保金,落实大病救助政策和内部退养、因病退职等职工的保险福利,以及开展金秋助学、节日慰问、志愿者帮扶和送温暖、送清凉等活动方面的工作做的很多、很实在、很富有亲情味,得到了中原油田职工家属的高度肯定。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
满足员工各项需求。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居住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性,各级工会应更加自觉地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手段,不断在实现企业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上努力。2013年,“为中原加油、文化体育活动走基层”活动,受到了一线员工的大力欢迎。
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不和谐劳动关系现象存在法律上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用人单位钻了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的空子,以至于出现了个别单位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拒绝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忽视职工的健康安全需求,频频出现工伤事故,不为职工提供业务培训等现象。由此,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做好劳动法规及制度上的查漏补缺。随着用工主体多元化,用工领域广泛化,需要建立新制度来调整、规范用工市场,员工和企业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确保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
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违法成本。各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威慑力,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起到震慑、教育作用的同时,督促用工规范化,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和调解组织。为了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企业应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调解机制,以调解委员会为平台,增进与劳动者的沟通,及时化解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避免发生集体劳动争议,降低石化企业的维稳成本,形成和谐的劳动环境。
三、充分发挥党政组织的作用
劳动关系能否和谐,是员工与石化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这一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最大的受益者仍是企业。
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只有依靠职工,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党组织建设,才能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发挥督导、协调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入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督导,研究新变化、新问题、新特点,及时帮助协调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组织主导、职能部门联动、其他组织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努力防范风险,深化和谐建设。“防范胜于救灾”。党政组织只有预防在先,建立相关法律监督、执法监督、工会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确保劳动关系矛盾不蔓延、不升级、不转化。中原油田通过深化包括素质、环境、平安、繁荣、阳光、温暖在内的“六大工程”,尤其是40万平方米住宅楼建设、6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为广大职工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5.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五
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在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中推进和谐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基本制度,是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和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和规定,坚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代会各项职权,保障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努力创新职代会制度,不断提高职代会对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决策的参与率,不断扩大对重大决策的审议范围。坚持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通过职代会讨论审议。必须尊重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善于让职工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并认真吸纳基层和职工群众的正确意见。二是必须实行企务公开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企务公开有关制度,做到重要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和领导班子建设及廉政建设的事项等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全面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充分调动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办企业。积极
1探索企务公开的新渠道、新方法、新载体,彻底消除 “不愿公开”、“不必公开”、“不敢公开”的想法和顾虑。三是必须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按照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诉求,在法律的框架内正确认识和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让职工代表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审议权、建议权和参与决策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推动企业发展中促进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必须激发企业职工创造活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带领职工为构建和谐企业建功立业。一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职工奋发努力,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把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营造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结合工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只有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好职工在促进和谐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提高职工素质,必须紧紧围绕 “构建和谐企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职工的培训,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培训实效。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同提高岗位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有益于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广大职工为社会为客户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围绕企业生产经
营中心,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比武等群众性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中心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提高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探索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提高职工素质,建立起对职工系统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职工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职工的学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坚持把提高职工素质纳入工会工作的考评目标之中,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切实把提高职工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促进稳定中保障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立和谐企业也是如此,胡锦涛同志曾经批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因此,工会组织要树立“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维权原则。一是要积极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会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坚持合同主体平等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真正使劳动合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二是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职工意愿。畅通职工利益诉求和厂情民意渠道。工会要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制度、措施、方案的制定,使各项制度、措施、方案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发展。三是坚持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会在参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要主动就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与行政协商,使职工的劳动保障权、身体健康权、生存权等权益得到最根本的维护。四是要建立劳动关系纠纷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帮助职工解决问题。遵循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切实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作用,及时、妥善地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的和谐。
四、完善扶贫帮困机制,在团结凝聚中增进和谐
竭立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职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对构建和谐企业有着影响。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会参与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当职工的贴心人。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一是要坚持通过走访慰问等多渠道、多形式关心职工生活,尤其是特困职工的生活、掌握较为细致的资料,了解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二是要积极开展送温暖工程和“金秋助学”活动,对特困职工、特困劳模、特困职工子女上学等困难进行帮扶,真正承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要从“群体”着眼,从“个体”帮起,将工作切入点放在基层,落实到每个职工。另外建立特困职工动态档案、信息网络,进一步做好特困职工低保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所有应保人员享受到低保。三是工会干部要充满爱心,换位思考,履行好基本职能。必须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做到职工冷暖有人问、呼声有人听,急难有人帮,人人都感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工会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弘扬企业文化中营造和谐
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从科学管理到现代化管理、再到文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有效途径;是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激励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的有效切入点;也是保持旺盛人气,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让每个职工心情舒畅工作和生活的有效载体。一是以先进的理念引导职工和培育企业文化。要以企业核心价值、企业精神等为内容,切实抓好企业文化的学习教育。二是要构筑企业文化培育平台,创造多种“培育”载体,教育职工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职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三是以企业共同的愿景激励职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专题教育,以企业美好的前景来激励职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总之,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在推动构建和谐企业中,找准切入点,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构建和谐企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姓名:袁文桥
单位:陕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199号
6.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 篇六
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作一论述。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价值观 可持续发展 凝聚力 和谐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寻找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建设好企业文化是构建好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关系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何更快地统一职工思想和行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设企业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已成为铁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辨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这方面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员工的第一利益放在首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职工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和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这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那么,怎样建设好企业文化? 一是深化认识,形成共识。要缩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沟通融合实现统一,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凝聚力。当企业中两个或多个单位进行整合后,企业文化也必须要整合,职工价值理念也需要融合。长期以来,原来的单位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又培育了不同的职工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对形成一个整体的企业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因而需要一个磨合期,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文化的更新。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并以此共同的价值追求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使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从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开展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1)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职工疑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要进行分析解决,并进行答复,使每个人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上这些具体措施,要形成工作制度。(2)要建立职工贴心人服务队、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定期服务职工家属、子女。(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等活动,邀请家属参加,把欢歌笑语送给职工家属。(4)工会、团委要共同建设“三好书架、书屋”工作,把精神食粮送到生产一线,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7.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七
(1) 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尽管企业普遍实施了劳动合同制度, 但由于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劳动合同格式化现象严重, 一些劳动合同不是在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国有企业集体协商签定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尤其是施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工作在施工一线的各个作业层, 流动性相对较大, 很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2) 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我国经济虽保持了高速增长, 但是工资增长缓慢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通胀的发展和CPI指数的持续走高, 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升反而相对在下降, 特别是靠工资过日子的一线员工生活幸福指数在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背离了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所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控工资分配,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3)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当前工资支付立法层次低, 对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 发挥工资指导线、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操作性不强;对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在立法方面还基本上是空白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
(4) 劳动合同实施不够规范。如国有改制企业改制后签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并且由于转制过程中缺少制约和监督机制, 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的转制企业还强迫职工以低价买断工龄等等。
二、施工企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应对措施
(1) 加快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础, 而企业发展的前提, 则需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了, 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员工收入才会稳步增长, 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企业才有物质条件来解决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 不断改善劳资关系, 从而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结合实际情况, 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保持员工队伍稳定, 缩小员工收入差距, 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解决员工生活问题, 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如此等等, 都必须依靠企业坚实的物质基础及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为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路桥施工单位, 狠抓内部管理, 在干好市内工程项目的基础上, 把市场经营开发延伸到全国各省市, 从管理上出效益。并对工资实行了总额控制, 全面推行了岗位工资制, 建立了绩效工资奖励机制, 将员工工资与技能岗位、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体现了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原则, 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员工工作激情高涨, 锐意进取, 活力增强, 干劲十足。二是加强和规范农民工的招用及工资发放管理, 对农民工的招用条件、岗前培训、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工资发放等做了具体要求。改变以前由项目部或分包施工单位发放的方法, 由养护中心集中发放, 这一办法有效避免了分包队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常态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2)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劳动关系和谐, 是国有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在国有企业, 劳资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资产是国有资产。因此, 员工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 坚决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包括员工的薪酬待遇、教育培训、劳动保护、作业条件、休息休假、知情权等等。劳动者是企业的核心资源, 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企业和谐的核心是人的和谐, 即劳动关系的和谐。要做到劳动关系和谐,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尤其是作为施工企业的员工大多是野外工作, 工作条件较差, 企业更应该处处充分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只有企业真正忠诚职工, 员工才能做到真心忠诚企业。几年来, 养护中心营造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关心员工生活, 了解员工愿望, 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为员工特别是为困难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使工会真正成为“员工之家”。加大实施了“送温暖”工程的力度, 深入开展员工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调查, 完善困难员工档案, 建立和完善特困帮扶的常态机制。切实做到扶贫帮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主动帮助员工解决子女就业、医疗保险、同时每年积极做好高温酷暑、严寒季节、重要节假日、大型工程工地的慰问工作, 努力为一线员工“送清凉”、“送温暖”、“送健康”、“送平安”, 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3) 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归根到底要靠政策和法律, 要靠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 要靠制度规范秩序, 靠制度促进公平, 靠制度推动和谐, 靠制度实现双赢。要进一步抓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加强法律监督, 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规范劳动关系, 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并建立健全了劳动关系沟通协商机制, 使企业和员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及时协商解决出现的劳动纠纷、争议和矛盾分歧, 依法依政策把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 解决在萌芽状态。
(4)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人才环境。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努力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公开竞聘的制度, 强化干部队伍监督管理。坚持通过民意测验、民主测评、个人述职、谈话了解等方式全面掌握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表现, 把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任职考察结合起来, 形成有效运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建设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过程中,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 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 因人施教, 广开学路。尊重并努力激活每个员工的创造力, 有充分的空间让所有员工施展才华, 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 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氛围。随着养护中心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更加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员工培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 坚持常规培训教育和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 不断完善培训渠道和方式, 并形成制度化。
三、结束语
8.浅谈构建和谐企业 篇八
关键词:和谐企业 工会 职能 作用
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谐环境,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凝聚力、推动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目标,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企业创新、企业和谐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履行工会职能,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凝聚力
1.1 推行民主管理,履行参与职能。要加强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建设,认真履行职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事项都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凡职代会通过的事项都要逐一落实。切实保障职工对企业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1.2 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维护职能。积极深入基层、听取职工意见、反映职工要求,保持工会与基层职工密切联系,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造力,培育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构建和谐企业的全过程。
1.3 发挥基层优势,履行建设职能。要积极教育职工深刻理解构建和谐企业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职工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让他们在企业改革、企业发展中找准定位,把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谐企业争当先进、勇当楷模。
1.4 提高职工素质,履行教育职能。要抓好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引导职工爱岗敬业,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搭建职工学习平台,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凝聚人才、为企业发展壮大储备人才。
2 实施系统工程,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推动力
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技术创新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安全竞赛活动、为职工服务活动等,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推动力。
2.1 实施职工与企业共成长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要以企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广大职工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技术练兵、劳动竞赛活动,培养职工成为技术能手、岗位专家。通过班组建设、技能比赛、拜师学艺等,培养造就出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激发员工学一流技能、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建一流企业,加快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
2.2 实施激发创造力工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职工提供激发创造力的硬件条件,制定持续的激励机制,加大培养选树先进力度,更新选树观念,创新选树机制,加大先进宣传,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企业上下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2.3 实施企业发展人人有责工程,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要通过建立合理化建议的建言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职工爱岗爱企的责任心,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群策群力,促使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2.4 实施安全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安全竞赛活动。要积极参与全总工会开展的“安康杯”竞赛活动,通过构建工会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建立群众安全运行监督员,开展群众安全巡查监督活动,强化全员质量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运行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实现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促进企业健康运营良性发展。
2.5 实施职工关爱工程,开展为职工服务活动。要建立职工医疗基金制度,做好职工大病互助、大病补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积极开展“送温暖”帮扶活动,慰问伤、病、困难职工,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实事。
3 做好维稳工作,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向心力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职工,工会要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向心力。
3.1 做好维稳信息报送。要组建职工维稳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定期分析维稳工作情况和员工思想状况,做到情况明、信息通、反应快,将基层作为维稳工作的第一线。
3.2 加强维稳工作调研。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状况、思想动态进行深入调查,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制订应对措施。
3.3 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对容易积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早介入、早协调、早解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可以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为职工提供心理宣泄渠道,以帮助职工调整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总之,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成为企业改革中的凝聚力、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和谐稳定的向心力,推动和谐企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石伟芳.浅谈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J].企业与文化,2011(01).
[2]朱脉谦.浅淡企业工会职能作用和改进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9.构建和谐企业 篇九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培育团队精神,加快企业发展。
过去我们在研究讨论工作中,往往就经营管理谈经营管理,就企业改革谈企业改革,认为这些是“大事”,而职工生活和工作方法是“小事”,有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管理手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干部产生了自得自满和怕苦怕累的情绪,居安思危的意识逐渐淡薄,与职工的感情有了很大的距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为:作风漂浮,管理粗放;滥用权力,阻塞言路;怕担风险,不负责任;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自以为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独断专行;追求享受,贪图安逸;对职工感情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削弱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家知道,目标的有效途径。要打造酒钢百年基业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助推力,建设一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职工队伍和率领这支队伍的领导班子。要以实施文明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为重点,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关系,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工作。
什么是和谐?和谐有社会和谐、团体和谐和个体和谐。我认为,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要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有矩可循。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就是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
要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必须使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从团体成员个体来讲,就是和平共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和平共处就是彼此之间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相处,尊重对方的地位、权利、个性和品格,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没有恶意的伤害。相辅相成就是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同甘共苦。相得益彰就是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对方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邻为壑,惟利是图,不择手段。良性互动就是彼此之间心相印、心相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没有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就谈不上建设和谐企业;只有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谐,才能达到团体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1.要不断为企业注入和谐基因
一是要从战略设计上注入和谐基因。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构建和谐企业要体现在科学发展战略中。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必然要承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任务,但只有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和谐创造。
二是要从价值导向上注入和谐基因。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具有指导具体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坚定持久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在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而分解成诸多的价值标准,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规则,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把构建和谐企业的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到员工的内心当中。
三是要从人力开发上注入和谐基因。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制度管理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管理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要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使企业管理达到和谐境界。企业传播人文思想,包含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崇尚人性、实现自我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就要以维护员工利益为基础,以发展推动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基本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树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把企业与员工凝结成为命运共同体,建立起顺畅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培养“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精神,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努力把和谐基因孕育到员工潜能开发的各个积极因素中。
2.领导干部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决策、管理和服务者的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关键是领导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当重要角色。
首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要管好工作秩序,给职工一个安全感;管好生活秩序,给职工一个信任感;管好福利设施,给职工一个幸福感;管好生产经营,给职工一个自豪感,积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精神氛围。
其次,要充分发挥决策者的作用。要从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行使好决策权。一是要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和
职工意愿,避免脱离客观实际和损伤职工利益的决策。二是要体现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领导干部要做到决策公正公平,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好职工特别关注的实际问题,切实将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落实到为职工办实事中。三是要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要让职工有知情权和参与感,让职工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正当的渠道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决策者要广开言路,虚心倾听职工意见,使我们的决策体现职工的合理意愿。
再次,要充分发挥服务者的作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放下架子,摆正位臵,端正态度,眼睛向下看,经常接触职工,真正与职工交朋友,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了解社会中的各种动态,做职工的贴心人,把情感服务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二是要把服务的落脚点放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上,体察职工的疾苦,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严于律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加强学习与自我修养,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职工做出表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团队精神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把企业带到永续经营的高尚境界。有人说管理重在制度,公司管理制度是人去制定的;有人说管理重在执行,制度要靠人去执行;有人说管理重在企业文化,谁来定位企业文化?我认为,一切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而搭建强有力的核心团队是企业管理者的 主义观念。要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那么,作为个体成员如何培养团队精神?首先,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其次,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价值,无论你在企业中充当什么角色,你的每一项工作与他人的工作都有一个接口,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先要帮助别人。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团队意识。好的方式会事半功倍,差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建立团队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让每个成员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始终不愈地维护团队的利益。
五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全体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具有超级战斗力。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抑短、群体相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姓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优秀团队的核心思想。团队制胜才是决胜市场的法宝。
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六种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念。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到位,而且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每时每刻都要带头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们的权力是国家和职工赋予并为国家和职工服务的。要把为企业和职工负责与为党和国家负责统一起来,执掌权力必须要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为职工的根本利益服务,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价值尺度,来指导我们使用权力,来判断我们用权的正确与否,来衡量我们用权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二是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全局意识。性就是基于对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损害。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有权必须有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者来说,其所管辖的单位和所负责的工作,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使职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企业的效益受到了流失,国家的财产受到了损失,就是自己必须承担的推脱不掉的风险,就是必须要负的领导责任。因此,我们只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依法和以德治企,克服权力行使上的随意性和专断性,才能强化责任的履行,促使责任到位,确保权力为公而使、为民而用。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健全制约机制。正确地使用权力,仅靠个人的品行和责任心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严密而科学的制度、机制加以监督和制约,使权力的授予和运行、效果的测评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从源头上对权力实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减少权力腐败滋生。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一方面,权力在握,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懈怠;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能因怕担风险而裹足不前,不能因怕负责任而放弃责任。
四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常说,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自己的本领、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如果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而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和水平,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虚心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是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监督意识。强化监督意识和“他律”意识是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正确对待监督,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欢迎各种形式的监督,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自觉地使权力的行使接受有效的监督。在监督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坦荡无私的胸怀,有海纳百
川的气量,有潇洒宽厚的风度,不仅自己乐于和欢迎各种监督,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
六是要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意识不仅是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格要求、恪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基础,更是发挥表率作用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以及社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并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自身道德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更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的根本准则。这个道德准则要求我们自觉做人民的公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忠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和错误作坚决的斗争;同时也要求我们严格行为规范,做到忠于职守,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平等待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四、切实关心职工利益,真正为职工办实事
领导干部既要抓好大事,也要善于抓好小事。“大事”是指管方向、作决策的事,是全局上的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然要切记不忘,始终抓住不放,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讲不讲大局的重要标志。“小事”是指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是职工普遍关心的事。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小事,特别是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而且是对待职工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能否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本单位、本部门得以真正体现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并结合酒钢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关心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比如,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职工收入;对下岗职工坚持有情操作,实行“四个避免”政策,广开门路,开辟再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和政策扶持;对弱势群体实行“四项减免”政策,开展“送温暖工程”,做到了“两个确保”;对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提高息工
和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并保证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对职工家庭实行生活福利补贴;增加对生活福利设施的投入,积极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开辟热线电话和公司领导接待日,建立领导干部与职工联系制度和职工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及时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但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抓大事与抓小事是紧密相联和互相转化的。把抓大事与抓小事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大局的具体能力。领导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抓好大事,而且又要善于抓好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大事体现在抓小事之中。对职工来说,你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因为他们觉得大道理离他们很远。你要使职工服从大道理,必须从解决职工关心的小事抓起,把职工关心的问题超前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及时帮到。只有尽心尽职地为职工谋利益,才能够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只有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才能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团结,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企业。
领导干部要学会抓小事。一些事在有的人看来是小事,而对职工讲却是大事。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得语重心长。他谆谆告诫从事实际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举例说,长冈乡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政府帮助他。有三个人没饭吃,政府救济他。这都是小事吧?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群众就热烈地拥政爱党。当年红色政权号召扩大红军,长冈乡青壮年男子百人中有八十人当红军去了。汀州呢?有些群众没柴烧,有些群众没房住,有些群众没盐吃,当地干部不理睬这些生活小事。他们只抓大事,扩大红军,组织运输队。结果呢?群众连动员会也不愿参加。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对我们
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群众的生活问题在一些人的眼中都是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一定要办好。所以,领导干部关心职工生活要从小事抓起。
有些领导干部借故抓大事而忽略抓小事,这不仅暴露了他们领导能力和素质的差距,不懂得抓大事与抓小事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是他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试想,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不去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谋利益,这样的领导职工会拥护吗?能有人格魅力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得不到职工的拥护,那就无法充分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职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抓大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小事呢?我认为:一是领导干部心里要装着职工,这是获得与职工感通力的前提。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奉献、管理就是服务、用权就是考验的权力观。对职工的困难真正重视,真心帮助,切实解决,把工作的绩效建立在给职工谋取切实的利益上。二是领导者要从自身的品德、才能等非权力因素中,提升在职工中的威信。要立之以德,以德聚人,提升感召力;要海纳百川,以量容人,提升凝聚力;要展之以才,以才倾人,提升折服力;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提升亲和力;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提升信服力;要昭之以绩,以绩招人,提升共鸣力。三是真正关心职工的小事,这是领导干部与职工的“黏合剂”。领导干部要重实情,说实话,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坚持不懈抓大事,善始善终抓小事,把职工关心的问题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
领导干部还要善于解难事。我们的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位臵的特殊性,往往感觉不到职工的难处,在我们看来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普通职工却难以办到。比如就业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我们平常遇不到,或者遇到了容易解决,我们不把它看做是难事,但是,对普通职工来讲,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讲,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限,有时解决起来难上加难。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要为职工办实事,关键在于体察民情民意,深入到职工的工作岗位
和家庭生活中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及时抓小事,解难事,办实事。只有办好实事,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
五、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和保证。面对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些同志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如果再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肯定是不行的。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创新,采取老办法、老手段,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过去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手段要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发展和丰富;在新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新办法和新手段,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要解放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能胡作非为,要尊重客观规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化改革中,要力求做到理性、规范、有序、扎实、稳妥。我们只有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始终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民主管理的主人、企业改革的主角、生产经营的主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 逐步深入和“三能”机制的形成,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他们一方面珍惜工作岗位,关注收入分配,另一方面在基本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生活和自我发展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部分下岗、内退职工在改革中则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产物,他们在原先稳定的生活处境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方式,过去虽然收入少,但国家包下了一切社会福利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企业的转制重组,使一些职工失去了原有的依靠,再加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费用的增加,加重了生活的负担。我们经常说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其实很大成分上是指他们,因为这种承受能力的极限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当然,这些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改革还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就再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改革进行修正和完善,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客观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许多思想特点。有些职工容易怀旧,不但怀念过去的生活状态,而且怀念过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由于他们是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们,所以对改革的新举措往往十分敏感,与改革收益较大的人们相比较,总是生怕自己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可能会牢骚满腹,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容易进一步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度。
广大职工是我们社会中的基本劳动群众,是载舟之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联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它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职工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比如,个别职工对改革的现实有一些批评的言辞和看法,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就简单地把他列入“消极思想”加以训斥,这是不妥当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职工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而不是把有意见的职工列入到对立面上去,否则,就使自己站到职工的对立面去了。
10.构建和谐企业 篇十
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诸位老师:
企业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我和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中心的全体同仁,衷心欢迎各位来到古城南京,共商创建和谐企业、推展传统文化的大计。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和谐的企业,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一位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根据东南亚社会低层的抗争,提出了“道义经济”或者叫做“生存伦理”的体系。他认为人们不仅需要钱,需要满足最低生活,他们也需要文化意义上的一种最低的尊严和体面。和谐的企业,不仅为自己的职工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而且让他们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之中,使自己的职工不仅对我们的企业有浓厚的归属感,而且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对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这样的企业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了一份力量。构建和谐企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也是最直遂、最切近、最平坦的一条道路。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中”与“和”,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孝”与“恕”,儒家政治学的核心是“德”与“仁”,儒家自然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所以弘扬儒家文化有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
今天心存仁爱的诸位汇聚六朝古都共商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计,共襄构建和谐企业的盛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兼得。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当前的任务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以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向全球宣示,中国人最推崇一个“和”字,中国人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因此我毫不怀疑,本次座谈会一定会取得成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祝大家会议期间愉快和悦,祝大家会后的日子里为本企业职工创造更多的喜乐,为家人增多更多的幸福!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推荐阅读:
浅谈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09-26
构建和谐企业材料07-20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11-25
打造廉洁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08-16
企业工会应如何构建劳动关系和谐11-05
加强干部管理工作推进和谐企业构建11-1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12-04
浅谈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09-26
浅谈工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12-10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工作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