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2024-09-13

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精选11篇)

1.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一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的中初级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果树栽培、设施果树栽培、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和应用现代农艺技术奠定基础。

2、树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掌握设施果树栽培、无公害果品生产等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

3、具有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熟悉农村创业、经营及农产品营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不技巧。

5、具有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具有为发展现代农业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理想。

二、招生对象

招收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农民、农民技术员、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半脱产,即边学习边生产;

2、学制: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3—5年。

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四大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课。

1、公共基础课:

农业政策与农村法规、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农民健康文明生活、农业生产安全常识、新农村文化建设、农业信息与网络应用。

2、专业课:

平衡施肥技术、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苹果栽培技术、梨栽培技术、设施冬枣栽培技术、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葡萄栽培技术、李栽培技术、杏栽培技术、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

3、选修课:

常见花卉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村生活安全常识。

4、实践课:

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生产基地实训、实践。

(二)时间安排(见附表)

本专业总计3060学时,合170个学分,每18学时计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共计450学时,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5%;必修课1224学时,6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0%;选修课216学时,12个学分,占总学分的7%;生产实践课1170学时,6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8%。

五、教学安排

1、授课: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教学。

2、自学:

(1)学员按教学计划要求,一边自学教材一边实践。

(2)以村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交流。

3、辅导:

(1)在学员自学文字教材及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定期解答学员在学习、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通过通讯及网络途径解答。

(2)根据各学员种植实际需要进行入户指导。

(3)以《同州新农》为媒介,传播新理念、新信息,新技术,拓宽知识面。

(4)在教师的辅导下,学员按时完成作业。

4、实践:

(1)参观学习:按照教学要求,定期组织学员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学员写出参观学习报告。

(2)生产实训、实践:根据专业课教学需要,结合生长季节组织学员进行综合性生产实训、实践。

六、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集中培训、声像教学、辅导教学、实践教学、自学各环节有机统一。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注重直观性,重视学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实践落实于教学全过程,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以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

2.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农业技术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农村中学, 生物教学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简单、呆板、必需教具不足, 教学设备简陋, 教学经费紧张和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法发挥、利用等弊端。只要利用好农村特有的环境资源, 自然资源, 育教于实践就能使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 即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克服现有农村生物教学的弊端,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以及使生物教学与农业实践紧密相联, 需要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在现有条件下, 自觉地、力所能及地进行农业知识、技能与现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的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 穿插一些具体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以便学生更好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具体问题, 这样会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的距离, 也可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 可以培养孩子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 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学习“环节动物”时, 对于有些养鸡户, 一到夏秋时期, 在雨后顺手拾来活蚯蚓喂鸡的错误做法给予正确指导。蚯蚓是高蛋白饲料, 能提高鸡的生产效益, 但蚯蚓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者, 对鸡能传播楔形变态绦虫、环毛细线虫等, 使鸡体质衰退, 生产力下降, 故绝对不能用鲜活的蚯蚓直接喂鸡。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鲜活蚯蚓, 用清净水漂洗干净以后, 加热煮沸5分~7分钟, 即可有效杀死蚯蚓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并将洗煮后的蚯蚓切成小段, 添加到饲料中混合喂鸡, 产蛋鸡每天每只饲喂15克~20克或添加饲料量的12%~5%。另外, 鸡群应定期用左旋咪唑药剂驱除寄生虫, 每年可驱虫3次~4次。

二、让学生走入大自然, 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

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应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到学校周围的田野、山沟、农场去, 认识生物, 采集并制作植物标本, 利用自制的捕虫网捕捉蜻蜓等昆虫, 制作成标本, 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课堂教具,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延伸他们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触角。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蔬菜大棚, 走访果树种植户, 去学习他们如何对果树进行秋剪, 并了解这样可以改善光照、增强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积累、缓和树势, 特别是对幼树、旺树和结果少的树尤为重要。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根据地区的特点, 利用兴趣班开展简单先进的农业专题讲座

北方地区冬季是农闲季节, 也是蔬菜淡季。利用兴趣班我们通过预先调查并征求学生的意见,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给学生讲了两个农业专题:一是芽苗菜的种植, 二是让鸡多产蛋的有效措施

1994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给出的芽苗菜定义是:“凡利用植物种子或其它营养贮存器官, 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 直接生长出可供食用的芽、芽苗、芽球、幼梢或幼茎统称为芽苗类蔬菜, 简称芽苗菜或芽菜。”也就是说我们食用的是各种种子萌发长出的芽。

它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无污染, 绝对的AA级绿色食品, 属无土栽培范畴。这是因为芽苗菜的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种子自身贮藏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供给其生长, 不需要土壤, 这样可以防止病虫害等, 整个生产培育过程只需定期适量喷水, 不需施任何农药、肥料或生长素;且芽苗可食用, 芽根可作饮料或直接沤肥, 所以无任何公害, 且非常环保。

其次, 少占地, 取材广, 零投资, 风险小, 方法简便易学, 栽培技术易掌握。家庭栽培可在庭院、室内或阳台, 占地只需摆下一个立体栽培架 (1.5米×0.6米=0.9平方米) 的不到一平方米的面积即可;出苗设备简单, 价格低廉, 可用厨房器皿 (浅型置物筐、洗脸盆、果盘及平底碗碟等) 或小型家具 (脸盆架、书架等) , 只需投资购置种子的费用。

再次, 芽苗生产周期短, 全年都可以栽培。此类栽培属室内作业, 环境条件只受人工控制, 不受季节、天气影响, 只要温度、水分和管理条件都适宜, 一般种子从发芽到芽苗菜形成, 最快为5~6天, 最慢为20多天;豌豆苗的生产周期为8~10天, 萝卜苗为5~7天, 平均一年可生产30多茬, 每平方米的面积的年产值相当于一亩菜地的年产值。

最后, 芽苗菜品种繁多, 价格便宜, 营养丰富, 药食两用, 食用方便, 也可作改善室内环境, 作“园艺疗法”的良好素材。目前已经开发成熟的芽苗菜达50多种, 豌豆、萝卜、红豆、芝麻、苜蓿、香椿等;芽苗菜内含有多种维生素及极易被人体吸收的活性微量元素, 西方学者还研究出它有可抗疲劳、抑癌症的功效。

这个专题的讲授我们一共介绍了豌豆、萝卜、红豆、绿豆等14种芽苗菜的种植方法, 而且还介绍了常见的芽苗菜的菜谱, 兴趣班的同学都回家试种了几种, 很多家庭已经在农闲时吃上自己种的芽苗菜, 并且还相互传授经验。芽苗菜的种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丰富了农村的菜篮子工程,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有的家庭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 并且在市场上的销售也很好, 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种植项目。

另一个专题能使鸡多产蛋、产大蛋的措施, 也受到了兴趣班同学的欢迎。其方法如下:

1.多留公鸡, 一般可按正常的公母比例再增加2%~3%的公鸡数量。

2.饮剩茶水。清水加入量为剩茶水量1/3, 一般可提高产蛋率5%左右。

3.喂蜂蜜。在鸡产蛋期, 按饲料60份、蜂蜜1份的比例, 将两者混合均匀喂鸡, 连续喂5天~7天。

4.喂碳酸氢钠 (又名小苏打) 。在产蛋鸡的日粮中加入0.3%的碳酸氢钠代替食盐, 能使鸡的产蛋率提高3%以上。

5.增加光照。每天保持光照时间16小时以上, 除了白天让蛋鸡到户外活动外, 晚上还要在鸡舍内增加光照, 这样能延长产蛋期使鸡多产蛋。

6.饲喂稀土元素混合饲料。在每公斤蛋鸡基础日粮中添加400毫克的稀土元素, 即硝酸盐稀土、氯化盐稀土、磷酸盐稀土、柠檬酸稀土 (只选其中的一种即可) , 与饲料混合均匀, 让鸡自由采食, 一般可提高产蛋量19%以上, 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这样, 用稀土元素喂鸡, 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且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鸡的食欲。

另外, 我们还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调整课程内容设置, 自编乡土教材。如编写《果树的整形与防病》、《果蔬保鲜》、《西瓜的嫁接与管理》、《养猪综合技术》及《生态养殖设计与操作》等, 让每位学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生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谋得一技之长。不仅丰富他们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素质, 还可以发家致富, 振兴当地经济。

参考文献

[1]饶敏杰, 夏海云.家庭巧种巧用芽苗菜[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12.

3.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通用技术;选修课程;项目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69-01

一、通用技术教学在国内外的现状

1、国外的通用技术教学情况。美国国家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必须学习包括技术设计、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医疗技术、通讯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内容。英国的技术课程包括“设计与技术”、“信息技术”两大部分,隶属于7门基础课程之一。近年,英国中小学国家新课程方案中,“设计与技术”及“信息和交流技术”已发展为两名独立的学科。在日本,技术课程被称为《技术与家庭》,涵盖信息技术和家庭、生活技能的学习,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技术教育发展较有代表性的“法国技术课标”中提出:学生的技术学习必须置身于现实的生活环境,并让他们学以致用,即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而在“瑞典技术课标”中提出:技术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

2、国内通用技术课程现状。通用技术在国内共有4个版本的国家审定官方教材可供选择,它们分别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技术与设计》教材。其中,广为应用的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总共有九本教材,内容丰富,其中必修教材为《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本,选修教材为《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而对于通用技术这样一门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我们的脚步仅仅停留在必修教材上。高中课程设置中,每周开一节通用技术课,出于各种原因及条件的约束,绝大部分学校只开足了必修课,而且是少有实践机会的必修课。只有个别学校除了必修模块外,还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

二、利用当地资源开设具有特色的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现代农业技术》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课程如火如荼地开设研发,各地有各地的特点。笔者所在的建宁县位于闽西北,是著名的黄花梨之乡,黄花梨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之首。笔者结合山区的农业生产、生活实际,以建宁县高圳村曾福果园作为研究基地,根据新课标要求,以“项目实践承载知识与技能”为教学主导的模式,研究和实践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现代农业技术》课程。

1、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以《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现代农业技术》中的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的营销四个专题作为选修课程。以“项目实践承载知识与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黄花梨的种植栽培及营销”承载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现代农业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将课标的内容标准重新整合,按照项目设计的思路展开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工艺、设计思想的教育。

2、研究和实践的方法。项目实践的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不是讲解,而是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

(1)教师先提供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各小组通过自主查阅图书、制作手抄报、向种植黄花梨的农户、果树农业专家咨询、浏览互联网等方式对绿色食品的定义、黄花梨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病虫害防治的意义、黄花梨市场的调研进行初步的了解。

(2)教师组织各小组将自主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学习“黄花梨的种植栽培及营销”这个重点开展探究,不是直接传授有关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种植栽培”这个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将技术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结构化。

(3)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到果山、果园进行实地观摩,学生在看专家演示和农户操作,如:剪枝、嫁接、授粉、施肥、灌溉、识别病虫害、采摘、分等分级包装等技术,在这过程中记录和拍照。

(4)观摩之后,学生亲手实践。学生进行基本的操作实践,如剪枝、嫁接、包装等,通过观察、分析、切削、绑扎、试验、改进等,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使学生了解项目实践基本方法,体验劳动的艰辛、创造的快乐、认识技术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等。

(5)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亲身实践、完成《技术设计方案》,从而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团队协作。

(6)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后,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互评,最后老师作客观评价。项目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在项目实践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的活动。因此,评价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三、“项目承载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是通用技术选修模块《现代农业技术》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经历完整的技术设计实践。只有通过完整的实践过程,学生才能够在各方面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实践活动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项目承载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对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通用技术选修课程实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够在课程中体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技术素养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73.

[2] 解月光,邢志芳.普通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6):64-69.

[3] 段 青.如何开好通用技术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08,(2):39-44.

4.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四

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主产区的污染负荷与复杂性世所罕见,照搬国外既有理论和技术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在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技术挑战,难以有效地遏制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实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我国在近十年中针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的热点问题和地域开展过不少研究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研发基础。但形成的理论和技术多数仅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里,很少得到大规模应用,还存在局部化、短期化、前后工作衔接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复杂性、隐蔽性、持续性的科学和技术需求,也不足以为政府决策、市场和社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以本领域国家和地方启动科技计划形成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凝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和政策管理方面的国内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力量,开展相互衔接的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危害机理和防控机制基础理论研究,防治和修复重大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发,以及技术集成工程化示范应用工作,以期实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有效防治、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有效提升的多重目标。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 — 2 —

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以期加快解决我国在农业环境领域基础研究系统性不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突破性不强,技术有机集成应用可操作度不高等问题,为食品安全、水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提供基础保障,大力促进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本专项总体目标: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技术集成示范的全产业链三个层次,设置35个项目。其中基础研究设置7个项目(项目1-7),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置15个项目(项目8-22),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设置13个项目(项目23-35)。2016首批发布三个层次中的12个项目指南,项目实施周期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1.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基础研究 1.1 农田氮磷淋溶损失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以易产生农田氮磷淋溶损失的区域为对象,基于种植制度、施肥、灌溉制度、农业生产方式、气候等因素,研究施肥和灌溉方式下潮土、黑土、褐土类型典型旱作制度(玉米、小麦、菜田等)氮磷淋溶的时空规律与强度;研究农田淋溶损失氮磷的土体分布规律及迁移扩散速率与主控因子,确定淋溶氮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及向水体迁移的强度;研究农田氮磷淋溶控水、控肥、耕作制度改进等关键措施,明确阻控机制与效果;提出土壤氮磷淋溶损失控制的理论与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农田系统氮磷输入、积累、富集、淋失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理论,建立典型种植制度氮磷因子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1套,提出氮磷淋失的防控机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篇。【预期性指标】编制农田氮磷淋失负荷消减标 — 4 —

准草案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系统中典型农药、抗生素、酞酸酯、激素、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特征、环境因子及影响机制,解析农业投入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来源;研究农田土壤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的结合残留机理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土壤病原微生物存活、生物膜形成特征与传播途径,抗性基因增殖与扩散机理;研究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物对农田系统影响途径、效应及机制;提出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的防控措施。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明确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机制,建立典型种植制度因子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1套,提出其防控理论与措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篇。【预期性指标】编制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防控标准草案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农田和农产品重金属源解析与污染特征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典型粮食、蔬菜主产区的重金属污染农田,研究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地质背景等不同途径导致土壤与农产品中重金属积累过程、污染历史与污染源识别/解析方法;研究典型区土壤中典型重金属输入输出通量、赋存形态及与农产品安全的耦合关系;基于产地土壤、农产品、投入品、污染

源等基础大数据,探索区域及田块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汇耦合关系以及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安全关系规律,提出农田重金属防控指标体系,构建农产品安全评价模型。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识别方法与理论体系,明确土壤-植物系统中典型重金属污染防控机理,制定重金属污染定量化输入输出清单1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篇。【预期性指标】编制农田重金属防控标准草案4套。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 农田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和安全阈值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重金属在农田系统中的环境界面过程与分子机理,解析污染物多形态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重金属对土壤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潜在毒害作用与机理,明确重金属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研究典型区域农田土壤生物对重金属的毒性响应与解毒机理,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标志物和风险评估方法;确立基于食品限量标准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探明土壤-植物系统中典型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与调控机理、微观作用过程,建立安全阈值,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篇。【预期性指标】编制农田系统典型重金属风险评估方法标准草案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2.1 水土流失型氮磷面源污染阻截技术与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治沟造地水利设施综合配套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标准;研发治沟造地工程地质与农田土壤湿陷稳定技术与标准;研发新造耕地土壤氮磷增容提质改良技术与旱地生态农业修复技术;研发高效拦截环保材料、高效吸收去除的生物质材料;构建源头削减-生物隔离-湿地消纳过程拦截和蓄存调节相结合的高效生态拦截技术系统。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水土流失型氮磷面源污染阻截技术5项、阻截材料4种,编制技术标准草案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件,专利技术产品实现有效转化1件;开展面源污染阻截技术与材料的试验示范,实现氮磷流失负荷削减20%以上。【预期性指标】阻截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1项;发表SCI论文8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水稻主产区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稻田在典型种植模式(单季稻、双季稻、水-旱轮作,以及冬闲、冬泡)、耕作方式(免耕、少耕、旋耕、深耕)、排灌和施肥制度下氮磷的流失时空特点及强度,以及稻田流失氮磷对邻近水系(塘、库、湖、河流)的输出强度及污染风险;研究稻田氮磷流失的田间控制技术、迁移过程阻控技术,以及受

污水体高效生物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构建基于稻田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开发稻田氮磷流失拦截新技术3项,形成技术产品3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专利技术产品实现有效转化1件;开展稻田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试验示范,氮磷流失负荷下降30%以上。【预期性指标】编制稻田氮磷流失拦截技术标准草案3项;发表SCI论文10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控制设备研发 研究内容: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过程中碳氮转化损失规律,以农业有机废弃物微生物转化与降解机制理论为依据,研发堆肥氨挥发回收技术和设备;研发高效、智能型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一体化技术,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与自控技术,以及发酵过程中重金属快速钝化技术;研制集成高效灭菌、生物除臭、快速发酵、重金属钝化、自动在线检测一体化设备;研发发酵产物生产栽培基质、肥料和土壤修复剂等环保产品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建立相应技术规范和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率、智能化的一体化好氧发酵技术设备3套;研发农业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重金属钝化技术和高效生物除臭技术3项;研发基质、肥料和修复剂产品10种;获得发明专利5件,实现工程化应用2件。【预 — 8 —

期性指标】编制技术和产品标准草案2项;发表SCI论文8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4 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高效、廉价、环境友好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与阻控技术与产品;研发重金属污染农田作物叶面生理阻隔技术与产品;研发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农艺阻控技术;研发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钝化阻控-富集移除技术;研发重度污染农田土壤高效钝化-农艺调控-植物阻控耦合技术。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重金属污染农田阻隔、钝化技术4项,获得阻隔品种和钝化材料10种,形成污染土壤钝化阻隔技术产品生产线1条;获得发明专利10件,有效转化1件;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阻隔、钝化技术试验示范,实现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预期性指标】编制重金属污染农田钝化阻隔技术标准草案2项;发表SCI论文10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5 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植物萃取技术、产品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镉、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农田,研发基于重金属超累积植物修复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土壤阻控-富集修复技术;研发高效的镉、砷、铅等重金属植物萃取、活化技术,以及配套的工厂化育苗和

收获物无害化技术设备,实现植物萃取技术的标准化及成套化;研发强化植物萃取技术及其组合工艺和技术规范;从土壤、作物和生态环境等角度系统评价修复技术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标准化的镉、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农田植物萃取及组合技术4-5项;研发出高效镉、砷、铅等重金属活化剂制备工艺和装备1套,形成生产线1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件,有效转化2件;技术、产品与装备在示范区集成应用,实现土壤镉砷等去除率达50%以上。【预期性指标】编制植物萃取及组合修复技术标准草案4项;发表SCI论文10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6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与监管平台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典型农田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发生特征,研发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监测技术和装备,开展动态监测,实现相关数据的动态采集与分析;以多空间尺度和长时序监测为基础,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污染信息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建立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风险扩散模型;在监测数据库和风险评估系统的支持下,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管理决策系统;开展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价值损益评估,建立不同时段和空间尺度生态补偿机制,提出适应不同生态系统污染风险 — 10 —

管理模式。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农田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动态监测技术2项、设备2项;建立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空间和属性数据库1个;建立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管理决策平台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件。动态监测在技术试验示范区应用。【预期性指标】发表SCI论文8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 3.1 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 研究内容:以京津冀地区典型设施农业污染类型为对象,以氮磷淋失的防控机制、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机制、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基础,集成农田氮磷淋溶或流失防控技术、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设备、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农田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工程修复技术,优化配套有机肥源磷素投入阈值控制技术、高氮磷残留土壤修复与利用技术、农田尾菜资源化全量利用技术,构建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形成技术规范。开展典型设施农业类型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的工程化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3项、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4套,制定技术规范4项。形成高效、智能型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生产线1条,— 11 —

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建立京津冀设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集成技术示范区,核心区0.5万亩,示范区1万亩,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削减25%以上,农药残留率下降30%以上,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3万亩,实现示范区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3000人次。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 研究内容:以长江下游典型种植制度为主要对象,以氮磷流失的防控机制、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机制、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基础,集成稻田氮磷流失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技术与智能设备、农田重金属污染阻隔和钝化技术与材料、农田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工程修复技术,配套养分流失多级循环利用耦合技术、重金属复合低积累作物品种、稻田增氧提效与重金属钝化技术,构建长江下游氮、磷、农药面源污染物截留减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形成技术规范。开展长江下游典型种植制度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工程化示范。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长江下游氮、磷、农药面源污染物截留减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模式6套,制定技术规范6项;形成农药生物降解菌剂生产线各1条,年生产能力 — 12 —

达到30吨。建立长江下游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区,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2万亩;示范区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削减30%以上,农药残留率下降30%以上,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农业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提高到95%。【预期性指标】技术辐射推广5万亩以上,实现示范区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次。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书须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推荐,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推荐。

2.项目须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3.同一申报材料不得多头重复推荐;同一推荐主体对同一项目只能推荐1项。

4.项目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项目参加人员,对同一项目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5.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集成示范类项目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申报,且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

5.农业公司农业技术的研究分析论文 篇五

中国农业实质上属于灌溉农业,灌溉工具的优劣对这种农业的影响至大。高邮地区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车口不住敲,家里不住烧,路上不住挑,心里不住焦,打点粮食跟水漂。”足见灌溉农具对农业生产乃至农民生活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灌溉农具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就江苏而言,农村传统灌溉农具主要是龙骨水车,动力有人力、畜力、风力三种,习惯分别称脚踏车、牛车、风车。这些灌溉农具与西方机械化灌溉相比,已经落后很多。有鉴于此,江苏不少士绅组织了灌溉公司,大力引进和推广灌溉机械,促进了灌溉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可以说,近代江苏农业机械推广比较成功的也主要就是灌溉机械,尤其是在苏南地区,其应用范围最为广泛,超过了其它任何农业机械。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灌溉公司的组建,因为正是它们的财力、设备和组织,才能使灌溉机械得以普及推广。早在清末,镇江就有士绅办起灌溉公司,投资购置西方新式灌溉机器为田主灌田,收取费用,“窃照泰西取水灌田不劳人力,永无旱涸之虞,今深悉其装造之法,业已禀明道府县,蒙道府宪允准,出示照办,谨将章程明议于左。……议镇邑七乡,每乡设大机器两座,小机器十余具,共需大机器十四座,小机器一百余具。其机器入地,装深二十余丈,不等。总以得水多为度,水由地脉贯注,故取之不竭。灌田不劳人力,永无旱涸之忧”。可见机械灌溉远比人工灌溉要优越得多,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还可以解决旱涝之忧的问题。1907年,《申报》又报道镇江有士绅购置吸水等机器进行排灌,并准备加以推广,“巨绅李维之观察有志实业,特在某洲置地一区,商准宗能述大令,先行购运吸水等机器到镇,试验种植,俟有成效再为推广云”。这样的报道在清末报刊上屡见不鲜。民国时期,使用灌溉机械的区域更加广泛,其中最典型的地区就是无锡。无锡是素以水稻生产为主的水网地区,对农田灌溉一向十分重视。早在清末,无锡就有使用抽水机进行农田灌溉的。辛亥革命后,无锡城市中工厂日增,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集中,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有所增加,特别是排灌能力较强的新式抽水机,更受农村的欢迎。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无锡有些灌溉公司开始使用机器戽水船。如l927年,杨愚如筹建机器戽水船同业公会。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仅无锡一地就拥有委员九百多名,这说明,用内燃机带动的抽水机在农村中已经较为普遍使用。这些机灌商人把抽水机装在船上,运行到各抽水地点戽水,以充分发挥抽水机的效用。机灌商人为能得到当地绅董的支持,大多和绅董合伙经营。他们采用“包打水”的办法,即把约定区域内的水田,从插秧到成熟全包下来。在插秧之前,机灌商就和所包区域内的农民订立合同,先收二至三成戽水费,其余在稻谷登场后结算。机灌商因有地方绅董为后台,农民不敢拖欠戽水费。这一灌溉技术的应用对无锡而言可谓意义重大,正如黄宗智所言:“工业发展与农业商品化的结合使这个县(无锡)比中国任何其他的地方都更为农业现代化。机灌船活跃在天然和人工的河网,灌溉着田地。……这一技术一旦出现,马上为农村所接收,因为一个人操纵20匹马力的马达一天能灌溉整整50亩稻田,而两个男人用桶挑一天才1.0至1.5亩,两个男人用传统的脚踏水车一天也不过2至3亩”。这种机船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内燃机带动船上的小型龙骨水车进行灌溉,实际上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械灌溉,只不过是一种土洋结合的过渡型的灌溉方式。尽管如此,它还是比传统灌溉工具要先进一些。除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灌溉公司外,无锡还有士绅创办了以电为动力的灌田公司。如无锡开原乡荣鄂生、富安乡乡董汪某、扬名乡乡董陈某等仿照武进电力灌田方法,组织电力灌田公司,承包农田戽水,准备从开原、富安、扬名等乡试办,将来逐渐推广。电力的应用,更加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使灌溉技术又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与士绅们的推动不无关系。总之,在近代江苏引进和推广的农业机械中,灌溉机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灌溉公司在普及推广这种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一家一户的小农家庭难以办到的。

二、肥料生产技术

清末,江苏已经有士绅创办了生产和销售化肥的农业肥料公司,这在全国来说,也算是比较早的。1906年,苏州绅商张惟一等人认为,“吾吴农业甲于他省,迩年以来日渐凋敝,收成短歉,良由粪壅不足,致地力硗瘠也。各国农政,皆专设肥料厂,收集各种肥料,研究性质、物土之宜,以售农民,诚为善政。吾吴街衙粪秽充斥,行者厌恶,亟宜设法屏除”。于是他们决定集股创办农业肥料有限公司,“先就苏城内外分区筹办,将为农业肥料屯积厂地,以资研究,并禀请商务局准予专卖”。设立这样的公司大有好处,“非第于农务大有深益,而街道洁清,庶几警政可举矣。事虽猥琐,而利用无穷,度亦商民所乐从焉”。为此,他们还专门制定了招股简章,其内容如下:“

一、本公司招股商办,每股洋五元,招足二千股,计共洋一万元。

二、本公司先由商会提议,允许代禀商务局及警察局立案办理。

三、本公司招股,每股分两期缴足,第一期于某月、日起,某月、日止,缴洋两元;第二期于某月、日起,某月、日止,缴洋三元。每期掣付收条,俟缴足后换给股单息折。

四、后入股者,本公司酌定常年一分起息,息银自每年正月结帐后凭折支付。

五、本公司除分给官利外,每年赢余分作二十股,以五股提作公积,三股作办事人花红,十二股派作各股东余利。

六、本公司如有认百股以上者,即为本公司议董。

七、本公司拟就城外设立总厂一所,以存储肥料,城内按区分设办事所,以资就近督收。

八、本公司自第一期股银缴齐后,再行开会集议详细章程,布发公众。”

股份制在当时已经是最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该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为其顺利开办奠定有利条件。制定完章程后,张惟一请苏州总商会代呈商务局和巡警局立案办理。但巡警局以事关卫生,且该商所拟章程过于简单而生猜忌,希望商会再“悉心体察,妥议章程”。苏商总会一方面当即复函,指出“苏城街道向不清洁,卫生有碍,殊于警务攸关,张绅拟办肥料公司,以尽人厌恶之粪秽为培壅谷木之资料,清洁街道而益农业,一举两得,莫善于此,舆情断无不洽,一切亦无窒碍”,恳请警务局先允许该公司开办;另一方面要求该公司酌拟详细章程。因此,1907年,张惟一等重新拟定了更为详细而完整的开办章程:一界限城内外坑厕各有业主,应由该业主自行清洁。所有人家拉(垃)圾、柴灰、以及路头尿溺、马粪等,概归肥料公司收取。

街道一律责成打扫洁净。一招股粪业各有地段,于段中人家收粪情形极熟,收取肥料办法亦与收粪相似,公司股本应由各粪业承认一半,荐举办事一、二人,以资熟手,一半另行招集。一津贴拉(垃)圾、柴灰等类卖与农家,所值无几,公司创办,势必亏耗,而街道则已一律清洁,旧设之清道局可裁,应以该局额支酌予津贴,俟将来肥料制成,公司获有利益,即行停止。一分区城内分为五区,须就出城河道之远近为断。择地设立总公司于适中之地,设总公司以便统辖。城外按五门分隶,胥门无水城,划归盘、闾两门。一储所储料所于闾、盘、葑、娄、齐五门外各设一处,须沿河旷地二、三亩,围以竹篱,结草屋数椽,雇人看守。一运载每储料所设摊船数只,多寡视事之繁简酌定,参用清道人夫。

每所立一夫头,由该夫头督令各船人夫黎明进城,各就画定区域挑运肥料下船,满载出城,归入储所。街道如有不洁,惟该夫头是问。一给价收料人夫除酌给工食外,每日所收肥料,由储料所办事人过磅,按磅酌给价值,以资鼓励,收料自勤。人家柴灰向本卖钱,由该人夫自给,公司不再发价。一制造外国讲求肥料须以化学制造,公司应聘精于理化之人,指授工人造成各种有用肥料,发卖农家。一实验各储料所旁各购田地若干,俟肥料造成,即辨土性、物性之宜,讲求种植,非特以资实验,且为各乡农倡,俾农业日有起色。一余则公司应给常年利息,以及日后得有余利如何分派,一切未尽事宜,俟公司成立时自行酌核。该章程中的内容确实比之前的章程要详尽得多,涉及到肥料公司的资本、生产、收益、分配等方方面面。最终,在苏州总商会的协助下该肥料公司得以顺利创办。该公司是一个生产部门,相当于一个化工厂,而不是单纯做生意的销售公司。肥料公司的创办,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肥料生产技术在江苏的普及推广。在当时国家的电力、化学与化工基础还很薄弱的条件下,能够开办这样的农业肥料公司,开办人的勇气着实令人钦佩。

三、林业技术

因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诸多好处,所以近代江苏的士绅们纷纷投资于林业,特别是组织了很多林业公司,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一些先进的造林技术得以借鉴和应用,并且还引种了国外优良树种。士绅们经营的林业公司,有的纯以新法种树为主。如清末海州士绅宋治基等创设了云台树艺公司,招募农民开垦云台山一带的官荒,这样,“地方饥民,藉此工作糊口,不致流离失所”。该公司先后共种植各种树木1400余万株,成效显著。可见植树造林既为士绅们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又解决了部分流民的生活问题,可谓一举两得。1906年,丹徒士绅黄鼎和袁仁茂等集股5万元创办利用树艺公司,购买荒地千亩,用新法遍种桕树。次年,扬州士绅周震筹集资金10万元创办崇实树苗公司,于甘泉、仪征两县买地开荒,种植树木。镇江士绅汪凤瀛纠集股本创办茂达公司,就镇郡城外购置荒地,用新法试种竹木果树,并兼营畜牧业。1908年,翟炳焘等在句容县创办句容浮麓公司,集股1万元,经营近代化的林业和畜牧业。句容县士绅以县属各乡荒地甚多,决定与政府官员合筹资本开设森林公司,用新法种植树木,以兴实业。这类林业公司,有的是士绅集资创办的,有的是士绅与政府合作创办的,主要以植树为主,但大都应用近代化的造林方法,推动了江苏近代林业的发展。有的公司除用新法造林外,还推广近代化的作物种植技术。如江宁府属荒地甚多,历任督抚都饬令各属设局督垦,劝民分别地质,或种禾稼,或种瓜果及一切材木,以开辟利源。于是,省垣绅富决定仿效云台树艺公司,集股在元武湖及钟山等处设立林业公司,用新法试办树艺,兼种禾稼、瓜果。有的林业公司或试验场专门运用近代技术种植果树。如民国初年,无锡士绅杨寿楣在太湖边南独山禜头渚创办禝实植果试验场,占地六十余亩,专种水蜜桃、大正桃、美种梨、杏等果树,共有八千余棵。因种植技术先进,“浇灌得宜,颇易长发”。1918年,如东绅商袁镜波在掘港创办复记公司,占地233.80公顷。四周围堤,中心大路旁及河边两岸栽白杨和柳树,公司办事处门口外有2公顷果园,以桃、梨为主。1925年,川沙士绅顾济伯租用三王庙六亩庙产,建立南洋公司,运用近代技术种植桃树。因种植精良,出品推销甚广。这些林业公司对推广近代化的果树栽培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有些士绅还很重视引进国外优良树种。江苏的林木引种工作历史较早。早在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下令在京师朝阳门外的紫金山南坡,营造油桐、棕榈、漆树三园,造林50余万株,这实际上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树木引种工作。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驻日本副使张斯佳从日本带回刺槐种子在南京试种成功。这是近代江苏从国外引进树种的开始。此后,江苏不少士绅便开始引种国外树种。民国初年,张謇从德国购买刺槐种子136余公斤,分发给包括江苏在内的16省,江苏分得种子约在4.5-9.1公斤左右,主要是分给南京义农会于紫金山育苗造林。1916年,林学留学生陈嵘引进刺槐和日本黑松种植于江浦老山林场。30年代初,如东士绅王庭松在掘港创办试验农场,之后在掘港北郊栽培苗木,占地1.33公顷,从掘港北洋桥向北3公里复记公司大道两旁开始种植德国槐和梧桐树。引进优良树种,是近代化的林业技术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江苏士绅对此也非常重视。这对促进江苏林业技术的提高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由于江苏士绅以及他们所创办的林业公司或农场,能够将先进的林业技术应用到植树造林的实践中,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江苏高等学堂毕业生杨星房纠合同志开办了溧阳吉金树畜公司,“购置丫髻、瓦屋两山麓荒芜田山二万亩,招工开垦已近半载,现在种植松、茶、桑、杉等秧千万余株。据该处土人云,该公司种植之际,适值春雨缠绵,各木植都已欣欣向荣,将来必成南方森林荟萃之区云”。1906年,士绅徐在滋与徐翰淦、李逢广等人,在宜兴湖口乡均山永丰区之分水岭一带,创办了阳羡垦牧树艺公司。该公司共占地六万余亩,除种植稻谷、竹、茶、芝麻、山芋及各项杂粮外,还饲养猪、牛、羊。巴拿马赛会举办时,该公司出品的茶叶还获得过金色奖牌。据民国初年统计,仅就种植松树一项而言,成活在十年以上者,已有五十万株,成活在八年以上者,已有七十万株,其他杂树共有二十万余株,堪称造林巨观。又如,清末句容士绅创办的种植、浮麓、暨南和明志等林业公司,各有地数千亩不等,先后种树七八十万株,至民初,四五十万株树均已成林,成效非常显著。再如,金坛士绅冯煦于清末所创办的坛溧树艺公司,及至民国时期已逾十年,资本一万五千元,占地三千余亩,植松树五十余万株,业经成林。其他杂树也很茂密。该公司植树造林的成绩也非常优异。这都要归功于士绅们对近代化林业认识的深入,逐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林业科学思想,从而能够指导他们在植树造林中应用近代化的林业技术。这正体现了近代科技的巨大功效。

四、结语

6.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六

农业技术生产的关键在于农业科研与农业教育,且农业技术也主要产生于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教育环节。对此,应大力支持农业单位的科研工作,并鼓励学校教育中的农业院校,为农业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氛围。农业局可以利用研究所功能研究新型农业技术,而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农业技术人才。且政府也应给予企业一定支持,鼓励其创新农业技术。这样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才可以提升技术的研究效率,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深层农村基层。

3.2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为了提升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应转变以往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满足市场以及农户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以国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农业科研院以及农民合作社为辅的多层次推广模式[3]。且高等农业院校也应设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门进行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还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鼓励企业投资,并激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

3.3农业技术推广中加强科技普及

为了提高农村科技水平,首先要根据当下农村经济及农民素质水平的实际状况,加大对农民技术的培训力度。此外,对学历不够或素质较低的农业技术推广从业者,进行相关职业培训,以多种方式与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的业务水平。

4结束语

增大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投资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相关部门应在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增大扶持力度,且确保这些资金全部使用至推广工作中。同时,还应科学认识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1]耿增鹏,孙洁.简析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05):103.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11):8.

7.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七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紧密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 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点。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有宏观的, 有微观的, 还有中观的。它不单纯研究技术, 有别于技术科学;也不专门研究经济, 有别于经济科学。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农业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之一, 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和经济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就其理论性与实用性而言, 更偏重于实用性。在学科体系中,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计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是重要组成部分。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由本学科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农业技术经济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是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之间的矛盾。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应用和实施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性分析。简单地说,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由农业经济科学、农业技术科学、经济应用数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学科。所以, 技术、经济、计量构成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2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学将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为研究对象, 所以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定性分析方法虽然方法简单, 但其缺点是对客观情况的反映比较粗略, 人们难以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情况而做出准确选择。农业技术经济定量分析方法, 根据运用数学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一般计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数学模型两种。一般计量分析方法通称常规方法, 它运用初等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运算和分析。如比较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因素分析法等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简明易懂, 易于掌握和运用, 很适合对变量较少、时间较短、内容较简单的技术经济问题的计量和分析。数学模型是现代分析方法, 这种计量方法以高等数学为基础, 并需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 如线性规划模型、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和生产成本函数模型, 以及其他经济计量模型等。现代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揭示多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适用于分析较为复杂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农业生产中影响技术经济效果的因素很复杂, 如果不先进行定性分析, 一些经济目标的确定、变量的选择、模型的选择、分析评价等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不做定量分析只做定性分析, 就不能准确地评定方案的优劣。只有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 才能提高技术经济论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农业技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3.1 农业技术经济学与农业技术科学

农业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因素的自然属性、结构和功能, 主要研究技术效果, 探讨自然规律, 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物质技术因素组合发展与运用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条件, 探讨经济效果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 在性质上属于社会经济科学。农业技术科学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 而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成果又为农业技术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而可以节约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2 农业技术经济学与农业经济科学

农业经济学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中, 研究生产关系的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着重研究宏观经济与定性分析。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研究农业生产力中物质技术的利用、革新及其合理组织的经济效果评价。前者着重于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 后者着重于生产力方面的研究。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微观经济及定性分析, 虽然注意了经济效果, 但不专门研究经济效果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带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并且着重于对资源的利用途径和方式以及相应的农业生产结构、技术制度和方案进行分析和定量研究, 为农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但不直接探讨农业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4 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

4.1 学生应学好先修课程

农业技术经济学要求学生们不仅掌握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知识, 还掌握高等数学、计量经济学等知识。但是,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对前期课程掌握的不扎实, 影响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4.2 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相组合的方式

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提高课堂亲和力, 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有些原理的推导过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掌握原理与公式来龙去脉, 以便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4.3 通过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案例分析中,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采取多样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选择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 突出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技术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主要有课程自身的需要、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4.4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通过科研增强教学的深度, 并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 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便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农业技术经济学是农业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之一。在介绍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效果,建议

参考文献

[1]孟令杰.农业技术经济学者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6-7, 37-38.

[2]邵法焕.《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方法论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11) :52-55.

[3]顾焕章.农业技术经济学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5.

[4]魏庆琦.案例教学法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9) :59-61.

8.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篇八

摘要: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授课方法陈旧、教学效果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完善教学体系加以解决。本文围绕“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课程实验内容选取、综合实验、科研训练、实践考核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校级课题(2013xjzd0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84

结合吉林省地方优势特色,紧密围绕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完成学生从学校教学理论型向社会应用型角色的转变”的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地方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步骤。在培养同学们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吉林农业大学建设“省十二五特色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探讨课程实验内容选取、综合实验、科研训练、实践考核及大学生创新计划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生物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1 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在教学内容上

跟踪学科的发展前沿,结合科研内容和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生物工程专业早期的实验课程多数为验证性实验,现在大多调整为设计性、验证性实验。围绕专业建设,将教师的科研内容及时、准确的作为实践教学传授给同学们。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已将省科技厅重点课题“大豆肽的制备及应用”部分内容引入教学,开设实验“大豆肽的制备”、“大豆肽的分离及分子量测定”。将乳酸发酵相关科研课题内容引入《工业发酵分析》课程,开设乳酸发酵及猕猴桃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大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 在教学模式上

地方农业院校过去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如:实验课程通常多采用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授,同学验证”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如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主题发言、课后自学、网路课堂等形式进行授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3 在考核评价上

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采用口试、答辩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实践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实践时间的长期性,专业将过程考核应用于成绩考核当中,不再以最终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将同学的准备情况、实践态度、思考过程及难易度、实验结果等都纳入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当中。学生既是被考核对象,又是考核监督对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 专业核心技能提升训练体系

2.1 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制定实践教学培训计划和专业技能基础体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一是基础技能: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化工原理等;二是生物工艺过程基本技能相关课程:工业发酵分析、淀粉分析与检验、变性淀粉、发酵工程、发酵设备等。

2.2 科研训练提升

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体系塑造了学生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为提高专业技能,生物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学生融入教师的相应课题研究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2.3 社会实践锻造

生物工业过程实习主要包括:酶工程实习、化工原理实习及生物工艺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实践环节在前述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实习、校内外双导师制、厂校双重考核等实践教育模式,让学生进入生物工程公司每一个操作工段。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物工程工艺流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工业环境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 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计划就是利用科研工作助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由学校及指导教师提供研究费用及实验条件,同学通过申请、答辩的方式进行优选,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如:同学们参与了“一种秸秆生物质的制备技术研究”及“蜂花粉系列产品的研制”等科研工作,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思路的合理性,使科研课题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中涛,刘建华.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个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05):993-995.

[2] 廖春丽,朱涛,杨海波,王福梅.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J]. 实验室科学,2011,(01):40-42.

[3] 张琇,王薇,任贤,乌日娜,邓洁.以科研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132-134.

[4] 徐亚维.生物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02):113-115.

[5] 康小虎,田永强,谢放,薛林贵.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5):86-87,135.

[6] 徐建妙,王远山,郑裕国.实践教学对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J].化工高等教育,2011,(06):34-37.

[7] 刘立明.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01):179-180.

作者简介:王刚,博士,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11  13:21:13

9.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技术推广 篇九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进入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农业生产单位亩产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却面临着环境污染加剧、土壤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让新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中,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南丰镇根据省、市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法规要求,积极创新实践,开创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新局面。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再教育工作,提高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在服务形式上,建立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结合实施科技示范县项目,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服务实力不断增强。在重大技术推广、设备应用上,政府配套资金鼓励技术方案实施,促进一些农业重大技术的普遍使用,较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办法

1.1 科技人员联村入户工程 南丰镇农业服务中心现有技术人员11人,与镇区各村实施网格化对接,一人负责一村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并结合省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发展示范户200余户,由技术指导员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通过实地了解查看,分析生产管理利弊,面对面、手把手总结经验,示范指导。通过培育示范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建立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供给与农民科技需求的有机统一,推动现代科技与乡土知识的融合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带动了当地农户整体科技能力不断提高。全镇蔬菜主推品种覆盖率达90%,蔬菜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覆盖率达到80%,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高。

1.2 政府政策资金支持 在一些农业重大技术、设备、品种的推广上,为加快实施进度,镇政府配套落实了补贴和奖励资金。在农业机械推广上,截止2013年,全镇已拥有中拖83台(包括大棚王),手扶插秧机44台,高速插秧机54台,水稻直播机14台,收割机47台,机动植保机601台,静电喷雾机1325台,油菜移栽机1台,田园搬运机一台,撒肥机1台,田园管理机20台,大棚园艺喷雾用药机2台,蔬菜播种机1台,自走式起垄覆膜机1台,深松机2台,旋耕机56台,盖籽播种机19台,条播施肥机13台,开沟机35台,水田耙秸秆还田机83台,秸秆打捆机2台,水稻育秧设备2台,农业机械总动力33256千瓦。借助农业机械的使用,2012年水稻机插秧18600多亩,机插秧率达85%,水稻机直播(旱直播及水直播)4000多亩,机械化种植面积占全镇水稻面积的99.3%,基本淘汰落后的人工直播。在一些新优品种和重大技术上,镇政府加大投入,有力推动了常农粳5号、武运粳19号、甬优8号、扬麦16号等品种的覆盖面。新技术主要推广温室水稻育秧、机械化油菜种植、秸秆打包利用等新技术;继续示范扩大秸秆还田、果园套种绿肥、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水稻壮秧剂、稻麦叶面肥、井A蛇床子素生物新农药。

1.3 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 南丰镇农业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窗口作用,建立了2个稻麦高产示范方,1个蔬菜高产示范基地,1个健康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并试验、示范新品种、材新料、新技术,为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组织农民和技术人员、基层干部观摩学习,充分发挥示范样板作用。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建立高标准粮食、油料生产等主导产业示范区,联合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引导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构建新型农技服务推广形式,激活农技推广工作。

1.4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 2013年南丰镇共组织市镇两级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1000人次;编印、发放农业科普资料、告农户书施肥建议卡计8万余份次;召开农业生产现场会6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种养殖技术水平,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南丰镇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成效,虽然农业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农业推广知识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知识。还有一些农业推广办法流于形式,不能发挥真正的技术示范推广效果,目前农业生产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目前的办法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摸索出新的办法。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3.1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的更新和丰富 随着农田承包流转和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务农劳力越来越少,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为5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再过几年,这一批劳动力由于年龄偏大将逐渐退出农业生产,年轻人大多又不愿意务农,农业生产面临短缺大量劳动力的情况。农业未来必由之路是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因此,必须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和相应的农业机械应用知识、公司化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现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肥料利用率较低、病虫害防治困难等很多问题,很多作物还没有标准化的管理标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得到解决。

3.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者尤其是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者,肩负着长传下达的推广作用,直接与农民接触为农民服务。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和成败。相比较国外发达的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和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没经过系统的教育,还有部分缺乏扎实的实践知识。一方面要从农业高等院校吸收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3 创新农技服务方式,狠抓农技推广效果 随着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探索形成了“农民手机报”、“农民网上培训”等手机和网络农技推广模式,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一步,在农技推广中,应更加重视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多媒体视频展示及实际案例的剖析实践,让培训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老百姓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学会实践操作,使推广获得最佳效果。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也应更具有展示型和模范性,示范基地不仅仅展示新成果效果,更应该展示如何使用,技术如何操作,成为传帮带的模范

窗口。

3.4 强化农民的科技意识,激励农民农业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的动力 一是要大力宣传运用农业科技成果致富的典型,引导和激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增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二是要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经济实力,增加农民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条件和能力。农业生产中,农民的实践经验最丰富,有些技术水平高的农民也能摸索出新的管理办法和试验出新的品种,但是由于对农业知识产权知之甚少,分享这些创新知识又没有相应的报酬,因此缺乏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分享示范推广的动力。如何调动充分调动农民科技创新积极性和示范推广性。一是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出的成果应及时申报专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让科技创新的农民从知识产权转让、开发中获得收益。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农业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在推广示范中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涛、程序。农业技术推广案例选编。中国农业大学。2006.123

10.农业技术总工 篇十

职位职能: 农业技术总工

职位描述:

职位描述:

1、负责农业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与生产管理工作。

2、现场技术指导:负责生产基地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的技术实施工作-果树、花卉技术指导,修剪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积极做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负责园区内有机果蔬种植及温室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

4、进行相关农产品生产计划、措施落实、效果评定、标准化程序制定及实施等工作;并编写技术资料:

5、协助领导对用工、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实施内部检查;

6、、负责对种植工人进行技术指导与管理,并检查验收其工作成果;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专科(含)以上学历,农业工程、园林设计、养殖相关专业毕业,具有园林设计、作物栽培、农业工程的实践经验优先。

2、具有一定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知识和工作经历。

3、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4、身体健康、综合素质较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熟悉办公自动化的各种软件的操作。

6、能吃苦耐劳,适应农业生产基地的生活环境。

职位职能: 农业养殖

职位概要:负责园区养殖的技术指导工作。

职责:

1、负责养殖基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制定政策和制度,建设和运行内部各项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2、负责养殖技术数据的分析,并循序改进完善;

3、负责珍禽场舍免疫程序的制定

4、编制养殖或疾病手册;

5、、指导饲养员农场饲养管理,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6、负责组织员工的培训工作,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

7、完成上级主管交待的其他工作事项;

技术研发

职位描述:

职位概要:负责农产品的深加工、新工艺的研发工作。

职责:

1、负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新工艺的研发;

2、参与产品品质情况的调查、分析、改进;

3、负责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标准与工艺的制定和和监察,参与产品品质改进工作;

4、负责由实验到生产全过程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参数的研究工作;

5、负责对生产或实验中的工艺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6、能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对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提出创新和改进研发思路;

11.生物技术与农业的未来 篇十一

这些问题,主宰了当今所有关于基因工程食品的讨论。它们以简单的客观现实问题的面目示人。而实际上,它们全然不是这样,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一直回避,直到现在才直面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这些问题固然非常重要。但围绕着它们,真正让人兴味无穷的还是人们所持的态度,后者挫败了一次次给出完满答案的企图。

拿基因工程安全性的问题为例。如果它是一个客观现实问题,答案就应当是简单明确的。我们也许会创造出存在食用危险的基因工程作物。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市面上现有的基因工程作物对消费者存在比传统食品更大的危险。基因转化并没有产生哪一种已知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也没有增加这些食品中已有的有毒物质含量。乍一看,同北美和欧洲消费者已经在食用的其他许多食物——从大量的脂肪和糖到纯天然和工业渠道的少量有毒物质相比,这些基因转化压根儿就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是对许多消费者而言,这样的比较并不能充分解决问题。他们需要更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食品的安全性。事实上,他们要求获得比为其他许多食品和营养添加物提供的更有力的安全保证。真正有趣的是,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关于可能的环境危害问题也与之类似。基因工程作物会影响生态系统。食用覆有Bt玉米花粉的马利筋叶子会造成一些帝王蝶幼虫的死亡。我们能够想象基因工程作物对环境的其他影响。但是总而言之,市面上现有的基因工程作物对环境恐怕还是利大于弊。我无意宣传这种净利益是巨大的。它不大。事实上,当我们想一下传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时,基因工程的额外影响,不论好坏,都微不足道。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把基因工程视为乡村里恐怖的幽灵呢?同样,为什么生物技术的狂热分子会声称基因工程代表了一场农业“革命”呢?为什么他们有时候把生物技术说得好似喂饱日益膨胀的地球人口最后的、最好的希望呢?

因为农业是与众不同的。这些不同之处——不同于药品、化学产品或者其他任何工厂产品——注定要搅乱和挫败基因工程师们最狂妄的雄心。

1981年,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戴维·帕杜瓦去拜访著名的金融家乔治·索罗斯。当时正值华尔街第一波生物技术热潮兴起之际。孟山都刚刚把罗杰斯、弗雷利和霍尔施纳入麾下。戴维·帕杜瓦和他的新兴企业农业遗传公司信誓旦旦要通过基因工程改变农业的面貌。他试图说服索罗斯投资公司。当帕杜瓦结束游说时,索罗斯说:“我不会给你钱。有两个原因。我不喜欢一年只能销售一次产品的生意。而且我也不喜欢全部努力可能被坏天气毁于一旦的生意。”

20年后,帕杜瓦老了,但也拥有了与年龄相称的智慧。他告诉我这个故事,轻笑着说:“两个绝妙的理由!”农业遗传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弹尽粮绝。

生鲜产品业肮脏凌乱、技术含量低、桀骜不驯,破灭了加州基因和它的Flavr Savr番茄的梦想。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么一幅景象,加州基因的一名管理人员面对公司的一个番茄培育人员,坚称她找到了一个超越生物学的局限、加快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方法。最后,事实表明,同其他番茄相比,加州基因的转基因番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可取之处,或者说更值钱。

然后孟山都公司登台亮相了,带来了一些真正与众不同的基因。孟山都也同农业产生了冲突,但是情形有所不同。对于孟山都,要实现它成为农业微软的梦想(留神那些诱人的史诗!),农业必须得改变!具体而言,种子业必须成为一门能够真正控制自己产品的真正的生意。孟山都发动了一场重新定义种子性质的运动,以便使种子成为同一辆汽车或者一桶化学物质一样的产品,而不是上天赐予的免费好东西。孟山都祭起了它的专利和合约法律武器,一切旨在夺取公司的执行官和股东们认为理当属于孟山都的价值。最后,孟山都开始确信,要从种子业中赢取合法的报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完全拥有相当部分的种子企业。

化学企业和快餐连锁店做同样的合并,并不会引起多少公众的争议。但种子不同。种子象征着土地的赐予和生命的神秘。孟山都主张将它们作为产品控制的企图,成为反基因工程运动的导火索、燃料和火焰。

这些故事有一个适用于全体农业生物技术的教益。同大多数人类活动相比,农业对谦虚、忍耐这样的旧道德的需求更甚。你在展望新技术的潜力时需要谦虚,期待公众的接受和财务回报时更需要耐心。

当商业活动争分夺秒,根本无视日出日落的自然周期以及作息的人文模式时,谦虚和耐心就显得落伍于时代了。但是农业,古老的、适应性很强的农业,有它自己的运行节律。生物学设定了一些限制。文明还有另外一些制约。在电脑软件和因特网设定的渐强节奏中,人类对土地、庄稼、食物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生物技术的资金毕竟多数来自私人投资者和公司执行官们,而且谦虚和忍耐也的确不是他们的特色。孟山都的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面对的要求是:公司最终得从生物技术投资上获得回报,否则相关项目将被停止。加州基因能否作为一家企业持续存在,取决于就潜在市场的规模以及Flavr Savr番茄征服市场的速度向投资者们所做的大吹大擂的许诺。但是夸大其词和急于求成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果人们——不论是科学家还是投资者同这门技术打交道时连忍耐和谦虚都做不到的话,那他们一开始就不应该接触这门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的传奇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是在不愿意改变自己一贯实践的传统行业出现的新技术。这个故事有双重标准,公众要求基因工程给出严格的保证,但对传统农业却持相对自由放任的态度。事实上,如果将适用于基因工程的标准应用到其余的农业上,那大多数食品生产早就会被禁止了。

忘掉化工厂和有毒废弃物堆场。地球上,对环境破坏最大的人类活动就是农业。清理土地、犁地以便种植庄稼(即使按照有机耕作法)不啻于一年一度造访地球上大多数地方的一次生态灾难。

传统农业产品也并非总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某些植物性食品,比如花生,能够引起几十万人的过敏反应。包括小麦和玉米在内的其他粮食,会因为作物病害导致含有微量的剧毒和致癌成分。但是大多数公众都报之以宽容的微笑。

除开应用二战以后发明的技术(主要是杀虫剂)以外,农业大半是不受管制的。农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东西。他们可以在溪边犁地,造成土壤腐蚀;他们可以在地里滥施肥料或者农药,污染邻近的河流和地下水。他们还可以年复一年地种植同一种作物,耗尽土壤里的养分,不顾破坏性虫灾和传染性病害的传播风险。农民们其实本不该这样做。这不符合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大多数都不符合。但是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

在植物育种者一方,他们可以将几乎任何可能的渠道得来的基因引入作物中,无需顾虑政府管制者和消费者的反应。多年以前,一名植物育种者在澳洲找到一种大豆的野生亲缘植物,似乎对美国大豆地里肆虐的一种叫做胞囊线虫(cyst nematode)的主要害虫有免疫力。他从这些植物上提取花粉,给传统大豆授粉,设法得到了这种联姻后产生的具有虫害免疫力的后代。该性状于是被培养赋予常见的大豆品种,供美国农民种植。这些品种是实验室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在这件事上,甚至没人知道是什么基因使得植物具有胞囊线虫的免疫力以及为什么谁都没有知道的必要。他们无需接受管制审核。

叫做STS大豆的植物也是如此。它可以耐受除草剂Synchrony的喷洒。研究者通过把大豆浸泡在化学物质中,诱发大豆DNA的随机突变。结果突变形式之一可以耐受这种特殊的除草剂。由于突变产生于细胞内部而不是由外源接入,因此它无需接受政府的审核。

然后基因工程亮相了。它是新事物、高技术,发端于受到严格管制的化工和制药企业。基因工程许诺将战胜一切自然的限制,唤起了人们深切的怀疑和恐惧。生物技术遭遇全然不同的一整套标准和要求,也是在意料之中。

只有少数人认为原有的标准同样适用于生物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纳德·里根政府里反对管制的保守派竭力主张应当对植物基因工程施以同植物育种一样的措施——也就是说,几乎无需管制。最后他们虽然落败,但仍然成功地以“自愿磋商”的外衣粉饰了管制之实。单凭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让公众相信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基因工程作物要赢得公众的信赖,得从信誉毫无瑕疵的公众机构那里获得盖章认可。

结果,为了搜寻证据说明它们可能将基因传递给野生亲缘植物或者在化学构成上不同于传统的作物,基因工程植物经受了检验。种植抗虫Bt玉米的农民被要求种植供害虫栖身的玉米“避难区”,以保存新基因的有效性。而种植通过传统的培育方法产生的抗虫害小麦或者玉米品系,则没有这种要求。Roundup Ready大豆的制造者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这些大豆可以安全食用,STS大豆的研制者则无需如此,尽管这两种耐除草剂形式都是通过改变植物内部自然存在的基因形式诞生的。

关于双重标准,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英国政府的环境顾问表述的观点,即应当禁止或限制Roundup Ready作物,因为它们使农民可以更有效地杀死地里的杂草,因而也就对靠吃草籽维生的野生鸟类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这种危险并非全是基因工程的错。频频锄草也能够而且也的确除掉了地里的杂草。事实上,乡村传统的耕作方法肯定对英国的鸟类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政府机构又何尝管过农民是否保持了必要的杂草数量呢?

大多数人假装相信其间的逻辑一致性,很少有人肯承认自己赞同双重标准。生物技术的反对者多半否认双重标准的存在。他们主张基因工程作物天生危险更大,因此适于接受更审慎的标准。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的支持者始终对施加于基因工程作物身上的高标准大光其火。对全体作物适用同一标准才更符合逻辑。

但是适用哪一种标准呢?想想某些人的言外之意:应当以对待基因工程作物的标准同样审慎对待农业。或许,植物培育人员研制出STS大豆或者能够抗小麦瘿蚊的小麦品种时,不应该立马允准他们销售这种种子。或许应当要求他们确认产生这一性状的基因以及这些品种会否对生态系统或人体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如果农民被要求为了生态系统的利益限制自己种植Bt玉米或者Bt棉花的行为(他们的确应该这么做),为什么不深入下去呢?为什么不迫使(或者通过金钱激励诱使)农民采取别的能够产生显著环境效益的措施,比如将自己的一部分土地退耕还原为草地和林场呢?

这样的提议会触怒植物培育人员和大多数的农民。他们将指出,这样倡议的重荷多半将沉甸甸地落到规模最小的种子公司以及已经濒临财务绝境的农民身上。其他人还会指出,对较好的(但是效率较低的)农业实践进行补贴可能不符合农产品自由贸易规定(多年以来,美国一直用自由贸易当攻城槌打败欧盟的农业补贴)。

这些都没错。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可以让我们继续保持谨慎和忍耐,留神我们行为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可以对传统农业的环境危害视而不见的理由。

事实上,双重标准的存在不是因为基因工程作物对健康或者环境存在什么特殊的风险,而是因为两个凌驾于所有风险预测之上的考虑。

其一是这样一种认识,当人类控制和操纵其他生命体时,会贬低生命本身的价值。其二是因为生物技术的进程伴随着对生命基础材料所有权的主张。这种所有权已经成为企业推进基因工程作物的原动力,但它也激怒了生物技术最虔诚的反对者。

如同散发着陈年气味的旧物一样,这些考虑往往深藏不露。但说到以特别的审慎对待生物技术,这些不失为恰当且充分的理由。

不幸的是,它们对于生物技术的用途并没有提供清楚的判断。相对于明确的界限,这里只有许多灰色地带。说到操纵和拥有生命物体,范围可以从小麦的引种驯化直至另一面的灭绝所谓的劣等民族。当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道德界限,我们的责任是找到这一界限。

我会把克隆人放在远离这一界限的一侧,但依阿华农田里的大豆的基因操控没法令我焦虑。我已经逐渐接受了某些基因构造专利的合理性——比如Bt基因——它们是人类智慧应用天然成分的产物。但是同其他许多人一样,孟山都竭力主张基因所有权、尽其所能地从中榨取利润的行径令我反感。同其他一切因素相比,孟山都的商业野心,最令人们强烈反对农业生物技术。

目前生物技术的反对者已经成功地削弱了基因工程食品的赢利前景。他们的许多论据其实是蛊惑人心,予人以嘲弄的口实,却并不足以激起道德上的义愤。在相当程度上,公众的福利并不取决于Roundup Ready大豆和玉米的商业成功。对生物技术的抵制也不会剥夺地球上贫困人口利用这些重要工具解决紧迫问题的权利。甚至正相反,反对者已经迫使企业纯粹出于公关需要同发展中国家原本没有购买能力的研究人员分享更多的工具和知识。生物技术企业已经被迫更急切地寻找有益消费者的基因工程植物。一言以蔽之,公众舆论的鼓噪实际上可能产生了既合理又明智的结果。

不仅如此,随着10年的时光流逝,植物基因改良将不再这般新奇而充满危险。人们希望,最终能够以同一尺度衡量基因工程和传统作物的风险,不会有过多的顾虑专门针对基因拼接的影响。人们更多关注的将是全体农业的影响。

在影响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双重标准中,有一方面内容我希望尽快废止。那就是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标准。如果基因工程是迷人的,甚至抑或是不祥的,那么我们对犁地、播种、收获和育种也不应当熟视无睹。

因此,让基因工程成为一扇窗户,透过它去认识最终更为重要的事物。让我们开始认识农业神话终止、现实起步的地方。让我们努力理解农民之所以对地球上广袤土地大动干戈的缘由。如果我们在乎地球、特别是和农业有关的那部分地球环境的健康,或许我们将愿意为我们所珍视的东西付出,不论是通过直接购买食品还是通过纳税。为了全世界的利益,或许我们能够创造出可以造福全人类的农业形式。

摘自《收获之神:生物技术财富和食物的未来》

上一篇:印章保管人员担保书下一篇:初中生物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