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2024-10-23

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精选15篇)

1.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一

清晨,我们先来到河南汤阴,与少年岳飞一起聆听先生讲课。鹤发童颜的先生声音抑扬顿挫,诵读《论语》和《孟子》。

子曰:“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先生说:“岳飞,你要牢记先生的`教诲。”岳飞拱手:“先生,学生明白,必当谨记!”回到家里,岳飞在自己的砚台上刻上这样一句铭文:持坚守白,不磷不缁。这方砚台伴随岳飞走过了他英雄的一生。

岳飞就义后,砚台传到了另一位民族英雄谢枋得的手中,谢枋得珍藏的是砚台,坚守的却是圣人的教诲:持坚守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元兵的威逼利诱,谢枋得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元兵无计可施,只好在谢母的身上打主意,他们把谢母抓了起来,想以此引谢枋得就擒。

此时谢母则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英雄母亲的故事。时间恰在正午,面对穷凶极恶的元兵,谢母慷慨激昂,说:“你们不要枉费心机。说到死,我老太婆今天应该死,我不应该教儿子读书识礼,知道三纲五常的做人道理,所以才会因为儿子抗元而遭受今天的苦难。如果我不教他读书识礼,他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也就不会因此而害我被抓,所以老妇人我愿意早早赴死!”谢母表情雍容端庄,毫无仇恨悲叹的感觉,让元兵肃然起敬。

谢枋得不食元粟,最终被元军杀害,那方砚台又辗转送到了文天祥的手中。文天祥又在砚台上刻上了三句话:

“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我们再来聆听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事吧。时间是傍晚,狱卒端来酒食,恭敬地放在文天祥的面前说:“文先生,这是刑前的最后一顿饭,您请用吧!”说罢,潸然泪下。文天祥微微一笑说:“谢谢你的好意,还请你再帮我一个忙。来,帮我把衣襟撕下。”狱卒私下文天祥的衣襟,铺在床上。文天祥咬破手指,用鲜血在上边写下了几行大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写完交给狱卒,叮嘱他把这份衣带铭交给自己的家人。

这方小小的砚台竟承载了一个如此荡气回肠的故事。愿英雄们的浩气长存,与日月同光。

2.2008江苏高考语文加试题训练 篇二

1. 文言文阅读断句要做到“五个紧扣”:紧扣文言虚词,紧扣对话标志,紧扣对偶(对称)、排比、顶真等修辞,紧扣语序、句式,紧扣名词尤其是专有名词。要多找材料进行断句训练。

2.文言文阅读简答如材料是人物传记类,那么一般会考查对人物个性、思想、情感的分析;如材料是说理散文,则会考查论点、论据;如果材料是写景散文,则会考查景物特点、反映的作者情感等。

3.名著名篇阅读通常会给出一则名篇选段,要求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人物的刻画方法、性格特点以及行文的艺术特色等。考生目前最要紧的是要熟悉这些名单中的名著,虽然不一定要精读,但至少应了解其梗概,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入题,不致偏颇。

4.文段归纳与分析一般来说,材料多是说明或论述类的文段,内容大多反映当前的社会热点、民生社稷等。或要求归纳存在的问题,就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要求归纳观点、要点,就该观点发表评论。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渍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项羽战死前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你怎样看待项羽对自己兵败原因的总结?(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国演义》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蒋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叙礼毕,大张筵席,轮换行酒。瑜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瑜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装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

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也不阻拦,于是飞棹回见曹操。

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闻干至,笑谓诸将曰”,一个“笑”表现了周瑜反应敏捷、足智多谋、胸有成竹。

B.周瑜让太史慈监酒,意在一开始就封住蒋干的口,使蒋干无从下口劝降。

C.“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周瑜的醉酒侧面反映了他见到旧时好友后十分快乐。

D.“蒋干如何睡得着”,他是为无法完成曹操劝降周瑜的任务而着急。

E.蒋干将密信呈给曹操后,曹操乃精细之人,稍一思索就知道这是周瑜设计,所以重责了蒋干,并没有杀蔡瑁、张允。

4.文中对蒋干主要采取了哪些刻画方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归纳一下,第一段中“周瑜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如此如此”具体是指哪些内容?(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5分)

下面是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的一组案例。

案例一北京九九方元保健品经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利用媒体、宣传册等宣传“富硒灵芝宝”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称“适合各个时期的肿瘤患者”“明显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几率”“全国服用肿瘤患者数已超过50万”等,严重误导肿瘤患者。

案例二上海金谷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保健食品违法广告案。该公司在明知其产品核定的保健功能为“改善记忆、抗疲劳、延缓衰老”的情况下,利用产品的成分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对脑萎缩、老年痴呆”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案例三上海林赛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该公司利用报纸发布广告宣传“肠清茶”保健食品广告,广告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称“毛孔变小、皮肤细腻,失眠得到改善”。

案例四上海智绘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发布虚假药品广告案。该公司为其经销的“东方灵芝宝”灵芝胶囊药品自行设计并散发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称这种药品可以“治癌、抗癌”,而这种药品实际经批准的药理作用与“治疗癌症”无任何关系。

案例五上海中科敬业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发布违法保健食品广告案。2004年2月,该公司在本市报纸发布“中科甲尔胶囊”保健食品广告,广告中的“溶解沉积在血管内壁的血斑、血栓,疏通血管经脉;调节血粘”等内容,超出了该产品实际被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误导了消费者。

……

6.请问:上面的案例反映了哪些共同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吾起兵于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2.项羽只知道逞一己之强。他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兵败的真正原因所在,却认为是“天之亡我”,实在是可悲。

3.C E(C醉酒是假装的,反映了周瑜的机智;E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4.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如“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用“昂然”这一神态写出了蒋干初来时的自负;“蒋干惊愕,不敢多言”“蒋干面如土色”则写出了他的不善应对,寡谋少断;“干大惊,暗读之……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刚一读信便料定蔡、张“结连东吴”,写出了他的思维简单等等。

5.(1)造蔡瑁、张允的假来信;(2)四更时分部下的假汇报。(3)周瑜“潜出帐”与部下的假交谈。(4)蒋干离开,军士不加阻拦。

3.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三

一个人的志向是激发自我奋发努力的动力,也是未来个人事业的方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航标。

建议

关于特长——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假如考生在单科竞赛中(省市级以上)曾取得优胜,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院校的提档线,被其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关于性格——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沉着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比如,细心谨慎的考生很适合管理类专业,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考生很适合传媒类专业等。

4.2022高考满分作文参考 篇四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可曾有哪个朝代如今天一般大有可为?可曾有哪个时代如今天一般万众皆可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竟然我们有幸生在这么一个充满机遇的可为之世,那我们何以安心不做有为之人呢?

纵观古今千年,我们所熟知的有为之人,莫不大多是在看似“不可为”的时间、地点、环境下做出一番大事的。比如那许多次的农民起义,明明兵力、装备等各方面都不如朝廷的正规军,却硬是为了生存打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那个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说近代,硕大个中国被外国一群乌合之众所欺凌,身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于是,无数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_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其中有太多的牺牲与波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儿女们一直在寻找救国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开始与国民党和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与全面侵华的日本人作斗争,抗日胜利后又内战了几年,就连建国了都有一群资本主义国家想来干扰中国的发展,尽管救国之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他们硬是用热血与牺牲开辟出了这么一条富强之路。纵观古今,中华民族当真是一个奇迹般的民族啊!“乱世出英雄,盛世享安康”,无数前辈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安宁,但他们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都大有作为,我们在他们努力的结果中,享受着这么好的条件。有着这么多机会如何能放得下心不作为呢?

身处可为之世,当做有为之人!

当今时代的青年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有着先辈们创造出来的无比优越的条件,有着千百年来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信息时代,资源共享,思想自由,事事学生优先,当代青年仅需足够努力地学习,便能有所作为。我们有着前辈们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与机遇,这可是多少代人做梦都在期盼着的盛世时代啊,能有哪个朝代能像今天的中国这样为每一个公民提供资源与条件去供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总是感慨万千啊。

我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中国就是我最伟大的“母亲”,她给我吃,给我穿,给我住,给我以温暖,我的一切都是祖**亲给予的,将来,我定会千倍、万倍地回报于她。祖国啊,我定不会浪费这优越的条件与机遇,定要发愤图强,为祖国之强大而奋斗!

5.2022高考全国卷参考作文 篇五

规则应该是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不禁有种窒息的感觉。可是,我们要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能早已处在一片荒蛮、混乱之中了。

可是,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了。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__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__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规则无论大小,它不会是完美的。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但有时,规则并不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已成了变了味儿的规则,这时,我们不能做规则的“盲从者”。

6.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六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咀嚼/咬文嚼字

对称/称心如意

矿藏/东躲西藏

B. 蒙骗/蒙头盖脑

结实/结党营私

中意/中流砥柱

C. 氯气/绿肥红瘦

盥洗/沸反盈天

谬误/未雨绸缪

D. 内疚/寻根究底

妩媚/抚今追昔

孝悌/感激涕零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是否会引发新的欠退税以及跨地区收购出口受限等问题,也需引起高度重视。

B.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C. 青灰色的方形地砖,原木色的一组藤椅依稀有些斑驳,客厅右侧那面墙边放置着的同样刻画着岁月痕迹的书橱,古气中渲染出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质。

D. 人类最好的东西以前多以文字载体为主,电影问世以来,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富有综合营养的精神食粮之一。

3. 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26亿,异地高考被认为是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举措。目前,已有15个省市要在年内出台相关的异地高考政策。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5分)

漫画内容(2分):

漫画寓意(3分):

4. 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一项评选活动。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

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浓缩性”。2010年年度汉字为“涨”字,2011年年度汉字为“控”字。2012年年度汉字是“争”字,请阐述理由(不超过50字)。(4分)

理由: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2页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年十八,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毋遽行。察曰:“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遂至韩城镇。使人不来,居数日,金数十骑驰入馆,强之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进,曰:“迓使人,故例止此。”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行百里许,遇所谓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驿道,使拜。察曰:“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何使之称?凡汝国得失,为吾道之,否则死。”察曰:“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斡离不曰:“尔尚欲还朝邪!”左右促使拜,白刃如林,或捽之伏地,衣袂颠倒,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斡离不曰:“尔今不拜,后日虽欲拜,可得邪!”麾令去。察知不免,谓官属侯彦等曰:“吾死必矣,吾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戚。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吾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众皆泣。是夕隔绝,不复见。

金兵至燕,彦等密访存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药师战胜有喜色,太子虑其劫取,且衔往忿,杀之矣。”将官武汉英识其尸,焚之,裹其骨,命虎翼卒沙立负以归。立至涿州,金人得而系诸土室,凡两月。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察自幼嗜学,同辈或邀与娱嬉,不肯就。为文温丽有典裁。平居恂恂然,无喜愠色,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崒然不可犯。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及仓卒徇义,荦荦如此,闻者哀而壮之,时年三十七。乾道中,赐谥曰忠肃。

(选自《宋史》,略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或劝毋遽行遽:仓促

B. 迓使人,故例止此迓:迎接

C. 太子干盟而动干:联结

D. 且衔往忿衔:怀有

6.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朝廷未之知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B. 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 当以宾礼见,何拜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方为

D. 命虎翼卒沙立负以归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傅察是中书侍郎尧俞的堂孙,十八岁时考中进士。蔡京在相位时,听说他的大名,派儿子蔡鯈去见他,打算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傅察拒绝没有答应。

B. 宣和七年十月,傅察奉命接待、陪伴金国前来祝贺新年的使者。这时金国将领违背盟约,但是朝廷不知道这种情况。众人劝阻他不要去了,但傅察决定继续完成使命,依然前往。

C. 金国太子斡离不的随从想强迫傅察拜见他们的太子,有人就拽着傅察想强迫他伏在地上拜见。傅察的衣服都拽翻过来了,但他昂首挺立,没有屈服,反反复复与他们论辨。

D. 斡离不担心傅察被劫走,再加上心怀以前的愤怒,就把他杀掉了。将官武汉英命令虎翼士卒沙立焚烧了傅察的尸体,背着他的骨灰回去。

nlc202309020223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

(2) 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吾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

(3) 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3页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阙下裴舍人①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②,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③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注】①舍人:本意为宫内之人,唐代为皇帝亲近之官,实际权力范围很大。②上林:上林苑;紫禁:皇宫。③长乐:唐宫殿名。

(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2)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修辞手法?(4分)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2) 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3)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韩愈《师说》)

(6) ,靡有朝矣。(《诗经·氓》)

(7) ,来着犹可追。(《论语》)

(8) 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4页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数数在记忆里生根的旧居

郭韶明

①有的时候,你想传递一种体会,结果发现对方根本无从插话。也有的时候,你觉得那种体会只是自己的,说出来却发现,它是大家的。旧居这个话题,属于后一种。

②所有的旧居,都是相对于当前的住所而言的。你小时候住过的已经不存在的老房子,你刚刚搬离的那个新小区,从现实意义上讲,都是你的旧居,属于已经翻过去的那一页。

③数数那些在记忆里生根的旧居。

④你记得的童年片段,多数时候与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当你描述旧事的时候,总是会带出一些旧居的气息,屋里什么布局,书桌怎么摆放,那个记录你身高的标尺画在哪个门上……你甚至下意识地,在以后的家里复制了相似的格局,你觉得家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等你以后有机会参观各种风格的家,会发现那些你想象的理所当然的家的模样,并不真的存在,不过是老房子里的一些记忆,给了你强烈的暗示。

⑤这个旧居通常不是你独立的家,可能是大学里的宿舍、你和朋友合住的房间、你借宿过的某个地方,总之,在任何人看来,那不过是一场萍水相逢,可在你这儿它是一个重要节点。你和老朋友坐在一起,一说就是许多年前住着两家人的那套房子。你毕业十年的时候带着小朋友在宿舍前合影,郑重宣布:“这是妈妈曾经住过的宿舍。”你还指着一栋旧楼,认真地告诉十几岁的女儿,“你就出生在这儿”,你没留意,女儿戴着耳机根本没听到。

⑥尽管现在看来有些潦草,但那是你在一座城市最初的停靠点,所以,它的角色是里程碑式的。我就无数次地听老妈说起我们的第一个家,那种描述,比任何一个后来住过的房子都要细致饱满。 “什么时候能有这么个地方,让我自由发挥。”许多年后新一轮的换房活动,大家只在网上互相通报消息,再也没有当年暖房,那么多人坐在一张地毯上的拥挤与热闹。

⑦对能够说出来的旧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很微妙,身在其中的时候,你很难看到自己对一所房子的真实感情,你甚至觉得它毛病很多。只有当离开成为预期或者已成既定事实的时候,你才有心情去体会。

⑧不久前因为顺路,和一摄影师同车。

⑨一个大男孩,一顿饭吃得匆匆忙忙,要赶着回家“给媳妇做饭”。你不回家她还不吃了?我好奇。男孩一席话说得我顿时哑了口,“我媳妇的老爸是铁路系统的,经常要去这个城市那个城市,她从小就没有家。她说,住过的那些地方,是房子不是家。”所以,他想给她家的感觉。而这个家,是每天回去做饭给她吃的,实实在在的家。

⑩这个貌似不靠谱儿的80后男青年,坐在晚上8点钟的出租车上,心里想着的,是媳妇还没吃上的晚饭。他们现在租住的是郊区的一套一居室,即使是这样的地方,他依然坚持让它有家的模样。我不知道有一天当他们搬离的时候,媳妇会不会对这个旧居产生“家”的概念,我只知道,有人会在半个小时后放下摄影包,系上围裙。

(选自2012年11月06日第12 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1. 文章开头谈到“传递一种体会”时的两种情形,请问旧居这个话题属于哪一种?为什么?(4分)

12. 依据文意,概括“那些在记忆里生根的‘旧居’”有哪几类。(6分)

13.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 说说文末写摄影师回家为媳妇做饭的用意。据此探究“家”的深刻内涵。(6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第5页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nlc202309020223

文化,从阅读开始

王国华

今年深圳读书月的主题是“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文化城市,为什么不是从唱歌开始,不是从画画开始,也不是从广告创意开始,而是从阅读开始?不是其他门类不重要,而是阅读具有基础意义:无论你学书法,学音乐,还是学设计,哪一样不需要阅读?即使实体书店和纸质书完全消失,你总还得从网上买书、看电子书,流通渠道和载体的变化改变不了阅读的启蒙性质。

文化从阅读开始合情合理,我尤其看重阅读所代表的沉静。生活越喧嚣,人们就越渴望一份宁静,阅读正是走向宁静的重要途径。“读书月”这类活动,在不打搅读书人的宁静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了阅读上的方便,它不是长期的鼓噪,而是一个小小的定期到来的高潮,读书人像水一样汇聚起来,又像水一样散去回到各自的角落,并且提示那些长期不阅读的人: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从阅读开始,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有人感慨,二三十年前,人们读的多是形而上的文史哲类书籍,近年来的阅读则越来越低幼化、浅薄化,没有精神追求。畅销书多是那些拿来就可以用的“理财”、“养生”、“职场”之类的实用书籍。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大声疾呼,但谁能给出一计良策?我不信有什么法子可以让读者在三两年内改变读书习惯。读书不是孤立的事,它是社会大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价值推崇什么,读者自然追着读什么。全民信奉金钱,他就要去读理财的书;大家都想当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的辅导书肯定好卖。当人们在普遍谈论股票、关注股票时,你逼着人们每人买一套如何种地瓜的书,可能吗?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潜意识里对阅读有着强烈的索取感,即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只是这一点在今天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加功利。这恰恰是关于阅读的最大问题——一定要为了什么才读书吗?生活中有些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没用”的,比如你和朋友久别重逢,你在大自然中望着美景发呆,你给朋友手绘一张卡片——你说它“有用”吗?阅读同理,阅读只是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如果赋予阅读太多的东西,为了这个,为了那个,这样的阅读就会像猫扯毛线一样,越来越扯不清。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到德国旅游,在小镇上参加了一个朗诵会。几个作家分别上台朗诵自己的诗歌和小说。几个小时下来,作者昏昏欲睡,而其他几十个当地听众却听得津津有味。在我们看来,这种朗诵会简直是抱残守缺,为什么不把诗歌或者小说印出来直接发给读者去读?或者为什么不干脆发到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里?再说,那些听众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何独独选择坐在会议室的椅子上听到半夜?要我说,这就是一种选择。他们知道捷径、拥有捷径,却不选择捷径,他们只享受这种慵懒的沉静。在功利心越来越重的今天,如果我们的各种读书月能真正消弭掉读书人的功利之心,使读书变成一种沉潜而宁静的人生美事,也许功莫大焉。

15. 文化城市,为什么要从阅读开始?(6分)

16. 近年来,阅读“越来越低幼化、浅薄化,没有精神追求”的原因是什么?(6分)

1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

七、 作文(70分)

18. “补课”指补学或补教所学的课程;比喻事情做得不完善而补做。其实,如果我们进行理性思考,不难发现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社会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认真补课。

请联系实际,以“补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Ⅱ(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6分)(限6处)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 浅 之 甚 不 足 为 稼 轩 奴 隶 岂 创 者 易 工 而 因 者 难 巧 欤 抑 人 各 有 能 有 不 能 也 读 者 观 欧 秦 之 诗 远 不 如 词 足 透 此 中 消 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0. 白仁甫、稼轩分别是哪两位作家?请分别写出其姓名。(2分)

白仁甫:稼轩:

21. 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此中消息”的意思。(2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众多人物,《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白光》里的“方玄绰”,《端午节》里的“陈士成”,都是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的代表。

B. 《老人与海》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失败。但从另外意义上讲,他却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C. 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燃烧的煤,用“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作者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D. 巴金在《家》中成功塑造了三位女性,鸣凤是贫贱丫鬟,瑞珏是长房长孙媳,梅是贵族小姐,她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运:没有人尊重她们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

E. 《三国演义》中,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采用鲁肃之计,设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席间关羽借与孙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孙权不放手。埋伏的刀斧手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脱身。

23. 简答题(10分)

(1)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简述“晴雯撕扇”的故事情节。(5分)

(2)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请概括四重误杀的内容及其意义。(5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城市之痛

任剑锋

因为生计,我们离开脚下贫瘠的土地,来到城市,打捞生活。

故乡在我们为生计而奔波的日子中慢慢模糊。故乡的老屋、青苔、爬藤,那只能是梦中的迹象。

心灵在旅行,如同曾经漂泊城市的轨迹。这座城市有没有你,也一样运行!可我们却必须选择守望。只有守望,一切才有可能。守望不是目标。却是过程。守望的尽头,心灵也许会成熟。

这座钢筋与水泥构筑而成的城市,只有刚性,没有温情。总有闪烁不停的灯光,熙熙攘攘的车流,擦肩而过的陌生面孔。要融入这座冰冷的城市,需多流出热汗来融化。

因为城市离乡村非常遥远,所以梦想距离现实如同时光河流迢遥。

因为陌生,需要时间,需要公关。

因为城市之大,我们必须奔波,川流不息。

我们能忍受浸满汗水的艰辛,却不能忍受他人投来的鄙视眼光。我们在他人傲慢的眼光中学会了坚强,我们从悬殊中选择不息的奋斗。

24. 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打捞”这个词语?文中运用此词的目的是什么?(4分)

25. “我们”是什么身份的人?“我们”有怎样的特点?(5分)

26. 文章写的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城市之痛”为题?(6分)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作者:陈宗强,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7.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 篇七

先哲前贤,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千百年,原因就在于其在纷繁万千变化之中,寻求不变之理。譬如孔圣,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巨变,乃于思变中求理,寻求解决之道。不过,孔圣的仁义之道不是无源之水,更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而是传承先贤周公礼乐的哲思。先贤的不懈探求、持续的代际传承,便是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年的根本原因。而先贤,也因此而得以人生不朽。

对于《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我们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读先贤的书,我们都需思考:先贤哲思的内涵是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先贤数量之众,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春光满园。孔孟之道,致君尧舜,教化社会,己欲立而立人,乃其人世大道;墨子之道,尚简节用,鄙弃华美之形,口腹之欲,兴百姓之利,乃其大爱之道;老庄之道,以自然为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追求无为而治,乃其自然大道。这些先贤虽然主张各异,然而拨开形式变化之迷雾,便会发现其内蕴的不变之理,那就是悲悯世人的胸怀、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

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读的目的都一样:学习先贤,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先贤的悲悯哲思,是后人的一种价值判断。人生意义何在?就在于兴民之利,除民之害。《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先贤对人生社会的哲思,对人生价值的设定,也就成了中国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通过个人努力厚德 载物、兼济天下,是先贤哲思的终极目标。虽然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但这不正是人生价值不得实现的无奈和落寞吗?试想一个士子,若能出将入相、苟利国家,谁会漂泊江湖、吟风 弄月呢?东坡如是,辛弃疾如是,其余诸人莫不如是。

即使阅读的大场景有变,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可改变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不知从何时起,风气渐变,让先贤之哲思境遇颇为尴尬。关注物质的人多了,追求精神的人少了;关注自我的人多了,关心社会的人少了;丑化英雄的人多了,赞美崇尚的人少了。读读《诗经》,便被视为附庸风雅;翻翻《论语》,便被贴上虚伪的标签。怨天尤人、感慨系之固无不可,然而这不也正是吾辈大有作为之时吗?任世风嚣然,我自岿然不动。去吧,带着悲悯的情怀去改造社会,人生即不朽!

国学著作已经从图书馆走进了家庭,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因为,开卷即有益!因为,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场景虽变,幸好,哲思永传!追慕先贤,传承不朽!

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范文【7】

【《后浪》是一个弥合“代沟”的积极尝试】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某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后浪》走红网络。诠释了年轻人表达自我、拥抱世界的态度,传递出青年人面对未来开放、积极、正面的力量;同时也寄寓了上一代人打破偏见、拥抱接纳的情怀,传达出对青年人的欣赏、赞美和诚恳的敬意。演员何冰短短3分多钟的演讲里,金句频出:

一个国家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满怀羡慕。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8.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八

我前面的路上种了一些小花。这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小花居然开口了。原来小花中间有一个叫人类思维的小电脑,可以控制它们。我走了很长一段路,发现一些机器人在种花种树。这样,人们就不必做这些工作,只需在家里控制他们。

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里面的房子非常奇怪,有三角形、圆形、菱形……还有一些漂浮在半空中。下面有一个不会向上漂浮的大气球。只有当人们踩在上面时,它才会向上浮动,它才能左右移动。只要人不喊了,大气球就不会再动了,房子会在地震前告诉大家,把自己和房子里的一切都变成虚无。这样一来,

我又去了公园。公园里第一个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花做的滑梯。这朵花用生长最快的药剂浇过,变得像树一样高。经过工程师改装,变成了纯天然的滑梯,还有心理传感器。戴上一副眼镜就能得到内心悲伤的答案。

9.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九

一、命题立意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

与其他省市的考试说明和江苏省前两年的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在内容、结构、题型、赋分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贯穿其中的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正确解析它的钥匙。

《2008考试说明》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7考试说明》)的提法是“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2008考试说明》则提出“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它要求对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覆盖,并在具体内容和等级上有所强化和调整;它扩大了名句名篇、修辞手法、文言虚词等的考查范围,加试题中还有文言句读的考查。与《2007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层级整体上提高了一级,从2007年的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E级,到2008年的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写作的分值由2007年的60分增加到70分,而且基础能力层级也由D级提高到E级,这说明对作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008考试说明》突出了对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常用字字音的考查强调了应用性:“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把汉字与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作文的具体语境中,因为作文最能看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考查由2007年的6题24分改为2008年的5题18分,但相应的增加了现代文阅读和默写的分值,体现了课程改革强化阅读记诵和写作的基本趋向。尤其要注意的是,文科加试中的文本材料可能来自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是对应用能力直接而有效的考查。

《2008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在鉴赏评价方面,《2007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指向评价的准确、严密和深刻。《2008考试说明》则突出了审美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探究是新课程的重点,也是学习和考查的难点。《全国考试大纲》的探究题放在选考部分,让考生在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种。江苏则将探究题放在必考部分,而且明确规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文学类文本较之实用类文本要丰富复杂得多,更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新,进行个性化探究,它可能是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更高级的探究。这当然增加了难度,但也成为《2008考试说明》的亮点。根据苏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的体例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应开展探究活动,而且近两年江苏高考已对探究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8考试说明》加大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当是必然的。

二、内容结构凸显江苏高考特点

准确认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才能深刻理解《2008考试说明》。与传统模式相较,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考查、评价、选拔等方面的理念和方法都有较大改革和发展,具体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录取看语数外三门总分,突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选修科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采用ABCD四个等级,淡化分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要上本科者选修科必须在B级以上;考生综合素质必须合格,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素质。《2008考试说明》就是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

1.结构调整。(1)板块调整。语文考试为150分钟,满分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另有加试题,延时30分钟。试卷内容有必考、选考和加试三块。必考有四大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加试内容为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2)必考、选考比例调整。《全国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江苏则必考为142分,占88.7%,比例偏高;选考为18分,占11.3%,比例偏低。但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另有40分加试题,与选考相加为58分,占总分的29%,则又高于《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理科考生均加大了必考内容,选修历史的考生还另有加试,必考、选考两方面的增容,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2.加试区分。根据高考方案学业水平的等级划分,选历史科的考生有50%能达B级,但江苏省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多而录取人数相对较少。据测算,这50%中仅有40%能上本科,所以必须加大区分度,选考历史科的考生另设加试题40分。选考历史的文科学生也应当具有更全面更良好的语文素质,加大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3.分值提高。《2008考试说明》比《全国考试大纲》多10分,这10分加在作文中。以往作文高考分数偏低,说明作文教学有待加强。高考增加作文权重,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加分后也提高了录取总分,也有利于对理科人才的选拔。

4.权重变化。《2007考试说明》鉴赏评价的层级为E,《2008考试说明》则降为D。鉴赏评价中有些题目可能与探究题交叉,鉴赏中有所发现、评价中观点有所创新,就是在探究。对鉴赏评价层级的调整有利于其与探究题相区别。变化最明显的是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全国卷、2007年国家课改四省区卷和江苏省前几年的试卷,第一部分都是字词注音,现代文阅读一般放在Ⅱ卷,而《2008考试说明》将它调至开头,开卷就是现代文阅读。同时还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江苏2007年现代文阅读已从2006年的7题31分提高到8题34分,《2008考试说明》则进一步提高到8题38分。现代文阅读权重的加大,增强了时代感,更具实用性。

5.体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有强调人文性的倾向。2006、2007年江苏高考就非常重视选文和命题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经典性。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的《麦天》,均文质兼美,具有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同时,这两道题也被公认为有探究性:《一幅烟雨牛鹭图》最后一问“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麦天》最后一问“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而作文方面,江苏高考题追求诗意和美感的倾向一向较为明显。

江苏新课程各科实行一纲多本,但语文基本上使用苏教版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秉承新课程理念,在内容、体例上有独到的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势必影响日常教学行为,日常教学又势必影响高考。新课程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以知识能力为体系,而以学习专题统整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学习专题以探究为核心,在必修教科书中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习专题强调的人文性和探究性,一定会在2008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三、守正出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包括高考在内的语文课程改革只能是一个守正出新的渐进过程。守正出新,是传承和扬弃,是提高和创新。《2008考试说明》在结构、内容、赋分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守正中的出新。

《2008考试说明》较《2007考试说明》还有多处精细调整和修正,或更具体,或更准确,或有所提高。在“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分析综合”部分,多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并且具体明确为:“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谈到鉴赏评价时,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语言”独立出来,将原来对语言的要求“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并注明“‘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要求改为“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技能”,并将表达应用的能力层级由D级调到E级。

《2008考试说明》具有刚性原则,但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在内容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提出“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对鉴赏评价,提出“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在难度方面,提出难易比例为:易30%、中50%、难20%。具体试题的难度界定,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还要看具体学情。因为课标的要求很原则,没有也不可能细化,是难是易还是中,归根到底要以学生的掌握为尺度。

对选修历史科考生的加试很有创意,加试的三个题目从三方面立意:必考、选考部分侧重现代文,加试第一题则用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断句和问题回答可考查学生的功底,这一项侧重阅读的深度;第二题名著名篇阅读,可能涉及本已停考数年的文学常识,这一项侧重阅读的广度;第三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是新题型,涉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一项着眼于阅读的创新性。这三题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考查选考历史科的学生的水平。

10.2022江苏高考改革具体政策 篇十

江苏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1+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对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的重新评估,结合意愿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要求,调整自己的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11.2022江苏高考一本分数线 篇十一

高考分数线近年来升降趋势

近几年高考,从高考人数上看,是上升趋势的,全国的高考平均录取率为百分之七十四左右。虽然每年的高考录取率基本上保持在平稳的水平,但是总录取比例是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

高考录取分数线近五年的趋势也是呈现逐年走低的态势。从原因上分析,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

其次,高校招生录取率每年都有所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下调。

另一方面,各省市的高考改革正在陆续进行中,已经有部分省份实现了合并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计划,有些省份将所有的本科批次都进行了合并,只保留本科批次,还要部分省份是合并了本科第二和第三批次。

高考分数线如何预测

1、招生规模的大小对分数线有一定的影响。

招生人数多,自然分数线就下降,所谓水落船低。不过这个因素对分数线的影响实在有限,因为近几年来各省市的总体招生规模趋于稳定,与上年差距很小,即使具体到某所高校在一个省的招生人数,也是基本稳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招生规模的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有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首次在某省招生的院校,或者明显增加名额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关注度很高,分数线会增高。

2、院校分数线和省控线之间的关系要注意。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紧接着高考录取分数线,这是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注意“最低”二字。上了这个线,你等于就有了高考录取的入场券。

而具体到每一所大学,分数线只会高于省控线,低的会有吗?个别情况下会有,那就是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只好降分录取。

3、真正能决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是试题难度。

新高考分数线会上升还是下降

因为这里只探讨分数线的高低,并没有涉及到高考录取竞争力。比如大家都认为今年的理综试题比较简单,如果最终的作答情况也如此的话,分数线肯定会有明显下降。

12.202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参考资料 篇十二

1.C(《寒夜》是巴金的中篇小说,其主人公是知识分子,而不是劳动人民。)2.D(《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3.D(莫里哀是法国作家。)4.B(《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作品,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和《梧桐雨》。)5.D(《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写的侦探小说。)6.C(阮籍、嵇康等并称为“竹林七贤”,“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七名作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7.(1)《春蚕》《秋收》《残冬》(2)《伊利亚特》《奥德赛》(3)《包法利夫人》8.(1)苏洵/苏辙(2)赋、比、兴(3)司马迁/《史记》/《汉书》/陈寿(4)法/《巴黎圣母院》(或《悲惨世界》)9.(1)欧阳修/北宋/欧阳文忠公集(2)清末/老残游记(3)法/最后一课

【名句名篇】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2)谗谄之蔽明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3)差之毫厘(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路漫漫其修远兮 2.(1)穷则独善其身(2)其意常在沛公也(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相与枕藉乎舟中(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猿猱欲度愁攀援(4)银瓶乍破水浆迸(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4)莲,花之君子者也(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1)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7.(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1)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0.(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凭谁问:廉颇老矣/辛弃疾/宋(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2.示例: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13.北京2022高考语文作文内容 篇十三

题目一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二

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022年北京高考人数

今天,北京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全市共有54728人参加高考报名,除前期高职自主招生录取考生外,参加6月高考考生共48693人,全市18个考区,共设常规考点99个、常规考场1714个、备用考场321个,设置备用考点55个。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115万,设普通考场33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102万人。

从报名情况看,湖南、四川、河北等省份报名人数均有较明显增加,天津等省市同去年相比略增,甘肃等地则略有减少。

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中国教育部提前会同中国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研判疫情和学生情况,分类做好考点考场安排,确保考生“应考尽考”。

各地考点继续安排专门的防疫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按照要求,考试前,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考试期间,每科考完后做一次清洁消毒。考试结束后,做一次彻底环境清洁消毒。

北京2022高考时间安排

6月7日

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15:00-16:30 英语(笔试)

15:00-17:00 其他外语(含听力考试)

学考等级考时间安排

6月9日

8:00-9:30 物理

11:00-12:30 思想政治

15:30-17:00 化学

6月10日

8:00-9:30 历史

11:00-12:30 生物

14.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参考 篇十四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

15.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篇十五

一、评分原则

2016高考作文评分原则按类别分依然与往年相同,作文大致分为六大类: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今年的评分界线规定得比较清楚,根据这六类评分原则,按“亮点”逐层加分,例如,能基本符合题意,语言基本通顺,文体清楚则被判为四类卷;如符合题意,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层次明确则会上升一个档次,被判为三类卷。一类卷二类卷要求会很“苛刻”,立意角度,素材选择,语言功底,文本深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基于此类评分原则,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三类、四类卷,四类卷分数居多。二类上、一类卷的文章凤毛麟角。

二、失分因素

(一)素材单薄,缺少厚度

议论文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素材陈旧。考生考场作文喜欢的“三爱”(爱迪生,爱因斯坦,张爱玲)似乎是“百搭”,所以阅卷过程中频频听到老师们在抱怨“又是爱迪生!”、“张爱玲啊,张爱玲……”,再有马云、乔布斯、诺基亚、苹果、屠呦呦等这一系列和“创新”相关的人物及事件也被学生运用泛滥。而对于其他“个性”、“创新”、“说话”、“话”有关的材料知之甚少或完全忘记使用。这反映出学生在平时阅读过程中不懂得积累素材,不懂得“厚积而薄发”的道理,故而写出的文章平庸,枯燥、乏味。一些学生还能从平常阅读中积累到“刘文典”、“熊培云”、“三毛”等人物,但因不懂运用,语言浮于表面,也只能与平庸文章一样被判为四类卷,甚是可惜。

在记叙文写作上,素材的选择也出现许多问题。事例选择上,多是父母怎样与自己对话、爷爷或爸爸的金点子、父母对我说的话体现了爱、班级里那个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各种美食的发明等等。这其中,“美食”方面素材虽说相对新颖,但由于记叙文写美食的学生相当多,不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记叙文语言的低幼化,故分数也不高。

(二)语言低幼,缺乏灵动

议论文写作中大部分同学会陷入泛泛而谈,没有议论的内容,就算有论据可用,也只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不少作文且不说能运用几种修辞组织语言,更不说能使句子富有意蕴,单是连最基本的语言通顺也很难做到。记叙文的写作反映的问题则更大,且不说选材的平淡,就语言的叙述而言,无法体现出一个学生高中三年这一思想蜕变的进步,反而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令人汗颜。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嗦乏味,缺少灵动性的语句,不会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逻辑错乱,这样的文章基本都被判为四类下。

(三)结构单一,缺少强度

大部分考生议论文采用平面式结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于无声处听惊雷”……议论文以诗句开头的现象普遍,但遗憾的是,开头诗句千篇一律,缺乏亮点,甚至开头名人名言滥用。有些学生采用了议论文三个分论点写作,但由于相互之间毫无关系,无法有效支撑,以致造成逻辑混乱。如此缺乏新意,框架固定的文章得分反而不高。同时,记叙类文章在写作时会出现故事的主旨看似和材料相关,好像又在说和材料没有任何关系的内容,只是在结尾草草点一笔主题,让人产生莫名其妙之感。这样的文章不利于中心意思的表达,也会被判为四类下。

(四)思想幼稚,缺少深度

一篇富有意蕴内涵的文章往往深受读者喜爱,也给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烟火蓝边碗》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真知。“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的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作者从一只普普通通的蓝边碗入笔,说出了别人所没说的道理——认真踏实地生活的真谛。这就是“无话则长”的精髓。但是,我们大部分的考生更多的是浮光掠影、不痛不痒地议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准确地把握“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内涵,只是一味地抓住“说话”、“个性”、“创新”进行浮于表面地写作。议论文观点闪烁不明,记叙文“打擦边球”甚至离题。

三、应试作文的策略

(一)书写

阅卷过程中能明显区分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就在于书写和语言。其中,卷面工整与否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60秒左右一篇作文的阅卷速度下,书写工整相当重要。书写过于潦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评分,如果文章本身语言低幼,叙述空洞,分数只能在四类下。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平常写作时能卷面整洁、书写清楚、笔画清晰,做到一丝不苟。

(二)扣题与点题

学生在写作的始终都要牢牢扣住文章中心,切勿开头华丽出场,中间不知所云,结尾草草收笔。建议同学们在下笔前能多思,写每一段都要抓住中心,直至写到最后一段。今年阅卷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爱好写记叙文,文章从头到尾都写得感人至深,文笔出众,耐人寻味,但读到最后似乎与立意毫无关系,只能遗憾地被评为五类离题卷。对于这样的文章,如能恰到好处地点出其中的联系,一篇高分作文可能就此诞生。因此,除了扣题外,点题也非常重要,有时候点题是在提醒阅卷老师这篇作文没有偏题,当然,在写作中,也不要盲目地“点题”,就变成了“贴标签”,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个性化素材的积累

优秀的高考作文都源自学生平时的丰富积累,其实,高分作文的亮点就在于能积累并有效运用个性化素材。当别人都在写“鲁迅”、“马云”、“乔布斯”、“爱迪生”时,我在写“谢灵运”、“钱钟书”、“川端康成”、“海子”。当别人反复陈述“于无声处听惊雷”、“我言秋日胜春朝”时,我说“一个人便是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当别人对“木匠、工匠精神”研究得所谓透彻时,我专注于“先锋作家”、“《尔雅》”……这其实就是“无话则长”。

高分作文的另一亮点在于对素材研究的深入。别人未涉足的领域,我却能钻研得透彻,像文学、戏剧、美术、医药等方面,或者对一类人,一个人,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在写作时,并非表层次地简单举例,而且说得深、说得透,让读者读来能有所获,有所得。在佩服你出众文笔的同时,震撼于你对素材的巧妙运用。作文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或者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或事,并能把这些优秀素材融会贯通,灵活自如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四)结构与思路

议论文写作的关键除了对素材层层剖析的深刻性,还在于逻辑思辨性和层次结构方面。今年的作文评分要求里,把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决定了这篇作文能否由四类卷上升为三类卷。因此,一篇高分的议论文,应该体现思维的质量,如果文章整体能呈现出层层递进关系或者能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这样的文章往往能上升到三类卷,如果语言、逻辑等出彩则能上到二类甚至一类。一些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如并列式或形式上的层进模式有时可以进行突破,议论文应向杂文或议论性散文学习,追求形式的活泼、语言的机智和内容的深刻,在这过程中也切忌语言过于华丽和虚无。记叙文在写作时不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也要注重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组织,从低幼的文本中脱离出来。

上一篇:心里失望的说说下一篇:家乡的年味道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