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2024-06-23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精选16篇)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一

《西部农村裙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个人阶段性小结

土溪中学

李勤波

【课题确立的背景】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建模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建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校数学组于去年3月份,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建议下决定将“西部农村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作为我校数学组重点研究的项目,通过校方同意,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付诸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三月初,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数 学课堂建模”方面。同时,在课题组长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西部农村裙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在相关领导的帮助下,一起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建模,研究建模。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建模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建模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

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建模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模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建模,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建模。

2、建模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建模,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建模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模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建模,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建模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建模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建模的数量要求少而精、建模的难易适度、建模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建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建模技巧,学生们的建模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建模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建模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

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建模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建模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西部农村裙初中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建模,明确了课堂建模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建模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建模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建模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建模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建模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建模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建模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建模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建模不同 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建模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建模,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建模,使建模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建模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建模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二

一、目的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而是一种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设计任何一个课堂提问都应有预期的目的,绝不能随心所欲,提问的题目应来源于教材的具体教学要求,既不能简单化,又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出现过高、偏怪的问题,否则就是对正常教学的淡化.

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1.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2.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3.促进思维定向,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4.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5.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提高教学质量;6.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二、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同时也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技巧.教师所设计好的问题应让全体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吃透.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积极深入探究数学本质的各种问题.不论难易,所提问题必须富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疑难提出问题,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即先给学生以情境及问题的背景,然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再指定学生来回答.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懂得什么道理,培养何种能力教师要心中有数.同时可使每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成为胜利者,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思考性的课堂提问

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层次性的课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把握好“度”.设计的课堂提问既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问难度大小对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很大.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索,随意回答,长期下去,就会懒于动脑,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问题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难度呈梯级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1.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

2. 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

3. 还可以怎样做?

这样,经过层层设问,加上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因而教学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五、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在提问中,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 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3. 是否所有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

4. n边形的内角和是否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5.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较好地抓住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也是一门值得广大教师认真研读与实践的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反复比较、筛选提炼出最佳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才符合当前所进行的新课改的精神和原则.

摘要:有效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 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浅析了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初探 篇三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脱离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且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令学生难以回答,使学生对课堂提问失去兴趣。

(二)课堂提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目的不明确,表述模糊不清,使学生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什么角度回答,出现没有学生要回答问题的现象,只能点名提问,被点名的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三)课堂提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内容枯燥,提问方法死板无创新,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司空见惯,课堂上频繁问答,华而不实。造成学生对课堂提问环节不够重视,对提出的问题没有激情去探究。

针对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误区,我们应该慎重思考,使课堂提出的问题具有有效性,多给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时间。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目的性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提问环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就教学中涉及的内容随意提出一个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展开,有效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四边形具备了什么特征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的设计好在与学生对四边形充分了解,对平行四边形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要有启发性,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领悟能力。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拿出四张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问题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启发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中探索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思考性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频繁对学生问“是不是”、“懂不懂”这样浅显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找不到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又使学生难以理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出来,又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出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了学习的意义。

(四)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前几名学生的成绩,通常提出的问题都是针对尖子生的,这样提出的问题不能使全体学生都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克服这样的心里,真正认识到课堂提问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出层次不同的问题,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使他们能回答上,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对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激励中等生更上一层楼;对尖子生可以设计难度大或者创新性的问题,拓展和提升他们的思维。总之,提问要因人而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五)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多个途径解决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教学具有灵活性。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它的两组对边平行。那么除此之外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之间存在什么结论吗?这样的设计好处在于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敢于猜想、探究的意识。

(六)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因为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是精心准备,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等原则的问题,不可能所有的学生在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能知道答案。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把握好时间,耐心的等候,使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既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

4.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四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若干策略与评价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既是数学课堂交流的方式,也是启发教学的重要工具.有效地把握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数学课堂提问有关问题的研究,可以阐述课堂提问中的一些现象,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并根据课例阐述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作 者:钱明 Qian Ming 作者单位: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浙江,杭州,310017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929(12)分类号:G632.41关键词:课堂提问 数学 策略 问题

5.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 存在问题分析:

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有效提问的策略

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广泛性和指向性,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第三教师提问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最后,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之朝更有成效的方向扩展。

1、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肯定不同。所以教师提问时,必须需要考虑提问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1)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1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

2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3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4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5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6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2、提问要兼顾广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时间和数学

(一)”(北师大版第五册),在这节课里,教师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

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 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6米,是浅处1.2米,中间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

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

(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9个气球,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4”,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如教学“十几减9(8)”,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问学生15-9你会算吗?

学生:15-9=6

因为10-9=1

1+5=6 学生:15-9=6

因为15-5=10

10-4=6 学生:15-9=6

因为 15-10=5

5+1=6

但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生成,这时教师可以补问“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呢?”然后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学生马上会说:“因为6+9=15,所以15-9=6”。通过补问,诱出了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

(3)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之后,教师提出“现在有没有同学要说说其他分数的大小比较”,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思维方向马上发生转变,进而自然地进入另一个知识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建构阶段。

4、有效提问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语意模棱两可。

(2)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

(3)提问时心中无教学目标,不能肯定自已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4)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作出回答。

(5)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6.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六

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自2007年3月立项开展研究,在市教科院秦院长的精心筹划和安排下,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年级组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讨,有针对性的就“创设情境的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课堂问诊,案例剖析。但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所偏颇,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经验,导致“三维目标”的割裂,甚至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不能当堂落实的现象,鉴于此,近阶段我们子课题组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研究,现将这一阶段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一、业务学习,充实理论基础

在实验初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要求教师写下不少于五千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学习内容有《有效教学探析》、《有效运用评价,培养学生乐学情感》等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小学数学教育》上刊发的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也有教师从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如有效教学的起源,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的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学校博客这一交流平台,我们建立了大新路小学教务处博客,以“校本研训”一栏引导教师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二、课堂问诊,促进集体反思

五月份,借学校“创造杯”教学比武的东风,课题组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观察表。观察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1、是否把课程目标具体为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

3、是否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活化教材?

4、所设计的学习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5、教师是否合理运用评价?

6、教师是否有效关注学生? 通过十几节课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少部分教师有教学目标游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现象。究其原因,源于对教材钻的不深,悟的不透,导致教材和头脑中的新课程理念是两张皮,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怎样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并活化教材,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呢?于是,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反思和学习,积极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教材培训;另一方面,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派出二十多人次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回来再上汇报课,再交流学习体会。并于九月初在五、六年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新教材研读活动,要求年级组内教师先每人认真阅读新教材,说下对新教材的所惑、所感、所思。在教研组内交流后,再由教研组长统一执笔,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今后集体备课,个人上课的参考资料。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时刻围绕“我的提问有效吗?”“我组织的活动有效吗?”“我的评价有效吗?”等问题进行。

三、献课询教,保证行为跟进

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开放评教,献课询教活动。将学校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的领导,教师分成五个询教组。活动口号是“请让我为您真诚的献上一课”,为加强教学的横向交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示老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搭建了良好的舞台。询教组每天早上第1、2节课进行献课询教,询教人员现场看课,并与献课人员和学生现场互动,课题组的相关教师就数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目标的落实,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解剖。这样人人参与,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了积极的作用,四、实验研究的思考

随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的老师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追求更简约、更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实践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良好的教学机智,深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教师多练“内功”,更新和充实知识储备,让教师获得更好的个人专业成长是课题组思考的问题之一。

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篇七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 提问表述不清晰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经常讲到哪个知识点就随口提问哪个知识点, 提问的方法较为随意, 因此语言描述问题时就会比较模糊, 让学生听不懂教师到底提问了什么, 为什么要提问这个问题, 也不明白教师提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1].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到教师描述的问题内容后不敢回答, 怕理解错了教师的意思而答错问题, 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 不能达到教师提问的最初目的, 教师的课堂提问活动就是无效的.

2. 设计提问不合理

课堂提问的设计根据的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师想在这堂课上教授给学生什么知识点, 就要在课堂上设置什么样的问题. 但初中数学教师普遍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常常是向学生提问超纲的引申问题, 表面上似乎是让学生的思维拓展的更广阔, 实际上却是让学生忽略了知识点的所在.

3. 提问时机不准确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提问的时机是教师教学成效的关键点, 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一个升华. 而大部分教师经常在错误的时机向学生提出正确的问题, 虽然学生学习到了教师想要教授的知识, 却打乱了学生学习的节奏, 同样也会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2].

4. 学生缺乏思考时间

初中数学的课堂时间较为紧凑, 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都匆匆忙忙, 讲完一个知识点紧接着就向学生提问, 学生并没有能够好好整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思考知识点的相关特征就要马上回答问题, 常常一到提问时间就紧张过度, 害怕教师提问自己, 被提问到的学生也会比较慌张, 只能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再“背”一遍当做回答.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 教师应准确描述提问、合理设置提问、把握提问时机、保证学生思考等, 通过科学的提问, 能够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从而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1. 准确描述提问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需要将问题内容描述清楚, 表达准确, 让学生直接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 能够“对症下药”的思考问题的答案, 有所想、有所依, 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提问活动中[3].

例如, 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内角性质时, 向学生提问: 哪位同学能够发现所有三角形内角的特点? 将关键词“所有三角形”、“内角”表现在问题上, 避免学生由于误解问题而做出错误的总结.

2. 合理设置提问

在提问设置上,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正处于进步时期, 过于超越教材的引申问题常常扰乱学生学习的目标, 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紧扣所讲解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从知识点本身出发理解问题.

例如,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两种, 教师讲解代入消元法时就不能提问“谁还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别的解法?”这种问题, 意在让学生能够专心仔细的研究代入消元法的具体用法, 当学生掌握了代入消元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时, 再提出“别的解法”的问题.

3. 把握提问时机

正确的提问时机是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升华. 教师在提问时, 应当把握时机, 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前提问, 引导学生学习解答, 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问, 让学生能够积极活跃参与课堂[4]. 只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思考正确的问题, 教师就做到了把握正确的提问时机, 课堂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4. 保证学生思考

针对学生思考时间较少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在课堂开始前和课堂结束后提问. 课堂开始前的提问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课上讲解的过程中跟随思考, 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结束后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点之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例如, 教师在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后, 课堂结尾时设问: 课后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平行线的定义规定需要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不仅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也会被疑问激起兴趣, 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的教学目标很容易达成.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将课堂的效果和效率优化, 确保了提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让学生更能够接受教师的提问, 而不是每次都对提问环节退避三舍, 怨声载道. 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课堂提问的问题, 并寻求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途径, 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是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设计提问目标, 向学生提问数学知识点, 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充满数学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时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策略

参考文献

[1]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9) .

[2]许道娒.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

[3]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

8.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33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无效的问题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时机要适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适时提问.

1.在学生的疑惑处提问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

或课中设疑,跌宕起伏;或课后设疑,回味无穷.

例如,教学“同底数幂乘法”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32×33=(3×3)×(3×3×3)=3(?);63×64=(6×6×6)×(6×6×6×6)=6(?),aman=a(?).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引入,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同底数幂乘法”,不仅可以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状态,还可以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2.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新知识往往需要旧知识作为支撑.如果教师此时能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导向性.例如,我在讲解反比例函数y=kx的定义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y=a-2x是反比例函数,求a的值.我还设计了几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a-2)相当于y=kx中的哪个量?它受什么条件限制?学生把这一连串的导向性问题弄清楚了,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反比例函数.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度和量

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所提的

问题要难易适中.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则不屑回答,那么提出的问题毫无意义,甚至会让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目瞪口呆。这样的提问既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又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回答、有所进步.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注意问题的数量,不能过多.如果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问,没有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思考时间,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其结果要么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课堂陷入传统的“满堂灌”的怪圈,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互动与沟通;要么就是学生反应不过来,面面相觑,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同时,问题也不能设计得过少,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提了寥寥几个问题,照样达不到教学目的.至于一节课设计多少个问题合适,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总之,只要能达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就可以了.

四、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在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现学生的答案不对,不容学生说完就令其坐下,换其他学生回答,甚至还美其名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答案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题目来巩固知识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易被我们所忽视.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当他们攒足勇气,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即使说错了,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并尽量捕捉他们微弱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需要提哪些问题、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等.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勇于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九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2016年1月

数学课题研究组

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我们组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二、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自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小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送课下乡,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学校骨干老师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四、存在困难。

1、课题组成员首次尝试小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五、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0.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方法

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问”包含了疑惑和解惑两个方面,也界定了“教”和“学”的传达和领会。“解惑”因“提问”而生,“解惑”与“提问”息息相关。问题建立的同时也就建立了答案生成的预设,建立了课程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三、提问要精而准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促进新思维的诞生。”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有效,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間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四、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主要是考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1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一

一、课堂提问的时机要适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 适时提问.

1.在学生的疑惑处提问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 或课前设疑, 引人入胜;或课中设疑, 跌宕起伏;或课后设疑, 回味无穷.例如, 教学“同底数幂乘法”时, 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32×33= (3×3) × (3×3×3) =3 (?) ;63×64= (6×6×6) × (6×6×6×6) =6 (?) , aman=a (?) .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引入, 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同底数幂乘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状态, 还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2.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 新知识往往需要旧知识作为支撑.如果教师此时能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提出问题, 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堂提问要有导向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问题的导向性.例如, 我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后,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是反比例函数, 求a的值.我还设计了几个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a-2) 相当于中的哪个量?它受什么条件限制?学生把这一连串的导向性问题弄清楚了, 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反比例函数.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度和量

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则不屑回答, 那么提出的问题毫无意义, 甚至会让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 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目瞪口呆。这样的提问既压制了学生的思维, 又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回答、有所进步.另外,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也要注意问题的数量, 不能过多.如果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问, 没有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思考时间, 就急于让学生回答, 其结果要么是教师自问自答, 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 课堂陷入传统的“满堂灌”的怪圈, 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互动与沟通;要么就是学生反应不过来, 面面相觑, 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同时, 问题也不能设计得过少, 如果一节课下来, 教师只提了寥寥几个问题, 照样达不到教学目的.至于一节课设计多少个问题合适, 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总之, 只要能达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目的就可以了.

四、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在数学课堂中, 有些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 发现学生的答案不对, 不容学生说完就令其坐下, 换其他学生回答, 甚至还美其名曰 “节省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答案错了, 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这一契机, 并就此展开讨论, 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题目来巩固知识要好得多, 而这一点恰恰易被我们所忽视.特别是那些“学困生”, 当他们攒足勇气, 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 即使说错了, 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 并尽量捕捉他们微弱的闪光点, 加以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 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需要提哪些问题、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等.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勇于探索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增强师生间的和谐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讨论, 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1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二

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的提出

1、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自然教学法的创导人特雷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便对结构一无所知,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大量的再认词汇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词汇量远比结构准确性重要。词汇教学在小学阶段乃至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单词是词汇的基本元素,离开了单词的记忆,词汇无从谈起。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要求能听、说、读、写大约431个单词和短语;55组句子和38个单句。学生能否有效记忆单词,将直接影响到四会单词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观察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也会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在涉及单词教学的设计安排中,我们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年级越高越是这样,即教学效果不理想,低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低效教学的本质是被动式的学习)。而此时,教师们还往往抱怨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不主动。

4、现行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量较大,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单词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靠机械地背字母顺序来记忆单词,费时多,效果差。教材中虽然每个单元都设有“Pronunciation”这个栏目,但较为分散,直到六年级才基本把国际音标和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介绍完毕,且对音标教学只要求渗透。音标教学的相对滞后,使得小学生掌握单词比较困难。

5、小学生学英语,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目的、动机往往不是很明确,部分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只对课堂上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感兴趣,而对单词和短语的读写规则、发音要领及用法未能充分认识,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单词的拼读和拼写规律。单词的掌握成为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

6、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规定的读书、记忆任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完成。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策略对应于单词教学,可以是某一环节的一种策略或一组策略,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套教学策略。

英语单词教学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单词的结构、单词的发音规律、构词方法、单词的意义及其词义关系、英语单词的构成总要素、词义的演变等。英语单词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英语单词识记方面的规律,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英语单词学习方法,通过采取游戏、创设情景、课件展示等方法途径使之有效运用于英语教学当中,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从而充分理解语言的内涵达到质的飞跃,最终实现现代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关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关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3)通过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读现行小学英语教材,达到“读懂、读通、读透”教材的三重境界,从而能活用教材,重组教材,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最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益。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以期形成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动态研究。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单词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研究内容

(1)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归纳总结、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开发出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内容的开发”不局限于英语教材,但依托于现行小学英语教材,可以是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够自学探究的教学内容,或需动手实践的教内容等。所有单词教学内容的开发将追求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2)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英语单词的教学体现在每堂英语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一味跟着教师反复朗读,是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单词的读音规律的。故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力争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从而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互动,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3)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当前,学生在英语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机械练习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忽视了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学习方式的研究,即如何“学”、如何“练”的研究。学生在记忆单词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应该不是单一的,任何时候学生记忆单词都不应是被动吸收、机械地操练,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当然,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单词记忆的活动,我们将按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并结合各学段具体学习内容,将努力探索不同学段的孩子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学习方式,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简单机械地操练工”,教师应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并不是权威的讲授者。

(4)提高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的研究。

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能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并能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或简单语句。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小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单词有效,快速记忆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单词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教学道路。

(5)单词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评价。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英语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力促教师们对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引导教师思考该从哪些方面来关注小学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价值性,从而构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单词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创设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教材的分析,重视了语言积累运用的过程,并利用学案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和思维的台阶,真正实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从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现在的学习组织者和学习服务者。在此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为我校师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提高了学生拼读、识记单词的能力

通过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学生们已初步形成“听音写词”、“看词发音”的习惯和能力,这时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进行强化和巩固。每次复习单词时,教师可让学生边打拍子边有节奏地依次说出单词中每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如果再加上比赛的形式,学生会感觉饶有趣味,而辨音和拼词的能力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加强。每次听写单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音,再根据音写出对应的每个字母及字母组合,这样正确率通常都会比较高。平时鼓励学生用“音形结合”的方法去记单词,并主动学习更多符合规律的单词;经常进行一些练习和测试,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符合规律的生词,让学生用

“音形结合”的方法读出来;定期进行听音写生词和听音选生词的小测验等。

学生对拼写较简单的单词能做到“见词能读”;对符合规律的单词能做到“听音写词”;能较容易区分拼写相似的单词,即能“听音选词”;能较迅速轻松地记忆单词,听写的优良率高。

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英语单词识记的方法规律。途径:

(1)抓住时机,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的、轻松的去发现探索。方法:

(1)设置各种单词谜语或游戏。(2)提供各种有关的书籍材料。

(二)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运用单词教学方式,并进行初步教学评价。(1)单位时间单词掌握程度测量。(2)长时记忆效果测试。(3)灵活运用综合测试。途径: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单词识记活动,增强单词记忆的意识。(2)开展自我评价的机制,有效测量单词掌握程度。方法:

(1)建立评价体系与标准(2)实践操作与检验(3)总结反馈

(三)根据实践结果不断调整单词教学方式,并总结出小学英语教学单词教学方式。

(1)总结行之有效的英语单词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

(2)激励制度(对攻克难关、有所提高的学生给与肯定与表扬)途径:

(1)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2)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不断拓展进步 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2)开展英语单词竞赛,总结学习成效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语音教学,让学生自己试读,长时间地坚持,他们由胆怯到自信,逐步掌握了英语单词的拼写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学习中张显了学生的个性

1、培养了教师、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遵循记忆规律学习英语单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单词发音规律自主进行合作

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互助学习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强调学生利用记忆规律来学习单词,但并不排斥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增强每个学生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同时学习单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按音节拼读等多方面的能力。从传统教学的仅要求学生“学会”到要求学生“会学”的一个飞跃,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为教师提高素质搭建了舞台。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优化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口,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根据字母的发音规则来拼读、记忆单词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的质量观,以活动为中心的发展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与此同时,教师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送给了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帮助他们学会了学习,使他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2、教师业务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年多来,学校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逐步运用新课程理念来重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设计。良好研究氛围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刚刚开始迈出第一步,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在进行摸索尝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比如在研究课中,人人都能把词汇的有效教学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搭建拼读的桥梁,把它设计成本课的亮点。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音标拼读法的教学。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确实需要不断地重复,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专项训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克服新的困难,找到训练的突破口,把词汇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反思这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题研究活动还带有强制性质,难以成为教师和自觉行为。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2)课题注重实施课堂状况、存在问题的研究,但对对策的研究还有欠缺。

(3)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过多,对学习活动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收集的有效个案和无效个案缺乏典型性.(6)教学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2、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争取研究工作少走弯路。

1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三

孙海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学校)

摘 要: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现在有一些课堂提问问题泛滥,有的一问一答,有的满堂课都是提问,有些课堂提问的难易不合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从以上问题考虑,教师要认真思索,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不仅仅看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手段,还要看教师的课堂提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展个性,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高效率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

为了使课堂提问更有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解,以使课堂提问能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提问不要随意,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失去信心而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有答案,也是没有价值。所以要提问的问题难易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重点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问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而后学生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改为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交点有几个?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手中的圆形物体看作圆,在纸上移动圆形物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二、课堂提问要清楚明了,有针对性、层次性

教师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如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进行课前回顾,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可以改成这样的问题:“y=3x2,y=3(x-1)2及y=3(x-1)2-1这些函数有最值吗?如果有,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3时,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提问准确、清晰、简明、有针对性、层次性,就便于问题的解决。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不能模模糊糊,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提问的目的、角度、涉及的范围、不要问得太广太深,不能没有层次,要考虑不同基础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优等生回答哪个问题,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应该回答哪个问题等,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不能马马虎虎。

三、课堂提问要及时进行调整

教师提出问题后,大多数情况下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是否认真思考了,有哪些同学微笑了,举手了,有哪些同学眉头紧锁,低头不敢直视老师,躲避教师的目光,如果发现会的同学没有或只有两三个时,要灵活应变,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理解问题,也可用追问、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得出答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如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圆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有为难情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四、课堂提问要建立在和谐、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必有“弟子不如师”的想法,而应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高兴,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时刻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五、课堂提问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离题很远也要鼓励他(她)敢于举手,积极思考,让他(她)体面地坐下,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参与就是正确的,如果回答的答案有一部分正确的话,可以说,你回答得很不错,还有其他的同学想补充一下吗?如果回答得很精彩的话要说“你想得太好了,也很全面”等语言表扬学生。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45分钟的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它的价值。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增加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提问的价值,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四

一、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实的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甚至无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提问远离阅读文本

阅读教学必须尊重文本,一定要把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而不少教师喜欢随心所欲地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来提问,淡化文本,远离文本。

2. 问题指向封闭或模糊

指向封闭的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题或者选择题,学生不需要多思考,只需要一两个词就能回答。如:“是不是这样的?”“这是感动之泪还是伤心之泪?”

指向模糊的问题,由于可回答的角度太多,学生因抓不住思维的切入点而无从回答或乱说一气。如“这段文字的特点是什么?”“这两首词各自有什么特点?”等等。

3. 提问过多、过碎、过杂

有些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问题就出在提问过多过碎过杂。过多过碎过杂的问题凑在一起会把主要问题淹没,混淆教学重点,模糊学生认识,并且大大削弱了“课堂训练”这种对学生而言最及时最认真最有力的训练。

4. 学生主动提问较少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在不少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霸占了课堂的发问权。

二、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拥有课程意识是前提

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必须立足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和实践《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指导下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问题,以体现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的发展所起的指引作用。由于所提问题有了明确的课程意识,课堂教学就减少了提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深入钻研文本是关键

钱梦龙老师曾说:“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出了感觉,才能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教师只有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才透彻,上起课来才会深入浅出,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也只有对文本了然于胸,才能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字句、关键段落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才能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才能对错误答案准备好相应的对策。

3. 课堂提问要目标明确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因此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激发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总结归纳?等等。

4. 提问要契合学生心理

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规律。特级教师宁鸿彬曾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思考上课内容,透彻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这些提问能够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知识层次结构,既能够解决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又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5. 问题的表述要规范

①要明确。问题的表述应简单明确,不应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②要限定范围或提供思考着眼点。比如,“就表达方式而言,本诗以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样的问题就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作了明确指向。

三、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

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事关教学的成败。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惑,那样问,就会恍然大悟;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

1. 理清脉络设计问题

理清文章脉络,即对所阅读的课文要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了解大概内容。一个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果把握了作者的思路,就能走进作者心灵深处,理解作者的深邃思想和良苦用心,在作者思路的指引下,对文章的内容作欣赏,对语言文字作玩味才有了依托。如教《白兔和月亮》时,我们可以先理出白兔的心路历程:围绕月亮的归属变易,白兔有“乐”一“痛”一“乐”两次心理变化。理出文脉后,再抓住两处“转折”,即“‘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白兔”和“白兔觉悟后,找到自己痛苦的根源,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原来的决定”来提问和组织教学。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处转折给白兔带来的重大变化,上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重点分析白兔的言行、心理变化,从而明白寓言通过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演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2. 挖掘深义设计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教材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在文句蕴含深意之处发问,对一些看似平淡的句子细究,仔细咀嚼,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如上《金色花》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深深情意,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两个意蕴深刻的句子进行指导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先引导学生变换句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然后细细读一读,再和原句比较读,学生领悟到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而改后的句子则无法体现。此时,我们还可紧追一句:如果语序不变,将原文第一句句末的问号改为感叹号(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将原文的第二句句末的句号改为感叹号(妈妈,我不告诉你!),好不好?这样的语言品味,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形象,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深深情意。

3. 抓住矛盾设计问题

抓住矛盾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这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法,因为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教《孔乙己》,可以围绕课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问:为什么既说“大约”又说“的确”?我们知道,“大约”是说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很低,没有人注意他,死没死也不知道,可以由这个词引导学生推知社会环境。而“的确”是孔乙己的命运,他的性格,所以他必然走向死亡,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个人形象。这样一个问题套一个问题,课文才会分析得玲珑剔透。

4. 比较异同设计问题

比较分析,就是在评论某一客观事物的时候,把此一事物与其他某种有联系的事物作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双方的相同或差异,进而对所论事物作出评价和判断,分析事物的高与低、上与下、正确与谬误等,或者在事物本身某些因素之间作比较,找出其相同或相异,从而对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评价。对思想日趋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比较的方面很多,大到立意构思,小到遣词造句,无处不可。

如教散文《背影》与《散步》,让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学生会懂得它们的相同之处:两篇散文都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不同之处:由于时代不同,《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的,深沉的;《背影》的感情基调却是悲凉的,沉郁的。

5. 探讨“留白”设计问题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当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总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艺术内涵留给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在留白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

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七根火柴》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么一个环节:

①以无名战士的口吻说出他想对卢进勇说的话。

②以卢进勇的口吻说出他想对指导员说的话。

学生通过填补空白,不仅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涵,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当然,填补空白的设置要防止淡化文本、游离文本之外。

6. 紧扣文题设计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根据题目设问,以问促读,可实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

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针对文章标题“智取生辰纲”中的“智”,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

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③为什么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杨志到现在仍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 锁定“匠心处”设计问题

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而作者的匠心处,往往是最具营养,最有嚼头的。如能在此处精心提问,就可以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孔乙己》一文中多次提到的“笑”和“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都是作者匠心所在,锁定这些,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8. 巧妙变直问为曲问

直问,即“问在此而意在此”,直问一般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语言形式。曲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教师的本意是要解决甲问题,却不直接问,绕个弯提出乙问题。现行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而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

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讲授《愚公移山》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时,他不直接问“遗男”是什么意思,而故意问:“有个孩子也去帮助老愚公移山,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学生乍一听,傻了眼,再一想,恍然大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孀”“遗”二字的印象特别深刻。这种诱导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的方法,比教师直接讲明原因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使之放射出光彩夺目的火焰。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做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

参考文献

[1].钱梦龙《一个“不合格教师”的人生轨迹》,《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2期。

15.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篇十五

【關键词】高中数学 ; 课堂提问 ;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33-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课堂提问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法,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众多教师已经发现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已经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进行提升。

这一现状引起了众多教师的思考与关注,促使其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反思和总结。目前,已经有众多教师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到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仍有待完善,还无法对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改革。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需要注重问题的质量

从本质上说,课堂提问就是通过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其首要的任务在于注重问题的质量,只有设置目标明确、带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达到课堂提问的真实效力。

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课堂提问的效力,从主观上将其当作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工具。更进一步说,教师并没有真正利用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是作为众多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与过渡。因此,教师需要政治重视课堂提问,需要设置更有效的问题。

例如,在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期,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函数,并对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掌握。此时,多数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是:“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具有哪些性质?”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不科学的,教师只是利用教材中的章节进行提问。这就导致学生只需要对教材进行阅读就可以得出答案,虽然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却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更有深度,例如要求学生结合函数的性质并将生活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元素进行分类,使其体现出一定的函数性质。这就需要学生对函数的性质和定义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结合个人的能力与基础进行综合使用,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师的提问,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又如,在《解三角形》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试探两者之间的变形。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首先要切实掌握两种定理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深层次的思考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课堂提问时需要重点考虑师生的互动性。简单地说,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必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把握学生遇到的疑难点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定问题之前需要做好教学计划,即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构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教师做出如下的分配:提出问题(5分钟)、学生思考与回答(25分钟)、课堂总结(10分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会留给学生长达25分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对所提的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回答,使课堂总结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并为学生准备了实际的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引导和监督的职能,促使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考与探究。

最后,教师需要抽选学生分享自己得出的答案,并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与分析。通过这项工作,教师才能明确学生掌握的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所遇到的疑难点。基于此,教师才能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讲解,才能使课堂提问的效力得到真实的发挥。

四、课堂提问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其中明显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当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后,部分学生很快就变得无所事事,甚至开始交头接耳。另一部分学生却一直眉头紧皱,始终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按照教师预先的安排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

结合这一现状,教师展开了实践调查,最终得到了答案,这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具体地说,部分成绩好、基础强的学生能够极快的得出问题的答案,因此其在课堂提问的思考阶段显得无所事事。而高中数学学困生却难以理解教师的提问,其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正确结论,不但无法发挥课堂提问的效力,还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确保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将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思考。这就能够实现学生基础与能力之间的互补,让更多学生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降低学生个体间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其二,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简单地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并针对学生具体的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有所收获。例如,在《三角恒等变换》中,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结合自身的能力去推导三角函数之间的恒等变换,这就需要学生对三角函数有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并且具有较强的数学综合能力。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理解三角函数之间恒等变换的依据,并将其熟记,这就达到了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两项工作,教师才能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迎合学生的能力与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提问的引导下获得更真实的提高。

总的来说,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艺术,需要引起教师的思考。这就需要众多教师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游.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6.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篇十六

黔西县第三小学

赵华开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情境创设

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一向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的(即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有效提问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兴趣情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富有一定的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一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自觉地去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先教学8的乘法口诀,然后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多”游戏,我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然后我举起苹果卡片,在苹果卡片的背面写着需要补充的乘法口诀,并提问:先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接着把苹果卡片贴在树上。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起了稚嫩的小手,抢着回答问题。创设这一游戏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过程,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因而“合理的情境一般都蕴涵着较深层的数学问题,问题发端于“最近发展区”极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冲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三)创设操作情境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的明确性 1.提问语言要明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 ÷ 5 ”,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2.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的思考性 1.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

2.挑战性提问

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提问的多样性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上一篇:大班语言水的说课稿下一篇:加气站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