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2024-10-10

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共6篇)

1.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一

第25课《诗词曲五首》

【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â)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把酒问青天(端起)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赤壁》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过零丁洋》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颔联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尾联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2)中心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过零丁洋》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山坡羊 潼关怀古》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课文写作特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感情真挚,沉郁豪放。(2)结构巧妙,用典恰当。

(3)寓深刻哲理,艺术感染力强。2.《赤壁》

(1)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借物兴感,立意新奇。3.《过零丁洋》

(1)笔走龙蛇,纵横驰骋。(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直抒胸臆,慷慨悲凉。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步步设问,问天问月问人生。(2)把“天”“月”人格化,亲切动人。(3)寓哲理于抒情之中。5.《山坡羊·潼关怀古》(1)以动写静,气势汹涌。(2)情景交融,情由景生。【课本习题提示】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三、这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要求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搜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然后开故事会。这样的练习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广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可渗透说和写的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侧畔()折戟()铁未销()干戈()寥落()飘絮()宫阙()琼楼()低绮户()踌躇()潼关()婵娟()

(2)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暂凭杯酒长精神()②自将磨洗认前朝()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④高处不胜寒()⑤意踌躇()(5)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赤壁》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

③《过零丁洋》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诗人。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赤壁》中表示议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 ___。(6)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参考答案

(1)pàn jǐ xiāo gē liáo xù quâ qióng qǐ chóu chú tóng chán(2)D(3)C(4)①增长、振作。②磨光洗净 ③孤苦无依的样子 ④经受不住 ⑤心情(5)①《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②《樊川诗集》 唐 杜牧 ③《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履善 宋瑞 宋 ④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⑤《全元散曲》 张养浩 希孟 云庄 元 散曲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①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③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④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2.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学习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学习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单元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出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听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抓住主要内容,懂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会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能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会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知道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学习措施及手段

1、本组学习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学习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能够说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法指导:

1、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2、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通过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方式使95%的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背的正确、通顺、流利。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德国人的风俗习惯;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

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 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 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 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 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留给自己的是()。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作业设计与练习:

背诵课文4-6自然段。总结与反思:

26威尼斯的小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学法指导:

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的方法,使80%能够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小艇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课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 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总结与反思: 27﹡与象共舞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知道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能找出具体的语段,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字音。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 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 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作业设计与评价:抄写优美的语句。总结与反思:

28﹡彩色的非洲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 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

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4.感受“天”、“人”和谐:

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似乎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中找到非洲人性格的某种联系。比如说── 赤道骄阳那么炽热、那么明亮,不就像非洲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就像?(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感悟非洲的环境与非洲人的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查找有关非洲的图片,并且运用课文语言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举办一个非洲风情展览会。

2.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能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学习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 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

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

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

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 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 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作业设计与练习:

3.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三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指导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学法积累】朗读点拨疏导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所了解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所知道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______周年而写的,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之情。(13,崇敬、怀念)

3.我所掌握的字词音、形、义。

4.我对课文的理解:

(1)用诗句填空。在诗中“有的人”一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一指_________的人,我喜欢第____种人,鲁迅属于第___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2)“纪念鲁迅有感”中“感”是_____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感受、感慨,议论)

(3)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6、我有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二、课堂导学

(一)预习展示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课文。

(板书文题、作者)

【二】研读课文。

1.课文诵读

(1)听录音范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可以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感情等几方面评价)

(2)学生朗读展示,学生评价。

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一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下面请同学们或自主或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2)读诗歌第一小节,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板书加点的词语,下同)

①这节诗中有两个“活”两个“死”,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吗?

明确:第一个“活”是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是指生命永存。

第一个“死”是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是指失去生命。

②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明确:因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虽生犹死,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中早已腐烂发臭。

③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反动统治者

④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明确:因为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⑤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鲁迅及革命者。

⑥小结第一段的内容: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

(3)读诗歌第二至四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第二至四段三个小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明确:从“对人们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表现。

②“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③怎样理解“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鲁迅先生以彻底革命的英雄气概,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④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欺压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着。这句诗说明,反动统治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⑤在这三个小节的诗行中,你觉得那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你能找出来品味一下吗?

明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句典型语言,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

“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

“情愿”写出了鲁迅的人生选择,他选择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能活”写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统治者的骄横残暴。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写出了鲁迅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精神。

⑥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除了副标题里提到“鲁迅”名字,诗中并未出现鲁迅二字,你能从诗中找出能使你想到鲁迅名着的提示诗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提示性诗句略)好处:暗合题目,既含蓄、又形象,增添诗味。

(4)读诗歌第五至七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②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③你能把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及相应的结果连在一起吗?

明确:骑在头上------把它摔垮

俯下身子------永远记住

名字刻入石头------名字烂得更早

情愿作野草------青青野草

别人不能活------下场可看到

多数人更好地活------抬举得很高

男生读表现,女生读结果,教师板书。

④这三个小节的诗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明确:“摔”字表现了人民群众力量之大。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

“记住”表明鲁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烂”字表现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的强烈憎恶之情。

“很高很高”是诗人对鲁迅的热烈赞颂,是对鲁迅的热烈拥戴,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的无限爱戴。

(5)背诵全诗,归纳主题。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及革命者

4.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四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导学

(一)读小说

读一读:小说中变色龙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变色龙呢?

理一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理出文章的情节结构 演一演:按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好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二)评人物

1、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判了几次?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从刚才的人物扮演中同学们发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时过程中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第_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句可看出,用了__________描写。”这样的句式评析人物。

(三)悟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审理狗咬人一案的生动叙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四)学写法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训练: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

【课外拓展】《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阅读片段训练

变色龙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导学

(一)读小说

读一读:小说中变色龙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变色龙呢?

理一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理出文章的情节结构 演一演:按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好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二)评人物

1、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判了几次?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从刚才的人物扮演中同学们发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时过程中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第_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句可看出,用了__________描写。”这样的句式评析人物。

(三)悟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审理狗咬人一案的生动叙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四)学写法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训练:

教学课件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

【课外拓展】《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阅读片段训练

5.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五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章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能体会烘云托月的写法

2. 通过诵读,体味材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填空

诵读材料所选文字中描绘的女子叫(    ),她是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该小说的作者是(     ),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     )(     ),爱情三部曲(    )(     )(      )。

2、我读我感知

诵读材料写琴的眼睛,突出了她怎样的美。

3、说说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方法。

A.琴穿了一件淡青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

B.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他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

C.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合作探究】

1. 诵读材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眼睛。第一、二、三句从哪些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效果,是什么手法?

2.第四句写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3.最后一句写众人的视线集中在琴身上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说说选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

2.仿照选段的方法写写身边一位同学,完成后交流评价。

诵读欣赏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部分

1.填空

琴    《家》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略)

3.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

三、合作探究部分

1.第一、二、三句运用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从粗到细进行勾画,以美烘托美。

2. 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眼睛给脸庞增加了光彩,使整个房间明亮了许多,实写她的思想、智慧之光。

3.用众人视线渲染她的明丽动人,是侧面描写。

四、课堂检测(略)

雷真民

6.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篇六

学导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形成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原因。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分析黄土高原的成因,并通过资料分析其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说出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导重点及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整改措施。黄土高原最突出的地形特征就是千沟万壑,所以形成的原因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此问题设计到地形、气候、人为等因素影响因素较复杂.问题预设 1.在图中写出黄土高原,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陇海----兰新线的位置。

2.你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吗?他是如何来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的? 3.你能说出黄土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吗?并为治理黄土高原出谋划策。

4.通过学习黄土高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建设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5.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对我们济南的南部山区的生产提供了哪些经验?

过 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

• • • 2分钟 猜一猜:下面描述的是哪一个地形区

从飞机上看上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 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自学指导 10分钟(1)各组地理学科长把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2)要求:认真读文本,把已解决的问题从记录本中概括出来,记关键词。(3)教师巡视,并注意几个需重点关注的同学:

本环节突破的重点:

1.请对照课本28页,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2.黄土高原的环境怎样?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出谋划策吗? 3.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教训,我们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做到什么? 讨论指导 5分钟

1、交代合作要求、任务及重点并指出负责人,重点展讲

2、走进小组,倾听交流,有效指导,解决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思路做好展示。

4、科学引导,使问题条理化。

展讲指导 5分钟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展讲最拿手的题目。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精讲点拨

审题

答案

方法

拓展 10分钟 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突破的方法:

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燃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

2)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回家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没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应该如何保持水土?

训练指导 12分钟 师:1.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 2.师巡视,批阅,收集做题信息。3.解决、订正共性问题。

4.必须有思路的讲解、分析,对各组做的情况老师做出评价。

打点收获 1分钟 为了回顾知识,强化记忆,我通过设置梯度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如下: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 导后反思

2.你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吗?他是如何来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的? 3.你能说出黄土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吗?并为治理黄土高原出谋划策。

4.通过学习黄土高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建设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5.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对我们济南的南部山区的生产提供了哪些经验?

过 程 时控 学导内容设计

情境创设 1分钟 导入: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看完刚才的图片,你能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这个地区及其特征吗?

目标咀嚼 2分钟 学生圈划目标,看哪些掌握哪些还有疑问?然后对桌相互说说,最后点地理学科长说出自己本节课想达到的要求(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

自学指导 8分钟 让学生拿出《问题导读-评价单》,明确上节课产生的小组问题。引导学生二次自主学习教材23---31页。要求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注意积累。

教师巡视,并注意几个需重点关注的同学:教师巡视,个辅自学习惯较差的学生。个辅名单:5班: 杜存旭 徐梦 门永欣 张欣 王志宇 张贵和

6班: 刘庆森 张乐 朱吉涛 陈微 李慧萍 肖成冬

7班: 曹田宇 艾贻山 柏玉莉 黄天宇 赵孟琦 王伟 8班: 孙岩 赵华梁 高琦 高海宁 祁新 路继勇

讨论指导 5分钟

1、交代合作要求、任务及重点并指出负责人,重点展讲

2、走进小组,倾听交流,有效指导,解决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思路做好展示。

4、科学引导,使问题条理化。

本环节突出的问题是:

1.你能说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吗?他是如何来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的? 2.你能说出黄土高原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吗?并为治理黄土高原出谋划策。

3.通过学习黄土高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建设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4.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对我们济南的南部山区的生产提供了哪些经验?

展讲指导 5分钟 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展讲最拿手的题目。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精讲点拨

审题

答案

方法

拓展 15分钟

1、了解这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突破的方法:

“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1.造成本地区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土地荒漠化 2.耕地面积减少,当地生态平衡破坏

3.河道沙流量增加,易造成洪水等灾害

拓展: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为教训,我们在平时的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做到什么?

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回家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没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应该如何保持水土?

打点收获 2分钟

上一篇:幼儿园春季小朋友开学通知下一篇:国旗下演讲:快乐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