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2024-08-12

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共14篇)

1.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一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大致有以下三项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以下几点。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新”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的内在的创新潜能,就使他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在不同见解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这样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民主,而且是一把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要保证在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觉得,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象地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来搭“台”,这个台是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

在“多位数读法”这节课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多位数中有0的数的读法的情境中来。我先出示几个多位数,请学生读,并小结读数的方法,然后问:如果一个多位数中有“0”的数又应该怎样读?然后步步深入,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殿堂中遨游。

先出示:6780 506780 56007800

用前一节课学过的方法自己自由读,然后问:“0”在什么位置,

这个位置的“0”应该怎样读?

让每位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研究中来,结果使每位学生都交出了自己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再出示:6008 5706008 50706080

1100680680 1006080080

第一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第二行:先读数,再说“0”在什么位置,应该怎样读?

在一系列的练习思考归纳之后,问:怎样来读一个多位数呢?你有什么决窍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按照个级的方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从而从“学读”变成了“会读”。最后,让学生用3个0和3个5按照要求摆数:(1)摆一个“0”都不读的数;(2)摆只读一个“0”的数;(3)摆出要读两个“0”的数。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自己动手摆数到自己动脑探索,从中巩固读数方法。整节课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把握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时机,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关键。

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首先我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听说做游戏,他们自然高兴极了,说:“老师,做什么游戏?”我说:“这个游戏就是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我不用做除法计算,马上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兴趣来了,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数,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一个一个加以判断。这时学生们对我真是佩服极了,但是也有不相信的,拿过练习本就开始除,结果还是老师说的一样。这时他们急坏了,急切地说:“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妙法呀!快点教给我们吧!”于是抓住这有利的教学时机,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情绪高昂地学习了新知识。快下课时,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看他们会怎样说。结果第二天,好多学生都讲了他们的爸爸妈妈表扬他的话。

新时代赋于我们新的使命,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的是新时代的创新,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2.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二

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 就能比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接受新知识的最好老师, 是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困惑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对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促进脑细胞加快运动, 精力集中, 思维敏捷, 把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调节到最佳状态, 就能满腔热情地参与学习, 就能真正领悟数理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新颖的课本及图画, 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不仅能唤起他们的联想, 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 因此, 课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登堂入室, 进入知识的天堂。有了这种兴趣, 就能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持久地潜泳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兴趣作为学习的动机, 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 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 最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选择一本好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好教材, 教师在教学时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辅之以诚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形象的体态, 必然会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题学习旨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 加强实践环节, 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 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而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数学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而数学实验则是实现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索、数学应用与数学创新能力的最好平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 利用“非知识”作为知识的生长点, 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知识, 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状态中,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建构过程, 使新知识找到牢固的附着点, 也使认知结构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实现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数学是学好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好了数学, 才能谈得上学好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各领域过程中离不开数学。

3.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安全教育

【分类号】G633.6

0.引言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而数学又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数学的知识中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法制资源,所以,学校必须要认真的思考如何有效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从而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对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元素进行充分的利用

要想将安全教育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对教材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安全知识的相同点和切入点找出来,并且在数学教学之中非常自然的融入法律知识[1]。比如,笔者在对近似数进行教学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有一辆限乘7人的面包车,然后有12个人去野炊,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将关于车辆超载危害的安全教育问题渗透在这一问题中。又比如,笔者在对平面圖形的认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将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渗透到交通指示牌的讨论中。因为学生上下学都要经过十字路口,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教学之前对本节课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事先考虑

在数学课教学过程有可能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本节课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事前考虑,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2]。比如在进行几何课教学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裁纸刀或者剪刀等一些工具,这时候如果没有恰当地使用裁纸刀或者剪刀,就很容易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所以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向学生强调在课堂中不能够拿裁纸刀或者剪刀等随意玩耍,从而有效地避免人身伤害。再比如在对三角形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向学生讲解安全性。自行车上的三角架、房梁上的三角架、铁架上的三角架,所有的这些都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如果缺乏这些三脚架,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危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运用,这样除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之外,同时也使学生安全的意识得以提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与授课内容充分的结合,合理的渗透安全教育。

3.利用偶然事件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树立起来

不管一个学校将安全工作做得多好,都无法完全将安全事故消除掉。所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事情处理好,同时还要利用偶然事件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习平面四边形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一些对角各不相等的四边形模型制作出来,这时候一个小组长在对调皮的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在桌子的表面上拍了一下手,这时候由于制作四边形遗落下的几个图钉将这个小组长的手刺出了伤口。这时候笔者就利用这次意外事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工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不管做任何事首先要对人身安全予以高度关注,并且真正的将安全意识树立起来。

4.通过对情境教学的借助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并且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以及自主探索的这样一个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的掌握住[3]。目前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法制教育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将数学兴趣小组成立起来之后,在开展数学教学游戏的时候就会通过对情境教学方式的借助,与游戏规则结合起来开展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比如,经常有个别同学在随机抢答游戏的过程中起来回答,但是却故意答错,这样就导致无法顺利的开展游戏。面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将游戏规则向学生讲清楚的同时,还利用了这个机会向学生开展关于安全楼梯教育的工作。学生通过安全教育明白规则在游戏中好比大家一起下楼梯,如果没有按照次序依次下楼梯,就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5.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对心灵的污染进行自觉抵制,这样往往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对于简单的数据整理进行学习之后,笔者就将这样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放学回家后对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且分析这些隐患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采用这种方式除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同时也使学生将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树立了起来。

6.结语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安全教育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要想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对安全教育应以高度的重视,真正的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深化和细化,从而能够真正的提升学校的安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爱忠. 走出中小学安全教育困境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10)

[2] 马爱兵,史小兵. 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长治学院学报. 2012(01)

4.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篇四

安全教育,有人认为只是班主任的事,与其它学科老师无关,其实不然。我们每一科的老师,都有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整合学科的安全教育内容,其最好方法就是让安全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之中。特别是数学科的老师,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安全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知识,更有说服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那么,数学老师如何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内容,渗透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计划想安全在

数学学科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应把安全教育内容考虑在数学教学计划的制定之中。学期初,全盘考虑学期教学计划时,要考虑那些知识教学时可以渗透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单元知识学习时,需要学生准备那些学具,对学具的准备有什么安全性要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意那些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件发生等。甚至,数学课堂纪律等方面,也隐含不安全因素,作为数学老师,都应在制定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就能提前对那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预防。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知识时,需要让学生准备剪刀、小刀、胶水等工具,这是教学活动必须准备的。但有些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在带着这些工具上学时,如与同伴发生争执,有可能用这些工具伤害同学。同时,有些学生,毛毛糙糙,对自己要求不严,对这些工具使用不细心,也可能会伤害自己,如割破手指等。这样,数学老师在布置学生准备学具时,应提前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把学具的安全性问题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规范使用学具,要妥善保管学具,使用后迅即放回家中,有危险性的学具不能带在身边。有了事先的预防教育,就能降低或避免安全隐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发生。

二、课堂教学谈安全

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可结合生活实际,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练习中出现一道题:“一座大桥的载重量最大是15吨,一辆货车上装有5台机器,每台机器重3000千克。这辆车能安全通过这座大桥吗?”通过计算,5台机器的重量正好是15吨。有很多学生认为,这辆货车能安全通过这座大桥。这时,我问学生这辆货车有重量吗?会有多重?这样,学生豁然开朗,认为这辆车通过这座大桥不安全,因为货车本身重量很大。同时,结合这个题目,我引导学生讨论:在平时现实生活中,乘车是经常的事,我们在乘车时,能坐超载的车辆吗?同样,乘船呢,能坐超载的船只吗?这样经过学生讨论,结合数学知识教学,有机适时渗透安全教育,学生在脑海中记得牢,从小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长大对孩子的一生安全防范,也会有所帮助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再如,在三年级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根竹竿长2.1米,插入河水中,露出水面0.5米,插入淤泥中0.3米。河水的深度是多少米?”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得出河水深度是1.3米。这时,我问学生,一个身高1.3米的学生在这条河中游泳安全吗?1.4米、1.5米的呢?学生经我引导,讨论得出结果1.3米的学生在河水中游泳不安全,因为1.3米不一定是河水最深的地方,有的地方可能很深,所以,不能去游泳。有的学生认识到,河底有淤泥,即使河水最深只有1.3米深,也不安全,因为淤泥能使人下陷,所以,哪怕你的身高是1.4米或1.5米,也不能去游泳,因为不一定安全。这样,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很好的渗透了安全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有益而无害。

三、实践课中讲安全

5.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五

2012年春季学期 赵艳

今年两会的召开,是全民关注的焦点,据调查两会期间社会关注民生,在民生中法制成了与会代表民意的集中点。说到法制可不是几年几句话就可了事,它与民族共存,与经济同发展。代代的绵延所传承的文明沸腾在法制的和平、和谐之中。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需要安定,团结的环境。少年儿童就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而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安全教育。成才必先成人,不成人必成不了才。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谈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少年儿童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就应该把它有机的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浅析一下我在数学教学中是怎样渗透法制安全教育的。

一、有机融入法制安全教育与知识并举。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必须把教学内容与法制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函的法制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使他们懂得了法律。如:我在三年级上期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中,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一掂“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硬币来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二、利用数学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法制安全教育理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动来实现。使学生深有体会,增强意识提升法制安全理念。例如:我在教学完“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放学回家调查自己家里每天、每周、每月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及乱扔垃圾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说说自己对垃圾袋及乱扔垃圾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受到了一次好的环境教育。同时结合法制安全教育,对学生回家调查的路上,或在家里,或上学的路上,加强溺水安全自我防范的教育。使学完全明确学校是禁止学生私自结伴或个人私自下河、下塘游泳及洗手、洗脚。教育学生在路过河边和水塘边时要注意自我安全防范,不要掉进水里。如果有人不小心掉进水里,你自己不要下水救人,应大声呼喊大人来救人,或者拨打110、119报警,拨打120急救电话救人。这就是自我防范的教育。

三、挖掘潜在法制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范围。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涉及安全法制教育的元素,使数学教学与法制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统一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法制安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的认同。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我们学校正好在公路边,一出校门就是公路。我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校门口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如学校门口的公路上没有安装红绿灯,只有人行横道,可是同学们没有走人行横道,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四、适机进行法制教育,净化学生心灵。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法制安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法制安全教育。

法制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大多是利用主题班会,听专题报告以及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来进行;但是,在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增强少年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安全教育。

所以少年儿童的理想、道德及法律安全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法制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少年儿童违法犯罪,还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无论一个学校或一名教师的工作做得有多么好,都不可能预防和杜绝所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教师在迅速处理好事情的同时,还应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时的教育,会比我们平时对学生苦口婆心说上大半天的效果好得多!

6.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六

一、合理用好教材,使数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原型。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带来真实的人民币,在课堂中创设“公交车上买票”、“现场兑换人民币”、“超市购物”的模拟情景,全体学生时而分组活动,时而全员参与,就像生活中真实的那样,趣味盎然,便于每个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用处,体会了实际运用时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感悟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有价性。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学生创新的广阔天地。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学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社会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二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整堂课学生都在活动中进行,先是提出问题:任意抛出一些硬币,你能肯定一定是正面朝上吗?接着三次分组摸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每摸一次球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激起新的求知欲望;然后,又通过转动三色盘进一步证实各自的设想,在头脑中形成潜意识的理性认识;最后又通过摸球,放球,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使自己的认识向广度、深度中延伸、扩展。引导学生采用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才能用丰富的内容,创造多彩的课堂,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促进数学思考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法论上,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上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在劳力上劳心”劳力与劳心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例如:教学图形后,引到学生找找生活中立体图形,也可用学具搭一搭或画一画生活中的图形。从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眼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还可延伸到课外,布置课外实践作业。例如:学了分类后引导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或家中的玩具,并跟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将它们分类的。学了“时间的认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制定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数学思考,又渗透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7.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七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氛围,内容与培养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最后,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开展创新教育: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让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8.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八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个性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重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开展创新教育

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培养: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长,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做后盾。

总之,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既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作者简介:

9.数学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篇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使数学课堂亮起知法、懂法、依法的亮色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既备知识的传授,也备法制的渗透,把一些法制知识有机地深化到数学的知识点中去,活跃了数学课堂,达到了传授知识、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双重收获。由此可见,教师的精心组织,可以把一些法制知识灵活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一抹亮色。当然,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自己认真学习一些法律法规,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地运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穿插法制教育。

一、让数据说明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数字是表达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字和一些生活中的事实相结合,小到我们身边,大到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先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82万平方千米,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耕地面积为0.0014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中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学生们通过阅读这组数据,清楚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严峻国情。因此,我以此为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曾经安排学生到银行调查,让学生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情境中渗透,使法制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法制教育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进法制教育的氛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法制教育进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加深对法律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我设计了“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我说到“我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脑涨,黄河水越来越黄”等等。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都是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然的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把教学内容与法制教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法制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也应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利用课外学习、课外活动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学过简单的运算律之后,星期天,我带着我们班级六个组的学生到市儿童公园参加划船比赛,并出了一道运算题给学生:我们班所有同学参加划船比赛,每组平均有12人,每次比赛中每组只能有3人参加,那么,一共要举行多少次比赛呢?同时在学生划船比赛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水上安全和水上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市公园后又对学生进行了溺水事件的反面教育,让学生明白在船上相互游戏时如果不遵守水上交通法规,将会出现哪些情景。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后统一认识:参加划船比赛,首先要遵守水上交通法规,这是对家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学生在参加划船比赛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到了遵守水上交通法规、注意水上安全的重要性。

四、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渗透

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教学1-10的数字后,我就教给学生儿歌:“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通过拍手游戏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牢记了八荣八耻,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数字的掌握。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下,法制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借抽象的数字、活泼的场景、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10.让赏识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十

姓名:徐娉婷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三完小学校

邮编:419200

联系电话:***

内容提要: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关键词:赏识、鼓励、尊重、赞扬、给予、自信、教师、满足、愉悦、学习的欲望、燃起知识的火苗

赏识教育是一种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尚处于基础层面。因此,我想就自己积累的一点儿体会和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学校在培养儿童、少年、青年的过程中,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它是依据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根本需求,对学生给予信任、尊重、理解、鼓励、宽容、提醒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或理念。学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赏识教育就紧紧抓住了人的情感因素,通过给人以表扬或赞扬,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

德国教育学家弗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激起的状态,并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使教育效果趋于更好。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

二、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通过赏识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创造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赏识鼓励与情感熏陶,从而培养豁达乐观的心理,积极向上、富于创造的个性,发展多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教师的赞扬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自由联想的空间和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赏识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成人的尊重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因此,由外向内的正面激励能满足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淀,会积累学生的成功感,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学生能在喜悦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已经不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的大舞台,需要师生亲情合作,需要建立真诚的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除了必要的教材知识交流外,还应打开情感交流的窗口,创造互相理解与尊重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1、要把学生真正当人看

我们要即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长短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适当地引导,努力让他们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掘学生的这种潜能,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正确的引导。要知道垃圾尚且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该好好开发利用。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键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若不能真正转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

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只有老师在心底真正想通了,真正自愿地和学生平等相处了,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对话,才可能自觉地去搭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因此我认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数学教学中,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注重赏识教育,要和学生平等交流,所以我在课堂中,会不断流走于学生的课桌间讲课,这样就能与学生更进一步交流。而且在课堂中,我也经常会用“老师不会,你能帮助老师吗?”“真能干!真棒!”“今天你来当小老师好吗?”“老师这样写对吗?„„”这些语句来肯定学生的作用可真大。让学生在整堂课中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对课堂更充满信心。

2、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成功,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信任度越大,成就就越高。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可能,都有成功的希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个教授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说了这么一个事件,更一步唤醒了我对赏识教育觉悟。事件是说:一位教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然后其他任教这个班的老师就问这个教授,你们班哪几个学生很较聪明呀?这位教师不知道任教老师会这么问,就随手指点了几个。结果这几个学生在班上,天天被其他任教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着,表扬着、羡慕着,结果这几个学生还真的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最后也非常有出息。这一事情说明了,只要老师给学生自信心,只要你懂得去赏识他,学生就会有高成就。

3、赏识“问题学生”

再差的学生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老师要有耐心和爱心,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针对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

意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补短扬长;(2)鼓励建功立业;(3)教师要当好导演;(4)注重首次成功。赏识是不需要条件的,持赏识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要用平等、无私的平常心,才能真正赏识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学生。不是好孩子才能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在教学中,我也亲眼看见过有这么一位老师,说某一位学生数学很差,简直是没有数学的思维和头脑。结果学生、家长都觉得这位学生的数学超级差,渐渐的,这位学生也认为自己是无法学好数学的,是根本不会学好数学的,也就出现了,越差越怕,越怕越差的结果。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多关注和帮助“问题学生”,要用加倍的赏识去教育他们。

4、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给学生赏识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尤其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或者当学生的答案显得很不充分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信心地呵护,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就可以了,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前面我也说了,我在课堂中也经常用赏识的话语激励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的自信息满满,我发现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特别是在大清早走进教室,笑脸迎接学生们,然后给学生说上一句“今天你们穿得真漂亮,老师心想你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也会和你们的服装一样漂亮。”如果有学生上课偶尔有不听课时,我也会用赏识的语言鼓励他们说:“让老师看见你的大眼睛好吗?”平时上课,如果一个问题,出现多个学生回答,并且回答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任然会肯定每一个学生,这也说明他们都有动脑经想问题。

11.浅析教育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倡导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其快乐教学,但在传统的教学中不能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而将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模拟数学学习环境,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教育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育游戏的涵义

教育游戏是指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智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并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游戏。其特点如下:(1)教育性。主要通过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体现出来。学习内容服务于学习目标,在每个挑战等级的游戏任务里,以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目标。(2)娱乐性。将游戏的娱乐性,如有趣的情境与环境、游戏的元素与道具等,转为学习动机,让游戏者达到学习目标。(3)交互性。学生的行为与媒体展现的东西有着因果联系,是其关系出现的直接原因,即为游戏的交互性。交互性让学习者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游戏中。(4)挑战性。游戏者在迎接挑战时则须运用一定的策略,而使用策略又会出现不确定的结果而形成新的挑战。

二、教育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可作为教师教学的环节、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更需将教育游戏融入教学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渗透与平衡。

1.课前准备阶段

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游戏,不但让数学教学更富有乐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基于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选择好教学用具及辅助设备。其次,就是游戏的选择,教师可依据教学要求借鉴他人已设计好的教育游戏或自己设计新游戏。选用的游戏应贴近教材,符合教学目标,遵循数学规律,具有趣味性,同时,其娱乐性应与学生的思维与年龄特点相符合,游戏的类型、长短应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游戏类型应多样化。

2. 教学实施阶段

首先,教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教学活动讲授基本知识点,进而进入游戏练习阶段。游戏开始时,教师应讲解游戏的规则和任務,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学生进行游戏时,教师可观察游戏的进展,必要时给予指导。对完成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较为差的也应鼓励,树立其信心。

第一、创设学习情境 。游戏应通过文字、图形、声音等来体现想象或实际生活中的与课堂学习相关联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学生可在与环境对象的交互中完成学习目标。必要时,还可进行情节设计。如教学《时、分、秒》时,在让学生认识1小时为60分钟时,教师可用教育游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操作,体验分针走动时时针也在走动,分针移动快,时针移动慢。组织学生操作《龟兔赛跑》游戏,并对游戏作出评价,引导学生注意时针在半小时的位置,提问:为什么时针会在两个数字之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学习“时与分”,首先对钟面进行仔细观察,识别各组成部分,数出分针走了一圈为60小格。然后操作钟面,获得知识:(1)能够巧妙地数出分针走到几个小格。从8走到4,分针走了几个小格?从4到8呢?(2)1小时为60分钟,那么2小时等于多少分钟,180分钟等于几小时?(3)在Flash 游戏中,分针可随学生的意愿而变动。当分针变动时,时针也跟着变动,这样,让学生在动态的操作中把握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明白时针之所以在两个数字间是因为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就未能走完一大格,因此停在两个数字间。

第二、设计包含课堂知识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设计中,把教学内容藏于游戏中,或通过游戏道具,或通过任务方式把所教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当学生深入游戏时,便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游戏。在游戏中,需学生把4个数从小至大排列。在教学中:(1)引入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小组合作,使会比较的同学讲讲如何比较,小组总结,集体交流;(3)以两个例题进行检测,闯关后全部正确的则可表明已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有错误的则循环练习;(4)开展变式练习。这样,将游戏与教学有机整合,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 教学补救与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同时适当地总结游戏中的教学内容。在此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游戏为主,教师是此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通过观察学生做游戏的过程,能够对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12.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篇十二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中职数学课堂中如是巧妙的利用在数学研究方面我国那些已有卓越成就, 这样就能相应的激励我们中职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就是让学生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外面学习椭圆这章节时, 就可以讲到, 从西汉、东汉、三国, 直到南北朝祖冲之为首的多位伟大的数学家, 为了计算圆周率, 不知在数学领域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的汗水, 最后才得出了世界最为准确的圆周率, 又如在我们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章节时, 我们老师就可以讲讲到在周朝时就发现的勾股定理。之后我们人类利这一成果, 解决了数学领域上的很多问题。再如在我们学习二项式定理这章节时时, 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给学生分享南宋时杨辉分析的杨辉三角相关历史事迹, 平时也可介绍世界上的其他的一些数学成就。

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 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主要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美育的渗透

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研究数学教材, 多挖掘教材的数学趣味性。引导我们学生的去发现和感受数学美, 从而激励学生爱上我们的中职数学, 喜欢上我们数学的对称美、严谨美、抽象概括美、和谐美、神奇美、数形美……。数学教学活动有很多美的因素。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课堂中, 不断的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从而在数学课堂中调动我们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学习热情。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在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 觉得数学课有趣丰富, 数学知识非常有用, 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 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数学学习领域插上快乐的翅膀, 真真切切的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质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真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到我们的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和创造美, 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学好数学。

三、规范意识渗透

在我们的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来, 我们数学领域中上午每个数学结论, 都是相关定理和定义规范下来的逻辑结果, 这些相关结论不可能因我们个人的主观情绪的释放, 在每个数学知识的解答中, 我们学生必须依照数学规则、定义、逻辑来解答。从此看来, 在数学命题时我们应该尊从中职生的人文高度, 个性特点。无形的把相关上午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和人文哲理的巧妙地相融合。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潜移默化的给予潜力的呼唤。这样就给枯燥无味的纯数学课堂, 带来了阵阵舒心的暖意和灵气。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经常需要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严密分析和思考, 在我们的思考和分析中能无声的培养我们中职生的忍耐力、坚毅性和相应的执着追求精神。在我们学习时遇到的数学问题分析中, 体现出相应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文化精神。也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缜密, 有条不紊的思维方式有相应的培养和养成, 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对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规范意识。我们现在中职学生, 毕业后绝大多数要从事的工作都和数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中职数学也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一题多解法也能培养学生, 思考解决问题的灵性度, 这些品质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 学生在一一的体验了数学的严谨性、规律性。通过在数学课堂中严谨的训练, 潜移默化增强了我们中职生的规范意识其实。

以上只是在数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点滴方面。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还可以适时的培养学生的感恩, 合作, 自学, 转化等等方面的素养。我们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文精神, 使数学教学更趋于人性化, 更应该关注我们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由此, 我们中职数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学生还通过数学鉴赏的体验活动,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能力, 领悟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 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所蕴涵着的深厚的人文内涵。从而有效的提升我们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清萍.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J].教育园地, 2010, (12) .

[2]何永刚, 吴爱武.中职数学课堂学生健康情感生成点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5) .

13.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十三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二)领会教材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

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只要合理利用、下载使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14.数学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篇十四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坚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保护和促进我校教育布局调整成果,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我校法制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扎扎实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为本,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责任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实现法制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开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办校、依法办事的新局面,促进学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创设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人格,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增强法制教育的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明确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中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3.进一步完善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责任制,健全帮教工作机制,保证帮教工作不留死角,彻底铲除学生中违法乱纪行为,使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

4.增强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工作重点

1.充分认识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教育民主,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新时期的现代公民,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

2.健全法制教育管理机构,加强法制教育制度建设。

为切实搞好“五五”普法教育宣传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组建以班主任老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法制教育管理网络,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育实施细则,确保全校法制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

3.法制教育多样化,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为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要在课堂教学上求突破。法制教育要做到“三进”、“三落实”,即法制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课时、落实指导教师。将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相互渗透,贯穿其中。根据本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适时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月,办好法制教育手抄小报等,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4.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四、工作措施

1.抓好师生的普法学习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水平。树立“普法工作师生并重,教师为先”的思想,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条例》、《环境保护法》、《国旗法》等法规尤其是要在学生中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校师生学法的积极性。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师生法制教育观念。首先,法制教育进课堂。在教学安排中,要利用班会课和晨会课进行法律常识的渗透,除了用好现有的法制教育教材,同时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对学科教

师、法制教育辅导员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

3.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要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宣传橱窗、展室、录像、图片等,进行法制宣传。要通过印发法制宣传教育资料、组织收听法制教育讲座、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形象感人,学生置身校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完善法制教育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以案释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法律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知法、用法,懂得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何趋利避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具体内容(见附表)

上一篇:乡村计生专干培训下一篇:初一语文上册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