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12篇)
1.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 篇一
初三第二学期,对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试――中考。而对于数学这110分的学科我该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孩子们所关心的。我的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2、充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时基础分很多,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要边听边悟,敢于质疑。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
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还重视数学方法的考察。如:配方法、判别式等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研读《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三、精选习题。
1、初三下学期刚开始,每一周末安排一次综合练习。让学生开始接触中考题型、题量,3月底后就每周一次综合模拟测试。
2、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练习。初一初二时是作为速度练习,初三时用作专题(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分解因式、代数式等)练习,在后段专门训练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其特点是题量少,时间短,反馈快,对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是反复做。
3、整合习题,把握重点难点。对中考题进行精选和整合,将重点放在第1―24题之间的基本重点部分。
四、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初中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指导考试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
2.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 篇二
一、首轮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第一轮复习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所以备复习课要精心准备.如果教师急着赶进度, 让学生囫囵吞枣, 不扎实巩固基础知识, 则会使学生在复习中对于一些易错的概念, 如有理数的分类、科学记数法的表示、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坡比等理解不清.故应放慢复习速度, 必要时可让学生翻开书本进行字斟句酌的推敲.第一轮复习千万不能急着赶进度, 更不能跳过学生的知识盲区.力求做到:1.准确理解每个概念, 纠正知识缺陷, 澄清模糊认识;2.把每个知识点前后串联起来, 互相促进, 形成有机整体, 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3.平时训练应注意加强速度训练与准确性要求.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树立夺取高分的信心, 除了紧跟教师的正常复习外, 还要安排他们做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 目的是查漏补缺, 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经常给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找并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 首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 找出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 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对于那些不但成绩差而且表现也很差的学生,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每上完一节课, 都要主动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哪怕他们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稳定他们的情绪.因此, 在最初的复习阶段, 调整好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复习应注意合理分类
初三新课结束后, 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零碎的, 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主动在已建构的记忆网络中提取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是科学本身的需要, 只有形成知识结构系统, 才利于知识的提取和激发.我通常采取将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 分成几个单元, 如1.数与式;2.方程与方程组;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函数;5.概率统计;6.图形与图形变换;7.解直角三角形等.在复习每个单元时, 先讲概念, 同时要注意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一般的教师在复习课上分析试卷往往因为时间有限, 卷面内容比较多, 所以讲得特别快, 学生对每部分内容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在课堂上, 则应以学生为主体, 而不是主观认为该讲才讲, 做到有的放矢.许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习惯于多做模拟题, 而不对考试的内容做全面的梳理, 只做书后的习题, 认为做的题越多越好.其实, 按照教材的体系是没有合理分类的, 在运用时会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这种只重视过程的积累而忽视合理分类的做法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通过复习, 主要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同类题进行对比、分析解法, 找到解决此类题的技巧和方法.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探索总结
在总复习中, 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很必要的, 因为分析错误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如认真总结, 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 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分析本人平时教学发现:学生解题错误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 字面理解有误.这一部分学生对公式、概念、命题或法则, 具有套用公式的能力, 不了解知识发生过程, 不了解这些知识在解题中的作用, 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第二, 相互联系, 理解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知识, 还要知道其来龙去脉, 而且能同化于已有知识体系中, 而一般学生平时拘泥于会解常规题, 对“一题多变”掌握不佳.
第三, 创造性水平较差.有些题型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尤其是作图题, 由于平时疏于重视.此类创造性题目, 学生在题设的引导下创造力不够.
另外, 在复习过程中, 提问也是一种手段,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 要分析其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四、掌握基础知识是搞好复习的关键
3.浅谈初三数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策略
一、前言
作为初三年级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初三数学教学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境。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本身在学习数学时就会感到十分困难,更因为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需要学习和复习的科目较多,使学生学习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2、师生互动。在初三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已经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提前两天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网络,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与作业。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我把每天的作业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
四、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当前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完善措施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循环的轨道当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且以此为基础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进而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讲,在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之下,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确定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摆正态度,以此为基础制订出完善的教学方案,旨在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新课改方向的完善,更好地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授课中运用多种方法向学生展示,借助概念、公式、例题讲解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二项式定理的计算应用时,教师可以对二项式的定义概念,二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举出二项式解析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为学生演示二项式的计算过程,并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求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五、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初三数学教师一方面讲授新的课程,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复习过去的知识点,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教师必须采取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学生又存在多种问题,通过运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发进行学习,并在合作中发现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水平。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质疑与分析,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由于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在质疑中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时,让学生准备能够折成圆柱体的平面图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发现规律,然后探究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将学生具有的创新思维充分地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可以更加良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挖掘数学知识。
七、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初三数学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实施策略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陈晓岚.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4(09):88-89.
[2] 李军.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5(02):115-116.
[3] 黄明刚.论“提问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5(10):60-62.
4.初三数学备课组上学期计划 篇四
2010年9月
一、具体备课组课时安排如下:名称后面数字表示预定课时数 章节《一元二次方程》
假期预习考试讲评1(预习考试不占用正常课时)
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习题课1共2 根与系数关系1+习题课1共2
应用题+复习共5
单元测验+讲评3
●共计13节课时
章节《旋转》
旋转概念1+习题1共2
中心对称1
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 1
习题课1
测验+讲评2
●共计7节
章节《圆》
圆的概念1
垂径定理2
弧弦圆心角1
圆周角2
习题课1(以上小节共7)
点与圆的关系1
线与圆的关系3
圆与圆的关系2
习题课1(以上小节共7)
正多边形与圆2
弧长、扇形的计算3
数学活动四点共圆+习题课1
习题课1
全章测验+讲评3
●共计24节
章节《概率》 共6
●共计6节
九下内容
章节《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概念以及yax性质1 2
ya(xh)k性质以及图象1 2
yaxbxc图象以及性质1 2
习题课1
二次函数解析式2
习题课1(以上小节共7)
函数观点2
实际问题3
复习1
测验+讲评3
●共计16节
章节《图形相似》
图形相似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2
三角形相似的应用1
周长与面积1
习题课1
位似2
数学活动1
习题1
测验+讲评3
●共计13节
章节《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2
解直角三角形2
习题1
测验+讲评3
●共计8节
期末考前复习:预计18节课时
全部共计
九上:共计50课时(预计9周)
九下:三章共29+8=37课时(预计7周);两章共29课时(预计5周)
考前复习:共计18节课时(预计3周)
▲说明:
1、希望能完成九上+九下三章内容,但是由于课时很紧,因此看情况而定,必须上完九下前两章。
2、未加上:月考7节课时,国庆节放假6节课时,中秋1节课时,亚运会预计3节课时,元旦放假1节课时,这里共计18节课时,预计3周。
3、课时非常紧,从安排看机动的时间可能就3节课时左右,因此备课组要加强集体意识,抓紧时间。
二、备课组测验以及月考出卷人员安排
9月份:一元二次方程测验出卷人:温
旋转测验出卷人:严
10月份:圆测验出卷人:黄
第一次月考出卷人:朱
11月份:概率测验出卷人:温
第二次月考出卷人黄
12月份:二次函数测验出卷人:严
第三次月考出卷人:温
1月份:相似测验出卷人:黄
(第四次月考出卷人:严)
▲说明:
1、尽量出月考的老师不与当月出测验卷的老师重复
2、出测验卷的老师的顺序与出月考卷老师的顺序分开,让大家能有充分休息
3、可能会提前有区统一的测验卷,因此到时再具体情况具体讨论决定。
4、期末复习的测验安排以及复习安排12月份再备课组讨论决定,这里暂不确定。
三、备课组工作安排
1、加强集体备课,大家能随时询问课时,跟紧进度,有特殊情况讨论确定。
2、每周除了周五下午的规定集中时间外,不定时的集中以确定新一周的年级计划和前一周本班级的总结,争取每位老师对其他班级情况心中有数,同时又能达到年级统一(由于大家较忙,因此具体时间就不规定,尽量在周四前至少集中一次)
3、每章测验过后备课组要集中总结测验情况,反馈各班级情况,同时也确定年级的总体水平,并有相应的建议以及措施(建议由出卷老师整理为电子版保留,供总复习的时候用)
4、月考过后年级集中时由出卷老师总结,其他老师补充各班级情况。
5.初三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李红梅
本学期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为不辜负校领导及同仁的信任,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积极请教,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地开展。一学期下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选择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很多学生反映喜欢上数学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独立作业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6.上学期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六
质量分析
一、卷面分析 1.试卷结构
数学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三大题,24个小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八个小题,满分24分,占20%;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八个小题,满分为24分,占20%;第三大题为解答题满分72分,占60%.2.考查内容分布
从知识点领域来看,本试卷涉及《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是考查重点,较多地考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及运算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杜绝了繁难偏旧的题目。注意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二、试卷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试卷突出考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
2.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题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数学应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整张试卷有若干题涉及到数学应用,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机地融入试题当中,突出数学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数学因生活才显现其价值。试卷也引导我们要关注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3.重视教材的变化,关注新增内容的考查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对能力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考,新增内容必须考。
4.回归教材,指导教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本试卷在引导一线教师用好、教好教材,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很多试题都从教材中稍做变形,从中挖掘和组合并升华出来的,让考生处处能见到教材中题目的影子,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让“抓纲务本”的学生和老师占到优势, 有效地避免了“题海战术”, 发挥良好的导向功能,真正要让大家感到“离开教材就是离开中考”。
5.本次阅卷情况统计
本次阅卷实行流水阅卷,校平均分为64.34分,及格率为45%。现将各题阅卷情况统计如下:
(1)、选择题总体做得较好,得分率较高。部分失分主要是:
第1小题,选C的较多,原因多是认为简单,没读完题目就选答案;
第3小题,错误原因是不会找旋转角; 第8小题,对二次函数的数形结合掌握不好。(2)、填空题主要解答错误出现在10、14、15题。10题找增减性时不包括对称轴;14题是半圆与圆锥的空间变换,忽略了题目中半圆的条件;15题是答题不规范,缺少单位。
(3)、17题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非正式子的绝对值的掌握不牢;不会计算负指数;整体书写格式不规范。
(4)、18题的问题表现在:不会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5)、19题化简求值中化简问题较大,多项式化简错误多,部分同学会对多项式进行去分母。
(6)、20题第一问得分率较高,第二问得分率低,部分同学不会算恒等式。
(7)、21题是观察图的应用题,方法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问题1:设未知数不会带上单位,设的内容不清楚; 问题2:解应用题的方程时可以简化解的过程,带上不能太简化,须保留必要步骤;
问题3:没有作答或者答的时候没有单位。
(8)、22题是概率题。第1小题得分率高,第2小题几乎不得分,对平均概率得分把握不准。
(7)、23题是证明求知计算题,平均得分5到6分。第1小题涉及勾股定理,作辅助线OF即可,得分率高,第2小题可以借用问题(1)的结论,方法多,大多数同学解的过程繁琐。
(8)、24题是二次函数的问题。
第1小题求函数解析式,得分率高,部分错误表现在不会解方程组,或者求出解析式以后x与y的位置互换;
第2 小题构造规则图形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第3小题构形问题,几乎空白。应该注意动点与不动点的相对位置构形。
三、教学建议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牢固掌握,引导学生理请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
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
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互译的教学;(3)
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4)
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转化、方程、函数、基本图形等思想,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代几互补法等。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7.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 篇七
刚分A, B班, 分到B班的学困生觉得没面子, 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 并伴有厌学、弃学等不良情绪.如果一开始思想工作做不好, 就会使B班陷入一盘散沙、不可收拾的境地.因此, 分班后的第一节课, 我面带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 信心十足地对他们说:“同学们,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分A, B班进行教学?是想放弃你们吗 (这正是他们心中的想法) ?不!绝不是!而是老师对你们有信心, 相信你们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 只有通过分班实施分层教学, 即针对你们的水平层次和接受能力组织教学、有的放矢, 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团结一心, 共同努力, 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取得连我们自己都吃惊的好成绩!同学们, 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 深受鼓舞, 一个个抬起了头, 挺起了胸, 茫然无助的眼睛里闪烁出了希望之光.“有!”回答的声音低沉有力, 震撼人心, 因为这是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事实上, 不只是第一次上课, 而是每一堂课我都热情饱满地投入教学, 对学困生充满耐心和关爱, 一起讨论, 一起总结, 手把手地教, 肩并肩地学, 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点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使后进生越来越有信心.
二、在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 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通过小题, 查漏补缺, 落实知识点
一般来讲, 学困生对所学知识点不能形成能力, 并不是对知识一点也不知道, 而是知道得不全, 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容易落入问题所设置的“陷阱”之中, 尤其是解选择填空题时, 其弱点更容易暴露出来, 仔细分析此类现象, 便会发现许多知识点他们并没有掌握.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基本功训练, 过好运算关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而运算能力差是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甚至影响到他们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他们之所以不能正确地运算,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上不重视, 眼高手低. (2) 相邻概念模糊, 相近公式混淆导致运算错误.如分式加减运算中的通分与解分式方程中的去分母, 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等总是张冠李戴. (3) 计算方法不合理、不灵活, 计算技巧不熟练.
针对上述情况, 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运算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2) 加强对公式、法则的理解掌握, 防止学生在公式、法则运用中的负迁移.我在专题复习中, 每节课都目的明确, 个个落实, 一一过关.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 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模拟训练, 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考试方法技巧等的全面考查与提高的过程, 是中考前的实战演习.但对B班的学困生来说, 如果不加处理地套用整套试题, 就会使他们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 极大地挫伤那些本来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一方面, 我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编排试题, 十套试题形成梯度, 题量由少到多, 难度逐渐增加, 然后再练五套完整的中考模拟题, 使学生有个逐渐适应、逐步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 在模拟训练中, 我一改学生考、老师监的传统模式, 大力提倡师生互动, 每名同学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举手求助, 经过老师提示或讲解的题目解答正确仍然得分,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杜绝了坐等考试结束的消极现象, 把考试变成了另一种促进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并非就题讲题, 而是采用“找出问题———补习基础———重新过关”的指导方法.比如有学生运算不会提问, 我首先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发现是负指数幂运算的问题, 就一起复习负指数幂运算公式:a-n=1an (a≠0, n为正整数) , 并讲清它的意义及运用方法, 然后出几道有关负指数幂运算的题目让他练习, 直至过关, 自己做出考试题目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 不仅让他们在模拟训练中学到知识, 而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爱心加耐心是做好这一工作的根本.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摘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困生的转化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做好这一工作, 获得大面积丰收,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根据自己所教两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 将他们重新分成A (中上生) 、B (学困生) 两个班, 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B班 (学困生) 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 令人欣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初三数学复习中对学困生转化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郭文.初三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转化方法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1) .
8.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实证分析 篇八
关键词:复习课程;教学方法;实证分析;初三数学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答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数学习题案例法等。问答法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利于学生调控教学进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复习课堂上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发现法其特点在于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的主导位置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其自身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发现法在初三复习课堂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综合分析法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占主导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联系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思维线索;归纳演绎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完善,并且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深化。
二、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
1.问答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采用问答教学法主要通过问答式谈话和启发式谈话进行。问答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应该切中要害、明确具体、难易适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教学法,具体情境如下:首先: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2)解方程①x2-5x+6=0,②2x2+x-3=0。其次,教师利用“(口答)判定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等问题”形式,对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例题,进行联系与问答。
2.发现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和学生争论总结来实现。例如,在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时,具体操作步骤:①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规律,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该规律。②引导学生作出解答和假设。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③学生交流与争辩。④教师总结。教师举例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规律的理解,并相应地引入和复习对称的概念。
3.自学辅导法及具体应用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结合教师指导与检查的教学方法。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该方法教学主要是“三个本子进行教学,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其记忆总结关于“圆形、圆锥侧面、扇形、正多边形等面积计算技巧”,并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联系体,进行相关的简单运算。
4.综合分析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例如,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圆形有关的知识点”;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二次函数的特征”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数有关的知识点”。
5.数学习题案例法及具体应用
数学习题案例法直接以例题讲解的模式复习基本知识点。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复习与巩固所学。例如,教师可以以例题“在△ABC中,BC=14厘米,AC=9厘米,AB=13厘米,它的内切圆分别和BC,AC,AB切于点D,E,F,求AF,AD和CE的长。”分析与回顾切线长定理。
三、教学方法选取
教学方法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劳动成果。在具体的初三年级复习课教学过程中选取教学方法,要考虑到下面三方面因素:
1.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并且强调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初三复习课程上,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2.复习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复习课程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从而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
3.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以及知识基础情况等等,该因素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种相互工作连接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黄素芳.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要点及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2]颜庭飞.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方法新探[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
9.初三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九
1.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
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学生欣赏,感受图形变换)
活动内容:复习全等变换中所学的 图案设计方法。
提问:
1.我们已经具备了简单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设计与制作图案;
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设计、制作图案;割补、无缝隙拼接。
2.下面 的图案是 怎样设计出来的?
第二环节 探索新知(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解读探究)
内容:各小组充分讨论教材所示图案的形成过 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
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分析如图中各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吗?你是怎样分析的?与同伴交流。
对教材给出 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 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图(2)还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形成。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0分钟,学生欣赏,全班交流)
内容:
1.欣赏下图的图案,分析这个图案形成的过程 ,仿照图3—23中的某个标志设计一个图案,与同伴交流,并简述你的设计意图。
2.例 1 欣赏图 3—24 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的过程。
提问:
1.基本图案是什么?有几个?
2.分析同色“爬虫”、异色“爬虫”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图案是由三个“基本图案”组成的,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颜色的“ 爬虫” (绿、白、黑),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图中,同色的“爬虫”之间是平移关系,所有同色的“爬虫”可以通过其中一只经过平移而得到;相邻的不同色的“爬虫”之间可以通过旋转而得到,其中,旋转角度为120°,旋转中心为“爬虫”头上、腿上或脚趾上一点。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10分钟 ,学生观察分析,全班交流)
内容:
1.下图是由12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这个图案的形成过程。
这个图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形成的。
(1) 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为对称轴作与它对称的图形。
(2) 将得到的这组图形以一条边的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180 °。
(3) 分别以这两组图形为平移的“基本图案”,各平移两次,即可得到最终的图形。
2.欣赏: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归纳)
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三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特点,怎样选择变换方式,课前准备所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A组(优等生)和B组(中等生):
.仿照下图中的某个标志,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图案。你设计的图案是如何形成的?要表现什么?
提 示: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 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C组(后三分之一生).课后习题。
10.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十
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由于怀孕的原因本学期只担任初三(1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本班是一个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因此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及下册第八单元。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尝试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从更深地层次上理解教学。
其次,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帮助他们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
再次,为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如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当今科学热点知识,学习电脑等等。现在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俗话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为了上好课,我准备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课前,教师不但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认真解读化学新课标,然后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注重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③重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化学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作业与辅导: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目的明确。
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作业内容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检查、批改作业,做到快收、快批、快发、快评。作业批改以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目的,在批改作业时有错要标记,批语体现鼓励性原则,富有激励作用和指导意义,每次都署批改日期。
单元检测讲评后要在改错本上订正。每次单元检测卷都要求学生收起集起来存放,到阶段复习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
3、教研工作:
①及时进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②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课水平和课堂效果。
③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争取能发表教学论文。
④教学反思要做到及时,真实,实效,准确地反馈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以期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每周发布一个精品教学案例。
⑤学困生转化工作。学期初定出名单和措施,学期末对转化结果作出反思。本学期至少转化好一名学困生。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6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的九年级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相对来说,一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稍微好一点,但是参差不齐,二、三班学习能力较弱,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学习,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大多是由于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这些给自己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强,为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正确的引导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教版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水、碳、金属以及溶液等引入,在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较短,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任务
1、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平时备课、上课抓重点,把握本质的东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平日教学中注意化学实验教学。除了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还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利用家中的替代品进行家庭实验。学生通过亲历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5)及时跟踪检查。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尽量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帮助学生。
(6)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预计要结束上册七个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部分内容,面对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压力是相当大的,但是由于每年都上到最后学校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了化学还没有上完或者勉强上完新课。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开展创造性地教学,转变角色,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新的成绩。
初三上学期化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3: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学的空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再是那种上课由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乐意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建立航模组、板报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组等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4: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照顾和关心,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努力与中差生多相互交流如提问时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为中差生多创造一些与好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11.浅谈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法
在教学初三学生的数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三学生所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帮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初一初二学习过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的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这样初三数学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课内“紧”,课外“松”
1.课型设计要多变、新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花功夫、动脑筋,使复习的内容有新鲜感,以充分诱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例如: 在复习《实数》这一章时,先叫学生边看书边用树状图列出本章的知识点,然后选出较好的一份板书,使学生对该章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让每个同学都来提问(问题不重复),其他同学回答,并宣布最后要评选优秀提问者。这样,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所提问题覆盖面广,而且又能暴露学生的知识欠缺点,针对性强,因此当堂就能复习巩固,还能减轻学生课外的作业时间。
2.课堂结构要合理安排
传统的复习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先梳理知识,再分题型讲析,所采用的方法是“题型+方法”,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课外资料上抄取题目,通过逐题讲解,欲从诸种题型来提高成绩;二是把复习课上成习题课,按照指南或教材上的练习,不加以选择,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然后再逐题讲解,讲的内容太多,经常一节课上不完,重点内容不能突出,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合理按排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初三复习课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课堂每一分钟的时间,课前要先准备好例题、图表和问题。要避免虎头蛇尾的结构安排,使每一节课都有新内容、新收获。
3.例题、练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般来说,一节复习课可根据内容的不同,最多按排2-3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为宜,例题讲解要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和交流。例如《指南》中“全等三角形”这节的例题和练习很多,题型相类似,课堂上可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精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到两个例题,讲解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思想的渗透和总结性。同时,要讲究习题的质量,做到有针对性,少而精,可采用题组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组时,将知识分类归档,并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题中的本质问题或通过解其中一道题,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与规律,做到解一题、会一类,复习一点、巩固一片,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二、积极利用情景教学设置问题情境
初三学生的可塑造性很强,因此,在初三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初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应该积极教授并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情景教学法中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十分有效。为了帮助初三教师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情景教学模式,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十分有利。因此,初三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始自主学习。
如,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直线与圆的相互关系及圆与圆的相互关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直线与圆关系教学之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圆与圆的相互关系,并在下一次课堂上提问学生探究的结果。
三、根据认知规律,挖掘结合契点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承载,是课堂教学的准绳,没有教材的话,课堂教学就变得盲目和散漫。因此,九年级作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阶段,也要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囿于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并能找到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有针对、有计划地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迁移知识。
比如,在引导大家复习《变量与函数》知识时,因为函数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诸多知识和数学理念都要靠函数思想来理解和阐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不能只从表层的概念和基本练习复习,而是要站在初中阶段函数教学的高度,挖掘教材联系,比如可以联系不等式、方程等进行引导和拓展,如此设置方能让学生生发知识概念,掌握函数的精髓,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学习奠定基础。
四、系统知识
知识点多、散是数学课程的特点,也是学生很难将知识进行整合的阻力,更是不利于学生灵活知识应用的。所以,在初三复习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将零散知识系统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借助“对比”活动来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现代初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时候,同时要关注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初三教师必须要重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富昌.初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0):5-5.
12.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数学概念,理解感悟
如果说整个数学体系是一座金字塔的话,那数学概念则是这座金字塔的奠基石。没有清晰的概念,后果就像一座没有合格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一样,早晚会因为经不住考验而倒塌。由此可见, 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概念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教师全盘说教,也不能一概放任学生自己学习,而应该做到教学做合一,才能让学生明细概念、理解概念和运用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一、阅读———在理解中感悟概念
阅读看似语文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把阅读引进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概念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半径的概念。
师: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看看书上对于圆的这些名称是怎样描述的。
学生打开课本自学,教师拿出手表看时间。
师:好,时间到!你认为半径应该怎么画呢?(学生在黑板上画)你是怎么画的?生:我是从圆心画到了圆上。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连接圆心和圆上( )一点的线段。提问:你认为中间哪个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学生都想不起来)师:请同学们再次翻开书本看一看,书上写了哪个词?(学生再次阅读)生:是“任意”。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并在下面加“着重点”。提问:“任意”真的那么重要吗?生:是。师:为什么?生:它表示随便怎么画都行,只要是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都是半径。师:那它有多少条?生:无数条。 (师板书)师:这句话还可以读出什么?生:它们的长度也都相等。 (师板书:长度相等)师:所以说“任意”这个词能不能少?
……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来理解“圆心”“半径”等概念,当学生记不起其中一个关键词时,教师并没有碍于要节省点时间而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再一次打开书本进行阅读,有目的地查找答案。由此可见,教师是多么重视学生数学概念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啊!的确,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数学概念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概念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拥有最优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为今后终身学习做“真人”打下基础。
二、演示———在观察中感受概念
有的教师或许会认为概念课教学有点类似于语文教学,照本宣科即可。殊不知,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是极其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需要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案例:周长的概念。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天!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多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树叶,学生欣赏)这些树叶漂亮吗?生(高兴地说):漂亮!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片(出示准备的枫叶),请你把它从纸上剪下来,好吗?
学生一听说数学课也能剪纸,都兴致勃勃地拿出树叶剪了起来。
师:你们是怎样剪的?生:沿着边剪的。师:你能在老师的树叶上指一指是哪条边吗?(学生上讲台指)师说明:这一条边我们把它叫作边线(板书)。学生齐读。师:那你是沿着边线从哪里开始剪的呢?(生指师在树叶上用笔做标记)教师也来剪一下,沿着边线要剪到哪里为止呢?(师故意剪到一半)是剪到这里吗?生(纷纷摇头)说:不是,还没结束呢!师:那要剪到哪里呢?你能上来指一指, 说一说吗?生(边指边说):剪到刚刚作的标记那边。师:从起点开始剪到了起点结束,是吗?那我剪了多长呢?生1:一圈。生2:剪了树叶的轮廓。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了树叶的轮廓,并说明:这一圈在数学中叫“一周”(板书:一周)它还可以说成什么?(板书:周围)
师边贴树叶边补充板书:(树叶图)周围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后面画有树叶的轮廓)
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从这个轮廓可以看出,周长指的是物体本身吗?生:不是。师:那周长具体指的是物体的什么?生:指的是物体周围的边线, 和物体本身没有关系。师:那谁能指着树叶照着教师的样子说一说吗?(强调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同桌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说。
反思:以上教学片段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重视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案例通过观察剪树叶的方法,得到树叶的轮廓,从而引出“边线”的含义,给了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同时为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提供了感性材料。这一过程,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逐步抽象,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在整个教学片段中,通过学生剪一剪、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概念、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
三、操作———在动手中感觉概念
操作是一个眼、手、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概念,可以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使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案例:(容积的概念)
师:请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要求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学生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师:谁来回答你是怎么计算的?生:长方体盒的体积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由于之前已学过体积的计算方法,因此大部分同学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细沙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生: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师: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生:细沙本来就在长方体的里面,这样算比较精确。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生活中, 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因此,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
反思:容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设计的这一教学环节别具特色。首先,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体积和细沙的体积有所不同;接着,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长方体能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并类推出油桶、鱼缸等容器的容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就显得水到渠成。
【初三数学上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初三数学的教学策略08-08
初三数学个人教学总结08-13
初三数学年度工作计划08-28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06-15
如何学习初三数学10-24
初三数学期末反思11-25
初三数学考试试卷01-10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09-16
初三数学反思500字06-14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