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2024-09-16

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13篇)

1.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一

谈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网友来稿)

临淄一中张同利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家长常常在学校门口等学生,等上半个多小时也不会有老师出来解释,更别说致谦;尤其是周末,一连几天,孩子都是只到校一两个小时,家长又不都是自由职业者,此时更是疲于奔命;尤其家长会,家长们等于听训话,每次到了学校,坐在孩子的小课桌旁,先是通过广播听校长讲话,成就一大堆,要求一大堆,又空洞又冗长,家长只有老老实实的听,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点意见,门儿也没有。然后是班主任讲话,基本上也是单向的,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流。留面子的,是告诉你回去怎么“抓紧”;不留面子的,干脆就是指责、批评,乃至训斥;经常有的家长因孩子淘气而被老师“勒令”于某时传到学校;当然,也有这样的家长,当训斥的脸面过不去时,曾当面对他孩子的班主任说:学生学习不好是老师的事,犯了错是老师教育的不好。

对家长进行训斥、挖苦,除了能够满足某些老师病态的心理需求外,恐怕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的确有些家长需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但他们从老师的训斥中又能学到什么呢?特别是一些自尊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的家长,很可能挨完训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了。尤其像上面那种家长的态度,作为他孩子的老师你怎么办?

笔者认为,在教育体系中,家长如此没有地位是不正常的。在整个学校的制度设计中,为什么就没有家长的一席之地?就算家长不懂教育,没有资格对教育说三道四,我们也应该对家长有起码的尊重吧?

新基础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她不光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还给学生”、“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创造还给教师”,很重要的一点“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教师与家长之间有一种成人与成人式的交流”、“教师与家长是平起平坐的”。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规范的。

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常常想到的如何才能尊重家长,让家长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教育教学中来。一般情况下,不请家长到学校,大多通过电话联系,讲明事情的原委;个别采取家访的方式解决,在学生家中,家长会无拘无束,双方谈得融洽,问题解决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会时,考虑周全,提前通知家长,准备必要的服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家长发言,与家长沟通,或者让学生评价学生(组长评组员、班长评组长),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最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都清楚,反而更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晚放学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跟家长说明,以免家长着急,让家长在校外等候过长时间。因而,在我任教的近几年中,没有将家长叫到学校过一次,反而有许多家长主动到学校找我,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或者打电话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请求帮助,下一步如何教育好孩子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给家长一席之地,把家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为家长着想,家长一定会大力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一定会取得最好的、理想的效果。

2003、10

作者邮箱:zhangtongli1@163.com

2.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二

高度重视。

听障儿童关键期全面康复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人, 其中0~14岁听力残疾儿童116万, 且每年新增聋童约3万人。而我国聋儿康复教师从业人员不足8000人, 每年毕业的聋儿康复专业教师不足1000人———聋儿年训数量只有2万名。可见, 尽管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制度已经具备, 但由于人才、机构等的限制, 众多的聋幼儿仍然无法得到适时的、科学的康复教育。严峻的现实亟需我们把家庭及其他康复力量引入到听障儿童的康复中来, 形成包括家长、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才是上策。

一、家长在听障儿童“关键期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期”理论告诉我们, 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 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 效果最好, 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 则事倍功半。我们的聋儿, 首先是个儿童, 然后才是个特殊儿童, 因此, 聋儿也有着与同龄健听儿童同样的发展敏感期与关键期。科学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儿童获得有声语言的关键期, 有些甚至称它为“黄金期”, 这时孩子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最多, 模仿力也较强。如果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因听力障碍听不到声音, 缺乏语言刺激, 则将会对其有声语言能力的获得造成致命影响, 使之错过语言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而出现“因聋致哑”的后果, 而这时再对聋儿实施听觉语言康复会难之又难, 这在很多康复机构已是公认的事实。

在关键期阶段, 聋儿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 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庭, 因此, 什么样的家长及其对孩子什么样的态度、营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就构成了几乎全部的孩子身心发展的精神食粮。多年来, 因为工作关系, 笔者接触过不少的聋儿康复机构, 发现一个现象:虽然孩子所在的康复机构不同, 但凡是康复效果好的聋儿, 都拥有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是乐观的, 好学会学的, 是善于与人交流的, 拥有“明智的父母, 科学的教育”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原副主任万选蓉, 在儿子四岁被诊断为“链霉素中毒导致双耳极重度失聪”后, 没有被痛苦击倒, 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铁了心要改变“十聋九哑”的“天条”, 要“让小昆像正常孩子一样。”她辞掉了自己原来挚爱的戏剧工作, 将沙丽文的话“教育这个孩子是我终生职责”贴在各房间显眼处自勉。从此, 听力训练、舌体操、发音训练等, 就成了她和孩子每天的必修课;她伴随着孩子走到哪儿, 说到哪儿, 与人交流到哪儿, 增加孩子的知识面, 增强自信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后来的梁小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 如今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的博士。万选蓉自己也成为我国聋儿康复教育专家, 成为万千聋儿母亲的良师益友。

二、家长在机构康复中的作用

机构康复是聋儿康复的重要形式, 在聋儿康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过欧美等国家聋儿康复机构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 那就是家长对聋儿康复的参与度非常高。从针对孩子的个体情况制订康复计划, 到康复过程中的监督、参与, 直到康复效果的评价, 家长均参与其中。这种家长全方位的参与与配合, 可以使家校双方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从而使得对孩子的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 也更有效。

近几年, 我国有些康复学校或机构也开始重视把家长力量引入到学校康复中来, 并取得一些成效。因课题研究需要, 笔者多次到过山东省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 这所学校规模不大, 但聋儿康复搞得好, 在山东特教界颇有名气。他们的成功做法之一就是引导家长广泛参与到聋儿康复中来。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培训班, 对聋儿家长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除了康复理论、康复技能外, 还注意帮助家长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念和信心, 帮助家长了解聋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等。学校还建立“每日康复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聋儿在学校每天训练的内容、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 教师都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并写好家庭训练建议;家长接孩子回家后, 根据教师记录的训练情况, 继续巩固训练, 并把孩子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 也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天早上送孩子时连同康复训练记录再给教师;教师根据家长训练情况, 调整方案和内容。这样家校同步训练, 提高了干预实效, 使干预效果最大化, 促进聋儿朝着家校共同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家长在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中的作用

目前,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聋生自身听力语言障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譬如, 聋儿的行为障碍问题、不良习惯问题、性格障碍问题等。在人的素质结构中, 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它与人的发展高度、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目前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 不仅影响着听障儿童自身的发展, 也影响着康复教育的总体效果,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笔者认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重要之一就是在当前的康复教育中, 绝大多数的康复学校和机构是把精力放在了聋儿的听障缺陷补偿上, 如听力训练、语言训练等, 忽视了听障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 使得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成效明显, 而其它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不断出现, 仍旧是“问题儿童”。因此, 要真正提高听障儿童的补偿康复效果, 就有必要树立“全面康复”的理念;而要实现“全面康复”, 除去各康复机构在搞好感官缺陷补偿康复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正、生活养成教育等, 注意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外, 还要重视家长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聋儿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对残疾孩子的态度、言语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经常地起作用。家长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家庭环境为残疾孩子的心理素质打下不同的“底子”。据研究表明, 缺乏父爱或母爱的聋儿在心理上尤其缺乏安全感, 性格易孤僻、内向、粗暴等;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或氛围易造孩子人的心理障碍和疾病;专制粗暴、放纵溺爱的管教方式及父母教育目标和方式上步调不一致都会影响聋儿的身心健康。正所谓“问题孩子”大多有“问题家庭”, “快乐的家庭里没有自卑的阴影, 有积极向上的父母孩子也会阳光向上”。可见, 父母在帮助听障儿童形成良好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康复”方面地位多么重要。

摘要:本文从聋儿关键期教育、机构康复、聋儿全面康复三个方面阐述了家长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要对家长这一重要康复力量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听障儿童,关键期,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 1995.

[2]季佩玉等.聋教育.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0.

[3]黄昭鸣, 周红省.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孙喜斌.言语功能评估标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华夏出版社, 2006.

[6]陈淑云.情景自然口语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教育中的作用 篇三

作为家长,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有什么特征,针对孩子青春期的各种倾向应该有哪些作为。

一、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

随着孩子生理发育期高峰的来临,少男少女面对身体的巨大变化常常手足无措甚至消极厌世。家長要告诉孩子:成长绝对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潇洒。因为每当步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生活就对你有诸多新的要求。作为男孩要有男子汉的魄力和责任意识;作为女孩,要自尊、自爱、自立。

二、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感,获取自信心

随着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开始高度关注自我,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有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成长中感受到无限的惊喜;有些因某方面的不如意产生了不满和忧郁情绪,进而引起自卑心理;有些则在自我过度关注中渐渐迷失自我;有些则因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或现实无法满足自我的需求,变得封闭自我、压抑自我。这就是困扰大多数中学生的问题之一:自卑感。

青少年的自卑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年轻人只是偶尔会因为自己在所看重的事上失败而自觉愚蠢和不如人,但有些人则无时无刻不受这种感觉的侵袭。作为家长,必须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早预防,早干预。

1.意识到自己不是孤单的

请孩子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看他们身上是否也隐藏着某种自卑感。一般来说那些令孩子感到愁苦的烦心事也困扰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只要孩子留意观察周围的人,他就会发现别人有着和他一样感受,这时他会自然而然地领悟:原来自卑感只不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不良情绪,犯不着对此天天为难自己。

2.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自卑是一种预期性的恐惧心理,其浅层感受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深层感受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人往往还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家长平时应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品质、性格、才智;引导孩子看问题应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让他不但能认识自己,还要全面接纳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完美的,何必苛求自己完美呢?当孩子真正领会到这点的时候,就不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而感到自卑了。

3.家长要帮助孩子从成功的回忆中重建成功的自我形象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一次次的失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却是自卑感的发源地。同伴的讥笑、教师的教训、父母的无奈都不同程度地暗示着孩子是一个失败者。面对这种现实,家长不能急躁,不能强求孩子一日千里;要降低要求,哪怕是一道习题,哪怕是闪光的一点思路,哪怕是一点儿进步家长都要给予肯定,让孩子意识到:做该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一步入青春期就不再像儿时那样活泼与直爽,尤其不愿意与父母、教师交谈,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家长不禁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早恋了?

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即使孩子有早恋的迹象,也不能辱骂孩子,更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聊天记录。如果父母用武力强行处理这件事,只能使孩子更加疏远父母,极端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那么家长如何就爱情这一话题和孩子进行沟通呢?首先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动辄以家长的口吻来显示自己的权威。要站在朋友的立场,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孩子:青春期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单行线,这个时期不允许、不能够犯错误;既然在春天就不做夏天的事;记住和所有的同龄异性保持等距离外交,这样会获得所有同学的喜爱,不要因为拥有一棵树而失去整个森林。

孩子如果已深陷爱情的泥潭,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分析对方的优缺点,引导孩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智地分析对方华丽幻影背后的真实性。并且警告孩子:男人不尊重轻浮的女人,并且很快会厌倦她们。女人不尊重心中只考虑性关系的男人。青少年时期爱情很少能维持长久,这种关系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内破裂,留下两颗破碎的心。真爱是耐心、善良和无私的;真爱是视自己所爱的人的感觉与自己的感觉同等重要。在你尚且年轻并对结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对性说“不”,其实就是说“我爱你”的另一种方式。

青春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殊时期。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对称性,使得大多数的青春期少年都同时具有若干诸如厌学、逆反,敏感、脆弱等特点。但由于篇幅所限,在这不能一一阐述,希望家长们能关注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4.教师应注重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篇四

幼儿园的孩子没有一刻的安静,坐在小椅子上这里摇那里晃,可是听起故事来却丝毫不动,就连小手也老老实实的放在腿上,眼睛也不眨一下。

一天上语言课,我正要讲故事,刚说了个开头,壮壮长起来打断了我的讲话:“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我刚要责备他,又转念一想,既然说听过,就让他讲一讲。我弯下腰问:“谁给你讲的”。“我妈妈”他自豪地说。“那你给小朋友讲一讲后来怎么了,好不好?来,大家欢迎壮壮小朋友给我们讲故事。”在老师和小盆友的掌声和热情中,害羞的壮壮磕磕巴巴讲了起来,虽然语言不流畅,表情也不丰富,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讲完后大家给于了最热烈的掌声,一张因激动的小脸也变得红扑扑的。

活动中的随机教育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提高和锻炼。

5.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五

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 杨宏久 电话:***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留守孩子增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被压缩甚至取消。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的教育方式和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愉快感受中健康成长,在交往的良好体验中塑造自己,使之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独生子女、留守孩子的增多,安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为确保学校安全从而导致不断压缩社会实践活动规模,甚至取消各类社会实际活动,这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亦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相左。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丰富不但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大纲中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新教育理念认为,青少年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 青少年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理念还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充满失败,许多学生已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社会实践和活动是学生喜欢的,而且是教育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平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指出社会生活体验在学生成长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校,校外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少,很多社会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安全因素是主要原因。学校大多谈安全色变,称安全为高压线。不敢轻易的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象野炊,野营,春游,登山等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越来越少。在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全校先后四,五十个班级,仅开展了7次野炊,1次篝火晚会,可以说少之又少,而其中5次是我班开展,而且有2次是勉强而为。但每次活动都收获不小,都有新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能力,责任和热情是在校内无法看到的,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不是太好的后进生,在活动中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各种社团活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相互交流的场所,譬如社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清明烈士扫墓活动等,不但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和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多更详细的了解学生,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尤其对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更显重要。因此,适当的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外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教育,只有整合各方各面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立体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学校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良好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义工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清明陵园扫墓可以进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主人翁意识。利用支农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意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联动社会活动网络,让学生尽可能走出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这些恰恰是现在单一课堂教育所缺的,尤其是农村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

6.活动中的小蚊子教育随笔 篇六

开学一段时间后发现班级里有几个女孩子在活动中比较胆怯,发言像蚊子声或者就是低头不理睬你,真是心急如焚。

“大方、乐于与同伴交流”是纲要中语言、社会目标其中之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掌握知识的多少,只有通过言语的交流,老师才能得知。针对这一情况,我和搭班老师积极地想对策来改变孩子的这种现象:

1、做孩子的朋友,平时与他们谈心、聊天,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消除他们的胆怯,鼓励孩子大方、大胆的谈话。

2、让孩子意识到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如:你说错了不要紧,老师是不会怪你的,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帮你纠正呀。你不说话,老师怎么知道你心里有什么小秘密呢?

3、让幼儿知道“逃避”不是办法。在活动中,教师主动叫莫不做声的孩子回答。同时以鼓励的语言如:“你来试一试吧,勇敢一些,你行的……”来激发幼儿交流互动的愿望。

4、给予幼儿自信心。如表扬一些课上发言响亮的孩子,以他们为榜样,大胆发言。对稍有进步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

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必须沟通,互相交流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他各方面的发展。在这些对策实施的过程中,个别孩子开始有所改变。梁悦在活动中的发言次数明显地增多了,在与孩子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得知,悦悦回家告诉奶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表扬我了”,因为悦悦回答的声音比以前响亮多了,“老师还夸我的声音很好听呢!”

7.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七

从2006年开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尝试在2006级新生年级组建家长委员会, 旨在更好地开展大学新生始业教育, 丰富学校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 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 家长委员会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说明了其设立的必要性和对新生始业教育所能发挥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家长委员会工作模式正在浙江大学全校范围得到推广和实践。本文, 将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实践为例, 分析大学家委会的应有定位和主要作用, 解析基于此种定位和作用的家委会工作机制建设, 并就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家委会作用提出几点思考。

一、大学家长委员会的定位及作用

大学的家长委员会, 不是人们惯性思维中所认为的那样, 是由于中国学生依赖性太强、独立性不够, 到大学阶段家长还舍不得放手让学生独立成长导致的一种后果。的确, 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准备组建家长委员会的初始阶段, 提出这样疑虑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疑虑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 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有点曲解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主要定位和作用, 没有摆正家长在学生在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 同时很自然地把这种曲解带到了对大学家长委员会的理解中;另一方面, 也是片面理解大学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含义的一种表现, 即认为大学阶段了, 学生学习生活均在大学校园中, 学生的成长都是学校的责任, 家庭可以摆脱责任的束缚了。这种认识束缚了对大学家长委员会应有作用的理解。事实上, 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 并不是光有学校的努力就能够全部解决问题。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中小学阶段, 学校和家长都给了孩子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 比如, 要上什么样的初中、高中, 哪一种类型或者层次的大学是孩子的努力目标, 等等, 十分明确, 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而, 一进入大学, 反而失去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而这个阶段, 恰恰是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自我管理、自主选择的关键阶段, 也是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型过程不是学生自发, 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好、实践好的, 而是需要家庭和学校从各自角度给予孩子以应有的引导、启发和鼓励, “领着他们走上一程”, 是帮助他们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 也是家庭和老师慢慢对孩子放手的一个过程。大学教育的复杂性, 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 使得大学教育更加需要社会、家庭对教育过程的关注、配合和介入, 学校和家庭在不同的角度承担着对大学生培养和成长的责任。

大学阶段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主要定位, 在于沟通、协调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实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和监督, 通过家长的渠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支持大学实现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例如,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规定:外语学院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和管理的参谋、监督作用, 整合社会资源为外语学院学生的教育培养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为家长支持、参与学院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所以, 家长委员会不仅是单纯关心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学习, 同时也是参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

浙大外语学院家长委员会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探索, 逐渐明晰大学家委会主要应该并且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落实大学生涯规划

对这个作用的期待, 也是外语学院成立家长委员会的主要初衷之一。浙江大学近几年十分重视新生始业阶段的教育, 在新生开始大学学习生涯的“四个一”阶段, 即:入学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一年, 整合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全方位、针对性的教育, 成效突出。外语学院在思考“四个一”阶段教育渠道和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 认识到了家长这个角色在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阶段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家委会在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面, 可以从这样几个渠道实现作用的发挥: (1) 通过向广大家长介绍、宣传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 结合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机会帮助学生抓住并应对好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 缩短新生的迷茫无助阶段。 (2) 通过家委会工作, 了解新生的需求, 选择一批有专长的家长为新同学开设讲座, 辅助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和辅导。外语学院家委会已先后为新生做了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的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大学女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3) 从家长角度听取对新一代大学生特点的认识和把握, 对社会人才需求特点的把握, 协助学校针对性提出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培养的方案。

2.协调和发挥家庭力量参与大学人才培养教育过程

家长委员会的设立, 意味着大学教育把家长的力量纳入了大学教育资源的范畴, 也形成了家长参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平台。

传统上, 国内的大学阶段教育基本上忽略了家庭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应有角色和作用发挥。事实上, 这样的思路一方面浪费了家长这一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的利用, 忽略了家庭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有责任的分担;另一方面, 也使得学校的教育过程缺少家长监督的环节, 不利于教育培养质量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实践为例, 家长参与大学生教育培养, 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进行了比较充分地发挥: (1) 加强学院和家庭的沟通, 明确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成长过程中的各自责任, 促进学院、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形成。 (2) 参与学院民主管理, 支持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督促学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 配合学院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4) 保障家长对于学院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 (5) 提供大学生教育培养的辅助教育资源。

3.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大学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 现代大学决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 大学每天都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展社会服务, 更是如今大学的三大主要功能之一。一所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服务办学的大学, 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大学。当然, 这种整合的含义, 决不是让家长掏钱, 或者搞一些分摊来向家长募集资金, 而是要通过家长的渠道和社会资源, 来更好地整合社会的资源、力量服务人才培养。外语学院设立家长委员会之初, 这样的定位就十分明确。事实证明,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有效的。

通过家长来整合社会资源力量支持办学, 需要有清晰坚定的目标和运作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这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好。国外大学的家长委员会功能中, 这个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明确的, 比如, 家长会为学校争取一些非正规教育的培训项目, 帮助学生社团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联系合作, 为学生社团活动募集资金等等。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家长委员会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家委会作用发挥的机制建设

家委会功能的实现、作用的发挥, 必须依赖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机制, 依赖合法规范的运作。这是确保家委会持续、平稳、规范运作的基础。家长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机制基于家委会的功能和主要作用来设计, 以务实、规范、高效为原则。以外语学院为例,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 外语学院家委会主要建立了以下机制, 基本确保了家委会功能的有效发挥。

1.制定家委会章程, 明确家委会机构设置、代表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式

一个合法有效的章程, 是家委会所有工作的基础。章程明确家委会的性质、任务、选举方式、组织方式、职责分工等。所有学生的家长都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 由于运作效率上的限制, 家委会工作一般来说以通过经选举产生的家长代表为主来参与组织。这些代表的选择, 一是考虑家长本人的意愿和参与热情, 以及工作能力情况;二是考虑家长分布的地区代表性和行业、岗位的代表性、可能性;三是要从家长代表所处地区和工作性质方面考虑日常性工作参与的便利性。在可能的条件下, 还应当考虑家委会代表成员中各种性格、能力特征的适当组合, 以便于工作的有效分工和开展, 以便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代表选择的过程必须以规范的方式产生, 以取得家委会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机构组织上, 为便于工作开展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可以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家委会, 以此为基础在整个学院成立总会, 有分有统,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吸纳和整合各方力量的合法运行机制

要通过家长的渠道资源吸纳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的人才培养, 必须通过合法有效的平台运作, 来保障吸纳行为的合法性, 以及吸纳的可持续性。设立合法规范的基金会形式, 比如, 人才培养基金就是这样一种合法有效的平台。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通过家委会的支持, 建立了外语人才培养基金。这个基金由家委会发起, 并成立基金的具体运作机构, 由家长代表担任理事长, 纳入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系统。这样的平台, 既可以吸收社会各界的资金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支持, 也可以接受贫困生帮扶结对, 接受单个项目赞助等等多种方式的灵活资助。以基金等平台作为依托, 拥有社会资源的家长就有了规范合法的方式和途径, 协助学院开展社会资源和力量的募集工作。

3.家长介入学生教育管理监督的工作机制

要保障家长对学生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介入, 也必须通过可行的机制。这个机制的设置思路, 应该围绕教育教学行为筹备、实施、效果评价和反馈的全过程展开。应根据育人的需要和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可能的环节设置家长介入机制, 保障家长对教育教学的知情权、监督权。这种介入机制的设置应根据学校实际而异。在设置时, 应考虑机制的现实可操作性, 设置后对整体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 家长的意见建议以怎样的方式被吸收采纳, 意见建议收集之后的落实监督等。这个介入的过程和环节, 应该循序渐进, 根据家委会工作的发展、家长对学校学院以及大学教育的了解情况逐步设立和推进。家长介入机制不是多多益善, 而是应根据现实需求和学校学院特点, 抓住主要的关键点进行设置。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设置介入机制上, 主要从两个环节进行:第一, 通过家委会定期工作会议平台, 听取学院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介绍, 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样的工作会议, 基本上能保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第二, 通过每学期期末随着学生成绩单一起寄送的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征求表, 收集家长对学院相关的意见建议, 将汇总的意见建议在学院相关工作机制中进行提交、采纳、落实, 并给予家委会和家长反馈。

4.家长了解学校、学生情况的沟通交流机制

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情况, 保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沟通联系, 形成家长主动关心学校学院发展、关心自己孩子在校情况的习惯和热情。这种家—校之间良好互动的氛围营造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良好的信息沟通条件之下, 家—校联系沟通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实现:第一, 通过学校学院的网站, 帮助家长了解学院学校的动态;在这个基础上, 最好形成家委会专用网页, 帮助家长建立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 提供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第二, 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形成相应年级、班级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制。这种沟通实际上针对性很强, 既有助于学校教育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 也有助家长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以针对性进行协助教育管理;第三, 不定期举行家长代表的联络沟通座谈活动, 加强家长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 提供家长之间交流联络的灵活平台。事实证明, 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能极大地提高家委会工作效率, 增进家长参与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热情。如今外语学院很多家长都十分主动热情地投入家委会工作当中, 把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当作自己的职责来做。外语学院家委会会长在一次会上深情地总结:很多家长在支持学院实现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不辞辛劳, 默默地在背后奉献着, 呵护着。他们是外语学院的编外职工, 没有报酬, 不求回报, 除了奉献还是奉献。

外语学院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 除了以上三种渠道之外, 还给家委会委员寄送《浙江大学报》。这种有形的沟通联系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家委会委员的身份意识,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校整体情况, 加深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络。这些沟通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家长在大学教育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思考

家长必定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是教育本身和教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家长参与大学阶段学生成长教育的成效, 为我们发展好大学的家委会等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启发。国内大学教育阶段家长对教育过程的参与, 家委会工作的模式和职能,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很多必要的基础有待人们去建设, 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去完善。从现状来看, 要进一步发挥家长在大学生教育, 尤其是新生始业教育中的作用,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社会对家长参与大学教育的应有认识和支持

这个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介入的热情和责任意识。

2.社会整体全员育人氛围的建设

这是社会对教育支持的重要路径和表现。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教育负有责任, 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家长对大学教育责任意识并付诸实践行动。

3.家长介入大学教育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4.学校对家长介入教育的重视和应有地位的赋予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要有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与家委会工作的对接。不仅如此, 学校还应该有规范的渠道收集和处理家长的意见建议, 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感谢和尊重。只有这样, 才能促使家长更好地加入教育过程, 才能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形成“家长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角色”的共识。

摘要:如何在大学教育阶段进一步实践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通过家长委员会平台整合家庭、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实践为例, 分析大学教育中家委会的定位和作用, 探讨家委会发挥作用的机制建设, 并提出一些思考。本文的实践和思考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8.家长教育随笔感言 篇八

2、管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家家平安,人人开心。

3、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4、不怕千日严,就怕一日宽;不怕万事细,就怕一事粗,不怕开头难,就怕扫尾易;不怕过程紧,就怕环节松。

5、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6、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7、我们还要在班级宣传栏或展览栏上,多贴一些遵守交通、不乱闯红灯等之类的警告语,让同学们更好的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学校了也可以请来__叔叔,给同学门上关于交通的课,使同学们更好的知道交通对人类的帮助……

8、安全生产挂嘴上,不如现场跑几趟。安全生产月几园,违章蛮干缺半边。

9、平安的防范是容易的,可往往有些人使它变困难了。

10、啄木鸟嘴尖能捉松中害虫,安全员敬业能除事故隐患。

11、在我们的周围演绎着一场场血淋淋的教训:车祸、火灾、坠楼等等,一个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悄然殒失了。

12、时间,金钱,一切,没有了安全就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了一切。

13、安全保健康,千斤及不上。安全好,烦恼少,全家幸福乐陶陶。

14、挣金山,挣银山,注意安全是靠山;严是爱,松是害,发生事故坑几代。

15、当我们在安静的教室中听课时,安全的概念或意识在我们的脑海里荡然无存,就体会不到安全的重要性。而每分每秒都有一些人出生或意外死亡,季节可以轮回,而生命的逝去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去无返了。

16、想要自己平安,并不难,只要把安全二字牢记心中。

17、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18、校园是我们与老师的家,安全也要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同学们我们共同携起手,让安全永远在校园内。

19、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要有生命,就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都想着安全,这样才能拥有生命。

9.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九

目光传导询问。教师在讲解示范时诚恳、亲切的目光给予学生传神授意,有助于集中他们的心理指向,使之能细心观察,积极思维,领会技术要领;当教师提出问题需要学生思考作答时,若能用希望、征询、探求、或暗示的眼神扫视全体或注视某一对象,令其感受到信任和期待,学生的中枢神经则异常活跃,心态也会异常轻松、愉悦,从而充满信心地动脑用心,向思维的更深层次开掘,以求得真知,掌握好动作的技术原理。

目光传导制止、批评。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运动场上进行,空间大、活动面广、干扰因素多,有的学生可能因受外界新异环境的刺激而分心;有时教学氛围过于活跃,有可能诱发个别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若能及时用庄重、严肃、沉静的眼色给予暗示,学生就会很快集中思想,自觉改正越轨行为。这种观其行,测其心的抑制性眼神,既不影响课堂正常秩序,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目光传导反馈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目光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当学生流露出迷惑不解的眼神、冷漠无力的目光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变换练习方法,调整课程的密度和运动量,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0.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十

写给家长的信(3)

家长:

你们好!

这封信主要和你们聊聊背诵。

于永正认为:背诵古诗文犹如吮吸母乳长大的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他还强调千万不要错过背诵的黄金期。所谓的背诵黄金期,就是指15岁前的少年儿童。强调背诵重要性的还有很多很多论述。

我们班从一年级起就进行了经典诵读活动。在你们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不仅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而且提高了记忆力,增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一年下来,家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孩子的变化。

二年级开学以来,我们继续行走在经典诵读的大路上。从目前情况看,孩子的背诵情况不太理想,时好时坏。如果以这样的速度下去,我们恐怕难以完成开学初的设想--10周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10周诵读《成语儿歌100首》的目标。

背诵积累需要毅力和坚持。在学校,我会抽时间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加强督促,落实。由于学生在学校一天要上七节课,检查抽背的时间很有限。反过来,学生在家的时间相对富裕,这就需要家长多督促和付出。就拿中秋放假三天来说吧,早读课抽查时,37个孩子都完成了背诵,有24个孩子没有完成背诵任务。这说明什么?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长不督促,不管不问,孩子自然信马由缰,玩得昏天黑地,哪还记得背诵?我不相信会背的37个孩子都是天才,而不会背的都是不行的,这其中的奥妙我们一清二楚。有些孩子可能开始会慢一些,但只要持之以恒,由少到多,“集腋”就能“成裘”,时间久了,背诵就变得轻松。

家长朋友,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光靠哪一方是万万不可的。

11.面对骄纵的家长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十一

早晨刚上班,翰翰的爸妈又在园门口拉着我为孩子说情:“沈老师,我家宝宝不喜欢吃豆腐,以后您别给他吃了。”唉,翰翰肯定又向父母诉苦了。翰翰严重挑食,个子也因此长得很瘦小。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父母每周都会带他外出吃一顿海鲜大餐,尽挑他喜欢的吃。在幼儿园里,让他吃这些东西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为此,翰翰的爸妈也没少找我说情。昨天中午,在我的坚持下,翰翰勉强把豆腐都吃了,但明显是不情愿的。

“沈老师,翰翰不喜欢吃的东西,我们从来都不给他吃。孩子还小,尊重孩子的个性最重要。再说,不吃就不吃呗,我们可以给他吃其他喜欢吃的食物……你何必要坚持让孩子吃下去?!”翰翰爸说着,有些激动,声音大了起来。

“翰翰究竟有哪些东西是不喜欢吃的呢?”我一边微笑着询问,一边请他们走进园门口的家长接待室。

“豆制品,香菇,青菜,芹菜……”翰翰妈一连串说了很多菜的名称,说着,她自己也觉得不太好:“我家翰翰就是这样,不要吃的菜太多了,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海鲜!”

“是呀,翰翰不要吃的.菜太多了,除了海鲜,他有什么喜欢吃的吗?”

翰翰爸有些不好意思了:“我也真想不出什么海鲜之外的东西,是翰翰喜欢吃的。”

翰翰妈说:“这该怪我,我不喜欢吃的东西,翰翰也不喜欢吃。孩子长得瘦小,不喜欢吃的东西又多,性子又倔,我们也只能尽量顺着他。”

我笑了:“你看,翰翰昨天在幼儿园就把从来不吃的豆腐吃完了,你们该表扬他呀!其实,关键还在于我们大人的态度。”

“我们也知道孩子挑食不好,可孩子不肯吃,怎么办呢?你们老师也真不容易,翰翰不肯吃,或许还会影响别的孩子,真是不好意思……”翰翰爸意识到自己有些过火了,主动向我表示歉意。

“不轻易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多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对菜肴的喜欢,正面给孩子教育,多表扬孩子的努力……”我把我们在班级里做的食物推荐等方法告诉他们,更把昨天小朋友对翰翰的表扬告诉他们。

12.教育随笔:注重家长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篇十二

虽然今天大雾缭绕,但是我们班的家长和孩子还是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来参加首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今天的雾很大,户外活动虽不能在操场进行,于是我们选择了底楼的健康角。孩子们有的玩摇马,有的玩跷跷板、很是开心,家长看得也心花怒放,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孩提时代了。早操活动家长看到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兴致勃勃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声舞动着自己的身体,许多家长禁不住笑了出来。

接下来是观摩刘老师执教的早期阅读《抱抱》和我执教的数学活动《狗兄弟的幸福生活》。刘老师生动地讲述着故事,孩子和家长们都深深地沉静在故事中,中间的互动过程中孩子和家长互相抱抱,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与好朋友互相抱抱,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家长们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方面的`方法。我执教的是数学活动《狗兄弟的幸福生活》,我围绕狗宝宝吃晚餐——狗宝宝的美食——狗家三兄弟三个环节展开活动,在开始部分孩子们尽情的述说着、表现着;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也参与进来了,一个个认真地辅导孩子作业,最后一环节手指游戏中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做起了手指游戏,快乐而有意义。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学会了比较大小,能根据狗的形体大小,提供相应的生活用品。而后,家长们看着孩子能自主有序的进行盥洗、喝水,家长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纷纷赞扬到:我们的宝宝确实是长大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 最后我们一个活动是亲子阅读,孩子们依偎在家长身边,家长讲述这故事,从家长们口中讲出的故事是那么动听,那么引人入胜,孩子们陶醉在其中。这样的场景很亲切很美好,真的很令人感动和难忘!

13.幼儿家长教育随笔 篇十三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的希望和寄托。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我的心,涉及全家的幸福。如何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品行兼优的孩子,是我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说实话,女儿还是比较懂事和乖巧,且表达清楚,在家里不管让她做家务还是其它,做的都比较让我满意和感动。虽然在教育孩子时有时也会有挫折,但也有成功和喜悦。我的宗旨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生活中,如果孩子无理取闹,我从不心软改变立场,孩子要东西时,如果又哭又闹,不管东西是不是她想要的,我都不会给她,给她的话是鼓励她,哭闹就会成为她的一种致胜武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放学看到卖零食的摊子,总是站着不肯走,我就坚持不买,把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她只能跟着我走了。到后来,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总是说:“妈妈,我就不买好吃吃。”其实,我心里清楚,孩子是想让我给她买。再到后来,孩子想买东西时,就不这样了,只是会跟我商量:“妈妈,给我买一个xx好不好呀?”,这个时候,买了她会高兴,不买也没关系了。

同时,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些举动,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以前孩子吃饭时爱到沙发上面,我总是反应比较大些,不让她去,结果你越是制止她,她越要这样干,到后来我装作没看 见,她总是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在哪吃饭呢!”,目的是引起我的注意。到后来,随着我的“不理睬”,她也就不到沙发上面吃饭了。孩子想帮我拖地,刚开始我很担心她会磕着碰着,总是去制止她,但效果总是不好,她反而拿着工具在屋子里挥来挥去,后来,她再抄起家伙时,我就会说:宝贝,你真棒啊,能帮妈妈干活了,拖完把拖把放了啊。听了这话,孩子那真是太高兴了,还真象模象样的弄上一圈,然后把拖把再放回原处。

有时候,遇到孩子实在调皮,弄得你火冒三丈,不能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呵斥孩子,破坏了母女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宝宝,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做父母的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

上一篇:班里的新鲜事优秀作文下一篇:国庆爱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