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精选8篇)
1.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2]段红梅.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4]段文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43.[5]唐占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心得[J].大江周刊:论坛,2012(2):155.(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朝阳中学)
2.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二
一、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会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把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列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课前激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 成功的导入语就是良好学习的开端。另外, 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进行有趣的辩论赛等, 也能使学生品尝到阅读的甘甜, 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主动地学习。高明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种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把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富有情趣,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阅读成为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 从而构建起充满情趣的阅读课堂。
二、创设情境, 唤起创新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明朗的, 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因而, 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设一个自由驰骋, 宽松自如的情境, 让学生在此情境中迸发智慧火花, 唤起创新意识。创设情境可以采用插图、录像、录音、多媒体等, 有意识地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教学《孔乙己》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文的标题是主人公的名字吗?为何自认为满腹学问的人竟连个姓名也没有呢?”这样一问, 学生想了解孔乙己身世的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就被激发了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旧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在理解人物的情况下, 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如教学《甜甜的泥土》, 首先可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大家熟悉的歌曲, 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温暖, 有妈妈和没妈妈的不同感受, 进而明白有妈妈的幸福, 再去阅读文章, 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就会积极置身于课文所创设的氛围之中, 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就增强了, 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三、鼓励质疑, 激活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于漪也说:“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积极引导其自行解决问题, 不失为一个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 教师要想让学生思考创新, 必须善于设疑、激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生疑、质疑的条件, 精心设问, 激活创新思维, 启发诱导他们把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由此, 激发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引导、讨论, 获得新的见解。如教学《社戏》一文, 有的学生提出:文章的题目是“社戏”, 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不多, 而多写社戏以外的内容, 建议将题目改为“平桥村的一夜”或“看社戏前后”。学生的这一问题很有价值, 于是我让大家展开讨论, 经过辩论, 学生们自然就理解了作者的用意。设想, 如果教师不是让学生质疑讨论, 而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 学生是不可能理解得这么深刻的。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 让他们各抒己见, 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教给方法, 促进创新
“教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应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快速获取信息等, 以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
同时, 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 自主思考。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讨论会, 讨论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 让学生把在读书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比如, 读《三国演义》, 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 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 于是两派唇枪舌剑, 各不相让。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另外, 还可采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 学生借助阅读载体, 对探究性的对象进行感悟、审美、体验, 从而深刻领会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这种探究性的阅读, 教师更多起着指导作用, 在相互的学习与合作中, 教师应以自己的智能优势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
五、展开联想, 促进创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在阅读教学中, 想象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之一, 想象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学生的阅读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通过作者的语言再创造一个新形象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推进是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 可用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故事情节的续写, 诗歌意境的再现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孔乙己》一文后, 我让学生对课文结尾进行改写。有的学生写孔乙己最后死了, 死时他的手里还拿着酒壶, 歪倒在蒲垫下面;有的写看见孔乙己走路一瘸一拐的, 在店铺帮人家写字;也有的写孔乙己60岁时终于中了秀才。这是多么富于创造力的想象啊!
六、更新观念, 促进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 课堂以教师为主, 教师一人为主宰, 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这样的教学谈何创新呢?因此,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拓宽自己的阅读面, 这样, 在阅读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阅读, 在教学中灵活应变,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总方向。教师的创新意识有多强, 自身素质有多高, 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程度就有多高。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 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变单一课本知识传授为多样化传授, 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注重学生的知识发展过程。做到这些, 关键是要我们教师能够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有敢于进行创新教学实践的决心和毅力,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学改革, 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以取得创新教育的成功。
3.浅谈初中语文创新阅读教学 篇三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面对时代的需要,我们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学习的氛围,如何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认为教师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一、运用质疑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疑”是探求新知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支点。质疑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激励创新。阅读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有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两种方式。教师设疑,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饿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有人说,希腊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普希金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那么,范进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这样的导语,目的明确,调动了学生思维和兴趣。去努力探求范进悲剧的原因。学生质疑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记下疑点,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在人物命运上有什么异同?通过将不同文章加以对比,学生会在对比质疑中认识到封建科举的罪恶。使用“质疑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敢疑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实行问题无错的原则。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来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最后,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的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
在阅读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或文段进行评议、欣赏,甚至怀疑、否定,提出不同见解,都是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更要尊重学生的置疑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着意创新。著名教育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每个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欣赏一首诗便是再造一首诗。”每篇作品都有可欣赏之处,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就能体味出每篇作品的价值所在。这样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长期引导,不断实践,就使学生不仅爱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且善提问题、会提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加速语感能力的形成。要鼓励和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独立意识,敢于反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他们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此时,面对学生“标新立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或随意否定,而应该顺势引导,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对名家作品的挑刺儿,也许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但有的不能不说是文章确实存在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值得大力提倡。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要把各课训练要点具体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总结出规律性认识,让学生用这些认识去指导对陌生内容的阅读实践达到“自我读书”“自我创新”之目的。归结起来,就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掌握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三、让学生体验文本,探求作品的美
语文阅读课上,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字、词、句、段、篇到语法、修辞、写作背景、文学常识,从情节、结构到人物主题给学生进行支离破碎的“生理解剖”。一篇美文,与其由老师剖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更何况,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因人而异,是不能统一的。如果硬要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去品味作品的韵,去领悟作品的神,去探求作品的美。如教学《故乡》一文时,辛亥革命后的江南,帝国主义魔爪从大中城市已经渗透到广大的农村。百业凋敝,农民日益破产,闰土置身其中,也不能免除。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没经历过,缺乏感受,可让学生设身处地让他们变成一个个闰土,去体验闰土的苦与无奈,做一次美好心灵的远游。感受当时身处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农民的境遇,加深对人物及作品的感悟。教师必须善于营造逼真、优美、愉快的有利于体验的氛围,善于进行情感渲染,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神韵,领略作品的美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最终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瑛.试谈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2] 储娟娟.浅析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创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1)
4.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71-01
创新思维能力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思维,因此说思维能力是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与思维紧密相关的。正是因为这样,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们的学习中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是时代赋予老师的重任,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1.以人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观念。明确教师不过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促进者、意见的交换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和存在价值,尊重学生思想和见解,情感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等。创设平等、民主、融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敢于对教师观点质疑。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进而形成探索创新心理愿望和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的性格。
2.改变教学观念,挖掘创新潜能
从教学角度来说,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为目的,指导、设计和评价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2.1调动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十性”,其中,“自主性”和“开放性”可以说是创新思维能力或者创新教学方式的要点。挖掘学生自主思考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2.2优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叶圣陶曾说:“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逐渐不再适应现在的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加重对重点性、层次性、深度性的串讲分析,同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3追求教学创新,鼓励思想个性。近年来,“百家讲坛”造就了易中天、阎崇年、刘心武、纪连海、于丹等一批以教师身份为主的文化明星。这些名家全力追求学术创新,以身示范,鼓励思想个性,学术标新立异,强调雅俗共赏。教师应该改变沉闷、中规中矩的语文教学方式,在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追求常讲常新;在同一个论点上,追求讲出个性,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参与创新的兴趣。
3.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一篇篇纷繁复杂,展现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地主动地学习,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不同于教师和专家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会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联系,而最终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4.鼓励质疑与讨论,培育创新思维萌芽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提问就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就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努力营造师生、生生平等、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而应该允许其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5.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五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指示: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笔者体会到要做到这些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才能点燃课堂教学的亮点。而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交流。
二、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主人感。
三、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课标 创设情境 评价方式 [正文]:
语文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所以针对这些,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联系新课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大家都知道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导地位,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因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能力发展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要做到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交流。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指出: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上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感受到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体验。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学生要体会到园林的美,特别是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苏州园林也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发动学生到网上、课外书上,或者自己的摄影中找到一些漂亮的园林图片。一时间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致很高,上课时 整个教室成了风景名胜的海洋,从中选了一些精彩的图片,让同学们比较这些图片的精彩之处,并适当地加以解说。可以说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景物美、园林美。然后再与课文比较,与苏州园林图片进行比较,苏州园林的美“务必使浏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自然让学生心悦诚服了。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 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改变评价方式,激发情感,让学生有主人感。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过于讲究学生对既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长期以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怨天尤人“付出得不到回报”,学生叫苦连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点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学的难点,要有具体的措施。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教师不应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 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见解,敢于质问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问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学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问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邹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的评价,学生还会畏惧教师,害怕上课吗?
此外,教师还应放开胆子,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上来下工夫,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式的去记忆教师讲授书本知识,而要去自己探究、讨论和发现新知识,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和创新的乐趣。教育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自己选择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从这种课堂,这种新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无趣的了,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语文了,语文老师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三、教之动情,以情感动学生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机制,要让学生晓之以“理”,必然要用“情”来帮助教学,内化教学过程。也即要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么做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投入热情、激情才能有所获。为什么呢?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承文明以外,归根结蒂是为了培养人,具体说来就是培养知识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的作用仅占20%,而80%则是感情。可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教育,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显得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得做个有“情”人,在教学中要充满激情。激情是教师手中的潘多拉盒,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一个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活跃充实,别开生面,因为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师生情感交流和谐默契,心灵撞击产生共鸣,又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播下创新的火种。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交流一定是多维的,立体的,真正做到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此时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质的飞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不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涵养情感,确保上课时充满激情,以求顺
用心
爱心
专心
利完成教学计划。“因为教师一个基本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而且全班的班风是由教师的行为来决定的。”(摘自《非常教师》)师生交流中要有真情。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外,还有课外的思想知识,情感的交流,无论哪一种方式的交流,老师要想赢得学生人信任,交流时的“情”一定要真。“情”真才感人,情真才能打动人,任何形式的虚情假意都是廉价的。不仅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都是老师表达真情的方式。其关心要由内而外,不能仅仅停留在嘘寒问暧方面,我们要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抑或生活中遇到的解不了的难题,这些交流才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心是诚的,情是真的,交流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用心
爱心
6.创新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初中生不喜欢语文学习,部分原因是老师上课毫无新意,都是一方讲台,一本教材,然后就是带领大家读课文,学了这么多年,对这样的课堂早已是耳熟能详,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学习欲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科技产品也层出不穷,多媒体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将它科学地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服务。初中生处在一个特别的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如果在上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幻灯片,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都可以运用在课堂上,图文并茂,融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教学,能够让初中生喜爱语文课,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悬念,让学生心系于课堂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都是先直接进教室,打开书,直奔主题:“同学们,让我们翻开××页,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的课堂,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对其也就没有什么欲望。创新教学,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巧设悬念,比如用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目光,却不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在听课过程中自己去找,由此揭开疑惑。
初中语文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好的科目,而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让他们喜爱语文,学会学习。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就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改变课堂状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枯燥无味。如此,相信初中生就会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7.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七
一、训练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训练一般包括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聚合性思维训练和逆向思维训练。如口语交际训练:“话说‘圆’”。教师导语:你对于“圆”不会陌生吧?在教学课本上, 在日常生活中, “圆”无处不在伴着你, 它真可以说是你的老朋友了。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 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 还是像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 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结束的句号, 还是表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圆作为某种象征, 说一段话。这是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 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训练,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学习散曲《朝天子·咏喇叭》, 这首散曲讽刺了宦官仗势欺人、为虎作伥, 作者从官、军、民、家、水、鹅等方面展开多维思路, 用巧妙贴切的隐喻, 反映了百姓的疾苦, 揭露了贪官的残暴。这正是发散思维的典范, 可作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材料。
二、创新个性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青少年学生创造性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 而且和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独立、勇敢、勤奋、有恒、谦虚、细致等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值得我们去培养。而怠惰、怯懦、自卑、骄傲、粗心等不良性格则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要注意及时消除和矫正。
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的入口处, 正像在地狱入口处一样, 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由此看来, 勇敢是人们创新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所以, 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这一重要的个性特征。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内心的话。
有恒, 这种个性使人能够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上, 这是任何创造性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一点上, 魏书生老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 防止一曝十寒。比如班级规定, 每天早晨锻炼之后, 用三十分钟做记忆体操, 晚放学前三十分钟写日记, 回家后三十分钟做语文练习。天天坚持执行这一时间表, 每段时间内规定出必须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 使学生体内的生物钟产生了适应性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意志的磨炼。
三、鼓励质疑, 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 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 多质疑, 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 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 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 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 有创新价值的, 哪怕只是一点儿创新的火花, 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 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孔乙己》的主题, 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 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 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 其实鲁迅自己只说, 《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定尊于一说, 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 亿万的学生这样学, 再也没有什么创新见解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 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 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 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应获得的启示。
四、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开展实践活动无疑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蒲松龄的《山市》, 对于“海市蜃楼”、“山市蜃景”的原理, 仅凭文字讲解, 学生一知半解, 将信将疑。为此, 做实验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用一个小铁架架好一个小纸筒 (目的是固定一个视角) , 然后在小纸筒前面放一个碗, 碗里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从纸筒中看不到碗底硬币的位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确认看不到碗中有任何东西。然后往碗中注满水, 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回清清楚楚地看到碗底有一枚硬币, 接着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个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终于信服了, 理解了光折射的原理, 从而悟出海市蜃楼的原理。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思考, 动眼观察, 极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教师的不断创新, 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学生思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 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己》一文时, 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 通过表演, 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有时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 去掉结尾, 让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猜测、续写, 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
总之, 创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 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接班人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摘要: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8.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11
语文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在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古文阅读能力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学好语文承上启下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发挥老师作为一个引领者的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让学生被语文吸引,使语文课堂更加輕松,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一、走出课本,引经据典,开阔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把课本作为主要根据地,老师所讲的基本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所掌握的也都是教学大纲上的教学要求和内容。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多以文字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如果语文课堂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长久下去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因此,老师在上课时,要以课本知识为据点,并以此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在讲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朱自清的生平经历,讲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春》的写作风格比较清新脱俗,而学生学的他的另一部作品《背影》则比较深沉感人,是什么导致了作者写作风格的变化,作者在这期间都经历过什么事情,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进而读懂他的作品。《春》这一课的语言比较轻松优美,能让读者深入其境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老师可以以此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去搜集更多的关于春天的文学作品,并发现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春的体会,使学生更加热爱春天,热爱自然。
走出课本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言文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果老师不能在讲解的时候进行有趣的拓展,学生就会对枯燥的文言文产生抵触,因此在古文学习中老师要多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一些历史类的文言文时,老师可以引经据典给学生讲一些当时历史上的奇闻异事来吸引学生兴趣,也可以讲一些人物的性格,事迹等。课本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课本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天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能被课本禁锢,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二、以身作则,散发教师魅力
在学生受学校教育阶段,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老师的言谈举止也会影响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白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并能够做到慎言慎行,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亲和力,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温和的与他们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学生谈心聊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开拓者,生活上的引路者。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开始发现并重视自身的价值,不在对父母有那么多崇拜,也不愿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而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情况的揣摩,可以更加容易的与学生沟通,倾听一些他们不愿和父母交谈的事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避免他们在这个年纪走弯路。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老师要保证投入真实的情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家人,多给学生意见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一味的告诉学生这样做不对,应该怎样做,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基本判断能力,他们不想再受家长束缚,所以老师要尽量避免这一点,给学生留足空间。
其次,老师要以身作则,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在平日里与学生交谈中,避免说一些消极的言论,学生所经历的事情没有大人多,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和我们不一样,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微笑,充满亲和力,不要动辄进行激烈的言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在学生的心中对老师有一种崇拜感,他们会受老师的影响并且模仿老师的行为,所以,为人师表的我们必须要谨言慎行,为学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示范。
三、创新课堂,活跃自主,知识学以致用
传统的语文学习是彻彻底底的应试教育,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模式都大抵相同,现代文了解中心思想、写作背景、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文言文了解作者,能够直译每一句文言文,会读,读懂,会背,这就是学生的语文课堂。要想创新课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就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动权,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无论是现代文学习还是文言文学习,老师都应给学生更多发挥自我的空间,比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时,学生们都会对这个故事比较动容,为了让学生对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可以创建一个分享故事的课堂,让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的让自己感动或者后悔的事情,以及通过这件事情自己所明白的道理。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可以更加明白友情的重要,在分享故事时的心得和感受这些是从课本上获得不了的。创新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挥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够在心智上得到成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心灵和头脑。
【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分层教学09-0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06-21
创新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26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10-22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09-09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0-09
浅谈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6-28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