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改善及提升

2024-10-14

执行力改善及提升(精选10篇)

1.执行力改善及提升 篇一

《如何提升个人执行力》读后感及年度总结

蔡雅楠

拿到《如何提升个人执行力》这本书,封面上一句话深深吸引了我: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每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完成工作的基础,而态度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一、对待工作,要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局是一个集体,而领导是这个集体的领头者,正确的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才能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提高执行力,才能将大家的干劲拧成一股力量,整个集体才有战斗力。虽然管理员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化繁为整,分类分项,尽力保证工作不出纰漏,按时保质保量的完 成每一项总局和市局布置的工作。

二、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下半年我们组织学习了毛丰美的实干精神,通过那次学习我们更能深刻体会了,只领会领导意图,思想提高了是不够的,还要将想法变成行动,并且要扎扎实实的执行,要脚踏实地的做起来,不推诿扯皮,不拖拉等待,要说干就干,更要有始有终。要主动积极的去做事情,不要等到领导把事情安排给你做你才做,始终保持一颗积极主动的心态来面对工作的挑战。

三、工作要迅速、高效、努力、勤奋的去完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逸使人堕落,无聊令人退化。在工作时,要时刻提醒自己积累经验,培养才能,这些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要养成高效、勤奋工作的好习惯,并且还要以快乐的心情去工作,怀着热情去工作。

四、工作中应该勇于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创新,才有发展。今年我局实行了按行业管理企业的方法,对专管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负责软件行业的管理,面对行业的特点,改进工作方法,仔细研究软件企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软件退税和零税率企业的相关业务做到心中有数。虽然有时候承接的工作任务密集,但是能看到按行业管理积极的一面,就是对整个行业特点和共性的把握,能让我们的眼界上一个台阶,从以前单纯围绕点来工作,上升到可以看到行业这个面,长远来看对工作是有益处的。

2016年度是忙碌的一年,年初我们根据税收工作会议,将一年的工作进行大体规划,第一季度工作重点是组织收入和纳税评估工作。我们深入企业了解水源大户的收入计划情况,为年初计划的制定打下基础,并结合日常征管发现的问题对相应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把必须的工作做在前面。第二季度主要工作是营改增落户。在科长的带领下,我们克服困难,全科同志一条心,打印整理资料,通知每一户营改增企业到局里落户,更改系统,收集资料到每天的总结,我一直参与整个流程,尤其是每天下午三点半开始制作台账,整理资料,统计并上报全天的工作量,我认真对待,无一纰漏。第三季度重要工作是金三上线,对于前期的测试工作,我们认真对待,加班加点,将每次测试的体会与反馈及时反映给科长,反映到局里的微信群。通过测试期间对金三系统的熟悉,也为正式上线顺利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今年我还兼任了科室内勤工作,对于承接的每个职能科室布置的工作,我都提醒大家最后完成的期限,并汇总每个同志的工作结果,检查之后统一上报给职能科室。营改增落户后的几个月产生了较多的非正常企业,对于每个月未申报、未缴税企业及非正常企业的认定,我总结了金三操作的流程,并提醒大家按时完成,汇总统计全科工作明细上报。营改增之后管户按行业分别管理,我对自己的管户尤其是大户进行了摸底了解,我发现大户基本都是提供服务外包的业务。由于今年零税率新政策的实行,结合三科年终给我们的零税率销售额统计表,我逐户将大企业走访一遍,看其享受新政策的意愿,类似简柏特,思科,亚美亚等较大离岸服务外包销售额又不愿意享受零税率的企业进行重点反复动员,为区局组织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身处这个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是密不可分的。而执行力就是这个集体是否能够蓬勃向上的保证。提高执行力首先是必须执行,其次是要执行好。只有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的四字要求,执行力才能得到放大,无论是个人甚至集体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才能得到进步。

2.执行力改善及提升 篇二

(2) 财产保管部门:设置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登记簿, 应保证同财会部门入账口径一致。固定资产卡片是进行固定资产明细分类核算的账簿, 要求以每一独立的固定资产项目为对象分别设置, 每一对象为一张, 并在卡上填写添置日期、类别、物名、数量、单价值、入账日期、来源、保管人姓名, 同时按固定资产登记簿, 并按固定资产的分类开设账页, 账内按保管使用单位设置专栏, 每月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增减日期序时登记, 只记余额, 不记数量, 并按月结出余额。及时反映领用人、财产存放地点和财产保管人等情况。

(3) 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领用发出登记表。各部门同时行动, 留存一份定期将“固定资产登记簿, 固定资产卡片”与“固定资产”总分类账, 明细账的记录 (每学期末或每年末) , 进行核对, 定期清查、盘点, 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管

第一, 学校应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 具体工作由财会室组织实施。学校财产管理部门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归口部门, 一是总务处:统管房屋及构筑物和一般后勤设备、家具、被服装具等。二是教务处:统管专业设备包括教学、卫生医疗、实验室、体育设备等。三是图书馆:统管图书及非印刷品资料。学校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的清理清查工作, 摸清家底, 使账账、账证、账实相符。校财务室平时要对三个归口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固定资产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财产管理部门应随时了解资产的运行状态, 以便及时核对, 保证所管资产安全完整。

第二, 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监管, 每年暑假安排一定的力量, 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重点抽查, 重点检查固定资产的记载情况, 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是否能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检查结果与校长考核挂钩, 并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奖罚, 保证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 并且做到合理有效使用, 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避免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

总之,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转变观念, 建章立制, 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核算, 通过上级教育部门、学校自身双方的努力, 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做到实时、多维的监管, 才能真正管好用好学校固定资产, 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

高职院校是典型的科层制组织结构, 中层管理者处于整个组织结构的枢纽位置, 他们既是学院发展战略的执行者, 又是一线职工的领导者, 可谓一身兼两任。角色的复杂性和位置的重要性决定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整个学院执行力建设的主要环节。

一、执行力的含义

执行力实际上是个外来词, 通俗地说, 就是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一书中对执行力的定义: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 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更是一门学问, 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组织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文化等各个方面。

执行力对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而言, 就是带领一线教职员工不折不扣的把院领导制定的发展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事项中, 即正确地做事。

二、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重要作用

43中层管理者执行正常执行的重要基础, 是学校按照预定目标健力是学校战略决策得以

02

) 1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势下康发展和不断成长的基本保, 证占据, 有利竞争地位是学校在高等

的战略保障。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建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问题, 目标、组织、流程、资源整合、考核测评、校园文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执行力的实现。

“没有执行力, 就必然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是把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转化成为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果的关键。中层管理者既是学校发展建设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直接执行者, 也是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的直接领导者。中层管理者能否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学校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 将直接决定学校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之后, 中层管理者对其理解透彻、执行正确、措施得力, 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 只有好的规划还不行, 必须将规划坚决地、科学地付诸实践, 即提高执行力。中层管理者是决策层与操作层的一座桥梁。中层管理者直接担负着决策的预测、计划、实施、监控与评估职责, 是整体执行力的来源。

三、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主要问题

1、尺度把握不准, 缺乏规范性。

学校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 标准不断降低, 甚至走样, 有些政策则在执行中不断延误, 力度越来越小, 虎头蛇尾,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更有甚者, 最终不了了之。随着科层结构不断的横向扩展和官僚主义的抬头, 逐渐形成了不重结果只重过程和形式, 不愿主动承担责任, 相互推诿的不良风气, 割裂了部门之间的配合, 阻碍了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的沟通,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 学校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以至当政策的执行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 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补救和再决策。

在有些学校, 中层管理者也会进入一些误区, 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部门利益看问题, 认为上面的决策是不切合实际的, 在执行过程中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去改动, 结果一级一级的改动, 最后导致执行的完全失真, 有些中层管理者不接受新思想新理念, 安于现状, 反对变革, 有的把“团队精神”和“团伙精神”混淆起来, 形成了内部的对立;有的则是不想得罪人, 当老好人。如此一来, 执行力无疑就大打折扣了。

2、灵活性不够, 执行手段单一。

一些中层领导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问题, 似乎一切问题的解决, 都可以用“快刀”, 而不重视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影响执行的有效度。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 不做任何的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 加剧了矛盾与冲突, 大大降低了执行效力。还有一些中层领导的执行方式、行政手段不足, 习惯于老方式、老方法想问题, 执行时往往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节奏不快、效率不高, 使得政策在时间上的执行效率低下。对有关任务的执行方法简单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习惯于用开会议、发文件, 或者一般号召的简单方法执行政策, 布置多、落实少, 而从不去抓贯彻、抓落实, 也不去抓检查、抓监督, 一方面是使得上级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又造成文山会海现象的出现,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降低了执行效率。有些则没有考虑到执行任务的紧迫性, 不能灵活运用自由裁量权, 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开展执行活动。

3、责任感不强, 时间观念淡漠。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延误, 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 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对一个中层管理者而言, 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的素质的体现, 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 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 一种择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 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 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如果能体现出这些素质, 就是一个高素质的管理者。

执行力首推速度。因为速度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管理者的快速执行首先要建立在强大的思维能力基础之上。杰出的管理者能够不断探寻工作模式和事物的因果关系, 能够尝试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四、改善中层执行力的策略和途径

要提高学校的执行力, 关键是提高中层干部个人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体现在个性化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如何形成良好的习惯, 管好自己、管好下属、管好事情, 这是执行力的关键。

1、做好时间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围绕主要工作, 编制好自己的月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日工作计划, 很好地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工作任务, 突出工作重点。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 而是更有效地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 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 而是降低变动性。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 作为一种提醒与指引。

根据帕累托原则引申出的“二八定律”, 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比如, 20%的客户给你带来了80%的业绩, 可能创造了80%的利润, 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 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20%的财富。因此, 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

根据这一原则, 我们应当对要做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 进行如下的排序:

(1) 重要且紧急 (比如救火、抢险等) ———必须立刻做。

(2) 紧急但不重要 (比如有人突然打电话请你吃饭等) ———只有在优先考虑了重要的事情后, 再来考虑这类事。人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 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 拖一拖, 甚至不办, 也无关大局。

(3) 重要但不紧急 (比如学习、做计划、与人谈心、体检等) ———只要是没有前一类事的压力, 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 而不是拖延。

(4)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 ———有闲工夫再说。

2、做好授权。

有效的管理者很明白什么事情要由自己做, 哪些事情应该交给下属做, 而自己只负责跟踪监督;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轻易帮下属做事, 而应该由下属自己完成, 要会分解任务, 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想大事抓要事, 不会因自己工作的延误而耽误部门工作,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不一定是“大事”才叫授权。授权可以是很小的事, 这样既能使管理者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也能逐步训练下属, 培养真正能为自己分忧解难的人。授权的关键在于让下属明白自己要做的事, 同时也要适时地过问, 给予必要的指导, 及时作出调整。

3、建立完善的会议和报告制度。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会议和报告来了解情况、布置工作, 并且从来不开无效的会议, 不看无效的报告。有效的管理者开会前会做好会前的准备, 开会时能得到应有的提升, 开会后能很好理解工作任务, 一目了然, 清清楚楚。有效的管理者要求所有的报告、文件、表格清晰整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

五、结束语

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高职学校关注的重要课题。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水平, 是摆在高校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学校的既定目标、既定任务, 就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的执行力, 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由此来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摘要: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整个学院执行力建设的主要环节。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学院战略决策得以正常执行的重要基础。一些中层管理者存在着尺度把握不准、灵活性不够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应从加强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有效授权、建立完善的会议和报告制度等方面入手, 改善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衡、吴移谋:论高校执行力的提升[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

[2]潘瑾:乡镇政府存在的执行力问题[J].知识经济, 2007 (9) .

3.学校中层执行力提升的策略及途径 篇三

作为一名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倍感学校在不断前行的路上亟需构建卓越的执行力。学校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学校是快速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所以构建卓越学校执行力关键在于提升学校中层的执行力。建立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团队

1、精选中层管理者。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否贯彻到位,关键是靠执行力强的中层管理团队。校长要着力整合好三个核心流程,其优先顺序是人员、战略、运营,亦即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将事做正确。校长要率领他的团队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然后参考战略与蓝图选拔具有执行力的人才,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生命潜能。人员流程是格外重要环节,因为人用对才可能将事做正确。校长应为教师和干部积极搭建发展的舞台,不断拓展他们成长的空间,保证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有领导魄力的教师和中层管理者脱颖而出。对那些无所作为、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不能放在管理的职位上。

2、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指导。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详细介绍决策形成的过程及执行决策所应达到的要求,提高其执行决策的自觉性;二是要向中层管理者说明实施决策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明确奖罚措施;三是要深入基层,帮助中层管理者,特别是工作能力相对较弱的,拟定执行决策的具体方案;四是要帮助中层管理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但是,校长必须明确,加强工作指导,决不是包揽中层管理者的具体工作,而只限对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工作的主导意见应该由中层管理者提出,只要合理、可行,校长应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其实施。

3、提升中层管理者的理解力。校长所想和中层管理者所想,有时也并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这时,校长应对中层管理者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拨,把道理说明白,期待以此作为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一次契机。校长应当承认,不是每位中层管理者都能很好地理解校长的意图,而理解上的偏差,可能会使校长的宏伟构想变成一场空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指导中层管理者,帮助他们尽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如何纠偏,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

4、强化对中层管理者的协调。“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据此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学校中层管理者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因此,在学校中层管理者的任用上,一定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采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把够长度的“板材”吸纳到“木桶队伍”中来。

在学校中层管理者队伍团队中,必须时刻强调协作和团结,如果没有良好的相互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有时甚至出现“内耗”,即便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木桶的最终储水量决不会高。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只完整的木桶、一个团队。

5、校长明确中层管理者的责、权、利,敢于授权。责、权、利不清会使中层管理者出现大量的越位或不到位行为,因此在学校的管理架构中一定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决策层——强调谋划、决策、创新功能;执行层——强调执行、协调、规制功能;操作层——强调操作、实施、反馈功能。学校中层机构众多,必须合理划分各部门、各人员职责。在学校内部的权利运行机制上,应明确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合理分配利润,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实施责任追究制可以减少职责不清导致的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倾向,有利于日常事务的归口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有利于师生对中层管理者不作为的监督。

校长还必须依据中层管理者的职权范围和德才状况予以充分授权。凡属中层管理者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校长必须敢于和善于授权于中层管理者,促使中层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增强执行力。

6、中层管理者实行流动轮岗制。中层管理者长期处于一个消极性远大于积极性的位置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执行力,并且中层管理者长期基于本部门的视角工作,有可能发展成本位主义思想,不利于开展整体工作。学校建立良好的流动轮岗制度,有利于扩大中层管理者的视野和提高工作能力,降低部门本位主义,同时多部门的历练有利于培养校级后备干部。

强化执行角色意识

1、要明确中层的被管理者角色。在学校工作中,校长和中层管理者同处于一个集体中,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彼此人格是独立的、平等的,同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但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又必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领导和管理学校,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与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必须是指挥与服从、知识与智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决策领导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最优化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所以,必须强化组织观念,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必须严格执行校长的正确指示和规定,拒绝借口,完美执行。

2、要明确中层的领导角色。中层管理者担负着多种管理职能,对学校各项具体工作具有领导作用。学校领导工作是一项多系列、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当今时代,单靠校长个人的职能是远远不够用的。就个人而言,校长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各类具体工作。每一位中层管理者,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帮助校长全面掌握学校情况和信息。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多方获取、集中、加工和处理信息。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馈,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正确的意见,以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当好校长的参谋,尽可能减少失误。另外,对校长做出的计划、方案要严格执行,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当好执行官。在班子集体中做到团结互助,职能互补,杜绝内讧,将工作做到极致,取得最佳效益。

3、要明确中层的教育者角色。中层管理者在师生的心目中,是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理想形象,这就决定了中层管理者既处于领导地位,又处于教育者地位,扮演着领导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中层管理者只有被教师敬佩,才能在各项工作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在其人格、言传、身教方面发挥其表率作用,推动学校工作向前发展。所以,中层管理者尤其要注意个人的修养,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业务技能和言行举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4、要明确中层的服务者角色。管理工作最大的忌讳就是单纯性发号施令,中层管理者在履行领导职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管,另一方面又绝不能以领导人自居而凌驾于教师之上。这样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全力避免,代

之而行的是从学校教育大局出发,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在政策、法规及原则允许的范围内,为师生排忧解难,消除不良干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完善学校执行机制

1、要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要有制度保障。学校制度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是学校管理保持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学校必须有一套高效的制度作为抓手,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是学校实施和谐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的前提,也是学校管理者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为此,在制定制度时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实际;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要考虑教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要深入到教师之中,集思广益,以人为本。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利于强化制度本身的激励和约束功能,执行起来也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管理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中层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按程序、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执行原则办事。要建立问责制度,明确每一项制度执行的责任人,对于因为执行者主观不努力而造成的执行不力要追究其责任。

2、要建立系统的督查机制。对目标的追踪跟进管理,是学校执行能力的核心所在。所以在对待学校具体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制定一份清晰的跟进督导计划。同时,要分阶段督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找出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并迫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整个学校的工作进展。

3、要建立严密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明确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告诉被评估者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和权重的分配;不断进行相互沟通,发现提高绩效的关键要素;将评估结果与奖罚制度挂钩。建立评估体系的目的在于树立“责任原则”,杜绝或避免“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无人负责”的现象。

设计合理的执行流程,注重细节管理

合理的执行流程是学校有序运行的保障,要使中层管理者明确常规工作及重大事宜的执行流程。强调管理的规范化,在执行每一个流程中,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执行链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细节决定成败。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做出了多么大的建树,而是他身体力行的一些管理细节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所以中层管理者在完成目标任务时,应从细节抓起,注重细节管理,完善细节,追求完美。

打造学校执行力文化

学校在前进中如何使每位教师不同的力最终成为一股“共线同向”的合力,只有依靠学校文化,需要学校有强烈的“执行力文化”。这种文化使得每位教师均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并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学校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执行力文化。

培育执行力文化要注重以下两点:1、要使每位教师都心系学校,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位教师与学校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坚信名校打造名师,名师支撑名校的理念,不断地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2、要制定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要恰切地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处理好努力与成绩、成绩与奖励、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系。要奖罚分明,要把薪酬设计与业绩联系起来,对那些有卓越执行力的中层管理者给予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

提升中层执行力必须澄清的问题

1、“想”和“干”哪个更重要?现实中有人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干了再说,不对再改”,也有人主张“三思而后行”,因为“方向往往大于努力”。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想”与“干”这两者本身就是一对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要想成就事业,既要确定正确的方向,制定尽可能详尽的行动方案,也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是若要在这两者间分出优先次序,从概率的角度着眼,“想好”比“干好”更重要。

当遇到执行不力的问题时,首先应该分析的是决策的有效性以及待执行方案是否科学周密。

2、“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哪个更重要?依照权变领导理论的观点,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某种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教师素质较高,自主性强,可以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而如果教师素质不够整齐,自律意识较弱,则应该以过程管理为主、以目标管理为辅。然而近年来,上级考核学校,学校考核中层,中层考核教师,以目标管理以及结果导向的理念和做法流行于世。这种过于极端的管理,不但导致执行问题得不到领导者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以过程管理为支撑的结果考核,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良好的成绩有可能是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出于被考核者的自身努力。更有甚者会驱动被考核者编造或虚报信息,更何况目前绩效考核体系自身都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被考核者的思想和行为。笔者认为:应纠正学校管理中过于流行的这种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转为实行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兼顾的方式。换言之,既要问取得了什么成果,同时也要问成果是如何取得的,这样才能使执行者既关注最终目标,也关注执行的具体过程。

4.两大方法改善团队执行技能 篇四

总有许多管理者在抱怨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样不会做,那样做不好。固然这其间有岗位胜任错位,招聘失察等方面原因,但只会抱怨的管理者一定是平庸而充满问题的。因为管理者们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把价值观、责任心、技能等各不相同的下属们揉合好、带好、用好,以及提升他们。

发挥特长

谁是啥都能干,干什么水平都很好的全能选手和万金油呢?你是管理者,可你是这样的人吗?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充满了瑕疵的职业人。但是,作为管理者就要倡导瑕不掩瑜――去了解和善用下属们的优点与特长。

一、了解下属的特长。工作是最好的检验下属们特长与缺点的练兵场。要了解下属们的特长,就需要跟踪下属们的工作过程与结果。当然,仅仅是了解下属们的特长是并不够的,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用好他们的特长。在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立起下属们的特长资料库,不时回过头扫描下,看看特长库里面的成员及其特长,是否能够对应自己主要工作事务所要求的能力;看看哪些特长是重叠和富余的,哪些特长在自己的团队里还存在结构性欠缺需要补足,以及明确我们是否需要重点引进具备这些特长的成员;看看哪些特长组合在一起,能够发生破坏力或创造性。这显然和分工协作有关系,这也正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第二个方面。

二、用其特长。组织一次招商会,显然既需要组织能力强的,又需要善于造势和营造招商氛围的,还需要谈判技巧高超的,显然,即便是一项看起来似乎单列的活动或事项,也存在需要多兵种作战的现实需求。

分工、协作――将某项事物安排给最适合他做的人,或者是根据该项事物所要求的能力组合,将具有互补性特长的下属们组团作战,或对主事的人安排合适的协作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我们即将开展某项计划时,难免因为发现适合做这事的人已经出差了,或在其他事上忙得不可开交――如果,在这方面会经常出现能力要求趋同的大类问题,我们需要添补在这方面具有特长的更多人手了。即便暂时没有办法添补人手到位,擅长该项事物的团队成员也可安排居侧协助。

三、建立帮助团队成员愿意发挥特长的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身边同样难免蛰伏着一些能干的“隐士”――他们或因为为人处世低调,不争不抢;或因为主动性不够,不屑于、不不愿去表现自己;再或者是觉得“展现得越多,做的事就可能越多”等等原因,隐藏起了自己身上的“利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团队中激励大伙发挥特长及潜质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其中的重点是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激发竞争心――“佛争一口香,人争一口气”,让大家因为荣誉、成绩等相互竞争;二是利用逐利心――对那些有本事有能力有潜质的下属们,吝啬表扬和晋升、物质及金钱的激励,就是在把他们携带的金子埋进沙里。

四、别让团队成员的特长能力成为他们的负累。许多的管理者总爱将“能者多劳”挂在嘴边,但是,当他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听者却在等着领导们的下文“多劳多得”,遗憾的是总不可得,

如果能干竟然成为了自己的负累,久而久之,下属们金子般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

弥补短板

短板是无处不在的――对那些只会抱怨问题的管理者而言,什么都可能拿来作为卸责的借口和短板;对那些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管理者而言,是不时的思考着如何弥补短板,让自己的团队能围合组成盛水量更大的木桶阵。

为技能短板分类

很少有只讲究单一技能的职位,那些只讲究单一技能的团队就更为缺乏。以销售部门为例,既可能有做传统分销和经销商打交道的,又可能有和大卖场打交道的,还可能有和星罗密布的土杂店、售货亭打交道的;既可能有负责招商的,又可能有负责帮助经销商拿订单的,还可能有协助经销商管理与运作市场的。总之,任何一个团队,都难免牵涉到对多种能力的要求。

我们既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样需要弥补短板。但在弥补自身的短板之前,却需要首先找出自己的短板,并清晰的勾勒出:哪些是可改进的,哪些是不可至少是现在所无法补长的;哪些是自己具备的,哪些是自己不具备需要弥补的。

弥补短板的措施

“扬长胜过补短”在许多情况下都通用,但对我们的团队来讲,却不得不思考与解决如何补短的问题。这往往需要如下措施:

1.站在团队整体事务及职能的重点上思考补短的方向。如对营销部门来讲,市场及销售中各个业务或事务单元所要求的核心能力,自己长短如何,哪些需要补短,哪些需要优先补短,方向一定要清楚。

2.引进具备相应能力及长项的新成员、培训、一对一帮扶指导、带练,其中的大多数措施并不是三两天就能见成效的,需要我们做持续的努力和跟进。

3.人员分工上,把相应的事安排给更擅长的成员手上。即便就如前述一样捉襟见肘,我们仍然需要把工作安排给相对擅长的成员。

4.合作互补,团队协同“打群架”。许多企业都和咨询顾问公司有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合作,不说后面的合作好坏,当初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就是用“打群架”打赢你的――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为你的营销或管理问题群策群力贡献自己的经验与见解。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群架”。

但其中的问题是,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意识其必要性和适时的调配资源;即便不是什么重大的计划或事项,当它“砸在”了某个并不太擅长的同事的手上的时候,我们与其“空”担心,不如考虑安排一个能手、老手为其提供职业指导,乃至一些协助。

5.建设与推行标准化体系弥补不足。重运营管理轻内部治理,重流程管理标准化轻执行技能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两个典型现状。实际上,执行技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行,对改善执行技能提升执行力是大有裨益的。

许多人都在讨论类似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成熟跨国企业当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你接触的工作面或许非常有限,综合能力的修炼也可能不足,却可以学习和体悟到与行为、技能标准化有关的规范治理。这实际上是这些公司驰骋世界及中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们执着过程行为的管理,比如在销售方面,讲究分销网点达标、生动化陈列,甚至对一个销售人员拜访一个网点用多长时间、路上又耽搁多少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些标准化的措施,就是在弥补、固化、维护营销团队的执行技能及其成效,即使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存在若干的不足,但只要按照标准动作做了有了好的过程,自然就有了好的结果。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审视自己的团队,看哪些执行行为及其技能是需要和可以做到标准化的。

中插:重运营管理轻内部治理,重流程管理标准化轻执行技能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两个典型现状。实际上,执行技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行,对改善执行技能提升执行力是大有裨益的。

5.执行力改善及提升 篇五

对改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思考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了使这一政策更好的惠及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广大贫困大学生,需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推行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强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等措施来改善这项政策的执行.

作 者:曾益武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520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西部欠发达地区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6.执行力提升工程 篇六

“执行力提升工程”五看中查找出的

问题及整改措施

根据(即国土字[2011]9号)《即墨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有关工作部署,我所积极组织开展“五看”活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认真学习研究郑明辉同志的讲话及上级规定的各类文件精神,尤其是重点工作(项目)完成进度情况进行自查,并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及自查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深入剖析,研究和制定整改措施,现将自查情况和落实整改措施分析总结如下:

一、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

2月11日,为提升工作人员执行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及局党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迅速有效落实到位,局召开了关于“执行力提升工程”查找问题、迅速整改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学习了市委《郑明辉同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在全市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及局党委《关于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通过动员大会,我所全体职工进一步提高了对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认识到,分析检查阶段是做好“执行力提升工程”的关键环节,一致表态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存在的贯彻落实上级以及单位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效率不够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分析检查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

二、开门见山,“查摆五看”

按照活动实施要求,我所认真组织开展“五看”活动,认真查摆和分析单位、个人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落实执行、履职尽责、工作作风、工作效能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检查,我所领导及干部职工都能做到“五个坚决”:一是在思想意识上,坚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意识;二是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上,坚决将上级的有关文件、政策和法规要求落实到位;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坚决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四是在作风建设上,坚决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勤政高效;五是在提高执行力方面,坚决做到高标准、快速度、强力度、见实效。

三、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

所支部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在分析检查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围绕“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个人分析检查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此次收到的5份个人分析检查材料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执行力提升工程”成效根本标准。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的个人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人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要求干部作风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做起,举一反三,查摆不足找差距,引以为戒。

通过分析检查,全所干部职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不够。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国土工作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2、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转变工作态度。

3、随时随地的将机关作风的要求表现在日常行动上。总之,通过分析检查阶段的改进提高,全所从思想、作风、纪律、制度到工作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纪律进一步严格,所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种凝心和气、爱岗和业的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作风、纪律和组织保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整顿成果,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面推进国土工作,为促进全镇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7.提升企业执行力问题探究 篇七

一、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必要性

俗话说, “战略易于复制, 执行却不容易模仿”。成功的企业40%靠的是战略, 60%靠的是各个层次的绝对执行力。企业管理的关键, 一是靠战略决策, 二是靠尽职尽责、强力执行, 而后者远远重于前者。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是否到位。

1. 提升执行力能促进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工作。

企业的执行力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整体价值观”和“利益观”的认同来引导全体员工行为, 使大家潜移默化地在企业价值观的熏陶下, 在企业文化的深层次上结成一体, 接受企业价值观念并按照它的要求去自觉行动, 由此所激发和调动起来的员工积极性、自觉性就有了很强的内在动力, 使他们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工作, 从而达到“企业发展我受益”的目的, 这也是一个“双赢”和“共赢”的目标。

2. 提升执行力能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约束每个员工的行为。

企业的执行力包括执行决定、诚实守信、遵章守规和创新创优这“四个方面”。其中, 遵章守规的执行力最为基础和关键。一般来说,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一种刚性行为约束, 执行文化则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来体现。可以说, 各企业的制度大部分都是通过充分发扬民主,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反复征求意见制定的, 是广大员工都认可和遵守的。就广大员工来讲, 这既是有形的约束, 也是无形的约束, 自己定的制度、章程自己就要执行照办。这种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就能促进员工自觉遵规守章, 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主动提升执行力。

3. 提升执行力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管理学认为, 企业的执行力犹如强力“粘合剂”, 能将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 形成合力。在原有基本分配和收入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只要执行力强, 企业发展增效, 广大职工就都能相应提高收益水平。因此, 逐级提升执行力就能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使员工通过切身的心理感受, 增强对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并逐步产生一种愉快感和幸福感, 最终使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企业的经营联系在一起。

4. 提升企业执行力能确保诚信落到实处。

执行力本身就包含着诚信, 诚信也包含着执行力。因为,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执行是诚信的保证, 没有诚信就谈不上执行, 没有执行就等于不讲诚信。对一个企业来说, 应该以诚实赢得客户信赖, 以守信赢得社会。否则就会失去民心, 就会无立足之地, 更谈不上执行力了。

二、企业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 部分企业执行力缺失, 往往会使企业战略变成“一纸空文”, 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却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并导致企业内部相互推诿扯皮, 人浮于事, 效益不佳。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制度执行上上下沟通不够, 左右协调不力。一方面, 中层管理者理解不到位, 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 这就给制度执行打折扣留下了余地;另一方面, 中层执行者反馈不及时, 给制度的及时纠偏留下隐患, 这就是“师傅不明徒弟拙”。二是中层管理者对反馈不够重视, 导致制度修订不够及时, 这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 没有尽职尽责;三是制度制定上不切合实际, 措施不够连贯配套, 刚性不强, 监督跟不上, 这就是“有布置无检查, 虎头蛇尾”;四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不熟, 不敢抓、不敢管。一方面, 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特别是管理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对任务的认识不统一, 行为也不尽规范, 这可能导致实施中各行其是, 很难形成合力。另一方面, 由于个别企业内部作风涣散, 纪律松驰, 机制不健全, 导致干与不干、真干与假干、实干与虚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而缺乏相应的惩戒激励措施, 这样也会使制度“形同虚设, 一纸空文”, 从而削弱制度的执行力。

三、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的主要措施

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经营效益的高低, 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上。执行力则主要体现在“正确决策、诚实守信、健全制度、提高决策者能力素质和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上。一流的企业必须使各个层面具备一流的执行力, 而这些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 正确决策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

思路决定决策, 决策决定出路。提高执行力对领导者来说, 做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事至关重要。具有执行力的决策和战略, 首先要合法, 其次要合理, 最后是要合情, 总的就是要尊重客观、实事求是、正确可行。相反, 如果一项决策或战略很难落实甚至没有落到实处, 首先要考虑的是, 决策或战略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可以说, 理念、决策和战略是行动的指南和执行力的前提, 作为一名领导者或管理者, 只有掌握政策, 并参与到企业经营中, 才能方向正确、把握全局, 做出正确的决策。兼顾好国家、企业、集体、群众和职工的利益, 把握政策, 明晰思路, 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牢固树立领导班子带头执行正确决策的理念。

2. 诚实守信是提升企业的执行力的根本。

诚信, 顾名思义, 就是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说做一致, 说了就做、做就快做、做就做好。企业提升执行力就要牢固树立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理念, 强化使命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诚信铸丰碑、以诚信带动执行力的提升;就要努力打造诚信服务品牌, “诚信就是品牌, 品牌就是形象, 形象就代表着执行力”, 努力践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承诺, 真诚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并强力执行、扎实落实, 竭尽全力为客户服务, 为社会服务, 才能用诚信品牌去回报社会, 靠社会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3. 完善制度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基础。

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执行都是由制度决定的, 执行作风的推进、任务的完成和创新活动的实践, 都需要靠好的制度做保障和拉动。为此, 一要重视考核,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运用目标管理, 明确合理的目标是执行的航标和动力。企业员工能够把握清晰的目标, 也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而且可以大大增强执行的可操作性;采用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考核控制标准和办法;采取不定期的检查, 有效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 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大力倡导“先干是经验, 后干是任务”、“不作为就是不合格”等新理念。二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激励机制和分配杠杆在调动积极性上的作用, 将企业的奖励制度和执行力紧密联系起来, 凭指标评价工作, 凭业绩考核干部, 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职工积极进取, 埋头苦干,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度。创建晋升和激励平台机制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保障, 每个企业只有坚持凭指示评价工作, 凭业绩考核员工, 凭结果确定岗位报酬, 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护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鼓励员工创新进取, 埋头苦干, 进一步提高员工对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度。

4. 提高领导者素质能力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关键。

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 其经营战略、规章制度、员工素质固然重要, 但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明智的决策层, 有一批称职的、执行力强的中层管理者。关键做好:一是树立执行标杆, 带头提升执行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中层人员, 不论职位、地位, 都要保持高度敬业态度, 在执行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带头作用”, 切实扮演好执行正确决策的承上启下“角色”, 只有这样执行才能有力, 执行才能成功。二是明确工作目标, 细化管理提升执行力。要注重细节管理。善于执行的管理者, 应善于把无序变有序, 把复杂变简单, 通过细节体现、数字说话, 达到人人能做、会做。三是培养优秀团队, 形成合力提升执行力。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高低, 完全取决于其所管理的组织的整体表现。有效发挥自身执行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团队执行力的建设, 充分激发所领团队工作的热情, 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 具备识才之智, 善于知人善用, 掌握好用才之艺, 常怀育才之德, 使每一名成员都能成为执行力的表率。四是增强人格魅力, 凝聚全员提升执行力。作为领导和管理者, 好的人格魅力能带动全员执行力的提升, 崇高、完善的人格魅力能使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和管理行为事半功倍, 反之则难以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甚至会影响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人格修养, 塑造高尚人格魅力;必须心系广大职工, 自觉汲取人生营养;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尽快提高管理素质。

5. 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保证。

执行力是一种全体员工参与的“执行文化”。在一个企业中, 仅有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具有执行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把执行力烙进职工的思想意识中, 建立一种由职工全员参与的“企业执行力文化”。一要强化教育培训, 增强履职尽责意识。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 才能使员工有效地、高度负责地执行企业的经营策略, 才能使员工自觉养成“用心用意用力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的良好习惯。二要加强正确引导, 培养感恩平和心态。只有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才更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神圣职责, 才能义无返顾地带头执行正确的决策、干正确的事、正确的干事, 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企业、面对事业、面对员工。三要明确职责分工, 因岗量才选人用人。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 并根据岗位职责要求, 下达合理的工作任务。四要建立纠偏机制, 启发引导正确理念。企业管理者在实施决策过程中, 积极倡导“说了不等于做了, 做了不等于做对了, 做对了不等于有效果”这三种理念, 深入引导和启发员工正确理解和对待自己的事业、职责和工作。

摘要: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 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上。执行力则主要体现在“正确决策、诚实守信、健全制度、提高决策者能力素质和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上。目前部分企业执行力缺失, 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提升企业执行力的主要措施:正确决策是前提;诚实守信是根本;完善制度是基础;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是保证。

8.双剑合璧改善团队执行技能 篇八

发挥特长

谁是啥都能干,干什么水平都很好的全能选手和万金油呢?你是管理者,可你是这样的人吗?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充满了瑕疵的职业人。但是,作为管理者就要倡导瑕不掩瑜——去了解和善用下属们的优点与特长。

一、了解下属的特长。工作是最好的检验下属们特长与缺点的练兵场。要了解下属们的特长,就需要跟踪下属们的工作过程与结果。当然,仅仅是了解下属们的特长是并不够的,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用好他们的特长。在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立起下属们的特长资料库,不时回过头扫描下,看看特长库里面的成员及其特长,是否能够对应自己主要工作事务所要求的能力;看看哪些特长是重叠和富余的,哪些特长在自己的团队里还存在结构性欠缺需要补足,以及明确我们是否需要重点引进具备这些特长的成员;看看哪些特长组合在一起,能够发生破坏力或创造性。这显然和分工协作有关系,这也正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第二个方面。

二、用其特长。组织一次招商会,显然既需要组织能力强的,又需要善于造势和营造招商氛围的,还需要谈判技巧高超的,显然,即便是一项看起来似乎单列的活动或事项,也存在需要多兵种作战的现实需求。

分工、协作——将某项事物安排给最适合他做的人,或者是根据该项事物所要求的能力组合,将具有互补性特长的下属们组团作战,或对主事的人安排合适的协作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我们即将开展某项计划时,难免因为发现适合做这事的人已经出差了,或在其他事上忙得不可开交——如果,在这方面会经常出现能力要求趋同的大类问题,我们需要添补在这方面具有特长的更多人手了。即便暂时没有办法添补人手到位,擅长该项事物的团队成员也可安排居侧协助。

三、建立帮助团队成员愿意发挥特长的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身边同样难免蛰伏着一些能干的“隐士”——他们或因为为人处世低调,不争不抢;或因为主动性不够,不屑于、不愿去表现自己;再或者是觉得“展现得越多,做的事就可能越多”等等原因,隐藏起了自己身上的“利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团队中激励大伙发挥特长及潜质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其中的重点是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激发竞争心——“佛争一口香,人争一口气”,让大家因为荣誉、成绩等相互竞争;二是利用逐利心——对那些有本事有能力有潜质的下属们,吝啬表扬和晋升、物质及金钱的激励,就是在把他们携带的金子埋进沙里。

四、别让团队成员的特长能力成为他们的负累。许多的管理者总爱将“能者多劳”挂在嘴边,但是,当他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听者却在等着领导们的下文“多劳多得”,遗憾的是总不可得。如果能干竟然成为了自己的负累,久而久之,下属们金子般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

弥补短板

短板是无处不在的——对那些只会抱怨问题的管理者而言,什么都可能拿来作为卸责的借口和短板;对那些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管理者而言,是不时的思考着如何弥补短板,让自己的团队能围合组成盛水量更大的木桶阵。

为技能短板分类

很少有只讲究单一技能的职位,那些只讲究单一技能的团队就更为缺乏。以销售部门为例,既可能有做传统分销和经销商打交道的,又可能有和大卖场打交道的,还可能有和星罗密布的土杂店、售货亭打交道的;既可能有负责招商的,又可能有负责帮助经销商拿订单的,还可能有协助经销商管理与运作市场的。总之,任何一个团队,都难免牵涉到对多种能力的要求。

我们既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样需要弥补短板。但在弥补自身的短板之前,却需要首先找出自己的短板,并清晰的勾勒出:哪些是可改进的,哪些是不可至少是现在所无法补长的;哪些是自己具备的,哪些是自己不具备需要弥补的。

弥补短板的措施

“扬长胜过补短”在许多情况下都通用,但对我们的团队来讲,却不得不思考与解决如何补短的问题。这往往需要如下措施:

1.站在团队整体事务及职能的重点上思考补短的方向。如对营销部门来讲,市场及销售中各个业务或事务单元所要求的核心能力,自己长短如何,哪些需要补短,哪些需要优先补短,方向一定要清楚。

2. 引进具备相应能力及长项的新成员、培训、一对一帮扶指导、带练,其中的大多数措施并不是三两天就能见成效的,需要我们做持续的努力和跟进。

3.人员分工上,把相应的事安排给更擅长的成员手上。即便就如前述一样捉襟见肘,我们仍然需要把工作安排给相对擅长的成员。

4.合作互补,团队协同“打群架”。许多企业都和咨询顾问公司有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合作,不说后面的合作好坏,当初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就是用“打群架”打赢你的——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为你的营销或管理问题群策群力贡献自己的经验与见解。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群架”。

但其中的问题是,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意识其必要性和适时的调配资源;即便不是什么重大的计划或事项,当它“砸在”了某个并不太擅长的同事的手上的时候,我们与其“空”担心,不如考虑安排一个能手、老手为其提供职业指导,乃至一些协助。

5.建设与推行标准化体系弥补不足。重运营管理轻内部治理,重流程管理标准化轻执行技能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两个典型现状。实际上,执行技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行,对改善执行技能提升执行力是大有裨益的。

许多人都在讨论类似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成熟跨国企业当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你接触的工作面或许非常有限,综合能力的修炼也可能不足,却可以学习和体悟到与行为、技能标准化有关的规范治理。这实际上是这些公司驰骋世界及中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们执着过程行为的管理,比如在销售方面,讲究分销网点达标、生动化陈列,甚至对一个销售人员拜访一个网点用多长时间、路上又耽搁多少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些标准化的措施,就是在弥补、固化、维护营销团队的执行技能及其成效,即使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存在若干的不足,但只要按照标准动作做了有了好的过程,自然就有了好的结果。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审视自己的团队,看哪些执行行为及其技能是需要和可以做到标准化的。

9.如何提升执行力 篇九

执行力的基本定义,就是按时保质足量、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待工作,面对困难,不找任何借口,不推卸责任,不讲任何条件,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诚实、认真、负责、敬业的职业精神。这是执行力最通俗也是最精准的诠释。但是就这么简单的执行力,却有很多个人、团队、企业所缺失、忽略或者说是不完备、不重视的。

执行力在管理学专家的眼里,是一个系统集成化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如何贯彻上级的战略意图,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换句话说,执行力是把企业战略、设想、规划、实施方案具体转化成为日常工作、经济效益、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含有接受任务前的愿望和冲动,实施任务中的坚韧和耐心以及完成任务后的满意和谦逊。因此,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独立办事的能力;对团队而言就是整体作战的能力;对企业而言则是全面经营的能力。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保质足量完成上级下达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则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经营或生产目标。

一个企业要有执行力,一个人也要有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是指个人要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付诸行动,通过努力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按时保质足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应该能够也可以做到:在工作遇到困难时,不是寻找借口推脱任务和责任,而是积极努力地想办法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一个人的执行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磨练出来的。

下面我就重点从怎样提升个人执行力方面谈几点看法。

首先,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努力先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待日常工作,不要借口推脱,不能依赖他人,不想马虎从事。在执行某些任务时,也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对待困难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怕困难,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分析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结果是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还有一种是惧怕困难,回避困难,不思进取,绕道迂回,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最终使得工作任务的完成受到影响。面对对待困难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的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要想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要时时处处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曲折、反复是常有的事。所以,成功的人士多是坚定果敢、持之以恒、善于学习的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努力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层次和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中主动思考,反复钻研,最终把学习体会转化为工作经验,应该是提升个人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了最终执行的力度,对待上级的指示和下达的工作任务,如果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领悟领导的意图和工作的重要性,或者心有抵触,怨天尤人,那行动上就会消极懈怠,马虎应对,甚而随意降低执行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思想认识到位,是我们提升执行力的源动力。只有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上级的战略高度上来,才能不折不扣、善始善终地执行上级的各项指令。反之,如果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凡事都要等到万事俱备后才敢去做,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工作中间,怕有闪失,怕犯错误,怕负责任,顾虑重重,忧心忡忡,等待观望等消极表现的结果,只会是失去良机,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什么也没做好。

思想认识不到位,囫囵吞枣式的盲目乱干也是不行的。有些员工仅仅是满足于简单重复上级的文件和讲话精神,并且认为这样才算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其实不然。如果不把上级的文件和讲话精神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是教条式地简单执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实执行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而是对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的消极敷衍。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有的员工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去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落实,写总结就是成绩。还有的员工只是用会议、发文的形式安排、督促工作,表面上看,这些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但问题是这会导致我们的管理工作不踏实,浮在上层做表面文章等弊端。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是提升执行力的大忌。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始终关注自己当前的工作重点,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事必躬亲。在明确目标,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中,监督、追踪、跟进、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保证。要确保一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就要不间断地进行监督和跟进,进而发现计划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和问题,而管理者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来协调和纠正,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工作目标。如果监督得不到严肃的对待和实施,就很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确,考核无量化,工作中的隐患也不能完全暴露出来,对目标的完成就得不到保障。现在很多单位都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方便考核,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都应该按照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分和量化,做到奖惩分明,这将对规范工作程序,强化办事效率,提高责任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候一项工作任务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任务都要制定进度计划,并具体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这样,通过不间断的监督、追踪、考核就可以随时掌握计划实施的进度,从而推动整个工作任务顺利地向前发展。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标准,做事要有一个原则。依靠小聪明、投机取巧、走捷径取得的成功是不会长久的。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有奖惩,但还是有人违章。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一个工作责任心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用一颗感恩的心,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员,那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会简单、顺利、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良好的工作心态,才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时刻牢记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去偷懒的。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尽量地做好它。对待工作,不要说不行,有时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不想干的,自己要能干,敢干,还要争取把它做好。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明白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大多数人都会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以后还要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谦虚的表现。但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绝不是最终目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培养自觉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习惯,摒弃惰性心理。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先拖拖着再说,等到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着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这种懒惰习惯成了自然,就会演变成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从而降低了自己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惰性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习惯,把等待被动的观念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心态。

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分工精神。大家都听说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吧:庙里只有一个和尚时,一切由他自己做主,他选择了挑水喝;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通过协商也能很好地分工合作,他们决定两人抬水喝;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挑水喝,谁都不去,抬水喝,又闲着一个,结果是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做闲着的那个人,谁也不愿意干重活,结果当然就是大家都没有水喝了。这则寓言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分工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离开了团队是做不了什么事的。因此,在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分工,与人为善。执行力的存在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这个工作环境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所在的团队。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又是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的基础所在。

10.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 篇十

一、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主要有:

1.分工不明

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还有一些企业政策经常变,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脱节,企业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

如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哪个部门该做哪些事分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出现不该自己部门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是自己部门的事情也要等等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职责不清

团队内部,每个人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每个人只是大概知道我要做哪些事,但又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整个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所以,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晰:我到底该做哪些事?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他该做的工作做好。

3.考核不严

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 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这样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人考核检查,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二是考核检查的方法不对。监督检查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出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这样在企业中常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现象,会导致事情无人负责的情形。

4.待遇不公

所谓待遇不公,就是企业薪酬的设计不科学,太过失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人认为平均就是公平,管理者如果努力这样做的话,结果将变得一团糟。不管怎么做,回报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都缺乏积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公平。

平均主义会犯众怒。因为每个人都不满意,要奖励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对能力与业绩的考核,体现出团队对业绩重视程度的高低。

二、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

通用前任总裁韦尔奇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企业家柳传志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有:

1.合理组建团队

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支柱。要成就企业,先从打造团队开始。

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长处。当然个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将每个人的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唯有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

2.明确共同目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团队为员工施展才华、开创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员工是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执行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而共同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当大家目标一致时,所有人都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大家步调一致,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壮大。

3.提升领导能力

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反之,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

结合实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四商”、“五能”。“四商”即德商、智商、情商、健商。德商(MQ):指领导者道德的水平。包括尊重、容忍、诚实、正直、负责、忠心、礼貌等美德。智商(IQ):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仰仗智慧的工作,需要有精心的思考,要智慧。情商(EQ):领导者处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健商(HQ):领导者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高低。“五能”就是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按规定办事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4.建立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者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流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

完善的制度流程让工作更简单。企业的制度流程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明确公司的制度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可以使员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执行。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办事,团队的整体执行能力就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5.严格绩效考核。

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成效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应仅仅只是单纯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约束。

要通过考核,通过抓事励人,不断进行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纠偏,才能不断弱化员工不被监督时产生的惰性,真正将团队的意图贯彻下去,重点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对布置的工作要建立督办机制,要有跟踪、检查、监督和反馈,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强势的“执行力度”。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的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6.完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即激发与鼓励。具体讲,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身心潜能,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员工是需要激励的,人的工作干劲来自激励。

激励员工要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激励要有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

管理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激励”和“分配”的问题。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激励员工的方案中,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以及优胜劣汰。像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的培养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手段使用。同时,我们又必须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

7.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应该是始终伴随团队的发展历程的。只要这个团队没有灭亡、裁撤、消失或者被吞并,变革就应该一直存在。

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认清阻力,也就是去认识变革中的守旧力量,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的阻力主要有:利益冲突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的心理阻力。

创新包括新技术应用、目标调整,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等模式。如果不能接受创新思维,也就阻断了团队前进的引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到最前面,如果你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也就意味着最终被淘汰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团队。创新,能够提高团队执行力,不断向前,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上一篇:汉语最常用关联词总结练习下一篇:关于合同欺诈及防范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