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概述

2024-08-31

教学的概述(共8篇)

1.教学的概述 篇一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虽各有不同,但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却是共同的、普遍的:

1.指导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行动,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将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和控制。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统整性。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这是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区别。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教学的某个部分,如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系统科学方法出发,就是要求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规划与安排。无论教学设计指向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它都必须全面、周密地考虑、分析每一个教学要素,使所有的教学要素在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有机的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同时又是明确指向教学实践的。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各类教学目标被分解成了具体的、操作性的目标,教学设计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安排都带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在这里已变成了具体的操作规范,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可行依据。

4.预演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犹如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和生动的情境性。它能使教师如临真实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的每一细节周密考虑、仔细策划,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5.突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6.易控性。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规划和准备,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与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相比,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容易掌握和控制各种教学要素,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教学设计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诸要素都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它既控制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内容、程序和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7.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固有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的多种需求,教学设计十分强调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另外,由于教学设计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个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都会程度不同地带有个人风格与色彩,因而它为教师个人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代教学理论: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作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才有条件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问题。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原理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取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系统方法抛弃了静态、片面分析的研究方法,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客体的整体属性上,放在其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结构上。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教学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多种作用方式。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系统中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使各因素得到最紧密的、最佳的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者应自觉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系统方法指导自己的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就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表明,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从教的角度考虑问题外,还必须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也就是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正如加涅所指出的:校舍、教学设备、教科书以至教师决不是先决条件,唯一必须假定的事是有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者,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①

5.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成功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往往凝聚着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智慧和风格是形成教学个性及教学艺术性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课堂教学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基本条件。好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性东西,它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可以弥补教学理论的某些不足,帮助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既不能完全依据经验行事,但也不能排斥教学经验的作用。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好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最终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教学的概述 篇二

1. 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缘起

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是其两大支柱. 这种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划分可以回溯到一百多年前. Parr是美国当时的全国师范院校教育联合会主席,指出教学过程的分析表明在每门学科中有一种属于教学法的特殊知识. 这种知识不同于学术知识. 它们的不同在于目的、与事实的关系和获得方式上. Parr是撒下了学科教学知识的种子. 事实上,Shulman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缺陷而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 PCK) 的概念. 这才是人们最早普遍承认这个重要概念的时候. 当时美国学科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分离式的教师教育体制给教师培养带来了许多弊端,Shulman就此提出了“缺失的范式”,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 这是一种使得教师与学科专家有所区别的专门知识.

Ball&Bass发展并介绍了一个综合性的术语“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 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MKT) ,以及Suat,Kwee,Wai&Joseph提出的数 学学科教 学知识( MPCK) 概念. 其后的众多数学教育研究中诸多关注MKT内涵和对实践的影响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师范生的教育与培养,研究整合MKT在专业技能训练或后续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到有益的效果.

2. 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的成分

关于MKT的研究来源于美国,人们也普遍赞同这些研究,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首先应作为学科教学知识的一部分. An,Kulman&Wu把学科教学知识定义为有效教学的知识,包括三个成分: 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内容知识”包括宽广的数学知识和在一定年级水平下教授的具体内容的知识.“课程知识”包括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课程材料,充分理解课程和教材的目标.“教学知识”包括指导学生的思考、准备教学、掌握有效的教学模型. 她们认为教学知识是最重要 的. MKT更趋近于 如下理解: Suat,Kwee,Wai&Joseph提出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 ( MPCK) 概念,其结构包括四种成分: ( 1) 教师自身对数学结构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 2) 为了解释,教师拥有一系列的多样化表征的知识;( 3) 教师能分析数学任务对学习者认知要求的能力; ( 4) 教师理解和采取适当措施应对儿童学习困难和错误概念的能力. 我们看到人们在关注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教学过程,达到理想效果的途径. 也就是不是单一的数学专业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要面向教学的各环节,深入教育的心理过程.

3. 师范生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的内涵及养成

在数学学科特定的主题下,教师必须了解知识存在于校外的教学环境,教学的数学知识本身,与其相关联的行业、社会环境,这些都是我们能利用的教学资源. 我们得引导师范生善于捕捉鲜活的实例. 例如海豹的睡眠问题: 海豹即使在水中睡觉时也需要呼吸. 马丁花了一个小时观察海豹. 在他开始观察的时候,海豹正好露出水面呼吸,然后潜入水底睡觉. 8分钟以后,它再次露出水面呼吸,呼吸3分钟后又一次潜入水底. 马丁发现整个过程很有规律. 问题: 一个小时后,海豹所处的位置正好是() . A. 位于水底B.浮出水面C. 呼吸D. 潜入水中. 数学师范生掌握的教学资源偏少,如果自身眼界不开阔,遇到此类问题反应甚至会不及学生. 多的数学师范生认为多投入教学实践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这是条单一、波折、费时又盲目的道路. 因此我们如果一味地单一加强教学实践训练,更难以将教育理论的价值融合在实际中. 事实上,数学师范生还是得从最根本的教育理论出发,只有自身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有深刻的主动的认识,从而自主研究发展教学.

一条可行的方案就是在见习实习等实践中同时再进行理论课教学,这时期的教学以数学教学知识为根本,依托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为线索,加强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的认识.Shulman等研究者强调表征的知识,他们认为表征的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 Grossman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含四个要素: ( 1) 教师对于任教某特定科目的信念; ( 2) 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中某些主题的先行知识; ( 3) 课程的知识,包括: 水平课程( 与各相关科目课程的联系) 与垂直课程( 了解学生所学过与将学的事物) ; ( 4) 教师必须熟悉对于教学某些概念或主题时,最有效的教学与表征方式,并能在适当时机运用. 其中学科教学知识中应加入对课程知识的重视.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形成教育目标,然后能切实指导实践,必须经历教育者本身的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同时仍需在不同地区的教育实践中检验修正. 例如,我们已经熟知Shulman的关于美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弊端的观点,实际上在我国教育现象中也有体现.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步美国之后尘. 同理,我国基础教育过去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学习的知识本身. 现在是更多地关注面向教学与学习融合的时候了. 数学师范生只有挖掘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的内涵,将之长期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交融,才有可能迅速成长,甚至要延长到职后的学习研究中.

4. 基于 MKT 的教学技能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数学教育具有鲜明的“双基”( 后发展为“四基”)特色,普遍教育者对于一线教育专家的经验津津乐道. 而经验具有地域性、保时性,因人而异,甚至可能是“一个人的良药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如何将经验转化成具有普适性、传递性,可变通应用的理论呢? 只有运用MKT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选择数学教学的核心活动进行分析. 核心活动包括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选择、呈现数学概念的各种表征,评估、挑选、变通教材,在多样的教学设计中做抉择,以及如何引导课堂师生的讨论等. 学科教学知识能够为教师提供这些实践可循规律的“知识理解包”,复杂的实践需要灵活预见的数学问题情景,在预测、计划、实践和反思中增长关于教学的数学知识.

基于MKT相关理论的认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地根据合适的教学实际情境进行数学问题或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知识研究的这种研究层面反映了教学实践的规律性与不可预测性的结合,更加贴近教学的本质特点.Ball发展了教学上有用的数学理解的概念,强调教师要具有数学的眼光和对课堂的知觉,去倾听学生的心声,预测学生学习方面的理解与困难,提出能应对学生观念和误解的有效教学策略. Ball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知识提供了例证. 研究不仅仅在于了解教师本身知道什么,而最终关心的是教师将自己的所知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 尽管也有人认为教师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几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关系,但更多的近期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数学知识运用的测量项目上的反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教师如何在实践中运用MKT提供了可能的前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培养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中,我们的领会更加深刻. 周杨在第四届湖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当初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脱离了教学法的深加工,开始也不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困难. 又如在校家教中心举办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庞仕林同学,他的“正弦定理”一课的教学设计前后经过多次修改. 这节课设计的最初,我们看到师范生设计中也注意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的规律类比猜想到斜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很生硬很肤浅,在其后的数学推理证明中感觉就是为了证明一个结论而证明,数学证明的本质没有展现出来. 接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设计了测量小河的宽度和比萨斜塔的塔高,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但是这个眼光和应用之间还有很大差距,也就是闭门造车的后果,实际上并不太符合实际情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修改的教学设计是从游人测量比萨斜塔的塔高这个问题情景开始的,从解斜三角形开始课程,然后运用特殊化的思想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的规律即正弦定理的特例,再自然运用比较与类比的思想转化到斜三角形寻求一般规律. 接下来就是凸显证明中的数学思维的发生发展继而形成能力,得以解决实际问题,照应文首解决比萨斜塔问题. 在几次教学环节和细节的修正中更多的是将师范生的数学知识与教学法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5. 教育反思与展望

关于教育者对学科教学知识学习和发展,各方面观点不一. 范良火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主要在职后. 有的教师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和阅读专业书刊也比较重要,而大学的学习则不重要的. 顾泠阮指出在目前的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常常发生科学性的错误. 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因为对教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于是有人提出要削减数学系的专业课程,增加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程. 个人认为适当增加一些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心理学的课程而不是普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有必要的,但更有必要的是调整课程内容的目标取向. 课程目标是要培养数学家还是数学教育家? 两者能否并行而不悖,相育而不害呢? 事实上,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存在一个“阈限问题”,即教师的数学知识达到某种水平后,数学知识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小. 因此,我们倡导师范生充分发挥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多学习学科知识,防止在职学习学科知识的机会少,效果差;多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作出目的性的论述说明. 积累做数学的活动经验,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诠释、发展自己的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 我们期待,扎根于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的教育方式带给数学教育的新前景.

摘要:探究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MKT)的缘起,对MKT的成分、内涵和利用其指导教学实践作出了初步探讨和深入实际的分析.为数学师范生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探索思路及方向.

3.焊接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概述 篇三

关键词:焊接教学 问题 方法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焊接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国家对于职业类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焊接技术在加工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焊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焊接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

一、教师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

现在技工院校在焊接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大部分的教师都缺乏一线生产经验。焊接技术的重点在于应用,因此焊接教学注重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企业不只是聘用会操作的学生,他们更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要引入工厂生产实例讲解。详细来说就是教师到企业调研实际生产情况,针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和学习目的性。在改革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将来工作时能够很快适应工厂实际生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单调

现在技工院校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两种即:讲授法和示范法。虽然实行了一段时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上课之前要先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上课。一些先进的焊接技术虽然学生未必能够进行操作,但是可以将工厂里先进的制造技术拍成视频,给学生进行介绍,既增加学生兴趣,又能够学到新的技术弥补教材更新不快的不足。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之后,成立课题以外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做一些实际的小产品。

三、课程内容不灵活,跟不上现代制造的需要

作为教学的书本也是多年以前的,技术更新比较滞后,课程内容不灵活。新型材料大量被研制出来,新的焊接方法也不断应用在现代制造中,焊接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大量运用。毕业生往往感觉以前在学校学的东西到工厂去联系不上。因此作为学校的课程内容安排要考虑到现代制造业的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每年学校在安排课程内容上要有专门调研,不能总是停留在教材上;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做好对接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先进设备的投入,引入自动化焊接教学。在实习中焊接材料不单一,引入新型材料焊接。课题安排尽可能贴近实际生产,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厂需要。

四、焊接实习教学设备落后

对于焊接实习教学,往往给人感觉是苦脏累的活,不需要什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因而实习车间缺少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教师讲解只能靠嘴说,示范操作时学生看不清,关键点学生不能理解,效果也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应在实习车间安装监控设备。由于焊接工种的特殊性,没有监控很多地方处于盲区,不利于管理。教师可以利用监控录像回放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动作。由于快速更新硬件设施不是很现实,所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要从软件上着手。在硬件设施还没有及时更新的时候,可以利用模拟制造技术来学习新技术的发展。

五、预就业实习效果不理想

预就业实习是为了能够很好地与工厂实际对接,能够很快适应厂里的生产需要。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所愿。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现在的预就业实习就是把学生落实到单位,管理教学的任务基本交给了厂里。

第二,学生对预就业实习从思想上没有重视,工作一段时间离职的比较多。

第三,有些企业对于预就业的学生只是当简单劳动力使用,没有真正有计划有内容地安排学生的实习。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一些合适的企业,与企业探讨学生实习的计划,实习的内容。预就业实习前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预就业实习的重要性,如何在实习中学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管理,将预就业实习纳入毕业考核,这样使学生不能轻易离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与企业制订的实习计划和内容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预就业实习的效果。

六、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做到与时俱进,还需要通过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易忠奇.基于技能抽查标准提高焊接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4.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篇四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对象,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形式上的主体,而不是实质上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等在书本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退居其次甚至无一席之地。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培养偏于整齐划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缺乏对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关注。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的不正常状况,而这种忽视了主体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背离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却在课堂教学中或轻或重地存在并被应用,从而使师生双方都在缺乏情感体验、缺失人格、抹杀个性中不断地失去自我的存在感,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如此循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会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倒有可能会让人类遭受生灵涂炭,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试图建构新的视角的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

非生命化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本体作为人的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使教学走入了迷途。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发展和情感与兴趣得满足。对生命化得教学我们作如下界定: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得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的单——方为其发展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价值人格、个性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一个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得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得到完整的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生命都应珍惜。所以,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扬回归于教学的本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同时,教师作为课堂中人的主体之一,课堂教学也是其生命的一种经历,占用其成人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时空,其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正是在此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得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得确认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得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必需得生命体验感。体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前提,而体验性也正是在生命化教学中对于生命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双方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事物的体验而持久不断地生成。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让作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以生成,这是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价值观的生成以及职业生活的生成,也就是二者生命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媒介得以持久发展。所以,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生命的体验性与生成性。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即交往,是交往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将“人对人的作用”也称作“人们的交互作用”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交往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常所用的一系列表达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诸如交谈、交流、交际、交换、竞争、冲突、对立 等,仅仅反映了教学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都是教学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自然力和社会力、体力和智力、物质力和精神力的有机统一体,这些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交往中展现和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不断发展着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学交往的中介知识、能力、语言、活动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是交往活动的产物。所以说,以此为中介的教学交往,其本身就直接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首先是教学生命产生存在的起点,即生成点。教学生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构成教学的内在动力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其次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生命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只有建构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成才成为可能。最后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终极目标。生成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本位,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个常常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命题,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的见解。什么是教学艺术、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等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分析一个命题,常常要从它的本质入手。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律性或根本特点。对教学艺术的本质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1)技巧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2)创造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3)审美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

(4)规律说。即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质。

(5)素养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

(6)特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的特征。(7)交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等等。关于教学艺术众多观点的潮涌,本身足以说明教学问题所引起的关注。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艺术”是受“教学”限制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教师为人类灵瑰的工程师。

2。从教学实践的过程看,教学艺术是以人为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是人对人的作用过程。这不同于人对物的过程。“人——物”的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的特征,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进行的改造,并将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在物上。而“人——人”的艺术过程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从符合艺术对象的审美观出发,来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常将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者等同。而“艺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本义是指木工、铁工之类的专门技艺和技能。17世纪美学的艺术概念开始从技艺和技能概念中分离出来。18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加明显,关于艺术的词组去掉了表示性质的形容词性,以单数形式代替了总体复数形式,并最后压缩为现代英语中的art。到了现代,艺术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种是指用“语言、线条、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过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此解释可以看出,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艺术和技艺又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技艺、技能的关系也可以如此理解。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教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在教学技术、技巧的范畴中,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这当中,功利的目的是“依附”在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出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下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这一定义也许并不全面,简约地说,这定义包含了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 握上教掌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类复杂的哺育下一代的过程,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教学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的艺术属性。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是艺术的掌握对象,教学也是教学艺杏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三 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性质,是其本质在教学各个方面的表现。各学者对教学艺术特点的阐述各不相同。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有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的特征。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的生真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实践性、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更有人划分的极为具体: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而实践性,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就如艺术家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等,并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讲台当作舞台,把一节课组织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下词理解不深,老师多次启发后,学生不是回答“麦子长得很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很饱满”。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然走到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挺一挺,头微微下扬,双目放光,走到教室中间,问学生:“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们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一词的含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义,更通过这种即兴表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教学引人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要以情动人。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合理,并对讲授内容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可能“移情别恋”。但要注意表演必须适度,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要肥瘦适度。演员来到舞台上就是剧中人,而教师来到学校,整个人就属于学生,属于教学和教育事业。教师教学的形象性还要注意与学生密切配合,首先要被教育对象接受。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采取合适的表演方式,还要在课堂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欣赏者,还是舞台剧的导演,要给学生较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师生双方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共同出演精彩的剧目。

同教学的科学性相比,情感性是教学艺术的又一特点。科学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是理性,而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感人。感情所沉淀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又称其为审美性。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要求将科学美、思想美、行为美熔于一炉,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创造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讲一堂好课,无异于品一杯香茗,余香绕嘴,三日不散。听一堂好课,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使学生几年、几十年不能忘记,有时不仅影响着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其品德的培养、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的情感性和教育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结论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感情越浓,学习成绩越佳。教师的爱体现在人格平等、以礼相待的交往中,以爱换爱,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才能使爱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大的魅力。就学生来讲,情感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认知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置学生于情感激发之中,使其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优异的成绩又会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学生热情饱满,情绪昂扬,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学艺术的情感效果正是通过这种作用来体现的。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师必须有创造性。”毕加索所以被称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由于他永远不宜重复别人,只是不断创造自己的艺术生命。“教书匠”和优秀教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创造性。“踵长途,守陈规”,照搬教条,是绝对行不通的。教师的教学必须充满创造性,才能常具艺术魅力。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意识、创新意识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研究性学习就包含了很多创造性。在备课选题时不妨多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在今天中国商品房极为普及的情况下,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作出贡献呢?如果学生来自同一社区,就更容易找到话题了。

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如何参加社区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继续讨论这一话题,气氛热烈而欢快。当一个小朋友提到在社区增加一个邮筒时,老师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当即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增设一个。邮筒呢?增设邮筒的条件又是什么呢?”通过各式各样的讨论、实践,带领学生在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

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本来可能只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讨论课,在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下,变成了实地的居民调查。有的孩子回家问了爸爸妈妈的意见,有的去采访了邮电局的所长、邮递员,最后形成了一篇《在××地增设邮筒的建议》的报告,送给了当地邮电所的所长。第二天一早,当孩子们上学的时候,看到穿着绿装的邮筒已经竖立在那里,心里的兴奋不言而喻。

实践性是被许多大教育家公认的教学艺术的特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实践教育学就是已经达到了熟练水平,并且提高到了艺术高度的知识的能力。”

首先,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一切纸上谈兵与教学无缘。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必须是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更符合教学规律,并尊重师生身心发展特点。

其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哈里所说:“雕塑家们是在工作室里,演员们是在剧场中,舞蹈家是在芭蕾舞剧团里学习他们的艺术,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而不是通过理论研究或掌握辅助技能来学习艺术的。教学工作室中的教师也应如此,他们应通过教学生和被教师教,来学会表现他们的艺术。”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舞台,通过实践而有实际效能的,才称得上是技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恰恰验证了我们关于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或过程艺术的基本观点。

四、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艺术功能的把握,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功能。教学功能主要有陶冶功能、转化功能、谐悦功能和整体功能。

(一)、陶冶功能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好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受到了教育却又没感受到这种被教育。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景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功能。这就是陶冶功能。一次终身难忘的谈话,包括教师本身的言行、装扮、气质等等都是对学生无言的熏染,同时又是有意识、不动声色地施加定向教育的结果。

(二)、转化功能

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师傅如何领进来呢?我国教学论专家胡克英指出: “教学工作本质上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可谓一语中的。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经知道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正所谓“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人才,引导他们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

(三)、谐悦功能

吉尔伯特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了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获得一声发自内心的笑,那么这一天的教学就白费了。”还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令人生气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蒙你的人。”

教学中的谐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压力,调节单调重复的学习带来的生理疲劳,正是在这种张弛有序中,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学而时习”的乐趣。

(四)、整体功能

5.教学的概述 篇五

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PowerPoint概述》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1.学生对本节内容略知一二。据本校一年前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的统计,已有90%或以上的学生学习过文字处理软件woRD或wPS,甚至不少学校将小学阶段要求的教学内容“金山演示文稿”改为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对文字处理这一类的软件的启动、退出等都略知一二,部分学过演示文稿制作的学生对PowerPoint的窗口也应该有一定的印象。2.现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自信,初初入门就以为自己是大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才能较好的控制课堂教学。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首先说明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软件的一个重要组件,然后讲述了PowerPoint的启动、窗口的组成、对话框以及PowerPoint的退出。由于是初次接触多媒体技术和PowerPoint,教师应就多媒体的概念及应用给学生一点了解或感性认识,同时就PowerPoint的本质特点作大致说明。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PowerPoint的窗口组成,如何围绕主题选材难点:使用“我的电脑”启动PowerPoint,围绕主题选材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2)了解PowerPoint的本质和特点,理解“演示文稿”的概念,知道“演示文稿”与“普通文稿”的区别;(3)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及对话框的内容;(4)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方法;(5)了解常用软件的运行启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文稿,形成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大致功能认识,初步体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掌握一种或两种在自己计算机中启动PowerPoint软件的方法;(3)通过寻找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体验应用软件(文件)的启动(打开)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和热情;(2)通过学生寻找office组件中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其他软件中。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呈现一个功能全面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表现性目标的设计,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决定主题;任务驱动,自己寻找PowerPoint安装的位置,学会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先播放一个完成的演示文稿(该演示文稿将在后面分解后演示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能对PowerPoint的功能和本质特点有个感性认识,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形成基本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启动PowerPoint,依据学生的已有水平决定是否演示从“开始”菜单或快捷方式,再提问学生是否知道PowerPoint安装在哪?让学生自己寻找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引出从“我的电脑”PowerPoint的安装位置启动PowerPoint,简单归纳三种启动方式。接着,让学生对比wps(或word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与PowerPoint的窗口区别,引出窗口的组成进行简单介绍。正确退出PowerPoint软件。最后教师交代素材,让学生思考整章制作作品的主题,并利用范例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确定后大致该如何选取内容来表现主题。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时引入[演示]教师播放已完成的范例演示文稿,设置成自动播放的形式。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的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吗?”(文稿中有动画、图片、文字还有视频播放、声音、漂亮的背景等)。思考、议论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PowerPoint功能介绍和多媒体技术简介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概括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概括出PowerPoint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告诉学生这章就来学习上述演示文稿的制作。听讲解。让学生先观看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教师说明其本质特点,记忆深刻。启动PowerPoint1.请启动PowerPoint,检查有多少学生会,教师提示:回忆学过的如wps软件如何启动?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选择是否演示从“开始”菜单和快捷方式启动PowerPoint

。3.提示学生注意PowerPoint的拼写。通过快捷方式或从“开始”菜单启动。善于利用技术的迁移。为寻找安装位置打下基础。退出PowerPoint关闭刚才启动的软件,视学生掌握情况介绍关闭的演示:单击“文件”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退出”;单击软件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应用退出方法关闭PowerPoint。任务1[PPT任务1]寻找PowerPoint安装的位置。[提示]PowerPoint是应用软件,是exe文件,在“我的电脑”中寻找。[演示]寻找PowerPoint文件,双击PowerPoint启动,并提示学生:其他软件有相同的启动方式。1.查找安装软件的位置;2.在“我的电脑”中启动软件。这种启动方法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明白启动软件的实质。(查找的方法在第二章已学,视学生情况定。)任务2[PPT任务2]对比PowerPoint与小学时学过的软件wps的窗口组成有何异同?[演示]两个软件同时开启,两个窗口的对比。[提问]PowerPoint窗口组成。[PPT显示]PowerPoint窗口组成图示。1.启动另一对照软件;2.思考两者的区别;3.学生在教师启发和提示下弄明白。利用对比,学会迁移,注意区别。任务3展示素材,提出主题,奥运主题,奥运项目主题,家庭主题,广州主题(饮食、文化、旅游、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等)。思考并交上主题规划大纲。素材以分类形式呈现,给学生以良好的提示。小结教师提示如何依据主题选择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范例来讲《08奥运,北京欢迎你》主要围绕:申奥的急切,成功时的喜悦,积极筹备奥运等方面来展开。利用范例的示范作用。

3.教学评价①作业完成与否评价:任务1和任务2课堂检查并及时评价;任务3作为课堂课外作业提交,即堂上提交一次,下周上课再提交一次。②选择素材的要求:主题与内容的一致,文字内容围绕主题;③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4、教学资源: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

六、教学反思对于操作课型,老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以“学会技术”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技能较容易掌握,但应用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等反而意识模糊或一筹莫展。针对这个现象可以把整章内容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每个“技术为需要而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技术为作品主题而应用”这样的一个宗旨。同时,由于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力求教给学生的是一般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本软件启动的过程中寻找出一般软件的启动方法。另外,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层次性,让教学更具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主题。比如,我校实验班发现只要提前一周布置,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选择主题,完成任务,而一般的班则事先要反复强调此作业的重要性,还要用一些激励措施,如当堂表扬优秀的学生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完成主题选题。第二节《创建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学会启动关闭PowerPoint软件,对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有了总体的感性认识,在上一节中已选定了自己的主题,正急于尝试。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保存演示文稿,文字的选定,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及多张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系列的操作是本章的基本操作。通过对文字的修饰,突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两者之间的关系,区别文本框的输入与选定,学会对文本框的选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幻灯片模式下的项目的输入与选定的内容,为后面自定义动画的选定奠定基础,以及默认第一张幻灯片的作用介绍。同时介绍文稿的打开方式:直接打开文稿或先启动软件后利用文件菜单打开文稿。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字的修饰、修改和格式设置。

难点: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新建演示文稿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2)知道幻灯片中已有模式部分的输入和模式没有部分的输入的区别;(3)学会在幻灯片中文字的编辑,包括字体、字号、颜色、修改、对齐、行距等格式的设置的操作;(4)了解幻灯片中选定文字的方式,尤其是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及移动;(5)了解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关系;(6)学会新建演示文稿、新建幻灯片和保存演示文稿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1)通过范例的剖析,学生自己体验并掌握幻灯片中文字的输入及编辑的方法:包括插入文字,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格式,修改文字等方法,掌握幻灯片中对象的选择方法;(2)通过对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建幻灯片的对比操作,体验二者的区别;(3)通过教师对幻灯片模式录入的讲解,了解幻灯片模式的作用,掌握应用幻灯片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利用任务驱动,利用技术的迁移,让学生自己探究对幻灯片文字的修饰及编辑,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技能迁移能力。尤其注重不同软件之间的差别,让学生掌握的是面对技术的通用方法和技能迁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创建演示文稿,讲清演示文稿默认模式的应用,非模式下的文字等输入时需要用插入文本框,其他图片等的输入也是同理。保存演示文稿及文字的修饰及编辑,由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范例,注意对象的选定方法,学生可选择范例剖析也可选择直接按任务要求操作。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标准操作步骤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制作多张幻灯片中要求学生按自己预定的主题内容分别用不同的幻灯片存放不同的内容,例如,主题由5个方面的内容就将有关主题的五个方面的文字内容分放在不同幻灯片中,并加一张幻灯片是主题的目录页。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建演示文稿[演示]新建演示文稿“谢师颂”的第一张幻灯片“谢师”。[讲解]模式下的设置被删除或没有时如何录入文字资料。[要求]第一张中输入自己的主题标题,姓名,班级等信息。1.按照教师示范来验证;2.尝试并利用复制粘贴快速完成第一张幻灯片(自己的主题标题)。强调幻灯片模式的作用及非模式状态下的输入,强调学生使用“插入”菜单,为后面的修饰幻灯片打下基础。保存演示文稿把已创建的演示文稿取名为“谢师颂”(默认扩展名为.PPT)保存在E盘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创建演示文稿保存在E盘用自己姓名作文件夹,用演示文稿主题作文件名。保存后继续操作。操作技能迁移。文字的修饰与编辑[展示]教师文稿中文字部分的修改及修饰编辑的例子。[出示要求]设置字体、字号、颜色、行距及对齐方式。可以分解教师的作品来修改自己的,也可按自己的需要设置。选定文字对象的方法为后面章节“设定动画”,“添加背景”等应用打下基础。制作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制作一个有两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永远的祝福”后保存在“谢师颂”演示文稿中(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必须把新、旧幻灯片同时存放在同一演示文稿中。[要求]要求学生制作3张或以上文字内容的幻灯片。[提示]演示文稿与幻灯片不同,演示文稿是多张幻灯片组成,并且是表现主题的不同内容,每个内容放不同幻灯片中。尝试插入新幻灯片。强调插入新幻灯片与新演示文稿的区别,注意负迁移的影响。总结及评价[演示总结]选定对象的方法,有别于word等其他文稿的方法。修饰内容的设置,插入新幻灯片的方法,展示优秀作品及典型错误的作品。修正自己的误操作。及时反馈,负迁移造成习惯行为要区分。

3.教学评价(1)上交并保存自己的作品,教师展示作品,挑选典型作品现场展示,由教师点评和学生评议共同组成(注意,教师在巡堂辅导时就应该选好作品,或选好上一个班的典型作品讲解);(2)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练习题。

4、教学资源:有关奥运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人物图像等,有关广州的各种图片、文字等,部分背景音乐和风景等背景图片。可主要提供文字部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创建,但每张幻灯片都仅仅由简单的文字构成而让学生感到单调。第三节《编辑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已在前两节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那一节。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节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复习前节内容,打开前面已编辑好的“谢师颂”演示文稿,提出修改意见:播放看看效果?添加幻灯片,删除一张幻灯片,移动幻灯片,复制同样版式的幻灯片。思考并尝试上机操作。抛锚式教学策略。演示视图切换[展示]各种视图下的不同形式,注意他们的主要区别:大纲视图对幻灯片的标题及大纲显示清楚,浏览视图对整个演示文稿的外观风格显示明显,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模仿、上机操作。演示示范。演示编辑演示文稿[演示]可用教师的范例分解操作:幻灯片的添加、复制、删除、移动等。[要求]目录幻灯片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的幻灯片一张存放太多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分成两张幻灯片存放。学生模仿练习并修改自己的文稿:把目录页移动到第二张幻灯片位置,相同内容一张幻灯片不能存放时,复制幻灯片(包含内容小标题)成统一风格。讲-演-练方式。注重学生表现性目标的实现,每个学生都是针对自己的主题,修改方法相同,修改位置、文字内容却不同。课堂小结[演示、归纳]1.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2.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学生认真听讲、梳理知识点。通过小结,强化本节的知识点,着重提醒容易忽略的问题。

3.教学评价(1)作品保存并提交,并检查目录页的存放位置;(2)检查文字幻灯片是否有子标题、小标题,标题是否与主题相符;(3)完成书本上练习题。

4、教学资源:

六、教学反思1.完成了第二节的教学,演示文稿就有了多张文字的幻灯片,再来演示本节“编辑幻灯片”等内容时,学生能体验到实际需要,顺利成章。2.学生在制作文字幻灯片时很容易选择过多的内容粘贴到演示文稿中,教师在讲解编辑(本节内容时)有意识的提醒学生注意自己作品的主题,进行筛选。学生正好可以利用删除、移动、添加等来修改文稿。这点正是笔者希望让学生理解的“根据需要应用技术、选择技术”的思想。第四节《修饰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自己编写的演示文稿已初具规模,有主题页、目录页,还有3张或以上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幻灯片,前面的技术学生已掌握,正感觉目前的演示文稿单调些,正向往更好更多元化的设置,让自己的演示文稿“活”起来。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详尽讲述了修饰演示文稿的各种方法。包括对编辑好的演示文稿加上背景,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添加多媒体对象,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以上都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应分为“分步学习”和“综合修改”两部分来学习,分步学习教材包括的内容,综合修改包括第三节编辑的练习、修饰内容的综合应用以及利用各种视图来修改。(模板应用中PowerPointXX与XX的不同之处,由教师视情况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插入图片、背景、艺术字,定义动画,设置超级链接。

难点:定义动画的时序和设置超级链接。

3、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修饰演示文稿”和“对演示文稿中的文字进行修饰”的区别;(2)学会应用设计模板更换幻灯片背景;(3)初步学会利用格式背景设置不同背景的效果;(4)学会插入艺术字及调整的操作;(5)学会图片的插入的操作;(6)学会插入声音文件,并了解插入cD音乐和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7)学会利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播放的操作;(8)学会自定义动画的时序设置并根据需要正确设置时间顺序的操作;(9)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并学会设置超级链接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模板更换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利用格式中的背景设置不同效果背景的幻灯片的方法;(2)掌握依据需要灵活选择动画的时间顺序和动作形式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修饰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主,改传统的“讲-演-练”过程为“学生初试-教师提示-学生再试-教师归纳和演示难点-学生练习和修正错误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体现表现性目标(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和问题解决目标(目标任务不放在学生固定的行为,而是注重学生理智的探索)。利用灵活分层的主题任务(非具体操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差异。教师的难点演示一定注意动画及修饰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模板背景的使用非常普遍,应该要学生好好掌握。对幻灯片设计下的几项作简单介绍,插入艺术字和图片使用较多,加上小学阶段的文字处理软件学过的技术能迁移,故这两样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索完成,教师只做最后的总结,说明注意事项等即可。添加多媒体对象声音是需要较详细讲解。以上都是通过插入菜单,可统一归纳来讲,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学生尝试寻找→教师启发、局部演示→学生再试→教师纠错并小结;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任务并给出提示→学生尝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练习→教师小结。自定义动画和超级链接两部分可分别单独上一节课,动画的任务设置注意: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不是为动画而动画;时间性应体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时间顺序的设置。通过目录幻灯片设置超级链接,来体现超级链接的作用。(cD声音略讲,因为作为作品要上缴,不能交cD。而学生由于经常使用mP3、mP4,所以对声音的转换较熟悉。)2.教学过程第1课时:幻灯片的背景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将做好背景修饰的演示文稿“谢师颂”展示给学生。观看教师的文稿,思考自己的文稿该如何修改?创设情景。先行组织者策略。利用模板更换背景[演示]介绍幻灯片设计窗口及各项功能:从“格式”菜单选择“幻灯片设计”,在屏幕的右边将出现“幻灯片设计”的窗口,除“设计模板”还有“配色方案”、“动画方案”,简单浏览“应用设计模板”和“配色方案”的情况,“动画方案”较少使用,人们更习惯应用“自定义动画”窗口来设置动画。[演示说明]留意当鼠标指向一种模板的右边时即显示一个倒置的三角符号,单击该三角符号,显示下拉菜单“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应用与选定幻灯片、显示大型预览”三项。略解释其含义。[PPT]任务1利用“设计模板”为自己的幻灯片添加背景。[小结]教师视学生情况是否演示。[PPT]显示:应用模板操作步骤:格式(快捷工具)→幻灯片设计(设计)→设计模板。明白从何处加背景模板。软件自带的设计模板的背景方便幻灯片添加背景。打开前几节课完成的文字稿本幻灯片。独自操作:尝试更换不同的模板应用于自己的幻灯片。解决学生的技术障碍。有详有略,突出重点。主题任务驱动,学生各自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模板作背景。主动参与,体现差异。归纳一般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方法,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利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背景[提示]模板更换的背景固然不错,但似乎是大色块的应用,更注重的是整体色调和框架,即为了完整、专业的外观而设计。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设置背景呢?比如,加上自己的图片作背景,如老师的幻灯片般加上不同纹理色彩做背景。[PPT]任务2利用模板之外的方法设置不同效果的背景色、图片、纹理等。[辅导]教师巡视并引导启发:学生能进入“背景”对话框,但不易找到“填充效果”,提示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知道,倒置的三角符号表示可以打开下拉菜单;进入下拉菜单后再提示选择不同命令有什么效果。(注:如果多数同学不知道“填充效果”教师就演示)[演示]:演示局部操作:在“背景”对话框中单击背景填充的三角符号——选择“填充效果”——在新的“填充效果”对话框中,浏览该对话框内容,点击各选项卡“过渡”、“纹理”、“图案”、“图片”。[PPT]背景设置:格式→背景→填充效果→纹理(图片)。思考并寻找其他方法。快捷菜单、格式菜单中都有“背景”命令,选择该命令进入“背景”对话框,尝试操作。不但尝试、寻找。修正自己的错误操作。完成自己所有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并提交给老师。激发学生思考,理智的探索。利用技能的迁移。排除时间的浪费,兼顾学生探究方法的掌握。各自完成体现差异。PPT显示兼顾受阻学生。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的探索,归纳背景的设置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让作品更漂亮,更有说服力。注意:“背景”快捷菜单只有在幻灯片的空白处右击时才出现。发现评价优秀的学生作品,从颜色的搭配和整体风格,是否突出主题来讲;个别搭配太差的学生作品讲评,注意不要点名。进一步理解为“主题”服务的思想,进一步理解第二节中文本框和空白处的区别。听讲解及观看作品,发表评价意见。归纳提升。学习评价。

3.教学评价(1)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总结评价”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第2课时: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图片和声音引入[展示]“谢师颂”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都加上了背景,色彩丰富了,文稿的主题名字在背景下似乎显得不够突出,比较呆板。怎么办呢?能否将标题文字赋予变化的色彩和形状呢?思考并尝试改变字体颜色和字体字号。个别同学提出“艺术字”。启发思维。插入艺术字[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插入艺术字及编辑排版艺术字,注意演示步骤的精练。[讲解]艺术字不仅能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还能根据艺术字“式样”赋予文字形状色彩的变化。[PPT]插入艺术字:选定文字→“插入”菜单→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库”的“式样”→确定→设置“字体”、“字号”等。[PPT]任务1:将自己的演示文稿标题改为艺术字。教师交代任务,将标题设置成艺术字。[辅导]提示学生,要突出标题文字,在有色彩的背景下可考虑背景的对比色为文字的颜色。利用艺术字的八个调控点和旋转控点来排版艺术字。模仿练习插入艺术字,改变主题文字的设置。反复尝试,选择合适的。分层差异教学。插入图片[PPT]任务2: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图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过一会显示PPT;[PPT]插入图片:“插入”菜单→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件→选定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及位置。独自完成;基础弱的同学可以看PPT的操作步骤。利用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完成此任务。兼顾受阻学生。插入多媒体对象[引导]:学生观察插入菜单,讲解插入多媒体对象影片和声音的方法。[PPT]任务3:为幻灯片插入相应动画或影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导有需要的同学插入FLASH动画。小结此任务中的注意事项:[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强调]幻灯片中插入的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注意叠放的层次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演示叠放层次摸索着自己插入影片和声音。纠正错误操作后练习巩固。学生探究。学生视情况需要,设计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参考资料中有FLASH动画的插入。插入声音[PPT]任务4:插入声音包括声音文件或cD音乐等;教师巡视并不断提示;[PPT]“插入”菜单-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强调]声音插入时会有播放时间的设置,同时还有播放效果的设置。独自或讨论完成。有前面的基础可以做到。XX和XX版本均有“效果选项”,这里只对基础好的学生演示。归纳小结利用演示操作讲解:无论是插入艺术字、图片、动画还是声音,均在插入菜单操作,对象插入后都有八个调控点方便调节大小及形状。注意整体的排版及这类对象的移动方法。声音对象注意效果的设置。观看教师演示,并思考归纳,纠正自己的误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同点,归纳提升。本课教学评价(1)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各个任务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评价表如下: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任务练习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自评等级等级:1.操作完成:是指能独立完成,且能理解每步的含义,无须死记步骤,属于技能已熟练掌握。2.操作基本完成:是指能完成练习,但不太熟练,有些步骤未必理解。3.还需努力才能完成:是指还不能顺利地完成练习,需要帮助,或不明白结果从何而出。第3课时:创建动画幻灯片由于课本中的例子比较简单,我们不妨以下面为例引入[演示]08奥运的五个吉祥福娃逐个弹跳着出场,他们的名字(叠音)也接着逐个跳出来。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提问]我们国家传统的见面礼仪见过吗?电影电视上见过,见面拱手作揖。这五个福娃的出现似乎有这个样,在我们国家春节的年画上经常出现类似的画面,代表吉祥和祝福。同学们知道这五个福娃代表什么含义?念一念他们的名字(单字音)组成的五个字?是什么?拼音就是“beijinghuanyingni”显示“北京欢迎你!”观看并思考;默念单字音:贝、晶、欢、迎、妮。谐音就是:“北京欢迎你”。先行组织者原则。激发学生思考并联系主题。福娃的吉祥含义和奥运标志的显示,突出了主题的选材。自定义动画分解探究[讲解]幻灯片分解:2.

设置北京福娃五个图片的插入及位置的排放;3.

输入福娃名字及“北京欢迎你”,每个名字必须作单独的文本框输入;设置动画让福娃动起来。可以设置同样的幻灯片,也可以设置自己的幻灯片。明白时序概念及作用。明白动画是为内容服务的原理。讲解重点难点巡视辅导,个别时序错误的同学,重点指出来。[讲解]播放试试,看看是否满意,部分同学把福娃出现的顺序错了,“北京欢迎你”变成了“京北迎欢你”、“你欢迎北京”等。怎么办?问题出在哪?[演示]插入图片、文字时不需要管顺序,按位置顺序放好即可。[演示]自定义动画设置: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PPT]打开“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打开“自定义动画”窗口,选定福娃(对象)→在动画窗口单击“添加效果”→进入→华丽型/弹跳巡视辅导。[讲解]自定义动画中的时序重排,开始方式及速度的选择等操作。发现自己设置的时序不对,进行修改。进一步修改动画效果,使它更趋完美、流畅。XX版本稍有不同,在动画对话框中设置。将具体的演示和窗口各功能的讲解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对软件不熟悉的学生更要对操作步骤做到清晰明了。强调[强调]动画和动画时间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举反例:为动画而动画造成效果适得其反。理解并修改自己的作品。突出主题,服务内容,水到渠成。归纳小结1.内容为主题服务,五个福娃的出现再一次点题“北京欢迎参加奥运的各国朋友”,并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送给朋友;2.自定义动画注意时间顺序及动的目的:为内容服务;3.自定义动画窗口中的每个对象包括声音,在对象的右边三角下有对应的开始方式、效果选项,要做到最好都要精心设置。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始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好结合演示来总结。本课教学评价(1)教师在“强调”环节同学生一道点评优秀作品,树立好的典范。(2)教师在“强调”环节及巡视辅导时指出搭配太差或典型错误操作,警示学生注意。(3)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第4课时:设置超级链接引入[说明]在文字内容的组稿部分,已经把“谢师”主题要表现的三张幻灯片输入完成,并设计了幻灯片“目录”,演示者可以按“目录”随意放映自己的相关幻灯片后并可以返回“目录”,这样就需要设置超级链接。好比阅读期刊杂志时可以通过“目录”随意阅读任一章节的内容。[展示]播放已经设置好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谢师颂”。学生听讲、思考如何做到随意放映。观看教师的展示内容,思考如何设置自己的文稿。激发学生思考:既然是电子文稿应该有电子文稿的优势,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要求放映幻灯片。插入超级链接探究阶段[PPT]任务:将目录页幻灯片中各个目录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对应的位置。[提示]:注意选定的问题:幻灯片模板文本框的选定、插入的文本框对象的选定和文字内容的拖拉选定的区别,设置后的不同效果。文本框对象的选定设置后文字没有下划线,没有变色。[辅导]巡视并个别辅导尝试设置超级链接。学生自主探究-演示-模仿修改—学生练习。插入超级链接练习阶段[演示]:教师视学生情况演示设置一个链接,即使不完整演示,也应该演示并讲明“动作设置”-“链接到”下拉框中的“幻灯片„”、“URL„”、“其他PowERPoINT演示文稿„”、“其他文件„”的具体含义。同时,简单讲解鼠标右击时快捷菜单中的超链接与动作设置的不同。[辅导]巡视辅导并及时点评。[PPT]设置超级链接:选定设置对象→选择菜单“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在“动作设置”对话框中选定“单击鼠标项”/“超链接到”→下来按钮→单击“幻灯片„”→选定正确的幻灯片→按“确定”。模仿修改,变先前机械操作为有意识的链接设置。上机练习。促使学生对超级链接从模糊到明了,到有意识的行为、展示自己的创意。掌握“动作设置”的方法。综合练习[要求]综合利用所学,修改自己的演示文稿。实际操作。培养综合实操能力。作品讲评[展示]作品评价标准,如“评价”部分的表格。抽取2-3名学生,每人限时一分钟讲解,学生互相评定分数。个别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观看评分。学会欣赏和评价作品。本课教学评价(1)完成学生课堂教学自评表:(表如下),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姓名

学号

第 节课

教学内容

自我评价反馈表:(仅用于教学参考,请如实填写,在相应格打“√”)积极探索,不用老师提示就能独立完成任务积极探索,在老师的启发后找到方法,完成任务虽积极参与,但效果不佳,看了老师的演示后完成想积极参与,但无从下手,看了操作后还要问人才完成努力了不少,但是,仅完成了少部分(2)作品评价围绕: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是否体现主题等。简单的评价表格:项目指标具体要求分值备注技术性和创造性素材获取合理,内容、结构设计独到10有自己的加工原创部分(自定主题内容)30讲解时对技术的解释清楚20思想性和科学性主题内容明确、完整10主题积极、健康15无知识和技术错漏5艺术性构图完美、色调和谐10特色奖励技术强或艺术效果好104.教学资源:(如第一节)

六、教学反思1.一直希望学生学习操作技能不要只是为技术而技术,应该为内容需要而使用技术。比如,不少学生设置动画时就是让幻灯片中的内容“飞舞”起来而已,是否符合内容需要,甚至没有任何必要的内容也在狂舞,丝毫没想到内容是否需要动画,只为动画而动画。这是笔者希望自己的教学避免的,学生在应用中确实少了一般的乱舞,多了不少理性的思考。2.不只是动画设置要依据内容需要,时间顺序的设置、声音的插入等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内容的需要,尤其是时间的设置,有顺序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时间顺序设置的要求及设置的具体操作步骤。感觉按照这样的设计,学生作品中的时间设置等显得理性多了,对时间顺序的操作也较熟练。3.这样的设计主要想强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也这样提示学生,对比之前学生作品感觉作品的主题表现更强了,应该是学生理解了教师的意图并应用中。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第五节《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对其中一种播放形式“讲演者放映”可能也已用过。这节主要对播放形式的归纳总结、扩展学生的认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介绍演示文稿的播放实现,包括普通播放和控制播放,主要是讲演者放映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讲演者放映是学生较熟悉的,控制播放对学生来说较陌生。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控制播放方式

难点:控制播放的设置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普通播放方式下的讲演者全屏浏览方式;(2)了解普通播放方式下的窗口和展台浏览方式的演播效果;(3)学会设置普通播放方式和控制播放方式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演示文稿播放方式的学习实践活动掌握普通播放方式及控制播放的方式的设置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播放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先展示设置好的效果,然后再分解演示,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讲-演-练的方法,先展示教师设置好播放方式的幻灯片播放效果,然后再分解演示播放方式的设置,最后学生模仿练习。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XX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教师展示已设置好播放方式的“谢师颂”演示文稿,由讲演者进行两种方式的播放,即自己放映和控制播放两种。观看,思考播放方式的设置。先行组织策略,引起兴趣。播放方法普通播放方法:三种播放方式。[演示]播放方式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演讲者放映。听讲解;模仿练习并观看设置后的效果。自主选择播放方式设置自己的演示文稿。演-练。控制播放[演示]分解范例的放映方法:幻灯片切换-应用所有幻灯片。做模仿练习。演示-练习。小结点评学生的设置情况,尤其是控制播放设置中时间的设置,以3个汉字/秒为适宜或稍长时间。播放,同桌同学交换欣赏,看时间等设置是否合理。学会评价。

3.教学评价(1)书本后的练习;(2)设置好的控制播放的文稿另存,并提交给教师,教师当堂点评设置时间的合理性等。4.教学资源:(见第一节)

6.漠河旅游资源概述教学教案 篇六

授课教师:闫术波 学 校: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展示,让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对漠河有一个重新且全方位的认识,从而使漠河旅游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地理位置

1.漠河县素有“金鸡之冠,天鹅之首”的美称。(中国地图及黑龙江省地图展示略)

2.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隔江相望,是祖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县份,边境线长242公里,县域总面积18,427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

二、美誉度

(一)漠河县曾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中国最令人向往的20个地方”金牌荣誉单位、“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和“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名县”等殊荣。

(二)漠河县所辖的北极村中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同时该村也被获评为中国十佳避暑小镇,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森林公园。

(三)漠河县每年一度的北极光节系列节庆活动被评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同时荣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奖”,并被授予“中国汽车运动基地”称号。

(四)漠河县2012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收入11.9亿元,同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6.4%、53.3%,旅游经济首次实现“人数破百万,收入超十亿”。

三、旅游资源

问题导入:漠河县到底有哪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呢? 1.有中国最北的村子—北极村(又称漠河乡)辖3个行政村,856户,2904人。

2.有中国位置最北的一户人家---最北一家

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户人家,也是中国最北的一家家庭旅馆。悬挂美国加州中国书画院院长杨墨纯的题字:“中国最北之家”。3.有全国最低的温度

漠河历史最低温度曾达到-52.3°C,漠河县年平均气温在-5.5℃。消除心理疑虑(引用马季下蛋、小马过河的故事)

4.绚丽的北极光;“不夜城”和“极光城”之美誉

漠河是中国境内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极光是太阳和大气、地磁相互作用的结果,大概在每年夏至前后,天气晴好的夜晚有机会可以看到极光。)

5.我国第一大界江黑龙江的源头---位于漠河乡洛古河村。6.中国清代当时最大的金矿--漠河金矿(又名胭脂沟)

胭脂沟名字的由来(引入关于慈禧和妓女的两种说法);当年老沟金矿最鼎盛时期矿工多达五六万人,而且清一色是雄性世界。于是众多的中外妓院便应运而生,当时包括老金沟在内,还有其他几个金矿的妓院总数,超过了200家,仅日本妓院就有川本楼、小岛楼等27家,俄罗斯有34家,几个矿区中外妓女多达上千人,为了表明妓女之多,有一事足以证明,据考,当年众多妓女卸装后用金沟之水洗脸,水面上胭脂水粉漂浮一层,香飘数里之外,因此这金沟又被称作胭脂沟。

7.南海观音的原身像--林海观音

这尊观音是三亚108米南海观音圣像的原身像,因坐落在观音山的万顷林海中,故为“林海观音”,也称“北极林海观音”。此观音圣像高10.8米。于2000年10月建成并安奉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山佛教文化苑光明广场中央。2006年11月9日奉安在观音山。

8.亚洲唯一的圣诞村

该圣诞村是中国极地资源与西方圣诞文化完美融合,与世界北极芬兰圣诞村遥相呼应。圣诞村主要包括圣诞老人屋、圣诞邮局、圣诞老人广场、儿童童话世界、白雪公主乐园、七个小矮人藏宝屋、驯鹿园等景点。

9.有一年一度的北极光节,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每年的夏至节前后举行)

10.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城市森林--松苑公园

松苑公园是全国唯一一座城内原始森林公园“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世界罕见大火,摧城池,毁生灵,祖国最北之城漠河,顷刻之间被吞噬于火海之中,然涂炭之余,县城内外,满目焦土,唯松苑、清真寺、茅厕、坟地四处安然,此何故?民间传曰:松苑不烧,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烧,因真主威仪,火魔不敢也;茅厕不烧,因污秽之所,火魔不屑也;坟地不烧,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11.有中国大兴安岭.漠河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

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赛车爱好者前来比赛,包括中国青年作家韩寒。12.有神奇的六月雪

六月雪,是人们的想象,也是人们对窦娥冤案的发泄,但是在漠河却能有幸在盛夏领略到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

13.有最茂密的森林

漠河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松和樟子松明亮针叶林,素有“美人松王国”、“落叶松故乡”之称,现已发现适生植物800种、野生动物300多种,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观园。

14.有美不胜收的景色

深秋时节,这里层林尽染,色彩斑斓,景色美不胜收。15.有中国的最北点

广场上建有中国陆地北极点标志性纪念碑,此碑取材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呈三面合围状设计,具有全方位“北”字视觉特点和效果。

16.有最北的神州北极碑

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极”的对比。在此留影,便是游人到达北极漠河的鉴证和标志。(2012年国庆七天乐拍摄地)

17.有最纯最美的雪景

让游人亲身体验各种雪雕作品的视觉感受和玩雪的快乐。18.有最新鲜的空气

森林原生态,无工业污染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19.有热情好客的漠河人

淳朴的人民,热情的服务,美味的菜肴。

四、旅游交通

1.火车

6245(齐齐哈尔 – 漠河)6246(漠河--加格达奇)K7041(哈尔滨--漠河)K7042(漠河--哈尔滨)2667(大连--漠河)2668(漠河--大连)2.飞机

2752航班:漠河—黑河—哈尔滨 2782航班:漠河—加格达奇—哈尔滨 6280航班:漠河—哈尔滨—北京 7月份—9月份

漠河—海拉尔 漠河—郑州 漠河—青岛 漠河—上海

漠河机场:冻土带上建机场,在中国第134个机场中还是第一个,史无前例。中国科学院、中国公路交通研究院、中国兰州铁道研究院等中国多名研究冻土方面专家和学者以及从事青藏铁路建设的国家级著名冻土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多次反复专题论证。技术难度可以与青藏铁路相媲美。

五、住宿

目前,漠河县共有各类型宾馆14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三星4家,二星级6家;家庭宾馆130家,标准客房3000间,标准床位5700张,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以上。(图片展示略)

六、特色美食

鳕鱼炖豆腐、烤狗鱼、小野鸡炖蘑菇

七、旅游线路

7.教学的概述 篇七

长久以来, 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教学模式的时候, 总是会不自觉地运用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观点, 但是却批评其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或压抑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 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在教育界的影响力日渐盛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其仅仅注重儿童的本能、兴趣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我们企图使二者整合, 但却不知不觉地把价值选择定位在如何快速、高效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接受社会要求方面, 我们的教学模式普遍都是按照科学要求和教学法专家的憧憬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1]

作为教学模式实现的载体和手段, 现代教育将教学设计分为讲述型、行动导向型、操作型和实践活动型四大类,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各个院校现代化教学建设的主力着眼点, 目的是最终形成信息化教学形态和模式。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寻求适合于高级教学的学习途径。其强调的交互性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要素, 最终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来实现。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主动探究型学习。

面对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好坏这一问题, 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 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深入剖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就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2]

2.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多元化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传统的按照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课后反馈信息来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不适用。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适时做出判断和评价, 并不断调整。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原则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情境创设的科学性;教学设计的普适性;学习情况掌控的有效性。[3]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由原来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变更为三个组成部分, 即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搜索。因此,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形式上又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工作页记录表、教师记分表、积件化作品集和评价量化细则;终结性评价包括:传统的竞赛 (测验) 和考试, 网络在线客观题测试等。

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已学知识, 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清楚的知识点。形成性评价的宗旨在于有效的推进和改善课程发展, 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探索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在终结性评价中的应用日益深化, 这是因为基于网络的测评手段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4]。

由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把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未知的因素很多, 通过何种信息技术手段反映教学重、难点、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学习主体, 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标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学生按照个体形式或者分组合作形式完成某一特定作品, 通常以电子作品形式出现, 比如, 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创建的演示文稿或学习网站等。教师依一系列清晰并精确定义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为每一个分值说明了行为特征, 对此作品打出量化分数。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清晰的行为目标、老师对自己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预期, 以及改进学习活动的方向。

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 对于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在理论上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层出不穷, 但是在实践上还有待考证。因此, 深入研究就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摘要: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述, 揭示了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深入剖析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原则、评价形式和评价尺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孙俊三.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http://blog.sina.com.cn/s/blog-6812cfe60101a5nx.html, 2014.

[2]陈黎敏.教学信息化实时评价系统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年11月, 第32期:179-180.

[3]王寅龙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06月:15-18.

8.田径技术教学方法研究概述 篇八

关键词:田径技术教学 改革

一、分布情况的分析

从1996-2000年每年有关田径教法改革创新的文章(如表1)均有l0篇左右被发表,其中有35篇在各大体育院校学报上发表,占总数的81.4%。说明教育部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对各大体育院校的影响巨大教学计划改变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其中尤以武汉体院学报刊和西安体院学报载量最多。

表1

19961997199819992000总计

体育科学11

体育与科技325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2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12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214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21231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11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2322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合计121067743

二、内容分类及分析

体育教学是操作式的技术教学,并以身体活动为其表征;它是区别于智育教学并以优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直接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体育教学一部分,田径教学教法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其实质和定义,根据以上实质和定义,可将田径教法改革分为不同特点的三类(如表2):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变换原有教学条件。

表2

与其它理论、技术变换原有教学 变换教学

相结合程序、结构条件

借鉴其它理论、成果引入高新技术改变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结构

数量1147417

比例25.6%9.3%16.3%9.3%39.5%

(一)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

将人文和数理等的相关理论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高新设备和技术是这一类教改其特点。

1.新技术融入的教改

田径教学教法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多媒体CAL技术,录像、录音及反馈技术,无线遥控技术,三维电教技术等高科技新技术更加无可非议。通过采用这些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方便了教师,便于贮存,更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枯燥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理论融入的田径教改

由于其它学科理论的融入,田径教学理论不仅得到了丰富,而且我们也能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重新审视田径教学。只有当不断融入各种非体育理论之后,我们才能掌握其规律,了解其变化,发现其实质,才能更加丰富田径理论。其中,将运动负荷价值阈理论、正交设计试验理论、微格教学理论、心理学等都被融人到了田径教学之中。

(二)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

1.除了改变教学程序外,原有的教学结构是否完全合理呢?显然,许多作者都看到了原有田径教学结构的不足之处,或者说看到了采用新的田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其中“小步子”程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等都可以改变整体田径教学结构。另一类则是结构2—3个技术特点相近的田径项目,利用各项目间的正迁移规律进行同步教学法、项群教学训练法、优化组合教学法、项目间合理顺序教学法等的教法改革。

2.为了适宜新的田径技术产生,或是根据特定教师群体以及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而伴随着改变原有教学程序的新的教法。例如:根据学生素质高低不同,采用选项教学法;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采用分项教学法。

(三)变换教学条件

这一类载文在三类文章中占有最高的比例,达到了41.2%,因为教改简单易行,教师在操作、设计教学上较为轻松并且见效快;也没有较高的场地和设备条件要求,所以众多体育教师经常采用它。这类教法改革分为如下三类。

1.在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利用简单并常见如利用助跳板、非标准重量的投掷器械、轻重力量练习器械等的教辅器械;或采用改变原有教学器材的距离、高度、放置方法等。

2.利用自然条件并加以人为控制的,常见于走、跑、跳教学中。如利用上下坡等。这些设备用于改变学生素质,调控心理状态。

3.改变课结束时的放松方法,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甚至考试和计分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几点思考

1.我们必须看到,表2中涉及了太少的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教改文章仅占总数的9.3%。

2.体育教学是区别于智育教学有独自特点的教学,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载文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田径教学教学方法已从简单的改变某一教学条件的手段逐渐向改变整个教学程序和结构进行过渡,并逐渐发展为与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相结合。

3.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并多次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载文覆盖了田径项目的绝大部分,却唯独不见一篇有关竞走内容的文章。

4.载文在涉及学校范围及学生群体方面多是以普通高校及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为对象,但是中、小学校的人数范围、数量要远远大于高校的。

参考文献:

[1]吴衍忠.论运动员负荷价值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4):87.

上一篇:美丽的大自然让我陶醉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交通工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