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2025-01-11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共20篇)(共20篇)

1.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

《我的理想》(习作指导)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这次作文是在“口语交际〃习作三”的话题“我的理想”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我的理想》,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这次习作的范围。这次习作,除了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外,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的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本次作文是在选定的一个话题——“我的理想”来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习作。因此,习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我认识、见闻、感受和想象来进行自由表达。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感;二是提高有条理的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本次习作指导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总结了自己习作的一般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了教师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紧接着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畅谈自己心中的向往和自己的理想;再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习作中怎样进行有条理地表达;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一写,让他们能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想法;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愉悦。虽然《语文课标》强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其创新精神,但我认为在高年级和根据本次习作的主题内容,还必须进行一定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认识具有人生价值的理想,即价值观的教育。二是怎样去具体明确,有一定条理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本次习作“提高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在尊重学生意愿、自主意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感受理想的价值与意义,丰富习作的内容、形式,扩大想象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感受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过程认识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感。

2、编写习作提纲,提高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象丰富,有条理地表达 学情预测

六年级的学生,对写作文并不陌生,只是写作能力与写作态度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同学,基本上都知道怎么去写作文,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写作文的时候的确很困难,而本次习作又是想象作文,更是加大了基础差的那部分学生完成习作任务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根据客观实际,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特别指导,以便他们也能顺利完成本次习作任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习作的基本方法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都经常写作文,那么,谁知道写作文要经过哪些步骤嘛?

2、教师引导回顾习作的基本步骤

二、出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1、读一读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明确什么是“理想”。

4、你有理想吗?

三、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理想。

1、板书:我的理想

2、学生交流自己的理想。

(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无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对别人有益,那么他的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四、指导习作

1、讨论:围绕“我的理想”需要写那些内容?

2、引导学生列简单的写作提纲。

3、交流提纲。

五、起草作文。

六、完成后进行修改。

文章来源:点军区土城小学

陈发

2.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二

据资料显示, 当今的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有三方面尤为突出:

1. 教师对中年级学生习作要求过高。

当前, 不少教师在中年级进行习作教学时, 向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比现行课标要高。中年级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 也是真正意义上开始学习写作的阶段, 一开始要求学生写出在成人看来非常有意义、思想深刻的文章, 那是不可能的事。对刚开始进行习作的中年级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只会让他们感到为难。久而久之, 当学生绞尽脑汁去完成一篇篇习作, 但又不能使老师满意的时候, 他们就会对习作失去兴趣和信心, 由此对习作产生害怕、厌恶之感。

2. 学生无物可写, 无情可抒。

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习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他们平日对事物观察、感受所积累的生活经验, 以及大量阅读所积累的书本知识。虽然, 中年级学生的阅历比低年级丰富多了, 然而大部分中年级学生没有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即便有所观察, 亦少有感受, 于是, 胸中之意贫乏。因此, 一到习作时, 他们便无物可写, 无情可抒。

3. 忽视中年级学生习作迁移能力的培养。

当今很多教师在进行中年级习作教学时, 还忽视一个问题———学生习作迁移能力的培养。这主要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区分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教师进行习作指导, 授予学生习作方法和技巧, 这只是认识过程, 是语言理解的过程。而要完成一篇习作, 这需要学生自己动笔, 用语言进行表达, 这属于实践过程, 是语言运用的过程, 而语言运用比语言理解要难得多。学生由认识到实践, 将知识内化加工, 继而外化表达, 这需要学生具备习作迁移的能力, 才有可能进行习作。而习作迁移能力又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 这需要学生知识、思维各方面达到一定水平, 更需要长期的实践。这都需要教师进行相当的引导。

二、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1.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的能力和习惯。

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需要掌握有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特征观察、抓重点观察及多角度观察等基本的观察方法。而中年级是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开始初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 初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情可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给学生方法, 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讲,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此, 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 教师也应教给学生观察、感受的方法, 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据此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依托文本, 学习如何观察、感受。阅读属于感知、认识的过程, 而习作则是操作、实践的过程。在阅读中, 我们可以理解文章内容情感, 同时也可以认识作者观察、感受的方法, 学习并迁移到习作当中。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体悟观察、感受对写好文章的效用, 让学生先观察, 后谈感受, 并把这种方法迁移到习作中, 初步培养其观察、感受的能力。而到了高年级, 再让学生学会边观察, 边感受, 习作时则把观察、感受两者融合一起。

(2) 创设情境, 学习如何观察、感受。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 心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我有说话的愿望, 于是文章诞生了。”这揭示了写好文章的前提是要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感受。当然, 小学生的感受明显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 而中年级学生的感受能力比低年级要强, 但仍然需要老师悉心地指导, 才能有所发展。而创设情境, 现场指导, 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感受, 这样的指导效果是显著的。

2. 让学生自由表达, 增强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习作起步阶段, 让学生进行自由表达, 教师不难发现他们的习作大多为流水账, 往往问题比较多, 如没中心, 没章法, 且用词不准, 语句不通等。但教师必须认识到, 这是正常的。毕竟流水账式作文是学生习作入门的必然。郑国民博士曾指出, 在中年级“鼓励学生先写出来, 学生愿意写、能够写出来是关键, 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渐规范”。至于如何规范, 如何引导?笔者认为以其流水账式作文为基础, 因势利导, 因需点拔。同时, 教师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 学生能写出来就应予以鼓励, 学生的闪光点应被挖掘并放大, 不断地增强其习作信心。当然, 教师也可结合学生作文实例引导他们, 从内容上, 或从写法上, 或从语言上找到其明显不足, 且其不足是学生马上能改的, 接着进一步明确其努力的方向。

3. 提供范文, 进行仿写训练。

朱作仁先生指出:“实验证明, 利用范文仿作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它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 是符合儿童模仿的心理需要的。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 儿童 (指的是大致年龄为十岁的三年级学生) 的‘模仿能产生表象, 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开来, 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 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由此, 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 自由表达与仿写应并重, 二者可交替采用。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2》, 要求学生为别人画一张像, 然后写一篇习作。教材中提供了例画和例文, 让学生观察、学习例文, 揣摩例画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描绘和习作的, 由此仿照其写法来写一篇习作。笔者认为, 应在充分利用好范文, 学生学得其写法的基础之上,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训练。

其具体操作是:当学生理解了例文《我的朋友武建设》的写法后, 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选材情况, 即说说自己想写哪个人, 想从哪几方面介绍。接着, 让学生回忆老师所教的仿写方法, 即抓住人物的特点, 也可适当地展开想象, 把生活事例写进去, 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然后, 让学生尝试用这样的写法来习作, 把自己习作内容说给老师听听。随后, 教师适当地因需点拨, 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说的习作内容说得清楚、有条理等, 再让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如此反复进行仿写训练, 学生便能在训练中加深对仿写方法的理解, 逐渐将方法向能力的转移, 懂得应该怎样具体进行仿写。这样的训练方式, 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的特点。所以, 我们应加强中年级学生独白语的训练, 由此促进他们书面语言的发展, 为习作作铺垫。

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习作教学

一、培养兴趣,调动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引导任何学习都将变成一种负担。当前,在小学习作训练中,学生普遍对习作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策略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方面也不例外。所谓的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乐趣,不是将学习视为负担,而是视作快乐的事情。只有学生将习作当做快乐的事情,才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积极性,进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习作水平也会自然得到提升。例如,在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笔下生花》专题中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与家人一起进行档案制作而进行习作。在这一专题训练中,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习作课题训练会在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继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并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课堂积极性不断增强,整个课堂的活跃程度也随之加强。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是在语文学习中一项最为之头疼的任务。许多学生对于习作充满了恐惧,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完成习作,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提升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就是要帮助学习消除对于习作的心理恐惧,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课堂不失为一项极佳的教学策略。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模仿秀、表演、绘画等方式,对课堂习作训练的题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课堂活跃程度,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文中更好地抒发情感。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整个课堂的气氛被带动起来,学生的学习与参与热情也会随之不断提升,这样一来,高效课堂也便随之呈现出来。

三、善于观察,贴近生活

在习作的训练中,努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学生往往都十分善于习作,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小学生在习作方面最为欠缺的就是习作素材的缺乏。面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学应该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与贴近生活的习惯上多下功夫。习作素材的收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阅读相关的已有文章,收集其中的有效素材。例如,在《松鼠》一课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方式,在观察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之上进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习作课题。这样一来,学生刚刚进行完这类课题的学习,自然会产生一定的灵感,进而做到条理清晰,有据可循;其二,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与自然界的基础机会,有效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与其用语言向学生进行描述,不如让学生进行一次真实的实践训练,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课堂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真实感受,提升习作水平。

四、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新课标规定中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对于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在平时多加训练,同时,还要锻炼学生加强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多多阅读,多积累相关的习作素材和精美词句,这些积累对于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整篇文章的“血肉”,文章有了精美的词汇与句子才能更有活力,更富有生机。但是,从当前高年级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通常只是在阅读其中的故事情节,而对于文章的情节以及相关的优美词句却一带而过,不能进行有效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阅读方式所取得的积累效果显然无法达到有效的状态。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阅读方式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效率,形成良好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在进行阅读时要将认为精美的词汇与句子摘录下来,一来是可以加深对这些词汇和句子的记忆,二来可以在今后进行写作时方便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这样才能做到不断积累学以致用。

五、读写相辅,大小结合

对于学习习作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写,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捷径可寻。我们所谓的多看显而易见就是要多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通过在范文中取得的借鉴而提升自身习水平。为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优秀范文品读中,不仅要读,还要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在其中采用的匠心独运。优秀的作品总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启发,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在写作之路上更上一层楼。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认真进行文章品读与赏析,对于那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读或背诵,以此来学生作者的优秀写作手法,不断提升学生在习作中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范文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而是灵活的学习与运用。例如,在《小镇的早晨》一文教学后,教师可以据此为学生布置习作任务《学校的早晨》,让学生以范文为参考进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范文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积极引导、有效点评

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学生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学生进行习作学习过程中,由于语言的使用规范较为复杂,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基本方法的指导,以便学生的写作更为规范化。另外,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习作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变大中去,鼓励学生在文章中使用所学的习作技巧,经常变换不同的自作表达模式或者写作手法,以便多各种写作方式都可以做到熟练掌握、手到擒来。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在对学生的作文点评上多下功夫。作文点评是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的一个指导与点评,通过教师的作文点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在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哪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样,学生在对自己文章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清晰的了解后,便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进而对习作产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在习作方面稍有欠缺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对其有耐心,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是积极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在习作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来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是习作的溪流,只有两者之间实现了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方面更上一层楼,有效推动小学习作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兴趣,让写作教学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喻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8):258.

[2]薛翠丽.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1,(09):143+149.

[3]吴燕飞.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5,(04):180.

4.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四

学策略

作文论文:掘生活之源,点习作明灯──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习作教学存在重作文、轻做人;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情感;重尖子、轻整体等现象,因而学生一提起作文,便犯难,大量的无病呻吟或套话、空话、假话、大话充斥着学生的习作,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既影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又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压抑甚至泯灭了学生的灵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怎么利用好习作教材,极力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构建的由低年段的“乐于写”到中年段的“自由写”再到高年段的“学会写”的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易于动手、乐于表达”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习作呢?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激发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能发掘习作的潜能。学生一旦对习作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习作教学中,有很多激发兴趣的方法。

情境激趣。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如教学《不良的习惯》时,可这么设计:

第一步:(出示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学生观察、交流。)

第二步:学生还可以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的一个“不良习惯”,想想这么做会有哪些影响?选择好描述的对象,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写作。

描述诱趣。教师运用形象、具有童真味的言语描述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教学《美丽的家乡》时,可这么设计: 第一步:播放《家在东北》。

第二步:交流从这首歌中听出了什么?

第三步:说说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的美景和淳朴的乡俗吗?

这么设计,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强趣。中年级的起步习作,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错别字连篇,乱用或错用标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高标准、严要求,更不可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而是要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肯定加以赞扬,并用一定的标识标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二、重视活动,积累素材

习作起步阶段,最大的问题是素材的缺乏,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研究表明,蜜蜂每酿造一公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需要在100万朵鲜花上采蜜。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文章,也如采蜜,应掌握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思考、积累素材。有哪些途径呢?

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会、编辑作文集、设计班级读书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总之,只要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

社会实践感悟。如学雷锋做好事、植树、走进敬老院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见闻,体验校外生活的情趣和事理。

走进生活积累。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尤其是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可成为农村学生习作的源泉。如农村劳动的场景──采茶、割稻谷等,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如数家珍,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三、拓宽渠道,学习语言

中年段的习作起步教学,有一个难点就是语言的表达问题。学生常常出现词不达意、啰唆重复、语序颠倒等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有关,另一方面是受学生语言积累、发展的影响,加之我们方言与书面语言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时时处处、点点滴滴地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发展语言。

课内积累语言。现行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运用祖国语言的典范,祖国文化的精髓。在课堂上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和感悟。这样学生从课本中收集的语言文字信息,在大脑中储存起来,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从其他学科中积累。现行小学课程注意了学科的整合,如音乐学科里的歌词精炼准确、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里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句,意境优美、色彩绚丽、动静结合,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体育学科也一样,学生要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写一个场面,体育课内容就是最好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这些科目中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学习,这该是一个多么全面的学习网络!有了这些语文积累,学生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多读能保证孩子们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好词、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书和发展语言的关系。

社会生活积累语言。群众语言是最丰富、最洗练、最生动、最形象的。很多群众语言鲜、活、新、准,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恰当地运用,能使文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可鼓励、引导学生留心邻里乡亲们的语言,及时收集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俗语、谚语、民谣等。

四、读写结合,学习写法

叶圣陶说:“阅读和写作是相对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并不是说阅读和写作之间隔了一座山,是井水不犯河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正是说明了它们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方面。那么如何在这座山中打开一条通道,有效发挥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呢?关键要把握读写结合的契机,即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可以有以下途径。

从优美词句入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燕子》一文中这样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可设计这样的话:这段话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特征?能换成别的方面吗?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事物要抓住典型特征这一写作方法后,再提出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你家的小动物吗?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课文中有很多段落是非常富有特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充分体会,为我所用。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山水的两段,描写很有特点,这样的写法对学习习作的中年级学生来讲,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学中,在反复诵读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写写自己家乡的山水。在学生的表述中,这种构段方式已根植学生心中。

从读后感慨入手。课文学完后,教师可随机提问: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抓住感悟点,写写读后感。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贵的沉默》等课文后都可以提供写读后感的机会。

5.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五

1.学习例文,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能自拟题目。

3.学习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

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经过,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借鉴方法

1.组织学生重读《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具体,是因为他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

(1)初读片段,整体感知。知道文章选的典型事例是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一事。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读片段,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的语句,然后讨论: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冯老师的。

(3)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小作者是从动作、眼神等方面刻画冯老师的。老师强调:“正因为作者抓住了冯老师的动作、眼神这些细节描写,所以才能写得如此的细腻、生动。”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致了,那么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写呢?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现、感受也要写,只是不做重点描写。

3.小结写法

(1)师生联系两篇例文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

(2)师相机板书:选取典型事例

抓住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相关人物的感受、反应

(3)教师强调,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事情。

这部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借鉴例文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

1.出示习作要求,请学生自读,自己审题。

2.指导选材

(1)确定写作对象: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刻画的人物是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2)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这件事可以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师的一次鼓励,也可以是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是有形的帮助,也可以是无形的帮助(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要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两件事。通过这次讨论,尽可能地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避免了选材雷同,千人一面的问题。

3.小组互说

(1)要求学生确定一位老师,选取他(她)关心帮助自己的一两件典型事例,可以结合《师恩难忘》一课的作业,互相说一说。说清楚老师为什么帮助自己,是怎样帮助自己的,要用上今天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事情说具体。

(2)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

三、学习写作

6.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心观察,在生活中选取寻找感人的材料。

2、聚焦一个镜头,突出感动的地方,练习运用突出细节描写的方式,把“触动心灵”之处写具体,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3.逐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训练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4.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是文章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教学重点:

聚焦一个镜头,突出感动的地方,练习运用突出细节描写的方式,把“触动心灵”之处写具体。教学难点:

能恰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是文章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逐步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训练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教学过程:

一、激情趣,析要点

1、出示图片配乐,师创设情境:当汶川地震后,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中挖掘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倒塌下来的墙壁为他的孩子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虽然没有挽救孩子的生命,但这一幕深深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

2、同学们,相信这个故事一定勾起了你心中的那一份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份感动。

3、打开书,用笔圈画出我们本节课的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指名看白板汇报。明确体裁:写事的;题目: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中心:感动;范围:一件,身边的或亲身经历的。汇报交流。

师补充:内容是感动的事,限制条件是一件,不能写多件。

4、师: 我们本单元的四课中,哪里让你感动? 出示四篇课文的图片及题目,生汇报。

二、广联系,精选材

1、师:有一颗温暖柔软的新往往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现在请你结合我们上节课的交流和预习单来和我们分享最让你感动的那件事。(助学单)

生交流,并归纳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

学生板书,如:浓浓的孝心,伟大的母爱,无私的奉献等等。

2、师:是呀,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感动真是无处不在 出示图:谁做的什么事最打动你。生想象,说感受。(1)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2)同学的关心(3)陌生人的相助

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外貌、动作、环境等想象当时的情况。师总结:我们要有一颗充满爱的眼睛,进行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感人之处。

三、巧立意,善表达

师:大家发现了吗,感动有时只是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真诚的握手,一句温馨的话语……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中的一些细节,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将这样的细节写得震撼人心的。

出示语段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细致的描写。(言行神环细描绘)老师也写了一段我身边的感动,想和大家分享以下,出示课外语段 读了这段话哪里最打动你的心。

四、练片段,精修改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回忆属于你的那份感动,在这件事中的哪些地方感动了你,然后把它定格,聚焦,放大。感动让坚硬的心变得柔软,让冰冷的心变得温暖,有没有感到一股暖流从心里涌出,现在,把你心底那咕咕暖意通过你的笔尖描绘出来吧!

睁开眼睛,把这个镜头写下来吧。

五、深拓展,习得法

(一)出示评价标准:

1、书写:字迹工整;标点正确。

2、内容:语句通顺;紧扣中心。

3、结构:层次清晰。

4、描写细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描写能触动人心。

依据写作要求给同伴进行评价,标注出描写的关键词,每个描写一颗星。

1、写完

(二)在组内交流一下吧,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给你的同伴评一评。

(三)根据标准师生共评。

(四)其实那天并不是只有小李帮助了小杜,还有很多同学(出示照片和文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这就是(由此及彼广联系)写自己还要写别人

好的习作还要有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师补充 还要有吸引人的题目给本文拟出好的题目

(五)总结: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眼中有情笔生趣,身边观察很容易。紧扣感动触心灵,脉络清新中心明。语动神环细描绘,由此及彼广联系。写完全文精修改,凤头豹尾得人心。

出示开头和结尾。

7.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误区与对策 篇七

一、习作教学的误区

古语云:欲教人时, 先律己, 教师的思想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将学习成绩差归罪于学生的悟性, 以及学生调皮捣蛋的个性, 并由此而将学生直接打入“坏学生”的行列, 采取放任的态度;另有教师则“急于求成”, 对成绩差的学生严加管教, 尝试以严厉的方式逆转学生的性格。诚然, 这两种方式证明了教师具有积极热情的教学愿望, 但面对问题, 我们不能一味的寻找客观原因, 而是应该重方式、讲方法, 理顺纷乱的头绪, 查找教学中的误区, 力求改进并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

(一) 误区一,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目前, 受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许多中小学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 认识与落实其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面对不听话的学生,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认识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体留待以后再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孩子, 不灌输就不足以提升教学质量。由此, 错误的思想造成错误的判断, 错误的判断造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校园中盛行。在习作教学中, 不认识的生字老师告诉你, 不明了的生词老师帮你解答, 不知道怎样开篇老师给你指导, 不知道怎样习作老师给你范文……灌输式教育造就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一种奇怪的现象也由此而产生, 即:学生不尊重父母, 却非常尊重自己的教师。即便成年后的学生只是个卖水果的小贩, 每年的同学聚会却也照常参加——因为他尊重自己的教师, 而教师也坦然承受, 面对学生的境地, 教师没有丝毫愧疚。

(二) 误区二, 宽容不足、严厉有余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习作练习是他们人生中最初的写作尝试。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有限, 观察能力也不足以应对教师布置的写作要求。因此, 习作教学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而不是要求学生的作文必须达到教师的认知水平。抛却诸如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象、技巧”等老生常谈式的阐述观点, 笔者认为, 仅一条“宽容不足、严厉有余”, 就能扼杀学生们的自由发挥, 迫使他们不得不遵循教师所构建的习作框架, 向着教师为他们所铺设的道路上前行。笔者认为, 不怕学生写的是一本流水账, 不怕学生写的内容有多肤浅, 只要能够做到真实, 那么, 我们就应该对他们宽容。

二、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策略一, 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

学习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内涵, 习作也是如此, 这主要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爱玩爱闹的个性, 他们无意间所流露出来的“崇拜主义”也是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要积极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 笔者认为有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是在习作教学后用某一学生的范文来鼓励其他学生。教师可选取学生所写的较为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 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赶超心理”, 让他们认识“别人能够做到的, 我也能够做到”。

二是向学生阐明“习作”的内涵, 即:只要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记录下来, 即是习作的内容。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的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 是为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 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 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 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能让他们在习作中自然倾吐, 乐于表达, 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习作“恐惧症”。

(二) 策略二,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不仅是单一的练习, 而是应当在每堂课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学习《雾凇》一课之后, 笔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以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 而本节学习结束后的习作主题即是“记录生活”。为了能够实现这一预定目标, 笔者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春联》以及两首古诗:《元日》和《江雪》之前, 在每堂课的课堂开篇都对学生们提出问题, 如:在上学的途中,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是否将看到的景象记录下来?广阔的天地是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 只要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 那么学生们也不会下笔无词, 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会更有内涵, 同样, 我们的习作教学也会因此而变得简单。

三、结语

习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要想尽快改变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课程习作教学现状, 还需广大教育同行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积极探索, 开拓更多科学合理的可行办法。笔者仅仅是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诚然, 或许这对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是为杯水车薪, 然而“涓涓细流汇成河, 点点滴滴都是情”, 让我们携手并进, 用热情以及行动共同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8.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外阅读;习作教学

在语文的学习中,写作能力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编辑能力。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文字编辑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的一些知識,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一)教师缺乏明确的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只有树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但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影响了习作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写作、多练习,就能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作任务,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这些压力之下对教师就会产生应付心理,在写作过程中,根本不会认真构思,只是简单地写完就交给教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不到写作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成绩。

(二)教学中缺乏方法指导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做指导。因此,在教师的习作教学课中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指导。在习作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写作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关于写人的习作课上,教学步骤是首先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观察,观察人的动作、神态,然后再让学生写作。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却忽略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很难全面地把握人物的一些神态、动作,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清晰地描绘出来。因此,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其中的人物表现都不是很丰满,不是很生动。小学生在这样的习作课中是很难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也是很难开发自己写作潜力的。

二、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在写作中有一个基本的能力就是观察力。小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思维,才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只有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才能为写作积累一些素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小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一些景物和身边的人与事,让小学生对生活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以此激发写作灵感。例如,在写景的习作课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到田野或者公园里欣赏景色。让学生和大自然亲切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成为写作的素材。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思路清晰,使文章写得饱满、生动。

(二)利用日记训练形式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很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对写作的畏惧感。教师可以通过日记训练的形式改变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在日记中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自己的写作潜力。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会养成一个观察生活、总结生活的好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写一段时间的日记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技巧,这时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就会慢慢减少。因此,日记训练的形式可以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有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然后借鉴里面的写作经验和技巧。阅读课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自己写作积累一些素材。学生在阅读课上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反思性教学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看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过程中,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给学生传授一些有价值的写作经验。

9.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领会习作要求,写出描写暑假期间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的经历。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3、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

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六、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七、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八、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10.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习作6:看图想象作文

一 教学提示

这篇习作是看图想象作文,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准确地把握图意。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写生动。

3、在作文中表达图中主人公爱鸟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具体。二 教学流程

板块

(一)想象游戏

1、同学们,大家好!都说,大脑是智慧的源泉,就先让我们来做个“大脑保健操”。

※ ——课件(文字+图形)2步走:

1、大脑保健操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2、出现小黑点

2、“在你的眼中,这个小黑点像什么?”我们把全班分为红、蓝两组,进行一场“想象对抗赛”,请每位学生轮流说,?

◎动画提示:看谁的想象最有创意 ※——课件(文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板块

(二)引出话题

1、※——课件(图片)《宝莲灯》电影海报

这张图,大家一定很熟悉吧,能把看到的画面说一说吗?

◎动画提示:看看

想想

说说

(这是一张《宝莲灯》的电影海报,图上的沉香正喜笑颜开地与母亲团聚。但是,之前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使观众充满了好奇。)

2、※——课件(图片)《三毛流浪记》连环画

再看这几幅图,大家感兴趣吗?这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流浪记》,三毛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代表,这次,他又遇上了什么事呢?请你把画面连起来说说。

◎动画提示:看图说话

3、看懂画面,学会把片段的东西通过想象联系起来,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图想象作文。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板块

(三)理解图意

1、※——课件(图片)书上第一幅插图 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动画提示:说画面

(第一幅图主要画了: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屋檐下高高地跌落下来。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清楚,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2、※——课件(图片)书上第二幅插图 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动画提示:说画面

(第二幅图主要意思是:一只小花猫看见了雏燕,扑过去想吃掉它。大家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也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3、※——课件(图片)书上的两幅插图

(1)这两幅图之间有没有联系,是依靠什么联系的呢?

(经过仔细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吧,这两幅图是依靠相同的事物“燕子”联系起来的。)(2)那么,这两幅图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说说。

◎动画提示:说说两幅图的联系

(这两幅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雏燕落在地上,肯定很无助,看见小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花猫扑过来,一定很害怕,而小姑娘由见雏燕落下的惊讶到见小猫要想吃雏燕,心里十分紧张,情势非常危急。可以说“燕子的命运”将两幅图联系起来了。)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2)其实这两幅图的内容是为我们提供了故事的开端与发展,后面的情节又是怎样的呢?结局怎样?请你想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注意想象的情节要合理。先自己想想,再和同学讲讲。

◎动画提示 想一想,讲一讲 ※——课件(文字)想象故事

想情节

想结果

想内心

A想情节、想结果

(以后的情节可能是小姑娘赶跑小花猫,结果,她会捧起雏燕,小心地把它放回鸟窝里,让它重新回到妈妈身边;也有可能雏燕摔下来,腿摔折了,小姑娘给雏燕医治受伤的脚,给它喂食,等它伤好后再放回窝里。当然,还有其他的可能……)

B还能让文章怎样生动呢?那就请你们能走进小姑娘内心,具体地想象一下小姑娘看到小燕子掉落在地上后怎么想,看见小花猫扑上去又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把想到的写下来。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动画提示:写故事 板块

(四)完成作文

请同学们当堂完成这篇看图想象作文,并给故事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动画提示:完成作文 板块

(五)修改作文

1、我这儿有位同学想把他完成的作文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说说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作文要从三个方面来点评:

※ ——课件(文字):

点评作文三方面:

清楚明白

真情实感

文从字顺

※——课件(文字)分屏

爱鸟的小红

春天到了,院子里的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也争先恐后地从花苞里钻了出来,一群群的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正急匆匆地在各家各户的房檐上安家。小红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趴在一旁的小花猫正在呼呼大睡。突然,小红听见小花猫兴奋地叫了一声,她抬起头来一看,一只小雏燕正从房檐上——它的新家里跌落下来。小红心里可着急了,小燕子摔得重不重?它有没有生命危险?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小花猫很高兴,眼睛一亮,翘起胡子,前爪趴在地上,后腿半蹬,背微微弓起,尾巴高高地竖起,准备去捕获它的猎物。小雏燕惊慌失措地站在小花猫的面前,努力地扑着翅膀, 颤抖地叫了几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小花猫丝毫也不放松,紧紧逼近。

小红见状,心里更加着急,她想,我得去救小燕子,她连忙跑过来,大喊一声:“小花猫,不许欺负小燕子!”小花猫被小红的声音吓得一抖,一连后退了几步。小红站在小花猫的前面,蹲了下来,用手赶了赶小花猫,她又小心翼翼地抱起小雏燕,喃喃道:“别害怕……”但是小花猫好像还没有死心,围着小红“喵喵”地叫着,小红对小花猫说:“小花猫,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你可不能伤害它!”小花猫好像听懂了一样,走开了。

小红把小雏燕抱回屋里,放在桌上,仔细地替它检查。“还好没有受伤。”小红松了一口气。小红又把小雏燕放进盒子里,对着它说:“小燕子,别怕,我马上就把你送回家。”小红从家里搬来梯子,然后把小雏燕从盒子里面捧出来,放进了它的巢里,小雏燕扑着翅膀,好像在感谢小红呢!

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请同学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这篇作文。

◎动画提示:评评议议

2、我也想参加大家的讨论,同学欢迎吗?

这位同学的作文有这样一些可取之处:观察仔细,注意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前后照应,内容丰富,因此,文章的表达较为流畅自然。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尤其是,(1)立意明确

把小姑娘见雏燕从屋檐下的鸟窝里掉落下来后一系列的心理、神情、动作、语言想象得合情合理,突出了故事的中心,赞扬小姑娘爱鸟的品质。(2)侧面描写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课件(文字)

小花猫很高兴,眼睛一亮,翘起胡子,前爪趴在地上,后腿半蹬,背微微弓起,尾巴高高地竖起,准备去捕获它的猎物。小雏燕惊慌失措地站在小花猫的面前,努力地扑着翅膀, 颤抖地叫了几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小花猫丝毫也不放松,紧紧逼近。

这里采用了侧面描写,烘托出小姑娘的品质。请大家注意蓝色部分的内容:描绘了小花猫扑向雏燕的神态、动作,把小花猫气势汹汹的样子刻画出来了,文中的雏燕危在旦夕,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但是,文章也有不足,你们发现了吗?

※ ——课件(文字+文字)两步完成:

第一步: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这样的结尾显得过于仓促,缺乏情趣。

文章不怕百回改,你能把这个结尾改一改吗?试试看。

◎动画提示:改一改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第二步:望着归巢的雏燕,小红欣慰地笑了,情不自禁地说:“小雏燕,你快快长大,展翅飞翔吧!”

这个结尾是从主人公小红的角度总结的,美好的祝愿反映出小姑娘纯洁的心灵。

※ ——课件(文字+文字)同时出现:

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和煦的春风吹来,花儿迎风摇摆,频频点头,好像都在称赞小红呢!

这个结尾运用了联想,用春风、花儿来侧面烘托出了小姑娘的品质。

2、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你也一定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吧?请你上台来展示。

◎动画提示:展示作文

一起交流

三 教学备注

1、教师应抓住学生观察中的新发现、新创意,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2、观察时要重视培养想象力,补充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着重引导学生细致、立体地观察画面,将图画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从画面想象出动听的故事。

11.农村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实施策略 篇十一

一、农村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观念陈旧,束缚学生个性

教师未打破传统的习作指导模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作文课沿袭着“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出现“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简化教学模式。有的教师一上习作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等。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表达。

2.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匮乏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较少。诸如班级图书角、全班共读等方式,老师很少尝试。学生回到家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忙农活或者看电视,也极少去看课外书。导致“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

二、提高农村习作教学的有效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改进农村中年级习作教学,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1.因势利导,鼓励自由表达

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在写作中并非真正没有习作材料,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因势利导”。因此,老师应从作文命题、选择材料、表达形式等方面拓展学生思路,让他们在习作中产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教师安排学生习作时应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多让学生自命文题,多给学生构思和表达的自由。还可以采取随文练笔的形式,如: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结合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农村生活以及农村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写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还可以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必须要求学生用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例如孩子们熟悉的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他们的祖辈乃至父母,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他们熟悉黄牛、公鸡、鸭子、狗、猫、西瓜、松树等动植物。因此,他们熟悉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他们熟悉动物的外形及其生活习性、植物的形状和作用。我们老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父母一起干农活,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在领悟劳动的艰辛、体会生活的多彩后,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3.有效引领,加强写法指导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可适当提供一些范文。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曾经历过模仿的阶段。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而,范文的选择要讲究,范文的体裁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挑选范文,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体现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不仅能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手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

4.创新修改讲评的方式

习作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感情体验、思想认识再次整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学生对作文进行自主评改,才能有效提高作文能力。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评改能力,可以采取学生自读自改、互读互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习作评改方式。这样既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评价作文,提高品评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怎样更好地写作,使习作评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生自读自改。自主评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改或者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读改中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并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学生经过这样的评改训练,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

(2)学生互读互改。让学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可采取同桌互相评改、不同水平学生一对一交换批改、好友交换互相评改、小组合作互相评改等互改方式。可以交换习作,边默读或朗读边评改;也可以和作者口头交流;还可以在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执笔,组员共同倾听、评改,或作者执笔听取意见修改。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评改意见,使学生共同提高评改能力。待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评改完后,就让学生现场展示评改成果,包括说说作文内容、作文的精彩片段、学生自认为评改得最称心的地方以及学生自认为最贴切或最精彩的评语等。在这个环节中,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肯定学生习作评改的进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协作评改习作的成就感。

12.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二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情况分析总结发现, 小学生个体习作差异性较大, 存在的问题较多。另外,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同城市相比,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制约更使得小学语文习作问题更加突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习作内容的单一化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写作素材的约束。实际上, 农村的小学生在素材来源上一点不比城市的少, 甚至还有所超越, 农村学生的不足就在于缺乏素材积累的经验和方法, 这就导致他们的素材积累量较少。导致很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不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写, 而是不知道写什么, 从而描述空洞简单, 再加上平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没有将身边点滴小事积累起来, 同时也没有养成在习作中使用所积累的精美词句的习惯。另外, 部分学生即使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但不懂如何选择材料, 或不知道怎么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素材, 从而造成习作内容单一, 或者出现杂乱堆叠的现象。如写一篇《我的朋友》的习作, 素材单一现象尤为严重, 多次出现“借伞”“互相帮助”或者“我的朋友性格怎样, 爱好什么”等常见材料, 不仅不会让读者觉得感动, 反而会觉得苍白无力。

(二) 童真童趣的欠缺

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中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后, 他们基本上都能“写出”所谓的好的作文, 但这样的习作在教师批改写评语时都颇感为难, 认真思考就会发现, 这些优秀写作大部分都有抄袭或者胡编乱造的现象。一开始写好人好事, 不是让座, 就是拾金不昧, 还有就是扶盲人过马路等等, 不仅不贴合农村实际, 而且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发育期的极端, 这应该是小学生最应该具有童真童趣的一个阶段, 虽然此阶段的他们在表达上可能显得有些稚嫩, 和成人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对问题思考上相比, 缺少深度、广度, 但是如果稍加一定的引导是可以将珍贵的童真童趣保留和表现出来的。

(三) 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我们这些地方, 学校处在地势偏僻, 显得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 没有网络, 老师们不能及时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化, 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在习作的命题上,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 这里的学生虽然每天都在体验和感受生活, 也在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乐趣, 但是缺乏提炼, 缺少对真实生活的体会和完美的表达, 写出来的习作就变得毫无新意可言。同时, 也很难写出优秀的习作, 而且教师不带学生去深入体验挖掘生活, 仅仅留下习作的题目让学生去写, 学生们会求助于优秀作文选或者同步作文, 从而出现抄袭或者空话套话现象。

第二, 在训练上, 很多教师在习作课上重点训练写作能力, 为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技巧, 这种训练假如长期发展下去, 就会减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 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阻碍因素。

最后, 在评讲和评价上, 讲评还处在一种可上可下的较随意的状态中, 而且批改习作时选择的语言方式相对单一, 并且主观意愿较强, 评价标准过高。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对策

反思我们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认真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育, 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不仅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方面改革, 更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 培养学生习作“三“习惯

首先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习作的兴趣来源于生活, 如果学生的生活丰富, 那么视野也就随之开阔, 从而习作自然就会触类旁通。所以, 教师就需要有计划地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并联系生活, 比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通过唱歌跳舞、踢足球打篮球、养花养小动物等活动, 让学生在痛痛快快的“玩”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其次是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扩大阅读面”, 而且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和内容正在走向多元化。因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 还要合理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内容, 不一定选择文学名著或是优秀作文选, 也可以是杂志或者报纸等平面媒体。总之, 只要书籍的内容健康, 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读物。

最后是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习作是一种由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 小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从而导致写不出已构思好的材料, 所以, 教师应该引导和教会学生储备语言材料, 将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的词汇累积起来。

三、结语

我国农村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 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基层一线的教师不断分析和总结出现的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探索加以解决, 从而保证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摘要:写作是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同时, 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更是整个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极其关键的阶段。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分析农村地区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的现状和对策, 以此来指导今后的语文习作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

参考文献

[1]孙洪卫.提高温岭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有效途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三

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

1、前天,我们在《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课后分析:

14.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2.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效率。教学准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宣城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进行一次活动.可以展示家乡宣城优美的风景图片,可以收集古往今来讴歌宣城的诗篇,可以是反映宣城发展变化的文字材料,可以描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儿时趣事,尽情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由哪些同学汇报;怎样汇报.2.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方案吧.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交流。

(1)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2)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回顾总结,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发挥想象,展望未来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15.小学高年段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五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多层次的思考, 能够不受传统方法的约束开放思维, 正是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点。 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 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主题的习作时,由于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在写作中很难组织素材。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我假设一个老师不在场的环境,来创造一个故事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真正没有老师的场景下自由发挥,观察其他同学在做什么, 记录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对话等, 以此作为习作的基本素材。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来假设一个情境,并通过习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实际生活出发,加上自身的构想,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自己的视角体会和抒情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习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通过习作这种表达形式,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习作教学才能摆脱模式化的弊端。 比如,习作《 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选择的文章或者书籍,首先要能够理解,不能为了习作而选择一些模式化的内容, 这样不利于抒发情感,缺少情感的习作也就缺少内涵,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也是在说空话套话,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就选择真正有所感悟的文章,不管感悟程度深浅,表达出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阅读《 西游记》 有感,首先学生对整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其次,对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感悟,体会到坚持、 正义与勇敢,这些才是学生真正的情感,写作过程中也能通过自身的感触更加深刻地抒发阅读的感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突出习作中心,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联想和想象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化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缺少合理性,在习作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 则能够极大地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强化艺术效果。 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比如,拟人、拟物、夸张等,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富有感染力。

比如,习作《 童年趣事》 ,希望学生通过描写童年的一件趣事, 练习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小时候和小树比个子的故事,可是单纯的描述,将整个事情非常写实的描述出来, 很难突出“ 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小树拟人化,想象一段自己和小树的对话,比如“ 小树在风中轻轻的摇动,仿佛在向我说:‘ 以后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高! ’我和小树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这样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童年的天真,和读者一同分享一段美好的回忆。

四、让习作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化

维果斯基教学理论中,认为历史和文化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新闻同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有所触动。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学生词语应用、语句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摆脱习作教学的模式化弊端外,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生如何写出好的文章。

生活化命题习作是最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作, 规避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主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更多的真情实感,生活化的习作内容,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抒情更加真挚, 习作内容也不再空洞脱离现实。 比如,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借助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构造习作内容, 将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习作活动,能够有效的实践习作技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有趣的实验一定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某一现象产生了好奇,所以才要进行实验, 这个好奇心理就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动力, 学生想要和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更有习作的积极性。 比如,学生观察了“ 蚂蚁搬家”的现象,好奇蚂蚁是如何排队行动的,于是对蚂蚁行动的轨迹进行了干扰,发现蚂蚁失去了行动规律,这就会引起学生一定的猜想,排队行动应当是地面上的某种气味指引的,或者是蚂蚁在行动轨迹上留下的某种物质。 学生从好奇到实验,从猜测到想象,可以说有很多的写作内容,这就是避免写作空洞化最好的素材。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综合了语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学会习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是重要的基础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习作教学对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点,很长一段时间小学习作教学面临内容过于封闭、指导教学模式化的问题。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不同习作教学模式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6.小学高年段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学方法

一、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多层次的思考,能够不受传统方法的约束开放思维,正是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主题的习作时,由于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在写作中很难组织素材。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我假设一个老师不在场的环境,来创造一个故事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真正没有老师的场景下自由发挥,观察其他同学在做什么,记录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对话等,以此作为习作的基本素材。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来假设一个情境,并通过习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实际生活出发,加上自身的构想,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自己的视角体会和抒情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习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通过习作这种表达形式,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习作教学才能摆脱模式化的弊端。比如,习作《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选择的文章或者书籍,首先要能够理解,不能为了习作而选择一些模式化的内容,这样不利于抒发情感,缺少情感的习作也就缺少内涵,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也是在说空话套话,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就选择真正有所感悟的文章,不管感悟程度深浅,表达出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有感,首先学生对整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其次,对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感悟,体会到坚持、正义与勇敢,这些才是学生真正的情感,写作过程中也能通过自身的感触更加深刻地抒发阅读的感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突出习作中心,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联想和想象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化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缺少合理性,在习作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则能够极大地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强化艺术效果。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比如,拟人、拟物、夸张等,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富有感染力。

比如,习作《童年趣事》,希望学生通过描写童年的一件趣事,练习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小时候和小树比个子的故事,可是单纯的描述,将整个事情非常写实的描述出来,很难突出“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小树拟人化,想象一段自己和小树的对话,比如“小树在风中轻轻的摇动,仿佛在向我说:‘以后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高!我和小树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茁壮成长。”这样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童年的天真,和读者一同分享一段美好的回忆。

四、让习作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化

维果斯基教学理论中,认为历史和文化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新闻同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有所触动。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学生词语应用、语句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摆脱习作教学的模式化弊端外,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生如何写出好的文章。

生活化命题习作是最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作,规避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更多的真情实感,生活化的习作内容,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抒情更加真挚,习作内容也不再空洞脱离现实。比如,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借助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构造习作内容,将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习作活动,能够有效的实践习作技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有趣的实验一定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某一现象产生了好奇,所以才要进行实验,这个好奇心理就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动力,学生想要和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更有习作的积极性。比如,学生观察了“蚂蚁搬家”的现象,好奇蚂蚁是如何排队行动的,于是对蚂蚁行动的轨迹进行了干扰,发现蚂蚁失去了行动规律,这就会引起学生一定的猜想,排队行动应当是地面上的某种气味指引的,或者是蚂蚁在行动轨迹上留下的某种物质。学生从好奇到实验,从猜测到想象,可以说有很多的写作内容,这就是避免写作空洞化最好的素材。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综合了语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学会习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旭先.“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的起点[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0).

[2]周维.元认知理论在本科翻译专业四字成语英译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张梦.谈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技校数学教学“分层教育”设想[J].科技信息,2011(15).

17.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从你们的身上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那本节课重点学习写演讲稿。

2.同学们再来读读习作要求,想想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然后小组交流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师: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三)写作指导

1.那演讲稿的格式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同学们总结的很好。那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老师有一份演讲稿。出示范文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热爱祖国材料:祖国山河壮丽,祖国有悠久的文化,祖国拥有的世界之最数不胜数,祖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

3.作前准备

(1)请同学们写下你们的小构思。

(2)与你的同桌分享你的习作构思。

(四)、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五)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每当听到这首激情高昂的歌曲,我的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景色迷人的张家界,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碧波环抱的西沙群岛,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难道不令世界瞩目吗?祖国,我热爱你,你在我心中是那样魅力无比!

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文化。那一个个刚劲端庄的方块字,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无法比拟的!对联,那对仗工整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什么顶针联、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只有我们汉语才可以编写;我们的汉字还有一种奇特的功能,能让人望而生意。看到“哭”字就想到“伤心”;看到“笑”字就想到“欢乐”;“浮”字让人联想到自己比羽毛还轻,‘“落“字联想到自己重重地落地„„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生动有趣呢?你说,我们的祖先怎么这样充满智慧?祖国,你在我心中是这样神奇无比!

我们的祖国拥有的世界之最数不胜数。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拥有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有那一个国家有这么多世界之最呢?祖国,你在我心中举世无双!

我们的祖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敖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牧民的强悍;手捧哈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这美好的传统文化出了中国,还有那个国家拥有?祖国,你在我心中如此文明繁荣!

这就是中国,我的祖国!哦,在我心中她是多么强大,多么美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吧!

18.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八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⒈出示挂图激趣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⒉聊一聊,说一说。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 启发点拨,情感互动

⒈想一想,说一说。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⒉猜一猜,议一议。你们能猜出事情的结果吗? 学生讨论事情的结果。

三 拓宽思路,体验实践

⒈想一想。大胆地想象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

⒉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四 总结升华,放飞情感

⒈组织学生小组自评,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出色。

⒉总结升华。

五 各自写作,表达体验

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象,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 评讲作文

⒈指名读习作。

⒉提出修改意见。

七 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6

抓住细节

看图作文 展开想象

19.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十九

一、学习生活占据大量时间, 却被忽视

我们知道, 现在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读书、作业、课外兴趣培训班中度过, 我们暂时把这叫做学习生活。这部分占据了大概90%的时间, 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剩下10%的时间和父母、亲人、同学及朋友相处, 和社会接触。但这10%的生活内容,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还不成熟, 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缺乏目的, 信息进入大脑后, 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 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就很难形成作文素材。这也正是为什么父母带孩子去游玩回来后, 孩子仍然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原因所在。

小学生总感觉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中, 却没有关注到学习生活;第二, 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是一种无意观察和体验, 难以成为作文素材。

二、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及其好处

我们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活化, 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生活就在我们的课堂上, 为什么不能把课堂上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作文的素材来写呢?这恰恰是小学生和教师最为熟悉且都深有感触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记录课堂上的喜怒哀乐, 教师上课讲解时的各种风采, 师生互动时的精彩瞬间, 同学之间的深切情谊等, 这些不都是天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吗?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 由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就是由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改编成的。书中记录了一个三年级学生一学期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一个小学生的眼光, 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 完全用爱去感受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把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 使其认真听课;把课堂写进作文, 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做到有效复习与梳理;还可以对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有效地提出疑问并及时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提高学习效率。

三、习作生活化的策略和方法

1. 降低要求, 让学生放心去写

我们不少老师、家长的头脑里, 始终模式化的所谓“好作文”的标准, 就是主题明确, 思想健康, 要有意义。小学生作文本是儿童生活的表达、成长的记录, 所有能如实反映孩子生活、思考的作文, 都是好作文。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 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作文。好作文的标准就是:童心、童言、童真、童趣。

老师要树立“没有不会写的孩子, 只有写得好写得不好的孩子”这样的信念。孩子学作文和学走路的道理是一样的, 都能学会, 但不一定都能学好, 尤其是不一定都能成为出色的写作者。模特走得好看, 但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舞台。作文同样如此, 人人都会写, 都能够写, 但不是人人都能写好, 能到达塔尖的永远只是少数。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放低要求, 要以培养孩子愿写为目标。只有愿学, 才可能能写, 最后才可能会写, 写得好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

2. 让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

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 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习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 并且为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课堂笔记本身就是一种复述式的写作。把课堂记录的内容加以整理就可以变成一篇文章, 在什么时间、地点, 学了什么内容, 怎么学的, 老师说了什么, 同学怎么做的, 学会了什么, 还想了解什么等, 记录这些就可以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也可以定格课堂的一个精彩瞬间, 如讨论、游戏、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 写明原因、经过、结果, 写清自己的感受、体验、收获, 记录同学、老师的言行, 表达自己的看法, 体味课堂滋味等, 都可以记录下来成为好作文。

3. 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

记录课堂上师生对话并变成作文, 记录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对话写作方式, 可以在对话中介绍知识、概念和收获, 在对话中加入教师与同学的动作、神态及当时的场景等。

4. 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

把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记录下来, 同样可以形成文章;记录写作业的心路历程, 把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写下来就是文章;对于开放的学科作业, 如学生课外调查等, 都可以写出调查报告, 成为很好的作文。

20.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案例 篇二十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94-01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发展,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越来越多。入学前小孩子就对语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其中不可避免有着知识性的错误。为了让他们学习正确的知识,理解课本的含义,并且在习作中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们需要引进思维导图法。为了使思维导图法更好的运用到教学里,就需要我们不断了解该方法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作毫无章法

语文作文一直是老师与学生的“老大难”,双方都有自己的难题:老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学生也都为写好作文绞尽脑汁。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学生只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写作,作文里没有学生的感情,老师面对流水账般的作文也无法指导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学里的尴尬局面,只是量的增加,没有质的提高。

2、传统式教学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对于学习习作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在写作时遇到相似的题目就把背过的文章写下来,就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想再动脑思考。从而写出的文章毫无新意。

3、习作毫无新意

很多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会放开思路,不能直抒胸臆地把要说的话讲清楚。作文连个性都没有,创新精神就更得不到体现。结果学生的习作也不具有童趣了,缺少了鲜明的儿童和生活个性,都是套用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老师认为督促学生写日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学生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完全为了完成作业而写日记,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二、用思维导图实现习作的构思

人的灵感稍纵即逝,因此,帮助学生养成思维导图的模块来记忆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以块状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通过直观图来表达信息,通过直观图将思维过程显性化,借助直观图来管理,鉴别各种各样的信息,借助直观图提出创意,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然后老师可以演示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先演示自己的构思过程,并向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关键词来记住这些内容,再让学生将自己选取的题材通过这种方法构想出来。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会使内容变得充实,习作有章可循。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广,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了作文的这一需求。久而久之,学生能自觉把这种思维运用到习作中,从而极大提高学习能力。放射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象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写作的应用

1、运用思维导图完善逻辑表达

维导图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习作方法。它是表达发射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够用文字讲你的习作想法画出来。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习作中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象,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为习作拓展思维的空间。并且有多个选择项,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进行有目地的取舍。学生凭借思维导图思考起来就有了目标,有了顺序,有了方向,有了内容,更有了兴趣。学生只需把通过关键词想出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在使它们有逻辑地联系起来。思维导图的中心点从主题出发,画思维导图时,先确立一个题目,写在右边,在大括号下再写出二级题目,然后将思考的关键词分别列在对应的二级科目后面,思考自己想的例子是否符合题目,不合适时对相应的二级科目进行调整。这样就为文章建立了一个基本框架。写作时学生只需根据关键词思考素材,句子,名言,然后进行构思,就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有了思维导图的发散和梳理,就不怕学生习作时找不出新颖的观点,有个性的材料,更不怕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

2、写作中的应用

叶圣陶说:“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再动笔。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朦胧的印象就满足了。”学生确定了习作内容,也就是知道了“写什么”之后,最困惑的是“怎么写”,“怎么写”也就是文章的结构。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小学中段学生刚接触写作,往往不知道怎么写,久之,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如果学生的头脑中明确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也自然就清晰了,学生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在习作中解决构思这一问题时,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維导图以其放射状的结构与大脑的发散性本质相一致,同时用色彩,图片,线条,字体刺激整个大脑,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学习工具。将其引入到习作教学中,将会带来一种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思维导图可以无限的向四周延伸,而把思维导图和习作相结合,能将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教师有效的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形,系统,能全面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提高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房地产销售部门职责及各岗位职责下一篇:落伍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