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

2025-02-06

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精选5篇)

1.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 篇一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方案(包括缝合和各种复位固定方法)

广东省中医院骨三科

曹学伟医生制定

首先应该了解是内侧半月板损伤还是外侧半月板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及手术缝合技术。

要知道,半月板损伤常常发生在半月板后角,在术后4-6周的时间内膝关节的过度屈曲都是要避免的。

术后1天-4周:

(1)术后患肢加压包扎,并注意抬高。

(2)术后即刻给予患肢直夹板固定。

(3)负重:如果损伤是在半月板体部,术后4周才开始部分负重,负重体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是,如果损伤在半月板的前、后角,术后带直夹板的前提下可以立即完全负重。

(4)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只能让大夫进行被动屈膝活动。术后1周,被动

屈膝到90°,术后2周被动屈膝到100°,术后3周被动屈膝到110°,术后4周,被动屈膝到120°。

(5)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术后4周内,即使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在术后4

周已到120°,但是,膝关节的主动活动还应该在90度以内。

(6)另外,术后1-4周,还可进行非负重情况下胫骨旋转到刚刚自然停止为

止的活动。

(7)术后4周之内,应该避免股骨和胫骨之间撞击的活动以及可以引起膝关

节剪力的动作。

术后5-7周(1)对于半月板体部损伤的患者,患肢从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术

后六周),在此期间也可以用一个弹力带辅助负重。对于前、后角损伤的患者,术后立即就可以在直夹板保护下完全负重。

(2)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在大夫帮助下继续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5周到术后7周,被动活动角度继续维持在术后4周的120°。

(3)肌力练习:此期重点应该进行屈伸膝0-30度的练习;然后是屈膝30°的半蹲(即屈膝30°的蹲马步)练习。

术后8周以后:

(1)术后8周患膝可以完全负重。

(2)术后8周患膝可以屈膝超过120°,并可以自己联系屈膝。

(3)运动员术后3个月可以开始训练。

2.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及康复科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2~67岁,中位年龄39.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6d,平均3.1d;左侧27例,右侧33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0例,高处坠伤15例,砸伤18例,摔伤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6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自行锻炼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合并损伤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自行锻炼;观察组予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后早期:

术后回到病房立即给予患肢抬高约30°,术后24h给予局部冰敷,每次20min。术后1d开始进行床上患侧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患侧踝泵运动。嘱患者收缩股四头肌,每2小时训练1次,每次5~10min。

1.2.2 固定期:

患肢术后以石膏托或支具固定2~4周,注意石膏托的松紧度,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情况。在石膏固定期应防止股四头肌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行床上髋、踝、趾关节的主动活动[3]。(1)患者取仰卧位,将未受伤的腿屈曲,训练股二头肌,将足跟压向床面,压力由小到大反复训练;(2)取仰卧位,将未受伤的腿屈曲,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3)患肢不可负重,拄双拐站立,内收、外展患肢髋关节及踝关节,可锻炼股四头肌及小腿腓肠肌的肌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1.2.3 固定解除后:

外固定解除后,应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锻炼[3]。(1)患者取仰卧位,主动进行屈髋练习,膝部被动屈曲至患膝有牵拉感为止,反复进行,每次5~10组,每天2次;(2)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屈患侧髋关节90°,双手环抱于患肢大腿后方,做主动伸膝动作,使足慢慢指向上方练习股四头肌肌力,后放松数秒,重复上述动作,每次5~10组,每天2次

1.2.4 肢体负重练习:

患者术后3个月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进行负重练习[3]、主动活动。患者双手扶住床头,将双足分开略同肩宽,慢慢下蹲,将膝关节屈曲至45°~60°。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的肌力,逐步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术后4个月,开始患肢逐步负重抗阻力训练。可依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决定负重量[4]。先行髋、膝、踝关节的抗阻力练习,用双拐辅助行走,逐渐增加负重,并逐步过渡到拄单拐,最后完全依靠下肢行走。

1.2.5 适应性训练:

当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因病因时进行康复运动[5]。可通过骑自行车、慢跑、游泳等进行适应性训练,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1.3 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

优:膝关节屈曲>120°,无痛,可参加轻度体力活动;良:膝关节屈曲60°~120°,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可:膝关节可屈曲60°;差:膝关节屈曲<60°,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同时可合并半月板、十字韧带、侧副韧带损伤[4]。临床有报道骨折愈合情况与骨折类型、皮肤类型、内固定器械均有一定关系。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或康复锻炼不当,可造成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粘连、变性和挛缩,甚至造成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初期的康复治疗可使静脉血回流、消除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后期的康复治疗可增加患肢骨折端应力,促进骨痂形成、促进局部肌肉收缩、增加肌力、防止局部肌肉萎缩,使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正确的时机与方式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自行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11-13.

[2]路黎明,刘亚林.系统康复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0):39.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1-194.

[4]田伟.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1.

3.膝关节术后康复6问 篇三

临床中,时常有康复中的患者向我们咨询各种问题,这里一并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1.为什么手术后关节周围有僵硬、发紧的感觉?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以骨性关节炎为例,很多患者手术前会反映关节处有僵硬感,早上起床时比较明显,或者久坐后感觉关节不灵活。这种僵硬感在做完手术后,仍然会存在。因此,患者要有合理的预期。

另外,有些患者发现术后关节周围发紧,这是术后疤痕出现挛缩导致的。此时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使疤痕软化,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术后为何伤口周围出现“麻木感”或者“过电样”窜痛?

术后很多患者感觉伤口周围出现麻木感,尤其在膝关节外侧偏下处。其实,这种现象十分常见,患者不必紧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手术切口造成的。

一般这种手术的切口是纵行的,而膝关节处的神经走向是从内到外,倾斜向下的。所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可避免地会将外侧皮神经切断,术后患者就会感觉麻木。随着时间推移,麻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程度逐渐减轻,大约两年后基本消失。

3.为什么换关节的地方有肿胀和发热的感觉?

在术后正常的康复过程中,患者经常会感到关节发热。如果用手去感触,会发现换完关节一侧的皮肤温度比另一侧高0.5~1℃,尤其做完康复训练后差距更大。我们曾使用测温仪查看患者锻炼后的情况,有的患者关节处的皮肤温度甚至高达38℃。因此建议患者,手术后半年内关节出现肿胀、发热,采用冰敷处理。这种发热可能是体内人工关节的金属发生反应导致的。但如果半年后,仍然有明显的肿胀、发热,建议患者联系主刀医生,查看是否出现感染。

4.术后活动时为什么常常听到“咯啦”声?

术后很多患者听到关节内有响声,感到十分恐惧,其实大可不必。出现响声,我们需要针对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例如,有些响声可能是膝盖前方的髌骨与股骨滑车部件摩擦造成的,有响声却没有疼痛感,此时不必担忧。

有的响声来自于人工关节部件之间。人工关节的股骨、胫骨和中间的聚乙烯垫片是组装起来的,不是一个整体,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点声响。这个问题目前尚未解决,但也不用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关节突然出现“咔嚓”一声,这可能是病理原因造成的。例如当髌骨或者滑膜卡到股骨的“盒子”中时,伸直腿就可能出现这种问题。这时需要及时就诊,找医生处理。

5.在围手术期出现疼痛该怎么办?

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一段时间。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的疼痛问题也需要十分关注。

目前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围手术期镇痛发展较快。医生可采用各种方法控制疼痛,称为多模式镇痛。采用这种措施后,很多患者手术后并不会感到非常痛苦,不少人做完一条腿的人工关节置换后,又进行了第二条腿的置换手术。

镇痛具体有哪些措施呢?术前患者可服用一些降低疼痛阈值(即临界值)的止痛药;术中医生会进行关节腔内麻药注射,长效的麻药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此外,也可在大腿根部使用股神经阻滞泵,效果也能维持很长时间;术后患者可使用杜冷丁或者口服止痛药。

6.出现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一般患者的出院告知单上都会说明出现哪些情况要立即就医。首先,术后感染是灾难。在规模较大的关节中心,每年感染的病例很少,不超过1%,但我們仍然要关注感染问题。患者术后也要进行规律随访,查看恢复状况。

一般而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1)出现不明原因的关节僵硬,且这种现象继续进展;

(2)出现全身发热,且发热后关节红肿、疼痛;

(3)换完关节,伤口处出现持续性渗液;

(4)假体周围出现骨折。

总之,术后患者出现不适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做完人工关节置换并不能高枕无忧,术后的康复也十分重要。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也许并不是今天的情况一定比昨天好,但总体趋势是逐渐好转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基本能感觉比较舒适,能自由生活。

4.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 篇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XX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64例, 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 (58.64±10.25) 岁;其中男35例, 女29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32) 和对照组 (n=32) ,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等, 具体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 (1) 心理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给予化解, 提升正性情绪, 给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暗示和环境调整等[1]。 (2) 术前康复训练:患者在陪伴人员的监护下进行锻炼重点应加强对患侧髋外展肌群、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进行加强练习以及踝关节、足趾的主动活动[2]。 (3) 术后康复护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协助活动, 采取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3];术后2~7 d主动行股四头肌、臀肌、小腿肌的舒缩运动和被动直腿抬高训练, 活动量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同时开始膝、髋关节屈伸活动, 并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渡, 幅度逐渐增加, 无不适时在床周行走数步, 护士必须在床旁扶持, 防止患者虚脱现象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下床锻炼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

1.4 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具体包括髋关节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及术后关节功能源等四个方面,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低于70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中完成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 (χ2=4.27,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1。

2.2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术后研究组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27、4.01, P<0.05) ;另外, 研究组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27, P<0.05) ;具体结果可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

由表3可知研究组的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t=3.65、3.28, P<0.05) 。—

3 讨论

从40多年前被骨科医师正式采用以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方法, 已经成为骨科开展的最多和最成功的手术之一[3]。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而加强该手术术后护理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对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 (χ2=4.27, P<0.05) ;在术后研究组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27、4.01, P<0.05) ;另外, 研究组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4.27, P<0.05) ;研究组的下床锻炼时间和出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t=3.65、3.28, P<0.05) 。

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 认识到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 早期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康复练习、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 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 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吴佩霖, 吴耀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19 (17) :106-107.

[2]冯乃清, 路慎国.两种康复护理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0) :196-198.

[3]田秀芹, 祁华平, 宣改丽.早期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5) :206-207.

5.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计划文档 篇五

【关键词】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康复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4.008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为膝关节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过去,临床多采用膝关节切开松解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但该术式创面大,疗效较差,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采用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26~59岁,平均(30.21±1.8)岁;病程0.3~

2.0年,平均(1.1±0.7)年;右膝关节僵硬22例,左膝关节僵硬40例。

2 方 法

2.1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要求患者取平卧位,将气囊止血带捆绑于患者大腿上段,并按照膝关节镜前内-前外侧常规入路,找准结节切口,向其中置入刨削器与4 mm/30°关节镜,再做好皮瓣游离工作,至髌骨外缘将关节囊切开,将髌上囊松解,分离股内侧肌与股骨粘连带,并将股直肌与股内侧肌分离。如有需要,可在术中将患者股内侧肌、瘢痕组织完全切除。此后,将髌骨向内侧翻,对髌骨软骨面粘连处给予松解,针对股胫关节面、髌股关节面两处粘连严重者,或骨性粘连者,关节面区分困难,需尽量将其分开,以达到保护软骨面的目的。关节镜下若发现有长期粘连、关节软骨面表现为凹凸不平、关节有明显软化退变的征兆,则需依靠手法松解辅助治疗,保证关节屈曲高达110°以上,伸直度为0°,做好软骨修整工作,此后再向创面注入玻璃酸钠以防再次粘连。再将膝关节内粘连、断裂、残留的韧带,髁间凹瘢痕组织一一清理干净。所有环节结束后,再向关节中置入引流管,予以负压吸引,缝合切口,使用石膏托外固定。

2.2 术后处理 术后保证手术膝盖处于伸膝位,并用冰袋冷敷,为患者使用镇痛泵镇痛,再组建静脉通道,将250 mL质量分数20%的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3 d。术后48 h拔除置入关节内的引流管。

2.3 功能锻炼 术后需为患者制定周全的康复计划,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协助患者做好功能锻炼,将患肢放置CPM机上,协助患肢做好主动屈曲功能锻炼,每次60 min,每日3次,连续锻炼2周左右。此外,还应协助患者做好膝关节伸屈活动,活动前,先按摩患者股四头肌与膝关节周围组织,使肌肉完全处于放松状态。

2.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Judet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3级。较优:膝关节屈曲度 > 100°。良好:膝关节屈曲度80°~100°。可:膝关节屈曲度50°~79°。差:膝关节屈曲度 < 50°。

3 结 果

较优52例(83.87%),良好8例(12.90%),差2例(2.64%)。术后定期随访1年,术前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0°~67°,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0°~13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参与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韧带损伤等并发症,康复效果极佳。

4 讨 论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多因人体膝关节附近骨与关节遭受严重损伤后,治疗时长期制动引起。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非手术物理疗法与手术疗法,物理疗法即通过推拿按摩、热疗等,对被动膝关节给予功能锻炼,但该方案具有疗程长、效果差等缺点[2]。此外,不正确的推拿手法还容易引起硬化、肌肉水肿、骨化等症状。而传统膝关节切开松解股四头肌成形术对患者影响极大,不利于其后续康复,恢复时间长,切口处皮肤张力大,疼痛感较强;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皮肤坏死、切口崩开、感染等并发症。而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关节镜下松解术在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3]。经观察关节镜下松解术切口小,创伤小,可避免因长期活动受限而出现皮肤坏死等[4],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

5 参考文献

[1]赖大伟,刘炯.手法松解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8):207-208.

[2]侯仁平,于满秋.手术松解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90-91.

[3]陈向军,李百华,张作峰,等.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外侧髌骨挤压综合征[J].中医正骨,2010,

22(9):47-48.

[4]李海涛,曹博,吴金道.关节镜清理加胫骨高位截骨固定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20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20-23.

收稿日期:2015-01-14;修回日期:2015-02-28

上一篇:It is...that结构归纳总结下一篇:高中老师写的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