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课外阅读测试

2024-07-24

五上课外阅读测试(共9篇)

1.五上课外阅读测试 篇一

六上课外阅读教案 第一篇:

春望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笔记,充实预习笔记。

二、解释文题及创作背景:

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个人自由读。(2)两人合作读。(3)四人小组合作读。

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试读诗,请仔细听后评议。

2.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合作解决;(2)请教老师;(3)师生讨论。

4. 理解诗意。

(1)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2)同桌两人互相说诗,对诗意。

这首诗的大意是:国家残破而山河依然存在,都城的春天竟是满目荒凉,忧国思乡看到繁花盛开而不禁落泪,恨与亲人分别听到鸟叫都暗自心惊。战争的烽火长久不息,盼到一封家书真是价值万金。想得头上白发越梳越少,简直连簪子都要插不住了。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五、指导背诵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第二篇:

游山西村 教学目 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3.德 育:陶冶美的情操。4.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教 学 过 程 :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第三篇:

从军行

教学目标 :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 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第四篇: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

四、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指导背诵 第五篇: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2.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第六篇: 养花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

二、读讲

1.看看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2.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第七篇: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八篇: 赠花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3.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四、音乐擂台

1.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能美美地朗读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你可以自由选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先准备一下,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诵,也可以小组合作。看看哪组获得擂主。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读,共同展示。

五、课后延伸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被称为“诗圣”。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收集杜甫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

第九篇: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2.学习第二段:

(1)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3)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4)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5)小结: 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 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十篇: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3.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文中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2.五上课外阅读测试 篇二

一、言传身教,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兴趣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大踏步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身先士卒”。当每一位老师都津津有味地在阅读的时候学生的热爱阅读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教师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外“悦读”,老师与学生坚持同背诗书、同读经典,更同编报纸、同作摘记,而且还坚持每周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的教师在读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了起来。

二、活动激趣,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精神需求

为了培养小书迷,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我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所有同学都要向这个图书角捐书。当然图书角接纳同学们的图书有特殊的要求:①捐的书必须是自己阅读过的,必须是自己喜欢的;②捐书还要有充分的理由,要写出你读后的感想③所捐的书被其他同学借阅率最高的,给予表彰。这样一来,小书迷们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

2、我们设置了“阅读档案表”“读书竞赛栏”“诗文交流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从读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应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一精神,在开学初,我们便为每位学生建立了《课外阅读档案》,每学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两次评价,期末进行一次总评。每次评价都做到师评、生评、学生互评、家长评相结合。根据评价结果,每学期对课外阅读成绩突出或进步大的学生授与“课外阅读特色章”。两年来,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我们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评选师生“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故事大王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所有当选者都要在全校范围内接受表彰,校长亲自为他们发放奖品。

4、我们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

另外,我们每班每周用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课,或分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或检查阅读效果等。

三、推荐读物,让孩子们阅读适宜的书籍,引领孩子们健康阅读

中高年级各班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每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童话、故事、儿童小说、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有传统精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国四大名著(少儿版)等;也有热销图书,如《男生贾里》、《女生贾梅》、《郑渊洁童话》等。推荐者有家长,有学生,也有老师。

语文老师还联系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小抄写员》,推荐《爱的教育》;教《草船借箭》,推荐《三国演义》(少儿版);教《月光曲》,介绍《贝多芬传》等。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由于课内外有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四、指导方法,让孩子们在阅读里扬起风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教师根据《标准》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中、高年级学生人人有读书笔记,记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积累不少语言。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多人体验、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五、习惯的养成,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课外阅读的展开,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觉自愿阅读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学习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中又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为此,我与同学们商量制定了《课外阅读实施细则》,其中包括采用读书汇报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等等形式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

六、阅读考级,推动了孩子们持续的阅读方式

为了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都有能与书籍结成终身的朋友,我校开展了课外阅读考级办法的探索实践。

1、课外阅读的考级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七级。学生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即可参加阅读考级。考级前学生必须上交课外阅读手册,由老师审核课外阅读量、文摘卡、心得卡,达到要求的方可参加课外阅读考级。

2、如果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了高一级的要求,可申请越级考试,不必参加低一级的考试,课外阅读的量可以逐个学期进行累计。

3、考试的形式以书面为主,检测学生是否阅读规定的书籍,从第五级起将增加学生阅读速度的测试。第五级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阅读400字以上,第六级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阅读500字以上,第七级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600字以上。

4、凡申请参加课外阅读考级学生必须按规定背出相应年段要求背诵的古诗。通过古诗背诵检测的学生才能参加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

5、课外阅读考级的试题中将增加默写格言的内容。默写格言的成绩将记入课外阅读考级试卷总分。格言的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言。

格言默写要求如下—

一级:2句;二级;3句;三级:4句;四级:5句;五级:6句;六级:7句;七级:8句。

6、申请参加课外阅读七级考试的学生在申请考级时必须提交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名著研读报告”。学生可从推荐的1000本书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名著,进行深入阅读、研究,在报告中充分阐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物的独特见解。

7、课外阅读考级每学期举行一次,先由学生本人向本班的语文任课教师提出考级申请,真定申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核签字后报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考试。

8、课外阅读考级的情况期末将记入学生的档案及学生的成绩报告单。

3.五上课外阅读测试 篇三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10分)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2、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如蓝。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4、江上往来人,但爱鲈()美。

5、千山()飞绝,万径()踪灭。

6、牧童骑黄(),歌声振()樾。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里:(20分)

1、《丑小鸭》中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

A、白天鹅B、黑天鹅C、灰天鹅

2、《白雪公主》中有()个小矮人。

A、5B、6C、73、《小红帽》中,是一位()救了小红帽和老祖母。

A、猎人B、樵夫C、野人

4、《数不清的月亮》中,()帮公主摘到了月亮,治好了公主的病?

A、首席大臣B、数学家C、小丑

5、《穿长靴的猫》中,小儿子得到的财产是他爸爸留下的()。

A、磨坊B、驴子C、猫

6、《兔子的胡萝卜》中,雪人让()照看胡萝卜苗的?

A、大雁B、蚂蚁C、小鸟

7、《萤火虫找朋友》中的萤火虫找到朋友了吗?()

A、没找到B、找到了

8、《野天鹅》中的女主人公是()。

A、丑小鸭B、灰姑娘C、艾丽莎

9、《七色花》中,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

A、妈妈B、自己C、男孩子

10、《海的女儿》中小公主用自己的()换来了巫婆的药,于是

有了一双美丽的脚,但每走一步就像踩在碎玻璃上一样疼痛。

A、财产B、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的生命C、眼睛

11、《野天鹅》中,国王有几个儿子?()

A、9B、10C、1112、在《买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姑娘划着最后一根火柴时,谁出

现了?()

A、大铁炉B、烤鸭C、她的老祖母

13尾巴》中苍蝇街到尾巴了吗?()

A、没有B、有

14、《拇指姑娘》中是()把拇指姑娘带到了温暖的国度?

A、燕子B、小鱼C、田鼠

15、《列那是怎样偷吃鱼》中,列那偷到鱼了吗?()

A、偷到了B、没偷到

16、《狐狸和兔子》中谁帮兔子赶走了狐狸的?()

A、熊B、公鸡

17、《一只笨狼》中裁缝打它的时候说了什么?()

A、横一尺竖一尺B、什么都没说

18、《青蛙先生看报》中的青蛙喜欢一边看报一边喝()。

A、咖啡B、牛奶C、开水

19、《丑小鸭》的作者是谁?()

A、白居易B、贝洛尔C、安徒生

20、《白雪公主》中的皇后有一面()。

A、魔镜B、玉如意C、魔杖

三、判断题:(20分)

1、《小红帽》讲小红帽送点心给外婆的路上遇到了可怕的老虎。()

2、《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是聪明的。„„„„„„„„„„()

3、“小拇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了六个哥哥。„„„„„()

4、《七色花》中的珍妮用七片花瓣帮助了七个人。„„„„„()

5、王后为了害死白雪公主,三次用的杀人工具分别是梳子、刀子和 带子。„„„„„„„„„„„„„„„„„„„„„„„()

6、《乌鸦喝水》讲的是一只乌鸦想到了好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7、《尾巴》这个童话中苍蝇去找人和动物要尾巴,结果被牛尾巴打中死了。„„„„„„„„„„„„„„„„„„„„„„„()

8、《野天鹅》中的女主人公是灰姑娘。„„„„„„„„„„()

9、《坚定的锡兵》中,只有一只脚的锡兵,最后变成了一块锡

心。„„„„„„„„„„„„„„„„„„„„„„„„()

10、《夜莺》中的夜莺的行为让我们在悦耳的歌声中体会到了善良和温馨。„„„„„„„„„„„„„„„„„„„„„„„„()

四、连一连:(40分)

白云生镜里飞在青云端李白 又疑瑶台镜秋收万颗子杜牧 春种一粒粟明月落阶前李绅 谁言寸草心偷采白莲回孟郊 松下问童子报得三春晖贾岛 小娃撑小艇言师采药去白居易 夜来风雨声黄河入海流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花落知多少王之涣 白毛浮绿水相煎何太急骆宾王 本是同根生红掌拨清波曹植

五、猜一猜:(10分)

1、耳朵像扇子,身子像大山,鼻子长有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打一动物——()

3、一字有四笔,没横也没直,妈妈猜不着,爸爸笑嘻嘻。

打一汉字——()

4、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

打一汉字——()

5、八只蚂蚁抬棍棍,一只蚂蚁棍上混。

4.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计划0 篇四

北贾璧中心小学吝冉冉

一、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本,继续积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加强班级图书馆的管理,规范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做到流动量大、流失量少;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反馈、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措施

(一)组织形式:民主开放

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阅读小组。自荐组长,在期处制好本组的阅读计划。

(二)阅读进度:组内调控

各小组上交一份阅读计划表到语文老师处,然后根据自己组的情况实施调整,教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看各组是否按计划执行。

(三)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指导的时间落实,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有4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主要安排在早自习与中午。

2、活动落实:和班队课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读书交流会、古诗背诵会、速读赛、优秀诗文朗诵赛、辩论赛、好的读书笔记展评会等。

3、检查落实:经常统计课外阅读的数量,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胆投稿,对发表习作的学生予以大力奖励。

4、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取得共识。

5、阅读内容:背诵古文:五年级:《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

(四)实践活动:

A:背诗大王: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学期末交教导处。B:班内阅读评比栏:充分利用,根据学生的表现,评比阅读标兵。每学期检查一次。

C:古诗文园地:选择学生喜欢的古诗,用壁报的形式,列出来。每学期检查两次。

D:背诗卡:要求学生把背过的古诗抄写在卡上,保存。每学期检查两次。E:读书日志:把所读过的书在日志中有所记录,有计划安排。每学期检查一次。

F:手抄报: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内容,一月一次。

(五)、考级时间:每学期一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

(六)、考级形式:

1-4级采取书面考试和背诵相结合的方式。高级、特级采取书面和口头测试、背诵测试的方式。

(七)、考级委员会组成人员:

各年级教研组长、语文教师代表组成校级考委会负责考级和日常管理。各班语文教师以及学生代表5人,负责本班的考级和日常管理。

(八)、考级内容:

①书面测试内容:文学常识;现场写一篇读书笔记;阅读检测题。

②口头考试:指定文章中的一个故事,准备5分钟讲出来;回答关于阅读内容的10个问题,答对6个通过。

③背诵考试:会背各年级规定的必背书目。

(九)、检查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以及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要求:

①早读时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盯在班里,少先队检查早读情况。

②中午阅读要做到教室内无打闹现象,认真读书。教师要安排好学生管理。③周五阅读要有实效,要有教师的指导,任何老师不能占用阅读时间。④发现不良情况酌情扣分。

⑤根据学生的考级情况进行量化,评选优秀等次。

五年级必背诗词: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李 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柳 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甘草子(秋暮)

蝶恋花(伫倚危楼听风雨)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 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5.五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测试卷 篇五

万州区天城小学长平完小 王天英 设计

一、童子影

北宋画家米芾在涟水做官时,偶步街中,忽闻连续的叫卖声:“卖画啊,谁要买名画,就快来买......”

“卖画”米芾可是个书画迷,每见到前代的名画,他就千方百计想弄到手。他站住了说:“拿来瞧一瞧。”当他从卖画人手中接过画卷,抖开一看,不禁楞住了。原来这是唐代名画画家戴嵩的《牛图》呀!他说:“ 好啊,先借给我鉴赏几天,若是真品,就买下来。”

卖画人认识米芾是涟水的大官,虽不情愿,但也只好答应了。

米芾回到衙门里,细细鉴赏了一番,越看越喜欢,但是画的价钱实在太高了,他付不起钱,便临摹了一幅。米芾临摹技术高强,他临摹出的画连行家也分不出真假。当卖画的人来要画的时候,米芾就把自己临摹的那张给了人家。他把真品《牛图》挂在床头,坐卧玩赏不倦。

第二天,买画的人竟然找上门来,说:“请把真品还给我。”米芾大吃一惊,只好把真品还给了人家,问道:“你怎么分辨出来的?”

这是真品 牛眼中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牧童的影子 卖画人指着摹本说 你这幅画临摹得像极了 足可以乱真 但就是牛眼中没有牧童的影子

1.请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转述句。

第二天,买画的人竟然找上门来,说:“请把真品还给我。”

3.按照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情愿:a 心里愿意 b宁可、宁愿

4. “米芾可是个书画迷,每见到前代的名画,他就千方百计想弄到手。”说一说,米芾响了哪些办法把画弄到了手。3% 这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5.写出4个你所熟悉的书画家。

二、哦!冬夜的灯光

我和我的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我们的舒适可爱的家,来到8000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荒凉小镇。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 】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 我被他搞得糊里糊涂,()他一点儿也不嫌麻烦地()又把他家的路线又说了一遍,我()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点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

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cāng qióng()。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dīfáng()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yu zhào().每一年,都有人因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地在车里dòng jiāng()。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的人,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①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②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③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

④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山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⑤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又交代了怎样护理,怎样服药。⑥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起了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回家不方便,()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qidong()汽车,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 】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zhì yì(),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索索声。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这时,我开始领悟到了_________________。

1.看拼音写词语。

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教授、作家、记者......他们的口袋里都插着两三枝笔。

教授、作家、记者......谁的口袋里不插两三枝笔呢?

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的人,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划线的部分换成一个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里。

4.文章的第7自然段已被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顺序写在下面:

()→()→()→()→()→()

5.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在文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由“然”组成的词语。

7.简要写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8.“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经历了这次夜间出诊,“我”领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文章,把最后一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三、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

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ìang)上浮(fú fóu)兴(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________改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

5.___________________把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

四、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

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第①段中,”有连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_朝诗人在《______ 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诗转换而来的。

2.第①段中”一天风雪“中”一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中”恋恋不舍“一词体现出一种感情,它与本段中_______一词相呼。

3.”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它在第③段中如何理解?

4.综观全文,题目中的”雪天“既指________的雪天,也指_______的雪天。

5.用”//"将全文分作两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

6.七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篇六

注:期中考试前学习1-10首,期中考试后学习11--20首。

1、《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2、《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3、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赏析:

面对死亡,坦然而歌者,真正豪迈也。然透过豪迈,一股脉脉的温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亦多情!英雄无奈,慷慨而歌,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项羽非常认命,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气概略见一斑。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评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5、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开元时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人物。他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译诗】兰叶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赏析】这首诗以比兴手法,寓意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欣赏。以此来自励、自娱,透露出诗人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始创于陈后主。滟滟:动荡闪光貌,这里指月光。芳甸:春天的原野,郊外之地叫做 甸。霰:雪珠。流霜:比喻空中月色朦胧流荡。汀:水边沙地。青枫浦: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济阳济水中。这里泛指荒僻的水边之地。扁舟:小船。明月楼:代指明月照临的楼头的思 妇。玉户:门的美称。捣衣砧:古人洗衣,置石板上,用棒槌棰击去污。这石板叫捣衣砧。捣,反复捶击。鸿雁:古人说鸿雁能传送书信,事见《汉书·苏武传》。光不度: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鱼龙:这里是偏义复词,龙字无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鱼书指书信, 这句意思同上句,水成文,也就是虚幻同水花之意。闲潭:幽静的水边。潭通浔。下文“江潭”的“潭”同。碣石:山名,在河北。指北方。潇湘:水名,潇水在湖南零陵入湘水,这一段湘水叫潇湘,指南方。乘月:随着月色。【鉴赏】 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 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 “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张若虚(660~720),字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齐名,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二首。

8、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9、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赏析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10、《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注释]

1.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2.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3.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4.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5.章台路:原为汉代长安城西南街。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写章台妓女柳氏故 6.事,后遂用为游冶之地代称。7.乱红:凌乱的落花。[评析]

7.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十首 篇七

一夕山阴道,真成白玉京。衰残失壮观,拥被听窗声。

【注释】①山阴道,是一条石板铺砌的驿道。在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溪道),这一带风光无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

【鉴赏】这是诗人去世那年的冬天写的,诗中前两句说大雪覆盖的山阴大道,犹如天上神仙居住的白玉砌成的京城,当出于想象,因为诗人那时已只能睡在被窝中听大雪扑打门窗的声音了。

越女词五首(其三)

唐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②棹歌:一边划桨一边唱歌。③佯:假装。【翻译】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鉴赏】李白用一种近乎白话文的形式,描写了一幅如水墨画一样的美景。采莲女江南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在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转变船楫,躲进密密麻麻的碧波之后,仿佛是因为怕羞而不敢见客一般。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鉴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③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④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⑤中流:河流的中心。

【翻译】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鉴赏】也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越调】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注释】①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②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③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④水滨:靠近水的场所。⑤淡烟:轻淡的烟雾。

【翻译】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鉴赏】《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释】①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②空:指树枝叶落已尽。③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④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⑤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翻译】秋霜降落在荆门江树叶子落空,布帆完好地挂在杆上招引秋风。我这次出去不是为了那鲈鱼鲙,本来就热爱名山因此才去剡中。

【鉴赏】《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风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妙用典故而不着痕迹,达到了推陈出新、活泼自然的境界。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①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②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③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④涧(ji【翻译】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鉴赏】《辛夷坞》是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全诗短短四句,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④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⑤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翻译】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鉴赏】《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注释】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⑤丝雨:细雨。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鉴赏】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全词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①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⑤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⑥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8.五上课外阅读测试 篇八

心咨0931熊丹 30

课外的补习是课内教育的一种补充,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的重视,这也从新受到社会大众的审视。家长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学生想要出人头第,学业的压力,社会残酷的竞争,让课外补习的地位越发的重要。大多数学生都有参加校外补习的经历,课外补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大班、小班、家教以及一对一的辅导等,提供补习的机构也是五花八门。

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面临高考,关系着人生前途的一个重要考试,提升自己的分数对自己是非常的重要,虽然课内的课程多,需要消化的知识有很多,但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成绩,依然有许多的学生家长选择课外辅导。对于学习成绩以及基础都很好的学生,为了考上一个名校,选择课外补习,再次加深自己的知识,对于成绩以及基础差的学生,为了不让自己被学业压力打倒同时为了拥有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不得不参加辅导,跟的上学校的学习进度。

我认为中小学生上课外补习和课外补习班的存在都是必然的,社会发展要求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社会竞争的日益激励,家长和学生都有着体会,我想家长的体会会更加的深刻,父母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加紧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补习班、才艺特长班,努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知识技能,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天才,即使孩子不愿意,即使孩子并这个天赋。

我认为进行课外补习以及特长培训是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一种有效方法,每个事物的存在有利有弊。针对中小学生上课外补习班的有利处就是首先从学业方面来说,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以及拓展,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着提高,让自己的升学压力等到缓解,考上一个好的学校;从自己发展方面来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比别人多一份竞争的实力,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从资源的利用方面,更好的使教育资源得到利用。其弊端其一体现在学生能否很好的去兼顾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能很好的兼顾则会导致学生自己身心都受到伤害,尤其是对年纪和年龄都和小的学生,让他们失去了一份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过分过早的让他们适应这种学习压力,会让他们青春年少的日子得不到一份正常的满足,其二体现在农村和城市不仅在经济有差距,在教育上同样也有差距,城市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知识和教育模式,但是农村因为经济以及地域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接受课堂以外的知识,无形之中使差距拉大,更加不利与国家教育的和谐发展。

9.一年级上课外拓展 篇九

1、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善画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2、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ji)晚霞红。

3、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4、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5、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6、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7、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8、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9、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gong)。

10、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11、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12、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13、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14、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15、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16、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一年级 《三字经》

第一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二周: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三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第四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六周: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第七周: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第八周: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第九周: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第十周: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十一周: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十二周: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十三周: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十四周: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十五周: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十六周: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十七周: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

十八周: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

一年级拓展 美文欣赏篇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里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萤火虫 叶圣陶

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飞到河边上,小鱼正做梦; 飞到树林里,小鸟睡正浓; 飞过张家墙,张家姊妹忙裁缝; 飞过李家墙,李家哥哥做夜工; 萤火虫,萤火虫,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需要什么

意大利 贾尼 罗大里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纸船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着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去。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咪咪?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的读后感作文300字下一篇:我爱我班作文800字